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716B - 電動機、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動機、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716B
TWI810716B TW110143241A TW110143241A TWI810716B TW I810716 B TWI810716 B TW I810716B TW 110143241 A TW110143241 A TW 110143241A TW 110143241 A TW110143241 A TW 110143241A TW I810716 B TWI810716 B TW I8107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lectric motor
stator
stator cor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2026A (zh
Inventor
石川勇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7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機、驅動裝置,上述電動機是內轉子式的電動機,包括:以中心軸為中心旋轉的轉子、具有從徑向外側包圍轉子的定子芯部的定子、保持定子的電動機外殼。電動機外殼具有筒部和底壁。底壁具有貫穿孔。在筒部的內周面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位於與貫穿孔一致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定子芯部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上述第二部分位於第一部分與底壁之間,並且由相對於第一部分位於徑向外側的面構成。

Description

電動機、驅動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電動機以及驅動裝置。
作為車輛用的驅動裝置中的定子的固定結構,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將電動機的定子在外殼內支承於單側的結構。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通過配置在定子與罩內壁之間的支承環來對支承於單側的定子進行固定的結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74788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64-9435號公報。
在將定子在外殼內支承於單側的驅動裝置中,定子在外殼內容易傾斜,定子和轉子的中心軸容易偏移。因此,若設置用於抑制定子傾斜的追加部件,則存在部件數量和組裝工時增加的技術問題。
另一方面,在將定子的支承面設置於有底圓筒狀的外殼的內周面的開口側的結構中,由於需要在模具上設置拔模錐部,因此,需要將相對於該支承面位於底側的內周面全 部切削,以避免與定子干涉。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電動機,上述電動機是內轉子式的電動機,包括:轉子,上述轉子以中心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定子,上述定子包括從徑向外側包圍上述轉子的定子芯部;以及電動機外殼,上述電動機外殼保持上述定子。上述電動機外殼具有從徑向外側包圍上述定子的筒部、以及位於上述筒部的軸方向一側的端部並沿徑向擴張的底壁。上述底壁具有將上述底壁沿軸向貫穿的貫穿孔。在上述筒部的內周面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位於與上述貫穿孔一致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上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上述第二部分位於上述第一部分與上述底壁之間,並且由相對於上述第一部分位於徑向外側的面構成。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了一種能夠抑制定子的傾倒且能夠高效率地製造的電動機和驅動裝置。
1:驅動裝置
2:電動機
3:傳遞裝置
4:減速裝置
5:差動裝置
6:外殼
10:管道
11,12:供給口
20:轉子
21:軸
22:中空部
23:連通孔
24:轉子主體
24a:供給口
26,27:軸承
30:定子
31:線圈
32:定子芯部
32A:範圍
32a:芯背
32B:位置
32b:極齒
32c:耳部
32d,66,67,68,69:貫穿孔
32e,101a,101b,201a:端部
33:線圈元件
33a,33b:線圈邊端
41:第一齒輪
42:第二齒輪
43:第三齒輪
45:中間軸
51:齒圈
55:車軸
61:電動機外殼
61A:鑄件
61c:壁部
61d:外殼開口
61x,64y:去除部分
62:齒輪箱
63:分隔壁
65:筒部
65A:筒部
65a:定子固定部
90:油路
91:第一油路
91a:揚起路徑
91b:軸供給路徑
91c:軸內路徑
91d:轉子內路徑
92:第二油路
92a:第一流路
92b:第二流路
92c:第三流路
93:第一貯存器
94:第四流路
96:油泵
97:冷卻器
97a:流路
98:冷卻水用配管
101,102,103,104:第一部分
101G,301G:製冷劑流路
161:基座面
162:螺紋孔
163:固定螺釘
201,202,203,204:第二部分
201c:傾斜面
301,302,303,304,305:第三部分
401,402:第四部分
J1:電動機軸
J2:中間軸
J3:差動軸
M1,M2,M3:模具
M1a:凹部
M1b,M2b,M3b:外周面
O:油
P:油積存部
Sg:液面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的示意結構圖。
圖2是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剖視圖。
圖3是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剖視圖。
圖4是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的剖視圖。
圖5是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的局部立體圖。
圖6是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的製造工序的說明圖。
圖8是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的局部剖視圖。
圖9是表示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的製造工序的說明圖。
在以下說明中,以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裝設在位於水平路面上的車輛的情況下的位置關係為基準來規定鉛垂方向進行說明。此外,在附圖中,作為三維直角座標系,適當地示出XYZ座標系。在XYZ座標系中,Z軸方向為鉛垂方向。+Z側為鉛垂方向上側,-Z側為鉛垂方向下側。在下文的說明中,將鉛垂方向上側簡稱為“上側”,將鉛垂方向下側簡稱為“下側”。X軸方向是與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是裝設有驅動裝置的車輛的前後方向。在下述各實施方式中,+X側為車輛的前側,-X側為車輛的後側。Y軸方向為與X軸方向及Z軸方向兩者正交的方向,其為車輛的左右方向即車寬方向。在下述各實施方式中,+Y側為車輛的左側,-Y側為車輛的右側。前後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為與鉛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另外,前後方向的位置關係不限於下述各實施方式的位置關係,也可以是,+X側為車輛的後側,-X側為車輛的前側。在這種情況下,+Y側為車輛的右側,-Y 側為車輛的左側。
在各圖中適當示出的電動機軸J1在與鉛垂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更詳細地,電動機軸J1沿Y軸方向即車輛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說明中,除非特別說明,否則將與電動機軸J1平行的方向簡稱為“軸向”,將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的徑向簡稱為“徑向”,將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的周向即電動機軸J1的繞軸方向簡稱為“周向”。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平行的方向”還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還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1裝設於混合動力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V)和電動汽車(EV)等以電動機作為動力源的車輛,並用作其動力源。如圖1所示,驅動裝置1包括電動機2、傳遞裝置3、外殼6、油泵96、冷卻器97、管道10,上述傳遞裝置3包括減速裝置4和差動裝置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裝置1不包括逆變器單元,但也可以構成為包括逆變器單元。
外殼6將電動機2和傳遞裝置3收容於內部。外殼6具有電動機外殼61、齒輪箱62以及分隔壁63。電動機外殼61在內部收容電動機2。齒輪箱62在內部收容傳遞裝置3。齒輪箱62與電動機外殼61相連。在本實施方式中,齒輪箱62位於電動機外殼61的左側。
分隔壁63在軸向上劃分出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 和齒輪箱62的內部。電動機外殼61朝向右側開口。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分隔壁63是在軸向上位於與電動機外殼61的開口部相反一側的底壁。分隔壁63位於定子30的左側,並且保持後述的軸承27。分隔壁63中的保持有軸承27的部分是從軸向觀察分隔壁63的中央部分。
分隔壁63具有將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和齒輪箱62的內部相連的貫穿孔68。貫穿孔68設置在分隔壁63的下側的端部。貫穿孔68例如將分隔壁63的下側的端部從電動機外殼61側的面朝向齒輪箱62側的面向軸向斜下側貫穿。由此,貫穿孔68中的向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開口的開口部68c以向鉛垂方向上側斜向傾斜的方向開口。貫穿孔68中的向齒輪箱62的內部開口的開口部68d以向鉛垂方向下側斜向傾斜的方向開口。
在本實施方式中,分隔壁63、電動機外殼61中的沿周向包圍電動機2的部分以及齒輪箱62中的沿周向包圍傳遞裝置3的部分是一體成形的成形體。該成形體例如是由壓鑄製成的。
圖2是電動機2的包括電動機軸J1的面上的剖視圖。圖3是電動機2的與電動機軸J1正交的面上的剖視圖。圖4是從右側(-Y側)沿軸向觀察電動機外殼61的局部剖視圖。
電動機2是內轉子式的電動機。電動機2包括轉子20、定子30、軸承26、27。轉子20能夠以沿水平 方向延伸的電動機軸J1為中心旋轉。轉子20包括軸21和轉子主體24。儘管省略了圖示,但是轉子主體24具有轉子芯部以及固定於轉子芯部的轉子磁體。轉子20的扭矩被傳遞至傳遞裝置3。
軸21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沿軸向延伸。軸21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旋轉。軸21是內部設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軸。軸21設置有連通孔23。連通孔23沿徑向延伸並使中空部22與軸21的外部相連。
軸21跨越外殼6的電動機外殼61和齒輪箱62而延伸。軸21的左側的端部突出至齒輪箱62的內部。在軸21的左側端部固定有傳遞裝置3的後述第一齒輪41。軸21被軸承26、27支承為能夠旋轉。
定子30與轉子20在徑向上隔著間隙相對。更詳細地,定子30位於轉子20的徑向外側。定子30具有定子芯部32和線圈元件33。定子芯部32包圍轉子20。定子芯部32固定於電動機外殼61的內周面。如圖3所示,定子芯部32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圓筒狀的芯背32a、從芯背32a的內周面向徑向內側延伸的多個極齒32b、以及從芯背32a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四個耳部32c。多個極齒32b沿周向在整周上等間隔地配置。四個耳部32c沿周向隔開90°等間隔地配置。各個耳部32c具有在軸向上貫穿耳部32c的貫穿孔32d。
如圖1所示,線圈元件33具有沿周向安裝於定子芯部32的多個線圈31。多個線圈31經由未圖示的絕緣 件分別安裝於定子芯部32的各極齒。多個線圈31沿著周向配置。更詳細地,多個線圈31沿著周向在整周上等間隔地配置。儘管省略圖示,但線圈元件33可以具有將各線圈31捆束的捆束構件等,也可以具有使各線圈31彼此相連的搭接線。
線圈元件33具有從定子芯部32沿軸向突出的線圈邊端33a、33b。線圈邊端33a是從定子芯部32向右側突出的部分。線圈邊端33b是從定子芯部32向左側突出的部分。線圈邊端33a包括線圈元件33所包括的各線圈31中比定子芯部32向右側突出的部分。線圈邊端33b包括線圈元件33所包括的各線圈31中比定子芯部32向左側突出的部分。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邊端33a、33b是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的圓環狀。儘管省略圖示,但線圈邊端33a、33b可以包括將各線圈31捆束的捆束構件等,也可以包括使各線圈31彼此相連的搭接線。
如圖1所示,軸承26、27將轉子20支承為能夠旋轉。軸承26、27例如是滾珠軸承。軸承26是將轉子20中相對於定子芯部32位於右側的部分支承為能夠旋轉的軸承。在本實施方式中,軸承26對軸21中相對於固定轉子主體24的部分位於右側的部分進行支承。軸承26被保持於電動機外殼61中的、將轉子20和定子30的右側覆蓋的壁部61c。壁部61c是將電動機外殼61的右側的開口部堵塞的電動機罩。
軸承27是將轉子20中相對於定子芯部32位於左側的部分支承為能夠旋轉的軸承。在本實施方式中,軸承27對軸21中相對於固定轉子主體24的部分位於左側的部分進行支承。軸承27被保持於分隔壁63。
如圖2和圖3所示,電動機外殼61具有從徑向外側包圍定子的筒部65、以及位於筒部65的左側(軸向一側)的端部並沿徑向擴張的分隔壁63(底壁)。電動機外殼61具有朝向右側(-Y側、軸向另一側)開口的外殼開口61d。
如圖2所示,筒部65在軸向上比定子30長。如圖3所示,筒部65是仿照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形狀的大致圓筒狀。在定子芯部32的耳部32c的位置處,與其他部位相比,筒部65的內徑被擴大。
電動機外殼61在連接有筒部65和分隔壁63的角部處具有定子固定部65a,上述定子固定部65a具有朝向右側(-Y側)的基座面161。定子固定部65a與定子芯部32的耳部32c對應地配置於周向的四個部位。四個定子固定部65a分別具有開口於基座面161且沿軸向延伸的螺紋孔162。
定子30在使定子芯部32的耳部32c與定子固定部65a的基座面161接觸的狀態下配置在電動機外殼61內。固定螺釘163被插入四個部位的耳部32c的貫穿孔32d中。固定螺釘163被擰入定子固定部65a的螺紋孔162,從而使定子30固定於電動機外殼61。
如圖4所示,分隔壁63具有在軸向上貫穿分隔壁63的四個貫穿孔66、67、68、69。即,電動機外殼61的底壁具有貫穿孔66~69。貫穿孔66~69分別位於在周向上相鄰的定子固定部65a之間。貫穿孔66位於分隔壁63的上端部(+Z側端部)。貫穿孔67位於分隔壁63的前側端部(+X側端部)。貫穿孔68位於分隔壁63的下端部(-Z側端部)。貫穿孔69位於分隔壁63的後側端部(-X側端部)。
在本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1中,四個貫穿孔66~69中的位於最下側的貫穿孔68用作從電動機外殼61到齒輪箱62的油流路。齒輪箱62夾著電動機外殼61的底壁即分隔壁63而位於與定子30相反的一側。優選地,作為油流路的貫穿孔68相對於電動機2的中心軸即電動機軸J1位於重力方向下側。
如圖4和圖5所示,電動機外殼61在筒部65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第一部分101、102、103、104和第二部分201~204,上述第一部分101、102、103、104位於與上述貫穿孔66~69一致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上述第二部分201~204位於第一部分101~104與分隔壁63之間,並且由相對於第一部分101~104位於徑向外側的面構成。
圖6是電動機2的貫穿孔66周邊的局部剖視圖。
如圖5和圖6所示,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201沿電動機外殼61的軸向排列配置。第一部分101是筒部65 的內周面中的與定子芯部32的直徑對應地進行了切削加工的面。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中,第二部分201是未進行切削加工的面。
如圖3所示,第一部分101~104從四周對插入到筒部65的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進行定位。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第二部分201不與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接觸,因此,不用於定子芯部32的定位。
在本實施方式中,定子芯部32具有由芯背32a和極齒32b構成的圓筒狀的主體部、以及從主體部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耳部32c。多個耳部32c沿周向彼此分開地配置。定子芯部32在耳部32c處與電動機外殼緊固固定。電動機外殼61包括在內周面上沿周向排列的多個第一部分101、102、103、104。在沿周向相鄰的耳部32c之間,各個第一部分101、102、103、104與由芯背32a和極齒32b構成的主體部的外周面沿徑向相對。根據該結構,由於在圓柱面即芯背32a的外周面處進行由第一部分101~104實現的定位,因此,能夠將定子30高精度地定位於電動機外殼61。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動機2是橫向放置的電動機。即,電動機2的中心軸即電動機軸J1沿水平方向配置。如圖3所示,四個第一部分101~104中的位於最下側的第一部分103從重力方向下側朝向上側對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進行支承。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個第一部分103從下側對定子芯部32進行支承,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多個第 一部分從下側對定子芯部32進行支承。根據該結構,通過定子30的自重,能夠對定子30相對於電動機軸J1傾斜進行抑制。
第一部分101具有從徑向方向觀察周向的寬度隨著從外殼開口61d朝向分隔壁63而變大的形狀。儘管省略圖示,但是其他的第一部分102、103、104也具有相同的形狀。在由壓鑄製造的外殼6中,由於在筒部65的內表面形成有由模具的拔模錐部形成的傾斜面,因此,對於鑄造後的筒部65的內徑而言,與外殼開口61d側相比,在分隔壁63側較小。對於這樣的筒部65的內表面,若實施在軸向的範圍內設為恒定內徑的切削加工,則如圖5所示,切削加工面的周向寬度隨著靠近分隔壁63而變大。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二部分201存在於第一部分101的分隔壁63側,因此,第一部分101的切削加工在第二部分201的外殼開口側的端部201a處中斷。假設,在不存在第二部分201的情況下,第一部分101延伸到定子固定部65a的基座面161的位置,第一部分101的周向寬度隨著靠近分隔壁63而變大,從鑄件表面開始的加工深度也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這樣的切削加工量變大的部分中存在第二部分201,因此,能夠大大地降低電動機外殼61的切削加工量。由此,也能夠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因此,能夠提高電動機外殼61的製造效率。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01的貫穿孔66側(+Y側、軸向一側)的端部101a與第二部分201的外 殼開口61d側(-Y側、軸向另一側)的端部201a沿軸向接觸而配置。另外,第一部分101的外殼開口61d側(-Y側、軸向另一側)的端部101b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外殼開口側(軸向另一側)的端部32e位於外殼開口61d側(軸向另一側)。在其他的第一部分102、103、104和第二部分202、203、204中也是同樣的。
根據該結構,通過第一部分101~104,能夠從徑向外側對從定子芯部32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到第二部分202~204的區域進行定位。由於定子芯部32中的距分隔壁63最遠的位置相對於電動機外殼61而定位,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定子芯部32的傾倒。
第一部分101~104和第二部分201~204的軸向範圍不限定於圖5和圖6所示的範圍。
也可以構成為第一部分101~104的外殼開口61d側(-Y側、軸向另一側)的端部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軸向的中間位置位於外殼開口61d側,第二部分201~204的分隔壁63側(+Y側、軸向一側)的端部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軸向的中間位置位於軸向一側。
根據該結構,在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中間位置位於外殼開口61d側的區域以及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中間位置位於分隔壁63側的區域中配置有第一部分101~104,因此,能夠在減少筒部65的內周面中的靠近分隔壁63的區域的加工量的同時,在軸向相對較寬的區域形成第一部分101~104。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定子芯部32的 傾倒。
第二部分201~204在鑄造外殼6時,利用分隔壁63的貫穿孔66~69而形成。
圖7是表示電動機外殼61的製造工序的說明圖。
如圖7所示,電動機外殼61的內周側由使用兩個模具M1和模具M2的壓鑄來製造。省略對電動機外殼61的外周側和外殼6的其他部分的說明。
模具M1是從軸向另一側(-Y側)朝向軸向一側(+Y側)延伸的模具。模具M2是從軸向一側(+Y側)朝向軸向另一側(-Y側)延伸的模具。模具M1具有供模具M2插入的凹部M1a。通過使模具M1和模具M2沿軸向前進並嚙合,在模具M1與模具M2之間形成有用於鑄造電動機外殼61的型腔。如圖7所示,電動機外殼61通過向由金屬模具M1和金屬模具M2包圍的型腔供給熔融金屬後進行冷卻而製造。
在上述製造工序中製造的電動機外殼61中,由模具M1的外周面M1b形成成為第一部分101的部分。如圖6所示,圖7所示的範圍32A是收容在電動機外殼61中的定子芯部32的軸向上的範圍。成為電動機外殼61的鑄件61A的筒部65A在軸向上形成為包括定子芯部32的軸向的範圍32A的大小。通過設置於模具M1的外周面M1b的拔模錐部,筒部65A的內周面的內徑隨著從軸向另一側(-Y側)朝向軸向一側(+Y側)而變小。在鑄造之後,通過切削加工來去除圖7所示的去除部分61x, 能夠製作在內周面上具有第一部分101的筒部65。
另外,第二部分201由模具M2的外周面M2b形成。由於模具M2從貫穿孔66向軸向一側(+Y側)拔出,因此,通過設置於模具M2的外周面M2b的拔模錐部,第二部分201的朝向徑向內側的面成為隨著朝向軸向一側(+Y側)而向徑向外側擴張的傾斜面。由此,形成圖6所示的傾斜面201c。
另外,根據上述製造工序,通過模具M2形成貫穿孔66和第二部分201。因此,在所製造的電動機外殼61中,貫穿孔66在筒部65的內側位於分隔壁63的外周端,貫穿孔66的一部分相對於筒部65的內周面位於徑向外側。其他的貫穿孔67~69也與貫穿孔66相同。
由於模具M2在鑄造之後從貫穿孔66拔出,因此,相對於貫穿孔66位於軸向另一側(-Y側)的第二部分201的周向寬度為貫穿孔66的周向寬度以下的長度。其他的第二部分202~204也與第二部分201相同。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製造方法,如圖7所示,通過使用模具M1、M2來形成筒部65A的內周面,能夠減小用於形成第一部分101~104的去除部分61x的體積。假設,在僅使用模具M1來形成筒部65A的內周面的情況下,由於通過外周面M1b的拔模錐部,筒部65A的內周面成為傾斜面,因此,圖7中用假想線表示的去除部分61y也必須通過切削加工來去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模具M2,在筒部65A中未形成去除部分61y,因此, 僅將去除部分61x削薄就能夠形成第一部分101。
另外,僅通過改變模具M2的軸向長度就能夠自由地調節第二部分201的軸向長度,因此,容易改變對定子芯部32進行定位的第一部分101的軸向位置。能夠將第一部分101容易地配置在定子30不易傾倒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01包括傾斜面201c,上述傾斜面201c從上述第二部分201與第一部分101的邊界開始隨著朝向分隔壁63側(+Y側、軸向一側)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另外,貫穿孔66的孔的截面積隨著從軸向另一側(-Y側)朝向軸向一側(+Y側)而逐漸變大。儘管省略圖示,但是其他的第二部分202~204也具有與第二部分201相同的結構。另外,其他的貫穿孔67~69也具有與貫穿孔66相同的結構。
如上所述,形成第二部分201~204和貫穿孔66~69的模具M2從分隔壁63的軸向一側(+Y側)朝向軸向另一側(-Y側)突出,因此,通過模具M2的拔模錐部在第二部分201~204和貫穿孔66~69的內周面上設置有傾斜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貫穿孔66~69中的位於最下側的貫穿孔68用作使油O從電動機外殼61向齒輪箱62流動的油流路。通過將用於拔出形成第二部分203的模具的貫穿孔68用作油O的流路,無需在分隔壁63中設置油流路用的貫穿孔,從而能夠減少貫穿孔,因此,不易導致電動機外殼61的剛度降低。
若從外殼開口61d側延伸且與貫穿孔68相連的 第二部分203是隨著朝向軸向一側(+Y側)而向下側傾斜的形狀,則能夠將電動機外殼61內的油O平滑地引導到貫穿孔68。
另外,在貫穿孔68中,若為孔的截面積朝向軸向一側而變大的形狀,則貫穿孔68的表面為隨著從電動機外殼61朝向齒輪箱62而向下側傾斜的面,因此,能夠使油O從電動機外殼61朝向齒輪箱62平滑地流動。除此之外,與貫穿孔68相連的第二部分203的表面也成為隨著從電動機外殼61朝向齒輪箱62而向下側傾斜的面,因此,能夠使油O從電動機外殼61朝向齒輪箱62平滑地流動。
另外,電動機外殼61還包括第三部分301~304,上述第三部分301~304位於與第一部分101~104和第二部分201~204不同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根據該結構,除了四個部位的第一部分101~104之外,通過四個部位的第三部分301~304,從徑向外側對定子芯部32進行定位。由此,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定子30的傾倒。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第三部分301在定子芯部32的整個軸向範圍內延伸。即,第三部分301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與定子芯部32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32e一致,或第三部分301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相對於端部32e位於外殼開口61d側。第三部分301的分隔壁63側的端部到達定子芯部32的分隔壁63側的端部。其他的第三部分302、303、304也具有與第三部分 301相同的結構。根據該結構,由於能夠在整個軸向長度的範圍內對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進行定位,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定子30的傾倒。
如圖3所示,四個第三部分301~304中的位於最下側的第三部分303從重力方向下側朝向上側對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進行支承。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個第三部分303從下側對定子芯部32進行支承,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多個第三部分從下側對定子芯部32進行支承。根據該結構,能夠通過定子30的自重對定子30相對於電動機軸J1傾斜進行抑制。
第三部分301具有從徑向方向觀察時周向的寬度隨著從外殼開口61d朝向分隔壁63而變大的形狀。儘管省略圖示,但是其他的第三部分302、303和304也具有相同的形狀。第三部分301~304成為這樣的形狀的理由是,與第一部分101~104同樣地,筒部65的內表面是由模具的拔模錐部形成的傾斜面。
第三部分301~304的軸向長度是能夠改變的。即,第三部分301~304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也可以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32e位於分隔壁63側。另外,第三部分301~304的分隔壁63側的端部也可以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分隔壁63側的端部位於外殼開口61d側。另外,第三部分301~304也可以在軸向上分割為多個區域。
此外,如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61 在周向上第二部分201的與第三部分301相反的一側具有第三部分305。根據該結構,在第二部分201的周邊,能夠由兩個部位的第三部分301、305對定子芯部32的分隔壁63側的端部進行定位。第三部分305只要根據需要設置即可。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61在第三部分305的軸向另一側(-Y側)具有內徑比第三部分305大的第四部分402。第四部分402在周向上與第一部分101相鄰。第四部分402的內徑大於第一部分101的內徑。通過具有第四部分402,第三部分305能夠容易地以所需的軸向長度形成於所需的軸向位置,而不會增加切削加工量。在後述的變形例中,參照圖8和圖9詳細地說明第四部分402的形成方法。
如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61具有多個製冷劑流路101G,多個上述製冷劑流路101G由沿周向橫切第一部分101的槽構成。另外,具有多個製冷劑流路301G,多個上述製冷劑流路301G由沿周向橫切第三部分301的槽構成。如圖3所示,用於使油O澆灑到定子30的管道10配置於定子芯部32的上側。稍後將詳細描述管道10的結構和功能。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外殼61中,為了對定子芯部32進行定位,第一部分101~104的朝向徑向內側的面和第三部分301~304的朝向徑向內側的面接觸或靠近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因此,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301能夠成為阻礙從管道10供給到定子 芯部32的上表面的油O的流動的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301設置有製冷劑流路101G、301G,因此,定子芯部32上的油O能夠通過製冷劑流路101G、301G沿周向流動。由此,能夠有效地冷卻定子30。
在本實施方式中,製冷劑流路101G、301G分別為兩條,但也可以是一條或三條以上。另外,電動機外殼61可以構成為僅具有製冷劑流路101G,也可以構成為僅具有製冷劑流路301G。儘管省略圖示,但是其他的第一部分102~104以及其他的第三部分302~304也可以包括與製冷劑流路101G、301G相同的由槽構成的製冷劑流路。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筒部65的內周面中的第一部分101~104和第三部分301~304以外的部分從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遠離而配置。因此,僅第一部分101~104和第三部分301~304阻礙油O的流通。用於使油O流通的槽僅設置於第一部分101~104和第三部分301~304即可,因此,能夠縮小加工所需要的區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構成為第一部分101的外殼開口61d側的端部101b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端部32e位於外殼開口61d側,但是第一部分101的端部101b也可以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端部32e位於分隔壁63側。參考圖8對該例進行說明。
圖8是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的局部剖視圖。
如圖8所示,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61在第一部分101的外殼開口61d側(-Y側、軸向另一側)具有由相對於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位於徑向外側的面構成的第四部分401。
與第二部分201同樣地,第四部分401由未被切削加工的鑄件表面構成。在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61中,由於設置有第四部分401,與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相比,第一部分101的軸向長度較短。由於通過切削加工形成的第一部分101的範圍較窄,因此,切削加工的負擔較小,材料的利用效率較高,從而提高了電動機外殼61的製造效率。
此外,在其他的第一部分102、103、104的外殼開口61d側(軸向另一側)也可以設置與上述第四部分401相同的第四部分。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61的製造工序的說明圖。
具有第四部分401的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61能夠由使用了圖9所示的模具M3和模具M2的壓鑄來製造。
模具M3是與圖7所示的模具M1大致相同的結構,但是與模具M1相比,外周面M3b位於更靠徑向外側的位置。由此,模具M3的靠近軸向另一側的部分相對於配置有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的位置32B配置在徑向外側。
在使用模具M3、M2製造的鑄件61A中,若沿 著定子芯部32的外周面來切削內周面,則僅切削了圖8所示的去除部分61x,而不會切削去除部分61x的軸向一側和軸向另一側。通過以上,能夠製造圖8所示的變形例的電動機外殼61。根據變形例的製造方法,能夠減小通過切削加工去除的去除部分61x的體積。
返回到圖1,外殼6在內部收容作為製冷劑的油O。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和齒輪箱62的內部收容有油O。在齒輪箱62內部的下部區域設置有供油O積存的油積存部P。油積存部P的油O通過後述的油路90被送至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被送至電動機外殼61內部的油O積存於電動機外殼61內部的下部區域。積存於電動機外殼61內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經由貫穿孔68移動至齒輪箱62並返回至油積存部P。
另外,本說明書中,“油收容於某部分的內部”是指,只要是在電動機驅動過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位於某部分的內部即可,而在電動機停止時,油可以不位於某部分的內部。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油O收容於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只要是在電動機2驅動過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油O位於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即可,在電動機2停止時,電動機外殼61內部的所有油O也可以穿過貫穿孔68移動至齒輪箱62。另外,通過後述油路90被送至電動機外殼61內部的油O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電動機2停止的狀態下留存在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
油O在後述的油路90內循環。油O用於減速裝 置4和差動裝置5的潤滑。此外,油O用於電動機2的冷卻。作為油O,為了實現潤滑油和冷卻油的功能,優選使用與粘度比較低的自動變速器用潤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傳遞裝置3收容於外殼6的齒輪箱62。傳遞裝置3與電動機2連接。更詳細而言,傳遞裝置3與軸21的左側的端部連接。傳遞裝置3具有減速裝置4以及差動裝置5。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經由減速裝置4傳遞至差動裝置5。
減速裝置4與電動機2連接。減速裝置4使電動機2的轉速減小,並且使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根據減速比而增大。減速裝置4將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傳遞至差動裝置5。減速裝置4具有第一齒輪41、第二齒輪42、第三齒輪43以及中間軸45。
第一齒輪41固定於軸21的左側端部的外周面。第一齒輪41與軸21一起以電動機軸J1為中心旋轉。中間軸45沿著與電動機軸J1平行的中間軸J2延伸。中間軸45以中間軸J2為中心旋轉。第二齒輪42以及第三齒輪43固定於中間軸45的外周面。第二齒輪42與第三齒輪43經由中間軸45連接。第二齒輪42以及第三齒輪43以中間軸J2為中心旋轉。第二齒輪42與第一齒輪41嚙合。第三齒輪43與差動裝置5的後述齒圈51嚙合。
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依次經由軸21、第一齒輪41、第二齒輪42、中間軸45以及第三齒輪43被向差動 裝置5的齒圈51傳遞。各齒輪的齒輪比和齒輪的個數等能根據需要的減速比進行各種變更。在本實施方式中,減速裝置4是各齒輪的軸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軸齒輪型減速器。
差動裝置5經由減速裝置4與電動機2連接。差動裝置5是用於將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傳遞至車輛的車輪的裝置。差動裝置5在車輛轉彎時吸收左右車輪的速度差,並向左右兩輪的車軸55傳遞相同扭矩。如此一來,在本實施方式中,傳遞裝置3通過減速裝置4以及差動裝置5將電動機2的扭矩傳遞至車輛的車軸55。差動裝置5具有齒圈51、未圖示的齒輪箱、未圖示的一對小齒輪、未圖示的小齒輪軸以及未圖示的一對側齒輪。齒圈51以與電動機軸J1平行的差動軸J3為中心旋轉。從電動機2輸出的扭矩經由減速裝置4傳遞至齒圈51。
電動機2設置有供油O在外殼6的內部循環的油路90。油路90是將油O從油積存部P供給至電動機2並再次引導至油積存部P的油O的路徑。油路90設置成跨及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和齒輪箱62的內部。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油路”是指油的路徑。因此,“油路”的概念不僅包括形成始終朝向一個方向的油的流動的“流路”,還包括使油暫時滯留的路徑和供油滴落的路徑。使油暫時滯留的路徑例如包括貯存油的貯存器等。
油路90具有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分別供油O在外殼6的內部循環。 第一油路91具有揚起路徑91a、軸供給路徑91b、軸內路徑91c和轉子內路徑91d。此外,在第一油路91的路徑中設置有第一貯存器93。第一貯存器93設置在齒輪箱62內。
揚起路徑91a是利用差動裝置5的齒圈51的旋轉將油O從油積存部P揚起並利用第一貯存器93接收油O的路徑。第一貯存器93向上側開口。第一貯存器93接收齒圈51揚起的油O。此外,在剛驅動電動機2之後等油積存部P的液面Sg較高等情況下,第一貯存器93除了接收被齒圈51揚起的油O以外,還接收被第二齒輪42以及第三齒輪43揚起的油O。
軸供給路徑91b將油O從第一貯存器93引導至軸21的中空部22。軸內路徑91c是供油O經過軸21的中空部22內的路徑。轉子內路徑91d是從軸21的連通孔23經過轉子主體24的內部並飛散至定子30的路徑。
轉子內路徑91d具有設置於轉子主體24的供給口24a。供給口24a開口於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穿過轉子內路徑91d的油O從供給口24a朝向定子30噴射。這樣,供給口24a將作為流體的油O供給至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供給口24a例如設置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子主體24相當於具有供給口24a的供給部。
在軸內路徑91c中,伴隨轉子20的旋轉而對轉子20內部的油O施加離心力。由此,油O從轉子20向徑 向外側連續地飛散。此外,伴隨油O的飛散,轉子20內部的路徑變為負壓,積存於第一貯存器93的油O被吸引至轉子20的內部,從而使油O充滿轉子20內部的路徑。
到達定子30的油O從定子30奪取熱量。將定子30冷卻後的油O向下側滴下,並積存在電動機外殼61內的下部區域。積存在電動機外殼61內的下部區域的油O經由設置於分隔壁63的貫穿孔68移動至齒輪箱62。如以上所述的那樣,第一油路91將油O供給至轉子20和定子30。
在第二油路92中,油O從油積存部P被揚起而被供給至定子30。第二油路92設置有油泵96、冷卻器97和管道10。第二油路92具有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第三流路92c和第四流路94。
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第三流路92c以及第四流路94設置於外殼6的壁部。第一流路92a使油積存部P與油泵96相連。第二流路92b使油泵96與冷卻器97相連。第三流路92c使冷卻器97與第四流路94相連。第三流路92c例如設置於電動機外殼61的壁部中的右側(-Y側)的壁部。第四流路94設置於壁部61c。第四流路94使第三流路92c與管道10相連。
在本實施方式中,管道10沿軸向延伸。管道10的右側的端部固定於壁部61c。在本實施方式中,管道10是沿軸向直線狀地延伸的圓筒狀。管道10收容在外殼6的內部。管道10位於定子30的徑向外側。管道10例如 位於定子30的上側。另外,管道10也可以設置有多個。
管道10具有將作為流體的油O供給至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的供給口11、12。供給口11、12開口於電動機外殼61的內部。從第四流路94流入管道10內的油O從供給口11、12朝向定子30噴射。從供給口11噴射的油O被供給至定子芯部32。從供給口12噴射的油O被供給至線圈邊端33a、33b。供給口11和供給口12例如分別設置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管道10相當於具有供給口11、12的供給部。
油泵96是輸送作為製冷劑的油O的泵。在本實施方式中,油泵96是通過電氣驅動的電動泵。油泵96將油O從油積存部P經由第一流路92a上吸,並經由第二流路92b、冷卻器97、第三流路92c、第四流路94和管道10將油O供給至電動機2。
從管道10供給至定子30的油O朝下側滴下,並積存在電動機外殼61內的下部區域。積存在電動機外殼61內的下部區域的油O經由設置於分隔壁63的貫穿孔68移動至齒輪箱62的油積存部P。如以上那樣,第二油路92將油O供給至定子30。
冷卻器97對經過第二油路92的油O進行冷卻。在冷卻器97處連接有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冷卻器97具有將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相連的流路97a。流路97a是設置於冷卻器97內部的流路。流路97a經由第二流路92b和第一流路92a與齒輪箱62的內部相 連。在冷卻器97處連接有冷卻水用配管98,該冷卻水用配管98供被未圖示的散熱器冷卻後的冷卻水通過。經過設置於冷卻器97內部的流路97a的油O與經過冷卻水用配管98的冷卻水之間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
1:驅動裝置
2:電動機
3:傳遞裝置
4:減速裝置
5:差動裝置
6:外殼
10:管道
11,12:供給口
20:轉子
21:軸
22:中空部
23:連通孔
24:轉子主體
24a:供給口
26,27:軸承
30:定子
31:線圈
32:定子芯部
33:線圈元件
33a,33b:線圈邊端
41:第一齒輪
42:第二齒輪
43:第三齒輪
45:中間軸
51:齒圈
55:車軸
61:電動機外殼
61c:壁部
62:齒輪箱
63:分隔壁
68:貫穿孔
90:油路
91:第一油路
91a:揚起路徑
91b:軸供給路徑
91c:軸內路徑
91d:轉子內路徑
92:第二油路
92a:第一流路
92b:第二流路
92c:第三流路
93:第一貯存器
94:第四流路
96:油泵
97:冷卻器
97a:流路
98:冷卻水用配管
J1:電動機軸
J2:中間軸
J3:差動軸
O:油
P:油積存部
Sg:液面

Claims (15)

  1. 一種電動機,所述電動機是內轉子式的所述電動機,包括:以中心軸為中心旋轉的轉子、具有從徑向外側包圍所述轉子的定子芯部的定子、保持所述定子的電動機外殼,所述電動機外殼具有:從所述徑向外側包圍所述定子的筒部、位於所述筒部的軸向一側的端部且沿徑向擴張的底壁,所述底壁具有將所述底壁沿軸向貫穿的貫穿孔,在所述筒部的內周面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於與所述貫穿孔一致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所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所述第二部分位於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底壁之間,並且由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位於所述徑向外側的面構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軸向一側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軸向另一側的端部在所述軸向上接觸而配置,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軸向另一側的端部相對於所述定子芯部的所述軸向另一側的端部位於所述軸向另一側。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貫穿孔位於所述底壁的外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周向寬度是所述貫穿孔的周向寬度以下的長度。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軸向另一側的端部相對於所述定子芯部的軸向的中間位置位於軸向另一側,所述第二部分的軸向的一側的端部相對於所述定子芯部的軸向的中間位置位於軸向一側。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從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的邊界隨著朝向軸向一側而向徑向外側傾斜。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定子芯部具有:沿軸向延伸的圓筒狀的主體部、從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耳部,所述多個耳部在周向上彼此分開地配置,所述定子芯部在所述耳部處與所述電動機外殼緊固固定,所述電動機外殼具有在內周面上沿周向排列的多個所述第一部分,在沿周向相鄰的所述耳部之間,各個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在徑向上相對。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電動機是所述中心軸沿水平方向配置的橫向放置的所述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外殼中的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部分從重力方向下側對所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進行支承。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貫穿孔的孔的截面積隨著從所述軸向另一側朝向所述軸向一側而逐漸變大。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還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於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不同的周向位置,並且由能與所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接觸的面構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動機,其中,所述電動機是所述中心軸沿水平方向配置的橫向放置的所述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外殼中的至少一個所述第三部分從重力方向下側對所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進行支承。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的軸向另一側具有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由相對於所述定子芯部的外周面位於徑向外側的面構成。
  13. 一種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以及與所述電動機連結的減速機構,其中,所述電動機配置成橫向放置,具有在所述電動機和所述減速機構的內部循環的製冷劑,所述減速機構夾著所述電動機外殼的底壁而位於與所述定子相反的一側,所述底壁的所述貫穿孔相對於所述電動 機的所述中心軸位於重力方向下側。
  14. 一種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動機;以及與所述電動機連結的減速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動機配置成橫向放置,具有在所述電動機和所述減速機構的內部循環的製冷劑,所述電動機外殼具有:製冷劑供給機構,所述製冷劑供給機構使製冷劑澆灑到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以及製冷劑流路,所述製冷劑流路由沿所述周向橫切所述第一部分的槽構成。
  15. 一種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請求項10所述的電動機;以及與所述電動機連結的減速機構,其中,所述電動機配置成橫向放置,具有在所述電動機和所述減速機構的內部循環的製冷劑,所述電動機外殼具有:製冷劑供給機構,所述製冷劑供給機構使製冷劑澆灑到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以及製冷劑流路,所述製冷劑流路由沿所述周向橫切所述第三部分的槽構成。
TW110143241A 2020-11-19 2021-11-19 電動機、驅動裝置 TWI810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2813 2020-11-19
JP2020192813A JP2022081336A (ja) 2020-11-19 2020-11-19 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026A TW202222026A (zh) 2022-06-01
TWI810716B true TWI810716B (zh) 2023-08-01

Family

ID=8134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241A TWI810716B (zh) 2020-11-19 2021-11-19 電動機、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8522A1 (zh)
JP (1) JP2022081336A (zh)
CN (1) CN114552844A (zh)
DE (1) DE102021212883A1 (zh)
TW (1) TWI810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35657A1 (de) * 2019-12-23 2021-01-07 FEV Europe GmbH Elektrischer Antriebsstrang mit Anfahrunterstützung
JP2022107337A (ja) * 2021-01-08 2022-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コイル冷却構造
KR102661083B1 (ko) 2024-04-01 2024-04-26 주식회사프라임 식판 스토퍼 모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435U (zh) * 1987-07-06 1989-01-19
US20050178222A1 (en) * 2004-01-16 2005-08-18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US20100067333A1 (en) * 2008-09-16 2010-03-18 Seiichi Kato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an optical pickup
JP4747880B2 (ja) * 2006-02-23 2011-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電動車両
TW201742368A (zh) * 2016-05-17 2017-12-01 Microspace Corp 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及電動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8484B2 (ja) * 2008-01-24 2011-08-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2013017334A (ja) * 2011-07-05 2013-01-24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
JP2014220960A (ja) * 2013-05-10 2014-11-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駆動装置
JP6136798B2 (ja) * 2013-09-1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
JP7088012B2 (ja) * 2016-08-09 2022-06-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US11136975B2 (en) * 2016-08-09 2021-10-05 Nidec Corporation Drive apparatus having oil passage defined in stopper body
CN109565216B (zh) * 2016-08-09 2020-12-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JP2018207700A (ja) * 2017-06-07 2018-12-27 Ntn株式会社 回転電動機およびこの回転電動機を備え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WO2019021696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7207852B2 (ja) * 2018-02-08 2023-01-18 Ntn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20167861A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435U (zh) * 1987-07-06 1989-01-19
US20050178222A1 (en) * 2004-01-16 2005-08-18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JP4747880B2 (ja) * 2006-02-23 2011-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電動車両
US20100067333A1 (en) * 2008-09-16 2010-03-18 Seiichi Kato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an optical pickup
TW201742368A (zh) * 2016-05-17 2017-12-01 Microspace Corp 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及電動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1336A (ja) 2022-05-31
US20220158522A1 (en) 2022-05-19
DE102021212883A1 (de) 2022-05-19
TW202222026A (zh) 2022-06-01
CN114552844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0716B (zh) 電動機、驅動裝置
JP7439819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424106B2 (ja) 駆動装置
JP2024037813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09303367A (ja) 車両用駆動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463809B2 (ja) 駆動装置
JP7281639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421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351167B2 (ja) 駆動装置
WO2021140807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081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駆動装置
WO2019208083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275431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78845B2 (ja) 駆動装置
CN113098191B (zh) 驱动装置
JP7331501B2 (ja) 駆動装置
JP2022136508A (ja) 駆動装置
US20230069613A1 (en) Drive apparatus
CN116073588A (zh) 驱动装置
JP7392551B2 (ja) 駆動装置
JP7318287B2 (ja) 駆動装置
WO2019208082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24004434A1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10661B (zh) 馬達單元以及電動汽車
WO2023188621A1 (ja) 駆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