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2812A -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2812A
TW202212812A TW110118819A TW110118819A TW202212812A TW 202212812 A TW202212812 A TW 202212812A TW 110118819 A TW110118819 A TW 110118819A TW 110118819 A TW110118819 A TW 110118819A TW 202212812 A TW202212812 A TW 2022128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wafer
inspection
inspection substrat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8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水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2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81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6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檢查基板,係具備有:板狀之基材;攝像元件,被設置於前述基材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光透射性之保護層,被形成於前述攝像元件的表面;及輸出部,對前述檢查基板的外部輸出前述攝像元件之輸出,可基於因從光源照射之光被附著於前述保護層上的污染物質所遮蔽而發生變化之前述攝像元件的輸出,檢測前述污染物質對前述保護層的附著狀態。

Description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在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中,係使用具備有搬送單元及處理單元的基板處理系統,對處理對象之基板(例如半導體晶圓)施予各種處理例如藥液處理、成膜處理、熱處理等。在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一種用以在基板進行光阻塗佈及曝光後之顯像處理的塗佈、顯像裝置來作為基板處理系統。在該塗佈、顯像裝置中,係使用稱為無線晶圓的溫度監視用之基板。無線晶圓,係具有複數個溫度感測器與控制器,可藉由無線通信發送由溫度感測器檢測到的溫度。在無線晶圓被載置於加熱板時及在其前後所進行的對加熱板搬送無線晶圓時,測定無線晶圓之實際溫度的經時變化。基於測定結果,可適當地調整加熱板的控制參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08489號公報
本揭示,係提供一種「可在檢查用之基板即檢查基板的處理期間或搬送期間,檢測污染物質對檢查基板的表面之附著狀態」的技術。
檢查基板之一實施形態,係具備有:板狀之基材;攝像元件,被設置於前述基材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光透射性之保護層,被形成於前述攝像元件的表面;及輸出部,對前述檢查基板的外部輸出前述攝像元件之輸出,可基於因從光源照射之光被附著於前述保護層上的污染物質所遮蔽而發生變化之前述攝像元件的輸出,檢測前述污染物質對前述保護層的附著狀態。
根據本揭示,可在檢查基板的處理期間或搬送期間,檢測污染物質對檢查基板的表面之附著狀態。
參閱附加圖面,說明基板處理裝置的一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的圖。在以下中,係為了明確位置關係而規定相互正交之X軸、Y軸及Z軸,並將Z軸正方向設成為垂直向上方向。
如圖1所示般,基板處理系統1,係具備有:搬入搬出站2;及處理站3。搬入搬出站2與處理站3,係鄰接設置。
搬入搬出站2,係具備有:載體載置部11;及搬送部12。在載體載置部11,係載置有以水平狀態收容複數片基板,本實施形態為半導體晶圓(以下稱為晶圓W)的複數個載體C。
搬送部12,係鄰接設置於載體載置部11,在內部具備有基板搬送裝置13(搬送機構)與收授部14。基板搬送裝置13,係具備有保持晶圓W(基板)的晶圓保持機構。又,基板搬送裝置13,係可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和以垂直軸為中心旋轉,並使用晶圓保持機構,在載體C與收授部14之間進行晶圓W的搬送。
處理站3,係鄰接設置於搬送部12。處理站3,係具備有:搬送部15;及複數個處理單元16。複數個處理單元16,係被排列設置於搬送部15的兩側。
搬送部15,係在內部具備有基板搬送裝置17(搬送機構)。基板搬送裝置17,係具備有保持晶圓W的晶圓保持機構。又,基板搬送裝置17,係可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和以垂直軸為中心旋轉,並使用晶圓保持機構,在收授部14與處理單元16之間進行晶圓W的搬送。
處理單元16,係對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7所搬送的晶圓W進行預定之基板處理。
基板處理系統1,係具備有:凹口對準器90亦即定位裝置,進行晶圓在圓周方向上的對位。凹口對準器90,係例如可設置於搬入搬出站2的搬送部12內(例如基板搬送裝置13的搬送空間內或收授部14內)。作為定位裝置,亦可使用藉由檢測定向平面來進行晶圓之定位的裝置來代替凹口對準器90。
基板處理系統1,係亦可具備有:刮塗晶圓保管部92,保管後述的刮塗晶圓(doctor wafer)(檢查基板)DW。刮塗晶圓保管部92,係只要可存取基板搬送裝置13或基板搬送裝置17,則可設置於基板處理系統1內的任意位置。
又,基板處理系統1,係具備有控制裝置4。控制裝置4,係例如電腦,具備有控制部18與記憶部19。在記憶部19,係儲存有程式,該程式,係控制基板處理系統1中所執行的各種處理。控制部18,係藉由讀出並執行被記憶於記憶部19之程式的方式,控制基板處理系統1的動作。
另外,該程式,係亦可為被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者,且亦可為從該記憶媒體被安裝於控制裝置4的記憶部19者。作為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係例如有硬碟(HD)、軟碟片(FD)、光碟(CD)、磁光碟(MO)、記憶卡等。
在如上述般所構成之基板處理系統1中,係首先,搬入搬出站2之基板搬送裝置13從被載置於載體載置部11的載體C取出晶圓W,並將取出之晶圓W載置於收授部14。載置於收授部14之晶圓W,係藉由處理站3的基板搬送裝置17,從收授部14被取出且搬入至處理單元16。
搬入至處理單元16之晶圓W,係在藉由處理單元16予以處理後,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7,從處理單元16被搬出且載置於收授部14。而且,載置於收授部14之處理完畢的晶圓W,係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3而返回到載體載置部11的載體C。
在上述基板處理系統1內之各個位置中,污染物質特別是微粒會附著於晶圓W。為了解析微粒對晶圓W之附著原因,在基板處理系統1內,對下述刮塗晶圓(檢查基板)DW進行搬送及處理。
另外,從以下說明可清楚明白,刮塗晶圓DW,係可廣泛地檢測微粒以外之污染物質例如浮水印或刮痕等的表面缺陷。以下,在本說明書中,係以作為最具代表性之檢測對象的微粒為例而進行說明。
以下,說明關於刮塗晶圓DW的構成。在圖2,係表示刮塗晶圓DW的一構成例。刮塗晶圓DW,係具備有依序被層積於由半導體晶圓所構成之基板100(圓板狀之基材)上的配線層102、受光層104及保護層106。
配線層102及受光層104,係可使用公知之攝像元件(例如背面照射型CMOS)的形成技術來形成。刮塗晶圓DW,係亦可說是與晶圓W相同尺寸的攝像元件。亦可將配線層102及受光層104設成為相當於CCD攝像元件的構成。
受光層104,係具有被配置成矩陣狀的多數個(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在刮塗晶圓DW中,係由於無需區分顏色,因此,在發光二極體上未設置彩色濾光片。因此,刮塗晶圓DW之受光層104,係具有正好對應於發光二極體之數量(像素數)的檢測解析度。以下,將1個發光二極體稱為像素105。在非限定且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中,1個像素105的尺寸為5nm。
保護層106,係具有充分之光透射性並難以被刮塗晶圓DW所曝露的處理流體侵蝕,且由表面特性(例如疏水度)類似於晶圓W的材料所形成為較佳。在圖示之實施形態中,保護層106,係由被設置於受光層104上的像素保護擋板(pixel protective damper)106a與透明玻璃(SiO x) 106b所形成。透明玻璃之表面特性(例如疏水度),係類似於晶圓W。
構成保護層106(特別是其表面)之材料,係可因應刮塗晶圓DW所曝露的處理流體來進行變更。為了使保護層106之表面特性(例如疏水度)接近作為處理對象的基板之表面特性,亦可施予具有所期望的特性之光透射性的塗佈(例如透明之PFA或PTFA的薄膜)。為了使保護層106具有相對於各種處理液的耐性,亦可在保護層106之最表面設置光透射性的塗佈。作為光透射性的塗佈,在不具有耐酸性的情況下,係可使用SiN、SiO x等,在不具備耐鹼性的情況下,係可使用SiO x等,在不具有耐油性的情況下,係可使用SiO x等。
如圖3所示般,在刮塗晶圓DW之周緣部,係設置有複數個電極108(受電部)。在電極108,係具有作為用以接收使攝像元件(102+104)動作用的電力之受電電極的功能、作為接收從外部機器(例如信號處理裝置)對攝像元件指示像素資料之讀出的指令信號之輸入電極的功能及作為將從刮塗晶圓DW所輸出之像素資料輸出至外部機器(例如信號處理裝置)之輸出電極的功能。
亦可將上述功能中之2個以上不同的功能分配至相同電極108(電極構件)。亦可分別將不同的功能逐一地分配至各電極108(電極構件)。在攝像元件為背面照射型CMOS的情況下,作為用以使攝像元件動作之電力,係例示有對像素放大器的供給電極。
電極108,係例如被設置於如可與「機械式之旋轉夾盤的把持爪(後述)、搬送臂之保持爪等(後述)的晶圓W在基板處理系統1內所接觸之各種構成要素」電性接觸般的位置。電極108,係例如可設置為露出於刮塗晶圓DW之Apex的表面(側周面)、斜面部或其附近的平坦部。
電極108,係與配線層102電性連接。機械式之旋轉夾盤的把持爪設成為被配置於如與圖3之塗黑的電極108接觸般的位置。並不限於搬送臂之保持爪被配置於如與塗黑之電極108接觸般的位置,例如設成為被配置於如與空心之電極108接觸般的位置。在該情況下,可設置連接管線110,該連接管線110,係將扮演相同角色之電極108(例如在與刮塗晶圓DW的某特定區域之間進行電力、指令信號、像素資料(圖像信號)的發送接收之電極)彼此連接。
當微粒附著於刮塗晶圓DW之保護層106的表面時,則照射至刮塗晶圓DW的照明光會被微粒所遮蔽。亦即,位於微粒的下方之像素105的輸出變小。利用該情況,可檢測刮塗晶圓DW上之微粒的分布。
又,以足夠高的圖框率(例如數百~數千fps)從刮塗晶圓DW進行圖像(像素資料)之讀出,藉此,例如亦可也掌握液處理期間之微粒的經時移動。在該情況下,由於資料量變得龐大,因此,例如亦可僅從位於沿著刮塗晶圓DW之直徑延伸的相互正交之2條直線(往X方向延伸之直線及往Y方向延伸之直線)上的像素,取得短時間間隔(對應於上述之高圖框率)資料。亦可藉由基於該資料形成Signal-Time3D圖的方式,掌握微粒的經時移動。
為了檢測刮塗晶圓DW上之微粒,係必需將光照射至刮塗晶圓DW。因此,可在基板處理系統1內之各個位置設置照明裝置。設置照明裝置的位置雖為任意,但特別是設置於微粒容易產生之位置為較佳。作為微粒容易產生之位置,係例示有處理單元16內、進行晶圓W之收授的收授部14附近等。
其次,說明關於具備了照明裝置之處理單元16的構成。如圖4所示般,處理單元16,係具備有:腔室20;旋轉夾盤(基板保持機構)30;處理流體供給部40;及回收罩杯50。
腔室20,係收容有旋轉夾盤30、處理流體供給部40及回收罩杯50。在腔室20之頂部,係設置有FFU (Fan Filter Unit)21。FFU21,係在腔室20內形成下降流。
旋轉夾盤30,係被構成為機械夾盤。旋轉夾盤30,係具有基板保持部31。基板保持部31,係具有:圓盤狀之支撐板32;及複數個把持爪33,較佳為沿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被設置於支撐板32的周緣部。把持爪33中之至少1個以上的把持爪為可動之把持爪。旋轉夾盤30,係藉由使把持爪33與晶圓W之周緣卡合的方式,以水平姿勢保持晶圓W。支撐板32,係藉由電動馬達(驅動部)34予以旋轉驅動,藉此,晶圓W繞垂直軸線旋轉驅動。
在刮塗晶圓33,係設置有可與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電性接觸的電極35。刮塗晶圓DW之凹口N(參閱圖3),係與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處於預先設定的位置關係。由於刮塗晶圓DW,係藉由凹口對準器90在圓周方向上被定位,因此,刮塗晶圓DW之各電極108,係在被旋轉夾盤30所保持時,必需與預先設定之把持爪33的電極35接觸。
在電極35,係連接有:電源36,供給使刮塗晶圓DW動作所需的電力(例如用以使像素放大器動作的電力);及信號處理裝置(發送接收部及運算部)37,進行對刮塗晶圓DW指示像素資料之讀出的指令信號之輸出及從刮塗晶圓DW所輸出之像素資料信號的處理。
處理流體供給部40,係具有:1個以上的噴嘴41,吐出處理流體。噴嘴41,係被承載於可繞垂直軸線旋轉之噴嘴臂42的前端部,至少可在晶圓W的中心部之正上方的位置與晶圓W的周緣部之正上方的位置之間移動。在各噴嘴41,係連接有: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將處理流體(處理液、處理氣體)供給至該噴嘴41。亦可從各噴嘴41供給複數個種類的處理流體,在該情況下,複數個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被連接於1個噴嘴41。設置於1個處理單元16之噴嘴41的數量及噴嘴臂42的數量為任意。
旋轉夾盤30之基板保持部31,係被回收罩杯50所包圍。回收罩杯50,係捕集從晶圓W飛散的處理液。在回收罩杯50之底部,係形成有排液口51及排氣口52。處理液,係從排液口51被排出至回收罩杯50的外部。在處理單元16之正常運作時,排氣口52,係被常時吸引,藉此,晶圓W的上方之空間內的氛圍(例如從FFU21被供給至腔室20內的潔淨空氣)被吸引至回收罩杯50內。藉由伴隨於此而產生的氣流,抑制從晶圓W飛散之處理液再附著於晶圓W的情形。
在噴嘴臂42之下面,係設置有照明裝置45。照明裝置45被配置於噴嘴臂42,以便在噴嘴41位於晶圓W的中心部之正上方時,照明裝置45可連續地(不間斷)照射從晶圓W的表面之中心部至周緣部為止的區間。在噴嘴41位於刮塗晶圓DW的中心部之正上方時,若點亮照明裝置45,則在刮塗晶圓DW的表面,係形成有從中心部至周緣部為止往半徑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或細長短冊狀的照射區間。
在圖5,係表示處理單元16的變形例。在該變形例中,係照明裝置46被設置於圖4之例子中設置了FFU21的位置。照明裝置46,係可由具有至少比晶圓W之直徑大的直徑之圓盤狀的構件來構成。照明裝置46,係可構成為具備有:發光部46a;及偏光濾光片46b,由石墨烯等所構成。在該情況下,可藉由平行光(實質上僅行進於與晶圓W的表面正交之方向的光)照射晶圓W的表面,且儘管從離得比較遠的位置對晶圓W照射光,亦可謀求微粒檢查精度的提升。另外,將圖4所示之照明裝置45的構成設成為與照明裝置46相同。在圖5之變形例中,係可在腔室20的側壁設置側流型之FFU21的吹出口。關於上述方面以外,圖5之處理單元16的構成,係亦可與圖4的處理單元相同。
其次,參閱圖6,說明關於基板搬送裝置17的構成(特別是基板保持具附近的構成)。基板搬送裝置17,係具有可沿X方向(水平方向)、Z方向(垂直方向)平移運動且可繞垂直方向軸線旋轉的移動基台171。在移動基台171上,係設置有可沿水平方向進退的叉架172(基板保持具)。
在圖6中,圖示有位於後退位置的叉架172。當使晶圓W在處理單元16的旋轉夾盤30、收授部14之平台等的晶圓保持構造物之間進行收授時,叉架172位於前進位置,當在上述晶圓保持構造物間搬送晶圓W時,叉架172位於後退位置。
在叉架172,係設置有複數個保持爪173,且至少其中一個為可動。藉由使可動之保持爪173移動的方式,叉架172,係可保持及鬆開晶圓W(刮塗晶圓DW)。在保持爪173,係設置有可與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電性接觸的電極175。經適當定位之刮塗晶圓DW的各電極108,係在被叉架172所保持時,必需與預先設定之保持爪173的電極175接觸。
在電極175,係連接有:電源177,供給使刮塗晶圓DW動作所需的電力;及信號處理裝置179(或前述的信號處理裝置37),進行對刮塗晶圓DW指示像素資料之讀出的指令信號之輸出及從刮塗晶圓DW所輸出之像素資料(圖像信號)的處理。
在移動基台171,係設置有照明裝置174。照明裝置174,係被設置為可將光照射至被保持於叉架172之刮塗晶圓DW的表面整個區域,該叉架172,係位於後退位置。該照明裝置174之構成,係亦可為與設置於處理單元16的照明裝置45、46相同者。
照明裝置174,係亦可為往與叉架172進退的方向正交之方向的短冊狀(其長度,係較佳為刮塗晶圓DW的直徑以上)者。在該情況下,伴隨著叉架172之進退,只要刮塗晶圓DW的整個區域橫越照明裝置174之短冊(條帶)狀的照射區域即可。
又,如圖5概略所示般,在處理單元16之腔室20的側壁之一,係設置了附有遮光片的晶圓搬入搬出口22(在圖4之構成中雖亦相同,但在圖4並未圖示)。亦可在晶圓搬入搬出口22之頂部設置例如短冊狀的照明裝置47,該照明裝置47,係具有晶圓W之直徑的長度以上之長度。在該情況下,當保持了刮塗晶圓DW之叉架172通過照明裝置47的下方時,可進行刮塗晶圓DW之檢查。
在圖4及圖5所示之處理單元16、圖6所示之基板搬送裝置17以外的單元/裝置,亦可設置能與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電性接觸的電極及將光照射至位於像這樣的單元/裝置內之刮塗晶圓DW的照明裝置。在該情況下,亦可將電源與信號處理裝置連接於電極,該電源,係供給使刮塗晶圓DW動作所需的電力,該信號處理裝置,係進行對刮塗晶圓DW指示像素資料之讀出的指令信號之輸出及從刮塗晶圓DW所輸出之像素資料(圖像信號)的處理。
照明裝置,係亦可設置於形成晶圓的搬送空間之容室的頂部、收授部14的頂部等。
其次,說明關於使用了刮塗晶圓DW之微粒產生狀況的調查及/或產生原因之解析的具體例。另外,在以下之各具體例中,測定存在於刮塗晶圓DW的表面上之微粒的數量,係基於從刮塗晶圓DW之各像素105所輸出的信號來進行。
<具體例1> 將收容了刮塗晶圓DW的載體C載置於載體載置部11(步驟1)。搬入搬出站2之基板搬送裝置13的叉架(基板保持具)侵入至載體C內,從載體C取出刮塗晶圓DW(步驟2)。基板搬送裝置13的叉架侵入至收授部14,將刮塗晶圓DW載置於收授部14(步驟3)。
另外,在凹口對準器90位於搬送部12內的情況下,係在步驟2與步驟3之間進行刮塗晶圓DW的定位。藉由進行定位的方式,可使基板搬送裝置17(13)之叉架172的電極175及旋轉夾盤30的電極35與刮塗晶圓DW的電極108確實地接觸。在定位完成之刮塗晶圓DW被收容於載體C內的情況下,係可省略定位操作。在刮塗晶圓保管部92位於搬送部12內的情況下,係亦可從「將被保管於刮塗晶圓保管部92內之定位完成的刮塗晶圓DW自刮塗晶圓保管部92搬送至收授部14」的步驟,開始一連串步驟。
在步驟3後,處理站3之基板搬送裝置17的叉架侵入至收授部14,從收授部14取出刮塗晶圓DW(步驟4)。基板搬送裝置17之叉架侵入至處理單元16內,將刮塗晶圓DW傳遞至處理單元16內的旋轉夾盤30(步驟5)。在處理單元16內,對刮塗晶圓DW進行液處理(步驟6)。在液處理結束後,基板搬送裝置17之叉架侵入至處理單元16內,從處理單元16內取出刮塗晶圓DW(步驟7)。基板搬送裝置17的叉架侵入至收授部14,將刮塗晶圓DW載置於收授部14(步驟8)。基板搬送裝置13的叉架侵入至收授部14,從收授部14取出刮塗晶圓DW(步驟9)。基板搬送裝置13的叉架侵入至原來的載體C內,將刮塗晶圓DW收容於載體C(步驟10)。
從上述步驟1至步驟10為止的期間,可基於刮塗晶圓DW之輸出信號,掌握刮塗晶圓DW上的微粒之附著狀態的變化。另外,刮塗晶圓DW,係可在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與外部電極(例如,處理單元16的旋轉夾盤30之把持爪33的電極35或基板搬送裝置17的叉架172之保持爪173的電極175)接觸的期間,將信號輸出至外部。在亦需要刮塗晶圓DW之電極108未與如上述般的外部電極接觸時之資料的情況下,係如後述般,亦可在刮塗晶圓DW設置資料緩衝器(記憶體部),或亦可在刮塗晶圓DW設置無線輸出部(天線)(後述)。
藉由調查從步驟1至步驟10為止的期間之刮塗晶圓DW上的微粒量(在此,係例如微粒的總量)之變化的方式,可特定產生多數微粒的步驟。藉由在該經特定之步驟中重點地實施微粒對策的方式,可效率良好地使微粒減少。
在毫無問題地對晶圓W進行處理時,亦可使用刮塗晶圓DW,定期地取得如上述般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將某時間所取得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與比其更早之前所取得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進行比較,藉此,可預測關於微粒之問題的產生可能性。例如,當在對收授部14取出放入刮塗晶圓DW之步驟3、4、8、9等中,微粒量比以前更增加的情況下,推估微粒原因物質附著於收授部14。在該情況下,藉由對收授部14進行清掃的方式,可事先防止晶圓W之微粒污染。
亦可執行從上述步驟1至步驟10僅排除步驟6(液處理)的一連串步驟(執行與朝處理單元16之搬入搬出關連的步驟5、7),並檢測因搬送而產生的微粒。由於藉由特定在搬送期間微粒增大的位置之座標的方式,可推估位於該座標附近之基板處理系統的構成要素為微粒產生原因,因此,可容易進行微粒的對策。
亦可僅變更成為步驟5~7之對象的處理單元16,同時執行步驟1~步驟10。在該情況下,可特定容易產生微粒的處理單元16。
<具體例2> 亦可進一步細分化關於上述步驟6,調查微粒量之推移。若上述步驟5結束(亦即若刮塗晶圓DW被保持於旋轉夾盤30),則在處理單元16內,對刮塗晶圓DW進行液處理(步驟6)。步驟6,係由複數個步驟(子步驟)所構成。首先,使旋轉夾盤30旋轉且使刮塗晶圓DW旋轉,將預濕液(例如DIW供給源)從噴嘴41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1)。接著,將藥液A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2),接著,將沖洗液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3),接著,將藥液B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4),接著,將沖洗液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5),接著,將IPA供給至刮塗晶圓DW(步驟66),接著,使刮塗晶圓DW甩掉乾燥(步驟67)。
藉由調查從步驟61至步驟67為止的期間之刮塗晶圓DW上的微粒量(在此,係例如微粒的總量)之變化的方式,可特定產生多數微粒的步驟。藉由在該經特定之步驟中重點地實施微粒對策的方式,可效率良好地使微粒減少。例如,當在步驟65後,微粒量未充分地變低的情況下,係推估沖洗工程存在有某些不良狀況。在該情況下,只要進行沖洗工程之條件有無不良狀況的確認、關連於沖洗工程之處理單元16的構成構件有無污染等的確認即可。
在該具體例2中,亦與具體例1相同地,在毫無問題地對晶圓W進行處理時,亦可使用刮塗晶圓DW,定期地取得如上述般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將某時間所取得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與比其更早之前所取得的微粒量之推移的資料進行比較,藉此,可預測關於微粒之問題的產生可能性。
<具體例3> 可使用刮塗晶圓DW,檢測某一個噴嘴41及與其連接之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的污染狀況。在該情況下,噴嘴41,係將處理液供給至藉由旋轉夾盤而旋轉之刮塗晶圓DW的中心部附近,由刮塗晶圓DW所進行的微粒位準之檢測,係僅在刮塗晶圓DW的中心部附近進行。如圖7之曲線圖所示般,從開始自噴嘴41吐出處理液的時間點,檢測刮塗晶圓DW之微粒量的檢測值(詳細而言,係從微粒量之處理開始前起的增加量)之經時變化。
在圖8中,概略地表示一個噴嘴41及與其連接之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的構成。分歧供給管432從處理液的主供給管431(例如被連接於處理液儲存槽的循環配管)朝向各處理單元16分歧。在分歧供給管432,係從上游側依序介設有流量計433、作為流量控制閥而發揮功能的定壓閥434、開關閥435。在分歧供給管432之下游端,係連接有噴嘴41。
在像這樣的配管系統中,例如如圖7之曲線圖中以實線所示般,如果在開始從噴嘴41吐出處理液後不久,微粒量較高且其後微粒量下降,則可知噴嘴41之吐出口附近被污染的可能性高。在像這樣的情況下,係例如「在開始從噴嘴41吐出處理液之前,以進行約3秒之虛擬分配的方式,變更製程配方」可成為一種對策。
又,例如如圖7之曲線圖中以虛線所示般,假設開始從噴嘴41吐出處理液後不久之微粒量雖較低,但在開始吐出後T(sec)(在曲線圖中,係約5sec)的時間點,微粒量增加而其後下降。在該情況下,可知配管系統零件被污染的可能性高,該配管系統零件,係位於從噴嘴41之前端往上游側僅遠離距離D(cm)的位置。在將來自噴嘴41之處理液的吐出流量設成為V(ml/sec)並將配管之剖面積設成為A(cm 2)的情況下,L,係可藉由下式來近似地求出。 D=VT/A
例如,若位於與噴嘴41的前端僅遠離距離D之位置的構件為開關閥435,則推估為開關閥435被污染或因開關閥435之開關動作而產生發塵的可能性高。在該情況下,只要洗淨開關閥435或更換成新品即可。另外,在開關閥435被污染的情況下,係亦存在下述情形:藉由「較佳為以相對較大流量且較佳為在相對較長時間內,從噴嘴41進行虛擬分配」的方式,可去除分歧供給管432內(亦包含開關閥435之接液面 )的污染物質。
在距離D大於從噴嘴41之前端至分歧供給管432的上游端為止之距離的情況下,係流動於主供給管431之處理液被污染的可能性高。在該情況下,係亦可暫時中止所有的處理單元16中之處理,確認流動於主供給管431之處理液的污染程度。
<具體例4> 其次,參閱圖9之流程圖,說明關於使用刮塗晶圓DW而例如所定期進行的可否在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之判斷及對應。
首先,判定刮塗晶圓DW(在圖9之流程圖中,係記載為「DrW」)之表面是否具有足以進行檢查的潔淨度(步驟201)。該判定,係例如可藉由下述方式來進行: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7或處理單元16之旋轉夾盤30,使刮塗晶圓DW加以保持,從刮塗晶圓DW讀出圖像資料。判定,係例如可藉由「存在於刮塗晶圓DW之表面上的微粒是否為針對每個微粒所決定之微粒的總量基準值以下」來進行。
在判定結果為否(NG)亦即判斷為刮塗晶圓DW之表面被污染的情況下,係暫時中止檢查(步驟202)。在該情況下,可進行其被污染的刮塗晶圓DW之表面的二流體洗淨或擦洗洗淨,抑或可進行刮塗晶圓DW之表面的再生處理(詳細如後述)。亦可將被污染的刮塗晶圓DW更換成其他潔淨的刮塗晶圓DW,前進至步驟203.
在判定結果為是(OK)亦即判斷為刮塗晶圓DW之表面具有充分潔淨度的情況下,係使用晶圓W之製程配方,對刮塗晶圓DW進行一連串處理。在處理結束後,進行刮塗晶圓DW的表面之微粒量的測定(步驟203)。該測定,係例如可在藉由處理單元16之旋轉夾盤30持續保持刮塗晶圓DW的狀態下進行。
而且,將液處理前之微粒量與液處理後之微粒量進行比較(步驟204),若微粒量之增加量為預先設定的閾值以下,則判定結果為OK,允許以該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步驟205)。藉由以上,檢查結束。
若微粒量之增加量超過預先設定的閾值,則判定結果為NG。而且,流程,係前進至步驟206,若為第二次NG判定,則禁止以該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步驟207)(詳細如後述)。
在步驟206中,若被判定為第一次NG判定,則藉由顯示器等的使用者介面或警報聲產生器產生警報,暫時禁止以檢查對象之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步驟208)。在使用了刮塗晶圓DW的檢查與晶圓W之一般處理並行進行的情況下,係亦可以排除該處理單元16的方式,變更處理排程。
其次,將使用刮塗晶圓DW所測定出之微粒的經時變化資料與處理單元16的處理日誌進行對比,推估微粒之產生原因。另外,處理日誌,係表示時刻與所執行的程序之關連的資料,例如「13點56分25秒:開放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之開關閥(開始從噴嘴41吐出藥液A)」這樣的形式之資料的集合體。具體而言,係例如藉由進行如前述的具體例2、具體例3中所說明般之判斷的方式,推估微粒之產生原因(步驟209)。
其次,判定微粒之產生原因是(A)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液供給系統)的污垢或(B)除此以外的污垢(步驟210)。關於(A)之液供給系統的污垢之例子,係參閱前述的具體例2及具體例3。
在微粒之產生原因為(A)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液供給系統)的配管(亦包含閥、流量計等)之污垢的情況下,係例如進行液供給系統的洗淨(沖洗)。具體而言,係例如使用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以預先設定之時間從噴嘴41執行虛擬分配,沖洗配管內的污垢(步驟211)。
作為(B)除此以外之原因的例子,例示有腔室20之內壁的污垢或回收罩杯50的污垢等。在腔室20或回收罩杯50之污垢的情況下,係由於微粒傾向於集中在刮塗晶圓DW之周緣部,因此,可基於此來判斷原因是(B)。
以下,說明關於產生原因(A)、(B)之判斷的一例。當「於處理期間,在從噴嘴41所吐出的處理液著液於刮塗晶圓DW上之位置(例如刮塗晶圓DW之中心部)檢測到較多微粒」的情況下,係可判斷為處理流體供給機構43內(處理液的流路內)存在有微粒產生之原因(亦即原因是(A))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在回收罩杯50之污垢較多的情況下,係在從刮塗晶圓DW飛散之處理液與回收罩杯50碰撞後,與污垢一起散射而再附著於刮塗晶圓DW的周緣部。因此,當「於處理期間,在刮塗晶圓DW之周緣部檢測到較多微粒」的情況下,係可判斷為原因是(B)的可能性高。另外,當「在一面使處理液著液於刮塗晶圓DW的中心部,一面進行處理時,在刮塗晶圓DW之周緣部檢測到較多微粒」的情況下,係可知原因是(B)的可能性更高。
在被判斷為微粒量因腔室20或回收罩杯50之污垢脫落而增加的情況下,係從未圖示之罩杯內壁洗淨噴嘴或腔室內壁洗淨噴嘴等噴射洗淨液,洗淨罩杯內壁及腔室內壁(步驟212)。
在執行步驟211或步驟212後,流程返回到步驟201。其後,在步驟204之判定結果為OK的情況下,係允許以該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
在步驟204之判定結果再次NG的情況下,係由於步驟206之判定結果為是(Y),因此,禁止該處理單元16處理晶圓W。在該情況下,藉由顯示器等的使用者介面或警報聲產生器產生警報,促使操作員洗淨或檢修該處理單元16。
在上述具體例中,在步驟211及步驟212中,係雖進行可自動運轉地執行之洗淨操作,但並不限定於此。在步驟211及步驟212中,亦可由操作員進行處理單元16的洗淨或檢修。
<具體例5> 可從刮塗晶圓DW上之微粒的分布傾向來推估微粒之產生原因。例如,若在基板搬送裝置13之叉架從載體C取出刮塗晶圓DW後立即確認到如圖10般的微粒之分布,則可判斷為載體C的插槽被污染。在圖10中,係於刮塗晶圓DW與載體C之插槽接觸的部分見到微粒。
又,例如,若在基板搬送裝置17之叉架從收授部14取出刮塗晶圓DW後立即確認到如圖11般的微粒之分布,則可判斷為收授部14被污染。在該情況下,吾人認為是因從收授部14之頂部脫落的微粒下降而引起。
又,若例如在以處理單元16處理刮塗晶圓DW後(或處理之初期)立即確認到如圖12般的微粒之分布,則可判斷為旋轉夾盤30之三個把持爪(沿圓周方向等間隔地配置)被污染。在把持爪被污染的情況下,附著於把持爪之微粒因「想要往刮塗晶圓DW之外方飛散的處理液與把持爪碰撞」而脫落,污染刮塗晶圓DW之表面。
又,雖未圖示,但若在藉由基板搬送裝置17(或13)之叉架172所保持的刮塗晶圓DW被置放於搬送目地位置(例如處理單元16的旋轉夾盤)後立即於與叉架之把持爪接觸的部位附近確認到微粒,則可判斷為叉架172之保持爪173被污染。
<具體例6> 圖13(A)、(B)、(C),係表示將處理液從噴嘴41供給至旋轉的刮塗晶圓DW時之噴嘴41的位置與微粒量之關係。塗黑之區域為微粒特別多的區域。在該情況下,在來自噴嘴41之處理液的著液點附近有較多微粒。在像這樣的情況下,推估為從噴嘴41所吐出的處理液內含有較多微粒。
另外,在將具有某種程度之遮光性的液體從噴嘴41吐出至刮塗晶圓DW的情況下,係可基於圖13(A)~ (C)所示之形式的資料,根據藉由刮塗晶圓DW所取得的像素資料,確認液體對刮塗晶圓DW的著液點。亦即,可確認噴嘴41之位置控制是否適當地進行。
圖13(D),係表示甩掉乾燥時之狀態,在刮塗晶圓DW的周緣部形成有環狀之微粒較多的區域。在該情況下,吾人認為乾燥條件不適當或從刮塗晶圓DW飛散之霧氣在回收罩杯反彈而再附著於刮塗晶圓DW。
<由刮塗晶圓所進行的微粒尺寸之檢測> 以下,進一步說明關於由刮塗晶圓DW所進行的微粒尺寸檢測。圖14,係表示大於像素尺寸之微粒P存在於複數個像素105的上方之狀態的示意圖。如圖14所示般,微粒P之厚度,係設成為在中央部厚且在周緣部薄。在該情況下,照射至微粒P之中央部的照明光L之大部分,係被微粒P遮蔽而不會到達像素105。另一方面,照射至微粒P之周緣部的照明光L之一部分,係透過微粒。又,照明光L亦有時繞過微粒P之周緣而到達像素。
圖15,係示意地表示在圖14所示的情況下,各像素105之受光量的分布者。意味著1個黑點對應於1個像素105,黑點的尺寸越大則受光量越小。
考慮上述情形,在將照明光L直接(未被微粒P遮蔽)到達像素105時之光的強度設成為1而到達像素105之光的強度小於預先設定之閾值(例如未滿0.8)的情況下,亦可判斷為微粒存在於其像素105的正上方。閾值,係亦可藉由「將以具有實際成效之習知方法(例如利用雷射之反射/繞射的方法)所獲得的資料與使用刮塗晶圓DW所獲得的資料加以對照」的方式,實驗性地決定。
在鄰接的像素105中,在一方之像素105接收到的光之強度大於閾值而另一像素105接收到的光之強度小於閾值的情況下,可判斷為在該鄰接的像素105之間存在有微粒P的輪廓之一部分。檢測處於像這樣的關係之所有其他鄰接的像素105,藉此,可特定微粒P的輪廓。
閾值,係亦可因應微粒尺寸(此係可藉由光之強度成為例如未滿0.8的連續像素之數量來判定)進行變更。例如,小於像素尺寸(例如5nm左右)之微粒存在於1個像素上時的閾值,係例如可設成為未滿0.5。
另外,如前述般,藉由刮塗晶圓DW,亦可檢測其他缺陷例如浮水印、刮痕等。因為該些缺陷亦妨礙照明光入射至像素。浮水印,係除了透光率大於一般的微粒該點以外,皆可藉由與微粒相同的檢測原理來進行檢測。
當在刮塗晶圓DW的保護層106之表面產生了刮痕S的情況下,係如圖16所示般,照明光L因刮痕S被轉向而幾乎不會到達刮痕S之正下方的像素105。刮痕S,係涵蓋多數個像素105呈線狀地連續延伸。因此,在受光量小之像素105以線狀連接的情況下,可判定為在該些像素105之上方存在有刮痕。
<刮塗晶圓之再生> 以在表面產生刮痕S抑或牢固地固著有無法藉由洗淨去除之微粒的刮塗晶圓DW來進行檢查並不佳。為了使像這樣的刮塗晶圓DW再生,亦可執行如以下般的再生方法。
在牢固地固著有微粒的情況或形成有淺刮痕S的情況下,係藉由藥液處理或CMP處理來薄薄地刮削保護層106的至少最表面附近,藉此,可再使用刮塗晶圓DW。在疏水性薄膜被形成於保護層106之最表面的情況下,係只要於上述處理後再形成疏水性薄膜即可。
在刮痕S較深的情況且刮塗晶圓DW之保護層106由像素保護擋板106a與透明玻璃(SiO x)106b所構成的情況下,亦可保留像素保護擋板106a而完全去除透明玻璃106b,其後,再次形成透明玻璃106b之層。
<刮塗晶圓之變形實施形態> 如前述般,刮塗晶圓DW之基本的功能,係在於將從受光層104之各像素105所輸出的電荷經由配線層102(包含邏輯電路、放大器等)輸出至外部。在該基本構成中,係只有在刮塗晶圓DW之電極與外部電極(例如旋轉夾盤之把持爪的電極、基板搬送裝置13、17的叉架之保持爪的電極等)相互接觸時,才可進行資料取得及資料發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將以下構成中之一個或二個以上與刮塗晶圓DW進行組合且附加至基本構成。藉此,可靈活地運用刮塗晶圓DW。 (a)用以暫時保存像素資料的記憶體部107a (b)儲存用以使刮塗晶圓DW動作之電力的蓄電部107b (c)用以對刮塗晶圓DW之非接觸供電(刮塗晶圓DW之受電)或用以在刮塗晶圓DW與外部機器之間進行資料之無線傳輸(例如像素資料之讀出指令的接收及像素資料對外部機器的發送)的天線部107c
另外,記憶體部107a,係可由例如DRAM、RRAM、MRAM、NAND型快閃記憶體等來構成。蓄電部107b,係可由電池、電容器等來構成。天線部,可由非晶質軟磁性體來構成。
圖17,係概略地表示除了配線層102、受光層104及保護層106以外,另設置有記憶體部107a的刮塗晶圓DW。圖18,係概略地表示除了配線層102、受光層104及保護層106以外,另設置有記憶體部107a及蓄電部107b的刮塗晶圓DW。圖19,係概略地表示除了配線層102、受光層104及保護層106以外,另設置有記憶體部107a及蓄電部107b及天線部107c的刮塗晶圓DW。
如圖20所示般,亦可將奈米透鏡陣列組入至保護層106。在該情況下,各個奈米透鏡109,係可配置於各像素105的正上方。在該情況下,保護層106之最表面亦可藉由透明玻璃(SiO x)等來形成。
亦可僅在刮塗晶圓DW之表面的一部分設置受光層104,以代替在刮塗晶圓DW之表面的整體設置受光層104。例如,如圖21所示般,亦可僅在往刮塗晶圓DW之直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線上設置受光層104。藉由像這樣的方式,由於處理的資料量變小,因此,資料之發送接收及運算處理的負擔降低。例如在進行僅以刮塗晶圓DW的表面之微粒的總量成為問題(分布不會成為問題)之檢查的情況下,係檢查效率提升。
對刮塗晶圓DW之配線層102及受光層104等的各層,係可使用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技術(成膜技術)來形成於半導體晶圓上。然而,亦可藉由將預先形成之攝像裝置貼附於基板上的方式,建構刮塗晶圓DW。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雖在機械夾盤之把持爪34設置了電極35,但並不限定於此。在旋轉夾盤為真空夾盤的情況下,亦可在真空夾盤設置電極,並且在刮塗晶圓DW背面的中央部之與真空夾盤相接觸的部分設置電極。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藉由使用刮塗晶圓DW的方式,可在基板處理系統1之各個位置進行微粒位準的檢測。只要設置將照明光適當地照射至刮塗晶圓DW的照明裝置,則在刮塗晶圓DW之處理期間、搬送期間,亦可進行微粒位準的檢查。又,藉由在刮塗晶圓DW設置記憶體部107a、蓄電部107b及天線部107c等的方式,亦可於任意時間點進行微粒位準的檢查。藉此,可容易且在短時間內進行微粒之產生原因的特定。
在使用獨立型的微粒檢查裝置之以往的微粒位準之檢查方法中,係只能比較處理前後及搬送前後的微粒位準而無法檢查處理期間及搬送期間的微粒位準。當然,無法檢查濕潤狀態的晶圓。又,為了特定微粒產生之原因,係必需處理多數個晶圓且將其處理結果彼此進行比較。又,檢查1片晶圓所耗費的時間亦較長。因此,特定微粒產生之原因非常耗費時間,費用亦變高。又,在將晶圓搬送至獨立型之微粒檢查裝置的途中,亦存在有晶圓被污染的可能性。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可解決許多像這樣的問題。
本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係在所有方面皆為例示,吾人應瞭解該等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上述之實施形態,係亦可在不脫離添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主旨的情況下,以各種形態進行省略、置換、變更。
DW:檢查基板 100:基材 102+104:攝像元件 106:保護層 108:輸出部(電極)
[圖1]基板處理裝置的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2]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刮塗晶圓(doctor wafer)之構造的概略縱剖面圖。 [圖3]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刮塗晶圓中的電極之配置的概略平面圖。 [圖4]表示基板處理系統所包含之處理單元的構成之一例的概略縱剖面圖。 [圖5]表示基板處理系統所包含之處理單元的構成之其他例的概略縱剖面圖。 [圖6]表示基板處理系統所包含之基板搬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的概略縱剖面圖。 [圖7]表示從來自噴嘴的處理液開始起之微粒位準的經時變化之例子的曲線圖。 [圖8]表示將處理液供給至噴嘴之處理液供給系統的構成之例子的配管構成圖。 [圖9]說明關於刮塗晶圓的運用之具體例4的流程圖。 [圖10]表示與具體例5相關的微粒分布之一例的圖。 [圖11]表示與具體例5相關的微粒分布之其他例的圖。 [圖12]表示與具體例5相關的微粒分布之另外其他例的圖。 [圖13]表示與具體例6相關的微粒分布之例子的圖。 [圖14]說明關於由刮塗晶圓所進行的微粒尺寸之檢測的概略剖面圖。 [圖15]說明關於由刮塗晶圓所進行的微粒尺寸之檢測的分布圖。 [圖16]說明關於刮痕被形成於刮塗晶圓時的概略剖面圖。 [圖17]表示刮塗晶圓之其他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18]表示刮塗晶圓之其他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19]表示刮塗晶圓之其他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0]表示刮塗晶圓之其他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1]表示刮塗晶圓之其他構成例的概略平面圖。
100:基材
102:配線層
104:受光層
105:像素
106:保護層
106a:像素保護擋板
106b:透明玻璃
DW:刮塗晶圓

Claims (21)

  1. 一種檢查基板,其特徵係,具備有: 板狀之基材; 攝像元件,被設置於前述基材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光透射性之保護層,被形成於前述攝像元件的表面;及 輸出部,對前述檢查基板的外部輸出前述攝像元件之輸出, 可基於因從光源照射之光被附著於前述保護層上的污染物質所遮蔽而發生變化之前述攝像元件的輸出,檢測前述污染物質對前述保護層的附著狀態。
  2. 如請求項1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攝像元件,係被設置於前述基材之表面的全面或除了前述基材之表面的周緣部以外的全面。
  3. 如請求項1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攝像元件,係僅被設置於前述基材之表面的特定區域。
  4. 如請求項1之檢查基板,其中,更具備有: 受電部,用以接收使前述攝像元件動作用的電力。
  5. 如請求項4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受電部,係被連接於外部電源,該外部電源,係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的外部。
  6. 如請求項4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受電部,係包含有:天線部,可從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之外部的供電部,以非接觸的方式受電。
  7. 如請求項4之檢查基板,其中,更具備有: 蓄電部,蓄積前述受電部接收到的電力。
  8. 如請求項1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輸出部,係包含有:輸出電極,用以將資料藉由有線連接來傳送至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之外部的資料接收部。
  9. 如請求項1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輸出部,係包含有:天線部,可將資料以無線來傳送至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之外部的資料接收部。
  10. 如請求項4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受電部,係包含有被連接於外部電源的受電電極,該外部電源,係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的外部, 前述輸出部,係包含有:輸出電極,用以將資料藉由有線連接來傳送至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之外部的資料接收部, 前述受電電極與前述輸出電極由相同的電極構件所構成。
  11. 如請求項10之檢查基板,其中,更具備有: 連接管線,將不同的電極構件彼此相互連接。
  12. 如請求項4之檢查基板,其中, 前述受電部,係包含有被連接於外部電源的受電電極,該外部電源,係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的外部, 前述輸出部,係包含有:輸出電極,用以將資料藉由有線連接來傳送至被設置於該檢查基板之外部的資料接收部, 前述受電電極與前述輸出電極由不同電極構件所構成。
  13. 如請求項12之檢查基板,其中,更具備有: 將相互不同之受電電極彼此相互連接的連接管線;及 將相互不同之輸出電極彼此相互連接的連接管線。
  14.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 處理單元,處理基板; 搬入搬出部,搬入搬出以前述處理單元所處理的前述基板; 搬送機構,在前述搬入搬出部與前述處理單元之間搬送前述基板;及 照明裝置,為了在「對一種檢查基板且其具備有板狀之基材、被設置於前述基材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攝像元件、被形成於前述攝像元件的表面之光透射性的保護層及對前述檢查基板的外部輪出前述攝像元件之輸出的輸出部之前述檢查基板,以前述處理單元進行處理或以前述搬送機構進行搬送」時,檢測附著於前述檢查基板的污染物質,從而將檢查用之照明光照射至前述檢查基板。
  15. 如請求項14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照明裝置,係被設置於前述處理單元的頂部。
  16. 如請求項14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處理單元,係具有:基板保持部;噴嘴,將處理流體供給至被保持於前述基板保持部的前述基板;及噴嘴臂,載持前述噴嘴並使其移動, 前述照明裝置,係被設置於前述噴嘴臂。
  17. 如請求項14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搬送機構,係具有:基板保持具,保持前述基板, 前述照明裝置,係被設置於與前述基板保持具連結的構件。
  18. 如請求項14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照明裝置,係被設置於在藉由前述搬送機構搬送前述基板時前述基板所通過之路徑的上方。
  19. 如請求項18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照明裝置,係被設置於在前述搬送機構對前述處理單元搬入搬出前述基板時所通過的前述處理單元之搬入搬出口的頂部。
  20. 如請求項14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更具備有包含信號處理裝置或電源的機器,該信號處理裝置,係處理從前述檢查基板之輸出部所輸出的資料,該電源,係供給用以使前述檢查基板動作的電力。
  21. 一種再生方法,係使一種檢查基板且其具備有「板狀之基材、被設置於前述基材的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攝像元件、被形成於前述攝像元件的表面之光透射性的保護層及對前述檢查基板的外部輪出前述攝像元件之輸出的輸出部」之前述檢查基板再生,該再生方法,其特徵係,包含有: 藉由將前述保護層之一部分化學性或化學機械性地去除的方式,去除牢固地附著於前述保護層的污染物質或被形成於前述保護層的刮痕。
TW110118819A 2020-06-04 2021-05-25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202212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7789 2020-06-04
JP2020-097789 2020-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812A true TW202212812A (zh) 2022-04-01

Family

ID=7883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8819A TW202212812A (zh) 2020-06-04 2021-05-25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246331A1 (zh)
TW (1) TW202212812A (zh)
WO (1) WO20212463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8211A (en) * 1991-10-23 1993-06-0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System for sampling the sizes, geometrical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of small particles accumulating on a solid surface
WO2002029495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Asml Us, Inc. Mountable and removable sensor
JP2003231203A (ja) * 2001-08-21 2003-08-19 Toshiba Corp 炭素膜被覆部材
US6828542B2 (en) * 2002-06-07 2004-12-07 Br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thography 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JP4726070B2 (ja) * 2006-05-23 2011-07-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装置検査方法、装置検査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1388304B1 (ko) * 2006-09-29 2014-04-22 싸이버옵틱스 쎄미콘덕터 인코퍼레이티드 기판형 입자 센서
JP6114129B2 (ja) * 2013-07-09 2017-04-12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パーティクル測定方法
US10067070B2 (en) * 2015-11-06 2018-09-04 Applied Materials, Inc. Particle monitoring device
JP7080134B2 (ja) * 2018-08-07 2022-06-0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のパーティクル除去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46331A1 (zh) 2021-12-09
WO2021246331A1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8140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JP5410212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周辺露光装置
KR100540314B1 (ko) 광학 검사 모듈, 및 통합 처리 도구 내에서 기판 상의 입자 및 결함을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EP0898300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emiconductor wafer on a robotic track having access to in situ wafer backside particle detection
KR102171125B1 (ko) 기판 캐리어 퇴화 검출 및 수리
TWI658341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mory medium
US20080031510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wafers i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equipment
KR20120058420A (ko)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기억 매체
JP2005052821A (ja) 塗布方法及び塗布装置
JP545927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TWI750815B (zh) 塗佈、顯像裝置及塗佈、顯像方法
CN111433888A (zh) 液供给装置和液供给方法
JP6308141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274054A (ja) 感光物質塗布装置
KR102658594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2006228862A (ja) 異物除去装置,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異物除去方法
TW202212812A (zh) 檢查基板、其再生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202213596A (zh) 基板處理裝置之運用方法
US11846536B2 (en) Sensor target cover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liquid level detection sensor, wet processing device,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and sensor assembly
JP6135617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クリーニング用治具、基板処理装置のパーティクルの除去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WO2006065507A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itu substrate inspection
US20150221562A1 (en) Polishing method and polishing apparatus
KR20180018348A (ko) 접액 노즐의 세정 방법 및 세정 장치
JP4872448B2 (ja) 塗布、現像装置、塗布、現像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3065685A (ja) 薬液塗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