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100B -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100B
TWI821100B TW112100761A TW112100761A TWI821100B TW I821100 B TWI821100 B TW I821100B TW 112100761 A TW112100761 A TW 112100761A TW 112100761 A TW112100761 A TW 112100761A TW I821100 B TWI821100 B TW I821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electrode layer
frame
recess
working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0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瑞華
林逸倫
Original Assignee
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00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110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1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consisting of quartz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石英振盪器,其包括一振盪本體、一頂電極層、一底電極層,及至少一磁性層。該振盪本體包括一薄化區及至少一邊框區。該薄化區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且該上平面與下平面各自定義出與該振盪本體的複數側邊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間及一下工作區間。該至少一邊框區銜接該薄化區且位於該等側邊中的其中一側邊處並背向該薄化區朝上凸伸。該頂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工作區間的工作區。該底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下工作區間的工作區。該至少一磁性層覆蓋於該至少一邊框區上,且該至少一磁性層與該頂電極層彼此互不連接。

Description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諧振器,特別是指一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石英振盪器是一種利用石英晶體本身的壓電效應來產生振盪頻率的元件,其經常配置於各種電子產品(如,通訊設備)中。傳統的石英振盪器大致包括一石英基板,及分別形成於該石英基板頂面與底面的一頂電極及一底電極;其中,該底電極會自該石英基板底面朝向該石英基板周緣延伸,為了方便對外電連接,此技術領域者會傾向使該頂電極及該底電極位於同一表面。熟悉石英振盪器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人員與業者皆知,石英基板的厚度越薄,其所能產生的振盪頻率就會越高。因此,為了讓石英振盪器可以被應用在高頻波段,該石英基板就必須被薄化,使其厚度可達到所需的高頻振盪波段。
如圖1與圖2所示,日本第JP6079280B2公告號發明專利案(以下稱前案1)公開一種振盪元件1,其包括一振盪本體11、一頂激勵電極12及一底激勵電極13。該振盪本體11具有一定義出一上工作面1111及一下工作面1112的薄化部111,及一局部地圍繞該薄化部111且厚度大於該薄化部111的框部112。該頂激勵電極12具有一設置於薄化部111之上工作面1111的頂工作電極區121、一自該頂工作電極區121朝向該框部112延伸的頂拉引電極區122,及一連接該頂拉引電極區122的一端的頂焊盤電極區123。該底激勵電極13具有一設置於薄化部111之下工作面1112的底工作電極區131、一自該底工作電極區131朝該框部112延伸的底拉引電極區132,及一連接該底拉引電極區132的一端的底焊盤電極區133。
該前案1所公開的振盪元件1的振盪本體11雖然具有供應該頂、底工作電極區121、131設置的該薄化部111,以供應於高頻振盪波段需求的一通訊類電子產品(圖未示)使用。然而,如前面所提及的,該前案1的頂激勵電極12與底激勵電極13並非位在相同平面,當該前案1需對外電連接至該通訊類電子產品的一電路板時,仍需通過一焊線(bonding wire)來使該通訊類電子產品的電路板與該頂激勵電極12的頂焊盤電極區123產生電連接,徒增製程上的步驟。
此處需進一步說明的是,該頂激勵電極12的形成方式不外乎是通過結合微影(photolithography)製程與薄膜沉積製程(以下簡稱現有方法一)來完成,或是通過結合金屬遮罩與薄膜沉積製程(以下簡稱現有方法二)來完成。眾所周知的是,由於該振盪本體11的薄化部111處的厚度極薄,一旦採用前述現有方法一來形成該頂激勵電極11時,則容易在微影製程中損及該振盪本體11的薄化部111。又,以前述現有方法二來形成該頂激勵電極11時,也基於該振盪本體11的框部112厚度是相對大於其薄化部111厚度,導致被設置在該振盪本體11正上方且具有一對應於該頂激勵電極12輪廓的電極開口的一金屬遮罩(圖未示)與該振盪本體11兩者間的距離增加,以致於該金屬遮罩的電極開口與即將被沉積有該頂激勵電極12的該振盪本體11處產生對位誤差的問題,並使經薄膜沉積製程所得的頂激勵電極12尺寸的精準度下降。除此之外,當該振盪元件1需被應用於該通訊類電子產品時,也只能通過一機械手臂的途徑來夾取該振盪本體11的框部112處,以將該振盪本體11轉移至該通訊類電子產品的電路板上,沒有其他的傳遞途徑可以實施。
經上述說明可知,在薄化石英振盪器的前提下改良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與其結構,以增加石英振盪器在轉移至電路板時的可用途徑,並解決因該框部112厚度所致的對位誤差與電極尺寸精準度下降等問題,是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的相關技術人員有待突破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增加石英振盪器在轉移至電路板時的可用途徑的石英振盪器。
於是,本發明之石英振盪器,包括一振盪本體、一頂電極層、一底電極層,及至少一磁性層。該振盪本體包括一薄化區及至少一邊框區。該薄化區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且該上平面與下平面各自定義出與該振盪本體的複數側邊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間及一下工作區間。該至少一邊框區銜接該薄化區且位於該等側邊中的其中一側邊處並背向該薄化區朝上凸伸。該頂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工作區間的工作區。該底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下工作區間的工作區。該至少一磁性層覆蓋於該至少一邊框區上,且該至少一磁性層與該頂電極層彼此互不連接。
此外,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解決因框部厚度所致的對位誤差與電極尺寸精準度下降等問題的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之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一步驟(a)、一步驟(b)、一步驟(c)、一步驟(d)、一步驟(e),及一步驟(f)。
該步驟(a)是於一壓電基板的一下表面形成一包括一工作區的底電極層,該底電極層的工作區是與該壓電基板之複數側邊間隔開。
該步驟(b)是貼合該壓電基板的下表面與底電極層至一暫時基板。
該步驟(c)是於該步驟(b)後,自該壓電基板的一上表面圖案化該壓電基板,以令圖案化後的壓電基板成為一包括一薄化區及至少一邊框區的振盪本體。該薄化區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且該上平面與下平面各自定義出與該等側邊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間及一形成有該底電極層之工作區的下工作區間。該至少一邊框區銜接該薄化區且位於該等側邊中的其中一側邊處並背向該薄化區朝上凸伸。
該步驟(d)是於該振盪本體處設置一金屬遮罩。該金屬遮罩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一第一內環面、至少一第二內環面,及一面向該薄化區的上平面的下表面。該第一內環面與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各自定義出一電極開口與至少一定位開口。該金屬遮罩的電極開口是裸露出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該金屬遮罩的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是圍繞該至少一邊框區,以裸露出該至少一邊框區,且位於該金屬遮罩的第一內環面處的下表面是相對該至少一邊框區的一頂緣鄰近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
該步驟(e)是於設置有該金屬遮罩的振盪本體上形成一金屬層,從而於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上覆蓋有一包括一工作區的頂電極層,並於該至少一邊框區上覆蓋有一磁性層,且該頂電極層與該磁性層彼此互不連接。
該步驟(f)是於該步驟(e)後,移除該暫時基板以裸露出該底電極層。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位於該金屬遮罩之該第一內環面處的下表面與該振盪本體薄化區的上平面非常貼近,能提升該步驟(e)所形成的頂電極層的工作區的尺寸精確度,且該頂電極層與該磁性層彼此互不連接,該至少一磁性層更位在該至少一邊框區上,也能利用磁力直接吸附該至少一磁性層以完成該石英振盪器的轉移。
本發明之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的一實施例,其包括以下步驟:一步驟(a)、一步驟(b)、一步驟(c)、一步驟(d)、一步驟(e),及一步驟(f)。
參閱圖3與圖4,該步驟(a)是於一壓電基板200的一下表面202形成一包括一工作區41的底電極層4,該底電極層4的工作區41是與該壓電基板200之複數側邊201間隔開。在本發明該實施例中,該壓電基板200是以一石英基板為例做說明。
參閱圖5與圖6,該步驟(b)是貼合該壓電基板200的下表面202與該底電極層4至一暫時基板6。詳細來說,該步驟(b)是以該底電極層4面向該暫時基板6並透過一蠟材(wax)7、一光解黏材料或一熱解黏材料使該壓電基板200的下表面202與該底電極層4貼合至該暫時基板6上。在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製作方法中,該步驟(b)是透過該蠟材7來貼合該壓電基板200的下表面202、該底電極層4與該暫時基板6,但其並不限於此。
參閱圖7與圖8,該步驟(c)是於該步驟(b)後,自該壓電基板200的一上表面203圖案化該壓電基板200,以令圖案化後的壓電基板200成為一包括一薄化區21及至少一邊框區22的振盪本體2。該薄化區21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211及一下平面212,且該上平面211與下平面212各自定義出與該等側邊201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2111間及一形成有該底電極層4之工作區41的下工作區間2121。該至少一邊框區22銜接該薄化區21且位於該等側邊201中的其中一側邊201處,並背向該薄化區21朝上凸伸。
參閱圖9與圖10,該步驟(d)是於該振盪本體2處設置一如圖9所示的金屬遮罩8。該金屬遮罩8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一第一內環面801、至少一第二內環面802,及一面向該薄化區21的上平面211的下表面81。該第一內環面801與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802各自定義出一電極開口8010與至少一定位開口8020。該金屬遮罩8的電極開口8010是裸露出該薄化區21的上工作區間2111,該金屬遮罩8的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802是圍繞該至少一邊框區22,以裸露出該至少一邊框區22,且位於該金屬遮罩8的第一內環面801處的下表面81是相對該至少一邊框區22的一頂緣鄰近該薄化區21的上工作區間2111。
參閱圖11與圖12,該步驟(e)是於設置有該金屬遮罩8的振盪本體2上形成一金屬層,從而於該薄化區21的上工作區間2111上覆蓋有一包括一工作區31的頂電極層3,並於該至少一邊框區22上覆蓋有一磁性層5,且該頂電極層3與該磁性層5彼此互不連接。
較佳地,在步驟(c)中(如圖7與圖8所示),該振盪本體2包括兩個邊框區22,且該兩個邊框區22是位在該等側邊201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201;在步驟(d)中(如圖9與圖10所示),該金屬遮罩8具有兩個第二內環面802,且各第二內環面802是圍繞各自所對應的邊框區22,以各自定義出一定位開口8020並裸露出各自所對應的邊框區22;在該步驟(e)中(如圖11與圖12所示),是於該薄化區21之上工作區間2111上覆蓋有該頂電極層3的工作區31,並於該兩個邊框區22上各覆蓋有一各自對應的磁性層5。
更佳地,在步驟(c)中,該兩個邊框區22的其中一者(如圖7與圖8所示的左側者)設有一自其頂緣朝下凹陷的凹部221,以致使該其中一邊框區22(位於圖8左側的邊框區)被定義成兩個間隔開的凸部222,且該薄化區21的上平面211與該凹部221的一底緣2211是位在實質等高的一共平面上。具體來說,本發明該步驟(c)之圖案化的手段,是在該壓電基板200上形成一具有一預定圖案的遮罩層(圖未示)後,再對該壓電基板200施予濕蝕刻(wet etching)或乾蝕刻(dry etching)以藉此移除掉未被該遮罩層所覆蓋的區域,從而使該振盪本體2包括該薄化區21與該兩邊框區22,且該其中一邊框區22(位於圖8左側的邊框區22)設有該凹部221與彼此間隔開的該兩凸部222。該兩邊框區22是如圖7與圖8所示,位在該壓電基板200之該等側邊201中的其中兩個相反設置(左右設置)的側邊201。
更佳地,在步驟(d)中(如圖9與圖10所示),該金屬遮罩8具有三個第二內環面802,且該金屬遮罩8還具有一貫穿該金屬遮罩8的一上表面82與該下表面81的第一通道83。詳細來說,該第一通道83是自該電極開口8010朝向該凹部221底緣2211延伸至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處;該三個第二內環面802中的其中兩者(如圖9所示的左側兩第二內環面802)是各自對應地圍繞該其中一邊框區22(如圖10所示的左側邊框區22)的各凸部222(可配合參閱圖12),以各自定義出一定位開口8020並裸露出各自所對應的凸部222,且該三個第二內環面802中的一剩餘者(如圖9所示的右側第二內環面802)是圍繞該兩個邊框區22的其中另一者(如圖10所示的右側邊框區22),以定義出一裸露出該其中另一邊框區22的定位開口8020。更佳地,在該步驟(e)中(如圖11與圖12所示),該頂電極層3還包括一自其工作區31朝向該凹部221底緣2211延伸至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處的延伸區32,且該步驟(e)是於該薄化區21之上工作區間2111上與該第一通道83處分別覆蓋有該頂電極層3的工作區31與延伸區32,並於該其中一邊框區22(圖11所示的左側邊框區22)的該兩個凸部222上與該其中另一邊框區22(圖11所示的右側邊框區22)上各覆蓋有一各自對應的磁性層5。
又更佳地,如圖8所示,在該步驟(a)中,該底電極層4還包括一延伸區42的一第一段421,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一段421是自其工作區41朝設置有該凹部221處的側邊201延伸至該側邊201;如圖9所示,在該步驟(d)中,該金屬遮罩8還具有一貫穿該金屬遮罩8的上表面82與下表面81並與該第一通道83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二通道84,且該第二通道84是裸露出該凹部221底緣2211並延伸至設有該凹部221的該側邊201處(請見圖10);如圖11與圖12所示,在該步驟(e)中,還於位在該第二通道84處的凹部221底緣2211上覆蓋有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一第三段423。
參閱圖13與圖14,該步驟(f)是於該步驟(e)後,移除如圖12所示的金屬遮罩8,以顯露出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三段423,並移除該暫時基板6以裸露出該底電極層4。詳細來說,本發明該實施例的步驟(b)是採用該蠟材7來貼合該壓電基板200的下表面202、該底電極層4與該暫時基板6;因此,本發明該實施例在實施該步驟(f)時,僅須以略高於該蠟材7熔點的溫度來融化位於該振盪本體2與該底電極層4下方的蠟材7,即可使該暫時基板6自該振盪本體2與底電極層4脫離。此處須補充說明的是,當該步驟(b)是透過光解黏材料或熱解黏材料來實施時,則可使用照光或加熱方式來移除該暫時基板6。
較佳地,請參閱圖15與圖16,於該步驟(e)或該步驟(f)後還包括一步驟(e’)。該步驟(e’)是形成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一第二段422,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二段422是形成在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上以連接該底電極層4的第一段421與第三段423。在本發明該實施例中,該步驟(e’)是以在該步驟(f)後實施為例做說明,且可以透過一機械手臂(圖未示)將銀膠配置於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上,以藉此構成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二段422。
經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製作方法的詳細說明可知,本發明該實施例的石英振盪器是如圖17所示,包括該振盪本體2、該頂電極層3、該底電極層4,及該三磁性層5。
該振盪本體2包括該薄化區21及該兩邊框區22。該薄化區21具有相反設置的該上平面211及下平面212,且該上平面211與下平面212各自定義出與該等側邊201間隔開的該上工作區間2111及下工作區間2121。該兩邊框區22銜接該薄化區21且位於該振盪本體2的該等側邊201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201(如圖17所示的左右相反側邊201),並背向該薄化區21朝上凸伸。該兩個邊框區22的其中一者(如圖17所示的左側邊框區22)設有自其頂緣朝下凹陷的該凹部221,以致使該其中一邊框區22被定義成該兩間隔開的凸部222,且該薄化區21的上平面211與該凹部221的底緣2211是位在實質等高的共平面上。
該頂電極層3包括設置於該上工作區間2111的該工作區31,及自其工作區31朝向該凹部221底緣2211延伸至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處的該延伸區32。
該底電極層4包括設置於該下工作區間2121的該工作區41,及具有該第一段421、第二段422與第三段423的該延伸區42。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一段421是自其工作區41朝設置有該凹部221處的側邊201延伸至該側邊201,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三段423是位在該凹部221底緣2211上並與該頂電極層3的延伸區32間隔設置,該底電極層4的延伸區42的第二段422是形成在設有該凹部221的側邊201上以連接該底電極層4的第一段421與第三段423。
各磁性層5是各自對應覆蓋於各凸部222上與該兩個邊框區22的其中另一邊框區22(如圖17所示的右側邊框區22)上,且該等磁性層5與該頂電極層3彼此互不連接。此外,適用於本發明該實施例的頂電極層3與磁性層5,是由具磁性的鎳金屬(Ni)所構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發明於實施該步驟(d)時,該金屬遮罩8的該等第二內環面802是如圖9與圖10所示,位於圖9左側的該兩第二內環面802是各自對應地圍繞如圖10所示的左側邊框區22的各凸部222(可配合參閱圖12),以使各凸部222能裸露於各自所對應的定位開口8020外,且位於圖9右側的該第二內環面802是圍繞如圖10所示的右側的邊框區22,以使右側的邊框區22能裸露於右側的定位開口8020外,且位於該金屬遮罩8的第一內環面801處的下表面81更是相對該兩邊框區22的頂緣鄰近該薄化區21的上工作區間2111。因此,本發明於實施該步驟(e)時,位於該金屬遮罩8之該第一內環面801、該第一通道83與該第二通道84處的下表面81與該振盪本體2的薄化區21的上平面211非常貼近,能提升該步驟(e)所沉積形成的頂電極層3的工作區31與延伸區32及該底電極層4的第三段423的尺寸精確度。換句話說,本發明於實施該步驟(d)與步驟(e)時,已解決現有方法二的問題(也就是,因該框部112厚度大於該薄化部111而使該振盪本體11與其正上方的金屬遮罩兩者距離增加,致使經薄膜沉積製程所得的頂激勵電極12尺寸精準度下降)。
此外,本發明於實施該步驟(e)時所沉積形成的該金屬層是分別覆蓋於該振盪本體2上平面211的頂電極層3與底電極層4的第三段423,及覆蓋於各凸部222與右側邊框區22上的該等磁性層5,而該等磁性層5、該頂電極層3與該底電極層4的第三段423更彼此互不連接。因此,一旦本發明該實施例之石英振盪器被應用於該通訊類電子產品時,可利用一帶有磁力的裝置(如,帶有一電磁吸頭的裝置)並透過感應電流來控制該電磁吸頭吸附該等磁性層5,以將該實施例之石英振盪器轉移到該通訊類電子產品的電路板上,無須通過機械手臂的途徑即可完成該石英振盪器的轉移。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位於該金屬遮罩8之該第一內環面801、該第一通道83與該第二通道84處的下表面81與該振盪本體2薄化區22的上平面211非常貼近,能提升該步驟(e)所沉積形成的頂電極層3的工作區31與延伸區32及該底電極層4的第三段423的尺寸精確度,也能利用該帶有磁力的裝置直接吸附該等磁性層5以完成該石英振盪器的轉移,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振盪本體 200:壓電基板 201:側邊 202:下表面 203:上表面 21:薄化區 211:上平面 2111:上工作區間 212:下平面 2121:下工作區間 22:邊框區 221:凹部 2211:底緣 222:凸部 3:頂電極層 31:工作區 32:延伸區 4:底電極層 41:工作區 42:延伸區 421:第一段 422:第二段 423:第三段 5:磁性層 6:暫時基板 7:蠟材 8:金屬遮罩 801:第一內環面 8010:電極開口 802:第二內環面 8020:定位開口 81:下表面 82:上表面 83:第一通道 84:第二通道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俯視圖,說明日本第JP6079280B2公告號發明專利案所公開的振盪元件; 圖2是沿圖1之直線II-II所取得的一剖視圖; 圖3是一正視圖,說明本發之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的一實施例的一步驟(a);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一正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的一步驟(b);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圖7是一正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的一步驟(c); 圖8是圖7的俯視圖; 圖9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於實施一步驟(d)時所使用的一金屬遮罩; 圖10是一正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的步驟(d); 圖11是一正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的一步驟(e); 圖12是圖11的左側視圖; 圖13是一俯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的一步驟(f); 圖14是圖13的左側視圖; 圖15是一左側視圖,說明本發明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一步驟(e’); 圖16是圖15的俯視圖;及 圖17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實施完該實施例之製作方法所製得的一石英振盪器。
2:振盪本體
201:側邊
21:薄化區
211:上平面
2111:上工作區間
212:下平面
2121:下工作區間
22:邊框區
221:凹部
2211:底緣
222:凸部
3:頂電極層
31:工作區
32:延伸區
4:底電極層
41:工作區
42:延伸區
421:第一段
422:第二段
423:第三段
5:磁性層

Claims (9)

  1. 一種石英振盪器,包含: 一振盪本體,包括一薄化區及至少一邊框區,該薄化區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且該上平面與下平面各自定義出與該振盪本體的複數側邊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間及一下工作區間,該至少一邊框區銜接該薄化區且位於該等側邊中的其中一側邊處並背向該薄化區朝上凸伸; 一頂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工作區間的工作區; 一底電極層,包括一設置於該下工作區間的工作區;及 至少一磁性層,覆蓋於該至少一邊框區上,且該至少一磁性層與該頂電極層彼此互不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石英振盪器,包含兩磁性層,且該振盪本體包括兩個邊框區,該兩個邊框區位在該等側邊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各磁性層是各自對應覆蓋於各邊框區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石英振盪器,包含三磁性層,該振盪本體包括兩個邊框區,且該頂電極層還包括一延伸區,該兩個邊框區位在該等側邊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且該兩個邊框區的其中一者設有一自其一頂緣朝下凹陷的凹部以致使該其中一邊框區被定義成兩個間隔開的凸部,且該薄化區的上平面與該凹部的一底緣是位在實質等高的一共平面上;該頂電極層的延伸區是自其工作區朝向該凹部底緣延伸至設有該凹部的側邊處;各磁性層是各自對應覆蓋於各凸部上與該兩個邊框區的其中另一邊框區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石英振盪器,其中,該底電極層還包括一延伸區,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具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及一第三段,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第一段是自其工作區朝設置有該凹部處的側邊延伸至該側邊,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第三段是位在該凹部底緣上並與該頂電極層的延伸區間隔設置,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第二段是形成在設有該凹部的側邊上以連接該底電極層的第一段與第三段。
  5. 一種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一步驟(a),是於一壓電基板的一下表面形成一包括一工作區的底電極層,該底電極層的工作區是與該壓電基板之複數側邊間隔開; 一步驟(b),是貼合該壓電基板的下表面與該底電極層至一暫時基板; 一步驟(c),是於該步驟(b)後,自該壓電基板的一上表面圖案化該壓電基板,以令圖案化後的壓電基板成為一包括一薄化區及至少一邊框區的振盪本體,該薄化區具有相反設置的一上平面及一下平面,且該上平面與下平面各自定義出與該等側邊間隔開的一上工作區間及一形成有該底電極層之工作區的下工作區間,該至少一邊框區銜接該薄化區且位於該等側邊中的其中一側邊處並背向該薄化區朝上凸伸; 一步驟(d),是於該振盪本體處設置一金屬遮罩,該金屬遮罩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一第一內環面、至少一第二內環面,及一面向該薄化區的上平面的下表面,該第一內環面與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各自定義出一電極開口與至少一定位開口,該金屬遮罩的電極開口是裸露出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該金屬遮罩的該至少一第二內環面是圍繞該至少一邊框區以裸露出該至少一邊框區,且位於該金屬遮罩的第一內環面處的下表面是相對該至少一邊框區的一頂緣鄰近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 一步驟(e),是於設置有該金屬遮罩的振盪本體上形成一金屬層,從而於該薄化區的上工作區間上覆蓋有一包括一工作區的頂電極層,並於該至少一邊框區上覆蓋有一磁性層,且該頂電極層與該磁性層彼此互不連接;及 一步驟(f),是於該步驟(e)後,移除該暫時基板以裸露出該底電極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中,該振盪本體包括兩個邊框區,且該兩個邊框區是位在該等側邊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在該步驟(d)中,該金屬遮罩具有兩個第二內環面,且各第二內環面是圍繞各自所對應的邊框區,以各自定義出一定位開口並裸露出各自所對應的邊框區;在該步驟(e)中,是於該薄化區之上工作區間上覆蓋有該頂電極層的工作區,並於該兩個邊框區上各覆蓋有一各自對應的磁性層。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步驟(c)中,該振盪本體包括兩個邊框區,且該兩個邊框區是位在該等側邊中的其中兩個相反側邊,該兩個邊框區的其中一者設有一自其頂緣朝下凹陷的凹部以致使該其中一邊框區被定義成兩個間隔開的凸部,且該薄化區的上平面與該凹部的一底緣是位在實質等高的一共平面上;在該步驟(d)中,該金屬遮罩具有三個第二內環面,且該金屬遮罩還具有一貫穿該金屬遮罩的一上表面與該下表面的第一通道,該第一通道是自該電極開口朝向該凹部底緣延伸至設有該凹部的側邊處,該三個第二內環面中的其中兩者是各自對應地圍繞該其中一邊框區的各凸部,以各自定義出一定位開口並裸露出各自所對應的凸部,且該三個第二內環面中的一剩餘者是圍繞該兩個邊框區的其中另一者,以定義出一裸露出該其中另一邊框區的定位開口;在該步驟(e)中,該頂電極層還包括一自其工作區朝向該凹部底緣延伸至設有該凹部的側邊處的延伸區,且該步驟(e)是於該薄化區之上工作區間上與該第一通道處分別覆蓋有該頂電極層的工作區與延伸區,並於該其中一邊框區的該兩個凸部上與該其中另一邊框區上各覆蓋有一各自對應的磁性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步驟(a)中,該底電極層還包括一延伸區的一第一段,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第一段是自其工作區朝設置有該凹部處的側邊延伸至該側邊;在該步驟(d)中,該金屬遮罩還具有一貫穿該金屬遮罩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並與該第一通道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二通道,且該第二通道是裸露出該凹部底緣並延伸至設有該凹部的該側邊處;在該步驟(e)中,還於位在該第二通道處的凹部底緣上覆蓋有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一第三段。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於該步驟(e)或該步驟(f)後還包含一步驟(e’),該步驟(e’)是形成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一第二段,該底電極層的延伸區的第二段是形成在設有該凹部的側邊上以連接該底電極層的第一段與第三段。
TW112100761A 2023-01-07 2023-01-07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TWI821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0761A TWI821100B (zh) 2023-01-07 2023-01-07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0761A TWI821100B (zh) 2023-01-07 2023-01-07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1100B true TWI821100B (zh) 2023-11-01

Family

ID=89509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0761A TWI821100B (zh) 2023-01-07 2023-01-07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110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2308A (zh) * 2013-04-22 2014-11-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水晶振盪裝置
US20160011248A1 (en) * 2014-07-10 2016-01-14 Fujitsu Limited Crystal unit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ystal unit
CN207853854U (zh) * 2018-03-27 2018-09-11 东莞创群石英晶体有限公司 石英晶体片底框磁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2308A (zh) * 2013-04-22 2014-11-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水晶振盪裝置
US20160011248A1 (en) * 2014-07-10 2016-01-14 Fujitsu Limited Crystal unit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ystal unit
CN207853854U (zh) * 2018-03-27 2018-09-11 东莞创群石英晶体有限公司 石英晶体片底框磁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8753B2 (ja) 電子素子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素子パッケージ
JPH09130009A (ja)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29800A (ja) フィードスルー付き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821100B (zh)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JP2010109526A (ja) 水晶振動片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06637B (zh) 石英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JP3861776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4377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114256A (zh) 壓電振動板、壓電振動元件、以及壓電振動元件之製造方法
US20230064715A1 (en) Crystal oscilla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I763298B (zh) 石英振盪器的製作方法與結構
KR100631211B1 (ko) 웨이퍼 레벨 패키징 캡 및 그 캡의 제조방법
JPS63143851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3109987A (ja) フリップチップ実装基板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6376794B2 (ja) 圧電振動片および圧電振動子
TW202312523A (zh) 晶體振盪器及其製作方法
JPH06112236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29207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ラミックス‐銅接合体
JP3734127B2 (ja) 圧電振動子及び圧電発振器とこれに用いる圧電振動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24027734A1 (zh) 电极引出部处于同侧的石英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电子器件
JP2016129204A (ja) ウエハレベルパッケージン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416677B (zh) 封裝結構及其製法
JP3036300B2 (ja) Tabテープの製造方法と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3291428A (ja) 転写用バンプの形成方法
KR20030001328A (ko) 높은 품질과 높은 생산성으로 tab테이프들의내부리드들을 전극패드들에 접합할 수 있는 접합도구와접합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