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503B -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503B
TWI828503B TW111150828A TW111150828A TWI828503B TW I828503 B TWI828503 B TW I828503B TW 111150828 A TW111150828 A TW 111150828A TW 111150828 A TW111150828 A TW 111150828A TW I828503 B TWI828503 B TW I8285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ceramic
bonding
semiconductor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7694A (zh
Inventor
林育鋒
陳政權
Original Assignee
創世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創世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創世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50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850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50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2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769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其包含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垂直式電晶體和/或覆晶晶片以及填充劑。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陶瓷絕緣層、散熱金屬層、接合金屬層及金屬柱。散熱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一側,接合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二側,金屬柱連接接合金屬層。垂直式電晶體和/或覆晶晶片連接接合金屬層。填充劑包覆接合金屬層並覆蓋金屬柱的側邊與垂直式電晶體的側邊和/或覆晶晶片的側邊。其中,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藉此,可以減少封裝時所需的焊接步驟,因而提升製程良率並節省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可提升製備良率與降低材料成本的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在半導體材料中,材料的能隙大小實為重要的性質之一,能隙越大的半導體材料,其所能承受的電壓與電流強度也越高,能源轉換效率也越好。因此,業界致力於發展由氮化鎵(GaN)或碳化矽(SiC)等寬能隙(wide band gap,WBG)材料所製成的高功率晶片,並將高功率晶片應用於高壓、大電流以及高瓦數的產品中,如電動車快充裝置、車用逆變器與通電載板(on board charger)、或高壓電力系統等。
習知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主要採用上、下基板對高功率晶片進行封裝,並形成高功率晶片位於上、下基板之間的封裝結構。為了因應不同尺寸的晶片或佈線(layout)需求,封裝時需搭配間隔件(spacer)進行空間調整,所述間隔件會抵接高功率晶片和/或上、下基板,藉此確保高功率晶片與上、下基板三者間維持適當距離。
然而,從製程上來看,為了將間隔件與高功率晶片和/或上、下基板進行焊接,在封裝過程中必須增加一至數個焊接步驟,反而增加製程難度,導致製程良率降低,不利於應用在低容錯率的多晶片封裝結構中。此外,一般高功率晶片大多採用打線封裝來進行電性連接,所以上、下基板需要足夠的面積來容置多條彎曲的打線,導致上、下基板必須具有相當大的尺寸(特別是面積),故其材料成本難以進一步降低。有鑑於此,在進行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空間配置時,如何提升製程良率且降低成本,仍為待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可在減少製程步驟與縮小基板尺寸的前提下,達到調整封裝結構的空間配置的功能。
本發明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至少一垂直式電晶體以及一填充劑。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一散熱金屬層、一接合金屬層及至少一金屬柱。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散熱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一側,接合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二側,金屬柱連接接合金屬層,且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金屬柱之間。垂直式電晶體連接接合金屬層,其中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垂直式電晶體之間,垂直式電晶體與金屬柱彼此分開,垂直式電晶體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垂直式電晶體包含複數個導電接墊,分別設置於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一側或第二側,且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一側的導電接墊與接合金屬層電性連接。填充劑包覆接合金屬層並覆蓋金屬柱的側邊與垂直式電晶體的側邊。其中,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據此,本發明的半導體功率元件透過設有金屬柱,且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可以減少封裝時所需的焊接步驟,因而提升製程良率,更有利於應用在多晶片的封裝結構中。再者,金屬柱可具有傳導電流的功能,因此半導體功率元件內部無須打線,可以縮減陶瓷金屬複合基板的尺寸,並節省材料成本。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可包含一固晶平台,連接接合金屬層,垂直式電晶體可設置於固晶平台上並電性連接固晶平台,且固晶平台可位於接合金屬層與垂直式電晶體之間。固晶平台與接合金屬層可為一體成形。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金屬柱可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垂直式電晶體。
本發明另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包含至少一前述實施方式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垂直式電晶體及金屬柱位於陶瓷絕緣層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一側,且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二側的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導熱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二側。
本發明一態樣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至少一覆晶晶片以及一填充劑。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一散熱金屬層、一接合金屬層及至少一金屬柱。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散熱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一側,接合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二側,金屬柱連接接合金屬層,且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金屬柱之間。覆晶晶片連接接合金屬層並與金屬柱彼此分開,其中覆晶晶片包含一異質基板、一半導體結構層及複數個導電接墊。異質基板連接接合金屬層,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異質基板之間。半導體結構層設置於異質基板上。導電接墊設置於半導體結構層上並電性連接半導體結構層,其中半導體結構層位於異質基板與導電接墊之間。填充劑包覆接合金屬層並覆蓋金屬柱的側邊與覆晶晶片的側邊。其中,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包含一固晶平台,連接接合金屬層,覆晶晶片設置於固晶平台上,且固晶平台位於接合金屬層與覆晶晶片之間。固晶平台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金屬柱可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覆晶晶片。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填充劑可包覆陶瓷絕緣層並至少局部覆蓋散熱金屬層的側邊,且可不覆蓋散熱金屬層遠離陶瓷絕緣層的一表面。
本發明另一態樣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包含至少一前述實施方式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覆晶晶片及金屬柱位於陶瓷絕緣層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一側,且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導熱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二側。
本發明一態樣的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一垂直式電晶體、一覆晶晶片以及一填充劑。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一散熱金屬層、二接合金屬層及二金屬柱。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散熱金屬層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一側,二接合金屬層分別設置於陶瓷絕緣層的第二側,二金屬柱分別連接二接合金屬層,且各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對應的金屬柱之間。垂直式電晶體連接其中一接合金屬層,其中所述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垂直式電晶體之間,垂直式電晶體與連接所述接合金屬層的金屬柱彼此分開,垂直式電晶體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垂直式電晶體包含複數個導電接墊,分別設置於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一側或第二側,且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一側的導電接墊與所述接合金屬層電性連接。覆晶晶片連接另一接合金屬層,並與連接所述接合金屬層的金屬柱彼此分開,其中覆晶晶片包含一異質基板、一半導體結構層及複數個導電接墊。異質基板連接所述接合金屬層,所述接合金屬層位於陶瓷絕緣層與異質基板之間。半導體結構層設置於異質基板上。導電接墊設置於半導體結構層上並電性連接半導體結構層,其中半導體結構層位於異質基板與導電接墊之間。填充劑包覆二接合金屬層並覆蓋二金屬柱的側邊、垂直式電晶體的側邊與覆晶晶片的側邊。其中,各金屬柱與對應的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可包含二固晶平台,分別連接二接合金屬層,垂直式電晶體可設置於其中一固晶平台上並電性連接所述固晶平台,覆晶晶片可設置於另一固晶平台上,且各固晶平台可位於對應的接合金屬層與垂直式電晶體或覆晶晶片之間。各固晶平台與對應的接合金屬層可為一體成形。
本發明另一態樣的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包含前述實施方式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垂直式電晶體、覆晶晶片及二金屬柱位於陶瓷絕緣層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一側,且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二側的導電接墊及覆晶晶片的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導熱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二側。
依據前述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中陶瓷金屬電路基板更可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設置於陶瓷層的第二側,且第二導電金屬墊可分別與第一導電金屬墊電性連接。
下述將更詳細討論本發明各實施方式。然而,此實施方式可為各種發明概念的應用,可被具體實行在各種不同的特定範圍內。特定的實施方式是僅以說明為目的,且不受限於揭露的範圍。
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並且重複的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或類似的編號表示。若未特別敘明,前述重複的元件在不同實施方式或實施例中可具有相同的結構特徵,若有列出或繪出同一元件於不同實施方式或實施例中的差異處,則以說明及繪示者為準。
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至少一垂直式電晶體120以及一填充劑130,垂直式電晶體120連接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且填充劑130至少局部覆蓋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與垂直式電晶體120。
詳言之,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包含一陶瓷絕緣層111、一散熱金屬層112、一接合金屬層113及至少一金屬柱114。陶瓷絕緣層111具有一第一側111a與一相對第一側111a的第二側111b,散熱金屬層112設置於陶瓷絕緣層111的第一側111a,接合金屬層113設置於陶瓷絕緣層111的第二側111b,金屬柱114連接接合金屬層113,且接合金屬層113位於陶瓷絕緣層111與金屬柱114之間。
垂直式電晶體120連接接合金屬層113,其中接合金屬層113位於陶瓷絕緣層111與垂直式電晶體120之間,垂直式電晶體120與金屬柱114彼此分開,且垂直式電晶體120與接合金屬層113電性連接。詳細而言,垂直式電晶體120具有一第一側(未標號)與一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未標號),垂直式電晶體120包含複數個導電接墊121,分別設置於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第一側或第二側,且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第一側的導電接墊121與接合金屬層113電性連接。其中,導電接墊121可為汲極、閘極與源極,在本實施方式中,係以汲極位於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第一側且閘極與源極位於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第二側進行配置,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閘極與源極可位於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一側並與接合金屬層電性連接,汲極則可位於垂直式電晶體的第二側,或者,亦可能具有其他配置方式,故本發明不加以限制汲極、閘極與源極的設置位置。
當垂直式電晶體120連接接合金屬層113時,可以一同將熱量與電流傳遞至接合金屬層113,其中,電流可以通過接合金屬層113及金屬柱114傳遞至外部,而熱量除了通過電流路徑進行傳遞外,更可以往陶瓷絕緣層111進行傳遞,並經由散熱金屬層112排出,進而提升散熱效果。再者,由於電流可以通過金屬柱114傳遞至外部,無須再於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內部進行打線,能有效縮減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整體尺寸,更能提升製程良率。
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金屬柱114與接合金屬層113為一體成形,舉例而言,可以透過物理氣相沉積法或是電鍍法於接合金屬層113上形成金屬柱114,接合金屬層113與金屬柱114之材料均可選用銅金屬,並可彈性調控金屬柱114的高度,以適應不同尺寸的垂直式電晶體120。藉由一體成形的方式,封裝時無須再對接合金屬層113與金屬柱114進行焊接,故可減少封裝步驟並提升製程良率,且相較於習知打線封裝,本實施方式更有助於縮減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的尺寸。
請一併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第2A圖為第1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俯視示意圖,第2B圖為第1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仰視示意圖。由第2A圖可以看出,散熱金屬層112可大面積地設置於陶瓷絕緣層111的第一側111a,以增加散熱效率。另外,由第2B圖可以看出,金屬柱114位於垂直式電晶體120的一側且金屬柱114的底面形狀呈現長方形,其中金屬柱114能提供良好的支撐與導電、導熱效果。
填充劑130包覆接合金屬層113並覆蓋金屬柱114的側邊與垂直式電晶體120的側邊,藉此保護接合金屬層113、金屬柱114與垂直式電晶體120。填充劑130的材料可包含一聚合物及一導熱粉體,且導熱粉體可選自由碳、氮化鋁、氮化硼、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鋅及石墨烯所組成之群組,藉由選用上述材料,填充劑130可幫忙傳遞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熱量,進一步提升散熱效果。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200的剖面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200的仰視示意圖。第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20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在半導體功率元件200中,金屬柱214的數量為二,且垂直式電晶體220位於這兩根金屬柱214之間。由第3圖可以看出,兩根金屬柱214可以更加穩定地支撐陶瓷金屬複合基板210。
請參照第5圖及第6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300的剖面示意圖,第6圖為第5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300的仰視示意圖。第三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30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大致相同。例如,接合金屬層313與金屬柱314為一體成形,而金屬柱314可透過物理氣相沉積法或電鍍法而形成於接合金屬層313上。
半導體功率元件300與半導體功率元件100之間的差異在於,在半導體功率元件300中,金屬柱314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垂直式電晶體320,而使金屬柱314與接合金屬層313的一連接面呈L形,其中前述L形的連接面等同於金屬柱314與接合金屬層313之間的重疊區域。藉此,可以增加金屬柱314的體積,進而提升支撐性且有助於傳遞垂直式電晶體320的熱量。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第7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400的剖面示意圖,第8圖為第7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400的仰視示意圖。第四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40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在半導體功率元件400中,金屬柱414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垂直式電晶體420,而使金屬柱414與接合金屬層413的一連接面呈U形,其中前述U形的連接面等同於金屬柱414與接合金屬層413之間的重疊區域。藉此,可以增加金屬柱414的體積,進而提升支撐性且有助於傳遞垂直式電晶體420的熱量。
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金屬柱可以具有不同的設置位置或是不同的形狀,僅需保留足夠的空隙供填充劑進入並包覆內部晶片即可,是以本發明不以前述金屬柱114、金屬柱214、金屬柱314或金屬柱414的數量及形狀為限,特此敘明。
請參照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500的剖面示意圖。第五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50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在半導體功率元件500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510更包含一固晶平台515,連接接合金屬層513,垂直式電晶體520設置於固晶平台515上並電性連接固晶平台515,且固晶平台515可位於接合金屬層513與垂直式電晶體520之間。
由於在實際製程中,垂直式電晶體520可能依照不同需求而有不同尺寸,因此透過設置固晶平台515以及調整固晶平台515與金屬柱514的高度,使得陶瓷金屬複合基板510得以配合各種尺寸的垂直式電晶體520,進而擴大半導體功率元件500的應用範圍。
再者,固晶平台515與接合金屬層513可為一體成形,舉例而言,可以透過物理氣相沉積法或是電鍍法於接合金屬層513上形成固晶平台515,且接合金屬層513與固晶平台515之材料均可選用銅金屬。藉由一體成形的方式,封裝時無須再對接合金屬層513與固晶平台515進行焊接,故可減少封裝步驟並提升製程良率。
請參照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6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功率元件600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610、至少一覆晶晶片640以及一填充劑630,覆晶晶片640連接陶瓷金屬複合基板610,且填充劑630至少局部覆蓋陶瓷金屬複合基板610與覆晶晶片640。其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610及填充劑630的結構和材料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及填充劑130相同,且填充劑630包覆覆晶晶片640側邊之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填充劑130包覆垂直式電晶體120側邊之方式相同,於此恕不贅述。
覆晶晶片640連接接合金屬層613並與金屬柱614彼此分開,其中覆晶晶片640包含一異質基板641、一半導體結構層642及複數個導電接墊643。異質基板641連接接合金屬層613,接合金屬層613位於陶瓷絕緣層611與異質基板641之間。半導體結構層642設置於異質基板641上。導電接墊643設置於半導體結構層642上並電性連接半導體結構層642,其中半導體結構層642位於異質基板641與導電接墊643之間。
覆晶晶片640的異質基板641可為一原生基板或一非原生基板,其中,原生基板可分為絕緣基板或非導體基板,非原生基板可分為非導體基板或非絕緣基板。若異質基板641為絕緣基板時,異質基板641可為一藍寶石基板、一矽絕緣基板、一矽-氧化矽複合絕緣基板、一矽-氮化鎵複合絕緣基板或其他絕緣材質所製成的基板,此時接合金屬層613與金屬柱614可作為傳遞覆晶晶片640熱量之用。或者,異質基板641可以是非導體基板(如:一矽半導體基板或一碳化矽半導體基板),也可以是非絕緣基板(如:一鉬基板、一鎢基板、一鉬銅合金基板或一鎢銅合金基板),此時接合金屬層613與金屬柱614除了幫助覆晶晶片640散熱外,更可作為接地之用。
請一併參照第11圖,第11圖為第10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600的仰視示意圖。由第11圖可以看出,金屬柱614位於覆晶晶片640的一側,且金屬柱614底面的形狀可為長方形。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金屬柱的數量可為二,且覆晶晶片可位於這兩根金屬柱之間,或者,金屬柱也可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覆晶晶片,而使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的一連接面(相當於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的重疊區域)呈L形或U形。此外,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可包含一固晶平台,供覆晶晶片設置其上。上述實施方式與前述第二實施方式至第五實施方式相同,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依照需求任意將垂直式電晶體與覆晶晶片進行替換,是以本發明不再逐一論述。
請參照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包含一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00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且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連接半導體功率元件100。
詳言之,垂直式電晶體120及金屬柱114位於陶瓷絕緣層111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之間。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包含一陶瓷層751、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752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753,陶瓷層751具有一第一側751a與一相對第一側751a的第二側751b。第一導電金屬墊752設置於陶瓷層751的第一側751a,且第一導電金屬墊752分別與垂直式電晶體120的第二側的導電接墊121電性連接。導熱金屬墊753設置於陶瓷層751的第二側751b。
金屬柱114可支撐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並確保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之間具有足夠空間,且垂直式電晶體120的電流亦能透過第一導電金屬墊752及金屬柱114傳遞至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進而與外部進行電性連接。
請一併參照第13A圖,第13A圖為第12圖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的俯視示意圖。由第13A圖可以看出,由於金屬柱114與接合金屬層113為一體成形,而金屬柱114可透過物理氣相沉積法或電鍍法所形成。藉此,可控制金屬柱114在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上所佔據的面積,進而能明顯縮小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0的面積。如此一來,由於不需要對半導體功率元件100進行打線封裝,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的尺寸得以縮減。
請一併參照第12圖、第13B圖及第13C圖,第13B圖為第12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的俯視示意圖,第13C圖為第12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的仰視示意圖。陶瓷金屬電路基板750更可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754,設置於陶瓷層751的第二側751b,且第二導電金屬墊754可分別與第一導電金屬墊752電性連接,藉此,可由陶瓷層751的第二側751b將垂直式電晶體120的電流導出,使得後續電路配置上更具有靈活度。此外,雖導熱金屬墊753同樣設置於陶瓷層751的第二側751b,但導熱金屬墊753不電性連接第一導電金屬墊752及第二導電金屬墊754,亦不參與垂直式電晶體120的電性功能。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以單一個半導體功率元件100為例,但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可具有多個半導體功率元件,其可個別為前述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並不僅限於第一實施方式,亦無須為同一實施方式,特此說明。
請參照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第八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800的剖面示意圖。第八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800與第七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800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850不具有第二導電金屬墊,因此,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800另包含複數個金屬接腳860,金屬接腳860與第一導電金屬墊852電性連接,藉此垂直式電晶體120的電流可透過金屬接腳860傳遞至外部元件。
請一併參照第15A圖及第15B圖,第15A圖為第14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850的俯視示意圖,第15B圖為第14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850的仰視示意圖。由第15A圖可以看出,金屬接腳860一端與第一導電金屬墊852連接,另一端則延伸至陶瓷金屬電路基板850外供其他元件連接,且金屬接腳860亦可依照需求具有不同形狀或配置,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而由第15B圖可以看出,由於陶瓷金屬電路基板850不具有第二導電金屬墊,可以擴大導熱金屬墊853的配置面積,進而增加散熱效率。
請參照第16圖,第16圖為本發明第九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900的剖面示意圖。第九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900與第七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900中包含第六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600,而非第一實施方式,因此,半導體功率元件600的覆晶晶片640均透過導電接墊643與第一導電金屬墊952電性連接,而金屬柱614可用於散熱和/或接地。
再者,本實施方式中的填充劑630'包覆陶瓷絕緣層611並至少局部覆蓋散熱金屬層612的側邊,且不覆蓋散熱金屬層612遠離陶瓷絕緣層611的一表面。藉此,可形成散熱金屬層612崁入填充劑630'的結構,可進一步保護散熱金屬層612,並確保散熱金屬層612的散熱效果不受填充劑630'影響。本實施方式的填充劑630'結構亦可自由應用於其他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中,並不侷限於本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17圖,第17圖為本發明第十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1000的剖面示意圖。第十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1000與第七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7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1000的半導體功率元件1100包含兩個接合金屬層1113、兩個固晶平台1115、兩個金屬柱1114及兩個垂直式電晶體1120。
詳言之,上述兩個接合金屬層1113分別設置於陶瓷絕緣層1111的第二側1111b,兩個固晶平台1115分別連接兩個接合金屬層1113,兩個金屬柱1114分別連接兩個接合金屬層1113,且兩個垂直式電晶體1120分別設置於兩個固晶平台1115上並電性連接對應的固晶平台1115。有關接合金屬層1113、固晶平台1115、金屬柱1114及垂直式電晶體1120的設置方式如同前述第五實施方式,於此不再贅述。
請一併參照第18A圖,第18A圖為第17圖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1000的俯視示意圖。由第18A圖可以看出,由於前述兩個垂直式電晶體1120共同架設於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10上,因此須適度增加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10的面積,進而可同時擴大散熱金屬層1112的面積並提升散熱效率。然而,需特別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方式有增加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10的面積,但因金屬柱1114與固晶平台1115仍與接合金屬層1113為一體成形且具有電路功能,故相較於習知雙晶片的封裝結構而言,本實施方式仍有縮減陶瓷金屬複合基板1110面積的效果。
請一併參照第18B圖及第18C圖,第18B圖為第17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1050的俯視示意圖,第18C圖為第17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1050的仰視示意圖。陶瓷金屬電路基板1050包含五個第一導電金屬墊1052供半導體功率元件1100做電性連接,其中,各垂直式電晶體1120分別電性連接其中三個第一導電金屬墊1052,且其中一個第一導電金屬墊1052同時供前述兩個垂直式電晶體1120電性連接。藉此,這兩個垂直式電晶體1120可直接透過第一導電金屬墊1052進行電路串接,惟其實際連接方式可依需求調整,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再者,由第18C圖可以看出,陶瓷金屬電路基板1050的面積也有所增加,以對應半導體功率元件1100的尺寸大小,因此導熱金屬墊1053的面積也可增加,進而提升散熱效率。
請參照第19圖,第19圖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20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2000包含一半導體功率元件2100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2050,且陶瓷金屬電路基板2050連接半導體功率元件2100。
詳言之,半導體功率元件2100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2110、兩個垂直式電晶體2120以及一填充劑2130。其中,陶瓷金屬複合基板2110包含一陶瓷絕緣層2111、一散熱金屬層2112、兩個接合金屬層2113及一固晶平台2115,陶瓷絕緣層2111具有一第一側2111a與一相對第一側2111a的第二側2111b,散熱金屬層2112設置於陶瓷絕緣層2111的第一側2111a,上述兩個接合金屬層2113分別設置於陶瓷絕緣層2111的第二側2111b,固晶平台2115連接其中一接合金屬層2113。其中一垂直式電晶體2120連接固晶平台2115,另一垂直式電晶體2120則可跨接於上述兩個接合金屬層2113上。
再者,陶瓷金屬電路基板2050包含一陶瓷層2051、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2052、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2054及支撐金屬柱2055,陶瓷層2051具有一第一側2051a與一相對第一側2051a的第二側2051b,第一導電金屬墊2052及支撐金屬柱2055設置於陶瓷層2051的第一側2051a,第二導電金屬墊2054設置於陶瓷層2051的第二側2051b,且第二導電金屬墊2054可分別與第一導電金屬墊2052及支撐金屬柱2055電性連接。
需特別說明的是,前述兩個垂直式電晶體2120會分別與第一導電金屬墊2052電性連接,第一導電金屬墊2052可如同第19圖所示,具有不同的高低,且可依據不同晶片大小或不同串接方法進行調整。由本實施方式可以理解,本發明所述的金屬柱、固晶平台或其他元件並不限於設置在單一基板上,可依據結構尺寸或電路需求,調整其設置位置或組裝方式。
請參照第20圖,第20圖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3000的剖面示意圖。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3000與第十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10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3000的半導體功率元件3100是包含一垂直式電晶體3120與一覆晶晶片3140。垂直式電晶體3120與覆晶晶片3140和其他元件的連接方式如同前述的垂直式電晶體1120,且垂直式電晶體3120與覆晶晶片3140可直接透過陶瓷金屬電路基板3050的第一導電金屬墊3052進行電路串接,以提升應用上的靈活度。
請參照第21圖,第21圖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40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4000包含複數個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且各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分別與陶瓷金屬電路基板4050以及散熱鰭片4070連接,使得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位於陶瓷金屬電路基板4050與散熱鰭片4070之間。再者,陶瓷金屬電路基板4050的導熱金屬墊4053則與液冷式散熱片4080連接,使得陶瓷金屬電路基板4050位於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與液冷式散熱片4080之間。藉此,可由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兩側同時進行散熱,進而提升散熱效率,有助於在高功率的運作狀態下快速排除熱量。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內部未進行打線,亦未使用習知的間隔件,因此不同半導體功率元件4100的高度較為一致,與散熱鰭片4070及液冷式散熱片4080連接時,其緊密度也能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半導體功率元件透過設有金屬柱,且金屬柱與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可以減少封裝時所需的焊接步驟,因而提升製程良率,更有利於應用在多晶片的封裝結構中。再者,金屬柱可具有傳導電流的功能,因此半導體功率元件內部無須打線,可以縮減陶瓷金屬複合基板的尺寸,有助於節省材料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1100,2100,3100,4100:半導體功率元件 110,210,510,610,2110:陶瓷金屬複合基板 111,611,1111,2111:陶瓷絕緣層 111a,751a,2111a,2051a:第一側 111b,751b,1111b,2111b,2051b:第二側 112,612,1112,2112:散熱金屬層 113,313,413,513,613,1113,2113:接合金屬層 114,214,314,414,514,614,1114:金屬柱 120,220,320,420,520,1120,2120,3120:垂直式電晶體 121,643:導電接墊 130,630,630',2130:填充劑 515,1115,2115:固晶平台 640,3140:覆晶晶片 641:異質基板 642:半導體結構層 700,800,900,1000,2000,3000,4000: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750,850,1050,2050,3050,4050:陶瓷金屬電路基板 751,2051:陶瓷層 752,852,952,1052,2052,3052:第一導電金屬墊 753,853,1053,4053:導熱金屬墊 754,2054:第二導電金屬墊 860:金屬接腳 2055:支撐金屬柱 4070:散熱鰭片 4080:液冷式散熱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的說明如下: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為第1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俯視示意圖; 第2B圖為第1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仰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仰視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仰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第7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仰視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第10圖的半導體功率元件的仰視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13A圖為第12圖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13B圖為第12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3C圖為第12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仰視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八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15A圖為第14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5B圖為第14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仰視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第九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17圖為本發明第十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18A圖為第17圖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18B圖為第17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8C圖為第17圖的陶瓷金屬電路基板的仰視示意圖; 第19圖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20圖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以及 第21圖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方式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3000: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3050:陶瓷金屬電路基板
3052:第一導電金屬墊
3100:半導體功率元件
3120:垂直式電晶體
3140:覆晶晶片

Claims (15)

  1. 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一散熱金屬層,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一側;一接合金屬層,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二側;及至少一金屬柱,連接該接合金屬層,其中該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金屬柱之間;至少一垂直式電晶體,連接該接合金屬層,其中該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垂直式電晶體之間,該垂直式電晶體與該金屬柱彼此分開,該垂直式電晶體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該垂直式電晶體包含複數個導電接墊,分別設置於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且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第一側的該導電接墊與該接合金屬層電性連接;以及一填充劑,包覆該接合金屬層並覆蓋該金屬柱的側邊與該垂直式電晶體的側邊;其中,該金屬柱與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其中,該填充劑包覆該陶瓷絕緣層並至少局部覆蓋該散熱金屬層的側邊,且不覆蓋該散熱金屬層遠離該陶瓷絕緣層的一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 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包含:一固晶平台,連接該接合金屬層,該垂直式電晶體設置於該固晶平台上並電性連接該固晶平台,且該固晶平台位於該接合金屬層與該垂直式電晶體之間;其中,該固晶平台與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金屬柱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該垂直式電晶體。
  4. 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包含:至少一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該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垂直式電晶體及該金屬柱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一側,且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第二側的該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中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且該些第二導電金屬墊分別與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電性連接。
  6. 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一散熱金屬層,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一側;一接合金屬層,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二側;及至少一金屬柱,連接該接合金屬層,其中該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金屬柱之間;至少一覆晶晶片,連接該接合金屬層並與該金屬柱彼此分開,其中該覆晶晶片包含:一異質基板,連接該接合金屬層,其中該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異質基板之間;一半導體結構層,設置於該異質基板上;及複數個導電接墊,設置於該半導體結構層上並電性連接該半導體結構層,其中該半導體結構層位於該異質基板與該些導電接墊之間;以及一填充劑,包覆該接合金屬層並覆蓋該金屬柱的側邊與該覆晶晶片的側邊;其中,該金屬柱與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包含:一固晶平台,連接該接合金屬層,該覆晶晶片設置於該固晶平台上,且該固晶平台位於該接合金屬層與該覆晶晶 片之間;其中,該固晶平台與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金屬柱於水平方向上部分環繞該覆晶晶片。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填充劑包覆該陶瓷絕緣層並至少局部覆蓋該散熱金屬層的側邊,且不覆蓋該散熱金屬層遠離該陶瓷絕緣層的一表面。
  10. 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包含:至少一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該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覆晶晶片及該金屬柱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一側,且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該些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中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且該些第二導電金屬墊分別 與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電性連接。
  12. 一種半導體功率元件,包含:一陶瓷金屬複合基板,包含:一陶瓷絕緣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一散熱金屬層,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一側;二接合金屬層,分別設置於該陶瓷絕緣層的該第二側;及二金屬柱,分別連接該二接合金屬層,其中各該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對應的該金屬柱之間;一垂直式電晶體,連接其中一該接合金屬層,其中該一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垂直式電晶體之間,該垂直式電晶體與連接該一接合金屬層的該金屬柱彼此分開,該垂直式電晶體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該垂直式電晶體包含複數個導電接墊,分別設置於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且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第一側的該導電接墊與該一接合金屬層電性連接;一覆晶晶片,連接另一該接合金屬層,並與連接該另一接合金屬層的該金屬柱彼此分開,其中該覆晶晶片包含:一異質基板,連接該另一接合金屬層,其中該另一接合金屬層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異質基板之間;一半導體結構層,設置於該異質基板上;及複數個導電接墊,設置於該半導體結構層上並電性連 接該半導體結構層,其中該半導體結構層位於該異質基板與該些導電接墊之間;以及一填充劑,包覆該二接合金屬層並覆蓋該二金屬柱的側邊、該垂直式電晶體的側邊與該覆晶晶片的側邊;其中,各該金屬柱與對應的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陶瓷金屬複合基板更包含:二固晶平台,分別連接該二接合金屬層,該垂直式電晶體設置於其中一該固晶平台上並電性連接該一固晶平台,該覆晶晶片設置於另一該固晶平台上,且各該固晶平台位於對應的該接合金屬層與該垂直式電晶體或該覆晶晶片之間;其中,各該固晶平台與對應的該接合金屬層為一體成形。
  14. 一種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包含: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元件;以及一陶瓷金屬電路基板,連接該半導體功率元件,其中該垂直式電晶體、該覆晶晶片及該二金屬柱位於該陶瓷絕緣層與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之間,且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包含:一陶瓷層,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複數個第一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一側,且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分別與該垂直式電晶體的該 第二側的該導電接墊及該覆晶晶片的該些導電接墊電性連接;及至少一導熱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其中該陶瓷金屬電路基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金屬墊,設置於該陶瓷層的該第二側,且該些第二導電金屬墊分別與該些第一導電金屬墊電性連接。
TW111150828A 2022-12-30 2022-12-30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TWI828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828A TWI828503B (zh) 2022-12-30 2022-12-30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828A TWI828503B (zh) 2022-12-30 2022-12-30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8503B true TWI828503B (zh) 2024-01-01
TW202427694A TW202427694A (zh) 2024-07-01

Family

ID=90459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828A TWI828503B (zh) 2022-12-30 2022-12-30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850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743A (en) * 2010-07-20 2012-02-01 Siliconix Electronic Co Ltd Semiconductor packages including die and L-shaper l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W201442229A (zh) * 2013-04-17 2014-11-01 Win Semiconductors Corp 異質接面雙極電晶體佈局結構
TWM505697U (zh) * 2015-03-16 2015-07-21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封裝結構
TW201732968A (zh) * 2016-03-04 2017-09-16 尼克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43403A (zh) * 2020-05-14 2021-11-16 劉台徽 串疊連接的電力電子器件封裝方法及其封裝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743A (en) * 2010-07-20 2012-02-01 Siliconix Electronic Co Ltd Semiconductor packages including die and L-shaper l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W201442229A (zh) * 2013-04-17 2014-11-01 Win Semiconductors Corp 異質接面雙極電晶體佈局結構
TWM505697U (zh) * 2015-03-16 2015-07-21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封裝結構
TW201732968A (zh) * 2016-03-04 2017-09-16 尼克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43403A (zh) * 2020-05-14 2021-11-16 劉台徽 串疊連接的電力電子器件封裝方法及其封裝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3060C (zh) 半导体装置
US9299628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TWI301314B (en) Low voltage drop and high thermal performance ball grid array package
US9165871B2 (en) Semiconductor un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208332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용 클립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패키지
TWI317549B (en) Multi-chips stacked package
US20100163090A1 (en) Thermoelectric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hip stack structure, and chip package structure
JP6077773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半導体装置
EP3026701B1 (en) Powe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520369B2 (en) Power module and method of packaging the same
CN109637983B (zh) 芯片封装
KR102172689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40136247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related to a power module using a hybrid spacer
WO2022213013A1 (en) Double-side cooled power modules with sintered-silver interposers
US85367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ackaging structure
TWI828503B (zh) 半導體功率元件與半導體功率封裝結構
TWI660471B (zh) 晶片封裝
TWI727861B (zh) 晶片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152192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7043936A (zh) 具有一体式散热器的电子封装
TW202226485A (zh) 半導體裝置
TWI489601B (zh) 電子元件封裝結構
CN112310029A (zh) 衬板和基体集成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811136B (zh) 半導體功率元件
US20220102299A1 (en) Package with pad having open no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