TWM500707U -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 Google Patents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00707U TWM500707U TW104201489U TW104201489U TWM500707U TW M500707 U TWM500707 U TW M500707U TW 104201489 U TW104201489 U TW 104201489U TW 104201489 U TW104201489 U TW 104201489U TW M500707 U TWM500707 U TW M50070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 joint
- base
- spherical surface
- pressing
- elastic mem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6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manu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6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manu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尤指一種易於組合及形成均勻摩擦阻力,且能調整扭力之後視鏡結構。
車輛二側所設置的後視鏡,可提供使用者開車時察看二側後方道路狀況,以避免車輛在變換車道或轉向操作時發生碰撞意外。目前的後視鏡結構中,通常設有可調整鏡片角度之轉向器,使後視鏡之鏡片能調整出合適的照後角度。而在已知轉向器結構中,有一種包括一固定座及樞設在固定座周圍的一活動套環結構,固定座底部沿徑向形成一長槽,長槽中間包括沿軸向延伸的一穿孔,以及一插接片具有一橫孔,插接片可伸入穿孔使橫孔對齊長槽。活動套環與固定座樞設組裝,係以長條形的一橋接件二端之細軸桿樞設在活動套環內壁相對側的樞接槽中,並以長條形的一彈片伸入長槽及穿設插接片之橫孔,再將插接片末端卡掣於橋接件中段部位,藉此組成後視鏡之轉向器結構,而可將固定座固定在後視鏡之鏡殼中,再將鏡片組結合在活動套環表面,完成車側後視鏡組裝。
此一轉向器結構,在組裝時,必須用治具將活動套環夾成楕圓狀,使活動套環內壁相對側的樞接槽之間形成長軸向的擴大開口,才可將橋接件二端的細軸桿伸入樞接槽中,再鬆開治具使定位套環回復成圓形狀,才可將橋接件樞設在活動套環中。如此組裝過程,必須以治具針對每一個活動套環予以擴大開口,才能完成橋接件樞設,造成組裝不易且耗時費事。以及長條形的彈片穿設在長槽後的彎曲變形之回復彈力推抵插接片拉住橋接件,再以橋接件二端的細軸桿樞接部位抵壓樞接槽,因而抵壓力量集中在樞接槽處,造成活動套環與固定座之間的摩擦阻力分佈不均,使用者不易用手調整出合適的照後角度。再者,長條形的彈片一旦安裝後,橋接件二端的細軸桿抵壓樞接槽的抵壓力固定,即無法調整活動套環與固定座間之摩擦阻力。
為解決此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包括一鏡殼,包括一容置空間,固定於鏡殼的容置空間中的一基座,基座包括沿一軸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基座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凹入的一第一球接部,第一球接部包括一凹球面,以及從凹球面沿軸向延伸的一固定柱,可活動的與基座球接一起的一鏡座,鏡座包括沿軸向隔開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鏡座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面凸伸出一第二球接部,第二球接部包括一凸球面,第二球接部界定出位於第一面的一窩槽,以及由窩槽的底壁延伸至凸球面的一通孔,第二球接部容置在第一球接部,固定柱穿過通孔且位於窩槽,凸球面貼靠於凹球面,安裝在鏡座的窩槽中的一抵壓件,抵壓件包括一端面及一凸面,抵壓件進一步包括由端面延伸至凸面的一透孔,基座的固定柱穿過透孔,彈性元件包括至少一抵壓端的一彈性元件,抵壓端抵靠於抵壓件之端面,一組接件,穿過彈性元件與固定柱螺接,彈性元件的抵壓端朝基座偏壓抵壓件,因而鏡座的第二球接部受到抵壓件及第一球接部夾持,一鏡片組,安裝於鏡座的第一面。
本創作中對於轉向器的組合,係將鏡座的凸球面置入基座之凹球面中,及組接件穿設彈性元件、抵壓件而固結在基座之固定柱末端,即能完成轉向器組裝,因此,本創作之轉向器結構可達到易於組合之實用功效。
本創作藉由放射狀的彈性元件之各翼板為相同形狀、相同尺寸且等間隔環繞排列,因而彈性元件可均勻的施加迫緊力於鏡座,而讓鏡座的第二球接部之凸球面與基座的第一球接部之凹球面間產生均勻推抵之正向力,而讓凹球面與凸球面間形成均勻的摩擦阻力。藉此可讓使用者在調整鏡片角度時,不論用手推動鏡片任何部位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摩擦阻力,因此,本創作結構能讓使用者易於用手調整出合適的照後角度。
本創作鏡座之凸球面貼靠在基座的凹球面,藉由組接件之螺絲螺設彈性元件的鬆緊程度,可調整彈性元件之各翼板的變形量,而能調整鏡座與基座貼靠部位之摩擦阻力,藉此能改變推動鏡座旋轉所需之扭力,因而適於系列產品之不同摩擦阻力需求加以採用。
10‧‧‧後視鏡
20‧‧‧轉向器
21‧‧‧基座
22‧‧‧第一表面
24‧‧‧第二表面
25‧‧‧第一球接部
26‧‧‧凹球面
28‧‧‧固定柱
30‧‧‧定位桿
31‧‧‧末端
32‧‧‧穿孔
34‧‧‧鏡座
36‧‧‧第一面
38‧‧‧第二面
40‧‧‧窩槽
41‧‧‧第二球接部
42‧‧‧凸球面
43‧‧‧切槽
44‧‧‧通孔
46‧‧‧孔
48‧‧‧掛耳
49‧‧‧套孔
50‧‧‧抵壓件
51‧‧‧端面
52‧‧‧凸面
54‧‧‧凹部
56‧‧‧透孔
58‧‧‧彈性元件
60‧‧‧根部
62‧‧‧中孔
64‧‧‧翼板
66‧‧‧抵壓端
68‧‧‧墊片
70‧‧‧組接件
80‧‧‧鏡殼
81‧‧‧容置空間
82‧‧‧定位板
83‧‧‧鏡片組
84‧‧‧固定板
86‧‧‧貼合面
90‧‧‧凸柱
92‧‧‧鉤部
94‧‧‧螺絲
96‧‧‧鏡片
20‧‧‧轉向器
21‧‧‧基座
22‧‧‧第一表面
24‧‧‧第二表面
25‧‧‧第一球接部
26‧‧‧凹球面
28‧‧‧固定柱
30‧‧‧定位桿
31‧‧‧末端
32‧‧‧穿孔
34‧‧‧鏡座
36‧‧‧第一面
38‧‧‧第二面
40‧‧‧窩槽
41‧‧‧第二球接部
42‧‧‧凸球面
43‧‧‧切槽
44‧‧‧通孔
46‧‧‧孔
48‧‧‧掛耳
49‧‧‧套孔
50‧‧‧抵壓件
51‧‧‧端面
52‧‧‧凸面
54‧‧‧凹部
56‧‧‧透孔
58‧‧‧彈性元件
60‧‧‧根部
62‧‧‧中孔
64‧‧‧翼板
66‧‧‧抵壓端
68‧‧‧墊片
70‧‧‧組接件
80‧‧‧鏡殼
81‧‧‧容置空間
82‧‧‧定位板
83‧‧‧鏡片組
84‧‧‧固定板
86‧‧‧貼合面
90‧‧‧凸柱
92‧‧‧鉤部
94‧‧‧螺絲
96‧‧‧鏡片
第1圖顯示本創作後視鏡立體分解圖。
第2圖顯示本創作後視鏡中之轉向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顯示本創作後視鏡中之轉向器的組合外觀圖。
第4圖為第3圖中之4-4剖線剖視圖。
第5圖顯示本創作後視鏡的組合外觀圖。
第6圖為第5圖的6-6剖線剖視圖。
第7圖顯示本創作調整鏡片傾斜動作圖。
第8圖顯示本創作組接件螺設在固定柱末端且旋鬆調整彈性元件迫緊力的動作圖。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創作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內”、“外”、"上"、"下"、"端"、“側”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創作而已。
本創作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10,係安裝於汽車外側壁,以提供使用者用手調整照後角度,而適於觀察車側後方道路狀況。後視鏡10包括一鏡殼80,鏡殼80中形成一容置空間81,容置空間81中設置一定位板82。
後視鏡10包括一轉向器20,轉向器20安裝於定位板82尚且位於容置空間81內,轉向器20包括一基座21,基座21包括沿軸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22及一第二表面24,以及形成在第一表面22凹入的一第一球接部25,第一球接部25包括一凹球面26,基座21另包括形成在凹球面26的一固定柱28,基座21包括由第一表面22延伸至第二表面24的數穿孔32,基座2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22且沿固定柱28之徑向隔開的二定位桿30,各定位桿30包括一末端31(如第2圖所示)。
依據圖式顯示,轉向器20包括可活動地與基座21球接一起的一鏡座34,鏡座34包括沿軸向隔開的一第一面36及一第二面38,以及形成在第二面38的一第二球接部41,第二球接部41包括與凹球面26之曲率相同的一凸球面42,第二球接部41在第一面36界定出與凸球面42隔開的一窩槽40,一通孔44由窩槽40的底壁延伸至凸球面42,通孔44的孔徑大於固定柱28的外徑,鏡座34包括由第一面36延伸至第二面38的數個孔46,各孔46與基座21上之各穿孔32對齊。鏡座34周緣沿徑向朝外延伸出等角度隔開的四個掛耳48,各掛耳48中形成沿軸向貫穿的一套孔49。鏡座34進一步包括由窩槽40壁面延伸至凸球面42且相對隔開的二切槽43。
鏡座34的第二球接部41容置於基座21的第一球接部25內,且凸球面42貼靠於凹球面26上,且各定位桿30容置於各切槽43內,固定柱28穿過通孔44且位於窩槽40,由於通孔44大於固定柱28,因而允許鏡座34的凸球面42貼著基座21的凹球面26轉動,各定位桿30配合切槽43不允許鏡座34依固定柱28的軸線為軸心轉動。
依據圖式顯示,轉向器20包括容置在鏡座34之窩槽40內的一碗形抵壓件50,抵壓件50包括一凹部54,因而在抵壓件50界定出凹球面狀的一端面51及凸球面狀的一凸面52,一透孔56由端面51延伸至凸面52。抵壓件50的凸面52貼靠於鏡座34的窩槽40之底壁,固定柱28穿過透孔56而位於凹部54。
依據圖式顯示,轉向器20包括容置於抵壓件50的凹部54的一彈性元件58,彈性元件58形成片體狀且包括位於中間的一根部60,以及形成在根部60的一中孔62,彈性元件58進一步包括由根部60周緣延伸且排列成放射狀的複數翼板64以及形成在,各翼板64末端包括與根部60隔開的一抵壓端66,各翼板64為相同形狀、相同尺寸且等角度地隔開。各翼板64的抵壓端66貼靠於凹部54壁面。
依據圖式顯示,轉向器20包括由螺絲構成的一組接件70。組接件70穿過一墊片68及彈性元件58並鎖入基座21之固定柱28端面具有的一螺孔內,因而彈性元件58被夾在墊片68與抵壓件50之間定位,且彈性元件58的各抵壓端66偏壓抵壓件50,造成抵壓件50的凸面52配合基座21的凹球面26夾住鏡座34產生摩擦阻力,允許鏡座34靠此摩擦力定位。
轉向器20利用三個螺絲94分別穿過鏡座34的各孔46以及基座21的各穿孔32鎖入鏡殼80之定位板82上,因而將轉向器20固定於鏡殼80的容置空間81內。
依據圖式所示,本創作的後視鏡10進一步包括一鏡片組83,鏡片組83包括一固定板84以及結合在固定板84上的一鏡片96,固定板84表面形成一貼合面86,固定板84包括形成在背面且等角度隔開的四支凸柱90,各凸柱90二側形成一鉤部92(如第1圖所示)。鏡片96黏設在固定板84的貼合面86,固定板84的各凸柱90與鏡座34的各掛耳48之套孔49結合,各鉤部92扣合在鏡座34的第二面38,因而鏡片組83與鏡座34一起移動。
為了方便說明,係假設組接件70旋緊造成彈性元件58的根部60貼靠於基座21之固定柱28的端面(如第6圖所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彈性元件58的彈性變形量最大,進一步造成彈性元件58偏壓抵壓件50的力量達到極限值,如此鏡座34的第二球接部41所受的摩擦阻力為極限值,鏡座34與鏡片組83獲得最佳的定位效果。
假設組接件70旋鬆但仍保持與壓迫彈性元件58的狀態,如此彈性元件58的根部60與基座21之固定柱28的端面隔開一小距離,在這樣的狀態下,彈性元件58的彈性變形量縮小,進一步造成彈性元件58偏壓抵壓件50的力量小於極限值,因而鏡座34的第二球接部41所受的摩擦阻力也小於極限值,鏡座34與鏡片83較容易被調整角度。
本創作之轉向器20組合,將鏡座34的第二球接部41容置於基座21的第一球接部25,以及組接件70穿過彈性元件58、抵壓件50及螺入固定柱28,即完成轉向器20組合,此有別於習知技術必須藉由治具擴大活動套環之操作缺點,因此,本創作轉向器20結構,可提供業界省時省力組合以提高產量,而適於業界大量生產製造。
本創作藉由彈性元件58的各翼板64呈放射狀結構,且為相同形狀、相同尺寸及等間隔環繞排列,使彈性元件58變形所產生的迫緊力能均佈推抵鏡座34,因而第一球接部25的凹球面26與第二球接部41的凸球面42間產生均勻抵壓之正向力,使凹球面26與凸球面42間形成均勻的摩擦阻力。因此,當手動調整鏡片96照後角度時,不論推動鏡片96任何部位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摩擦阻力,而讓使用者易於用手調整出合適的照後角度。
本創作藉由彈性元件58之翼板64可變形特性,而可以螺絲94與固定柱28螺合的鬆緊程度,調整彈性元件58之翼板64變形量,藉此調整凸球面42與凹球面26貼靠之正向力,而能調整鏡座34與基座21貼靠部位之摩擦阻力,藉此可依系列產品之不同摩擦阻力需求進行組合。
本創作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例如,基座21的第一表面22沒有定位桿30,也不會對於第二球接部41與第一球接部25沿曲面滑動方向造成限制。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創作可在未脫離本創作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型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型式的一些型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中。
10‧‧‧後視鏡
20‧‧‧轉向器
21‧‧‧基座
24‧‧‧第二表面
34‧‧‧鏡座
36‧‧‧第一面
46‧‧‧孔
48‧‧‧掛耳
49‧‧‧套孔
50‧‧‧抵壓件
58‧‧‧彈性元件
64‧‧‧翼板
80‧‧‧鏡殼
81‧‧‧容置空間
82‧‧‧定位板
83‧‧‧鏡片組
84‧‧‧固定板
86‧‧‧貼合面
90‧‧‧凸柱
92‧‧‧鉤部
94‧‧‧螺絲
96‧‧‧鏡片
Claims (6)
- 【第1項】一種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包括:
一鏡殼(80),包括一容置空間(81);
一基座(21),固定於鏡殼(80)的容置空間(81)中,基座(21)包括沿一軸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22)及一第二表面(24),基座(21)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22)凹入的一第一球接部(25),第一球接部(25)包括一凹球面(26),以及從凹球面(26)沿軸向延伸的一固定柱(28);
一鏡座(34),可活動的與基座(21)球接一起,鏡座(34)包括沿軸向隔開的一第一面(36)及一第二面(38),鏡座(34)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面(38)凸伸出一第二球接部(41),第二球接部(41)包括一凸球面(42),第二球接部(41)界定出位於第一面(36)的一窩槽(40),以及由窩槽(40)的底壁延伸至凸球面(42)的一通孔(44),第二球接部(41)容置在第一球接部(25),固定柱(28)穿過通孔(44)且位於窩槽(40),凸球面(42)貼靠於凹球面(26);
一抵壓件(50),安裝在鏡座(34)的窩槽(40)中,抵壓件(50)包括一端面(51)及一凸面(52),抵壓件(50)進一步包括由端面(51)延伸至凸面(52)的一透孔(56),基座(21)的固定柱(28)穿過透孔(56);
一彈性元件(58),彈性元件(58)包括至少一抵壓端(66),抵壓端(66)抵靠於抵壓件(50)之端面(51);
一組接件(70),穿過彈性元件(58)與固定柱(28)螺接,彈性元件(58)的抵壓端(66)朝基座(21)偏壓抵壓件(50),因而鏡座(34)的第二球接部(41)受到抵壓件(50)及第一球接部(25)夾持;
一鏡片組(83),安裝於鏡座(34)的第一面(36)。 - 【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其中,彈性元件(58)為片狀且包括位於中間的一根部(60),以及由根部(60)周緣包括放射狀延伸的複數翼板(64),至少一抵壓端(66)分別位於各翼板(64)的末端,每一翼板(64)的彈性係數相等且等角度隔開,造成凹球面(26)與凸球面(42)間形成均勻的摩擦阻力。
- 【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其中,抵壓件(50)的端面(51)包括朝凸面(52)凹入但與凸面(52)隔開的一凹部(54),透孔(56)位於凹部(54)內,固定柱(28)位於凹部(54),彈性元件(58)的抵壓端(66)接觸凹部(54)壁面。
- 【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其中,第一球接部(25)的凹球面(26)曲率與第二球接部(41)的凸球面(42)曲率相同。
- 【第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其中,組接件(70)為螺絲;
當組接件(70)旋緊時,彈性元件(58)抵靠於固定柱(28)的端面,彈性元件(58)偏壓抵壓件(50)的迫緊力達極限值,
當組接件(70)旋鬆時,彈性元件(58)與固定柱(28)的端面隔開一距離造成偏壓抵壓件(50)的迫緊力小於極限值。 - 【第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其中,基座(21)包括由第一表面(22)延伸的二定位桿(30),鏡座(34)進一步包括由窩槽(40)壁面延伸至凸球面(42)且相對隔開的二切槽(43),各定位桿(30)的末端位於各切槽(43)內,不允許鏡座(34)相對基座(21)繞固定柱(28)轉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1489U TWM500707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
US14/621,433 US20160221504A1 (en) | 2015-01-30 | 2015-02-13 | Vehicle Side View Mirror with an Adjust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1489U TWM500707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0707U true TWM500707U (zh) | 2015-05-11 |
Family
ID=53722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1489U TWM500707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221504A1 (zh) |
TW (1) | TWM50070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208536A1 (de) | 2021-08-05 | 2022-07-07 | Magna Mirrors Holding Gmbh | Außenrückspiegelanordnung |
-
2015
- 2015-01-30 TW TW104201489U patent/TWM500707U/zh unknown
- 2015-02-13 US US14/621,433 patent/US201602215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21504A1 (en) | 2016-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17927B1 (en) | Hinge device | |
TWM500707U (zh) | 具有轉向器的車側後視鏡 | |
JP6544654B2 (ja) | 弾性軸継手 | |
JPH01169123A (ja) | 継手装置 | |
US8638508B2 (en) | Lens barr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US7175292B2 (en) | Hand adjustable vehicle mirror mechanism | |
US3180219A (en) | Rear view mirror having two relatively adjustable reflecting surfaces | |
JP2016005382A (ja) | グロメット取付構造 | |
JPH10196614A (ja) | 板状ホルダ | |
US7192167B1 (en) | Lamp device | |
JPH0358084B2 (zh) | ||
JP4417885B2 (ja) | 撓み軸継手 | |
TWI609524B (zh) | 固定支架及具有該固定支架的天線固定裝置 | |
JP4469876B2 (ja) | 可倒式ルーフマウントアンテナのジョイント構造 | |
CN111271584A (zh) | 一种固定组件 | |
JP3911157B2 (ja) | 傾動挟持機構 | |
JP3949802B2 (ja) | 板ガラス保持具の取付装置 | |
JP3223345B2 (ja) | Cctvカメラ用ねじマウントレンズ鏡筒の位置決め装置 | |
KR20180014585A (ko) | 간이한 방식으로 구현 가능한 힌지 구조 | |
JPH07318781A (ja) | 光反射器 | |
JP4456529B2 (ja) | 掲示部材取付具 | |
JPS5835548Y2 (ja) | 前照灯の光軸調整装置 | |
TW200532348A (en) |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lens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 |
JP2002372068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 | |
JPS6320006Y2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