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473B -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473B
TWI810473B TW109125686A TW109125686A TWI810473B TW I810473 B TWI810473 B TW I810473B TW 109125686 A TW109125686 A TW 109125686A TW 109125686 A TW109125686 A TW 109125686A TW I810473 B TWI810473 B TW I8104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synthetic fiber
mentioned
fiber ya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696A (zh
Inventor
山本真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4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02Methods or apparatus in which packages do not rotate
    • B65H49/04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 B65H49/10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 B65H49/12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the reserve packages being mounted to permit manual or automatic transfer to operat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9Elastic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具備:接續器66,其使紗端Y1與紗端Y2交纏而形成連續紗Y0;第1鉤67a、68a,其等係以若作用於連續紗Y0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可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捕捉引導機構61,其捕捉連續紗Y0使之卡止於第1鉤67a、68a,且以使連續紗Y0產生張力之方式使捕捉部分移動至特定之檢查位置P61;張力計164,其獲取第1鉤67a、68a之可動量;及判定部90b,其基於在使捕捉引導機構61移動至檢查位置P61時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可動量,判定接線是否成功。

Description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已知有假捻加工機,其對自給紗捲裝體供給之複數條合成纖維紗實施假捻加工,將加工後之合成纖維紗於捲取裝置中進行捲取而形成捲取捲裝體(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6-200434號公報)。假捻加工機於保持複數個給紗捲裝體之紗架中,2個1組地使用插錠(Peg)以便連續供給合成纖維紗。於該構成中,將支持於一個插錠之給紗捲裝體之內層側之合成纖維紗、與支持於另一個插錠之給紗捲裝體之外層側之合成纖維紗相接。藉此,於紗架中,即便一個給紗捲裝體之合成纖維紗用完,亦自另一個給紗捲裝體供給合成纖維紗,因此可連續供給合成纖維紗。
於此種構成中,於給紗捲裝體之合成纖維紗用完之情形時,需要供給新捲裝體,且進行支持於一個插錠之給紗捲裝體之合成纖維紗、與支持於另一個插錠之給紗捲裝體之合成纖維紗的接線。此種接線作業(接尾作業)一般而言經由人手進行。於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平7-68010號公報)中揭示一種作業台車,其可沿著此種紗架行走地設置,且用於供實施給紗捲裝體之更換及接線之作業者乘坐。
業界迫切期望使接線裝置於不經由人手之情況下進行如上所述之接線作業。於此種情形時,期望掌握藉由裝置來代替人眼確實地執行接線。例如,若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以失敗告終,則於捲取裝置中合成纖維紗之導紗眼消失,因此需要於捲取裝置中進行大規模之重新設置。若能掌握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以失敗告終,則可避免此種事態。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判定利用接線裝置所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係用於纖維機械,且自支持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之2個1組之給紗捲裝體之各者拉出紗端,進行紗端彼此之接線者,該纖維機械具備:紗架,其中包含合成纖維之合成纖維紗捲繞於筒而成之給紗捲裝體支持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加工裝置,其對自給紗捲裝體供給之合成纖維紗實施加工;及捲取裝置,其對實施了加工之合成纖維紗進行捲取而形成捲取捲裝體;且該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具備:接線部,其使作為一個給紗捲裝體之紗端之第1紗端及作為另一個給紗捲裝體之紗端之第2紗端交纏而形成連續合成纖維紗;卡止部,其係可卡止連續合成纖維紗者,且以若作用於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可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引導部,其捕捉連續合成纖維紗使之卡止於卡止部,且以對連續合成纖維紗產生張力之方式使捕捉部分移動至特定之檢查位置;行走單元,其使支持接線部、卡止部、及引導部之基台沿紗架移動;獲取部,其獲取卡止部相對於基台之可動量;及判定部,其基於在使引導部移動至檢查位置時藉由獲取部所獲取之可動量,判定接線是否成功。
於該構成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中,捕捉連續合成纖維紗使之卡止於卡止部,且使捕捉部分移動至檢查位置,藉此可使連續合成纖維紗產生張力。對於此時連續合成纖維紗所產生之張力,判定部基於藉由獲取部所獲取之可動量導出,若可獲取特定之張力,則判定第1紗端與第2紗端相連,若無法獲得特定之張力,則判定第1紗端與第2紗端未相連。即,判定部可判定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中,亦可為,引導部以第1紗端與第2紗端之交纏部分位於連續合成纖維紗之捕捉部分與卡止部之卡止部分之間的方式引導連續合成纖維紗。於該構成中,由於可更加確實地使交纏部分產生張力,故而可更加確實地判定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中,亦可為,卡止部具有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且引導部使連續合成纖維紗卡止於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之兩者,且以第1紗端與第2紗端之交纏部分配置於第1卡止部與第2卡止部之間之方式,於捕捉有連續合成纖維紗之狀態下將其引導至檢查位置。於該構成中,由於可更加確實地使交纏部分產生張力,故而可更加確實地判定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亦可為,進而具備:回收裝置,其回收支持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之筒;及供給裝置,其將給紗捲裝體安裝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且於基台支持有回收裝置及供給裝置。於該構成中,保持於紗架之給紗捲裝體之更換作業及接線作業可於不經由人手之情況下讓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執行。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中,亦可為,卡止部可相對於基台旋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獲取部獲取卡止部相對於基台之旋動量。於該構成中,可容易且簡潔地構成以根據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的卡止部之構成。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判定利用接線裝置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於圖式之說明中,對相同或相當要素標註相同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1所示,假捻加工系統1具備假捻加工機(纖維機械)2、第1搬送裝置3、第2搬送裝置4、給紗單元5、捲裝體補充裝置6、及捲裝體更換裝置(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7。假捻加工系統1具備總括地控制假捻加工機2、第1搬送裝置3、第2搬送裝置4、捲裝體補充裝置6及捲裝體更換裝置7之控制裝置(省略圖示)。本實施形態之假捻加工系統1中,假捻加工機2、第1搬送裝置3、第2搬送裝置4、給紗單元5、捲裝體補充裝置6及捲裝體更換裝置7分別設置有複數個。於以下之說明中,圖中所示之「Z方向」為鉛直方向(上下方向),「X方向」為水平方向,「Y方向」為與X方向及Z方向垂直之水平方向。
假捻加工系統1對自複數個給紗捲裝體P1(參照圖2)供給之紗Y(參照圖3)實施加工而製造捲取捲裝體P2(參照圖4)。紗Y例如係包含聚酯、聚醯胺等熱塑性合成纖維之合成纖維紗。給紗捲裝體P1係半延伸紗(POY:Partially Oriented Yarn)捲取於給紗筒B1(參照圖2)而形成。捲取捲裝體P2係延伸加工紗(DTY:Draw Textured Yarn)捲取於捲取筒B2(參照圖4)而形成。
假捻加工機2對紗Y實施加工而形成捲取捲裝體P2。假捻加工機2具有主基座(加工裝置)2a、及2台捲取台2b。於主基座2a設置有加捻裝置、供給輥等。於捲取台2b設置有捲取裝置、落紗裝置等。主基座2a沿著X方向延伸。捲取台2b沿著X方向延伸。捲取台2b於Y方向(主基座2a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與主基座2a相對向之位置。即,2台捲取台2b配置於將主基座2a夾在中間之位置。
假捻加工機2對自複數個給紗捲裝體P1供給之紗Y實施假捻加工,將經加工之紗捲取於捲取筒B2而形成捲取捲裝體P2(參照圖4)。假捻加工機2將形成之捲取捲裝體P2供給至第2搬送裝置4。
第1搬送裝置3搬送給紗捲裝體P1。第1搬送裝置3例如沿著自頂壁垂吊之第1軌道R1行走。第1軌道R1例如配置於一個假捻加工機2與另一個假捻加工機2之間、及捲取台2b與給紗單元5之間。第1搬送裝置3於供給給紗捲裝體P1之供給場所與特定之捲裝體補充裝置6之間搬送給紗捲裝體P1。如圖2所示,第1搬送裝置3具有第1捲裝體保持部3a。第1捲裝體保持部3a垂吊於第1軌道R1。第1捲裝體保持部3a保持複數個(例如12個)給紗捲裝體P1。第1捲裝體保持部3a藉由內插於給紗捲裝體P1之給紗筒B1之支持構件(省略圖示)而支持給紗捲裝體P1。
如圖3所示,於給紗捲裝體P1安裝有配接器10。配接器10保持紗Y。配接器10具有安裝部11、第1保持部12、及第2保持部13。安裝部11可與給紗捲裝體P1之給紗筒B1同步旋轉地安裝於給紗筒B1。安裝部11呈圓筒狀。安裝部11安裝於自給紗捲裝體P1之側面突出之給紗筒B1之端部。
第1保持部12保持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之紗Y之第1紗端Y1。第1保持部12設置於安裝部11。第1保持部12具有第1臂12a、第1固持具12b、及第1導紗件12c。第1臂12a係基端側固定於安裝部11之側面,沿著安裝部11之直徑方向延伸。第1固持具12b固持第1紗端Y1。第1固持具12b設置於第1臂12a之末端側。第1導紗件12c設置於第1臂12a。
第2保持部13保持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尾端側)之紗Y之第2紗端Y2。第2保持部13設置於安裝部11。第2保持部13具有第2臂13a、第2固持具13b、及第2導紗件13c。第2臂13a係基端側固定於安裝部11之側,並沿著安裝部11之直徑方向延伸。第2臂13a係以位於與第1臂12a同一直線狀之方式配置。第2固持具13b固持第2紗端Y2。第2固持具13b設置於第2臂13a之末端側。第2導紗件13c設置於第2臂13a。
配接器10中,將自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拉出之第1紗端Y1經由第1保持部12之第1導紗件12c而利用第1固持具12b進行固持,且將自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拉出之第2紗端Y2經由第1保持部12之第1導紗件12c及第2保持部13之第2導紗件13c而利用第2固持具13b進行固持。配接器10例如由作業者安裝於給紗捲裝體P1。亦可於給紗筒B1,在與安裝有配接器10之端部相反之側之端部安裝筒蓋BC(參照圖2)。
如圖4所示,第2搬送裝置4搬送捲取捲裝體P2。第2搬送裝置4沿著第1軌道R1行走。第2搬送裝置4於特定之假捻加工機2與捲取捲裝體P2之保管設備(省略圖示)之間搬送捲取捲裝體P2。第2搬送裝置4具有第2捲裝體保持部4a。第2捲裝體保持部4a垂吊於第1軌道R1。複數個(例如16個)捲取捲裝體P2經由第2捲裝體保持部4a而分別被保持。具體而言,捲取捲裝體P2係藉由利用捲裝體支承部支持各捲取筒B2之兩端部而得以保持。
如圖1所示,給紗單元5對假捻加工機2供給紗Y。給紗單元5與假捻加工機2相鄰地配置。給紗單元5配置於在Y方向上與假捻加工機2之捲取台2b相對向之位置。給紗單元5沿著X方向延伸。給紗單元5具有複數個紗架20。紗架20保持給紗捲裝體P1。紗架20沿著X方向排列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之給紗單元5中,紗架20於Y方向上相背向地配置有一對。
如圖5所示,紗架20具有紗架基台部21、4根第1支柱22a、22b、22c、22d、分隔板23、及複數個插錠24。紗架基台部21為框狀之框架體。4根第1支柱22a~22d立設於紗架基台部21。4根第1支柱22a~22d沿著Z方向延伸。4根第1支柱22a~22d之各者於X方向上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且於Y方向上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分隔板23設置於第1支柱22a~22d。分隔板23於第1支柱22a~22d之Z方向上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分隔板23防止給紗捲裝體P1之掉落。
插錠24支持給紗捲裝體P1。插錠24設置於第1支柱22a、22b。插錠24於第1支柱22a、22b之Z方向上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例如8個)。插錠24配置於一對分隔板23之間。設置於第1支柱22a之插錠24、與設置於第1支柱22b之插錠24並列配置於相同高度位置。於以下之說明中,亦將設置於第1支柱22a之插錠24稱為「第1插錠24a」,將設置於第1支柱22b之插錠24稱為「第2插錠24b」。
第1插錠24a及第2插錠24b係以2個一組而使用。於該構成中,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相接。具體而言,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的外層側之第1紗端Y1或內層側之第2紗端Y2、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的內層側之第2紗端Y2或外層側之第1紗端Y1相接。藉此,自支持於2個一組之第1插錠24a及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供給1根紗Y。
如圖6所示,插錠24具有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及插錠本體部26。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支持給紗捲裝體P1。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具有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及旋轉機構25c。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為棒狀構件。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可旋轉地支持於插錠本體部26。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沿著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呈平行,並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插錠24藉由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以2點支持給紗捲裝體P1。
於捲裝體支持構件25a之延伸方向之一端部設置有被覆部25d。於捲裝體支持構件25b之延伸方向之一端部設置有被覆部25e。被覆部25d、25e例如係藉由摩擦係數較大之橡膠(樹脂)等而形成。被覆部25d、25e與捲取捲裝體P2之給紗筒B1之內周面接觸(抵接)。捲裝體支持構件25a之一端與捲裝體支持構件25b之一端藉由連結構件25f連結。
旋轉機構25c具有從動輪25g、驅動輪25h、動力傳送帶25i、及第1轉輪25j。
從動輪25g設置於捲裝體支持構件25a之另一端。驅動輪25h設置於捲裝體支持構件25b之另一端。動力傳送帶25i架設於從動輪25g及驅動輪25h。第1轉輪25j設置於驅動輪25h(捲裝體支持構件25b)。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轉輪25j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轉輪。第1轉輪25j係藉由下述之接線裝置60之第1接線驅動器62a或第2接線驅動器63a之旋轉驅動而旋轉。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中,藉由第1轉輪25j之旋轉而使捲裝體支持構件25a與捲裝體支持構件25b同步旋轉。
插錠本體部26具有插錠本體26a、及旋轉傳送構件26b。插錠本體26a為呈長方體狀之構件。插錠本體26a將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之捲裝體支持構件25a及捲裝體支持構件25b可繞其旋轉軸旋轉地予以支持。於插錠本體26a設置有限制構件26c。限制構件26c例如呈圓盤狀。限制構件26c配置於插錠本體26a之一側面。限制構件26c係供捲裝體支持構件25a及捲裝體支持構件25b插通而安裝。限制構件26c與給紗捲裝體P1之端面相對向,限制給紗捲裝體P1於捲裝體支持構件25a及捲裝體支持構件25b之延伸方向上移動。於插錠本體26a形成有插通孔26d。於插通孔26d插通有紗架20之第1支柱22a或第1支柱22b。
旋轉傳送構件26b支持插錠本體26a。於旋轉傳送構件26b之上端部固定有插錠本體26a。旋轉傳送構件26b呈圓筒狀。旋轉傳送構件26b之中空部與插錠本體26a之插通孔26d連通。於旋轉傳送構件26b同軸插通有紗架20之第1支柱22a、22b。於旋轉傳送構件26b之下端部設置有第2轉輪26e。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轉輪26e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轉輪。第2轉輪26e藉由下述之旋動裝置35之第1旋動驅動器36a或第2旋動驅動器37a之驅動而旋轉。插錠本體部26伴隨著第2轉輪26e之旋轉而旋轉。藉此,給紗捲裝體支持部25旋轉。插錠24旋動於進行給紗筒B1之回收及給紗捲裝體P1之安裝之更換位置、與供給紗Y之供給位置。
如圖1所示,捲裝體補充裝置6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捲裝體更換裝置7。捲裝體補充裝置6暫時保管藉由第1搬送裝置3所搬送之給紗捲裝體P1,且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捲裝體更換裝置7。捲裝體補充裝置6保管複數個(例如4個)給紗捲裝體P1。捲裝體補充裝置6具有自第1搬送裝置3移載給紗捲裝體P1之移載機構(省略圖示)。
捲裝體更換裝置7自插錠24回收給紗筒B1,且於插錠24安裝給紗捲裝體P1。如圖7所示,捲裝體更換裝置7沿著第2軌道R2行走。第2軌道R2鋪設於地板,沿著X方向(紗架20之排列方向)延伸。即,捲裝體更換裝置7沿著X方向行走。捲裝體更換裝置7於配置有捲裝體補充裝置6之給紗單元5之一端與給紗單元5之另一端之間移動。
捲裝體更換裝置7具備行走台車(行走單元)30、升降單元31、保持單元(保持裝置)32、及更換單元33。又,捲裝體更換裝置7具備控制各單元之動作之控制部(省略圖示)。
行走台車30具有行走基台部30a、及支柱支持部30b。行走基台部30a呈長方體狀。於行走基台部30a收容有於第2軌道R2行走之車輪及驅動機構等。
支柱支持部30b立設於行走基台部30a。支柱支持部30b具有4根第2支柱30c、30d、30e、30f、及壁部30g。第2支柱30c~30f及壁部30g沿著Z方向延伸。第2支柱30c於行走基台部30a中,為X方向之一端部,且配置於Y方向之一端部。第2支柱30c配置於行走基台部30a之角部。第2支柱30d於行走基台部30a中,為X方向之一端部,且配置於Y方向之另一端部。第2支柱30c與第2支柱30d配置於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位置。第2支柱30d配置於行走基台部30a之角部。
第2支柱30e於在X方向上與第2支柱30c相對向之位置上,與第2支柱30c相隔特定間隔地配置。第2支柱30f於在X方向上之第2支柱30c與第2支柱30e之間,配置於行走基台部30a之Y方向之另一端部。第2支柱30f於X方向上與第2支柱30d相對向地配置。壁部30g沿著X方向延伸。壁部30g於行走基台部30a中,為X方向之另一端部,且配置於Y方向之另一端部。即,壁部30g配置於行走基台部30a之角部。壁部30g於Y方向上與第2支柱30e相對向,且於X方向上與第2支柱30f相對向地配置。
升降單元31供作業者搭乘而升降。升降單元31於維護等時使用。升降單元31於行走台車30之行走基台部30a中,配置於X方向之另一端部。升降單元31具有引導部31a、及升降部31b。
引導部31a為導軌。引導部31a配置於行走台車30之支柱支持部30b之壁部30g。引導部31a沿著Z方向延伸。升降部31b為作業車所搭乘之作業台。升降部31b呈箱形。升降部31b沿著引導部31a於Z方向升降自如地設置。升降部31b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沿著引導部31a移動。
保持單元32保持複數個(例如4個)給紗捲裝體P1。保持單元32保持與捲裝體補充裝置6所保持之給紗捲裝體P1之數量相同數量之給紗捲裝體P1。保持單元32自捲裝體補充裝置6接受給紗捲裝體P1之供給並暫時保管給紗捲裝體P1,且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更換單元33。
如圖8A及圖8B所示,保持單元32具有本體框架32a、捲裝體支持部32b、及驅動部32c。本體框架32a配置於行走台車30之行走基台部30a。本體框架32a於行走基台部30a中,配置於X方向之一端部。
捲裝體支持部32b支持給紗捲裝體P1。捲裝體支持部32b可旋動地設置。捲裝體支持部32b於大致90°之範圍旋動。捲裝體支持部32b於自捲裝體補充裝置6接受給紗捲裝體P1之供給之補充位置(參照圖8B)、與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更換單元33之供給位置(參照圖8A)旋動。驅動部32c使捲裝體支持部32b旋動。驅動部32c例如為氣缸。
更換單元33於插錠24中進行給紗筒B1與給紗捲裝體P1之更換。具體而言,更換單元33自插錠24回收給紗筒B1,且於插錠24安裝給紗捲裝體P1。如圖7所示,更換單元33與保持單元32相鄰地設置。如圖9所示,更換單元33具備基台34、旋動裝置35、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接線裝置60、及移動裝置70。
基台34支持旋動裝置35、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基台34沿著行走台車30之支柱支持部30b升降自如地設置。基台34設置於可進出保持單元32之位置。
旋動裝置35使紗架20之插錠24旋動。旋動裝置35固定於基台34。旋動裝置35於基台34中,配置於與給紗單元5相對向之位置。旋動裝置35具有第1驅動機構36、及第2驅動機構37。
第1驅動機構36使紗架20之第1插錠24a旋動。第1驅動機構36具有第1旋動驅動器36a、及第1旋動臂部36b。第1旋動驅動器36a使第1插錠24a之第2轉輪26e旋轉。第1旋動驅動器36a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驅動器。第1旋動驅動器36a藉由馬達(省略圖示)之旋轉驅動而旋轉。第1旋動臂部36b支持第1旋動驅動器36a。第1旋動臂部36b於水平方向上可擺動地設置。第1旋動臂部36b例如由馬達或氣缸(省略圖示)驅動。
第2驅動機構37使紗架20之第2插錠24b旋動。第2驅動機構37具有第2旋動驅動器37a、及第2旋動臂部37b。第2旋動驅動器37a使第2插錠24b之第2轉輪26e旋轉。第2旋動驅動器37a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驅動器。第2旋動驅動器37a藉由馬達(省略圖示)之旋轉驅動而旋轉。第2旋動臂部37b支持第2旋動驅動器37a。第2旋動臂部37b於水平方向上可擺動地設置。第2旋動臂部37b例如由馬達或氣缸(省略圖示)驅動。
旋動裝置35於在插錠24安裝給紗捲裝體P1時,使插錠24旋動而變更插錠24之朝向。旋動裝置35使與成為對象之插錠24相對應之第1驅動機構36或第2驅動機構37作動。例如,於使第1驅動機構36作動之情形時,旋動裝置35使第1旋動臂部36b擺動而使第1旋動驅動器36a卡合於第1插錠24a之第2轉輪26e。當第1旋動驅動器36a與第2轉輪26e卡合時,旋動裝置35使第1旋動驅動器36a於一方向上旋轉。當插錠24之第2轉輪26e旋轉時,旋轉傳送構件26b旋轉。藉此,插錠24旋動,從而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之末端部朝向更換單元33側。
回收裝置40自插錠24回收安裝有配接器10之給紗筒B1。如圖10所示,回收裝置40具有第1支持機構41、及第1回收驅動機構42。第1支持機構41支持給紗筒B1。進而,第1支持機構41相對於插錠24前進及後退,藉此回收給紗筒B1。第1支持機構41具有第1滑動部41a、及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
第1滑動部41a具有第1線性導軌41c。經由第1線性導軌41c,第1滑動部41a之一部分可於特定方向上移動。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支持給紗筒B1。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設置於移動之第1滑動部41a之末端部。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沿著第1滑動部41a之延伸方向延伸。
第1回收驅動機構42驅動第1支持機構41。第1回收驅動機構42具有第1滑動軌道42a、第1回收驅動部42b、第1升降部42c、及第2回收驅動部42d。第1滑動軌道42a連接於第1滑動部41a。第1滑動軌道42a藉由第1回收驅動部42b之驅動而使第1滑動部41a之一部分往返移動。第1回收驅動部42b例如為氣缸。第1升降部42c連接於第1滑動部41a。第1升降部42c藉由第2回收驅動部42d之驅動而使第1滑動部41a升降。藉此,第1滑動部41a擺動。第2回收驅動部42d例如為馬達。
對利用回收裝置40所進行之給紗筒B1之回收動作進行說明。回收裝置40藉由第1回收驅動機構42使第1支持機構41之第1滑動部41a之一部分相對於藉由旋動裝置35而旋動之插錠24前進,從而使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位於給紗筒B1之中空部。此時,回收裝置40藉由第1回收驅動機構42使第1支持機構41之第1滑動部41a向下方擺動,從而使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當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位於給紗筒B1之中空部時,回收裝置40藉由第1回收驅動機構42使第1滑動部41a向上方擺動,從而使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變為水平。藉此,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41b與給紗筒B1接觸而上拉給紗筒B1,且使給紗筒B1與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分離。回收裝置40藉由第1回收驅動機構42使第1支持機構41之第1滑動部41a之一部分後退。藉由以上,回收裝置40自插錠24回收給紗筒B1。
供給裝置50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插錠24。如圖11所示,供給裝置50具有第2支持機構51、及第2供給驅動機構52。第2支持機構51支持給紗捲裝體P1。進而,第2支持機構51相對於插錠24前進及後退,藉此供給給紗捲裝體P1。第2支持機構51具有第2滑動部51a、及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
第2滑動部51a具有第2線性導軌51c。經由第2線性導軌51c,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可於特定方向上移動。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支持給紗捲裝體P1。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設置於移動之第2滑動部51a之末端部。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沿著第2滑動部51a之延伸方向延伸。
第2供給驅動機構52驅動第2支持機構51。第2供給驅動機構52具有第2滑動軌道52a、第1供給驅動部52b、第2升降部52c、及第2供給驅動部52d。第2滑動軌道52a連接於第2滑動部51a。第2滑動軌道52a藉由第1供給驅動部52b之驅動而使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往返移動。第1供給驅動部52b例如為氣缸。第2升降部52c連接於第2滑動部51a。第2升降部52c藉由第2供給驅動部52d之驅動而使第2滑動部51a升降。藉此,第2滑動部51a擺動。第2供給驅動部52d例如為馬達。
對供給裝置50自保持單元32獲取給紗捲裝體P1之獲取動作進行說明。供給裝置50於捲裝體更換裝置7移動時,自保持單元32獲取給紗捲裝體P1。當更換單元33在相對於保持單元32之特定之高度位置停止時,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支持機構51之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相對於支持於保持單元32之捲裝體支持部32b之給紗捲裝體P1前進,從而使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位於給紗捲裝體P1之中空部。此時,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支持機構51之第2滑動部51a向下方擺動,從而使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當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位於給紗捲裝體P1之中空部時,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滑動部51a向上方擺動,從而使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變為水平。藉此,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與給紗捲裝體P1接觸而上拉給紗捲裝體P1,且使給紗捲裝體P1與捲裝體支持部32b分離。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支持機構51之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後退。藉由以上,供給裝置50自保持單元32獲取給紗捲裝體P1。
對供給裝置50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插錠24之供給動作進行說明。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支持機構51之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相對於卸除了給紗筒B1之插錠24前進,從而使插錠24之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位於給紗捲裝體P1之中空部。當插錠24之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位於給紗捲裝體P1之中空部時,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滑動部51a向下方擺動,從而使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藉此,插錠24之捲裝體支持構件25a、25b與給紗捲裝體P1接觸而使給紗捲裝體P1支持於插錠24,且使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51b與給紗捲裝體P1分離。供給裝置50藉由第2供給驅動機構52使第2支持機構51之第2滑動部51a之一部分後退。藉由以上,供給裝置50於插錠24安裝給紗捲裝體P1。
接線裝置60進行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的接線。如圖12、圖13及圖14所示,接線裝置60具備捕捉引導機構61(引導部)、第1旋轉機構(操作機構)62及第2旋轉機構(操作機構)63、以及接線機構64。
接線裝置60於更換單元33與給紗單元5之對向方向(Y方向)上藉由移動機構(省略圖示)可移動地設置。接線裝置60於接線裝置60配置於基台34內之待機位置、與接線裝置60向給紗單元5移動且前進至較基台34更外側之接線位置之間移動。
捕捉引導機構61捕捉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並將紗Y引導至接線機構64。捕捉引導機構61捕捉支持於一個插錠24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之第1紗端Y1、與支持於另一個插錠24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之第2紗端Y2,並引導至接線機構64。捕捉引導機構61具有抽吸部61a、及接線臂部61b。
抽吸部61a將紗Y吸引而捕捉。抽吸部61a具有抽吸管61c、吸嘴61d、及鉤部61e。吸嘴61d設置於抽吸管61c之末端部。吸嘴61d吸引紗Y。於抽吸管61c連接有負壓源(省略圖示)。藉此,於吸嘴61d產生吸引流。抽吸管61c之基端側連接於接線臂部61b。鉤部61e設置於抽吸管61c之末端部且與吸嘴61d相背向之位置。鉤部61e卡止藉由接線裝置60而交纏之紗Y。接線臂部61b使抽吸部61a移動。接線臂部61b構成為包含連桿機構、及複數個馬達。接線臂部61b支持於托架61f。
第1旋轉機構62及第2旋轉機構63分別對插錠24進行操作而使給紗捲裝體P1旋轉。第1旋轉機構62及第2旋轉機構63於藉由捕捉引導機構61將紗Y引導至接線機構64時,分別使給紗捲裝體P1旋轉,從而使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再者,此處所指之給紗捲裝體P1之旋轉方向不僅為紗Y自給紗捲裝體P1、P1捲出之方向(捲出方向),亦包含紗Y回捲至給紗捲裝體P1、P1之方向(回捲方向)。
第1旋轉機構62對第1插錠24a進行操作。第1旋轉機構62具有第1接線驅動器62a、第1馬達62b、及第1接線臂部62c。第1接線驅動器62a旋轉自如地軸支於第1接線臂部62c。於第1接線驅動器62a設置有第1從動輪62d。第1馬達62b固定於第1接線臂部62c。於第1馬達62b之輸出軸連接有第1驅動輪62e。第1馬達62b驅動第1驅動輪62e使之繞軸旋轉。於第1從動輪62d及第1驅動輪62e架設有第1動力傳送帶62f。藉此,第1接線驅動器62a藉由第1馬達62b之旋轉驅動而旋轉。
第2旋轉機構63對第2插錠24b進行操作。第2旋轉機構63具有第2接線驅動器63a、第2馬達63b、及第2接線臂部63c。第2接線驅動器63a旋轉自如地軸支於第2接線臂部63c。於第2接線驅動器63a設置有第2從動輪63d。第2馬達63b固定於第2接線臂部63c。於第2馬達63b之輸出軸連接有第2驅動輪63e。第2馬達63b驅動第2驅動輪63e使之繞軸旋轉。於第2從動輪63d及第2驅動輪63e架設有第2動力傳送帶63f。藉此,第2接線驅動器63a藉由第2馬達63b之旋轉驅動而旋轉。
第1旋轉機構62及第2旋轉機構63之構成於下文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接線機構64進行接線。接線機構64具有接續器66、第1引導機構67、及第2引導機構68。
接續器66具備接線部66a、及一對夾持機構66b、66c。接線部66a使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交纏。夾持機構66b、66c設置於夾著接線部66a之位置。夾持機構66b、66c夾持插通至接線部66a之腔室之紗Y。
如圖12及圖13所示,第1引導機構67將紗Y卡止進行引導。第1引導機構67具有第1鉤(卡止部、第2卡止部)67a、第2鉤(卡止部、第2卡止部)67b、及第3鉤67c。第1鉤67a、第2鉤67b及第3鉤67c可擺動地設置。於第1鉤67a設置有用於檢測紗Y之張力之張力計(獲取部)164(參照圖16)。接線裝置60基於張力計164之檢測結果,控制第1旋轉機構62之第1馬達62b之動作。即,接線裝置60基於張力計164之檢測結果,調整給紗捲裝體P1之旋轉量(捲出量),以特定之張力將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拉出。
第2引導機構68將紗Y卡止進行引導。第2引導機構68具有第1鉤(卡止部、第1卡止部)68a、第2鉤(卡止部、第1卡止部)68b、及第3鉤68c。第1鉤68a、第2鉤68b及第3鉤68c可擺動地設置。於第1鉤68a設置有檢測紗Y之張力之張力計164。接線裝置60基於張力計164之檢測結果,控制第2旋轉機構63之第2馬達63b之動作。即,接線裝置60基於張力計164之檢測結果,調整給紗捲裝體P1之旋轉量(捲出量),以特定之張力將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拉出。
對接線裝置60之接線動作進行說明。具體而言,將藉由接線裝置60進行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之第1紗端Y1、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之第2紗端Y2的接線之情形作為一例進行說明。
當開始接線動作時,如圖14所示,接線裝置60藉由第1旋轉機構62對第1插錠24a進行操作,且藉由第2旋轉機構63對第2插錠24b進行操作,藉由抽吸部61a使配接器10旋轉至可捕捉第1紗端Y1及第2紗端Y2之位置。具體而言,於第1旋轉機構62中,使第1接線驅動器62a卡合於第1插錠24a之第1轉輪25j,驅動第1馬達62b,而使第1接線驅動器62a旋轉。同樣地,於第2旋轉機構63中,使第2接線驅動器63a卡合於第2插錠24b之第1轉輪25j,驅動第2馬達63b,而使第2接線驅動器63a旋轉。當第1接線驅動器62a及第2接線驅動器63a旋轉時,支持於第1插錠24a及第2插錠24b各者之給紗捲裝體P1旋轉,伴隨於此,配接器10旋轉。接線裝置60藉由感測器(省略圖示)對設置於配接器10之檢測體(省略圖示)進行檢測,並基於感測器之檢測結果,控制第1馬達62b及第2馬達63b,從而使配接器10旋轉至特定位置。
當使配接器10旋轉時,接線裝置60使捕捉引導機構61之接線臂部61b作動,藉由抽吸部61a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配接器10捕捉第1紗端Y1,且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配接器10捕捉第2紗端Y2。此時,接線裝置60藉由第1旋轉機構62對第1插錠24a進行操作,且藉由第2旋轉機構63對第2插錠24b進行操作,從而使給紗捲裝體P1旋轉。藉此,以特定之張力將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拉出。
接線裝置60藉由抽吸部61a將具有第1紗端Y1之紗Y掛在第1引導機構67且將紗Y引導至接續器66,並將具有第2紗端Y2之紗Y掛在第2引導機構68且將紗Y引導至接續器66。當接線裝置60將紗Y引導至接續器66時,於接續器66中執行接線動作。藉此,接線裝置60進行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之第1紗端Y1、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之第2紗端Y2的接線。
移動裝置70使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旋轉移動。移動裝置70使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之各者移動至相對於插錠24之作業位置。又,移動裝置70使回收裝置40及供給裝置50移動至相對於保持單元32之作業位置。如圖9所示,移動裝置70具有旋轉支持部71、及更換單元驅動部72。
旋轉支持部71支持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旋轉支持部71於基台34中繞於鉛直方向上延伸之旋轉軸旋轉自如地設置。自旋轉支持部71之旋轉軸方向觀察,旋轉支持部71以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之各者向不同之3個方向配置之方式支持回收裝置40、供給裝置50及接線裝置60。
旋轉支持部71具有轉輪(省略圖示)。轉輪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轉輪。更換單元驅動部72使旋轉支持部71旋轉。更換單元驅動部72為構成日內瓦機構之日內瓦驅動器。更換單元驅動部72藉由馬達(省略圖示)之旋轉驅動而旋轉。移動裝置70藉由更換單元驅動部72驅動而使旋轉支持部71旋轉。
移動裝置70使旋轉支持部71停止於7個部位。移動裝置70使旋轉支持部71停止於如下位置:回收裝置40自第1插錠24a回收給紗筒B1之位置、回收裝置40自第2插錠24b回收給紗筒B1之位置、供給裝置50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第1插錠24a之位置、供給裝置50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第2插錠24b之位置、接線裝置60進行接線之位置、供給裝置50自保持單元32獲取給紗捲裝體P1之位置、及回收裝置40將給紗筒B1供給至保持單元32之位置。
以上,進行假捻加工系統1整體之說明,以下,對於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特徵部之一的捲裝體更換裝置7,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首先,對於第1引導機構67及第2引導機構68,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雖第1鉤67a、第2鉤67b、第3鉤67c、第1鉤68a、第2鉤68b、及第3鉤68c之各者之設置之位置及設置之朝向各不相同,但其等之構成相同。因此,此處,如圖16所示,僅對於第2鉤68b詳細地進行說明,省略對於其餘之第1鉤67a、第2鉤67b、第3鉤67c、第1鉤68a、及第3鉤68c之詳細之說明。又,於下文中,張力計164設為設置於第1鉤67a、第2鉤67b、第3鉤67c、第1鉤68a、第2鉤68b、及第3鉤68c之各者進行說明,但張力計164亦可僅設置於例如第1鉤67a及第1鉤68a。
如圖15所示,第2鉤68b插通至形成於作為基台65之一部分之基台平板65a之插通槽65b。如圖16所示,第2鉤68b係以將配置於基台平板65a之下方之基端部68ba設為擺動軸,配置於基台平板65a之上方之末端部68bb擺動之方式設置。基端部68ba固定於可相對於被固定在基台65之一部分之旋轉軸161a旋動地設置之旋轉導件162。因此,若紗Y卡止於第2鉤68b,應力作用於第2鉤68b,則第2鉤68b與旋轉導件162一體地擺動。由紗Y引起之對第2鉤68b之應力與作用於紗Y之張力成比例。
旋轉導件162係以若作用於第2鉤68b之應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應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擺動量(可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於作用於第2鉤68b之應力為特定值以下之情形時,則以恢復成初始狀態之方式被施力。於本實施形態中,旋轉導件162經由彈性構件(例如彈簧構件)163連接於作為基台65之一部分之被固定部161b。藉此,關於第2鉤68b,若作用於第2鉤68b之應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應力而自初始狀態之擺動量(可動量)變大,若作用於第2鉤68b之應力為特定值以下,則恢復成初始狀態。
旋轉導件162之軸向上之一端連接於張力計164。張力計164獲取旋轉導件162相對於基台平板65a之旋動量。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藉由下述之控制部90獲取。又,於旋轉導件162設置有使旋轉導件162強制旋動之旋轉電磁線圈165。旋轉電磁線圈165藉由使第2鉤68b於圖19B所示之箭頭方向上強制旋轉,而解除於第2鉤68b中處於卡止狀態之紗Y。旋轉電磁線圈165由控制部90控制。
其次,對於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特徵部之一的控制部90(參照圖7及圖17),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控制部90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I/O端口及通訊端口等之電子控制單元。於ROM記錄有用於控制各部之程式。又,在下文進行詳細敍述之驅動控制部90a及判定部90b中之各功能藉由於CPU及主記憶部等硬體上讀入特定之電腦軟體,而基於CPU之控制進行執行。
驅動控制部90a以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擺動量成為第1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1旋轉機構62之第1馬達62b及第2旋轉機構63之第2馬達63b,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P1之各者捲出之捲出量。再者,第1鉤67a、第2鉤67b、第3鉤67c、第1鉤68a、第2鉤68b、及第3鉤68c之各者設置為可比第1特定範圍更廣地活動。判定部90b基於在使捕捉引導機構61移動至檢查位置P61時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第1鉤67a及第1鉤68a之擺動量),判定接線裝置60中之接線是否成功。
其次,對於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特徵部之一的控制,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該控制係於為了使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之紗端Y1、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之紗端Y2於接線裝置60中進行接線,而藉由捕捉引導機構61將紗端Y1及紗端Y2引導至接線機構64時之控制。
如圖18及圖19A所示,當開始接線動作時,接線裝置60移動捕捉引導機構61之接線臂部61b,使吸嘴61d位於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配接器10,藉由吸嘴61d捕捉紗端Y2。其次,接線裝置60於該狀態下移動接線臂部61b,使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卡止於第1鉤68a及第2鉤68b後,使吸嘴61d向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配接器10之方向移動。藉此,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
此處,對於捕捉引導機構61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時之控制進行說明。若於使紗Y卡止於第1鉤68a及第2鉤68b之狀態下,將藉由吸嘴61d所捕捉之紗端Y2向第1插錠24a之方向移動,則張力產生於紗Y,並如圖19B所示,作為應力傳送至第1鉤68a及第2鉤68b。藉此,第1鉤68a及第2鉤68b根據對紗Y產生之張力向如圖19B所示之箭頭之朝向擺動。
控制部90基於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轉導件162之旋動量,控制第2旋轉機構63,使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具體而言,控制部90以第1鉤68a及第2鉤68b之擺動量成為第1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2旋轉機構63,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再者,此處,亦可為,以第1鉤68a及第2鉤68b中之至少一者之擺動量成為第1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2旋轉機構63,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鉤68a及第2鉤68b之擺動量係藉由張力計164作為旋轉導件162之旋動量而獲取。因此,控制部90以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成為與第1特定範圍對應之第2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2旋轉機構63,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
例如,於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超過第2特定範圍之情形時,控制第2馬達63b,使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藉此,由於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故而緩和對紗Y產生之張力。此處,第1特定範圍係根據不對紗Y產生損壞之張力範圍所換算之第1鉤68a及第2鉤68b之擺動量。
其次,捕捉引導機構61移動接線臂部61b,使捕捉有紗端Y2之吸嘴61d移動至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藉由吸嘴61d捕捉紗端Y1。其次,如圖20所示,接線裝置60於捕捉有紗端Y1及紗端Y2之狀態下移動接線臂部61b,使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卡止於第1鉤67a及第2鉤67b後,使吸嘴61d向接線機構64之方向移動。藉此,此次,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再者,亦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繼續拉出紗Y。
再者,此處,列舉使紗Y卡止於第1鉤68a及第2鉤68b後,於捕捉有紗端Y1之狀態下捕捉紗端Y2之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藉由適當之方法將卡止於第1鉤68a及第2鉤68b之紗Y維持張力後,釋放紗端Y1,其次藉由吸嘴61d僅捕捉紗端Y2,從而使紗Y卡止於第1鉤67a及第2鉤67b。即,亦可為,分別獨立拉出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及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卡止於第1鉤68a及第2鉤68b後,將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卡止於第1鉤67a及第2鉤67b。
此處,對於捕捉引導機構61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時之控制進行說明。若於使紗Y卡止於第1鉤67a及第2鉤67b之狀態下,將藉由吸嘴61d所捕捉之紗端Y1向接線機構64之方向移動,則張力產生於紗Y,並作為應力傳送至第1鉤67a及第2鉤67b。藉此,第1鉤67a及第2鉤67b根據對紗Y產生之張力而擺動。
控制部90基於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轉導件162之旋動量,控制第1旋轉機構62,使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具體而言,控制部90以第1鉤67a及第2鉤67b之擺動量成為第1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1旋轉機構62,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再者,此處,亦可為,以第1鉤67a及第2鉤67b中之至少一者之擺動量成為第1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1旋轉機構62,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第1鉤67a及第2鉤67b之擺動量係藉由張力計164作為旋轉導件162之旋動量而獲取。因此,控制部90以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成為與第1特定範圍對應之第2特定範圍之方式控制第1旋轉機構62,從而控制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之捲出量。
例如,於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旋動量超過第2特定範圍之情形時,控制第1馬達62b,使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藉此,由於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故而緩和對紗Y產生之張力。再者,於控制部90控制著第1旋轉機構62期間,亦繼續進行如上所述之第1旋轉機構62之控制。
如上所述,接線裝置60於藉由捕捉引導機構61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時,藉由第2旋轉機構63控制第2插錠24b,使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藉此,可將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時之紗Y之張力維持於特定範圍。同樣地,接線裝置60於藉由捕捉引導機構61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紗Y時,藉由第1旋轉機構62控制第1插錠24a,使給紗捲裝體P1於捲出方向上旋轉。藉此,可將紗Y自給紗捲裝體P1捲出時之紗Y之張力維持於特定範圍。
其次,對於作為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特徵部之一的判定方法進行說明,該判定方法係於藉由接線裝置60將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外層側之紗端Y1、與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內層側之紗端Y2進行接線後,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是否適當地接線(交纏)。
藉由接線裝置60所交纏(接線)之紗(以下,將藉由接線裝置60所交纏且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之紗端Y2、與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之紗Y之紗端Y1相連之狀態之紗稱為「連續紗(連續合成纖維紗)Y0」)卡止於第1鉤67a、68a、第2鉤67b、68b。接線裝置60使設置於第2鉤67b、68b之旋轉電磁線圈165作動,解除連續紗Y0於第2鉤67b、68b之卡止。藉此,連續紗Y0處於僅卡止於第1鉤67a、68a之狀態。
其次,如圖21所示,接線裝置60移動捕捉引導機構61之接線臂部61b,使鉤部61e位於第1鉤67a與第1鉤68a之間,藉由鉤部61e卡止連續紗Y0。更詳細而言,例如,捕捉引導機構61以紗端Y1與紗端Y2之交纏部分YC位於連續紗Y0之捕捉部分與第1鉤67a(亦可為第1鉤68a)之卡止部分之間之方式捕捉連續紗Y0。
其次,接線裝置60於藉由鉤部61e捕捉有連續紗Y0之狀態下,將鉤部61e向上方移動,使之移動至特定之檢查位置P61。藉由此種捕捉引導機構61之動作,使連續紗Y0產生特定之張力。控制部90獲取此時之第1鉤67a及第1鉤68a所產生之擺動量,即,獲取藉由各自之張力計164、164所獲取之旋轉導件162、162之旋動量。再者,亦可為,控制部90獲取第1鉤67a及第1鉤68a中之至少一者所產生之擺動量。
控制部90基於使鉤部61e移動至檢查位置P61時藉由設置於第1鉤67a及第1鉤68a之張力計164、164所獲取之旋動量,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之接線是否成功。換言之,控制部90判定交纏部分YC是否良好。例如,使鉤部61e移動至檢查位置P61時之藉由設置於第1鉤67a及第1鉤68a之張力計164、164所獲取之旋動量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即,於使連續紗Y0產生特定之張力之情形時,控制部90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之接線成功。
另一方面,於使鉤部61e移動至檢查位置P61時之藉由設置於第1鉤67a及第2鉤68b之張力計164、164所獲取之旋動量小於特定值之情形時(亦包含張力為0之情形),即,於未使連續紗Y0產生特定之張力之情形時,考慮為交纏部分YC不完全之狀態(一經拉拽便會解開之狀態)、或紗端Y1與紗端Y2完全未相連之狀態,控制部90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之接線失敗。
控制部90例如亦可向總括地控制包含假捻加工機2、第1搬送裝置3、第2搬送裝置4、捲裝體補充裝置6及捲裝體更換裝置7之假捻加工系統1的總括控制裝置(省略圖示)或作業者等所攜帶之終端裝置發送該判定結果。又,接收該判定結果之總括控制裝置亦可使該總括控制裝置所具備之顯示裝置顯示判定結果等。又,亦可為,向上述攜帶終端發送判定結果由總括控制裝置執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捕捉連續紗Y0使之卡止於第1鉤67a、68a,且使捕捉部分移動至檢查位置P61,藉此可使連續紗Y0產生張力。對於此時連續紗Y0所產生之張力,判定部90b基於藉由張力計164所獲取之擺動量導出,若可獲取特定之張力,則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相連,若無法獲得特定之張力,則判定紗端Y1與紗端Y2未相連。以此方式,判定部90b可判定利用接線裝置60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捕捉引導機構61以紗端Y1與紗端Y2之交纏部分YC位於連續紗Y0之捕捉部分與鉤部61e之卡止部分之間的方式捕捉連續紗Y0(參照圖20)。因此,由於可更加確實地使交纏部分YC產生張力,故而可更加確實地判定利用接線裝置60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捕捉引導機構61具有第1鉤67a及第1鉤68a,捕捉引導機構61使連續紗Y0卡止於第1鉤67a及第1鉤68a之兩者,且以紗端Y1與紗端Y2之交纏部分YC配置於第1鉤67a與第1鉤68a之間之方式,於捕捉有連續紗Y0之狀態下引導至檢查位置P61。因此,由於可更加確實地使交纏部分YC產生張力,故而可更加確實地判定利用接線裝置60進行之接線是否成功。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具有:接線裝置60,其將給紗捲裝體P1之紗端Y1及紗端Y2彼此相連;捕捉引導機構61,其將給紗捲裝體P1之紗端Y1及紗端Y2引導至接線裝置60;供給裝置50,其將給紗捲裝體P1供給至紗架20;及回收裝置40,其自紗架20回收給紗筒B1。因此,給紗捲裝體P1之更換作業及接線作業可於不經由人手之情況下藉由捲裝體更換裝置7執行。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第1鉤67a、68a及第2鉤67b、68b可相對於基台平板65a擺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紗Y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擺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因此,可容易且簡潔地構成以根據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可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的卡止部之構成。
以上,對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一態樣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列舉第1鉤68a及第2鉤68b與第1鉤67a及第2鉤67b係以夾著接線機構64之方式而配置之例進行說明,該第1鉤68a及第2鉤68b卡止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2,該第1鉤67a及第2鉤67b卡止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1,但本發明之一態樣不限定於此。配置該等鉤(卡止部)之位置只要為捕捉引導機構61引導至接線裝置60時之路徑,則不論位置。又,鉤之數量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只要適當配置即可。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列舉一個捕捉引導機構61捕捉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2及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1之兩者,並引導至接線裝置60之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一態樣不限定於此。例如,捲裝體更換裝置7亦可為分別設置有捕捉自支持於第2插錠24b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2之捕捉引導機構、及捕捉自支持於第1插錠24a之給紗捲裝體P1拉出之紗端Y1之捕捉引導機構的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捲裝體更換裝置7中,列舉於將連續紗Y0引導至檢查位置P61時藉由鉤部61e捕捉之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例如藉由吸嘴61d捕捉連續紗Y0。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具備車輪之行走台車30作為行走單元之一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具備線性運動機構來代替車輪之構成之行走單元。
1:假捻加工系統 2:假捻加工機 2a:主基座 2b:捲繞台 3:第1搬送裝置 3a:第1捲裝體保持部 4:第2搬送裝置 4a:第2捲裝體保持部 5:給紗單元 6:捲裝體補充裝置 7:捲裝體更換裝置 10:轉接器 11:安裝部 12:第1保持部 12a:第1支臂 12b:第1固持具 12c:第1導紗件 13:第2保持部 13a:第2支臂 13b:第2固持具 13c:第2導紗件 20:紗架 21:紗架基台部 22a:第1支柱 22b:第1支柱 22c:第1支柱 22d:第1支柱 23:分隔板 24:插錠 24a:第1插錠 24b:第2插錠 25:給紗捲裝體支持部 25a:捲裝體支持構件 25b:捲裝體支持構件 25c:旋轉機構 25d:被覆部 25e:被覆部 25f:連結構件 25g:從動輪 25h:驅動輪 25i:動力傳送帶 25j:第1轉輪 26:插錠本體部 26a:插錠本體 26b:旋轉傳送構件 26c:限制構件 26d:插入孔 26e:第2轉輪 30:行走台車 30a:行走基台部 30b:支柱支持部 30c:第2支柱 30d:第2支柱 30e:第2支柱 30f:第2支柱 30g:壁部 31:升降單元 31a:引導部 31b:升降部 32:保持單元 32a:本體框架 32b:捲裝體支持部 32c:驅動部 33:更換單元 34:基台 35:旋動裝置 36:第1驅動機構 36a:第1旋動驅動器 36b:第1旋動臂部 37:第2驅動機構 37a:第2旋動驅動器 37b:第2旋動臂部 40:回收裝置 41:第1支持機構 41a:第1滑動部 41b:第1捲裝體支持構件 41c:第1線性導軌 42:第1回收驅動機構 42a:第1滑動軌道 42b:第1回收驅動部 42c:第1升降部 42d:第2回收驅動部 50:供給裝置 51:第2支持機構 51a:第2滑動部 51b:第2捲裝體支持構件 51c:第2線性導軌 52:第2供給驅動機構 52a:第2滑動軌道 52b:第1供給驅動部 52c:第2升降部 52d:第2供給驅動部 60:接線裝置 61:捕捉引導機構 61a:抽吸部 61b:接線臂部 61c:抽吸管 61d:吸嘴 61e:鉤部 61f:托架 62:第1旋轉機構 62a:第1接線驅動器 62b:第1馬達 62c:第1接線臂部 62d:第1從動輪 62e:第1驅動輪 62f:第1動力傳送帶 63:第2旋轉機構 63a:第2接線驅動器 63b:第2馬達 63c:第2接線臂部 63d:第2從動輪 63e:第2驅動輪 64:接線機構 65:基台 65a:基台平板 65b:插通槽 66:接續器 66a:接線部 66b:夾持機構 66c:夾持機構 67:第1引導機構 67a:第1鉤 67b:第2鉤 67c:第3鉤 68:第2引導機構 68a:第1鉤 68b:第2鉤 68ba:基端部 68bb:末端部 68c:第3鉤 70:移動裝置 71:旋轉支持部 72:更換單元驅動部 90:控制部 90a:驅動控制部 90b:判定部 161b:被固定部 162:旋轉導件 163:彈性構件 164:張力計 165:旋轉電磁線圈 B1:給紗筒 B2:捲繞筒 BC:筒蓋 P1:給紗捲裝體 P2:捲繞捲裝體 P61:檢查位置 R1:第1軌道 R2:第2軌道 Y:紗 Y0:連續紗 Y1:第1紗端 Y2:第2紗端 YC:交纏部分
圖1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假捻加工系統之構成之圖。 圖2係表示第1搬送裝置之捲裝體保持部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安裝有配接器之給紗捲裝體之立體圖。 圖4係表示第2搬送裝置之捲裝體保持部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紗架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插錠之立體圖。 圖7係表示捲裝體更換裝置之立體圖。 圖8A及圖8B係表示保持單元之立體圖。 圖9係表示更換單元之構成之圖。 圖10係表示回收裝置之側視圖。 圖11係表示供給裝置之側視圖。 圖12係表示接線裝置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接線裝置之立體圖。 圖14係表示接線裝置之立體圖。 圖15係表示接線裝置及捕捉引導機構之立體圖。 圖16係表示第2引導機構之一個鉤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接線裝置之功能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圖18係表示接線裝置及捕捉引導機構之立體圖。 圖19A及圖19B係表示卡止於紗之第2引導機構之立體圖。 圖20係表示接線裝置及捕捉引導機構之立體圖。 圖21係表示接線裝置及捕捉引導機構之立體圖。
62b:第1馬達
63b:第2馬達
90:控制部
90a:驅動控制部
90b:判定部
164:張力計
165:旋轉電磁線圈

Claims (9)

  1. 一種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係用於纖維機械,且自支持於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之2個1組之給紗捲裝體之各者拉出紗端,進行上述紗端彼此之接線者,該纖維機械具備:紗架,其中包含合成纖維之合成纖維紗捲繞於筒而成之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於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部;加工裝置,其對自上述給紗捲裝體供給之上述合成纖維紗實施加工;及捲取裝置,其對實施了加工之上述合成纖維紗進行捲取而形成捲取捲裝體;且該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具備:接線部,其使作為一個上述給紗捲裝體之紗端之第1紗端及作為另一個上述給紗捲裝體之紗端之第2紗端交纏而形成連續合成纖維紗;卡止部,其係可卡止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者,且以若作用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可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引導部,其捕捉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使之卡止於上述卡止部,且以對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產生張力之方式使上述捕捉部分移動至特定之檢查位置;行走單元,其使支持上述接線部、上述卡止部、及上述引導部之基台沿上述紗架移動;獲取部,其獲取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之可動量;及判定部,其基於在使上述引導部移動至上述檢查位置時藉由上述獲取部所獲取之上述可動量,判定上述接線是否成功。
  2. 如請求項1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引導部以上述第1紗端與上述第2紗端之交纏部分位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捕捉部分與上述卡止部之卡止部分之間的方式引導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卡止部具有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且上述引導部使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卡止於上述第1卡止部及上述第2卡止部之兩者,且以上述第1紗端與上述第2紗端之交纏部分配置於上述第1卡止部與上述第2卡止部之間之方式,於捕捉有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狀態下將其引導至上述檢查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2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進而具備:回收裝置,其回收支持於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之上述筒;及供給裝置,其將上述給紗捲裝體安裝於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且於上述基台支持有上述回收裝置及上述供給裝置。
  5. 如請求項3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進而具備:回收裝置,其回收支持於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之上述筒;及供給裝置,其將上述給紗捲裝體安裝於上述給紗捲裝體支持部;且於上述基台支持有上述回收裝置及上述供給裝置。
  6. 如請求項1或2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可旋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 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上述獲取部獲取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之旋動量。
  7. 如請求項3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可旋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上述獲取部獲取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之旋動量。
  8. 如請求項4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可旋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上述獲取部獲取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之旋動量。
  9. 如請求項5之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其中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可旋動地設置,且以若作用於上述連續合成纖維紗之張力大於特定值,則根據該張力而使自初始狀態之旋動量變大之方式設置,且上述獲取部獲取上述卡止部相對於上述基台之旋動量。
TW109125686A 2019-07-30 2020-07-29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TWI810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0214 2019-07-30
JP2019140214 201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696A TW202104696A (zh) 2021-02-01
TWI810473B true TWI810473B (zh) 2023-08-01

Family

ID=7184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5686A TWI810473B (zh) 2019-07-30 2020-07-29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71674B1 (zh)
JP (1) JP7425696B2 (zh)
CN (1) CN112299146B (zh)
TW (1) TWI810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64352A (ja) * 2021-04-16 2022-10-2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継処理装置及び給糸装置
CN114715725B (zh) * 2022-04-29 2023-09-29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 一种纱卷上料系统
LU502347B1 (de) * 2022-06-23 2024-01-09 Saurer Tech Gmbh & Co Kg Vorlagefädenverbindungs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44786A1 (de) * 1992-12-28 1994-06-30 Murat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Texturiergarnspulen
US5651507A (en) * 1994-06-07 1997-07-29 W. Schlafhorst Ag & Co. Yarn splicing device for bobbin-winding textile machines
US6073434A (en) * 1999-12-27 2000-06-13 Williams Specialty Company Multiple yarn end pneumatic splicer
EP1077275A1 (en) * 1999-07-14 2001-02-21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knotting state in creel
EP1584595A1 (en) * 2004-03-30 2005-10-1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handy splicer
WO2007142311A1 (ja) * 2006-06-09 2007-12-1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装置
EP2700602A1 (en) * 2011-04-19 2014-02-26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automatic winder, and textile machine
TWI485181B (zh) * 2008-06-17 2015-05-2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agent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novel diam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2988A1 (de) * 1979-01-26 1980-08-07 Schlafhorst & Co W Spleissvorrichtung
JPH0768010B2 (ja) 1991-07-26 1995-07-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延伸仮撚機の給糸交換システム
JPH05179525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urata Mach Ltd 糸継制御方法
JPH08246271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EP0980920A1 (en) * 1998-08-14 2000-02-23 Dongsin Machine Co., Ltd. Device for sensing snapped thread of a divided thread warper having a yarn tension controller and a divided thread guider
JP2007070759A (ja) * 2005-09-07 2007-03-22 Murata Mach Ltd 荒巻整経システム及び荒巻整経方法
JP200728481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JP2009084023A (ja) * 2007-10-02 2009-04-23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JP5190703B2 (ja) * 2008-12-24 2013-04-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0174405A (ja) * 2009-01-29 2010-08-1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端捕捉案内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DE102012103346A1 (de) * 2012-04-17 2013-10-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r Festigkeitsprüfung von Fadenverbindungen
JP2014223980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6016959A (ja)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7088366A (ja) * 2015-11-13 2017-05-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機構、糸巻取装置および糸継方法
JP2019123590A (ja) * 2018-01-16 2019-07-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7425695B2 (ja) * 2019-07-30 2024-01-3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合繊糸用糸継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44786A1 (de) * 1992-12-28 1994-06-30 Murat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Texturiergarnspulen
US5651507A (en) * 1994-06-07 1997-07-29 W. Schlafhorst Ag & Co. Yarn splicing device for bobbin-winding textile machines
EP1077275A1 (en) * 1999-07-14 2001-02-21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knotting state in creel
US6073434A (en) * 1999-12-27 2000-06-13 Williams Specialty Company Multiple yarn end pneumatic splicer
EP1584595A1 (en) * 2004-03-30 2005-10-1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handy splicer
WO2007142311A1 (ja) * 2006-06-09 2007-12-1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装置
TWI485181B (zh) * 2008-06-17 2015-05-2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agent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novel diamine
EP2700602A1 (en) * 2011-04-19 2014-02-26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automatic winder, and textile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1674B1 (en) 2022-09-07
JP2021024743A (ja) 2021-02-22
TW202104696A (zh) 2021-02-01
CN112299146A (zh) 2021-02-02
CN112299146B (zh) 2024-05-31
EP3771674A1 (en) 2021-02-03
JP7425696B2 (ja) 2024-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0473B (zh)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TWI792026B (zh) 捲裝體更換裝置
CN112299144B (zh) 卷装更换系统
TWI810472B (zh) 合成纖維紗用接線系統
JP7431693B2 (ja) ペッグ、パッケージ交換装置及び糸加工システム
JP7425694B2 (ja)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JP7465740B2 (ja) アダプタ及びパッケージ交換装置
TWI829954B (zh) 合成纖維紗用接續器
TW202241798A (zh) 接紗處理裝置及給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