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269B -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269B
TWI823269B TW111106788A TW111106788A TWI823269B TW I823269 B TWI823269 B TW I823269B TW 111106788 A TW111106788 A TW 111106788A TW 111106788 A TW111106788 A TW 111106788A TW I823269 B TWI823269 B TW I8232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dth direction
fiber membran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198A (zh
Inventor
大城健一
內田健哉
松本一紀
五十川昌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2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2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G9/0036Formation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2Diaphragms;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edges of essentially flat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s;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G4/00 - H01G11/00
    • H01G13/04Drying;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s;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paci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G4/00 - H01G11/00
    • H01G13/02Machines for wind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2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Networks Using Active Element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與電極之一者一體地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且提高纖維膜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均一性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根據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藉由朝向成為電極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而於基材之表面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關於纖維膜之形成,於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端部處,與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中央部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

Description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之施形態係關於一種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將電解電容器廣泛用作電容器。於電解電容器中,將電容器元件收納於外殼之內部。又,電容器元件例如隔著隔離膜而積層陽極及陰極,由捲繞有陽極、陰極及隔離膜之積層體之捲繞體形成。而且,於外殼之內部,於電容器元件中含浸電解液。作為電解電容器,有一對電極(陽極及陰極)之一者與隔離膜一體地形成者。於如此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中,藉由紡絲法等朝向作為一對電極之一者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藉此於成為基材之電極之表面形成纖維膜作為隔離膜。
又,於電解電容器之製造中,於將成為電容器元件之捲繞體浸入電解液之前,將捲繞體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等,使隔離膜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藉此,於電解電容器中,在隔離膜中保持導電性高分子。於如前述般由與一對電極之一者為一體之纖維膜形成隔離膜之電解電容器中,謀求有效地防止於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中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變得不均一。亦即,謀求提高纖維膜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之均一性。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與電極之一者一體地 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且提高纖維膜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均一性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根據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藉由朝向成為電極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而於基材之表面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關於纖維膜之形成,於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端部處,與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中央部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
根據上述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可與電極之一者一體地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提高纖維膜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均一性。
1:電解電容器
2:外殼
3:電容器元件(捲繞體)
5:陽極
6:陰極
7:隔離膜
8,9:引線端子
11:帶狀體
12:基材
13:纖維膜
15:纖維
16:凸凹形狀
20:製造裝置
21:送出部
22:紡絲部
23:表面處理部
25:捲取部
27:凸凹形成部
31,32:捲軸
33,33A,33B:紡絲頭
35:頭本體
36:噴嘴
36A:噴嘴(第1噴嘴)
36B:噴嘴(第2噴嘴)
41:照射器
42:處理槽
43:輥
E:緣部
L1,L2,R1,R2,R3,T1,T2,W1,W2:箭頭
M:主面
P:搬送路徑
Y:溶液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之一例之概略圖。
圖2係顯示以將電容器元件自外殼分離之狀態顯示圖1之電解電容器之概略圖。
圖3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中陽極及隔離膜成為一體之帶狀體之一例之概略圖。
圖4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中製造帶狀體之製造裝置之概略圖。
圖5係顯示在圖4之製造裝置之紡絲部中於基材之表面形成有機纖維之纖維膜之狀態,且以與長度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之剖面顯示基材(帶狀體)之概略圖。
圖6係於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中概略性地顯示帶狀體之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之中央部之剖視圖。
圖7係於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中概略性地顯示帶狀體之寬度方 向上之帶狀體之端部之剖視圖。
圖8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中將電容器元件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中之處理之一例之概略圖。
圖9係顯示在某種變化例中設置於製造帶狀體之製造裝置之凸凹形成部之概略圖。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及圖2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1之一例。如圖1及圖2所示,電解電容器1具備:外殼2、及收納於外殼2之內部之電容器元件3。外殼2例如由鋁或鋁合金形成。又,於外殼2之內部,於電容器元件3含浸電解液。此外,於圖2中顯示將電容器元件3自外殼2分離之狀態。
電容器元件3具備陽極5、陰極6及隔離膜7。於電容器元件3中,隔著隔離膜7而積層陽極5及陰極6。而且,由捲繞有陽極5、陰極6及隔離膜7之積層體之捲繞體形成電容器元件3。隔離膜7具有電性絕緣性,於電容器元件3中,藉由隔離膜7,將陽極5與陰極6之間電性絕緣。
陽極5具備:具有導電性之金屬層、及形成於金屬層之表面之介電體層。於某一例中,於陽極5中,金屬層由鋁或鋁合金形成,介電體層由鋁之氧化膜形成。又,陰極6具備具有導電性之金屬層。於某一例中,於陰極6中,金屬層由鋁或鋁合金形成。於陽極5之金屬層連接陽極側之引線端子8。又,於陰極6之金屬層連接陰極側之引線端子9。引線端子8、9各者由具有導電性之金屬等形成,且向外殼2之外部伸出。
於圖2等之一例中,隔離膜7與陽極5一體地形成,形成於陽極5之表面之有機纖維之纖維膜成為隔離膜7。圖3顯示陽極5及隔離膜7成為一體之帶狀體11之一例。如圖3等所示,於帶狀體11中,亦即於成為陽極5之基材、及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各者中,規定長度方向(以箭頭L1及箭頭L2表示之方向)、對於長度方向交叉之(正交或大致正交之)寬度方向(以箭頭W1及箭頭W2表示之方向)、及對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之兩者交叉之厚度方向(於圖3中對於紙面正交或大致正交之方向)。陽極5具有一對主面M。一對主面M於厚度方向上對於彼此朝向相反側。於陽極5中,一對主面M之兩者由隔離膜7覆蓋。
又,於寬度方向上之陽極5之兩端各者形成緣部E。於陽極5中,寬度方向上之兩緣部E亦由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覆蓋。而且,於帶狀體11中,隔離膜7自陽極5之兩端之緣部E各者朝向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露出)。於圖1至圖3等之一例中,藉由捲繞在帶狀體11積層有陰極6之積層體,而形成電容器元件3。又,於電容器元件3中,帶狀體11之長度方向與成為電容器元件3之捲繞體之周向一致或大致一致。而且,於電容器元件3中,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與沿捲繞體之中心軸之方向一致或大致一致。
此外,於某一例中,隔離膜7與陰極6一體地形成,形成於陰極6之表面之有機纖維之纖維膜成為隔離膜7。該情形下,和陽極5與隔離膜7為一體之帶狀體11同樣地,形成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與陰極6為一體之帶狀體。而且,藉由在陰極6與隔離膜7為一體之帶狀體積層陽極5,並捲繞帶狀體與陽極5之積層體,而形成電容器元件3。
如前述般,於本實施形態中,與作為一對電極(陽極5及陰 極6)之一者之基材一體地形成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而且,藉由將成為極性與基材相反之電極之板構件(與陽極5及陰極6之基材不同之一者)積層於帶狀體11,並捲繞帶狀體11與板構件之積層體,而形成成為電容器元件3之捲繞體。
以下,針對電解電容器1等之製造進行說明。於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形成成為一對電極之一者之基材與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為一體之帶狀體11。圖4顯示製造帶狀體11之製造裝置20。製造裝置20構成製造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裝置之一部分。如圖4所示,帶狀體11之製造裝置20具備送出部21、紡絲部22、表面處理部23、捲取部25及搬送路徑P。搬送路徑P自送出部21通過紡絲部22及表面處理部23延伸設置至捲取部25。於製造裝置20中,成為一對電極之一者之基材12自送出部21沿搬送路徑P被搬送至捲取部25。
於搬送路徑P中,搬送基材12(帶狀體11)之搬送方向、亦即朝向捲取部25之方向為下游側。而且,於搬送路徑P中,與搬送方向為相反之方向、亦即朝向送出部21之方向為上游側。又,於搬送路徑P中,規定為對於搬送方向交叉之(正交或大致正交之)寬度方向之第1方向、及對於搬送方向及第1方向之兩者交叉之(正交或大致正交之)第2方向。於圖4中,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寬度方向)對於紙面正交或大致正交。
送出部21具備捲軸31。基材12卷狀捲繞於捲軸31。於送出部21中,藉由驅動電動馬達等驅動構件(未圖示),而捲軸31向箭頭R1之方向旋轉。藉此,捲繞於捲軸31之基材12朝搬送路徑P放出。捲取部25具備捲軸32。於捲取部25中,藉由驅動電動馬達等驅動構件(未圖示),而捲軸32向箭頭R2之方向旋轉。藉此,藉由搬送路徑P搬送之基材12由捲軸32捲 取為卷狀。
於製造裝置20中,藉由與使捲軸31向箭頭R1之方向旋轉同時,使捲軸32向箭頭R2之方向旋轉,而基材12通過搬送路徑P自送出部21向捲取部25搬送。於搬送路徑P中,以基材12(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與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寬度方向)一致或大致一致,且基材12(帶狀體11)之厚度方向與搬送路徑P之第2方向一致或大致一致之狀態,搬送基材12。於圖4中,基材12及帶狀體11各者之寬度方向對於紙面正交或大致正交。又,於圖4中,以箭頭L1及箭頭L2表示之方向為基材12(帶狀體11)之長度方向,以箭頭T1及箭頭T2表示之方向為基材12(帶狀體11)之厚度方向。
此外,於搬送路徑P中,自送出部21向捲取部25導引基材12之導引輥(未圖示)可設置1個以上。該情形下,於搬送路徑P中,於送出部21與紡絲部22與間、紡絲部22與表面處理部23與間、及表面處理部23與捲取部25與間之至少任一處配置導引輥。又,可於紡絲部22內及表面處理部23內之任一處配置導引輥。
又,自送出部21至捲取部25之搬送路徑P之延伸設置狀態無特別限定。於某一例中,搬送路徑P沿水平方向延伸設置,於另一例中,沿鉛直方向延伸設置。又,可於送出部21與捲取部25之間,將搬送路徑P之彎折部分或折回部分等設置1處以上,於彎折部分或折回部分等中,變更搬送路徑P之延伸設置方向。於某一例中,於紡絲部22與表面處理部23之間設置搬送路徑P之折回部分,於另一例中,於紡絲部22內及表面處理部23內之任一處設置搬送路徑P之折回部分。
紡絲部22於在搬送路徑P中朝搬送方向搬送之基材12之表面,於基材12之寬度方向形成成為隔離膜之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藉 此,形成基材12及纖維膜13為一體之帶狀體11。紡絲部22具備1個以上之紡絲頭33,於圖4之一例中,於紡絲部22設置6個紡絲頭33。紡絲頭33各者具備:頭本體35、及自頭本體35突出之複數個噴嘴36。於紡絲頭33各者中,可於頭本體35之內部儲存例如將有機物質溶解於溶媒而成之原料液。於紡絲頭33各者中,儲存於頭本體35之內部之原料液自噴嘴36各者朝基材12噴出。基材12通過噴出原料液之側對於紡絲頭33各者搬送。
又,於紡絲部22設置電源(未圖示)。於某一例中,電源為直流電源。電源於紡絲部22中對紡絲頭33各者施加電壓,於在搬送路徑P中搬送之基材12與噴嘴36之間產生電位差。而且,藉由將因向噴嘴36施加電壓而帶電之原料液自噴嘴36各者朝向基材12噴出,而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來自噴嘴36之原料液係遍及本實施形態中於搬送方向搬送之基材12之寬度方向噴出,纖維膜13係遍及基材12之寬度方向形成於基材12之表面。此外,原料液可帶正極性,亦可帶負極性電。此外,雖然於本實施形態中,來自噴嘴36之原料液遍及於搬送方向搬送之基材12之寬度方向噴出,纖維膜13遍及基材12表面之寬度方向形成,但於將基材12之寬度方向之至少任一端部設為電極之情形等下,可將不噴出來自噴嘴36之原料液而於表面不形成纖維膜13之區域,設置於基材12之寬度方向之端部。
原料液係藉由將有機物質溶解於溶媒而產生。作為用於原料液之有機物質,例如,選擇聚烯烴、聚醚、聚醯亞胺、多酮、聚碸、纖維素、聚乙烯醇、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及聚二氟亞乙烯中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作為聚烯烴,例如,舉出聚丙烯及聚乙烯醇等。
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36與基材12之間之電壓,係對應於原 料液中之溶媒及溶質之種類、原料液之溶媒之沸點及蒸氣壓曲線、原料液之濃度及溫度、噴嘴36之形狀、及基材12與噴嘴36之距離等而適宜設定。於某一例中,施加於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36與基材12之間之電壓(電位差)係於1kV~100kV之間適宜設定。來自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36之原料液之噴出速度為與原料液之濃度、黏度及溫度、施加於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36與基材12之間之電壓、及噴嘴36之形狀等對應之大小。
如前述般,本實施形態之紡絲部22係藉由靜電紡絲法(亦稱為電荷紡絲法及電荷誘導紡絲法等),而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藉此,形成成為電極(陽極5及陰極6之一者)之基材12與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13為一體之帶狀體11。又,於某一例中,可朝原料液向紡絲頭33之供給源、及供給源與紡絲頭33之間之原料液之供給路徑之任一者,藉由前述之電源等施加電壓,使原料液帶電。該情形下,帶電之原料液亦自噴嘴36各者朝向基材12噴出。
又,於紡絲部22中,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向基材12之表面之形成可藉由靜電紡絲法以外之方法來進行。於某一例中,取代靜電紡絲法,藉由溶噴法,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該情形下,於紡絲部22中,亦自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36向基材12之表面噴出將有機物質溶解於溶媒中而成之原料液。
圖5顯示在紡絲部22中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機纖維之纖維膜13之狀態,且以與長度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之剖面顯示基材12(帶狀體11)。又,於圖5中,紡絲頭33以自搬送路徑P之上游側或下游側觀察之狀態顯示。於圖4及圖5之一例中,6個紡絲頭33由3個紡絲頭33A、及與紡絲頭33A不同之2個紡絲頭33B構成。紡絲頭33A各者自搬送路徑P之第2方 向之一側朝向基材12噴出原料液,紡絲頭33B各者自搬送路徑P之第2方向上與紡絲頭33B為相反側朝向基材12噴出原料液。由於如前述般自第2方向之兩側朝向基材12噴出原料液,故關於基材12(陽極5及陰極6之一者),一對主面M之兩者由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13覆蓋。
又,於圖4及圖5之一例中,紡絲頭33各者具備4個噴嘴36,於紡絲頭33中,4個噴嘴36於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排列而形成噴嘴行。亦即,於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行中,複數個噴嘴36於基材12(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以箭頭W1及箭頭W2表示之方向)排列。又,於圖5中,以箭頭W1及箭頭W2表示之方向為基材12(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以箭頭T1及箭頭T2表示之方向為基材12(帶狀體11)之厚度方向。
於紡絲頭33各者中,複數個噴嘴36由2種噴嘴36A、36B構成。於圖4及圖5之一例中,紡絲頭33各者具備2個噴嘴(第1噴嘴)36A、及2個噴嘴(第2噴嘴)36B。於紡絲頭33各者中,於搬送路徑P之第2方向(基材12之寬度方向)上之噴嘴行之兩端配置噴嘴36B。而且,於紡絲頭33各者之噴嘴行中,於搬送路徑P之第2方向上在噴嘴36B之間配置噴嘴36A。因此,於紡絲頭33各者中,於搬送路徑P之第2方向(基材12之寬度方向)上在噴嘴行之中央部配置噴嘴36A。
於紡絲頭33各者中,噴嘴(第1噴嘴)36A於基材12之寬度方向(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上朝向基材12之中央部噴出原料液。因此,基材12之寬度方向上之主面M各者之中央部由在纖維膜13中藉由自噴嘴36A噴出之原料液而形成之部分覆蓋。又,於紡絲頭33各者中,噴嘴(第2噴嘴)36B於基材12之寬度方向(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上朝向基材12之端部噴出原料液。因此,基材12之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兩緣部E及其等之附 近由在纖維膜13中藉由自噴嘴36B噴出之原料液而形成之部分覆蓋。因此,於纖維膜13中自基材12之兩端之緣部E各者朝向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藉由自噴嘴36B噴出之原料液而形成。
於紡絲頭33各者中,噴嘴(第2噴嘴)36B與噴嘴(第1噴嘴)36A相比,將纖維膜13中之纖維形成為較粗。因此,於纖維膜13中,與藉由自噴嘴36A噴出之原料液而形成之部分相比,於藉由自噴嘴36B噴出之原料液而形成部分處,纖維之直徑更大。於某一例中,噴嘴36B各者之噴出口之口徑與噴嘴36A各者之噴出口之口徑相比,形成為更大。藉此,噴嘴36B與噴嘴36A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於另一例中,自噴嘴36B各者噴出之原料液與自噴嘴36A各者噴出之原料液相比,溶解於溶媒之有機物質之濃度更高。藉此,噴嘴36B與噴嘴36A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
圖6顯示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圖7顯示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於圖6及圖7各圖中,顯示與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之剖面。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2種噴嘴36A、36B,如前述般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纖維膜13。因此,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端部與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中央部相比,纖維膜13中之纖維15較粗。因此,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兩緣部E及其等之附近與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中央部相比,纖維膜13中之纖維15之直徑更大。
又,由於如前述般形成纖維膜13,故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與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相比,纖維膜13中之數值孔徑(孔隙率)更高。此處,於纖維膜13中,將於每特定之面積中流體可通過 之面積之比例規定為數值孔徑。亦即,於每特定之面積中空隙所佔據之面積之比例為數值孔徑。
如圖4所示般,若於紡絲部22中如前述般於基材12之表面形成纖維膜13,則基材12及纖維膜13為一體之帶狀體11向表面處理部23搬送。而後,於表面處理部23中,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於圖4之一例中,表面處理部23具備照射器41,照射器41朝纖維膜13照射紫外線。藉此,去除附著於纖維膜13之表面之油成分等,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
因此,藉由利用表面處理部23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表面處理,而與進行表面處理之前相比,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又,藉由如前述般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而液體容易附著於纖維膜13之表面。而後,藉由進行表面處理,而液體(液滴)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之接觸角與進行表面處理之前相比變小。因此,藉由表面處理,而纖維膜13之表面被表面改質為容易供液體附著之狀態。
此外,於某一例中,藉由朝纖維膜13之表面噴射臭氧氣體,而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又,於另一例中,藉由朝纖維膜13之表面噴射電漿,而可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任一情形下,均與朝纖維膜13之表面照射紫外線之情形同樣地,去除附著於纖維膜13之表面之油成分等,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藉由表面處理部23將纖維膜13之表面如前述般予以表面處理後之帶狀體11被卷狀捲取至捲取部25之捲軸32。
於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若藉由製造裝置20如前述般形成帶狀體11,則利用帶狀體11形成電容器元件3。關於電容器元件3之形 成,對於成為電極(陽極5或陰極6)之基材12及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13為一體之帶狀體11,積層成為極性與基材12相反之電極之板構件。亦即,成為極性與基材12相反之電極之板構件各者纖維膜13而對於基材12積層。此時,以基材12與板構件之間由纖維膜13電性絕緣之狀態,積層基材12、纖維膜13及板構件。而且,藉由捲繞基材12、纖維膜13及板構件之積層體,而形成成為電容器元件3之捲繞體。如前述般,電容器元件3由基材12、纖維膜13及板構件之積層體形成。
而後,將如前述般形成之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圖8顯示在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將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之處理之一例。於圖8之一例中,於處理槽42填充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Y。而且,於處理槽42之內部,將電容器元件(捲繞體)3浸入填充之溶液Y。電容器元件3於將引線端子8、9以外之部分之整體浸入溶液Y之狀態下配置於處理槽42之內部。此處,作為溶解之導電性高分子,舉出聚乙炔及聚噻吩類等。
藉由如前述般將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液Y,而於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13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而且,於將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液Y中某種程度之時間之後,自溶液Y取出。由於在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液Y之狀態下,如前述般於纖維膜13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故於自溶液Y取出之電容器元件3中,於隔離膜7(纖維膜13)中保持導電性高分子。
又,於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將於纖維膜13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之電容器元件3收納於外殼2之內部。此時,以引線端子8、9朝外殼2之外部伸出之狀態,將電容器元件3配置於外殼2之內部。而且,朝外殼2之內部注入電解液,使電容器元件3含浸電解液。而且,藉由將外殼 2密封,將外殼2之內部密閉,而形成電解電容器1。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纖維膜13向基材12之形成中,如前述般,於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端部處,與寬度方向上之基材12之中央部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因此,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與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相比,纖維膜13中之數值孔徑更高,易於供流體通過。
此處,於將作為電容器元件3之捲繞體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Y之狀態下,導電性高分子自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兩端侵入纖維膜13。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纖維膜13在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處之數值孔徑變高,故於纖維膜13中,向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侵入之導電性高分子容易到達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藉由導電性高分子容易到達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而於如前述般形成之電解電容器1中,有效防止於成為隔離膜7之纖維膜13中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變得不均一。亦即,於電解電容器1中,纖維膜13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之均一性提高。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在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纖維膜13之狀態下,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而且,藉由表面處理,而與進行表面處理之前相比,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藉由纖維膜13之表面之潤濕性提高,而於將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Y之狀態下,液體容易附著於纖維膜13之表面。而且,藉由液體容易附著於纖維膜13之表面,而容易於纖維膜13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藉由容易於纖維膜13中含浸導電性高分子,而於如前述般形成之電解電容器1中,於纖維膜13中保持適切之量之導電性高分子。
如前述般,於本實施形態之電解電容器1中,纖維膜13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之均一性提高,且於纖維膜13中保持適切之量之導電性高分子。因此,電解電容器1之性能提高。又,藉由導電性高分子如前述般容易到達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而於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材料效率等提高。藉此,可於電解電容器1之製造中,削減時間勞力及成本。
又,於基材12中,有於緣部E各者及其等之附近形成毛刺之情形。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處,如前述般,纖維膜13之纖維形成為較粗。因此,於帶狀體11中,形成於基材12之毛刺等由纖維膜13適切地覆蓋,有效地防止毛刺之露出等。藉由有效地防止毛刺之露出等,而有效地防止基材12向與基材12為相反之極性之電極之接觸。藉此,於電解電容器1中,有效地防止於陽極5與陰極6之間之短路。
(變化例)
又,於圖9所示之某一變化例中,於製造帶狀體11之製造裝置20設置凸凹形成部27。凸凹形成部27於搬送路徑P中例如位於紡絲部22與表面處理部23之間。凸凹形成部27於在基材12之表面形成有纖維膜13之狀態下,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16。
於圖9之一例中,凸凹形成部27具備一對輥43。一對輥43各者具有沿著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之中心軸,可以中心軸為中心而旋轉。又,一對輥43各者之外周面沿周向(繞中心軸之方向)形成為凸凹形狀,遍及周向上之全周形成為凸凹形狀。一對輥43於搬 送路徑P之第2方向(帶狀體11之厚度方向)上,自相對於彼此之相反側抵接於帶狀體,輥43各者抵接於纖維膜13之表面。
於凸凹形成部27中,以輥43各者抵接於搬送之帶狀體11之狀態,使輥43各者向箭頭R3之方向旋轉。藉此,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16。圖9中,左側相當於搬送路徑P之上游側,右側相當於搬送路徑P之下游側。而且,於圖9之一例中,藉由帶狀體11自上游側向下游側通過一對輥43,而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16。
此處,於纖維膜13之表面中,沿帶狀體11之長度方向形成凸凹形狀16。又,於纖維膜13之表面中,僅於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形成凸凹形狀16。亦即,於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上在帶狀體11之中央部不形成凸凹形狀16。此外,於圖9中,帶狀體11係以自搬送路徑P之第1方向(帶狀體11之寬度方向)之一方側觀察到之狀態顯示。
若於凸凹形成部27中在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則藉由表面處理部23,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等同樣地,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而且,將纖維膜13經表面處理後之帶狀體11於捲取部25中捲取。此外,於某一例中,於在紡絲部22中形成纖維膜13之後,首先,藉由表面處理部23,對於纖維膜13之表面進行表面處理。而且,於進行表面處理之後,藉由凸凹形成部27,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16。
於本變化例中亦發揮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等同樣之作用及效果。又,於本變化例中,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兩側之端部各者,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16。因此,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兩側之端部各者藉由凸凹形狀16之凹部分,於纖維膜13之表面形成空隙,纖維 膜13之數值孔徑進一步變高。因此,於將電容器元件3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之狀態下,向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端部侵入之導電性高分子容易進一步到達寬度方向上之帶狀體11之中央部。藉此,於如前述般形成之電解電容器1中,纖維膜13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分佈之均一性進一步提高。
根據該等至少一個實施形態或實施例,藉由朝向成為電極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而於基材之表面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而且,於纖維膜之形成中,在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端部處,與寬度方向上之基材之中央部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藉此,可提供一種與電極之一者一體地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且提高纖維膜中之導電性高分子之均一性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說明了本發明之若干個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子而提出者,並非意欲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於不脫離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及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及要旨內,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
12:基材
33,33A,33B:紡絲頭
35:頭本體
36:噴嘴
36A:噴嘴(第1噴嘴)
36B:噴嘴(第2噴嘴)
E:緣部
M:主面
T1,T2,W1,W2:箭頭

Claims (6)

  1. 一種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其包含:  藉由朝向成為電極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而於前述基材之表面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及  於前述纖維膜之形成中,於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端部處,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中央部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
  2.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於在前述基材之前述表面形成有前述纖維膜之狀態下,對於前述纖維膜之表面進行提高潤濕性之表面處理。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於在前述基材之前述表面形成有前述纖維膜之狀態下,於前述纖維膜之表面形成凸凹形狀。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成為極性與前述基材相反之電極之板構件,對於前述基材隔著前述纖維膜而積層,由前述基材、前述纖維膜及前述板構件之積層體來形成電容器元件;及  藉由將前述電容器元件浸入溶解有導電性高分子之溶液,而使前述纖維膜含浸前述導電性高分子。
  5. 一種電解電容器,其包含:  成為電極之基材;及  纖維膜,其係於前述基材之表面作為隔離膜而形成者,於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端部處,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中央部相比,纖維較粗。
  6. 一種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其包含紡絲頭,該紡絲頭係藉由朝向成為電極之基材噴出原料液,而於前述基材之表面形成成為隔離膜之纖維膜者,且包含:第1噴嘴,其朝向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中央部噴出前述原料液;及第2噴嘴,其朝向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基材之端部噴出前述原料液,且與前述第1噴嘴相比,將纖維形成為較粗。
TW111106788A 2021-08-31 2022-02-24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TWI823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1347 2021-08-31
JP2021141347A JP2023034887A (ja) 2021-08-31 2021-08-31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198A TW202312198A (zh) 2023-03-16
TWI823269B true TWI823269B (zh) 2023-11-21

Family

ID=8528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6788A TWI823269B (zh) 2021-08-31 2022-02-24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0240A1 (zh)
JP (1) JP2023034887A (zh)
KR (1) KR102642319B1 (zh)
CN (1) CN115732234A (zh)
TW (1) TWI82326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9511A (en) * 2007-10-30 2009-05-01 Sanyo Electric C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02918612A (zh) * 2010-03-02 2013-02-06 应用奈米结构公司 具注入碳纳米管纤维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822227A (zh) * 2016-12-12 2018-06-16 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漏電之電解電容器
TW202004796A (zh) * 2018-05-29 2020-01-16 日商日本貴彌功股份有限公司 電解電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2657B1 (ko) * 2013-02-06 2013-08-23 톱텍에이치앤에스 주식회사 역구조를 갖는 하이브리드 난워븐 세퍼레이터
JP6427518B2 (ja) * 2016-03-17 2018-11-21 株式会社東芝 ノズル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界紡糸装置
JP2017197872A (ja) * 2016-04-27 2017-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265567B1 (ja) * 2016-10-26 2018-01-24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JP7444561B2 (ja) * 2019-08-08 2024-03-06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電気機器、及び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9511A (en) * 2007-10-30 2009-05-01 Sanyo Electric C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02918612A (zh) * 2010-03-02 2013-02-06 应用奈米结构公司 具注入碳纳米管纤维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822227A (zh) * 2016-12-12 2018-06-16 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漏電之電解電容器
TW202004796A (zh) * 2018-05-29 2020-01-16 日商日本貴彌功股份有限公司 電解電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32839A (ko) 2023-03-07
JP2023034887A (ja) 2023-03-13
KR102642319B1 (ko) 2024-03-04
US20230060240A1 (en) 2023-03-02
TW202312198A (zh) 2023-03-16
CN115732234A (zh) 202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22585A1 (en) Microporous membrane ro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6788615B2 (ja) 表面処理用線形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CN110899179B (zh) 清洁器头、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
KR101426183B1 (ko) 축전용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및 축전용 디바이스
US20160068998A1 (en) Nanofiber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nanofibers
US20060210874A1 (en) Electrode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electrode coil,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6965356B (zh) 加热辊以及膜制造方法
TWI823269B (zh) 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之製造裝置
KR20220084298A (ko) 도포 시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도포 시공 필름의 제조 장치
KR101888793B1 (ko) 권취 코어, 세퍼레이터 권회체
KR20180019623A (ko)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필름 세정 장치
JP2023128996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7374672B2 (ja) 電界紡糸ヘッド及び電界紡糸装置
US1156904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electrospun fiber film
TWI832126B (zh) 複合電極之製造方法及複合電極之製造裝置
JP2024053309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04947319A (zh) 成膜装置
JP2019056189A (ja) 紡糸装置
KR20190025462A (ko) 전기화학소자용 분리막 및 상기 분리막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170038717A (ko)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필름,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JP5909685B2 (ja) ナノファイバシート、キャパシタ用セパレータ、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キャパシタ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0158605A (ja) 帯電処理方法、ウェブ巻回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帯電処理装置
JP6441585B2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22132980A (ja) 紡糸装置及び紡糸方法
JP201317532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