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6676B - 泡鼓包裝機 - Google Patents

泡鼓包裝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6676B
TWI836676B TW111139777A TW111139777A TWI836676B TW I836676 B TWI836676 B TW I836676B TW 111139777 A TW111139777 A TW 111139777A TW 111139777 A TW111139777 A TW 111139777A TW I836676 B TWI836676 B TW I8366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waste material
component
cutting
bub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7772A (zh
Inventor
梅村廣幸
大橋健太
高柳廣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467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4194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Ckd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67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泡鼓包裝機,其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發生泡鼓膜卡掛於衝切泡鼓膜的裝置。 本發明的PTP包裝機係在片衝切支承部521與廢料切斷支承部522之間具備膜導引部523,其導引廢料部7通過與廢料切斷刀513接近的路徑,能夠令PTP膜6從片衝切支承部521中與衝切孔5211對應的邊緣部5213當中之位在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藉此,有效地抑制發生PTP膜6對尤其擔心PTP膜6卡掛之下游側邊緣部5213a卡掛之情形,更甚而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發生PTP膜6卡掛於片衝切支承部521(衝切PTP膜6的裝置)。

Description

泡鼓包裝機
本發明係有關用以製造收容錠劑等內容物而成的泡鼓片(blister sheet)之泡鼓包裝機。
就一般在藥品和食品等領域使用的泡鼓片而言,已知有PTP(Press Through Package;壓穿型包裝)片。PTP片係具備:容器膜(film),係具有收容錠劑等內容物的袋(pocket)部;及覆膜(cover film),係對該容器膜以將袋部的開口側密封的方式安裝。
PTP片係使用泡鼓包裝機的一種、即PTP包裝機進行製造。PTP包裝機係具備袋部形成手段、充填手段、密封手段及衝切手段等。袋部形成手段係在帶狀的容器膜形成袋部。充填手段係將內容物充填至袋部。密封手段係對容器膜,以將袋部的開口堵住的方式安裝覆膜。衝切手段係衝切對容器膜安裝覆膜而成的帶狀的PTP膜。藉由衝切PTP膜而獲得PTP片。
此外,PTP膜當中位在比衝切手段更下游側的部分、即廢料(scrap)部(例如衝切後剩下來不要的部分)係藉由預定的廢料切斷手段而切斷。近年來,已有人提出將衝切手段及廢料切斷手段一體具備的裝置(參照例如下述之專利文獻1等)。
專利文獻1的裝置係具備:刀頭(head),係具有片衝切用切刀(cutter)及配置在比該片衝切用切刀更靠PTP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且比該片衝切用切刀更往PTP膜側充分地突出的廢料切斷用切刀;及基體(base),係具有能夠讓片衝切用切刀插通的衝切孔(開口部)且配置在將PTP膜包夾在與前述刀頭之間的位置。在該裝置中,藉由調節朝向基體側的刀頭的移動量,能夠選擇性地進行衝切PTP膜並且切斷廢料部或者進行不衝切PTP膜而僅切斷廢料部。
更詳言之,以使片衝切用切刀插通於前述衝切孔的方式令刀頭移動,藉此,藉由片衝切用切刀衝切PTP膜並且藉由廢料切斷用切刀切斷廢料部。另一方面,藉由衝切用切刀不插通於前述衝切孔且令刀頭移動到廢料切斷用切刀貫通PTP膜的位置為止,在不進行PTP膜的衝切下僅進行廢料部的切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21/225112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此外,在上述裝置中,如圖16(為了圖示上的方便,圖16中係將PTP膜6顯示為比實際上厚)所示,PTP膜6順著基體101的表面搬送。因此,如圖17所示,會有PTP膜6(廢料部7)中形成孔8(與PTP片1對應的孔)的部分當中的特別是朝向前進方向前方側的部分卡掛於基體101中與衝切孔102對應的邊緣(edge)部當中的特別是位在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邊緣部103之虞。當如上述發生卡掛時,PTP片1的製造便可能發生故障。
本發明乃係鑒於上述情事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發生泡鼓膜卡掛於衝切泡鼓膜的裝置之泡鼓包裝機。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以下,針對解決上述課題的各較佳手段,分項進行說明。另外,視需要,為相對應的手段附註其特有的作用效果。
手段1.一種泡鼓包裝機,係藉由以片為單位衝切帶狀的泡鼓膜而製造泡鼓片,其中前述帶狀的泡鼓膜為對在袋部收容有內容物的帶狀的容器膜以堵封住該袋部的方式安裝帶狀的覆膜而成,其特徵為,具備: 搬送手段,係間歇搬送前述泡鼓膜;及 片切斷手段,係切斷暫時停下的前述泡鼓膜; 前述片切斷手段係具備設在將前述泡鼓膜包夾之位置的第一構成部及第二構成部; 前述第一構成部係具有: 片衝切刀,係具備與前述泡鼓片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的刀部;及 廢料切斷刀,係設在比前述片衝切刀更靠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 前述第二構成部係具有: 片衝切支承部,係構成為順著平坦的表面搬送前述泡鼓膜,並且具備呈與前述泡鼓片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且開口於前述表面的衝切孔;及 廢料切斷支承部,係設在比前述片衝切支承部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 構成為,藉由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形成為前述片衝切刀及前述廢料切斷刀從前述泡鼓膜離開之狀態的退避位置往預定的兩處切斷位置移動,前述片衝切刀插通於前述衝切孔而藉由前述片衝切刀及前述片衝切支承部衝切前述泡鼓膜,並且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泡鼓膜當中的位在比前述片衝切刀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廢料部; 另一方面,構成為,藉由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往預定的一處切斷位置移動,在不衝切前述泡鼓膜下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廢料部; 在前述第二構成部中的前述片衝切支承部與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之間係設有導引手段,導引前述廢料部通過與前述廢料切斷刀接近的路徑,至少在前述第一構成部配置於前述退避位置的狀態,能夠形成令前述泡鼓膜從前述片衝切支承部中與前述衝切孔對應的邊緣部當中的位在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邊緣部浮起的狀態; 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當中至少與前述廢料切斷刀協同運作將前述廢料部切斷的部位,係沿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比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更往前述廢料切斷刀側突出。
依據上述手段1,藉由導引手段導引廢料部通過與廢料切斷刀接近的路徑,至少在第一構成部配置於退避位置的狀態,形成為泡鼓膜從片衝切支承部的下游側邊緣部浮起(離開)的狀態。因此,能夠以泡鼓膜從下游側邊緣部浮起的狀態搬送泡鼓膜。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泡鼓膜發生對尤其擔心泡鼓膜卡掛之下游側邊緣部的卡掛,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泡鼓膜卡掛於片衝切支承部(衝切泡鼓膜的裝置)的事態。藉此,能夠更順暢地搬送泡鼓膜,能夠提高裝置的動作穩定性。
此外,廢料切斷支承部當中與廢料切斷刀協同運作將廢料部切斷的部位係比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更往廢料切斷刀側突出。因此,即便以廢料切斷刀沿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不太或完全沒有從片衝切刀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一構成部,在第一構成部配置於一處切斷位置(僅切斷廢料部時的位置)時,仍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片衝切刀對泡鼓膜接觸。藉此,既謀求第一構成部的小型化,亦能夠穩定地進行藉由令第一構成部往一處切斷位置移動而進行的僅廢料部的切斷。此外,能夠進一步提高與廢料切斷刀及片衝切刀的位置關係有關的設計自由度。
手段2.如手段1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第一構成部係具有能夠將前述泡鼓膜夾在與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間並且具備預定的緩衝手段之按壓部; 構成為,在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前述片衝切刀對前述泡鼓膜的接觸前藉由前述按壓部及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夾住前述泡鼓膜,在夾住該泡鼓膜後係藉由前述緩衝手段以避免阻礙該第一構成部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
依據上述手段2,在為了衝切泡鼓膜而使第一構成部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係在片衝切刀接觸泡鼓膜前(到達兩處切斷位置前),以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與按壓部夾住泡鼓膜。藉此,原本藉由導引手段而從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浮起的泡鼓膜係成為與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接觸的狀態。此外,在此狀態下,第一構成部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藉此,衝切泡鼓膜。因此,相較於在泡鼓膜從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浮起的狀態下直接衝切該泡鼓膜,能夠更確實地防止衝切位置發生偏移。結果,能夠提高所製得的泡鼓片的製品品質。
此外,既能夠在片衝切刀接觸泡鼓膜前藉由按壓部等將泡鼓膜夾住,藉由按壓部具有的緩衝手段而亦能夠容許在進行夾住後的第一構成部的更進一步的移動。
手段3.如手段2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構成為,在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前述按壓部接觸前述泡鼓膜前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廢料部。
依據上述手段3,於廢料部的切斷時,不會從按壓部對第一構成部施加對其移動造成妨礙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夠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移動的驅動手段(例如馬達(motor)等)的負荷(力矩(moment force)等)之增大。
另外,亦可構成為「在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前述按壓部將前述泡鼓膜夾在與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間之前,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廢料部」。在此構成中,同樣能夠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移動的驅動手段的負荷之增大。
手段4.如手段1至3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廢料切斷刀係構成為,沿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沒有比前述片衝切刀更往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側突出。
依據上述手段4,能夠進一步縮小第一構成部的沿其移動方向的尺寸(size)。藉此,能夠更確實地謀求裝置的小型化。此外,能夠更有效地謀求各種成本(cost)的增大之抑制等。
手段5.如手段1至4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導引手段乃係藉由前述廢料部進行滑動而對該廢料部進行導引的傾斜面。
依據上述手段5,導引手段乃係單純的傾斜面,因此能夠簡化導引手段的構造。藉此,能夠更有效地謀求各種成本的增大之抑制。
手段6.如手段5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傾斜面相對於含有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的假想面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1為10°以上20°以下。
依據上述手段6,角度θ1構成為10°以上,故能夠使泡鼓膜更確實地從下游側邊緣部浮起。
另一方面,角度θ1構成為20°以下,故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假想面)之突出量(高度)過大。因此,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的行程(stroke)量相較於從退避位置往一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的行程量極端地增大。藉此,能夠更有效地謀求裝置的小型化,並且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移動的驅動手段(例如馬達等)的負荷之增大。
手段7.如手段5或6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在與含有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的假想面正交並且與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平行且通過前述下游側邊緣部的剖面,從沿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的前述傾斜面的最下游部拉到前述下游側邊緣部而成的假想線相對於前述假想面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2為5°以上20°以下。
依據上述手段7,角度θ2構成為5°以上,故能夠使泡鼓膜從下游側邊緣部更確實地浮起。
另一方面,角度θ2構成為20°以下,故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假想面)之突出量(高度)過大。藉此,能夠使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的行程量較小。因此,能夠更確實地謀求裝置的小型化,並且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移動的驅動手段(例如馬達等)的負荷之增大。
手段8.如手段5至7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沿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的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高度H為3mm以上8mm以下。
依據上述手段8,高度H構成為3mm以上,故能夠使泡鼓膜從下游側邊緣部更進一步確實地浮起。
另一方面,高度H構成為8mm以下,就結果而言,能夠使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的行程量較小。藉此,能夠更確實地謀求裝置的小型化。此外,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移動的驅動手段(例如馬達等)的負荷之增大。
手段9.如手段1至8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乃係水平的平坦面。
當如上述手段9所述,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為水平的平坦面時,順著該水平的平坦面搬送的泡鼓膜係有因自重而容易朝向片衝切支承部側鬆弛之虞。因此,有泡鼓膜對下游側邊緣部的卡掛更容易發生之虞。
就此點而言,藉由採用上述手段1等,即使為如上述手段9所述容易發生泡鼓膜的卡掛的構成,仍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泡鼓膜的卡掛。換言之,上述手段1等係可說在上述手段9的構成中特別有效。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針對一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首先,針對「泡鼓片」形式的PTP片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圖2所示,PTP片1係具有:容器膜3,係具有複數個袋部2;及覆膜4,係以堵住袋部2的方式安裝在容器膜3。
本實施形態的容器膜3係例如以PP(聚丙烯;polypropylene)和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等透明的熱塑性樹脂材料形成,具透光性。另一方面,覆膜4係例如以表面設有由聚丙烯樹脂等構成的密封劑(sealant)而成的不透明材料(例如鋁箔等)構成。當然,各膜3、4的材料並不限定於上述,亦可採用其他材質。
PTP片1乃係藉由將由帶狀的容器膜3及帶狀的覆膜4形成的帶狀的PTP膜6(參照圖3)衝切成片狀而製造,於俯視下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PTP膜6係構成「泡鼓膜」。PTP膜6係構成為,成為PTP片1的部位係沿PTP膜6的長邊方向無間隙地連續排列。
在PTP片1,沿其長邊方向排列的兩個袋部2所構成的袋列係沿PTP片1的短邊方向形成有兩列。亦即,合計形成有四個袋部2。在各袋部2係一個袋部收容一個作為「內容物」的錠劑5。
接著,針對用以製造上述PTP片1之PTP包裝機10的概略構成進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PTP包裝機10係構成「泡鼓包裝機」。
如圖4所示,在PTP包裝機10的最上游側,帶狀的容器膜3的料捲係捲繞成捲筒(roll)狀。捲繞成捲筒狀的容器膜3的拉出端側係被導引至導輥(guide roll)13。容器膜3係在導輥13的下游側掛裝在間歇饋送輥14。間歇饋送輥14係與間歇性地旋轉的馬達連結,間歇性地搬送容器膜3。
在導輥13與間歇饋送輥14之間係沿容器膜3的搬送路徑依序配設加熱裝置15及袋部形成裝置16。此外,在藉由加熱裝置15加熱容器膜3而該容器膜3成為較柔軟的狀態下,藉由袋部形成裝置16在容器膜3的預定位置形成複數個袋部2。袋部2的形成係在藉由間歇饋送輥14進行的容器膜3的搬送動作間之期間(interval)時進行。
從間歇饋送輥14送出的容器膜3係依序掛裝在張力輥(tension roll)18、導輥19及膜支承輥20。膜支承輥20係連結於定速旋轉的馬達,故連續且定速地搬送容器膜3。張力輥18係構成為,將容器膜3往藉由彈性力而蹦緊之側拉伸的狀態,防止因間歇饋送輥14與膜支承輥20的搬送動作的差異所造成的容器膜3的鬆弛,而將容器膜3常時保持在蹦緊狀態。
在導輥19與膜支承輥20之間係沿容器膜3的搬送路徑依序配設有充填裝置21及檢查裝置22。
充填裝置21係例如藉由每隔預定間隔打開擋閘(shutter)讓錠劑5自由落下等而將錠劑5充填至各袋部2。
檢查裝置22係例如進行與錠劑5是否有確實地充填至各袋部2、錠劑5有無異常、袋部2有無異物混入等有關的檢查。檢查裝置22的檢查結果係送往後述的控制裝置61。
另一方面,形成為帶狀的覆膜4的料捲係在最上游側捲繞成捲筒狀。捲繞成捲筒狀的覆膜4的拉出端係藉由導輥24而往加熱輥25導引。
加熱輥25係構成為,能夠壓接於前述膜支承輥20,以使容器膜3及覆膜4送進兩輥20、25間的方式構成。此外,容器膜3及覆膜4係在加熱壓接狀態下通過兩輥20、25間,藉此,使覆膜4安裝至容器膜3,以覆膜4堵住袋部2。藉此,製造錠劑5收容在各袋部2的帶狀的PTP膜6。
從膜支承輥20送出的PTP膜6係依序掛裝在張力輥27及間歇饋送輥28。間歇饋送輥28係與間歇性地旋轉的馬達連結,故間歇性地搬送PTP膜6。張力輥27係構成為,將PTP膜6往藉由彈性力而蹦緊之側拉伸的狀態,防止因前述膜支承輥20與間歇饋送輥28的搬送動作的差異造成的PTP膜6的鬆弛,而將PTP膜6常時保持在蹦緊狀態。
從間歇饋送輥28送出的PTP膜6係依序掛裝在張力輥31及間歇饋送輥32。間歇饋送輥32係與間歇性地旋轉的馬達連結,故間歇性地搬送PTP膜6。張力輥31係構成為,將PTP膜6往藉由彈性力而蹦緊之側拉伸的狀態,防止前述間歇饋送輥28、32間的PTP膜6的鬆弛。在本實施形態中,間歇饋送輥32係構成「搬送手段」。
在間歇饋送輥28與張力輥31之間係沿PTP膜6的搬送路徑依序配設有狹縫(slit)形成裝置33及刻印裝置34。狹縫形成裝置33係具有在PTP膜6的預定位置形成切離用狹縫的功能。刻印裝置34係具有在PTP膜6的預定位置(例如標籤(tag)部)施加刻印的功能。另外,在圖1等中係省略了切離用狹縫和刻印的圖示。
從間歇饋送輥32送出的PTP膜6係送往片切斷裝置37。在本實施形態中,片切斷裝置37係構成「片切斷手段」。片切斷裝置37係具有在藉由間歇饋送輥32進行的PTP膜6的搬送動作間之期間、即PTP膜6暫時停下時,對PTP膜6衝切單片PTP片1的外緣的功能及將後述的廢料部7切斷的功能。
藉由片切斷裝置37衝切PTP膜6而得的PTP片1係藉由輸送機39(conveyor)進行搬送,貯留至完成品用斗(hopper)40。另一方面,藉由片切斷裝置37而切斷的廢料部7係在貯留至廢料用斗43後另進行廢棄處理。另外,當檢查裝置22做出不良判定時,PTP膜6當中的與不良判定有關的對應PTP片1的部分係不衝切而作為廢料部7,藉由片切斷裝置37切斷。
接著,針對片切斷裝置37,更詳細地進行說明。片切斷裝置37係具備設在將PTP膜6(PTP膜6的搬送路徑)上下包夾之位置的第一構成部51及第二構成部52。
第一構成部51係配置於PTP膜6上方,如圖5至圖7所示,具備有基體511、片衝切刀512、廢料切斷刀513及按壓部514。另一方面,第二構成部52係設置在PTP膜6下方,具備有片衝切支承部521、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及膜導引部523。在本實施形態中,膜導引部523係構成「導引手段」。
首先,針對第一構成部51進行說明。基體511乃係設置片衝切刀512和廢料切斷刀513等之基台。基體511係構成為,藉由未圖示的預定的驅動手段(例如馬達等)而能夠沿上下方向往復移動。
此外,在基體511係設有朝向PTP膜6側開口、插設按壓部514的穴部511a(參照圖7)。穴部511a係在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朝向PTP膜6側的面)當中位在比後述的衝切孔5211更靠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面相對的位置設有兩個處所。該兩個穴部511a係分別存在於與PTP膜6的寬度方向端緣側部分(亦即,PTP膜6當中的衝切後仍殘留的部分)相對向的位置。
此外,於第一構成部51隨著基體511的移動而上下往復移動時,第一構成部51係能夠從預定的退避位置往預定的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此外,亦能夠從前述退避位置往預定的一處切斷位置移動。
此處,所謂的「退避位置」,係指形成為片衝切刀512、廢料切斷刀513及按壓部514從PTP膜6離開之狀態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謂的「兩處切斷位置」,係指形成為片衝切刀512插通於後述的衝切孔5211並且廢料切斷刀513的前端部(下端部)超過PTP膜6(的搬送路徑)的位置。此外,所謂的「一處切斷位置」,係指形成為片衝切刀512不插通於衝切孔5211而廢料切斷刀513的前端部超過PTP膜6(的搬送路徑)的位置。
片衝切刀512乃係供與片衝切支承部521協同運作來衝切PTP膜6之用。在片衝切刀512的前端部(PTP膜6側的端部)係設有呈與PTP片1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的尖銳形的刀部512a(參照圖6)。
廢料切斷刀513乃係與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協同運作用以切斷廢料部7。廢料切斷刀513係設在比片衝切刀512更靠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
另外,所謂的廢料部7,係指PTP膜6當中位在比片衝切刀512更靠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部位。因此,所謂的廢料部7,基本上係指PTP膜6當中被片衝切刀512等衝切後殘留的部分,但PTP膜6當中沒有進行衝切直接搬送至比片衝切刀512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部分亦含在廢料部7。
此外,廢料切斷刀513係構成為,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沒有比片衝切刀512更往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側突出(參照圖10)。在本實施形態中,廢料切斷刀513的前端部(下端部)與片衝切刀512的前端部(下端部)係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配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另外,廢料切斷刀513亦可構成為,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比片衝切刀512更退往遠離廢料切斷支承部522之側。此外,廢料切斷刀513亦可構成為,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比片衝切刀512更往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側突出若干程度。
按壓部514乃係用以在切斷PTP膜6時在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之間將PTP膜6夾住。在本實施形態中,按壓部514設有兩個,各按壓部514係分別設置在前述穴部511a。各按壓部514係具備有彈簧514a及按壓頂針(pin)514b(參照圖7)。在本實施形態中,彈簧514a係構成「緩衝手段」。
彈簧514a係藉由能夠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彈性變形的線圈(coil)彈簧而構成,插設於穴部511a。彈簧514a係在基體511及按壓頂針514b之間固定於兩者。藉此,按壓部514係能夠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彈性變形。
按壓頂針514b乃係前端面(下端面)呈平坦狀且其基端部(上端部)插通在穴部511a的棒狀零件。按壓頂針514b係構成為,於彈簧514a的彈性變形時藉由基體511(特別是形成穴部511a的部位)導引其移動。除此之外,藉由如上述構成穴部511a,按壓頂針514b係設在與PTP膜6的寬度方向端緣側部分的搬送路徑對應的位置,此外,按壓頂針514b的前端面係形成為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當中位在比後述的衝切孔5211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面相對之狀態。
除此之外,按壓頂針514b的前端面係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比片衝切刀512更往片衝切支承部521側突出。藉此,於第一構成部51往第二構成部52側移動時,在片衝切刀512接觸PTP膜6之前,按壓頂針514b的前端面先接觸PTP膜6。
除此之外,係構成為,在第一構成部51配置於前述退避位置的狀態,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的從按壓頂針514b的前端面到PTP膜6的搬送路徑為止的距離係比沿同移動方向的從廢料切斷刀513到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特別是後述的廢料支承刀522a)為止的距離充分地大。藉此,在第一構成部51移動到第二構成部52側時,能夠在按壓頂針514b的前端面接觸到PTP膜6之前藉由廢料切斷刀513及廢料支承刀522a進行的廢料部7的切斷。
接著,針對第二構成部52進行說明。片衝切支承部521係配置在隔著PTP膜6而與片衝切刀512相對的位置,具備與PTP片1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的衝切孔5211。衝切孔5211係開口於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位在PTP膜6側的面)。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乃係水平的平坦面,PTP膜6係構成為,藉由前述間歇饋送輥32而順著該表面5212沿大致水平方向搬送。
此外,片衝切支承部521係在前述表面5212側具有與前述衝切孔5211對應的邊緣部5213。邊緣部5213係呈與PTP片1的外緣形狀對應之矩形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邊緣部5213係具有位在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且於俯視PTP膜6時沿與PTP膜6的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的下游側邊緣部5213a。
廢料切斷支承部522係設在比片衝切支承部521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具備與廢料切斷刀513協同運作而進行廢料部7之切斷的部位、即廢料支承刀522a。在本實施形態中,廢料支承刀522a係藉由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的前述搬送方向最下游側的端面(與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平行的面)與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的表面(位在PTP膜6側的面)而形成,呈方形的形狀。另外,廢料支承刀522a係亦可為呈朝向PTP膜6側變尖的形狀。
此外,廢料切斷支承部522係構成為,至少廢料支承刀522a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比片衝切支承部521的前述表面5212更往廢料切斷刀513側突出。在本實施形態中,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的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相對於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之高度H(參照圖8)係設為3mm以上8mm以下。另外,在圖8中係為了圖示上的方便而省略了一部分的陰影線(hatching)。
膜導引部523係設在片衝切支承部521及廢料切斷支承部522之間,導引廢料部7通過與廢料切斷刀513接近的路徑。在本實施形態中,膜導引部523係藉由相連於片衝切支承部521的前述表面5212且透過廢料部7進行滑動而對該廢料部7進行導引的傾斜面523a所構成。
除此之外,如圖8所示,係設定為,傾斜面523a相對於含有前述表面5212的假想面VS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1成為10°以上20°以下(更佳為10°以上15°以下)。
此外,在與前述假想面VS正交並且與PTP膜6的搬送方向平行且通過下游側邊緣部5213a的剖面,從沿PTP膜6的搬送方向的傾斜面523a的最下游部Mp往下游側邊緣部5213a拉一條假想線VL。此時,係設定為,假想線VL相對於假想面VS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2成為5°以上20°以下(更佳為5°以上15°以下)。另外,為了圖示上的方便,在圖式中係將角度θ1和θ2以比上述各範圍大的角度顯示。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PTP包裝機10係具備能夠對構成該PTP包裝機10的各種裝置(例如,間歇饋送輥32和片切斷裝置37等)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61(參照圖4)。控制裝置61係藉由具備有運算用的CPU(中央處理器)和資料記憶用的ROM(唯讀記憶體)、RAM(隨機存取記憶體)等的電腦系統所構成。
控制裝置61係以於藉由間歇饋送輥32進行的PTP膜6的搬送時成為第一構成部51配置於前述退避位置的狀態的方式控制片切斷裝置37的動作。另一方面,控制裝置61係以當形成為PTP膜6當中的成為片切斷裝置37(片衝切刀512等)的衝切對象的部分(成為PTP片1的部分)暫時在片衝切刀512及片衝切支承部521間停下的狀態(參照圖9、圖10)便進行與從檢查裝置22送來的檢查結果對應的動作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的動作。
更詳言之,當藉由檢查裝置22判定PTP膜6當中的成為片切斷裝置37的衝切對象的部分為不良時,控制裝置61係以從前述退避位置往前述一處切斷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的動作(參照圖11)。藉此,在不衝切PTP膜6下藉由廢料切斷刀513及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廢料支承刀522a)切斷廢料部7。然後,控制裝置61係以往前述退避位置返回移動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的動作。
另一方面,當藉由檢查裝置22判定PTP膜6當中的成為片切斷裝置37的衝切對象的部分為良好時,控制裝置61係以從前述退避位置往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的動作。此時,第一構成部51首先到達前述一處切斷位置,藉此,在按壓部514接觸PTP膜6之前,藉由廢料切斷刀513及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切斷廢料部7(參照圖11)。
然後,第一構成部51往第二構成部52側更進一步移動,藉此,在片衝切刀512接觸PTP膜6之前,藉由按壓部514(按壓頂針514b)及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夾住PTP膜6(參照圖12)。藉此,原本藉由膜導引部523而成為從表面5212浮起之狀態的PTP膜6係成為接觸位在衝切孔5211周圍的表面5212的狀態。
然後,第一構成部51往第二構成部52側更進一步移動,到達前述兩處切斷位置,藉此,片衝切刀512(刀部512a)插通至衝切孔5211,藉由片衝切刀512及片衝切支承部521衝切PTP膜6(參照圖13、圖14)。另外,在藉由按壓部514等夾住PTP膜6之後,藉由彈簧514a彈性變形,並不會阻礙朝向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的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
然後,控制裝置61係以往前述退避位置返回移動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的動作。隨著第一構成部51往前述退避位置移動,按壓部514從PTP膜6離開,PTP膜6係回復成至少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狀態(參照圖15)。然後,控制裝置61係以搬送PTP膜6達一定量的方式控制間歇饋送輥32的動作。此時,PTP膜6係以至少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狀態搬送。
之後,以於每次PTP膜6暫時停下時進行與檢查裝置22的檢查結果對應的動作的方式控制第一構成部51,結果,選擇性地進行不衝切PTP膜6而僅切斷廢料部7或者進行衝切PTP膜6並且切斷廢料部7。此外,於每次進行廢料部7的切斷和PTP膜6的衝切後,PTP膜6係以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狀態搬送一定量。
如以上詳述,依據本實施形態,至少在第一構成部51配置於前述退避位置的狀態,成為藉由膜導引部523使PTP膜6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離開)的狀態。因此,能夠以PTP膜6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狀態搬送PTP膜6。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PTP膜6發生對尤其有擔心PTP膜6卡掛之下游側邊緣部5213a的卡掛,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發生PTP膜6卡掛於片衝切支承部521的事態。藉此,能夠更順暢地搬送PTP膜6,能夠提高PTP包裝機10的動作穩定性。
此外,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有衝切後殘留的與PTP片1的外緣角落部對應的角落對應部9(參照圖15)當中的尤其朝向前進方向前方側的部分卡掛於下游側邊緣部5213a之虞,而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更確實地防止角落對應部9卡掛於下游側邊緣部5213a。
除此之外,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當中與廢料切斷刀513協同運作以將廢料部7切斷的部位(廢料支承刀522a)係比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更往廢料切斷刀513側突出。因此,即便以廢料切斷刀513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沒有從片衝切刀512突出的方式構成第一構成部51,在第一構成部51配置於一處切斷位置(僅切斷廢料部7時的位置)時,仍能夠更確實地防止片衝切刀512對PTP膜6接觸。藉此,既可謀求第一構成部51的小型化,亦能夠藉由令第一構成部51往一處切斷位置移動而穩定地進行的僅切斷廢料部7的。此外,能夠進一步提高與廢料切斷刀513及片衝切刀512的位置關係有關的設計自由度。
此外,在為了衝切PTP膜6而使第一構成部51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片衝切刀512接觸PTP膜6之前(到達兩處切斷位置之前),以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與按壓部514夾住PTP膜6。藉此,原本藉由膜導引部523而從表面5212浮起的PTP膜6係成為與表面5212接觸的狀態。此外,在此狀態下,第一構成部51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藉此,衝切PTP膜6。因此,相較於在PTP膜6從表面5212浮起的狀態下直接衝切該PTP膜6,能夠更確實地防止衝切位置發生偏移。結果,能夠提高所製得的PTP片1的製品品質。
同時,依據本實施形態,既構成為在片衝切刀512接觸PTP膜6之前能夠藉由按壓部514等將PTP膜6夾住,亦藉由按壓部514具有的彈簧514a而能夠在進行夾住後,容許第一構成部51更進一步移動。
此外,在按壓部514接觸PTP膜6之前藉由廢料切斷刀513及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切斷廢料部7,因此,於切斷廢料部7時,不會從按壓部514對第一構成部51施加對其移動造成妨礙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夠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51移動的前述驅動手段的負荷(力矩等)的增大。
此外,廢料切斷刀513係構成為,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沒有比片衝切刀512更往廢料切斷支承部522側突出,故能夠進一步縮小第一構成部51的沿其移動方向的尺寸。藉此,能夠更確實地謀求片切斷裝置37的小型化。此外,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各種成本的增大等。
除此之外,膜導引部523乃係單純的傾斜面523a,因此能夠簡化膜導引部523的構造。藉此,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各種成本的增大。
此外,藉由角度θ1構成為10°以上、角度θ2構成為5°以上、或高度H構成為3mm以上,能夠使PTP膜6更確實地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
另一方面,藉由角度θ1、θ2分別構成為20°以下、或高度H構成為8mm以下,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廢料切斷支承部522相對於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假想面VS)之突出量(高度)過大。因此,相較於從退避位置往一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51的行程量,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從退避位置往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的第一構成部51的行程量極端地增大之情形。藉此,能夠更有效地謀求片切斷裝置37的小型化。此外,能夠更有效地謀求抑制用以施加於令第一構成部51移動的前述驅動手段的負荷之增大。
另外,令PTP膜6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技術事項係如本實施形態所述,在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為水平的平坦面且順著該水平的平坦面搬送PTP膜6的構成中特別有效。在該構成中,PTP膜6因自重而容易朝向片衝切支承部521側鬆弛,因此更容易發生PTP膜6卡掛於下游側邊緣部5213a。
另外,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記載內容,例如亦可實施如下。無庸贅言,亦當然能夠實施未例示於下的其他應用例、變更例。
(a)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按壓部514係構成為,能夠將PTP膜6夾在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當中位在比衝切孔5211更靠PTP膜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面之間。相對於此,亦可將按壓部514構成為,將PTP膜6夾在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表面5212當中存在於沿PTP膜6的寬度方向包夾衝切孔5211之位置的面且為位在比前述衝切孔5211的中心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面之間。
此外,按壓部514並非一定要具備彈簧514a及按壓頂針514b。例如,按壓部係亦可僅具有彈簧514a,藉由該彈簧514a來進行PTP膜6的夾住。此外,就緩衝手段而言,亦可使用使用能夠沿第一構成部51的移動方向彈性變形的零件(例如,由發泡樹脂等構成的緩衝(cushion)零件和氣墊(air cushion)等),亦可使用能夠沿該移動方向伸縮變形的氣缸(air cylinder)等。此外,亦可將按壓頂針514b改為使用沿PTP膜6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板狀或棒狀的零件等。
(b)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膜導引部523係藉由傾斜面523a構成,但膜導引部係只要為能夠導引廢料部7通過與廢料切斷刀513接近的路徑,形成令PTP膜6從下游側邊緣部5213a浮起的狀態,便能夠適宜變更。因此,例如,亦可將膜導引部藉由比片衝切支承部521的前述表面5212更往廢料切斷刀513側突出的臺階部和能夠旋轉的滾輪等來構成。此外,膜導引部係例如亦可為階梯狀。
(c)在上述實施形態中,PTP膜6係構成為,在片衝切支承部521的配置處順著水平的表面5212沿大致水平方向進行搬送,但亦可將片衝切支承部521的配置處的PTP膜6的搬送方向適宜變更。例如,亦可構成為,將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設計成平坦的鉛直面,PTP膜6順著該表面沿大致鉛直方向搬送。
(d)上述實施形態所舉出的PTP片1的構成僅是例子,例如,亦可適宜變更PTP片1具有的袋部2的數目和排列等。
(e)在上述實施形態中,PTP膜6係構成為,沿其寬度方向排列與一片之份量對應之數目的袋部2,但PTP膜6的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例如,PTP膜6係亦可構成為,沿其寬度方向排列與兩片以上之份量對應之數目的袋部2。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PTP膜6係構成為,成為PTP片1的部位係沿PTP膜6的長邊方向無間隙地連續排列,但亦可構成為,成為PTP片1的部位係沿PTP膜6的長邊方向隔著一定間隔排列。
(f)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內容物為錠劑5時的情形加以具體化,但針對內容物的種類、形狀等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就內容物而言收容食品和電子零件等之構成。
1:PTP片(泡鼓片)
2:袋部
3:容器膜
4:覆膜
5:錠劑(內容物)
6:PTP膜(泡鼓膜)
7:廢料部
10:PTP包裝機(泡鼓包裝機)
14,28,32:間歇饋送輥(搬送手段)
37:片切斷裝置(片切斷手段)
51:第一構成部
52:第二構成部
512:片衝切刀
513:廢料切斷刀
514:按壓部 514a:彈簧(緩衝手段) 521:片衝切支承部 522:廢料切斷支承部 523:膜導引部(導引手段) 523a:傾斜面 5211:衝切孔 5212:(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 5213:邊緣部 5213a:下游側邊緣部 VL:假想線 VS:假想面
圖1係顯示PTP片之立體圖。 圖2係PTP片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3係顯示PTP膜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PTP包裝機的概略構成之示意圖。 圖5係片切斷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係在片衝切刀的中心進行剖切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的局部剖切立體示意圖。 圖7係在按壓部的配設位置進行剖切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的局部剖切立體示意圖。 圖8係供針對第二構成部進行說明之用的圖5的J-J線放大剖面圖。 圖9係顯示在切斷PTP膜前,第一構成部配置於退避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之立體示意圖。 圖10係顯示在切斷PTP膜前,第一構成部配置於退避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之前視示意圖。 圖11係第一構成部配置於一處切斷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的前視示意圖。 圖12係顯示藉由按壓部等將PTP膜夾住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的前視示意圖。 圖13係第一構成部配置於兩處切斷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的立體示意圖。 圖14係第一構成部配置於兩處切斷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的前視示意圖。 圖15係第一構成部返回到退避位置之狀態的片切斷裝置等的立體示意圖。 圖16係習知技術的裝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17係用以說明習知技術中   PTP膜卡掛於下游側邊緣部之立體示意圖。
6:PTP膜(泡鼓膜)
7:廢料部
37:片切斷裝置(片切斷手段)
51:第一構成部
52:第二構成部
511:基體
512:片衝切刀
512a:刀部
513:廢料切斷刀
514:按壓部
514b:按壓頂針
521:片衝切支承部
522:廢料切斷支承部
522a:廢料支承刀
523:膜導引部(導引手段)
523a:傾斜面
5211:衝切孔
5212:(片衝切支承部的)表面
5213:邊緣部
5213a:下游側邊緣部

Claims (13)

  1. 一種泡鼓包裝機,係藉由以片為單位衝切帶狀的泡鼓膜而製造泡鼓片,其中前述帶狀的泡鼓膜為對在袋部收容有內容物的帶狀的容器膜以堵住該袋部的方式安裝帶狀的覆膜而成,其特徵為,具備: 搬送手段,係間歇搬送前述泡鼓膜;及 片切斷手段,係切斷暫時停下的前述泡鼓膜; 前述片切斷手段係具備設在將前述泡鼓膜包夾之位置的第一構成部及第二構成部; 前述第一構成部係具有: 片衝切刀,係具備與前述泡鼓片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的刀部;及 廢料切斷刀,係設在比前述片衝切刀更靠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下游側; 前述第二構成部係具有: 片衝切支承部,係構成為順著平坦的表面搬送前述泡鼓膜,並且具備呈與前述泡鼓片的外緣形狀對應之形狀,且開口於前述表面的衝切孔;及 廢料切斷支承部,係設在比前述片衝切支承部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 構成為,藉由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形成為前述片衝切刀及前述廢料切斷刀從前述泡鼓膜離開之狀態的退避位置往預定的兩處切斷位置移動,前述片衝切刀插通於前述衝切孔而藉由前述片衝切刀及前述片衝切支承部衝切前述泡鼓膜,並且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泡鼓膜當中的位在比前述片衝切刀更靠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廢料部; 另一方面,構成為,藉由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往預定的一處切斷位置移動,在不衝切前述泡鼓膜下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廢料部; 在前述第二構成部中的前述片衝切支承部與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之間係設有導引手段,導引前述廢料部通過與前述廢料切斷刀接近的路徑,至少在前述第一構成部配置於前述退避位置的狀態,能夠作成令前述泡鼓膜從前述片衝切支承部中與前述衝切孔對應的邊緣部當中的位在前述搬送方向下游側的下游側邊緣部浮起的狀態; 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當中至少與前述廢料切斷刀協同運作將前述廢料部切斷的部位係沿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比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更往前述廢料切斷刀側突出。
  2. 如請求項1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第一構成部係具有按壓部,其能夠將前述泡鼓膜夾在與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間並且具備預定的緩衝手段; 構成為,在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前述片衝切刀對前述泡鼓膜接觸前藉由前述按壓部及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夾住前述泡鼓膜,在夾住該泡鼓膜之後係藉由前述緩衝手段以避免阻礙該第一構成部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
  3. 如請求項2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構成為,在前述第一構成部從前述退避位置對前述兩處切斷位置移動時,在前述按壓部接觸前述泡鼓膜前藉由前述廢料切斷刀及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切斷前述廢料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廢料切斷刀係構成為沿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沒有比前述片衝切刀更往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側突出。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導引手段乃係藉由前述廢料部進行滑動而對該廢料部進行導引的傾斜面。
  6. 如請求項5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傾斜面相對於含有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的假想面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1為10°以上20°以下。
  7. 如請求項5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在與含有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的假想面正交並且與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平行且通過前述下游側邊緣部的剖面,從沿著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的前述傾斜面的最下游部拉到前述下游側邊緣部而成的假想線相對於前述假想面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2為5°以上20°以下。
  8. 如請求項6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在與含有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的假想面正交並且與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平行且通過前述下游側邊緣部的剖面,從沿著前述泡鼓膜的搬送方向的前述傾斜面的最下游部拉到前述下游側邊緣部而成的假想線相對於前述假想面所成之夾角當中,較小之角的角度θ2為5°以上20°以下。
  9. 如請求項5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沿著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的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高度H為3mm以上8mm以下。
  10. 如請求項6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沿著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的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高度H為3mm以上8mm以下。
  11. 如請求項7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沿著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的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高度H為3mm以上8mm以下。
  12. 如請求項8之泡鼓包裝機,其中沿著前述第一構成部的移動方向的前述廢料切斷支承部相對於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之高度H為3mm以上8mm以下。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泡鼓包裝機,其中前述片衝切支承部的前述表面乃係水平的平坦面。
TW111139777A 2022-03-23 2022-10-20 泡鼓包裝機 TWI836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6785 2022-03-23
JP2022046785A JP7241947B1 (ja) 2022-03-23 2022-03-23 ブリスタ包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772A TW202337772A (zh) 2023-10-01
TWI836676B true TWI836676B (zh) 2024-03-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7638A1 (ja) 2019-04-24 2020-10-29 Ckd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包装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包装シート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7638A1 (ja) 2019-04-24 2020-10-29 Ckd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包装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包装シート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9914B2 (en) Blister sheet and blister packaging machine
JPH0966907A (ja) 固形物充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形物充填方法
TWI836676B (zh) 泡鼓包裝機
JP7142521B2 (ja) Ptp包装機
TW202337772A (zh) 泡鼓包裝機
JP2014169089A (ja) Ptp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10680741A (zh) Ptp片的制造方法和ptp片
JP7058238B2 (ja) ブリスタシート集積移送装置及びブリスタシートの集積移送方法
JP2013099493A (ja) 薬液収納容器用薬袋
JP7191455B2 (ja) 錠剤充填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JP3964107B2 (ja) 錠剤投入装置及びptp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344235B2 (ja) ブリスタ包装機
KR102620062B1 (ko) Ptp 시트 및 ptp 포장기
CN206446853U (zh) 药剂包装装置的包装模块
JP6892348B2 (ja) ブリスタシート搬送装置
JP3910522B2 (ja) Ptp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3821287B2 (ja) シート打抜方法及びptp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0015524A (ja) Ptp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219241B2 (ja) ブリスタ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ブリスタ包装機
KR101466578B1 (ko) 약제 포장장치용 커터
TWI807636B (zh) Ptp片的製造方法
KR101460506B1 (ko) 약제포장장치의 포장모듈
JP6357337B2 (ja) 袋状包装物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
JP6259248B2 (ja) 深絞り包装機
JPH09110005A (ja) 製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