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163B -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163B
TWI825163B TW108131697A TW108131697A TWI825163B TW I825163 B TWI825163 B TW I825163B TW 108131697 A TW108131697 A TW 108131697A TW 108131697 A TW108131697 A TW 108131697A TW I825163 B TWI825163 B TW I8251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group
compound represented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050A (zh
Inventor
芹澤宏希
川瀬朗
福田弘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1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61/00Other general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1,2-oxazines
    • A61K31/5375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 A61K31/5377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not condensed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e.g. timolol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之製法者,本製法於工業上為較佳,可較以往之方法安全且容易地以高產率獲得目的物。

Description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為屬於胰島素受體家族之受體型酪胺酸激酶的1種(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伴隨ALK異常之疾病己知有例如:癌及癌轉移(非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憂鬱症、認知功能障礙(非專利文獻2)等,ALK阻礙劑係有用於作為該等疾病之治療及預防藥。
具有ALK阻礙作用之化合物己知有化合物(1)(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該化合物(1)或其藥學上容許之鹽等係有用於作為對伴隨ALK異常之疾病為有效的治療及預防藥(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1-4
化合物(1)之製造方法係己知有例如於專利文獻1之製造方法III所示之方法。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製造方法係有著使用的溶劑對於環境之影響、安全性、生成副產物和位置異構物等各種問題,而期待更為改良之製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4588121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918630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5006987號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5859712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Nature,第448卷,第561-566頁,2007年
[非專利文獻2]Neuropsychopharmacology,第33卷,第685-700頁,2008年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法,該製法能夠較以往之方法更安全且容易地以高產率獲得目的物,於工業上為較佳者。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下述之製造方法,係避免使用高度關注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作為溶劑,並以更少之勞力獲得目的物的方法。
亦即,本發明為如下所述者。
[1]一種為化合物(1)表示之化合物、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之溶劑合物之製造方法,
化合物(1):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3-5
前述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將式VIIIb表示之化合物於選自二氯甲烷、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3-62
烷、2-甲基四氫呋喃、2-丁酮、第三丁基甲醚、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二甲亞碸、四氫呋喃、丙酮或乙腈之溶劑中以縮合劑進行處理,而製造式IXa表示之化合物、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的溶劑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3-6
[R1a表示脫離基或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2表示C1-C6烷基]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4-7
[1-2]
如[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製造方法中,式VIIIb為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式IXa為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
[2]
如[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製造方法再包含下列步驟中之任一步驟:
(1)步驟1a:使式I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進行反應,製造式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4-8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或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2表示C1-C6烷基。]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4-9
[式中,R1a及R2與上述為相同意義,RA表示C1-C6烷基。]
(2)步驟1b:使式II表示之化合物與鹼及AcORB進行反應,製造式I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07-1
[式中,R1a及R2與上述為相同意義,RB表示C1-C6烷基。]
(3)步驟2a:使式III表示之化合物與式IV表示之化合物與鹼進行反應,製造式V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07-2
[式中,X表示脫離基。]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07-3
[式中,R1a、R2及RB與上述為相同意義。]
(4)步驟2b-c:使式V表示之化合物與還原劑進行反應,製造式V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07-4
[式中,R1a、R2及RB與上述為相同意義。]
(5)步驟3:於鈀催化劑存在下使式VI表示之化合物與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進行反應,製造式VII表示之化合物或是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中之任一種的溶劑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6-14
[式中,R1表示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2及RB與上述為相同意義。]或(6)步驟4:使式VII表示之化合物與酸進行反應,製造一般式VI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6-15
[式中,R1及R2與上述為相同意義。]。
[2-1]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方法中之式I為2-(4-乙基-3-碘-苯基)-2-甲基-丙酸,式II為2-(4-乙基-3-碘-苯基)-2-甲基-丙酸甲酯,式III為4-(4-乙基-3-碘-苯基)-4-甲基-3-側氧基-戊酸第三丁酯,式IV為4-氟-3-硝基苯甲腈,式V為6-氰基-2-[1-(4-乙基-3-碘-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式VI為6-氰基-2-[1-(4-乙基-3-碘-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式VII為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 酸第三丁酯,式VIII為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
[3]
如[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縮合劑為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或氯磷酸二乙酯。
[4]
如[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劑係選自四氫呋喃、丙酮或乙腈。
[5]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1)中之前述酸為乙醯氯。
[6]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2)中之前述鹼為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鋰(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ide)或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鈉(sodium hexamethyldisilazide)。
[7]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2)中之前述RB為第三丁基。
[8]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3)中之前述脫離基為氟基或氯基。
[9]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3)中之前述鹼為氫氧化鈉、磷酸鉀、碳酸鉀或碳酸銫,反應溶劑為四氫呋喃。
[10]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4)中之前述還原劑為亞硫酸氫鈉。
[11]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5)中之前述鈀催化劑為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與2-雙環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之組合、PEPPSI-IPent或S-Phos-Pd(Crotyl)Cl,將前述步驟3之反應於四氫呋喃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之混合溶劑中進行。
[12]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5)中之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係以下式表示: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8-16
式中,R1a為碘基或溴基。
[13]
如[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6)之前述酸為三甲基氯矽烷及2,2,2-三氟乙醇。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化合物(1)為鹽酸鹽。
[15]
如[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化合物(1)為鹽酸鹽,並在前述化合物(1)之外,還生成相對於前述化合物(1)鹽酸鹽之重量為0.08%以下的式X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09-17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適於化合物(1)及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溶劑合物或鹽的溶劑合物之工業製法之簡便、有效率且牢固性高之製造方法。
第1圖係化合物(V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2圖係化合物(V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3圖係化合物(V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4圖係化合物(V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5圖係化合物(VI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6圖係化合物(VI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7圖係化合物(VIIIa)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8圖係化合物(1)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9圖係化合物(1)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10圖化合物(1)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11圖係化合物(1)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第12圖係化合物(1)之粉末X射線繞射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以下,係將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以下記載於各製造步驟及實施例中所通用之簡稱、對應化學式之試劑和溶劑之名稱。
AcCl:乙醯氯
AcOH:乙酸
BINAP:2,2’-雙(二苯基膦基)-1,1’-聯萘
t-BuOK:第三丁氧基鉀
t-BuONa:第三丁氧基鈉
t-Bu基:第三丁基
t-Butyl X-Phos:2-二-第三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
CDI:羰基二咪唑
CPME:c-戊基甲醚(c-pentyl methyl ether)
CX-21:烯丙基[1,3-雙(2,6-二異丙基苯基)咪唑-2-亞基]氯鈀(II)
Dave Phos: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
DBU:1,8-二氮雜二環[5.4.0]-7-十一碳烯
DIC: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
DIPEA:N,N-二異丙基乙胺
DMA:N,N二甲基乙醯胺
DME:1,2-二甲氧基乙烷
DMF:N,N二甲基甲醯胺
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DMSO:二甲亞碸
DPPF: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
EtOAc:乙酸乙酯
EtOH:乙醇
c-Hexyl John Phos:(2-聯苯)二環己基膦
John Phos:(2-聯苯)二-第三丁基膦
KHMDS: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鉀
LDA:二異丙基醯胺鋰
LiHMDS: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鋰
MeCN:乙腈
MEK:2-丁酮
MeOH:甲醇
2-MeTHF:2-甲基四氫呋喃
MTBE:第三丁基甲醚
NaHMDS: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鈉
NMP:N-甲基吡咯啶酮
Pd2(dba)3: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0)
PEPPSI-IPent:二氯[1,3-雙(2,6-二-3-戊基苯基)咪唑-2-亞基](3-氯吡啶基)鈀(II)
S-Phos:2’,6’-二甲氧基-2-(二環己基膦基)聯苯
S-Phos-Pd(Crotyl)Cl:氯(巴豆基)(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鈀(II)
T3P:丙基膦酸酐
TEA:三乙胺
TFA:三氟乙酸
TFE:2,2,2-三氟乙醇
THF:四氫呋喃
TMSCl:三甲基氯矽烷
TMSI:三甲基碘矽烷
Xantophos: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氧雜蒽
X-Phos: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
於本發明,化合物(1)之「藥學上容許之鹽」包含例如:鹽酸鹽、氫溴酸鹽、氫碘酸鹽、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或甲磺酸鹽、對甲苯磺酸鹽等磺酸鹽;乙酸鹽、檸檬酸鹽、蘋果酸鹽、酒石酸鹽、琥珀酸鹽、水楊酸鹽等羧酸鹽;鈉鹽、鉀鹽等鹼金屬鹽;鎂鹽、鈣鹽等鹼土金屬鹽;銨鹽、烷基銨鹽、二烷基銨鹽、三烷基銨鹽、四烷基銨鹽等銨鹽等。
化合物(1)之溶劑合物或化合物(1)之鹽之溶劑合物可為水合物、非水合物中之任一種,非水合物可列舉: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二甲基甲醯胺等溶劑合物。
「C1-C6烷基」為從碳數1至6之直鏈狀及支鏈狀之脂肪族烴除去任意1個氫原子所衍生之1價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異丙基、丁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己基等。較佳為C1-C4烷基。
本發明所使用之「縮合劑」係可使用於肽合成所使用之縮合劑和混合酸酐化劑,於肽合成所使用之縮合劑可列舉:羰基二咪唑(CDI)、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C)、丙基膦酸酐(T3P),混合酸酐化劑可列舉:氯磷酸二乙酯等氯磷酸二烷基酯等。縮合劑較佳為DIC和氯磷酸二乙酯。
「脫離基」係指於取代反應中脫離並置換為其它官能基之基,可列舉:氟基、氯基、溴基或碘基等鹵素基,及三氟甲磺酸酯基、甲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等。較佳為氟基、氯基、溴基或碘基。
「6員飽和環狀胺基」具體上可列舉:哌啶基、六氫吡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3-63
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等經由氮原子鍵結之6員飽和環狀基,較佳為哌啶基。
「「6員飽和環狀胺基」之取代基可列舉4至10員雜環烷基。4至10員雜環烷基係意指具有1至3個氮、氧、硫原子作為雜原子之4至10員飽和環,而意指吡咯啶基、咪唑啶基、四氫呋喃基、哌啶基、六氫吡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3-64
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等一價基。較佳為嗎啉基。又,4至10員雜環烷基可進一步具有1個以上之取代基,該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C1-C6烷基、側氧基、羥基或氘等。而且,「6員飽和環狀胺基」之取代基亦可為縮醛基,可列舉如二甲基縮醛基之非環狀縮醛基和如1,3-二氧雜環戊基(1,3-dioxolanyl)或1,3-二氧雜環己基(1,3-dioxanyl)之環狀縮醛基。
「6員飽和環狀胺」具體而言可列舉:哌啶、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3-65
、嗎啉、硫代嗎啉等經由氮原子鍵結之6員的飽和環狀胺,較佳為哌啶。
「6員飽和環狀胺」之取代基可列舉4至10員雜環烷基。4至10員雜環烷基係意指具有1至3個氮、氧、硫原子作為雜原子之4至10員飽和環,而意指吡咯啶基、咪唑啶基、四氫呋喃基、哌啶基、六氫吡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3-66
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 等一價基。較佳為嗎啉基。又,4至10員雜環烷基亦可再具有1個以上之取代基,該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C1-C6烷基、側氧基、羥基或氘等。又,「6員飽和環狀胺」之取代基亦可為縮醛基,而可列舉如二甲基縮醛基之非環狀縮醛基和如1,3-二氧雜環戊基或1,3-二氧雜環己基之環狀縮醛基。
「酸」可列舉:乙醯氯、甲酸、乙酸、甲磺酸、對甲苯磺酸、苯磺酸、TFA、鹽酸、硫酸、對甲苯磺酸吡啶鹽、TMSCl等,較佳為乙醯氯或TMSCl。
「鹼」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磷酸鈉、磷酸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LiHMDS、NaHMDS、LDA、二環己基醯胺鋰、2,2,6,6-四甲基吡咯烷鋰、KHMDS、t-BuOK、t-BuONa等,較佳為LiHMDS和NaHMDS、t-BuOK、DBU等強鹼試劑,或是氫氧化鈉、磷酸鉀、碳酸鉀或碳酸銫等無機鹽試劑。
「還原劑」可使用鐵、鋅、氯化鈦(III)、氯化錫(II)或亞硫酸氫鈉。較佳為亞硫酸氫鈉。
「鈀催化劑」為選自乙酸鈀、Pd2(dba)3、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PdCl2(CH3CN)2、PdCl2(PPh3)2、三烷基氮雜二環磷鹼(trialky proazaphosphatrane)、{P(t-Bu)3PdBr}2、PPh3、P(o-tol)3、BINAP、DPPF、P(t-Bu)3、Dave Phos、John Phos、c-Hexyl John Phos、S-Phos、X-Phos、t-Butyl X-Phos、PEPPSI-IPent、Xantphos、4,5-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9,9二甲基-9H-氧雜蒽、1,3-二烯丙基二氫咪唑鎓鹽、S-Phos-Pd(Crotyl)Cl等之鈀源與配位基之組合或鈀-配位基複合體,市售品因容易取得且品質差異小而為較佳,更佳為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及S-Phos、PEPPSI-IPent或S-Phos-Pd(Crotyl)Cl。
本發明之一態樣為一種化合物(1)之工業製法,係可避免使用高度關注物質,而且可以提昇反應之選擇性,並抑制副產物(雜質)生成。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5-18
[式中,R1a表示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2表示C1-C6烷基。]
本發明為包含藉由化合物(VIIIb)之夫里德耳-夸夫特型反應(Friedel-Crafts reaction)而環化為化合物(IXa)之步驟之方法。
上述反應可以是藉由以混合酸酐化劑(氯磷酸二烷基酯等)和使用於肽合成之縮合劑(CDI、DIC、T3P等)等縮合劑進行處理將化合物(VIIIb)中之羧基轉換為對應之混合酸酐或活性酯,而將羧基活化來進行。相對於基質,混合酸酐化劑係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1當量至5當量。相對於基質,縮合劑係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1當量至5當量。較佳之混合酸酐化劑或縮合劑為氯磷酸二乙酯或DIC,相對於基質,可使用1當量至5當量。又,亦可使用TEA、DIPEA、吡啶等有機鹼,較佳為DIPEA。相對於為基質之化合物(VIIIb),有機鹼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1當量至8當量。該反應可於無溶劑或溶劑中進行。此處使用之溶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二乙醚、THF、CPME、2-甲基四氫呋喃、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5-67
烷、丙酮、乙腈、二氯甲烷、2-丁酮、乙酸乙酯或乙酸異丙酯等不屬於高度關注物質之溶劑、及此等之混合物等,較佳為THF、丙酮或乙腈及該等之混合物。該反應可以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為於40℃至溶劑之沸點附近。此反應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1小時至6小時)而進行。
於式(VIIIb)表示之羧酸的活化反應之後,在Mouaddib等之方法(Heterocycles,1999,51,2127)等中所記載之條件下,例如於溶劑中在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下使用聚磷酸等酸進行環化、或於未追加試劑的溶劑中,藉由於25℃附近加熱至溶劑沸點附近而進行環化,藉此可獲得化合物(IXa)。此反應可係藉由於0℃至溶劑沸點附近的溫度之範圍內,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而進行。
再者,於R1a為4-側氧基-1-哌啶基時,可以Borch等之方法(J.Am.Chem.Soc.,1971,93,2897)為基準,而於還原劑存在下對嗎啉附以還原性胺基化反應條件,藉此製造化合物(1)。
又,化合物(1)之藥學上容許之鹽可藉由使化合物(1)之游離物與可使用於製造對應於藥學上容許之鹽的醫藥品之酸或鹼接觸而製造。
化合物(1)之溶劑合物或化合物(1)之藥學上容許之鹽之溶劑合物係可藉由使用所欲之溶劑進行結晶化而進行製造。
又,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有關包含一連串步驟的製造化合物(1)之工業製法,該方法不需耗費大量勞力來調控殘留溶劑,可以更高的產率獲得化合物(1)及其合成中間物。
流程2係表示從化合物(I)至化合物(IX)之一連串製法之概要,以下對於每個步驟加以說明。又,此等屬於例示,本發明亦可使用步驟1至5中之一部分,除此之外使用公知之方法,不僅可以使用明示之試劑和條件,亦可使用能夠用於達成本發明目的之範圍者。又,於化合物(1)及其合成中間物的合成所使用之原料可係使用市售品,亦可視需要藉由慣常方法製造而使用。用於製造之試劑可使用市售品,亦可視需要藉由慣常方法而於使用時調製使用。用於製造之溶劑,尤其 是處理對於水分、氧或二氧化碳等為不穩定之化合物時,可使用市售之脫水溶劑或脫氣溶劑,亦可視需要而使用藉由慣常方法進行脫水、脫氣處理後之溶劑。溶劑亦可視需要而將複數種溶劑混合使用。於製造化合物時,尤其是處理對水分、氧或二氧化碳等為不穩定之化合物時,可以反應系統內經非活性大氣(具體而言為經充分乾燥之非活性氣體)置換之反應系統來製造而進行,藉此可以效率良好地進行目的之化學反應。較佳的非活性氣體可列舉氮或氬。本發明之製法亦可係根據化合物之性質或反應性而變更反應系統之溫度而進行。反應之最適合的溫度係從經液態氮冷卻之-100℃附近至溶劑之沸點附近的範圍內。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19-5
[式中,X表示脫離基,R1a表示脫離基或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1表示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基,R2表示C1-C6烷基,RB表示C1-C6烷基。]
步驟1a及1b
本步驟為從羧酸(I)轉換為β-酮酯(III)(β-beta-ketoester(III))之步驟。於本步驟中,原料化合物之羧酸(I)係於溶劑中,在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下且活化劑存在下,可轉換為醯氯、活性酯或烷基酯等經活化之羧酸(II)。之後,使經活化之羧酸(II)與AcORB之烯醇鹽於-2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縮合,藉此可供予β-酮酯(III)。
從羧酸(I)轉換為醯氯(II、A=Cl)之反應(步驟1a)係可採用:使用亞硫醯氯、草醯氯或氧氯化磷等作為活化劑,以轉換為對應羧酸(I)之醯氯(II、A=Cl)之方法。相對於基質,此時之活化劑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此反應中所使用之溶劑係可採用:甲苯、二甲苯、THF、CPME、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8-68
烷等及該等之混合物。此反應可於-2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而進行。
又,從羧酸(I)轉換為活性酯(II、A=咪唑基)之反應(步驟1a)可採用使用CDI等作為活化劑而轉換為對應羧酸(I)之活性酯(II、A=咪唑基)之方法。相對於基質,此時之活化劑係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此反應中所使用之溶劑係可採用:甲苯、二甲苯、THF、CPME、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8-69
烷等及該等之混合物。此反應可於-2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從0.1小時至24小時)而進行。活性酯之製造除了使用CDI以外,可使用縮合劑,此處獲得之對應於縮合劑之活性酯係同樣可使用於製造β-酮酯(III)。
又,從羧酸(I)轉換為烷基酯(II、A=ORA、RA表示C1-C6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之反應(步驟1a)可採用使用氯化氫氣體或乙醯氯與醇(RAOH)之組合,轉換為對應羧酸(I)之烷基酯(II、A=ORA)之方法。相對於基質,此反應所使用之氯化氫氣 體或乙醯氯可使用0.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2當量至5當量。於此反應所使用之溶劑係可使用醇(RAOH)。此反應可於-2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下進行,較佳為0℃至50℃。此反應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1小時至4小時)而進行。
從羧酸(I)轉換為經活化之羧酸(II)之反應較佳為:使用藉由亞硫醯氯而獲得之醯氯(II、A=Cl)之方法、使用藉由CDI而獲得之活性酯(II、A=咪唑基)之方法、或使用藉由乙醯氯與醇之組合而獲得之烷基酯(II、A=ORA)之方法。
經活化之羧酸(II)可進行分離精製、亦可不進行分離精製,而使用於下一個反應中。
相對於基質之經活化之羧酸(II),於從經活化之羧酸(II)轉換為β-酮酯(III)之反應(步驟1b)中使用之AcORB(RB表示C1-C6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烯醇鹽係可使用1當量至5當量,較佳為1當量至2當量。AcORB之烯醇鹽生成方法係可使用LiHMDS和NaHMDS、t-BuOK、DBU等強鹼試劑。相對於為基質,此等強鹼試劑之經活化之羧酸(II)係可使用2當量至5當量,較佳為2當量至4當量。此反應所使用之溶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THF、CPME、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19-70
烷等及該等之混合物,較佳為THF。AcORB較佳為乙酸第三丁酯。此反應係於-40℃至溶劑沸點附近進行,較佳為-10℃至25℃。此反應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0.1小時至2小時而進行。
步驟2a
本步驟為使具有脫離基(X)之芳族硝基化合物(IV)與β-酮酯(III)於鹼存在下藉由於-1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發揮作用之芳族求核置換反應而轉換為 式V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例如: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2009,46(2),172-177,或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4,18(1),89-102)。
於此反應所使用之鹼係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磷酸鈉、磷酸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LiHMDS、NaHMDS、LDA、二環己基醯胺鋰、鋰2,2,6,6-四甲基吡咯烷、KHMDS、t-BuOK、t-BuONa等,較佳為氫氧化鈉、t-BuOK、t-BuONa、磷酸鉀、磷酸鈉、碳酸鉀或碳酸銫。鹼可使用溶解於適當的溶劑之溶液。相對於基質之β-酮酯(III),鹼係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2當量至7當量。
於該反應中使用之溶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MeCN、THF、2-甲基四氫呋喃、CPME、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0-71
烷、丙酮、2-丁酮或水等及該等之組合,較佳為THF、水及該等之組合。此反應可於-1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為0℃至25℃。此反應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2小時至8小時)而進行。作為芳族硝基化合物(IV)之脫離基(X),可使用氟基、氯基、溴基或碘基等鹵素基及三氟甲磺酸酯基、甲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等,較佳為氟基或氯基。相對於基質之β-酮酯(III),芳族硝基化合物(IV)可使用1當量至3當量。
又,以不會溶解化合物之溶劑的組合來進行反應時,亦可使用相轉移催化劑,而可使用:氯化四甲銨、溴化四甲銨、氫氧化四甲銨、氯化四乙銨、溴化四乙銨、氫氧化四乙銨、氯化四丁銨、溴化四丁銨、氫氧化四丁銨等。相對於基質,相轉移催化劑係可使用0.01當量至0.99當量,較佳為0.1當量至0.4當量。
步驟2b-c
本步驟為接續硝基的還原而進行吲哚環的形成之還原性環化步驟。本反應可係使還原劑於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作用於式V表示之化合物,以進行硝基之還原而實施。反應所使用之還原劑可列舉:鐵(Synthesis,2008,(18),2943-2952)、鋅(Tetrahedron,2008,64(40),9607-9618)、氯化鈦(III)(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05,3(2),213-215)、氯化錫(II)(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3,58(19),5209-5220)、亞硫酸氫鈉(Gazzetta Chimica Italiana,1991,121(11),499-504)等,最佳之還原劑為亞硫酸氫鈉。相對於為基質之式V表示之化合物,還原劑係可使用1當量至20當量,較佳為2當量至6當量。該反應所使用之溶劑為甲醇和乙醇等短鏈烷醇、THF或水等及該等之組合,此等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比率為1:5至1:0.2。此反應可於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為10℃至35℃。此反應可藉由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1小時至5小時)而進行。
又,可使用藉由接觸還原反應等所致之硝基還原所能使用之條件(Synlett,2008,(17),2689-2691)。
步驟3
本步驟為使用了具有脫離基(R1a)之式VI表示之化合物的芳基-氮原子鍵結反應,例如可以Buchwald等之方法(Organic synthesis,78,23;Coll.Vol.10:423)為基準而進行。此反應可係在對於式VI表示之化合物和試劑類為非活性之適當的溶劑中,於相當於R1之可經取代的6員飽和環狀胺與鹼的存在下,於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係5℃至55℃。又,將脫離基(R1a)轉換為R1之反應除了該步驟3之外,亦可於步驟1、步驟2、步驟4、步驟5或於從具有脫離基(R1a)之化合物(IXa)至化合物(1)之最終階段,以對反應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之範圍進行。式VI表示之化合物中之脫離基(R1a)係能夠使用鹵素基或三氟甲磺酸酯基等,較佳為溴基或碘基。此反應所能使用之鹼係可使用例如:t-BuONa、t-BuOK、LiHMDS、NaHMDS、KHMDS、DBU、磷酸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相對於基質,鹼係可使用1當量至5當量。鹼亦可使用已溶解於適當溶劑之溶液。該反應中所能使用之溶劑係可使用例如:甲苯、正己烷、EtOAc、DMI、DMSO、THF、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2-72
烷等及該等之混合物。本步驟亦可使用催化劑及配位基而進行,催化劑及配位基(或催化劑與配位基之複合體)可使用例如:乙酸鈀、Pd2(dba)3、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PdCl2(CH3CN)2、PdCl2(PPh3)2、三烷基氮雜二環磷鹼(trialky proazaphosphatrane)、{P(t-Bu)3PdBr}2、PPh3、P(o-tol)3、BINAP、DPPF、P(t-Bu)3、Dave Phos、John Phos、c-Hexyl John Phos、S-Phos、X-Phos、t-Butyl X-Phos、Xantphos、4,5-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9,9-二甲基-9H-氧雜蒽、1,3-二烯丙基二氫咪唑鎓鹽等。相對於基質,催化劑及配位基係可使用0.001當量至0.99當量,較佳為0.003當量至0.1當量,更佳為0.003當量至0.05當量。脫離基(R1a)較佳為鹵素基,更佳為溴基或碘基。此反應中所使用之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較佳為4-(4-哌啶基)嗎啉、哌啶-4-酮或哌啶-4-酮之縮醛體。相對於基質,可經取代之6員飽和環狀胺可使用1當量至5當量,更佳為1當量至3當量。此反應可於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為5℃至40℃。此反應可係藉由於上述表示之溫度範圍內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0.5小時至2小時)而進行。
又,於本步驟中,較佳為作成式VII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式VII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係可藉由使式VII表示之化合物之游離物與預定之鹽(較佳為在製造對應 藥學上容許之鹽的醫藥品所能使用之酸或鹼)接觸而進行製造。較佳為式VII表示之化合物之鹽酸鹽。
步驟4
本步驟為藉由式VII表示之化合物之酯保護基(RB)的脫保護步驟而轉換為式VIII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RB與前述者為相同意義。酯保護基(RB)可使用例如C1-C6烷基等,惟較佳為第三丁基。此等之脫保護係可列舉例如「Greene and 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thesis”(第5版、John Wiley & Sons 2014年)」所記載之方法,若為將此等對應於反應條件而適當使用即可。酯保護基(RB)為第三丁基時,脫保護試劑可使用例如TMSI、TMSCl、BF3/OEt2等。相對於基質,脫保護試劑係可使用1當量至10當量,較佳為1.5當量至3當量。此反應所使用之溶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二乙醚、THF、CPME、MTBE、DMSO、環丁碸、1,4-二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3-73
烷、2,2,2-三氟乙醇等及此等之混合物,較佳為THF或2,2,2-三氟乙醇及此等之混合物。此反應可於-20℃至溶劑沸點附近之反應溫度進行,較佳為0℃至35℃。此反應可藉由於上述表示之溫度範圍內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一定時間(例如0.1小時至24小時,較佳為1小時至82小時)而進行。
步驟5為先前所說明之流程1之步驟。
化合物(1)之鹽酸鹽可藉由使化合物(1)與氯化氫接觸而製造。
可將化合物(1)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並添加氯化氫而調整化合物(1)之鹽酸鹽溶液。接著,視需要而於此溶液中加入其它的不良溶劑(poor solvent),使化合物(1)之鹽酸鹽晶析,而可製造化合物(1)之鹽酸鹽。又,可藉由將化合物(1)之溶液與氯化氫混合,使化合物(1)之鹽酸鹽析出,而製造化合物(1)之鹽酸鹽。
為了使化合物(1)溶解之適當的溶劑係可使用:丙酮、2-丁酮、四氫呋喃、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亞碸、乙酸、水或選自此等之混合溶劑。較佳為2-丁酮、乙酸及水之混合溶劑。
氯化氫之添加方法可列舉:添加氯化氫氣體之方法、添加溶解有氯化氫之鹽酸溶液之方法。溶解有氯化氫之鹽酸溶液可列舉:鹽酸水溶液、鹽酸甲醇溶液、鹽酸乙醇溶液、鹽酸乙酸乙酯溶液及鹽酸四氫呋喃溶液等。較佳為鹽酸乙醇溶液。
為了使化合物(1)之鹽酸鹽晶析而添加之不良溶劑可例示:己烷、庚烷、石油醚、乙醇、水等。
又,亦可藉由於溶解有化合物(1)之溶液中添加溶解有氯化氫之鹽酸溶液來製造化合物(1)之鹽酸鹽、或於溶解有氯化氫之鹽酸溶液中添加溶解有化合物(1)之溶液,而製造化合物(1)之鹽酸鹽。再者,將溶解有化合物(1)之溶液中之不溶物除去後,亦可用於製造化合物(1)之鹽酸鹽。除去不溶物之方法可列舉過濾或離心分離,惟並不限於此等方法。
化合物(1)之鹽酸鹽可為無水物,亦可形成水合物等溶劑合物。此處之「溶劑合」係於溶液中之溶質分子或離子會強力吸引與其鄰近之分子,而成為1個分子簇現象,例如:溶劑若為水即稱為水合,藉由水合而獲得之物質則稱為水合物。溶劑合物可為水合物、非水合物中之任一種。非水合物係存在包括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2-丙醇)、四氫呋喃、二甲亞碸等溶劑合物。
更具體之製造法係記載於日本專利4588121號、日本專利4918630號、日本特開2012-126711。
藉由本發明,可解決以往方法之各種問題。
具體而言,就以下之點來說,本案發明之製法係特別有用。
(1)於使用了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較佳還原劑的亞硫酸氫鈉(步驟2b-c)之還原反應中,由於會同時生成連在原料藥也有殘留之屬於副產物的雜質(X),因此必需調控殘留量以擔保原料藥的安全性,而需耗費大量的勞力。
作為就化合物(1)表示之化合物、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之溶劑合物、或是該等醫藥組成物之藥學上能夠容許之雜質而言,雖然預定相對於化合物(1)(為鹽或溶劑合物時為化合物(1)之鹽或溶劑合物)之重量,能夠容許的雜質(X)係最大至0.15%,惟相對於此,藉由本案發明之製法則可將量抑制在通常約0.08%以下;具體而言,係可將量抑制在0.001%至約0.08%之範圍、較佳為約0.001%至約0.08%之範圍、更佳為約0.001%至約0.05%之範圍。又,化合物(X)於預定之比例範圍內,並不會對作為醫藥組成物之藥理學特性造成影響。而且,雜質(X)為呈示藉由本案發明之製法係製造出化合物(1)之明確特徴(finger print)。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5-20
(2)於專利文獻1的步驟5表示之夫里德耳-夸夫特型反應中,由於在反應中副生成之屬於化合物(1)的位置異構物之雜質(Y)會導致生成物產率降低,因此成為於工業上實施時生產性降低之原因。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6-21
於本案發明中,藉由使用於肽合成所使用之縮合劑來作為夫里德耳-夸夫特型反應之反應活性劑,而可使成為產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雜質(Y)之生成大幅降低。
(3)近年來,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為較佳溶劑之DME或DMF、DMA等醯胺系溶劑係被報告為有致癌性、致畸形性等疑慮,而於歐洲之化學物質規範規則之REACH規則中,係定義為高度關注物質(Substance of very concern:SVHC),而在使用上可能會受到限制。
再者,於ICHQ3C(醫藥品之殘留溶劑準則)中,對於原料藥中的DME和DMF、DMA等醯胺系溶劑之殘留容許量有著嚴格之規範。就實際生產技術而言,為了要使殘留溶劑量在規範量以下,需耗費大量勞力來調控殘留溶劑。
相對於此,本案發明之製法為不使用高度關注物質(SVHC)之製法,可更容易地調控殘留溶劑。
(4)於專利文獻1中使用了記載為較佳催化劑系的鈀-碳烯錯合物之催化劑反應(步驟3)中,反應系統所含有之水分或醇含量會對反應性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了維持反應之再現性,需耗費大量勞力來調控反應系統所含之水分或醇的含量。相對於此,本案發明之製法為不易受到反應系統所含之水分或醇的含量影響之催化劑反應,為再現性高之催化劑反應(亦即,為牢固性高之反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以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惟此等實施例各為一個例子,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例子。
HPLC純度係使用Waters製H-Class系統、Alliance系統或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LC-10系統來進行分析。管柱係使用Waters製X-Bridge(BEH 4.6mmID×150mm或BEH 4.6mmID×50mm)、Sunfire(4.6mmID×150mm或4.6mmID×50mm)等通用管柱進行測定。各化合物之檢測係使用光電二極體陣列檢測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來實施,但亦可使用質量分析計、蒸發光散射檢測(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等其它手法。殘留溶劑係使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GC2010,並以內部參比法(internal reference method)進行分析。水分量係使用三菱化學分析科技(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公司製造之水分測定裝置(CA-200),而使用卡耳-費雪法(Karl-Fischer’s method)(電解法)進行測定。NMR係使用核磁共振裝置JNM-ECP-500(JEOL製)進行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係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Empyrean(PANalytical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各步驟之生成物係以下述之分析法進行分析、評估。
[表1]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8-28
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係以下述之條件取得。
陰極靶:Cu、管電壓:45kV、管電流:40mA
掃描方式:連續、步幅:0.0262606°
掃描軸:2 θ、每步之抽樣時間:5.100秒
掃描範圍:3至25°
實施例1
合成4-(4-乙基-3-碘-苯基)-4-甲基-3-側氧基-戊酸第三丁酯(IIIa)之方法
(1)合成4-(4-乙基-3-碘-苯基)-4-甲基-3-側氧基-戊酸第三丁酯(IIIa)[步驟1]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29-23
於氮氣氣流下,將2-(4-乙基-3-碘-苯基)-2-甲基-丙酸(Ia、80g、251mmol)溶解於甲醇(240ml)中。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3℃,並於此反應液中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20℃的方式添加乙醯氯(79g、1.01mol)。添加完成後,將反應液加溫至內溫40℃,攪拌2小時。將獲得之溶液濃縮至160ml,加入MTBE(400ml)及食鹽水(10wt%、320ml),並將有機層分離。所獲得之有機層係再以碳酸氫鈉水溶液(5wt%、320ml)洗淨。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濃縮至160ml,添加THF(400ml),並再次濃縮至160ml,獲得2-(4-乙基-3-碘-苯基)-2-甲基-丙酸甲酯(IIa)之粗生成物之濃縮物。
於所獲得之濃縮物中添加THF(80ml),並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6℃。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5℃的方式添加LiHMDS(THF溶液、1.3mol/L、464ml),接著將反應液昇溫至-3℃。於該溶液中,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15℃的方式添加乙酸第三丁酯(32g、277mmol),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
於獲得之反應液中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20℃的方式添加6mol/L鹽酸(210ml、1.3mol),攪拌30分鐘後予以靜置以排出水層。將所獲得之有機層再以 碳酸氫鈉水溶液(5wt%、160ml)洗淨,並濃縮至160ml。於所獲得之濃縮物中添加THF(400ml),濃縮至160ml,獲得IIIa之粗生成物之濃縮物。獲得之濃縮物係以原本狀態使用於下一個步驟中。
HPLC純度:99.13%
(2)合成6-氰基-2-[1-(4-乙基-3-碘-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VIa)[步驟2]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0-24
將於步驟1所獲得之4-(4-乙基-3-碘-苯基)-4-甲基-3-側氧基-戊酸第三丁酯(IIIa)之THF溶液(約160ml)及4-氟-3-硝基苯甲腈(IVa、54.3g、327mmol)進行混合,再添加THF(742ml),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5℃。於該反應液中,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15℃的方式添加8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210ml、1680mmo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6mol/L鹽酸(293ml、1758mmol),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25℃後,將水層排出。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亞硫酸氫鈉(253.9g、1260mmol),費時30分鐘滴入水(1000ml)。滴入完成後,將反應液於內溫25℃下攪拌3小時,添加MTBE(314ml)後,將水層排出。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1mol/L鹽酸(126ml、126mmol),於25℃下攪拌1小時後加入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293ml、293mmol),攪拌後,將水層排出。將獲得之有機層以0.5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419ml、209.5mmol)洗淨。將洗淨後之有機層濃縮至約160ml,並加入乙醇(314ml)再次濃縮至160ml,將此操作重覆進行2次。於獲得之濃縮混合物中加入乙醇(1000ml),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60℃為止以使溶解, 費時15分鐘添加水(115ml),接著添加以WO2010143664中記載之製造法獲得之化合物VIa(524mg)來作為種晶。確認結晶的析出,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於相同溫度下,費時2小時於漿液中滴入水(230ml)後,費時4小時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20℃。冷卻後攪拌1小時,並藉由過濾而取得濕性粉末後,將濕性粉末以乙醇、水之混合溶劑(乙醇:水=10:3,合計520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50℃進行乾燥,獲得6-氰基-2-[1-(4-乙基-3-碘-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VIa)95.96g(產率74.2%)。
HPLC純度:99.52%
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化合物(VIa)係呈示如第1圖所示之圖案。
(3)製造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鹽酸鹽(VIIa鹽酸鹽)[步驟3]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1-25
於氮氣環境下,將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0.453g、2.48mmol)及S-Phos(1.02g、2.48mmol)溶解於THF(275ml),進行反應容器內之氮置換。於獲得之混合物中加入於步驟2所獲得之6-氰基-2-[1-(4-乙基-3-碘-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VIa、85g、165mmol)、4-(4-哌啶基)-嗎啉(33.8g、198mmol)、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49ml),再次將反應容器內進行氮置換。將混合物冷卻至內溫0℃,並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20℃的方式添加NaHMDS(40% THF溶液、280ml、545mmol)。添加完成後,將反應液的內溫設定為25℃,攪拌 1小時。加入乙酸異丙酯(340ml)、氯化銨水溶液(15%、255g),將反應液的內溫加溫至50℃,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將水層排出,將所獲得之有機層在外溫50℃於減壓下進行濃縮,直到有機層達到約210ml為止。加入乙酸異丙酯(340ml),在相同溫度於減壓下濃縮至約210ml後,將殘渣溶解於丙酮(255ml)。將溶液以網目1μm之濾紙進行過濾,於獲得之濾液中加入丙酮(935ml),將溶液的內溫昇溫至35℃後,費時1小時滴入吡啶鹽酸鹽(21g、182mmol)之乙醇溶液(21.3ml)與丙酮(42.5ml)之混合溶液,使目的物結晶化。將獲得之漿液費時1小時冷卻至內溫-4℃,並藉由過濾取得濕性粉末後,以丙酮(425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40℃進行乾燥,獲得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鹽酸鹽(VIIa鹽酸鹽、97.1g。(產率:91%)
HPLC純度:99.13%
丙酮含量:7.8%
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化合物(VIIa)係呈示如第2圖、第3圖、第4圖表示之圖案。
實施例2
由試劑/溶劑物種所致之反應選擇性/反應率之比較
使用表1表示之溶劑及催化劑之組合,實施於實施例1中所記載之方法,並測定目的物(化合物VIIa)及雜質(Z)之產量。
表1係表示由試劑/溶劑物種所致之反應選擇性/反應率之比較。
又,雜質(Z)為屬於脫離基的碘基經置換為氫原子之以下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3-26
[表2]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3-29
從以上之結果可知,藉由使用單獨之THF或THF與DMI之混合溶劑以及預定之催化劑來取代屬於高度關注物質之DME,能夠以與DME同等以上的選擇性獲得目的物。
實施例3
(1)製造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步驟4]
A.結晶洗淨法係使用丙酮與水的混合物之合成法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4-30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鹽酸鹽(VIIa、80g、135mmol)懸浮於TFE(400ml),將反應液於內溫25℃下進行攪拌。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30℃的方式添加三甲基氯矽烷(24.9g、229mmo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8℃,並以反應液內溫液的內溫不超過12℃的方式添加丙酮(320ml)。於獲得之溶液中,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8℃的方式添加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241ml),結晶析出後,於反應液中追加10%磷酸氫二鉀水溶液(80g),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小時半。藉由將獲得之固體過濾而取得濕性粉末後,將濕性粉末以丙酮、水之混合溶液(丙酮:水=1:1,合計320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50℃進行乾燥,獲得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64.138g)(產率91%)。
HPLC純度;99.71%
TFE含量:1.7%
丙酮含量:1.3%
水分量:0.4%
B.結晶洗淨法係使用水及丙酮之合成法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第三丁酯鹽酸鹽(VIIa、20g、34mmol)懸浮於TFE(100ml), 將反應液於內溫25℃下攪拌。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30℃的方式添加三甲基氯矽烷(6.2g、57mmol),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8℃,並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12℃的方式添加丙酮(80ml)。於獲得之溶液中,並以反應液的內溫不超過12℃的方式添加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61ml),結晶析出後,於反應液中追加10%磷酸氫二鉀水溶液(20g),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小時半。藉由將獲得之固體過濾而取得濕性粉末後,將濕性粉末以水(80ml)洗淨,再以丙酮(80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50℃進行乾燥,獲得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15.8g)(產率93%)。
HPLC純度;99.76%
TFE含量:1.6%
丙酮含量:2.3%
水分量:0.4%
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化合物(VIIIa)係呈示如第5圖、第6圖、第7圖表示之圖案。
(2)製造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1)[步驟5]
A.使用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之製造方法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5-31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50g、100mmol)懸浮於丙酮(500ml),加入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25.2g、200mmol)、二異丙基乙胺(12.9g、100mmol),並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55℃以上。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後,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40℃。於此階段所析出之結晶係呈示第8圖所示之圖案。費時30分鐘於反應液中滴入甲醇(450ml)後,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於此階段所析出之結晶係呈示於第9圖所示之圖案。費時30分鐘於懸浮液中添加水(200ml),再於相同溫度下進行攪拌1小時。於此階段所析出之結晶係呈示於第10圖所示之圖案。藉由將所生成之結晶過濾而取得濕性粉末後,以甲醇、水之混合溶液(甲醇:水=12:5,合計425ml)洗淨。於此階段所析出之濕性粉末係呈示於第11圖所示之圖案。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50℃進行乾燥,獲得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化合物(1)、42.734g)。(產率:89%)。
HPLC純度:99.85%
水分量:3.7%
粉末X射線繞射分析:以上述手法所獲得之化合物(1)係呈示如第12圖所示之圖案。
B.使用氯磷酸二乙酯之製法(1)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1.0g、2.0mmol)懸浮於THF(20ml),並加入氯磷酸二乙酯(1.155ml、8.0mmol)、二異丙基乙胺(2.4ml、14.0mmol),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68℃。於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液攪拌2小時,並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40 ℃。於獲得之反應液中添加甲醇(7.5ml)後,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35℃。費時1小時而於懸浮液中添加水(12.5ml),並於反應液的內溫為30℃下攪拌1小時。藉由過濾將所獲得之固體作為濕性粉末取得後,以甲醇、水之混合溶液(甲醇:水=5:8.7,合計13.7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50℃進行乾燥,獲得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化合物(1)、0.7225g)。(產率:75%)
HPLC純度:99.87%
水分量:3.8%
C.使用氯磷酸二乙酯之製法(2)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1.0g、2.0mmol)懸浮於乙腈(20ml),並加入氯磷酸二乙酯(1.15ml、8.0mmol)、二異丙基乙胺(2.4ml、14.0mmol),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69℃。將反應液於相同溫度下攪拌2小時,並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40℃後,在添加甲醇(7.5ml)之後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35℃。費時1小時而於獲得之懸浮液中添加水(12.5ml),並於內溫30℃下攪拌1小時。藉由過濾將所獲得之固體作為濕性粉末取得後,以甲醇、水之混合溶液(甲醇:水=5:8.7,合計13.7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50℃進行乾燥,獲得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化合物(1)、0.8107g)。(產率:84%)
HPLC純度:99.5%
水分量:3.8%
D.使用乙酸酐之製法(1)
於氮氣環境下,使6-氰基-2-[1-[4-乙基-3-(4-嗎啉基-1-哌啶基)苯基]-1-甲基-乙基]-1H-吲哚-3-羧酸(VIIIa、1.0g、2.0mmol)懸浮於2-甲基四氫呋喃(15ml),並加入乙酸酐(0.75ml、8.0mmol)、二異丙基乙胺(2.4ml、14.0mmol),將反應液的內溫昇溫至80℃。將反應液於相同溫度下攪拌6小時,並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40℃後,添加甲醇(4.5ml)之後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35℃。費時0.5小時而於獲得之懸浮液中添加水(4.5ml),於內溫10℃以下攪拌1小時。藉由過濾將所獲得之固體作為濕性粉末取得後,以甲醇、水之混合溶液(甲醇:水=5:8.7,計13.7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40℃進行乾燥,獲得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化合物(1)、0.673g)。(產率:70%)
HPLC純度:99.77%
E.使用乙酸酐之製法(2)
除了使用N,N二甲基乙醯胺來取代於D中使用之2-甲基四氫呋喃來作為溶劑之外,係進行相同之操作而獲得化合物(1)。(產率:85%)
HPLC純度:99.8%
實施例4
由試劑/溶劑物種所致之環化反應之選擇性/產率之比較
使用表2表示之試劑及溶劑之組合來實施在實施例3中所記載之方法,測定目的物(化合物(1))及雜質(Y)之生成比。目的物(化合物(1))與雜質(Y)之生成比(環化反應之選擇性)係使用島津製作公司製造之LC-10系統,以藉由Sunfire(4.6mmID×50mm)管柱之反應混合物HPLC分析之譜峰面積為基礎而算出。HPLC分析係使用採用了0.05%三氟乙酸水溶液(A)及0.05%三氟乙酸之乙 腈溶液(B)的直線梯度法(表3,流速1ml/分鐘)來進行,並使用於230nm之吸收譜峰面積來計算。各化合物之保持時間係目的物(化合物(1))為約6.8分鐘,雜質(Y)為約3.8分鐘。
將由試劑/溶劑物種所致之環化反應之選擇性/產率之比較示於表2。
又,雜質(Y)為與目的物(化合物(1))在不同的取代位置藉由夫里德耳-夸夫特型反應而環化之下述化合物。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9-32
[表3]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39-33
由以上之結果可知,對於目的物之選擇性,藉由使用氯磷酸二乙酯或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C)來取代乙酸酐,反應選擇性會大幅提昇。而 且,可知藉由將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與丙酮加以組合使用,目的物之產率會大幅提昇。
[表4]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40-34
A率:相對於0.05%三氟乙酸水溶液總流量之比例
B率:相對於0.05%三氟乙酸之乙腈溶液的總流量之比例
實施例5
製造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鹽酸鹽(化合物(1)之鹽酸鹽)[步驟6]
於氮氣環境下,於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化合物(1)、35g、72.5mmol)中加入2-丁酮(350ml)、水(122.5ml)及乙酸(105ml),以外溫35℃溶解。將此溶液滴入至經加熱至內溫60℃之2mol/L鹽酸(70ml)與乙醇(350ml)之混合液中,且該混合液在滴入時係將溫度維持在60℃。再者,將混合液溫度維持在60℃,同時滴入2-丁酮(70ml)、水(24.5ml)及乙酸(21ml)之混合溶劑。將反應液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後,費時2小時將反應液的內溫冷卻至20℃。將反應液攪拌30分鐘後,濾取生成之固體,將獲得之濕性粉末以乙醇(350ml)洗淨。將濕性粉末於減壓下以外溫40℃進行乾燥,獲得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4-基)哌啶-1-基]-11-側氧基- 6,11-二氫-5H-苯并[b]咔唑-3-甲腈鹽酸鹽(化合物(1)鹽酸鹽、31.15g)(產率:82.8%)。
HPLC純度:99.95%
在從化合物Ia製造化合物(1)鹽酸鹽之過程中生成的雜質(X)
3-氰基-9-乙基-6,6-二甲基-8-(4-嗎啉基-1-哌啶基)-11-側氧基-5H-苯并[b]咔唑-2-磺酸
Figure 108131697-A0202-12-0041-35
1H NMR(500MHZ,二甲亞碸-d6)δ 1.28(3H,t,J=7.2HZ),1.53-1.69(2H,m)1.75(6H,s),1.92(2H,d,J=11.5HZ),2.28-2.39(1H,m),2.50-2.82(8H,m),3.22(2H,d,J=11.5HZ),3.57-3.64(4H,m),7.33(1H,s),7.86(1H,s),8.04(1H,s),8.70(1H,s),12.65(1H,brs)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高產率之化合物(1)之製造方法,係不需使用有環境負荷/作業者健康之慮之溶劑,且容易調控雜質,藉此於製造醫藥品係以牢固性/持續性更高之步驟所構成。
Figure 108131697-A0202-11-0002-3

Claims (14)

  1. 一種化合物(1)表示之化合物、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之溶劑合物之製造方法,化合物(1):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4-6
    前述製造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將式VIII表示之化合物於選自二氯甲烷、1,4-二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4-17
    烷、2-甲基四氫呋喃、2-丁酮、第三丁基甲醚、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二甲亞碸、四氫呋喃、丙酮或乙腈之溶劑中以縮合劑進行處理之步驟,其中該縮合劑為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或氯磷酸二乙酯,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4-7
    R1表示4-(嗎啉-4-基)哌啶-1-基,R2表示乙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更依序包含下述(1)步驟1a、下述(2)步驟1b、下述(3)步驟2a、下述(4)步驟2b-c、下述(5)步驟3、及下述(6)步驟4;(1)步驟1a:使式I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進行反應,製造式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5-8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R2表示乙基;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5-9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R2表示乙基,RA表示C1-C6烷基;(2)步驟1b:使式II表示之化合物與鹼及AcORB進行反應,製造式I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5-10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R2表示乙基,RB表示C1-C6烷基;(3)步驟2a:使式III表示之化合物與式IV表示之化合物與鹼進行反應,製造式V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5-11
    式中,X表示脫離基;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6-12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R2表示乙基,RB表示C1-C6烷基;(4)步驟2b-c:使式V表示之化合物與還原劑進行反應,製造式V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6-13
    式中,R1a表示脫離基,R2表示乙基,RB表示C1-C6烷基;(5)步驟3:於鈀催化劑存在下使式VI表示之化合物與4-(4-哌啶基)嗎啉進行反應,製造式VII表示之化合物或是其藥學上容許之鹽、或該等中任一種的溶劑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6-14
    式中,R1表示4-(嗎啉-4-基)哌啶-1-基,R2表示乙基,RB表示C1-C6烷基;(6)步驟4: 使式VII表示之化合物與酸進行反應,製造式VIII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7-15
    式中,R1表示4-(嗎啉-4-基)哌啶-1-基,R2表示乙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1)至(4)中之前述R1a表示之脫離基為碘基或溴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劑係選自四氫呋喃、丙酮或乙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1)中之前述酸為乙醯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2)中之前述鹼為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鋰或六甲基二矽基胺基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2)中之前述RB為第三丁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3)中之前述X表示之脫離基為氟基或氯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3)中之前述鹼為氫氧化鈉、磷酸鉀、碳酸鉀或碳酸銫,反應溶劑為四氫呋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4)中之前述還原劑為亞硫酸氫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5)中之前述鈀催化劑為氯化烯丙基鈀(II)二聚物與2-雙環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之組合、PEPPSI-IPent或S-Phos-Pd(Crotyl)Cl,將前述步驟3之反應於四氫呋喃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之混合溶劑中進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6)之前述酸為三甲基氯矽烷及2,2,2-三氟乙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化合物(1)為鹽酸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化合物(1)為鹽酸鹽,並在前述化合物(1)之外,還生成相對於前述化合物(1)鹽酸鹽之重量為0.08%以下的式X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1697-A0305-02-0048-16
TW108131697A 2018-09-04 2019-09-03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TWI825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5313 2018-09-04
JP2018-165313 2018-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050A TW202024050A (zh) 2020-07-01
TWI825163B true TWI825163B (zh) 2023-12-11

Family

ID=69722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697A TWI825163B (zh) 2018-09-04 2019-09-03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9322B2 (zh)
EP (1) EP3848361A4 (zh)
JP (1) JP7167171B2 (zh)
KR (1) KR102635225B1 (zh)
CN (1) CN112585126B (zh)
AR (1) AR116113A1 (zh)
AU (1) AU2019337018B2 (zh)
BR (1) BR112021001145A2 (zh)
CA (1) CA3107270A1 (zh)
IL (1) IL281079A (zh)
MX (1) MX2021002311A (zh)
SG (1) SG11202100983XA (zh)
TW (1) TWI825163B (zh)
WO (1) WO20200502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3008735A (es) 2021-01-29 2023-08-01 Chugai Seiyaku Kk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para el tratamiento de cancer pediatrico.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3537A (en) * 2009-06-10 2011-02-01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our rings compou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987B1 (zh) 1970-02-17 1975-03-19
JPS4918630B1 (zh) 1970-07-29 1974-05-11
JPS5859712U (ja) 1981-10-16 1983-04-22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貼付機
JPH0892090A (ja) 1994-07-26 1996-04-09 Tanabe Seiyaku Co Ltd 医薬組成物
EP0695755B1 (en) 1994-08-04 1998-10-21 F. Hoffmann-La Roche AG Pyrrolocarbazole
JP3235840B2 (ja) 1996-05-01 2001-12-04 イーライ・リリー・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プロテインキナーゼcのハロ置換阻害剤
ES2292262T3 (es) 1998-12-24 2008-03-01 Astellas Pharma Inc. Compuestos de imidazol y su uso medicinal.
CA2372032A1 (en) 1999-05-14 2000-11-23 Rodney W. Rickards Compound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GB0030417D0 (en) 2000-12-13 2001-01-24 Pharma Mar Sa An anticancer lead compound isolated from a New Zealand ascidian
FR2841138B1 (fr) 2002-06-25 2005-02-25 Cll Pharma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solide contenant un principe actif lipophile,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BRPI0407757A (pt) 2003-02-28 2006-02-14 Inotek Pharmaceuticals Corp derivados de benzamida tetracìclica e métodos de uso dos mesmos
ES2263862T3 (es) 2003-03-07 2006-12-16 Istituto Nazionale Per Lo Studio E La Cura Dei Tumori Ensayo de quinasa de linfoma anaplasico, sus reactivos y composiciones.
GB0305929D0 (en) 2003-03-14 2003-04-23 Novartis Ag Organic compounds
EP1648455A4 (en) 2003-07-23 2009-03-04 Exelixis Inc MODULATORS OF ALK PROTEIN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ND METHODS OF USE
US7378414B2 (en) 2003-08-25 2008-05-27 Abbott Laboratories Anti-infective agents
AU2004295061B2 (en) 2003-11-21 2008-11-20 Novartis Ag 1H-imidazo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WO2005056529A1 (en) 2003-12-12 2005-06-23 Merck Frosst Canada Ltd. Cathepsin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
TW200609215A (en) 2004-03-19 2006-03-16 Speedel Experimenta Ag Organic compounds
WO2005092062A2 (en) 2004-03-19 2005-10-06 Myriad Genetics, Inc. Compound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US7973061B2 (en) 2004-03-31 2011-07-05 Exelixis, Inc.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modulators and methods of use
MXPA06014066A (es) 2004-06-02 2007-02-15 Pharmacyclics Inc Inhibicion de factor viia.
BRPI0513915A (pt) 2004-08-26 2008-05-20 Pfizer compostos aminoeteroarila enantiomericamente puros como inibidores de proteìna quinase
US7091202B2 (en) 2004-09-15 2006-08-1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4-arylspirocycloalkyl-2-aminopyrimidine carboxamide KCNQ potassium channel modulators
GB0517329D0 (en) 2005-08-25 2005-10-05 Merck Sharp & Dohme Stimulation of neurogenesis
RU2008122547A (ru) 2005-11-07 2009-12-20 Айрм Ллк (Bm)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композиции как модуляторы арпп (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х рецепторов пролифератора пероксисом)
US7601716B2 (en) 2006-05-01 2009-10-13 Cephalon, Inc. Pyridopyrazine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as ALK and c-Met inhibitors
US8063225B2 (en) 2006-08-14 2011-11-22 Chembridge Corporation Tricyclic compound derivative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diseases, inflammatory disorders and immunomodulatory disorders
US8148391B2 (en) 2006-10-23 2012-04-03 Cephalon, Inc. Fused bicyclic derivatives of 2,4-diaminopyrimidine as ALK and c-Met inhibitors
CN101687873A (zh) 2007-04-17 2010-03-31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具有稠合杂环的11β-羟基类固醇Ⅰ型脱氢酶抑制剂
TWI389893B (zh) 2007-07-06 2013-03-21 Astellas Pharma Inc 二(芳胺基)芳基化合物
SI2176231T1 (sl) 2007-07-20 2017-01-31 Nerviano Medical Sciences S.R.L. Substituirani indazolni derivati, aktivni kot kinazni inhibitorji
EP2227233B1 (en) 2007-11-30 2013-02-13 Newlink Genetics Ido inhibitors
EP2253318B1 (en) 2008-03-13 2014-08-06 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 Improvement of dissolvability of preparation containing olmesartan medoxomil
AU2010244218B2 (en) 2009-05-07 2012-07-19 Astrazeneca Ab Substituted 1-cyanoethylheterocyclylcarboxamide compounds 750
US8609097B2 (en) 2009-06-10 2013-12-17 Hoffmann-La Roche Inc. Use of an anti-Tau pS422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in diseases
GB0910046D0 (en) 2009-06-10 2009-07-22 Glaxosmithkline Biolog Sa Novel compositions
TWI526441B (zh) 2010-08-20 2016-03-21 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四環化合物的組成物
JP5006987B2 (ja) 2010-11-22 2012-08-22 中外製薬株式会社 4環性化合物を含む医薬
SG10201704588XA (en) 2012-09-25 2017-07-28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Ret inhibitor
CA2946518C (en) 2014-04-25 2022-07-26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Preparation containing tetracyclic compound at high dose
CN106458967A (zh) 2014-04-25 2017-02-22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四环化合物的新结晶
MX2017015936A (es) 2014-06-18 2018-04-18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Nueva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que comprende agentes tensioactivos no ionicos.
TWI803187B (zh) 2014-08-08 2023-05-21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4環性化合物的非晶質體之固體分散體及製劑
CN104402862B (zh) * 2014-11-12 2016-10-05 苏州明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艾立替尼的制备方法
US9573932B2 (en) * 2015-03-02 2017-02-21 Yong Xu Synthesis of intermediat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ALK inhibitor
WO2017073706A1 (ja) 2015-10-30 2017-05-04 中外製薬株式会社 ジヒドロナフト[2,3-b]ベンゾフラン誘導体
CN107033124B (zh) 2017-04-21 2019-09-20 湖南博奥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艾乐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6928185B (zh) 2017-04-21 2019-09-20 湖南博奥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艾乐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6928184B (zh) 2017-04-21 2019-09-20 湖南博奥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艾乐替尼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3537A (en) * 2009-06-10 2011-02-01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our rings compou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7171B2 (ja) 2022-11-08
EP3848361A1 (en) 2021-07-14
MX2021002311A (es) 2021-04-28
AU2019337018B2 (en) 2024-03-07
AU2019337018A1 (en) 2021-03-18
KR20210053890A (ko) 2021-05-12
US20220372025A1 (en) 2022-11-24
BR112021001145A2 (pt) 2021-04-20
AR116113A1 (es) 2021-03-31
SG11202100983XA (en) 2021-03-30
CA3107270A1 (en) 2020-03-12
CN112585126B (zh) 2024-05-07
US11939322B2 (en) 2024-03-26
CN112585126A (zh) 2021-03-30
WO2020050241A1 (ja) 2020-03-12
EP3848361A4 (en) 2022-06-15
IL281079A (en) 2021-04-29
TW202024050A (zh) 2020-07-01
KR102635225B1 (ko) 2024-02-07
JPWO2020050241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2436B2 (ja) 置換された5−フルオロ−1h−ピラゾロピリジン類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6946917B (zh) 一种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及其中间体的新合成方法
TW201825491A (zh) 製備細胞凋亡誘導劑的方法
EP3334721B1 (en) Cgrp receptor antagonists
CA3018358A1 (en) Pyridyl derivatives as bromodomain inhibitors
TWI825163B (zh) 四環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JP2013075894A (ja) N−アシル環状アミン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医薬上許容される塩からなる医薬
JP6370294B2 (ja) 環状アミノメチルピリミジン誘導体
WO2021113368A1 (en) Sstr5 antagonists
WO2016187028A1 (en) Heteroaryl compounds, synthesis thereof, and intermediates thereto
CA3139284A1 (en) Synthesis of crac channel inhibitors
TWI838741B (zh) 製備btk抑制劑之製程
KR20200092945A (ko) 레날리도마이드의 결정형
KR101865868B1 (ko) 1-이소프로필-3-[5-[1-(3-메톡시프로필) 피페리딘-4-일]-[1,3,4]옥사디아졸-2-일]-1h-인다졸 옥살레이트의 대규모 제조공정
CN111362852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1-叔丁氧羰基-3-氮杂环丁酮的制备方法
JP2016132660A (ja) 新規イミダゾピリミジンおよびその医薬用途
CN116535423A (zh) 抑制/诱导降解egfr激酶的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TW202304923A (zh) 製備btk抑制劑之製程
WO2023061492A1 (zh) 2-氧代-3-氮杂双环[3.1.0]己烷衍生物
FR2948119A1 (fr) Derives de 5,6-bisaryl-2-pyridine-carboxamide, leur prepara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en therapeutique comme antagonistes des recepteurs a l'urotensine ii
JP2016108326A (ja) 環状アミノメチル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からなる医薬
JPWO2011030537A1 (ja) 4−(5−メチルピリジン−2−イルアミノ)ピペリジン−1−カルボン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WO2010123441A1 (en) Crystalline form of 4-amino-8-(2-fluoro-6-methoxy-phenyl)-n-propylcinnoline-3- carboxamide hydrogen sulphate, for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