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566B - 採血用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採血用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566B
TWI821566B TW109117612A TW109117612A TWI821566B TW I821566 B TWI821566 B TW I821566B TW 109117612 A TW109117612 A TW 109117612A TW 109117612 A TW109117612 A TW 109117612A TW I821566 B TWI821566 B TW I8215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ollection
holding member
holding
holder
collec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309A (zh
Inventor
間中勇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托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托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托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5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e.g. with syringes
    • A61B5/154Devices using pre-evacuated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進行保持管狀構件的保持構件的前端側的定位的採血用保持器。採血用保持器(3)係具備:有頂筒狀的第1保持器(51)、及第2保持器(52)。第2保持器(52)係具備:圓筒狀的本體部(71)。在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係形成有複數切口(71b)。在本體部(71)之形成有切口(71b)的部分的各個係形成有板狀的上保持部(72)。在第1保持器(51)的內周面的上部,係形成有若上保持部(72)朝外側變形即接受上保持部(72)的上端部的接受部(65)。若將第2保持器(52)的本體部(71)插入至第1保持器(51)的內部,藉由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抵接於第1保持器(51)的頂面部的內面,第2保持器(52)在軸線方向被定位。

Description

採血用保持器
本發明係關於保持管狀構件的採血用保持器。
以往,當在血液檢查等中採取血液試料時,係使用採血用套件。採血用套件係以採血具由人體採血,且將該所採到的血液試料貯留在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的真空採血管者,具備:採血具;連接該採血具的轉接頭;裝設該轉接頭的採血用保持器;及藉由採血用保持器所保持的真空採血管。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採血用保持器係具備:具有頂面部的有頂筒狀的第1轉接頭(第1保持構件)、及筒狀的第2轉接頭(第2保持構件),在第2保持構件的前端部係形成可彈性變形的板狀的保持部,藉由被插入在第2保持構件內的真空採血管,使保持部變形,且藉由該變形的保持部的彈性變形力,來保持真空採血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30089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專利文獻1中,係當使真空採血管插入在第2保持構件來保持時,為了保持第2保持構件的保持部的彈性變形力,而無法使保持部抵接於第1保持構件的頂面部的內面。因此,有無法進行第2保持構件的前端側的定位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以上情形,課題在提供可進行保持管狀構件的保持構件的前端側的定位的採血用保持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採血用保持器係保持管狀構件的採血用保持器,其特徵為:具備:有頂筒狀的第1保持構件,其係具有頂面部;及筒狀的第2保持構件,其係由底面側以軸線方向被插入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內部而被安裝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且由該底面側,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在內部,藉由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筒狀的前端面抵接於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前述頂面部的內面,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軸線方向被定位,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係形成有由前述前端面朝向基端側延伸而朝徑方向貫穿的複數切口,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之形成有前述複數切口的部分,係形成有複數變形保持部,該複數變形保持部係設成可彈性變形,藉由被插入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的前述管狀構件,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藉由復原成原本形狀的彈性變形力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在已變形的情形下,其前端亦配置在比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前端面更接近基端側。
藉由本發明,一邊藉由第2保持構件的變形保持部保持管狀構件,一邊使第2保持構件的前端面抵接於第1保持構件的頂面部的內面,藉此可將第2保持構件的前端部在前端定位。
此外,較佳為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前述頂面部的內面,且除了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前端面所抵接的部分之外的範圍,形成若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時,即接受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的凸狀的複數接受部,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而保持前述管狀構件的狀態的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與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側面的內面之間係形成有間隙。
藉由該構成,例如,即使為外徑大於基準的管狀構件的情形,亦可使變形保持部以上述間隙的部分而更加朝徑方向外側變形,可保持外徑大於基準的管狀構件。
本發明之採血用保持器係保持管狀構件的採血用保持器,其特徵為:具備:有頂筒狀的第1保持構件,其係具有頂面部;及筒狀的第2保持構件,其係由底面側以軸線方向被插入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內部而被安裝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且由該底面側,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在內部,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係形成有複數變形保持部,該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其基端部設成可與前述第2保持構件相連結而彈性變形,藉由被插入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的前述管狀構件,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藉由復原成原本形狀的彈性變形力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係形成有若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時,即接受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的複數接受部,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形成有若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至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至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抵接於前述複數接受部的第1插入狀態時,其基端比前述管狀構件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其前端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曲部,前述曲部係若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至比前述曲部更朝前端側突出的第2插入狀態時,以與前述彎曲方向呈相反方向變形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其中,亦可形成複數曲部。此外,以接受部而言,係列舉凸部或開口等。若接受部為開口,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抵接於開口的緣部而被接受。
藉由本發明,曲部係在與初期的彎曲方向呈相反方向變形的狀態下保持管狀構件,因此與曲部未以相反方向變形者相比,可增加朝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時的複數變形保持部的變形量,且可提高藉由複數變形保持部所致之保持管狀構件的保持力。
參照圖示,詳加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採血用套件1。
如圖1所示,採血用套件1係以採血具(以下稱為翼狀針)40由人體採血,將該所採到的血液貯留在真空採血管2(管狀構件)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以真空採血管2而言,使用: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參照圖5~圖7)、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參照圖8~圖10)、及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參照圖4)。
採血用套件1係具備:保持貯留血液的真空採血管2的採血用保持器3;被安裝在該採血用保持器3之後述的第1保持器51的裝設部62的轉接頭20;連接於該轉接頭20的連接器30;由該連接器30延伸的可撓性管31;及連接於該可撓性管31的翼狀針40。
在轉接頭20係在周知的針座(未圖示)設有針管32。該針管32係以用以保護針管32的橡皮套管(未圖示)覆蓋至將轉接頭20裝設在採血用保持器3為止。當將形成為不同個體的轉接頭20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時,針管32在以橡皮套管覆蓋的狀態下予以安裝。將轉接頭20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之後,在扎進針管32的狀態下,真空採血管2被保持在採血用保持器3。
翼狀針40係具備:前端支持銳利的針管41的轂部(hub)42、及外嵌在轂部42的1對翼狀構件43。
如圖2~圖4所示,轉接頭20係具備:供可透過連接器30(參照圖1)而連接於翼狀針40(參照圖1)所採到的血液流通的中空的本體部21;設在該本體部21的基端側且抵接於裝設部62的前端面的凸緣部22;及由該凸緣部22朝與本體部21為相反方向延伸設置,且被插入在圓筒狀的裝設部62的貫穿孔的圓筒狀的突出部23。
在突出部23的外周面係形成有公螺旋部27。該公螺旋部27係被螺合在詳容後述的第1保持器51的母螺旋部63。此外,在轉接頭20係形成有插入針管32的貫穿孔29。
[採血用保持器] 採血用保持器3係具備:第1保持器51(第1保持構件)、及第2保持器52(第2保持構件),在第1保持器51安裝有轉接頭20。
第1保持器51係形成為具有頂面部(圖2~圖4中的上部)的有頂圓筒狀,在頂面部係設有筒狀的裝設部62。裝設部62係在插入轉接頭20的部分形成有母螺旋部63。
在第1保持器51的內周面的上部,係形成有若詳如後述的上保持部72朝外側變形即接受上保持部72的上端部的接受部65。接受部65係具備:由前端側(圖3及圖4中的上側)朝向基端側(圖3及圖4中的下側)而朝第1保持器51的徑方向外側傾斜的第1傾斜部65a;及連續第1傾斜部65a,由前端側朝向基端側而朝第1保持器51的徑方向外側傾斜的第2傾斜部65b。第2傾斜部65b係傾斜角度大於第1傾斜部65a。
此外,在第1保持器51的內周面係遍及全周形成有用以與第2保持器52卡合的卡合凸部66。
第2保持器52係具備圓筒狀的本體部71。在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圖2~圖4中的上面)係形成有複數個(例如以90˚間距為4個)切口71b。在本體部71之形成有4個切口71b的部分的各個係形成有板狀的上保持部72(變形保持部)。在本實施形態中,上保持部72係以90˚間距形成有4個。
上保持部72係具備:作為根部的第1上保持部72a、作為中間部的第2上保持部72b、及作為前端部的第3上保持部72c。
第1上保持部72a與第2上保持部72b係藉由朝第2保持器52的徑方向外側(以下僅稱為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第1折彎部72d(曲部)而相連結。第2上保持部72b與第3上保持部72c係藉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第2折彎部72e(曲部)而相連結。其中,亦可形成彎曲部(曲部),來取代第1折彎部72d及第2折彎部72e。
第1上保持部72a係在未作變形的基準狀態(參照圖3)下,隨著朝向前端側(圖2~圖4中的上側)而朝第2保持器52的徑方向內側(以下僅稱為徑方向內側)傾斜而形成。第2上保持部72b係在基準狀態下,形成為與軸線方向(圖2~圖4中的上下方向)呈大致平行。第3上保持部72c係在基準狀態下,隨著朝向前端側(圖2~圖4中的上側)而朝徑方向外側傾斜而形成。
4個上保持部72係詳如後述,藉由彈性變形力,彈推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藉由彈推來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第1保持器51的接受部65係在對應本體部71之形成有4個切口71b的部分的各個的位置,對應上保持部72而形成有4個。
在本體部71的外周面係遍及全周形成有卡合(嵌合)第1保持器51的卡合凸部66的卡合凹部75。
若將第2保持器52的本體部71插入在第1保持器51的內部,因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抵接於第1保持器51的頂面部(圖2~圖4中的上端部)的內面,第2保持器52在軸線方向被定位。此外,在該狀態下,第1保持器51的卡合凸部66被卡合(嵌合)在第2保持器52的卡合凹部75,而第1保持器51被安裝在第2保持器52。
在本實施形態中,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參照圖5~圖7)、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參照圖8~圖10)的上保持部72係在已變形的情形下,其前端(第3上保持部72c的前端)亦配置在比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更接近基端側(圖2~圖4中的下端側)。亦即,上保持部72係即使在已變形的情形下,亦不會有比本體部71的前端面71a更為突出的情形。
藉此,一邊藉由上保持部72保持各真空採血管2A、2B,一邊將第2保持器52的前端面71a抵接於第1保持器51的頂面部的內面,藉此可將第2保持器52在軸線方向定位。
在本體部71的內周面係形成有複數個(例如,以90˚間距為4個)朝內側突出的下保持部73。該等4個下保持部73係形成在與上保持部72偏移45˚的位置。4個下保持部73係保持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參照圖4)。
此外,在本體部71的內周面係遍及全周形成有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的前端面(圖4中的上端面)所抵接的凸部71c。被插入在本體部71的內部的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係因前端面抵接於凸部71c,規制其以上的插入而被定位。
[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安裝] 如圖5所示,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係具備:例如玻璃製的採血管本體81;及被安裝在採血管本體81的上部的橡膠栓RA。橡膠栓RA係周知者,省略其詳細說明,形成有針管32可插通的開縫(未圖示)。
若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如圖5所示,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由第2保持器52的下方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若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橡膠栓RA抵接於第2保持器52的上保持部72的第1上保持部72a。
若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由圖5的位置插入至圖6的位置(第1插入狀態)時,上保持部72被橡膠栓RA所按壓,在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抵接於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而被定位的狀態下,上保持部72朝徑方向外側變形。在本實施形態中,上保持部72的第1上保持部72a的根部(基端部)係連結於本體部71,上保持部72係以將第1上保持部72a的根部作為支點來作旋轉的方式變形。
上保持部72係具有欲恢復成原本形狀(參照圖5)的彈性變形力,藉由該彈性變形力,在具有橡膠栓RA的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係施加F1的方向的力。
上保持部72的第1折彎部72d及第2折彎部72e係在圖6所示之狀態(以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接受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的狀態)下,形成為基端比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前端朝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構造。
若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由圖6的位置插入至圖7的位置(第2插入狀態)時,上保持部72被橡膠栓RA所按壓,在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抵接於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而被定位的狀態下,上保持部72更朝徑方向外側變形。
第3上保持部72c由圖7的狀態並無法更朝徑方向外側變形,因此無法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由圖7的狀態更朝裡側插入,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軸線方向中的位置被定位。
在圖7所示狀態下,藉由上保持部72的彈性變形力,在具有橡膠栓RA的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係施加F2的方向的力。藉由該F2的方向的力,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係被保持在採血用保持器3。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由傾斜角度不同的第1~第3上保持部72a~72c,構成上保持部72。藉此,例如,上保持部72與將第1上保持部72a的根部與第3上保持部72c的前端部以直線連結的直線狀的形狀者相比,可加大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插入至裝設位置時的上保持部72的變形量。藉此,亦可加大施加於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彈推力,可不易脫落且確實地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上保持部72的第1折彎部72d及第2折彎部72e係在圖6所示之第1插入狀態(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抵接於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而被定位的狀態)下,形成為基端比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前端朝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構造。
藉由上述構造,如圖7所示,若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插入至裝設位置(第2插入狀態),第1折彎部72d係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朝成為相反方向的徑方向內側變形。藉此,與第1折彎部72d不朝徑方向內側變形者相比,可加大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插入至裝設位置時的第1、第2上保持部72a、72b的變形量。
此外,第2折彎部72e係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變形至朝徑方向內側折彎的狀態。藉此,與第2折彎部72e保持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者相比,可加大將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插入至裝設位置時的第2、第3上保持部72b、72c的變形量。其中,第1折彎部72d亦可形成為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變形至朝徑方向內側折彎的狀態的構造。
藉此,亦可加大施加於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彈推力,可不易脫落而確實地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其中,第2折彎部72e亦可未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變形至朝徑方向內側折彎的狀態,若至少變形成與折彎方向(徑方向外側)為相反方向(徑方向內側)即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在藉由上保持部72來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狀態下,接受部65係僅形成在第1保持器51的上部,俾以在上保持部72的第1上保持部72a及第2上保持部72b、與第1保持器51的側面的內面之間形成間隙。藉此,例如,即使為外徑大於基準的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的情形下,亦可使上保持部72比圖7的狀態更朝徑方向外側變形,且可保持外徑大於基準的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
[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安裝] 如圖8所示,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係具備:例如玻璃製的採血管本體91;被安裝在採血管本體91的上部的橡膠栓RB;及覆蓋採血管本體91及橡膠栓RB的帽蓋92。橡膠栓RB係周知者,省略其詳細說明,形成有針管32可插通的開縫(未圖示)。
在橡膠栓RB係形成有朝外周側突出的突出部RBa,在帽蓋92的內周面係形成有保持突出部RBa的保持突出部92a。此外,在帽蓋92的上表面係形成有用以使針管32插通的開口92b。
若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如圖8所示,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由第2保持器52的下方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若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帽蓋92抵接於第2保持器52的上保持部72的第1上保持部72a。
若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由圖8的位置插入至圖9的位置時,上保持部72被帽蓋92所按壓,在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抵接於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而被定位的狀態下,上保持部72朝徑方向外側變形。上保持部72係具有欲恢復成原本形狀(參照圖8)的彈性變形力,藉由該彈性變形力,對具有帽蓋92的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係施加F3的方向的力。
上保持部72的第1折彎部72d及第2折彎部72e係在圖9所示之狀態(以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接受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的狀態)下,形成為比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朝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構造。
若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由圖9的位置插入至圖10的位置時,帽蓋92的前端面抵接於第1保持器51的頂面部的內面,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軸線方向的位置被定位。此外,藉由上保持部72的彈性變形力,在具有帽蓋92的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係施加F4的方向的力。藉由該F4的方向的力,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係被保持在採血用保持器3。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由傾斜角度不同的第1~第3上保持部72a~72c構成上保持部72。藉此,第2上保持部72b係可在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外周大致平行的狀態下,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朝F3的方向彈推。藉此,例如,與上保持部72為直線狀的形狀,且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朝圖10中的斜下方向彈推者相比,可不易脫落而確實地保持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上保持部72的第1折彎部72d及第2折彎部72e係在圖9所示之狀態(上保持部72的第3上保持部72c抵接於接受部65的第1傾斜部65a而被定位的狀態)下,形成為比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朝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構造。
藉由上述構造,如圖10所示,若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插入至裝設位置,第1折彎部72d係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朝徑方向內側變形。藉此,與第1折彎部72d不朝徑方向內側變形者相比,可加大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插入至裝設位置時的第1、第2上保持部72a、72b的變形量。
此外,第2折彎部72e係由朝徑方向外側折彎的狀態朝徑方向內側變形。藉此,與第2折彎部72e不朝徑方向內側變形者相比,可加大將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插入至裝設位置時的第2、第3上保持部72b、72c的變形量。
藉此,亦可加大施加於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彈推力,可不易脫落而確實地保持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0所示,在藉由上保持部72來保持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狀態下,接受部65係僅形成在第1保持器51的上部,俾以在上保持部72的第1上保持部72a及第2上保持部72b、與第1保持器51的側面的內面之間形成間隙。藉此,例如,即使在外徑大於基準的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的情形下,亦可使上保持部72比圖7的狀態更朝徑方向外側變形,且可保持外徑大於基準的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
[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安裝] 如圖4所示,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係具備:例如玻璃製的採血管本體101;覆蓋採血管本體101的外周面的橡膠製的蓋件102;及被安裝在採血管本體101的上表面的密封件103。在蓋件102的外周面係形成有朝外周側突出的突出部102a。密封件103係周知者,省略其詳細說明,其可插通針管32。
若將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如圖4所示,將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由第2保持器52的下方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若將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插入至第2保持器52的內部,蓋件102的前端面抵接於第2保持器52的本體部71的凸部71c,而規制其以上的插入,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的軸線方向的位置被定位。此外,藉由第2保持器52的4個下保持部73保持蓋件102的突出部102a。藉此,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C係被安裝在採血用保持器3。其中,蓋件102之抵接於上保持部72的部分係沿著上保持部72的形狀予以變形。
如上所示,藉由本發明之採血用保持器3,可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及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任一者。
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係比其他真空採血管2A、2B更為粗徑,因此若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亦藉由上保持部72來保持時,上保持部72最朝外側變形。因此,若以保持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時成為最適彈性變形力的方式形成上保持部72時,保持最小徑的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之力(上保持部72的彈性變形力)變小,變得容易脫落。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第2保持器52的上保持部72,保持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A、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2B,且藉由第2保持器52的下保持部73,保持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藉此,不需要以保持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2C時成為最適彈性變形力的方式形成上保持部72,可防止發生上述容易脫落的問題。
其中,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將採血具40形成為翼狀針,惟並非限定於此,若可採血,亦可為1支針管。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在保持真空採血管的採血用保持器實施本發明,惟本發明若為保持管狀構件的保持器,即可實施,例如亦可在保持注射器的保持器實施。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形成有朝第2保持器52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變形保持部,作為上保持部72,惟若在變形的情形下,亦未由第2保持器52的筒狀的前端面71a突出即可,亦可形成朝第2保持器52的周方向延伸的變形保持部。
1:採血用套件 2:真空採血管 2A: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管狀構件) 2B: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管狀構件) 2C: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管狀構件) 3:採血用保持器 20:轉接頭 21:本體部 22:凸緣部 23:突出部 27:公螺旋部 29:貫穿孔 30:連接器 31:可撓性管 32:針管 40:採血具(翼狀針) 41:針管 42:轂部 43:翼狀構件 51:第1保持器51(第1保持構件) 52:第2保持器(第2保持構件) 62:裝設部 63:母螺旋部 65:接受部 65a:第1傾斜部 65b:第2傾斜部 66:卡合凸部 71:本體部 71a:前端面 71b:切口 71c:凸部 72:上保持部(變形保持部) 72a:第1上保持部 72b:第2上保持部 72c:第3上保持部 72d:第1折彎部(曲部) 72e:第2折彎部(曲部) 73:下保持部 75:卡合凹部 81:採血管本體 91:採血管本體 92:帽蓋 92a:保持突出部 92b:開口 101:採血管本體 102:蓋件 102a:突出部 103:密封件 RA:橡膠栓 RB:橡膠栓 RBa:突出部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採血用套件的說明圖。 [圖2]係顯示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及第2保持器的斜視圖。 [圖3]係顯示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及第2保持器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4]係顯示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V-IV線剖面圖。 [圖5]係顯示插入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6]係顯示更加插入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7]係顯示保持有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橡膠栓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8]係顯示插入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9]係顯示更加插入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10]係顯示保持有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狀態的採血用保持器的第1保持器、第2保持器、及帽蓋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的圖2的III-III線剖面圖。
2C:密封件類型的真空採血管(管狀構件)
32:針管
51:第1保持器51(第1保持構件)
52:第2保持器(第2保持構件)
62:裝設部
65:接受部
65a:第1傾斜部
65b:第2傾斜部
71:本體部
71a:前端面
71b:切口
71c:凸部
72:上保持部(變形保持部)
72a:第1上保持部
72b:第2上保持部
72c:第3上保持部
72d:第1折彎部(曲部)
72e:第2折彎部(曲部)
73:下保持部
101:採血管本體
102:蓋件
102a:突出部
103:密封件

Claims (3)

  1. 一種採血用保持器,其係保持管狀構件的採血用保持器,其特徵為: 具備: 有頂筒狀的第1保持構件,其係具有頂面部;及 筒狀的第2保持構件,其係由底面側以軸線方向被插入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內部而被安裝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且由該底面側,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在內部, 藉由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筒狀的前端面抵接於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前述頂面部的內面,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軸線方向被定位, 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係形成有由前述前端面朝向基端側延伸而朝徑方向貫穿的複數切口, 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之形成有前述複數切口的部分,係形成有複數變形保持部,該複數變形保持部係設成可彈性變形,藉由被插入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的前述管狀構件,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藉由復原成原本形狀的彈性變形力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 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在已變形的情形下,其前端亦配置在比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前端面更接近基端側。
  2. 如請求項1之採血用保持器,其中,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前述頂面部的內面,且除了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前述前端面所抵接的部分之外的範圍,形成若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時,即接受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的凸狀的複數接受部, 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而保持前述管狀構件的狀態的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與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側面的內面之間係形成有間隙。
  3. 一種採血用保持器,其係保持管狀構件的採血用保持器,其特徵為: 具備: 有頂筒狀的第1保持構件,其係具有頂面部;及 筒狀的第2保持構件,其係由底面側以軸線方向被插入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的內部而被安裝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且由該底面側,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在內部, 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係形成有複數變形保持部,該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其基端部設成可與前述第2保持構件相連結而彈性變形,藉由被插入在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的前述管狀構件,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藉由復原成原本形狀的彈性變形力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 在前述第1保持構件,係形成有若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變形時,即接受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的複數接受部, 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係形成有若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至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內部,至前述複數變形保持部的前端部抵接於前述複數接受部的第1插入狀態時,其基端比前述管狀構件的前端部外周面更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內側突出,而且,其前端朝前述第2保持構件的徑方向外側彎曲的曲部, 前述曲部係若前述管狀構件被插入至比前述曲部更朝前端側突出的第2插入狀態時,以與前述彎曲方向呈相反方向變形來保持前述管狀構件。
TW109117612A 2019-05-28 2020-05-27 採血用保持器 TWI821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9329A JP2020192079A (ja) 2019-05-28 2019-05-28 採血用ホルダ
JP2019-099329 2019-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309A TW202112309A (zh) 2021-04-01
TWI821566B true TWI821566B (zh) 2023-11-11

Family

ID=7354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612A TWI821566B (zh) 2019-05-28 2020-05-27 採血用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92079A (zh)
TW (1) TWI821566B (zh)
WO (1) WO202024137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0899A (ja) * 1992-04-24 1993-11-16 Nissho Corp 採血器具のアダプター装置
WO2013190941A1 (ja) * 2012-06-19 2013-12-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薬品容器
CN107041755A (zh) * 2016-12-30 2017-08-15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缩针头装置及其制成的采血针、输液针
CN108937960A (zh) * 2017-04-27 2018-12-07 王祖扬 一种针头自动回缩式采血针
TWM572722U (zh) * 2018-09-11 2019-01-11 賴義澤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and its coll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8231A (en) * 1987-04-27 1988-07-19 Hab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hielded safety syringe
US5030209A (en) * 1988-11-09 1991-07-09 Medical Safety Products, Inc. Holder for double ended blood collection retractable needle
US5752936A (en) * 1997-02-05 1998-05-19 Chen; Long-Hsiung Safety vacuum syringe with two opposite needles for blood sampling
US6761704B2 (en) * 2002-05-02 2004-07-1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afety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assembly
WO2004045683A1 (en) * 2002-11-19 2004-06-03 Peter Balfour Dugmore Hypodermic safety syringe
BRPI0510661A (pt) * 2004-05-07 2007-12-04 Becton Dickinson Co dispositivo e método de perfuração médico atuado por came
CN102740822A (zh) * 2010-02-01 2012-10-17 积水医疗株式会社 栓体及体液采集器具组
CN10274379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刘玉海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JP6295059B2 (ja) * 2013-10-24 2018-03-14 株式会社トップ 留置針
JP6792789B2 (ja) * 2017-05-26 2020-12-02 株式会社トップ アダプタ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0899A (ja) * 1992-04-24 1993-11-16 Nissho Corp 採血器具のアダプター装置
WO2013190941A1 (ja) * 2012-06-19 2013-12-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薬品容器
CN107041755A (zh) * 2016-12-30 2017-08-15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缩针头装置及其制成的采血针、输液针
CN108937960A (zh) * 2017-04-27 2018-12-07 王祖扬 一种针头自动回缩式采血针
TWM572722U (zh) * 2018-09-11 2019-01-11 賴義澤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and its coll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1373A1 (ja) 2020-12-03
TW202112309A (zh) 2021-04-01
JP2020192079A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37456C1 (ru) Зап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орцевой стороны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ого контейнера
JP4509569B2 (ja) 様々な寸法のバイアル封緘部と共に使用する針なし弁を有するバイアル・アダプタ
KR102216342B1 (ko) 완전 삽입형 보증 캡 분리 도구가 있는 유체 커넥터
JP6374111B2 (ja) 針シールドプラーキャップ組立体
ES2434068T3 (es) Mejoras en o relativas a acoplamientos de tubo
JP6999548B2 (ja) 医療用ルアーコネクタ
CA2928872C (en) Self-locking push-to-connect insert
BRPI0314643B1 (pt) Dispositivo de conexão para condutos
AU718637B2 (en) Blood extraction device having a holder and a sharpened-end cannula
AU2015217443B2 (en) Rigid needle shield gripping cap assembly
JPH0716484B2 (ja) 採血器具のアダプター
GB2257217A (en) Push fit connector for small diameter pipes
TWI821566B (zh) 採血用保持器
PT1375376E (pt) Sistema de fecho protegido para tubos de laboratório.
KR102205669B1 (ko) 광학 센서 및 유도 센서를 사용하여 유체 커넥터 상에 보장 캡을 설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576186B (zh) 波纹管接头
EP1239209A1 (en) Quick connector with insertion indicator
JPH08512381A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TW202108198A (zh) 採血管保持器及採血套件
CN114555999A (zh) 由塑料制成的快速连接器
EP1342449A2 (en)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JP5896906B2 (ja) 栓体
JP4749616B2 (ja) 差込式管継手
JP3129111U (ja) 真空採血管
TW202245691A (zh) 採血管保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