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366B - 卡匣 - Google Patents

卡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366B
TWI715366B TW108147146A TW108147146A TWI715366B TW I715366 B TWI715366 B TW I715366B TW 108147146 A TW108147146 A TW 108147146A TW 108147146 A TW108147146 A TW 108147146A TW I715366 B TWI715366 B TW I7153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tape
mounting
peripheral wall
rib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845A (zh
Inventor
石本章雄
佐佐木泰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3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3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設置於卡匣之電極部相對於設置於卡匣安裝部之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卡匣。 本發明係一種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卡匣,其具備:卡匣殼體,其設置有卡匣側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卡匣側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壓送滾筒,其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及電極部;且自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於饋送印刷帶時藉由壓送滾筒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饋送部分中饋送印刷帶之方向相對於電極部自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的角度即饋送角度未達45°。

Description

卡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於帶(tape)印刷裝置之卡匣。
先前,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般,已知有安裝有IC基板之墨匣(ink cartridge)。墨匣中未收容印刷媒體。因此,關於墨匣,與收容有印刷媒體之帶匣(tape cartridge)不同,於饋送印刷媒體時不會對墨匣作用力,而不具備考慮因此種力所引起之問題之構成。 又,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般,已知有安裝有IC基板之帶匣。於帶印刷裝置中,於與IC基板之配線對應之位置,每隔90°地配置有4個接觸端子,接觸端子對於IC基板之按壓力係因朝4個方向呈放射狀地作用而相互抵消。換言之,於將各接觸端子部所產生之力之向量合成時,向量分量變為零。因此,接觸端子之按壓力不會對帶或墨水色帶之搬送產生影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291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18231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饋送收容於卡匣之印刷帶之帶印刷裝置中,若為饋送印刷帶時作用於卡匣之力之向量分量中之、使設置於卡匣之電極部相對於設置於帶印刷裝置之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變大的構成,則有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而產生接觸不良之擔憂。進而,關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墨匣,為IC基板於卡匣殼體之表面露出之構成。因此,有因直接承受掉落時之衝擊而對IC基板造成損傷之擔憂。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卡匣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卡匣具備:卡匣殼體,其設置有供排出印刷帶之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饋送部,其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及電極部;自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於朝向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時藉由饋送部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部分中饋送印刷帶之方向相對於電極部自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的角度即饋送角度未達45°。
本發明之卡匣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卡匣具有第1周壁部、及自卡匣之安裝方向觀察時相對於第1周壁部使內角超過180°地屈曲而成之第2周壁部,電極部設置於第1周壁部或第2周壁部。
對以下之圖式中之方向進行定義。將帶印刷裝置1之上下方向設為Z方向,將與Z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設為X方向,將與Z方向及X方向正交之前後方向設為Y方向。Z方向係將下方向或重力方向設為-Z方向,將上方向設為+Z方向。Y方向係將一方向設為+Y方向,將其相反方向設為-Y方向。於圖1中,將安裝部蓋5之旋轉軸側設為+Y方向。X方向係將一方向設為+X方向,將其相反方向設為-X方向。於圖1中,將俯視右側設為+X方向。再者,該等方向僅僅是為了方便說明,當然不受以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
[帶印刷裝置、帶匣、色帶匣之概要] 基於圖1至圖3,對帶印刷裝置1、帶匣101及色帶匣201之概要進行說明。於帶印刷裝置1中選擇性地安裝帶匣101及色帶匣201中之一種。
如圖2所示,於帶匣101中收容有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帶印刷裝置1一面饋送收容於帶匣101之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一面於第1印刷帶103進行印刷。
如圖3所示,於色帶匣201中收容有第2墨水色帶205。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自設置於帶印刷裝置1外之帶捲筒401捲出之第2印刷帶403被導入至帶印刷裝置1。帶印刷裝置1一面饋送被導入之第2印刷帶403、及收容於色帶匣201之第2墨水色帶205,一面於第2印刷帶403進行印刷。
再者,未使用狀態之帶捲筒401中之第2印刷帶403之長度及收容於色帶匣201之第2墨水色帶205之長度並無特別限定,但於本實施形態中,較未使用狀態之收容於帶匣101之第1印刷帶103之長度及第1墨水色帶105之長度長。因此,例如,於一次製作大量標籤之情形時,安裝色帶匣201。
[帶印刷裝置] 基於圖4,對帶印刷裝置1進行說明。帶印刷裝置1具備裝置殼體3、安裝部蓋5及卡匣安裝部7。裝置殼體3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於裝置殼體3中,於+X側之面設置有自帶捲筒401捲出之第2印刷帶403用之裝置側帶導入口9,於-X側之面設置有帶匣101與色帶匣201共用之裝置側帶排出口11。裝置側帶導入口9係供將第2印刷帶403自裝置殼體3外導入至裝置殼體3內。裝置側帶排出口11係供將被導入之第2印刷帶403排出至裝置殼體3外。又,裝置側帶排出口11係供將自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帶匣101送出之第1印刷帶103排出至裝置殼體3外。裝置側帶導入口9及裝置側帶排出口11形成為沿Z方向延伸之狹縫狀。又,關於帶印刷裝置1內之帶饋送路徑,將第2印刷帶403自裝置側帶導入口9前往裝置側帶排出口11之方向設為下游,將相反之方向設為上游。
於裝置殼體3中設置有將裝置側帶導入口9與卡匣安裝部7連接之帶導入通路13。又,於裝置殼體3設置有將卡匣安裝部7與裝置側帶排出口11連接之帶排出通路15。帶導入通路13及帶排出通路15形成為+Z側開放之溝槽狀。於帶排出通路15設置有切割器17。切割器17於帶排出通路15中將第1印刷帶103或第2印刷帶403切斷。
安裝部蓋5將卡匣安裝部7開閉。於安裝部蓋5之內側之面設置有第1按壓突起19、第2按壓突起20、第3按壓突起21、第4按壓突起22、第5按壓突起23及第6按壓突起24。於安裝部蓋5之外側之面設置有鍵盤及顯示器,但省略圖示。鍵盤受理字串等印刷資訊、或印刷執行等各種指示之輸入操作。顯示器除了顯示自鍵盤輸入之印刷資訊以外,還顯示各種資訊。顯示器具有成為鉸鏈之旋動軸,且構成為能夠收納於安裝部蓋5。於顯示器收納於安裝部蓋5內時,顯示器之顯示面與鍵盤對向。帶印刷裝置1當鍵盤受理印刷執行之輸入操作時,基於自鍵盤輸入之印刷資訊執行印刷處理。再者,帶印刷裝置1亦可為具備觸控面板式顯示器等輸入顯示器件代替鍵盤及顯示器之構成。又,帶印刷裝置1亦可為基於自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外部裝置接收到之印刷資料及指令執行印刷處理之構成。換言之,亦可構成組合帶印刷裝置1與作為操作終端之外部裝置而成之印刷系統。於設為能夠與該等外部裝置連接之構成時,鍵盤及顯示器可設置於帶印刷裝置1,亦可不設置於帶印刷裝置1。
卡匣安裝部7形成為+Z側開放之凹狀。此處,將卡匣安裝部7之內周面中之-X側之內周面稱為第1安裝內周面25。將自第1安裝內周面25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內周面稱為第2安裝內周面27。將自第2安裝內周面27之+X側之端部向+Y側延伸之內周面稱為第3安裝內周面29。將自第3安裝內周面29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內周面稱為第4安裝內周面31。將自第4安裝內周面31之-X側之端部向+Y側延伸之內周面稱為第5安裝內周面33。將自第5安裝內周面33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內周面稱為第6安裝內周面35。第6安裝內周面35之-X側之端部與第1安裝內周面25之+Y側之端部相連。帶導入通路13之下游端於第4安裝內周面31開口。帶排出通路15之上游端於第1安裝內周面25開口。
於作為卡匣安裝部7之底面亦即-Z側之面之安裝底面37,自-X側起依序朝+Z側突出地設置有壓送軸39、第1捲取軸43、第1捲出軸41、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
壓送軸39係與第1捲出軸41、第1捲取軸43、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相比,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較大。壓送軸39係於將帶匣101或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插通於下述第1壓送滾筒109或第2壓送滾筒203,而導引帶匣101或色帶匣201之安裝。再者,以下,將帶匣101及色帶匣201之安裝方向簡稱為「安裝方向」,安裝方向係與壓送軸39延伸之方向、即Z方向平行。又,安裝方向近前側意指+Z側,安裝方向深側意指-Z側。
又,於安裝底面3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頭部49、卡合凸部51及插入凸部53。頭部49位於壓送軸39之-Y側。頭部49具備列印頭55、及覆蓋列印頭55之至少+X側、-Y側及安裝方向近前側之頭蓋(head cover)56。列印頭55係具備發熱元件之熱感應頭。頭蓋56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大致長方形形狀。頭蓋56於將帶匣101或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與壓送軸39一起導引帶匣101或色帶匣201之安裝。於圖4中,為了圖示列印頭55,利用二點鏈線假想性地表示頭蓋56。再者,頭蓋56及上述壓送軸39係定位部之一例。卡合凸部51位於接近第5安裝內周面33與第6安裝內周面35相交之角部之位置,形成為與第5安裝內周面33相對之板狀。即,卡合凸部5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又,卡合凸部51係自安裝底面37呈懸臂樑狀地突出。插入凸部53位於卡合凸部51與壓送軸39之大致中間部,且形成為安裝方向深側為大直徑且安裝方向近前側為小直徑之大致台階圓柱狀。
進而,於安裝底面3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第1鉤(hook)57、第2鉤59、第3鉤61及第4鉤63。第1鉤57位於壓送軸39之+Y側、且安裝底面37之-X側之端部。第2鉤59位於第1捲出軸41之+Y側、且於X方向上與第1鉤57對向之位置。第3鉤61位於第2捲出軸45與第2捲取軸47之大致中間位置之-Y側、且安裝底面37之-Y側之端部。第4鉤63位於第2捲取軸47之+X側、且安裝底面37之+X側之端部。又,於安裝底面3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複數個定位銷65。
於第5安裝內周面33中,於卡合凸部51之+X側以與卡合凸部51相對之方式設置有基板連接部67。基板連接部67連接於控制帶印刷裝置1之各部之控制電路(省略圖示)。
此處,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卡匣安裝部7中之能夠裝卸地安裝帶匣101之區域稱為第1安裝區域69,將能夠裝卸地安裝色帶匣201之區域稱為第2安裝區域71。第1安裝區域69相當於由第2安裝內周面27之-X側之大致一半、第1安裝內周面25、第6安裝內周面35及第5安裝內周面33包圍之區域,第2安裝區域71相當於卡匣安裝部7之大致全域。於圖4中,分別以二點鏈線表示第1安裝區域69之外緣及第2安裝區域71之外緣。
將第1安裝區域69與第2安裝區域71重疊之區域、即由第2安裝內周面27之-X側之大致一半、第1安裝內周面25、第6安裝內周面35及第5安裝內周面33包圍之區域稱為重疊區域73。將第1安裝區域69與第2安裝區域71不重疊且僅包含第2安裝區域71之區域、即由第2安裝內周面27之+X側之大致一半、第3安裝內周面29及第4安裝內周面31包圍之區域稱為非重疊區域75。於重疊區域73中,共通地安裝有帶匣101及色帶匣201,於非重疊區域75中僅安裝有色帶匣201。如此,藉由具備共通地安裝有帶匣101及色帶匣201之重疊區域73,可謀求帶印刷裝置1之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壓送軸39、第1捲出軸41、第1捲取軸43、頭部49、卡合凸部51、插入凸部53、第1鉤57、第2鉤59及基板連接部67位於重疊區域73。藉由將頭部49設置於重疊區域73,而帶匣101及色帶匣201可共用零件成本較高之列印頭55,從而可謀求帶印刷裝置1之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第2捲出軸45、第2捲取軸47、第3鉤61及第4鉤63位於非重疊區域75。
圖5係表示將帶匣101以成為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位置對應之位置之方式,於安裝方向近前側重疊於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色帶匣201之狀態的圖。此處,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位置對應之位置意指自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位置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移動後之位置。如圖5所示,色帶匣20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具有與帶匣101重疊之重疊部分A、及不與帶匣101重疊且僅包含色帶匣201之非重疊部分B。如此,藉由色帶匣201具有與帶匣101之重疊部分A,可於卡匣安裝部7之一部分區域共通地安裝帶匣101及色帶匣201。藉此,可謀求帶印刷裝置1之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色帶匣] 基於圖6至圖8,對色帶匣201進行說明。色帶匣201具備第2壓送滾筒203、第2捲出芯206、第2捲取芯207、保持前端部209及收容其等之第2卡匣殼體211。第2壓送滾筒203、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卡匣安裝部7之壓送軸39、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對應之位置。於第2壓送滾筒203設置有沿安裝方向貫通之第2壓送軸插通孔213。於第2捲出芯206捲繞有第2墨水色帶205。自第2捲出芯206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被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再者,第2卡匣殼體211係根據所收容之第2墨水色帶205之寬度而存在厚度、即安裝方向之尺寸不同之複數種。
第2卡匣殼體21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與卡匣安裝部7大致相似之形狀。第2卡匣殼體21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具有與第1卡匣殼體115不同之形狀。此處,將第2卡匣殼體211之周壁部中之-X側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將自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將自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之+X側之端部向+Y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3周壁部219。將自色帶側第3周壁部219之+Y側之端部經由第1彎曲面221向-X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將自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之-X側之端部向+Y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將自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色帶側第6周壁部227。色帶側第6周壁部227之-X側之端部係經由第2彎曲面229而與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之+Y側之端部相連。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與色帶側第6周壁部227係藉由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而構成階差。又,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與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所成之內角α之角度超過180°,例如為大致270°。再者,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及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為第1周壁部及第2周壁部之一例。
於第2卡匣殼體211,沿安裝方向貫通地設置有第2頭插通孔231。第2頭插通孔23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位於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與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相交之角部。第2頭插通孔231係沿著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及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而配置。第2頭插通孔23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與頭蓋56對應之形狀、即大致長方形形狀。第2頭插通孔231及上述第2壓送軸插通孔213係於將色帶匣201裝卸於卡匣安裝部7時,將色帶匣201定位,而導引色帶匣201之裝卸。
第2卡匣殼體211具備近前側殼體及第2深側殼體237。近前側殼體被分割為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及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及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成為安裝方向近前側,第2深側殼體237成為安裝方向深側。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及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為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第2深側殼體237為不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但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及第2深側殼體237之材質及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此。
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具備色帶部近前壁部239、及自色帶部近前壁部239之周緣部朝安裝方向深側突出之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241。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具備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及自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之周緣部朝安裝方向深側突出之帶保持部近前側周壁部245。第2深側殼體237具備第2深處壁部247、及自第2深處壁部24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之色帶部深側周壁部249及帶保持部深側周壁部251。
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與第2深側殼體237係以將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241與色帶部深側周壁部249對接之方式組合,而構成收容第2墨水色帶205之墨水色帶收容部253之外殼。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與第2深側殼體237係以將帶保持部近前側周壁部245與帶保持部深側周壁部251對接之方式組合,而構成收容第2壓送滾筒203及保持前端部209之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之外殼。即,墨水色帶收容部253與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經由第2深處壁部247而一體地形成。再者,關於收容於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之帶保持部305,將於下文敍述。
於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設置有第1周壁凹部267、第2周壁凹部269、第3周壁凹部271及第4周壁凹部272。第1周壁凹部267係於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之+X側之端部,自色帶部近前壁部239朝安裝方向深側形成為凹狀。第2周壁凹部269係於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之X方向大致中間部形成為於安裝方向上延伸之溝槽狀。第3周壁凹部271係於色帶側第3周壁部219之-Y側之端部,自色帶部近前壁部239朝安裝方向深側形成為凹狀。第4周壁凹部272係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之+Y側之端部,自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朝安裝方向深側形成為凹狀。又,於色帶部深側周壁部249中,於與第2周壁凹部269對應之位置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周壁凸部273。
此處,將第1周壁凹部267之底面、周壁凸部273之突出前端面、及第3周壁凹部271之底面分別稱為第1按壓部275、第2按壓部277及第3按壓部279。第1按壓部275、第2按壓部277及第3按壓部279係以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包圍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之方式設置。又,第1按壓部275、第2按壓部277及第3按壓部279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安裝部蓋5之第1按壓突起19、第2按壓突起20及第3按壓突起21對應之位置。又,將第4周壁凹部272之底面、及卡匣側帶排出口261之+Z側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面分別稱為第4按壓部280及第5按壓部282。第4按壓部280及第5按壓部282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安裝部蓋5之第4按壓突起22及第5按壓突起23對應之位置。
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設置於安裝部蓋5之第1按壓突起19、第2按壓突起20及第3按壓突起21分別被第1周壁凹部267、第2周壁凹部269及第3周壁凹部271引導,而碰觸第1按壓部275、第2按壓部277及第3按壓部279。即,藉由第1按壓突起19、第2按壓突起20及第3按壓突起21,而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之周圍被按壓。藉此,可抑制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相對於設置在卡匣安裝部7之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傾斜。因此,於將第2墨水色帶205自第2捲出芯206向第2捲取芯207饋送時,可抑制於第2墨水色帶205產生皺褶。
再者,色帶匣201可收容墨水色帶寬度較大、例如寬度50 mm之墨水色帶。另一方面,為了收容墨水色帶寬度小於50 mm、例如寬度24 mm以下之墨水色帶,亦可設為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及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之Z方向上之尺寸縮小之色帶匣201。此時,亦可不設置第1周壁凹部267及第3周壁凹部271中之兩者或任一者,而是使第1按壓突起19及第3按壓突起21之兩者或任一者按壓色帶部近前壁部239。
又,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設置於安裝部蓋5之第4按壓突起22被第4周壁凹部272引導而碰觸第4按壓部280。藉此,第4按壓部280藉由第4按壓突起22而朝安裝方向深側被按壓,可使設置於第4按壓部280之附近之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電極部330適當地接觸於接觸端子部83。又,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設置於安裝部蓋5之第5按壓突起23碰觸第5按壓部282。藉此,第5按壓部282藉由第5按壓突起23而朝安裝方向深側被按壓,可使設置於第5按壓部282之附近之第2壓送滾筒203與列印頭55適當地對向。再者,第5按壓部282位於第2壓送滾筒203及列印頭55之附近。因此,較佳為於帶印刷裝置1進行印刷動作時,不會有導因於第5按壓突起23之負荷。因此,亦可構成為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後,於第5按壓突起23與第5按壓部282之間形成間隙。
於色帶部深側周壁部249中之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設置有色帶側第1鉤卡合部321,於色帶側第2周壁部217設置有色帶側第2鉤卡合部323,於色帶側第3周壁部219設置有色帶側第3鉤卡合部325。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色帶匣201之色帶側第1鉤卡合部321、色帶側第2鉤卡合部323及色帶側第3鉤卡合部325分別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第1鉤57、第3鉤61及第4鉤63卡合。藉此,可抑制色帶匣201於自安裝底面37浮起之狀態下被安裝。
又,於色帶部深側周壁部249中之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安裝有第2電路基板327。即,第2電路基板327安裝於與設置有卡匣側帶排出口261之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大致平行地設置之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設置有供安裝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基板安裝部337。
如上所述,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相對於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內角α超過180°地屈曲。因此,於色帶匣201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色帶側第3周壁部219與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之間之第1彎曲面221、或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與色帶側第6周壁部227相交之角部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及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碰撞地板等。因此,於色帶匣201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可抑制設置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電極部330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第2電極部330破損。再者,於第2電路基板327安裝於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之構成中,亦可獲得同樣之作用效果。
如圖8所示,於第2深處壁部247,於捲出側筒部283之+Y側形成有鉤插通孔299。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第2鉤59插通於設置於色帶匣201之鉤插通孔299。藉此,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可抑制第2鉤59與色帶匣201干擾。
基於圖6、圖7及圖9,對第2帶路徑257進行說明。第2帶路徑257設置於色帶部近前側殼體233與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之間。第2帶路徑257將設置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之卡匣側帶導入口259、與設置於色帶側第1周壁部215之卡匣側帶排出口261連接。再者,卡匣側帶導入口259設置於墨水色帶收容部253與第2電路基板327之間。即,卡匣側帶導入口259位於較第2電路基板327更靠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側。於圖6及圖9中,卡匣側帶導入口259設置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之與第2電路基板327隔開且與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交叉之區域。卡匣側帶導入口259亦可設置於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於該情形時,為了設為簡單之配置構造,理想為接近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與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交叉之區域。
卡匣側帶導入口259係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供將自裝置側帶導入口9導入之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第2卡匣殼體211內。卡匣側帶排出口261係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供將第2印刷帶403朝向裝置側帶排出口11排出至第2卡匣殼體211外。卡匣側帶導入口259及卡匣側帶排出口261形成為沿著安裝方向之狹縫狀。因此,被導入至第2卡匣殼體211內之第2印刷帶403係以第2印刷帶403之寬度方向與安裝方向大致平行之方式被饋送。
將第2帶路徑257之側壁部中之墨水色帶收容部253側之側壁部稱為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將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側之側壁部稱為帶保持機構側路徑側壁部265。於卡匣側帶導入口259之附近,以將第2印刷帶403順利地導入之方式,使第2帶路徑257之寬度、即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與帶保持機構側路徑側壁部265之間隔較寬。
於第2帶路徑257中自靠近卡匣側帶排出口261之側起依序設置有第2壓送滾筒203及保持前端部209。帶保持機構側路徑側壁部265中之與保持前端部209對應之部位係以保持前端部209能夠將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保持於其與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之間之方式切缺。又,第2帶路徑257之卡匣側帶排出口261側之端部係經由下述第2色帶露出部291而與第2頭插通孔231相連。
基於圖9,對第2深側殼體237進行說明。於第2深側殼體237之第2深處壁部24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第2頭周緣凸部281、捲出側筒部283、捲取側筒部285、第1色帶導件287及第2色帶導件289。第2頭周緣凸部281設置於第2頭插通孔231之周緣部。第2頭周緣凸部281係+Y側即第2壓送滾筒203側之一部分切缺,該缺口部位為使第2墨水色帶205露出之第2色帶露出部291。藉此,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插通於第2頭插通孔231之列印頭55隔著第2墨水色帶205及第2印刷帶403而與第2壓送滾筒203對向。
捲出側筒部283及捲取側筒部285係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卡匣安裝部7之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對應之位置。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色帶匣201之捲出側筒部283及捲取側筒部285分別插入至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藉此,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可抑制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與色帶匣201干擾。
自第2捲出芯206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一面依序被捲出側筒部283、第2頭周緣凸部281、捲取側筒部285、第1色帶導件287及第2色帶導件289導引,一面被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即,捲出側筒部283及捲取側筒部285不僅供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插入,而且亦作為導引第2墨水色帶205之導引構件發揮功能。
又,於第2深處壁部24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第2筒狀軸部293。第2筒狀軸部293形成為大致台階圓筒狀。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插入凸部53插入至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2筒狀軸部293。
於第2深處壁部247之安裝方向深側之面設置有複數個第2定位孔295。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2定位孔295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定位銷65卡合。藉此,色帶匣201相對於卡匣安裝部7定位。
於第2深處壁部247設置有第2凸部承收部297,其位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與色帶側第6周壁部227相交之角部。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2凸部承收部297承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卡合凸部51。
於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中收容有具備保持前端部209之帶保持部305。帶保持部305係用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保持預先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者。
如圖6及圖9所示,帶保持部305具備保持前端部209、臂心軸307、臂部309、卡合銷311及滑板(slide plate)313。保持前端部209設置於臂部309之一端部。保持前端部209係於其與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之間保持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藉由利用保持前端部209保持第2印刷帶403,可抑制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自第2帶路徑257脫出,並且於將第2印刷帶403沿著第2帶路徑257饋送時可減少賦予至第2印刷帶403之摩擦阻力。
臂心軸307自第2深處壁部24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臂部309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大致「L」字狀。於臂部309之與設置有保持前端部209之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插通有臂心軸307。臂部309能夠旋轉地支持於臂心軸307。即,臂部309被設置為能夠於接近位置與分離位置之間旋轉,該接近位置係設置於臂部309之保持前端部209接近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且於其與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之間保持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該分離位置係設置於臂部309之保持前端部209離開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又,於臂心軸307設置有帶保持彈簧315。帶保持彈簧315對臂部309朝向接近位置賦予力。再者,作為帶保持彈簧315,例如可使用扭力螺旋彈簧。卡合銷311設置於臂部309之設置有保持前端部209之端部與臂部309之屈曲部之間。卡合銷311係自臂部309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
滑板313構成為能夠相對於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於Y方向上滑動。滑板313具備板本體317及抓持部319。板本體317係於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之內側即-Z側與帶保持部近前壁部243大致平行地設置。板本體317與卡合銷311之前端部卡合。即,板本體317經由卡合銷311而與臂部309連接。又,板本體317與第2壓送滾筒203卡合。抓持部319係自板本體31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且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X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再者,滑板313係與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同樣,為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但滑板313之材質及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此。
當使用者抓持抓持部319並使滑板313滑動至+Y側之非保持位置時,經由卡合銷311而與板本體317連接之臂部309抗著帶保持彈簧315地向分離位置旋轉,並且第2壓送滾筒203之+Z側之前端部朝+Y側移動。換言之,當使滑板313滑動至+Y側之非保持位置時,第2壓送滾筒203之+Z側之前端部朝遠離第2色帶露出部291之方向傾斜。藉此,設置於臂部309之保持前端部209離開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並且第2壓送滾筒203離開於第2色帶露出部291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使滑板313滑動至-Y側之保持位置時,臂部309朝接近位置旋轉,並且第2壓送滾筒203之+Z側之前端部朝-Y側移動。藉此,保持前端部209於其與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之間保持第2印刷帶403,並且第2壓送滾筒203靠近於第2色帶露出部291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
藉由具備以此方式構成之帶保持部305,而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可抑制預先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自第2帶路徑257脫出。因此,使用者可藉由將預先將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簡單之操作,而將第2印刷帶403及色帶匣201同時安裝至帶印刷裝置1。即,使用者無需分開進行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操作、與將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卡匣安裝部7之操作。
於未將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色帶匣201之第2帶路徑257之情形時,使用者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前,將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即,使用者藉由使滑板313滑動至非保持位置,而使保持前端部209離開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並且使第2壓送滾筒203離開第2墨水色帶205。於該狀態下,以第2印刷帶403通過第2壓送滾筒203與第2墨水色帶205之間之方式,自卡匣側帶導入口259、或自開放之第2帶路徑257之安裝方向近前側將第2印刷帶403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繼而,使用者藉由將滑板313滑動至保持位置,而使保持前端部209靠近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並且使第2壓送滾筒203靠近第2墨水色帶205。藉此,被導入至第2帶路徑257之第2印刷帶403由保持前端部209保持。
再者,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壓送軸39插通於第2壓送軸插通孔213,故而與第2壓送滾筒203卡合之滑板313變得無法自保持位置滑動至非保持位置。因此,抑制了如下情況: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因使用者錯誤地將滑板313滑動至非保持位置,而第2印刷帶403之保持狀態被解除,第2印刷帶403自第2帶路徑257脫出。
[色帶匣安裝時之印刷處理] 基於圖10,說明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由帶印刷裝置1進行之印刷處理。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壓送軸39、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分別插通於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2壓送滾筒203之第2壓送軸插通孔213、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藉此,設置於帶印刷裝置1之饋送馬達之驅動力能夠傳遞至第2壓送滾筒203、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
又,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頭部49插通於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2頭插通孔231。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後,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藉由頭移動機構而列印頭55朝向壓送軸39移動。藉此,於列印頭55與第2壓送滾筒203之間夾持第2印刷帶403及第2墨水色帶205。再者,將第2壓送滾筒203於其與列印頭55之間夾持第2印刷帶403及第2墨水色帶205之部分稱為第2饋送部分79。
於該狀態下,若饋送馬達朝正方向旋轉,則第2壓送滾筒203朝正方向旋轉,並且第2捲取芯207朝捲取方向旋轉。藉此,自裝置側帶導入口9導入之第2印刷帶403朝向裝置側帶排出口11被饋送,並且自第2捲出芯206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被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
又,若饋送馬達朝回捲方向旋轉,則第2壓送滾筒203朝回捲方向旋轉,並且第2捲出芯206朝回捲方向旋轉。藉此,第2印刷帶403,自卡匣側帶排出口261排出之第2印刷帶403被拉回至第2卡匣殼體內,並且自第2捲出芯206捲出之第2墨水色帶205被回捲至第2捲出芯206。如此,插通於第2捲出芯206之第2捲出軸45與插通於第2捲取芯207之第2捲取軸47構成饋送第2墨水色帶205之第2墨水色帶搬送機構。
帶印刷裝置1藉由使饋送馬達朝正方向旋轉,並且使列印頭55發熱,而一面饋送第2印刷帶403及第2墨水色帶205,一面將自鍵盤等輸入之印刷資訊印刷至第2印刷帶403。印刷結束後,帶印刷裝置1使切割器17進行切斷動作,而將第2印刷帶403之已印刷之部分分離。其後,帶印刷裝置1藉由使饋送馬達朝回捲方向旋轉,而將第2印刷帶403拉回至第2印刷帶403之前端來到列印頭55與第2壓送滾筒203之夾持位置之附近為止。藉此,可縮短於接下來要印刷之第2印刷帶403之長度方向前方產生之餘白。
此處,將第2饋送部分79中第2壓送滾筒203對第2印刷帶403賦予之力稱為第2饋送力Fc。將第2饋送力Fc之方向、即於朝向裝置側帶排出口11饋送第2印刷帶403時於第2饋送部分79中饋送第2印刷帶403之方向稱為第2饋送方向。第2饋送方向係和列印頭55於其與第2壓送滾筒203之間夾著第2印刷帶403之方向正交。又,作為第2饋送力Fc之反作用力,將作用於色帶匣201之力稱為第2饋送反作用力Fd。於第2印刷帶403之饋送速度加速時,第2饋送反作用力Fd增加。另一方面,於第2印刷帶403之饋送速度減速時,第2印刷帶403之張力消失,因此第2饋送反作用力Fd亦消失。
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第2饋送方向相對於第2電路基板327自基板連接部67之接觸端子部83受到之力之方向、即-X方向所成之角度稱為第2饋送角度θc。再者,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第2饋送部分79中之第2帶路徑257之方向相對於第2電路基板327自接觸端子部83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之角度稱為第2路徑角度θd。第2路徑角度θd係與第2饋送角度θc大致相等。
第2饋送角度θc及第2路徑角度θd較佳為未達45°,於本實施形態中,設計為25°以上30°以下。藉由使第2饋送角度θc及第2路徑角度θd未達45°,而上述第2饋送反作用力Fd之向量分量中之X方向之向量分量Fdx、即將第2電路基板327向接觸端子部83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Y方向之向量分量Fdy、即使第2電路基板327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第2電路基板327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於Y方向上發生位置偏移。第2饋送角度θc亦可替換為第2印刷帶403之向第2壓送滾筒203之進入角度。第2路徑角度θd亦可以構成第2帶路徑257之色帶側路徑側壁部263及帶保持機構側路徑側壁部265中之任一者為基準。或者,亦可以第2帶路徑257之中心為基準。又,第2帶路徑257亦可構成為雖使卡匣側帶導入口259變寬,但自卡匣側帶導入口259至第2壓送滾筒203為止依序使路徑變窄。
如圖10所示,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當帶印刷裝置1進行印刷處理時,第2印刷帶403自裝置側帶導入口9經由第2帶路徑257而自裝置側帶排出口11排出。即,第2印刷帶403係於帶印刷裝置1進行印刷處理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自+X側向-X側被搬送。另一方面,第2電路基板327、進而色帶匣201自接觸端子部83受到之力之方向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為自+X側朝向-X側之方向。換言之,第2印刷帶403之搬送方向與色帶匣201自接觸端子部83受到之力之方向為相同方向。
[基板連接部] 基於圖11至圖13,對基板連接部67進行說明。基板連接部67具備連接基板81、複數個接觸端子部83及端子蓋84。複數個接觸端子部83係以於Y方向上排列成1行之方式排列。接觸端子部83係具有回折而彎曲成大致「U」字狀之形狀之金屬製之彈性構件,一端部連接於連接基板81,於另一端部設置有自-Y側觀察時形成為-X側為銳角之大致直角三角形狀之接觸前端部85。接觸端子部83係於未受到外力時,自設置於端子蓋84之狹縫狀之端子開口(省略圖示)朝-X側突出,藉由受到外力而朝+X方向彈性位移。因此,接觸端子部83係藉由伴隨其彈性位移之按壓力而將第1電路基板165或第2電路基板327朝-X側按壓。接觸端子部83按壓第1電路基板165或第2電路基板327之位置、即接觸前端部85之位置亦可於安裝方向上與卡合凸部51局部重疊。
如圖12所示,接觸端子部83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於安裝方向上設置於與設置有第1電路基板165之第1深側殼體139重疊之位置。又,如圖13所示,接觸端子部83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於安裝方向上設置於與設置有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深側殼體237重疊之位置。因此,接觸端子部83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與設置於第1電路基板165之第1電極部169(參照圖19)接觸,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與設置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電極部330接觸。此時,接觸端子部83藉由與第1電極部169或第2電極部330接觸,而朝+X方向彈性位移。圖12係強調表示於安裝方向上接觸端子部83配設於與第1電路基板165重疊之位置之圖。因此,帶匣101及色帶匣201可共用零件成本較高之基板連接部67,可謀求帶印刷裝置1之成本降低。
[第2電路基板] 基於圖14及圖15,對第2電路基板327進行說明。再者,第1電路基板165係與第2電路基板327同樣地構成,因此省略其說明。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成為外表面之+X側之面即第1面329設置有第2電極部330。於第2電極部330包含複數個第2電極331。複數個第2電極331係以於Y方向上排列成1行之方式排列。因此,與複數個第2電極331分為複數行而排列之構成不同,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不會於複數行間不均,因此可確保第2電極331與接觸端子部83之電性接觸之穩定性。
複數個第2電極331中包含VCC電極331a、A2電極331b、GND電極331c、SCL電極331d及SDA電極331e。VCC電極331a為電源電壓用電極。A2電極331b為從機位址(slave address)設定用電極。GND電極331c為基準電壓用電極。SCL電極331d為串列時脈(Serial Clock)輸入用電極。SDA電極331e為串列資料輸入輸出用電極。配置於複數個第2電極331之中央之GND電極331c係與其他第2電極331相比,向安裝方向深側延伸。相對於此,上述複數個接觸端子部83係於安裝方向上排列於相同位置。因此,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時,複數個第2電極331之中GND電極331c最先與接觸端子部83接觸。又,於將色帶匣201自卡匣安裝部7卸除時,複數個第2電極331之中GND電極331c最後離開接觸端子部83。因此,可使下述第2電子元件335之動作穩定性提高。再者,複數個第2電極331之個數或其排列順序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照下述第2電子元件335之規格、或第2電路基板327之設計方法而變更。
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與第1面329為相反側之面即第2面333安裝有第2電子元件335。第2電子元件335係於第2面333之安裝方向上安裝於較中央更靠安裝方向近前側。藉由將第2電子元件335安裝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成為內表面之第2面333,而於色帶匣201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可抑制第2電子元件335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第2電子元件335破損。再者,第2電子元件335亦可安裝於第1面329而並非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面333,例如可安裝於第2電極部330之安裝方向近前側。又,與第2電極部330電性連接之第2電子元件335亦可與第2電路基板327分開地設置於色帶側第4周壁部223或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
第2電子元件335係記憶體元件,於第2電子元件335中例如記憶有第2墨水色帶205之寬度、捲繞於第2捲出芯206之第2墨水色帶205之殘留量等資訊。作為第2電子元件335之安裝形態,例如可使用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封裝或IC晶片。於使用IC晶片之情形時,較佳為利用樹脂塗覆安裝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IC晶片。藉此,能夠降低安裝高度,而且由於利用塗覆樹脂固定安裝部分,故而能夠提高耐衝擊性。
[第2基板安裝部] 基於圖16及圖17,對色帶匣201中供安裝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基板安裝部337進行說明。再者,帶匣101中供安裝第1電路基板165之第1基板安裝部167係與第2基板安裝部337同樣地構成,因此省略其說明。第2基板安裝部337具備周壁安裝部339及突出安裝部341。
周壁安裝部339係以將帶保持部深側周壁部251中之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之一部分切缺之方式形成。周壁安裝部339具備相對於第2電路基板327位於-Y側之第1周壁安裝壁部343、位於+Y側之第2周壁安裝壁部345、以及位於+X側之第3周壁安裝壁部347及第4周壁安裝壁部349。
第1周壁安裝壁部343與第2周壁安裝壁部345之間隔係越靠安裝方向深側越窄,於安裝方向深側之端部與第2電路基板327之寬度即Y方向之尺寸大致相等。因此,第2電路基板327係以已於Y方向上定位之狀態安裝於第2基板安裝部337。
第3周壁安裝壁部347係自第1周壁安裝壁部343之+X側之端部朝+Y側突出。第3周壁安裝壁部347之-X側之面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而成之第3周壁傾斜面351。第4周壁安裝壁部349係自第2周壁安裝壁部345之+X側之端部朝-Y側突出。第4周壁安裝壁部349之-X側之面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而成之第4周壁傾斜面353。
突出安裝部341位於周壁安裝部339之-X側,自第2深處壁部247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突出安裝部34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之環狀,其孔形狀部分成為上述第2凸部承收部297。突出安裝部341具備相對於第2凸部承收部297位於-Y側之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位於+Y側之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位於+X側之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及位於-X側之第4突出安裝壁部361。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之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與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大致相等。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及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相比,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較大,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與第4突出安裝壁部361相比,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較大。
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X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於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之+Y側之面設置有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之-Y側之端部相連之第1階部363。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之+X側之面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而成之第1突出傾斜面365。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X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於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Y側之面設置有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之+Y側之端部相連之第2階部367。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X側之面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而成之第2突出傾斜面369。
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設置於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之+X側之端部與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X側之端部之間。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之+X側之面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而成之第3突出傾斜面371。第4突出安裝壁部361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第4突出安裝壁部361設置於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之-X側之端部與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X側之端部之間。
再者,上述第2電子元件335設置於不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干擾之位置(參照圖13)。因此,可使設置有第2電子元件335之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面333接觸於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又,第2電子元件335位於較被接觸端子部83按壓之位置更靠安裝方向近前側。因此,可抑制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直接作用於第2電子元件335,而可抑制第2電子元件335產生動作不良或電性接觸不良。
相對於以此方式構成之第2基板安裝部337,第2電路基板327係於將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與第2深側殼體237組合之前,自安裝方向近前側插入至周壁安裝部339與突出安裝部341之間。其後,若將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235與第2深側殼體237組合,則藉由自帶保持部近前側周壁部245向安裝方向深側突出之防脫部375(參照圖7),而第2電路基板327於安裝方向近前側成為防脫之狀態。
此處,第1突出傾斜面365及第2突出傾斜面369係與第3突出傾斜面371相比,略微向+X側突出。因此,第2電路基板327係以壓入之方式插入至第3周壁傾斜面351及第4周壁傾斜面353、與第1突出傾斜面365及第2突出傾斜面369之間。藉此,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1面329之Y方向兩緣部係與第3周壁傾斜面351及第4周壁傾斜面353接觸。換言之,第2電路基板327係以第1面329之Y方向兩緣部與第3周壁傾斜面351及第4周壁傾斜面353接觸之方式於X方向上定位之狀態安裝於第2基板安裝部337。藉此,可減小複數個色帶匣201間之基板連接部67之連接基板81與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1面329之間之距離之不均。
又,如上所述,第3周壁傾斜面351、第4周壁傾斜面353、第1突出傾斜面365、第2突出傾斜面369及第3突出傾斜面371係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因此,第2電路基板327係於第1面329以相對於與第2深處壁部247垂直之面,安裝方向深側成為-X側之方式傾斜之姿勢下安裝至第2基板安裝部337。藉此,於將色帶匣201自卡匣安裝部7卸除時,可抑制接觸端子部83卡於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1面329,而可抑制接觸端子部83破損。再者,第2電路基板327之傾斜角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4°。
又,第2基板安裝部337設置於第2深側殼體237。即,安裝於第2基板安裝部337之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電極部330設置於色帶側第5周壁部225中之偏靠安裝方向深側之位置。色帶匣201係藉由懸臂支持於安裝底面37之壓送軸39或頭部49等而定位,故而越向安裝方向深側則晃動越少。因此,藉由將第2電極部330設置於偏靠安裝方向深側之位置,能夠減小第2電極部330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之位置偏移量。
[第2凸部承收部] 基於圖13、圖16及圖17,對第2凸部承收部297進行說明。再者,第1凸部承收部159係與第2凸部承收部297同樣地構成,因此省略其說明。第2凸部承收部297係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具有與卡合凸部51之形狀對應之開口形狀、即於Y方向上較長之大致長方形形狀。因此,於已相對於卡合凸部51將第2凸部承收部297定位之狀態下,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再者,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之第2凸部承收部297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大致長方形,只要為能夠承收卡合凸部51之形狀即可。於第2凸部承收部297之安裝方向深側之周緣部形成有承收倒角部373(參照圖8)。藉由該承收倒角部373,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可將卡合凸部51順利地插入至第2凸部承收部297。
第1突出安裝壁部355與第2突出安裝壁部357之間隔係以能夠承收卡合凸部51之程度與卡合凸部51之Y方向之尺寸大致相等。因此,於已相對於卡合凸部51將第2凸部承收部297於Y方向上定位之狀態下,可將卡合凸部51承收於第2凸部承收部297。另一方面,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與第4突出安裝壁部361之間隔大於卡合凸部51之X方向之尺寸。於已將卡合凸部51承收於第2凸部承收部297之狀態下,如下所述,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藉由利用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朝-X側被按壓,而與卡合凸部51接觸。藉此,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相對於卡合凸部51於X方向上定位。
於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之中途,伴隨色帶匣201之向安裝方向深側之移動,而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1面329一面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基板連接部67之接觸端子部83相互摩擦,一面使接觸端子部83抗著其按壓力而朝+X側位移。
然後,當色帶匣201碰觸安裝底面37,而將色帶匣2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變為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2電極部330與接觸端子部83接觸,第2電路基板327藉由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而朝-X側被按壓之狀態。又,此時,變為卡合凸部51承收於第2凸部承收部297之狀態。於該狀態下,第2電路基板327藉由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而朝-X側即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側被按壓,而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接觸。進而,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藉由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而經由第2電路基板327朝-X側即卡合凸部51側被按壓,而與卡合凸部51接觸。藉此,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經由第2電路基板327及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而由卡合凸部51接住。如上所述,接觸端子部83按壓第2電路基板327之位置係於安裝方向上與卡合凸部51重疊,因此卡合凸部51可有效地接住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
如此,藉由使第2凸部承收部297承收卡合凸部51,而卡合凸部51作為對於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之承接件發揮功能。藉此,可抑制承受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之第2電路基板327撓曲變形。又,藉由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由卡合凸部51接住,可抑制第2卡匣殼體211承受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而旋轉,而可抑制第2卡匣殼體211相對於安裝底面37傾斜。藉此,可抑制收容於第2卡匣殼體211之第2捲出芯206及第2捲取芯207相對於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傾斜。因此,於將第2墨水色帶205自第2捲出芯206向第2捲取芯207饋送時,可抑制於第2墨水色帶205產生皺褶。同樣地,於將第2墨水色帶205自第2捲取芯207向第2捲出芯206回捲時,可抑制於第2墨水色帶205產生皺褶。
進而,藉由使被接觸端子部83朝-X側按壓之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與卡合凸部51接觸,而將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相對於卡合凸部51於X方向上定位,藉此將第2電路基板327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於X方向上定位。因此,可減小複數個色帶匣201間之基板連接部67之連接基板81與第2電路基板327之第1面329之間之距離之不均。藉此,能夠減少接觸端子部83之位移量,因此可減小接觸端子部83按壓第2電路基板327之力,且可提高接觸端子部83對於色帶匣201之裝卸操作之耐久性。
[帶匣] 基於圖18至圖20,對帶匣101進行說明。帶匣101具備帶芯107、第1壓送滾筒109、第1捲出芯111、第1捲取芯113及將其等可旋轉地收容之第1卡匣殼體115。帶芯107、第1壓送滾筒109、第1捲出芯111及第1捲取芯113係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卡匣安裝部7之插入凸部53、壓送軸39、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對應之位置。於第1壓送滾筒109中設置有沿安裝方向貫通之第1壓送軸插通孔117。
於帶芯107捲繞有第1印刷帶103。自帶芯107捲出之第1印刷帶103係自設置於下述帶側第1周壁部123之帶送出口119向第1卡匣殼體115外被送出。再者,帶送出口119係帶排出口之一例。於第1卡匣殼體115內設置有自帶芯107到達至帶送出口119之第1帶路徑121。於第1捲出芯111捲繞有第1墨水色帶105。自第1捲出芯111捲出之第1墨水色帶105被捲取至第1捲取芯113。再者,第1卡匣殼體115係根據所收容之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之寬度而存在厚度、即安裝方向之尺寸不同之複數種。
第1卡匣殼體11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使長方形中之長邊之兩端部朝相同方向、且呈直角地彎曲而成之形狀。此處,將第1卡匣殼體115之周壁部中之-X側之周壁部稱為帶側第1周壁部123。將自帶側第1周壁部123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帶側第2周壁部125。將自帶側第2周壁部125之+X側之端部向+Y側延伸之周壁部自-Y側起依序稱為帶側第3周壁部127、帶側第4周壁部129及帶側第5周壁部131。帶側第4周壁部129係相對於帶側第3周壁部127及帶側第5周壁部131形成為凹狀。將自帶側第5周壁部131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之周壁部稱為帶側第6周壁部133。帶側第6周壁部133之-X側之端部係與帶側第1周壁部123之+Y側之端部相連。
於第1卡匣殼體115沿安裝方向貫通地設置有第1頭插通孔135。第1頭插通孔13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位於帶側第1周壁部123與帶側第2周壁部125相交之角部。第1頭插通孔13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與頭蓋56對應之形狀、即大致長方形形狀。第1頭插通孔135及上述第1壓送軸插通孔117係於將帶匣101相對於卡匣安裝部7裝卸時,將帶匣101定位並導引帶匣101之裝卸。
第1卡匣殼體115具備第1近前側殼體137及第1深側殼體139。於將帶匣101安裝至卡匣安裝部7時,第1近前側殼體137成為安裝方向近前側,第1深側殼體139成為安裝方向深側。第1近前側殼體137係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第1深側殼體139係不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但第1近前側殼體137及第1深側殼體139之材質及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此。
第1近前側殼體137具備第1近前壁部141、及自第1近前壁部141之周緣部朝安裝方向深側突出之第1近前側周壁部143。第1深側殼體139具備第1深處壁部145、及自第1深處壁部145之周緣部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之第1深側周壁部147。第1近前側殼體137與第1深側殼體139係以將第1近前側周壁部143與第1深側周壁部147對接之方式組合。
於第1近前壁部141設置有彈性部149,其位於帶側第2周壁部125與帶側第3周壁部127相交之角部。彈性部149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將第1近前壁部141呈「U」字狀地去除而成之大致長方形部分。若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設置於安裝部蓋5之第2按壓突起20碰觸彈性部149,而彈性部149位移至安裝方向深側。伴隨彈性部149之彈性位移所產生之按壓力被第2按壓突起20承接,其結果,帶匣101朝安裝方向深側被按壓。藉此,可抑制帶匣101以自安裝底面37浮起之狀態被安裝。
於第1深處壁部145,自第1頭插通孔135之周緣部朝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第1頭周緣凸部151。第1頭周緣凸部151之+Y側即第1壓送滾筒109側之一部分被切缺,該缺口部位成為使第1墨水色帶105露出之第1色帶露出部153。但是,於示出了第1色帶露出部153之圖19中,省略了第1墨水色帶105之圖示。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插通於第1頭插通孔135之列印頭55隔著第1墨水色帶105及第1印刷帶103而與第1壓送滾筒109對向。
於第1深處壁部145,朝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地設置有第1筒狀軸部155。第1筒狀軸部155形成為大致台階圓筒狀,將帶芯107能夠旋轉地支持。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插入凸部53插入至設置於帶匣101之第1筒狀軸部155。
又,於第1深處壁部145之安裝方向深側之面中,複數個第1定位孔157設置於對角線上。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帶匣101之第1定位孔157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定位銷65卡合。藉此,將帶匣101相對於卡匣安裝部7定位。
進而,於第1深處壁部145設置有第1凸部承收部159,其位於帶側第5周壁部131與帶側第6周壁部133相交之角部。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帶匣101之第1凸部承收部159承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卡合凸部51。
於第1深側周壁部147中之帶側第1周壁部123設置有帶側第1鉤卡合部161,於帶側第4周壁部129設置有帶側第2鉤卡合部163。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帶匣101之帶側第1鉤卡合部161及帶側第2鉤卡合部163分別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第1鉤57及第2鉤59卡合。藉此,可抑制帶匣101於自安裝底面37浮起之狀態下安裝。又,於第1深側周壁部147中之帶側第5周壁部131安裝有第1電路基板165。即,第1電路基板165安裝於與設置有帶送出口119之帶側第1周壁部123大致平行地設置之帶側第5周壁部131。於帶側第5周壁部131設置有供安裝第1電路基板165之第1基板安裝部167。
第1抓持部173自帶側第1周壁部123向-X側突出,第2抓持部175自帶側第4周壁部129突出。第1抓持部173及第2抓持部175於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於第1卡匣殼體115整體設置於Y方向之大致中間部。第1抓持部173及第2抓持部175於使用者抓持帶匣101時成為抓手。此處,將第1抓持部173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面稱為第6按壓部177。若於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設置於安裝部蓋5之第6按壓突起24(參照圖2)碰觸第6按壓部177。藉此,第6按壓部177藉由第6按壓突起24而朝安裝方向深側被按壓。
[帶匣安裝時之印刷處理] 基於圖21,說明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由帶印刷裝置1進行之印刷處理。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壓送軸39、第1捲出軸41及第1捲取軸43分別插通於設置於帶匣101之第1壓送滾筒109之第1壓送軸插通孔117、第1捲出芯111及第1捲取芯113。藉此,設置於帶印刷裝置1之饋送馬達(省略圖示)之驅動力能夠傳遞至第1壓送滾筒109、第1捲出芯111及第1捲取芯113。
又,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設置於卡匣安裝部7之頭部49插通於設置於帶匣101之第1頭插通孔135。若於將帶匣1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後,將安裝部蓋5關閉,則藉由頭移動機構(省略圖示)而列印頭55朝向壓送軸39移動。藉此,於列印頭55與第1壓送滾筒109之間夾持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再者,將第1壓送滾筒109於其與列印頭55之間夾持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之部分稱為第1饋送部分77。
於該狀態下,若饋送馬達朝正方向旋轉,則第1壓送滾筒109朝正方向旋轉,並且第1捲取芯113朝捲取方向旋轉。藉此,自帶芯107捲出之第1印刷帶103通過帶送出口119朝向裝置側帶排出口11被饋送,並且自第1捲出芯111捲出之第1墨水色帶105被捲取至第1捲取芯113。
又,若饋送馬達朝與正方向相反之回捲方向旋轉,則第1壓送滾筒109朝與正方向相反之回捲方向旋轉,並且第1捲出芯111朝回捲方向旋轉。藉此,自帶送出口119排出之第1印刷帶103被拉回至第1卡匣殼體內,並且自第1捲出芯111捲出之第1墨水色帶105被回捲至第1捲出芯111。如此,插通於第1捲出芯111之第1捲出軸41、及插通於第1捲取芯113之第1捲取軸43構成饋送第1墨水色帶105之第1墨水色帶搬送機構。
帶印刷裝置1藉由使饋送馬達朝正方向旋轉,並且使列印頭55發熱,而一面饋送第1印刷帶103及第1墨水色帶105,一面將自鍵盤等輸入之印刷資訊印刷至第1印刷帶103。印刷結束後,帶印刷裝置1使切割器17進行切斷動作,而將第1印刷帶103之已印刷之部分分離。其後,帶印刷裝置1藉由使饋送馬達朝回捲方向旋轉,而將第1印刷帶103拉回至第1印刷帶103之前端來到列印頭55與第1壓送滾筒109之夾持位置之附近、即印刷位置之附近為止。藉此,可縮短因列印頭55與切割器17分離所引起之於接下來要印刷之第1印刷帶103之長度方向前方產生之餘白。
此處,將於第1饋送部分77中第1壓送滾筒109對第1印刷帶103賦予之力稱為第1饋送力Fa。將第1饋送力Fa之方向、即朝向裝置側帶排出口11饋送第1印刷帶103時於第1饋送部分77中饋送第1印刷帶103之方向稱為第1饋送方向。第1饋送方向係與列印頭55於其與第1壓送滾筒109之間夾著第1印刷帶103之方向正交。又,作為第1饋送力Fa之反作用力,將作用於帶匣101之力稱為第1饋送反作用力Fb。於第1印刷帶103之饋送速度加速時,第1饋送反作用力Fb增加。另一方面,於第1印刷帶103之饋送速度減速時,第1印刷帶103之張力消失,因此第1饋送反作用力Fb亦消失。
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第1饋送方向相對於第1電路基板165自基板連接部67之接觸端子部83(參照圖11)受到之力之方向、即-X方向所成之角度稱為第1饋送角度θa。再者,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第1饋送部分77中之第1帶路徑121之方向相對於第1電路基板165自接觸端子部83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之角度稱為第1路徑角度θb。第1路徑角度θb係與第1饋送角度θa大致相等。
第1饋送角度θa及第1路徑角度θb較佳為未達45°。藉由第1饋送角度θa及第1路徑角度θb未達45°,而上述第1饋送反作用力Fb之向量分量中之X方向之向量分量Fbx、即將第1電路基板165向接觸端子部83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Y方向之向量分量Fby、即使第1電路基板165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第1電路基板165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於Y方向上發生位置偏移。第1饋送角度θa亦可替換為第1印刷帶103之向第1壓送滾筒109之進入角度。關於進入角度,於未使用第1印刷帶103之階段內,捲繞於帶芯107之第1印刷帶103為大直徑。隨著第1印刷帶103之使用,捲繞於帶芯107之第1印刷帶103變為小直徑。因此,進入角度係以藉由第1印刷帶103之使用而角度變大之方式變化。進入角度被設定為即便變化亦未達45°。但是,於將帶芯107設為小直徑之情形時,當第1印刷帶103被用至最後時,存在超過45°之情形,但於此之前未達45°,故而為包含本發明者。
[其他變化例] 帶印刷裝置1、帶匣101及色帶匣201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採用各種構成。例如,上述實施形態除了上述內容以外,可變更為如以下般之形態。
帶匣101亦可為不具備第1電路基板165之構成。同樣地,色帶匣201亦可為不具備第2電路基板327之構成。
色帶匣201並不限定於一體地形成有墨水色帶收容部253與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之構成,亦可為能夠分離成墨水色帶收容部253與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之構成。又,如圖22所示,亦可為對於卡匣安裝部7安裝墨水色帶收容卡匣501及帶導引卡匣503以代替色帶匣201之構成。墨水色帶收容卡匣501係與色帶匣201之墨水色帶收容部253大致同樣地構成,帶導引卡匣503係與色帶匣201之帶保持機構收容部255大致同樣地構成。
如圖22至圖24所示,帶導引卡匣503具備第3壓送滾筒505、帶夾持部507及第3卡匣殼體509。第3壓送滾筒505係與第2壓送滾筒203同樣地,於其與列印頭55之間夾持第2印刷帶403,並饋送第2印刷帶403。帶夾持部507係於其與第3卡匣殼體509之周壁部之間夾持第2印刷帶403。帶導引卡匣503係於藉由帶夾持部507保持第2印刷帶403之狀態下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
於第3卡匣殼體509設置有帶導件511、第3基板安裝部513、第3凸部承收部515及第4周壁凹部517。帶導件511導引自裝置側帶導入口9導入之第2印刷帶403。帶導件511與第3卡匣殼體509之周壁部之間為饋送第2印刷帶403之第3帶路徑512。第3基板安裝部513係與第1基板安裝部167或第2基板安裝部337同樣地構成,於第3基板安裝部513安裝有與第1電路基板165或第2電路基板327同樣地構成之第3電路基板519。若將帶導引卡匣503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則接觸端子部83接觸第3電路基板519之第3電極部521。第3凸部承收部515係與第1凸部承收部159或第2凸部承收部297同樣地,承收卡合凸部51。第4周壁凹部517係與設置於色帶匣201之第4周壁凹部272同樣地構成。即,第4周壁凹部517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面為於將安裝部蓋5關閉時藉由第4按壓突起22而被按壓之第4按壓部523。
如圖22所示,第3饋送角度θe及第3路徑角度θf較佳為未達45°。再者,第3饋送角度θe係與第1饋送角度θa或第2饋送角度θc同樣地定義,第3路徑角度θf係與第1路徑角度θb或第2路徑角度θd同樣地定義。
並不限定於在將色帶匣201安裝於卡匣安裝部7之狀態下,於第2電路基板327與卡合凸部51之間設置有第3突出安裝壁部359之構成,亦可為第2電路基板327與卡合凸部51直接接觸之構成。
卡匣並不限定於如本實施形態之帶匣101或色帶匣201般收容有印刷帶或墨水色帶之構成,只要為能夠安裝於帶印刷裝置1之構成即可。
帶匣101可藉由將帶芯107設為以下配置,而使對於帶之饋送力之反作用力即饋送反作用力之向量分量中之、將第2電極部330向帶印刷裝置1之接觸端子部83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使第2電極部330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從而抑制第2電極部330相對於接觸端子部83發生位置偏移。 第1電路基板165之電極部係與圖14同樣地排列有複數個電極。形成連結該等電極中之最接近帶側第6周壁部133之電極、與第1壓送滾筒109之中心軸之假想線171。宜連結最接近帶側第6周壁部133之電極之帶側第6周壁部133側之端。 可藉由使帶芯107之外形之一部分位於較該假想線171更靠帶側第5周壁部131側,而達成上述效果。 又,亦可為將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化例分別組合而成之構成。
[附記] 以下,對卡匣進行附記。 一種卡匣,其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卡匣具備:卡匣殼體,其設置有供排出印刷帶之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饋送部,其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及電極部;自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於朝向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時藉由饋送部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部分中饋送印刷帶之方向相對於電極部自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的角度即饋送角度未達45°。
根據該構成,對於印刷帶之饋送力之反作用力即饋送反作用力之向量分量中之、將電極部向接觸端子部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使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再者,此處之電極部包含複數個電極。又,接觸端子部包含與複數個電極對應之複數個接觸端子部。即,此處之向量分量包含複數個接觸端子部之合成向量。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卡匣殼體設置有供自外部將印刷帶導入之帶導入口。
根據該構成,可使用卷徑較大之帶捲筒。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卡匣具備收容用以於印刷帶進行印刷之墨水色帶之墨水色帶收容部,帶導入口設置於墨水色帶收容部與電極部之間。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當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將電極部壓抵於接觸端子部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增加。
根據該構成,可抑制於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
一種卡匣,其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卡匣安裝部,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卡匣具有第1周壁部、及自卡匣之安裝方向觀察時相對於第1周壁部使內角超過180°地屈曲而成之第2周壁部,電極部設置於第1周壁部或第2周壁部。
根據該構成,於卡匣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藉由形成為L字狀之卡匣周壁部整體,而抑制電極部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電極部破損。又,即便於掉落至凹凸較大之地板時,亦藉由卡匣周壁部之形狀本身進行保護,故而可不設置自周壁部進一步突出之突出部地抑制電極部破損。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電極部具備設置於第1面之基板,於基板之與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設置有電子元件。
根據該構成,於卡匣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抑制電子元件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電子元件破損。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與電極部電性連接之電子元件設置於第1周壁部或第2周壁部。
根據該構成,於卡匣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抑制電子元件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電子元件破損。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安裝至卡匣安裝部時,由自卡匣安裝部之底面突出之定位部導引。
根據該構成,可將卡匣於已相對於卡匣安裝部定位之狀態下順利地安裝。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電極部包含與複數個接觸端子部接觸之複數個電極,且複數個電極於與安裝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排列成1行。
根據該構成,與複數個電極被分為複數行而排列之構成不同,接觸端子部之按壓力不會於複數行之間不均,故而可確保電極與接觸端子部之電性接觸之穩定性。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電極部包含GND電極,GND電極較其他電極朝安裝方向深側延伸。
根據該構成,於將卡匣安裝至卡匣安裝部時,複數個電極之中GND電極最先與接觸端子部接觸。又,於將卡匣自卡匣安裝部卸除時,複數個電極之中GND電極最後離開接觸端子部。因此,可使電子元件之動作穩定性提高。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電極部設置於卡匣之周壁部中之安裝方向深側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卡匣係藉由自卡匣安裝部之底面呈懸臂樑狀突出之定位部而定位,因此藉由將電極部設置於安裝方向深側之位置,可減少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之位置偏移量。又,可設為硬度較高而不易變形且呈懸臂樑狀突出之卡合凸部51之固定端側承受來自接觸端子部83之按壓力。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具有:卡匣殼體,其設置有供排出印刷帶之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帶排出口饋送印刷帶;及饋送部,其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且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對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部分處之帶路徑之方向相對於電極部自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的角度即路徑角度未達45°。
根據該構成,對於印刷帶之饋送力之反作用力即饋送反作用力之向量分量中之、將電極部向接觸端子部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使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接觸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卡匣殼體設置有供自外部將印刷帶導入之帶導入口。
根據該構成,可使用卷徑較大之帶捲筒。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卡匣具有收容用以於印刷帶進行印刷之墨水色帶之墨水色帶收容部,帶導入口設置於墨水色帶收容部與電極部之間。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當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與未饋送印刷帶之狀態相比,將電極部壓抵於接觸端子部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增加。
根據該構成,可抑制於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電極部相對於接觸部發生位置偏移。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饋送部為壓送滾筒,印刷帶之饋送方向係指和於將卡匣安裝至卡匣安裝部並對印刷帶進行印刷時,帶印刷裝置之列印頭於其與壓送滾筒之間夾著印刷帶之方向正交的方向。
根據該構成,以和列印頭於其與壓送滾筒之間夾著印刷帶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作為饋送方向,饋送印刷帶。
一種卡匣,其具備:卡匣殼體,其具有構成角部之第1周壁部及第2周壁部、以及構成與由上述第1周壁部及上述第2周壁部構成之上述角部形成對角之角部的第5周壁部及第6周壁,且上述第1周壁部與上述第5周壁部對向,上述第2周壁部與上述第6周壁部對向;頭插通孔,其配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與上述第2周壁部之上述角部;壓送滾筒,其與上述頭插通孔對向;基板,其具有設置於上述第5周壁部之電極部;帶排出口,其設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以及印刷帶,其被收納於上述卡匣殼體之較上述頭插通孔更靠上述第6周壁部側,且捲繞於帶芯;且上述帶芯之外形之一部分位於較連結上述電極部之上述第6周壁部側與上述壓送滾筒之中心軸之線偏靠上述第5周壁部側。
根據該構成,於將卡匣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情形時,對於帶之饋送力之反作用力即饋送反作用力之向量分量中之、將電極部向帶印刷裝置之接觸端子部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使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
一種卡匣,其具備:卡匣殼體,其包含構成角部之第1周壁部及第2周壁部、於上述第2周壁部之與上述角部相反之側相連之第3周壁部、與上述第2周壁部對向且與上述第3周壁部相連之第4周壁部、以及經由與上述第4周壁部連接且形成階差之第5周壁部而與上述第2周壁部對向之第6周壁部;頭插通孔,其配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與上述第2周壁部之上述角部;壓送滾筒,其與上述頭插通孔對向;基板,其具有設置於形成上述階差之上述第5周壁部之電極部;帶排出口,其設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以及帶導入口,其相對於上述基板於上述第4周壁部側,設置於上述第5周壁部及上述第4周壁部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該構成,於將卡匣安裝於帶印刷裝置之情形時,對於帶之饋送力之反作用力即饋送反作用力之向量分量中之、將電極部向帶印刷裝置之接觸端子部壓抵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大於使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之方向之向量分量。藉此,可抑制電極部相對於接觸端子部發生位置偏移。 又,於卡匣掉落至地板等之情形時,抑制電子元件碰撞地板等,而可抑制機械強度較弱之電子元件破損。
1: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安裝部蓋 7:卡匣安裝部 9:裝置側帶導入口 11:裝置側帶排出口 13:帶導入通路 15:帶排出通路 17:切割器 19:第1按壓突起 20:第2按壓突起 21:第3按壓突起 22:第4按壓突起 23:第5按壓突起 24:第6按壓突起 25:第1安裝內周面 27:第2安裝內周面 29:第3安裝內周面 31:第4安裝內周面 33:第5安裝內周面 35:第6安裝內周面 37:安裝底面 39:壓送軸 41:第1捲出軸 43:第1捲取軸 45:第2捲出軸 47:第2捲取軸 49:頭部 51:卡合凸部 53:插入凸部 55:列印頭 56:頭蓋 57:第1鉤 59:第2鉤 61:第3鉤 63:第4鉤 65:定位銷 67:基板連接部 69:第1安裝區域 71:第2安裝區域 73:重疊區域 75:非重疊區域 77:第1饋送部分 79:第2饋送部分 81:連接基板 83:接觸端子部 84:端子蓋 85:接觸前端部 101:帶匣 103:第1印刷帶 105:第1墨水色帶 107:帶芯 109:第1壓送滾筒 111:第1捲出芯 113:第1捲取芯 115:第1卡匣殼體 117:第1壓送軸插通孔 119:帶送出口 121:第1帶路徑 123:帶側第1周壁部 125:帶側第2周壁部 127:帶側第3周壁部 129:帶側第4周壁部 131:帶側第5周壁部 133:帶側第6周壁部 135:第1頭插通孔 137:第1近前側殼體 139:第1深側殼體 141:第1近前壁部 143:第1近前側周壁部 145:第1深處壁部 147:第1深側周壁部 149:彈性部 151:第1頭周緣凸部 153:第1色帶露出部 155:第1筒狀軸部 157:第1定位孔 159:第1凸部承收部 161:帶側第1鉤卡合部 163:帶側第2鉤卡合部 165:第1電路基板 167:第1基板安裝部 169:第1電極部 171:假想線 173:第1抓持部 175:第2抓持部 177:第6按壓部 201:色帶匣 203:第2壓送滾筒 205:第2墨水色帶 206:第2捲出芯 207:第2捲取芯 209:保持前端部 211:第2卡匣殼體 213:第2壓送軸插通孔 215:色帶側第1周壁部 217:色帶側第2周壁部 219:色帶側第3周壁部 221:第1彎曲面 223:色帶側第4周壁部 225:色帶側第5周壁部 227:色帶側第6周壁部 229:第2彎曲面 231:第2頭插通孔 233:色帶部近前側殼體 235:滾筒部近前側殼體 237:第2深側殼體 239:色帶部近前壁部 241: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 243:帶保持部近前壁部 245:帶保持部近前側周壁部 247:第2深處壁部 249:色帶部深側周壁部 251:帶保持部深側周壁部 253:墨水色帶收容部 255:滾筒收容部 257:第2帶路徑 259:卡匣側帶導入口 261:卡匣側帶排出口 263:色帶側路徑側壁部 265:帶保持機構側路徑側壁部 267:第1周壁凹部 269:第2周壁凹部 271:第3周壁凹部 272:第4周壁凹部 273:周壁凸部 275:第1按壓部 277:第2按壓部 279:第3按壓部 280:第4按壓部 281:第2頭周緣凸部 282:第5按壓部 283:捲出側筒部 285:捲取側筒部 287:第1色帶導件 289:第2色帶導件 291:第2色帶露出部 293:第2筒狀軸部 295:第2定位孔 297:第2凸部承收部 299:鉤插通孔 305:帶保持部 307:臂心軸 309:臂部 311:卡合銷 313:滑板 315:帶保持彈簧 317:板本體 319:抓持部 321:色帶側第1鉤卡合部 323:色帶側第2鉤卡合部 325:色帶側第3鉤卡合部 327:第2電路基板 329:第1面 330:第2電極部 331:第2電極 331a:VCC電極 331b:A2電極 331c:GND電極 331d:SCL電極 331e:SDA電極 333:第2面 335:第2電子元件 337:第2基板安裝部 339:周壁安裝部 341:突出安裝部 343:第1周壁安裝壁部 345:第2周壁安裝壁部 347:第3周壁安裝壁部 349:第4周壁安裝壁部 351:第3周壁傾斜面 353:第4周壁傾斜面 355:第1突出安裝壁部 357:第2突出安裝壁部 359:第3突出安裝壁部 361:第4突出安裝壁部 363:第1階部 365:第1突出傾斜面 367:第2階部 369:第2突出傾斜面 371:第3突出傾斜面 373:承收倒角部 375:防脫部 401:帶捲筒 403:第2印刷帶 501:墨水色帶收容卡匣 503:帶導引卡匣 505:第3壓送滾筒 507:帶夾持部 509:第3卡匣殼體 511:帶導件 512:第3帶路徑 513:第3基板安裝部 515:第3凸部承收部 517:第4周壁凹部 519:第3電路基板 521:第3電極部 523:第4按壓部 A:重疊部分 B:非重疊部分 Fa:第1饋送力 Fb:第1饋送反作用力 Fbx:向量分量 Fby:向量分量 Fc:第2饋送力 Fd:第2饋送反作用力 Fdx:向量分量 Fdy:向量分量 θa:第1饋送角度 θb:第1路徑角度 θc:第2饋送角度 θd:第2路徑角度 θe:第3饋送角度 θf:第3路徑角度
圖1係帶印刷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安裝有帶匣之狀態之帶印刷裝置時之圖。 圖3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安裝有色帶匣(ribbon cartridge)之狀態之帶印刷裝置時之圖。 圖4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帶印刷裝置時之圖。 圖5係表示將帶匣以成為與帶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位置對應之位置之方式,於安裝方向近前側重疊於安裝在卡匣安裝部之色帶匣之狀態的圖。 圖6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色帶匣時之圖。 圖7係色帶匣之立體圖。 圖8係自安裝方向深側觀察色帶匣時之圖。 圖9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已卸除色帶部近前側殼體及帶保持部近前側殼體之狀態之色帶匣之圖。 圖10係用以說明於將色帶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由帶印刷裝置進行之印刷處理之圖。 圖11係基板連接部之立體圖。 圖12係將帶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之基板連接部周圍之剖視圖。 圖13係將色帶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之基板連接部周圍之剖視圖。 圖14係自+X側觀察第2電路基板時之圖。 圖15係自+Y側觀察第2電路基板時之圖。 圖16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第2基板安裝部周圍時之局部放大圖。 圖17係第2基板安裝部周圍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8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帶匣時之圖。 圖19係帶匣之立體圖。 圖20係自安裝方向深側觀察帶匣時之圖。 圖21係用以說明於將帶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由帶印刷裝置進行之印刷處理之圖。 圖22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安裝有墨水色帶收容卡匣及帶導引卡匣之狀態之帶印刷裝置時之圖。 圖23係帶導引卡匣之立體圖。 圖24係自安裝方向深側觀察帶導引卡匣時之圖。
1:帶印刷裝置
3:裝置殼體
5:安裝部蓋
7:卡匣安裝部
9:裝置側帶導入口
11:裝置側帶排出口
17:切割器
39:壓送軸
45:第2捲出軸
47:第2捲取軸
49:頭部
55:列印頭
67:基板連接部
79:第2饋送部分
201:色帶匣
203:第2壓送滾筒
205:第2墨水色帶
206:第2捲出芯
207:第2捲取芯
213:第2壓送軸插通孔
231:第2頭插通孔
257:第2帶路徑
261:卡匣側帶排出口
327:第2電路基板
403:第2印刷帶
Fc:第2饋送力
Fd:第2饋送反作用力
Fdx:向量分量
Fdy:向量分量
θc:第2饋送角度
θd:第2路徑角度

Claims (16)

  1. 一種卡匣,其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於將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上述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及卡合凸部,其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底面,設置於與上述接觸端子部對向之位置,而朝向上述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上述卡匣之特徵在於具備:卡匣殼體,其設置有供排出印刷帶之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上述帶排出口饋送上述印刷帶;饋送部,其對上述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上述電極部;及凸部承收部,其在上述卡匣被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時,承收上述卡合凸部;且自上述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朝向上述帶排出口饋送上述印刷帶時藉由上述饋送部對上述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部分中饋送上述印刷帶之方向相對於上述電極部自上述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之角度即饋送角度未達45°。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於上述卡匣殼體設置有供自外部將上述印刷帶導入之帶導入口。
  3. 如請求項2之卡匣,其中上述卡匣具備收容用以於上述印刷帶進行印刷之墨水色帶之墨水色帶收容部,上述帶導入口設置於上述墨水色帶收容部與上述電極部之間。
  4.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於將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當上述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將上述電極部壓抵於上述接觸端子部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增加。
  5. 一種卡匣,其係安裝於帶印刷裝置者,該帶印刷裝置具備:卡匣安裝部,其係用以安裝卡匣;及接觸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於將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時,與設置於上述卡匣之周壁部之電極部接觸,且能夠彈性位移;上述卡匣之特徵在於:具有第1周壁部、及自上述卡匣之安裝方向觀察時相對於上述第1周壁部使內角超過180°地屈曲而成之第2周壁部,且上述電極部設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或上述第2周壁部。
  6. 如請求項5之卡匣,其中上述電極部具備設置於第1面之基板,於上述基板之與上述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設置有電子元件。
  7. 如請求項5之卡匣,其中與上述電極部電性連接之電子元件設置於上述第1周壁部或上述第2周壁部。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於安裝至上述卡匣安裝部時,由自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底面突出之定位部導引。
  9.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電極部包含與複數個上述接觸端子部接觸之複數個電極,複數個上述電極係於與上述安裝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排列成1行。
  10. 如請求項9之卡匣,其中上述電極部包含GND電極,上述GND電極較其他上述電極朝上述安裝方向深側延伸。
  11. 如請求項8之卡匣,其中上述電極部設置於上述卡匣之周壁部中之上述安裝方向深側之位置。
  12. 如請求項5之卡匣,其具有:卡匣殼體,其設置有供排出印刷帶之帶排出口;帶路徑,其朝向上述帶排出口饋送上述印刷帶;及饋送部,其對上述印刷帶賦予饋送力;自上述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對上述印刷帶賦予饋送力之部分處之上述帶路徑之方向相對於上述電極部自上述接觸端子部受到之力之方向所成的角度即路徑角度未達45°。
  13. 如請求項12之卡匣,其中於上述卡匣殼體設置有供自外部將上述印刷帶導入之帶導入口。
  14. 如請求項13之卡匣,其中上述卡匣具有收容用以於上述印刷帶進行印刷之墨水色帶之墨水色帶收容部,上述帶導入口設置於上述墨水色帶收容部與上述電極部之間。
  15. 如請求項12之卡匣,其中於將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當上述印刷帶之饋送速度加速時,與未饋送上述印刷帶之狀態相比,將上述電極部壓抵於上述接觸端子部之方向之向量分量增加。
  16.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饋送部為壓送滾筒,上述印刷帶之饋送方向係指和於將上述卡匣安裝至上述卡匣安裝部並對上述印刷帶進行印刷時,上述帶印刷裝置之列印頭於其與上述壓送滾筒之間夾著上述印刷帶之方向正交的方向。
TW108147146A 2018-12-26 2019-12-23 卡匣 TWI715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218 2018-12-26
JP2018243218A JP7208785B2 (ja) 2018-12-26 2018-12-26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845A TW202023845A (zh) 2020-07-01
TWI715366B true TWI715366B (zh) 2021-01-01

Family

ID=7112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1164A TWI760935B (zh) 2018-12-26 2019-12-23 卡匣
TW108147146A TWI715366B (zh) 2018-12-26 2019-12-23 卡匣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1164A TWI760935B (zh) 2018-12-26 2019-12-23 卡匣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840071B2 (zh)
EP (2) EP4303018A3 (zh)
JP (2) JP7208785B2 (zh)
KR (1) KR20210104752A (zh)
CN (3) CN211942635U (zh)
DK (1) DK3904108T3 (zh)
FI (1) FI3904108T3 (zh)
TW (2) TWI760935B (zh)
WO (1) WO20201379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235B (zh) * 2021-03-19 2023-06-0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8785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4099367A (ja) 2023-01-12 2024-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458A (ja) * 2002-03-29 2003-10-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015695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Brady Worldwide, Inc. Adjustable print media path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56762U (zh) * 1987-04-02 1988-10-14
JPH01237185A (ja) * 1988-03-18 1989-09-2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A2107746A1 (en) * 1992-10-06 1994-04-07 Masahiko Nunokawa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cartridge used therein
JP3212445B2 (ja) * 1994-05-25 2001-09-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6168328B1 (en) * 1998-07-01 2001-01-02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with a plurality of cassette holder plates
JP2000343799A (ja) * 1999-06-09 2000-12-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リボンカセット
AU2003219551A1 (en) 2002-03-28 2003-10-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k ribbon set
CN101060991B (zh) 2004-09-24 2010-05-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WO2006099625A2 (en) 2005-03-16 2006-09-21 Panduit Corporation Hand-hel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or labeling
US20080085142A1 (en) 2005-03-17 2008-04-10 Panduit Corp. Hand-hel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or labeling
WO2010125126A1 (en) * 2009-04-28 2010-11-04 Dymo Cassette for use in a label printer
WO2011001487A1 (en) 2009-06-30 2011-01-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ES2588766T3 (es) * 2010-01-19 2016-11-04 Printronix, Llc Cartucho de cinta inteligente
JP5748969B2 (ja) 2010-03-17 2015-07-15 エステー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と再充填インク収納リサイクル容器
EP2390099B1 (en) * 2010-05-31 2016-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JP5929169B2 (ja) 2011-12-22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346766B2 (ja) * 2014-03-24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439615B2 (ja) 2015-07-13 2018-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セット
WO2017115581A1 (ja) * 2015-12-28 2017-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9042986A (ja) * 2017-08-31 2019-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アッセンブリ、及び装着方法
CN207579365U (zh) * 2017-11-10 2018-07-06 珠海爱墨标识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色带盒
KR102653584B1 (ko) * 2018-03-29 2024-04-01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본 카트리지
JP7208785B2 (ja) * 2018-12-26 2023-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458A (ja) * 2002-03-29 2003-10-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015695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Brady Worldwide, Inc. Adjustable print media path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235B (zh) * 2021-03-19 2023-06-0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59081A1 (en) 2024-02-22
DK3904108T3 (da) 2024-08-26
EP3904108A4 (en) 2022-08-31
CN111376616A (zh) 2020-07-07
EP3904108B1 (en) 2024-07-03
EP3904108A1 (en) 2021-11-03
CN115157884A (zh) 2022-10-11
WO2020137959A1 (ja) 2020-07-02
CN211942635U (zh) 2020-11-17
KR20210104752A (ko) 2021-08-25
TWI760935B (zh) 2022-04-11
TW202120345A (zh) 2021-06-01
JP2023026638A (ja) 2023-02-24
JP7208785B2 (ja) 2023-01-19
US11840071B2 (en) 2023-12-12
JP7467697B2 (ja) 2024-04-15
US20220072881A1 (en) 2022-03-10
FI3904108T3 (fi) 2024-08-14
EP4303018A3 (en) 2024-03-06
EP3904108B8 (en) 2024-08-14
JP2020104326A (ja) 2020-07-09
CN111376616B (zh) 2022-08-12
TW202023845A (zh) 2020-07-01
EP4303018A2 (en)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5366B (zh) 卡匣
US11117406B2 (en)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set
TWI831006B (zh) 色帶卡匣
TWI725680B (zh) 卡匣
TWI767171B (zh) 卡匣
US20240359489A1 (en) Cartridge
TWI726547B (zh) 卡匣
CN111376621B (zh) 带印刷装置以及盒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