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235B - 卡匣 - Google Patents

卡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4235B
TWI804235B TW111109550A TW111109550A TWI804235B TW I804235 B TWI804235 B TW I804235B TW 111109550 A TW111109550 A TW 111109550A TW 111109550 A TW111109550 A TW 111109550A TW I804235 B TWI804235 B TW I8042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mentioned
operation surface
insertion direction
grav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7416A (zh
Inventor
長島巧
小泉義弘
大屋瞬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45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4451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105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9113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2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卡匣對印刷裝置裝卸時之操作性降低之技術。
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承受用以朝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主面,其於插入姿勢下,構成位於重力上方向側之上表面;及第2操作面,其於插入姿勢下,構成上表面,位於較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且承受用以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

Description

卡匣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卡匣之技術。
先前,已知有一種使卡匣朝沿著水平方向之安裝方向移動,將卡匣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技術(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400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先前之技術中,使用者藉由按壓卡匣中安裝方向之近前側之後表面,而對卡匣施加載荷,使卡匣朝安裝方向移動。此處,根據印刷裝置之種類,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情形時,可能產生必須向複數個方向移動卡匣直至安裝完成為止之情形。於該情形時,於用於卡匣之各移動之載荷施加於卡匣之情形時,可能產生施加之載荷分散,安裝時之操作性降低之情形。又,於卡匣之外形變大之情形時,可能產生將卡匣裝卸於印刷裝置時之操作性降低之情形。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根據本揭示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該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於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主面,其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位於重力上方向側之上表面;及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上述上表面,且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具有上述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
(2)根據本揭示之第2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該卡匣具備:液體收納部,其用以收納液體;液體供給部,其與上述液體收納部連通,具有中心軸;前表面,其位於將上述卡匣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之方向即插入方向的深側,亦即位於與沿著上述中心軸之中心軸方向正交之插入方向的深側;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方向上與上述前表面對向者,且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底面,其係具有供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插入開口部者,位於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之深側,亦即位於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之旋轉安裝方向之深側;及上表面,其係於上述中心軸方向上與上述底面對向者,且連接上述前表面與上述第1操作面;且上述上表面具有:主面,其自上述前表面沿著與上述插入方向相反之卸除方向延伸;及第2操作面,其係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上述底面側者,且承受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按壓而產生之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
(3)根據本揭示之第3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該卡匣於藉由朝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移動而被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後,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朝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旋轉移動,藉此完成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該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及傾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且以隨著朝向上述第2操作面而位於內側之方式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者,且與上述第2操作面連接;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上述傾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
A.實施形態: A-1.印刷系統之構成: 圖1係顯示作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印刷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於圖1描繪有作為彼此正交之3條空間軸之XYZ軸。X軸、Y軸、Z軸之箭頭朝向之方向分別顯示沿著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將沿著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Z方向。與X軸、Y軸、Z軸之箭頭朝向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分別為沿著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將沿著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Z方向。將沿著X軸、Y軸、Z軸之方向且不論正負者分別稱為X方向、Y方向、Z方向。對之後所示之圖及說明亦相同。
印刷系統1具備印刷裝置10、及將作為液體之墨水供給至印刷裝置10之卡匣4。
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0係將作為液體之墨水自噴出頭22噴出之噴墨印表機。該印刷裝置10係於海報等之大尺寸之用紙(A2~A0等)進行印刷之大型之印表機。印刷裝置10具備卡匣安裝部6、控制部31、托架20、噴出頭22、及驅動機構30。又,印刷裝置10具備用以供使用者操作印刷裝置10之動作之操作按鈕15。
卡匣安裝部6具有位於+Y方向側之第1裝置壁67。第1裝置壁67具有作為卡匣4之向收納室61之出入口之插拔開口部674。經由該插拔開口部674將卡匣4收納於卡匣安裝部6之收納室61,或自收納室61卸除卡匣4。複數個卡匣4分別可裝卸地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本實施形態中,與黑色、黃色、品紅、青色之4色墨水對應,4種卡匣4逐個,即合計4個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將收納黑色之墨水之卡匣4亦稱為卡匣4K,將收納黃色之墨水之卡匣4亦稱為卡匣4Y,將收納品紅之墨水之卡匣4亦稱為卡匣4M,將收納青色之墨水之卡匣4亦稱為卡匣4C。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匣4K構成為可收納較卡匣4C、4M、4Y更多之液體。因此,將卡匣4K亦稱為第1種卡匣4A,將卡匣4C、4M、4Y亦稱為第2種卡匣4B。
印刷裝置10於+Y方向側之前表面具有更換用罩體13。更換用罩體13構成為可開閉。藉由打開更換用罩體13,卡匣安裝部6之開口顯現,可裝卸卡匣4。若於卡匣安裝部6安裝卡匣4,則可經由作為液體流通管之管24向設置於托架20之噴出頭22供給墨水。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水頭差將墨水自卡匣4供給至噴出頭22。具體而言,藉由卡匣安裝部6內之墨水之液面與噴出頭22之水頭差,將墨水供給至噴出頭22。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印刷裝置10之未圖示之泵機構,吸引卡匣4內之墨水,藉此將墨水供給至噴出頭22。另,管24按墨水之每一種類設置。此處,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可將作為液體之墨水供給至印刷裝置10之狀態亦稱為「安裝完成狀態」。
於噴出頭22,按墨水之每一種類設置有噴嘴。噴出頭22自噴嘴朝向印刷用紙2噴出墨水而印刷文字或圖像等之資料。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0係卡匣安裝部6未與托架20之動作連動之所謂稱為「離架型」之印表機。於在托架20設置卡匣安裝部6且卡匣安裝部6與托架20一起移動之所謂稱為「在架型」之印表機亦可應用本揭示之技術。
控制部31進行印刷裝置10之各部之控制、或與卡匣4之信號授受。托架20使噴出頭22對於印刷用紙2進行相對移動。
驅動機構30基於來自控制部31之控制信號使托架20往復動作。驅動機構30具備時規皮帶32、及驅動馬達34。藉由經由時規皮帶32將驅動馬達34之動力傳遞至托架20,托架20於作為沿著X方向之方向之主掃描方向往復移動。又,印刷裝置10具備:搬送機構,其用以使印刷用紙2朝作為+Y方向之副掃描方向移動。於進行印刷時,藉由搬送機構使印刷用紙2於副掃描方向移動,且於前表面罩體11上輸出印刷完成後之印刷用紙2。
又,於使托架20於主掃描方向移動之印刷區域外之位置,設置有稱為初始位置之區域,且於初始位置,搭載有進行用以正常執行印刷之維護之維護機構。維護機構係由如下構件等構成:蓋構件8,其以推壓於噴出頭22之底面側形成有噴嘴之面,包圍噴嘴之方式形成密閉空間;或未圖示之升降機構,其為了推壓於噴出頭22之噴嘴面而使蓋構件8升降;或未圖示之吸取泵,其將負壓導入藉由將蓋構件8推壓於噴出頭22之噴嘴面而形成之密閉空間。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印刷系統1之使用狀態下,將沿著搬送印刷用紙2之副掃描方向之軸設為Y軸,將沿著重力下方向之軸設為Z軸,將沿著托架20之移動方向之軸設為X軸。此處,「印刷系統1之使用狀態」係指於水平面設置有印刷系統1之狀態。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副掃描方向設為+Y方向,將其相反方向設為-Y方向,將重力下方向設為-Z方向,將重力上方向設為+Z方向。X方向與Y方向係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向。又,於自前表面側觀察印刷系統1時,將自右側朝向左側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其相反方向設為-X方向。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安裝而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為-Y方向,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卡匣4之方向為+Y方向。因此,於卡匣安裝部6中,將-Y方向側亦稱為深側,將+Y方向側亦稱為近前側。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卡匣4之排列方向為X方向。
圖2係用以說明卡匣安裝部6與卡匣4之圖。於圖2中,顯示卡匣4K、4M、4Y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完成之安裝完成狀態。又,於圖2中,顯示卡匣4C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完成之插入完成狀態。
卡匣4於藉由朝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D1移動而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預定位置後,將卡匣安裝部6中插入方向D1之深側作為旋轉支點698,朝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D2旋轉移動,藉此,完成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具體而言,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執行安裝步驟。安裝步驟具有端子連接步驟、及接著端子連接步驟執行之供給部連接步驟。端子連接步驟係藉由經由第1裝置壁67之插拔開口部674,使卡匣4朝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D1移動,並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收納室61,而插入至預定位置之步驟。預定位置係卡匣4之後述之卡匣側端子、與卡匣安裝部6之後述之裝置側端子之接觸完成之位置。供給部連接步驟係於維持裝置側端子與卡匣側端子之接觸之狀態下,連接卡匣安裝部6之後述之液體導入部與卡匣4之後述之液體供給部之步驟。具體而言,於供給部連接步驟中,藉由以卡匣安裝部6之旋轉支點698為中心,使卡匣4之第1操作面47側朝箭頭所示之旋轉安裝方向D2旋轉移動,而連接液體導入部與液體供給部。另,於安裝完成狀態下,卡匣4藉由利用設置於卡匣安裝部6之第1裝置壁67側之扣合形成體扣合,而保持安裝完成狀態。
於將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取出之情形時,使用者藉由提升卡匣4之第1操作面47側,而將旋轉支點698作為支點,使後端47側朝與旋轉安裝方向D2為相反方向之連接解除方向D3旋轉移動。於該旋轉移動時,解除扣合形成體之扣合。於使卡匣4於連接解除方向D3旋轉移動,卡匣4變為插入完成狀態之後,使卡匣4朝作為卸除方向D4之+Y方向移動,藉此自卡匣安裝部6取出卡匣4。
A-2.卡匣安裝部之詳細構成: 圖3係卡匣安裝部6之立體圖。圖4係自+Z方向側觀察卡匣安裝部6之圖。於圖3及圖4中,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卡匣安裝部6之一部分之構成之圖示。對於卡匣安裝部6,亦將X方向稱為寬度方向,將Y方向稱為縱深方向,將Z方向稱為高度方向。於以下,於無特別關於狀態之記載之情形時,將卡匣4未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初始配置狀態時之卡匣安裝部6作為前提,對各要素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卡匣安裝部6形成收納卡匣4之收納室61。收納室61係大致長方體形狀。於收納室61中,作為收納各卡匣4C、4M、4Y、4K之部分之槽61C、61M、61Y、61K大致與各卡匣4C、4M、4Y、4K之外觀形狀對應。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匣4K與其他卡匣4C、4M、4Y相比,為了增大收納之液體之量,X方向之尺寸較大。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槽61K之寬度大於其他槽61C、61M、61Y之寬度。
如圖3所示,卡匣安裝部6具有形成收納室61之6個裝置壁62、63、64、65、66、67。於本揭示中,「壁」係除單一之壁以外,包含由複數個壁構成之壁之概念。第1裝置壁67形成將卡匣4插入至收納室61或卸除時通過之插拔開口部674。第2裝置壁62形成收納室61之-Y方向側之壁。第2裝置壁62於Y方向與第1裝置壁67對向。第2裝置壁62於印刷裝置10之使用狀態下,為大致垂直之壁。
裝置上壁63形成收納室61之+Z方向側之壁。裝置底壁64於Z方向與裝置上壁63對向,形成收納室61之-Z方向側之壁。裝置底壁64藉由支持構件610而形成。裝置底壁64具有複數個裝置開口部614。於本實施形態中,裝置開口部614根據槽61C、61M、61Y、61K形成4個。裝置上壁63及裝置底壁64與第2裝置壁62及第1裝置壁67交叉。於本揭示中,「相交」或「交叉」係指以下狀態中任一者之狀態:(i)2個要素相互交叉且實際相交之狀態、(ii)將一者之要素延伸時與另一者之要素相交之狀態、及(iii)將要素相互分別延伸時要素彼此相交之狀態中任一者之狀態。
第1裝置側壁65形成收納室61之+X方向側之壁。第2裝置側壁66於X方向上與第1裝置側壁65對向,形成收納室61之-X方向側之壁。第1裝置側壁65及第2裝置側壁66與第2裝置壁62、第1裝置壁67、裝置上壁63、及裝置底壁64交叉。
如圖3及圖4所示,卡匣安裝部6進而具有支持構件610、液體導入部642、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裝置引導部602、及扣合形成體677。支持構件610根據所要安裝之卡匣4之數量,設置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4個支持構件610。支持構件610形成收納室61之重力下方向側之裝置底壁64。支持構件610自重力下方向側即-Z方向側支持卡匣4。支持構件610係沿著Y方向延伸之構件。支持構件610為凹形狀。支持構件610具有形成裝置底壁64之主壁613、第1支持側壁611、及第2支持側壁612。
主壁613形成位於重力下方向側之凹形狀之底部。於主壁613中之第1裝置壁67側之端部形成有裝置開口部614。裝置開口部614於主壁613之厚度方向貫通主壁613。
如圖3所示,第1支持側壁611自主壁613之+X方向側端部朝作為重力上方向之+Z方向立起。第2支持側壁612自主壁613之-X軸方向側端部朝+Z方向立起。第1支持側壁611與第2支持側壁612於X方向對向。
裝置引導部602將卡匣4朝插入方向D1及卸除方向D4引導。裝置引導部602設置於每個支持構件610。裝置引導部602設置於第1支持側壁611與第2支持側壁612之各者。裝置引導部602係設置於第1支持側壁611與第2支持側壁612之突起。如圖4所示,設置於第1支持側壁611之第1裝置引導部602a係自第1支持側壁611朝第2支持側壁612突出之突起。第1裝置引導部602a沿著Y方向延伸。又,第1裝置引導部602a於Y方向空出間隔配置複數個。設置於第2支持側壁612之第2裝置引導部602b係自第2支持側壁612朝第1支持側壁611突出之突起。第2裝置引導部602b沿著Y方向延伸。又,第2裝置引導部602b於Y方向空出間隔配置複數個。
如圖3及圖4所示,液體導入部642承收卡匣4之液體。如圖3所示,液體導入部642具有中心軸CA1。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軸CA1相對於Z方向朝+Y方向傾斜4°。於卡匣安裝部6之初始配置狀態下,液體導入部642未位於收納室61內,位於較收納室61更靠-Z方向側。即,液體導入部642相對於支持構件610隔著收納室61位於相反側。藉此,於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收納室61之情形時,可防止卡匣4與液體導入部642碰撞。液體導入部642之前端部642b藉由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使支持構件610朝旋轉安裝方向D2旋轉移動並下壓裝置開口部614,而配置於收納室61內。即,旋轉支點698藉由使支持構件610旋轉移動,使裝置開口部614朝重力下方向側位移,而經由裝置開口部614將液體導入部642之前端部642b配置於收納室61內。
圖3所示之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藉由被卡匣4之後述之供給部定位部承收,而限制卡匣4之液體供給部之相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動作。藉此,進行卡匣4之液體供給部之定位。於卡匣安裝部6之初始配置狀態下,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未位於收納室61內,位於較收納室61更靠-Z方向側。即,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相對於支持構件610隔著收納室61位於相反側。藉此,於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收納室61之情形時,可防止卡匣4與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碰撞。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之另一端部644b藉由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使支持構件610朝旋轉安裝方向D2旋轉並下壓裝置開口部614,而配置於收納室61內。即,旋轉支點698藉由使支持構件610旋轉,使裝置開口部614位移,而經由裝置開口部614將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之另一端部644b配置於收納室61內。
如圖4所示,卡匣安裝部6進而具有裝置側端子部70。裝置側端子部70具有於卡匣4之安裝完成狀態下與卡匣4之卡匣側端子接觸之裝置側端子。
如圖4所示,扣合形成體677形成於較支持構件610更靠+Y方向側。又,扣合形成體677位於較插拔開口部674更靠-Z方向側。於扣合形成體677配置有4個與各槽61C~61K對應且未圖示之具有彈性之安裝扣合部。
A-3.卡匣之詳細構成: 圖5係第1種卡匣4A之分解立體圖。圖6係第1種卡匣4A之側視圖。圖7係第1種卡匣4A之立體圖。圖8係顯示第1種卡匣4A之一部分之圖。圖5~圖8所示之XYZ軸將卡匣4之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姿勢作為基準。插入姿勢與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完成之插入完成狀態時之卡匣4之姿勢相同。第1種卡匣4A與第2種卡匣4B之不同點在於液體收納體401之寬度。在於第1種卡匣4A較第2種卡匣4B寬度更大之點。藉此,第1種卡匣4A之液體收納部450之容積大於第2種卡匣4B之液體收納部450之容積。關於其他構成,因於第1種卡匣4A與第2種卡匣4B為相同之構成,故以下,圖示第1種卡匣4A說明卡匣4之構成。
如圖7所示,卡匣4之外形係大致長方體形狀。於卡匣4中,沿著作為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D1之-Y方向之方向係長邊方向,X方向係作為寬度方向之短邊方向,Z方向係重力下方向,即高度方向。於卡匣4中,長邊方向之尺寸最大,短邊方向之尺寸最小。寬度方向係於插入姿勢下,與插入方向D1及重力下方向正交之方向。
如圖7所示,卡匣4具備:卡匣本體41,其構成外殼;及電路基板50,其安裝於卡匣本體41。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匣本體41如圖5所示般由2個構件構成。詳細而言,卡匣本體41具備液體收納體401、及藉由嵌合而安裝於液體收納體401之承接座402。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卡匣本體41亦可為一體。
液體收納體401與承接座402分別藉由將聚丙烯等之合成樹脂例如射出成形而成型。液體收納體401與承接座402可藉由相同材料形成,亦可藉由不同之材料形成。
液體收納體401具有用以收納作為液體之墨水之液體收納部450、及液體供給部442。液體供給部442與液體收納部450連通。液體供給部442係自液體收納體401之底面延伸之構件,具有中心軸CA2。中心軸CA2於插入完成狀態下,與Z方向平行。將沿著中心軸CA2之方向亦稱為中心軸方向。插入方向D1與沿著中心軸CA2之中心軸方向正交。
承接座402安裝於液體收納體401之底面側。承接座402具有收納液體供給部442之凹形狀之供給部配置部831。於供給部配置部831之底面形成有插入開口部446。插入開口部446係插入液體導入部642之部分。插入開口部446與作為液體供給部442之前端開口之供給部前端部442a於Z方向對向。
如圖7所示,卡匣本體41具有:前表面42、作為後表面之第1操作面47、上表面43、底面44、第1側面45、第2側面46、及角部89。各面42、43、44、45、46、47亦稱為各壁42、43、44、45、46、47。
前表面42與第1操作面47於插入姿勢下,於沿著插入方向D1之Y方向對向。前表面42形成插入姿勢下位於插入方向D1之深側,即作為插入方向D1之前端側之-Y方向側之前端面。第1操作面47形成插入姿勢下位於插入方向D1之近前側,即作為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卡匣4之卸除方向D4之+Y方向側之面。如圖6所示,第1操作面47於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時,藉由使用者朝插入方向D1按壓而承受用以使卡匣4朝插入方向D1移動之第1載荷FD1。該第1載荷FD1係用以使卡匣4朝插入方向D1移動之力。第1操作面47自上表面43中+Y方向側之端部,即後述之第2操作面435之+Y方向側之端部延伸至底面44所在之側。第1操作面47係平面形狀。本實施形態之「平面形狀」係除無凹凸之平面外,亦包含含有些許凹凸之面之概念。如圖8所示,於插入姿勢且自寬度方向觀察之側視下,第1操作面47相對於插入方向D1大致垂直。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插入姿勢且自寬度方向觀察之側視下,第1操作面47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角度AGa為86°±2°。即,第1操作面47之法線矢量V1之方向、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角度為4°±2°之範圍。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角度AGa亦可為90°。如上所述之「第1操作面47相對於插入方向D1大致垂直」係除第1操作面47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角度AGa為90°之狀態外,亦包含84°以上90°以下之狀態。
如圖6所示,上表面43與底面44於作為中心軸CA2之中心軸方向之Z方向對向。如圖7所示,底面44具有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液體導入部642之插入開口部446、及供給部定位部448。底面44於卡匣4之安裝完成狀態下,形成卡匣4之下側之面。底面44係位於將卡匣安裝部6中插入方向D1之深側作為旋轉支點698之旋轉安裝方向D2之深側,即旋轉安裝方向D2之前端側之面。供給部定位部448於安裝步驟中,承收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進行液體供給部442之相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定位。具體而言,於安裝步驟中之供給部連接步驟中,供給部定位部448藉由承收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限制與旋轉安裝方向D2交叉之方向之供給部定位部448之動作,而進行相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液體供給部442之定位。供給部定位部448係形成於底面44,自底面44之外表面凹陷之凹部。
如圖6所示,上表面43於作為中心軸方向之Z方向與底面44對向。上表面43於卡匣4之安裝完成狀態下,形成卡匣4之上側之面。上表面43於插入姿勢下位於旋轉安裝方向D2之近前側,即與旋轉安裝方向D2為相反方向之連接解除方向D3之深側。上表面43連接前表面42與第1操作面47。上表面43具有主面432、傾斜面433、及與第1操作面47連接之第2操作面435。主面432、傾斜面433、及第2操作面435係平面形狀。
主面432係3個面431、433、435中最大之面。主面432自前表面42沿著與插入方向D1相反方向之卸除方向D4延伸。主面432與插入方向D1平行。傾斜面433自主面432延伸至卸除方向D4側。傾斜面433之+Y方向側之端部與第1操作面47連接。傾斜面433以隨著朝向卸除方向D4側,即隨著朝向第1操作面47,位於作為底面44側之卡匣本體41之內側之方式相對於插入方向D1傾斜。如圖8所示,例如,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傾斜面433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第2角度AG2係10°以上35°以下之範圍。第2操作面435連接傾斜面433與第1操作面47。第2操作面435承受藉由使用者朝重力下方向按壓而產生之用以使卡匣4朝旋轉安裝方向D2移動之第2載荷FD2。第2載荷FD2之方向係大致重力下方向。又,旋轉安裝方向D2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於插入姿勢下,第2操作面435位於較主面432更靠重力下方向側。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第2操作面435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第1角度AG1小於第2角度AG2。第1角度AG1係例如2°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0°。第2操作面435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與重力下方向大致垂直。此處所言之「與重力下方向大致垂直」係除第2操作面435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為90°之狀態外,亦包含處於90°±2°之範圍之狀態。又,如自上述之記載所明瞭般,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第2操作面435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第1角度AG1小於第1操作面47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角度AGa。另,重力下方向與第2載荷FD2之方向大致相同。又,於旋轉安裝方向D2,通過第2操作面435之卡匣4之旋轉軌跡之接線方向於側視下,與第2操作面435大致垂直相交。如圖6所示,藉由傾斜面433,於第2操作面435之上側產生第1空間SP1。
如圖7所示,第1側面45與第2側面46於作為寬度方向之X方向對向。第1側面45與第2側面46分別於插入姿勢下,與Y方向及Z方向平行。第1側面45係位於+X方向側之面。第2側面46係位於-X方向側之面。如圖7所示,角部89設置於前表面42與底面44交叉之角部分。角部89具有朝內側凹陷之凹形狀之端子配置部90。電路基板50配置於端子配置部90。
如圖6所示,卡匣4進而具有階差面87、及對向面431。階差面87係藉由承接座402而形成之面。階差面87係於底面44中自作為卸除方向D4側之+Y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表面43側立起之面。如圖7所示,於階差面87形成有卡匣扣合部497。卡匣扣合部497係自階差面87之外表面凹陷之凹部。卡匣扣合部497藉由於安裝完成狀態下安裝扣合部697進入,而與安裝扣合部697扣合。藉由該扣合,維持卡匣4之相對於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完成狀態。
如圖6所示,對向面431係藉由液體收納體401而形成之面。對向面431為液體收納體401之底面。對向面431於沿著中心軸CA2之中心軸方向與第2操作面435對向。對向面431位於較底面44更靠重力上方向側。即,於沿著中心軸CA2之中心軸方向,對向面431位於第2操作面435與底面44之間。藉此,可抑制卡匣本體41大型化,如圖6所示,於對向面431之下側產生第2空間SP2。
如圖6所示,將收納卡匣本體41之最小容積之假想長方體設為以虛線顯示之假想長方體VC。於該情形時,第1操作面47中旋轉安裝方向D2側之端部47b以外之第1部分47a、與第2操作面435位於假想長方體VC之內側。端部47b係第1操作面47中對向面431相交之部分。藉由第1部分47a與第2操作面435位於假想長方體VC之內側,可抑制卡匣本體41大型化。又,對向面431中除去與第1操作面47連接之連接部分431b外之第2部分431a位於假想長方體VC之內側。藉由第2部分431a位於假想長方體VC之內側,可抑制卡匣本體41大型化。
A-4.卡匣之安裝步驟: 圖9係說明卡匣4之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步驟之第1圖。圖10係說明卡匣4之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步驟之第2圖。圖11係將圖10以與Y方向及Z方向平行之YZ平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剖視圖。圖12係說明卡匣4之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步驟之第3圖。圖13係將圖12以YZ平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剖視圖。
首先藉由將卡匣4沿著插入方向D1移動至電路基板50之卡匣側端子521、與卡匣安裝部6之裝置側端子721接觸之預定位置,而執行端子連接步驟。於端子連接步驟中,使用者將第1操作面47朝插入方向D1按壓。藉此,第1操作面47承受朝向插入方向D1之第1載荷FD1。第1操作面47自第2操作面435延伸至底面44所在之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操作面47於卡匣4之插入姿勢且側視下,與插入方向D1大致垂直。即,第1操作面47之法線矢量V1之方向與插入方向D1大致平行。藉此,可抑制藉由使用者將第1操作面47朝插入方向D1按壓而產生之第1載荷FD1分散。因此,使用者可藉由以更小之力將第1操作面47朝插入方向D1按壓,而使卡匣4朝插入方向D1移動。即,由於可將第1載荷FD1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1操作面47接近90°之方向,故可抑制第1載荷FD1朝插入方向D1以外分散,因此使用者可藉由以更小之力將第1操作面47朝插入方向D1按壓,而使卡匣4朝插入方向D1移動。藉此,可抑制卡匣4之向插入方向D1之操作性降低。
如圖10及圖11所示,於使卡匣4沿著插入方向D1移動至卡匣側端子521與裝置側端子721接觸之預定位置,完成端子連接步驟之後,執行供給部連接步驟。即,使用者藉由將第2操作面435朝重力下方向按壓,而使卡匣4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朝具有重力下方向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D2旋轉移動。藉此,如圖13所示,藉由供給部定位部448承收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而開始液體供給部442相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定位。接著,藉由液體供給部442被插入至液體導入部642並連接,卡匣4之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完成。此處,如圖8所示,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第2操作面435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第1角度AG1小於傾斜面433與插入方向D1所成之第2角度AG2。藉此,第2操作面435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可較傾斜面433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更接近90°。因此,因可將第2載荷FD2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2操作面435接近90°之方向,故可較將傾斜面433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情形更為抑制第2載荷朝重力下方向以外分散。藉此,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4朝旋轉安裝方向D2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435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因此,於卡匣4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朝向旋轉安裝方向D2之操作性降低。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插入姿勢且側視下,第2操作面435與重力下方向大致垂直。藉此,於供給部連接步驟時,因可抑制施加於第2操作面435之第2載荷分散,故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4朝旋轉安裝方向D2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435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如上所述,可抑制安裝卡匣4時之操作性降低。
如圖13所示,於卡匣4之安裝完成狀態下,卡匣4之液體供給部442與卡匣安裝部6之液體導入部642連接。藉此,收納於卡匣4之液體收納部450之液體經由液體供給部442供給至液體導入部642。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液體自液體供給部442供給至液體導入部642,另一方面,收納於卡匣安裝部6之液體貯存部699之空氣變為氣泡,流通於液體導入部642、液體供給部442,流通至液體收納部450。藉此,進行液體收納部450之氣液交換。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卡匣4具有使液體收納部450與外部連通之大氣連通路,亦可經由該大氣連通路進行氣液交換。大氣連通路配置於與液體供給部442不同之位置,例如,形成於形成液體收納部450之壁。
又,於卡匣4之安裝完成狀態下,藉由卡匣4之卡匣扣合部497與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扣合部697扣合,而維持安裝完成狀態。安裝扣合部697形成於位於卡匣安裝部6之第1裝置壁67側之扣合形成體677。
於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卡匣4之情形時,首先使用者藉由將卡匣4之第1操作面47側朝重力上方側提升,而使卡匣4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朝具有重力上方向成分之連接解除方向D3移動。於該移動之步驟中,由彈簧構成之安裝扣合部697因卡匣4而位移,藉此解除安裝扣合部697與卡匣扣合部497之扣合。於卡匣4朝連接解除方向D3移動直至變為插入姿勢之後,使用者固持卡匣4之第1操作面47側並使卡匣4朝卸除方向D4移動。藉此,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卡匣4。
此處,如圖2所示,因4個卡匣4C、4M、4Y、4K排列於X方向,故相鄰之卡匣4彼此之間之空間較小。因此,為了固持卡匣4並使卡匣4朝卸除方向D4移動,難以固持卡匣4之側面45、46。另一方面,如圖11及圖13所示,於卡匣4中,藉由傾斜面433而於第2操作面435之上側產生第1空間SP1,藉由階差面87而於對向面431之下側產生第2空間SP2。藉由該第1空間SP1或第2空間SP2,如以下所記載般,可提高卸除卡匣4時之操作性。例如,如圖13所示,藉由形成第2空間SP2,使用者可藉由於第2空間SP2插入手而相對於對向面431朝重力上方向上推。又,於圖11所示之插入姿勢下,藉由形成第1空間SP1及第2空間SP2,使用者藉由於第1空間SP1及第2空間SP2插入手,可固持第2操作面435與對向面431並使卡匣4朝卸除方向D4移動。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如圖6所示,卡匣4具有:主面432,其構成上表面43;及第2操作面435,其構成上表面43,位於較主面432更靠重力下方向側。藉此,與主面432與第2操作面435為相同高度位置之情形相比,可抑制卡匣4之外形變大。又,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如圖8所示,卡匣4具有隨著朝向第2操作面435而位於內側之傾斜面433。換言之,卡匣4具有以隨著朝向卸除方向D4而位於底面44側之方式相對於插入方向D1傾斜之傾斜面433。藉此,亦可抑制卡匣4之外形變大。因藉由抑制卡匣4之外形變大,卡匣4之重量變小,或使用者容易固持卡匣4,故可抑制使用者將卡匣4裝卸於印刷裝置10時之操作性降低。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可抑制施加於第1操作面47之第1載荷FD1或施加於第2操作面435之第2載荷FD2朝推進卡匣4之方向以外分散。藉此,可抑制卡匣4之安裝步驟之操作性降低。
B.其他實施形態: B-1.其他實施形態1: 本揭示並未限定於噴墨印表機及其墨水卡匣,亦可應用於安裝於噴射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任意印刷裝置之卡匣。例如,可應用於如下所述之各種印刷裝置及其卡匣。 (1)傳真裝置等之圖像記錄裝置 (2)噴射液晶顯示器等之圖像顯示裝置用之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所使用之色料之印刷裝置 (3)噴射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面發光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之電極形成所使用之電極材料之印刷裝置 (4)噴射包含製造生物晶片所使用之生物體有機物之液體之印刷裝置 (5)作為精密移液管之試料印刷裝置 (6)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7)樹脂液之印刷裝置 (8)對手錶或相機等精密機械精確噴射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9)為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液等透明樹脂液噴射至基板上之印刷裝置 (10)為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性或鹼性之蝕刻液之印刷裝置 (11)具備噴出其他任意微小量之液滴之液體噴射頭之印刷裝置
另,「液滴」係指自印刷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亦包含粒狀、淚狀、線狀拖尾者。又,此處所言之「液體」只要為印刷裝置可噴射之材料即可。例如「液體」係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之材料即可,如黏性高或低之液體狀態之材料、及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之液體狀態之材料亦包含於「液體」。又,不僅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包含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狀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者等亦包含於「液體」。又,作為液體之代表例列舉如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墨水係包含一般之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熔墨水等之各種液體狀組合物。
B-2.其他實施形態2: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5及圖6所示,雖卡匣4之主面432或傾斜面433為平面形狀,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傾斜面433亦可為朝卡匣4之外側凸出之曲面形狀、或朝卡匣4之內側凸出之曲面形狀。又,傾斜面433亦可藉由複數個平面之組合而構成。又,傾斜面433為連接主面432與第2操作面435之面即可,例如亦可為沿著重力下方向之面。
C.其他形態: 本揭示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可於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以各種構成實現。例如,與以下所記載之各形態中之技術性特徵對應之實施形態之技術性特徵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上述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可適當進行替換或組合。又,若該技術性特徵於本說明書中未作為必須者說明,則可適當削除。
(1)根據本揭示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該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於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主面,其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位於重力上方向側之上表面;及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上述上表面,且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具有上述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根據該形態,藉由第2操作面位於較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可抑制卡匣之外形變大。藉此,使用者可抑制將卡匣裝卸於印刷裝置時之操作性降低。又,於卡匣中,第2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第1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藉此,第2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可較第1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更接近90°。因此,因可將第2載荷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2操作面接近90°之方向,故可抑制第2載荷分散。藉此,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藉此,於卡匣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之向旋轉安裝方向之操作性降低。
(2)於上述形態中,亦可進而具有底面,該底面具有供上述卡匣安裝部所具有之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插入開口部,且上述第1操作面自上述第2操作面延伸至上述底面所在之側。根據該形態,因藉由第1操作面自第2操作面延伸至底面所在之側,可將第1載荷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1操作面接近90°之方向,故可抑制第1載荷分散。藉此,可藉由以更小之力將第1操作面朝插入方向按壓,而使卡匣朝插入方向移動。因此,於卡匣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之向插入方向之操作性降低。
(3)於上述形態中,亦可進而具有:卡匣本體,其係形成外殼者,且具有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第2操作面;且上述第1操作面中上述旋轉安裝方向側之端部以外之第1部分、與上述第2操作面,位於收納上述卡匣本體之最小容積之假想長方體之內側。根據該形態,可藉由第1操作面之第1部分與第2操作面位於假想長方體之內側,而抑制卡匣本體大型化。
(4)於上述形態中,亦可為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第1操作面連接,上述卡匣進而具有與上述第2操作面對向且連接於上述第1操作面之對向面,上述對向面中、除連接於上述第1操作面之連接部分以外之第2部分,位於上述假想長方體之內側。根據該形態,可藉由對向面中第2部分位於假想長方體之內側,而抑制卡匣本體大型化。
(5)於上述形態中,亦可為於上述插入姿勢且上述側視下,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大致垂直,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重力下方向大致垂直。根據該形態,因可抑制施加於第1操作面之第1載荷分散,故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朝插入方向移動而按壓第1操作面之力。又,根據該形態,因可抑制施加於第2操作面之第2載荷分散,故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如上所述,可抑制安裝卡匣時之操作性降低。
(6)根據本揭示之第2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該卡匣具備:液體收納部,其用以收納液體;液體供給部,其與上述液體收納部連通,具有中心軸;前表面,其位於將上述卡匣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之方向即插入方向的深側,亦即位於與沿著上述中心軸之中心軸方向正交之插入方向的深側;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方向上與上述前表面對向者,且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底面,其係具有供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插入開口部者,位於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的深側,亦即位於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之旋轉安裝方向的深側;及上表面,其係於上述中心軸方向上與上述底面對向者,且連接上述前表面與上述第1操作面;且上述上表面具有:主面,其自上述前表面沿著與上述插入方向相反之卸除方向延伸;及第2操作面,其係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上述底面側者,且承受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按壓而產生之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根據該形態,可藉由第2操作面位於較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而抑制卡匣之外形變大。藉此,使用者可抑制將卡匣裝卸於印刷裝置時之操作性降低。又,於卡匣中,第2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第1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藉此,第2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可較第1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更接近90°。因此,因可將第2載荷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2操作面接近90°之方向,故可抑制第2載荷分散。藉此,可藉由以更小之力將第2操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而使卡匣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因此,於卡匣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之向旋轉安裝方向之操作性降低。
(7)於上述形態中,亦可進而具有與上述第2操作面對向之對向面,且相對於上述中心軸方向,上述對向面位於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底面之間。根據該形態,可抑制卡匣本體大型化。
(8)於上述形態中,上述上表面亦可進而具有:傾斜面,其係自上述主面延伸至上述卸除方向側者,且以隨著朝向上述卸除方向而位於上述底面側之方式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且上述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上述傾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根據該形態,可藉由卡匣具有隨著朝向第2操作面位於底面側之傾斜面,而抑制卡匣之外形變大。藉此,使用者可抑制將卡匣裝卸於印刷裝置時之操作性降低。又,於卡匣中,第2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傾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藉此,第2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可較傾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更接近90°。因此,因可將第2載荷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2操作面接近90°之方向,故較將傾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情形可更抑制第2載荷分散。因此,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藉此,於卡匣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之向旋轉安裝方向之操作性。
(9)根據本揭示之第3形態,提供一種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之卡匣。上述卡匣於藉由朝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移動而被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後,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朝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旋轉移動,藉此完成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上述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及傾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且以隨著朝向上述第2操作面而位於內側之方式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者,且與上述第2操作面連接;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上述傾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根據該形態,藉由卡匣具有隨著朝向第2操作面位於內側之傾斜面,可抑制卡匣之外形變大。藉此,使用者可抑制將卡匣裝卸於印刷裝置時之操作性降低。又,於卡匣中,第2操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傾斜面與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藉此,第2操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可較傾斜面與重力下方向所成之角度更接近90°。因此,因可將第2載荷之方向設為相對於第2操作面接近90°之方向,故較將傾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情形可更抑制第2載荷分散。因此,可進一步減小為了使卡匣朝旋轉安裝方向移動而將第2操作面朝重力下方向按壓之力。藉此,於卡匣之安裝中,可抑制卡匣之向旋轉安裝方向之操作性降低。
本揭示除上述形態之外,可以卡匣之製造方法、具備卡匣與印刷裝置之印刷系統等之形態實現。
1:印刷系統 2:印刷用紙 4:卡匣 4A:第1種卡匣 4B:第2種卡匣 4C:卡匣 4K:卡匣 4M:卡匣 4Y:卡匣 6:卡匣安裝部 8:蓋構件 10:印刷裝置 11:罩體 13:更換用罩體 15:操作按鈕 20:托架 22:噴出頭 24:管 30:驅動機構 31:控制部 32:時規皮帶 34:驅動馬達 41:卡匣本體 42:前表面 43:上表面 44:底面 45:第1側面 46:第2側面 47:第1操作面 47a:第1部分 47b:端部 50:電路基板 61:收納室 61C:槽 61K:槽 61M:槽 61Y:槽 62:第2裝置壁 63:裝置上壁 64:裝置底壁 65:第1裝置側壁 66:第2裝置側壁 67:第1裝置壁 70:裝置側端子部 87:階差面 89:角部 90:端子配置部 401:液體收納體 402:承接座 431:對向面 431a:第2部分 431b:連接部分 432:主面 433:傾斜面 435:第2操作面 442:液體供給部 442a:供給部前端部 446:插入開口部 448:供給部定位部 450:液體收納部 497:卡匣扣合部 521:卡匣側端子 602:裝置引導部 602a:第1裝置引導部 602b:第2裝置引導部 610:支持構件 611:第1支持側壁 612:第2支持側壁 613:主壁 614:裝置開口部 642:液體導入部 642b:前端部 644: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 644b:另一端部 674:插拔開口部 677:扣合形成體 697:安裝扣合部 698:旋轉支點 699:液體貯存部 721:裝置側端子 831:供給部配置部 AG1:第1角度 AG2:第2角度 AGa:角度 CA1:中心軸 CA2:中心軸 D1:插入方向 D2:旋轉安裝方向 D3:連接解除方向 D4:卸除方向 FD1:第1載荷 FD2:第2載荷 SP1:第1空間 SP2:第2空間 V1:法線矢量 VC:假想長方體
圖1係顯示作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印刷系統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於卡匣安裝部安裝卡匣之圖。 圖3係用以說明卡匣安裝部與卡匣之圖。 圖4係自+Z方向側觀察卡匣安裝部之圖。 圖5係第1種卡匣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第1種卡匣之側視圖。 圖7係第1種卡匣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第1種卡匣之一部分之圖。 圖9係說明卡匣之向卡匣安裝部之安裝步驟之第1圖。 圖10係說明卡匣之向卡匣安裝部之安裝步驟之第2圖。 圖11係將圖10以與Y方向及Z方向平行之YZ平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剖視圖。 圖12係說明卡匣之向卡匣安裝部之安裝步驟之第3圖。 圖13係將圖12以YZ平面切斷之情形時之剖視圖。
4:卡匣
4A:第1種卡匣
43:上表面
44:底面
47:第1操作面
87:階差面
431:對向面
432:主面
433:傾斜面
435:第2操作面
AG1:第1角度
AG2:第2角度
AGa:角度
D1:插入方向
D2:旋轉安裝方向
D3:連接解除方向
D4:卸除方向
FD1:第1載荷
FD2:第2載荷
V1:法線矢量

Claims (10)

  1. 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者,且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於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主面,其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位於重力上方向側之上表面;及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構成上述上表面,且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重力下方向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具有上述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進而具有:底面,其具有供上述卡匣安裝部所具有之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插入開口部;且上述第1操作面自上述第2操作面延伸至上述底面所在之側。
  3.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進而具有:卡匣本體,其係形成外殼者,且具有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第2操作面;且上述第1操作面中上述旋轉安裝方向側之端部以外之第1部分、與上述第2操作面,位於收納上述卡匣本體之最小容積之假想長方體之內側。
  4. 如請求項2之卡匣,其進而具有:卡匣本體,其係形成外殼者,且具有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第2操作面;且上述第1操作面中上述旋轉安裝方向側之端部以外之第1部分、與上述第2操作面,位於收納上述卡匣本體之最小容積之假想長方體之內側。
  5. 如請求項3或4之卡匣,其中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第1操作面連接,上述卡匣進而具有與上述第2操作面對向且連接於上述第1操作面之對向面,上述對向面中、除連接於上述第1操作面之連接部分以外之第2部分,位於上述假想長方體之內側。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於上述插入姿勢且上述側視下,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大致垂直,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重力下方向大致垂直。
  7. 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者,且具備:液體收納部,其用以收納液體;液體供給部,其與上述液體收納部連通,具有中心軸;前表面,其位於將上述卡匣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之方向即插入方向的深側,亦即位於與沿著上述中心軸之中心軸方向正交之插入方向的深側;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方向上與上述前表面對向者,且承受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底面,其係具有供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液體導入部插入之插入開口部者,位於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的深側,亦即位於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之旋轉安裝方向的深側;及上表面,其係於上述中心軸方向上與上述底面對向者,且連接上述前表面與上述第1操作面;且上述上表面具有:主面,其自上述前表面沿著與上述插入方向相反之卸除方向延伸;及第2操作面,其係位於較上述主面更靠上述底面側者,且承受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按壓而產生之用以使上述卡匣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且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 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小於上述第1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角度。
  8. 如請求項7之卡匣,其進而具有:對向面,其與上述第2操作面對向;且相對於上述中心軸方向,上述對向面位於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底面之間。
  9. 如請求項7或8之卡匣,其中上述上表面進而具有:傾斜面,其係自上述主面延伸至上述卸除方向側者,且以隨著朝向上述卸除方向而位於上述底面側之方式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且上述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上述傾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
  10. 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者,且上述卡匣於藉由朝沿著水平方向之插入方向移動而被插入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之預定位置後,以上述卡匣安裝部中之上述插入方向之深側為旋轉支點,朝具有重力下方向之成分之旋轉安裝方向旋轉移動,藉此完成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上述卡匣具備:第1操作面,其係於上述卡匣朝向上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姿勢下位 於上述插入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插入方向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插入方向移動之第1載荷;第2操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者,且藉由朝上述重力下方向被按壓而承受用以朝上述旋轉安裝方向移動之第2載荷;及傾斜面,其係於上述插入姿勢下位於上述旋轉安裝方向之近前側,且以隨著朝向上述第2操作面而位於內側之方式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者,且與上述第2操作面連接;且於上述插入姿勢下,自與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重力下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觀察上述卡匣之側視下,上述第2操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1角度小於上述傾斜面與上述插入方向所成之第2角度。
TW111109550A 2021-03-19 2022-03-16 卡匣 TWI804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5568 2021-03-19
JP2021045568A JP2022144519A (ja) 2021-03-19 2021-03-19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099174 2021-06-15
JP2021099174 2021-06-15
JP2022-010594 2022-01-27
JP2022010594A JP2022191134A (ja) 2021-06-15 2022-01-27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16A TW202237416A (zh) 2022-10-01
TWI804235B true TWI804235B (zh) 2023-06-01

Family

ID=8332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550A TWI804235B (zh) 2021-03-19 2022-03-16 卡匣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40102A1 (zh)
EP (1) EP4309902A1 (zh)
KR (1) KR20230158523A (zh)
BR (1) BR112023018221A2 (zh)
TW (1) TWI804235B (zh)
WO (1) WO202219648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8549A (en) * 2002-11-26 2004-06-01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043922A (ja) * 2004-07-30 2006-02-16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前記インクタンクの装着方法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56118A (ja) * 2004-08-19 2006-03-02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TWI715366B (zh) * 2018-12-26 2021-01-0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7214B2 (ja) * 2010-06-17 2014-03-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7954B2 (ja) 2012-02-06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JP2013180523A (ja) * 2012-03-02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
JP7035714B2 (ja) * 2018-03-29 2022-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8549A (en) * 2002-11-26 2004-06-01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043922A (ja) * 2004-07-30 2006-02-16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前記インクタンクの装着方法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56118A (ja) * 2004-08-19 2006-03-02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TWI715366B (zh) * 2018-12-26 2021-01-0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16A (zh) 2022-10-01
US20240140102A1 (en) 2024-05-02
WO2022196482A1 (ja) 2022-09-22
EP4309902A1 (en) 2024-01-24
BR112023018221A2 (pt) 2023-10-03
KR20230158523A (ko) 202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128904A (ja) ケース、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US11673398B2 (en)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US11807015B2 (en) Cartridge
KR20220133111A (ko) 카트리지
CN115107372A (zh) 容器
JP2022096205A (ja)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TWI804235B (zh) 卡匣
WO2022065203A1 (ja)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2191134A (ja) カートリッジ
WO2022091759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CN117042972A (zh)
WO2022264958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20240184240A1 (en) Attachment and printing system
US11850865B2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JP202300979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402421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18144439A (zh) 配件以及印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