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9193B -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 Google Patents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9193B
TWI819193B TW109105579A TW109105579A TWI819193B TW I819193 B TWI819193 B TW I819193B TW 109105579 A TW109105579 A TW 109105579A TW 109105579 A TW109105579 A TW 109105579A TW I819193 B TWI819193 B TW I8191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ooling
frame
insulating frame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5988A (zh
Inventor
近藤豊嗣
濱野伸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辰巳菱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辰巳菱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辰巳菱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5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9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919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20Modifications of basic electric elements for use in electr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uch elements with such instruments
    • G01R1/203Resistors used for electric measuring, e.g. decade resistors standards, resistors for comparators, series resistors, shu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4Test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8Cooling, heat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冷卻風不漏出的構造之負載測試裝置等。本發明之負載測試裝置1,包含:電阻部30,具備電阻器R、及固持電阻器R之電阻器固持框33;冷卻部10,具備冷卻風扇15;以及絕緣框50,配置於電阻部30與冷卻部10之間。絕緣框50,與電阻部30連結。絕緣框50,與冷卻部10連結。絕緣框50,覆蓋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從冷卻部10往電阻部30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Description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本發明關於一種負載測試裝置等。
過去,如同專利文獻1所示,已有人提出包含複數電阻器群之負載測試裝置。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0-25752號公報
然而,於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設置有複數礙子(insulator),而有冷卻風從礙子與礙子之間漏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冷卻風不漏出的構造之負載測試裝置等。
本發明的負載測試裝置,包含:電阻部,具備電阻器、及固持電阻器之電阻器固持框;冷卻部,具備冷卻風扇;以及絕緣框,配置於電阻部與冷卻部之間。絕緣框,與電阻部連結。絕緣框,與冷卻部連結。絕緣框,覆蓋於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的從冷卻部往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絕緣框,發揮設置於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的礙子之作用。
藉由設置絕緣框,而可防止冷卻風從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漏出。
絕緣框,可亦兼作設置於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的冷卻風引導罩之作用。
較佳態樣中,絕緣框之外壁與內壁,將表面形成為皺褶狀。
藉由將構成絕緣框的側部之外壁及內壁的表面形成為皺褶狀,相較於未形成為皺褶狀之形態,增長絕緣距離,可提高絕緣性。
更佳態樣中,絕緣框,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
在絕緣框,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之情況,相較於由一體方式構成之形態,可簡單地形成各自的構件。
更佳態樣中,絕緣框之2個以上的構件中之至少一個,具有往長邊方向延伸的孔。
藉由設置貫通孔等,往構成絕緣框的構件各自之長邊方向延伸的孔,而於絕緣框的內部形成中空形狀部分。
藉此,相較於並未形成中空形狀部分之形態,可使絕緣框輕量化。
此外,較佳態樣中,絕緣框之2個以上的構件,係藉由嵌合而連結。
藉由嵌合,可簡單地由2個以上的構件組裝絕緣框。
此外,較佳態樣中,絕緣框,將接近冷卻部之側的吸氣面、與接近電阻部側的排氣面開口,具備由前面部、背面部、右側面部、左側面部構成的側部。側部之頂面,連結至該電阻部。側部之底面,連結至冷卻部。側部之外壁與內壁,將表面形成為皺褶狀。
此外,較佳態樣中,絕緣框,安裝於冷卻部上方。電阻部,安裝於絕緣框上方。
此外,較佳態樣中,於冷卻部之吸氣口,設置包含褶襉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
藉由空氣過濾件,可使導入至冷卻風扇的空氣不含雜質。
由於藉由凹凸形狀將表面積增大,故相較於包含平面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可去除更多雜質並進行吸氣。
此外,較佳態樣中,設置間隔件,其由絕緣構件構成,從電阻器固持框往外側突出。
在未設置間隔件之情況,有電阻部的電阻器固持框、與電阻器的端子(從電阻器固持框突出的部分)中之至少一方,和地面等負載測試裝置的外部接觸之疑慮。藉由設置間隔件,可減低電阻部的電阻器固持框及電阻器的端子和地面等外部接觸之可能性。
此外,較佳態樣中,設置覆蓋電阻器固持框的側面之框體。於電阻器固持框與框體之間,設置由絕緣構件構成的間隔件。
在未設置框體之情況,電阻器固持框及電阻器的端子露出至外部,故有塵埃等微粒附著於該端子等之疑慮。藉由設置框體,可減低微粒附著於電阻器固持框及電阻器的端子之可能性。
此外,較佳態樣中,負載測試裝置,收納於移動架。
藉由將負載測試裝置1收納於移動架800,可簡單地施行負載測試裝置1之往貨車等運送裝置的移動。
本發明的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配置於具備電阻器及固持電阻器之電阻器固持框的電阻部、與具有冷卻風扇的冷卻部之間。絕緣框,與電阻部連結。絕緣框,與冷卻部連結。絕緣框,覆蓋於冷卻部與電阻部之間的從冷卻部往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本發明的負載測試裝置,包含第1電阻部,其具備第1電阻器、及固持第1電阻器之第1電阻器固持框。負載測試裝置,包含第2電阻部,其配置為較第1電阻部更遠離冷卻部,具備第2電阻器、及固持第2電阻器之第2電阻器固持框。負載測試裝置,包含具備冷卻風扇之冷卻部。負載測試裝置,包含具備第1絕緣框及第2絕緣框中之至少一方的絕緣框;該第1絕緣框,與第1電阻部連結,且與冷卻部連結,並覆蓋於冷卻部與第1電阻部之間的從冷卻部往第1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該第2絕緣框,與第2電阻部連結,且與第1電阻部連結,並覆蓋於第1電阻部與該第2電阻部之間的從第1電阻部往第2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如同上述,依本發明,可提供使冷卻風不漏出的構造之負載測試裝置等。
1:負載測試裝置
10:冷卻部
15:冷卻風扇
17:吸氣口
17a:空氣過濾件
30:電阻部
33:電阻器固持框
33a:第1前面部
33b:第1背面部
33c:第1右側面部
33d:第1左側面部
50:絕緣框
50a:第2前面部
50b:第2背面部
50c:第2右側面部
50d:第2左側面部
51:安裝孔
53:貫通孔
55:連結具
55a:凹部
55b:凸部
61:安裝托架
63:螺絲
100:具備複數電阻部之負載測試裝置
301:U相用電阻部
302:V相用電阻部
303:W相用電阻部
501:第1絕緣框
502:第2絕緣框
503:第3絕緣框
600:間隔件
700:框體
800:移動架
R:電阻器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負載測試裝置的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由一體方式構成之絕緣框的立體圖。
圖3係包含安裝於內壁之安裝托架、由一體方式構成之絕緣框、以及電阻部及冷卻部之一部分的剖面構成圖。
圖4係由分開方式構成之絕緣框的立體圖。
圖5係由分開方式構成之絕緣框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包含安裝於內壁之安裝托架、由分開方式構成之絕緣框、以及電阻部及冷卻部之一部分的剖面構成圖。
圖7係由分開方式構成,在連結區域設置有凹部及凸部之絕緣框的立體圖。
圖8係由分開方式構成,在連結區域設置有凹部及凸部之絕緣框的分解立體圖。
圖9係顯示具備安裝有包含褶襉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的吸氣口之負載測試裝置的構成之立體圖。
圖10係包含安裝於外壁之安裝托架、由一體方式構成之絕緣框、以及電阻部及冷卻部之一部分的剖面構成圖。
圖11係將複數電阻部與複數絕緣框堆疊之負載測試裝置的立體圖。
圖12係於圖1之負載測試裝置設置間隔件的態樣之立體圖。
圖13係於圖11之負載測試裝置設置間隔件的態樣之立體圖。
圖14係於圖11之負載測試裝置設置間隔件與框體的態樣之立體圖。
圖15係收納有圖14之負載測試裝置的移動架之立體圖。
以下,使用圖式,針對本實施形態予以說明。
另,實施形態,不限為下述實施形態。此外,記載於一實施形態的內容,原則上亦同樣應用在其他實施形態。此外,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形例,可適當組合。
另,在圖1與圖12~圖15,以點線顯示隱藏在冷卻部10之筐體而看不見的冷卻風扇15。
此外,在圖13~圖15,以點線顯示隱藏在框體700而看不見的的電阻部30與絕緣框50。
本實施形態之乾式負載測試裝置1,具備冷卻部10、電阻部30、絕緣框50,用於施行電源裝置(測試對象電源)的負載測試(參考圖1)。
(冷卻部10)
冷卻部10,係對電阻部30送出冷卻風的裝置,在接近電阻部30之側具備冷卻風扇15,在遠離電阻部30之側具備吸氣口17。
在本實施形態,雖說明將冷卻部10,配置於較電阻部30更下部之形態,但亦可為將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在水平方向並排配置之形態。
冷卻風扇15,將從吸氣口17吸入的空氣送往電阻部30。
(電阻部30)
電阻部30,具備複數電阻器R、及固持電阻器R之電阻器固持框33。
電阻器R,係往水平方向延伸之條狀的電阻器。
將電阻器R,隔著既定間隔並排複數根,串聯或並聯連接,形成電阻器群。
電阻部30,將電阻器群設置1群以上,在負載測試時,對該電阻器群之一部分或全部,供給來自測試對象電源的電力。
電阻器固持框33,具有略中空直方體形狀。
構成電阻器固持框33的略中空直方體形狀,將接近冷卻部10之側的吸氣面(底面),與遠離冷卻部10之側的排氣面(頂面)開口,具有第1前面部33a、第1背面部33b、第1右側面部33c、及第1左側面部33d。
電阻器固持框33的側部(第1前面部33a與第1背面部33b),包圍電阻器R各自的中央部分(電阻體部分),固持電阻器R的端部。
(絕緣框50)
絕緣框50,配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係為了維持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分隔而設置。
絕緣框50,在接近冷卻部10之側(下部)與冷卻部10連結,在接近電阻部30之側(上部)與電阻部30連結。
絕緣框50,由陶瓷、環氧樹脂、玻璃纖維等,具備耐電性與耐熱性之材料構成。
絕緣框50,具有略中空直方體形狀。
構成絕緣框50的略中空直方體形狀,將接近冷卻部10之側的吸氣面(底面)、與遠離冷卻部10之側,即接近電阻部30之側的排氣面(頂面)開口,具有由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及第2左側面部50d構成的側部。
構成絕緣框50的側部,覆蓋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間的從冷卻部10往電阻部30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構成絕緣框50的側部之外壁與內壁,宜將表面形成為皺褶狀。
亦即,構成第2前面部50a的側面之外壁與內壁、構成第2背面部50b的側面之外壁與內壁、構成第2右側面部50c的側面之外壁與內壁、及構成第2左側面部50d的側面之外壁與內壁,將表面形成為皺褶狀(參考圖2)。
於絕緣框50的側部之頂面(與電阻部30相對向之面)與底面(與冷卻部10相對向之面),設置安裝孔51。
亦即,於第2前面部50a之頂面與底面、第2背面部50b之頂面與底面、第2右側面部50c之頂面與底面、第2左側面部50d之頂面與底面,設置安裝孔51。
絕緣框50,經由L字形之安裝托架61及螺絲63等安裝構件,在上部,與電阻器固持框33連結(參考圖3)。
絕緣框50,經由L字形之安裝托架61及螺絲63等安裝構件,在下部,與冷卻部10之筐體連結。
圖3,顯示將上部之安裝托架61安裝於電阻器固持框33之內側(內壁)的例子,但亦可將上部之安裝托架61安裝於電阻器固持框33之外側(外壁)(參考圖10)。同樣地,圖3,顯示將下部之安裝托架61安裝於冷卻部10的筐體之內側(內壁)的例子,但亦可如圖10所示,將下部之安裝托架61安裝於冷卻部10的筐體之外側(外壁)。
絕緣框50,可為使構成側部的構件(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一體地構成之形態,亦可為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之形態。
圖1~圖3,顯示使構成絕緣框50之側部的構件(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一體地構成之例子。
圖4~圖6,顯示使構成絕緣框50之側部的構件(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由分開方式構成之例子。
例如,在圖4~圖6所示之例子中,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分別具有相同大小之略等腰梯形柱狀。
另,絕緣框50的側部,不限於由4個構件構成之形態。
例如,絕緣框50的側部,亦可由第2前面部50a與第2右側面部50c成為一體之構件、及第2背面部50b與第2左側面部50d成為一體之構件此2個構件構成。
此外,在絕緣框50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之情況,於絕緣框50的內部設置中空形狀部分,可追求輕量化。
在圖4~圖6所示之例子中,顯示於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在上下分別設置各2個貫通長邊方向的貫通孔53之例子。
然則,設置於絕緣框50的內部之中空形狀部分,不限於貫通孔53,亦可為由往長邊方向延伸的孔構成之形態。
由分開方式構成之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宜藉由經由連結構件等之嵌合等而連結。
在圖4~圖6所示之例子中,經由可嵌入至貫通孔53的略L字形之連結具55,而連結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
然則,連結構件,不限於如圖4~圖6所示之連結具55,亦可為其他形態。
例如,亦考慮於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各自的連結區域,設置凹部55a、與可嵌入至該凹部55a之凸部55b的任一者之形態(參考圖7、圖8)。
在圖7與圖8所示之例子中,顯示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各自在連結之區域具備燕尾槽形狀的凹部55a部與凸部55b之例子。
具體而言,於第2前面部50a的與第2左側面部50d連結之區域,設置凹部55a;於第2前面部50a的與第2右側面部50c連結之區域,設置凸部55b。於第2背面部50b的與第2右側面部50c連結之區域,設置凹部55a;於第2背面部50b的與第2左側面部50d連結之區域,設置凸部55b。於第2右側面部50c的與第2前面部50a連結之區域,設置凹部55a;於第2右側面部50c的與第2背面部50b連結之區域,設置凸部55b。於第2左側面部50d的與第2背面部50b連結之區域,設置凹部55a;於第2左側面部50d的與第2前面部50a連結之區域,設置凸部55b。
另,圖7與圖8所示之例子中雖省略圖示,但在此一情況,亦可設置貫通孔53。
此外,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分別經由L字形之安裝托架61及螺絲63等安裝構件,而與冷卻部10的筐體及電阻部30的電阻器固持框33連結。因此,第2前面部50a、第2背面部50b、第2右側面部50c、第2左側面部50d,亦可為未連結之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絕緣框50,一般而言,發揮設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礙子之作用。
相較於將複數礙子設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形態,由於將1個絕緣框50設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故可簡化組裝,可提高強度。
此外,絕緣框50,覆蓋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從冷卻部10往電阻部30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藉此,防止冷卻風從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漏出,亦可提高冷卻效率。
此外,可防止塵埃等異物,從外部侵入至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
此外,絕緣框50,可亦兼作設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冷卻風引導罩之作用。
藉由將構成絕緣框50的側部之外壁及內壁的表面形成為皺褶狀,相較於未形成為皺褶狀之形態,增長絕緣距離,可提高絕緣性。
絕緣框50,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之情況,相較於由一體方式構成之形態,可簡單地形成各自的構件。
藉由設置貫通孔53等,往構成絕緣框50的構件各自之長邊方向延伸的孔,而於絕緣框50的內部形成中空形狀部分。
藉此,相較於並未形成中空形狀部分之形態,可使絕緣框50輕量化。
藉由嵌合,可簡單地由2個以上的構件組裝絕緣框50。
在本實施形態,顯示絕緣框50為貫通上下方向的略直方體形狀之例子,但絕緣框50的形狀,不限於此一形態。
例如,絕緣框50,亦可為貫通上下方向的略圓筒形狀。
此外,例如,絕緣框50,亦可為由直方體去除角部的形狀,即構成直方體之頂部帶有圓弧的形狀。
此外,亦可於吸氣口17,設置空氣過濾件17a(參考圖9)。
於此一情況,藉由空氣過濾件17a,可使導入至冷卻風扇15的空氣不含雜質。
空氣過濾件17a的濾材,可為平面形狀,但亦可為凹凸形狀。圖9,作為凹凸形狀之例子,顯示包含重複折成山形與折成谷形之褶襉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17a。
由於藉由凹凸形狀將表面積增大,故相較於包含平面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17a,可去除更多雜質並進行吸氣。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雖說明將絕緣框50設置於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之間的形態,但亦可為在具備複數電阻部(U相用電阻部301、V相用電阻部302、W相用電阻部303)之負載測試裝置100中,於鄰接的電阻部之間設置絕緣框的形態(參考圖11)。
此一情況,電阻部30,具備下層的U相用電阻部(第1電阻部)301、中層的V相用電阻部(第2電阻部)302、上層的W相用電阻部(第3電阻部)303;絕緣框50,具備第1絕緣框501、第2絕緣框502、第3絕緣框503。
U相用電阻部301,具備電阻器(第1電阻器)R與電阻器固持框(第1電阻器固持框)33。
V相用電阻部302,較U相用電阻部301更遠離冷卻部10而配置於上方,具備電阻器(第2電阻器)R與電阻器固持框(第2電阻器固持框)33。
W相用電阻部303,較V相用電阻部302更遠離冷卻部10而配置於上方,具備電阻器(第3電阻器)R與電阻器固持框(第3電阻器固持框)33。
在冷卻部10與U相用電阻部301之間,設置第1絕緣框501;在U相用電阻部301與V相用電阻部302之間,設置第2絕緣框502;在V相用電阻部302與W相用電阻部303之間,設置第3絕緣框503。
第1絕緣框501,在接近冷卻部10之側(下部)與冷卻部10連結,在接近U相用電阻部301之側(上部)與U相用電阻部連結,並覆蓋於冷卻部10與U相用電阻部301之間的從冷卻部10往U相用電阻部301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第2絕緣框502,在接近U相用電阻部301之側(下部)與U相用電阻部301連結,在接近V相用電阻部302之側(上部)與V相用電阻部302連結,並覆蓋於U相用電阻部301與V相用電阻部302之間的從U相用電阻部301往V相用電阻部302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第3絕緣框503,在接近V相用電阻部302之側(下部)與V相用電阻部302連結,在接近W相用電阻部303之側(上部)與W相用電阻部303連結,並覆蓋於V相用電阻部302與W相用電阻部303之間的從V相用電阻部302往W相用電阻部303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在圖11,雖顯示將絕緣框(第1絕緣框501)設置於冷卻部10與U相用電阻部301之間的例子,但亦可為取代第1絕緣框501,設置一般礙子等的形態。
第2絕緣框502與第3絕緣框503,一般而言,發揮設置於一電阻部(例如U相用電阻部301)與鄰接的另一電阻部(例如V相用電阻部302)之間的礙子之作用。
相較於將複數礙子設置於一電阻部與另一電阻部之間的形態,由於將1個絕緣框50設置於一電阻部與另一電阻部之間,故可簡化組裝,可提高強度。
此外,第2絕緣框502,覆蓋於U相用電阻部301與V相用電阻部302之間的從U相用電阻部301往V相用電阻部302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此外,第3絕緣框503,覆蓋於V相用電阻部302與W相用電阻部303之間的從V相用電阻部302往W相用電阻部303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
藉此,防止冷卻風從一電阻部與另一電阻部之間漏出,亦可提高冷卻效率。
此外,可防止塵埃等異物,從外部侵入至一電阻部與另一電阻部之間。
此外,絕緣框50,可亦兼作設置於一電阻部與另一電阻部之間的冷卻風引導罩之作用。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雖說明於冷卻部10之上方堆疊電阻部30的形態,但亦可為將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橫向地並排的形態。
將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橫向地並排的情況,宜設置間隔件600,其由絕緣構件構成,從電阻器固持框33往外側突出(參考圖12、圖13)。
具體而言,間隔件600,由略圓柱形之礙子構成,從構成電阻器固持框33的側面,往外側方向且為與該側面垂直之方向延伸。
在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橫向地並排的情況,以使間隔件600之前端接觸地面等外部的方式,決定間隔件600之從電阻器固持框33算起的突出量。
在冷卻部10與電阻部30橫向地並排的情況,間隔件600之前端,接觸地面等外部,於電阻器固持框33及電阻器R的端子(從電阻器固持框33突出的部分),與地面等外部之間,形成空間。
在未設置間隔件600之情況,有電阻部30的電阻器固持框33、與電阻器R的端子(從電阻器固持框33突出的部分)中之至少一方,和地面等負載測試裝置1的外部接觸之疑慮。藉由設置間隔件600,可減低電阻部30的電阻器固持框33及電阻器R的端子和地面等外部接觸之可能性。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雖說明電阻器固持框33及電阻器R的端子露出至外部之形態,但亦可設置框體700,覆蓋電阻器固持框33的側面(參考圖14)。
此一情況,於框體700與電阻器固持框33之間,設置間隔件600。
在未設置框體700之情況,電阻器固持框33與電阻器R的端子中之至少一方露出至外部,故有塵埃等微粒附著於該端子等之疑慮。藉由設置框體700,可減低微粒附著於電阻器固持框33及電阻器R的端子之可能性。
間隔件600,宜於電阻器固持框33的側面(第1前面部33a、第1背面部33b、第1右側面部33c、第1左側面部33d),分別設置2個以上,但亦可為僅設置1個之形態。
尤其是,在設置框體700之情況,經由間隔件600而固定電阻器固持框33與框體700,故即便為在電阻器固持框33的側面,分別設置各1個間隔件600之形態,仍可維持電阻器固持框33的穩定性。
此外,雖可為在電阻器固持框33的4個側面全部設置間隔件600之形態,但亦可為僅在與地面等外部相對向的面、及與該面鄰接的面此2個側面設置間隔件600之形態。
圖14,顯示在電阻器固持框33的4個側面,分別設置各1個間隔件600之例子。
此外,亦可設置移動架800,其收納包含框體700之負載測試裝置1,或不包含框體700之負載測試裝置1(參考圖15)。
藉由將負載測試裝置1收納於移動架800,可簡單地施行負載測試裝置1之往貨車等運送裝置的移動。
雖說明本發明之數個實施形態,但此等實施形態係作為案例而提示,其意圖不在於限定發明之範圍。此等實施形態,可藉由其他各式各樣的形態實施,在不脫離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施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此等實施形態 及其變形,包含於發明範圍及要旨,同樣地,包含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範圍。
1:負載測試裝置
10:冷卻部
15:冷卻風扇
17:吸氣口
30:電阻部
33:電阻器固持框
33a:第1前面部
33b:第1背面部
33c:第1右側面部
33d:第1左側面部
50:絕緣框
50a:第2前面部
50b:第2背面部
50c:第2右側面部
50d:第2左側面部
R:電阻器

Claims (13)

  1. 一種負載測試裝置,包含:電阻部,具備電阻器、及固持該電阻器之電阻器固持框;冷卻部,具備冷卻風扇;以及絕緣框,配置於該電阻部與該冷卻部之間;該絕緣框,與該電阻部連結;該絕緣框,與該冷卻部連結;該絕緣框,覆蓋於該冷卻部與該電阻部之間的從該冷卻部往該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整體。
  2. 如請求項第1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之外壁與內壁,其表面形成為皺褶狀。
  3.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由2個以上的構件構成。
  4. 如請求項第3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之2個以上的構件中之至少一個,具備往長邊方向延伸的孔。
  5. 如請求項第3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之2個以上的構件,係藉由嵌合而連結。
  6. 如請求項第1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將接近該冷卻部之側的吸氣面、與接近該電阻部之側的排氣面開口,具備由前面部、背面部、右側面部、左側面部構成的側部;該側部之頂面,連結至該電阻部;該側部之底面,連結至該冷卻部;該側部之外壁與內壁,其表面形成為皺褶狀。
  7. 如請求項第1、2或6項中任一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該絕緣框,安裝於該冷卻部上方;該電阻部,安裝於該絕緣框上方。
  8. 如請求項第1、2或6項中任一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於該冷卻部之吸氣口,設置包含褶襉形狀的濾材之空氣過濾件。
  9. 如請求項第1、2或6項中任一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設置間隔件,其由絕緣構件構成,從該電阻器固持框往外側突出。
  10. 如請求項第1、2或6項中任一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中,設置覆蓋該電阻器固持框的側面之框體;於該電阻器固持框與該框體之間,設置由絕緣構件構成的間隔件。
  11. 如請求項第1、2或6項中任一項之負載測試裝置,其係收納於移動架。
  12. 一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其係配置於具備電阻器及固持該電阻器之電阻器固持框的電阻部、與具備冷卻風扇的冷卻部之間;與該電阻部連結;且與該冷卻部連結;並覆蓋於該冷卻部與該電阻部之間的從該冷卻部往該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整體。
  13. 一種負載測試裝置,包含:冷卻部,具備冷卻風扇;第1電阻部,具備第1電阻器、及固持該第1電阻器之第1電阻器固持框;第2電阻部,配置為較該第1電阻部更遠離該冷卻部,具備第2電阻器、及固持該第2電阻器之第2電阻器固持框;以及絕緣框,包括第1絕緣框與第2絕緣框中之至少一方;該第1絕緣框,與該第1電阻部連結,且與該冷卻部連結,並覆蓋於該冷卻部與該第1電阻部之間的從該冷卻部往該第1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整體;該第2絕緣框,與該第2電阻部連結,且與該第1電阻部連結,並覆蓋於該第1電阻部與該第2電阻部之間的從該第1電阻部往該第2電阻部的冷卻風之流路的側面整體。
TW109105579A 2019-03-25 2020-02-21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TWI819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789 2019-03-25
JP2019055789 2019-03-25
JP2019072557 2019-04-05
JP2019-072557 2019-04-05
JP2019144339 2019-08-06
JP2019-144339 2019-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988A TW202035988A (zh) 2020-10-01
TWI819193B true TWI819193B (zh) 2023-10-21

Family

ID=7260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579A TWI819193B (zh) 2019-03-25 2020-02-21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9971B2 (zh)
EP (1) EP3951406A4 (zh)
JP (2) JP6770772B1 (zh)
CN (1) CN113574397A (zh)
TW (1) TWI819193B (zh)
WO (1) WO2020195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0292B1 (ja) 2023-02-02 2024-05-27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7954U (zh) * 1971-07-07 1973-02-28
JPS62151715U (zh) * 1986-03-18 1987-09-26
JP2004363246A (ja) * 2003-06-03 2004-12-24 Koken:Kk 乾式高圧抵抗装置及び同装置連鎖断線防止方法
JP2010025752A (ja) * 2008-07-18 2010-02-04 Tatsumi Ryoki:Kk 乾式負荷試験装置
WO2015125182A1 (ja) * 2014-02-24 2015-08-27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機、及び負荷試験機の接続切り替え部
TWI537567B (zh) * 2014-07-25 2016-06-1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負載測試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3550B2 (ja) 1998-07-06 2008-04-09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発電機通電試験用負荷抵抗器
JP5497234B1 (ja) * 2013-08-20 2014-05-21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装置
CN107870308B (zh) * 2014-02-24 2019-11-12 株式会社辰巳菱机 负载试验机
EP3367089A4 (en) * 2015-08-28 2019-05-22 Shimadzu Corporation DEVICE FOR ANALYZING ION MOBILITY
JP6974913B2 (ja) * 2016-11-30 2021-12-01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システム
JP7377712B2 (ja) * 2017-06-06 2023-11-10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コンパクト型負荷試験システム
EP3968039B1 (en) * 2019-05-07 2023-11-01 Tatsumi Ryoki Co., Ltd Load testing device
JP6816911B1 (ja) * 2019-08-01 2021-01-20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7954U (zh) * 1971-07-07 1973-02-28
JPS62151715U (zh) * 1986-03-18 1987-09-26
JP2004363246A (ja) * 2003-06-03 2004-12-24 Koken:Kk 乾式高圧抵抗装置及び同装置連鎖断線防止方法
JP2010025752A (ja) * 2008-07-18 2010-02-04 Tatsumi Ryoki:Kk 乾式負荷試験装置
WO2015125182A1 (ja) * 2014-02-24 2015-08-27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機、及び負荷試験機の接続切り替え部
TWI537567B (zh) * 2014-07-25 2016-06-1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負載測試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0772B1 (ja) 2020-10-21
US20220011376A1 (en) 2022-01-13
US11639971B2 (en) 2023-05-02
JP2021021736A (ja) 2021-02-18
JPWO2020195286A1 (ja) 2021-04-08
CN113574397A (zh) 2021-10-29
JP6983430B2 (ja) 2021-12-17
TW202035988A (zh) 2020-10-01
WO2020195286A1 (ja) 2020-10-01
EP3951406A1 (en) 2022-02-09
EP3951406A4 (en) 2022-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4502B2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TWI819193B (zh) 負載測試裝置、負載測試裝置之絕緣框
JP514852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160156006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P2077089A2 (en) Vacuum cleaner
KR20190040450A (ko) 가반형 압축 공기 공급기
JP6543539B2 (ja) 室外機
JP2014175183A (ja)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の排気構造
JP683750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TWI591300B (zh) 空氣清淨機
JP2006140007A (ja) 燃料電池
JP4640553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2020172224A (ja) 車両用電気装置の吸気構造
JP6729310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4869152B2 (ja) 送風機及び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H11332217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877485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KR101839644B1 (ko) 전자기기의 캐비닛
US20110280751A1 (en) Air pump
JP2768102B2 (ja)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US8379381B1 (en) Rugged solid state hard drive with silicone gel damping
JP7029196B1 (ja) 防音ボックス
JP715769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208799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22160267A1 (zh) 电池组、用电装置及电池组的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