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810B -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810B
TWI834810B TW109104293A TW109104293A TWI834810B TW I834810 B TWI834810 B TW I834810B TW 109104293 A TW109104293 A TW 109104293A TW 109104293 A TW109104293 A TW 109104293A TW I834810 B TWI834810 B TW I8348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inner chamber
processing
water vap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4473A (zh
Inventor
田中誠治
山田洋平
伊藤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97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78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4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4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810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課題] 提供一種「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在高生產力下執行水蒸氣處理」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解決手段] 一種水蒸氣處理裝置,係藉由水蒸氣,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執行處理,該水蒸氣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有:外側腔室,具有上下分離之第一處理室與第二處理室;第一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一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第二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二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水蒸氣供給部,對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供給水蒸氣;及內側排氣部,從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進行排氣。

Description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在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一種大氣搬送室,該大氣搬送室,係具備有:高溫水蒸氣供給裝置,被連接於「藉由鹵素系氣體之電漿對被處理體施予處理」之被處理體處理室,對內部的被處理體供給高溫水蒸氣。根據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大氣搬送室,可促進反應生成物中之鹵素的還原,並促進反應生成物的分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261456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揭示,係提供一種「可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在高生產力下執行水蒸氣處理」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一態樣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係藉由水蒸氣,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執行處理,該水蒸氣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有: 外側腔室,具有上下分離之第一處理室與第二處理室; 第一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一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 第二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二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 水蒸氣供給部,對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供給水蒸氣;及 內側排氣部,從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進行排氣。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揭示,可提供一種「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在高生產力下執行水蒸氣處理」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以下,參閱附加圖面,說明關於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另外,在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藉此,有時省略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 <應用後加工處理之薄膜電晶體的一例> 首先,參閱圖1~圖2B,說明關於藉由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應用後加工處理之薄膜電晶體的一例。在此,圖1,係表示應用由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所進行的後加工處理之薄膜電晶體之一例的縱剖面圖。又,圖2A,係表示蝕刻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圖2B,係表示後加工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的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所使用之例如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係被形成於玻璃基板等的基板G上。具體而言,係藉由一面在基板G上,將閘極電極或閘極絕緣膜、半導體層等圖案化,一面依序層積的方式,形成TFT。另外,FPD用之基板G的平面尺寸,係隨著世代的變遷而大規模化,藉由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所處理之基板G的平面尺寸,係例如至少包含從第6世代之1500mm×1800mm左右的尺寸至第10世代之2800mm×3000mm左右的尺寸。
在圖1,係表示通道蝕刻型之下閘極型構造的TFT。圖示之TFT,係在玻璃基板G(基板之一例)上形成有閘極電極P1,並在其上形成有由SiN膜等所構成的閘極絕緣膜F1,更在其上層層積有表面經n+摻雜之a-Si或氧化物半導體的半導體層F2。在半導體層F2之上層側,係形成有金屬膜,藉由該金屬膜被蝕刻的方式,形成源極電極P2(電極之一例)與汲極電極P3(電極之一例)。
在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後,對經n+摻雜之半導體層F2的表面進行蝕刻,藉此,形成TFT中之通道部。其次,為了保護表面,而例如形成由SiN膜所構成的鈍化膜(未圖示)。而且,經由被形成於鈍化膜之表面的接觸孔,源極電極P2或汲極電極P3被連接於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未圖示之透明電極,藉由該透明電極被連接於驅動電路或驅動電極的方式,形成FPD。另外,除了圖示例子之下閘極型構造的TFT以外,亦有上閘極型構造的TFT。
在圖示之TFT中,作為用於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的金屬膜,係應用例如從下層側依序層積了鈦膜、鋁膜、鈦膜之Ti/Al/Ti構造的金屬膜。如圖1所示般,在例如Ti/Al/Ti構造之金屬膜的表面,係將光阻膜F3圖案化。對該金屬膜,應用氯氣(Cl2 )或酸氯化硼(BCl3 )、四氯化碳(CCl4 )這樣的氯系蝕刻氣體(鹵素系之蝕刻氣體)進行乾蝕刻處理,藉此,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
如此一來,當應用氯系蝕刻氣體來將源極電極P2或汲極電極P3圖案化時,則如圖2A所示般,在光阻膜F3可附著氯(Cl)。而且,在經蝕刻之金屬膜即電極P2(P3)亦可附著氯或作為氯與鋁之化合物的氯化鋁(氯系化合物)。如此一來,當為了剝離其後的光阻膜F3而大氣搬送附著有氯之狀態的TFT時,則可成為附著於光阻膜F3或電極P2(P3)之氯與大氣中之水分的氫產生反應而生成鹽酸,並且所殘留之羥基(OH)與鋁產生反應而生成氫氧化鋁(Al(OH)3 ),引起極P2(P3)之侵蝕的要因。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應用氯系蝕刻氣體進行蝕刻處理,藉此,對形成電極P2(P3)後之基板G,進行提供水蒸氣(H2 O水蒸氣、非電漿水蒸氣)的水蒸氣處理(以下,亦稱為「後加工」)。藉由該水蒸氣處理,去除附著於電極P2(P3)的氯。亦即,如圖2B所示般,H2 O水蒸氣,係與附著於電極P2(P3)之氯或氯系化合物產生反應而生成氯化氫(HCl),且氯化氫從電極P2(P3)脫離,藉此,去除氯或氯系化合物而抑制成為侵蝕之原因之氫氧化鋁的產生。
<包含有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叢集工具之一例> 其次,參閱圖3,說明關於包含有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叢集工具之一例。在此,圖3,係表示包含有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叢集工具之一例的平面圖。
叢集工具200,係被構成為多腔室型且串列處理可於真空氛圍下執行的系統。在叢集工具200中,在被配設於中央之俯視六角形的搬送腔室20(亦稱為傳送模組)之一邊,係經由閘閥12安裝有裝載鎖定腔室10。又,在搬送腔室20之其他四邊,係分別經由閘閥31安裝有4個處理腔室30A,30B,30C,30D(亦稱為製程模組)。而且,在搬送腔室20之剩餘的一邊,係經由閘閥32安裝有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後加工腔室)。
各腔室,係皆被控制成相同程度的真空氛圍,且在閘閥31、32開啟而基板G於搬送腔室20與各腔室之間進行收授時,被調整成在腔室間不會產生壓力變動。
在裝載鎖定腔室10,係經由閘閥11連接有載體(未圖示),在載體,係收容有被載置於載體載置部(未圖示)上的多數個基板G。裝載鎖定腔室10,係被構成為可在常壓氛圍與真空氛圍之間切換內部的壓力環境,且在與載體之間進行基板G的收授。
裝載鎖定腔室10,係例如被層積成2層,在各裝載鎖定腔室10內,係設置有保持基板G的齒條14或進行基板G之位置調節的定位器13。在裝載鎖定腔室10被控制成真空氛圍後,閘閥12開啟而與同樣被控制成真空氛圍之搬送腔室20連接,並從裝載鎖定腔室10對搬送腔室20進行基板G往X2方向的收授。
在搬送腔室20內,係搭載有在圓周方向即X1方向上旋轉自如且對各腔室側滑動自如的搬送機構21。搬送機構21,係藉由將從裝載鎖定腔室10所收授之基板G搬送至所期望的腔室且閘閥31,32開啟的方式,進行基板G往被調整成與裝載鎖定腔室10相同程度之真空氛圍的各腔室之收授。
圖示例,係處理腔室30A,30B,30C,30D皆為電漿處理裝置,在各腔室中,係皆進行應用了鹵素系之蝕刻氣體(氯系蝕刻氣體)的乾蝕刻處理。作為叢集工具200中之基板G的處理之一連串流程,係首先,基板G從搬送腔室20被收授至處理腔室30A,並在處理腔室30A施予乾蝕刻處理。施予了乾蝕刻處理之基板G,係被收授至搬送腔室20(以上,基板G,係往X3移動)。
收授至搬送腔室20之基板G,係如參閱圖2A已說明般,氯或氯系化合物附著於基板G之表面所形成的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因此,將基板G從搬送腔室20收授至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執行由水蒸氣處理所進行的後加工。藉由後加工,從電極P2(P3)去除氯或氯系化合物,並將去除了氯等之基板G收授至搬送腔室20(以上,基板G,係往X7方向移動)。
以下,同樣地,進行搬送腔室20與處理腔室30B之間的X4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並進行搬送腔室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的X7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又,進行搬送腔室20與處理腔室30C之間的X5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並進行搬送腔室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的X7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而且,進行搬送腔室20與處理腔室30D之間的X6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並進行搬送腔室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的X7方向之基板G的收授。
如此一來,叢集工具200,係具有:複數個蝕刻腔室,進行應用了氯系蝕刻氣體的乾蝕刻處理(電漿蝕刻處理);及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執行由水蒸氣處理所進行的後加工。而且,叢集工具,係依照「將各蝕刻腔室中之基板G的蝕刻處理與由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之水蒸氣處理所進行的後加工作為一連串程序」之製程配方,針對每一蝕刻腔室進行該程序。在叢集工具200中,係將以下所詳細說明之水蒸氣處理裝置100配置為上下二層,藉此,更進一步形成生產力高的叢集工具。
另外,各處理腔室皆亦可為進行乾蝕刻處理之形態以外的形態。例如,各處理腔室亦可為依序進行CVD(Chemical Vaper Deposition)處理或PVD(Physical Vaper Deposition)處理等的成膜處理與蝕刻處理之形態的叢集工具。又,構成叢集工具之搬送腔室的平面形狀,係不限定於圖示例的六角形狀,且可應用因應了所連接之處理腔室的基數之多角形狀的搬送腔室。
<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 其次,參閱圖4~圖9,說明關於包含有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叢集工具之一例。在此,圖4,係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的縱剖面圖。又,圖5,係圖4之V-V箭視圖且與圖4正交之方向的縱剖面圖,圖6,係圖4之VI-VI箭視圖且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的橫剖面圖。又,圖7,係說明將搭載有基板的基板搬送構件搬入內側腔室並將基板載置於載置台之狀況的縱剖面圖。而且,圖8,係圖7的VIII-VIII箭視圖,圖9,係圖7的IX-IX箭視圖。
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係藉由水蒸氣對基板G進行處理之裝置,該基板G,係施予了由氯系蝕刻氣體(處理氣體之一例)所進行的處理。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係具有:外側腔室110,具有上下分離之第一處理室111與第二處理室112;第一內側腔室120,被載置於第一處理室111內;及第二內側腔室150,被載置於第二處理室112內。
外側腔室110,係具有本體103、上蓋104及下蓋106,本體103、上蓋104及下蓋106,係皆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
本體103,係具有:分隔板102,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且將第一處理室111與第二處理室112分隔成上下;及側壁101,與分隔板102連續且延伸設置於垂直方向。側壁101,係平面形狀呈矩形狀,在側壁101之上端,係被設置成平面形狀為矩形狀的卡合段部103a突出設置於內側,在側壁101之下端,係被設置成平面形狀為矩形狀的卡合段部103b突出設置於內側。
同樣具有平面形狀為矩形狀之上蓋104的卡合突起104a被卡合於矩形狀之卡合段部103a,且兩者藉由固定裝置(未圖示)所固定。另外,上蓋104之一方亦可經由轉動部(未圖示)而轉動自如地被安裝於本體103的一邊。例如,在對第一內側腔室120進行維護等之際,係可藉由將上蓋104從本體103拆卸的方式,從第一處理室111搬出第一內側腔室120。而且,將進行了維護之第一內側腔室120搬入第一處理室111,並對本體103安裝上蓋104,藉此,可對第一處理室111設置第一內側腔室120。
又,同樣具有平面形狀為矩形狀之下蓋106的卡合突起106a被卡合於矩形狀之卡合段部103b,且兩者藉由固定裝置(未圖示)所固定。而且,在對第二內側腔室150進行維護等之際,係可藉由將下蓋106從本體103拆卸的方式,從第二處理室112搬出第二內側腔室150。而且,將進行了維護之第二內側腔室150搬入第二處理室112,並對本體103安裝下蓋106,藉此,可對第二處理室112設置第二內側腔室150。
鋁或鋁合金製之外側腔室110,係具有充分的熱容量。因此,在收容有叢集工具200之無塵室等的環境下,係即便對於水蒸氣處理時可能成為高溫之第1內側腔室120或第2內側腔室150不採用特別的隔熱措施,亦可始終保持例如60℃左右的溫度。因此,在對水蒸氣處理裝置100進行維護等之際,係操作員可觸碰外側腔室110而進行維護等的作業。
第一內側腔室120,係藉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的殼體。如圖5所示般,在第一內側腔室120具有的一個側面,係設置有第一內側開口123,且經由轉動部125安裝有開關蓋124,該開關蓋124,係以開關第一內側開口123的方式,往Y1方向轉動。
又,在外側腔室110中之對應於第一內側開口123的位置,係設置有第一外側開口105,且經由轉動部115安裝有開關蓋107,該開關蓋107,係以開關第一外側開口105的方式,往Y2方向轉動。
第二內側腔室150亦相同為藉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的殼體。如圖5所示般,在第二內側腔室150具有的一個側面,係設置有第二內側開口153,且經由轉動部155安裝有開關蓋154,該開關蓋154,係以開關第二內側開口153的方式,往Y1方向轉動。
又,在外側腔室110中之對應於第二內側開口153的位置,係設置有第二外側開口108,且經由轉動部116安裝有開關蓋109,該開關蓋109,係以開關第二外側開口108的方式,往Y2方向轉動。
藉由開關蓋124、107開啟的方式,可將基板G從搬送腔室20收授至第一內側腔室120,且同樣地可將水蒸氣處理後之基板G從第一內側腔室120收授至搬送腔室20。又,藉由開關蓋154、109開啟的方式,可將基板G從搬送腔室20收授至第二內側腔室150,且同樣地可將水蒸氣處理後之基板G從第二內側腔室150收授至搬送腔室20。
在第一處理室111中,第一內側腔室120,係不與第一處理室111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第一處理室111之地面的複數個固定構件140。同樣地,第二內側腔室150,係不與第二處理室112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第二處理室112之地面的複數個固定構件170。藉由該構成,在第一處理室111與第一內側腔室120之間形成有空間S1,在第二處理室112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之間形成有空間S3。又,在對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之第一內側腔室120的內部形成有處理空間S2,且同樣地在對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之第二內側腔室150的內部形成有處理空間S4。
固定構件140,170,係具有隔熱性,藉由鐵氟龍(註冊商標)或氧化鋁(Al2 O3 )等的陶瓷、熱傳導率較低的不銹鋼等所形成。第一內側腔室120不與第一處理室111之內壁面接觸而經由具有隔熱性的固定構件140被固定於第一處理室111之地面。藉由該構成,如以下所說明般,可抑制所調溫控制之第一內側腔室120的熱被傳遞至外側腔室110。同樣地,第二內側腔室150不與第二處理室112之內壁面接觸而經由具有隔熱性的固定構件170被固定於第二處理室112之地面。藉由該構成,可抑制所調溫控制之第二內側腔室150的熱被傳遞至外側腔室110。
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之地面,係配設有載置基板G的第一支撐構件130(第一載置台)。第一支撐構件130,係藉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之長條的塊狀構件,如圖4及圖6所示般,隔開間隙配設有複數個第一支撐構件130。該間隙,係形成收容有軸構件510之收容溝134,該軸構件510,係構成圖7~圖9所示的基板搬送構件500。
同樣地,在第二內側腔室150之地面,係配設有載置基板G的第二支撐構件160(第二載置台)。第二支撐構件160,係藉由鋁或鋁合金所形成之長條的塊狀構件,隔開間隙配設有複數個第二支撐構件160。該間隙,係形成收容溝164。
在第一支撐構件130之上面,係隔開間隔配置有複數個突起132,在突起132上載置有基板G。同樣地,在第二支撐構件160之上面,係隔開間隔配置有複數個突起162,在突起162上載置有基板G。
在外側腔室110安裝有對空間S1內之壓力進行計測的壓力計302,且安裝有對空間S3內之壓力進行計測的壓力計306。又,在第一內側腔室120安裝有對處理空間S2內之壓力進行計測的壓力計304,在第二內側腔室150安裝有對處理空間S4內之壓力進行計測的壓力計308。該些壓力計302,304,306,308之監控資訊,係被發送至控制部600。
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係連接有通往構成水蒸氣供給部402之氣化器400的供給配管,在供給配管,係介設有供給閥401。又,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係連接有通往構成內側排氣部408之渦輪分子泵等的真空泵406(內側排氣部之一例)之排氣配管,在排氣配管,係介設有排氣閥407。又,在外側腔室110與第一內側腔室120,係連接有來自供給氮氣(N2 )等的惰性氣體之惰性氣體供給部415之二個系統的供給配管,在各供給配管,係介設有供給閥416。
在第二內側腔室150,係連接有通往構成水蒸氣供給部405之氣化器403的供給配管,在供給配管,係介設有供給閥404。又,在第二內側腔室150,係連接有通往構成內側排氣部411之渦輪分子泵等的真空泵409(內側排氣部之一例)之排氣配管,在排氣配管,係介設有排氣閥410。又,在外側腔室11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係連接有來自供給氮氣(N2 )等的惰性氣體之惰性氣體供給部417之二個系統的供給配管,在各供給配管,係介設有供給閥418。
在外側腔室110中,以通往空間S1、S3的方式,連接有來自真空泵412(外側排氣部之一例)之二個系統的排氣配管,在各排氣配管,係介設有排氣閥413,414。
藉由使真空泵412作動的方式,將空間S1、S3調整成真空氛圍,並同樣地以使與被調整成真空氛圍的搬送腔室20之間的壓力差儘可能減小的方式,進行差壓控制。
又,一面對空間S1內進行抽真空,一面從惰性氣體供給部415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可沖洗殘存於空間S1內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同樣地,一面對空間S3內進行抽真空,一面從惰性氣體供給部417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可沖洗殘存於空間S3內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另外,亦具有如下述效果:藉由對空間S1及空間S3進行抽真空的方式,抑制第一內側腔室120及第二內側腔室150與外側腔室110之間的傳熱。
又,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中,係可藉由使內側排氣部408作動的方式,將處理空間S2調整成真空氛圍,並以使水蒸氣供給部402作動且將水蒸氣供給至處理空間S2內的方式,進行被載置於處理空間S2內之基板G的水蒸氣處理。又,與空間S1同樣地,一面對處理空間S2內進行抽真空,一面從惰性氣體供給部415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可沖洗殘存於處理空間S2內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
又,在第二內側腔室150中,係可藉由使內側排氣部411作動的方式,將處理空間S4調整成真空氛圍,並以使水蒸氣供給部405作動且將水蒸氣供給至處理空間S4內的方式,進行被載置於處理空間S4內之基板G的水蒸氣處理。又,與空間S3同樣地,一面對處理空間S4內進行抽真空,一面從惰性氣體供給部417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可沖洗殘存於處理空間S4內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
在第一載置台130,係設置有調溫媒體流路136(第一調溫部之一例),該調溫媒體流路136,係流通有調溫媒體。在圖示例之調溫媒體流路136中,係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36的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作為調溫媒體,係應用Galden(註冊商標)或Fluorinert(註冊商標)等。
第一調溫部136,係不包含藉由冷卻器(未圖示)所形成之調溫源200,僅指被內建於第一載置台130的調溫媒體流路。另外,第一調溫部亦可為加熱器,在該情況下,作為電阻體的加熱器可由鎢或鉬抑或該些金屬之任一種與氧化鋁或鈦等的化合物所形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載置台160,係設置有調溫媒體流路166(第二調溫部之一例),該調溫媒體流路166,係流通有調溫媒體。在圖示例之調溫媒體流路166中,係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66的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
與第一調溫部136同樣地,第二調溫部166亦不包含藉由冷卻器(未圖示)所形成之調溫源200,僅指被內建於第二載置台160的調溫媒體流路。
藉由冷卻器所形成之調溫源200,係具有:本體部,控制調溫媒體的溫度或吐出流量;及泵,壓送調溫媒體(皆未圖示)。
調溫源200與調溫媒體流路136,係藉由「從調溫源200供給調溫媒體的輸送流路202與流通於調溫媒體流路136之調溫媒體返回到調溫源200的返回流路204」而連接。又,調溫源200與調溫媒體流路166,係藉由「從調溫源200供給調溫媒體的輸送流路206與流通於調溫媒體流路166之調溫媒體返回到調溫源200的返回流路208」而連接。另外,如圖示例般,除了第一調溫部136與第二調溫部166被連接於共用之調溫源200的形態以外,亦可為第一調溫部136與第二調溫部166分別具有固有之調溫源的形態。即便為任一形態,亦分別獨立地控制第一調溫部136與第二調溫部166。
如此一來,藉由獨立地控制第一調溫部136與第二調溫部166的方式,例如可在對第二內側腔室150進行維護之際,僅使第一內側腔室120運轉而進行基板G的水蒸氣處理。在此,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係如上述般,被構成為分別具有固有之水蒸氣供給部402、405或內側排氣部408,411,且亦同樣地獨立控制該些各構成部。
如此一來,藉由分別獨立地控制構成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之各構成部的方式,即便一方之腔室因維護等而停止轉動的情況下,亦可持續另一方之腔室的轉動。因此,可消解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運轉完全停止的情形,並在高生產力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又,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係藉由將外側腔室110分隔成上下的方式,形成第一處理室111與第二處理室112,並在各處理室收容有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且在各腔室內執行水蒸氣處理。因此,可使實際上執行水蒸氣處理之腔室的容量儘可能低容量化。而且,由於是藉由從第一處理室111與第二處理室112拆卸儘可能低容量之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並進行該些內部之表面處理修補(耐蝕塗佈處理等)的方式,使修補充足,因此,亦可輕易地進行維護。
另外,圖示例之第一支撐構件130與第二支撐構件160,雖係藉由經由複數個收容溝134而配設的複數個長條之塊狀構件所形成的載置台,但亦可為該等以外之形態。例如,亦可為設置有「藉由從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的各地面突出設置於上方之複數個銷狀的軸構件所形成,且基板G被直接載置於各軸構件之前端」的突起之形態。
又,圖示例之氣化器400,403或真空泵406,409,雖係分別應用獨立的氣化器或真空泵,但亦可為應用共用之氣化器與共用之真空泵的形態。在該形態中,係二個系統之供給管從一個氣化器被連接於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並在各供給管介設有固有之供給閥而獨立地執行各供給閥的開關控制。同樣地,二個系統之排氣管從一個真空泵被連接於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並在各排氣管介設有固有之排氣閥而獨立地執行各排氣閥的開關控制。在該形態中,係可降低氣化器與真空泵之基數,並可降低裝置的製造成本。
控制部600,係控制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各構成部,例如水蒸氣供給部402、405或內側排氣部408,411、惰性氣體供給部415,417、調溫源200等的動作。控制部600,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 (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CPU,係依照被儲存於RAM等的記憶區域之配方(製程配方),執行預定處理。在配方中,係設定有水蒸氣處理裝置100針對製程條件之控制資訊。
在控制資訊,係例如含有氣化器400,403之壓力或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之壓力、從氣化器400,403所供給之水蒸氣的溫度或流量、水蒸氣供給製程與來自各腔室之排氣製程的製程時間或時間點等。
配方及控制部600所應用之程式,係例如亦可被記憶於硬碟或光碟、光磁碟等。又,配方等,係亦可為「在被收容於CD-ROM、DVD、記憶卡等的可攜式之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的狀態下,被設定於控制部600而讀出」的形態。控制部600,係另具有進行指令之輸入操作等的鍵盤或滑鼠等的輸入裝置、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運轉狀況可視化顯示之顯示器等的顯示裝置及印表機等的輸出裝置這樣的使用者介面。
如圖7~圖9所示般,基板G往第一內側腔室120與第二內側腔室150之收授,係藉由「在將基板G載置於基板搬送構件500上的狀態下,將基板G收容於第一內側腔室120等」的方式來進行。基板搬送構件500,係具有:複數個(圖示例為四根)軸構件510;及連接構件520,將複數個軸構件510相互連接。在此,對於連接構件520,複數個軸構件510,係被安裝於與「位在第一內側腔室120內之各個收容溝134或位在第二內側腔室150內之收容溝154」對應的位置。又,連接構件520,係被連接於機械臂(未圖示)等。
列舉第一內側腔室120進行說明,藉由同時或依序開啟開關蓋124、107的方式,開放搬送腔室20與第一內側腔室120。其次,藉由機械臂(未圖示)等,將載置了基板G之基板搬送構件500插入第一內側腔室120內(圖7及圖8之一點鏈線的狀態)。其次,藉由使機械臂往Y3方向下降的方式,複數個軸構件510被收容於所對應的收容溝134,且軸構件510上所搭載之基板G被載置於第一支撐構件130上(圖7及圖8之實線的狀態)。
基板G之水蒸氣處理在第一內側腔室120等結束後,係藉由機械臂等舉起複數個軸構件510,藉此,軸構件510從收容溝134向上方突出而支撐基板G。藉由將支撐了基板G之基板搬送構件500從第一內側腔室120等拉出的方式,進行基板G之搬出。
其次,參閱圖10~圖13,說明關於水蒸氣供給部之供給管與內側排氣部之排氣管的其他實施形態。在此,圖10,係表示水蒸氣供給部的供給管與內側排氣部的排氣管之其他實施形態的橫剖面圖,圖11,係圖10的XI-XI箭視圖。又,圖12,係表示水蒸氣供給部的供給機構與內側排氣部的排氣管之另外其他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圖13,係圖12的XIII-XIII箭視圖。另外,雖然皆說明第一內側腔室120中之供給管(供給機構)或排氣管,但在第二內側腔室150亦應用同樣的構成。
圖10及圖11所示之實施形態,係藉由主管421與從主管421分歧的複數個(圖示例為三根)支管422形成供給管420,各支管422貫通外側腔室110之側壁,並被連接於第一內側腔室120的側壁。供給管420,係通往圖4等所示的氣化器400。又,藉由主管431與從主管431分歧的複數(圖示例為三根)支管432形成供給管430。各支管432,係貫通外側腔室110之側壁(與支管422貫通的側壁對向之相反側的側壁),並被連接於第一內側腔室120的側壁(與支管422貫通的側壁對向之相反側的側壁)。排氣管430,係通往圖4等所示的氣真空泵409。
如圖10所示般,在第一內側腔室120內,從供給管420之複數根支管422往Z1方向層狀地供給水蒸氣。藉由該供給態樣,可將水蒸氣有效地供給至被載置於第一內側腔室120內之基板G的整個區域。又,藉由排氣管430的複數根支管432,可有效地對第一內側腔室120內之水蒸氣或藉由後加工所生成的氯化氫(HCl)等進行排氣。另外,支管422,432,係亦可為圖示例之三根以上的數量(一根、五根等)。
另一方面,圖12及圖13所示之實施形態,係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之上方設置供給有水蒸氣的流入空間180,且在流入空間180之下方設置噴頭供給部190,並經由噴頭供給部190將水蒸氣往Z2方向噴灑狀地供給至下方的基板G。噴灑狀地往垂直方向所供給之水蒸氣,係一面往Z3方向擴散,一面被供給至基板G的整個區域。
又,在第一內側腔室120之側壁,係連接有四根支管442並貫通外側腔室110,且各支管442被連接於主管441,藉此,形成排氣管440。
如圖12及圖13所示般,在第一內側腔室120內,從頂棚噴灑狀地供給水蒸氣,藉此,可將水蒸氣有效地供給至被載置於第一內側腔室120內之基板G的整個區域。另外,亦可為將一根或複數根供給配管代替圖示例之噴頭供給部190而連接至第一內側腔室120的頂棚,並經由供給配管從頂棚供給水蒸氣之形態。
<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方法> 其次,參閱圖14及圖15,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方法的一例。在此,圖14,係表示由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所進行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圖15,係表示氣化器與內側腔室之壓力控制方法之一例的圖。
如圖14所示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方法,係首先,對氣化器的供給閥進行開啟控制(步驟S10),其次,從氣化器對內側腔室供給至水蒸氣並保持預定時間,藉此,執行預定時間的後加工(步驟S12)。
在該後加工之際,以第一調溫部等來對第一支撐構件等進行調溫控制,藉此,調整成使內側腔室內之溫度經常不低於氣化器的溫度。藉由該調整部,可抑制所供給之水蒸氣的液化。在所提供之水蒸氣的溫度為例如20℃~50℃左右的情況下,係將內側腔室之溫度調整成40℃~120℃。
當對內側腔室供給水蒸氣時,將被填充至氣化器之儲槽的水控制成預定溫度,藉此,成為藉由蒸氣壓加壓的狀態。另一方面,內側腔室,係成為藉由排氣管430、440被排氣至0.1Torr(13.33Pa)以下的狀態。如此一來,藉由氣化器之儲槽內的壓力與內側腔室的壓力之壓力差(差壓),將水蒸氣供給至內側腔室。此時,藉由儘可能增大差壓的方式,可有效地對內側腔室供給水蒸氣。而且,由於藉由儘可能減小內側腔室之容積的方式,可於更短時間內升壓至預定壓力,因此,生產力提高。因此,氣化器,係壓力儘可能高為較佳,內側腔室,係壓力儘可能低為較佳。然而,就氣化器之控制容易性的觀點而言,氣化器,係以儘可能低的溫度予以操作控制為較佳。因此,例如,如上述般,將20℃~50℃左右之溫度的水蒸氣供給至內側腔室。另外,20℃之水蒸氣的平衡蒸氣壓,係20Torr(2666Pa)左右,50℃之水蒸氣的平衡蒸氣壓,係90Torr(11997Pa)左右。
如此一來,從氣化器之操作控制的觀點來看,供給儘可能低溫的水蒸氣為較佳,另一方面,當水蒸氣之溫度較低時,則此時氣化器的壓力變低且難以增大氣化器與內側腔室之差壓。因此,恐有難以有效地對內側腔室供給水蒸氣而水蒸氣處理時間變長之虞。
然而,在圖4等所示之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係第一內側腔室120或第二內側腔室150之容量儘可能為低容量,藉此,即便在所提供之水蒸氣之溫度較低的情況下,亦可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大氣化器與內側腔室之差壓。如圖15所示般,藉由水蒸氣的供給,氣化器之壓力逐漸減小而內側腔室之壓力遽增。
另外,當對氣化器之供給閥進行開啟控制(步驟S10)時,內側腔室的排氣閥,係亦可進行關閉控制或亦可進行開啟控制。
返回到圖14,在後加工結束後,對氣化器之供給閥進行關閉控制(步驟S14),其次,對內側腔室之排氣閥進行開啟控制(步驟S16),藉此,對內側腔室內的水蒸氣或藉由後加工所生成的氯化氫(HCl)等進行排氣。如圖15所示般,藉由氣化器之供給閥的關閉控制與水蒸氣或氯化氫(HCl)等的排氣,氣化器之壓力逐漸增加而內側腔室之壓力遽減,形成可對新基板進行水蒸氣處理的狀態。另外,除了來自內側腔室之排氣以外,亦可適當執行由惰性氣體所進行的沖洗。
根據圖示之水蒸氣處理方法,可藉由應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方式,在高生產力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又,在對第一內側腔室與第二內側腔室之任何一者進行維護之際,係可僅使用任何另一者來對基板進行水蒸氣處理。因此,可消解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運轉完全停止的情形,並藉由此情況,亦可在高生產力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亦可為其他構成要素與上述實施形態所列舉之構成等進行組合等的其他實施形態,又,本揭示,係不限定於在此所示的任何構成。關於該點,係可在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且可因應其應用形態來適當地決定。
100:水蒸氣處理裝置 110:外側腔室 111:第一處理室 112:第二處理室 120:第一內側腔室 140:固定構件 150:第二內側腔室 170:固定構件 402,405:水蒸氣供給部 408,411:內側排氣部 G:基板
[圖1] 表示應用由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所進行的後加工處理之薄膜電晶體之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2A] 表示蝕刻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2B] 表示後加工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3] 表示包含有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叢集工具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4] 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5] 為圖4之V-V箭視圖且與圖4正交之方向的縱剖面圖。 [圖6] 為圖4之VI-VI箭視圖且為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的橫剖面圖。 [圖7] 說明將搭載有基板的基板搬送構件搬入內側腔室並將基板載置於載置台之狀況的縱剖面圖。 [圖8] 圖7的VIII-VIII箭視圖。 [圖9] 圖7的IX-IX箭視圖。 [圖10] 表示水蒸氣供給部的供給管與內側排氣部的排氣管之其他實施形態的橫剖面圖。 [圖11] 圖10的XI-XI箭視圖。 [圖12] 表示水蒸氣供給部的供給機構與內側排氣部的排氣管之另外其他實施形態的縱剖面圖。 [圖13] 圖12的XIII-XIII箭視圖。 [圖14] 表示由實施形態之水蒸氣處理裝置所進行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5] 表示氣化器與內側腔室之壓力控制方法之一例的圖。
100:水蒸氣處理裝置
101:側壁
102:分隔板
103:本體
103a:卡合段部
103b:卡合段部
104:上蓋
104a:卡合突起
106:下蓋
106a:卡合突起
110:外側腔室
111:第一處理室
112:第二處理室
120:第一內側腔室
130:第一支撐構件
132:突起
134:收容溝
136:調溫媒體流路
140:固定構件
150:第二內側腔室
160:第二支撐構件
162:突起
164:收容溝
166:調溫媒體流路
170:固定構件
200:叢集工具
202:輸送流路
204:返回流路
206:輸送流路
208:返回流路
302:壓力計
304:壓力計
306:壓力計
308:壓力計
400:氣化器
401:供給閥
402:水蒸氣供給部
403:氣化器
404:供給閥
405:水蒸氣供給部
406:真空泵
407:排氣閥
408:內側排氣部
409:真空泵
410:排氣閥
411:內側排氣部
412:真空泵
413:排氣閥
414:排氣閥
415:惰性氣體供給部
416:供給閥
417:惰性氣體供給部
418:供給閥
600:控制部
S1:空間
S2:處理空間
S3:空間
S4:處理空間

Claims (9)

  1. 一種水蒸氣處理裝置,係藉由水蒸氣,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執行處理,該水蒸氣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有:外側腔室,具有上下分離之第一處理室與第二處理室;第一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一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一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第二內側腔室,被收容於前述第二處理室,不與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內壁面接觸,且被載置於位在前述第二處理室之地面的固定構件;水蒸氣供給部,對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供給水蒸氣;及內側排氣部,從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進行排氣,前述第一內側腔室,係具有支撐前述基板的第一支撐構件,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係具有支撐前述基板的第二支撐構件,在前述第一支撐構件與前述第二支撐構件之上面,係設置有直接支撐前述基板的複數個突起,前述第一支撐構件,係具有第一調溫部,前述第二支撐構件,係具有第二調溫部, 前述固定構件具有隔熱性。
  2. 如請求項1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在前述第一內側腔室之側面設置有第一內側開口,在前述外側腔室中之對應於前述第一內側開口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外側開口,在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之側面設置有第二內側開口,在前述外側腔室中之對應於前述第二內側開口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外側開口,在前述第一內側開口、前述第一外側開口、前述第二內側開口及前述第二外側開口分別安裝有開關蓋。
  3. 如請求項1或2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更具有:控制部,藉由前述控制部,將前述第一調溫部與前述第二調溫部分別獨立地進行調溫控制。
  4. 如請求項1或2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更具有:外側排氣部,從前述第一處理室與前述第二處理室分別進行排氣。
  5. 如請求項1或2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更具有:惰性氣體供給部,對前述第一處理室、前述第二處理室、前述第一內側腔室及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供給惰性氣體而進行沖洗。
  6. 如請求項1或2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在前述第一支撐構件與前述第二支撐構件之上面,係分別開設有與前述上面連通的複數個收容溝,具有複數個軸構件與將複數個前述軸構件相互連接之連接構件的基板搬送構件,係在將前述基板載置於複數個前述軸構件上的狀態下,被收容於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並藉由前述軸構件被收容於前述收容溝的方式,在前述第一支撐構件與前述第二支撐構件分別載置前述基板。
  7. 一種水蒸氣處理方法,係藉由水蒸氣,對施予了由處理氣體所進行之處理的基板執行處理,該水蒸氣處理方法,其特徵係,具有:準備具有外側腔室、第一內側腔室及第二內側腔室之蒸氣處理裝置的工程,該外側腔室,係具有上下分離之第一處理室與第二處理室,該第一內側腔室,係被收容於前述第一處理室,該第二內側腔室,係被收容於前述第二處理室;對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分別收容前述基板並供給水蒸氣而進行處理的工程;及從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進行排氣的工程,前述第一內側腔室,係具有支撐前述基板的第一支撐構件, 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係具有支撐前述基板的第二支撐構件,在前述第一支撐構件與前述第二支撐構件之上面,係設置有直接支撐前述基板的複數個突起,前述第一支撐構件,係具有第一調溫部,前述第二支撐構件,係具有第二調溫部,固定構件具有隔熱性。
  8. 如請求項7之水蒸氣處理方法,其中,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係分別具有載置前述基板而進行調溫的第一支撐構件與第二支撐構件,一面對前述第一支撐構件與前述第二支撐構件分別獨立地進行調溫控制,一面執行由水蒸氣所進行的處理。
  9. 如請求項7或8之水蒸氣處理方法,其中,在對前述第一內側腔室與前述第二內側腔室之任何一者進行維護之際,係僅使用任何另一者來對前述基板供給水蒸氣而進行處理。
TW109104293A 2019-02-21 2020-02-12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TWI834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9784A JP7257813B2 (ja) 2019-02-21 2019-02-21 水蒸気処理装置及び水蒸気処理方法
JP2019-029784 2019-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4473A TW202044473A (zh) 2020-12-01
TWI834810B true TWI834810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17131A1 (en) 2017-07-14 2019-01-17 Micromaterials Llc Gas delivery system for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chamb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17131A1 (en) 2017-07-14 2019-01-17 Micromaterials Llc Gas delivery system for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chamb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8352B2 (ja)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9502242B2 (en)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layers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s
TWI396946B (zh) 薄膜沉積系統之清潔方法、薄膜沉積系統及其程式
JP2008192643A (ja) 基板処理装置
TWI383074B (zh) A film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film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62604A (ja) 真空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搬送方法
TWI648790B (zh) Etching method
TW200847269A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736068A (zh)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記錄媒體
TW201724393A (zh)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記錄程式之記錄媒體
US11322365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702541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igh utilization of process chambers of a cluster system through staggered plasma cleaning
JP5997555B2 (ja) エッチング装置およびエッチング方法
CN111599712B (zh) 水蒸气处理装置和水蒸气处理方法
TWI834810B (zh)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JP7418301B2 (ja) 水蒸気処理装置と水蒸気処理方法、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KR20200011876A (ko) 성막 방법 및 성막 장치
US927588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ng oxide growth in substrate handler vacuum chambers
JP2005039123A (ja) 化学気相成長装置
CN113161256B (zh) 水蒸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基板处理系统以及干蚀刻方法
JP2023134917A (ja)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TW202414573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7486398B2 (ja) エ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エッチング装置
JP5661444B2 (ja) 薄膜形成装置、薄膜形成装置の洗浄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13841A (ja) 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デショニン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