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039B -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039B
TWI825039B TW107138860A TW107138860A TWI825039B TW I825039 B TWI825039 B TW I825039B TW 107138860 A TW107138860 A TW 107138860A TW 107138860 A TW107138860 A TW 107138860A TW I825039 B TWI825039 B TW I8250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mol
equiv
αvβ6 integrin
compound
room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7570A (zh
Inventor
李曉愷
艾瑞克 W 布希
朱銳
舒東旭
強納森 班森
鵬程 邵
沃特斯 馬修 佛勒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愛羅海德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愛羅海德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愛羅海德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7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0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4Non condensed pyridines;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72Nitrogen atoms
    • C07D213/74Amino or imino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3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 A61K47/6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oxyalkylene oligomer, polymer or dendrimer, e.g. PEG, PPG, PEO or polyglyce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9/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111General methods applicable to biologically active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113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 C12N15/1138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against receptors or cell surface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10Type of nucleic acid
    • C12N2310/14Type of nucleic acid interfering N.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1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backbone
    • C12N2310/315Phosphorothio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2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sugar
    • C12N2310/3212'-O-R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2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sugar
    • C12N2310/3222'-R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4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modifications
    • C12N2310/344Position-specific modifications, e.g. on every purine, at the 3'-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4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modifications
    • C12N2310/346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modifications having a combination of backbone and sugar mod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5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 C12N2310/351Conjugate
    • C12N2310/3513Protein; Pept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5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 C12N2310/352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linked to the nucleic acid via a carbon atom
    • C12N2310/3521Methy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10/00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nucleic acid
    • C12N2310/30Chemical structure
    • C12N2310/35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 C12N2310/353Nature of the modification linked to the nucleic acid via an atom other than carbon
    • C12N2310/3533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320/00Applications; Uses
    • C12N2320/30Spec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 C12N2320/32Special delivery means, e.g. tissue-specifi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描述一種具有血清穩定性及對整合素αvβ6之親和力的式I之合成αvβ6整合素配體,整合素αvβ6係表現於多種細胞類型中之受體。所述之配體可用於將貨物分子(諸如RNAi藥劑或其他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遞送至表現整合素αvβ6之細胞中,且藉此有助於貨物分子攝取至此等細胞中。亦描述包括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及使用方法。

Description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表現於包括上皮細胞之各種細胞類型中之整合素α-v β-6 (αvβ6)係TGF-β之潛伏相關肽(LAP)及細胞外基質(ECM)蛋白質纖維結合蛋白、玻璃連結蛋白及肌腱蛋白的受體。儘管在正常健康成年人上皮細胞中幾乎偵測不到,但在傷口癒合期間及在不同癌症(例如結腸、卵巢、子宮內膜及胃癌)中αvβ6整合素上調,且通常與不佳癌症預後相關。已展示αvβ6整合素可促進癌轉移中之細胞侵入及遷移,且抑制細胞凋亡。αvβ6整合素亦可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MMP)之表現且活化TGF-β1。主要在活體外研究中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αvβ6整合素可促進癌瘤進展。因此,尤其鑒於整合素αvβ6在基質金屬蛋白酶(MMP)之表現及TGF-β1活化中之作用,整合素αvβ6作為腫瘤生物標記物及可能的治療標靶係有吸引力的。
諸如藥物化合物之治療有效化合物在活體內向所需細胞及/或組織之遞送仍係藥品發展之一大挑戰。仍然存在對能夠選擇性靶向細胞或組織之穩定且有效的靶向配體之需求,其可用以有助於貨物分子(例如治療活性化合物或成分)向特定細胞或組織之靶向遞送。實際上,通常需要靶向配體,其可與一或多種所選貨物分子(諸如一或多種藥品或其他有效負載)結合以有助於貨物分子在活體內向所需細胞或組織之遞送。此外,存在對靶向整合素α-v β-6之化合物的需求,其適合於與貨物分子結合以將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表現整合素α-v β-6之細胞中。關於特定貨物分子,諸如治療性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例如反義寡核苷酸或RNAi藥劑),存在對能夠靶向整合素α-v β-6之靶向配體的需求,其可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以將治療劑遞送至表現整合素α-v β-6之細胞及/或組織中,且經由受體介導之胞吞作用、胞飲作用或藉由其他方式而有助於使治療劑進入至細胞中。
本文描述新穎的合成αvβ6整合素配體(在本文中亦稱為αvβ6配體)。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在血清中穩定且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且可與αvβ6整合素特異性結合。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貨物分子結合以有助於將貨物分子遞送至表現αvβ6整合素之所需細胞或組織中,諸如遞送至上皮細胞中。
本文亦揭示將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組織及/或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已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進一步揭示具有疾病、症狀或病症之受試者之治療方法,用於該治療方法之治療性貨物分子(例如活性醫藥成分)向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中之遞送能夠治療該受試者,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已與一或多種治療性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抑制標靶基因於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該細胞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其已與一或多種諸如RNAi藥劑之能夠抑制標靶基因於細胞中之表現的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例如基於寡核苷酸之治療劑)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抑制標靶基因於受試者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受試者係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其已與一或多種諸如RNAi藥劑之能夠抑制標靶基因於細胞中之表現的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
本文進一步描述包括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本文所述之組合物可為醫藥組合物,其包括與一或多種諸如RNAi藥劑或其他貨物分子之治療性物質結合之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具有至少部分藉由標靶基因之表現介導之疾病或病症之受試者的治療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有需要之受試者投與有效量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包括與一或多種諸如RNAi藥劑之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合成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下式之結構:(式I),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0至7之整數; J係C-H或N; Z係OR13 、N(R13 )2 或SR13 ; R1 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OH、COOH、CON(R5 )2 、OR6 ,或R1 包含貨物分子,其中各R5 獨立地係H或C1 -C6 烷基,且R6 係H或C1 -C6 烷基; R2 、RP1 及RP2 各自獨立地係H、鹵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芳基,或R2 、RP1 及RP2 可包含貨物分子; R10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1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1 及R1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 R12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各R13 獨立地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3 包含貨物分子; R14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及 其中R1 、R2 、R13 、RP1 及RP2 中之至少一者包含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或多種(例如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或1至30、1至25、1至20、1至15、1至10、1至5、5至30、5至25、5至20、5至15、5至10、10至30、10至25、10至20、10至15、15至30、15至25、15至20、20至30、20至25或25至30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於一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例如2、3、4、5、6、7、8或1至8、1至7、1至6、1至5、1至4、1至3、1至2、2至8、2至7、2至6、2至5、2至4、2至3、3至8、3至7、3至6、3至5、3至4、4至8、4至7、4至6或4至5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括本文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中之一或多者之組合物。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包括一或多種在活體內遞送至細胞中之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諸如一或多種RNAi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用於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細胞中之組合物,其中RNAi藥劑連接至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描述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其他醫藥物質或醫藥活性成分或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藥物。
包括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的組合物可有助於將貨物分子在活體內或活體外遞送至表現整合素αvβ6之細胞中。舉例而言,包括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的組合物可將諸如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的貨物分子在活體內或活體外遞送至第I型及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杯狀細胞、分泌上皮細胞、纖毛上皮細胞、角膜及結膜上皮細胞、真皮上皮細胞、膽管上皮細胞、腸上皮細胞、管上皮細胞、腺上皮細胞及上皮腫瘤(癌瘤)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以下之方法:使用一或多種如本文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及/或組合物,且必要時使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及/或組合物成為呈醫藥產品之適用於投與之形式。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製造本文所述之配體及組合物(例如藥物)之方法。
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可鑒於試圖投與之貨物分子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適用於此類投與之投與途徑在活體內向受試者投與,包括例如吸入(氣霧劑或乾粉調配物)、鼻內、皮下、靜脈內、腹膜內、皮內、經皮、口服、舌下、表面或瘤內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藉由靜脈內或皮下投與來投與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以用於全身傳遞。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藉由吸入遞送經由乾粉吸入器或噴霧器投與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以用於定位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表面投與來投與包括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組合物以用於定位遞送。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杯狀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分泌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纖毛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角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結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真皮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膽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腸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腺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一或多種所需貨物分子在活體內遞送至上皮腫瘤(癌瘤)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第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杯狀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杯狀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杯狀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分泌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分泌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分泌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纖毛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纖毛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纖毛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角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角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角膜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結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結膜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結膜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真皮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真皮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真皮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膽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膽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膽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腸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腸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腸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管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管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至腺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腺上皮細胞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腺上皮細胞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活體內遞送上皮腫瘤(癌瘤)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將RNAi藥劑在活體內遞送至上皮腫瘤(癌瘤)中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之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上皮腫瘤(癌瘤)中之表現之方法,其中該等方法包括向受試者投與與一或多種對αvβ6整合素具有親和力之配體結合的RNAi藥劑。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中之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的含義。儘管類似或等效於本文所述之彼等方法及材料可用於實踐或測試本發明,但合適的方法及材料描述如下。所有公開案、專利申請案、專利及本文所提及之其他參考案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衝突之情況下,以本說明書(包括定義)為主。另外,本文所述之材料、方法及實例僅為說明性的且並不欲作為限制性的。
自以下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將顯而易見本發明之其他特點、特徵、態樣及優點。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7年11月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80,398號、2018年3月22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46,739號及2018年6月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79,549號之優先權,其中各者之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αvβ6 整合素配體 .
本文描述具有血清穩定性及對整合素αvβ6之親和力的合成αvβ6整合素配體。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用以靶向活體外、就地、離體及/或活體內表現整合素αvβ6之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以較佳將貨物分子引導且靶向活體外、就地、離體及/或活體內表現整合素αvβ6之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或由醫藥活性化合物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或由諸如RNAi藥劑之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以將貨物分子在活體內引導至上皮細胞。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合成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下式之結構:(式I),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0至7之整數; J係C-H或N; Z係OR13 、N(R13 )2 或SR13 ; R1 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OH、COOH、CON(R5 )2 、OR6 ,或R1 包含貨物分子,其中各R5 獨立地係H或C1 -C6 烷基,且R6 係H或C1 -C6 烷基; R2 、RP1 及RP2 各自獨立地係H、鹵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芳基,或R2 、RP1 及RP2 可包含貨物分子; R10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1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1 及R1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 R12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各R13 獨立地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3 包含貨物分子; R14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及 其中R1 、R2 、R13 、RP1 及RP2 中之至少一者包含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中n=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中n=4。
在式I之一些實施例中,R2 係伸萘基。在式I之一些實施例中,R2 係經取代之伸萘基,且R2 亦包含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下式之結構:(式II),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0至7之整數(亦即n係0、1、2、3、4、5、6或7); J係C-H或N; R1 係H、C1 -C6 烷基、CH(R3 )(R4 )、OH、COOH、CH2 CH2 CH2 NH2 、CONHR5 、OR6 ,其中R3 係H或C1 -C6 烷基,R4 係H、C1 -C6 烷基,R5 係H或C1 -C6 烷基,且R6 係H或C1 -C6 烷基; R2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芳基, R10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1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1 及R1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 R12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3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4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其中R1 或R2 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I中n=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I中n=4。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下式之結構:(式III),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1至7之整數(亦即n係1、2、3、4、5、6或7); R7 包括一或多種貨物分子;及 R8 係一或多種視情況經取代之具有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之二價環狀部分,諸如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或環庚基)、環烯基(例如環丙烯基、環丁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或環庚烯基)、芳基(例如苯基)、雜芳基(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噠嗪基、吡咯、吡唑、咪唑、噻吩、苯并噻吩、噻唑、苯并噻唑、呋喃、噁唑、異噁唑、苯并呋喃、吲哚、吲唑、苯并咪唑、噁二唑、1,2,3-三唑、1,2,4-三唑、四唑、喹啉基、異喹啉基或喹喏啉基)或雜環基(例如四氫呋喃、四氫哌喃、哌啶、吡咯啶、二噁烷或二氧雜環戊烷)。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II中n=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II中n=4。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下式之結構:(式IV),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1至7之整數(亦即n係1、2、3、4、5、6或7);及 R9 包括一或多種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V中n=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V中n=4。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以下結構之整合素靶向配體前驅體:(式Ib),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 n係0至7之整數; J係C-H或N; Z係OR13 、N(R13 )2 或SR13 ; R1 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OH、COOH、CON(R5 )2 、OR6 ,或R1 包含與反應性基團結合之鍵聯基團,其中各R5 獨立地係H或C1 -C6 烷基,且R6 係H或C1 -C6 烷基; R2 、RP1 及RP2 各自獨立地係H、鹵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芳基,或R2 、RP1 及RP2 可包含與反應性基團結合之鍵聯基團; R10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R11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1 及R1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 R12 係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 各R13 獨立地係H、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R13 包含與反應性基團結合之鍵聯基團; R14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及 其中R1 、R2 、R13 、RP1 及RP2 中之至少一者包含與反應性基團結合之鍵聯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或多種(例如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或1至30、1至25、1至20、1至15、1至10、1至5、5至30、5至25、5至20、5至15、5至10、10至30、10至25、10至20、10至15、15至30、15至25、15至20、20至30、20至25或25至30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於一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例如2、3、4、5、6、7、8或1至8、1至7、1至6、1至5、1至4、1至3、1至2、2至8、2至7、2至6、2至5、2至4、2至3、3至8、3至7、3至6、3至5、3至4、4至8、4至7、4至6或4至5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視情況經由諸如聚乙二醇(PEG)基團之鍵聯基團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視情況經由骨架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該骨架包括至少一個用於各配體之連接點及至少一個用於各貨物分子之連接點。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一種貨物分子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多於一種貨物分子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以下中之任一者組成:結構1、結構2、結構5、結構5.1、結構5.2、結構6、結構6.1、結構6.2、結構6.3、結構6.4、結構7、結構8、結構9、結構10、結構11、結構12、結構13、結構14、結構15、結構16、結構17、結構18、結構19、結構20、結構22、結構23、結構24、結構25、結構27、結構29、結構30、結構31、結構32、結構33、結構34、結構35、結構36或結構37,各如本文所揭示。
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中之任一者可連接至貨物分子、反應性基團及/或經保護反應性基團。可使用反應性基團以有助於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之結合。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增加貨物分子向αvβ6整合素或向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的標靶。貨物分子可為(但不限於)醫藥活性成分或化合物、前藥或具有已知治療或診斷益處之另一物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可為(但不限於)小分子、抗體、抗體片段、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標籤或標記物、脂質、基於天然或經修飾之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例如反義股寡核苷酸或RNAi藥劑)、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肽、適體、聚合物、多元胺、蛋白質、毒素、維生素、聚乙二醇、半抗原、地高辛、生物素、放射性原子或分子或螢光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醫藥活性成分或前藥。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作為醫藥活性成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RNAi藥劑作為醫藥活性成分。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烷基」係指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飽和脂族烴基。舉例而言,「C1 -C6 烷基」包括具有以直鏈或支鏈排列之1、2、3、4、5或6個碳之烷基。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己基。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胺基烷基」係指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一或多個胺基取代之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胺基可未經取代、經單取代或經二取代。胺基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胺基甲基、二甲胺基甲基及2-胺基丙-1-基。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環烷基」意謂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具有3至14個碳原子之飽和或不飽和非芳族烴環基團。環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環丙基、甲基-環丙基、2,2-二甲基-環丁基、2-乙基-環戊基及環己基。環烷基可包括多個螺環或稠合環。環烷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伸環烷基」係指如本文所述之環烷基之二價基團。伸環烷基係環烷基之亞類,係指與環烷基相同但具有兩個取代點之基團。伸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伸環丙基、1,4-伸環己基及1,5-伸環辛基(1,5-cyclooxylene)。環伸烷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環伸烷基可為單、二或三環的。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烯基」係指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含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且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非芳族烴基。至多五個碳-碳雙鍵可存在於此類基團中。舉例而言,「C2 -C6 」烯基定義為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烯基。烯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及環己烯基。烯基之直鏈、支鏈或環狀部分可含有雙鍵且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術語「環烯基」意謂具有特定數目之碳原子及至少一個碳碳雙鍵之單環烴基。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炔基」係指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含有2至10個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個碳-碳參鍵之直鏈或支鏈烴基。可存在至多5個碳-碳參鍵。因此,「C2 -C6 炔基」意謂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炔基。炔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2-丙炔基及2-丁炔基。炔基之直鏈或支鏈部分可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烷氧基」或「烷氧基」係指具有指定數目之碳原子的-O-烷基。舉例而言,C1-6 烷氧基意欲包括C1 、C2 、C3 、C4 、C5 及C6 烷氧基。舉例而言,C1-8 烷氧基意欲包括C1 、C2 、C3 、C4 、C5 、C6 、C7 及C8 烷氧基。烷氧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氧基、第二戊氧基、正庚氧基及正辛氧基。
如本文所使用,「酮基」係指經由羰基橋鍵連接之任何如本文所定義之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基、雜芳基或芳基。酮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烷醯基(例如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戊醯基或己醯基)、烯醯基(例如丙烯醯基)、炔醯基(例如乙炔醯基、丙炔醯基、丁炔醯基、戊炔醯基或己炔醯基)、芳醯基(例如苯甲醯基)、雜芳醯基(例如吡咯醯基、咪唑醯基、喹啉醯基或吡啶醯基)。
如本文所使用,「烷氧羰基」係指經由羰基橋鍵連接之任何如上文所定義之烷氧基(亦即-C(O)O-烷基)。烷氧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異丙氧羰基、正丙氧羰基、第三丁氧羰基、苯甲氧羰基或正戊氧羰基。
如本文所使用,「芳氧基羰基」係指經由氧基羰基橋鍵連接之如本文所定義之任何芳基(亦即,-C(O)O-芳基)。芳氧基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氧基羰基及萘氧羰基。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雜芳氧基羰基」係指經由氧基羰基橋鍵連接之任何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雜芳基(亦即-C(O)O-雜芳基)。雜芳氧基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2-吡啶氧基羰基、2-噁唑氧基羰基、4-噻唑氧基羰基或嘧啶氧基羰基。
如本文所使用,「芳基」或「芳族」意謂各環中具有至多6個原子之任何穩定單環或多環碳環,其中至少一個環係芳族環。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基、蒽基、四氫萘基、二氫茚基及聯二苯。在芳基取代基係雙環且一個環係非芳族環之情況下,應瞭解連接係經由芳族環。芳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伸芳基」係指如本文所述之芳基之二價基團。伸芳基係芳基之亞類,係指與芳基相同但具有兩個取代點之基團。伸芳基之實例包括伸苯基,其係指二價苯基。伸芳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鹵基」係指鹵素基團。舉例而言,「鹵基」可指氟(F)、氯(Cl)、溴(Br)或碘(I)基團。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雜芳基」表示各環中具有至多7個原子之穩定單環或多環,其中至少一個環係芳族環且含有1至4個選自由O、N及S組成之群的雜原子。雜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吖啶基、咔唑基、噌啉基、喹喏啉基、吡唑基、吲哚基、苯并三唑基、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咪唑酮基、苯并噁唑酮基、喹啉基、異喹啉基、二氫異吲哚酮基、咪唑并吡啶基、異吲哚酮基、吲唑基、噁唑基、噁二唑基、異噁唑基、吲哚基、吡嗪基、噠嗪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咯基及四氫喹啉。亦瞭解,「雜芳基」包括任何含氮雜芳基之N-氧化物衍生物。在雜芳基取代基係雙環且一個環係非芳族環或不含雜原子之情況下,應瞭解連接係經由芳族環或經由含雜原子環。雜芳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伸雜芳基」係指如本文所述之雜芳基之二價基團。伸雜芳基係雜芳基之亞類,係指與雜芳基相同但具有兩個取代點之基團。雜芳基之實例包括伸吡啶基、伸嘧啶基及伸吡咯基。伸雜芳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雜環(heterocycle)」、「雜環(heterocyclic)」或「雜環基(heterocyclyl)」意謂含有1至4選自由O、N及S組成之群的雜原子之3至14員芳族或非芳族雜環,包括多環基團。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雜環(heterocyclic)」亦視為與術語「雜環(heterocycle)」及「雜環基(heterocyclyl)」同義,且亦理解為具有本文所闡述之相同定義。「雜環基」包括上文所提及之雜芳基以及其二氫及四氫類似物。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雜環丁烷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呫基、苯并吡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咔唑基、咔啉基、噌啉基、呋喃基、咪唑基、吲哚啉基、吲哚基、吲哚嗪基、吲唑基、異苯并呋喃基、異吲哚基、異喹啉基、異噻唑基、異噁唑基、萘吡啶基、噁二唑基、側氧基噁唑啶基、噁唑基、噁唑啉、側氧基哌嗪基、側氧基吡咯啶基、側氧基嗎啉基、異噁唑啉、氧雜環丁烷基、哌喃基、吡嗪基、吡唑基、噠嗪基、吡啶并吡啶基、噠嗪基、吡啶基、吡啶酮基、嘧啶基、嘧啶酮基、吡咯基、喹唑啉基、喹啉基、喹喏啉基、四氫哌喃基、四氫呋喃基、四氫硫哌喃基、四氫異喹啉基、四唑基、四唑並吡啶基、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吩基、三唑基、1,4-二氧雜環己烷基、六氫氮雜卓基、哌嗪基、哌啶基、吡啶-2-酮基、吡咯啶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二氫苯并咪唑基、二氫苯并呋喃基、二氫苯并噻吩基、二氫苯并噁唑基、二氫呋喃基、二氫咪唑基、二氫吲哚基、二氫異噁唑基、二氫異噻唑基、二氫噁二唑基、二氫噁唑基、二氫吡嗪基、二氫吡唑基、二氫吡啶基、二氫嘧啶基、二氫吡咯基、二氫喹啉基、二氫四唑基、二氫噻二唑基、二氫噻唑基、二氫噻吩基、二氫三唑基、二氫氮雜環丁烷基、二氧離子基硫代嗎啉基、亞甲基二氧基苯甲醯基、四氫呋喃基及四氫噻吩基、及其N-氧化物。雜環基取代基之連接可經由碳原子或經由雜原子進行。雜環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雜環烷基」意謂含有1至4個選自由O、N及S組成之群的雜原子之3至14員非芳族雜環,包括多環基團。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雜環丁烷基、側氧基哌嗪基、側氧基吡咯啶基、側氧基嗎啉基、氧雜環丁烷基、哌喃基、吡啶酮基、嘧啶酮基、四氫哌喃基、四氫呋喃基、四氫硫哌喃基、四氫異喹啉基、1,4-二氧雜環己烷基、六氫氮雜卓基、哌嗪基、哌啶基、吡咯啶基、嗎啉基、硫代嗎啉基、二氫呋喃基、二氫咪唑基、二氫異噁唑基、二氫異噻唑基、二氫噁二唑基、二氫噁唑基、二氫吡嗪基、二氫吡唑基、二氫吡啶基、二氫嘧啶基、二氫吡咯基、二氫四唑基、二氫噻二唑基、二氫噻唑基、二氫噻吩基、二氫三唑基、二氧離子基硫代嗎啉基及四氫噻吩基、及其N-氧化物。雜環烷基取代基之連接可經由碳原子或經由雜原子進行。雜環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伸雜環烷基」係指如本文所述之雜環烷基之二價基團。伸雜環烷基係雜環烷基之亞類,係指與雜環烷基相同但具有兩個取代點之基團。伸雜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伸哌啶基、伸吖丁啶基及伸四氫呋喃基。伸雜環烷基視情況如由正常原子價所允許在任何位置經單、二、三、四或五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治療(treat)」、「治療(treatment)」及其類似術語意謂用於提供受試者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之發生次數、嚴重程度及/或發生頻率的減輕或緩解之方法或步驟。如本文所使用,「治療(treat)」及「治療(treatment)」可包括受試者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之發生次數、嚴重程度及/或發生頻率的預防、管理、預防性治療及/或抑制。
如本文所使用,當提及RNAi藥劑時,「向細胞中引入」一詞意謂將RNAi藥劑功能性傳遞至細胞中。「功能性傳遞」一詞意謂以使RNAi藥劑能夠具有預期生物活性(例如序列特異性抑制基因表現)的方式將RNAi藥劑傳遞至細胞。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使用如本文所用之符號意謂根據本文所述之發明之範疇任何基團可與其連接。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異構體」係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在性質或其原子結合序列或空間中其原子之排列方面不同的化合物。原子空間排列不同之異構體稱為「立體異構體」。彼此不為鏡像之立體異構體稱為「非對映異構體」且不重疊鏡像之立體異構體稱為「對映異構體」或有時稱為光學異構體。結合於四個不相同取代基之碳原子稱為「對掌性中心」。當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含有烯系雙鍵或異構結構並非特定定義之具有幾何不對稱性之其他中心時,化合物可意欲包括個別E與Z幾何異構體或混合物。舉例而言,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意謂包括所有可能的異構體以及其外消旋及光學純形式。同樣,除非另外明確說明,否則亦意欲包括所有互變異構形式。
如本文所使用,鍵聯基團係使一個分子或分子之一部分連接至另一至第二分子或分子之第二部分的一或多個原子。在此項技術中,術語鍵聯基團及間隔子有時可互換使用。類似地,如此項技術中所用,術語骨架有時可與鍵聯基團互換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鍵聯基團可包括肽可裂解鍵聯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鍵聯基團可包括或由肽苯丙胺酸-瓜胺酸-苯丙胺酸-脯胺酸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鍵聯基團可包括或由PEG基團組成。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連接」當指兩個分子之間的連接時意謂兩個分子藉由共價鍵結合或兩個分子經由非共價鍵(例如氫鍵或離子鍵)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術語「連接」指兩個分子之間經由非共價鍵關聯之情況下,在生理學上可接受之緩衝劑(例如磷酸鹽緩衝鹽水)中兩個不同分子之間的關聯具有小於1×10-4 M(例如小於1×10-5 M、小於1×10- 6 M或小於1×10-7 M)之KD 。除非陳述,否則如本文所用之術語連接可指在有或無任何插入原子抑或原子之基團下第一化合物與第二化合物之間的連接。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理解及瞭解,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視置放化合物或組合物之環境而定具有質子化或去質子化狀態之某些原子(例如N、O或S原子)。因此,如本文所使用,本文所揭示之結構設想,可將諸如OH、SH或NH之某些官能基質子化或去質子化。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意欲涵蓋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而與其基於環境之pH值之質子化狀態無關,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理解。
結構可描繪為在環結構上具有「浮動」鍵以指示如由價數所允許結合至環上之任何碳或雜原子。舉例而言,結構指示R可替換環上之五個可用位置中之任一者處的任何氫原子。「浮動」鍵亦可用於雙環結構中以指示如由價數所允許雙環之任一環上之任何位置之鍵。在雙環之情況下,鍵將示為兩個環上之「浮動」鍵,例如指示R可替換環上之七個可用位置中之任一者處的任何氫原子。
如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由……組成」一詞不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未說明之任何元件、步驟或成分。當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時,「基本上由……組成」一詞將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制於指定物質或步驟及實質上不影響所主張發明之基礎及新穎特徵的物質或步驟。
本文描述使用所述αvβ6整合素配體以將貨物分子標靶且遞送至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貨物分子可在活體外、就地、離體或活體內遞送至細胞。
在式Ib之一些實施例中,鍵聯基團係含有2至20個乙二醇單元之PEG基團。
在式Ib之一些實施例中,反應性基團係疊氮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6整合素配體具有包括、由或基本上由由以下表示之結構中之任一者組成之結構:(結構1);(結構2);(結構5);(結構5.1);(結構5.2);(結構6);(結構6.1);(結構6.2);(結構6.3);(結構6.4);(結構7);(結構8);(結構9);(結構10);(結構11);(結構12);(結構13);(結構14);(結構15);(結構16);(結構17);(結構18);(結構19);(結構20);(結構22);(結構23);(結構24);(結構25);(結構27);(結構29);(結構30);(結構31);(結構32);(結構33);(結構34);(結構35);(結構36);及(結構37),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指示與包含貨物分子之部分之連接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或多種(例如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或1至30、1至25、1至20、1至15、1至10、1至5、5至30、5至25、5至20、5至15、5至10、10至30、10至25、10至20、10至15、15至30、15至25、15至20、20至30、20至25或25至30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於一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例如2、3、4、5、6、7、8或1至8、1至7、1至6、1至5、1至4、1至3、1至2、2至8、2至7、2至6、2至5、2至4、2至3、3至8、3至7、3至6、3至5、3至4、4至8、4至7、4至6或4至5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一種貨物分子(例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貨物分子中之任一者)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視情況經由諸如聚乙二醇(PEG)基團之鍵聯基團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視情況經由骨架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該骨架包括至少一個用於各配體之連接點及至少一個用於各貨物分子之連接點。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一種貨物分子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多於一種貨物分子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由或基本上由以下中之任一者組成:結構1、結構2、結構5、結構5.1、結構5.2、結構6、結構6.1、結構6.2、結構6.3、結構6.4、結構7、結構8、結構9、結構10、結構11、結構12、結構13、結構14、結構15、結構16、結構17、結構18、結構19、結構20、結構22、結構23、結構24、結構25、結構27、結構29、結構30、結構31、結構32、結構33、結構34、結構35、結構36或結構37,各如本文所揭示。
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中之任一者可連接至貨物分子、反應性基團及/或經保護反應性基團。可使用反應性基團以有助於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之結合。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增加貨物分子向αvβ6整合素或向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的標靶。貨物分子可為(但不限於)醫藥活性成分或化合物、前藥或具有已知治療益處之另一物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可為(但不限於)小分子、抗體、抗體片段、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標籤或標記物、脂質、基於天然或經修飾之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例如反義股寡核苷酸或RNAi藥劑)、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肽、適體、聚合物、多元胺、蛋白質、毒素、維生素、聚乙二醇、半抗原、地高辛、生物素、放射性原子或分子或螢光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醫藥活性成分或前藥。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作為醫藥活性成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RNAi藥劑作為醫藥活性成分。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如本文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鍵聯基團及骨架之結構,其中該骨架與貨物分子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可包括呈單牙形式之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可包括呈雙牙形式之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可包括呈三牙形式之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可包括呈四牙形式之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b)。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1)。
在實施例中,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中PEG之長度可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5.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栓釘)-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1b)。
可使用反應性基團(或經保護反應性基團)以有助於αvβ6整合素配體與所關注之分子,例如與貨物分子(直接或經由一或多個骨架及/或連接子)之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5.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可經烷基-疊氮基反應性基團置換。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烷基-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5.2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6之αvβ6整合素配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6.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實施例中,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中PEG之長度可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1b)
可使用反應性基團(或經保護反應性基團)以有助於αvβ6整合素配體與所關注之分子,例如與貨物分子(直接或經由一或多個骨架及/或連接子)之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6.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可經烷基-疊氮基反應性基團置換。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烷基-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2b)
可使用反應性基團(或經保護反應性基團)以有助於αvβ6整合素配體與所關注之分子,例如與貨物分子(直接或經由一或多個骨架及/或連接子)之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3)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6.3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3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4)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6.4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6.4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7)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7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7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7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8)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8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8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8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9)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9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9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9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0)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0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0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0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1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1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2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2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3)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3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3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3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4)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4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4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4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5)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5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5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6)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6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6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6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7)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7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7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7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8)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8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8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8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9)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19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9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19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0)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0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0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0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2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2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3)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3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3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3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4)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4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4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4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5)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5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5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7)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7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7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9)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9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29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0)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0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0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1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1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2)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2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2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3)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3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3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4)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4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4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5)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5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5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6)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6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6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7)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25之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7a), 其中X包括反應性基團、經保護反應性基團或貨物分子(例如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合成以包括聚乙二醇(PEG)-疊氮基反應性基團,且包含以下結構:(結構37b)
如以下中之任一者所揭示之反應性基團:結構1a、結構1b、結構2a、結構2b、結構5a、結構5b、結構6a、結構6b、結構7a、結構7b、結構8a、結構8b、結構9a、結構9b、結構10a、結構10b、結構11a、結構11b、結構12a、結構12b、結構13a、結構13b、結構14a、結構14b、結構15a、結構15b、結構16a、結構16b、結構17a、結構17b、結構18a、結構18b、結構19a、結構19b、結構20a、結構20b、結構22a、結構22b、結構23a、結構23b、結構24a、結構24b、結構25a、結構25b、結構27a、結構27b、結構29a、結構29b、結構30a、結構30b、結構31a、結構31b、結構32a、結構32b、結構33a、結構33b、結構34a、結構34b、結構35a、結構35b、結構36a、結構36b、結構37a或結構37b可用以將αvβ6整合素配體連接至所關注之分子,亦即連接至諸如RNAi藥劑之貨物分子。貨物分子可為靶向αvβ6整合素表現細胞所需之任何分子。多牙 αvβ6 整合素配體及骨架
如本文所揭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可連接至一或多種貨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僅一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在本文中稱為「單牙」或「單價」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兩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在本文中稱為「雙牙」或「二價」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三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在本文中稱為「三牙」或「三價」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四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在本文中稱為「四牙」或「四價」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超過四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僅一種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結合(在本文中稱為「單牙」配體)之情況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貨物分子直接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可經由骨架或其他連接子結構與貨物分子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一或多個骨架。可使用此項技術中有時亦稱為鍵聯基團或連接子之骨架以有助於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鍵聯至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與本文所揭示之配體相容之適用骨架在此項技術中一般已知。可用於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骨架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合物及聚胺基酸(例如雙麩胺酸、聚-L-離胺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骨架可包括半胱胺酸連接子或基團、DBCO-PEG1-24 -NHS、炔丙基-PEG1-24 -NHS及/或多牙DBCO及/或炔丙基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將一或多種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結合之骨架具有以下結構:(骨架1)
使用骨架1例如有助於有效結合αvβ6整合素配體單體與一或多種貨物分子。骨架1包括胺反應性對硝基苯酚(亦稱為4-硝基苯酚)酯、醯胺鍵聯及三個PEG2 單元以及末端炔烴。4-硝基苯酚酯可與貨物分子上之一級胺,諸如調配有末端胺基(例如NH2 -C6 )之RNA觸發子上之一級胺經由醯胺形成而結合。末端炔烴可與疊氮基改質之配體(肽與小分子)經由銅催化之點擊化學而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係RNAi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骨架1可連接至RNAi藥劑之末端,以便連接至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舉例而言,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可經修飾以包括連接至RNAi藥劑之5'末端核苷酸之5'端的C6 胺(-C6 -NH2 )。具有此類C6 胺改質(或產生末端胺之另一其他改質)之RNAi藥劑可容易與骨架1結合,如以下結構中之圖像所示:(結構380),其中指示RNAi藥劑。
以上結構380之炔烴基團接著可與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以形成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骨架可使用DBCO (二苯并環辛炔)合成,其可由以下結構表示:(結構381),其中指示與反應性基團或包含貨物分子之部分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三唑基團形成於RNAi藥劑與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間,如以下通式結構所示:(結構390),其中指示可用以使配體連接至RNAi藥劑之任何適合的骨架或鍵聯基團,且指示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骨架可合成為胺基磷酸酯化合物,其可經由胺基磷酸酯合成使得三牙配體容易偶合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如以下結構所示:(結構400)。
在合成以將結構400之化合物連接至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之後,末端炔烴接著可連接至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結構1、結構2、結構5、結構5.1、結構5.2、結構6、結構6.1、結構6.2、結構6.3、結構6.4、結構7、結構8、結構9、結構10、結構11、結構12、結構13、結構14、結構15、結構16、結構17、結構18、結構19、結構20、結構22、結構23、結構24、結構25、結構27、結構29、結構30、結構31、結構32、結構33、結構34、結構35、結構36、結構37,其中αvβ6整合素配體係經由骨架連接之三牙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呈三牙形式之結構2,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a)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與RNAi藥劑結合之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c),其中指示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d),其中指示可用以連接配體及貨物分子之任何適合的骨架。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與RNAi藥劑結合之呈三牙形式之結構6.1,且可由以下結構表示: (結構701e),其中指示可用以連接配體及RNAi藥劑之任何適合的骨架,且指示RNAi藥劑。反應性基團及經保護反應性基團 .
反應性基團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使得在兩種分子或反應物之間形成共價鍵聯。本文中適用於本發明範疇之反應性基團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醯胺基、羧酸基、疊氮基、炔烴、炔丙基、BCN(雙環[6.1.0]壬炔、DBCO(二苯并環辛炔)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胺氧基、N-羥基丁二醯亞胺(NHS)或其他活化酯(例如PNP、TFP、PFP)、溴基、醛、碳酸酯、甲苯磺酸酯、四嗪、反式-環辛烯(TCO)、醯肼、羥基、二硫基及鄰吡啶基二硫基。
併入反應性基團可有助於將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至貨物分子。結合反應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使得在兩種分子或反應物之間形成共價鍵聯。本文中適用於本發明範疇之結合反應包括(但不限於)醯胺偶合反應、邁克爾加成反應、腙形成反應及點擊化學環加成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靶向配體合成為四氟苯基(TFP)酯,其可藉由反應性胺基置換以連接貨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整合素靶向配體合成為疊氮化物,其可例如經由點擊化學環加成反應與炔丙基或DBCO基團結合以連接貨物分子。
經保護反應性基團通常亦用於此項技術中。保護基使反應性基團暫時化學轉化為在非保護基團反應之條件下不反應之基團,例如以在後續化學反應中提供化學選擇性。本文中適用於本發明範疇之經保護反應性基團包括(但不限於)BOC基團(第三丁氧基羰基)、Fmoc (9-茀基甲氧基羰基)、羧基苯甲基(CBZ)基團、苯甲酯及PBF (2,2,4,6,7-五甲基二氫苯并呋喃-5-磺醯基)。貨物分子 ( 包括 RNAi 藥劑 )
貨物分子係自本文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分離時對包含αvβ6整合素受體之細胞具有所需作用之任何分子。貨物分子可為(但不限於)醫藥成分、藥品、前藥、具有已知治療益處之物質、小分子、抗體、抗體片段、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標籤或標記物、脂質、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或聚核苷酸、肽、聚合物、多元胺、蛋白質、適體、毒素、維生素、PEG、半抗原、地高辛、生物素、放射性原子或分子或螢光團。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例如相同或不同貨物分子)連接至一或多種αvβ6整合素配體以使貨物分子靶向表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係醫藥成分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係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如本文所使用,「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係含有約10-50個(例如10至48、10至46、10至44、10至42、10至40、10至38、10至36、10至34、10至32、10至30、10至28、10至26、10至24、10至22、10至20、10至18、10至16、10至14、10至12、12至50、12至48、12至46、12至44、12至42、12至40、12至38、12至36、12至34、12至32、12至30、12至28、12至26、12至24、12至22、12至20、12至18、12至16、12至14、14至50、14至48、14至46、14至44、14至42、14至40、14至38、14至36、14至34、14至32、14至30、14至28、14至26、14至24、14至22、14至20、14至18、14至16、16至50、16至48、16至46、16至44、16至42、16至40、16至38、16至36、16至34、16至32、16至30、16至28、16至26、16至24、16至22、16至20、16至18、18至50、18至48、18至46、18至44、18至42、18至40、18至38、18至36、18至34、18至32、18至30、18至28、18至26、18至24、18至22、18至20、20至50、20至48、20至46、20至44、20至42、20至40、20至38、20至36、20至34、20至32、20至30、20至28、20至26、20至24、20至22、22至50、22至48、22至46、22至44、22至42、22至40、22至38、22至36、22至34、22至32、22至30、22至28、22至26、22至24、24至50、24至48、24至46、24至44、24至42、24至40、24至38、24至36、24至34、24至32、24至30、24至28、24至26、26至50、26至48、26至46、26至44、26至42、26至40、26至38、26至36、26至34、26至32、26至30、26至28、28至50、28至48、28至46、28至44、28至42、28至40、28至38、28至36、28至34、28至32,至28至30、30至50、30至48、30至46、30至44、30至42、30至40、30至38、30至36、30至34、30至32、32至50、32至48、32至46、32至44、32至42、32至40、32至38、32至36、32至34、34至50、34至48、34至46、34至44、34至42、34至40、34至38、34至36、36至50、36至48、36至46、36至44、36至42、36至40、36至38、38至50、38至48、38至46、38至44、38至42、38至40、40至50、40至48、40至46、40至44、40至42、42至50、42至48、42至46、42至44、44至50、44至48、44至46、46至50、46至48或48至50個)核苷酸或核苷酸鹼基對之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具有與細胞內之所表現靶標核酸或標靶基因中之編碼序列至少部分互補的核鹼基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在遞送至表現基因之細胞中時能夠抑制潛在基因之表現,且在本文中稱為「抑制表現之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可活體外或活體內抑制基因表現。
「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單股寡核苷酸、單股反義寡核苷酸、短干擾RNA (siRNA)、雙股RNA (dsRNA)、微型RNA (miRNA)、短髮夾RNA (shRNA)、核糖核酸酶、干擾RNA分子及切丁酶受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係單股寡核苷酸,諸如反義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係雙股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係雙股寡核苷酸,亦即RNAi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係「RNAi藥劑」,其如本文所定義係含有RNA或RNA類(例如化學修飾之RNA)寡核苷酸分子之組合物,其能夠以序列特異性方式降低或抑制標靶信使RNA (mRNA)之mRNA轉錄物之轉譯。如本文所使用,RNAi藥劑可經由RNA干擾機制(亦即經由與哺乳動物細胞之RNA干擾路徑機制(RNA誘導之沉默複合物或RISC)之相互相用誘導RNA干擾)或藉由任何替代性機制或路徑來起作用。儘管咸信RNAi藥劑(如該術語在本文中所使用)主要經由RNA干擾機制起作用,但所揭示之RNAi藥劑不藉由任何特定路徑或作用機制結合或受限於任何特定路徑或作用機制。本文所揭示之RNAi藥劑包含有義股及反義股,且包括(但不限於):短(或小)干擾RNA (siRNA)、雙股RNA (dsRNA)、微型RNA (miRNA)、短髮夾RNA (shRNA)及切丁酶受質。本文中所述之RNAi藥劑之反義股與所靶向之mRNA至少部分互補。RNAi藥劑可包括一或多種經修飾之核苷酸及/或一或多種非磷酸二酯鍵聯。
通常,RNAi藥劑可包含至少一個包括第一序列之有義股(亦稱為隨從股)及包括第二序列之反義股(亦稱為引導股)。RNAi藥劑有義股及反義股之長度可各自為長16至49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RNAi藥劑之有義股及反義股之長度獨立地係17至26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有義股及反義股之長度獨立地係19至26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有義股及反義股之長度獨立地係21至26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有義股及反義股之長度獨立地係21至24個核苷酸。有義股及反義股可為相同長度或不同長度。RNAi藥劑包括與標靶基因中之序列至少部分互補的反義股序列,且當遞送至表現標靶之細胞中時,RNAi藥劑可在活體內或活體外抑制一或多種靶基因之表現。
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一般可包含且RNAi藥劑可特定包含經修飾之核苷酸及/或一或多種非磷酸二酯鍵聯。如本文所用,「經修飾之核苷酸」係除核糖核苷酸(2'-羥基核苷酸)外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50% (例如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之核苷酸為經修飾之核苷酸。如本文所使用,經修飾之核苷酸包括(但不限於)去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模擬物、無鹼基核苷酸、2'-修飾之核苷酸、3'至3'鍵聯(反向)核苷酸、包含非天然鹼基之核苷酸、橋連核苷酸、肽核酸、2',3'-斷核苷酸模擬物(未鎖定核鹼基類似物、鎖定核苷酸、3'-O-甲氧基(2'核苷間連接)核苷酸、2'-F-阿拉伯型核苷酸、5'-Me、2'-氟核苷酸、N-嗎啉基核苷酸、膦酸乙烯酯去氧核糖核苷酸、含膦酸乙烯酯之核苷酸及含膦酸環丙酯之核苷酸。2'-修飾之核苷酸(亦即在五員糖環之2'位置具有除羥基外之核苷酸)包括(但不限於)2'-O-甲基核苷酸、2'-去氧-2'-氟核苷酸、2'-去氧核苷酸、2'-甲氧基乙基(2'-O-2-甲氧基乙基)核苷酸、2'-胺基核苷酸及2'-烷基核苷酸。
此外,諸如RNAi藥劑之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之一或多種核苷酸可藉由非標準鍵聯或主結構(亦即經修飾之核苷間鍵聯或經修飾之主結構)連接。經修飾之核苷間鍵聯可為含有非磷酸酯之共價核苷間鍵聯。經修飾之核苷間鍵聯或主鏈包括(但不限於)5'硫代磷酸酯基、對掌性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磷酸三酯、胺基烷基-磷酸三酯、膦酸烷基酯(例如膦酸甲酯或3'-伸烷基膦酸酯)、對掌性膦酸酯、亞膦酸酯、胺基磷酸酯(例如3'-胺基胺基磷酸酯、胺基烷基胺基磷酸酯或硫羰基胺基磷酸酯)、硫羰基烷基-膦酸酯、硫羰基烷基磷酸三酯、N-嗎啉基鍵聯、具有正常3'-5'鍵聯之硼烷磷酸酯、硼烷磷酸酯之2'-5'連接之類似物或具有反向極性之硼烷磷酸酯,其中相鄰核苷單元對使3'-5'連接至5'-3'或使2'-5'連接至5'-2'。
既定化合物中之所有位置無需經均一修飾。相反,可在單一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中或甚至在其單一核苷酸中併入超過一個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貨物分子包括用於抑制αENaC基因表現之RNAi藥劑。貨物分子可為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18/40874號中所述之RNAi藥劑,該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RNAi藥劑有義股及反義股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合成及/或修飾。舉例而言,涉及抑制α-ENaC表現之RNAi藥劑之揭示內容可見於例如國際專利申請公開案第WO 2008/152131號中,該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與RNAi藥劑相關之其他揭示內容可見於例如,修飾之揭示內容可見於例如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公司之國際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17/0455446號中,該文獻亦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可包括或由可充當藥物動力學(PK)調節劑之PEG部分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可包括具有約20-900個環氧乙烷(CH2 -CH2 -O)單元之PEG部分(例如20至850、20至800、20至750、20至700、20至650、20至600、20至550、20至500、20至450、20至400、20至350、20至300、20至250、20至200、20至150、20至100、20至75、20至50、100至850、100至800、100至750、100至700、100至650、100至600、100至550、100至500、100至450、100至400、100至350、100至300、100至250、100至200、100至150、200至850、200至800、200至750、200至700、200至650、200至600、200至550、200至500、200至450、200至400、200至350、200至300、200至250、250至900、250至850、250至800、250至750、250至700、250至650、250至600、250至550、250至500、250至450、250至400、250至350、250至300、300至900、300至850、300至800、300至750、300至700、300至650、300至600、300至550、300至500、300至450、300至400、300至350、350至900、350至850、350至800、350至750、350至700、350至650、350至600、350至550、350至500、350至450、350至400、400至900、400至850、400至800、400至750、400至700、400至650、400至600、400至550、400至500、400至450、450至900、450至850、450至800、450至750、450至700、450至650、450至600、450至550、450至500、500至900、500至850、500至800、500至750、500至700、500至650、500至600、500至550、550至900、550至850、550至800、550至750、550至700、550至650、550至600、600至900、600至850、600至800、600至750、600至700、600至650、650至900、650至850、650至800、650至750、650至700、700至900、700至850、700至800、700至750、750至900、750至850、750至800、800至900、850至900或850至900個環氧乙烷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由具有大致455個環氧乙烷單元之PEG部分(約20千道爾頓(kDa)分子量)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PEG部分具有約2千道爾頓之分子量。在一些實施例中,PEG部分具有約20千道爾頓之分子量。在一些實施例中,PEG部分具有約40千道爾頓之分子量。本文所述之PEG部分可為直鏈或支鏈部分。PEG部分可為個別(單分散)或非個別(多分散)部分。用作PK提高貨物分子之PEG部分可商購得。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貨物分子包括可充當PK調節劑或增強劑之PEG部分,以及不同貨物分子,諸如醫藥活性成分或化合物。
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包括其鹽或溶劑合物。αvβ6整合素配體之溶劑合物被視為意謂歸因於其相互吸引力形成之惰性溶劑分子於αvβ6整合素配體上之加成。溶劑合物係例如單或二水合物或與醇,諸如與甲醇或乙醇之加成化合物。
可提供游離胺基或游離羥基作為具有對應保護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取代基。
αvβ6整合素配體亦包括例如衍生物,亦即經例如烷基或醯基、糖或寡肽改質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該等衍生物在活體外或在生物體中發生裂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有助於經由配體介導之胞吞作用、胞飲作用或藉由其他方式將貨物分子遞送至表面上呈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之細胞溶質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有助於將貨物分子遞送至呈現αvβ6整合素之細胞的質膜中。醫藥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括、由或基本上由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中之一或多者組成之醫藥組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醫藥組合物」包含藥理學有效量之活性醫藥成分(API)及視情況選用之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賦形劑)係有意包括於藥物遞送系統中之非活性醫藥成分(API,治療性產品)之物質。賦形劑在預定劑量下不發揮或不意欲發揮治療效果。賦形劑可用於a)在製造期間輔助加工藥物遞送系統,b)保護、支持或增強API之穩定性、生物可用性或患者接受性,c)有助於產品鑑別,及/或d)在儲存或使用期間增強API遞送之總體安全性、有效性之任何其他屬性。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可為或可不為惰性物質。
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吸收增強劑、抗黏劑、消泡劑、抗氧化劑、黏合劑、緩衝劑、載劑、塗佈劑、顏料、遞送增強劑、葡聚糖、右旋糖、稀釋劑、崩解劑、乳化劑、增量劑、填充劑、調味劑、滑動劑、保濕劑、潤滑劑、油狀物、聚合物、防腐劑、生理食鹽水、鹽、溶劑、糖類、懸浮劑、持續釋放型基質、甜味劑、增稠劑、張力劑、媒劑、驅水劑及濕潤劑。
本文所述之醫藥組合物可含有一般見於醫藥組合物中之其他另外組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另外組分係醫藥學活性材料。醫藥學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止癢劑、收斂劑、局部麻醉劑或消炎劑(例如抗組胺劑、苯海拉明等)、小分子藥物、抗體、抗體片段、適體及/或疫苗。
醫藥組合物亦可含有防腐劑、增溶劑、穩定劑、潤濕劑、乳化劑、甜味劑、著色劑、氣味劑、用於改變滲透壓之鹽、緩衝劑、塗佈劑或抗氧化劑。其亦可含有其他有已知治療益處之藥劑。
醫藥組合物可視所需局部或全身治療及待治療之區域而定以多種方式投與。可藉由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之任何方式進行投與,諸如(但不限於)表面(例如藉由經皮貼片)、經肺(例如藉由粉劑或氣霧劑之吸入或吹入,包括藉由霧化器、氣管內、鼻內)、表皮、經皮、經口或非經腸。非經腸投與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動脈內、皮下、腹膜內或肌肉內注射或輸注;皮下(例如經由植入裝置)、顱內、腦實質內、鞘內及室內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皮下注射投與本文所述之醫藥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可例如以錠劑、包衣錠劑、糖衣藥丸、硬及軟明膠膠囊、溶液、乳液或懸浮液之形式經口投與。亦可經直腸進行投與,例如使用栓劑;局部或經皮投與,例如使用軟膏、乳膏、凝膠或溶液;或非經腸投與,例如使用可注射溶液。
適於可注射使用之醫藥組合物包括無菌水溶液(在水溶性之情況下)或分散液及用於臨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對於靜脈內投與,適合的載劑包括生理食鹽水、抑菌水、Cremophor ELTM (BASF, Parsippany, NJ)或磷酸鹽緩衝鹽水。其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應為穩定的,且應保護其免遭微生物(諸如細菌及真菌)之污染作用。載劑可為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三醇、丙二醇及液態聚乙二醇)之溶劑或分散介質及其適合混合物。舉例而言,可藉由使用包衣(諸如卵磷脂)、藉由維持就分散液而言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適當的流動性。在許多情況下,組合物中較佳包括等張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或氯化鈉。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在組合物中包括延遲吸收之藥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達成。
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如下製備:將所需量之活性化合物與上文所列舉之成分中之一者或組合一起併入適當溶劑中,視需要隨後過濾滅菌。一般而言,分散液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上文所列舉之所需其他成分的無菌媒液中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散劑之情況下,製備方法包括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其產生活性成分加來自其先前無菌過濾溶液之任何其他所需成分的散劑。
適用於關節內投與之調配物可呈本文所述配體中任一者之無菌水性製劑形式,其可呈微晶形式,例如呈水性微晶懸浮液形式。脂質體調配物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系統亦可用於呈遞用以關節內及經眼投與之本文所述之配體中任一者。
活性化合物可與防止化合物自體內快速排除之載劑製備諸如控制釋放型調配物,其包括植入物及微囊封遞送系統。可使用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膠原蛋白、聚原酸酯及聚乳酸。用於製備此調配物之方法將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亦可使用脂質體懸浮液作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此等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例如美國專利案第4,522,811號中所述。
醫藥組合物可含有通常見於醫藥組合物中之其他另外組分。此等另外組分包括(但不限於):止癢劑、收斂劑、局部麻醉劑或消炎劑(例如抗組胺劑、苯海拉明等)。如本文所使用,「藥理學有效量」、「治療有效量」或簡單的「有效量」係指產生藥理學、治療性或預防性結果之醫藥活性劑之量。
含有αvβ6整合素配體之藥物亦係本發明之目的,且用於製造此等藥物之方法亦係本發明之目的,該等方法包含使一或多種含有αvβ6整合素配體之化合物及必要時一或多種具有已知治療益處之其他物質成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形式。
所述αvβ6整合素配體及本文所揭示之包含αvβ6整合素配體之醫藥組合物可封裝或包括於套組、容器、包裝或分配器中。αvβ6整合素配體及包含αvβ6整合素配體之醫藥組合物可封裝於預填注射器或小瓶中。細胞、組織及非人類生物體
涵蓋包括本文所述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中之至少一者的細胞、組織及非人類生物體。藉由此項技術中可利用之任何方式將αvβ6整合素配體遞送至細胞、組織或非人類生物體來製得細胞、組織或非人類生物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包括(但不限於)人類細胞。靶向基團、連接基團、藥物動力學 (PK) 調節劑及遞送媒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配體與一或多種非核苷酸基團結合,該等基團包括(但不限於)鍵聯基團、藥物動力學(PK)調節劑、遞送聚合物或遞送媒劑。非核苷酸基團可增強貨物分子之靶向、遞送或連接。靶向基團及鍵聯基團之實例提供於表6中。非核苷酸基團可共價連接至有義股及/或反義股之3'端及/或5'端。在實施例中,在貨物分子係RNAi藥劑之情況下,RNAi藥劑含有連接至有義股之3'端及/或5'端之非核苷酸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核苷酸基團連接至RNAi藥劑有義股之5'端。αvβ6配體可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鍵聯基團間接連接至貨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配體經由不穩定、可裂解或可逆鍵或連接子連接至貨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核苷酸基團增強RNAi藥劑或連接至其之結合物之藥物動力學或生物分佈特性,以改良細胞特異性或組織特異性分佈及結合物之細胞特異性攝取。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核苷酸基團增強RNAi藥劑之胞吞作用。
靶向基團或靶向部分增強其所連接之貨物分子的藥物動力學或生物分佈特性,以改良貨物分子之細胞特異性(在一些情況下包括器官特異性)分佈及細胞特異性(或器官特異性)攝取。在一些實施例中,靶向配體可包含如本文所述之αvβ6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靶向基團包含連接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靶向基團包含PK調節劑。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配體使用連接子連接至貨物分子,該連接子係諸如PEG連接子或一個、兩個或三個無鹼基及/或核糖醇(無鹼基核糖)殘基,該等殘基在一些情況下可充當連接子。
可合成具有諸如胺基(在本文中亦稱為胺)之反應性基團的貨物分子。在實施例中,在貨物分子係RNAi藥劑之情況下,可在5'末端及/或3'末端連接反應性基團。反應性基團可用於隨後使用此項技術中典型之方法連接αvβ6配體。
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在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具有NH2 -C6 基團之RNAi藥劑。末端胺基隨後可反應以與例如包括αvβ6整合素靶向配體之基團形成結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在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具有一或多個炔烴基團之RNAi藥劑。該(等)末端炔基可隨後反應以與例如包括αvβ6整合素靶向配體之基團形成結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鍵聯基團與αvβ6配體結合。鍵聯基團有助於αvβ6配體與貨物分子、藥物動力學調節劑、遞送聚合物或遞送媒劑之共價鍵聯。鍵聯基團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Alk-SMPT-C6、Alk-SS-C6、DBCO-TEG、Me-Alk-SS-C6及C6-SS-Alk-Me;反應性基團,諸如一級胺及炔烴、烷基、無鹼基殘基/核苷酸、胺基酸、三炔烴官能化基團、核糖醇及/或PEG基團。
連接子或鍵聯基團係兩個原子之間的連接部分,其經由一或多個共價鍵將一個所關注之化學基團(諸如RNAi藥劑)或區段連接至另一所關注之化學基團(諸如αvβ6配體、藥物動力學調節劑或遞送聚合物)或區段。不穩定鍵聯含有不穩定鍵。鍵聯可視情況包括使兩個所連接原子之間的距離增加之間隔子。間隔子可進一步增加鍵聯之可撓性及/或長度。間隔子包括(但不限於)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芳烯基及芳炔基;其各自可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雜環、胺基酸、核苷酸及醣類。間隔基團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前述清單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配體在不使用另外連接子下連接至貨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αvβ6配體設計成具有容易存在的連接子以有助於與貨物分子之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組合物中包括兩種或更多種RNAi藥劑時,該兩種或更多種RNAi藥劑可使用相同連接子連接至其各別靶向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組合物中包括兩種或更多種RNAi藥劑時,該兩種或更多種RNAi藥劑使用不同連接子連接至其對應靶向基團。
某些鍵聯基團之實例提供於表A中。 A. 表示各種鍵聯基團之結構 其中指示與貨物分子之連接點。
或者,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鍵聯基團。
上文所提供之實施例及條目現利用以下非限制性實例加以說明。實例
以下實例不限制本文所揭示之某些實施例且意欲說明本文所揭示之某些實施例。 實例 1 . 合成 αvβ6 整合素配體
合成實例之以下實驗詳述中所用之一些縮寫如下定義:h或hr = 小時;min = 分鐘;mol = 莫耳;mmol = 毫莫耳;M = 莫耳濃度;μM = 微莫耳;g = 公克;μg = 微克;rt或RT = 室溫;L= 公升;mL = 毫升;wt = 重量;Et2 O = 乙醚;THF = 四氫呋喃;DMSO = 二甲亞碸;EtOAc = 乙酸乙酯;Et3 N或TEA = 三乙胺;i-Pr2 NEt或DIPEA或DIEA = 二異丙基乙胺;CH2 Cl2 或DCM = 二氯甲烷;CHCl3 = 氯仿;CDCl3 = 氘化氯仿;CCl4 = 四氯化碳;MeOH = 甲醇;EtOH = 乙醇;DMF = 二甲基甲醯胺;BOC = 第三丁氧羰基;CBZ = 苯甲氧羰基;TBS =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TBSCl或TBDMSCl = 氯化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TFA = 三氟乙酸;DMAP = 4-二甲胺基吡啶;NaN3 = 疊氮化鈉;Na2 SO4 = 硫酸鈉;NaHCO3 = 碳酸氫鈉;NaOH = 氫氧化鈉;MgSO4 = 硫酸鎂;K2 CO3 = 碳酸鉀;KOH = 氫氧化鉀;NH4 OH = 氫氧化銨;NH4 Cl = 氯化銨;SiO2 = 二氧化矽;Pd-C = 鈀/碳;HCl = 氯化氫或鹽酸;NMM = N-甲基嗎啉;H2 = 氫氣;KF = 氟化鉀;EDC-HCl = N-(3-二甲胺基丙基)-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MTBE = 甲基第三丁基醚;Ar = 氬氣;N2 = 氮氣;RT = 滯留時間。
結構1-37之化學名稱使用ChemDraw®軟體自動產生。 合成結構 1b ((14S,17S)-1- 疊氮基 -14-(5-((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戊醯胺基 )-17-(4-( -1- ) 苯基 )-15- 側氧基 -3,6,9,12- 四氧雜 -16- 氮雜十九烷 -19- ).
將化合物1((S)-(-)-1-三苯甲基氮丙啶-2-甲酸甲酯(4.204 g,12.24 mmol,1.0當量)及三異丙基矽烷(3.877 g,5.02 mL,24.48 mmol,2當量)溶解於DCM (40 mL)中,使溶液冷卻至0℃,且接著逐滴添加TFA (8.5當量)。溶液保持在0℃下1小時。藉由TLC己烷 : 乙酸乙酯(8:2)監測反應。乾燥溶液得到白色沈澱物及淺黃色油狀物之混合物。添加己烷(40 mL)且經熱風槍逐漸加熱直至所有白色沈澱物溶解。添加己烷產生兩個層,透明上層及油層。將己烷層傾倒出且保留油層。重複添加己烷且再次傾倒出。使油狀物乾燥。將氮丙啶(1.06 g,10.5 mmol)溶解於THF / H2 O (2 / 1)中,總計60 mL 。在室溫下將Fmoc-OSu (5.312 g,15.75 mmol,1.5當量)及NaHCO3 (2.646 g,31.5 mmol,3當量,保持pH = 8.5)添加至混合物中且使其反應隔夜。藉由TLC己烷 : 乙酸乙酯8:2監測反應。濃縮混合物直至移除所有THF,接著用乙酸乙酯(350 mL)及H2 O (25 mL)稀釋。分離各層且用H2 O (40 mL)洗滌有機物。接著用pH 3-4水(2×40 mL)、接著用H2 O (40 mL)、接著用飽和NaCl水溶液(40 mL)洗滌有機物。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10%-2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純化。
將化合物2 (Fmoc-氮丙啶) (1.46 g,4.52 mmol)及HO-PEG4 -N3 (1.983 g,9.04 mmol,2當量)溶解於DCM中。使混合物冷卻至0℃。逐滴添加三氟化硼合二乙醚(12滴)。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48小時。藉由TLC、具有5% MeOH之DCM監測反應。用NH4 Cl飽和溶液(5 mL)淬滅反應物,用DCM (60 mL)稀釋且用H2 O (3×20 mL)、飽和NaCl水溶液(2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40%-6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純化。
將化合物3溶解於20%三乙胺於DMF中之溶液中。藉由TLC監測反應。將產物濃縮。
將化合物5 ((4-甲基吡啶-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0.501 g,2.406 mmol,1.0當量)溶解於DMF (17 mL)中。在室溫下向混合物中添加NaH (0.116 mg,3.01 mmol,1.25當量,60 %於礦物油中之分散液)。攪拌混合物10 min,接著添加5-溴戊酸乙酯(0.798 g,3.82 mmol,0.604 mL)。在3小時之後,用乙醇(18 mL)淬滅反應物,且濃縮。將產物溶解於DCM (50 mL)中且用飽和NaCl水溶液(5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梯度0-5%於DCM中之甲醇來純化。
將化合物7 (0.80 g,2.378 mmol)溶解於100 mL丙酮 : 0.1 M NaOH (1:1)中,且藉由TLC (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監測反應。濃縮有機物,且用0.3 M檸檬酸(40 mL)將混合物酸化至pH 3-4。用DCM (3×75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物混合,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
將化合物4 (0.340 g,1.104 mmol)溶解於DMF (10 mL)中。向溶液中添加TBTU (0.531 g,1.655 mmol)及二異丙基乙胺(0.320 mL,1.839 mmol)。接著添加化合物8 (0.295 g,0.9197 mmol)。藉由LC-MS及TLC (具有5% MeOH之DCM)監測反應。反應在2小時內完成。將產物濃縮且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且用pH 3-4 H2 O (2×12 mL)洗滌。接著依序用H2 O (2×12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12 mL)、飽和NaCl水溶液(12 mL)洗滌產物。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20%於乙酸乙酯中之己烷至100%於乙酸乙酯中之己烷純化。
將化合物9 (0.330 g,0.540 mmol)溶解於10 mL MeOH : 二噁烷[1:1]及1 M LiOH溶液(10 mL)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及TLC (EtOAc)監測。濃縮有機物,且用H2 O (5 mL)稀釋混合物且酸化至pH 4。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物混合,用飽和NaCl水溶液(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
將化合物11 ((S)-3-(4-溴苯基)-3-((第三丁氧羰基)胺基)-丙酸) (2.0 g,5.81 mmol)溶解於DMF (40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K2 CO3 (1.2 g,8.72 mmol)。接著添加碘甲烷(1.65 g,11.62 mmol,0.72 mL)。藉由TLC (己烷 : 乙酸乙酯(7:3))監測反應。完成後,使混合物冷卻至0℃且添加H2 O (20 mL)及MTBE (40 mL)。用MTBE (4×40 mL)萃取產物。依序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40 mL)、H2 O (4×4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混合物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
向乾燥產物化合物12 (1.0 g,2.7915 mmol)中添加化合物13 (1-萘酸(0.960 g,5.583 mmol,2當量))。向混合物中添加[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或Pd(dppf)Cl2 (0.0817 g,0.1117 mmol,0.4當量)以及Na2 CO3 (0.888 g,8.375 mmol,3當量)。接下來,添加1,4-二噁烷(5 mL)及H2 O (0.2 mL),且在100℃下攪拌混合物4小時。藉由TLC (己烷 : 乙酸乙酯(7:3))監測反應。產物藉由二氧化矽層析用梯度0%至5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來純化。
將化合物14 (0.200 g,0.493 mmol)溶解於DCM (2.5 mL)中,接著添加TFA (0.45 mL)。藉由TLC (DCM : 甲醇(9:1))監測反應。完成後,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殘餘物溶解於DCM (4 mL)中且依序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2×2 mL)、飽和NaCl水溶液(2×2 mL)洗滌。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
將化合物10 (0.3224 g,0.54 mmol)溶解於DMF (7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TBTU (0.236 g,0.735 mmol)及二異丙基乙胺(0.170 mL,0.98 mmol)。接著添加化合物15 (0.1496 g,0.49 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濃縮混合物,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90 mL)中,且用pH 3-4 H2 O (3×10 mL)洗滌。依序用H2 O (2×10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飽和NaCl水溶液(1×10 mL)洗滌產物。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藉由二氧化矽層析使用DCM、至5% MeOH之梯度來純化。
將化合物16 (0.250 g,0.2828 mmol)溶解於MeOH : 二噁烷[1:1] (4 mL)及1 M LiOH溶液(4 mL)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濃縮有機物,且用H2 O (3 mL)稀釋混合物且酸化至pH 4。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物混合且用飽和NaCl水溶液(10 mL)洗滌。產物經Na2 SO4 乾燥。將產物(0.200 g,0.2299 mmol)溶解於2 mL DCM : TFA [25:75]中,且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向混合物中添加甲苯(4 mL)。將混合物濃縮,接著與乙腈(2×4 mL)共蒸發。產物藉由HPLC、梯度經30分鐘35%ACN至50%、0.1% TFA緩衝劑來純化。=> [M+H]+ C41 H51 N7 O8 之計算值為:769.90,實驗值:770.45;1 H NMR (400 MHz, DMSO) δ 8.64 (d, 1H), 8.07 (d, 1H), 8.00 (d, 1H), 7.95 (d, 1H), 7.78 (t, 2H), 7.60-7.40 (m, 8H), 6.80 (s, 1H), 6.67 (d, 1H), 5.31 (q, 1H), 4.55 (m, 1H), 3.62 - 3.45 (m, 18H), 3.40 (t, 2H), 3.25 (m, 2H), 2.80 (dd, 2H), 2.30 (s, 3H), 2.20 (t, 2H), 1.55 (m, 4H)。 合成結構 2b ((14S,17S)-1- 疊氮基 -14-(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17-(4-( -1- ) 苯基 )-15- 側氧基 -3,6,9,12- 四氧雜 -16- 氮雜十九烷 -19- ).
將化合物5 ((4-甲基吡啶-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0.501 g,2.406 mmol,1當量)溶解於DMF (17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NaH (0.116 mg,3.01 mmol,1.25當量,60%於油中之分散液)。攪拌混合物10 min,之後添加化合物20 (4-溴丁酸乙酯(0.745 g,3.82 mmol,0.547 mL)) (Sigma 167118)。在3小時之後,用乙醇(18 mL)淬滅反應物,且濃縮。將濃縮物溶解於DCM (50 mL)中且用飽和NaCl水溶液(1×5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梯度0-5%於DCM中之甲醇來純化。
將化合物21 (0.80 g,2.378 mmol)溶解於100 mL丙酮 : 0.1 M NaOH [1:1]中。藉由TLC (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監測反應。濃縮有機物,且用0.3 M檸檬酸(40 mL)將殘餘物酸化至pH 3-4。用DCM (3×75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物混合,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
將化合物22 (0.340 g,1.104 mmol)溶解於DMF (10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TBTU (0.531 g,1.655 mmol)及二異丙基乙胺(0.320 mL,1.839 mmol)。接著添加化合物10 (0.295 g,0.9197 mmol)。藉由LC-MS及TLC (具有5% MeOH之DCM)監測反應。反應在2小時內完成。將混合物濃縮,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且用pH 3-4 H2 O (2×12 mL)洗滌。接著依序用H2 O (2×12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12 mL)、飽和NaCl水溶液(12 mL)洗滌混合物。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20%於乙酸乙酯中之己烷至100%於乙酸乙酯中之己烷純化。
將化合物23 (0.330 g,0.540 mmol)溶解於10 mL MeOH : 二噁烷[1:1]及1 M LiOH溶液(10 mL)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且藉由LC-MS及TLC (100% EtOAc)監測。濃縮有機物,且用H2 O (5 mL)稀釋殘餘物且酸化至pH 4。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產物。用飽和NaCl水溶液(1×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
將化合物24 (0.3224 g,0.54 mmol)溶解於DMF (7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TBTU (0.236 g,0.735 mmol)及二異丙基乙胺(0.170 mL,0.98 mmol)。接著添加化合物15 (0.1496 g,0.49 mmol)。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濃縮混合物,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90 mL)中,且用pH 3-4 H2 O (3×10 mL)洗滌。依序用H2 O (2×10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飽和NaCl水溶液(10 mL)洗滌濃縮物。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產物經二氧化矽管柱用DCM、至5% MeOH之梯度來純化。
將化合物25 (0.250 g,0.2828 mmol)溶解於MeOH : 二噁烷[1:1] (4 mL)及1 M LiOH溶液(4 mL)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濃縮有機物,且用H2 O (3 mL)稀釋殘餘物且酸化至pH 4。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物混合且用飽和NaCl水溶液(1×10 mL)洗滌。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殘餘物(0.200 g,0.2299 mmol)溶解於2 mL DCM/TFA (25/75)中且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同時藉由LC-MS監測。添加甲苯(4 mL)且濃縮混合物。接著添加乙腈(2×4 mL),且濃縮混合物。產物經HPLC用梯度經30分鐘35% ACN至50%、0.1% TFA緩衝劑來純化。[M+H]+ C40 H49 N7 O8 之計算值為:755.87,實驗值:756.32;1 H NMR (400 MHz, DMSO) δ 8.64 (t, 1H), 8.17 - 8.10 (m, 1H), 8.00 (d, 1H), 7.95 (d, 1H), 7.80 (d, 1H), 7.75 (m, 1H), 7.60-7.40 (m, 8H), 6.8 (s, 1H), 6.67 (d, 1H), 5.31 (q, 1H), 4.55 (m, 1H), 3.62 - 3.45 (m, 18H), 3.40 (t, 2H), 3.25 (m, 2H), 2.80 (dd, 2H), 2.30 (s, 3H), 2.26 (t, 2H), 1.80 (m, 2H)。 合成結構 5b 5.1b 5.2b. 結構 5b (3-(4-(2-(2-(2- 疊氮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3,5- 二氯苯基 )-3-(2-(5-((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戊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在N2 氛圍下,向化合物5 (0.98 g,4.70 mmol,1當量)於無水DMF(1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0.226 g,5.647 mmol,1.2當量,60%油狀分散液)。使反應混合物保持在0℃下30分鐘,之後在相同溫度下添加化合物6 (1.18 mL,5.647 mmol,1.2當量)。在0℃下再攪拌30分鐘之後,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藉由飽和NH4 Cl水溶液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LC-MS: [M+H]+ 337.20,實驗值337.39。
在0℃下向化合物7 (1.347 g,4.00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0.505 g,12.01 mmol,5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4.0。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 [M+H]+ 309.17,實驗值309.39。
在0℃下向化合物8 (1.163 g,3.77 mmol,1當量)、化合物45 (568 mg,4.52 mmol,1.2當量)及TBTU (1.453 g,4.52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1.97 mL,11.31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且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LC-MS:計算值[M+H]+ 380.21,實驗值380.5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47 (1.0 g,5.23 mmol,1當量)及丙二酸(1.09 g,10.47 mmol,2當量)於乙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乙酸銨(0.807 mg,10.47 mmol,2.0當量)。在回流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將固體過濾且用冷乙醇洗滌。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其他步驟中。LC-MS:計算值[M+H]+ 250.00,實驗值250.16。
在0℃下向化合物46 (1.412 g,3.72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0.469 g,11.1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4.0。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366.20,實驗值366.46。
在冰浴上向化合物49 (0.531 g,2.12 mmol,1當量)於無水甲醇(1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亞硫醯氯(308 μL,4.24 mmol,2.0當量)。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減壓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264.01,實驗值264.20。
在0℃下向化合物50 (150 mg,0.410 mmol,1當量)、化合物51 (148 mg,0.492 mmol,1.2當量)及TBTU (158 mg,0.492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14 mL,1.2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2-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
在0℃下向化合物52 (80 mg,0.130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3 -OTs (86 mg,0.262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36 mg,0.262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2-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68.28,實驗值76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3 (58 mg,0.0755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10 mg,0.226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25 mL)及DCM (0.7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54.21,實驗值655。結構 5.1b (3-(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3,5- 二氯苯基 )-3-(2-(5-((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戊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52 (100 mg,0.163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205 mg,0.491 mmol,3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68 mg,0.491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56.33,實驗值857.0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5 (119 mg,0.139 mmol,1.0當量)於THF (4 mL)及水(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17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42.27,實驗值743.02。結構 5.2b (3-(4-((8- 疊氮基辛基 ) 氧基 )-3,5- 二氯苯基 )-3-(2-(5-((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戊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2 (89 mg,0.14 mmol,1當量)及1,8-二溴辛烷(80 μL,0.436 mmol,3當量)於丙酮(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60 mg,0.436 mmol,3當量)。在5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801.23,實驗值801.9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7 (97 mg,0.114 mmol,1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疊氮化鈉(15 mg,0.229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藉由水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764.32,實驗值765.0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8 (78 mg,0.10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7 mg,0.304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50.25,實驗值650.83。 合成結構 6b 6.1b 6.2b 6.3b 6.4b. 結構 6b ((S)-3-(4-(4-(2-(2-(2- 疊氮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22 (1.1 g,3.95 mmol,1當量)、化合物45 (595 mg,4.74 mmol,1.2當量)及TBTU (1.52 g,4.74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2.06 mL,11.85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LC-MS:計算值[M+H]+ 366.20,實驗值367。
在0℃下向化合物61 (2 g,8.96 mmol,1當量)及化合物62 (2.13 mL,17.93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2.48 g,17.93 mmol,2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藉由水(10 mL)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
在0℃下向化合物60 (1.77 g,4.84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0.61 g,14.5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352.18,實驗值352。
在-78℃下向化合物63 (1.88 g,6.0 mmol,1.0當量)於無水THF (2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於己烷中之n-BuLi (3.6 mL,9.0 mmol,1.5當量)。反應再保持在-78℃下1小時。接著在-78℃下將硼酸三異丙酯(2.08 mL,9.0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接著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且將pH調節至3。用EtOAc (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
將化合物12 (300 mg,0.837 mmol,1.0當量)、化合物65 (349 mg,1.256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13 mg,0.0167 mmol,0.02當量)及K3 PO4 (355 mg,1.675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8 mL)及水(2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室溫下隔夜。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濃縮且經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15%於己烷中之EtOAc溶離。LC-MS:計算值[M+H]+ 512.24,實驗值512.56。
化合物66 (858 mg,1.677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8.4 mL,33.54 mmol,2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412.18,實驗值412.46。
在0℃下向化合物64 (500 mg,1.423 mmol,1當量)、化合物67 (669 mg,1.494 mmol,1.05當量)及TBTU (548 mg,0.492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744 mL,4.26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96.23%。LC-MS:計算值[M+H]+ 745.35,實驗值746.0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68 (1.02 g,1.369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0.15 g,50% H2 O)。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藉由LC-MS監測反應。反應保持在室溫下隔夜。經由Celite®濾出固體且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 [M+H]+ 655.31,實驗值655.87。
在0℃下向化合物69 (100 mg,0.15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3 -OTs (100 mg,0.305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42 mg,0.305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LC-MS:計算值[M+H]+ 812.39,實驗值813.1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70 (77 mg,0.0948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7 mg,0.284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5 mL)及DCM (0.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98.32,實驗值698.81。結構 6.1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69 (100 mg,0.15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128 mg,0.305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42 mg,0.305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900.40,實驗值901.4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72 (59 mg,0.0656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5 mg,0.197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5 mL)及DCM (0.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6.95。結構 6.2b ((S)-3-(4-(4-((8- 疊氮基辛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69 (150 mg,0.229 mmol,1當量)及1,8-二溴辛烷(127 μL,0.687 mmol,3當量)於丙酮(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95 mg,0.687 mmol,3當量)。在5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845.34,實驗值845.9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74 (97 mg,0.114 mmol,1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疊氮化鈉(15 mg,0.229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藉由水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808.43,實驗值809.0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75 (92 mg,0.114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8 mg,0.342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5 mL)及DCM (0.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94.36,實驗值694.94。結構 6.3b ((S)-3-(4-(4-((20- 疊氮基 -3,6,9,12,15,18- 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69 (100 mg,0.15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7 -OTs (154 mg,0.305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00 mg,0.305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物。LC-MS:計算值[M+H]+ 988.50,實驗值989.1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21 (112 mg,0.113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8 mg,0.340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874.43,實驗值875.08。結構 6.4b ((S)-3-(4-(4-((35- 疊氮基 -3,6,9,12,15,18,21,24,27,30,33- 十一氧雜三十五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69 (80 mg,0.12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12 -OTs (184 mg,0.244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80 mg,0.244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1208.63,實驗值1209.2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82 (100 mg,0.0972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7 mg,0.292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1094.56, 1095.05。 合成結構 7b ((R)-3-(4-(4-(2-(2-(2- 疊氮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84 (1.0 g,2.90 mmol,1當量)及碳酸鉀(0.60 g,4.36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甲烷(362 μL,5.81 mmol,2.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LC-MS:計算值[M+H]+ 358.06,實驗值358.34。
化合物85 (1.0 g,2.791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7.0 mL,27.91 mmol,1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258.01,實驗值257.97。
在0℃下向化合物64 (790 mg,2.248 mmol,1當量)、化合物86 (728 mg,2.473 mmol,1.10當量)及TBTU (866 mg,2.698 mmol,1.20當量)於無水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1.175 mL,6.744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591.17,實驗值591.49。
將化合物87 (200 mg,0.338 mmol,1.0當量)、化合物65 (141 mg,0.507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5.3 mg,0.068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43 mg,0.676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8 mL)及水(2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室溫下隔夜。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LC-MS:計算值[M+H]+ 745.35,實驗值746.0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88 (0.247 g,0.331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96。
在0℃下向化合物89 (50 mg,0.076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3 -OTs (50 mg,0.152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50 mg,0.152 mmol,2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72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12.39,實驗值813.1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0 (36 mg,0.0443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3 mg,0.13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5 mL)及DCM (0.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98.32,實驗值698.90。 合成結構 8b ((S)-3-(4-(7-(2-(2-(2- 疊氮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2 (1.0 g,4.48 mmol,1當量)及化合物62 (1.06 mL,8.96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2 CO3 (1.24 g,8.96 mmol,2當量)。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
在-78℃下向化合物94 (0.5 g,1.596 mmol,1.0當量)於無水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於己烷中之n-BuLi (0.96 mL,2.394 mmol,1.5當量)。反應再保持在-78℃下1小時。接著在-78℃下將硼酸三異丙酯(0.553 mL,2.394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接著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且將pH調節至3。用EtOAc (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用己烷濕磨固體且過濾。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277.11,實驗值277.35。
將化合物96 (100 mg,0.169 mmol,1.0當量)、化合物95 (70 mg,0.253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2.7 mg,0.0034 mmol,0.02當量)及K3 PO4 (72 mg,0.338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8 mL)及水(2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室溫下隔夜。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7 (0.116 g,0.157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8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8 (87 mg,0.133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3 -OTs (87 mg,0.266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87 mg,0.266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MeOH溶離。LC-MS:計算值[M+H]+ 812.39,實驗值813.05。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9 (65 mg,0.080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6 mg,0.240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0.5 mL)及DCM (0.5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698.32,實驗值698.99。 合成結構 9b ((14S,17R)-1- 疊氮基 -14-(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17-(4-( -1- ) 苯基 )-15- 側氧基 -3,6,9,12- 四氧雜 -16- 氮雜十九烷 -19- ).
化合物102 (0.19 g,0.468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2.35 mL,9.37 mmol,2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306.14,實驗值306.51。
在0℃下向化合物23 (110 mg,0.188 mmol,1當量)、化合物103 (71 mg,0.207 mmol,1.10當量)及TBTU (72.7 mg,0.226 mmol,1.20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1 mL,0.56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70.43,實驗值871.12。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04 (110 mg,0.126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9 mg,0.379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56.36,實驗值756.88。 合成結構 10b ((S)-3-(4-(5-((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06 (1.0 g,4.48 mmol,1當量)及化合物62 (1.06 mL,8.96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2.92 g,8.96 mmol,2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水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
在-78℃下向化合物107 (1.188 g,3.793 mmol,1.0當量)於無水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於己烷中之n-BuLi (2.27 mL,5.689 mmol,1.5當量)。反應再保持在-78℃下1小時。接著在-78℃下將硼酸三異丙酯(1.31 mL,5.689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接著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且將pH調節至3。用EtOAc (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用己烷濕磨固體且過濾。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277.11,實驗值277.26。
將化合物96 (100 mg,0.169 mmol,1.0當量)、化合物108 (70 mg,0.253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2.7 mg,0.0034 mmol,0.02當量)及K3 PO4 (72 mg,0.338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8 mL)及水(2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室溫下隔夜。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45.35,實驗值745.9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09 (0.135 g,0.181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8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10 (50 mg,0.0764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64 mg,0.152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50 mg,0.152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62%。LC-MS:計算值[M+H]+ 900.44,實驗值901.1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11 (43 mg,0.0478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3.4 mg,0.14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7.04。 合成結構 11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1-(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基 ) 吡咯啶 -2- 甲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22 (500 mg,1.698 mmol,1當量)、化合物113 (295 mg,1.783 mmol,1.05當量)及TBTU (654 mg,2.038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888 mL,5.09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98.72%。LC-MS:計算值[M+H]+ 406.23,實驗值406.07。
在0℃下向化合物114 (0.68 g,1.676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0.12 g,5.030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392.21,實驗值392.39。
在0℃下向化合物115 (300 mg,0.766 mmol,1當量)、化合物116 (237 mg,0.804 mmol,1.05當量)及TBTU (295 mg,0.919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400 mL,2.299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3%。LC-MS:計算值[M+H]+ 631.21,實驗值631.46。
將化合物118 (100 mg,0.158 mmol,1.0當量)、化合物65 (66 mg,0.237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2.5 mg,0.0032 mmol,0.02當量)及K3 PO4 (67 mg,0.316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1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96%。LC-MS:計算值[M+H]+ 785.38,實驗值785.6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19 (0.120 g,0.153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95.34,實驗值695.6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0 (83 mg,0.119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100 mg,0.239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78 mg,0.239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79%。LC-MS:計算值940.47,實驗值941.1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1 (89 mg,0.0947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6.8 mg,0.284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826.41,實驗值827.10。 合成結構 12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并 [d] 噁唑 -7-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23 (1.0 g,7.40 mmol,1當量)及化合物62 (1.32 mL,11.10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3.62 g,11.10 mmol,1.5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藉由水(10 mL)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5-7%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產率85%。
在0℃下向化合物124 (1.425 g,6.326 mmol,1當量)於無水乙腈(2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溴丁二醯亞胺(1.216 g,6.832 mmol,1.08當量)。反應混合物再保持在0℃下30分鐘且接著使其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減壓移除溶劑且殘餘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產物用4-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產率65%。LC-MS:計算值[M+H]+ 303.99,實驗值304.08。
在100℃下在氮氣下攪拌化合物125 (1.339 g,4.402 mmol,1當量)、雙(頻哪醇根基)二硼(2.236 g,8.805 mmol,2當量)、乙酸鉀(0.864 g,8.805 mmol,2當量)及Pd(dppf)Cl2 (161 mg,0.220 mmol,0.05當量)於15 mL無水1,4-二噁烷中之混合物8小時。在濃縮之後,使殘餘物分配於H2 O與DCM之間,用DCM萃取水相,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15-2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352.16,實驗值352.06。
將化合物96 (200 mg,0.338 mmol,1.0當量)、化合物126 (178 mg,0.507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5.3 mg,0.0068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43 mg,0.676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1小時。用飽和NaHCO3 (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36.33,實驗值736.8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7 (0.219 g,0.297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46.28,實驗值646.7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8 (73 mg,0.113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94 mg,0.226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74 mg,0.226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0%。LC-MS:計算值[M+H]+ 891.42,實驗值892.0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9 (43 mg,0.0478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3.4 mg,0.14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77.35,實驗值777.94。 合成結構 13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5,6,7,8- 四氫萘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80℃下在氮氣下攪拌化合物1 (300 mg,1.321 mmol,1當量)、雙(頻哪醇根基)二硼(671 mg,2.642 mmol、2 當量)、乙酸鉀(389 mg,3.963 mmol,2當量)及Pd(dppf)Cl2 (48 mg,0.066 mmol,0.05當量)於10 mL無水1,4-二噁烷中之混合物隔夜。在濃縮之後,使殘餘物分配於H2 O與DCM之間,用DCM萃取水相,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1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273.17,實驗值273.29。
將化合物1 (100 mg,0.169 mmol,1.0當量)、化合物2 (70 mg,0.253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2.7 mg,0.0034 mmol,0.02當量)及K3 PO4 (72 mg,0.338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2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3小時。接著使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且靜置隔夜。用飽和NaHCO3 (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59.34,實驗值659.5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30 mg,0.0455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38 mg,0.0911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30 mg,0.0911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70%。LC-MS:計算值[M+H]+ 904.47,實驗值904.8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29 mg,0.032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2.3 mg,0.0962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90.41,實驗值790.64。 合成結構 14b ((S)-3-(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2'-( 三氟甲氧基 )-[1,1'- 聯苯 ]-4-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將化合物1 (150 mg,0.253 mmol,1.0當量)、化合物2 (118 mg,0.380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4 mg,0.0051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07 mg,0.507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隔夜。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79.32,實驗值779.65。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0.19 g,0.244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將反應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3次)。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89.27,實驗值689.5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80 mg,0.116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97 mg,0.232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76 mg,0.232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2%。LC-MS:計算值[M+H]+ 934.41,實驗值935.0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90 mg,0.0964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7 mg,0.289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820.34,實驗值820.89。 合成結構 15b ((S)-3-(3-(5-((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0 g,2.90 mmol,1當量)及碳酸鉀(0.60 g,4.36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甲烷(362 μL,5.81 mmol,2.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接著用水(2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1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358.06,實驗值358.18。
化合物1 (858 mg,1.677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8.4 mL,33.54 mmol,2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258.01,實驗值258.08。
在0℃下向化合物1 (640 mg,1.821 mmol,1當量)、化合物2 (590 mg,2.003 mmol,1.10當量)及TBTU (702 mg,2.185 mmol,1.20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952 mL,5.464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591.17,實驗值591.40。
將化合物1 (150 mg,0.253 mmol,1.0當量)、化合物2 (106 mg,0.380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4 mg,0.0051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07 mg,0.507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45.35,實驗值745.9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0.189 g,0.253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將反應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3次)。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42。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80 mg,0.12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102 mg,0.244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80 mg,0.244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1-2%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90%。LC-MS:計算值900.44,實驗值901.1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00 mg,0.11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8 mg,0.33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6.95。 合成結構 16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R)-1-(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基 ) 吡咯啶 -2- 甲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500 mg,1.698 mmol,1當量)、化合物2 (295 mg,1.783 mmol,1.05當量)及TBTU (654 mg,2.038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888 mL,5.09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98.43%。LC-MS:計算值[M+H]+ 406.23,實驗值406.34。
在0℃下向化合物1 (0.678 g,1.672 mmol,1當量)於THF (10 mL)及H2 O (1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0.12 g,5.01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392.21,實驗值392.39。
在0℃下向化合物1 (130 mg,0.332 mmol,1當量)、化合物2 (125 mg,0.348 mmol,1.05當量)及TBTU (128 mg,0.398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174 mL,0.99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產物。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6%。LC-MS:計算值[M+H]+ 695.34,實驗值695.93。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80 mg,0.115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96 mg,0.230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75 mg,0.230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6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65 mg,0.069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5 mg,0.207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826.41,實驗值827.01。 合成結構 17b ((S)-3-(4-(7-((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并 [b] 噻吩 -4-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在1.5小時期間將溴(1.877 g,11.745 mmol,1.05當量)於無水四氯化碳(2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化合物1 (1.837 g,11.186 mmol,1當量)於四氯化碳(2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再在0℃下一小時之後,用水及鹽水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濃縮以得到殘餘物,其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用具有雜質之純己烷溶離產物。
在0℃下在氮氣氛圍下,向化合物1 (2.70 g,11.105 mmol,1.0當量)之二氯甲烷(20 mL)溶液中添加三氟化硼二甲基硫醚複合物(3.5 mL,33.317 mmol,3.0當量)且在室溫下攪拌20小時。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且用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用乙酸乙酯(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226.92,實驗值227.03。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838 g,8.023 mmol,1當量)及化合物2 (1.906 mL,16.04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5.228 g,16.04 mmol,2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水(2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
在-78℃下向化合物1 (2.22 g,6.954 mmol,1.0當量)於無水THF (2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於己烷中之n-BuLi (4.17 mL,10.43 mmol,1.5當量)。反應再保持在-78℃下1小時。接著在-78℃下將硼酸三異丙酯(2.40 mL,10.43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接著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且將pH調節至3。用EtOAc (3×2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6%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283.07,實驗值283.20。
將化合物1 (400 mg,0.676 mmol,1.0當量)、化合物2 (288 mg,1.01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10 mg,0.0135 mmol,0.02當量)及K3 PO4 (287 mg,1.352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8 mL)及水(2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51.31,實驗值751.8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0.50 g,0.666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100 mg)。將反應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3次)。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移除催化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61.26,實驗值661.73。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30 mg,0.196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64 mg,0.393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28 mg,0.393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2%。LC-MS:計算值[M+H]+ 906.40,實驗值906.95。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47 mg,0.162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2 mg,0.486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LC-MS:計算值[M+H]+ 792.33,實驗值792.89。 合成結構 18b ((S)-3-(4-(6-((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2-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將化合物1 (150 mg,0.253 mmol,1.0當量)、化合物2 (71.5 mg,0.380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4 mg,0.0051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07 mg,0.507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8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60 mg,0.244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204 mg,0.488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60 mg,0.488 mmol,2當量)。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30%。LC-MS:計算值[M+H]+ 900.44,實驗值901.0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67 mg,0.0744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5 mg,0.22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10%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6.86。 合成結構 19b ((S)-3-(3-(6-((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2-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將化合物1 (150 mg,0.253 mmol,1.0當量)、化合物2 (71.5 mg,0.380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4 mg,0.0051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07 mg,0.507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7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04 mg,0.158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132 mg,0.317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03 mg,0.317 mmol,2當量)。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00.44,實驗值901.0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25 mg,0.138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16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12%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6.86。 合成結構 20b ((S)-3-(3-(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將化合物1 (150 mg,0.253 mmol,1.0當量)、化合物2 (102 mg,0.380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4 mg,0.0051 mmol,0.02當量)及K3 PO4 (107 mg,0.507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5.7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60 mg,0.244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 -OTs (204 mg,0.488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59 mg,0.488 mmol,2當量)。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00.44,實驗值901.0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25 mg,0.138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16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8-12%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6.86。 合成結構 22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醯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250 mg,0.85 mmol)、L-丙胺酸甲酯鹽酸鹽(130 mg,0.93 mmol)及TBTU (327 mg,1.0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329 mg,444 µL,2.55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用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0.75 mL)及去離子水(1 ml)淬滅反應物,接著用乙酸乙酯(3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3 mL)萃取水層。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2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2之產量:294 mg (91%)。[M+H] C19 H29 N3 O5 之計算值:380.46,實驗值:380.33。
在0℃下向化合物2 (294 mg,0.77 mmol)於THF (4.5 mL)及去離子水(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56 mg,2.32 mmol)於去離子水(1 ml)中之溶液。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攪拌40分鐘。反應混合物用6 M HCl (水溶液)酸化至pH = 3。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化合物3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化合物3之產量:267 mg (94%)。[M+H] C18 H27 N3 O5 之計算值:366.43,實驗值:366.19。
在0℃下向化合物3 (267 mg,0.73 mmol)、化合物3a (288 mg,0.80 mmol)及TBTU (282 mg,0.88 mmol)於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283 mg,382 µL,2.19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用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1.5 mL)及去離子水(1.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12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12 mL)萃取水層。用半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10 mL)、半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飽和NaCl (水性)溶液(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4之產量:342 mg (70%)。[M+H] C38 H44 N4 O7 之計算值:669.79,實驗值:669.74。
向化合物4 (150 mg,0.22 mmol)及疊氮基-PEG5 -OTs (187 mg,0.49 mmol)於無水DMF (1.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46 mg,0.49 mmol)。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去離子水(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7.5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7.5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4%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5之產量:142 mg (69%)。[M+H] C48 H63 N7 O11 之計算值:915.06,實驗值:914.96。
在0℃下向化合物5 (142 mg,0.16 mmol)於THF (2 mL)及去離子水(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1 mg,0.47 mmol)於去離子水(0.5 ml)中之溶液。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反應混合物用6 M HCl (水溶液)酸化至pH = 3。用乙酸乙酯(3×8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向粗殘餘物中添加TFA (2.0 mL)及水(100 µ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5小時。減壓移除溶劑,且將殘餘物與乙腈:甲苯[1:1] (2×20 mL)共蒸發。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13%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結構22b之產量:100 mg (80%)。[M+H] C42 H53 N7 O9 之計算值:800.92,實驗值:800.81。 合成結構 23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3- 甲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250 mg,0.85 mmol)、L-纈胺酸甲酯鹽酸鹽(157 mg,0.93 mmol)及TBTU (327 mg,1.0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329 mg,444 µL,2.55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用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0.75 mL)及去離子水(1 ml)淬滅反應物,接著用乙酸乙酯(3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3 mL)萃取水層。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2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2之產量:297 mg (86%)。[M+H] C21 H33 N3 O5 之計算值:408.51,實驗值:407.87。
在0℃下向化合物2 (297 mg,0.73 mmol)於THF (4.5 mL)及去離子水(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52 mg,2.19 mmol)於去離子水(1 ml)中之溶液。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攪拌40分鐘。反應混合物用6 M HCl (水溶液)酸化至pH = 3。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化合物3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假設產率100%。[M+H] C20 H31 N3 O5 之計算值:394.49,實驗值:393.83。
在0℃下向化合物3 (287 mg,0.73 mmol)、化合物3a (287 mg,0.80 mmol)及TBTU (281 mg,0.88 mmol)於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283 mg,382 µL,2.19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用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2.5 mL)及去離子水(2.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12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12 mL)萃取水層。用半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10 mL)、半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飽和NaCl (水性)溶液(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4之產量:374 mg (74%)。[M+H] C40 H48 N4 O7 之計算值:697.84,實驗值:697.46。
向化合物4 (150 mg,0.215 mmol)及疊氮基-PEG5 -OTs (180 mg,0.43 mmol)於無水DMF (1.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40 mg,0.43 mmol)。在60℃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及去離子水(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7.5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7.5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4%甲醇於DCM中分離。化合物5之產量:134 mg (66%)。C50 H67 N7 O11 之[M+H]計算值:943.12,實驗值:942.96。
向化合物5 (134 mg,0.14 mmol)於THF (2 mL)及去離子水(1.5 mL)中在0℃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3 mmol)於去離子水(0.5 ml)中之溶液。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反應混合物用6 M HCl (水溶液)酸化至pH = 3。用乙酸乙酯(3×8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向粗殘餘物中添加TFA (1.9 mL)及水(95 µL)。在室溫攪拌反應混合物1.5小時。減壓移除溶劑,且將殘餘物與乙腈:甲苯[1:1] (2×20 mL)共蒸發。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10%甲醇於DCM中分離。結構23b之產量:36 mg (30.5%)。C44 H57 N7 O9 之[M+H]計算值:828.97,實驗值828.90。 結構 24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3- 苯基丙醯胺基 ) 丙酸 ) 之合成 .
在0℃向化合物1 (200 mg,0.679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1 mg,0.747 mmol,1.2當量)及TBTU (261 mg,0.81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355 mL,2.03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甲醇於DCM中溶離。LC-MS:[M+H]+ 計算值456.24,實驗值456.12。
在0℃下向化合物1 (300 mg,0.658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47 mg,1.975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442.23,實驗值442.08。
在0℃下向化合物1 (290 mg,0.656 mmol,1當量)、化合物2 (258 mg,0.722 mmol,1.1當量)及TBTU (253 mg,0.788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343 mL,1.970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45.35,實驗值745.63。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13 mg,0.151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26 mg,0.303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99 mg,0.303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90.49,實驗值990.8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40 mg,0.14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24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6-10%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76.42,實驗值876.88。 合成結構 25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3-( 苯甲氧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醯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00 mg,0.339 mmol,1當量)、化合物2 (92 mg,0.373 mmol,1.1當量)及TBTU (131 mg,0.407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178 mL,1.019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486.25,實驗值486.37。
在0℃下向化合物1 (160 mg,0.329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23 mg,0.98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472.24,實驗值472.32。
在0℃下向化合物1 (1600 mg,0.339 mmol,1當量)、化合物2 (133 mg,0.373 mmol,1.1當量)及TBTU (130 mg,0.81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177 mL,1.01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75.36,實驗值775.87。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40 mg,0.180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50 mg,0.361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17 mg,0.361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1020.50,實驗值1020.8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70 mg,0.166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2 mg,0.499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4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6-10%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06.43,實驗值906.95。 合成結構 27b ((S)-3-(3-(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3,5- 二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3.0 g,8.71 mmol,1當量)及碳酸鉀(1.806 g,13.073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甲烷(1.085 mL,17.431 mmol,2.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接著用水(2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15%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358.06,實驗值358.15。
化合物1 (200 mg,0.558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9 mg,0.837 mmol,1.5當量)、碘化銅(I) (106 mg,0.558 mmol,1.0當量)、碳酸鉀(154 mg,1.116 mmol,2.0當量)及反式-N,N'-二甲基環己烷-1,2-二胺(88 µL,0.558 mmol,1.0當量)於無水DMF (5 mL)中之混合物用氮氣回填3次。在120℃下攪拌混合物24小時。使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0-40%於己烷中之乙酸乙酯溶離。LC-MS:計算值[M+H]+ 480.24,實驗值480.43。
化合物1 (30 mg,0.0626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0.313 mL,1.25 mmol,2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380.19,實驗值380.33。
在0℃下向化合物1 (10 mg,0.0571 mmol,1當量)、化合物2 (26 mg,0.0628 mmol,1.1當量)及TBTU (22 mg,0.068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030 mL,0.171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5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537.26,實驗值537.41。
化合物1 (30 mg,0.0626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0.313 mL,1.25 mmol,2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437.21,實驗值437.31。
在0℃下向化合物1 (20 mg,0.0569 mmol,1當量)、化合物2 (26 mg,0.0626 mmol,1.1當量)及TBTU (22 mg,0.0683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03 mL,0.170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5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13.36,實驗值713.85。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0.033 g,0.0463 mmol,1當量)於乙酸乙酯(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20 mg)。在室溫下在氫氣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經Celite®過濾來移除催化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623.31,實驗值623.5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6 mg,0.0257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22 mg,0.0514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7 mg,0.0514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68.45,實驗值868.9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5 mg,0.0058 mmol,1.0當量)於THF (1 mL)及水(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 mg,0.0346 mmol,6.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1 mL)及DCM (1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LC-MS:計算值[M+H]+ 754.38,實驗值755。 合成結構 29b ((S)-3-(4-(3-((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乙醯胺基 ) 丙酸 ).
將化合物1 (100 mg,0.169 mmol,1.0當量)、化合物2 (68 mg,0.253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3 mg,0.0034 mmol,0.02當量)及K3 PO4 (72 mg,0.338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55.31,實驗值656。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00 mg,0.152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27 mg,0.305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00 mg,0.305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00.44,實驗值90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25 mg,0.138 mmol,1.0當量)於THF (1 mL)及水(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16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3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786.37,實驗值787。 合成結構 30b ((S)-N-(1- 疊氮基 -21-(4-( -1- ) 苯基 )-19,23- 二側氧基 -3,6,9,12,15- 五側氧基 -18,22- 二氮雜二十四烷 -24- )-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 ).
將化合物1 (100 mg,0.169 mmol,1.0當量)、化合物2 (43 mg,0.253 mmol,1.5當量)、XPhos Pd G2 (3 mg,0.0034 mmol,0.02當量)及K3 PO4 (72 mg,0.338 mmol,2.0當量)混合於圓底燒瓶中。燒瓶用螺帽隔片密封,且接著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回填(重複此方法總計3次)。接著經由注射器添加THF (5 mL)及水(1 mL)。混合物用氮氣鼓泡10分鐘且反應保持在40℃下2小時。用水(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化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39.31,實驗值640。
在0℃下向化合物1 (90 mg,0.140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10 mg,0.422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625.29,實驗值625.36。
在0℃下向化合物1 (88 mg,0.140 mmol,1當量)、化合物2 (48 mg,0.154 mmol,1.1當量)及TBTU (54 mg,0.169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074 mL,0.422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6%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913.47,實驗值913.70。
向化合物1 (93 mg,0.101 mmol,1.0當量)於DCM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FA (3 mL)且混合物在室溫下再攪拌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產物用10-12%於二氯甲烷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13.42,實驗值813.68。 合成結構 31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3- 羥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醯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50 mg,0.509 mmol,1當量)、化合物2 (87 mg,0.560mmol,1.1當量)及TBTU (196 mg,0.196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074 mL,0.422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6%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396.21,實驗值396.17。
在0℃下向化合物1 (196 mg,0.495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35 mg,1.48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382.19,實驗值382.13。
在0℃下向化合物1 (189 mg,0.495 mmol,1當量)、化合物2 (195 mg,0.545 mmol,1.1當量)及TBTU (190 mg,0.59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59 mL,1.486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6%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685.32,實驗值685.58。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75 mg,0.109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91 mg,0.219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71 mg,0.219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29%。LC-MS:計算值[M+H]+ 930.45,實驗值930.90。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30 mg,0.0323 mmol,1.0當量)於THF (1 mL)及水(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2.3 mg,0.0968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1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產物用12-15%於二氯甲烷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16.39,實驗值816.92。 合成結構 32b ((S)-4-(((S)-1-(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2- 羧基乙基 ) 胺基 )-3-(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4- 側氧基丁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00 mg,0.404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0 mg,0.444 mmol,1.1當量)及TBTU (155 mg,0.48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11 mL,1.21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551.23,實驗值551.45。
化合物1 (0.164 g,0.297 mmol,1.0當量)藉由冰浴冷卻。將於二噁烷中之HCl (0.745 mL,2.978 mmol,10當量)添加至燒瓶中。使反應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直接使用。LC-MS:計算值[M+H]+ 451.18,實驗值451.35。
在0℃下向化合物1 (100 mg,0.404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0 mg,0.444 mmol,1.1當量)及TBTU (155 mg,0.485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11 mL,1.21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27.33,實驗值727.53。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50 mg,0.206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72 mg,0.412 mmol,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34 mg,0.412 mmol,2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29%。LC-MS:計算值[M+H]+ 940.45,實驗值940.71。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30 mg,0.0344 mmol,1.0當量)於THF (1 mL)及水(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2.5 mg,0.103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2 mL)及DCM (1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產物用20%於二氯甲烷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44.38,實驗值844.56。 合成結構 33b ((S)-3-((S)-6- 胺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己醯胺基 )-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50 mg,0.509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6 mg,0.560mmol,1.1當量)及TBTU (196 mg,0.611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66 mL,1.52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537.32,實驗值537.23。
在0℃下向化合物1 (230 mg,0.428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31 mg,1.285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523.31,實驗值523.55。
在0℃下向化合物1 (230 mg,0.440 mmol,1當量)、化合物2 (173 mg,0.484 mmol,1.1當量)及TBTU (170 mg,0.528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30 mL,1.320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4-6%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26.43,實驗值826.65。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50 mg,0.181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13 mg,0.272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18 mg,0.363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5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66%。LC-MS:計算值[M+H]+ 1071.57,實驗值1071.8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30 mg,0.121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8.7 mg,0.364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3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產物用20%於二氯甲烷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57.45,實驗值857.64。 合成結構 34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S)-4- 甲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戊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50 mg,0.509 mmol,1當量)、化合物2 (101 mg,0.560mmol,1.1當量)及TBTU (196 mg,0.611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66 mL,1.52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5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3-5%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422.26,實驗值422.36。
在0℃下向化合物1 (186 mg,0.441 mmol,1當量)於THF (3 mL)及H2 O (3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31 mg,1.32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LC-MS:計算值[M+H]+ 408.24,實驗值408.23。
在0℃下向化合物1 (168 mg,0.412 mmol,1當量)、化合物2 (162 mg,0.453 mmol,1.1當量)及TBTU (159 mg,0.494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15 mL,1.237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分離且用2-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711.37,實驗值711.69。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50 mg,0.206 mmol,1當量)及疊氮基-PEG5-OTs (132 mg,0.317 mmol,1.5當量)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37 mg,0.422 mmol,2當量)。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層。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純化且用3-4%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率係82%。LC-MS:計算值[M+H]+ 956.51,實驗值956.64。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 (160 mg,0.167 mmol,1.0當量)於THF (2 mL)及水(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12 mg,0.502 mmol,3.0當量)。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HCl (6N)將pH調節至3.0,且用EtOAc (3×10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將TFA (3 mL)及DCM (2 mL)添加至殘餘物中且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3小時。藉由旋轉蒸發器移除溶劑且產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來分離。產物用8-10%於二氯甲烷中之甲醇溶離。LC-MS:計算值[M+H]+ 842.44,實驗值842.67。 合成結構 35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S,3R)-3- 羥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酸 ).
向含有L-蘇胺酸-OMe HCl (1.000 g,5.896 mmol,1.3當量)之小瓶中添加化合物1 (1.335 g,4.535 mmol,1當量)、二甲胺基吡啶(0.277 g,2.268 mmol,0.5當量)及CH2 Cl2 (13.3 mL)。向混合物中添加二異丙胺(2.054 mL,11.792 mmol,2.6當量)且使所得溶液冷卻至0℃。添加EDC•HCl (1.130 g,5.896 mmol,1.3當量)且在0℃下攪拌反應物30分鐘,之後升溫至室溫。在16小時之後藉由HPLC確定反應完成,且轉移至分液漏斗中,用66%飽和NH4 Cl (4×20 mL)及飽和NH4 Cl (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得到黏稠油狀物(1.7588 g,94.7%),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計算值[M+H]+ : 410.22,實驗值410.03
將化合物1 溶解於MeOH (4.5 mL)中且向混合物中添加2.0 M LiOH溶液(9.1 mL)。攪拌反應物1.5小時且濃縮以移除MeOH。接著混合物用20% KHSO4 酸化至pH = 4且用EtOAc (3×1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以獲得呈固體狀之3 (1.5095 g,產率88.9%)。LC-MS:計算值[M-H]- :394.21,實驗值394.37。1 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8.26 (d, 1H), 7.27 - 7.24 (m, 1H), 7.23 (s, 1H), 6.95 (ddd, 1H), 4.60 (dd, 1H), 4.39 (qd, 1H), 3.97 - 3.77 (m, 2H), 2.36 (s, 3H), ), 2.41 - 2.23 (m, 2H), 1.98 - 1.84 (m, 2H), 1.45 (s, 9H), 1.19 (d, 3H)。
小瓶中裝入化合物1 (0.200 g,0.506 mmol,1當量)、TBTU (0.195 g,0.607 mmol,1.2當量)、DMF (2.0 mL)及DIEA (0.264 mL,1.517 mmol,3.0當量)。攪拌反應物2分鐘,之後添加2 (0.253 g,0.708 mmol,1.4當量)。在完成之後,反應物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稀釋,用EtOAc (3×5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粗物質經由管柱層析,用0-20%於CH2 Cl2 中之MeOH溶離來純化,以獲得產物(150.8 mg,產率42.7%)。LC-MS:計算值[M+H]+ :699.33,實驗值699.53
向含有化合物1 (0.151 g,0.216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Cs2 CO3 (0.106 g,0.324 mmol,1.5當量)及DMF (1.9 mL)。將N3 -PEG5-OTs (0.135 g,0.324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且在40℃下攪拌反應物。在完成之後,反應物用EtOAc (10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5 mL)及水(5 mL)稀釋。分離各層且用EtOAc萃取水溶液,總計3×10 mL。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粗物質經由管柱層析,用0-20%於CH2 Cl2 中之MeOH溶離來純化,以獲得產物(103 mg,產率50.4%)。LC-MS:計算值[M+H]+ :944.47,實驗值944.56
向含有化合物1 (0.103 g,0.109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MeOH (1.5 mL)及2.0 M LiOH (2.0 m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接著濃縮以移除MeOH,用20% KHSO4 酸化至pH = 2。向混合物中添加EtOAc (5 mL)及水(4 mL)。用EtOAc (3×5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得到產物(0.0879 g,86.9%)。LC-MS:計算值[M+H]+ :930.45,實驗值930.56。
向含有化合物1 (0.0879 g,0.0945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CH2 Cl2 (0.3 mL)及三氟乙酸(0.64 mL)。在室溫下攪拌溶液。在完成之後(>97%產物),將反應物濃縮,與甲苯(3 mL)且接著與乙腈(2×3 mL)共蒸發。在另外TFA存在(115.6 mg)下獲得產物。 合成結構 36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2S,3S)-3- 甲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戊醯胺基 ) 丙酸 ).
向含有L-異白胺酸-OMe HCl (1.000 g,5.505 mmol,1.3當量)之小瓶中添加化合物1 (1.246 g,4.234 mmol,1當量)、二甲胺基吡啶(0.259 g,2.117 mmol,0.5當量)及CH2 Cl2 (12.5 mL)。向混合物中添加二異丙胺(2.054 mL,11.792 mmol,2.6當量)且使所得溶液冷卻至0℃。添加EDC•HCl (1.055 g,5.505 mmol,1.3當量)且在0℃下攪拌反應物30分鐘,之後升溫至室溫。在16小時之後藉由HPLC確定反應完成,且轉移至分液漏斗中,用66%飽和NH4 Cl (4×20 mL)及飽和NH4 Cl (1×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得到黏稠油狀物(1.8634 g,用CH2 Cl2 潤濕),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計算值[M+H]+ :422.26,實驗值422.00。
將化合物1 溶解於MeOH (4.2 mL)中且向混合物中添加2.0 mL LiOH溶液(8.5 mL)。攪拌反應物1.5小時且濃縮以移除MeOH。接著混合物用20% KHSO4 酸化至pH = 4且用EtOAc (3×15 mL)萃取。合併之有機物用鹽水(2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以獲得呈黏稠油狀之產物(1.6123 g,產率93.4%,經兩個步驟)。LC-MS:計算值[M-H]- :406.24,實驗值406.43。1 H NMR (400 MHz, 氯仿-d ) δ 8.23 (d, 1H), 7.12 (d, 1H), 6.95 - 6.88 (m, 1H), 4.58 (dd, 1H), 3.99 - 3.83 (m, 2H), 2.35 - 2.34 (s, 3H), 2.30 (hept, 2H), 2.00 - 1.84 (m, 4H), 1.45 (s, 9H), 0.91 (m, 6H)。
小瓶中裝入化合物1 (0.200 g,0.491 mmol,1當量)、TBTU (0.189 g,0.589 mmol,1.2當量)、DMF (2.0 mL)及DIEA (0.256 mL,1.472 mmol,3.0當量)。攪拌反應物2分鐘,之後添加2 (0.246 g,0.687 mmol,1.4當量)。在完成之後,反應物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10 mL)稀釋,用EtOAc (3×5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粗物質經由管柱層析,用0-20%於CH2 Cl2 中之MeOH溶離來純化,以獲得產物(0.3024 mg,產率86.7%)。LC-MS:計算值[M+H]+ :711.37,實驗值711.51。
向含有化合物1 (0.170 g,0.238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Cs2 CO3 (0.116 g,0.358 mmol,1.5當量)及DMF (2.1 mL)。將N3 -PEG5-OTs (0.149 g,0.358 mmol,1.5當量)添加至混合物中,且在40℃下攪拌反應物。在完成之後,反應物用EtOAc (10 mL)、飽和NaHCO3 水溶液(5 mL)及水(5 mL)稀釋。分離各層且用EtOAc萃取水溶液,總計3×10 mL。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粗物質經由管柱層析,用0-20%於CH2 Cl2 中之MeOH溶離來純化,以獲得產物(0.1645 g,產率72.1%)。LC-MS:計算值[M+H]+ :956.51,實驗值956.78。
向含有化合物1 (0.164 g,0.172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MeOH (2.0 mL)及2.0 M LiOH (3.0 m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且藉由HPLC監測。又需要LiOH (33 mg,1.38 mmol,8當量)、水(5 mL)及MeOH (4 mL)以溶解物質且驅動反應。HPLC顯示形成兩個新穎峰,視為非對映異構體。在達到>94%轉化率時,濃縮反應物以移除MeOH,用20% KHSO4 酸化至pH = 2。向混合物中添加EtOAc (5 mL)及水(4 mL)。用EtOAc (4×5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得到產物(0.1417 g,87.4%)。LC-MS:計算值[M+H]+ :942.49,實驗值942.56。
向含有化合物1 (0.1417 g,0.1504 mmol,1當量)之小瓶中添加CH2 Cl2 (0.5 mL)及三氟乙酸(1.0 mL)。在室溫下攪拌溶液。在完成之後(>97%產物),將反應物濃縮,與甲苯(3 mL)且接著與乙腈(2×3 mL)共蒸發。在另外TFA存在(150.3 mg)下獲得產物。對於起始物質與產物,經由反應存在兩個峰。LC-MS:計算值[M+H]+ :842.44,實驗值842.56。發現兩個產物峰具有相同質量,指示存在非對映異構體。 合成結構 37b ((S)-3-(4-(4-((14- 疊氮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1- ) 苯基 )-3-((R)-3- 甲基 -2-(4-((4- 甲基吡啶 -2- ) 胺基 ) 丁醯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酸 ).
在0℃下向化合物1 (150 mg,0.509 mmol,1當量)、化合物2 (94 mg,0.560mmol,1.1當量)及TBTU (196 mg,0.611 mmol,1.2當量)於無水DMF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胺(0.266 mL,1.528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1小時。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淬滅反應物且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將有機相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藉由CombiFlash分離且用2-3%於DCM中之甲醇溶離。產量:205 mg (99%)。
在0℃下向化合物1 (207 mg,0.508 mmol,1當量)於THF (5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氧化鋰(36 mg,1.523 mmol,3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之後,反應混合物藉由HCl (6 N)酸化至pH 3.0。用乙酸乙酯(3×10 mL)萃取水相且將有機層合併,經Na2 SO4 乾燥且濃縮。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產量:180 mg (91%)。
在0℃下向化合物3 (180 mg,0.46 mmol)、化合物3a (180 mg,0.50 mmol)及TBTU (176 mg,0.55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PEA (177 mg,239 µL,1.3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小時。用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1.75 mL)及去離子水(1.7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8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8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相用半飽和NH4 Cl (水性)溶液(6 mL)及半飽和NaHCO3 (水)溶液(6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4之產量:295 mg (92%)。[M+H]+ C40 H48 N4 O7 之計算值:697.84,實驗值:697.82。
向化合物4 (200 mg,0.29 mmol)及疊氮基-PEG5 -OTs (240 mg,0.57 mmol)於無水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2 CO3 (187 mg,0.57 mmol)。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15 mL)及去離子水(7.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接著用乙酸乙酯(10 mL)萃取。再用乙酸乙酯(2×10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5%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化合物5之產量:97 mg (36%)。[M+H]+ C50 H67 N7 O11 之計算值: 943.15,實驗值:942.96。
向化合物5 (94 mg,0.10 mmol)於THF (1.5 mL)及去離子水(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7.2 mg,0.30 mmol)於去離子水(0.5 ml)中之溶液。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接著用6 M HCl (水溶液)酸化至pH = 3。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水相。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向粗殘餘物中添加TFA (1.34 mL)及水(67 µ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5小時。減壓移除溶劑,且將殘餘物與乙腈:甲苯[1:1] (2×20 mL)共蒸發。粗混合物藉由CombiFlash使用矽膠作為固定相,用0-10%於DCM中之甲醇來分離。結構37b之產量:44 mg (53%)。[M+H]+ C44 H57 N7 O9 之計算值:828.97,實驗值:828.63。實例 2. 三牙 αvβ6 整合素配體之合成及 αvβ6 整合素配體與貨物分子 (RNAi 藥劑 ) 之結合 .
αvβ6整合素配體可與適用於抑制一或多種靶向基因表現之一或多種RNAi藥劑結合。αvβ6整合素配體有助於將RNAi藥劑遞送至靶向細胞及/或組織中。以上實例1描述本文所揭示之某些αvβ6整合素配體之合成。以下描述合成本文所闡述之非限制性實例中所說明之某些αvβ6整合素配體-RNAi藥劑結合物之通用程序。
A. RNAi 藥劑 之合成 . RNAi藥劑可使用此項技術中一般已知之方法合成。對於本文所闡述之實例中所說明之RNAi藥劑之合成,RNAi藥劑之正義股及反義股根據寡核苷酸合成中所用之固相上之胺基磷酸酯技術合成。視規模而定,使用MerMade96E® (Bioautomation)、MerMade12® (Bioautomation)或OP Pilot 100 (GE Healthcare)。在由受控微孔玻璃(CPG,500 Å或600 Å,獲自Prime Synthesis, Aston, PA, USA)製成之固體載體上進行合成。所有RNA及2'-修飾之RNA胺基磷酸酯係購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Milwaukee, WI, USA)。特定言之,使用以下2'-O-甲基胺基磷酸酯:(5'-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6 -(苯甲醯基)-2'-O-甲基-腺苷-3'-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胺基磷酸酯、5'-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4 -(乙醯基)-2'-O-甲基-胞苷-3'-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胺基磷酸酯、(5'-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2 -(異丁醯基)-2'-O-甲基-鳥苷-3'-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胺基磷酸酯及5'-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O-甲基尿苷-3'-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胺基磷酸酯。2'-去氧-2'-氟-胺基磷酸酯帶有與2'-O-甲基RNA胺基酸酯相同之保護基。5'-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O-甲基-肌苷-3'-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胺基)胺基磷酸酯係購自Glen Research (Virginia)。反向無鹼基(3'-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去氧核糖-5'-O-(2-氰基乙基-N,N-二異丙胺基)胺基磷酸酯係購自ChemGenes (Wilmington, MA, USA)。使用以下UNA胺基磷酸酯:5'-(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6-(苯甲醯基)-2',3'-斷-腺苷、2'-苯甲醯基-3'-[(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磷酸酯、5'-(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乙醯基-2',3'-斷-胞嘧啶、2'-苯甲醯基-3'-[(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磷酸酯、5'-(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N-異丁醯基-2',3'-斷-鳥苷、2'-苯甲醯基-3'-[(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磷酸酯及5'-(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3'-斷-尿苷、2'-苯甲醯基-3'-[(2-氰基乙基)-(N,N-二異-丙基)]-胺基磷酸酯。TFA胺基連接臂胺基磷酸酯亦係購買的(ThermoFisher)。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αvβ6整合素配體藉由使組分連接至包括三炔基之骨架而與RNAi藥劑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三炔基藉由使用含有三炔烴之胺基磷酸酯來添加,其可添加在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當與本文中某些實例中所呈現之RNAi藥劑結合使用時,將含有三炔烴之胺基磷酸酯溶解於無水二氯甲烷或無水乙腈(50 mM)中,而將所有其他胺基酸酯溶解於無水乙腈(50 mM)中,且添加分子篩(3Å)。使用5-苯甲硫基-1H-四唑(BTT,250 mM乙腈溶液)或5-乙硫基-1H-四唑(ETT,250 mM乙腈溶液)作為活化劑溶液。偶合時間係10分鐘(RNA)、90秒(2' O-Me)及60秒(2' F)。為引入硫代磷酸酯鍵聯,使用100 mM 3-苯基1,2,4-二噻唑啉-5-酮(POS,獲自PolyOrg, Inc., Leominster, MA, USA)於無水乙腈中之溶液。
或者,在經由三炔烴骨架而非使用胺基磷酸酯法使αvβ6整合素配體與RNAi藥劑結合之情況下,可在合成後引入含有三炔烴之化合物(參見例如下文章節E)。當與本文所闡述之某些實例中所呈現之RNAi藥劑結合使用時,當三炔基在合成後連接至有義股之5'端時,有義股之5'端核苷酸用在5'端包括一級胺之核苷酸官能化,以有助於連接至含有三炔烴之骨架。將TFA胺基連接臂胺基磷酸酯溶解於無水乙腈(50 mM)中且添加分子篩(3 Å)。使用5-苯甲硫基-1H-四唑(BTT,250 mM乙腈溶液)或5-乙硫基-1H-四唑(ETT,250 mM乙腈溶液)作為活化劑溶液。偶合時間係10分鐘(RNA)、90秒(2' O-Me)及60秒(2' F)。為引入硫代磷酸酯鍵聯,使用100 mM 3-苯基1,2,4-二噻唑啉-5-酮(POS,獲自PolyOrg, Inc., Leominster, MA, USA)於無水乙腈中之溶液。
B. 載體所結合之寡聚物之裂解及脫除保護基. 在固相合成結束之後,在30℃下用40 wt%甲胺於水中之1:1體積溶液及28%至31%氫氧化銨溶液(Aldrich)處理乾燥固體載體1.5小時。將溶液蒸發且固體殘餘物於水中復原(參見下文)。
C. 純化 . 使用TKSgel SuperQ-5PW 13 µm管柱及Shimadzu LC-8系統,藉由陰離子交換HPLC純化粗寡聚物。緩衝劑A係20 mM Tris、5 mM EDTA pH 9.0且含有20%乙腈,且緩衝劑B在添加1.5 M氯化鈉之情況下與緩衝劑A相同。在260 nm下記錄UV跡線。將適當溶離份混合,接著用100 mM碳酸氫銨pH 6.7及20%乙腈或過濾水之操作緩衝液,使用裝填有Sephadex G25細粒之GE Healthcare XK 16/40管柱藉由尺寸排阻HPLC來操作。
D. 黏接 . 藉由將等莫耳濃度RNA溶液(有義股及反義股)合併於1×PBS (磷酸鹽緩衝鹽水,1×, Corning, Cellgro)中來使互補股混合以形成RNAi藥劑。將一些RNAi藥劑凍幹且儲存於-15℃至-25℃。藉由經UV-Vis光譜儀量測1× PBS中之溶液吸光度來測定雙螺旋體濃度。接著將260 nm溶液吸光度乘以換算因數及稀釋因數以測定雙螺旋濃度。所用換算因數係0.037 mg/(mL∙cm),或者對於一些實驗,自以實驗方式測定之消光係數來計算換算因數。
E. 三炔烴骨架之結合 . 在黏接之前或之後,RNAi藥劑之5'或3'胺官能化有義股可與三炔烴骨架結合。可用於形成本文所揭示之構築體的實例三炔烴骨架結構包括以下:
以下描述三炔烴骨架與黏接之雙螺旋體之結合:將胺官能化雙螺旋體以約50-70 mg/mL溶解於90% DMSO/10% H2 O中。依序添加40當量三乙胺、3當量三炔烴-PNP。一旦完成,即將結合物在1×磷酸鹽緩衝鹽水/乙腈(1:14比率)之溶劑系統中沈澱兩次,且乾燥。
F. αvβ6 整合素配體之結合 . 在黏接之前或之後,5'或3'三牙炔烴官能化有義股與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以下實例描述αvβ6整合素配體與黏接之雙螺旋體之結合:於去離子水中製備0.5 M參(3-羥丙基三唑基甲基)胺(THPTA)、0.5 M五水合硫酸Cu(II) (Cu(II)SO4 ·5H2 O)及2 M抗壞血酸鈉溶液之儲備溶液。製備75 mg/mL αvβ6整合素配體之DMSO溶液。在含有三炔烴官能化雙螺旋體(3 mg,75 µL,40 mg/mL於去離子水中,約15,000 g/mol)之1.5 mL離心管中,添加25 µL之1 M Hepes pH 8.5緩衝劑。渦旋後,添加35 µL DMSO,且使溶液渦旋。將αvβ6整合素配體添加至反應(6當量/雙螺旋體,2當量/炔烴,約15 µL)中且使溶液渦旋。使用pH紙檢測pH,且確認pH係約8。在另一1.5 mL離心管中,將50 µL之0.5 M THPTA與10 µL之0.5 M Cu(II)SO4 ·5H2 O混合,渦旋,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在5分鐘之後,將THPTA/Cu溶液(7.2 µL,6當量5:1 THPTA:Cu)添加至反應小瓶中,且渦旋。緊接著,將2 M抗壞血酸酯(5 µL,每雙螺旋體50當量,每炔烴16.7)添加至反應小瓶中,且渦旋。一旦反應完成(通常在0.5至1小時內完成),即刻藉由非變性陰離子交換層析純化反應物。
G. 半胱胺酸連接子上之硫醇基之官能化 .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半胱胺酸連接子以有助於使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至RNAi藥劑。在黏接之前或之後,5'或3'三牙炔烴-Cys(Stbu)-PEG2 官能化有義股用含有順丁烯二醯亞胺之部分官能化,或可還原且保持為游離硫醇,如以下結構中所示:
以下實例描述具有N-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三炔烴-Cys(Stbu)-PEG2 -雙螺旋體之改質:將三炔烴-Cys(Stbu)-PEG2 -雙螺旋體(35 mg)溶解於500 µL去離子H2 O中。將HEPES緩衝劑(1M,pH 8.5,82 µL)添加至反應物中,且將溶液渦旋。添加1 M二硫蘇糖醇(DTT,100當量,236 µL)之溶液且將溶液置放於渦流振盪器上3小時。在確認藉由變性RP-HPLC還原二硫鍵之後,使結合物在1×磷酸鹽緩衝鹽水/乙腈(1:14比率)之溶劑系統中沈澱三次。將沈澱之集結粒於0.5 mL之0.1 M HEPES pH 6.5中復原,且將N-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 mg,10當量)添加至溶液中,且置放於渦流混合器上約15分鐘。反應完成後,使結合物於1×磷酸鹽緩衝鹽水/乙腈(1:14比率)之溶劑系統中沈澱三次,去鹽且乾燥。實例 3.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活性 .
如以下表1中所報導,獲得結構1及2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IC50結合數據: 1 .IC50結合活性.
在此項技術中通常所用且已知之條件下檢測疊氮基官能化結構(亦即,結構1b及2b)之IC50。如表1中所示,結構1及2展示與αvβ6整合素之選擇性結合。實例 4.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氣管內投與 .
包括有義股及反義股之RNAi藥劑根據固相上之胺基磷酸酯技術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如本文中實例2中所闡述之寡核苷酸合成中所通常使用之通用程序合成。RNAi藥劑包括核鹼基序列與表現胺氯吡脒敏感性上皮鈉通道之α次單元(通常稱為α-ENaC或SCNN1A)之基因至少部分互補的反義股。α-ENaC RNAi藥劑經設計能夠以序列特異性方式降低或抑制α-ENaC之信使RNA (mRNA)轉錄物之轉譯,藉此抑制α-ENaC基因之表現。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AD04835)包含經修飾之核苷酸及多於一種非磷酸二酯鍵聯,且包括以下核苷酸序列: 有義股序列(5' à 3'): (NH2 -C6 )sgscugugcaAfCfCfagaacaaauas(invAb) (SEQ ID NO:1) 反義股序列(5' à 3') cPrpusAfsusUfuGfuUfcUfgGfuUfgCfaCfaGfsc (SEQ ID NO:2), 其中(invAb)表示反向(3'-3'連接)無鹼基去氧核糖核苷酸;s表示硫代磷酸酯鍵聯;a、c、g及u分別表示2'-O-甲基腺苷、胞苷、鳥苷或尿苷;Af、Cf、Gf及Uf分別表示2'-氟腺苷、胞苷、鳥苷或尿苷;cPrpu表示5'-環丙基膦酸酯-2'-O-甲基尿苷(參見例如表A);且(NH2 -C6 )表示視需要有助於靶向配體結合之C6 端胺(參見例如表A)。
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所清楚理解,核苷酸單體藉由標準磷酸二酯鍵聯連接,但其中如本文所揭示之經修飾核苷酸序列中所示,改為包括硫代磷酸酯鍵替代寡核苷酸中通常存在之磷酸二酯鍵聯。
在研究第1天及第2天,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經由微型噴霧器裝置(Penn Century, Philadelphia, PA)氣管內投與200微升之劑量,其包括以下給藥組: (1)    5%於水媒劑中之右旋糖(D5W); (2)    3.0 mg/kg之無配體之α-ENaC RNAi藥劑(AD04835)(「裸RNAi藥劑」),其調配於5%於水中之右旋糖(d5w)中;或 (3)    3.0 mg/kg之與結構1之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之α-ENaC RNAi藥劑(AD04835),其調配於d5w中。
在第2及3組中使用相同α-ENaC RNAi藥劑。對於第3組,接著使存在於RNAi藥劑之有義股之5'末端上末端胺(NH2 -C6 )與包括三個末端炔烴基團之骨架結合。接著使炔烴基團與存在於結構1b上之疊氮基官能基結合,藉此形成結構1之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通用合成程序描述於以上實例2中。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5天使大鼠安樂死,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之mRNA豐度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 .正規化為實例4之對照的mRNA之相對α-ENaC表現.
如以上表2中所示,在活體內與無任何配體之裸RNAi藥劑(64%之阻斷基因表現)(亦即第2組)及媒劑對照相比,與α-ENaC RNAi藥劑結合之三牙形式之結構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亦即第3組)展示增加之α-ENaC mRNA之相對阻斷基因表現(大致81%之阻斷基因表現)。實例 5.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以下實例中,將各種RNAi藥劑用作貨物分子以測試貨物分子經由αvβ6整合素至所關注之細胞中之遞送。某些本文所用之RNAi藥劑描述於US 62/679,549中,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 實例5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接著經由包括半胱胺酸-正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連接子之三牙骨架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實例5之RNAi藥劑-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物,第2-7組中之各者的RNAi藥劑以及骨架/連接子結構一致。因此,第2至7組之僅有變化係所用之特異性αvβ6整合素配體(各呈三牙形式)。實例5之RNAi藥劑-αvβ6整合素配體結合物具有由以下表示之結構:, 其中表示RNAi藥劑,且「avb6配體」表示對應配體結構。在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AD04835)之結構闡述於以上實例4中。
各組(n=5)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4 . 實例5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舉例而言,第6組(AD04835-三牙-結構6.1)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65% (0.351);第2組(AD04835-三牙-結構2)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46% (0.543);且第4組(AD04835-三牙-結構5.2)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48% (0.522)。實例 6.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5. 實例6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此實例中之RNAi藥劑包含經修飾之核苷酸及多於一種非磷酸二酯鍵聯,且包括以下核苷酸序列: AD05347: 有義股序列(5' à 3'): (NH2 -C6 )cscugugcaAfCfCfagaacaaauas(invAb) (SEQ ID NO:3) 反義股序列(5' à 3') cPrpusAfsusUfuGfuUfcUfgGfuUfgCfaCfaGfsc (SEQ ID NO:2),及 AD05453: 有義股序列(5' à 3'): (NH2-C6)cscugugcaAfCfCfagaacaaauas(invAb) (SEQ ID NO:3) 反義股序列(5' à 3') usAfsusUfuGfuUfcUfgGfuUfgCfaCfaGfsg (SEQ ID NO:4), 其中(invAb)表示反向(3'-3'連接)無鹼基去氧核糖核苷酸;s表示硫代磷酸酯鍵聯;a、c、g及u分別表示2'-O-甲基腺苷、胞苷、鳥苷或尿苷;Af、Cf、Gf及Uf分別表示2'-氟腺苷、胞苷、鳥苷或尿苷;cPrpu表示5'-環丙基膦酸酯-2'-O-甲基尿苷(參見例如表A);且(NH2 -C6 )表示視需要有助於靶向配體結合之C6 端胺(參見例如表A)。
對於第2、3、4、5及6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經由添加戊二酸)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結構300a),其中表示RNAi藥劑,且「avb6配體」表示對應配體結構。
對於第7及8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具有結構330a中描繪之結構的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結構330a),其中表示RNAi藥劑,且「avb6配體」表示對應配體結構。
在第1、3、4、6及7組(n=4)中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第5及8組(n=5)中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且在第2組(n=3)中對三(3)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6 . 實例6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6中所示,α-ENaC RNAi試劑中之各者相比於對照展示出大鼠中mRNA表現之降低。舉例而言,第5組(AD05453-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6.1)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51% (0.494),且第3組(AD05453-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2)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38% (0.615)。此外,第5組(其包括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6.1)展示優於第6組(其包括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7)之改良,指示如結構6.1中所見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s)之對掌性依賴性優於如結構7中所見之(r)。實例 7.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7. 實例7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於第2、3、4、5、6、7、8、9及10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經由添加戊二酸)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第11組,上皮細胞靶向配體包含已知結合至αvβ6整合素之RGD模擬肽且包括作為藥物動力學(PK)調節劑之20 kDa PEG部分。
各組(n=4)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8 . 實例7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8中所示,α-ENaC RNAi試劑中之各者相比於對照展示出大鼠中mRNA表現之降低。舉例而言,第3組(AD05347-戊二酸-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6.1)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64% (0.358),且第8組(AD05453-戊二酸-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6.1)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55% (0.454)。此外,實例7中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亦即結構2、結構6、結構6.1、結構8、結構9、結構10及結構11)均展示與另外包括相對大的20千道爾頓PEG部分以增強第11組之藥物動力學效應的三牙基於肽之上皮細胞靶向配體類似的阻斷基因表現程度。實例 8.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氣管內投與
在研究第1天及第2天,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經由微型噴霧器裝置(Penn Century, Philadelphia, PA)氣管內投與200微升之劑量,其包括以下給藥組: 9. 實例8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4中。
對於第3及4組,結構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下結構331a中所描繪之包括半胱胺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及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結構331a),其中表示RNAi藥劑,且「avb6配體」表示對應配體結構。
對於第5組,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30a中所描繪之包括半胱胺酸-正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連接子之三牙骨架及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第7組,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及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第2及6組,基於肽之上皮細胞靶向配體包含RGD-模擬肽且包括作為藥物動力學(PK)調節劑之20kDa PEG部分。
在第2至7組中之各者中使用相同α-ENaC RNAi藥劑。
在第1、2、3、4、5及6組(n=5)中之各者中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且在第7組(n=4)中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8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10 . 實例8中處死時(第8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10中所示,α-ENaC RNAi試劑中之各者相比於對照展示出大鼠中mRNA表現之降低。舉例而言,第5組(包含AD04835-Cys-(乙基-Mal)-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1)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mRNA表現降低大致65% (0.358),其與第2組中達成之阻斷基因表現程度類似,該第2組具有亦包括作為藥物動力學調節劑之20kDa PEG部分之基於肽之上皮細胞靶向配體。實例 9.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氣管內投與
在研究第1天及第2天,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經由微型噴霧器裝置(Penn Century, Philadelphia, PA)氣管內投與200微升之劑量,其包括以下給藥組: 11 . 實例9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4中。對於第2及3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第6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8中所示之結構331a中所描繪之包括半胱胺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在第2至8組中之各者中使用相同α-ENaC RNAi藥劑。在第1組(n=5)中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且在第2及3組(n=4)中之各者中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12 . 實例9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12中所示,α-ENaC RNAi試劑中之各者相比於對照展示出大鼠中mRNA表現之降低。舉例而言,第3組(RNAi藥劑-戊二酸-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2)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52% (0.483),且第6組(RNAi藥劑-Cys-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2)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平均rENaC mRNA表現降低大致76% (0.237)。實例 10.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劑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氣管內投與 .
在研究第1天及第2天,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經由微型噴霧器裝置(Penn Century, Philadelphia, PA)氣管內投與200微升之劑量,其包括以下給藥組:
13 . 實例10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4中。對於第3、4、5及6組,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8中所示之結構331a中所描繪之包括半胱胺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對於第2組,靶向配體包含RGD-模擬肽且包括作為藥物動力學(PK)調節劑之20kDa PEG部分及FCFP肽連接子。
在第2至7組中之各者中使用相同α-ENaC RNAi藥劑。
各組(n=5)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14 . 實例10中處死時(第8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14中所示,α-ENaC RNAi試劑中之各者相比於對照展示出大鼠中mRNA表現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包括作為藥物動力學調節劑之大20千道爾頓PEG部分,但第5組(1.0 mg/kg AD04835-Cys-三牙αvβ6整合素配體結構2)展示與第2組(1.0 mg/kg AD04835-Cys-PEG20kDa-FCFP-PEG20 -基於肽之上皮細胞靶向配體)相比數值上優良的對α-ENaC表現之抑製程度(第5組=大致56%阻斷基因表現(0.436);第2組=大致47% (0.531))。實例 11.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第2天及第3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15 . 實例11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其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在第1、3、4、5、8及9組(n=5)中之各者中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且在第2、6及7組(n=6)中對六(6)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16 . 實例11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如以上表16中所示,與具有結構6.1之avb6整合素配體(呈三牙形式)結合之α-ENaC RNAi藥劑中之各者展示與對照組相比大鼠中之mRNA表現降低。此外,在各劑量濃度下,與具有結構6.1之avb6整合素配體結合之α-ENaC RNAi藥劑勝過裸投與之α-ENaC RNAi藥劑,展示配體對RNAi藥劑遞送之影響。(例如比較第2及6組;第3及7組;第4及8組;及第5及9組)。實例 12. 另外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活性 .
如以下表17中所報導,獲得本文中某些實例中所用之結構2、6.1、7及23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另外IC50結合數據: 17. IC50結合活性.
在此項技術中通常使用且已知之條件下檢測疊氮基-官能化結構(亦即結構2b及6.1b、7b及23b)之IC50。如以上表17中所示,結構6.1展示與αvβ6整合素之有效結合活性(IC50 = 1.6 nM)。實例 13.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18. 實例13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彼等包括AD05347雙螺旋體之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347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n=5)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19 . 實例13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4.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20. 實例14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且彼等包括AD05347及AD05453雙螺旋體之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供此實例中所用之RNAi藥劑用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n=4)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1 . 實例14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5.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22. 實例15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在第1-9及12組(n=4)中之每一者中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第10及11組(n=3)中對三(3)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7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3 . 實例15中處死時(第7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6.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24. 實例16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5 . 實例16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7.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26. 實例17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但其中第4組改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7. 實例17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8.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28 . 實例18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29. 實例18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19.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0 . 實例19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31. 實例19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20.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及2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2 . 實例20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但其中第1組改對三(3)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33. 實例20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21.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及2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4 . 實例21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五(5)隻大鼠進行給藥,但其中第2組改對六(6)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35. 實例21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22.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及2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6 . 實例22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37. 實例22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實例 23. αvβ6 整合素配體結合之 RNAi 藥劑 標靶 α -ENaC 在大鼠中之活體內口咽抽吸投與 .
在研究第1及2天,根據以下給藥組,使用吸管經由口咽(「OP」)抽吸投與向雄性史泊格多利大鼠給藥200微升: 38. 實例23中之大鼠給藥組.
合成具有導引以靶向人類α-ENaC基因之核苷酸序列之RNAi藥劑,該等RNAi藥劑在有義股之5'末端包括官能化胺反應性基團(NH2 -C6 )以有助於與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結合。用於RNAi藥劑AD05453之核苷酸序列闡述於以上實例6中。對應αvβ6整合素配體經由如以上實例6中所示之結構300a中所描繪之包括戊二酸連接子之三牙骨架/連接子結構與RNAi藥劑結合。
各組對四(4)隻大鼠進行給藥。在研究第9天處死大鼠,且在採集及均質化之後自兩個肺分離全部RNA。α-ENaC (SCNN1A) mRNA表現藉由基於探針之定量PCR進行定量,正規化為GAPDH表現,且表示為媒劑對照組之分數(幾何平均值,+/- 95%信賴區間)。 39. 實例23中處死時(第9天)之平均相對rENaC mRNA表現. 其他實施例
應理解,儘管本發明已結合其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前述描述意欲說明且不限制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定義的本發明之範疇。其他態樣、優點及修改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Claims (17)

  1. 一種αvβ6整合素配體,其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3-2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X包含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
  2. 如請求項1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其中該αvβ6整合素配體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結構: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3-4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3-5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4-6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4-7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4-8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4-9
    指示與包含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之部分之連接點。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其中該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包含RNAi藥劑。
  4.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其進一步包含具有2-20個環氧乙烷單元之聚乙二醇連接子。
  5. 如請求項3αvβ6整合素配體,其進一步包含具有2-20個環氧乙烷單元之聚乙二醇連接子。
  6. 一種具有下式之結構,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6-13
    其中
    Figure 107138860-A0305-02-0276-14
    表示RNAi藥劑。
  7.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或如請求項6之結構,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8. 如請求項7之組合物,其中該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能夠抑制標靶基因於上皮細胞中表現的基於寡核苷酸之化合物結合。
  9. 如請求項7之組合物,其中該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能夠抑制標靶基因於上皮細胞中表現的RNAi藥劑結合。
  10. 如請求項7之組合物,其中該αvβ6整合素配體與能夠抑制標靶基因於小支氣管上皮細胞中表現的RNAi藥劑結合。
  11. 一種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或如請求項6之結構之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將該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遞送至細胞中之藥劑。
  12. 一種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如請求項6之結構或如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將該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在活體內遞送至個體細胞或組織中之藥劑。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用途,其中該細胞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第I型及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杯狀細胞、分泌上皮細胞、纖毛上皮細胞、角膜及結膜上皮細胞、真皮(dermal)上皮細胞、膽管上皮細胞(cholangiocyte)、腸上皮細胞(enterocyte)、管(ductal)上皮細胞、腺上皮細胞及癌瘤(carcinomas)。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用途,其中該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係RNAi藥劑。
  15. 一種與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αvβ6整合素配體之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活體內抑制標靶基因於細胞中表現的藥劑。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該細胞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第I型及第II型肺泡上皮細胞、杯狀細胞、分泌上皮細胞、纖毛上皮細胞、角膜及結膜上皮細胞、真皮上皮細胞、膽管上皮細胞、腸上皮細胞、管上皮細胞、腺上皮細胞及癌瘤(carcinomas)。
  17. 如請求項15或16之用途,其中該天然或經修飾之核酸寡核苷酸係RNAi藥劑。
TW107138860A 2017-11-01 2018-11-01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TWI825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0398P 2017-11-01 2017-11-01
US62/580,398 2017-11-01
US201862646739P 2018-03-22 2018-03-22
US62/646,739 2018-03-22
US201862679549P 2018-06-01 2018-06-01
US62/679,549 2018-06-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7570A TW202017570A (zh) 2020-05-16
TWI825039B true TWI825039B (zh) 2023-12-11

Family

ID=6633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860A TWI825039B (zh) 2017-11-01 2018-11-01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2) US11597701B2 (zh)
EP (1) EP3703700A4 (zh)
JP (2) JP7445594B2 (zh)
KR (1) KR20200083523A (zh)
CN (1) CN111526880A (zh)
AU (1) AU2018359515A1 (zh)
BR (1) BR112020006901A2 (zh)
CA (1) CA3079402A1 (zh)
CL (1) CL2020001125A1 (zh)
CR (1) CR20200178A (zh)
EC (1) ECSP20028090A (zh)
IL (1) IL274300B1 (zh)
JO (1) JOP20200102A1 (zh)
MX (2) MX2020004554A (zh)
PH (1) PH12020550263A1 (zh)
SG (1) SG11202002967SA (zh)
TN (1) TN2020000059A1 (zh)
TW (1) TWI825039B (zh)
WO (1) WO2019089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24793A (ko) * 2017-07-06 2020-03-09 애로우헤드 파마슈티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알파-ENaC의 발현을 억제하기 위한 RNAi 작용제 및 사용 방법
CN114058623B (zh) * 2020-08-06 2023-12-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核酸适体识别并结合整合素α3亚基及其相关功能
EP4211243A2 (en) * 2020-09-11 2023-07-19 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Inc. Rnai agents for inhibiting expression of dux4,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CN116783294A (zh) * 2020-09-11 2023-09-19 箭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整联蛋白靶向配体及其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3249A1 (en) * 2006-07-07 2008-09-04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itute Use of Retro-Aldol Reaction to Generate Reactive Vinyl Ketone for Attachment to Antibody Molecules by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for Use in Immunostaining and Immunotarge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2811A (en) 1982-07-08 1985-06-11 Syntex (U.S.A.) Inc. Serial injection of muramyldipeptides and liposomes enhances the anti-infective activity of muramyldipeptides
DE19831710A1 (de) 1998-07-15 2000-01-20 Merck Patent Gmbh Diacylhydrazinderivate
EP1153014B1 (de) 1999-02-20 2004-09-22 MERCK PATENT GmbH Beta-alaninderivate
DE19929410A1 (de) 1999-06-26 2000-12-28 Merck Patent Gmbh Inhibitoren des Integrins avß6
DE10028402A1 (de) 2000-06-13 2001-12-20 Merck Patent Gmbh Pyridin-2-yl-aminoalkycarbonylglycyl-beta-alanin und Derivate
WO2006020768A2 (en) 2004-08-10 2006-02-23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Chemically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
GB0520068D0 (en) 2005-10-03 2005-11-09 Cancer Res Technology av peptide ligand
US20110003858A1 (en) 2006-09-04 2011-01-06 Bergstroem Lena Multimeri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useful as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s
AR066984A1 (es) 2007-06-15 2009-09-23 Novartis Ag Inhibicion de la expresion de la subunidad alfa del canal epitelial de sodio (enac) por medio de arni (arn de interferencia)
EP2221334B1 (en) 2007-11-28 2016-12-28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emically modifying biopolymer and polypeptide
US9884070B2 (en) * 2008-04-21 2018-02-06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Selective high-affinity polydentate ligan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uch
KR20120080611A (ko) * 2009-10-06 2012-07-17 이뮤노젠 아이엔씨 효능 있는 접합체 및 친수성 링커
GB0922014D0 (en) * 2009-12-17 2010-02-03 Ge Healthcare Ltd Novel integrin binders
US9161948B2 (en) * 2011-05-05 2015-10-20 Sarepta Therapeutics, Inc. Peptide 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
CN104220094A (zh) 2012-02-17 2014-12-17 西雅图基因公司 针对整联蛋白αvβ6的抗体和使用该抗体治疗癌症
JP2014029990A (ja) 2012-06-29 2014-02-13 Sharp Corp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の電極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窒化物半導体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EP2913064A1 (en) * 2014-02-26 2015-09-02 celares GmbH Branched drug-linker conjugates for the coupling to biological targeting molecules
ES2930029T3 (es) 2014-04-15 2022-12-05 Univ California Péptidos de unión a integrina pegilados biterminales y métodos para su uso
WO2015179823A2 (en) * 2014-05-23 2015-11-26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Lung localized inhibitors of alpha(v)beta 6
JP6773677B2 (ja) 2015-03-17 2020-10-21 アローヘッド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善されたジスルフィド含有アルキン連結剤
CN108064156B (zh) * 2015-05-29 2022-02-01 箭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Hif2α基因表达的组合物及方法
JOP20170161A1 (ar) 2016-08-04 2019-01-30 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Inc عوامل RNAi للعدوى بفيروس التهاب الكبد 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3249A1 (en) * 2006-07-07 2008-09-04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itute Use of Retro-Aldol Reaction to Generate Reactive Vinyl Ketone for Attachment to Antibody Molecules by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for Use in Immunostaining and Immunotarge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359515A1 (en) 2020-06-18
WO2019089765A1 (en) 2019-05-09
MX2020004554A (es) 2020-08-13
EP3703700A1 (en) 2020-09-09
JP2023073520A (ja) 2023-05-25
TW202017570A (zh) 2020-05-16
US20240076270A1 (en) 2024-03-07
SG11202002967SA (en) 2020-05-28
MX2023007368A (es) 2023-07-04
US11597701B2 (en) 2023-03-07
JOP20200102A1 (ar) 2022-10-30
BR112020006901A2 (pt) 2020-10-13
IL274300A (en) 2020-06-30
JP2021501754A (ja) 2021-01-21
ECSP20028090A (es) 2020-07-31
IL274300B1 (en) 2024-05-01
KR20200083523A (ko) 2020-07-08
JP7445594B2 (ja) 2024-03-07
PH12020550263A1 (en) 2021-03-01
EP3703700A4 (en) 2021-08-04
CN111526880A (zh) 2020-08-11
CL2020001125A1 (es) 2020-08-28
US20200369613A1 (en) 2020-11-26
TN2020000059A1 (en) 2022-01-06
CA3079402A1 (en) 2019-05-09
CR20200178A (es) 2020-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85642B2 (ja) 治療化合物用の標的化リガンド
TWI775743B (zh) 標靶性配體
TWI825039B (zh) 整合素配體及其用途
JP2021517113A (ja) トリアルキン結合剤及び使用方法
US20230407313A1 (en) Integrin targeting ligands and uses thereof
EP3784269B1 (en) Integrin targeting ligands and uses thereof
US20210069337A1 (en) Integrin targeting ligands and uses thereof
OA20532A (en) Integrin ligands and uses thereof.
TWI842117B (zh) 治療性化合物之標靶性配體
NZ785880A (en) Targeting ligands for therapeutic com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