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547B -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6547B
TWI806547B TW111113778A TW111113778A TWI806547B TW I806547 B TWI806547 B TW I806547B TW 111113778 A TW111113778 A TW 111113778A TW 111113778 A TW111113778 A TW 111113778A TW I806547 B TWI806547 B TW I8065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hassis
central
floor material
rai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6094A (zh
Inventor
宮永恭
吉村侯泰
中村英之
岩崎充雄
山本隆久
流川博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6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65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抵抗氣密荷重之充分之剛性、且在底架之下方具有可搭載電機品等之充分之空間之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構成軌道車輛之地板面之底架包含:中央部底架,其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寬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及一對端部底架,其等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長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且在夾著前述中央部底架之兩側,連接於前述中央部底架。

Description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鐵道車輛構體一般而言包含:底架,其形成地板面;側構體,其豎立設置於底架之寬度方向之端部且形成側面;端構體,其豎立設置於底架之長度方向之端部;及車頂構體,其設置於側構體及端構體之上部。近年來,以輕量化或製作性之提高為目的,藉由包含對向之2個構片與連接該等構片彼此之複數個肋之鋁合金製之中空擠壓型材,構成車頂構體、側構體、底架等,且組裝於鐵道車輛構體之方法越來越普遍。
鐵道車輛構體之底架因在其上方空間及下方空間密集地配置有空調用管道或地板下機器,故存在藉由避免與該等之干涉之中空型材如何確保對氣密壓力之剛性或強度之課題。作為解決該課題之技術,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鐵道車輛構體,其包含:車頂構體,其構成上表面;側構體,其構成側面;端構體,其構成長度方向之端面;及底架,其構成下表面;且將底架利用包含二個構片及連接該構片彼此之肋之中空型材構成,使構成底架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中空型材之厚度厚於構成底架之寬度方向端部之中空型材之厚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21824號公報
先前,構成在以高速通過隧道時作用有比較大之氣密荷重之鐵道車輛構體之地板面之底架包含:中央部底架,其配置於底架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及端部底架,其連接於該中央部底架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
因端部底架經由收容有連結器之一對中樑對鐵道車輛構體作用有車輛間之壓縮荷重、及拉伸荷重,故藉由沿鐵道車輛構體之長度(軌道)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構成而較為有利。
另一方面,因中央部底架抵抗主要設置於鐵道車輛構體之地板下之機器之荷重、及氣密荷重,故需要沿著鐵道車輛構體之寬度(枕木)方向具備較高之剛性。因此,中央部底架藉由組合氣密地板與複數個橫樑而構成,該氣密地板係將複數個具備大致T字狀之剖面形狀之補強肋一體地擠壓成形為平板者,該複數個橫樑在該氣密地板之下部具有沿枕木方向擠壓成形之大致I型剖面。
然而,中央部底架需要在沿著底架之長度方向佈設於底架之寬度方 向之兩端部之一對側樑之側面熔接複數個橫樑,除了零件數目多以外亦有在製作性上應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抵抗氣密荷重之充分之剛性、且在底架之下方具有可搭載電機品等之充分之空間之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代表性之本發明之軌道車輛之一藉由如下方式而達成,即:構成軌道車輛之地板面之底架包含:中央部底架,其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寬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及一對端部底架,其等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長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且在夾著前述中央部底架之兩側,連接於前述中央部底架。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備抵抗氣密荷重之充分之剛性、且在底架之下方具有可搭載電機品等之充分之空間之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上述以外之課題、構成及效果可藉由以下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明確。
1:鐵道車輛
5:軌道
7:台車
10:底架
10a:中央部底架
10b:端部底架
11:側樑
11a:車外側構片
11b:車內側構片
11c:連接肋
11ch:連接水平肋
11e:卡止部
11g:第1傾斜板
11h:第2傾斜板
12:端樑
13:中樑
14:枕樑
15a:中央部地板材
15ac:連接肋
15ad:下構片
15au:上構片
15b:端部地板材
15bc:連接肋
15bd:下構片
15bu:上構片
16:橫樑
16e,16f:卡止部
18: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
18a:第1構片
18b:第2構片
18c1~18c3:連接構片
18ch:連接水平構片
18e:卡止部
20:側構體
22:窗
24:上下口
40:車頂構體
60:上地板
63:上地板支持構件
64:管道
65:側內裝材
70:中心線(車體寬度方向)
81:氣密荷重
81M:扭矩
88:電機品
A-A,B-B,C-C:剖面
D:部
L0:底架(側樑)x方向(全長)尺寸
L1:中央部底架之x方向(全長)尺寸
L2:橫樑之上端部之x方向尺寸
L3:橫樑之下端部之x方向尺寸
S10~S70:步驟
W1:中央部地板材之y方向尺寸
α:加工餘量尺寸
x:長度(軌道)方向
y:寬度(枕木)方向
z:高度方向
圖1係鐵道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自下方觀察形成鐵道車輛之地板面之底架之圖(圖1之A-A剖面圖)。
圖3係與中央部底架之長度方向交叉之剖面圖(圖2之B-B剖面圖)。
圖4係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圖3之D部放大圖)。
圖5係形成第2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對應於圖3之D部放大圖。
圖6係形成第3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對應於圖3之D部放大圖。
圖7係連接端部底架與中央部底架之橫樑之與底架之寬度方向交叉之剖面圖(圖2之C-C剖面圖)。
圖8係示意性地顯示製造形成底架之中央部底架之中央部地板材之過程之圖。
圖9係以對底架進行總組裝時之將各單元分解之狀態示意性地顯示之圖。
圖10係顯示製造底架之過程之流程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於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首先,所謂軌道車輛係沿著鋪設之軌道運行之車輛之總稱,表示鐵道車輛、單軌車輛、新交通系統等。以下,作為軌道車輛之代表例,舉出以高速行駛之鐵道車輛為例進行說明。
接著,對於各圖中之方向進行定義。將鐵道車輛之長度(軌道)方向設為x方向,將鐵道車輛之寬度(枕木)方向設為y方向,將與x方向及y方向交叉之鐵道車輛之高度方向設為z方向。以下,有時記為x方向、y方向、z方向。
圖1係鐵道車輛之側視圖。鐵道車輛1係包含如下之部分之6面體,即:底架10,其形成地板面;側構體20,其豎立設置於底架之y方向之兩端部;端構體(未圖示),其豎立設置於底架10之x方向之兩端部;及車頂構體40,其載置於側構體20、及端構體之上端部。側構體20具備複數個窗22及供乘客等上下之上下口24等。
鐵道車輛1在x方向之兩端部之下方由具有車輪之台車7支持,形成台車7之車輪沿著軌道5在其上表面滾動。
圖2係自下方觀察形成鐵道車輛之地板面之底架之圖(圖1之A-A剖面圖)。底架10包含:中央部底架10a,其設置於底架10之x方向之中央部;及端部底架10b,其設置於中央部底架10a之x方向之兩端部。
在底架10之y方向之兩端部沿著x方向設置之一對側樑11以如下態樣設置:跨及一對端部底架10b、與中央部底架10a之兩者,自設置於端部底架10b之x方向之一個端部之一個端樑12,連接於設置在端部底架10b之x方向之另一個端部之另一端樑12。亦即,側樑11自底架10之前端延伸至後端。
端部底架10b包含:端部地板材15b,其包含沿x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端樑12,其設置於端部地板材15b之x方向之端緣;一對側樑11,其設置於端部地板材15b之y方向之端緣;橫樑16;及一對中樑13,其等連接端樑12及枕樑14。參照圖7,端部地板材15b具有:上構片15bu;下構片15bd,其與上構片15bu大致平行地配置;及複數個連接肋15bc,其等連接上構片15bu與下構片15bd。
於一對中樑13之間,收容有連結鐵道車輛之連結器(未圖示)。因作用於鐵道車輛之較大之壓縮荷重及拉伸荷重經由連結器作用於中樑13,故對於包含中樑13之端部底架10b要求在x方向上具備較高之剛性。因此,端部底架10b具備包含沿x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之端部地板材15b。
另一方面,因中央部底架10a需要耐受設置於中央部底架10a之下方之電機品等之重量與氣密荷重,故期望在y方向上具備較高之剛性。因此,中央部底架10a包含:中央部地板材15a,其包含沿y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及側樑11,其在中央部地板材15a之y方向之兩端部沿著x方向設置。
圖3係與中央部底架之長度方向交叉之剖面圖(圖2之B-B剖面圖),僅顯示自中心線70向側構體20(側樑11)之一側。在底架10之y方向之端部設置沿著x方向之側樑11,於側樑11之上端部連接有側構體20。一對側構體20藉由包含沿y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之中央部地板材15a而連接。
於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方,具備:管道64,其流動有空調裝置(未圖示)產生之調和空氣、或自車內向空調裝置回流之再循環空氣等;及上地板支持構件63,其支持配設有座席等(未圖示)之上地板60。自上地板60之y方向端部向z方向,在側構體20之車內側設置有側內裝材65。在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下方,設置有電機品88等。
藉由利用沿y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雙層型材)構成中央部地板材15a,而省略先前之構成中央部底架之複數個橫樑,可確保在中央部底架10a之下方設置電機品88等之充分之空間。
<第1實施形態>
圖4係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圖3之D部放大圖)。側樑11包含沿著x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具有:車外側構片11a、與車外側構片11a大致平行地配置之車內側構片11b、及連接該等2個構片之複數個連接肋11c。
進而,於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藉由擠壓成形而一體地形成供卡止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一對卡止部11e。一對卡止部11e設置於車內側構片11b與連接肋11c之接合部之附近。連接肋11c可以傾斜之態樣設置,亦可以水平之態樣設置。於圖4中,顯示如下之例:以水平之態樣設置之連接肋11c(連接水平肋11ch)與車外側構片11a及車內側構片11b連接、且其端部連接於下方之卡止部11e之附近。
中央部地板材15a具有:上構片15au、下構片15ad、及連接該等2個構片之複數個連接肋15ac。
在中央部地板材15a之y方向之端部以卡合於一對卡止部11e之間之方式對接於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時,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及下構片15ad接合於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與連接肋11c之接合部之附近(沿水平方向觀察時,該接合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構片15au或下構片15ad重疊)。
又,在側樑11具備連接水平肋11ch之情形下,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下構片15ad以位於與側樑11之連接水平肋11ch大致同一面上(在沿水平方向觀察時,連接水平肋11ch之至少一部分與下構片15ad重疊之)態樣抵接於與車內側構片11b之接合部之附近。又,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抵接於連接肋11c與車內側構片11b之接合部之附近(在沿水平方向觀察時,該接合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構片15au重疊)。
於鐵道車輛1,例如在以高速通過隧道時,因車內外之壓力差而氣密荷重81作用。根據上述構成,在對鐵道車輛1作用有氣密荷重81而中央部地板材15a被下壓而下構片15ad沿被壓縮之方向產生扭矩81M時,因上構片15au及下構片15ad接合於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與連接肋11c之接合部之附近,故側樑11之連接肋11c抵抗中央部地板材15a施加於側樑11之荷重,因此可提供抑制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之過度之變形而具備較高之強度(剛性)之底架10。
進而,於側樑11具有連接水平肋11ch時,因與下構片15ad設置在同一平面之連接水平肋11ch,抵抗下構片15ad按壓側樑11之荷重,故可提供抑制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之過度之變形而具備較高之強度(剛性)之底架10。
<第2實施形態>
圖5係形成第2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對應於圖3之D部放大圖。省略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部位及功能之記述,以第2實施形態之特有之構成及其功能為中心而記述。
於第2實施形態中,係藉由自車內側構片11b將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一體地擠壓成形而設置於側樑11之車內側(圖3之中心線70之側)者。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具有第1傾斜板11g與第2傾斜板11h,藉由第1傾斜板11g、第2傾斜板11h、及車內側構片11b具備沿x方向延伸之大致三角筒狀之形態。
第1傾斜板11g及第2傾斜板11h之一個端部連接於2個連接肋11c與車內側構片11b之連接部之附近(在沿水平方向觀察時,該連接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端部重疊)。第1傾斜板11g之另一端部連接於第2傾斜板11h之另一端部。於第1傾斜板11g之端部與第2傾斜板11h之端部之連接部,一體地設置有卡止部11e。
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接合於第1傾斜板11g之一個端部與車 內側構片11b之連接部,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下構片15ad接合於第1傾斜板11g與第2傾斜板11h之接合部之卡止部11e。卡止部11e相對於第1傾斜板11g之一個端部與車內側構片11b之連接部,向中心線70側偏移。另一方面,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之y方向端部相對於下構片15ad之y方向端部向側樑11側偏移。因此,可將中央部地板材15a容易地組裝於側樑11。
藉由該構成,在對鐵道車輛1作用有氣密荷重81而中央部地板材15a被下壓而下構片15ad沿被壓縮之方向產生扭矩81M時,因在y方向支持下構片15ad之第1傾斜板11g及第2傾斜板11h抵抗下構片15ad按壓側樑11之荷重,故可提供抑制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之過度之變形而具備較高之強度(剛性)之底架10。
進而,藉由與側樑11一體地沿x方向設置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可提高底架10之x方向之剛性。
圖6係形成第3實施形態之中央部底架之側樑與中央部地板材之連接部之放大剖面圖,對應於圖3之D部放大圖。省略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共通之部位及功能之記述,以第3實施形態之特有之構成及其功能為中心而記述。
第3實施形態係將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設為與側樑11獨立、且構成為沿x方向擠壓成形之另外零件之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包含:沿著z 方向之第1構片18a、與第1構片18a大致平行地設置之第2構片18b、以及連接該等兩構片之複數個連接構片18c1~18c3及連接水平構片18ch。於第2構片18b之z方向之兩端部,設置供卡止中央部地板材15a之卡止部18g。
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第1構片18a之z方向之上端部連接於設置在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之一個卡止部11e,第1構片18a之z方向之下端部連接於設置在側樑11之車內側構片11b之一個卡止部11e。
在使中央部地板材15a之y方向之端部抵接於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第2構片18b時,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與形成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連接水平構片18ch位於大致同一面(在沿水平方向觀察時,上構片15au與連接水平構片18ch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藉由該構成,在對鐵道車輛1作用有氣密荷重81而中央部地板材15a被下壓而對其上構片15au作用有拉伸荷重、下構片15ad沿作用有壓縮荷重之方向產生扭矩81M時,形成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連接水平構片18ch可抵抗上構片15au被向中心線70(參照圖3)牽拉之荷重,進而,形成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連接構片18c2與18c3可抵抗下構片15ad按壓側樑11之荷重。
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抑制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過度之變形而具備較高之強度(剛性)之底架10。進而,具有藉由不是將中央部地板材 支持部18與側樑11一體地擠壓成形、而是以與側樑11獨立之另外零件構成而實現之優點。若為構成沿x方向具備充分之剛性之端部底架10b的部分之側樑11,則有無需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情形。如此之情形下,例如在如上述之實施形態般將側樑11與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藉由擠壓成形而一體地形成時,對應於端部底架10b,為了輕量化而進行去除多餘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作業,而花費如此之工時。如本實施形態般,若將x方向長度為短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作為另外零件安裝於側樑11,則可削減底架之製造工時。
再者,為了輕量化,可採用如下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省略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18之連接構片18c1,且將第1構片18a之高度方向尺寸設為自連接水平構片18ch到達連接構片18c3之下端部之尺寸。
圖7係連接端部底架與中央部底架之橫樑之與底架之寬度方向交叉之剖面圖(圖2之C-C剖面圖)。橫樑16設置於端部底架10b之偏靠底架10之x方向之中央部,為了連接端部底架10b與中央部底架10a而使用。
橫樑16係包含沿y方向擠壓形成之中空型材之構件,於上部具有矩形之剖面形狀,且於其下部一體地具有大致梯形之剖面形狀。因此,橫樑16之下端部之x方向尺寸L3設定為大於橫樑16之上端部之x方向尺寸L2。於橫樑16之上部,設置供卡止構成端部底架10b之端部地板材15b之x方向端部之卡止部16f,於橫樑16之下部,設置供卡止構成中央部底架10a之中央部地板材15a之x方向之端部之卡止部16e。一對卡止部中之z方向下方側之 卡止部16e相對於z方向上方側之卡止部16e向中央部底架10a側偏移。另一方面,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之x方向端部相對於下構片15ad之x方向端部向橫樑16側偏移。
藉由該構成,在總組裝底架10時,在將一對端部底架10b與一對側樑11接合後,僅藉由將中央部地板材15a自上方垂下且載置於橫樑16,而可將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上構片15au與下構片15ad之端部連接於橫樑16之2個卡止部16e。
藉由以上之構成,特別是可提供具有如下之底架10之鐵道車輛:可以較少之零件數目製作中央部底架10a,且使用以擠壓方向為y方向之擠壓型材而具備抵抗氣密荷重等之充分之剛性。進而,根據以上之構成,因不具備構成先前之中央部底架之複數個橫樑,故可縮小中央部底架之高度方向尺寸,而可提供在底架之下方具有可搭載電機品等之充分之空間之鐵道車輛。
<底架之製作方法>
圖8係示意性地顯示製造形成底架之中央部底架之中央部地板材之過程之圖。此處,在將中空擠壓型材排列於工作台之後,接合該等型材而製造成為中央部地板材15a之基材之構片。此時,中空擠壓型材之擠壓方向尺寸設為在將中央部地板材15a組入底架10時之中央部地板材15a之x方向尺寸L1加上加工餘量尺寸α而得之尺寸(圖8(a))。
接著,將該構片沿與擠壓方向交叉之方向,以擠壓方向尺寸W1切斷成4個構片A~D(例示)。該尺寸W1為將中央部地板材15a組入底架10時之中央部地板材15a之y方向尺寸(圖8(b))。
接著,在沿與中空擠壓型材之擠壓方向交叉之方向將切斷之構片A~D在擠壓方向對齊地排列於工作台之後(圖8(c)),將構片A~D藉由熔接而接合,而製造y方向尺寸W1、x方向尺寸L1之中央部地板材15a。
圖9係以對底架進行總組裝時之將各單元分解之狀態示意性地顯示之圖,圖10係顯示製造底架之過程之流程圖。以下,就每一步驟而說明底架10之組裝步序。
於步驟S10中,開始底架10之組裝。
於步驟S20中,準備2台相當於包含端樑12、橫樑16、端部地板材15b、枕樑14、及中樑13之端部底架10b之構造。
於步驟S30中,如圖8所示般,準備1台相當於包含全長L1(x方向尺寸)之中央部地板材15a之中央部底架10a之構造。
於步驟S40中,準備2條全長L0(x方向尺寸)之側樑11。
於步驟S50中,連接相當於端部底架10b之構造與側樑11,而製造全長L0之底架10之框架。藉此,產生具有由相當於端部底架10b之構造與側樑11包圍之矩形之空間之底架10之框架。
於步驟S60中,將全長L1(x方向尺寸)之中央部地板材15a接合於在步驟S50中製造之底架10之框架,完成全長L0之底架10。
於步驟S70中,結束底架10之組裝。
再者,相當於端部底架10b之構造或相當於中央部底架10a之構造亦可在組裝底架10之作業場所以外之場所藉由外作而製造。
又,雖未圖示,但亦可藉由具有如下步驟之製造方法製造底架10:將形成端部底架10b之端樑12、枕樑14、中樑13及橫樑16、與側樑11組成框體,將端部地板材15b與中央部地板材15a組裝於該框體。
藉由以上之製造方法總組裝而成之底架10可提供具有使用以擠壓方向為y方向之擠壓型材而具備抵抗氣密荷重等之充分之剛性之底架10之鐵道車輛。進而,根據以上之構成,因不具備構成先前之中央部底架之複數個橫樑,故可縮小中央部底架之高度方向尺寸,而可提供在底架之下方具有可搭載電機品等之充分之空間之鐵道車輛。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亦包含上述以外之各種變化例。例如,上述之實施形態係為了容易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而詳細地進行說明者,未必限定為具備所說明之所有構成。又,可將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置換成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亦可在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上添加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對於各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可進行其他構成之追加、削除、置換。
7a
10:底架
10a:中央部底架
10b:端部底架
11:側樑
12:端樑
13:中樑
14:枕樑
15a:中央部地板材
15b:端部地板材
16:橫樑
L0:底架(側樑)x方向(全長)尺寸
L1:中央部底架之x方向(全長)尺寸
x:長度(軌道)方向
y:寬度(枕木)方向

Claims (6)

  1. 一種軌道車輛,其特徵在於構成軌道車輛之地板面之底架包含:中央部底架,其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寬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及一對端部底架,其等具有沿前述軌道車輛之長度方向擠壓成形之中空型材,且在夾著前述中央部底架之兩側,連接於前述中央部底架;前述中空型材包含:上構片;下構片,其與前述上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及複數個連接板,其等連接前述上構片與前述下構片;前述中央部底架具有由前述中空型材構成之中央部地板材;前述端部底架具有由前述中空型材構成之端部地板材;前述底架具有在前述軌道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沿著前述軌道車輛之長度方向設置之一對側樑,前述側樑以如下態樣設置:跨及前述中央部底架與前述端部底架,自一個前述端部底架之前端到達另一前述端部底架之後端;且前述側樑具有: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外側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之車內側構片、連接前述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內側構片之複數個連接肋、及與前述車內側構片一體地擠壓成形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前述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包含前述車內側構片、第1傾斜板、及第2傾斜板且為沿前述底架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大致三角筒狀,前述第1傾斜板及前述第2傾斜板之一個端部連接於前述側樑之前述車內側構片與前述側樑之前述連接肋之連接部之附近,前述第1傾斜板之另一端部、與前述第2傾斜板之另一端部連接, 在前述第1傾斜板之一個端部之附近,連接有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上構片之前述底架之寬度方向之端部,且在前述第1傾斜板之另一端部之附近,連接有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下構片之前述底架之寬度方向之端部。
  2. 如請求項1之軌道車輛,其中前述側樑具有: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外側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之車內側構片、及連接前述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內側構片之複數個連接肋,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上構片及前述下構片連接於前述車內側構片與前述連接肋之接合部之附近。
  3. 如請求項1之軌道車輛,其中前述底架具有連接前述側樑與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前述側樑具有: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外側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之車內側構片、及連接前述車外側構片與前述車內側構片之複數個連接肋,前述中央部地板材支持部具有:與前述側樑之前述車內側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之第1構片、與前述第1構片大致平行地配置之第2構片、及連接前述第1構片與前述第2構片之複數個連接構片,於前述第2構片之上端部,連接有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上構片,於前述第2構片之下端部,連接有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下構片,前述連接構片與前述中央部地板材之前述上構片配置成大致同一面。
  4. 一種軌道車輛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請求項1之軌道車輛者,且包含如下步驟:準備前述端部底架,準備形成前述中央部底架之中央部地板材,準備側樑,將前述側樑連接於前述端部底架,及將前述中央部地板材連接於前述端部底架及前述側樑。
  5. 如請求項4之軌道車輛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中央部地板材藉由將沿著擠壓方向分割之擠壓型材在前述擠壓方向對齊、且沿與前述擠壓方向交叉之方向並排並接合而形成。
  6. 一種軌道車輛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請求項1之軌道車輛者,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步驟:將形成前述端部底架之端樑、枕樑、中樑及橫樑、與前述側樑組成框體,將前述端部地板材及前述中央部地板材組裝於前述框體。
TW111113778A 2021-04-13 2022-04-12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TWI806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15300 2021-04-13
PCT/JP2021/015300 WO2022219713A1 (ja) 2021-04-13 2021-04-13 軌条車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094A TW202246094A (zh) 2022-12-01
TWI806547B true TWI806547B (zh) 2023-06-21

Family

ID=8363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3778A TWI806547B (zh) 2021-04-13 2022-04-12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81019B2 (zh)
TW (1) TWI806547B (zh)
WO (1) WO202221971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0482A (ja) * 2005-03-03 2006-09-14 Hitachi Ltd 鉄道車両の車体
JP2007055483A (ja) * 2005-08-25 2007-03-08 Hitachi Ltd 軌条車両
JP2017019305A (ja) * 2015-07-07 2017-01-26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215398A1 (en) * 2015-07-28 2018-08-02 Hitachi Rail Italy S.P.A. Floor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a f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railway vehicles
TW201922548A (zh) * 2017-09-26 2019-06-16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鐵道車輛構造體
JP6541841B1 (ja) * 2018-05-17 2019-07-10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0482A (ja) * 2005-03-03 2006-09-14 Hitachi Ltd 鉄道車両の車体
JP2007055483A (ja) * 2005-08-25 2007-03-08 Hitachi Ltd 軌条車両
JP2017019305A (ja) * 2015-07-07 2017-01-26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215398A1 (en) * 2015-07-28 2018-08-02 Hitachi Rail Italy S.P.A. Floor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a f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railway vehicles
TW201922548A (zh) * 2017-09-26 2019-06-16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鐵道車輛構造體
JP6541841B1 (ja) * 2018-05-17 2019-07-10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1019B2 (ja) 2023-05-24
JPWO2022219713A1 (zh) 2022-10-20
TW202246094A (zh) 2022-12-01
WO2022219713A1 (ja)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4091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底架结构
EP2204309B1 (en) Car body structure
JP5976119B2 (ja) 車両構体
WO2020134001A1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及其底架
CN109109893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9109892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TWI806547B (zh) 軌道車輛及其製造方法
JP6462534B2 (ja) 軌条車両構体
JP5986190B2 (ja) 軌条車両構体
JP5432733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CN2839055Y (zh) 车体结构
JP6552971B2 (ja) 軌条車両の台枠構造
JP2016037188A (ja) 軌条車両構体
JP2576731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JP7495839B2 (ja) 鉄道車両
JPH0577722A (ja) 車両構体
CN216943057U (zh) 一种框架式车体承载结构
JP2658778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CN112009510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顶和车体
JP7219657B2 (ja) 車体間機器の取付構造体の製造方法、車体間機器の取付構造体、及び鉄道車両
JP2914255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CN215097851U (zh) 货厢横梁、货厢地板总成及货车
CN215553189U (zh) 一种底架边梁、车体底架及其轨道车辆
JP2023022366A (ja) 軌条車両
JPH0826107A (ja) 鉄道車両車体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