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9146A -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9146A
CN112299146A CN202010742415.1A CN202010742415A CN112299146A CN 112299146 A CN112299146 A CN 112299146A CN 202010742415 A CN202010742415 A CN 202010742415A CN 112299146 A CN112299146 A CN 112299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bobbin
synthetic fibe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24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9146B (zh
Inventor
山本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9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9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9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9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02Methods or apparatus in which packages do not rotate
    • B65H49/04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 B65H49/10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 B65H49/12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for one operative package and one or more reserve packages the reserve packages being mounted to permit manual or automatic transfer to operat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3Synthetic polymer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9Elastic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卷装更换装置(7)具备:捻接器(66),使纱端(Y1)与纱端(Y2)络交而形成连续纱线(Y0);第一钩(67a、68a),被设置为,当作用于连续纱线(Y0)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与该张力相应,从初始状态起的可动量变大;捕捉引导机构(61),对连续纱线(Y0)进行捕捉而使其卡止于第一钩(67a、68a),并且以在连续纱线(Y0)产生张力的方式使捕捉部分移动到规定的检查位置(P61);电位计(164),取得第一钩(67a、68a)的可动量;以及判定部(90b),基于在使捕捉引导机构(61)移动到了检查位置(P61)时由电位计(164)取得的可动量,判定接头是否成功。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假捻加工机,对从供纱卷装供给来的多根合成纤维纱实施假捻加工,并在卷取装置中对加工后的合成纤维纱进行卷绕而形成卷取卷装(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00434号公报)。假捻加工机为,在对多个供纱卷装进行保持的筒子架中,为了连续地供给合成纤维纱,而以2个为1组地使用梭芯(对应英文:Peg)。在该构成中,将一方的梭芯所支承的供纱卷装的内层侧的合成纤维纱、与另一方的梭芯所支承的供纱卷装的外层侧的合成纤维纱进行连接。由此,在筒子架中,即使一方的供纱卷装的合成纤维纱用完,也能够从另一个供纱卷装供给合成纤维纱,因此能够连续地供给合成纤维纱。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供纱卷装的合成纤维纱用完的情况下,需要在供给新的卷装的同时,进行一方的梭芯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的合成纤维纱、与另一方的梭芯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的合成纤维纱的接头。这样的接头作业(接尾作业)一般经由人手来进行。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7-680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作业台车,设置为能够沿着这样的筒子架行驶,用于供实施供纱卷装的更换以及接头的作业者搭乘。
存在想要不经由人手而使接头装置进行上述那样的接头作业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想要代替人的眼睛而通过装置来掌握接头被可靠地执行了的情况的期望。例如,当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以失败告终时,在卷取装置中合成纤维纱的纱道会消失,因此在卷取装置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设置。如果能够掌握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以失败告终的情况,则能够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能够判定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为,被用于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备:筒子架,在供纱卷装支承部支承有供纱卷装,该供纱卷装将由合成纤维构成的合成纤维纱卷绕于筒管而形成;加工装置,对从供纱卷装供给的合成纤维纱实施加工;以及卷取装置,对被施加了加工之后的合成纤维纱进行卷绕而形成卷取卷装,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从供纱卷装支承部所支承的2个为1组的供纱卷装分别拉出纱端,并进行纱端彼此的接头,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具备:接头部,使一方的供纱卷装的纱端即第一纱端、与另一方的供纱卷装的纱端即第二纱端络交,而形成连续合成纤维纱;卡止部,能够对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卡止,该卡止部被设置为,当作用于连续合成纤维纱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与该张力相应,从初始状态起的可动量变大;引导部,对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捕捉而使其卡止于卡止部,并且以使连续合成纤维纱产生张力的方式使捕捉部分移动到规定的检查位置;行驶单元,使支承接头部、卡止部、以及引导部的基座沿着筒子架移动;取得部,取得卡止部相对于基座的可动量;以及判定部,基于在使引导部移动到了检查位置时、由取得部取得的可动量,判定接头是否成功。
在该构成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中,通过对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捕捉使其卡止于卡止部,并且使捕捉部分移动到检查位置,由此能够使连续合成纤维纱产生张力。判定部为,基于由取得部取得的可动量,导出此时连续合成纤维纱所产生的张力,如果取得了规定的张力,则判定为第一纱端与第二纱端被连接,如果未得到规定的张力,则判定为第一纱端与第二纱端未被连接。即,判定部能够判定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中也可以为,引导部对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引导,以使第一纱端与第二纱端的络交部分位于连续合成纤维纱的捕捉部分与卡止部形成的卡止部分之间。在该构成中,能够更可靠地使络交部分产生张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中也可以为,卡止部具有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引导部为,使连续合成纤维纱卡止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这两方,并且在捕捉了连续合成纤维纱的状态下将其引导到检查位置,以使第一纱端与第二纱端的络交部分配置于第一卡止部与第二卡止部之间。在该构成中,能够更可靠地使络交部分产生张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也可以为,进一步具备:回收装置,对供纱卷装支承部所支承的筒管进行回收;以及供给装置,向供纱卷装支承部安装供纱卷装,回收装置以及供给装置被支承在基座上。在该构成中,筒子架所保持的供纱卷装的更换作业以及接头作业,能够不经由人手而使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来执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中也可以为,卡止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基座转动,并且被设置为,当作用于连续合成纤维纱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与该张力相应,从初始状态起的转动量变大,取得部取得卡止部相对于基座的转动量。在该构成中,能够容易且紧凑地构成以使从初始状态起的转动量与张力相应而变大的方式设置的卡止部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能够判定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搬运装置的卷装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安装有接合器的供纱卷装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二搬运装置的卷装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筒子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梭芯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卷装更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8A以及图8B是表示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更换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接头装置和捕捉引导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引导机构的一个钩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18是表示接头装置和捕捉引导机构的立体图。
图19A以及图19B是表示卡止于纱线的第二引导机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接头装置和捕捉引导机构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接头装置和捕捉引导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7.卷装更换装置(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20.筒子架、30.行驶台车(行驶单元)、40.回收装置、50.供给装置、60.接头装置、61.捕捉引导机构(引导装置)、61d.吸嘴、61e.钩部、64.接头机构、65.基座、67a.第一钩(卡止部、第2卡止部)、67b.第二钩(卡止部、第2卡止部)、68a.第一钩(卡止部、第1卡止部)、68b.第二钩(卡止部、第1卡止部)、90.控制部、90a.驱动控制部、90b.判定部、162.旋转引导件、164.电位计(取得部)、165.旋转螺线管、B1.供纱筒管、P1.供纱卷装、P61.检查位置、Y0.连续纱线(连续合成纤维纱)、Y1.纱端(第一纱端)、Y2.纱端(第二纱端)、YC.络交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假捻加工系统1具备假捻加工机(纤维机械)2、第一搬运装置3、第二搬运装置4、供纱单元5、卷装补给装置6、以及卷装更换装置(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7。假捻加工系统1具备统一地控制假捻加工机2、第一搬运装置3、第二搬运装置4、卷装补给装置6以及卷装更换装置7的控制装置(图示省略)。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假捻加工系统1中,假捻加工机2、第一搬运装置3、第二搬运装置4、供纱单元5、卷装补给装置6以及卷装更换装置7分别设置有多个。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所示的“Z方向”为铅垂方向(上下方向),“X方向”为水平方向,“Y方向”为与X方向以及Z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假捻加工系统1对从多个供纱卷装P1(参照图2)供给的纱线Y(参照图3)实施加工,并制造卷取卷装P2(参照图4)。纱线Y例如是由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的合成纤维构成的合成纤维纱。供纱卷装P1是在供纱筒管B1(参照图2)上卷绕部分取向纱(POY:PartiallyOriented Yarn)而形成的。卷取卷装P2是在卷取筒管B2(参照图4)上卷绕拉伸变形纱(DTY:Draw Textured Yarn)而形成的。
假捻加工机2对纱线Y实施加工而形成卷取卷装P2。假捻加工机2具有主机体(加工装置)2a以及2台卷取体2b。在主机体2a设置有加捻装置、喂纱辊等。在卷取体2b设置有卷取装置、落纱装置等。主机体2a沿着X方向延伸。卷取体2b沿着X方向延伸。卷取体2b在Y方向(主机体2a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主机体2a对置的位置。即,2台卷取体2b配置于将主机体2a夹在中间的位置。
假捻加工机2对从多个供纱卷装P1供给的纱线Y实施假捻加工,并将加工后的纱线卷绕于卷取筒管B2而形成卷取卷装P2(参照图4)。假捻加工机2将所形成的卷取卷装P2供给到第二搬运装置4。
第一搬运装置3搬运供纱卷装P1。第一搬运装置3例如沿着从顶棚悬吊着的第一轨道R1行驶。第一轨道R1例如配置在一个假捻加工机2与另一个假捻加工机2之间、以及卷取体2b与供纱单元5之间。第一搬运装置3在供给供纱卷装P1的供给场所与规定的卷装补给装置6之间,搬运供纱卷装P1。如图2所示,第一搬运装置3具有第一卷装保持部3a。第一卷装保持部3a悬吊于第一轨道R1。第一卷装保持部3a保持多个(例如12个)供纱卷装P1。第一卷装保持部3a通过内插于供纱卷装P1的供纱筒管B1的支承部件(图示省略)来支承供纱卷装P1。
如图3所示,在供纱卷装P1上安装有接合器10。接合器10保持纱线Y。接合器10具有安装部11、第一保持部12、以及第二保持部13。安装部11能够同步旋转地安装于供纱卷装P1的供纱筒管B1。安装部11呈圆筒状。安装部11被安装于从供纱卷装P1的侧面突出来的供纱筒管B1的端部。
第一保持部12保持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的纱线Y的第一纱端Y1。第一保持部12设置于安装部11。第一保持部12具有第一臂12a、第一把持工具12b、以及第一纱线引导件12c。第一臂12a为,基端侧固定于安装部11的侧面,沿着安装部11的径向延伸。第一把持工具12b把持第一纱端Y1。第一把持工具12b设置于第一臂12a的前端侧。第一纱线引导件12c设置于第一臂12a。
第二保持部13保持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尾侧)的纱线Y的第二纱端Y2。第二保持部13设置于安装部11。第二保持部13具有第二臂13a、第二把持工具13b、以及第二纱线引导件13c。第二臂13a为,基端侧固定于安装部11的侧面,沿着安装部11的径向延伸。第二臂13a被配置为:位于与第一臂12a成为同一直线状的位置。第二把持工具13b把持第二纱端Y2。第二把持工具13b设置于第二臂13a的前端侧。第二纱线引导件13c设置于第二臂13a。
在接合器10中,从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拉出来的第一纱端Y1,经由第一保持部12的第一纱线引导件12c而由第一把持工具12b把持,并且,从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拉出来的第二纱端Y2,经由第一保持部12的第一纱线引导件12c以及第二保持部13的第二纱线引导件13c而由第二把持工具13b把持。接合器10例如由作业者安装于供纱卷装P1。在供纱筒管B1上,在与安装有接合器10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也可以安装有筒管帽BC(参照图2)。
如图4所示,第二搬运装置4搬运卷取卷装P2。第二搬运装置4沿着第一轨道R1行驶。第二搬运装置4在规定的假捻加工机2与卷取卷装P2的保管设备(图示省略)之间搬运卷取卷装P2。第二搬运装置4具有第二卷装保持部4a。第二卷装保持部4a悬吊于第一轨道R1。经由第二卷装保持部4a而分别保持有多个(例如16个)卷取卷装P2。具体地说,通过由卷装承接部来支承各个卷取筒管B2的两端部,由此保持卷取卷装P2。
如图1所示,供纱单元5对假捻加工机2供给纱线Y。供纱单元5与假捻加工机2邻接地配置。供纱单元5配置于在Y方向上与假捻加工机2的卷取体2b对置的位置。供纱单元5沿着X方向延伸。供纱单元5具有多个筒子架20。筒子架20保持供纱卷装P1。沿着X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筒子架20。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纱单元5中,在Y方向上背靠背地配置有一对筒子架20。
如图5所示,筒子架20具有筒子基座部21、4根第一支柱22a、22b、22c、22d、分隔板23、以及多个梭芯24。筒子基座部21为框状的框架体。4根第一支柱22a~22d立设于筒子基座部21。4根第一支柱22a~22d沿着Z方向延伸。4根第一支柱22a~22d分别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且在Y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分隔板23设置于第一支柱22a~22d。分隔板23在第一支柱22a~22d的Z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分隔板23防止供纱卷装P1落下。
梭芯24支承供纱卷装P1。梭芯24设置于第一支柱22a、22b。梭芯24在第一支柱22a,22b的Z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例如8个)。梭芯24配置在一对分隔板23之间。设置于第一支柱22a的梭芯24、与设置于第一支柱22b的梭芯24,排列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于第一支柱22a的梭芯24称为“第一梭芯24a”,将设置于第一支柱22b的梭芯24称为“第二梭芯24b”。
第一梭芯24a以及第二梭芯24b按照2个一组来使用。在该构成中,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相连。具体地说,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外层侧的第一纱端Y1或者内层侧的第二纱端Y2、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内层侧的第二纱端Y2或者外层侧的第一纱端Y1相连。由此,从2个一组的第一梭芯24a以及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供给1根纱线Y。
如图6所示,梭芯24具有供纱卷装支承部25、以及梭芯主体部26。供纱卷装支承部25支承供纱卷装P1。供纱卷装支承部25具有卷装支承部件25a、25b、以及旋转机构25c。卷装支承部件25a、25b为棒状部件。卷装支承部件25a、25b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梭芯主体部26。卷装支承部件25a、25b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且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梭芯24通过卷装支承部件25a、25b在2点对供纱卷装P1进行支承。
在卷装支承部件25a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覆盖部25d。在卷装支承部件25b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覆盖部25e。覆盖部25d、25e例如由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树脂)等形成。覆盖部25d、25e与卷取卷装P2的供纱筒管B1的内周面接触(抵接)。卷装支承部件25a的一端与卷装支承部件25b的一端通过连结部件25f而被连结。
旋转机构25c具有从动带轮25g、驱动带轮25h、动力传递带25i、以及第一轮25j。
从动带轮25g设置于卷装支承部件25a的另一端。驱动带轮25h设置于卷装支承部件25b的另一端。动力传递带25i架设于从动带轮25g以及驱动带轮25h。第一轮25j设置于驱动带轮25h(卷装支承部件2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轮25j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轮。第一轮25j通过后述的接头装置60的第一接头驱动器62a或者第二接头驱动器63a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在供纱卷装支承部25中,通过第一轮25j的旋转,由此卷装支承部件25a与卷装支承部件25b同步地旋转。
梭芯主体部26具有梭芯主体26a、以及旋转传递部件26b。梭芯主体26a为呈长方体状的部件。梭芯主体26a将供纱卷装支承部25的卷装支承部件25a以及卷装支承部件25b支承为能够围绕其旋转轴旋转。在梭芯主体26a设置有限制部件26c。限制部件26c例如呈圆盘状。限制部件26c配置于梭芯主体26a的一个侧面。限制部件26c供卷装支承部件25a以及卷装支承部件25b插入安装。限制部件26c与供纱卷装P1的端面对置,对供纱卷装P1在卷装支承部件25a以及卷装支承部件25b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在梭芯主体26a上形成有插入孔26d。筒子架20的第一支柱22a或者第一支柱22b插入于插入孔26d。
旋转传递部件26b支承梭芯主体26a。在旋转传递部件26b的上端部固定有梭芯主体26a。旋转传递部件26b呈圆筒状。旋转传递部件26b的中空部与梭芯主体26a的插入孔26d连通。筒子架20的第一支柱22a、22b同轴地插入于旋转传递部件26b。在旋转传递部件26b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轮26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轮26e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轮。第二轮26e通过后述的转动装置35的第一转动驱动器36a或者第二转动驱动器37a的驱动而旋转。梭芯主体部26随着第二轮26e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供纱卷装支承部25进行旋转。梭芯24转动到进行供纱筒管B1的回收以及供纱卷装P1的安装的更换位置、以及供给纱线Y的供给位置。
如图1所示,卷装补给装置6向卷装更换装置7供给供纱卷装P1。卷装补给装置6暂时保管由第一搬运装置3搬运来的供纱卷装P1,并且向卷装更换装置7供给供纱卷装P1。卷装补给装置6保管多个(例如4个)供纱卷装P1。卷装补给装置6具有从第一搬运装置3移载供纱卷装P1的移载机构(图示省略)。
卷装更换装置7从梭芯24回收供纱筒管B1,并且将供纱卷装P1安装于梭芯24。如图7所示,卷装更换装置7沿着第二轨道R2行驶。第二轨道R2敷设于地面,并沿着X方向(筒子架20的排列方向)而延伸。即,卷装更换装置7沿着X方向行驶。卷装更换装置7在配置有卷装补给装置6的供纱单元5的一端与供纱单元5的另一端之间移动。
卷装更换装置7具备行驶台车(行驶单元)30、升降单元31、保持单元(保持装置)32、以及更换单元33。此外,卷装更换装置7具备对各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图示省略)。
行驶台车30具有行驶基座部30a以及支柱支承部30b。行驶基座部30a呈长方体状。在行驶基座部30a收容有在第二轨道R2上行驶的车轮以及驱动机构等。
支柱支承部30b立设于行驶基座部30a。支柱支承部30b具有4根第二支柱30c、30d、30e、30f、以及壁部30g。第二支柱30c~30f以及壁部30g沿着Z方向延伸。第二支柱30c在行驶基座部30a中配置于X方向的一端部、且是Y方向的一端部。第二支柱30c配置于行驶基座部30a的角部。第二支柱30d在行驶基座部30a中配置于X方向的一端部、且是Y方向的另一端部。第二支柱30c与第二支柱30d配置于在Y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二支柱30d配置于行驶基座部30a的角部。
第二支柱30e与第二支柱30c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在X方向上与第二支柱30c对置的位置。第二支柱30f在X方向上的第二支柱30c与第二支柱30e之间,配置于行驶基座部30a的Y方向的另一端部。第二支柱30f在X方向上与第二支柱30d对置地配置。壁部30g沿着X方向延伸。壁部30g在行驶基座部30a中配置于X方向的另一端部、且是Y方向的另一端部。即,壁部30g配置于行驶基座部30a的角部。壁部30g在Y方向上与第二支柱30e对置,并且在X方向上与第二支柱30f对置地配置。
升降单元31供作业者搭乘而升降。升降单元31在维护等之际而使用。升降单元31在行驶台车30的行驶基座部30a中配置于X方向的另一端部。升降单元31具有引导部31a以及升降部31b。
引导部31a为导轨。引导部31a配置于行驶台车30的支柱支承部30b的壁部30g。引导部31a沿着Z方向延伸。升降部31b是供作业者搭乘的作业台。升降部31b呈箱形。升降部31b被设置为,沿着引导部31a在Z方向上升降自如。升降部31b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部31a移动。
保持单元32保持多个(例如4个)供纱卷装P1。保持单元32保持与卷装补给装置6所保持的供纱卷装P1的数量为相同数量的供纱卷装P1。保持单元32从卷装补给装置6接受供纱卷装P1的供给并暂时保管供纱卷装P1,并且向更换单元33供给供纱卷装P1。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保持单元32具有主体框架32a、卷装支承部32b、以及驱动部32c。主体框架32a配置于行驶台车30的行驶基座部30a。主体框架32a在行驶基座部30a中配置于X方向的一端部。
卷装支承部32b支承供纱卷装P1。卷装支承部32b被设置为能够转动。卷装支承部32b在大致90°的范围内转动。卷装支承部32b转动到从卷装补给装置6接受供纱卷装P1的供给的补给位置(参照图8B)、以及向更换单元33供给供纱卷装P1的供给位置(参照图8A)。驱动部32c使卷装支承部32b转动。驱动部32c例如为气缸。
更换单元33在梭芯24处进行供纱筒管B1与供纱卷装P1的更换。具体地说,更换单元33从梭芯24回收供纱筒管B1,并且将供纱卷装P1安装于梭芯24。如图7所示,更换单元33与保持单元32邻接设置。如图9所示,更换单元33具备基座34、转动装置35、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接头装置60、以及移动装置70。
基座34支承转动装置35、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基座34被设置为沿着行驶台车30的支柱支承部30b升降自如。基座34设置于能够对保持单元32进行访问的位置。
转动装置35使筒子架20的梭芯24转动。转动装置35固定于基座34。转动装置35在基座34中配置于与供纱单元5对置的位置。转动装置35具有第一驱动机构36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7。
第一驱动机构36使筒子架20的第一梭芯24a转动。第一驱动机构36具有第一转动驱动器36a以及第一转动臂部36b。第一转动驱动器36a使第一梭芯24a的第二轮26e旋转。第一转动驱动器36a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驱动器。第一转动驱动器36a通过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第一转动臂部36b支承着第一转动驱动器36a。第一转动臂部36b被设置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第一转动臂部36b例如通过马达或者气缸(图示省略)而被驱动。
第二驱动机构37使筒子架20的第二梭芯24b转动。第二驱动机构37具有第二转动驱动器37a以及第二转动臂部37b。第二转动驱动器37a使第二梭芯24b的第二轮26e旋转。第二转动驱动器37a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驱动器。第二转动驱动器37a通过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第二转动臂部37b支承着第二转动驱动器37a。第二转动臂部37b被设置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第二转动臂部37b例如通过马达或者气缸(图示省略)而被驱动。
在将供纱卷装P1安装于梭芯24时,转动装置35使梭芯24转动而变更梭芯24的朝向。转动装置35使与作为对象的梭芯24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36或者第二驱动机构37工作。例如,在使第一驱动机构36工作的情况下,转动装置35使第一转动臂部36b摆动,而使第一转动驱动器36a与第一梭芯24a的第二轮26e卡合。当第一转动驱动器36a与第二轮26e卡合时,转动装置35使第一转动驱动器36a向一个方向旋转。梭芯24为,当第二轮26e旋转时,旋转传递部件26b进行旋转。由此,梭芯24转动,卷装支承部件25a、25b的前端部则朝向更换单元33一侧。
回收装置40从梭芯24回收安装有接合器10的供纱筒管B1。如图10所示,回收装置40具有第一支承机构41以及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第一支承机构41支承供纱筒管B1。并且,第一支承机构41通过相对于梭芯24前进以及后退,由此回收供纱筒管B1。第一支承机构41具有第一滑动部41a以及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
第一滑动部41a具有第一线性引导件41c。第一滑动部41a的一部分能够经由第一线性引导件41c而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支承供纱筒管B1。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设置于移动的第一滑动部41a的前端部。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沿着第一滑动部41a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驱动第一支承机构41。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具有第一滑动轨道42a、第一回收驱动部42b、第一升降部42c、以及第二回收驱动部42d。第一滑动轨道42a与第一滑动部41a连接。第一滑动轨道42a通过第一回收驱动部42b的驱动,而使第一滑动部41a的一部分往复运动。第一回收驱动部42b例如为气缸。第一升降部42c与第一滑动部41a连接。第一升降部42c通过第二回收驱动部42d的驱动,而使第一滑动部41a升降。由此,第一滑动部41a进行摆动。第二回收驱动部42d例如为马达。
下面对回收装置40进行的供纱筒管B1的回收动作进行说明。回收装置40为,通过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使第一支承机构41的第一滑动部41a的一部分相对于通过转动装置35而转动了的梭芯24前进,而使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位于供纱筒管B1的中空部。此时,回收装置40为,通过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使第一支承机构41的第一滑动部41a向下方摆动,而使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回收装置40为,当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位于供纱筒管B1的中空部时,通过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使第一滑动部41a向上方摆动,从而使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成水平。由此,第一卷装支承部件41b与供纱筒管B1接触从而供纱筒管B1被抬起,并且供纱筒管B1与卷装支承部件25a、25b分离。回收装置40通过第一回收驱动机构42使第一支承机构41的第一滑动部41a的一部分后退。通过以上,回收装置40从梭芯24回收供纱筒管B1。
供给装置50向梭芯24供给供纱卷装P1。如图11所示,供给装置50具有第二支承机构51以及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第二支承机构51支承供纱卷装P1。并且,第二支承机构51通过相对于梭芯24前进以及后退,由此供给供纱卷装P1。第二支承机构51具有第二滑动部51a以及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
第二滑动部51a具有第二线性引导件51c。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能够经由第二线性引导件51c而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支承供纱卷装P1。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设置于移动的第二滑动部51a的前端部。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沿着第二滑动部51a的延伸方向而延伸。
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驱动。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具有第二滑动轨道52a、第一供给驱动部52b、第二升降部52c、以及第二供给驱动部52d。第二滑动轨道52a与第二滑动部51a连接。第二滑动轨道52a通过第一供给驱动部52b的驱动而使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往复运动。第一供给驱动部52b例如为气缸。第二升降部52c与第二滑动部51a连接。第二升降部52c通过第二供给驱动部52d的驱动而使第二滑动部51a升降。由此,第二滑动部51a进行摆动。第二供给驱动部52d例如为马达。
对供给装置50从保持单元32取得供纱卷装P1的取得动作进行说明。供给装置50在卷装更换装置7正在移动时从保持单元32取得供纱卷装P1。供给装置50为,当更换单元33相对于保持单元32在规定的高度位置停止时,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的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相对于保持单元32的卷装支承部32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前进,由此使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位于供纱卷装P1的中空部。此时,供给装置50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的第二滑动部51a向下方摆动,而使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供给装置50为,当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位于供纱卷装P1的中空部时,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滑动部51a向上方摆动,而使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成水平。由此,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与供纱卷装P1接触而供纱卷装P1被抬起,并且供纱卷装P1与卷装支承部32b分离。供给装置50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的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后退。通过以上,供给装置50从保持单元32取得供纱卷装P1。
下面对供给装置50将供纱卷装P1向梭芯24供给的供给动作进行说明。供给装置50为,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的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相对于供纱筒管B1被取下后的梭芯24前进,由此使梭芯24的卷装支承部件25a、25b位于供纱卷装P1的中空部。供给装置50为,当梭芯24的卷装支承部件25a、25b位于供纱卷装P1的中空部时,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滑动部51a向下方摆动,而使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由此,梭芯24的卷装支承部件25a、25b与供纱卷装P1接触而供纱卷装P1被支承于梭芯24,并且第二卷装支承部件51b与供纱卷装P1分离。供给装置50通过第二供给驱动机构52使第二支承机构51的第二滑动部51a的一部分后退。通过以上,供给装置50将供纱卷装P1安装于梭芯24。
接头装置60进行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之间的接头。如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接头装置60具备捕捉引导机构(引导部)61、第一旋转机构(操作机构)62、第二旋转机构(操作机构)63、以及接头机构64。
接头装置60被设置为,能够通过移动机构(图示省略)在更换单元33与供纱单元5的对置方向(Y方向)上移动。接头装置60在接头装置60被配置在基座34内的待机位置、与接头装置60朝向供纱单元5移动从而比基座34前进到外侧的接头位置之间移动。
捕捉引导机构61对供纱卷装P1的纱线Y进行捕捉,并将纱线Y向接头机构64进行引导。捕捉引导机构61对一方的梭芯24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第一纱端Y1、以及另一方的梭芯24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第二纱端Y2进行捕捉,并向接头机构64进行引导。捕捉引导机构61具有吸入部61a以及接头臂部61b。
吸入部61a对纱线Y进行吸引、捕捉。吸入部61a具有吸管61c、吸嘴61d、以及钩部61e。吸嘴61d设置于吸管61c的前端部。吸嘴61d对纱线Y进行吸引。在吸管61c上连接有负压源(图示省略)。由此,在吸嘴61d产生吸引流。吸管61c的基端侧与接头臂部61b连接。钩部61e设置于吸管61c的前端部且是与吸嘴61d相背对的位置。钩部61e将由接头装置60络交的纱线Y卡止。接头臂部61b使吸入部61a移动。接头臂部61b包括连杆机构以及多个马达而构成。接头臂部61b由托架61f支承。
第一旋转机构6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63分别对梭芯24进行操作而使供纱卷装P1旋转。第一旋转机构6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63为,在通过捕捉引导机构61将纱线Y向接头机构64进行引导时,分别使供纱卷装P1旋转而从供纱卷装P1陆续放出纱线Y。另外,在此处所述的供纱卷装P1的旋转方向中不仅是从供纱卷装P1、P2放出纱线Y的方向(放出方向),也包括向供纱卷装P1、P2反卷的方向(反卷方向)。
第一旋转机构62对第一梭芯24a进行操作。第一旋转机构62具有第一接头驱动器62a、第一马达62b、以及第一接头臂部62c。第一接头驱动器62a由第一接头臂部62c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在第一接头驱动器62a上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62d。第一马达62b固定于第一接头臂部62c。在第一马达62b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驱动带轮62e。第一马达62b围绕轴旋转驱动第一驱动带轮62e。在第一从动带轮62d以及第一驱动带轮62e上架设有第一动力传递带62f。由此,第一接头驱动器62a通过第一马达62b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第二旋转机构63对第二梭芯24b进行操作。第二旋转机构63具有第二接头驱动器63a、第二马达63b、以及第二接头臂部63c。第二接头驱动器63a由第二接头臂部63c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在第二接头驱动器63a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63d。第二马达63b固定于第二接头臂部63c。在第二马达63b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驱动带轮63e。第二马达63b围绕轴旋转驱动第二驱动带轮63e。在第二从动带轮63d以及第二驱动带轮63e上架设有第二动力传递带63f。由此,第二接头驱动器63a通过第二马达63b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有关第一旋转机构6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63的结构将在之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接头机构64进行接头。接头机构64具有捻接器66、第一引导机构67、以及第二引导机构68。
捻接器66具备接头部66a、以及一对夹持机构66b、66c。接头部66a使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络交。夹持机构66b、66c设置于夹着接头部66a的位置。夹持机构66b、66c夹持插入于接头部66a的腔室中的纱线Y。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一引导机构67对纱线Y进行卡止而引导。第一引导机构67具有第一钩(卡止部、第2卡止部)67a、第二钩(卡止部、第2卡止部)67b、以及第三钩67c。第一钩67a、第二钩67b以及第三钩67c被设置为能够摆动。在第一钩67a上设置有用于对纱线Y的张力进行检测的电位计(取得部)164(参照图16)。接头装置60基于电位计的检测结果对第一旋转机构62的第一马达62b的动作进行控制。即,接头装置60基于电位计164的检测结果对供纱卷装P1的旋转量(放出量)进行调整,并以规定的张力从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
第二引导机构68对纱线Y进行卡止而引导。第二引导机构68具有第一钩(卡止部、第1卡止部)68a、第二钩(卡止部、第1卡止部)68b、以及第三钩68c。第一钩68a、第二钩68b以及第三钩68c被设置为能够摆动。在第一钩68a上设置有对纱线Y的张力进行检测的电位计164。接头装置60基于电位计164的检测结果对第二旋转机构63的第二马达63b的动作进行控制。即,接头装置60基于电位计164的检测结果对供纱卷装P1的旋转量(放出量)进行调整,并以规定的张力从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
对接头装置60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将通过接头装置60进行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的第一纱端Y1、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的第二纱端Y2之间的接头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接头装置60为,当开始接头动作时,如图14所示,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2对第一梭芯24a进行操作,并且通过第二旋转机构63对第二梭芯24b进行操作,使接合器10旋转到能够通过吸入部61a对第一纱端Y1以及第二纱端Y2进行捕捉的位置。具体地说,在第一旋转机构62中,使第一接头驱动器62a与第一梭芯24a的第一轮25j卡合,并使第一马达62b驱动而使第一接头驱动器62a旋转。同样,在第二旋转机构63中,使第二接头驱动器63a与第二梭芯24b的第一轮25j卡合,并使第二马达63b驱动而使第二接头驱动器63a旋转。当第一接头驱动器62a以及第二接头驱动器63a进行旋转时,第一梭芯24a以及第二梭芯24b的每一个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进行旋转,与此相伴随而接合器10进行旋转。接头装置60通过传感器(图示省略)对设置于接合器10的检测体(图示省略)进行检测,并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马达62b以及第二马达63b进行控制,而使接合器10旋转到规定位置。
接头装置60为,当使接合器10旋转时,使捕捉引导机构61的接头臂部61b工作,通过吸入部61a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接合器10捕捉第一纱端Y1,并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接合器10捕捉第二纱端Y2。此时,接头装置60为,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2对第一梭芯24a进行操作,并且通过第二旋转机构63对第二梭芯24b进行操作,而使供纱卷装P1旋转。由此,从供纱卷装P1以规定的张力拉出纱线Y。
接头装置60为,通过吸入部61a将具有第一纱端Y1的纱线Y钩挂于第一引导机构67并且将纱线Y引导到捻接器66,将具有第二纱端Y2的纱线Y钩挂于第二引导机构68并且将纱线Y引导到捻接器66。接头装置60为,当将纱线Y引导到捻接器66时,使捻接器66中执行接头动作。由此,接头装置60进行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的第一纱端Y1、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的第二纱端Y2之间的接头。
移动装置70使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旋转移动。移动装置70使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分别移动到对梭芯24进行作业的作业位置。此外,移动装置70使回收装置40以及供给装置50移动到对保持单元32进行作业的作业位置。如图9所示,移动装置70具有旋转支承部71以及更换单元驱动部72。
旋转支承部71支承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旋转支承部71在基座34中设置为围绕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自如。旋转支承部71将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支承为,从旋转支承部7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回收装置40、供给装置50以及接头装置60分别朝向不同的3个方向而配置。
旋转支承部71具有轮(图示省略)。轮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轮。更换单元驱动部72使旋转支承部71旋转。更换单元驱动部72是构成马氏间歇机构的马氏间歇驱动器。更换单元驱动部72通过马达(图示省略)的旋转驱动而进行旋转。移动装置70为,通过更换单元驱动部72进行驱动而使旋转支承部71旋转。
移动装置70使旋转支承部71在7个地方停止。移动装置70使旋转支承部71停止于:回收装置40从第一梭芯24a回收供纱筒管B1的位置;回收装置40从第二梭芯24b回收供纱筒管B1的位置;供给装置50向第一梭芯24a供给供纱卷装P1的位置;供给装置50向第二梭芯24b供给供纱卷装P1的位置;接头装置60进行接头的位置;供给装置50从保持单元32取得供纱卷装P1的位置;以及回收装置40向保持单元32供给供纱筒管B1的位置。
以上,对假捻加工系统1的整体进行了说明,但在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特征部之一即卷装更换装置7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对第一引导机构67以及第二引导机构68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在第一钩67a、第二钩67b、第三钩67c、第一钩68a、第二钩68b以及第三钩68c各自中,虽然设置的位置以及设置的朝向分别不同,但其构成相同。由此,在此,如图16所示那样,仅对第二钩68b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对于其余的第一钩67a、第二钩67b、第三钩67c、第一钩68a以及第三钩68c的详细说明。此外,在下述中,对在第一钩67a、第二钩67b、第三钩67c、第一钩68a、第二钩68b以及第三钩68c各自中设置有电位计164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电位计164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
如图15所示,第二钩68b插入于在基座65的一部分即基座平板65a上形成的插入槽65b。如图16所示,第二钩68b被设置为,配置在基座平板65a上方的前端部68bb以配置在基座平板65a下方的基端部68ba为摆动轴进行摆动。基端部68ba固定于旋转引导件162,该旋转引导件162被设置为,相对于固定在基座65的一部分上的旋转轴161a能够转动。由此,当纱线Y卡止于第二钩68b而应力作用于第二钩68b时,第二钩68b与旋转引导件162一体地摆动。纱线Y对第二钩68b施加的应力与作用于纱线Y的张力成正比例。
旋转引导件162被设置为,当作用于第二钩68b的应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对应于该应力而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摆动量(可动量)变大,并且,在作用于第二钩68b的应力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被以恢复为初始状态的方式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引导件162经由弹性部件(例如弹簧部件)163而与基座65的一部分即被固定部161b连接。由此,第二钩68b为,当作用于第二钩68b的应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对应于该应力而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摆动量(可动量)变大,当作用于第二钩68b的应力成为规定值以下时,恢复为初始状态。
旋转引导件162的轴向的一端与电位计164连接。电位计164取得旋转引导件162相对于基座平板65a的转动量。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被后述的控制部90取得。此外,在旋转引导件162上设置有使旋转引导件162强制地转动的旋转螺线管165。旋转螺线管165为,通过使第二钩68b向图19B所示的箭头方向强制地旋转,由此解除在第二钩68b中处于卡止状态的纱线Y。旋转螺线管165由控制部90控制。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特征部之一的控制部90(参照图7以及图17)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控制部90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I/O端口以及通信端口等构成的电子控制单元。在ROM中记录有用于控制各部的程序。此外,之后详细说明的驱动控制部90a以及判定部90b的各功能,通过将规定的计算机软件读入到CPU以及主存储部等硬件上,由此在CPU的控制下执行。
驱动控制部90a以由电位计164取得的摆动量成为第一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一旋转机构62的第一马达62b以及第二旋转机构63的第二马达63b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P1的各自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此外,第一钩67a、第二钩67b、第三钩67c、第一钩68a、第二钩68b以及第三钩68c分别被设置为,能够比第一规定范围大地可动。判定部90b为,在使捕捉引导机构61移动到了检查位置P61时,基于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的摆动量),判定在接头装置60中接头是否成功。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特征部之一,即为了使接头装置60将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的纱端Y1、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的纱端Y2进行接头,而通过捕捉引导机构61将纱端Y1以及纱端Y2向接头机构64进行引导时的控制。
接头装置60为,当开始接头动作时,如图18以及图19A所示,使捕捉引导机构61的接头臂部61b运动,而使吸嘴61d位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接合器10,并通过吸嘴61d捕捉纱端Y2。接下来,接头装置60为,在该状态下使接头臂部61b运动,在使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之后,使吸嘴61d向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接合器10的方向移动。由此,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
在此,对捕捉引导机构61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时的控制进行说明。在使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状态下,当使由吸嘴61d捕捉到的纱端Y2向第一梭芯24a的方向运动时,纱线Y产生张力,并如图19B所示那样,作为应力而传递到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由此,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对应于纱线Y所产生的张力而向图19B所示的箭头方向进行摆动。
控制部90基于由电位计164取得的旋转引导件162的转动量,对第二旋转机构63进行控制,使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具体地说,控制部90以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摆动量成为第一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二旋转机构63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此外,在此,也可以为,以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至少一方的摆动量成为第一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二旋转机构63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摆动量,由电位计164作为旋转引导件162的转动量而取得。由此,控制部90以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成为与第一规定范围对应的第二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二旋转机构63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
例如,在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超过第二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第二马达63b进行控制,而使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由此,纱线Y被从供纱卷装P1放出,因此纱线Y所产生的张力得到缓和。在此,第一规定范围是指,根据不使纱线Y产生损伤的张力范围而换算出的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摆动量。
接下来,捕捉引导机构61使接头臂部61b运动而使捕捉了纱端Y2的吸嘴61d移动到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并通过吸嘴61d捕捉纱端Y1。接下来,如图20所示,接头装置60为,在捕捉了纱端Y1以及纱端Y2的状态下使接头臂部61b运动,在使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之后,使吸嘴61d向接头机构64的方向移动。由此,这次,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此外,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也持续拉出纱线Y。
此外,在此,列举在使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之后、在保持捕捉了纱端Y1不变的状态下对纱端Y2进行捕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在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卡止于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的纱线Y维持了张力之后,将纱端Y1释放,接着通过吸嘴61d仅捕捉纱端Y2,并使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即,也可以为,将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以及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分别拉出,在将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之后,将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
在此,对捕捉引导机构61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时的控制进行说明。当在使纱线Y卡止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的状态下,使由吸嘴61d捕捉到的纱端Y1向接头机构64的方向运动时,纱线Y产生张力,并作为应力而传递到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由此,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对应于纱线Y所产生的张力而进行摆动。
控制部90基于由电位计164取得的旋转引导件162的转动量对第一旋转机构62进行控制,并使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具体地说,控制部90以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的摆动量成为第一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一旋转机构62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此外,在此,也可以为,以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的至少一方的摆动量成为第一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一旋转机构62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的摆动量,由电位计164作为旋转引导件162的转动量而取得。由此,控制部90以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成为与第一规定范围对应的第二规定范围的方式对第一旋转机构62进行控制,而对从供纱卷装P1放出的纱线Y的放出量进行控制。
例如,在由电位计164取得的转动量超过第二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第一马达62b进行控制,而使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由此,纱线Y被从供纱卷装P1放出,因此纱线Y所产生的张力得到缓和。此外,在控制部90对第一旋转机构62进行控制的期间,上述那样的第一旋转机构62的控制也继续进行。
如以上所述,接头装置60为,在通过捕捉引导机构61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时,通过第二旋转机构63对第二梭芯24b进行控制而使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从供纱卷装P1放出纱线Y时的纱线Y的张力维持为规定范围。同样,接头装置60为,在通过捕捉引导机构61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拉出纱线Y时,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2对第一梭芯24a进行控制而使供纱卷装P1向放出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从供纱卷装P1放出纱线Y时的纱线Y的张力维持为规定范围。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特征部之一,即在通过接头装置60将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外层侧的纱端Y1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内层侧的纱端Y2进行了接头之后,判定纱端Y1与纱端Y2是否被适当地接头(络交)的判定方法。
通过接头装置60被络交(接头)后的纱线(以后,将通过接头装置60络交从而被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纱端Y2与被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着的供纱卷装P1的纱线Y的纱端Y1连接后的状态的纱线称为“连续纱线(连续合成纤维纱)Y0”。),卡止于第一钩67a、68a以及第二钩67b、68b。接头装置60使设置于第二钩67b、68b的旋转螺线管165工作,而解除连续纱线Y0向第二钩67b、68b的卡止。由此,连续纱线Y0成为仅卡止于第一钩67a、68a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21所示,接头装置60使捕捉引导机构61的接头臂部61b运动,使钩部61e位于第一钩67a与第一钩68a之间,而通过钩部61e卡止连续纱线Y0。更详细地说,例如,捕捉引导机构61对连续纱线Y0进行捕捉,以使纱端Y1与纱端Y2的络交部分YC位于连续纱线Y0的捕捉部分与基于第一钩67a(也可以是第一钩68a)的卡止部分之间。
接下来,接头装置60为,在通过钩部61e捕捉了连续纱线Y0的状态下,使钩部61e向上方运动,并移动到规定的检查位置P61。通过这样的捕捉引导机构61的动作,使连续纱线Y0产生规定的张力。控制部90取得此时的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所产生的摆动量、即由各个电位计164、164取得的旋转引导件162、162的转动量。此外,控制部90也可以取得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的至少一方所产生的摆动量。
控制部90为,在使钩部61e移动到了检查位置P61时,基于由设置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的电位计164、164取得的转动量,判断纱端Y1与纱端Y2的接头是否成功。换言之,控制部90判定络交部分YC的优劣。例如,控制部90为,当在使钩部61e移动到了检查位置P61时、由设置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一钩68a的电位计164、164取得的转动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在连续纱线Y0产生了规定张力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端Y1与纱端Y2的接头成功。
另一方面,控制部90为,当在使钩部61e移动到了检查位置P61时、由设置于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8b的电位计164、164取得的转动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也包括张力为0的情况)下,即、在连续纱线Y0未产生规定的张力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处于络交部分YC不完善的状态(当被拉动时会松开的状态)、或者处于纱端Y1与纱端Y2未圆满连接的状态,而判定为纱端Y1与纱端Y2的接头失败。
控制部90也可以为,例如,向统一控制装置(图示省略)或者作业者等携带的终端装置发送该判定结果,该统一控制装置对由假捻加工机2、第一搬运装置3、第二搬运装置4、卷装补给装置6以及卷装更换装置7构成的假捻加工系统1统一地进行控制。此外,接收到该判定结果的统一控制装置,也可以使该统一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显示装置等显示判定结果。此外,统一控制装置也可以执行判定结果向上述移动终端的发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通过对连续纱线Y0进行捕捉而使其卡止于第一钩67a、68a,并且使捕捉部分移动到检查位置P61,由此能够使连续纱线Y0产生张力。判定部90b为,基于由电位计164取得的摆动量,导出此时连续纱线Y0所产生的张力,如果能够取得规定的张力,则判定为纱端Y1与纱端Y2被连接,如果未得到规定的张力,则判定为纱端Y1与纱端Y2未被连接。如此,判定部90b能够判定接头装置60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捕捉引导机构61对连续纱线Y0进行捕捉,以使纱端Y1与纱端Y2的络交部分YC位于连续纱线Y0的捕捉部分与钩部61e的卡止部分之间(参照图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络交部分YC产生张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接头装置60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捕捉引导机构61具有第一钩67a和第一钩68a,捕捉引导机构61为,使连续纱线Y0卡止于第一钩67a和第一钩68a这两方,并且在捕捉了连续纱线Y0的状态下使其引导到检查位置P61,以使纱端Y1与纱端Y2的络交部分YC被配置在第一钩67a与第一钩68a之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络交部分YC产生张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接头装置60进行的接头是否成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具有:接头装置60,将供纱卷装P1的纱端Y1以及纱端Y2彼此进行连接;捕捉引导机构61,将供纱卷装P1的纱端Y1以及纱端Y2向接头装置60进行引导;供给装置50,向筒子架20供给供纱卷装P1;以及回收装置40,从筒子架20回收供纱筒管B1。因此,能够不经由人手而通过卷装更换装置7执行供纱卷装P1的更换作业以及接头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第一钩67a、68a以及第二钩67b、68b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基座平板65a进行摆动,并且,被设置为,当作用于纱线Y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对应于该张力而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摆动量变大。因此,能够容易且紧凑地构成想要以对应于张力而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可动量变大的方式设置的卡止部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列举对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2进行卡止的第一钩68a以及第二钩68b、以及对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1进行卡止的第一钩67a以及第二钩67b,以夹着接头机构64的方式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不限定于此。配置这些钩(卡止部)的位置,只要是在捕捉引导机构61向接头装置60进行引导时的路径上,则不限定位置。此外,钩的数量也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数量,只要适当地配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列举一个捕捉引导机构61对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2以及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1的双方进行捕捉,并向接头装置60进行引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不限定于此。例如,卷装更换装置7也可以构成为,分别设置有对从第二梭芯24b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2进行捕捉的捕捉引导机构、以及对从第一梭芯24a所支承的供纱卷装P1拉出的纱端Y1进行捕捉的捕捉引导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更换装置7中,列举在将连续纱线Y0向检查位置P61进行引导时,通过钩部61e进行捕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通过吸嘴61d对连续纱线Y0进行捕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驶单元的一个例子而说明了具备车轮的行驶台车30,但也可以是代替车轮而具备直动机构的构成的行驶单元。

Claims (5)

1.一种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被用于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备:筒子架,在供纱卷装支承部支承有供纱卷装,该供纱卷装将由合成纤维构成的合成纤维纱卷绕于筒管而形成;加工装置,对从上述供纱卷装供给的上述合成纤维纱实施加工;以及卷取装置,对被施加了加工之后的上述合成纤维纱进行卷绕而形成卷取卷装,上述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从上述供纱卷装支承部所支承的2个为1组的上述供纱卷装分别拉出纱端,并进行上述纱端彼此的接头,上述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具备:
接头部,使一方的上述供纱卷装的纱端即第一纱端、与另一方的上述供纱卷装的纱端即第二纱端络交,而形成连续合成纤维纱;
卡止部,能够对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卡止,该卡止部被设置为,当作用于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与该张力相应,从初始状态起的可动量变大;
引导部,对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捕捉而使其卡止于上述卡止部,并且以使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产生张力的方式使上述捕捉部分移动到规定的检查位置;
行驶单元,使支承上述接头部、上述卡止部、以及上述引导部的基座沿着上述筒子架移动;
取得部,取得上述卡止部相对于上述基座的可动量;以及
判定部,基于在使上述引导部移动到了上述检查位置时、由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可动量,判定上述接头是否成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其中,
上述引导部对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进行引导,以使上述第一纱端与上述第二纱端的络交部分位于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的捕捉部分与上述卡止部形成的卡止部分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其中,
上述卡止部具有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
上述引导部为,使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卡止于上述第一卡止部和上述第二卡止部这两方,并且在捕捉了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的状态下将其引导到上述检查位置,以使上述第一纱端与上述第二纱端的络交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卡止部与上述第二卡止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进一步具备:
回收装置,对上述供纱卷装支承部所支承的上述筒管进行回收;以及
供给装置,向上述供纱卷装支承部安装上述供纱卷装,
上述回收装置以及上述供给装置被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其中,
上述卡止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转动,并且被设置为,当作用于上述连续合成纤维纱的张力变得大于规定值时,对应于该张力而相对于初始状态的转动量变大,
上述取得部取得上述卡止部相对于上述基座的转动量。
CN202010742415.1A 2019-07-30 2020-07-29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Active CN112299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0214 2019-07-30
JP2019-140214 201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9146A true CN112299146A (zh) 2021-02-02
CN112299146B CN112299146B (zh) 2024-05-31

Family

ID=7184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2415.1A Active CN112299146B (zh) 2019-07-30 2020-07-29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71674B1 (zh)
JP (1) JP7425696B2 (zh)
CN (1) CN112299146B (zh)
TW (1) TWI810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64352A (ja) * 2021-04-16 2022-10-2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継処理装置及び給糸装置
CN114715725B (zh) * 2022-04-29 2023-09-29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 一种纱卷上料系统
LU502347B1 (de) * 2022-06-23 2024-01-09 Saurer Tech Gmbh & Co Kg Vorlagefädenverbindungssystem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377A (ja) * 1991-07-26 1993-02-09 Murata Mach Ltd 延伸仮撚機の給糸交換システム
JPH05179525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urata Mach Ltd 糸継制御方法
ITRM930852A0 (it) * 1992-12-28 1993-12-27 Murata Machinery Ltd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il cambio di filato di alimentazione.
JPH08246271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EP0980920A1 (en) * 1998-08-14 2000-02-23 Dongsin Machine Co., Ltd. Device for sensing snapped thread of a divided thread warper having a yarn tension controller and a divided thread guider
JP2001026376A (ja) * 1999-07-14 2001-01-30 Tsudakoma Corp クリールの糸結び検出装置
JP2007070759A (ja) * 2005-09-07 2007-03-22 Murata Mach Ltd 荒巻整経システム及び荒巻整経方法
JP200728481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JP2009084023A (ja) * 2007-10-02 2009-04-23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EP2202192A2 (en) * 2008-12-24 2010-06-30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EP2213773A1 (en) * 2009-01-29 2010-08-04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end catch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4223980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EP2966023A1 (en) * 2014-07-10 2016-01-13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DE102016221545A1 (de) * 2015-11-13 2017-05-18 Murata Machinery, Ltd. Garnverbindungsmechanismus, garnwickeleinrichtung und garnverbindungsverfahren
WO2019142553A1 (ja) * 2018-01-16 2019-07-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CN112301483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2988A1 (de) * 1979-01-26 1980-08-07 Schlafhorst & Co W Spleissvorrichtung
EP0691300B1 (de) * 1994-07-07 1997-08-27 W. SCHLAFHORST AG & CO. Faden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n
US6073434A (en) * 1999-12-27 2000-06-13 Williams Specialty Company Multiple yarn end pneumatic splicer
JP4110415B2 (ja) * 2004-03-30 2008-07-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ハンディー型スプライサー
WO2007142311A1 (ja) * 2006-06-09 2007-12-1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装置
CN102067024B (zh) * 2008-06-17 2013-08-07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处理剂及使用了该处理剂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新的二胺
JP2012224431A (ja) * 2011-04-19 2012-11-1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繊維機械
DE102012103346A1 (de) * 2012-04-17 2013-10-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r Festigkeitsprüfung von Fadenverbindungen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377A (ja) * 1991-07-26 1993-02-09 Murata Mach Ltd 延伸仮撚機の給糸交換システム
JPH05179525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urata Mach Ltd 糸継制御方法
ITRM930852A0 (it) * 1992-12-28 1993-12-27 Murata Machinery Ltd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il cambio di filato di alimentazione.
JPH08246271A (ja) * 1995-03-10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EP0980920A1 (en) * 1998-08-14 2000-02-23 Dongsin Machine Co., Ltd. Device for sensing snapped thread of a divided thread warper having a yarn tension controller and a divided thread guider
JP2001026376A (ja) * 1999-07-14 2001-01-30 Tsudakoma Corp クリールの糸結び検出装置
JP2007070759A (ja) * 2005-09-07 2007-03-22 Murata Mach Ltd 荒巻整経システム及び荒巻整経方法
JP200728481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JP2009084023A (ja) * 2007-10-02 2009-04-23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EP2202192A2 (en) * 2008-12-24 2010-06-30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EP2213773A1 (en) * 2009-01-29 2010-08-04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end catch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4223980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EP2966023A1 (en) * 2014-07-10 2016-01-13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DE102016221545A1 (de) * 2015-11-13 2017-05-18 Murata Machinery, Ltd. Garnverbindungsmechanismus, garnwickeleinrichtung und garnverbindungsverfahren
WO2019142553A1 (ja) * 2018-01-16 2019-07-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CN112301483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0473B (zh) 2023-08-01
EP3771674A1 (en) 2021-02-03
CN112299146B (zh) 2024-05-31
JP2021024743A (ja) 2021-02-22
JP7425696B2 (ja) 2024-01-31
TW202104696A (zh) 2021-02-01
EP3771674B1 (en) 202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9147B (zh) 卷装更换装置
CN112299146B (zh)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CN112299144A (zh) 卷装更换系统
CN112301483B (zh) 合成纤维纱用接头系统
CN112299118A (zh) 梭芯、卷装更换装置以及纱线加工系统
JP7425694B2 (ja)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CN112299145A (zh) 接合器以及卷装更换装置
JP7465742B2 (ja)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TW202241798A (zh) 接紗處理裝置及給紗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