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866B - 擴張式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擴張式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866B
TWI816866B TW108130664A TW108130664A TWI816866B TW I816866 B TWI816866 B TW I816866B TW 108130664 A TW108130664 A TW 108130664A TW 108130664 A TW108130664 A TW 108130664A TW I816866 B TWI816866 B TW I8168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xpansion
fixator
guide hol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0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6499A (zh
Inventor
濱田敏次
土肥雄治
Original Assignee
土肥雄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土肥雄治 filed Critical 土肥雄治
Publication of TW202026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8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6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12Separate metal or non-separate or non-metal dowel sleeves fastened by inserting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 F16B13/124Separate metal or non-separate or non-metal dowel sleeves fastened by inserting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fastened by inserting a threaded element, e.g. screw or bol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6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 F16B13/063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by the use of an expander
    • F16B13/066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by the use of an expander fastened by extracting a separate expander-part, actuated by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12Separate metal or non-separate or non-metal dowel sleeves fastened by inserting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 F16B13/126Separate metal or non-separate or non-metal dowel sleeves fastened by inserting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fastened by inserting an unthreaded element, e.g. pin or na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45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having axially compressing parts allowing the clamping of an object tightly to the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owel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拉拔強度優異的擴張式固定器。
固定器係以固定器本體1及套管9所構成,該固定器本體1具有以內狹縫2所分割的擴張部3,套管9係對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進行抱持。套管9具有追隨擴張部,該追隨擴張部係藉由主外狹縫10及輔助外狹縫11被分割成複數。於固定器本體1之內部配置有一群球體4,若以擴張用螺栓6按壓一群球體4,則擴張部3擴張成錐狀。當拉拔力作用於固定器本體1時,套管9追隨固定器本體1之後退而擴張變形並不會後退。其結果,套管9被導孔13與擴張部3所夾入,而阻止固定器本體1之後退移動。

Description

擴張式固定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宜於將各種構件安裝於混凝土、磚等之石材類構件上的擴張式固定器。
作為用以將各種構件安裝於建築物、隧道等之混凝土構造物的手段,使用有後施工方式之擴張式固定器。該擴張式固定器具有筒狀之固定器本體,且以下述之方式所構成:於固定器本體上形成有擴張部,該擴張部以沿圓周方向並排之方式於軸向形成有長的狹縫藉此擴張部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擴張變形(膨脹變形)。並且,作為使擴張部擴張變形的擴張操作構件,可使用敲入式之芯棒(擴張銷)、一個或複數個的球體與按壓球體的螺栓之組合。作為以螺栓按壓球體而使擴張部擴張之方式的先前例,例如,存在有專利文獻1~3。
專利文獻1、2中,擴張式固定器為狹縫開口至前端的前端裂開方式,但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前端部至封閉的封閉方式之固定器,其狹縫未到達至固定器本體之前端。
如專利文獻1~3所揭示,於以螺栓按壓球體而使擴 張部擴張的方式中,由於可調節擴張部之擴張程度,因此容易調節拉拔阻力。尤其是,如專利文獻3般使用多數個球體,能增加擴張部之長度,分散對於導孔之擴展力,因此具有可抑制施工部之錐形破壞(cone Failure)的優點。
此外,於芯棒方式之擴張式固定器中,必須以錘子敲入芯棒,因此作業者之負擔大,但於專利文獻1~3之球體方式中,由於能以動力起子進行旋轉操作螺栓,因此具有可減輕作業者之負擔的優點。
另外,作為藉由芯棒使擴張部擴張之類型之一例,而存在有專利文獻4。於該專利文獻4中,外部套管以不可移位之方式被固定於固定器本體上,外部套管中之抱持擴張部的部位,藉由僅於前端呈開口的一群外狹縫而被分割為複數片,外擴張部係藉由複數片所構成。
並且,於該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以下之技術內容:若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變形,則外部套管也隨之擴張變形,且藉由外擴張部咬入至導孔,而增大固定器本體對導孔的按壓力,其結果,即使於振動環境下使用,仍可防止芯棒之脫離,而可增大拉拔阻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4-27209號微型膠捲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218421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O2016/12199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7-187069號公報
擴張式固定器之擴張部,雖然或多或少咬入至導孔,但由於導孔基本上為直線,因此若有大於導孔與擴張部之間之摩擦阻力的拉拔力作用於固定器本體,則固定器本體脫離。因此,為了提高擴張式固定器之拉拔阻力,需要增加導孔與擴張部之間的摩擦阻力。
因此,作為摩擦阻力增加手段,例如,可增大擴張部之擴張角度、或於擴張部上實施滾花加工。然而,若增大擴張部之擴張角度,則應力集中於混凝土之狹窄部位,存在有容易產生錐形破壞的問題。另一方面,若針對於滾花加工而進行說明,由於混凝土堅硬,即使實施有滾花加工,也難以說明擴張部能咬入至混凝土中,因此,實際上並不能獲得增加摩擦功效。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4揭示有藉由外部套管之外擴張部咬入至施工部之導孔,可增大對於導孔之按壓力(擴張力)之技術內容,且為了阻止固定器本體之相對於外部套管的後退,而想出將外部套管固定於固定器本體上。然而,由於混凝土相當堅硬,因而可以推測,不確定外擴張部是否一定咬入至導孔,且也不明確能否增大拉拔阻力。
施工部之導孔,係藉由鑽頭加工而所開設,但為了在如混凝土般之堅硬的施工部上開設正圓形且筆直的導孔,需要相當熟練之技巧,實際上,導孔大多非正圓形而成為變形的截面形狀或呈現彎曲。因此,若如專利文獻4般將外部套管固定於固定器本體, 當插入至導孔時,存在有產生外部套管卡在導孔之中間部之現象的風險。然後,若以錘子敲入時,存在有外部套管產生彎曲變形進而變得不能使用的風險。
相對於此,雖然已理解只要於導孔與外部套管之間確保有充分之間隙即可,但此情況下,由於擴張部相對於導孔之擴展力降低,因而變得無法確保充分之拉拔強度。
本發明係以上述現狀為契機而完成發明者,其關於一種擴張式固定器,目的在於提供可實現拉拔阻力之大幅增加、穩定化、施工之容易性˙確實性等的技術。此外,本發明關於一種擴張式固定器,其揭示有大量可以作為獨立之發明的改良技術,且其等改良技術之提供也可作為課題。
本發明包含有各種之構成,以下特別指定其中之典型構成作為第1至第9發明。
第1發明係構成上位概念者,其基本構成在於:「具有:中空狀之固定器本體,其於進入至開設於施工部之導孔的部位形成有擴徑部,該擴徑部係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可擴張變形;擴張操作構件,其使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變形;及套管,其自外周側覆蓋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至少上述擴張部之一部分」,並包含有以下之構成:「上述套管與上述固定器本體,係被設定為以如下方式可相對移動,即,當在上述擴張部擴張之狀態下拉拔力作用於上述固定器本體時,上述套管停止在上述導孔而容許上述固定器本體後退」。
於第1發明中,套管也可僅配置於固定器本體之擴張 部,也可配置為跨設於擴張部與非擴張部之兩者的狀態。於套管擴大至非擴張部之情況下,亦可使套管之基端位至導孔之開口邊緣為止,也可使套管之基端位於較導孔之開口邊緣靠內側。
固定器本體具有將構件固定於施工部的功能,作為一個形式,可於固定器本體上形成有內螺紋,且以旋入至該內螺紋的連結用螺栓將構件固定於施工部。作為其他之形式,可於固定器本體形成有露出於施工部之外側的外螺紋部,且藉由以旋入至該外螺紋部的螺帽,將構件固定於施工部。並且,也可於固定器本體設置有露出於施工部之外側的支架,而將構件安裝於該支架。
於本案第1發明中,當拉拔力作用於固定器本體時需要套管與固定器本體能相對移動,但於預先將套管設定在固定器本體的情況下,可以套管在流通階段自固定器本體不脫離之方式,例如以黏著劑進行定位而以不能簡單地相對移動之方式加以保持。
第2發明係對第1發明之擴張方式進行具體化者,其構成為:「在上述擴張部擴張之狀態下,上述套管之前端位於較上述擴張部之前端更靠面前的位置,藉此,上述擴張部具有自上述套管之前端所露出的露出部」。於本發明中,為了特定方向,使用「先端(前端)」「基端(後端)」之詞彙,而該用語係以朝導孔所插入的方向為基準而定義。
第3發明係對第1發明之擴張方式進行具體化者,本發明係於第1發明或第2發明中,其構成為:「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係藉由於軸向形成有長的內狹縫而容許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擴張變形,另一方面,上述擴張操作構件,係藉由配置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至少上述擴張部內的一群球體、及朝前端側按壓上述 一群球體的螺栓所構成」。
第4發明係對第1發明之擴張方式進行具體化者,本發明係於第1發明或第2發明中,其構成為:「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係藉由於軸向形成有長的內狹縫而容許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擴張變形,另一方面,上述擴張操作構件,係自內部進入至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的芯棒,且於上述芯棒與上述擴張部之中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藉由上述芯棒之敲入而使上述擴張部擴張變形的錐形部」。
作為套管之材料,可使用金屬板、金屬管、金屬線材等。於使用金屬管之情況下,較佳為,覆蓋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的部分,係構成為藉由一條或複數條狹縫(或切口)而可擴張變形。於使用線材之情況下,例如可採用捲繞成環狀或線圈狀的形態。
另一方面,於第5發明中,將套管設定為金屬板製。亦即,第5發明係於第1至第4之任一項之發明中,其構成為:「上述套管係金屬製,且抱持至較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上述擴張部靠面前的位置,且藉由沿其之全長所延伸的一條主外狹縫而被分割成非環形狀,且嵌合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擴張部的部位,藉由僅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前端側呈開口的輔助外狹縫而被分離成複數片」。第5發明之套管,可以金屬板作為材料,且藉由彎曲加工等而製造,也可以金屬管作為材料,且藉由沖孔加工等而製造。
第6發明係對第4發明進行具體化者,其構成為:「上述固定器本體具有於被安裝在上述施工部的狀態下露出於該施工部之外側的外螺紋部,另一方面,上述芯棒具有在被敲入至上述固定器本體的狀態下露出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外螺紋部面前的頭 部,且於上述芯棒與固定器本體中之任一者或兩者設置有容許將拉拔用治具卡止於已被敲入至上述固定器本體的上述芯棒之頭部的空間」。
第7發明係關於一種將擴張式固定器保持於施工部的方法(施工方法),首先,上述擴張式固定器係構成為「具有:中空狀之固定器本體,其於進入至開設於上述施工部之導孔的部位形成有擴徑部,該擴徑部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可擴張變形;擴張操作構件,其使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變形;及套管,其自外周側嵌合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至少上述擴張部之一部分」。
其次,包含有以下之步驟:「僅將上述套管插入至上述導孔,接著,經由上述套管將上述固定器本體插入至上述導孔,然後藉由上述擴張操作構件對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於第七發明中,關於套管與導孔的關係,可設為藉由彈性力使套管擴展於導孔的狀態,也可設為不擴展導孔而插入」。
第8發明係僅以套管為對象者,其構成為:「一種使用於請求項1~7中之任一項之套管,其之基端被設定為位於上述導孔之基端的長度,且於上述基端形成有卡止於上述導孔之基端的朝向外側之凸緣部」。
第9發明係關於與第1發明並立的上位概念之擴張式固定器者,其基本構成在於:「具備有:筒狀之固定器本體,其被插入開設於施工部的導孔,並且具有於前端側呈開口的內螺紋;前構件,其自於上述固定器本體該前端而旋入至上述內螺紋;及套管,其被上述前構件與上述固定器本體所夾持,且藉由上述前構件與固定器本體的相對之旋入,上述套管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擴張變 形而擴展於上述導孔」。
並且,除了上述基本構成外,還包含有以下之構成:「上述固定器本體具有:中心孔,其與上述內螺紋同心且朝基端呈開口;及露出部,其突出於上述施工部之外側;於上述露出部形成有可藉由扳手所進行旋轉操作的卡合凸起部,另一方面,於上述前部形成有可對插入至上述固定器本體之內部的棒狀扳手卡合的卡合孔,且將上述固定器本體與前構件中之任一者保持為不可旋轉並使另一者旋轉,藉此可使上述固定器本體與前構件進行相對旋轉」。
於第9發明中,於固定器之安裝步驟中,例如,於藉由套筒扳手將固定器本體保持為不可旋轉的狀態下,利用棒狀扳手使前構件逆旋轉而後退,可將套管擴張。
另一方面,於第9發明中,若拆下構件而不需要固定器時,例如,於藉由棒狀扳手將前構件保持為不可旋轉的狀態下以套筒扳手使固定器本體逆旋轉,可自施工部上拆下固定器本體。此外,雖然於施工部之導孔內殘留有前構件及套管,但由於其等被收納於導孔之內部而不露出於外側,因此前構件及套管不成為妨礙(若以砂漿、密封劑填塞住導孔,則成為與施工前同樣的狀態)。
◎第1發明之功效
於第1發明中,若對固定器本體作用有拉拔力,雖然擴張為錐形狀的擴張部欲自導孔脫離移動(後退),但由於套管與固定器本體成為可相對移動,因此若擴張部欲後退,則套管強力地被夾入在擴張部與導孔之間。
亦即,套管在密接於導孔的狀態下停止,並且擴張部強力地擴展套管,簡而言之,套管係作為阻止固定器本體之脫離的楔子構件而發揮作用。並且,固定器本體越是想要自導孔後退,套管越是強力地被夾入在導孔與擴張部之間,而楔子作用變強。藉此,擴張式固定器可獲得高的拉拔阻力。
並且,施工步驟與先前相同,由於不需要過往以上之勞力,因此不會招致作業者之負擔增加。此外,由於僅於先前之擴張式固定器附加上套管,因此亦可抑制成本上升。
如此,由於藉由套管可增加拉拔阻力,因此可一面將擴張擴張部的程度設為較先前低,一面可確保與先前相同的拉拔阻力。藉此,可確保需要之拉拔阻力,並且可抑制作用於導孔的擴展力,其結果,可進一步對作業者之負擔減輕進行貢獻,並且還可提高施工部之錐形破壞防止功效。
導孔係藉由鑽頭加工所開設,但如已述之,形成為正確之正圓形困難,通常多成為橢圓等之變形的形狀或呈現彎曲。此外,也不能避免內徑之誤差。因此,於先前之芯棒敲入式固定器中,多數情況下拉拔阻力並非固定化(穩定化)(於球體式之情況下,由於可調節擴張部之擴張程度,因此可對拉拔強度之穩定化進行貢獻)。
並且,於第1發明中,藉由套管發揮楔子作用,即使於導孔之內徑、形狀上存在有誤差,仍可藉由套管吸收該誤差。藉此,如芯棒敲入式之固定器般,即使擴張部之擴張的程度為固定,仍可確保穩定之拉拔強度。這點係本發明之一大優點。
◎第2發明之功效
若採用第2發明,則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之擴張變形成為良好。這方面首先有助於拉拔阻力之增加。其次,由於擴張部之前端側部位露出於套管之外側,因此套管不會與擴張部一起後退,套管可確實保持為密接停止於導管之內面的狀態。藉此,可充分發揮楔子功效,可確實地增加拉拔阻力。
◎第3發明之功效
如第3發明般採用球體群及螺栓作為擴張操作構件,如上述般,擴張部之擴張可使用動力起子進行,因此可明顯地減輕作業者之負擔。尤其是,在對天花板部之施工、在高處之作業中,作業者之負擔減輕功效更加明顯。此外,由於可調節鎖緊扭力,因此具有可容易進行扭力管理的優點、即使連結力因長期之使用而降低亦可藉由增加鎖緊而恢復為既定的連結力的優點等。
於使用芯棒而擴張擴張部的擴張式固定器中,通常,於固定器本體上形成有尾根,且藉由旋入至該外螺紋的螺帽將構件固定於施工部,但由於外螺紋露出於施工部之外側,因此於撤去構件之後,以砂輪機切除固定器本體之露出部,但由於使用砂輪機產生火花,因此存在有砂輪機之火花對附近之可燃物產生引火而成為發生火災之原因。
相對於此,於本案第3發明中,若將按壓球體的螺栓旋鬆,則擴張部之擴展力降低,因此於撤去構件而不需要擴張式固定器之情況下,可容易地拔除固定器。藉此,可減輕構件撤去後之處理作業之工夫。
◎第4發明之功效
以錘子敲入芯棒而將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之方式的固定器,雖然具有能迅速地進行擴張部之擴張作業的優點,但如上述般,由於揮錘需要大的力,因此存在有作業者之負擔大的問題、容易於施工部產生錐形破壞的問題。
相對於此,於本案之第4發明中,可藉由套管增加拉拔阻力,因此可減小擴張部之擴張程度並且可確保需要之拉拔強度,因此可一面保持與先前相同之拉拔強度,一面減輕作業者之負擔,可防止錐形破壞。
◎第5發明之功效
雖然套管可以各種之材料而採用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如第4發明般以金屬板製造時,耐久性優異並且可發揮高的楔子功效。此外,由於可使用市售之板材、管,因此於成本面上也有利。並且,套管係藉由彈性力而被安裝於固定器本體,因此不僅安裝簡單且實用性優異。
◎第5發明之功效
作為套管之材料,雖然也可直接地使用管材,但如第5發明般形成為具有主外狹縫的非環狀,則套管可對抗彈性而擴張變形或收縮變形,因此即使於套管及固定器本體存在有加工誤差,仍可吸收加工誤差而確實地安裝於固定器本體、導孔。藉此,在實用性上優異。此外,與將管作為材料的情況比較,可任意設定長度、外徑,因此在製造面上之優點為大。
並且,由於套管中之覆蓋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的部分(追隨擴張部),係藉由輔助外狹縫而被分割為複數片,因此可藉由固定器本體之按壓作用而提高與導孔的密接性。藉此,可確實地發揮楔子功效,有助於確實提高拉拔強度。
◎第6發明之功效
如上述般,於藉由芯棒之敲入而將擴張部擴張之類型的擴張式固定器中,於固定器本體具有露出於施工部之外側的外螺紋部之情況下,於安裝構件之後移除外螺紋部的作業相當麻煩。
相對於此,於第6發明中,可利用形成於芯棒之頭部之前方的空間,將拉拔用治具卡止於頭部,因此,可設置治具,在拆下構件之後拔除芯棒。並且,若拔除芯棒後,由於擴張部之對於導孔的阻力降低,因此可容易地自導孔拔取固定器本體。
藉此,於第6發明中,於芯棒敲入式之擴張式固定器中,可藉由套管之楔子作用,一面保持高的拉拔阻力一面簡單且安全地進行拆除構件後的處理。
◎第7發明之功效
第1~第6之擴張式固定器,可在將套管預先安裝於固定器本體的狀態下使用。該情況下,雖然將附有套管之擴張式固定器插入至導管之後,藉由擴張操作構件將擴張部擴張,但如上述般,由於導孔容易於形狀等上產生誤差,因此,若預先將套管安裝於固定器本體,套管可能在插入至導管的途中被導孔所阻礙。
相對於此,若採用第7發明,由於先將套管插入至導 孔,因此完全不會產生套管之彎曲的問題。並且,雖然將固定器本體插入至套管,但由於套管之內表面平滑,因此,假使在將固定器本體以錘入之方式插入至套管的情況下,也可平滑地將固定器本體插入。藉此,不管怎樣套管皆不產生彎曲變形。
◎第8發明之功效
於先將套管插入至導孔的情況下,如第8發明,若於套管之基端形成有凸緣,可規定套管之插入深度,因此,假定於將固定器本體以錘子敲入至套管的情況下,套管仍不產生移位移動。藉此,可將套管設定於既定之深度,可確實地發揮增加拉拔阻力之功效。
◎第9發明之功效
於第1發明中,拉拔阻力在基本上由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所擔負,套管輔助擴張部之功能,但於第9發明中,套管係用於拉拔阻力的要素,且藉由套管擴張,而將固定器本體安裝於導孔。
並且,第9發明之一特徵在於藉由固定器本體之旋入而使擴張部擴張變形,根據該特徵,與使用錘子的敲入作業比較,可大幅減輕作業者之負擔。此外,第9發明之一特徵在於只要將固定器本體旋回即可自施工部拆下,根據該特徵,可於拆下已無必要的構件之後拆下固定器本體,而防止擴張式固定器成為妨礙的情況。
1:固定器本體
2:內狹縫
3:擴張部
3a:前端面
4:球體
5:內螺紋
6:擴張用螺栓
6a:卡合孔
7:棒狀扳手
8:內膨脹部
9:套管
9a:凸緣部
10:主外狹縫
11:輔助外狹縫
12:施工部
13:導孔
15:連結用螺栓
16‧‧‧環狀突起
18‧‧‧小徑直筒部
19‧‧‧大徑直筒部
20‧‧‧錐形部
21‧‧‧小徑部
22‧‧‧間隔環
23‧‧‧方孔
25‧‧‧凸緣
25a‧‧‧傾斜面
26‧‧‧突起
27‧‧‧中心孔
28‧‧‧外螺紋部
28a‧‧‧小徑筒部
29‧‧‧芯棒
29a‧‧‧錐形部
29b‧‧‧頭部
29c‧‧‧間隔部
30‧‧‧內膨脹部
30a‧‧‧錐形面
31‧‧‧螺帽
32‧‧‧桿
33‧‧‧中空螺栓
33a‧‧‧頭部
34‧‧‧空間
35‧‧‧拉拔用治具
36‧‧‧卡合爪
37‧‧‧滑塊
38‧‧‧保持器
38a‧‧‧底板
39‧‧‧附頭螺栓
41‧‧‧溝
42‧‧‧軸環
43‧‧‧擋板
44‧‧‧切口
45‧‧‧溝
46‧‧‧螺桿
47‧‧‧螺桿筒
48‧‧‧起子頭卡合溝
27a‧‧‧小徑部
27b‧‧‧大徑部
49‧‧‧軸環
49a‧‧‧狹窄部
50‧‧‧按壓構件
52‧‧‧固定器本體
53‧‧‧前構件
53a‧‧‧頭部
54‧‧‧套管
54a‧‧‧擴張部
55‧‧‧卡合凸起部
56‧‧‧主狹縫
57‧‧‧輔助狹縫
58‧‧‧棒狀扳手
59‧‧‧卡合孔
60‧‧‧內螺紋
61‧‧‧套筒扳手
63‧‧‧前外螺紋
64‧‧‧內螺紋
65‧‧‧錐形面
66‧‧‧楔子構件
66a‧‧‧錐形面
W‧‧‧構件
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A)為分離立體圖,(B)為側視 圖,(C)為圖(B)之C-C視圖,(D)為圖(B)之D-D視圖,(E)為剖視圖,(F)為施工狀態之剖視圖,(G)為顯示作用之圖。
圖2為作用˙功效之說明圖,(A)為試驗結果之曲線圖,(B)為實施例(試樣)之剖視圖,(C)為楔子作用之說明圖。
圖3(A)至(L)為顯示第2~第12實施形態之圖((C)為圖(B)之C-C剖視圖)。
圖4(A)至(H)為顯示第13~第20實施形態之圖。
圖5為顯示第21實施形態之圖,(A)為分離側視圖,(B)為圖(A)之B-B視圖,(C)為圖(A)之C-C視圖,(D)為插入至導孔之狀態下之側剖視圖,(E)為擴張後之側剖視圖。
圖6為顯示第21實施形態之圖,(A)為將構件固定之狀態之側剖視圖,(B)、(C)為顯示芯棒之拉拔步驟之側剖視圖。
圖7(A)為圖6(C)之VIIA-VIIA剖視圖,(B)為第22實施形態之局部分離側剖視圖,(C)為圖(B)之C-C剖視圖。
圖8(A)為第23實施形態之側剖視圖,(B)為第24實施形態之側剖視圖。
圖9(A)為第25實施形態之側剖視圖,(B)為第26實施形態之側剖視圖,(C)為第27實施形態之側剖視圖。
圖10為顯示第28實施形態之圖,(A)為分離側視圖,(B)為圖(A)之B-B視圖,(C)為圖(A)之C-C視圖,(D)為圖(A)之D-D視圖,(E)為組入之狀態之側視圖,(F)為設定於導孔之後的側剖視圖,(G)為將擴張部擴張之狀態下之側剖視圖。
圖11為顯示第28實施形態之圖,(A)為將構件固定之狀態下之側剖視圖,(B)為顯示固定器本體之拉拔步驟之側剖視圖,(C)為 顯示拉拔固定器本體之後的狀態之側剖視圖,(D)為填埋導孔之狀態之側剖視圖。
圖12為顯示第28實施形態之圖,(A)為局部剖開側剖視圖,(B)為分離側視圖,(C)為圖(B)之C-C視圖,(D)為圖(B)之D-D視圖,(E)為圖(B)之E-E視圖,(F)為顯示擴張步驟之側剖視圖,(G)為將固定器本體拔出之後的側剖視圖。
圖13(A)至(F)為顯示第30實施形態之圖,(A)為設定於導孔之狀態之側剖視圖,(B)為擴張步驟之側剖視圖,(C)為圖(A)之C-C視圖,(D)為顯示圖(C)之變形例之圖,(E)為圖(A)之E-E視圖,(F)為圖(A)之F-F視圖。(G)為顯示第31實施形態之圖,(H)為顯示第32實施形態之圖。
(1)第1實施形態之構造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首先,對圖1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擴張式固定器(以下,簡稱為「固定器」),例如為使用於混凝土者,其具備有鋼製(鐵製)之固定器本體1。
固定器本體1係具有中空部的圓筒狀,且於前端側形成具備有4條內狹縫2的擴張部3。亦即,藉由形成4條內狹縫2,於前端側形成擴張部3。內狹縫2係於圓周方向上以等間隔而形成有4條,且分別於擴張部3(或固定器本體1之)前端面3a開口。藉此,本實施形態之固定器,係前端裂開方式。
於固定器本體1之內部填充有多數個球體4,作為用 以擠開擴張部3的手段(再者,為方便起見,於剖視圖中重疊顯示球體4與內狹縫2)。此外,於固定器本體1之內周形成有內螺紋5,且將用以按壓一群球體4的擴張用螺栓6旋入至該內螺紋5。
雖然球體4顯示為相同大小,但實際上,較佳為填充直徑為不同的複數種類,且盡可能將內部構成為密集。擴張用螺栓6不具備有頭,而於基端面(後端面)形成有六角式等之棒狀扳手7所卡合的卡合孔6a。再者,內螺紋5也可形成於固定器本體1之全長上。
於固定器本體1之前端部形成有阻止球體4之脫離的內膨脹部(擋止部)8。內膨脹部8也以內狹縫2所分割。擴張部3之內周面,除了內膨脹部8外而被形成為筆直。
並且,於固定器本體1上以跨設於擴張部3與非擴張部之狀態安裝有筒狀之套管9。套管9係將不鏽鋼板、彈簧鋼或鋁板等之金屬條板進行彎曲而形成,並且藉由沿全長所延伸的主外狹縫10而被分割為非環狀。並且,套管9於不安裝於固定器本體1之狀態下較固定器本體1之外徑小徑,藉此,固定器本體1藉由套管9而彈性地被抱持。
此外,套管9係形成為較固定器本體1短且較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長的長度,並且,套管9之前端,係位於較固定器本體1之前端靠後一定程度之尺寸的後方。藉此,擴張部3之前端側的長度E之範圍,成為未以套管9所覆蓋的露出部。
並且,於套管9上沿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形成有3條朝前端開口的3條輔助外狹縫11。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套管9上形成有與固定器本體1之內狹縫2相同條數之外狹縫,以複數條 外狹縫所分割的部位,成為與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一起擴張的追隨擴張部。
再者,主外狹縫10及輔助外狹縫11也可為切割線之形式。此外,圖中雖然重疊顯示套管9之主外狹縫10及輔助外狹縫11與固定器本體1之內狹縫2,但這是為了製圖上之方便,實際上固定器本體1與套管9的相對姿勢並不一定。
若將固定器插入至開設於混凝土之施工部12的導孔13之後,以棒狀扳手7旋入擴張用螺栓6,擴張部3藉由一群球體4而朝與軸心交叉的方向被按壓而擴張。藉此,擴張部3強力地擴展至導孔13,而將固定器固定於導孔13。並且,球體4之按壓力大致均勻地作用於擴張部3之全長。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擴張部3僅比固定器本體1之外徑略大一倍,因此擴張部3呈錐形狀擴張變形,但是,若擴張部3之長度成為固定器本體1之外徑的2~3倍以上,則擴張部之中底端側則變形為錐形狀,且較該而前方之部分則保持筆直狀之狀態膨脹變形。
所被安裝之構件W之固定方法(支撐方法),只要根據用途而進行選擇即可。於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構件W係藉由旋入至固定器本體1之內螺紋5的連結用螺栓15而被按壓固定於施工部12之表面。在被安裝於天花板的固定器之情況下,也可將連結用螺栓15變更為吊架螺栓,且經由支架將天花板材料懸吊於吊架螺栓上。此外,也可取代連結用螺栓15,而將環首螺栓旋入至固定器本體1,且將構件懸吊於環首螺栓上。
如在圖1(B)以一點鏈線所示,也可於固定器本體1 形成有阻止套管9之後退移動的環狀突起16,以作為擋止部之一例。作為擋止部之其他形式,也可採用點狀或若干之長度的突條。
(2)作用˙功效
固定器本體1係被固定為固定器本體1之後端面與施工部12之表面重疊的狀態。此外,於圖1(G)中,顯示大的拉拔負荷重作用於固定器本體1而固定器本體1產生移位移動,於構件W與施工部12之間空出有大的間隔的狀態。
為了使固定器本體1移位移動至圖1(G)之狀態,需要使呈錐形狀變形之擴張部3移位移動,但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以套管9所抱持,因此若欲使固定器本體1移位移動至圖1(G)之狀態,則套管9成為楔子,而對固定器本體1之移位移動產生大的阻力。
亦即,如圖2(C)所示,由於套管9之與擴張部3重疊的部分也呈錐形狀地變形,因此,擴張部3越是欲朝脫離方向移動,套管9越是強力地被夾入在擴張部3與導孔13之間,進而擴張部3之移位移動被阻止。因此,發揮高的拉拔阻力。
亦即,若固定器本體1欲朝脫離方向移動,雖然套管9為錐形狀而朝與軸心正交之方向被按壓,但由於套管9朝與軸心正交之方向之移動會因被導孔13限制而不能移動,因此,即使固定器本體1能相對於套管9移動而後退極微小之尺寸,但藉由套管9而阻止此距離以上之後退。藉此,實際上,於通常之使用狀態下,不存在有固定器本體1脫離至如圖1(G)般的狀態。
在此,雖然產生有固定器本體1與套管9是否不會一 起移位移動的疑問,但即使固定器本體1與套管9相對移動,套管9仍完全或基本上不會相對於導孔13而後退移動。藉此,套管9確實發揮阻止固定器本體1之後退移動(脫離移動)的擋止功能。
即使於固定器本體1與套管9之間產生滑動,也不會於套管9與導孔13之間產生滑動的理由,被理解是因為套管9與導孔13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套管9與擴張部3之間的摩擦阻力大。可以理解,套管9係於以上述之摩擦阻力之差異為前提下,藉由固定器本體1之後退移動將套管9按壓於導孔13上而套管9被保持為不能移位。並且,可以理解,只要如實施形態般藉由主外狹縫10、輔助外狹縫11分割套管9,由於套管9之相對於導孔13的擴展作用增強,因此有利於發揮阻止擴張部之移位移動的擋止功能。
此外,如上述,雖然套管9因固定器本體1之移位移動而產生擴張變形,但這表示套管9追隨固定器本體1之脫離移動而擴張。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擴張部3之前端部成為未以套管9所覆蓋的露出部,因此擴張部3之前端部咬入至導孔13。因此,擴張部3之擴張變形變佳。在這方面,針對拉拔而阻力增大。其次,為了使固定器本體1後退,必須利用擴張部3之前端部破壞導孔,這點也有利於拉拔阻力之增大。
並且,由於擴張部3之前端部露出於套管9之外側,因此,不存在有套管9與擴張部3一起後退的情況,套管9藉由擴張部3之擴張作用而強力地擴展至導孔13。其結果,藉由套管9確實防止擴張部3之下滑。
(3)試驗結果
於圖2(A)中,顯示實施例之拉拔試驗結果。使用於該試驗實施例(試樣),係以外徑D1為14.6mm之素材所製造,且全長L1為45mm。製作厚度為0.5mm的套管9、及厚度為0.6mm的套管9,且各製造5個,並取平均值而作成曲線圖。
於本實施例中,於固定器本體1之基端形成有與素材直徑相同外徑的環狀突起16,於較環狀突起16前方側至擴張部3之大致中間部為止的部位,成為將外徑D2設為13.6mm的小徑直筒部18,擴張部3之前端部,成為素材直徑D1之大徑直筒部19。並且,小徑直筒部18與大徑直筒部19之間的部分為錐形部20。錐形部之角度θ約為5°。環狀突起16係發揮阻止套管9之後退的擋止功能。
擴張部3之全長L2為18mm,套管9之全長L3約為33.5mm,套管9之輔助外狹縫11之長度L4約為24mm,大徑直筒部19之長度L5為3.2mm,內螺紋5之長度L6為25mm。此外,使用M10之螺栓。球體4使用4~5mm者。導孔13係以外徑為15mm之鑽頭進行開孔。
於外徑為14~15mm之擴張式固定器中,通常,屈服點之荷重最多約為15KN,但得知本實施品具有20KN左右的拉拔強度,與先前技術比較具有極高之緊固力。再者,於厚度為0.6mm之固定器之曲線圖中,拉拔量超過8mm時荷重急遽降低,這意味著混凝土之破壞。
觀察套管9之厚度可知,於彈性變形區域中,厚度為厚者,相對於荷重之增加率的位移量之增加率為較少。也就可知, 與套管為薄的情況比較,當套管9之厚度為厚時,即使施加相同的荷重,位移量也較小。這可以推測是因為若套管9之厚度為厚,套管9與導孔13之間的間隙小,因此套管9之擴張部3與導孔13的密接面積變大。
藉此,可以推測,若極力減小導孔13與套管9之間的間隙,不管套管9之厚度如何,皆可使相對於荷重之增加率的位移量之增加率最小化。並且,當使用擴張式固定器時,實際上取安全係數為數倍而以最大假定荷重之數分之一的荷重進行使用,曲線圖之上升線越靠近縱軸越佳,但本發明之實施品即使於施加有荷重時也能夠保持不移位移動的狀態,因此在實際之使用上亦為優異。
雖然屈服點之高度與套管9之厚度在基本上無關,但若觀察超過屈服點時的荷重(應力)之動作可知,套管9之厚度為0.5mm者,荷重變高(亦即,拉拔阻力變大)。雖然其理由並不明確,但被推測可能是因為套管9變薄,則與混凝土之密接性(契合度)變高,因此阻力亦變大。
此外,作為材質,對於固定器本體1普通採用構造用軋延鋼材,對於套管9採用冷軋鋼板,但套管9之材質可能與拉拔阻力關係極大。雖然被認為如鋁板般之軟質的金屬板較佳,但擴張部3之密接性過高,因此可能產生套管9與固定器本體1一起後退的現象。
如上述,雖然較佳為使擴張部3之前端部露出,但為了增加擴張部3對導孔13的咬入量,較佳為套管9之厚度儘可能較薄者。本發明者等經實驗發現,使用0.2mm或0.25mm之厚度者,可於屈服點獲得22KN以上之拉拔強度。此外,可發現不易引起混 凝土之錐形破壞,且拉拔阻力於經過屈服點之後仍增大的傾向。
藉此,可以說套管9之厚度為薄者較佳,但過薄則強度降低,使用時成為容易破損。實際上估計0.2~0.6mm左右為較佳。
(4)第2~7實施形態
其次,對圖3以下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圖3(A)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中,將套管9設定為與固定器本體1大致相同的長度。若如此般地構成,可提高擴張式固定器在導孔13內的穩定性。較佳為,於固定器本體1之基端設置有阻止套管9之後退的凸緣狀之環狀突起16。
於預先將套管9安裝於固定器本體1的情況下,較佳為,預先將套管9定位於固定器本體1。作為套管9之定位手段,例如,亦可以黏著劑將套管9暫時固定於固定器本體1,但在藉由黏著劑之暫時固定中,當將固定器本體插入至導孔時,而存在有套管被導孔勾住,使套管對於固定器本體而相對地後退移動的風險。
相對於此,若於固定器本體1上設置有諸如環狀突起16般之後退移動阻止手段(擋止部),可正確地定位套管9,因此可確實地發揮楔子功效。作為定位手段而取代環狀突起16,也可採用散佈於圓周方向的複數個突起、環狀溝、或於圓周方向所間斷的溝等。於採用溝而作為定位手段的情況下,只要於套管上朝內突設有嵌合於溝的卡合片即可。於該情況下,需要將卡合片與溝預先地設定在可容許套管與固定器本體沿軸心方向相對移動的關係。
再者,通常因鑽頭之搖動而使導孔13之開口邊緣略 微擴張,因此即使於固定器本體1之基端設置有凸緣狀之環狀突起16,也可使環狀突起16進入至導孔13之開口部。藉此,不存在有固定器本體1之基端自施工面突出的情況。
於圖3(B)(C)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中,套管9僅具有主外狹縫10,而不具備有輔助外狹縫11。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套管9也藉由固定器本體1之移位移動而進行追隨擴張,因此具備有楔子作用。如一點鏈線所示,亦可僅在擴張部3之部位配置套管9。於該情況下,較佳為,也使擴張部3之前端部露出於套管9之前方。
再者,僅在擴張部3之部位配置套管9的情況下,套管9也可為除了主外狹縫10外亦具備有輔助外狹縫11的形態。或者,如圖3(E)之例,也可採用僅具有一條或複數條輔助外狹縫11,且於基端側存在有完全之環形狀之部分(非擴張部)的形態。
於圖3(D)所示之第4實施形態中,將固定器本體1中之包含有擴張部3的部分形成為套管9之板厚尺寸左右所段差的小徑部21,且將套管9嵌合於該小徑部21。藉此,小徑部21之基端,成為阻止套管9之後退的擋止部。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盡可能使固定器本體1之整體密接於導孔13,因此可提高固定器之穩定性。作為該圖3(D)之變形例,可將擴張部3之外周面形成為小徑部21,且僅於擴張部3之部位配置套管9。
於圖3(E)所示之第5實施形態中,套管9使用管作為材料,且至少於抱持有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的部分形成有朝前端開口的複數條輔助外狹縫11。藉此,套管9具有於全周所連續的非擴張部。
於圖3(F)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中,將套管9之主外狹縫10及輔助外狹縫11形成為相對於軸線而呈傾斜的姿勢。並且形成有複數條輔助外狹縫11。
於圖3(G)所示之第7實施形態中,將抱持有擴張部3的套管9、及較套管9而位於基端側的間隔環22嵌合於固定器本體1。間隔環22,係於導孔13之內部防止固定器振動而確保穩定性並且用以阻止套管9之後退的擋止構件,且藉由點焊、強制嵌合等而不能移位地固定於固定器本體1。
於第7實施形態中,內狹縫2不於固定器本體1之前端面3a開口。藉此,擴張部3成為前端不裂開的封閉方式。於本實施形態中,自與軸心正交的方向觀察,擴張部3膨脹變形為梯形狀或弓形。並且,使套管9之前端位於較擴張部3之前後中間點而靠基端側。
(5)第8~18實施形態
於圖3(K)所示之第8實施形態中,於套管9之擴張部3形成有多數個方孔23。另一方面,於圖3(I)所示之第9實施形態中,以開設有多數個圓孔的沖孔金屬而形成套管9。此外,於圖3(J)所示之第10實施形態中,以不鏽鋼製等之金屬網而形成套管9。為了防止眼位移位,較佳為,圖3(J)之金屬網,係於交叉部上壓接或電性焊接縱橫之線材的類型。
作為套管9之素材,也可使用以細的不鏽鋼線等之金屬線所構成的金屬製不織布、薄的金屬燒結板、或條板等。此外,套管9不必為單層構造,也可採用同種材料或異種材料的積層體。 也可對套管9之至少外周面,例如進行噴砂處理等而形成粗糙面。於該情況下,期待可增加與導孔13之間的摩擦,而有助於提高拉拔阻力。
於圖3(K)所示之第11實施形態中,於固定器本體1中之至少擴張部3的部位實施滾花加工。另一方面,於圖3(L)所示之第12實施形態中,藉由於固定器本體1中之至少擴張部3的外周面形成有多數個截面V形之環狀溝,將包含有擴張部3的部分形成為截面鋸齒形。
於圖4(A)所示之第13實施形態中,於固定器本體1中之包含有擴張部3之整體的部位形成套管9所嵌入的小徑部21,且於擴張部3之前端形成有凸緣25。為了容許套管9之逃避移動,凸緣25之後面被形成為傾斜面25a。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套管9以能與固定器本體1相對移動之方式設定為較小徑部21之長度為短的長度。
於圖4(B)所示之第14實施形態中,雖然也形成有小徑部21,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小徑部21成為朝前端擴徑的錐形狀。藉此,可以預測套管9之楔子作用變強。亦可與本實施形態相反,將擴張部3之外徑形成為前端狹窄之錐形(於該情況下,由於擴張部3擴張變形而擴張成前面擴大之錐形狀,因此於脫離防止功能上也無問題)。
於圖4(C)所示之第15實施形態中,於軸向以排列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套管9。根據本例可以理解,亦可配置有複數個套管9。於圖4(D)所示之第16實施形態中,套管9係螺旋狀捲繞帶板而所構成。因此,主外狹縫10成為螺旋狀之姿勢。
於圖4(E)所示之第17實施形態中,於套管9上以散佈的狀態形成有複數個(較佳為多數個)膨脹形成呈圓形的突起26。圖示之突起26,係朝與固定器本體1相反側所突出,但也可使其抵接於固定器本體1。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利用突起26之彈性而將固定器插入至導孔13,因此可以說明可將固定器暫時保持於導孔13。突起26也可藉由切口翹起所形成。也可使用被壓花加工的板材。
於圖5(F)所示之第18實施形態中,重疊使用長度所不同的2個套管9。亦即,將長度短之套管9設於外側,而配置為2片重疊狀。圖中雖然將外側之套管9靠近基端側而進行配置,但也可將外側之套管9靠近於前端側。或者,也可將外側之套管9配置於內側之套管9的中間部。2片之套管9可僅僅是單純地重疊,也可利用點焊等而進行固定。此外,也可將一片材料折疊而進行製造。
於圖5(F)之實施形態中,套管9配置於擴張部3之前端與基端之間。藉此,擴張部3係於前端側與基端側具有未被套管9所覆蓋的露出部。如一點鏈線所示,也可僅於擴張部3之部位配置有套管9,並將套管9之基端對齊於擴張部3之基端,僅使擴張部3之前端側露出於套管9之前方。
雖未圖示,但也可將擴張部3形成為前端狹窄之錐形,且在使該前端側之某程度之範圍產生露出的狀態下將套管9安裝於該擴張部3上。在該情況下,套管9不能後退地僅被安裝於擴張部3,因此於施工時之插入的時候,即使於導孔13與套管9之間存在有摩擦,也能不使套管9後退而插入。
(6)第19~20實施形態
圖4(G)所示之第19實施形態,適用於芯棒敲入式之擴張式固定器。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器本體1形成為具有朝後方開口之中心孔27的筒狀,且於該固定器本體1具有朝前端開口之複數個內狹縫2的擴張部3、及露出於施工部之外側的外螺紋部28,於內部自基端被插入有芯棒29。藉此,外螺紋部28成為露出部。
芯棒29之前端成為前端狹窄之錐形部29a。另一方面,於固定器本體1之擴張部3形成有承受芯棒29之按壓作用的內膨脹部30,且內膨脹部30之後面成為用以引導芯棒29之敲入的錐形面30a。為了規定敲入深度,於芯棒29之基端(後端)形成有較固定器本體1之內徑大徑的頭部29b。於本實施形態中,構件(未圖示)藉由螺帽31而被固定於施工面。
並且,於固定器本體1中之進入至施工部12之導孔13的部位安裝有套管9。套管9例如可設定為圖3(E)之形態,但也可採用其他任意之形態。於本實施形態中,以錘子敲入芯棒29而使擴張部3擴張。
圖4(H)所示之第20實施形態,也是藉由芯棒29之敲入而使擴張部3擴張,但於本實施形態中,芯棒29進入至固定器本體1之內部,且經由桿32而被敲入。此外,於固定器本體1之內部形成有內螺紋5,構件(未圖示)藉由未圖示之緊固用螺栓而被固定於施工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固定器本體1其之整體進入至導孔內,因此當敲入芯棒29時,使用具備有頭部33a的中空螺栓 33。也就是說,中空螺栓33被構成為其之內部插通有桿32,藉由將中空螺栓33旋入至內螺紋5,而不能移動地保持固定器本體1,且於該狀態下,經由桿32而敲入芯棒29。毋庸置疑,於將固定器本體1安裝於施工部之後,拆下中空螺栓33。並且,與圖4(G)相同,於固定器本體1上安裝有套管9。若預先地將桿32組入至中空螺栓33,則作業性較佳。
自外側敲入芯棒而使擴張部擴張之類型的固定器,習知如專利文獻4之記載而為外螺紋型,但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附頭之中空螺栓33,可實現不僅為芯棒敲入式且為內螺紋型的固定器。並且,由於內螺紋型之固定器不露出於施工面之外側,因此不需要拆下構件之後的處理。不管有無套管,該構造之固定器可作為獨立之發明。再者,由於為芯棒敲入式,因此具有可實現設為長度短且為內螺紋型的優點。
(7)第21~27實施形態
圖5~圖9所示之第21~27實施形態,係圖4(G)所示之第19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且在施工後於拆下構件之後,在可拔取芯棒29的點上共通。
其中,圖5~圖7(A)所示之第21實施形態之特徵在於:於芯棒29之基端部(後端部)形成有較頭部29b小徑且較中心孔27大徑的間隔部29c,藉此,如圖5(E)所示,於敲入芯棒29之後,於固定器本體1之基端與芯棒29之頭部29b之間,以間隔部29c之前後寬度而形成有環狀之空間34。
因此,於拆下構件W之後,例如,可使用圖6(B)(C) 及圖7所示之拉拔用治具35來拔除芯棒29。拉拔用治具35具有:滑塊37,其具有自外側嵌合於芯棒29之間隔部29c的U形之卡合爪36;保持器38,其在不能旋轉且滑動自如地保持滑塊37;及附頭螺栓39,其對滑塊37進行拉引操作。
如圖7(A)所示,保持器38為截面U形且具有底板38a,另一方面,滑塊37形成為U形,藉由將插通於保持器38之底板38a的螺栓39旋入至保持器38,將芯棒29拔除。並且,拔除芯棒29後,由於擴張部3之對導孔13的擴展力顯著降低,因此可使用例如撬棍狀之工具容易將固定器本體1拔除。再者,於螺栓39之頸下部嵌入有軸環42,但也可不具有該構件。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A)所明示,作為阻止套管9之後退的擋止部,於固定器本體1形成有溝41。溝41可形成為環狀,也可僅形成於圓周方向之一部分。
於圖7(B)(C)中,拉拔用治具35,係以自外側嵌合於固定器本體1之外螺紋部28的軸環42、及自外側嵌合於芯棒29之間隔部29c的U形之擋板43所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軸環42嵌入至外螺紋部28之後,將擋板43嵌入至芯棒29之間隔部29c,且於該狀態下旋回螺帽31,可使芯棒29後退。
於圖8(A)所示之第23實施形態中,芯棒29係與圖4(G)相同僅具備有頭部29b的單純形態,相對於此,於固定器本體1之外螺紋部28形成有朝後方突出的小徑筒部28a。藉此,形成甜甜圈形之空間34。
此外,於圖8(B)所示之第24實施形態中,於固定器本體1之外螺紋部28形成有隔著軸心位於兩側的一對切口44,藉 此形成一對空間34。於圖9(A)所示之第25實施形態中,於外螺紋部28之後面形成有與軸心正交的溝45,藉此形成一個朝後方開口的空間34。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具有一對爪的拉拔用治具。
於圖9(B)所示之第26實施形態中,將芯棒29形成為相互地被螺合之螺桿46與螺桿筒47的雙重構造,且於螺桿46形成有錐形部29a,於螺桿筒47上形成有頭部29b。並且,於螺桿筒47之後端面形成有起子頭卡合溝48。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器本體1之中心孔27,成為不同直徑的小徑部27a及大徑部27b,該小徑部27a係緊密嵌合有螺桿46,該大徑部27b係緊密嵌合有螺桿筒47。
並且,螺桿46與螺桿筒47預先被旋入,在狀態下進行朝固定器本體1的敲入。於敲入之狀態下,頭部29b抵接於固定器本體1之後端面。在構件為不需要的情況下,使用起子頭(未圖示)將螺桿筒47旋回某種程度而形成空間34,並利用該空間34進行拉拔。
於圖9(C)所示之第27實施形態中,芯棒29係於基端形成有頭部29b的單純形態,作為空間形成手段,將軸環49嵌合於芯棒29之基端部。軸環49係以自與其軸心正交之方向嵌入至芯棒29的方式所形成,且設置有一對較芯棒29之外徑為小之間隔的狹窄部49a。藉此,軸環49利用彈性變形之強制嵌合而藉此被安裝於芯棒29。
軸環49於施工後仍保持被安裝於芯棒29的狀態,而在構件W為不需要的情況下,使用板狀之按壓構件50強制性地使軸環49撐開,自芯棒29上拆下軸環49。於是,於頭部29b與固定 器本體1之間空出可使用治具的空間34。
(8)第28實施形態
圖10~圖11中,揭示第9發明之具體例即第28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之擴張式固定器,其具有:筒狀之固定器本體52,其於前後兩端呈開口;前構件(內螺栓)53,其自固定器本體52之前端旋入至固定器本體52;及套管54,其自後方嵌合於前構件53。套管54之外徑,係與固定器本體52之外徑形成為等徑,固定器本體52之前端抵接於套管54之後端。
於固定器本體52形成有露出於施工部12之外側的外螺紋部28,並且,作為外卡合部之一例,於外螺紋部28之後端一體地形成有自外螺紋部28朝後方所突出的六角式之卡合凸起部55。
於前構件53之前端一體地形成有朝前方擴徑的錐形(圓錐狀)之頭部53a,另一方面,於套管54形成有與前構件53之頭部53a嵌合的擴張部54a,並且為了容許擴張,於擴張部54a上形成有一條主狹縫56及複數條輔助狹縫57。此外,擴張部54a之內周面,成為與前構件53之頭部53a密接的錐形面。再者,也可不形成有主狹縫56,將擴張部54a之前面形成為完全之環形構造。
於構成前構件53的螺栓之後端面形成有六角扳手等之棒狀扳手58所卡合的卡合孔59。毋庸置疑,於固定器本體52形成有前構件53所被旋入的內螺紋60。此外,以朝基端呈開口之方式於固定器本體52上形成有與內螺紋60同心的中心孔。
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器之安裝係按以下之操作順序 進行:在將前構件53設定於前方的狀態下將固定器本體52插入至施工部12之導孔13至既定深度之後,在藉由扳手、梅花扳手等之套筒扳手61將固定器本體52保持為不能旋轉的狀態,藉由棒狀扳手58將前構件53旋回。然後,利用前構件53之後退,使套管54之擴張部54a擴張變形,進而使擴張部54a咬入至導孔13。藉此,套筒54之擴張部54a擴展(或咬入)至導孔13,將固定器本體52保持為不能脫離。
並且,當不需要構件W時,如圖11(B)所示,一面以棒狀扳手58將前構件53以不可旋轉之方式進行保持,一面以套筒扳手61將固定器本體52旋回,可自現場拔除固定器本體52。拔除固定器本體52之後,前構件53與套管54其之整體隱藏於導孔13,因此,前構件53、套管54不會成為累贅。如圖11(D)所示,導孔13可根據需要而以砂漿、密封劑等之填充劑62填埋於導孔13。
(9)第29~32實施形態
圖12所示之第29實施形態,也與第28實施形態相同,固定器具有固定器本體52、前構件53及套管54,但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固定器本體52之前端形成有前外螺紋63,且將套管54嵌入至前外螺紋63,另一方面,前構件53形成為有底筒狀,且於前構件53形成有前外螺紋63所螺合的內螺紋64。於固定器本體52形成有於前外螺紋63之後端所連續的前端縮小之錐形面65。
於本實施形態中,套管54之擴張部54a成為朝向後方。藉此,與第28實施形態而擴張方向成為相反。此外,於前構件53之前端形成有棒狀扳手58所卡合的卡合孔59。
於該圖12之實施形態中,若在於以棒狀扳手58將前構件53以不可旋轉之方式進行保持的狀態下,以套筒扳手61旋入固定器本體52,則藉由固定器本體52之錐形面65之導引作用,使套管54之擴張部54a擴張變形。並且,於本實施形態中,若作用有脫離方向之荷重於固定器本體52,則因套管54之擴張部54a欲向外擴張,因此可藉由卡止效果而實現高的拉拔阻力。
於圖12所示之第29實施形態中,藉由固定器本體52直接按壓套管54,但於圖13(A)~(F)所示之第30實施形態中,於套管54與固定器本體52之間配置具有前端狹窄之錐形面66a的楔子構件66,且經由楔子構件66按壓套管54。藉此,固定器本體52之前端成為平坦面。套管54與楔子構件66,自外側嵌合於前構件53之螺栓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套管54不受旋轉作用,因此被理解為固定器本體52之按壓力可有效地轉換成擴張部54a之擴張。於圖13之實施形態中,於前構件53之前端設置有凸緣狀之頭部53a,套管54藉由頭部53a而被不可前進地被保持。
於第30實施形態中,如圖13(C)所示,套管54可為僅以輔助狹縫57構成擴張部54a之部位且具有非擴張部的形態,也可如圖13(D)所示,成為具有沿全長所延伸的主狹縫56及僅於前端呈開口的輔助狹縫57之形態。
於圖12及圖13(A)~(F)之實施形態中,擴張部54a之對導孔13的咬入性越佳,則拉拔阻力越高,因此較佳為,套管54係盡可能以堅硬之材料(例如工具鋼)所製造。
於圖13(G)所示之第31實施形態中,預先將套管9 安裝於固定器本體1,且使套管9之相當部分(例如,7~9成)自固定器本體1大幅地突出。藉此,於施工前之狀態下,套管9與固定器本體1的嵌合部之長度變短。此外,套管9中之自固定器本體1所突出的部分,以成為較導孔13略小徑之方式形成為端狹窄。於套管9之基端形成有喇叭狀等之凸緣部9a。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當施工時,藉由將套管9之整體插入至導孔13,且使基端之凸緣部9a抵接於導孔13之基端進行定位,且於此狀態下將固定器本體1壓入至導孔13。壓入係可藉由作業者以手壓入而被進行,於以手之壓入而無法進行之情況下,則以錘子敲入即可。於該情況下,由於凸緣部9a抵接於導孔13之開口邊緣,因此套管9不會連帶地移動,而可平滑地將固定器本體1插入。
圖13(H)所示之第32實施形態,係施工方法之具體例,首先將套管9插入至導孔13,接著將固定器本體1插入。然後將擴張部3擴張。擴張手段可為球體方式也可為芯棒方式。與第31實施形態相同,由於在套管9之基端形成有凸緣部9a,因此當進行固定器本體1之插入時,套管9不會連帶地移動。
如此,於先插入有套管9之情況下,作為一個形式,可將套管9設定為較導孔13大徑且使其縮小而插入至導孔13。於該情況下,由於套管9藉由本身之彈性力而擴展導孔13,因此,例如即使於朝天花板部之安裝,仍可保持套管9而不會自導孔13掉落。此外,由於套管9已最大程度地擴張,因此可以說固定器本體1之插入阻力也較小。
作為其他之形態,套管9可不設為使其縮小而設定為 可插入至導孔13的外徑。於該情況下,可極容易地將套管9插入至導孔13。此外,當將固定器本體1插入時,由於套管9被按壓而擴張,因此在楔子作用上無任何之問題。也可於圓周方向以間歇之方式形成凸緣部9a。
(10))其他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還可以其他之形態具體地實施。例如,於第1~8之發明中,為了增加與導孔的摩擦阻力,也可於套管9之外面形成有合成樹脂層、電鍍層等之輔助層。套管也可藉由聚碳酸酯等之硬質合成樹脂、陶瓷類素材所製造。
也可藉由於擴張部之基端形成有環狀溝而使擴張部以一定之形態產生彎曲之方式附加有習慣。於該情況下,也可於套管之基端形成有進入至環狀溝的卡止片。此外,套管也可配置於擴張部之基端與前端之間的部位。該情況也可藉由於擴張部形成有環狀溝,且於套管設置有嵌入至環狀溝的卡止片,而防止搬運、施工時之移位。
固定器本體之截面形狀不需要為正圓形,也可採用橢圓形、正多角形等。固定器本體及套管皆可任意地設定狹縫數。固定器本體之狹縫以等間隔形成有3條較合理,但考慮到切削加工,則現實上如實施形態被形成有4條(也可形成5條)。即使固定器本體之狹縫數與套管之狹縫數不同也無妨。
作為敲入式之擴張式固定器,存在有將錐形狀之圓錐構件(擴張操作構件)自前端嵌入至內螺紋型之固定器本體,且在使 圓錐構件抵接於導孔的裡面的狀態下,藉由敲入固定器本體而使擴張部擴張之類型者,本發明也可應用於該種類型之擴張式固定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具體地應用於擴張式固定器。藉此,可利用於產業上。
1:固定器本體
2:內狹縫
3:擴張部
3a:前端面
4:球體
5:內螺紋
6:擴張用螺栓
6a:卡合孔
7:棒狀扳手
8:內膨脹部
9:套管
10:主外狹縫
11:輔助外狹縫
12:施工部
13:導孔
15:連結用螺栓
16:環狀突起
W:構件

Claims (5)

  1. 一種擴張式固定器,其具備有:中空狀之固定器本體,其進入至開設於施工部之導孔的部位係被分為擴張部與非擴張部;擴張操作構件,其使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擴張變形;及套管,其自外周側覆蓋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至少上述擴張部之一部分;上述固定器本體之上述擴張部,係藉由於軸向並列設有複數條長的內狹縫而容許朝與軸心交叉之方向擴張變形之構成,上述固定器本體之上述擴張部的外周面,係在擴張上述擴張部前之狀態下以與上述非擴張部相同的直徑而呈連續的筆直形狀,另一方面,上述套管係由板材製成或由管製成且整體形成為相同厚度,上述套管係跨設於上述擴張部與上述非擴張部之二者,並且上述套管之前端位於較上述擴張部之前端更靠面前的位置,藉此,上述擴張部具有自上述套管之前端所露出的露出部,上述套管與上述固定器本體,係被設定為以如下方式相對於上述擴張部與上述非擴張部之二者可相對移動,即,當在上述擴張部擴張之狀態下拉拔力作用於上述固定器本體時,上述套管停止在上述導孔而容許上述固定器本體後退。
  2. 如請求項1之擴張式固定器,其中,上述擴張操作構件,係藉由配置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中之至少上述擴張部內的一群球體、及朝前端側按壓上述一群球體的螺栓所構成,且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內周形成有內螺紋。
  3. 如請求項1或2之擴張式固定器,其中,上述擴張操作構件,係自內部進入至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的芯棒,且於上述芯棒與上述擴張部之中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藉由上述芯棒之敲入而使上述擴張部擴張變形的錐形部。
  4. 如請求項1或2之擴張式固定器,其中,上述套管藉由沿其全長所延伸的一條主外狹縫而被分割成非環形狀,且嵌合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擴張部的部位,藉由僅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前端側呈開口的輔助外狹縫而被分離成複數片。
  5. 如請求項1或2之擴張式固定器,其中,於上述固定器本體之上述非擴張部形成有阻止上述套管後退移動的突起。
TW108130664A 2018-08-27 2019-08-27 擴張式固定器 TWI816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696 2018-08-27
JP2018158696 2018-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499A TW202026499A (zh) 2020-07-16
TWI816866B true TWI816866B (zh) 2023-10-01

Family

ID=6964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0664A TWI816866B (zh) 2018-08-27 2019-08-27 擴張式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7210B2 (zh)
EP (1) EP3845716A4 (zh)
JP (1) JP7418676B2 (zh)
TW (1) TWI816866B (zh)
WO (1) WO2020045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05485A1 (de) * 2019-10-09 2021-04-14 DOKA GmbH Anker
JP7466991B2 (ja) 2020-04-17 2024-04-15 株式会社ケー・エフ・シー 打撃検査対応アンカー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7437816B2 (ja) 2021-04-30 2024-02-26 エイ.アンド.エス.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アンカーボル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259Y2 (ja) * 1987-03-25 1995-06-28 ヤヒロ鋼業株式会社 アンカ−の固定構造
JP2000230279A (ja) * 1999-02-10 2000-08-22 Mizutani Kogyo Kk 二重拡張構造アンカー
JP2012082892A (ja) * 2010-10-12 2012-04-26 Nissen Fastener Co Ltd ブラインドボルト
JP2015102166A (ja) * 2013-11-25 2015-06-0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具および固定構造
WO2016121993A1 (ja) * 2015-01-30 2016-08-04 敏次 濱田 拡張式アンカ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0577A (en) * 1937-03-05 1938-06-14 Rawlplug Company Inc Machine screw anchor
US2403541A (en) * 1945-02-01 1946-07-09 Joseph H Molat Anchoring device
US3421404A (en) * 1967-12-13 1969-01-14 Harold J Jacobs Expansion bolt assembly
DE3006480A1 (de) 1980-02-21 1981-08-27 Rehm, Gallus, Prof.Dr.-Ing., 8000 München Duebel mit wegkontrollierter zwangsweiser spreizung
CH644190A5 (de) * 1980-03-05 1984-07-13 Julius Murbach Duebel.
US4485847A (en) * 1983-03-21 1984-12-04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Compression sleeve tube repair
FR2574135B1 (fr) * 1984-12-05 1988-01-22 Olin Corp Cheville a expansion par cone
JPH0427209U (zh) 1990-06-29 1992-03-04
DE19848704A1 (de) * 1998-10-22 2000-04-27 Hilti Ag Hinterschnittdübel
DE10061808A1 (de) * 2000-12-12 2002-06-13 Hilti Ag Befestigungselement für Beton
JP2004218421A (ja) 2003-01-09 2004-08-05 Kyoa Kikai Kofun Yugenkoshi ボール圧迫式拡張アンカー
US8974163B2 (en) * 2008-09-09 2015-03-10 Mechanical Plastics Corp. Wedge-type drop-in anchor assembly
JP6779564B2 (ja) * 2016-04-01 2020-11-04 株式会社ケー・エフ・シー 芯棒打込み式アンカー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0998997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喜利得股份公司 紧固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259Y2 (ja) * 1987-03-25 1995-06-28 ヤヒロ鋼業株式会社 アンカ−の固定構造
JP2000230279A (ja) * 1999-02-10 2000-08-22 Mizutani Kogyo Kk 二重拡張構造アンカー
JP2012082892A (ja) * 2010-10-12 2012-04-26 Nissen Fastener Co Ltd ブラインドボルト
JP2015102166A (ja) * 2013-11-25 2015-06-0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具および固定構造
WO2016121993A1 (ja) * 2015-01-30 2016-08-04 敏次 濱田 拡張式アン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67210B2 (en) 2024-01-09
US20210324893A1 (en) 2021-10-21
EP3845716A4 (en) 2022-09-14
TW202026499A (zh) 2020-07-16
WO2020045348A1 (ja) 2020-03-05
JP7418676B2 (ja) 2024-01-22
JPWO2020045348A1 (zh) 2020-03-05
EP3845716A1 (en) 202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6866B (zh) 擴張式固定器
US3143915A (en) Anchor bolts
JPH0645051Y2 (ja) アンカーナット締着装置
US4388031A (en) Blind fastener device
JPS639127B2 (zh)
JP2013177962A (ja) アンカーおよびアンカー施工方法
JP6272513B2 (ja) 拡張式アンカー
JP5193063B2 (ja)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および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用の装置
JP6838823B2 (ja) あと施工アンカー取付構造
JP2006336866A5 (zh)
TW201621177A (zh) 緊固結構及緊固方法
US3398627A (en) Anchor bolts
US5688090A (en) Screw assembly
JP2021071147A (ja) 拡開式アンカー
JPH10110475A (ja) アンカー金具
JP3757243B2 (ja) ネジ状先端部を有する錨留装置
WO2010058474A1 (ja) 拡開式締結具
JP2009092229A (ja) 螺具の補助材
JP2004011876A (ja) ブラインドナット
JP3884134B2 (ja) アンカー金具
WO2018159697A1 (ja) 拡張式アンカー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拡張部材
JP7096641B2 (ja) 拡張式固定具
KR200485838Y1 (ko) 벽 고정용 앵커볼트
US20210370481A1 (en) Self-drilling expandable anchor installation tool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101882658B1 (ko) 스프레드 앵커볼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