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753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753B
TWI821753B TW110137224A TW110137224A TWI821753B TW I821753 B TWI821753 B TW I821753B TW 110137224 A TW110137224 A TW 110137224A TW 110137224 A TW110137224 A TW 110137224A TW I821753 B TWI821753 B TW I8217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input
indicator
input unit
input part
canc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519A (zh
Inventor
前川恒治
渡辺政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7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5Direction indicators
    • B62J6/055Electrical means, e.g. lamps
    • B62J6/056Electrical means, e.g. lamp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16Arrangement of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於設置在把手桿之開關盒具有操作輸入部之跨坐型車輛中提供如下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該操作輸入部即便於駕駛員之手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亦能抑制駕駛員之便利性之變化。跨坐型車輛1具備:左握把51b;及開關盒7,其於較左握把51b更靠車輛中央之位置處固定於左把手桿51a,且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包含按鈕型開關,且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沿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握持左握把51b之手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開關盒設置於把手桿之跨坐型車輛。
將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開關盒設置於把手桿之跨坐型車輛為人所周知。該跨坐型車輛中,上述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把手開關裝置,該把手開關裝置具備:開關盒,其固定於把手桿之握持用握把附近;及操作開關,其形成於該開關盒上,能夠操作搭乘機構上搭載之各種電組件。
上述操作開關由觸控感測器構成,該觸控感測器偵測出操作者觸碰到被接觸部時會產生特定之電信號。該觸控感測器能夠偵測操作者之手指相對於上述被接觸部之向特定方向之滑動,並能夠根據該滑動方向來對電組件進行操作。再者,上述開關盒中,於上述觸控感測器之被接觸部之周圍形成有仿照操作者之手指形狀之凹部。
再者,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方向燈開關,該方向燈開關係藉由操作旋鈕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動操作而使得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接觸,從而使設置於2輪車上之所需側(左右中之任一側)之轉向燈閃爍。該方向燈開關中,藉由對上述操作旋鈕進行壓入操作而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分離,從而取消上述轉向燈之閃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8722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9405號公報
然而,於將上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觸控感測器應用於操作開關之情形時,例如若駕駛員之手指較大,則有可能是駕駛員之手指同時接觸到複數個開關。另一方面,於擴大複數個操作開關之間隔之情形時,若駕駛員之手指較短,則難以對操作開關進行操作。如此,由觸控感測器構成之操作開關中,難以將複數個開關配置在便於使用之位置。
且說,先前具有左轉向操作輸入部及右轉向操作輸入部之轉向燈開關,例如係具有上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之構成之滑動式開關。
該滑動式轉向燈開關,並非如由上述觸控感測器構成之操作開關那樣僅僅由駕駛員之手指觸碰到其便進行動作。因此,上述滑動式轉向燈開關對於駕駛員來說便於理解及使用。
然而,即便於上述滑動式轉向燈開關之情形時,若駕駛員之手指較短,則於在朝手掌拉入之方向操作上述操作旋鈕時,手指亦難以觸及上述操作旋鈕。另一方面,若駕駛員之手指較長,則於在離開手掌之方向上操作上述操作旋鈕時,手指被迫僵硬地動作。如此,於滑動式轉向燈開關之情形時,難以使開關之構成能夠應對手指較短之情形及手指較長之情形這兩種情形。
對此,人們尋求一種無論手指長度如何均便於駕駛員使用 之開關構成。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在設置於把手桿之開關盒具有操作輸入部之跨坐型車輛中提供如下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該操作輸入部即便於駕駛員之手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亦能抑制駕駛員之便利性之變化。
本發明者對於設置在把手桿之開關盒具有操作輸入部之跨坐型車輛,研究如下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該操作輸入部即便於駕駛員之手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亦能抑制駕駛員之便利性之變化。
本發明者積極研究之結果,想到以下構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具備:左指示器;右指示器;把手桿;握把,其配置於上述把手桿,沿軸線延伸;及開關盒,其於較上述握把更靠車輛中央之位置處固定於上述把手桿,且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上述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左指示器點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右指示器點亮;及取消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左指示器及上述右指示器停止點亮。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按鈕型開關,且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沿與上述握把之軸線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握持上述握把之狀態下的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內。
藉此,可於駕駛員握持握把之狀態下,藉由上述大拇指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即,駕駛員無需重新握持上述握把且無需相對於上述握把抬起手,而藉由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可對上述左指示 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而且,藉由設為上述構成,即便於駕駛員之大拇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駕駛員亦能夠藉由大拇指之任一部位(例如,指尖端部、基端部等)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即,如上所述,藉由將上述各操作輸入部配置於駕駛員握持上述握把之狀態下的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內,即便駕駛員之大拇指長度不同,亦可藉由大拇指之一部分對上述各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又,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按鈕型開關。因此,駕駛員容易辨別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並且即便駕駛員誤觸碰到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亦不易產生誤操作。
進而,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沿與上述握把之軸線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握持上述握把之狀態下的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內。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沿上述握把之軸線排列之情形時,駕駛員在藉由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進行操作時,需要在相對於上述握把抬起手之狀態下進行操作。相對於此,如上所述,於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沿與上述握把之軸線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大拇指的可動範圍內之情形時,駕駛員藉由在握持上述握把之 狀態下使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而無需重新握持上述握把且無需相對於上述握把抬起手,且即便正駕駛著跨坐型車輛,亦可容易地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由此,可提高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包含以下構成。於在上述大拇指之可動範圍內排列有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狀態下,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該些操作輸入部之中央處。
藉此,駕駛員容易直觀地辨別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之配置。由此,可提高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包含以下構成。於將上述大拇指之可動範圍在以上述大拇指之指根部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上分割為4個區域之情形時,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4個區域中處在上述旋轉方向之中央處之2個區域內。
藉此,利用駕駛員之大拇指可容易地對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由此,可提高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包含以下構成。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形狀,與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形狀不同。
藉此,駕駛員利用大拇指之觸感可容易地辨別出取消操作 輸入部。由此,可提高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包含以下構成。於上述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中,各操作輸入部動作之作用點之間隔為1/3英吋至1.5英吋。
大拇指較長之駕駛員,利用大拇指中較指尖端更靠指根部之部分按壓開關。另一方面,大拇指較短之駕駛員,利用大拇指中較指根部更靠指尖端之部分按壓開關。一般而言,大拇指之長度為1英吋至1.5英吋。又,位於跨坐型車輛之把手上之開關一般而言為1/3英吋(約8.5mm)。
因此,藉由如上述構成將各操作輸入部之作用點之間隔設為1/3英吋至1.5英吋,可將各操作輸入部配置於如下位置,該位置係於能夠藉由大拇指操作之範圍內開關彼此不重疊。
由此,可提高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包含以下構成。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
藉此,可容易地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從而可削減開關盒之零件件數。而且,藉由對一個開關進行操作,而可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以下構成。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
藉此,可容易地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從而削減開關盒之零件件數。而且,藉由對一 個開關進行操作,而可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以下構成。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相對於與上述握把之軸線正交之方向傾斜排列。
藉此,能以在駕駛員握持握把之狀態下跟隨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之旋轉動作之方式,配置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由此,駕駛員可藉由在握持握把之狀態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而輕鬆地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根據其他觀點,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較佳為以下構成。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位於較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左。
藉此,駕駛員藉由在握持上述握把之狀態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而可輕鬆地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而且,自駕駛員觀察,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位於較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左,因此駕駛員無需確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位置關係,可直感地對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專業用語僅係用於定義特定實施例,並未意圖藉由上述專業用語來限制發明。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及/或」,包含一個或複數個相關聯而列舉之構成物之所有組合。
本說明書中,「包含、包括(including)」、「包含、具備(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及該些之變化之使用,係供特定出所記載之特徵、工序、操作、要素、成分、及/或該些之等價物之存在,但可包含步驟、動作、要素、組件、及/或該些之組群中之1個或複數個。
本說明書中,「安裝」、「連接」、「結合」、及/或該些之等價物係以廣義含義使用,包含「直接及間接」安裝、連接及結合這雙方。進而,「連接」及「結合」並不限定於物理或機械連接或結合,可包含直接或間接地電性連接或結合。
只要未作其他定義,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有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發明所需技術領域之業者一般理解之意思相同之意思。
一般使用之辭典中定義之用語,當解釋為具有與關聯技術及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之意思一致之意思,只要本說明書中未明確定義,則不應按理想中之意思或過度按形式上之意思來解釋。
當理解為在本發明之說明中揭示了若干技術及工序。該些技術及工序之各者具有個別之利益,亦可與揭示之其他技術之一者以上,或有時與全部其他技術一起使用。
由此,為明確起見,而於本發明之說明中,避免多餘地重複各個步驟之所有可能之組合。然而,對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應作出如下理解及解讀,即,上述組合全部處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本說明書中,對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實施方式進行說 明。
以下說明中,說明多個具體例以提供本發明之完整理解。然而,業者明白即便無該些具體例,亦可實施本發明。
由此,以下揭示當認為係本發明之例示,並未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藉由以下圖式或說明所示之特定實施方式中。
[跨坐型車輛]
本說明書中,跨坐型車輛係指駕駛員以跨過座部之狀態落座於該座部上之車輛。由此,跨坐型車輛當然包含2輪車,若為駕駛員以跨過座部之狀態落座於該座部上之車輛,則亦包含3輪車及4輪車等其他車輛。又,跨坐型車輛亦包含速可達型之車輛。
[按鈕型開關]
本說明書中,按鈕型開關係指藉由按壓開關而輸出信號或停止輸出信號之開關結構。具體而言,按鈕型開關中,藉由按壓開關而關閉在電性上打開之狀態之電路,或打開在電性上關閉之狀態之電路。
[大拇指之可動範圍]
本說明書中,大拇指之可動範圍係指於駕駛員握持握把之狀態下大拇指可在開關盒上移動之範圍。大拇指之可動範圍係大拇指能夠以其指根部為中心旋轉之範圍。
[大拇指之指根部]
本說明書中,大拇指之指根部係指如下位置,該位置於大拇指進行接近食指或遠離食指之旋轉動作時,成為上述大拇指之旋轉中心。
[作用點]
本說明書中,作用點係指如下接點,該接點於駕駛員對操作輸入部 進行輸入操作之情形時,以自上述操作輸入部對機器輸出信號之方式動作。作用點例如係指電性接點。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可在設置於把手桿之開關盒具有操作輸入部之跨坐型車輛中提供如下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該操作輸入部即便於駕駛員之手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亦能夠抑制駕駛員之便利性之變化。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
3:前輪
4:後輪
5:把手
6:方向指示器
6a:左指示器
7:開關盒
8:引擎單元
9:左手
10:左手柄
11: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a: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b: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c: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d: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d: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3:取消操作輸入部
13a:取消操作輸入部
13b:取消操作輸入部
13c:取消操作輸入部
13d:取消操作輸入部
14:方向指示器開關
51:左桿式把手
51a:左把手桿(把手桿)
51b:左握把(握把)
70:開關盒
110a: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0b: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0c: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0d: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0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0d: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30a:取消操作輸入部
130b:取消操作輸入部
130c:取消操作輸入部
130d:取消操作輸入部
140:方向指示器開關
210: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22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240:方向指示器開關
330:取消操作輸入部
340:方向指示器開關
540:波動開關
540a: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540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540c:取消操作輸入部
640:波動開關
640a: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640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640c:取消操作輸入部
700:開關盒
7000:開關盒
A,B,C,D:區域
D:箭頭
F:箭頭
L:箭頭
M:軸線
N:符號
P: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作動之作用點
Q: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作動之作用點
R:箭頭
R:取消操作輸入部作動之作用點
RR:箭頭
S1:間隔
S2:間隔
T:取消操作輸入部作動之作用點
U:箭頭
X:可動範圍
圖1係表示實施方式1之跨坐型車輛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之左側視圖。
圖2係模式性表示開關盒上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a)係表示傾斜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b)係表示於上下方向直線狀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c)係表示在與(a)不同之方向傾斜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
圖3係模式性表示實施方式1之變化例之跨坐型車輛中設置於開關盒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a)係表示傾斜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b)係表示於上下方向直線狀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c)係表示在與(a)不同之方向傾斜配置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情形。
圖4係模式性表示實施方式2之跨坐型車輛中設置於開關盒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
圖5係表示實施方式3之跨坐型車輛中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波動開關之概略構成之左側視圖。
圖6係實施方式4之跨坐型車輛中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波動開關 之放大後視圖。
圖7係模式性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中開關盒上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
圖8係模式性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中開關盒上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各圖中,對相同部分標上相同符號,不重複該相同部分之說明。再者,各圖中之構成構件之尺寸並非如實地表示實際中的構成構件之尺寸及各構成構件之尺寸比率等。
以下,圖中之箭頭F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前方向。圖中之箭頭RR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後方向。圖中之箭頭U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上方向。圖中之箭頭D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下方向。圖中之箭頭R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右方向。圖中之箭頭L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左方向。又,於自駕駛跨坐型車輛1之駕駛員觀察之情形時,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分別係指以跨坐型車輛1為基準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
(實施方式1)
<整體構成>
圖1包含表示實施方式1之跨坐型車輛1之整體構成之概略之左側視圖、及模式性表示開關盒7上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之後視圖。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2、前輪3、後輪4、把手5、方向指示器6、及開關盒7。
車體2具有未圖示之框架。於車體2之框架上安裝有引擎單 元8,該引擎單元8用以對作為驅動輪之後輪4供給旋轉驅動力。引擎單元8包含作為驅動源之引擎、及變速裝置,該變速裝置對自上述引擎輸出之驅動力進行變速。省略上述引擎及上述變速裝置之詳細說明。
把手5係於左右方向延伸之桿狀之把手。即,把手5係桿式把手。把手5具有:左桿式把手51,其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較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左;及未圖示之右桿式把手,其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較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右。即,本實施方式中,把手5係分為左右桿式把手之分隔式把手。再者,把手5亦可不為分隔式把手,而為左右桿式把手成一體之桿狀把手。
左桿式把手51具有左把手桿51a(把手桿)、及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之左握把51b(握把)。於左桿式把手51設置有左手柄10。左把手桿51a於左右方向延伸。左握把51b配置於左把手桿51a上,且沿軸線M延伸。左握把51b之一部分位於左把手桿51a之左端部。
左把手桿51a之右端部連接於車體2中使前輪3轉向之轉向軸,但對此未特別圖示。藉此,左把手桿51a自上述轉向軸向左延伸。左把手桿51a之右端部係左把手桿51a之基端部。
方向指示器6分別位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及後部。方向指示器6具有:左指示器6a,其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較左右方向中央更靠左;及未圖示之右指示器,其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較左右方向中央更靠右。左指示器6a分別位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及後部。右指示器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及後部,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與左指示器6a在左右方向對稱之位置。方向指示器6之構成,與左指示器6a及右指示器單獨或同時閃爍之一般的方向指示器之構成相同。由此,省略方向指示器6之詳細說明。
<開關盒>
於左桿式把手51設置有開關盒7。開關盒7在較左握把51b更靠車輛中央之位置固定於左把手桿51a上。開關盒7於左把手桿51a上相對於左握把51b而言位於右。即,開關盒7於左把手桿51a中位於左握把51b與左把手桿51a之基端部之間。
開關盒7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上述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使位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之左指示器6a點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使位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之右指示器點亮。取消操作輸入部13使分別位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之左指示器6a及右指示器停止點亮。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包含按鈕型開關。
設置於開關盒7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在開關盒7中配置於駕駛員在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狀態下能夠進行操作之位置。
如圖1所示,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位於開關盒7之後部。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本實施方式1中,以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之至少一部分、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之至少一部分、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之至少一部分,排列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之方式,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位於開關盒7。
且說,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係指駕駛員於駕駛時用左手9自上方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係指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的狀態下,左手9之伸展開之大拇指以其指根部為中心於上下方向旋轉之範圍。如圖1所示,可動範圍X係於自後方觀察時由以左手9之大拇指之指根部為中心的圓之2條半徑與其等之間的圓弧包圍之扇形狀,例如中心角為約70度。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排列而位於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係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沿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方向排列於可動範圍X內的狀態。
再者,能夠用左手9之大拇指對開關盒7之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之範圍,係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自左手9之大拇指的指根部向右例如45mm至65mm之範圍。
本實施方式1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沿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因此,駕駛員藉由在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X內進行旋轉動作,而可輕鬆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
再者,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亦可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沿上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 內。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亦可於開關盒7之外周面上沿周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
本實施方式1中,跨坐型車輛1具備:左指示器6a;右指示器;左把手桿51a;左握把51b,其配置於左把手桿51a上;及開關盒7,其於較左握把51b更靠車輛中央之位置處固定在左把手桿51a,且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其使左指示器6a點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其使右指示器點亮;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其使左指示器6a及右指示器停止點亮。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包含按鈕型開關,且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沿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握持左握把51b之手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
藉此,駕駛員可於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用大拇指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即,駕駛員無需重新握持左握把51b,而藉由握持左握把51b之手之大拇指在可動範圍X內進行旋轉動作,可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
而且,藉由設為上述構成,即便於駕駛員之大拇指長度不同之情形時,駕駛員亦能夠用大拇指中之任一部位(例如,指尖端部、基端部等)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即,如上所述,藉由將上述各操作輸入部配置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握持左握把51b之左手9之大拇指的可 動範圍X內,即便駕駛員之大拇指長度不同,亦可用大拇指之一部分對各操作輸入部進行操作。
又,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包含按鈕型開關。因此,駕駛員容易辨別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並且即便駕駛員誤觸碰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亦不易產生誤操作。
進而,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13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沿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沿左握把51b之軸線M排列之情形時,駕駛員於用握持左握把51b之左手9之大拇指進行操作時,需要在相對於左握把51b抬起左手9之狀態下進行操作。相對於此,根據上述構成,駕駛員藉由在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X內進行旋轉動作,而無需重新握持左握把51b且無需相對於左握把51b抬起左手9,即便正駕駛跨坐型車輛1,亦可容易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
由此,可提高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之便利性。
又,本實施方式1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相對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傾斜排列。再者,圖1以下之各圖中,以符號 N表示自後方觀察開關盒時與軸線M正交之直線。該直線N之延伸方向係自後方觀察開關盒時與軸線M正交之方向。
藉此,能以在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跟隨左手大拇指在可動範圍內之旋轉動作之方式,配置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由此,駕駛員可藉由在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左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而無需重新握持左握把51b且無需相對於左握把51b抬起左手9,即便正駕駛跨坐型車輛1,亦可容易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進行操作。
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之配置例如為如下。
<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
圖2係模式性表示開關盒中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之後視圖。圖2(a)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於開關盒7設置有在一方向細長之按鈕型之方向指示器開關14。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部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13a,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部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左端部且上端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右端部且下端部。取消操作輸入部13a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14之中央部。
如此,方向指示器開關14以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 具有位於上端部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更靠右且更靠下之取消操作輸入部13a、及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a更靠右且更靠下之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的方式,在開關盒7上沿與上下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方向指示器開關14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延伸。方向指示器開關14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相對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傾斜延伸。
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更靠近左握把51b之位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更遠離左握把51b之位置。取消操作輸入部13a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更遠離左握把51b之位置,且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更靠近左握把51b之位置。
即,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更靠左。
藉此,駕駛員藉由在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左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X內進行旋轉動作,而可輕鬆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進行操作。而且,自駕駛員觀察,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更靠左,因此駕駛員無需確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之位置關係,而可直感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進行操作。
圖2(b)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於開關盒7設置有在一方向細長之按鈕型之方向指示器開關240。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部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方向指示器開關240 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13b,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部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b。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之上端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b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之下端部。取消操作輸入部13b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之上下方向之中央部。
如此,方向指示器開關240以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具有位於上端部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更靠下之取消操作輸入部13b、及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b更靠下之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b的方式,在開關盒7上沿上下方向延伸。即,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b、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b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與左握把51b之間隔大致相同。
圖2(b)示例中,方向指示器開關24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上延伸。又,圖2(b)所示之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b、取消操作輸入部13b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b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排列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上。
圖2(c)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於開關盒7設置有一方向細長之按鈕型之方向指示器開關340。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部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13c,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部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之右端部且上端部。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 340之左端部且下端部。取消操作輸入部13c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位於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之中央部。
如此,方向指示器開關340以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具有位於右端部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更靠左且更靠下之取消操作輸入部13c、及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c更靠左且更靠下之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的方式,於開關盒7上在與上下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方向指示器開關34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延伸。方向指示器開關34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相對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傾斜延伸。
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c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更遠離左握把51b之位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c更靠近左握把51b之位置。取消操作輸入部13c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c更遠離左握把51b之位置,且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c更靠近左握把51b之位置。
上述任一情形時,於在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排列有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狀態下,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均位於該些操作輸入部之上下方向中央。由此,駕駛員容易直感地辨別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配置。由此,可提高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便利性。
又,上述任一情形時,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 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均包含一個開關。由此,可容易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且可削減開關盒7之零件件數。而且,可藉由上述一個開關之操作,而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進行操作。
進而,上述任一情形時,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均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排列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藉此,可利用在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左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X內進行上下方向之旋轉動作,而容易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進行輸入操作。由此,可提高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便利性。
再者,本實施方式之情形時,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例如係上下方向。該上下方向不僅包含鉛直方向,而且亦包含相對於該鉛直方向傾斜之方向。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亦可為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與跨坐型車輛1之左右方向交叉之方向。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亦可為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與左把手桿51a之軸線交叉之方向。
又,圖2(a)、(c)之情形時,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 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c,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時相對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而傾斜地排列。
藉此,能以在駕駛員用左手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跟隨左手大拇指在可動範圍內之旋轉動作之方式,配置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c。由此,駕駛員藉由在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左手大拇指於可動範圍內進行旋轉動作,而無需重新握持左握把51b且無需相對於左握把51b抬起左手9,即便正駕駛跨坐型車輛1,亦可容易地對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c進行操作。
如上所述,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例如係波動開關。
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係於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例如具有於一方向細長之形狀之按鈕型開關。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係進行包含左指示器6a之電路之連接或斷開、及包含右指示器之電路之連接或斷開的開關。
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當按壓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之長度方向一端部時,成為上述長度方向一端部位於前方,並且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之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位於後方位而傾斜之狀態。藉此,可連接包含左指示器6a之電路而使左指示器6a點亮。此時,斷開包含右指示器之電路。
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當按壓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之長度方向另一端部時,成為上述長度方向另一端部 位於前方,並且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之長度方向一端部位於後方而傾斜之狀態。藉此,可連接包含右指示器之電路而使右指示器點亮。此時,斷開具有左指示器6a之電路。
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於包含左指示器6a之電路為連接狀態、或包含右指示器之電路為連接狀態下,當按壓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長度方向中央部時,斷開上述連接狀態之電路之連接。藉此,使左指示器6a及右指示器停止點亮。
如此,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中,能夠選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中之一者。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於選擇了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中之一者時,解除該選擇。
本實施方式下,於方向指示器開關14、240、340中,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a、11b、11c之長度方向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a、12b、12c之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及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13a、13b、13c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之開關之高度相同。
圖3係模式性表示實施方式1之變化例之跨坐型車輛中設置於開關盒70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的後視圖。本變化例中,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與實施方式1不同。以下,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構成標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僅對與實施方式1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本變化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 130a、130b、130c分別包含不同之開關。
再者,本變化例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之各功能,與實施方式1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之各功能相同。本變化例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分別包含按鈕型開關。本變化例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與實施方式1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11a、11b、11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12a、12b、12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相同,以駕駛員可於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狀態下進行操作之方式位於開關盒70之後部。
分別包含不同之開關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即,本變化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各者之至少一部分,以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0時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排列於可動範圍X內之方式,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位於開關盒70上。
本變化例中,分別包含不同之開關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之配置例如係如下。
圖3(a)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於開關盒70設置有三個按鈕型開關設。三個開關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再者,圖3(a)所示之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之配置,與圖2(a)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相同。即,圖3(a)所示之例中,圖2(a)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三個不同開關。
圖3(b)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b、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b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b之配置,與圖2(b)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相同。即,圖3(b)所示之例中,圖2(b)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三個不同開關。
圖3(c)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c之配置,與圖2(c)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相同。即,圖3(c)所示之例中,圖2(c)所示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三個不同開關。
本變化例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包含不同之開關。由此,跨坐型車輛之駕駛員可更確實地區分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0a、110b、110c、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0a、120b、120c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0a、130b、130c。由此,可減少駕駛員操作開關時之失誤。
(實施方式2)
圖4係模式性表示實施方式2之跨坐型車輛中設置於開關盒700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配置例的後視圖。本實施方式2中,操作輸入部相對於可動範圍X之配置與實施方式1不同。以下,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構成標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僅對與實施方式1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再者,本實施方式2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之各功能,與實施方式1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之各功能相同。本實施方式2中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與實施方式1中之複數個操作輸入部相同,以駕駛員可於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狀態下進行操作之方式位於開關盒700之後部。
如圖4所示,於開關盒700設置有在一方向細長之按鈕型之方向指示器開關140。方向指示器開關140係波動開關。具體而言,方向指示器開關140以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時具有位於左端部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更靠右且更靠下之取消操作輸入部330、及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330更靠右且更靠下之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的方式,於開關盒700上在相對於上下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
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00時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排列而位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桿式把手51之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的可動範圍X內。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00時相對 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傾斜排列。本實施方式2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各者之至少一部分,於以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00時相對於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傾斜排列於可動範圍X內之方式,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位於開關盒700上。再者,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10、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220及取消操作輸入部330於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00時排列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正交之方向上。
如圖4所示,將可動範圍X在以左手9之大拇指之指根部為中心的可動方向上分割為4個區域。4個區域中,將位於最上方之區域設為A,將位於區域A之下之區域設為B,將位於區域B之下之區域設為C,將位於區域C之下之區域設為D,此時,區域A至D中,以左手9之大拇指之指根部為中心的可動方向之角度相同。
於如上所述將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分割為4個區域A~D之情形時,取消操作輸入部330位於區域B、C內,該區域B、C係4個區域A~D中位於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方向中央的區域。
藉由以上構成,駕駛員可用左手9之大拇指容易地對取消操作輸入部330進行操作。由此,可提高取消操作輸入部330之便利性。
(實施方式3)
圖5係表示實施方式3之跨坐型車輛中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波動開關540之概略構成之左側視圖。本實施方式3中,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與實施方式1不同。以下,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構成標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僅對與實施方式1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波動開關540設置於開關盒7000上。波動開關540具有左指 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及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於左右方向觀察波動開關540,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及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自上向下以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順序排列。
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向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更後方突出。具體而言,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自開關盒7000向後方突出之突出長度,長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自開關盒7000向後方突出之突出長度、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自開關盒7000向後方突出之突出長度。即,本實施方式3下,於波動開關540中,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之開關之高度,高於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之長度方向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及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
又,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上下方向之長度,短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且短於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上下方向之長度。
如此,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形狀,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形狀不同。由此,駕駛員可藉由大拇指之觸感而容易地辨別出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由此,可提高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便利性。
(實施方式4)
圖6係實施方式4之跨坐型車輛中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波動開關640之放大後視圖。本實施方式4中,操作輸入部之構成與實施方式1不 同。以下,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構成標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僅對與實施方式1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波動開關640係與實施方式1相同地配置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波動開關。具體而言,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波動開關640具有: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其位於左端部;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其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更靠右且更靠下;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其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更靠右且更靠下。
如圖6所示,波動開關640具有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作動之作用點P、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作動之作用點Q、及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此處,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作動之作用點P係指如下接點,該接點於按壓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之情形時,將使左指示器6a閃爍之信號輸出至控制裝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作動之作用點Q係指如下接點,該接點於按壓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之情形時,將使右指示器閃爍之信號輸出至上述控制裝置。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係指如下接點,該接點於按壓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之情形時,將使左右指示器停止閃爍之信號輸出至上述控制裝置。再者,上述控制裝置係控制左指示器6a及右指示器之閃爍及該閃爍之停止之裝置。
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作動之作用點P與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之間隔S1為1/3英吋至1.5英吋。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與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作動之作用點Q之間隔S2為1/3英吋至1.5英吋。作用點間之間隔係指連結相鄰之作用點彼此之最短距離。再者,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a作動之作用點P與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之間隔S1、及取消操作輸入部640c作動之作用點T與 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640b作動之作用點Q之間隔S2可相同,亦可不同。
大拇指較長之駕駛員用大拇指中較指尖端更靠指根部之部分按壓開關。另一方面,大拇指較短之駕駛員用大拇指中較指根部更靠指尖端之部分按壓開關。一般而言,大拇指之長度為1英吋至1.5英吋。又,位於車輛之把手5上之開關一般為1/3英吋(約8.5mm)。
因此,藉由如上述構成使各操作輸入部之作用點之間隔為1/3英吋至1.5英吋,可將各操作輸入部配置於能用大拇指操作之範圍內且開關彼此不重疊之位置。
由此,可提高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之便利性。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上述實施方式只不過是用以實施本發明之例示。由此,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對上述實施方式適當地加以變化來實施。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開關盒7、70、700、7000固定於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左之左桿式把手51之左把手桿51a。然而,開關盒亦可固定於相對於車體2而言位於右之未圖示之右桿式把手之右把手桿。該情形時,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開關盒之各操作輸入部排列於上下方向,即與右握把之軸線交叉之方向。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70、700、7000,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11a、11b、11c、110a、110b、110c、210、540a、640a、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12a、12b、12c、120a、120b、120c、220、540b、640b,沿上下方向排列於駕駛員用左 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
然而,如圖7及圖8所示,若自後方觀察開關盒7、70,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d、110d、取消操作輸入部13d、130d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d、120d在與左握把51b之軸線M交叉之方向上,排列於駕駛員用左手9握持左握把51b之狀態下的左手9之大拇指之可動範圍X內,則該些操作輸入部亦可沿左右方向排列於上述可動範圍X內。即便於該情形時,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取消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於上下方向之位置亦不同。
再者,圖7及圖8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d、110d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d、120d更靠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d、120d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d、110d更靠上。亦可將圖7及圖8所示之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d、110d、取消操作輸入部13d、130d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d、120d之配置應用於實施方式3及4之構成等。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11a、11b、11c、110a、110b、110c、210、540a、640a,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更靠上。又,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12a、12b、12c、120a、120b、120c、220、540b、640b,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更靠下。然而,開關盒中,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亦可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更靠上,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亦可位於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下。即,上述各實施方式之開關盒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位置與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位置亦可相反。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於排列有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 11a、11b、11c、110a、110b、110c、210、540a、640a、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12a、12b、12c、120a、120b、120c、220、540b、640b及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之狀態下,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位於該些操作輸入部之中央。具體而言,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1、11a、11b、11c、110a、110b、110c、210、540a、640a,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更靠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12、12a、12b、12c、120a、120b、120c、220、540b、640b,位於較取消操作輸入部13、13a、13b、13c、130a、130b、130c、330、540c、640c更靠下。
然而,亦可為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上,且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下,亦可為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上,且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下。又,亦可為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上,且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下,亦可為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上,且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較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下。
上述實施方式3中,構成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之開關之高度,高於構成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之長度方向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及構成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長度方向另一端部之開關之高度。又,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上下方向之長度,短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a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且短於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上下方向之長度。如此,取消操作輸入部540c之形狀,與左指示器操作 輸入部540a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540b之形狀不同。
然而,取消操作輸入部之高度,亦可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中之至少一者之高度相同,亦可低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中之至少一者之高度。又,取消操作輸入部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亦可為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中之至少一者之上下方向之長度相同的長度,亦可短於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中之至少一者之上下方向之長度。自前方觀察跨坐型車輛時,取消操作輸入部之形狀,亦可與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中之至少一者之形狀不同。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形狀、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形狀及取消操作輸入部之形狀中之至少兩者的形狀,亦可為相同形狀。
上述實施方式1至4中,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然而,亦可為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而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不同之開關。
又,亦可為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而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包含不同之開關。亦可為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而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包含不同之開關。
上述實施方式2中,取消操作輸入部330位於區域B、C內。然而,亦可為取消操作輸入部之至少一部分位於區域B、C內。又,取消操作輸入部亦可位於其他區域。
上述實施方式4中,波動開關640中之各操作輸入部之作用 點之間隔為1/3英吋至1.5英吋。然而,波動開關中之各操作輸入部之作用點之間隔可小於1/3英吋,亦可大於1.5英吋。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
3:前輪
4:後輪
5:把手
6:方向指示器
6a:左指示器
7:開關盒
8:引擎單元
9:左手
10:左手柄
11: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2: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
13:取消操作輸入部
51:左桿式把手
51a:左把手桿(把手桿)
51b:左握把(握把)
D:箭頭
F:箭頭
L:箭頭
M:軸線
N:符號
R:箭頭
RR:箭頭
U:箭頭
X:可動範圍

Claims (9)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左指示器;右指示器;把手桿;握把,其配置於上述把手桿,沿軸線延伸;及開關盒,其在較上述握把更靠車輛中央之位置處固定於上述把手桿,且具有複數個操作輸入部;上述複數個操作輸入部包含: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左指示器點亮;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右指示器點亮;及取消操作輸入部,其使上述左指示器及上述右指示器停止點亮;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按鈕型開關,且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沿與上述握把之軸線交叉之方向排列而位於駕駛員握持上述握把之狀態下的握持上述握把之手之大拇指能夠以指根部為中心旋轉之範圍的可動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在上述大拇指之可動範圍內,沿與上述軸線交叉之方向排列有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狀態下,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位於該些操作輸入部之中央。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將上述大拇指之可動範圍在以上述大拇指之指根部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上分割為4個區域之情形時,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4個區域中處在上述旋轉方向之中央處之2個區域內。
  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之形狀,與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之形狀不同。
  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各自作動之作用點之間隔為1/3英吋至1.5英吋。
  6.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
  7.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作輸入部包含一個開關。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及上述取消操 作輸入部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相對於與上述握把之軸線正交之方向傾斜排列。
  9. 如請求項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於自後方觀察上述開關盒時位於較上述右指示器操作輸入部更靠左。
TW110137224A 2020-10-06 2021-10-06 跨坐型車輛 TWI821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37899 2020-10-06
PCT/JP2020/037899 WO2022074742A1 (ja) 2020-10-06 2020-10-06 鞍乗型車両
PCT/JP2021/036710 WO2022075285A1 (ja) 2020-10-06 2021-10-04 鞍乗型車両
WOPCT/JP2021/036710 2021-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519A TW202216519A (zh) 2022-05-01
TWI821753B true TWI821753B (zh) 2023-11-11

Family

ID=8112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224A TWI821753B (zh) 2020-10-06 2021-10-06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3939A (zh)
DE (1) DE112021004206T5 (zh)
TW (1) TWI821753B (zh)
WO (2) WO202207474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189U (zh) * 1987-01-14 1988-07-19
TWM386224U (en) * 2009-12-18 2010-08-11 Team Design Group A Device of alarm sign on bicycle
JP4565909B2 (ja) * 2004-07-02 2010-10-20 Hoya株式会社 カメラ
CN102105346A (zh) * 2008-07-02 2011-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操纵开关
JP201518944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JP5872263B2 (ja) * 2011-11-25 2016-03-01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US20200010139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Honda Motor Co., Ltd. Operation uni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5909A (en) * 1982-06-09 1986-01-21 Hond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andle swi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S63170186A (ja) * 1987-01-08 1988-07-14 エイマ−電子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搭載用音響機器
JP2001039317A (ja) * 1999-08-02 2001-02-13 Techno Life Japan:Kk ハンドルグリップ
JP4316179B2 (ja) * 2002-01-11 2009-08-19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バー用スイッチケース
US20070051552A1 (en) * 2005-09-02 2007-03-08 Camas Reed All terrain vehicle and integrated control panel for attachment to handlebar of all terrain vehicle
JP5598180B2 (ja) * 2010-09-02 2014-10-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スイッチおよび車両用操作システム
JP2013071592A (ja) * 2011-09-28 2013-04-22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067027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JP7026164B2 (ja) 2020-05-15 2022-02-25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無線防災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189U (zh) * 1987-01-14 1988-07-19
JP4565909B2 (ja) * 2004-07-02 2010-10-20 Hoya株式会社 カメラ
CN102105346A (zh) * 2008-07-02 2011-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操纵开关
TWM386224U (en) * 2009-12-18 2010-08-11 Team Design Group A Device of alarm sign on bicycle
JP5872263B2 (ja) * 2011-11-25 2016-03-01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18944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US20200010139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Honda Motor Co., Ltd. Operation uni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4206T5 (de) 2023-06-01
TW202216519A (zh) 2022-05-01
WO2022074742A1 (ja) 2022-04-14
CN116133939A (zh) 2023-05-16
WO2022075285A1 (ja)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5614B (zh) 具有驾驶员辅助装置的汽车以及用于运行汽车的方法
JP6229419B2 (ja)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US20110198201A1 (en) Steering wheel having a direction light button
US7775317B1 (en) Multi-directional operator controls for an industrial vehicle
JP5213551B2 (ja) 車両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ES2545587T3 (es) Conjunto de conmutadores de manillar para una motocicleta
EP2383164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2001084875A5 (zh)
JP2016510286A (ja) ハンドル搭載型指示システム
US7557316B2 (en) Change gear switch for rod-shaped-handle equipped vehicle
JP7063097B2 (ja)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US20150033899A1 (en) Control Element for an Industrial Truck
CN213465685U (zh) 电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TWI821753B (zh) 跨坐型車輛
CN107531149B (zh) 方向盘以及使用该方向盘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07210548A (ja) 操作装置
JP2002087362A (ja) 自転車用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及び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
JP5042214B2 (ja) ハンドル近傍の車両用速度比のシフト制御装置
KR20220022525A (ko) 자율주행 차량용 통합조작장치 및 이의 작동 제어방법
JP4316179B2 (ja) ハンドルバー用スイッチケース
WO2005120929A1 (en) Joystick devices
JP4657611B2 (ja) 駆動方式切換装置
KR20210157943A (ko) 자율주행 차량용 통합조작장치
JP5474362B2 (ja)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装置
KR20090034023A (ko) 차량용 조이스틱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