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726B -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726B
TWI829726B TW108126089A TW108126089A TWI829726B TW I829726 B TWI829726 B TW I829726B TW 108126089 A TW108126089 A TW 108126089A TW 108126089 A TW108126089 A TW 108126089A TW I829726 B TWI829726 B TW I8297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ocessing
supply line
aforementione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487A (zh
Inventor
福井祥吾
五師源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7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8Cleaning containers, e.g. ta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43Cleaning before device manufacture, i.e. Begin-Of-Line process
    • H01L21/02046Dry cleaning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101Cleaning only involving supercritical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19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ing chambers, e.g. modular process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如下述技術:在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來使基板乾燥的基板處理裝置中,抑制「因附著於處理流體之供給管線的微粒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的情形。 [解決手段] 本揭示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係包含有:升壓工程;流通工程;及微粒去除工程。升壓工程,係在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經清淨化之流體從第1供給管線供給至處理空間,藉此,使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流通工程,係在升壓工程後,開啟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藉此,將處理流體從第2供給管線供給至處理空間,且從排出管線排出。微粒去除工程,係在升壓工程中,將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使第2供給管線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以往,已知如下述技術:在以液體處理半導體晶圓等的基板之表面後的乾燥工程中,使表面被液體潤濕之狀態的基板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藉此,使基板乾燥。
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有:腔室,收容基板;上部供給埠,被連接於腔室之上部,且將超臨界流體供給至基板的表面;及下部供給埠,被連接於腔室之下部,且將超臨界流體供給至基板的下面。又,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如下述內容:為了防止從上部供給埠所供給之處理流體液化而落至基板,首先,將處理流體從下部供給埠供給至腔室,使腔室的內部壓力到達臨界壓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3-251550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揭示,係提供如下述技術:在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來使基板乾燥的基板處理裝置中,抑制「因附著於處理流體之供給管線的微粒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的情形。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一態樣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係一種進行乾燥處理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該乾燥處理,係使表面被液體潤濕之狀態的基板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從而使基板乾燥。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有:處理容器;第1供給管線;第2供給管線;及排出管線。處理容器,係具有:處理空間,可收容基板。第1供給管線,係包含有第1開關閥,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第2供給管線,係包含有第2開關閥,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排出管線,係包含有第3開關閥,從處理空間排出處理流體。微粒去除方法,係包含有:升壓工程;流通工程;及微粒去除工程。升壓工程,係在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經清淨化之流體從第1供給管線供給至處理空間,藉此,使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流通工程,係在升壓工程後,開啟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藉此,將處理流體從第2供給管線供給至處理空間,且從排出管線排出。微粒去除工程,係在升壓工程中,將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使第2供給管線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揭示,可在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來使基板乾燥的基板處理裝置中,抑制「因附著於處理流體之供給管線的微粒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的情形。
在下述中,參閱圖面,詳細地說明關於用以實施本揭示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的形態(以下,記載為「實施形態」)。另外,並非藉由該實施形態來限定本揭示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又,各實施形態,係可在處理內容不相矛盾的範圍下,適當地進行組合。又,在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中,相同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基板處理系統之概要> 首先,參閱圖1,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的概略構成。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的圖。在以下中,係為了明確位置關係,而規定相互正交之X軸、Y軸及Z軸,並將Z軸正方向設成為垂直向上方向。
如圖1所示般,基板處理系統1,係具備有搬入搬出站2與處理站3。搬入搬出站2與處理站3,係鄰接設置。
搬入搬出站2,係具備有載體載置部11與搬送部12。在載體載置部11,係載置有複數個載體C,該複數個載體C,係以水平狀態收容複數片半導體晶圓(以下,記載為「晶圓W」)。
搬送部12,係鄰接設置於載體載置部11,在內部具備有基板搬送裝置13與收授部14。基板搬送裝置13,係具備有保持晶圓W的晶圓保持機構。又,基板搬送裝置13,係可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和以垂直軸為中心旋轉,並使用晶圓保持機構,在載體C與收授部14之間進行晶圓W的搬送。
處理站3,係鄰接設置於搬送部12。處理站3,係具備有搬送部15、複數個洗淨處理單元16及複數個乾燥處理單元17。複數個洗淨處理單元16與複數個乾燥處理單元17,係並排設置於搬送部15的兩側。圖1所示之洗淨處理單元16及乾燥處理單元17的配置或個數,係一例,且不限定於圖示者。
搬送部15,係在內部具備有基板搬送裝置18。基板搬送裝置18,係具備有保持晶圓W的晶圓保持機構。又,基板搬送裝置18,係可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和以垂直軸為中心旋轉,並使用晶圓保持機構,在收授部14與洗淨處理單元16與乾燥處理單元17之間進行晶圓W的搬送。
洗淨處理單元16,係對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8所搬送之晶圓W進行預定的洗淨處理。關於洗淨處理單元16之構成例,係如後述。
乾燥處理單元17,係對藉由洗淨處理單元16所洗淨處理之晶圓W進行上述的乾燥處理。關於乾燥處理單元17之構成例,係如後述。
又,基板處理系統1,係具備有控制裝置4。控制裝置4,係例如電腦,具備有控制部19與記憶部20。
控制部19,係包含有微電腦或各種電路,該微電腦,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輸出入埠等。該微電腦之CPU,係藉由讀取且執行被記憶於ROM之程式的方式,實現後述的控制。
另外,該程式,係亦可被記錄於可藉由電腦讀取之記錄媒體者,且從其記錄媒體安裝至控制裝置4的記憶部20者。作為可藉由電腦讀取之記錄媒體,係例如有硬碟(HD)、軟碟片(FD)、光碟(CD)、磁光碟(MO)、記憶卡等。
記憶部20,係例如藉由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的半導體記憶體元件或硬碟、光碟等的記憶裝置而實現。
在如上述所構成的基板處理系統1中,係首先,搬入搬出站2之基板搬送裝置13從被載置於載體載置部11的載體C取出晶圓W,並將取出的晶圓W載置於收授部14。載置於收授部14之晶圓W,係藉由處理站3的基板搬送裝置18,從收授部14被取出且搬入至洗淨處理單元16。
搬入至洗淨處理單元16之晶圓W,係在藉由洗淨處理單元16施予了洗淨處理後,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8,從洗淨處理單元16被搬出。從洗淨處理單元16所搬出之晶圓W,係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8被搬入至乾燥處理單元17,並藉由乾燥處理單元17施予乾燥處理。
藉由乾燥處理單元17所乾燥處理之晶圓W,係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8,從處理單元17被搬出且載置於收授部14。而且,載置於收授部14之處理完畢的晶圓W,係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3,返回到載體載置部11之載體C。
<洗淨處理單元之構成> 其次,參閱圖2,說明關於洗淨處理單元16的構成。圖2,係表示洗淨處理單元16之構成之一例的剖面圖。洗淨處理單元16,係例如被構成為藉由旋轉洗淨逐片洗淨晶圓W之枚葉式的洗淨處理單元。
如圖2所示般,洗淨處理單元16,係藉由被配置於形成處理空間之外腔室23內的晶圓保持機構25來大致水平地保持晶圓W,並藉由使該晶圓保持機構25繞垂直軸旋轉的方式,使晶圓W旋轉。而且,洗淨處理單元16,係使噴嘴臂26進入旋轉之晶圓W的上方,並以預先設定的順序從被設置於該噴嘴臂26之前端部的藥液噴嘴26a供給藥液或沖洗液,藉此,進行晶圓W之表面的洗淨處理。
又,洗淨處理單元16,係在晶圓保持機構25之內部亦形成有藥液供給管線25a。而且,藉由從該藥液供給管線25a所供給之藥液或沖洗液,進行晶圓W的背面洗淨。
上述之晶圓W的洗淨處理,係例如一開始進行鹼性之藥液即SC1液(氨與過氧化氫水之混合液)所致之微粒或有機性污染物質的去除,其次,進行沖洗液即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以下,記載為「DIW」)所致之沖洗洗淨。其次,進行酸性藥液即稀釋氫氟酸水溶液(Diluted HydroFluoric acid:以下,記載為「DHF」)所致之自然氧化膜的去除,其次,進行DIW所致之沖洗洗淨。
上述之各種藥液,係被外腔室23或配置於外腔室23內之內罩杯24所承接,從被設置於外腔室23之底部的排液口23a或被設置於內罩杯24之底部的排液口24a排出。而且,外腔室23內之氛圍,係從被設置於外腔室23之底部的排氣口23b排出。
在上述之晶圓W的沖洗處理後,係一面使晶圓保持機構25旋轉,一面將液體狀態之IPA(異丙醇,以下記載為「IPA液體」。)供給至晶圓W的表面及背面,並與殘存於晶圓W之兩面的DIW進行置換。其後,緩和地停止晶圓保持機構25之旋轉。
像這樣結束了洗淨處理之晶圓W,係維持其表面盛裝有IPA液體的狀態,換言之,在晶圓W之表面形成有IPA液體之液膜的狀態,並藉由被設置於晶圓保持機構25之未圖示的收授機構,收授至基板搬送裝置18。其後,晶圓W,係藉由洗淨處理單元16被搬出。
盛裝於晶圓W上之IPA液體,係在晶圓W的搬送中,作為乾燥防止用之液體而發揮功能,防止晶圓W表面之圖案因晶圓W表面的液體蒸發(氣化)而倒塌的情形。
結束洗淨處理單元16中之洗淨處理,並在表面盛裝有IPA液體的晶圓W,係被搬送至乾燥處理單元17。而且,進行如下述處理:在乾燥處理單元17內,使晶圓W表面之IPA液體與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以下,記載為「超臨界流體」)接觸,藉此,使該IPA液體溶解於超臨界流體且從晶圓W去除,使晶圓W乾燥。
<乾燥處理單元之構成> 其次,參閱圖3,說明關於乾燥處理單元17的構成。圖3,係表示乾燥處理單元17之構成之一例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3所示般,乾燥處理單元17,係具有處理容器31、保持板32及蓋構件33。在處理容器31,係形成有用以搬入搬出晶圓W的開口部34。保持板32,係將處理對象的晶圓W沿水平方向保持。蓋構件33,係在支撐該保持板32,並且將晶圓W搬入至處理容器31內時,將開口部34密閉。
處理容器31,係例如在內部具有可收容直徑300mm之晶圓W的處理空間。在處理空間,係設置有第1供給集管36、第2供給集管37及排出集管38。在第1供給集管36、第2供給集管37及排出集管38,係形成有複數個開口,該複數個開口,係沿著長邊方向,具體而言為與晶圓W之搬入搬出方向(Y軸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X軸方向)排列。
第1供給集管36,係被連接於第1供給管線51,將從第1供給管線51所供給的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
具體而言,第1供給集管36,係以複數個開口朝向上方之狀態,被設置於處理空間的底部,且從比被收容於處理空間之晶圓W(未圖示)更下方,朝向晶圓W的背面供給處理流體。另外,第1供給集管36,係只要是從至少比晶圓W更下方對處理空間供給處理流體者即可,不一定需要朝向上方供給處理流體。
第2供給集管37,係被連接於第2供給管線52,將從第2供給管線52所供給的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第2供給管線52,係下游側之端部分歧成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與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係被連接於第2供給集管3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係被連接於第2供給集管37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
第2供給集管37,係鄰接設置於處理空間中之與開口部34相反側的側面。形成於第2供給集管37之複數個開口,係被配置於比收容於處理空間的晶圓W(未圖示)更上方,並朝向開口部34側。第2供給集管37,係從處理空間中之與開口部34相反側的側面朝向開口部34,大致水平地供給從第2供給管線所供給的處理流體。
排出集管38,係被連接於排出管線53,在處理空間中,與開口部34側之側面鄰接,並且被被設置於比開口部34更下方。形成於排出集管38之複數個開口,係朝向第2供給集管37側。該排出集管38,係將處理空間內的處理流體朝排出管線53排出。另外,排出管線53,係上流側之端部分歧成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與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係被連接於排出集管38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係被連接於排出集管38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
乾燥處理單元17,係從第1供給管線51經由第1供給集管36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容器31之處理空間,藉此,使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後述之升壓處理)。
其後,乾燥處理單元17,係一面從第2供給管線52經由第2供給集管37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一面經由排出集管38將被供給至處理空間的處理流體朝排出管線53排出(後述之流通處理)。藉此,在處理空間,係形成有「在晶圓W的周圍往預定方向流動之處理流體」的層流。該處理流體的層流,係例如從第2供給集管37,在晶圓W之上方沿著晶圓W的表面,朝向開口部34之上部流動。而且,處理流體的層流,係在開口部34之上方,朝下方側改變方向,通過開口部34附近,朝向排出集管38流動。
其次,參閱圖4,說明關於被連接於乾燥處理單元17之供給管線及排出管線的構成。圖4,係表示被連接於乾燥處理單元17之供給管線及排出管線之構成之一例的圖。
如圖4所示般,處理流體之供給管線,係被構成為包含有上游側供給管線50、第1供給管線51及第2供給管線52。
上游側供給管線50,係在一端側中,被連接於處理流體之供給源即流體供給源55,在另一端側中,被連接於第1供給管線51及第2供給管線52。流體供給源55,係例如儲存處理流體之一例即CO2 的儲槽。儲存於流體供給源55之處理流體,係通過上游側供給管線50被供給至第1供給管線51與第2供給管線52。
在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中途部,係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有閥101、加熱器102、壓力感測器103、孔口104、溫度感測器105及過濾器106。另外,在此所謂上游側及下游側的用語,係以供給線中之處理流體的流動方向為基準。
閥101,係調整「來自流體供給槽55之處理流體的供給之開及關」的閥,在開狀態下,係超臨界流體往下游側的供給線流動,在閉狀態下,係超臨界流體不往下游側的供給線流動。例如,在閥101為開狀態的情況下,加壓成16~20MPa左右而成為了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會從流體供給源55經由閥101被供給至上游側供給管線50。
加熱器102,係對流動於閥101之下游側流動的處理流體進行加熱。壓力感測器103,係在加熱器102與孔口104之間,檢測流動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處理流體的壓力。
孔口104,係調整從流體供給源55所供給之處理流體的壓力。孔口104,係例如使壓力被調整成16MPa左右之處理流體流通於比孔口104更下游側的上游側供給管線50。溫度感測器105,係在孔口104與過濾器106之間,檢測流動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處理流體的溫度。過濾器106,係將流動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處理流體所含有的異物去除。
另外,在上游側供給管線50,係除了流體供給源55以外,另連接有流體供給源56,57。流體供給源56,係IPA之供給源,例如經由閥107被連接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中之閥101與加熱器102之間。又,流體供給源57,係惰性氣體(例如,N2 )之供給源,例如經由閥108被連接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中之閥101與加熱器102之間。
在第1供給管線51之中途部,係設置有閥111、孔口112、壓力感測器113、溫度感測器114。
閥111,係調整「對乾燥處理單元17的第1供給集管36(參閱圖3)進行處理流體的供給之開及關」的閥。孔口112,係調整流動於第1供給管線51之處理流體的壓力。壓力感測器113,係檢測流動於第1供給管線51之處理流體的壓力。溫度感測器114,係檢測流動於第1供給管線51之處理流體的溫度。
另外,第1供給管線51,係在比溫度感測器114更下游側,與沖洗管線54連接。沖洗管線54,係一端部被連接於沖洗氣體供給源121,另一端部被連接於第1供給管線51。沖洗氣體供給源121,係例如儲存沖洗氣體的儲槽。沖洗氣體,係例如N2 等的惰性氣體。在沖洗管線54之中途部,係從沖洗氣體供給源121側朝向第1供給管線51側依序設置有止回閥122及閥123。儲存於沖洗氣體供給源121之沖洗氣體,係例如在停止處理流體朝乾燥處理單元17之處理空間的供給之期間,經由沖洗管線54及第1供給管線51被供給至乾燥處理單元17之處理空間。
第2供給管線52,係在上游側,與上游側供給管線50連接,在下游側,分歧成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與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且與乾燥處理單元17的第2供給集管37(參閱圖3)連接。
在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係設置有閥131。又,在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係設置有閥132。閥131及閥132,係調整「對第2供給集管37進行處理流體的供給之開及關」的閥。
在乾燥處理單元17,係設置有溫度感測器141。溫度感測器141,係檢測乾燥處理單元17中之處理空間的溫度。
排出管線53,係上流側分歧成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與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與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係在下游側匯合。
在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係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有溫度感測器151、壓力感測器152、閥153,在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係設置有閥154。溫度感測器151,係檢測流動於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之處理流體的溫度。壓力感測器152,係檢測流動於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之處理流體的壓力。閥153及閥154,係調整「來自乾燥處理單元17之處理流體的排出之開及關」的閥。
在比第1分歧排出管線53a及第2分歧排出管線53b更下游側的排出管線53即下游側排出管線53c,係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有壓力調整閥155、壓力感測器156、溫度感測器157及閥158。
壓力調整閥155,係調整流動於下游側排出管線53c之處理流體的壓力之閥,例如藉由背壓閥所構成。壓力調整閥155之開合度,係因應乾燥處理單元17之處理空間的壓力,在控制裝置4的控制下適當地調整。壓力感測器156,係檢測流動於下游側排出管線53c之處理流體的壓力。溫度感測器157,係檢測流動於下游側排出管線53c之處理流體的溫度。閥158,係調整處理流體朝外部排出之開及關的閥。在將處理流體排出至外部的情況下,係閥158被開啟,在不排出處理流體的情況下,係閥158被關閉。
<乾燥處理單元之具體動作> 其次,參閱圖5及圖6,說明關於乾燥處理單元17之具體動作。圖5,係表示乾燥處理單元17所執行之各處理之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圖6,係表示升壓處理、流通處理及減壓處理時之處理空間之壓力之時間變化之一例的圖。
另外,圖5所示之各處理程序,係藉由下述方式執行:控制部19讀取被儲存於控制裝置4之記憶部20的程式,並且控制部19根據讀取到的命令來控制乾燥處理單元17。
又,於步驟S101中之搬入處理的開始時間點,圖4所示之所有的閥101,111,123,131,132,153,154,158及壓力調整閥155,係閉狀態。
如圖5所示般,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首先,進行「將盛裝了IPA液體之晶圓W搬入至處理空間」的搬入處理(步驟S101)。在搬入處理中,係首先,使盛裝了IPA液體之晶圓W保持於保持板32(參閱圖3)。其後,保持板32及蓋構件33會與晶圓W一起被收容於處理容器31之內部,並藉由蓋構件33使開口部34密閉。
接著,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進行升壓處理(步驟S102)。在升壓處理中,係設置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的閥101與設置於第1供給管線51的閥111被開啟。藉此,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從流體供給源55經由上游側供給管線50及第1供給管線51被供給至處理空間。
在升壓處理中,第2供給管線52的閥131,132與排出管線53的閥153,154,係被關閉。因此,處理流體被供給至處理空間,藉此,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具體而言,係如圖6所示般,在時間T1至時間T2期間,進行升壓處理,藉此,處理空間的壓力,係從大氣壓上升至處理壓力P1。處理壓力P1,係超過處理流體即CO2 成為超臨界狀態之臨界壓力Ps (約7.2MPa)的壓力,例如16MPa左右。藉由該升壓處理,處理空間內之處理流體相變化成超臨界狀態,且盛裝於晶圓W之表面的IPA液體開始溶入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
另外,在升壓處理中,處理流體,係從配置於晶圓W之下方的第1供給集管36(參閱圖3)被供給至晶圓W的背面。藉此,防止盛裝於晶圓W之表面的IPA液體因處理流體碰觸到晶圓W之表面而溢出的情形。
接著,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進行流通處理(步驟S103)。在流通處理中,係第1供給管線51之閥111被關閉,第2供給管線52之閥131,132、排出管線53之閥153,154,158及壓力調整閥155被開啟。藉此,在處理空間,係形成有「從第2供給集管37,在晶圓W之上方沿著晶圓W的表面,朝向排出集管38」之處理流體的層流。
在流通處理中,處理空間之壓力,係被保持為維持處理流體之超臨界狀態的壓力。具體而言,係如圖6所示般,在進行流通處理的時間T2至時間T3期間,處理空間之壓力,係被保持為處理壓力P1。藉由流通處理,晶圓W的表面中之圖案間的IPA液體被置換成處理流體。流通處理,係被實施至殘留於處理空間之IPA液體充分減少的階段,例如處理空間之IPA液體達到0%~數%的階段。
另外,在實施形態中,雖係設成為在流通處理中,以使處理空間之壓力成為恆定的方式,使處理流體流通,但流通處理中之處理空間的壓力,係不一定需要恆定。
接著,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進行減壓處理(步驟S104)。在減壓處理中,係第2供給管線52之閥131,132被關閉。藉此,停止處理流體朝處理空間的供給。另一方面,由於排出管線53之閥153,154,158及壓力調整閥155,係被開啟的狀態,因此,處理空間內之處理流體,係通過排出管線53被排出至外部。伴隨此,處理空間的壓力下降。
減壓處理,係被實施至處理空間之壓力下降到大氣壓。具體而言,係如圖6所示般,在時間T3至時間T4期間,實施減壓處理,藉此,處理空間的壓力,係從處理壓力P1下降至大氣壓。
接著,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進行搬出處理(步驟S105)。在搬出處理中,係保持板32與蓋構件33進行移動,結束了乾燥處理的晶圓W從處理空間被搬出。當結束搬出處理時,對1片晶圓W之一連串的乾燥處理結束。
<關於第2供給管線中之微粒的附著> 圖7,係表示第2供給管線52及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之閥131,132被污染之情況之一例的圖。
如圖7所示般,第2供給管線52之閥131,132與排出管線53之閥153,154,係在升壓處理時成為被關閉的狀態。因此,在升壓處理中,當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時,有處理空間之微粒進入第2供給管線52且附著於第2供給管線52及被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的閥131,132之虞。另外,作為存在於處理空間之微粒,雖係例如可列舉出源自從晶圓W之表面所去除的IPA之物質,但並不限定於該物質,例如亦可含有在過濾器106未完全去除的異物等。
附著於閥131,132及比閥131,132更下游側之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係因在流通處理中,閥131,132被開啟,從而有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即晶圓W之虞。
因此,在基板處理系統1中,係設成為藉由進行微粒去除處理的方式,抑制製品基板即晶圓W的污染,該微粒去除處理,係強制性地排出附著於閥131,132及比閥131,132更下游側之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
另外,處理空間之微粒,雖亦進入排出管線53,但進入排出管線53之微粒,係因在減壓處理中,閥153,154被開啟,從而朝排出管線53的下游側(下游側排出管線53c)排出。因此,進入排出管線53之微粒不會向處理空間噴出。
<關於微粒去除處理> 其次,參閱圖8~圖12,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微粒去除處理的內容。圖8,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執行時間點之一例的圖。又,圖9~圖12,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動作例的圖。
微粒去除處理,係在將製品基板以外之基板(以下,記載為「虛擬晶圓」)收容至處理空間的狀態下執行。虛擬晶圓,係與製品基板即晶圓W相同地,在IPA液體之液膜被形成於表面的狀態下,被搬入至處理空間。
如圖8所示般,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根據與對製品基板即晶圓W進行之乾燥處理相同的配方,對虛擬晶圓進行升壓處理、流通處理及減壓處理。在該一連串的乾燥處理中,微粒去除處理,係在升壓處理中執行。
如此一來,即便在進行微粒去除處理的情況下,由於總處理時間,係與對製品基板進行之乾燥處理的處理時間(時間T1~時間T4)相同,因此,可抑制生產率下降。另外,包含對虛擬晶圓進行之微粒去除處理的一連串乾燥處理,係例如可在「每次對預定片數(例如1批次份)之晶圓W進行乾燥處理、每預定時間(例如24小時)、每次進行處理空間的洗淨處理」時實施。
如圖8所示般,微粒去除處理,係於「在升壓處理中,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的時間點(時間T5)開始,並在升壓處理結束的時間T2結束。
如此一來,於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的時間點,進行微粒去除處理,藉此,可使虛擬晶圓上之IPA液體溶入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溶入處理流體之IPA,係可吸附處理空間或第2供給管線52內的微粒。因此,與不將虛擬晶圓收容於處理空間而進行微粒去除處理的情形相比,可提高微粒的去除性能。
另外,微粒去除處理,係亦可於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的時間點開始。又,微粒去除處理,係亦可於比升壓處理結束之時間T2更早的時間點結束。
如圖9所示般,在微粒去除處理中,係首先,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的2個閥131,132中之一方的閥(在此,係閥131)被開啟。
在升壓處理中,調整成處理壓力P1或超過處理壓力P1之壓力的處理流體會從上游側供給管線50被供給至第1供給管線51。由於在上游側供給管線50,係不僅連接第1供給管線51,亦連接第2供給管線52,因此,在第2供給管線52中之閥131及閥132的一次側,係成為施加了處理壓力P1或超過處理壓力P1之壓力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升壓處理的中途,處理空間之壓力,係尚未到達處理壓力P1,在閥131,132的二次側,係成為施加了小於一次側之壓力的狀態。
因此,在升壓處理中,當閥131被開啟時,則藉由閥131之一次側與二次側的壓力差,在第2供給管線52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處理流體的流動。藉由該流動,可將附著於「閥131及比閥131更下游側之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的微粒排出至處理空間。亦即,可從閥131及比閥131更下游側之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去除微粒。
微粒去除處理,係於「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的時間點,換言之,形成於虛擬晶圓之表面的IPA液體溶入處理空間」的時間點進行。藉此,防止在微粒去除處理中,IPA液體從虛擬晶圓之表面溢出的情形。
接著,如圖10所示般,將閥131被關閉且閥131,132兩者被關閉之狀態維持一預定時間。其後,如圖11所示般,閥131,132中之另一方的閥(在此,係閥132)被開啟。藉此,可從閥132及比閥132更下游側之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去除微粒。其後,如圖12所示般,將閥132被關閉且閥131,132兩者被關閉之狀態維持一預定時間。
微粒去除處理,係重複了預先決定的次數(例如6次)後,結束圖9~圖12之動作。
閥131,132之一次側與二次側的壓力差,係閥131,132被開啟的瞬間最大。因此,藉由重複複數次開啟閥131,132之動作的方式,例如,與只逐次開啟閥131,132的情形相比,可提高微粒的去除效率。
閥131,132被開啟的時間,係被設成較短時間例如1秒以下,較佳為0.5秒以下,更佳為0.1秒以下的長度。如此一來,藉由將閥131,132被開啟之時間設定得較短的方式,可在進行升壓處理之時間T1~時間T2的時間內(例如,1分期間),重複較多次將閥131,132開啟關閉的動作。因此,可抑制生產率之下降,並同時提高微粒的去除效率。
又,在微粒去除處理中,在將閥131,132之一方開啟關閉後,於關閉了兩者閥131,132的狀態下待機一預定時間,藉此,可使閥131,132之一次側與二次側的壓力差恢復。因此,與開啟了閥131,132之一方時的壓力差相比,可抑制開啟了另一方時之壓力差變小的情形。
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當微粒去除處理及升壓處理結束時,進行流通處理。從閥131,132及第2供給管線52排出至處理空間的微粒數,係藉由該流通處理被排出至處理容器31的外部。
圖13,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另外,圖13所示之各處理程序,係藉由下述方式執行:控制部19讀取被儲存於控制裝置4之記憶部20的程式,並且控制部19根據讀取到的命令來控制乾燥處理單元17。
如圖13所示般,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在升壓處理中,判定處理空間之壓力是否到達臨界壓力Ps(步驟S201)。例如,控制部19,係在藉由壓力感測器152(參閱圖4)所檢測到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的情況下,判定為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另外,控制部19,係亦可在升壓處理開始後,經過了「作為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臨界壓力Ps的時間而預先決定」之時間的情況下,判定為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臨界壓力Ps。
控制部19,係重複步驟S201的處理,直至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臨界壓力Ps(步驟S201,No)。另一方面,當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臨界壓力Ps(步驟S201,Yes)時,乾燥處理單元17,係將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的閥131,132中之一方的閥開啟關閉(步驟S202)。其後,乾燥處理單元17,係在關閉了閥131,132兩者的狀態下,待機一預定時間(例如,2秒)(步驟S203)。
接著,乾燥處理單元17,係將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的閥131,132中之另一方的閥開啟關閉(步驟S204)。其後,乾燥處理單元17,係在關閉了閥131,132兩者的狀態下,待機一預定時間(例如,2秒)(步驟S205)。
接著,控制部19,係判定是否以規定次數重複進行步驟S202~S205之處理(步驟S206)。在該處理中,在重複進行步驟S202~S205之處理的次數未滿規定次數的情況下(步驟S206,No),乾燥處理單元17,係使處理返回到步驟S202,重複步驟S202~S205的處理。另一方面,在以規定次數重複進行步驟S202~S205之處理的情況下(步驟S206,Yes),乾燥處理單元17,係結束微粒去除處理。
<微粒去除處理之性能評估> 其次,參閱圖14,說明關於微粒去除處理之性能評估的結果。圖14,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微粒去除處理之性能評估之結果的曲線圖。
圖14所示之曲線圖的橫軸,係表示晶圓(虛擬晶圓)的處理片數。第1片~第4片之晶圓,係「在微粒去除處理前的處理容器31中,施予了不含微粒去除處理之一般之乾燥處理」的虛擬晶圓。第5片~第8片之晶圓,係施予了包含微粒去除處理之一連串乾燥處理的虛擬晶圓。第9片~第12片之晶圓,係「在微粒去除處理後的處理容器31中,施予了不含微粒去除處理之一般之乾燥處理」的晶圓。圖14所示之曲線圖的縱軸,係表示附著於乾燥處理後之各晶圓(虛擬晶圓)的表面之微粒的數量。
如圖14所示般,已知:在第1次微粒去除處理所使用之第5片晶圓的表面,係與微粒去除處理前所處理之第1片~第4片晶圓相比,附著有大量的微粒。吾人認為,這是因為附著於閥131,132及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藉由微粒去除處理被排出至處理空間,且附著於被收容在處理空間之晶圓的表面。又,已知:對第1次微粒去除處理所使用之第5片晶圓的微粒數與第4次微粒去除處理所使用之第8片晶圓的微粒數進行比較時,第8片晶圓的微粒數較少。吾人認為,這是因為以重複微粒去除處理的方式,附著於閥131,132及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會變少。
又,已知:對微粒去除處理前所處理之第1片~第4片晶圓的微粒數與微粒去除處理後所處理之第9片~第12片晶圓的微粒數進行比較時,第9~12片晶圓其微粒數較少。吾人認為,這是因為微粒藉由微粒去除處理從閥131,132及第2供給管線52被排出,藉此,減少了在一般之乾燥處理中,從閥131,132及第2供給管線52向處理空間噴出的微粒。
如此一來,根據實施形態之乾燥處理單元17,可抑制「在對製品基板進行的乾燥處理中,因附著於包含閥131,132之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數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的情形。
<變形例>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係設成為交互地開啟被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52之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的閥131與被設置於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的閥132。並不限於此,乾燥處理單元17,係亦可同時開啟閥131與閥132。亦即,乾燥處理單元17,係亦可以規定次數重複進行如下述動作:將閥131,132開啟關閉,其後,於關閉了閥131,132的狀態下待機一預定時間。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了關於「在第2供給管線52之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設置閥131,並在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設置閥132」之情形的例子。但是,第2供給管線52之構成,係不限定於上述例子。
圖15,係表示變形例之第2供給管線52之構成的圖。如圖15所示般,第2供給管線52,係例如亦可為如下述構成:在比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及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更上游側的上游側第2供給管線52c具備有閥133。
在該情況下,乾燥處理單元17,係亦可以規定次數重複進行如下述動作:在微粒去除處理中,例如將閥133開啟關閉,其後,於關閉了閥133的狀態下待機一預定時間。藉此,可將附著於「閥133及比閥133更下游側之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排出至處理空間。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係設成為在將盛裝有IPA液體之虛擬晶圓收容於處理空間的狀態下,進行微粒去除處理,但微粒去除處理,係不一定需要在將虛擬晶圓收容於處理空間的狀態下進行。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係說明了關於在微粒去除處理中,將超臨界狀態的CO2 作為經清淨化之流體而供給至處理空間之情形的例子,但經清淨化之流體,係不限於超臨界狀態的CO2 。例如,經清淨化之流體,係亦可為超臨界狀態的IPA。在該情況下,在乾燥處理單元17中,係在升壓處理中,閥107與閥111被開啟。藉此,IPA從流體供給源56被供給至上游側供給管線50。供給至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IPA,係因藉由被設置於上游側供給管線50的加熱器102加熱而成為超臨界狀態,其後,經由第1供給管線51被供給至處理空間。
又,經清淨化之流體,係不限於超臨界狀態的流體,亦可為N2 等的惰性氣體。在該情況下,乾燥處理單元17,係在升壓處理中,閥108與閥111被開啟。藉此,惰性氣體從流體供給源57被供給至上游側供給管線50。供給至上游側供給管線50之惰性氣體,係經由第1供給管線51被供給至處理空間。
如上述般,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作為一例,乾燥處理單元17),係進行乾燥處理的基板處理裝置,該乾燥處理,係使表面被液體(作為一例,IPA液體)潤濕之狀態的基板(作為一例,晶圓W或虛擬晶圓)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作為一例,CO2 )接觸,從而使基板乾燥。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有處理容器31、第1供給管線51、第2供給管線52、排出管線53及控制部19。處理容器31,係具有可收容基板之處理空間。第1供給管線51,係包含有第1開關閥(作為一例,閥111),並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第2供給管線52,係包含有第2開關閥(作為一例,閥131,132或閥133),並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處理空間。排出管線53,係包含有第3開關閥(作為一例,閥153,154),並從處理空間排出處理流體。控制部19,係控制第1開關閥、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控制部19,係執行升壓處理、流通處理及微粒去除處理。升壓工程,係在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經清淨化之流體(作為一例,超臨界狀態的流體、惰性氣體)從第1供給管線51供給至處理空間,藉此,使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流通處理,係在升壓處理後,開啟第2開關閥及第3開關閥,藉此,將處理流體從第2供給管線供給至處理空間,且從排出管線排出。微粒去除處理,係在升壓處理中,將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使第2供給管線52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因此,根據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可抑制「因附著於第2開關閥及比第2開關閥更下游側之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數向處理空間噴出而污染製品基板」的情形。
經清淨化之流體,係亦可為惰性氣體(作為一例,N2 )。又,經清淨化之流體,係亦可為超臨界狀態的流體(作為一例,超臨界狀態的CO2 ,超臨界狀態的IPA)。
微粒去除處理,係亦可重複如下述步驟:在升壓處理中,將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可提高微粒的去除效率。
又,第2供給管線52,係亦可在下游側,分歧成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與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在該情況下,第2開關閥,係亦可包含有設置於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的第4開關閥(作為一例,閥131)與設置於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的第5開關閥(作為一例,閥132)。又,微粒去除工程,係亦可在第4開關閥及第5開關閥中之一方的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另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其後,在另一方之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
藉此,與將第4開關閥及第5開關閥兩者同時開啟關閉的情形相比,可相對於第1分歧供給管線52a及第2分歧供給管線52b產生更強之流體的流動。因此,可將附著於第2供給管線52的微粒更確實地排出至處理空間。
又,微粒去除工程,係亦可重複如下述步驟:在第4開關閥及第5開關閥中之一方的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另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其後,在另一方之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可提高微粒的去除效率。
又,控制部19,係在升壓處理前執行搬入處理,該搬入處理,係將形成有IPA之液膜的基板搬入至處理空間。又,升壓處理、流通處理及微粒去除處理,係在形成有IPA之液膜的基板被收容於處理空間的狀態下進行。基板上之IPA,係溶入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藉此,可吸附處理空間或第2供給管線52內的微粒。因此,與不將形成有IPA之液膜的基板收容於處理空間而進行微粒去除處理的情形相比,可提高微粒的去除性能。
微粒去除處理,係亦可於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處理流體成為超臨界狀態之臨界壓力以後的時間點開始。藉此,防止在微粒去除處理中,IPA液體從基板溢出的情形。
基板處理裝置,係亦可具備有上游側供給管線50。上游側供給管線50,係在一端側中,被連接於經清淨化之流體的供給源(作為一例,流體供給源55~57),在另一端側中,被連接於第1供給管線51及第2供給管線52。在該情況下,微粒去除處理,係藉由「從第2供給管線52之上游側被施加至第2開關閥的壓力,且經由上游側供給管線50及第1供給管線51被供給至處理空間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供給壓力與從第2供給管線52之下游側被施加至第2開關閥之處理空間的壓力」之差,使第2供給管線52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藉此,可利用在升壓處理中產生於第2開關閥的一次側與二次側之間的壓力差,使第2供給管線52內產生對抗處理空間的壓力之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第1供給管線51,係亦可被連接於第1供給集管36,該第1供給集管36,係從比被收容於處理空間之基板更下方對處理空間供給處理流體。又,第2供給管線52,係亦可被連接於第2供給集管37,該第2供給集管37,係從處理空間之一側方朝向另一側方供給處理流體。又,排出管線53,係亦可被設置於處理空間的另一側方。
藉此,防止在升壓處理中,液體從基板之表面溢出的情形。又,可將在微粒去除處理中被排出至處理空間的微粒,隨著在流通處理中從第2供給集管37朝向排出集管38之處理流體的流動而從處理空間效率良好地排出。
吾人應理解本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係在所有方面皆為例示而非限制性者。實際上,上述的實施形態,係可由多種形態來實現。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亦可不脫離添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意旨,以各種形態進行省略、置換、變更。
W‧‧‧晶圓 1‧‧‧基板處理系統 16‧‧‧洗淨處理單元 17‧‧‧乾燥處理單元 19‧‧‧控制部 31‧‧‧處理容器 51‧‧‧第1供給管線 52‧‧‧第2供給管線 53‧‧‧排出管線 111‧‧‧閥(第1開關閥之一例) 131、132‧‧‧閥(第2開關閥之一例) 153、154‧‧‧閥(第3開關閥之一例)
[圖1]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的圖。 [圖2] 圖2,係表示洗淨處理單元之構成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3] 圖3,係表示乾燥處理單元之構成之一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4] 圖4,係表示被連接於乾燥處理單元之供給管線及排出管線之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5] 圖5,係表示乾燥處理單元所執行之各處理之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6] 圖6,係表示升壓處理、流通處理及減壓處理時之處理空間之壓力之時間變化之一例的圖。 [圖7] 圖7,係表示第2供給管線及設置於第2供給管線之閥被污染之情況之一例的圖。 [圖8] 圖8,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執行時間點之一例的圖。 [圖9] 圖9,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動作例的圖。 [圖10] 圖10,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動作例的圖。 [圖11] 圖11,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動作例的圖。 [圖12] 圖12,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動作例的圖。 [圖13] 圖13,係表示微粒去除處理之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 圖14,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微粒去除處理之性能評估之結果的曲線圖。 [圖15] 圖15,係表示變形例之第2供給管線之構成的圖。
17‧‧‧乾燥處理單元
50‧‧‧上游側供給管線
51‧‧‧第1供給管線
52‧‧‧第2供給管線
52a‧‧‧第1分歧供給管線
52b‧‧‧第2分岐供給管線
53‧‧‧排出管線
53a‧‧‧第1分歧排出管線
53b‧‧‧第2分歧排出管線
53c‧‧‧下游側排出管線
111‧‧‧閥
131‧‧‧閥
132‧‧‧閥
153‧‧‧閥
154‧‧‧閥

Claims (11)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係進行乾燥處理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該乾燥處理,係使表面被液體潤濕之狀態的基板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從而使前述基板乾燥,該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特徵係, 前述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有: 處理容器,具有可收容前述基板之處理空間; 第1供給管線,包含有第1開關閥,將前述處理流體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 第2供給管線,包含有第2開關閥,將前述處理流體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 排出管線,包含有第3開關閥,從前述處理空間排出前述處理流體, 並包含有: 升壓工程,在前述第2開關閥及前述第3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經清淨化之流體從前述第1供給管線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藉此,使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 流通工程,在前述升壓工程後,開啟前述第2開關閥及前述第3開關閥,藉此,將前述處理流體從前述第2供給管線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且從前述排出管線排出;及 微粒去除工程,在前述升壓工程中,將前述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使前述第2供給管線內產生對抗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之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係惰性氣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係超臨界狀態的流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在前述升壓工程中,重複將前述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第2供給管線,係在下游側,分歧成第1分歧供給管線與第2分歧供給管線, 前述第2開關閥,係包含有: 第4開關閥,被設置於前述第1分歧供給管線;及 第5開關閥,被設置於前述第2分歧供給管線, 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在前述升壓工程中,在前述第4開關閥及前述第5開關閥中之一方的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另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其後,在前述另一方之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前述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重複如下述步驟:在前述升壓工程中,在前述第4開關閥及前述第5開關閥中之一方的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另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其後,在前述另一方之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前述一方之開關閥開啟關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包含有: 搬入工程,在前述升壓工程前,將形成有IPA(異丙醇)之液膜的前述基板搬入至前述處理空間, 前述升壓工程、前述流通工程及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在形成有前述IPA之液膜的前述基板被收容於前述處理空間的狀態下進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於前述處理空間之壓力到達了前述處理流體成為超臨界狀態之臨界壓力以後的時間點開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有: 上游側供給管線,在一端側中,被連接於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的供給源,在另一端側中,被連接於前述第1供給管線及前述第2供給管線, 前述微粒去除工程,係藉由「從前述第2供給管線之上游側被施加至前述第2開關閥的壓力,且經由前述上游側供給管線及前述第1供給管線被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之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的供給壓力與從前述第2供給管線之下游側被施加至前述第2開關閥之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之差,使前述第2供給管線內產生對抗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之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其中, 前述第1供給管線,係被連接於第1供給集管,該第1供給集管,係從比被收容於前述處理空間之前述基板更下方對前述處理空間供給前述處理流體, 第2供給管線,係被連接於第2供給集管,該第2供給集管,係從前述處理空間之一側方朝向另一側方供給前述處理流體, 前述排出管線,係被設置於前述處理空間的另一側方。
  1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係進行乾燥處理的基板處理裝置,該乾燥處理,係使表面被液體潤濕之狀態的基板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從而使前述基板乾燥,該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 處理容器,具有可收容前述基板之處理空間; 第1供給管線,包含有第1開關閥,將前述處理流體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 第2供給管線,包含有第2開關閥,將前述處理流體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 排出管線,包含有第3開關閥,從前述處理空間排出前述處理流體;及 控制部,控制前述第1開關閥、前述第2開關閥及前述第3開關閥, 前述控制部,係執行: 升壓處理,在前述第2開關閥及前述第3開關閥被關閉的狀態下,將經清淨化之流體從前述第1供給管線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藉此,使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上升;流通處理,在前述升壓處理後,開啟前述第2開關閥及前述第3開關閥,藉此,將前述處理流體從前述第2供給管線供給至前述處理空間,且從前述排出管線排出;及微粒去除處理,在前述升壓處理中,將前述第2開關閥開啟關閉,藉此,使前述第2供給管線內產生對抗前述處理空間的壓力之前述經清淨化之流體的流動。
TW108126089A 2018-08-07 2019-07-24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829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625A JP7080134B2 (ja) 2018-08-07 2018-08-07 基板処理装置のパーティクル除去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8-148625 2018-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487A TW202008487A (zh) 2020-02-16
TWI829726B true TWI829726B (zh) 2024-01-21

Family

ID=69404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6089A TWI829726B (zh) 2018-08-07 2019-07-24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4931B2 (zh)
JP (1) JP7080134B2 (zh)
KR (2) KR102656997B1 (zh)
CN (1) CN110828332B (zh)
TW (1) TWI829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3213B2 (ja) * 2020-02-28 2023-09-29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TW202212812A (zh) * 2020-06-04 2022-04-01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20220037632A (ko) * 2020-09-18 2022-03-25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43103B1 (ko) * 2021-06-11 2024-03-06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장치
WO2024085000A1 (ja) * 2022-10-20 2024-04-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流体供給システム、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677A (zh) * 2003-08-25 2008-12-1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减压处理室内的部件清洁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
JP2013175681A (ja) * 2012-02-27 2013-09-05 Kyoto Univ 基板洗浄方法、基板洗浄装置及び真空処理装置
TW201732913A (zh) * 2015-11-30 2017-09-16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洗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7630B1 (ko) * 1996-12-18 2000-03-15 김영환 반도체 제조 공정로의 미립자 제거 시스템
JP2000349059A (ja) * 1999-06-02 2000-12-1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2305190A (ja) * 2001-04-09 2002-10-18 Tokyo Electron Ltd 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清浄方法
CA2408579C (en) * 2002-10-17 2004-12-28 Xiao Ming Wang Method for cleaning and renovating pipelines
JP2008182034A (ja) * 2007-01-24 2008-08-07 Sony Corp 基体処理方法及び基体処理装置
JP4312805B2 (ja) 2007-03-27 2009-08-12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半導体製造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0074140A (ja) 2008-08-22 2010-04-02 Toshiba Corp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CN101740341B (zh) * 2008-11-26 2011-12-0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二氧化碳低温气溶胶半导体清洗设备
KR20110080845A (ko) * 2010-01-07 2011-07-13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5522124B2 (ja) * 2011-06-28 2014-06-1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KR20130089084A (ko) * 2012-02-01 2013-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응 가스 제거 방법
US9587880B2 (en) 2012-05-31 2017-03-07 Sem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substrate
KR101920941B1 (ko) * 2012-06-08 2018-11-21 도쿄엘렉트론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판 처리 장치, 기판 처리 방법, 유체의 공급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5986811B2 (ja) * 2012-06-08 2016-09-0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TWI826650B (zh) * 2012-11-26 2023-12-2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高深寬比半導體元件結構具有污染物去除之無黏附乾燥處理
KR101372448B1 (ko) * 2013-02-01 2014-03-11 나노세미콘(주) 진공 및 가압을 이용한 잔류가스 및 이물질 제거장치
KR102411946B1 (ko) * 2015-07-08 2022-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임계 유체를 이용한 기판 처리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처리 방법
KR102440321B1 (ko) * 2015-09-04 2022-09-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방법
JP2018081966A (ja) * 2016-11-14 2018-05-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740098B2 (ja) 2016-11-17 2020-08-1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876417B2 (ja) 2016-12-02 2021-05-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の洗浄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の洗浄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677A (zh) * 2003-08-25 2008-12-1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减压处理室内的部件清洁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
JP2013175681A (ja) * 2012-02-27 2013-09-05 Kyoto Univ 基板洗浄方法、基板洗浄装置及び真空処理装置
TW201732913A (zh) * 2015-11-30 2017-09-16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洗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487A (zh) 2020-02-16
US20200047224A1 (en) 2020-02-13
KR20240029742A (ko) 2024-03-06
CN110828332A (zh) 2020-02-21
CN110828332B (zh) 2024-05-17
KR20200016805A (ko) 2020-02-17
KR102656997B1 (ko) 2024-04-11
JP2020025013A (ja) 2020-02-13
US11344931B2 (en) 2022-05-31
JP7080134B2 (ja)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9726B (zh) 基板處理裝置之微粒去除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20261B (zh) 基板處理裝置、基板處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CN108074844B (zh) 基板处理装置、基板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TWI761396B (zh) 基板處理裝置之清洗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之清洗系統
CN108074840B (zh) 基板处理装置、基板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TWI791037B (zh) 液處理裝置及液處理方法
JP6698446B2 (ja) 基板液処理装置、基板液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493325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3631775B2 (ja) 自動洗浄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202014252A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JP2003115519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製造装置、ロードロック室、基板収納ケース、ストッカ
JP6840001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20170873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KR20110077045A (ko) 로봇 세정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세정 장치
KR102161794B1 (ko) 부품 세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78991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3720612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WO2024024804A1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202405935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20230133231A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KR100483753B1 (ko) 세정장치
KR20230150327A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KR20240034713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2001007074A (ja) 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