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6787B -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 Google Patents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6787B
TWI846787B TW108147491A TW108147491A TWI846787B TW I846787 B TWI846787 B TW I846787B TW 108147491 A TW108147491 A TW 108147491A TW 108147491 A TW108147491 A TW 108147491A TW I846787 B TWI846787 B TW I8467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administration
main body
administration device
drug
need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305A (zh
Inventor
小林只
米田博輝
加藤博之
穐元崇
御澤秀壽
林洸仁
武田光市
寺尾敏光
森田知樹
伊藤慎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大學法人弘前大學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大學法人弘前大學,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國立大學法人弘前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6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67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07Infusion of two or more substances
    • A61M5/1408Infusion of two or more substances in parallel, e.g. manifolds, sequencing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2Needle sets, i.e. connections by puncture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A61M5/1626Needle protecto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1Right-angle needle-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是用以將藥劑進行皮下投予之藥劑投予裝置,具備:本體部,其以被配置於患者的皮膚的方式構成;及,移動部,其安裝有朝向前述皮膚側突出的至少一個針構件;其中,前述移動部,以可在自前述皮膚離開之第一位置與接近前述皮膚之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前述移動部,以當在第二位置時可使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刺入前述皮膚的方式構成;前述藥劑,以可自被設置於前述針構件中的孔排出的方式構成。

Description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本發明關於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先前,已知有一種末梢靜脈輸液療法,其將被收容在輸液袋中的藥劑,經由導管而投予到患者的末梢靜脈中。但是,由於年齡或疾病、患者狀態,會有難以尋找到末梢靜脈的情況,進一步,對於高齡者或認知障礙症(失智症)患者、或是包含嬰幼兒之兒童而言,會有自己拔針而出血的問題等。
作為針對這些患者之輸液療法,近年來重新考慮皮下輸液療法。依據皮下輸液療法,可解決難以尋找到末梢靜脈這樣的問題,對於安全性或管理性等其他點而言,也可說是優點很大。今後,要在醫療現場普及皮下輸液療法時,對應於要求,考慮到可謀求對應於醫療現場的需要和風險之產品。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藥劑投予裝置,以下述方式構成:具有突出複數根針構件之基板,該複數根針構件被連接至藥劑管路,將此基板貼附於皮膚,藉此能夠將針構件刺入皮膚,以將藥劑加進行皮下投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7150726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上述裝置中,將基板貼附於皮膚的同時,針構件會刺入皮膚,所以不得不同時地實行針的定位和針的穿刺,使得操作繁雜。又,因為針構件露出而在安全面也有問題。進一步,考慮到針構件露出,對於患者會存在有針構件刺入皮膚之心理障礙。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開發出來,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能夠容易地實行對皮下投予液狀藥劑。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是用以將藥劑進行皮下投予之藥劑投予裝置,具備:本體部,其以被配置於患者的皮膚的方式構成;及,移動部,其安裝有朝向前述皮膚側突出的至少一個針構件;其中,前述移動部,以可在自前述皮膚離開之第一位置與接近前述皮膚之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前述移動部,以當在第二位置時可使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刺入前述皮膚的方式構成;前述藥劑,以可自被設置於前述針構件中的孔排出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使移動部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藉此能夠使針構件刺入皮膚。能夠自被設置於針構件中的孔排出藥劑,所以僅使移動部移動到第二位置就能夠將藥劑加以皮下投予。因此,例如,醫療者或患者本身,能夠藉由簡單的操作來實行藥劑的皮下投予。
另外,針構件,可以直接地安裝於移動部,也可以隔著其他構件而間接地安裝。又,本體部是被配置於患者的皮膚,此是指除了直接地配置之外,也包含隔著黏接材料等其他構件而間接地配置。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移動部,能夠以在沒有施加外力的狀態下,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方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在針構件被刺入皮膚的狀態、或自皮膚離開的狀態的至少一方,能夠不施加外力而保持,所以裝置的運用變得容易。另外,當以在任一位置不施加外力就不能夠保持的方式構成時,能夠使用止動器等其他治具來強制地保持在任一位置。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至少一個連結部,其被構成為連結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移動部,並可將前述移動部保持在前述第一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方。此外,例如,也能夠藉由沒有與本體部連結的構件來將移動部保持於任一位置。
藉由連結部來連結本體部和移動部,藉此例如能夠減少製品的零件個數。又,設置連結部,藉此能夠藉由簡單的構成來保持移動部的位置。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連結部能夠作成各種構成,但是例如能夠以包圍針構件的周圍整體的方式構成。當設置複數個連結部時,能夠在前述針構件的周圍隔開規定間隔並配置成放射狀。
依據此構成,複數個連結部,隔開規定間隔並配置成放射狀,所以能夠在其圓周方向上平衡良好地支持移動部。因此,當移動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能夠抑制移動部一邊傾斜一邊移動等不良情況。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是前述各連結部,藉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來形成,以在前述第一位置中成為第一狀態,且在前述第二位置中成為第二狀態的方式構成;前述各連結部,在前述第二狀態中被折彎,而成為在前述第一狀態中會比前述第二狀態更延伸的狀態;前述連結部,以伴隨著彈性變形而在前述第一狀態與前述第二狀態之間轉變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連結部,以伴隨著彈性變形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變的方式構成,所以只要沒有對連結部施加會伴隨著彈性變形的外力,就能夠將移動部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這樣一來,當設置複數個連結部時,例如能夠設置2~10個。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能夠是一體成型。
依據此構成,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能夠作為一個構件來運用,而能夠使得藥劑投予裝置整體構造變得簡單。因此,零件個數變少,所以製造成本也能夠減低。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能夠藉由可彈性變形的彈性體、硬質樹脂、或金屬來形成。
依據此構成,若藉由彈性體來形成,則對於曲面狀的皮膚之順應性高,使針構件能夠確實地刺穿皮膚。若藉由硬質樹脂、或金屬來形成,則成為承受外力也穩定的裝置。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本體部,能夠形成為筒狀;前述移動部,能夠以在前述第二位置時,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前述本體部中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當移動部在前述第二位置時,針構件是在被收容在本體部中的狀態刺入皮膚,所以例如即便在穿刺中藥劑投予裝置承受外力,也能夠減低對於針構件的影響,而能夠防止針的拔出或折彎、或者在針構件刺入皮膚的情況下直接地移動。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以可安裝用以供給前述藥劑之藥劑管路的方式構成,並且自前述藥劑管路來將前述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
藉此,例如若使用藥劑管路來連接到輸液袋等藥劑容器,則能夠長時間地投予藥劑。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操作部,其被連結於前述移動部,且可利用道具或手指來把持。
依據此構成,利用道具或手指來拉動操作部,能夠容易地使移動部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操作部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前述操作部,相較於前述本體部,能夠形成外形更大的板狀。
藉此,在本體部的軸方向上,能夠將操作部作成緊湊(compact)。又,將操作部作成較大,藉此當穿刺時可以利用手指在面上推壓操作部,而有益於穩定的穿刺動作。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被連接於前述操作部之延伸部,當前述移動部在第二位置時,前述延伸部能夠以包覆前述本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當移動部在第二位置時,延伸部以包覆前述本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構成,所以能夠使延伸部接觸皮膚、或者配置在皮膚的附近。因此,在第二位置中,能夠穩定地保持操作部。藉此,操作部保護本體部整體,例如當來自橫向之衝擊或負荷作用於操作部時,能夠防止移動部與操作部一起偏移且浮起。因此,能夠防止已刺入皮膚之針構件的意外拔出、及針構件在已刺入的皮膚下直接地移動。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操作部能夠以自前述移動部的外周向徑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構成;能夠進一步具備止動器,其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一位置時,裝拆自如地被配置在前述操作部與前述本體部之間,以限制前述移動部移動到前述第二位置。
依據此構成,能夠具備止動器,其當前述移動部在第一位置時,被配置在操作部與本體部之間。因此,藉由此止動器,能夠防止操作部意外地朝向本體部側移動,而防止移動到第二位置。因此,移動部能夠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用以存積藥劑之存積部,並且,以自前述存積部來將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的方式構成。另外,能夠自藥劑管路來將藥劑供給到存積部中。
依據此構成,例如能夠將胰島素等少量的藥劑收容在存積部中。再者,當藥劑投予裝置的移動部在第二位置時,例如若推壓存積部等,則能夠將存積部中的藥劑投予到患者。又,能夠自藥劑管路來將藥劑供給到存積部中。此時,通常是自藥劑管路來將藥劑供給到針構件,但是例如當因為某種理由使得來自藥劑管路的藥劑的供給突然斷絕時,能夠使收容在存積部中的藥劑自針構件排出,所以防止藥劑的投予的中斷,而能夠有益於穩定的藥劑的投予。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基台,其支持前述本體部且被配置於前述皮膚。
依據此構成,能夠將藥劑投予裝置廣面積地固定於皮膚,所以能夠將此裝置穩定地固定於皮膚。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黏接材料,其被配置在前述基台中的接觸前述皮膚的一面的至少一部分。
依據此構成,藉此能夠將基台牢固地固定於皮膚,而可以進行長時間的藥劑的投予。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以在前述基台與前述皮膚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方式,在前述基台的周緣中的對向於前述皮膚的一面上形成有凹部。
依據此構成,藉由凹部,手指能夠進入基台與皮膚之間,所以能夠容易地將基台自皮膚拆卸。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在前述基台上配置複數個藥劑投予部。前述藥劑投予部,能夠具備前述本體部、前述移動部及前述針構件。另外,藥劑投予部,除了本體部、移動部及針構件之外,對應於需要,也能夠包含例如上述連結部。
藉此,能夠在短時間將大量的藥劑加以皮下投予。另外,在藥劑投予部,也能夠包含上述連結部。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以前述複數個藥劑投予部的全部的前述移動部被連結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全部的移動部被連結,所以藉由一個操作,能夠使全部的藥劑投予部的移動部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或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因此,能夠有效率地展開作業。另外,移動部,能夠藉由上述操作部來連結。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基台,其支持前述本體部,且被配置於前述皮膚;前述基台、前述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能夠藉由彈性體而一體成型。
依據此構成,被配置於皮膚上之基台也是藉由彈性體來形成,所以能夠配置成以順應皮膚表面的方式使基台變形。又,基台,與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是一體成型,所以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也能夠順應基台的對於皮膚之變形。因此,能夠使自移動部突出的針構件自基台的貫穿孔正確地突出。進一步,即便將藥劑投予裝置長時間地安裝於皮膚,也能夠減低藥劑投予裝置自皮膚剝離的風險。又,裝置的零件個數變少,能夠利用射出成型等方法來作成要構成基台、本體部、移動部及連結部之構件,藉此抑制製造成本,並且廢棄也變得簡單。又,零件個數變少,藉此使構造更單純化,即便不習慣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運用。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本體部能夠以被安裝於前述皮膚的方式構成,以在前述本體部與前述皮膚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在前述本體部上形成有凹部。
依據此構成,藉由凹部,手指能夠進入本體部與皮膚之間,所以能夠容易地將本體部自皮膚拆卸。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針構件被固定於前述操作部,以使前述操作部與前述針構件構成為可以一起自前述移動部脫離。
依據此構成,在藥劑的皮下投予後,若自本體部拉動操作部,則能夠使針構件自移動部脫離。藉此,能夠防止藥劑投予裝置的再利用,並且能夠實行針構件的分別回收。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脫離手段,用以使前述針構件自前述本體部脫離。
依據此構成,在藥劑的皮下投予後,藉由脫離手段使得藥劑投予裝置被破壞,而能夠防止藥劑投予裝置的再利用。又,能夠實行針構件的分別回收。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可包覆至少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之遮罩構件;該藥劑投予裝置,能夠以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二位置時,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自前述遮罩構件露出,在前述移動部自前述第二位置移動到前述第一位置之後,前述遮罩構件包覆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並且保持包覆狀態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能夠在藥劑的皮下投予後,在使移動部移動到第一位置之後,藉由遮罩構件來包覆針構件的前端,並且保持包覆狀態。例如,即便自針構件被遮罩構件包覆的狀態,使移動部移動到第二位置,針構件也是被保持在被遮罩構件包覆的狀態,所以能夠防止針構件被再度使用。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以當在使用前的在前述第一位置時,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被前述遮罩構件包覆的方式構成。
藉此,在使用前的第一位置中,皮下投予前的針構件被遮罩構件遮蓋,所以能夠防止針構件接觸到其他構件或人體等。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遮罩構件能夠以可與前述針構件一起自前述移動部脫離的方式構成。
藉此,能夠在藥劑的皮下投予之後,使針構件與遮罩構件一起自移動部脫離。因此,能夠防止藥劑投予裝置的再利用,並且能夠實行針構件的分別回收。又,針構件被遮罩構件包覆,所以能夠防止接觸到針構件,並且能夠防止針構件的再利用。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針構件的粗細沒有特別限定,但是為了有效率地實行藥劑的投予,例如能夠設為30G(30 gauge(針頭編號),外徑0.30mm)~35G(外徑0.15mm)。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將前述針構件自該藥劑投予裝置被固定於前述皮膚上之一面突出的長度,設為1~10mm(3/64~25/64inch)。藉此,對於自嬰幼兒至高齡者為止的廣大幅度的患者,勘查皮膚厚度的個體差異,而能夠有效果地實行藥劑的皮下投予。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能夠進一步具備收容部,其以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二位置時,至少收容前述移動部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藉由收容部,能夠防止在第二位置的移動部和操作部勾到衣服等。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前述針構件,能夠以相對於前述移動部,可繞著該針構件的軸旋轉的方式構成。
依據此構成,例如,當針構件的側面形成有針孔,或針構件的前端被斜向地切斷時,使針構件繞著軸旋轉,藉此能夠改變藥液的徑向的吐出位置。藉此也可以調整輸液速度。
關於本發明的第一藥劑投予系統,具備上述任一個的至少一個藥劑投予裝置、至少一個藥劑容器、及自前述藥劑容器將藥劑供給到前述各藥劑投予裝置之藥劑管路。
此第一藥劑投予系統,例如適用於輸液等容量大的藥劑的投予。亦即,能夠在藥劑容器中收容輸液等,並經由藥劑管路來投予到藥劑投予裝置。
關於本發明的第二藥劑投予系統,具備上述任一個的至少一個藥劑投予裝置、及可將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之注射器。
此第二藥劑投予系統,例如適用於投予胰島素等少量的藥劑。亦即,能夠在注射器中收容胰島素,並自注射器來將其投予到藥劑投予裝置。
[發明的效果] 依據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和藥劑投予系統,能夠容易地實行對皮下投予液體藥劑。
>A.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第一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第1圖是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第一位置);第2圖是第1圖的側面圖;第3圖是第1圖的平面圖;第4圖是第1圖的軸方向的剖面圖;第5圖A是在第二位置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剖面圖;第5圖B是在第二位置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包含以下第一實施形態,在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藥劑投予裝置,任一裝置都用於將液狀藥劑加以皮下投予。另外,液狀藥劑,除了能夠設為如生理食鹽水等輸液的投予量多的藥劑之外,也能夠設為抗菌藥、胰島素等的投予量為少量的藥劑。又,投予路徑不限定於皮下,藉由調整藥劑投予裝置的針的長度,也能夠用於將藥劑投予至皮內、皮下脂肪層、肌層。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A-1.藥劑投予裝置的概要> 如第1圖~第5圖所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具備:被形成為矩形的板狀的基台1、及被一體成型於此基台1上之藥劑投予部2。
在基台1中形成有圓形的貫穿孔11,以覆蓋此貫穿孔11的方式設置有藥劑投予部2。又,在基台1的底面塗佈有黏接材料12,在使用前,安裝有剝離片(省略圖示),該剝離片覆蓋此黏接材料12。另外,當基台1大時,除了將剝離片分割成複數個之外,也能夠貼附於黏接材料12。又,剝離片,也能夠以覆蓋貫穿孔11的方式配置,也能夠避開形成有貫穿孔11的部分而安裝在黏接材料上。又,取代將黏接材料12塗佈在基台1的底面的方式,也可以將黏接片或其他密封材料貼附於基台1的底面。或者,也能夠在基台1上不設置黏接材料12的情況下,將黏接帶或外科膠帶等膠帶自基台1遍及皮膚地貼附,藉此將藥劑投予裝置的固定於皮膚。此時,也可以在使基台1接觸皮膚之後,藉由膠帶來將基台1貼附於皮膚,也可以最初就將膠帶附加在基台1上。當然,黏接材料12和膠帶也能夠併用。
藥劑投予部2,具備:以包圍貫穿孔11的方式被安裝於基台1上之圓筒狀的本體部21、在軸方向上可在此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移動之圓筒狀的移動部22、及連結此移動部22和本體部21之連結部23;這些構件藉由後述彈性材料而一體成型。另外,軸方向,是指構成本體部21之圓筒狀的形狀的軸心的方向。
連結部23,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下端部的周緣部與本體部21的上部開口的周緣部的方式被形成為環狀。又,連結部23,被形成為在本體部與移動部之間具有規定寬度的帶狀。因此,如第4圖所示,連結部23,當自本體部21的上部開口的周緣部(第一端部)朝向上方延伸時,移動部22被配置在自基台1離開的位置(以下,稱為第一位置);如第5圖A和第5圖B所示,連結部23,當自本體部21的上部開口的周緣部朝向下方延伸時,移動部22被配置在靠近基台1的位置(以下,稱為第二位置)。另外,第二位置,也可以設為移動部22的下端部進入貫穿孔11中的位置。
當移動部22在兩位置之間移動時,連結部23會彈性變形,所以在各位置中,只要沒有外力作用,則移動部22就被保持為不移動。另一方面,若施加外力,則移動部22會在兩位置之間移動。如第5圖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連結部23自本體部21的上部開口朝向移動部22的下端部沒有負荷作用地延伸(穩定狀態)。另一方面,如第4圖所示,當在第一位置時,連結部23折彎地朝向上方延伸(準穩定狀態)。亦即,在第一位置的連結部23上,作用有彈性負荷。因此,若對在第一位置的移動部2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量,則連結部23會以回復到沒有折彎的穩定狀態的方式彈性變形並移動到第二位置。因此,移動部22藉由彈性力而迅速地移動到第二位置。又,在移動部22中形成有上端和下端對外部開放的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內部空間,後述操作部3的固定部32被插入此內部空間。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台1、本體部21、連結部23、及移動部22,藉由彈性材料而一體成型;作為彈性材料,能夠採用例如矽氧橡膠、天然橡膠、合成天然橡膠、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胺酯橡膠等彈性體,或者採用金屬等。例如,能夠藉由射出成型來將這些構件加以一體成型。
又,此藥劑投予裝置中,進一步設置有操作部3、及被安裝於此操作部3中之針構件4。在針構件4的內部,具有沿著軸方向的流路。操作部3,具備:比本體部21的外形更大的圓板狀的基部31、及自此基部31的中央的底面突出的圓柱狀的固定部32;這些構件是一體成型。又,在固定部32的前端,形成有向徑向外方突出的凸緣部33。進一步,自基部31的外周緣朝向中心,形成有直線狀的第一通路311;自固定部32的上端附近至軸方向的中心附近為止,形成有直線狀的第二通路321。再者,這些第一通路311的中心側的端部和第二通路321的上端連通,以在操作部3的內部形成有整體為L字狀的通路。又,在第一通路311的外周緣側的端部,為了供給藥劑,經由連結器(省略圖示,用以連接藥劑管路和操作部之構件)而連結到例如由管子、瓶用針、點滴筒、滴管夾、連結器等所構成之藥劑管路5。另外,藥劑管路5,也可以經由連結器而裝拆自如地固定於操作部3,也可以不可分離地固定於操作部3。又,如後述,連結器也可以不直接地設置於操作部3,例如經由被設置於操作部3上之管子而設置。
上述針構件4,被插入固定部32的下端而固定,並延伸至第二通路321。因此,被供給到第一通路311之藥劑,會經由第二通路321而自被設置於針構件4中的孔排出。針構件4,例如能夠設為針頭粗細編號為30G(外徑0.30mm)~35G(外徑0.15mm)。又,被設置於針構件4中的孔,包含被設置於針尖的孔、及被設置於針側邊的孔(橫向孔),孔的位置沒有特別限定。又,也可以設置複數個孔。
另外,操作部3,能夠利用各種材料來形成,也能夠利用與藥劑投予部2同樣的彈性材料來形成,也能夠利用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等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來形成。又,作為製造方法,例如針構件4與操作部3一起實行埋入射出成型、或藉由黏接劑等黏接手段來將針構件4固定於操作部3。另外,針構件4,除了僅利用針來構成之外,也可以包含利用針和針基來構成。因此,也能夠將安裝有針之針基,配置在成型模具中並實行埋入射出成型。
這樣形成的操作部3,藉由將固定部32插入移動部22的內部空間而被固定。此時,固定部32的凸緣部33,自移動部22的下端向徑向外方突出,所以藉此防止脫落而使得操作部3被固定於移動部22。當操作部3被固定於移動部22時,如第4圖所示,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針構件4被收容在本體部21的內部;如第5圖A所示,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針構件4成為自基台1的貫穿孔11突出。此時,針構件4自黏接材料12的底面突出的長度L,為了皮下投予,例如能夠設為1~10mm(3/64~25/64inch)。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皮下投予裝置中的針構件是一根,但是也可以設為複數根。
另外,固定部32的相對於移動部22的固定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不設置凸緣部33而將固定部32壓入移動部22並藉由摩擦力來固定、能夠利用黏接劑來將固定部32固定於移動部22、或能夠藉由熱熔接來將固定部32固定於移動部22。另外,此藥劑投予裝置,在初期狀態是使移動部22位於第一位置,在此狀態下進行包裝、殺菌之後出貨。
>A-2.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 接著,針對上述構成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如上述,移動部22在初期狀態是位於第一位置。然後,自基台1將剝離片加以剝離並使黏接材料12露出。接著,將收容有藥劑之輸液袋(省略圖示)連接到藥劑管路5。藉此,自輸液袋排出的藥劑,經由藥劑管路5而供給到針構件4。然後,如第7圖所示,在藥劑充滿藥劑管路5和針構件4之後,將黏接材料12貼附在應該進行皮下投予的皮膚S的表面。另外,此裝置被貼附並實行穿刺的部位,例如是第6圖的箭頭標示所示的部位,推薦是體表面積廣大且具有充裕的皮下的部位。接下來,將操作部3朝向基台1側推壓,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藉此,如第8圖所示,針構件4通過貫穿孔11並迅速地刺入皮膚S,而將藥劑自針構件4被投予至皮下。另外,也可以在將基台1貼附到皮膚之後,再連結到藥劑管路5和輸液袋。
其後,若經過規定時間而結束藥劑的投予,則利用手指捏持操作部3並朝向上方拉起。藉此,如第7圖所示,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一位置,並且將針構件4自皮膚S拔出。接下來,將藥劑管路5拆卸並且將基台1自皮膚剝離,且對應於需要而將藥劑投予裝置廢棄。此處,成為(朝向第二位置的移動所需要的力量)>(朝向第一位置的移動所需要的力量)的關係,藉此能夠實現穩定的穿刺動作和拔針動作。
>A-3.藥劑投予裝置的特徵> 如以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使移動部22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藉此能夠使針構件4的前端部自基台1的貫穿孔11突出,並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然後,能夠自針構件4的前端部,將由藥劑管路5供給的藥劑加以排出,所以僅利用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就能夠將藥劑加以皮下投予。因此,患者和使用者,能夠藉由簡單的操作來實行藥劑的皮下投予。特別是藉由操作部3的壓入和拉起的操作就可以進行藥劑的投予,且針構件4被收容在本體部21的內部,所以對於患者等使用者而言,能夠減輕扎針和拔針之心理障礙。又,在此藥劑投予裝置中,基台1、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藉由彈性材料而一體成型,所以能夠作成簡單的構造。
在使用前的第一位置中,針構件4被收容在本體部21的內部,針構件4的前端位於比基台1更上方,所以能夠防止在使用前不慎使針構件4刺到患者。因此,安全性高且衛生。
又,要被配置於皮膚上之基台1也是藉由彈性材料來形成,所以能夠配置成以順著(追隨)皮膚表面的方式使基台1變形。又,基台1,與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是一體成型而成為單一構件,所以也能夠使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也追隨於基台1的對於皮膚的變形。因此,能夠使自移動部22突出的針構件4,自基台1的貫穿孔11正確地突出,並且即便將藥劑投予裝置長時間地安裝於皮膚,也能夠減低藥劑投予裝置自皮膚剝離的風險。
又,黏接材料12被塗佈於基台1,所以能夠將藥劑投予裝置牢靠地保持於皮膚,而能夠確實地防止裝置在長時間的藥劑投予中自皮膚剝離的情況。
針構件4和操作部3是一體成型,所以能夠自移動部22剝離這些構件並廢棄。因此,能夠防止藥劑投予裝置被再利用。再者,如第9圖所示,若分別地將此以外的構件,也就是將一體成型的基台1、本體部21、連結部23及移動部22加以分別地回收,則也能夠再利用這些構件。因此能夠減少總廢棄量。
>B.第二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第二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與第一實施形態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連結部的構成,其他構成大致相同,所以對相同構成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第10圖是關於本發明的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第一位置);第11圖是第10圖的剖面圖;第12圖是在第二位置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第13圖是第12圖的剖面圖。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B-1.藥劑投予裝置的概要> 如第10圖~第13圖所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具備:基台1、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此移動部22和本體部21之複數個(在本實施形態中是4個)連結部23;這些構件藉由後述樹脂材料而一體成型。以下,主要針對連結部來說明。
各連結部23,被形成為板狀,並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下端部的周緣部及本體部21的上部開口的周緣部的方式,等間隔地被設置成放射狀。因此,在鄰接的連結部23之間形成有間隙。更詳細地說明,各連結部23具有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這些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經由薄狀的折彎部233而被連結成可折彎。又,第一部分231的上端部,可折彎地被連結在移動部22的下端部。這樣一來,各連結部23,包含與移動部22的連結部分,可在2處折彎。藉此,移動部22,成為可在如第10圖和第11圖所示的第一位置與如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另外,折彎部233,不限定於將連結部23的一部分作成薄的構成,也能夠藉由設置切痕、或在製造時賦予摺痕等的手段來構成。
例如,在如第10圖和第11圖所示的第一位置,各連結部23的第一部分231、及移動部22的側面(比連結部更上方的側面)所夾的角α,以成為鈍角的方式被連結。又,各連結部23,其包夾折彎部233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232所夾的角β,以成為鈍角的方式被折彎(第一狀態)。藉此,移動部22,成為被支持於本體部21的上方的狀態。此時,針構件4的前端,位於比基台1的底面更上方。亦即,如後述,針構件4被保持成不會刺穿皮膚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如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的第二位置,各連結部23的第一部分231,相對於移動部22的側面所夾的角α,以成為銳角的方式被連結。又,各連結部23,在折彎部233所夾的角β,以成為銳角的方式被折彎(第二狀態)。藉此,移動部22,成為比第一位置位於更下方,且至少一部分進入本體部21的內部的狀態。藉此,針構件4的前端,位於比基台1的底面更下方。亦即,如後述,針構件4被保持在刺穿皮膚的狀態。
第14圖是表示自第一位置轉變(轉移)成第二位置的途中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剖面圖。如第14圖所示,在第一位置中,移動部22的外周面與連結部23的第二部分232的上端的水平方向距離D,變得比第一部分231的長度K更短。因此,當移動部22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各連結部23的第二部分232,一邊以相對於本體部21向徑向外方擴張的方式彈性變形,一邊使連結部23折彎成銳角。當移動部22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時也同樣,各連結部23的第二部分232,以相對於本體部21向徑向外方擴張的方式彈性變形。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必須以使第二部分232彈性變形的方式施加外力,所以在沒有施加外力的狀態,也就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移動部22被保持成不會移動。換句話說,在各位置,只要伴隨著彈性變形的外力沒有作用(亦即未施加外力),移動部22就被保持成不會移動。又,例如,設為(朝向第二位置的移動所需要的力量)>(朝向第一位置的移動所需要的力量)的關係,藉此,如後述,能夠實現穩定的穿刺動作和拔針動作。
特別是,若在第一位置中,自上方推壓移動部22,則一邊第二部分232會彈性變形一邊連結部23會折彎,所以移動部22能夠迅速地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各連結部23的第二部分232,以均勻地向徑向外側擴展的方式彈性變形,藉此移動部22和針構件4相對於上下方向的軸筆直地平行移動,其結果,針構件4垂直地刺穿皮膚。
又,在移動部22中,形成有上端和下端對外部開放的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內部空間,後述的操作部3的固定部32被插入此內部空間。
在本實施形態中,基台1、本體部21、連結部23、及移動部22,藉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而一體成型,但是作為這種材料,除了上述第一實施形態所示的材料之外,也能夠採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等的硬質樹脂;或金屬等。特佳為上述硬質樹脂(聚烯烴、聚酯、ABS等)。又,能夠採用依據JIS K6900所規定的硬質塑膠(彎曲彈性率或拉伸彈性率為比700MPa更大的塑膠),聚丙烯、ABS等相當於依據此規定之硬質塑膠。再者,例如,能夠藉由射出成型將這些加以一體成型。
另一方面,也能夠利用不同材料來形成基台1、本體部21、連結部23及移動部22的任一個以上。又,針對連結部23,例如也能夠利用習知的鉸件(hinge)等別的材料來形成折彎部233;又,也能夠使用柔軟性高的構件,以可動的方式接合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
又,在此藥劑投予裝置中,進一步設置有:操作部3、及被安裝於此操作部3中之針構件4。這些構成,由於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B-2.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 接著,針對上述構成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大致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如上述,移動部22在初期狀態是位於第一位置。然後,自基台1將剝離片加以剝離並使黏接材料12露出。接著,將收容有藥劑之輸液袋(省略圖示)連接到藥劑管路5。藉此,自輸液袋排出的藥劑,經由藥劑管路5而供給到針構件4。然後,如第15圖所示,在藥劑充滿藥劑管路5和針構件4之後,將黏接材料12貼附在應該進行皮下投予的皮膚S的表面。另外,此裝置被貼附並實行穿刺的部位,能夠設為與上述第6圖相同。接下來,將操作部3朝向基台1側推壓,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藉此,如第16圖所示,針構件4通過貫穿孔11並迅速地刺入皮膚S,而將藥劑自針構件4投予至皮下。另外,也可以在將基台1貼附到皮膚之後,再連結到藥劑管路5和輸液袋。
其後,若經過規定時間而結束藥劑的投予,則利用手指捏持操作部3並朝向上方拉起。藉此,如第15圖所示,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一位置,並且將針構件4自皮膚S拔出。接下來,將藥劑管路5拆卸並且將基台1自皮膚剝離,且對應於需要而將藥劑投予裝置廢棄。
>B-3.藥劑投予裝置的特徵> 如以上,依據本實施形態,當藥劑投予裝置是利用例如聚丙烯的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來形成時,移動部22藉由連結部23而被牢靠地支持,所以移動部22的變位是穩定的。其結果,自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針尖的軌道穩定,而能夠抑制針構件4斜向地刺入皮膚。這樣一來,為了使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彈性變形,所以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移動部22與本體部21之間,隔開間隙地設置複數個可折彎的連結部23,且連結部23作成可藉由利用者的手的操作來進行變形。又,連結部23,隔開規定間隔地被配置成放射狀,所以當移動部22移動時,連結部23均等地變形,而能夠平衡良好地在其圓周方向上支持移動部22。
針構件4和操作部3是一體成型,所以如第17圖所示,能夠自移動部22拆卸這些構件並廢棄。此點,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連結部23的數目不被限定於4個,只要配置有複數個即可。特別是若連結部23的數目增加,則能夠穩定地支持移動部22,但是若數目增加太多,則使全部的連結部23變形會變得困難。因此,連結部的數目較佳為2~10個。
又,連結部23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構成為可在複數處折彎即可。其中,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變(轉移)時,較佳為伴隨著彈性變形。藉此,只要沒有對連結部23施加會伴隨著彈性變形的外力,就能夠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或者,也可以構成為不在任一位置施加外力就不能夠保持。例如,能夠使用治具等來將移動部22強制地保持在任一位置。
設置連結部23的處所沒有特別限定,只要使移動部22可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能夠連結移動部22和本體部21即可,該連結位置沒有特別限定。
>C.變化例> 以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實施形態,只要沒有脫離其主旨就能夠進行各種變化。例如,可以進行以下變化,以下的變化例,能夠適當地組合。又,上述各實施形態與以下各變化例的構成也能夠加以適當地組合。
>C-1>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操作部3設置通路311、321,並將針構件4插入操作部3的固定部32而固定,但是針構件4和將藥劑供給到針構件4之通路311、321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而可作成各種態樣。
例如第18圖~第20圖所示,能夠在操作部3的基部31中,形成相當於上述第一通路311的部分之缺口312,並在此缺口312設置連結器(省略圖示),將藥劑管路5側的連結器(省略圖示)插入此連結器。此時,針構件4除了形成為L字狀之外,其一端部能夠通過固定部32,另一端部能夠沿著徑向插入缺口312。再者,將針構件4的另一端部刺入要被插入缺口312之藥劑管路5中。另外,針構件4,與操作部3和連結器一起實行埋入射出成型,藉此能夠固定於操作部3。
或者,如第21圖所示,將管子6以正交的方式連結於直線狀的針構件4的上端部,形成整體為L字狀的針模組60。此時,針構件4的通路與管子6連通。管子6的長度,比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半徑更長。再者,將此針模組60配置於金屬模具中並實行埋入射出成型,以形成操作部3。藉此,能夠使針模組60和操作部3加以一體成型。再者,針模組60的管子6,從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外緣突出,所以藥劑管路5能夠連接到被設置於此管子6的端部之連結器605。另外,也可以在操作部3內形成如第4圖所示的流路,且管子6、流路及針構件4是連通的。
這樣一來,用以供給藥劑到針構件4之構成沒有特別限定,能夠如上述第4圖所示,將藥劑管路5安裝於操作部3,並將輸液袋連接於此。又,也能夠如第21圖所示,將管子6安裝於操作部3或針構件4,並將已接上輸液袋之藥劑管路經由連結器等連接於此。或者,也能夠將已接上輸液袋之管構件直接地連結於針構件4。因此,在本發明中,將針構件4、移動部22、或操作部3,與輸液袋等藥液的供給來源之間加以連結並供給藥液之結構,相當於藥劑管路。再者,這種藥劑管路,也能夠藉由將複數個管構件加以連結而構成。
>C-2>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比本體部21外形更大的操作部3連結於移動部22,藉由手指捏持來使移動部22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但是用以使移動部22容易移動的構成不限定於此。例如,操作部的基部31,也可以被安裝於移動部22的上端以外之處,也能夠形成為自移動部22的外周面向徑向外方突出的凸緣狀(省略圖示)。又,如第22圖所示,也能夠將作為操作部的一態樣之線材35安裝於移動部22。例如,能夠藉由埋入射出成型等,將線材35與移動部22加以一體成型並固定。又,線材35,也能夠與基台1、本體部21、移動部22設為相同材料,藉此一體成型。這樣一來,若將線材35的兩端固定於移動部22,則拉動此線材35,藉此能夠容易地使移動部22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C-3>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針構件4和操作部3成為一體,所以拉動這些構件就能夠自移動部22拆卸,但是操作部3並非必要,例如第23圖所示,也能夠不設置操作部3,而利用射出成型等來將上述針模組60固定於移動部22。或者,第24圖所示,也能夠在針構件4的上端部設置連結器(省略圖示),並經由此連結器來連結藥劑管路5。在第23圖和第24圖的態樣中,能夠利用手指直接地捏持、或推壓移動部22,藉此實行位置的移動。因此,移動部22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以安裝有針構件4的方式構成即可。
>C-4> 依據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進行藥劑投予後,將該裝置自皮膚拆卸,之後,為了將具有針模組60之操作部3分別回收、或防止藥劑投予裝置的再使用,例如,能夠藉由強力地拉動操作部3來使得操作部3自移動部22脫落。又,如第25圖A所示,也能夠在連結部23上形成環狀的孔眼(perforation)231,並作成可將具有針模組60之操作部3與移動部22一起扯下。藉此,如第25圖B所示,使連結部23斷裂,以使移動部22與針構件4一起自本體部21脫離。或者,如第25圖C所示,能夠在連結部23上利用孔眼來形成環狀的環狀的斷裂部232,拉動自連結部23突出之斷裂部232的端部233,藉此使斷裂部232自連結部23脫離。藉此,如第25圖D所示,也能夠使連結部23分離,從而使移動部22自連結部23脫離。或者,如第25圖E所示,也能夠在移動部22或連結部23上形成把手36,並作成拉動此把手36而可以將具有針模組60之操作部3與移動部22一起扯下。另外,上述孔眼或把手36,構成本發明的脫離手段。
>C-5> 為了容易將基台1自皮膚剝離,例如第26圖所示,也能夠以在基台1與皮膚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在基台1的底面形成凹部14。藉此,手指能夠進入由凹部14所形成的間隙,而能夠藉由手指來把持基台1並自皮膚剝離。又,也能夠在凹部14上不塗佈黏接材料12,使得手指更容易進入。或者,也能夠不設置凹部14,而在應該形成凹部14之部分不塗佈黏接材料,藉此,使得手指能夠進入沒有塗佈黏接材料之部分。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黏接材料12來將基台1固定於皮膚,但是也可以在基台1的底面的整面都不塗佈黏接材料12,也可以僅塗佈於一部分。又,不限定於黏接材料12,也能夠利用膠帶等來將基台1固定於皮膚。
基台1的尺寸、形狀、厚度沒有特別限定,只要能夠配置於皮膚並形成有貫穿孔11即可,而沒有特別限定。又,也能夠將基台1和藥劑投予部2形成為不同個體,並利用黏接劑或熱熔接等來將藥劑投予部2固定於基台1上。
<C-6>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基台1上設置一個藥劑投予部2,但是也能夠如第27圖所示,設置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藉此,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藥劑加以皮下投予。
此時,除了在各藥劑投予部2上分別安裝藥劑管路5之外,也能夠如第28圖所示,將自一條藥劑管路5分歧而成的複數條分歧管路51,分別地連結到藥劑投予部2。又,也能夠將藥劑管路5和分歧管路51的一部分固定於基台1而一體化。藉此能夠防止管路5、51的纏繞,並防止管路5、51附著於黏接材料12。
如第29圖所示,也能夠將1個操作部3安裝於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藉此,推壓操作部3便能夠使全部的移動部22同時地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又,拉動操作部3便能夠使全部的移動部22同時地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這樣一來,當使用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時,能夠設置複數根針構件4。進一步,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能夠與收容有藥劑之至少一個藥劑容器(輸液袋)、及將藥劑容器和藥劑投予裝置連接之至少一個藥劑管路加以組合,藉此構成藥劑投予系統。該藥劑投予系統,能夠使用單數個或複數個藥劑投予裝置,該藥劑投予裝置具有單數個或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在一次的藥劑投予中,使用1~20根針構件4同時地刺入皮膚並投予藥劑。能夠作成一種藥劑投予系統,在一次的投予中,較佳為使用1~10根針構件,更佳為使用1~5根針構件。此時,也能夠在1個藥劑投予部2中,在移動部22上設置複數根針構件4。又,藥劑管路的數目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設置與藥劑投予部2相同數目的藥劑管路,也可以使用可連接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之已分歧的藥劑管路(例如,參照第28圖)。又,輸液袋的數目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將藥劑自複數個輸液袋供給到複數個藥劑投予部2。當使用複數個藥劑投予裝置時,能夠適當地選擇腹部、胸部、大腿部、背部、上臂等適當處所來作為適用處(穿刺處),並將藥劑投予裝置彼此分離地進行投予。
>C-7>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將藥劑自藥劑管路5直接地供給到針構件4,但是例如第30圖所示,也能夠在針構件4與藥劑管路5之間設置藥劑的存積部38。在此存積部38中,形成有用以存積由藥劑管路5供給的藥劑之封閉空間381,且針構件4被連結到此封閉空間381。因此,例如,即便因為某種理由使得來自藥劑管路5的藥劑的供給停止,被存積在存積部38中的藥劑也會供給到針構件4,所以能夠將藥劑穩定地加以皮下投予。具有這種存積部38之皮下投予裝置的情況,即便將針構件4的根數設為複數根時,管路的數目是一條即可而不會產生管路纏繞等問題。另外,在此存積部38中,也能夠不設置藥劑管路5,而僅將存積在存積部38中的藥劑加以投予。
>C-8>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為了防止一次使用後的針構件4的再次使用、及不慎的穿刺,所以能夠設置將針加以遮罩之機構。例如第31圖所示,在操作部3的固定部32的周圍安裝筒狀的遮罩構件8,此狀態下,將操作部3、針構件4及遮罩構件8安裝於移動部22。遮罩構件8,具備大致同心狀且軸方向的長度幾乎相同的外筒81和內筒82,在初期狀態中,內筒82被收容在外筒81中。又,外筒81的外周面被固定於移動部22的內部。但是,若強力地拉動,則會使外筒81自移動部22脫離。再者,內筒82成為可沿著外筒81在軸方向上滑動,且遮罩構件8具有可將外筒81的下端部和內筒82的上端部彼此鎖固的鎖固機構(省略圖示)。
又,外筒81的上端部,被固定於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底面;內筒82的下端部,以自外筒81稍微突出的狀態被固定於移動部22的下端。亦即,在內筒82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徑向外方突出的凸緣部821,此凸緣部821被卡合於移動部22的下端。
依據這種構成,若將操作部3自第一位置朝向下方推壓,則如第32圖所示,移動部22與遮罩構件8和針構件4一起朝向下方移動,使得針構件4通過基台1的貫穿孔11並刺入皮膚。若自此狀態下捏持操作部3並朝向上方拉動,則如第31圖所示,移動部22與遮罩構件8和針構件4一起移動到第一位置。若自此狀態下進一步將操作部3朝向上方強力地拉動,則如第33圖所示,外筒81會自移動部22分開並且在內筒82上滑動地被朝向上方拉起。此時,因為內筒82的凸緣部821卡合於移動部22的下端,所以內筒82會停留在移動部22內。然後,若外筒81的下端被鎖固於內筒82的上端,則外筒81和內筒82在軸方向上被連結,並形成在軸方向上被擴大的遮罩構件8。其結果,針構件4,被收容於已擴大的遮罩構件8中,而成為不會露出到外部。又,因為外筒81和內筒82被鎖固,所以即便將操作部3壓入,已擴大的遮罩構件8也不會回到初期狀態。因此,針構件4維持成被收容在已擴大的遮罩構件8中,從而防止再度使用並且防止由於使用後的針構件造成的不慎穿刺,藉此來防止感染。
又,在第31圖所示的例子中,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內筒82是被收容於外筒81中,但是例如第34圖所示,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內筒82也能夠突出到移動部22的下方,並包覆針構件4。藉此,能夠在使用前確實地防止患者和其他的使用者碰觸到針構件4。再者,若推壓操作部3,則內筒82的凸緣部821被壓到皮膚,如第32圖所示,內筒82滑動並被收容在外筒81中。其後,若將操作部3拉起,則如第31圖所示,移動部22、外筒81及內筒82會一體地被拉起。再者,當將操作部3進一步朝向上方拉起時,若預先以外筒81的下端部和內筒82的上端部可鎖固的方式構成,則如第33圖所示,針構件4被收容在內筒82中。
另外,若將操作部3強力地進一步拉起,則如第35圖所示,內筒82的凸緣部821會自移動部22的下端分離,能夠使遮罩構件8、針構件4及操作部3自移動部22脫離,並可以分別地回收。再者,可防止藥劑投予裝置和針構件4的再利用和不慎穿刺。此時,針構件4能夠維持被收容在遮罩構件8中的狀態,所以可防止感染等。
第31圖~第35圖的態樣,利用內筒82和外筒81來構成遮罩構件8,但是也能夠僅利用內筒來構成遮罩構件。例如第36圖的例子,圓筒狀的遮罩構件9被固定於移動部22的內部空間。此遮罩構件9,在下端部形成有凸緣部92,此凸緣部92被卡合於移動部22的下端。又,在此遮罩構件9的內壁面的上部,形成有環狀的突起部91。再者,操作部3的固定部32,可滑動地插入此遮罩構件9的內部。又,在固定部32的外周面的下部,形成有環狀的溝34。遮罩構件9的突起部91,可卡合於此溝34。
如以上構成,若自第36圖的狀態拉起操作部3,則如第37圖所示,固定部32滑動到上方。然後,當遮罩構件9的突起部91卡合於固定部32的溝34時,操作部3變成不能夠進一步拉起。亦即,以不會自遮罩構件9拉出固定部32的方式,利用溝34和突起部91來構成防止拉出機構。在此狀態下,成為針構件4被收容在遮罩構件9中的狀態。由此狀態,若強力地拉起操作部3,則遮罩構件9的凸緣部92自移動部22分離,與第35圖所示的同樣,在針構件4被收容在遮罩構件9中的狀態下,操作部3、遮罩構件9及針構件4自移動部22脫離。因此,可進行遮罩構件9、針構件4及操作部3的分別回收,並防止藥劑投予裝置和針構件4的再利用和不慎穿刺。另外,將被拉起的固定部32和遮罩構件9加以卡合的手段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適用上述以外各種防止拉出機構等。
又,在防止藥劑投予裝置和針構件4的再利用和不慎穿刺方面,也能夠採用接下來的構成。例如第38圖所示,在已安裝有針構件4之固定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公螺紋,並將該固定部32收容在已形成有母螺紋之圓筒狀的遮罩構件88中。遮罩構件88的軸方向的長度,設為針構件4的一半的程度,一邊使固定部32與針構件4一起繞著軸旋轉,一邊使針構件4自遮罩構件88的前端突出。然後,將此遮罩構件88固定於移動部22。但是,若強力地拉起,則會使得遮罩構件88自移動部22脫離。又,在遮罩構件88的下端部形成有凸緣部881,所以能夠使遮罩構件88的凸緣部881和移動部22的下端卡合。
在這種藥劑投予裝置中,如第39圖所示的藥劑的皮下投予結束後,使移動部22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之後,自第38圖的狀態使固定部32與針構件4一起繞著軸旋轉。藉此,如第40圖所示,針構件4與操作部3一起,一邊在遮罩構件88的內部繞著軸旋轉一邊朝向上方移動。然後,若針構件4的前端完全地被收容在遮罩構件88中,則停止旋轉。其結果,針構件4被保持成被收容於遮罩構件88內的狀態,自此狀態即便將操作部3朝向下方壓入,也不會使針構件4露出。因此,可防止針構件4的再度使用。另外,也能夠設為若使針構件4旋轉至針構件4的前端被完全地收容在遮罩構件88中,則旋轉會被鎖固。然後,自第40圖的狀態,若強力地拉起操作部3,則會使得遮罩構件88自移動部22脫離,而能夠分別地回收遮罩構件88、針構件4及操作部3。其結果,能夠防止藥劑投予裝置和針構件4的再利用和不慎穿刺。另外,也能夠使用路厄鎖(Luer lock)來取代螺紋。
>C-9>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也能夠設置用以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之止動器。如第41圖所示,此止動器95,具備圓筒狀的止動器本體951、及被安裝於此止動器本體951的外周面之捏持部952,並利用樹脂材料等來形成。止動器本體951,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沿著軸方向的缺口部953,整體形成為俯視時為C字狀。又,止動器本體951的內徑,形成為比移動部22的外徑稍大,且比操作部3的基部31和本體部21的外徑更小。又,缺口部953的圓周方向的寬度,比移動部22的外徑更小。
如第42圖所示,當藥劑投予裝置的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止動器95被插入操作部3與本體部21之間。然後,使止動器本體951的缺口部953張開,並配置成將移動部22的外周面包覆。藉此,如第43圖所示,止動器本體951被配置於操作部3的基部31與本體部21之間,並限制操作部3朝向本體部21側移動。亦即,移動部22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受到限制。因此,能夠防止任何衝擊或負荷所造成的移動部22意外地移動到第二位置。再者,當想要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則拉動捏持部952。藉此缺口部953會變寬而能夠將止動器本體951自移動部22拆卸。另外,止動器95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可裝拆自如地配置在操作部3的基部31與本體部21之間的形態即可。因此,操作部3也可以不是如第42圖的構成,例如也可以是自移動部22的外周面突出的凸緣狀的構成,也能夠在這種操作部與本體部21之間配置止動器95。
>C-10>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也能夠以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保持此狀態的方式構成。例如第44圖所示,在操作部3中,能夠設置自基部31的周緣延伸到下方之圓筒狀的延伸部39。如第45圖和第46圖所示,此延伸部39的下端部,以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會接觸基台1的方式構成。藉此,操作部3被穩定地保持在基台1上。因此,例如當來自橫向之衝擊或負荷作用時,能夠防止操作部3與移動部22發生偏移或浮起。因此,能夠防止已刺入皮膚之針構件4意外地自皮膚拔出、及防止針構件4在已刺入皮膚的狀態下移動。
另外,延伸部39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被配置在操作部3的基部31與基台1之間的形態即可,也可以不是圓筒狀。亦即,延伸部39的下端部,只要以當在第二位置時位於本體部21的下端部的方式構成即可。亦即,能夠以藉由在第二位置的延伸部39來包覆本體部21的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包覆大部分的方式構成。例如,包含基部31和延伸部39之操作部3整體也可以作成蘑菇形狀、圓頂形狀等。又,如後述,當沒有設置基台1的情況,在第二位置時,延伸部39的下端在本體部21的下端部附近,接近皮膚或接觸皮膚,所以如上述能夠防止操作部3的偏移。
又,將藥劑供給到針構件4之藥劑管路5,除了連結到操作部3的基部31之外,例如第47圖所示,能夠在延伸部39上形成孔391或缺口,以連結固定部32的第二通路321的方式固定管子6。藉此,能夠將設置於管子6的一端之連結器605連接到藥劑管路5,並將藥劑供給到針構件4。另外,也能夠將藥劑管路5直接地連結到固定部32。
>C-11>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依據移動部22、連結部23及本體部21的材料、形狀及尺寸設計,來將移動部保持在第一位置。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也能夠以在不施加外力的狀態下不能夠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方式構成。此時,能夠使用上述止動器95來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也就是說,在這種藥劑投予裝置中,若例如自第43圖的狀態將止動器95拆卸,則不施加外力也會使得移動部22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例如第5圖A和第5圖B所示,針會穿刺皮膚並開始進行投予。在投予結束後,能夠將藥劑投予裝置整體自皮膚剝離、或在自移動部22拆卸固定部32之後,將藥劑投予裝置自皮膚剝離。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設計成相較於使移動部22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所需要的力量(以下,稱為F1),使移動部22自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所需要的力量(以下,稱為F2)更大。另外,F1是將移動部22朝向下側推壓時所需要的力量,F2將移動部22朝向上方拉起時所需要的力量。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也能夠以F1=F2、或F1>F2的方式來設計材料、形狀及尺寸。亦即,在本發明中,可以適當地改變材料、調整各構件(例如,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的形狀、使用止動器等其他構件等,藉由使用各種方法,以將移動部22構成為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可。
>C-12> 在本發明中,本體部21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除了如上述實施形態的越往下方直徑越大的筒狀之外,也能夠是內徑固定的筒狀、越往下方直徑越小的筒狀,進一步形成為多角筒狀或不規則形狀。任一情況,軸方向,都是指筒狀的形狀的軸心方向。又,連結部23的形狀,在本體部21是圓筒狀的情況下為環狀,但是若本體部21是多角筒狀的情況則配合地將連結部23形成為俯視時為多角形狀。
>C-13> 在本發明中,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是圓板狀以外的形狀,也可以是矩形狀、多角形狀、不規則形狀。又,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外形,也可以作成與本體部21的上端側的端部(第一端部)相同,或作成比該端部更小。藉此,當在第二位置時,在徑向上基部31不會自本體部21突出,當將此藥劑投予裝置安裝於皮膚時,能夠抑制基部31與衣服的摩擦或勾住所造成的藥劑投予裝置自皮膚脫離的風險。
>C-14> 上述藥劑投予裝置,至少具有本體部21、連結部23、移動部22、針構件4,並只要以將藥劑管路5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針構件4的方式構成即可。亦即,不一定需要基台1,也能夠將本體部21的軸方向的端部(第二端部)直接地安裝於皮膚。又,與如第26圖所示同樣,也能夠在本體部21的下端部形成凹部,而容易地自皮膚拆卸。此時,也能夠在凹部14以外的端部塗佈黏接材料、或配設黏接片或密封體。因此,除了操作部3的有無之外,也能夠適當地改變各構件的形狀、材料等。例如,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定,只要移動部22可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即可。因此,除了上述彈性體等軟質的樹脂材料之外,又,例如,能夠利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金屬等各種材料來形成。又,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連結部23不一定要一體成型,也能夠組裝複數種材料來形成。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移動部22,以當在第二位置時被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方式構成,但是也不一定要被收容。亦即,在第二位置中,移動部22也可以在本體部21的外側,只要針構件4會刺入皮膚即可。此時,調整連結部23的形狀,以在第二位置中使移動部22被配置於本體部21的外側的方式將連結部23形成為較長。但是若在第二位置中,移動部22被收容於本體部21中,則成為緊湊,所以較佳為移動部22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本體部21中。又,針構件的前端形狀沒有特別限定,能夠採用習知的前端形狀。
>C-15>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為了使移動部22垂直於皮膚地自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換句話說,為了使針構件4垂直地刺穿皮膚,能夠在移動部22的周圍設置引導構件(未圖示),用以使移動部22(或針構件4)相對於皮膚幾乎垂直地移動。引導構件,例如,能夠設置於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
>C-16> 在上述藥劑投予裝置中,為了防止由於刺穿時的針的折斷造成針構件4留存在皮膚內,所以如第48圖所示,能夠在針構件4的外周面設置凸緣部41。此凸緣部41,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能夠在針構件中,設置在固定部32與皮膚S之間露出到外部之區域。藉此,假設即便刺穿時發生針的折斷,使得針構件4的前端殘留在皮膚S內,則因為凸緣部41在皮膚S的外面,所以把持凸緣部41就能夠容易地將針構件4自皮膚S排出。又,以刺穿時凸緣部41會接觸皮膚的方式來設定凸緣部41的位置,藉此,自凸緣部41至針構件4的前端會成為刺穿長度,而能夠更嚴密地管理刺穿長度。另外,凸緣部41,也可以不設置於針構件4的外周面整體上,也可以是自針構件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徑向外方突出的構件。進一步,當凸緣部41自針構件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徑向外方突出時,如第48圖所示,將凸緣部41設置在針構件4的靠近皮膚S的位置,但是此位置不受限定,例如也能夠設置在移動部22或操作部3中的靠近固定部32的位置。亦即,凸緣部41只要被設置在皮膚S與固定部32之間即可。
>C-17> 藉由如板彈簧這樣的彈性構件來構成連結部,也能夠控制移動部的移動。以下,說明幾個態樣。
>C-17-1> 在如第49圖A和第49圖B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備圓筒狀的本體部21、及安裝有在該本體部21內可上下移動的針構件4之移動部22。例如能夠藉由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來將這些構件加以一體成型,也能夠將不同材料組合來形成。又,本體部21的內壁面的上端部和移動部22,能夠藉由利用板彈簧狀的彈性構件所構成的連結部23來連結。更詳細說明,如第49圖B所示,當移動部22進入本體部21的內部,使針構件4在自本體部21的下部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時,連結部23在沒有施加負荷的水平狀態下延伸。另一方面,如第49圖A所示,在以使針構件4自皮膚離開的方式使移動部22移動到上方的第一位置中,連結部23,朝向上方彎曲而成為負荷以將移動部22朝向下方賦能的方式來作用的狀態。然後,為了將移動部22保持在如第49圖A所示的第一位置,而在移動部22的下端部安裝有可裝拆自如的止動器29。止動器29,是架設在夾住移動部22之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上端與移動部22的下端之間的構件,藉由此構件來限制移動部22朝向下方移動。另外,止動器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能夠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即可。
再者,若在第一位置中拆卸止動器29,則藉由連結部23使得移動部22朝向下方地被賦能,而如第49圖B所示,移動到第二位置。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若自此狀態下拆卸止動器,則移動部22能夠朝向下方移動,使得針構件4刺入皮膚。在第49圖的構成中,移動部22受到板彈簧狀的連結部23的拘束而上下移動,所以能夠使刺穿時的衝程穩定。因此,能夠使針構件4更正確地刺入作為目標之刺穿位置。又,因為將板彈簧配置成朝向垂直方向,所以賦能力強,藉此能夠使針構件4牢靠地插入皮膚。另外,彈性構件的形態沒有特別限定,例如第50圖所示,若將構成連結部23之板彈簧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則彈簧所造成的賦能力變弱,但是用以將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之力量也變弱,所以施加於連結部23本身之負荷也小,使得產生連結部23的折彎、或本體部21的損傷等的不良情況的可能性變低。
>C-17-2> 在本發明中,能夠以在本體部的外側移動的方式來構成移動部22。在例如第51圖的例子中,具備板狀的本體部21、利用自該本體部21的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板彈簧狀的彈性構件所構成之連結部23、被安裝於此連結部23的前端之移動部22。例如,能夠藉由硬質樹脂等樹脂材料來將這些構件加以一體成型,但是也能夠組合不同材料來形成。移動部22被形成為圓筒狀,在頂面設置有朝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凸緣部229。又,針構件4自移動部22的底面朝向下方突出。進一步,在本體部21的頂面,安裝有長方體狀的台部776;在此台部776的上端的側面,安裝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保持構件755。此保持構件755,被配置在連結部23的上方,且在前端部形成有缺口756。
第51圖A表示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的狀態。在此狀態下,連結部23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而沒有受到負荷的作用。此時,針構件4成為刺入皮膚。再者,如第51圖B和第51圖C所示,使移動部22移動到上方,將移動部22的凸緣部229掛在保持構件755的缺口756中。此時,連結部23朝向上方彎曲,而受到彈性力的作用,但是移動部22被掛在保持構件755中,而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再者,若自此狀態將台部776與保持構件755一起自本體部21拆卸,則解除保持構件755與移動部22的固定狀態,如第51圖A所示,連結部23水平地延伸,且針構件4被刺入皮膚。另外,也可以維持將台部776安裝於本體部21,僅將移動部22自保持構件755分開,藉此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依據以上構成,本體部21和移動部22是分離的,所以例如當皮膚的要刺入針構件4的處所具有發炎等不良情況時,則能夠將本體部21安裝於沒有這種不良情況的處所。因此,當皮膚具有不良情況時,能夠避開該處皮膚地安裝本體部21,也就是安裝此裝置。又,若是以上構成,則在穿刺時(第二位置),台部776與保持構件755一起被拆卸,所以能夠使裝置整體的高度變低,而能夠減少穿刺中裝置脫落等不良情況。另外,本體部、連結部23、保持構件755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適當地變化。因此,例如,能夠將連結部23和保持構件755加以交換位置。亦即,能夠將連結部23安裝在台部776的上端,並將保持構件755安裝於本體部21。然後,能夠一邊使連結部23朝向下方彎曲,一邊使移動部22移動到下方,並掛在被配置於下方之保持構件755。
>C-18> 例如使用橡膠或線圈彈簧這樣的具有回復力的彈性構件來作為連結部23,藉由這種彈性構件,也能夠連結本體部21和移動部22,並抑制移動部22的移動。以下,說明幾個例子。
>C-18-1> 在如第52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上部和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又,在本體部21的內部,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上部和本體部21的上部的方式,安裝有彈簧等彈性構件28。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2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2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被壓縮,並藉由裝拆自如地被安裝於本體部21的上部之止動器29來將移動部22和針構件4保持在本體部21內。自此狀態,若拆卸止動器29,則被壓縮的彈性構件28會伸長,藉此使移動部22移動到下方。其結果,如上述,針構件4會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此狀態下若拆卸止動器29,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另外,移動部22和止動器29,能夠利用習知的方法而固定成可裝拆自如。又,此處所示的本體部21、移動部22及針構件4,相當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部,在此例中的彈性構件28也被包含在藥劑投予部。
>C-18-2> 在如第53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上部和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又,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下部和本體部21的下部的方式,安裝有彈簧或橡膠等彈性構件28。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3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3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被伸長,並藉由裝拆自如地被安裝於本體部21的上部之止動器29,而使移動部22和針構件4被保持在本體部21內。自此狀態,若拆卸止動器29,則被伸長的彈性構件28會收縮,藉此,移動部22會移動到下方。其結果,如上述,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此狀態下若拆卸止動器29,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另外,移動部22和止動器29,能夠利用習知的方法而固定成可裝拆自如。
>C-18-3> 在如第54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又,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下部和本體部21的下部的方式,安裝有彈簧等彈性構件28。進一步,本體部21的上部成為可彈性變形,在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上分別地設置緊固件216,能夠藉由推壓這些相對向的面211、212來固定兩緊固件216。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4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4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上述緊固件216,被配置在與第一位置的移動部22的上端附近相對向的位置。
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大致是自然長度而沒有受到負荷的作用。自此狀態,如上述,若推壓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的兩緊固件216,則移動部22會朝向下方被壓出而移動到第二位置。再者,若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是利用兩緊固件216的固定來彼此接觸,則在第二位置的移動部22的上方之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變窄,所以可限制移動部22朝向上方移動,而保持在第二位置。此時,雖然彈性構件28被壓縮,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上方賦能,但是如上述,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藉由兩緊固件216來固定,所以可限制朝向上方的移動。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自此狀態若推壓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使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C-18-4> 在如第55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又,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下部和本體部21的下部的方式,安裝有彈簧等彈性構件28。進一步,本體部21的上部成為可彈性變形。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5圖A和第55圖B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6圖A和第56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又,自移動部22的兩側面,突出有突出部225。此突出部225,藉由省略圖示的彈簧而自移動部22的兩側面突出。其中,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各突出部225接觸與突出部225相對向的本體部21的第一側面211和第二側面212,而限制其更加的突出。又,在本體部21的第一側面211和第二側面212,分別地形成有貫穿孔218,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突出部225會自各貫穿孔218突出。亦即,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藉由彈簧來壓出突出部225,並自貫穿孔218突出。藉此,移動部2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大致是自然長度而沒有受到負荷的作用。自此狀態,若推壓本體部21中與第一側面211和第二側面212正交的第三側面213和第四側面214,則第三側面213與第四側面214會靠近,藉此,移動部22會朝向下方被壓出而移動到第二位置。再者,若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則如上述,各突出部225會自各貫穿孔218突出,並使移動部2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此時,雖然彈性構件28被壓縮,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上方賦能,但是如上述,突出部225會自貫穿孔218突出,所以可限制移動部22朝向上方的移動。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若自此狀態推壓本體部21的第三側面213和第四側面214,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C-18-5> 在如第57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圓筒狀的移動部22,在此移動部22的內部空間的頂面安裝有朝向下方延伸的針構件4。再者,針構件4,自移動部22的下部的開口突出。又,在此移動部22中成為可收容圓柱狀的本體部21,以連結此本體部21的上部和移動部22的內部空間的頂面的方式,安裝有彈簧等彈性構件28。又,在本體部21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貫穿孔219,且針構件4可穿過此貫穿孔219。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7圖A所示,在本體部21的上方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7圖B所示,移動到下方,使本體部21收容在移動部22的內部空間之第二位置。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會伸長,使針構件4被收容在本體部21的貫穿孔219中,而不會自本體部21的下方突出。又,為了使移動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可在本體部21的外周面安裝止動器29,以將移動部22保持成不會朝向下方移動。
在本體部21的底面能夠設置用以與皮膚固定之黏接材料。再者,藉由此黏接材料來將本體部21黏接於皮膚之後,若在第一位置中拆卸止動器29,則如第57圖B所示,彈性構件28收縮並將移動部22朝向下方拉動。藉此,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貫穿孔219突出到下方。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底面安裝於皮膚,若自此狀態拆卸止動器29,則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突出,而能夠將針構件4刺入皮膚。另外,本體部21與皮膚的固定,也可以使用黏接材料以外的構件,也能夠使用上述膠帶來固定。
>C-18-6> 在如第58圖和第59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圓筒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的圓筒狀的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安裝有針構件4。又,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上部和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的頂面的方式來安裝彈簧等彈性構件28。藉此,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下方賦能。又,在移動部22的相對向的側面分別地設置有突出部225。又,在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側面分別地形成有狹縫217,移動部22的突出部225自各狹縫217突出到本體部21的外部。各狹縫217被形成為L字狀,該L字狀具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217a、及自此第一部位217a的一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位217b。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58圖A和第58圖B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59圖A和第59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被壓縮,各突出部225被配置在各狹縫217的第一部位217a。藉此,可限制突出部225朝向下方的移動,所以移動部2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自此狀態,若使圓筒狀的移動部22旋轉,藉此使突出部225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並移動至狹縫217的第二部位217b的上端,則突出部225,成為可沿著第二部位217b移動到下方。藉此,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下方壓出,並移動到第二位置。再者,若突出部225移動至第二部位217b的下端部,則限制其進一步朝向下方的移動,所以能夠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突出的長度被保持為固定。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自此狀態若使突出部225在水平上移動,則移動部22朝向下方移動,而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C-18-7> 在如第60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又,以連結移動部22的上部和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的上部的方式來安裝彈簧等彈性構件28。藉此,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下方賦能。又,保持針構件4之板狀的止動器29,裝拆自如地被安裝於本體部21的下端部。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60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60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彈性構件28被壓縮,針構件4的前端接觸止動器29而限制針構件4和移動部22朝向下方移動。自此狀態若拆卸止動器29,則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下方壓出,並移動到第二位置。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自此狀態若拆卸止動器29,則移動部22朝向下方移動,而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C-18-8> 在如第60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止動器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適用各種態樣的習知的止動器。例如第61圖所示,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第61圖A)時,設置接觸於針構件4的前端之止動器29。此止動器29成為可旋轉,並能夠自本體部21的外部實行旋轉操作。因此,當針構件4在第一位置時,若使止動器29旋轉,以解除與針構件4的接觸,則移動部22藉由彈性構件28而被朝向下方壓出,並移動到第二位置(第61圖B)。
>C-18-9> 如第62圖所示,在本體部21的下部設置由2個部位所構成之止動器29。2個部位29a、29b,成為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當2個部位29a、29b靠近並重疊時,成為與在第一位置的針構件4接觸的狀態。藉此,如第62圖A所示的移動部2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又,在止動器29的各部位29a、29b,固定有線材27的兩端部。線材27,分別地被掛在被設置於本體部21的兩側之輥輪275,線材27的中間部自本體部21的上部往上方突出。再者,在此突出部分安裝有固定具279。
藉由此構成,若將固定具279朝向上方拉起,則線材27也被朝向上方拉起。藉此,被固定於線材27的兩端之止動器29的各部位29a、29b會以彼此分離的方式移動。其結果,如第62圖B所示,止動器29與針構件4的接觸被解除,使得移動部22朝向下方移動而使得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突出。
>C-19> 也能夠推壓本體部,藉此控制移動部的移動。在如第63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中空的長方體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移動部22,可上下移動地被保持在本體部21的內部。又,在本體部21中,彼此相對向的一對的面211、212,成為可塑性變形。移動部22以位於如下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如第63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第一位置;及,如第63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再者,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被推壓,藉此使移動部2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自此狀態,若推壓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的上部附近而使該等面彼此接近,則移動部22會朝向下方被壓出而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在移動部22的上方,藉由塑性變形而接近,藉此,在移動部22的上方之本體部21的內部空間變窄,所以會限制移動部22朝向上方移動,而保持在第二位置。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若自此狀態推壓本體部21的相對向的面211、212,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C-20> 作為使移動部移動的手段,例如能夠是如第64圖所示的構成。在如第64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例子中,具有下部開口之圓筒狀的本體部21,在此本體部21中收容有移動部22,該移動部22已安裝有針構件4。移動部22被保持成可在本體部21的內部旋轉,並將用以旋轉移動部22之刻度盤28安裝於本體部21的外周面。又,安裝有針構件4之移動部22,以如下的狀態構成:如第64圖A所示,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狀態;及,如第64圖B所示,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的狀態。
亦即,使針構件4收容在本體部21中的狀態,移動部22的旋轉位置是第一位置,自此狀態,藉由刻度盤28來使移動部22旋轉,而使針構件4自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突出之移動部22的旋轉位置,成為第二位置。因此,當移動部22在第一位置時,將本體部21的下部的開口安裝於皮膚,若自此狀態使刻度盤28旋轉,則能夠使針構件4刺入皮膚。
另外,在上述>C-17>~>C-20>的態樣中,用以將藥劑供給到針構件之構成沒有特別限定,只要將管構件連接到移動部或針構件即可。
>C-21> 本體部的構成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是如第65圖所示的構成。第65圖A是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第65圖B是操作部和針構件被拆卸後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在第65圖的例子中的本體部21,與上述實施形態的第1圖的構成不同,如第65圖A所示,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本體部21能夠以收容移動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構成。亦即,如第65圖B所示,使本體部21的周緣的容積大,當移動部22在第二位置時,操作部3成為可被收容在本體部21的內部。藉此,藉由本體部21來包圍操作部3的周圍,並且操作部3的頂面與本體部21的上端部大致一致,而能夠將在第二位置的操作部3收容在本體部21中。另外,如第65圖A所示,也可以在本體部21的周緣的一部分,形成有缺口部24,使操作部3的側面經由此缺口部24而露出到外部。藉此,能夠將藥劑管路(省略圖示)連結到露出的操作部3的側面。
又,如第66圖所示,當在操作部3設置延伸部39時,也能夠以收納延伸部39的下端的方式而在基台1的頂面形成溝115。藉由此溝115,當延伸部39受到外力時,能夠防止延伸部39、移動部22、針構件4移動。其中,如同圖所示,並沒有藉由溝115來完全地固定延伸部39,也能夠將溝115的寬度預留為比延伸部39的下端部的寬度稍微更寬,使得延伸部39受到外力時可稍微移動。藉此,能夠吸收作用於延伸部39之力量,能夠抑制此力量直接地傳遞到基台1。因此,能夠抑制基台1自皮膚剝離。
另外,在如第65圖所示的例子中,設置有矩形狀的基台1,並沿著基台1的4邊形成有狹縫118。此狹縫118,因為可提升透氣性而也被採納,藉此能夠抑制當基台1被安裝於皮膚時之皮膚悶熱。 又,如第67圖所示,也可以在基台1的底面設置有多數個突起119,藉此,在基台1的底面與皮膚之間形成間隙。或者,在形成有突起119的處所以外的部分形成小孔,也能夠提升透氣性。這種用於透氣性的提升之構成,為了將本體部21直接地安裝於皮膚,也能夠設置於本體部21上。
>C-22> 作為藥劑的供給方法,也能夠構成如第68圖所示的藥劑投予裝置。在第68圖的例子中,在基台1、本體部21、連結部23、移動部22、針構件4的構成上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與第22圖相同。再加上,在移動部22上安裝已收容有藥劑之注射器900,使注射器900的吐出口與針構件4連通。藉此,當移動部22移動到第二位置之後,若推壓注射器900的推桿,則藥劑會自注射器900吐出,此藥劑會通過針構件4而被投予到皮膚。這種用以供給藥劑之注射器900,能夠適當地適用於上述其他藥劑投予裝置。另外,此注射器900,能夠作為本發明的存積部的其他例子。
>C-23> 在例如第4圖的例子中,在本體部21中形成有僅供移動部22上下移動之圓筒狀的內部空間,但是也能夠例如第69圖所示,塞住本體部21的下端部的開口的一部分,以形成可供針構件4通過的程度的貫穿孔219。
>C-24> 又,在各實施形態中,能夠使針構件4可繞著軸旋轉。例如,當在針構件4的側面形成有針孔、或針構件4的前端被斜向地裁切時,使針構件4繞著軸旋轉,藉此能夠改變藥液的徑向的吐出位置。藉此,也可以調整輸液速度。作成這種構成的情況,如第4圖中,能夠將操作部3連接成相對於移動部22可繞著針構件4的軸旋轉。藉此,在針構件4的穿刺後,使操作部3相對於移動部22旋轉,藉此能夠改變針穴的圓周方向的位置。這樣一來,當可改變針穴的位置時,必須是藉由適當的膠帶來將操作部3相對於移動部22固定於期望位置、或者將操作部3相對於移動部22保持在規定的旋轉位置的構成。
>C-25> 如第70圖和第71圖所示,也能夠在本體部21的上端,以收容在第2位置的移動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設置收容部215。此收容部215,以使本體部21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被形成為圓筒狀。設置這種收容部215,藉此能夠防止在第2位置的移動部22和操作部3被衣服等勾住。另外,在收容部215中,能夠在藥劑管路5通過的處所形成缺口151。另外,收容部215的位置沒有特別限定,只要以可收容在第2位置的移動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構成為筒狀即可。因此,除了設置於本體部21的上端以外,例如,也能夠設置於本體部21的徑向的外側。另外,第70圖和第71圖的例子,是以第二實施形態作為基礎,也能夠以第一實施形態作為基礎,也能夠適用於變化例所示的各種例子中。
1:基台
2:藥劑投予部
3:操作部
4:針構件
5:藥劑管路
6:管子
8,9:遮罩構件
11:貫穿孔
12:黏接材料
14:凹部
21:本體部
22:移動部
23:連結部
24:缺口部
27:線材
28:彈性構件
29:止動器
29a,29b:部位
31:基部
32:固定部 33:凸緣部 34:溝 35:線材 36:把手 38:存積部 39:延伸部 41:凸緣部 51:分歧管路 60:針模組 81:外筒 82:內筒 88:遮罩構件 91:突起部 92:凸緣部 95:止動器 115:溝 118:狹縫 151:缺口 211:第一側面 212:第二側面 213:第三側面 214:第四側面 215:收容部 216:緊固件 217:狹縫 217a:第一部位 217b:第二部位 218:貫穿孔 219:貫穿孔 225:突出部 229:凸緣部 231:第一部分 232:第二部分 233:折彎部 275:輥輪 279:固定具 311:第一通路 312:缺口 321:第二通路 381:封閉空間 605:連結器 755:保持構件 756:缺口 776:台部 821:凸緣部 881:凸緣部 900:注射器 951:止動器本體 952:捏持部 953:缺口部 D:移動部的外周面、與連結部的第二部分的上端的水平方向距離 L:針構件自黏接材料的底面突出的長度 K:第一部分的長度 S:應該進行皮下投予的皮膚 α,β:夾角
第1圖是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圖的側面圖。 第3圖是第1圖的平面圖。 第4圖是第1圖的剖面圖。 第5圖A是在第二位置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剖面圖。 第5圖B是第5圖A的立體圖。 第6圖是表示在身體的前面和背面,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被配置的位置的例子的圖。 第7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8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9圖是表示自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拆卸操作部和針構件後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10圖是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11圖是第10圖的剖面圖。 第12圖是在第二位置的藥劑投予裝置的立體圖。 第13圖是第12圖的剖面圖。 第14圖是表示自第一位置轉變到第二位置的途中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剖面圖。 第15圖是表示第10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16圖是表示第10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17圖是表示自第10圖的藥劑投予裝置拆卸操作部和針構件後的狀態的剖面圖。 第18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19圖是第18圖的平面圖。 第20圖是第18圖的剖面圖。 第21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2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3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4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5圖A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25圖B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25圖C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25圖D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25圖E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6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27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 第28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 第29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 第30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31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32圖是表示第3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33圖是表示第3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34圖是表示第3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35圖是表示第3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36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37圖是表示第36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38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39圖是表示第38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40圖是表示第38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剖面圖。 第41圖是止動器的平面圖。 第42圖是表示第41圖的止動器的使用方法的立體圖。 第43圖是表示第41圖的止動器的使用方法的立體圖。 第44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45圖是表示第44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使用方法的立體圖。 第46圖是第45圖的剖面圖。 第47圖是表示第45圖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48圖是表示第1圖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49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49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50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51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第一位置)。 第51圖B是第51圖A的平面圖。 第51圖C是第51圖A的側面圖(第二位置)。 第52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52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53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53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54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54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55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55圖B是第55圖A的正面圖。 第56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56圖B是第56圖A的正面圖。 第57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57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58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一位置)。 第58圖B是第58圖A的側面圖。 第59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二位置)。 第59圖B是第59圖A的側面圖。 第60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一位置)。 第60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二位置)。 第61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一位置)。 第61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二位置)。 第62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一位置)。 第62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二位置)。 第63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一位置)。 第63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第二位置)。 第64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一位置)。 第64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第二位置)。 第65圖A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65圖B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66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67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底面側的立體圖。 第68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69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圖。 第70圖是表示關於本發明的藥劑投予裝置的其他例子的立體圖。 第71圖是第70圖的剖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基台
2:藥劑投予部
3:操作部
5:藥劑管路
12:黏接材料
21:本體部
22:移動部

Claims (33)

  1. 一種藥劑投予裝置,是用以將藥劑進行皮下投予之藥劑投予裝置,具備:本體部,其以被配置於患者的皮膚的方式構成;及,移動部,其安裝有朝向前述皮膚側突出的至少一個針構件;其中,前述移動部,以可在自前述皮膚離開之第一位置與接近前述皮膚之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前述移動部,以當在第二位置時可使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刺入前述皮膚的方式構成;前述藥劑,以可自被設置於前述針構件中的孔排出的方式構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移動部,以在沒有施加外力的狀態下,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方的方式構成。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至少一個連結部,其被構成為連結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移動部,並可將前述移動部保持在前述第一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方。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連結部設置有複數個;複數個前述連結部,藉由在前述針構件的周圍隔開規定間隔並配置成放射狀的複數個部位而形成。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 前述各連結部,藉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來形成,以在前述第一位置中成為第一狀態,且在前述第二位置中成為第二狀態的方式構成;前述各連結部,在前述第二狀態中被折彎,而成為在前述第一狀態中會比前述第二狀態更延伸的狀態;前述連結部,以伴隨著彈性變形而在前述第一狀態與前述第二狀態之間轉變的方式構成。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連結部設置有2~10個。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本體部、前述移動部及前述連結部,是一體成型。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本體部、前述移動部及前述連結部,藉由可彈性變形的彈性體、硬質樹脂、或金屬來形成。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本體部形成為筒狀;前述移動部,以在前述第二位置時,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前述本體部中的方式構成。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以可安裝用以供給前述藥劑之藥劑管路的方式構成,並且,自前述藥劑管路來將前述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操作部,其被連結於前述移動部,且可利 用道具或手指來把持。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相較於前述本體部,形成外形更大的板狀。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被連接於前述操作部之延伸部,當前述移動部在第二位置時,前述延伸部能夠以包覆前述本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構成。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以自前述移動部的外周向徑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構成;該藥劑投予裝置,進一步具備止動器,其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一位置時,裝拆自如地被配置在前述操作部與前述本體部之間,以限制前述移動部移動到前述第二位置。
  1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用以存積藥劑之存積部,並且,以自前述存積部來將前述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的方式構成。
  1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基台,其支持前述本體部且被配置於前述皮膚。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黏接材料,其被配置在前述基台中的接觸前述皮膚的一面的至少一部分。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以在前述基台與前述皮膚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方式,在前述基台的周緣中的對向於前述皮膚的一面上形成有凹部。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在前述基台上配置有複數個藥劑投予部;前述藥劑投予部,具備前述本體部、前述移動部及前述針構件。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以前述複數個藥劑投予部的全部的前述移動部被連結的方式構成。
  21. 如請求項3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基台,其支持前述本體部,且被配置於前述皮膚;前述基台、前述本體部、前述移動部及前述連結部,是藉由彈性體而一體成型。
  2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本體部以被安裝於前述皮膚的方式構成,並且,以在前述本體部與前述皮膚之間形成有間隙的方式,在前述本體部形成有凹部。
  2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針構件被固定於前述操作部,以使前述操作部與前述針構件構成為可以一起自前述移動部脫離。
  2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脫離手段,用以使前述針構件自前述本體 部脫離。
  2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可包覆至少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之遮罩構件;該藥劑投予裝置,以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二位置時,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自前述遮罩構件露出,在前述移動部自前述第二位置移動到前述第一位置之後,前述遮罩構件包覆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並且保持包覆狀態的方式構成。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以當在使用前的前述第一位置時,前述針構件的前端部被前述遮罩構件包覆的方式構成。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遮罩構件,以可與前述針構件一起自前述移動部脫離的方式構成。
  2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針構件的粗細,是30G~35G。
  2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前述針構件自該藥劑投予裝置被固定於前述皮膚上之一面突出的長度,是1~10mm。
  3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收容部,其以當前述移動部在前述第二位置時,至少收容前述移動部的方式構成。
  3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其 中,前述針構件,以相對於前述移動部,可繞著該針構件的軸旋轉的方式構成。
  32. 一種藥劑投予系統,具備: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至少一個藥劑容器、及自前述藥劑容器將藥劑供給到前述各藥劑投予裝置之藥劑管路。
  33. 一種藥劑投予系統,具備: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至31中任一項所述之藥劑投予裝置、及可將藥劑供給到前述針構件之注射器。
TW108147491A 2018-12-25 2019-12-25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TWI846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860 2018-12-25
JP2018241860 2018-12-25
JP2019-205869 2019-11-13
JP2019205869 2019-11-13
JP2019224089 2019-12-11
JP2019-224089 2019-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305A TW202031305A (zh) 2020-09-01
TWI846787B true TWI846787B (zh) 2024-07-01

Family

ID=7112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491A TWI846787B (zh) 2018-12-25 2019-12-25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0116A1 (zh)
EP (1) EP3903856A4 (zh)
JP (3) JP7032745B2 (zh)
KR (1) KR20210107007A (zh)
CN (1) CN113226403B (zh)
AU (1) AU2019414202B2 (zh)
BR (1) BR112021012467A2 (zh)
CA (1) CA3124933A1 (zh)
SG (1) SG11202106928PA (zh)
TW (1) TWI846787B (zh)
WO (1) WO2020138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2745B2 (ja) * 2018-12-25 2022-03-09 国立大学法人弘前大学 薬剤投与デバイス、及び薬剤投与システム
CA200230S (en) * 2020-07-01 2022-12-07 Otsuka Pharma Factory Inc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USD973199S1 (en) * 2020-07-01 2022-12-20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US11737783B2 (en) * 2020-10-16 2023-08-29 Medtronic Minimed, Inc. Disposable medical device introduction system
FR3129842A1 (fr) * 2021-12-03 2023-06-09 Design 33 Ensemble d'aiguille médicale de sécurité
CN116764030B (zh) * 2023-08-16 2023-12-01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局部镇痛的注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25869A (ja) * 2007-04-30 2010-07-29 メドトロニック ミニメ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注入媒質送達システム用の針挿入および流体流通接続
WO2011111468A1 (ja) * 2010-03-10 2011-09-15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TW201521817A (zh) * 2013-03-15 2015-06-16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藥物裝置之體部分及隔膜材料
TW201611851A (en) * 2014-09-29 2016-04-01 Terumo Corp Injection needle assembly and drug injection device
CN106955392A (zh) * 2009-12-16 2017-07-18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药物传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9829A1 (en) * 2001-09-28 2003-06-12 Mogensen Lasse Wesseltoft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US6830562B2 (en) * 2001-09-27 2004-12-14 Unomedical A/S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US6676633B2 (en) * 2001-10-24 2004-01-13 Horizon Medical Products, Inc. Intravascular administration set needle safety device
US7338465B2 (en) * 2002-07-02 2008-03-04 Patton Medical Devices, Lp In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ATE431168T1 (de) * 2002-10-07 2009-05-15 Novo Nordisk As Nadel-insertionsvorrichtung
WO2004030726A1 (en) * 2002-10-07 2004-04-15 Novo Nordisk A/S Needle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needles
US6896666B2 (en) * 2002-11-08 2005-05-24 Kochamba Family Trust Cutaneous injection delivery under suction
JP4409239B2 (ja) * 2003-09-18 2010-02-03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注入装置
US7150726B2 (en) 2004-01-23 2006-12-19 Norfolk Medical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infusion of fluids
BRPI0517749A (pt) * 2004-11-18 2008-10-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dispositivo de aplicação para aplicar um dispositivo de micro-agulha a uma superfìcie de pele, e, método para usar um dispositivo de aplicação
CN101107028B (zh) * 2005-01-24 2013-04-10 诺和诺德公司 经皮设备组件
US20070191773A1 (en) * 2006-02-16 2007-08-16 Anima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infusion set
WO2007124411A1 (en) * 2006-04-20 2007-1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vice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array
US8821446B2 (en) * 2007-01-22 2014-09-02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Applicators for microneedles
US8002752B2 (en) * 2007-06-25 2011-08-23 Medingo, Ltd. Protector apparatus
CN101808685A (zh) * 2007-07-03 2010-08-18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具有双稳平衡状态的插入器
WO2009107806A2 (ja) * 2008-02-29 2009-09-03 株式会社メドレックス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皮膚内への挿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補助器具
CA2801247C (en) * 2010-05-04 2018-09-04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Applicators for microneedles
GB201112933D0 (en) * 2011-07-27 2011-09-14 Olberon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needle insertion or cannulation
US20130046243A1 (en) * 2011-08-19 2013-02-21 Kuo-Cheng Wu Holding Device for an Infusion Needle
WO2013046868A1 (ja) * 2011-09-29 2013-04-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シリンジ
JP5910138B2 (ja) * 2012-02-10 2016-04-2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針組立体
EP2650032A1 (en) * 2012-04-11 2013-10-16 PharmaSens AG Subcutaneous needle insertion mechanism
ES2730726T3 (es) * 2013-09-18 2019-11-12 Alliance Vascular Devices LLC Dispositivo de infusión médica y métodos de uso
JP6540092B2 (ja) * 2014-12-04 2019-07-10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針
EP3175881A1 (en) * 2015-12-01 2017-06-07 B. Braun Melsungen AG Needle devices with bistable neddle guard structur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500351B2 (en) * 2016-02-12 2019-12-10 Shawn Michael Michels Aid for subcutaneous tissue injection and process of effecting the injection with the aid
JP7032745B2 (ja) * 2018-12-25 2022-03-09 国立大学法人弘前大学 薬剤投与デバイス、及び薬剤投与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25869A (ja) * 2007-04-30 2010-07-29 メドトロニック ミニメ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注入媒質送達システム用の針挿入および流体流通接続
CN106955392A (zh) * 2009-12-16 2017-07-18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药物传送装置
WO2011111468A1 (ja) * 2010-03-10 2011-09-15 テルモ株式会社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TW201521817A (zh) * 2013-03-15 2015-06-16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藥物裝置之體部分及隔膜材料
TW201611851A (en) * 2014-09-29 2016-04-01 Terumo Corp Injection needle assembly and drug inj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3856A4 (en) 2022-09-14
CA3124933A1 (en) 2020-07-02
EP3903856A1 (en) 2021-11-03
AU2019414202B2 (en) 2024-02-08
JP2024144770A (ja) 2024-10-11
JPWO2020138193A1 (ja) 2021-02-18
CN113226403A (zh) 2021-08-06
JP7032745B2 (ja) 2022-03-09
WO2020138193A1 (ja) 2020-07-02
CN113226403B (zh) 2024-05-31
BR112021012467A2 (pt) 2021-09-08
JP2021112623A (ja) 2021-08-05
SG11202106928PA (en) 2021-07-29
TW202031305A (zh) 2020-09-01
AU2019414202A1 (en) 2021-08-12
KR20210107007A (ko) 2021-08-31
US20220080116A1 (en)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46787B (zh)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JP6794332B2 (ja) リリース可能な流体コネクタ付の点滴装置
US11986626B2 (en) Infusion set and inserter assembly
US4121585A (en) Anti backflow injection device
JP4978776B2 (ja) 輸液セット
CA3130724C (en) Angled inserter for drug infusion
JP5746127B2 (ja) 注入ポートを通って治療剤を送出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531242B1 (en) Dermal access device
KR20080095271A (ko) 주입 세트
KR20010088844A (ko) 무바늘의 청소가능한 저역류 주입포트 시스템
KR102005309B1 (ko) 카테터 허브 및 역류 방지 카테터
KR20010102305A (ko) 바늘 유지 장치
US11266779B2 (en) IV set spike with enhanced removal force
JP6360470B2 (ja) 液体投与具
JP2010051702A (ja) 皮下注入器
JP6125187B2 (ja) 液体投与具
US20230060176A1 (en) Injection Assembly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RU280213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JP2010051701A (ja) 皮下注入器
WO2013146049A1 (ja) 液体投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