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956U -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 Google Patents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956U
TWM472956U TW102220731U TW102220731U TWM472956U TW M472956 U TWM472956 U TW M472956U TW 102220731 U TW102220731 U TW 102220731U TW 102220731 U TW102220731 U TW 102220731U TW M472956 U TWM472956 U TW M4729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groove
plate
substrate
battery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y-Tang Sun
Chien-Te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Uer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r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Uer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2220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956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956U/zh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Description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本創作係一種夾持整型治具,特別是一種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鑒於相關科技的進步,現今的攜帶式電子設備除了因應現代人各種需求而具備各式各樣的功能以外,為了便於攜帶,於尺寸上也要求輕薄短小。因此,除了攜帶型電子設備本身的尺寸規格需要往微小化發展以外,內含之其他零件,例如處理器、顯示螢幕或是電池也需要進行微小化。其中,為了提供足夠續航力,相關廠商紛紛投入小尺寸但具有高容量而能提供高度續航力的電池之研發。
現今主要用在攜帶式電子設備之電池為鋰電池此,而於鋰電池的組裝程序中,電池活化為一必經之手續,其係指使電池芯經歷一次完整的充放電週期。
然而,對於習知的電池活化過程而言,其係利用人工方式個別地將每一電池芯的正電極片與負電極片分別與充放電裝置的正極與負極接合。待電池活化完畢後,則必須再一次以人工方式個別地將每一電池芯的正電極片與負電極片與充放電裝置的正極與負極分離。也就是說, 電池活化過程儼然成為限制鋰電池產能的製程瓶頸之一。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藉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電池活化過程成為限制鋰電池產能的瓶頸之問題。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包含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複數隔板、導桿、第一端蓋以及第二端蓋。第一板體具有第一凹槽。第二板體垂直地連接於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具有平行於第一凹槽之第二凹槽。隔板係間隔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並且嵌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中而可沿著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活動,相鄰二隔板與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定義出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納電池芯。導桿係串接隔板且平行於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第一端蓋係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一端,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一壓抵塊、複數第一活動桿與一鎖桿。第一基板係以其板面連接於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導桿之一端而垂直於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導桿。第一壓抵塊係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並且嵌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中。各第一活動桿係分別穿過第一基板之板面而連接於第一壓抵塊。鎖桿係穿過第一基板之板面而連接於第一壓抵塊以控制第一壓抵塊與第一基板之間的距離。第二端蓋係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另一端,其包含一第二基板、一第二壓抵塊以及複數彈性件。第二基板以其板面連接於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導桿之另一端而垂直於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導桿。第二壓抵塊係設置 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並且嵌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中。各彈性件二端係分別連接於第二基板與第二壓抵塊。
因此,根據本創作所提供的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可同時地將複數電池芯加以定位,且由於每一電池芯的正電極片與負電極片的位置均大致相同,因此當使用本創作定位複數電池芯時,實質上也等同於同時將每一電池芯的正電極片與負電極片作一規則排列。如此一來,只要將傳統充放電裝置的電極夾頭的長度與面積加大,即可一次夾取多個電池芯的正電極片或負電極片。當活化程序完成時,只要鬆開電極夾頭,將電池芯自本創作中取出,即可立即放入下一批待活化的電池芯,進而提高鋰電池的產能。
100‧‧‧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10‧‧‧第一板體
11‧‧‧第一凹槽
12‧‧‧第一擋止部
20‧‧‧第二板體
21‧‧‧第二凹槽
22‧‧‧第二擋止部
30‧‧‧隔板
40‧‧‧導桿
50‧‧‧第一端蓋
51‧‧‧第一基板
511‧‧‧第一凸緣
511a‧‧‧挖空部
52‧‧‧第一壓抵塊
53‧‧‧第一活動桿
54‧‧‧鎖桿
60‧‧‧第二端蓋
61‧‧‧第二基板
611‧‧‧第二凸緣
611a‧‧‧挖空部
62‧‧‧第二壓抵塊
63‧‧‧彈簧
64‧‧‧第二活動桿
9‧‧‧電池芯
91‧‧‧正電極片
92‧‧‧負電極片
第1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一)。
第4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二)。
請參照第1圖與第2圖,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與分解圖,其具體揭露一種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100,包含: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複數隔板30、導桿40、第一端蓋50及第二端蓋60。所述電池芯9係為製作鋰電池的元件。
第一板體10具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係沿著第一板體10之長邊開設。第二板體20垂直地連接於第一板體10,其具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平行於該第一凹槽11。於一實施態樣中,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係為一體成型。
每一隔板30係間隔設置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間並嵌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中而可沿著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活動。每二相鄰隔板30與第一板體10及第二板體20定義一容置空間而可以容納電池芯9。於一實施態樣中,於電池芯9容納於所述容置空間時,第一擋止部12係靠抵電池芯9之一側而可避免電池芯9掉出容置空間。於本實施例之一實施態樣中,隔板30係為矩形;換句話說,隔板30係垂直於第二板體20與第一板體10。
請再次參閱第1圖與第2圖,導桿40係串接所述隔板30且係平行於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換句話說,對於每一隔板30而言,導桿40的穿設位置皆相同。於一實施態樣中,導桿40係穿設隔板30靠近第二板體20之一側;也就是說,此時導桿40的位置並不會影響電池芯9的置放而可輔助隔板30之定位。
第一端蓋50係設置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一端,其包含一第一基板51、一第一壓抵塊52、複數第一活動桿53及一鎖桿54。第一基板51係以其板面連接於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之之一端而垂直 於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在此,第一基板51連接至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之方式可以為黏設、鎖設或其他方式,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壓抵塊52設置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間並嵌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中。每一第一活動桿53係分別穿過第一基板51之板面而連接於第一壓抵塊52。鎖桿54穿過第一基板51之板面而連接於第一壓抵塊52以控制第一壓抵塊52與第一基板51之間的距離。因此,當鎖桿54朝隔板30方向鎖入時,第一壓抵塊52亦朝著隔板30方向移動而可以推抵隔板30互相靠近。
第二端蓋60係設置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另一端。第二端蓋60包含一第二基板61、一第二壓抵塊62與複數彈性件。第二基板61係以其板面連接於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之另一端而垂直於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在此,第二基板61連接至第一板體10、第二板體20與導桿40之方式可以為黏設、鎖設或其他方式,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第二壓抵塊62設置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間並嵌入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中。每一彈性件二端係分別連接於第二基板61與第二壓抵塊62。因此,當第二壓抵塊62受到相鄰隔板30壓抵時,彈性件亦受到壓縮。於一實施態樣中,每一彈性件係包含一彈簧63與一第二活動桿64,其中,第二活動桿64穿過第二基板61之板面而連接於第二壓抵塊62,而彈簧63則套設於第二活動桿64外且彈簧63二端分 別連接於第二基板61與第二壓抵塊62。因此,當鎖桿54朝隔板30方向鎖入時,第一壓抵塊52係提供隔板30一推壓力,所述推壓力使得隔板30相互靠近並且進一步壓抵第二壓抵塊62,進而使得彈性件受到壓縮;此時,基於虎克定律之學理論述,所述推壓力讓彈性件產生一長度變化量;換句話說,對於鄰近第二壓抵塊62的隔板30而言,第二壓抵塊62亦藉由彈性件提供一相對之彈抵力。如此一來,藉由所述推壓力與所述彈抵力,電池芯9得以穩固夾持並定位於隔板30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51具有未接觸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一端之一第一凸緣511,第二基板61具有未接觸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之另一端之一第二凸緣611,第一凸緣511與第二凸緣611各具有一挖空部511a、611a,方便工作人員握持搬運。
於一實施態樣中,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分別延伸有一第一擋止部12與一第二擋止部22;第一擋止部12平行於第二板體20,第二擋止部22則平行於第一板體10。第一擋止部12及第二擋止部22之長度係與第一板體10及第二板體20之長度相等。第一擋止部12與第二擋止部22係可穩固定位隔板30,而避免隔板30脫離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於一實施態樣中,第一凹槽11與第二凹槽21係分別開設於第一板體10與第二板體20內壁之二側並對應隔板30之邊角。
請參照第3圖與第4圖,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 施例之作動示意圖(一)與示意圖(二)。當鎖桿54尚未朝隔板30方向鎖入時,隔板30之間的間距為D;而當鎖桿54朝隔板30方向鎖入後,所述推壓力與所述彈抵力使得隔板30彼此靠近,此時隔板30之間的間距為d,且d小於D。其中,D與d的大小係可根據電池芯9的厚度或是所欲提供的夾持力道來進行調整。
綜上所述,本創作可同時地將複數電池芯9加以定位,且由於每一電池芯9的正電極片91與負電極片92的位置均大致相同,因此當使用本創作定位複數電池芯9時,實質上也等同於同時將每一電池芯9的正電極片91與負電極片92作一規則排列。如此一來,只要將傳統充放電裝置的電極夾頭的長度與面積加大,即可一次夾取多個電池芯9的正電極片91或負電極片92。當活化程序完成時,只要鬆開電極夾頭,將電池芯9自本創作中取出,即可立即放入下一批待活化的電池芯9,進而提高鋰電池的產能。
雖然本創作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的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10‧‧‧第一板體
11‧‧‧第一凹槽
12‧‧‧第一擋止部
20‧‧‧第二板體
21‧‧‧第二凹槽
22‧‧‧第二擋止部
30‧‧‧隔板
40‧‧‧導桿
50‧‧‧第一端蓋
51‧‧‧第一基板
511‧‧‧第一凸緣
511a‧‧‧挖空部
52‧‧‧第一壓抵塊
53‧‧‧第一活動桿
54‧‧‧鎖桿
60‧‧‧第二端蓋
61‧‧‧第二基板
611‧‧‧第二凸緣
611a‧‧‧挖空部
62‧‧‧第二壓抵塊
63‧‧‧彈簧
64‧‧‧第二活動桿
9‧‧‧電池芯
91‧‧‧正電極片
92‧‧‧負電極片

Claims (7)

  1. 一種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用以夾持複數電池芯,該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包括:一第一板體,具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板體,垂直地連接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具有平行於該第一凹槽之一第二凹槽;複數隔板,間隔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並嵌入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中而可沿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活動,相鄰二該隔板與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定義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納該電池芯;一導桿,串接該些隔板,該導桿平行於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一第一端蓋,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一端,該第一端蓋包括:一第一基板,以其板面連接於該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與該導桿之一端而垂直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與該導桿;一第一壓抵塊,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並嵌入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中;複數第一活動桿,分別穿過該第一基板之板面而連接於該第一壓抵塊;及一鎖桿,穿過該第一基板之板面而連接於該第一壓抵塊以控制該第一壓抵塊與該第一基板之間的距離;及一第二端蓋,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另一 端,該第二端蓋包括:一第二基板,以其板面連接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與該導桿之另一端而垂直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與該導桿;一第二壓抵塊,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並嵌入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中;及複數彈性件,二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二壓抵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其中各該彈性件包含一第二活動桿與一彈簧,該第二活動桿穿過該第二基板之板面而連接於該第二壓抵塊,該彈簧套設於該第二活動桿外且二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二壓抵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其中該些隔板係垂直於該第二板體與該第一板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其中該第一基板具有未接觸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一端之一第一凸緣,該第二基板具有未接觸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另一端之一第二凸緣,該第一凸緣與該第二凸緣各具有一挖空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其中該導桿係串接該些隔板靠近該第二板體之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其中該第一凹槽係設置於該第一板體內壁之二側,該第二凹槽係設至於該第二板體內壁之二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該第一板體 具有平行於該第二板體之一第一擋止部,該第二板體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板體之一第二擋止部。
TW102220731U 2013-11-06 2013-11-06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TWM472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731U TWM472956U (zh) 2013-11-06 2013-11-06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731U TWM472956U (zh) 2013-11-06 2013-11-06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956U true TWM472956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731U TWM472956U (zh) 2013-11-06 2013-11-06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7269B2 (ja) トレイ
KR102111445B1 (ko) 전지셀에 접착테이프를 부착 가능한 테이핑 장치
US20140283360A1 (en) Battery hold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attery holder
JP5754497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TWI653404B (zh) Fastener structure
WO2014126155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033333B2 (en) Absorbing mechanism
WO2018192076A1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子装置
JP2013206689A (ja) 二次電池の拘束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拘束方法
JP2017059299A5 (zh)
JP7322539B2 (ja) 把持機構及び組立装置
TWI456678B (zh) 用於基板之自動化載具,尤指用於製造矽基太陽能電池之晶圓
CN105789677A (zh) 一种电池限位组层夹具及其组装设备
TWM472956U (zh) 電池芯夾持整型治具
US9201451B2 (en) Holding structure
KR101779948B1 (ko) 결합부 및 회전 고정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가압 장치
TWI602621B (zh) Flux application device and flux application method
CN203574031U (zh) 电池芯夹持整型工具
KR101073870B1 (ko) 이차전지 케이스 제조방법
KR102268401B1 (ko) 전지 셀 고정 장치
CN214123975U (zh) 含有粘黏层的锂电池铝塑膜
TWI355988B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lens barrel
TWM456493U (zh) 多段位斷電檢測裝置
CN211865655U (zh) 一种点胶治具组件
CN209774412U (zh) 镜头分解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