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355B - 卡匣及印刷系統 - Google Patents

卡匣及印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355B
TWI803355B TW111122213A TW111122213A TWI803355B TW I803355 B TWI803355 B TW I803355B TW 111122213 A TW111122213 A TW 111122213A TW 111122213 A TW111122213 A TW 111122213A TW I803355 B TWI803355 B TW I8033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liquid
insertion direction
protrusion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0346A (zh
Inventor
大屋瞬
丸山昭彦
長島巧
小泉義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0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3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若於對卡匣進行處理時液體供給口附近因外部衝擊等受損傷,則有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之虞。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於卡匣中防止上述之非預期之墨水洩漏之技術。  本發明之卡匣安裝於具有接收液體之液體導入部之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且具備:液體收容部,其收容液體;底壁,其配置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與液體導入部連接而供給液體;及突部,其形成於底壁。

Description

卡匣及印刷系統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卡匣及印刷系統。
自先前以來,業已知悉具備設置有液體供給口之卡匣、及供上述之卡匣可拆裝地安裝之印刷裝置之印刷系統(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9/098287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若於對卡匣進行處理時液體供給口附近因外部衝擊等受損傷,則有產生非予期之墨水洩漏之虞。又,於連續進行將卡匣水平插入印刷裝置具有之卡匣保持器內,之後使卡匣於重力方向旋轉移動並安裝於卡匣保持器之2個動作之構成中亦然,若於進行各動作時,產生卡匣之位置自預定之位置偏移之位置偏移,則招致卡匣之誤安裝,因此,有產生非予期之墨水洩漏之虞。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根據本揭示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卡匣,其安裝於具有接收液體之液體導入部之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該卡匣具備:液體收容部,其收容液體;底壁,其配置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與前述液體導入部連接而供給前述液體;及突部,其形成於前述底壁。
(2)根據本揭示之第2形態提供一種印刷系統。該印刷系統具備:上述形態之卡匣、及具有前述卡匣安裝部之印刷裝置。
A.實施形態:  A-1.印刷系統之構成:  圖1係顯示作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印刷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於圖1描繪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即XYZ軸。X軸、Y軸、Z軸之箭頭朝向之方向分別表示沿著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將沿著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Z方向。與X軸、Y軸、Z軸之箭頭朝向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分別為沿著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將沿著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Z方向。於沿著X軸、Y軸、Z軸之方向上將不分正負之方向分別稱為X方向、Y方向、Z方向。針對其以後所示之圖及說明亦同樣。
印刷系統1具備:印刷裝置10、及朝印刷裝置10供給液體即墨水之卡匣4。
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0係自噴出頭22噴出作為液體之墨水之噴墨印表機。該印刷裝置10係對海報等大幅面之紙(A2~A0等)進行印刷之大型印表機。印刷裝置10具備:卡匣安裝部6、控制部31、滑架20、噴出頭22、及驅動機構30。又,印刷裝置10具備用於使用者操作印刷裝置10之動作之操作按鈕15。
卡匣安裝部6具有位於+Y方向側之第1裝置壁67。第1裝置壁67具有卡匣4往向收容室61之出入口即插拔開口部674。經由該插拔開口部674將卡匣4收容於卡匣安裝部6之收容室61,且自收容室61卸下卡匣4。於卡匣安裝部6分別可拆裝地安裝複數個卡匣4。於本實施形態中,對應於黑色、黃色、洋紅色、青色之4色墨水,將4種卡匣4之各1個、亦即總計4個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將收容黑色之墨水之卡匣4稱為卡匣4K,將收容黃色之墨水之卡匣4稱為卡匣4Y,將收容洋紅色之墨水之卡匣4稱為卡匣4M,將收容青色之墨水之卡匣4稱為卡匣4C。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匣4K可收容較卡匣4C、4M、4Y為多之液體而構成。因此,將卡匣4K稱為第1種卡匣4A,將卡匣4C、4M、4Y稱為第2種卡匣4B。
印刷裝置10於+Y方向側之正面具有更換用罩13。若將更換用罩13之+Z方向側朝+Y方向側即近前側放倒,則卡匣安裝部6之開口出現,可進行卡匣4之拆裝。若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則可經由作為液體流通管之導管24朝設置於滑架20之噴出頭22供給墨水。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水位差自卡匣4朝噴出頭22供給墨水。具體而言,藉由卡匣安裝部6內之墨水之液面與噴出頭22之水位差,將墨水供給至噴出頭22。此外,於另一實施形態中,可藉由印刷裝置10之未圖示之泵機構,吸引卡匣4內之墨水,藉此,將墨水供給至噴出頭22。此外,導管24可就墨水之每一種類設置。此處,將於卡匣安裝部6安裝卡匣4,可將作為液體之墨水供給至印刷裝置10之狀態稱為「安裝狀態」。
於噴出頭22就墨水之每一種類設置有噴嘴。噴出頭22自噴嘴朝向印刷紙2噴出墨水而印刷文字或圖像等資料。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0係卡匣安裝部6不與滑架20之移動連動之所謂之稱為「離架型」印表機。本揭示之技術亦可應用於在滑架20設置卡匣安裝部6且卡匣安裝部6與滑架20一起移動之所謂之稱為「架上型」印表機。
控制部31進行印刷裝置10之各部之控制、及與卡匣4之信號之收發。滑架20使噴出頭22相對於印刷紙2相對移動。
驅動機構30基於來自控制部31之控制信號使滑架20往復移動。驅動機構30具備正時皮帶32、及驅動馬達34。藉由經由正時皮帶32朝滑架20傳遞驅動馬達34之動力,而滑架20於沿著X方向之方向即主掃描方向往復移動。又,印刷裝置10具備用於使印刷紙2朝+Y方向即副掃描方向移動之搬送機構。於進行印刷時,藉由搬送機構,而印刷紙2朝副掃描方向移動,朝正面罩11上輸出印刷完成後之印刷紙2。
又,於使滑架20於主掃描方向移動之印刷區域外之位置設置有被稱為起始位置之區域,於起始位置搭載進行用於正常執行印刷之保養維修之保養維修機構。保養維修機構係由帽構件8、未圖示之升降機構、及未圖示之吸引泵等構成,該帽構件8於噴出頭22之底面側被按壓於形成噴嘴之面,以包圍噴嘴之方式形成封閉空間;該未圖示之升降機構使帽構件8升降,以被按壓於噴出頭22之噴嘴面;該未圖示之吸引泵朝藉由將帽構件8按壓於噴出頭22之噴嘴面而形成之封閉空間導入負壓。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印刷系統1之使用狀態中,將沿著搬送印刷紙2之副掃描方向之軸設為Y軸,將沿著重力方向之軸設為Z軸,將沿著滑架20之移動方向之軸設為X軸。此處,「印刷系統1之使用狀態」意指於水平之面設置有印刷系統1之狀態。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副掃描方向設為+Y方向,將其反向設為-Y方向,將重力方向設為-Z方向,將反重力方向設為+Z方向。X方向與Y方向為沿著水平方向之方向。又,於自正面側觀察印刷系統1時,將自右側朝向左側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其反向設為-X方向。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安裝而將卡匣4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為-Y方向,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卸下之方向為+Y方向。因此,將卡匣安裝部6中之-Y方向側稱為深處側,將+Y方向側稱為近前側。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卡匣4之排列方向為X方向。
A-2.卡匣之安裝過程及安裝狀態之說明:  圖2係說明卡匣4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過程之第1圖。圖3係說明安裝過程之第2圖。圖4係顯示卡匣4向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完成後之安裝狀態之圖。
安裝過程係由端子連接過程、及繼端子連接過程之後執行之供給部連接過程構成。端子連接過程係如圖2所示般藉由經由第1裝置壁67之插拔開口部674,使卡匣4朝-Y方向即插入方向D1移動,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收容室61,而使卡匣安裝部6之後述之裝置側端子、與卡匣4之後述之卡匣側端子接觸且電性連接的過程。插入方向D1平行於水平方向。如圖3及圖4所示,供給部連接過程係於維持裝置側端子與卡匣側端子之電性連接之狀態下,將卡匣安裝部6之後述之液體導入部與卡匣4之後述之液體供給部連接的過程。具體而言,於供給部連接過程中,藉由以卡匣安裝部6之旋轉支點698為中心,使卡匣4之後面47側朝箭頭所示之連接方向D2旋轉移動,而液體導入部與液體供給部連接。此外,於圖4所示之安裝狀態下,卡匣4藉由設置於卡匣安裝部6之第1裝置壁67側之卡合形成體677而被卡合,藉此保持安裝狀態。
如圖4所示,於自卡匣安裝部6取出卡匣4之情形下,使用者藉由舉起卡匣4之後壁47側,而使後端47側以旋轉支點698為支點地朝連接方向D2的相反方向即連接解除方向D3旋轉移動。於該旋轉移動時,解除藉由卡合形成體677實現之卡合。於使卡匣4朝連接解除方向D3旋轉移動,卡匣4成為圖3所示之狀態後,藉由使卡匣4朝卸下方向即+Y方向移動,而自卡匣安裝部6取出卡匣4。
A-3.卡匣之安裝狀態之詳細說明:  圖5係自+Z方向側觀察卡匣安裝部6之圖。圖6係圖5之6-6剖視圖。圖7係圖6之區域R7之放大圖。於圖5中,於卡匣安裝部6安裝有卡匣4K。利用圖5~圖7,針對卡匣4之安裝狀態進行說明。此外,針對卡匣4C、4M、4Y、4K,安裝狀態相同。
如圖6所示,卡匣安裝部6具有形成收容室61之收容底壁之支持構件610。支持構件610自下側支持卡匣4。於卡匣4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收容室61之狀態下,藉由支持構件610而自-Z方向側支持卡匣4。又,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收容室61之安裝狀態下,將卡匣4之液體供給部442、與卡匣安裝部6之液體導入部642連接。藉此,收容於卡匣4之液體收容部450之液體經由液體供給部442被供給至液體導入部642。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自液體供給部442朝液體導入部642供給液體,另一方面,收容於卡匣安裝部6之液體儲存部699之空氣成為氣泡,於液體導入部642、液體供給部442中流通且朝液體收容部450流通。藉此,進行液體收容部450之氣液更換。此外,於另一實施形態中,可行的是,卡匣4具有使液體收容部450與外部連通之大氣連通路,經由該大氣連通路進行氣液更換。大氣連通路配置於與液體供給部442不同之位置,例如形成於形成液體收容部450之壁。
液體導入部642接收自卡匣4供給之液體。液體導入部642為筒狀之構件,於內部具有使液體流通之內部流路。液體導入部642具有基端642a及前端642b。於前端642b形成與內部流路即導入部流路連通之開口,液體供給部442之墨水經由該開口朝導入部流路流通。基端642a連接於液體儲存部699,使導入部流路中流通之墨水朝液體儲存部699流通。液體儲存部699位於收容室61之-Z方向側。液體儲存部699經由圖1所示之導管24與噴出頭22連通。如以上般,液體導入部642經由液體儲存部699及導管24與噴出頭22連通。液體導入部642之中心軸CA1與安裝狀態下之液體供給部442之中心軸CA2平行,且對於Z方向傾斜。即,沿著液體導入部642延伸之方向即中心軸CA1之方向與卡匣4之插入方向交叉。液體供給部442之中心軸CA2係沿著液體供給部442延伸之方向的方向。
如圖7所示,於卡匣4之安裝狀態下,卡匣4之電路基板50、與卡匣安裝部6之裝置側端子部70藉由接觸而電性連接。裝置側端子部70係由保持機構73保持。裝置側端子部70具有複數個裝置側端子721、端子保持部750、及連接器739。
複數個裝置側端子721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9個。複數個裝置側端子721各者為具有導電性之金屬之板構件。裝置側端子721具有端子旋轉支點Rp,與作為端部之電路基板50之卡匣側端子521接觸之部分可以端子旋轉支點Rp為支點地彈性變形。彈性變形之方向為沿著Y方向與Z方向之方向。端子保持部750保持複數個裝置側端子721。連接器739與複數個裝置側端子721電性連接。又,連接器739藉由未圖示配線而與印刷裝置10之控制部31電性連接。藉此,電路基板50與控制部31可進行資料通訊。
保持機構73具有彈推構件780、及安裝構件782。彈推構件780係由螺旋彈簧構成。安裝構件782於內側配置彈推構件780。又,於安裝構件782安裝有裝置側端子部70。彈推構件780於卡匣4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完成之狀態下被壓縮。藉此,彈推構件780經由安裝構件782對裝置側端子部70施加朝向第1裝置壁67側即卡匣4之卸下方向側之方向之外力Fa。由於藉由外力Fa,裝置側端子部70被壓抵於電路基板50,故良好地維持裝置側端子721與卡匣側端子521之接觸。
如上述般,保持機構73將裝置側端子部70保持為可於沿著卡匣4之插入方向之方向變位。又,彈推構件780之裝置側端子部70側之一端部構成為可在與插入方向交叉之X方向及Z方向微小地移動。藉此,裝置側端子部70由保持機構73保持為可在與插入方向交叉之X方向及Z方向微小地移動。
如圖6所示,於供給部連接過程中,藉由卡匣安裝部6具有之突起即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進入卡匣4具有之凹形狀之供給部定位部448,而規制液體供給部442之與液體供給部442之中心軸CA2交叉之移動。藉此,進行液體供給部442對應液體導入部642之定位。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為大致長方體形狀。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具有一端部644a及另一端部644b。一端部644a位於液體儲存部699側。一端部644a位於較另一端部644b更為收容室61側。
於卡匣4之安裝狀態下,形成支持構件610之底部之主壁613相對於Y方向傾斜。具體而言,支持構件610之主壁613以隨著朝向+Y軸方向而位於下側即-Z方向側之方式傾斜。該主壁613於未安裝卡匣4之卡匣安裝部6之初始配置狀態下平行於Y方向。
卡匣安裝部6為了於卡匣4之安裝狀態下,將支持構件610返回初始配置狀態之位置,而具有將外力Ft1施加於支持構件610之彈推構件625。彈推構件625係設置於支持構件610與液體儲存部699之間之螺旋彈簧,於安裝狀態下成為壓縮狀態。藉由壓縮狀態,將具有+Z方向成分之外力Ft1施加於支持構件610。另一方面,於卡匣4之安裝狀態下,藉由卡匣4之卡匣卡合部497與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卡合部697卡合,而維持安裝狀態。安裝卡合部697形成於卡匣安裝部6之位於第1裝置壁67側之卡合形成體677。
如以上般,如圖6所示,藉由將支持構件610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地朝連接方向D2按下,而將液體供給部442按下且連接於液體導入部642。又,藉由將支持構件610以旋轉支點698為中心地朝連接解除方向D3推升,而將液體供給部442推升,與液體導入部642分開,藉此,解除液體供給部442與液體導入部642之連接。
A-4.卡匣4之詳細構成:  圖8係第1種卡匣4A之分解立體圖。圖9係第1種卡匣4A之立體圖。第1種卡匣4A、與圖1所示之第2種卡匣4B之不同為液體收容部450之容積。具體而言,藉由第1種卡匣4A之後述之液體收容體401之寬度大於第2種卡匣4B之液體收容體401之寬度,而液體收容部450之容積不同。針對作為配置部之配接器402等其他構成,由於在第1種卡匣4A與第2種卡匣4B中相同,故以下,利用第1種卡匣4A說明卡匣4之詳細構成。此外,以後,亦將第1種卡匣4A簡稱為卡匣4。針對顯示卡匣4之圖,X方向、Y方向、Z方向以卡匣4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完成之狀態即圖3所示之端子連接過程之完成狀態時為基準。即,針對顯示卡匣4之圖,X方向、Y方向、Z方向以使支持構件610旋轉移動之供給部連接過程之前之狀態時為基準。
如圖9所示,卡匣4之外形為大致長方體形狀。於卡匣4中,沿著向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即-Y方向的方向為長度方向,X方向為作為寬度方向之短邊方向,Z方向為高度方向。於卡匣4中,長度方向之尺寸最大,短邊方向之尺寸最小。
卡匣4具備卡匣本體41、及安裝於卡匣本體41之圖7所示之電路基板50。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匣本體41如圖8所示般由2個構件構成。詳細而言,卡匣本體41具備:液體收容體401、及藉由嵌合而安裝於液體收容體401之作為配置部之配接器402。此外,於另一實施形態中,卡匣本體41可為一體。
液體收容體401與配接器402分別藉由例如射出成形聚丙烯等合成樹脂而成型。液體收容體401與配接器402可由相同之材料形成,亦可由不同之材料形成。
如圖9所示,卡匣本體41具有:前壁42、後壁47、上壁43、底壁44、作為側壁之第1側壁45、作為側壁之第2側壁46、及轉角部89。各壁42、43、44、45、46、47亦稱為各面42、43、44、45、46、47。前壁42與後壁47於沿著插入方向之Y方向上對向。上壁43與底壁44於Z方向上對向。Z方向與沿著液體供給部442之延伸之方向之中心軸CA2平行。第1側壁45與第2側壁46於X方向上對向。
前壁42位於將卡匣4插入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D1側。即,前壁42形成插入方向D1側即-Y方向側之插入前端面。後壁47形成卸下方向即+Y方向側之面。上壁43位於+Z方向側,與前壁42及後壁47交叉。底壁44於安裝狀態下位於重力方向側即-Z方向側,形成圖3所示之連接方向D2之連接前端面。即,底壁44位於連接方向D2側。底壁44與前壁42及後壁47交叉。於底壁44形成供液體導入部642插通之開口部446。於自底壁44側觀察卡匣4之情形下,開口部446與液體供給部442處於重疊之位置關係。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液體供給部442之中心軸CA2通過開口部446之方式,配置液體供給部442。如圖9所示,底壁44於Z方向與液體供給部442之供給部前端部442a對向。
第1側壁45位於-X方向側,第2側壁46位於+X方向側。第1側壁45與第2側壁46分別與前壁42、後壁47、上壁43、及底壁44交叉。第1側壁45與第2側壁46分別沿著插入方向D1延伸。轉角部89設置於前壁42與底壁44交叉之轉角部分。轉角部89具有朝內方凹入之凹形狀之端子配置部90。圖7所示之電路基板50安裝於該端子配置部90。
如圖8所示,液體收容體401具有:收容液體之液體收容部450、及液體供給部442。液體供給部442為自與上壁43對向之液體收容體401之收容體底壁431突出之筒狀構件。液體供給部442於安裝狀態下連接於液體導入部642,經由液體導入部642將液體收容部450之液體供給至印刷裝置10之噴出頭22。如圖9所示,液體供給部442具有形成將液體朝外部導出之開口之作為前端部之供給部前端部442a。
如圖8所示,作為配置部之配接器402具備:作為配置部前壁之配接器前壁82、作為配置部後壁之配接器後壁87、作為配置部底壁之配接器底壁84、作為第1配置部側壁之第1配接器側壁85、及作為第2配置部側壁之第2配接器側壁86。配接器前壁82構成前壁42之一部分,形成插入方向即-Y方向側之插入前端面。配接器後壁87構成後壁47之一部分,與配接器前壁82於Y方向上對向。配接器底壁84構成底壁44。配接器底壁84與配接器前壁82及配接器後壁87交叉。
第1配接器側壁85與配接器底壁84交叉,於配接器402之長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第1配接器側壁85係自配接器底壁84朝向液體收容體401上升之板狀之壁。第2配接器側壁86於配接器402之短邊方向即X方向上與第1配接器側壁85對向。第2配接器側壁86與配接器底壁84交叉,於配接器402之長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第2配接器側壁86係自配接器底壁84朝向液體收容體401上升之板狀之壁。
配接器402為以配接器底壁84為底之凹形狀。配接器402中之與配接器底壁84對向之側開口,液體供給部442經由該開口配置於配接器402之內側。將配接器402中之配置液體供給部442之部分稱為供給部配置部831。如圖9所示,配接器底壁84在與供給部前端部442a對向之位置具有供液體導入部642插通之開口部446。
如圖9所示,作為配置部之配接器402進一步具有安裝要素700,該安裝要素700於將卡匣4安裝於印刷裝置10之卡匣安裝部6之過程即安裝過程、及已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狀態之至少任一者時,與卡匣安裝部6協同動作。安裝要素700例如藉由與卡匣安裝部6接觸或卡合、抑或插通於卡匣安裝部6,而機械地協同動作。安裝要素700具有:卡匣側識別構件430、卡匣導引部447、供給部定位部448、卡匣卡合部497、及圖7所示之電路基板50。
圖9所示之卡匣側識別構件430於底壁44中設置於前壁42側之端部。卡匣側識別構件430係由突起部構成。卡匣側識別構件430根據突起部之數量及位置而決定圖案形狀。圖案形狀根據卡匣4之種類、亦即收容之液體之色而不同。於卡匣4之安裝過程中,在將正確種類之卡匣4插入對應之槽61C~61K時,卡匣側識別構件430可在不與裝置側識別構件630衝撞下通過裝置側識別構件630之間。
卡匣導引部447如圖9所示般沿著插入方向D1延伸。於圖9中,為了便於理解,而對卡匣導引部447賦予單陰影線。卡匣導引部447於插入方向D1上自轉角部89位處之部分沿著插入方向D1延伸至開口部446位處之部分。即,於卡匣4之寬度方向上,第1卡匣導引部447a相對於開口部446位於一側,第2卡匣導引部447b相對於開口部446位於另一側。卡匣導引部447藉由卡匣安裝部6之裝置導引部602而於插入方向D1上受導引。卡匣導引部447分別形成於第1側壁45與第2側壁46、詳細而言分別形成於第1配接器側壁85與第2配接器側壁86。
卡匣導引部447藉由階差而分別形成於第1配接器側壁85與第2配接器側壁86。即,針對卡匣4之寬度,包含底壁44之一部分小於位於較一部分更遠離底壁44之部分之另一部分。藉此,形成階差,該階差形成卡匣導引部447。卡匣導引部447係朝向-Z方向之面。將形成於第1配接器側壁85之卡匣導引部447亦稱為第1卡匣導引部447a。
於在卡匣安裝部6插入卡匣4之情形下,藉由卡匣導引部447與裝置導引部602之+Z方向側之面接觸,而在維持卡匣4之姿勢之狀態下,導引卡匣4向插入方向D1之移動。於將卡匣4插入收容室61之過程中,第1裝置導引部602a之+Z方向側之面與第1卡匣導引部447a接觸,第2裝置導引部602b之+Z方向側之面與未圖示第2卡匣導引部接觸。
供給部定位部448於安裝過程中,接收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進行液體供給部442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定位。具體而言,於安裝過程中之供給部連接過程中,藉由供給部定位部448接收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規制與連接方向D2交叉之方向之供給部定位部448之移動,而進行液體供給部442對於液體導入部642之定位。供給部定位部448係形成於底壁44,且自底壁44之外表面凹入之凹部。供給部定位部448於底壁44中位於開口部446與連接有配接器前壁82之端部之間。此外,於另一實施形態中,供給部定位部448可為貫通底壁44之孔。
卡匣卡合部497設置於後壁47、詳細而言設置於配接器後壁87。卡匣卡合部497係自配接器後壁87之外表面凹入之凹部。卡匣卡合部497於配接器後壁87中形成於與配接器底壁84交叉之端部附近。卡匣卡合部497如圖6所示般藉由在安裝狀態下安裝卡合部697進入,而與安裝卡合部697卡合。藉由該卡合,而維持卡匣4對於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狀態。
電路基板50配置於設置於配接器402之圖8及圖9所示之端子配置部90。電路基板50具有在安裝狀態下與圖7所示之裝置側端子721接觸之卡匣側端子521。
如圖9所示,卡匣4進一步具備第1安裝部54、及第2安裝部55。第1安裝部54與第2安裝部55分別為將未圖示之膜藉由熱熔接或接著劑等可剝離地安裝於配接器底壁84之部分。第1安裝部54與第2安裝部55分別為設置於配接器底壁84之凸部。第1安裝部54形成為包圍開口部446。第2安裝部55形成為包圍供給部定位部448之開口部446側以外。此外,第1安裝部54與第2安裝部55在將未圖示之膜熱熔接時變形或消失,凸部形狀消失。
圖10係顯示底壁44中之與插入方向D1為反向之一部分之放大圖。如圖9及圖10所示,卡匣4進一步具備突部500。突部500係形成於配接器底壁84之凸部。突部500相對於供給部前端部442a位於與插入方向D1為相反方向側。突部500較液體供給部442之液體供給口即開口部446更朝供給方向側即-Z方向突出。
圖11係用於說明突部500之放大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突部500具有長方體部510、及三角柱狀部520。長方體部510為長方體形狀之凸部。長方體部510將形成於卡匣安裝部6之桿向插入方向D1按壓。桿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後述之鎖桿部900。長方體部510按壓鎖桿部900,而解除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細節於後文描述。長方體部510形成於突部500中之插入方向D1側。
圖12係用於說明突部500之突出尺寸之說明圖。長方體部51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於本實施形態中為與供給部前端部442a之開口部446相隔3 mm(毫米)。又,長方體部510之插入方向D1之長度為4.6 mm。進而,長方體部510之寬度方向即X軸方向之長度為2.5 mm。長方體部51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不限定於與供給部前端部442a之開口部446相隔3 mm,可為3.5 mm。長方體部51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只要為0.5 mm以上即可。而且,如圖12所示,突部50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只要為4 mm以下即可。若長方體部51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未達0.5 mm,則長方體部510有可能不鉤扣於後述之鎖桿部900中之與供給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Eg而無法進行按壓。又,長方體部510之插入方向之長度、及長方體部510之寬度方向即X軸方向之長度各自不限定於4.6 mm、2.5 mm,只要為能夠成形之尺寸,則可為任意之尺寸。
如圖11所示,三角柱狀部520相對於長方體部510在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與長方體部510相接。三角柱狀部520係於在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三角形狀之柱狀部。三角柱狀部520係以較長方體部510於供給方向及寬度方向更大之尺寸形成。三角柱狀部520保護長方體部510之變形。三角柱狀部520較長方體部510更朝液體之供給方向即-Z方向突出。將上述之突出部分稱為突出部522。又,三角柱狀部520之X軸方向之寬度寬於長方體部510。長方體部510位於上述之寬度之中央。三角柱狀部520係具有傾斜面524之凸部。傾斜面524係自三角柱狀部520之供給方向前端至配接器底壁84中之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即+Y方向側之端部連續之傾斜面。藉由形成上述之傾斜面524,而於卡匣4之垂直安裝時,安裝卡合部697沿著傾斜面524向上方滑動移動,可降低荷重及抑制安裝時之鬆動感。
圖13係將卡匣4配置於桌子DE之狀態之示意圖。即便自外部施加衝擊等,卡匣4以圖13所示之姿勢落下至桌子DE,但因三角柱狀部520之突出部522與桌子DE相接,而亦可抑制開口部446與桌子DE接觸而受損傷,藉此可避免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又,如上述般,三角柱狀部520由於以較長方體部510於供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更大之尺寸形成,故可保護長方體部510,防止長方體部510之變形。藉由如上述般防止長方體部510之變形,而長方體部510可於卡匣4之水平插入時確實地按壓鎖桿部900。細節於後文描述。
A-5.卡匣之安裝過程及鎖桿部之說明:  圖14係用於說明卡匣4之安裝之水平安裝中途之剖視圖。圖15係用於說明卡匣4之安裝之水平安裝後之剖視圖。圖16係用於說明卡匣4之安裝之垂直安裝中途之剖視圖。如圖14~圖16及圖6所示,按照圖14、圖15、圖16、圖6之順序,卡匣4之安裝完成。液體供給部442延伸之方向於將卡匣4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狀態下為下方。卡匣安裝部6具有鎖桿部900、及鎖桿卡合部910。
鎖桿部900由未圖示彈簧等彈推構件朝上方向彈推,位於圖19所示之位置。鎖桿部900藉由卡匣4之向水平方向之安裝,而如圖20所示般向Y-Z方向旋轉移動。鎖桿部900藉由卡匣4之垂直安裝及拆裝,而可於Z軸方向即上下移動。如圖21所示,鎖桿部900伴隨著卡匣4向供給方向即下方向之移動而向下方向移動。
圖17係用於說明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位置關係之說明圖。圖18係鎖桿部900之立體圖。如圖17及圖18所示,鎖桿部900具有:較薄之板狀構件901、及插入形成於上述之構件之厚度方向之貫通孔之旋轉銷902。板狀構件如圖17及圖18所示般於X軸方向觀察具有將與Z軸方向大致平行之方向設為長度方向之概略形狀,且於偏靠-Z方向端部之位置具有朝-Y方向大幅度突出之部分即規制突出部Ju、及朝+Y方向小幅度突出之部分。鎖桿部900於本實施形態中由聚丙烯形成。此外,鎖桿部900不限定於聚丙烯,可由其他塑膠形成。
圖19係圖14之一部分之放大圖。如圖19所示,鎖桿部900配置於在卡匣4向插入方向之插入時由長方體部510按壓之位置。鎖桿部900中之與供給方向為相反方向之端部Eg由長方體部510按壓。鎖桿部900於進行卡匣4之水平及垂直安裝時,擔負防止卡匣4之位置偏移之作用。細節於後文描述。
圖20係圖15之一部分之放大圖。圖21係圖6之一部分之放大圖。圖17及圖19~圖21中所示之鎖桿卡合部910係具有將X軸方向設為長度方向之大致矩形之俯視形狀之板狀構件。如圖17之左側及圖19所示,鎖桿卡合部910配置於可與鎖桿部900進行規制之位置。具體而言,於鎖桿部900為如圖17之左側及圖19所示之姿勢之情形下,鎖桿卡合部910可於+Y方向側之端部即卡合部端部Ju10中與鎖桿部900之-Y方向之前端部即規制突出部Ju於Z軸方向(供給方向及其反向)上進行規制。即,規制突出部Ju向Z軸方向(供給方向)之移動。
藉由鎖桿部900中之與供給方向為相反方向(+Z方向)之端部Eg由長方體部510朝插入方向(-Y方向)按壓,而如圖17之右側及圖20所示般,解除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之規制。具體而言,於鎖桿部900為如圖17之右側及圖20所示之姿勢之情形下,鎖桿卡合部910於+Y方向側之端部即卡合部端部Ju10中,與鎖桿部900之-Y方向之前端部即規制突出部Ju於Z軸方向上解除規制。鎖桿部900在解除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之狀態下,解除向供給方向之移動、亦即向下方之移動規制。成為解除規制之狀態係將卡匣4向插入方向(-Y方向)按壓,如圖20所示般無法進一步向插入方向按壓之狀態。換言之,為將卡匣4向插入方向盡量插入而完全按壓之狀態。又,伴隨著如上述般將卡匣4向插入方向(-Y方向)按壓,而供給部定位部448向插入方向(-Y方向)滑動,如圖20所示,供給部定位部448之位置與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之位置於Z軸方向上一致。因此,由於若成為將卡匣4向插入方向(-Y方向)盡量插入而最大程度按壓之狀態,則解除鎖桿部900向下方之規制,故卡匣4可一面朝下方按下鎖桿部900,一面本身朝下方移動。又,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之位置、與供給部定位部448之位置由於在Z軸方向上一致,故可嵌合。更詳細而言,若藉由卡匣4之垂直安裝,而卡匣4向供給方向即下方移動,則伴隨著上述之向下方之移動,而如圖21所示,鎖桿部900向下方移動。又,安裝卡合部697沿著傾斜面524相上方移動,與卡匣卡合部497卡合。如此,防止卡匣4之位置偏移,且卡匣4之正常的安裝完成。
本實施形態中之「開口部446」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液體供給口」。又,本實施形態中之「長方體部51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第1突出部」。進而,本實施形態中之「三角柱狀部52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第2突出部」。又,本實施形態中之「鎖桿部90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桿」,「鎖桿卡合部910」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桿卡合部」。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由於在配接器底壁84中,形成向供給方向側突出之突部500,故於對卡匣4進行處理時,可抑制於例如將卡匣4置放於桌上等時,開口部446附近因外部衝擊等受損傷。藉此,可防止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又,突部500位於相對於液體供給部442與插入方向D1為相反方向側,且較液體供給部442之液體供給口即開口部446更朝供給方向側突出。因此,藉由明示突部500之位置與突部500之突出方向,而可使抑制液體供給部442中之開口部446附近受損傷之突部500之效果更顯著。
進而,長方體部510向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為與供給部前端部442a之開口部446相隔3 mm。因此,長方體部510鉤扣於鎖桿部900中之與供給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Eg,可按壓端部Eg。
又,由於在配接器402進一步形成卡匣導引部447,該卡匣導引部447沿著插入方向D1延伸且藉由卡匣安裝部6而於插入方向D1受導引,故可於配接器402配置卡匣導引部447。
進而,由於突部500具有:長方體部510、及對於長方體部510在與插入方向D1為相反方向側與長方體部510相接之三角柱狀部520,故可將突部500之形狀具體化。
又,由於三角柱狀部520較長方體部510更朝供給方向側及寬度方向側突出,故即便自外部施加衝擊等,卡匣4將突出部522設為下方並落下至桌子DE,但三角柱狀部520之突出部522與桌子DE相接。因此,可抑制開口部446與桌子等接觸而受損傷,其結果,可避免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進而,三角柱狀部520由於進一步具有傾斜面524,該傾斜面524自供給方向前端至配接器底壁84中之相反方向側之端部連續,故於卡匣4之垂直安裝時,安裝卡合部697沿著傾斜面524向上方滑動移動,可降低荷重及抑制安裝時之鬆動感。
又,突部500由於在卡匣4向插入方向D1之插入時,將形成於卡匣安裝部6之鎖桿部900向插入方向D1按壓,故顯示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之卡匣4之突部500之功能。
進而,鎖桿部900由於藉由被向插入方向D1按壓,而解除與配置於可與形成於卡匣安裝部6之鎖桿部900進行規制之位置之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故將向插入方向D1按壓鎖桿部900時之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狀況之變化具體化。
又,可實現具備卡匣4、及具有卡匣安裝部6之印刷裝置10之印刷系統。
進而,由於插入方向D1與水平方向平行,液體供給部442延伸之方向於將卡匣4插入卡匣安裝部6之狀態下為下方,故可提高卡匣4之操作性,且減少未消耗而殘留之液體收容部450之液體之量。
又,卡匣安裝部6由於在當卡匣4向插入方向D1之插入時由突部500按壓之位置具有鎖桿部900,故於卡匣4向插入方向D1之插入時,鎖桿部900由突部500確實地按壓。
進而,卡匣安裝部6進一步具有鎖桿卡合部910,該鎖桿卡合部910配置於可與鎖桿部900進行規制之位置,在與鎖桿部900進行規制之狀態下規制鎖桿部900向下方之移動,鎖桿部900藉由被突部500朝插入方向D1按壓,而解除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伴隨著卡匣4向下方之移動而向下方移動。於鎖桿部90由長方體部510朝插入方向D1按壓,解除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之狀態下,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與供給部定位部448可於Z軸方向上嵌合。相反,由於在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未解除之狀態下,鎖桿部900無法朝下方移動,故卡匣4無法朝下方移動。又,於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未解除之狀態下,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之位置與供給部定位部448之位置於Z軸方向上不一致而無法嵌合。藉此,只要卡匣4未插入至在水平方向預定之位置,則能夠不令使用者進行將卡匣4朝下方降低之動作。因此,可抑制卡匣4之位置偏移、亦即卡匣之誤安裝,避免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B.其他實施形態:  B-1.另一實施形態1: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17所示,鎖桿部900可以長度方向之中心之中心軸CE為中心地旋轉,但本揭示不限定於此。圖22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1之鎖桿部900A與鎖桿卡合部910A之位置關係之圖。可如圖22所示,鎖桿部900A可以長度方向之供給方向即-Z方向之端部之中心軸CEA為中心地旋轉。該情形下,如圖22所示,與鎖桿部900A之形狀及鎖桿卡合部910A之位置關係為使圖17所示之鎖桿部900及鎖桿卡合部910反轉180度之構成。此外,圖22之鎖桿部900A中之自插入方向之最長部分至供給方向端部之長度長於圖17所示之上述之長度,但只要鎖桿部900A旋轉,可解除與鎖桿卡合部910A之規制,則可為任意之長度。即便如上述般,亦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B-2.另一實施形態2: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9及圖10所示,突部500形成於配接器底壁84中之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但本揭示不限定於此。突部500只要藉由長方體部510將鎖桿部900朝插入方向按壓,將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解除,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644與供給部定位部448為可於Z軸方向上嵌合之位置,則可不配置於配接器底壁84中之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例如,突部500可形成於配接器底壁84中之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與供給部定位部448之間。
B-3.另一實施形態3: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11所示,突部500具有長方體部510及三角柱狀部520,但不限定於此。突部500可僅具有長方體部510。相反,可設為省略長方體部510,僅具有三角柱狀部520之構成,使三角柱狀部520具有長方體部510之功能。於上述之構成中,三角柱狀部520之-Y方向之端面可以與圖11所示之長方體部510之-Y方向之端面之位置成為相同之方式移動。
B-4.另一實施形態4: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19~圖21所示,藉由將鎖桿部900藉由長方體部510向插入方向按壓,而解除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但本揭示不限定於此。例如,可為於突部500進入卡匣安裝部6後,按壓機械開關,解除鎖桿部900與鎖桿卡合部910之規制的機構。
B-5.另一實施形態5: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長方體部510為長方體形狀,但可為任意之形狀之凸部。又,三角柱狀部520雖然為於在X軸方向觀察時具有三角形狀之柱狀部,但可為任意之形狀之凸部。
B-6.另一實施形態6:  雖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三角柱狀部520具有傾斜面524,該傾斜面524自三角柱狀部520之供給方向前端至配接器底壁84中之與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即+Y方向側之端部連續,但可不具有上述之傾斜面。
B-7.另一實施形態7:  本揭示不限定於噴墨印表機及其墨水卡匣,亦可應用於安裝於噴射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任意之印刷裝置之卡匣。例如,可應用於如以下之各種印刷裝置及其卡匣。  (1)傳真機裝置等圖像記錄裝置  (2)噴射液晶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用之彩色濾光器之製造所利用之色材之印刷裝置  (3)噴射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面發光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電極形成所利用之電極材之印刷裝置(4)噴射包含生物晶片製造所利用之生物有機物之液體之印刷裝置  (5)作為精密吸管之試料印刷裝置  (6)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7)樹脂液之印刷裝置  (8)朝時鐘或相機等精密機械精確地噴射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9)為了形成光通訊元件等所利用之微型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朝基板上噴射紫外線固性樹脂液等透明樹脂液之印刷裝置  (10)為了將基板等蝕刻而噴射酸性或鹼性之蝕刻液之印刷裝置  (11)具備噴出其他任意之微小量之液滴之液體噴射頭之印刷裝置。
此外,「液滴」稱為自印刷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設為亦包含呈粒狀、淚狀、絲狀拖尾者。又,此處言及之「液體」只要為如印刷裝置可噴射之材料即可。例如,「液體」只要為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之材料即可,如黏性高或低之液狀態之材料、及溶膠、凝膠水、其他之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般之液狀態之材料亦包含於「液體」。又,不僅包含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而且包含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體物質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而成者等亦包含於「液體」。又,作為液體之代表性例,可舉出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墨水可採用包含一般性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膠狀油墨、熱熔墨水等各種液體狀組成物者。
C.其他形態:  本揭示並非係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可於不脫離其旨趣之範圍內以各種構成實現。例如,與以下所記載之各形態中之技術性特徵對應之實施形態之技術性特徵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了達成上述之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而可適宜地進行替換或組合。又,該技術性特徵若未說明為在本說明書中為必須者,則可適宜削除。
(1)根據本揭示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卡匣,其安裝於具有接收液體之液體導入部之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該卡匣具備:液體收容部,其收容液體;底壁,其配置有液體供給部,該液體供給部與前述液體導入部連接而供給前述液體;及突部,其形成於前述底壁。根據該形態,由於具備形成於底壁之突部,故可抑制於對卡匣進行處理時、例如於將卡匣置放於桌上等時液體供給部中之開口部附近因外部衝擊等受損傷。藉此,可防止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2)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突部可相對於前述液體供給部位於與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且較前述液體供給部之液體供給口更朝供給方向側突出。根據該形態,藉由明示突部之位置與突部之突出方向,而可使抑制液體供給部中之開口部附近受損傷之突部之效果更顯著。
(3)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突部向前述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可為與前述液體供給口相隔0.5 mm(毫米)以上、且4 mm以下。根據該形態,將與液體供給口相隔之具體的突出尺寸明確化。
(4)於上述形態中,可形成卡匣導引部,前述卡匣導引部沿著前述插入方向延伸,且由前述卡匣安裝部朝前述插入方向導引。根據該形態,可配置卡匣導引部。
(5)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突部可具有: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其相對於前述第1突出部在前述相反方向側與前述第1突出部相接。根據該形態,將突部之形狀具體化。
(6)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第2突出部可較前述第1突出部更朝與前述插入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根據該形態,即便自外部施加衝擊等,而以卡匣突出之部分為下方地落下至桌子等,由於第2突出部之突出之部分與桌子等相接,故可抑制液體供給口與桌子等接觸而受損傷,藉此可避免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7)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第2突出部可進一步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自前述供給方向前端至前述底壁中之前述相反方向側之端部連續。根據該形態,於卡匣安裝時,卡匣安裝部之安裝卡合部沿著傾斜面向上方滑動移動,可降低荷重及抑制安裝時之鬆動感。
(8)於上述形態中,前述突部於可向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之插入時,將形成於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桿向前述插入方向按壓。根據該形態,顯示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之卡匣之突部之功能。
(9)於上述形態中,前述桿可藉由被向前述插入方向按壓,而解除與形成於前述卡匣安裝部且配置於可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位置之桿卡合部的規制。根據該形態,將桿向插入方向按壓時之桿與桿卡合部之規制情況之變化具體化。
(10)根據本揭示之第2形態提供一種印刷系統。該印刷系統具備:上述形態之卡匣、及具有前述卡匣安裝部之印刷裝置。根據該形態,可實現具備第1形態之卡匣、及具有卡匣安裝部之印刷裝置之印刷系統。
(11)於上述形態中,可行的是,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前述液體供給部延伸之方向於將前述卡匣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為下方。根據該形態,由於插入方向與水平方向平行,液體供給部延伸之方向於將卡匣插入卡匣安裝部之狀態下為下方,故可提高卡匣之操作性,且減少未消耗而殘留之液體收容部之液體之量。
(12)於上述形態中,前述卡匣安裝部可於在前述卡匣向前述插入方向之插入時由前述突部按壓之位置具有桿。根據該形態,將桿之配置位置具體化,將於卡匣向插入方向之插入時桿由突部按壓明確化。
(13)於上述形態中,可行的是,前述卡匣安裝部進一步具有桿卡合部,該桿卡合部配置於可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位置,在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狀態下規制前述桿向下方之移動,前述桿藉由被前述突部朝前述插入方向按壓,而解除與前述桿卡合部之規制,伴隨著前述卡匣向下方之移動而向下方移動。根據該形態,於桿由突部朝插入方向按壓,解除與桿卡合部之規制之狀態下,桿可向下方移動。相反,由於在桿與桿卡合部之規制未解除之狀態下,桿無法朝下方移動,故卡匣無法朝下方移動。因此,可抑制卡匣之位置偏移、亦即卡匣之誤安裝,避免產生非預期之墨水洩漏。
本揭示除了上述形態以外,亦可以卡匣之製造方法等之形態實現。
1:印刷系統 2:印刷紙 4, 4C, 4K, 4M, 4Y:卡匣 4A:第1種卡匣 4B:第2種卡匣 6:卡匣安裝部/安裝部 8:帽構件 10:印刷裝置 11:正面罩 13:更換用罩 15:操作按鈕 20:滑架 22:噴出頭 24:導管 30:驅動機構 31:控制部 32:正時皮帶 34:驅動馬達 41:卡匣本體 42:前壁/壁/面 43:上壁/壁/面 44:底壁/壁/面 45:第1側壁/壁/面 46:第2側壁/壁/面 47:後壁/後面/後端/壁/面 50:電路基板 54:第1安裝部 55:第2安裝部 61:收容室 61C:槽 67:第1裝置壁 70:裝置側端子部 73:保持機構 82:配接器前壁 84:配接器底壁 85:第1配接器側壁 86:第2配接器側壁 87:配接器後壁 89:轉角部 90:端子配置部 401:液體收容體 402:配接器 430:卡匣側識別構件 431:收容體底壁 442:液體供給部 442a:供給部前端部 446:開口部 447:卡匣導引部 447a:第1卡匣導引部 447b:第2卡匣導引部 448:供給部定位部 450:液體收容部 497:卡匣卡合部 500:突部 510:長方體部 520:三角柱狀部 521:卡匣側端子 522:突出部 524:傾斜面 602:裝置導引部 602a:第1裝置導引部 602b:第2裝置導引部 610:支持構件 613:主壁 625:彈推構件 630:裝置側識別構件 642:液體導入部 642a:基端 642b:前端 644:裝置側供給部定位部 644a:一端部 644b:另一端部 674:插拔開口部 677:卡合形成體 697:安裝卡合部 698:旋轉支點 699:液體儲存部 700:安裝要素 721:裝置側端子 739:連接器 750:端子保持部 780:彈推構件 782:安裝構件 831:供給部配置部 900, 900A:鎖桿部 901:板狀構件 902:旋轉銷 910, 910A:鎖桿卡合部 CA1, CA2, CE, CEA:中心軸 D1:插入方向 D2:連接方向 D3:連接解除方向 DE:桌子 Eg:端部 Fa, Ft1:外力 Ju:規制突出部 Ju10:卡合部端部 R7:區域 Rp:端子旋轉支點 X, Y, +Y, Z:軸/方向 -Y:方向
圖1係顯示作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印刷系統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說明卡匣向卡匣安裝部之安裝過程之第1圖。 圖3係說明安裝過程之第2圖。  圖4係卡匣向卡匣安裝部之安裝完成後之安裝狀態之圖。  圖5係自+Z方向側觀察卡匣安裝部之圖。  圖6係圖5之6-6剖視圖。  圖7係圖6之區域R7之放大圖。  圖8係第1種卡匣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第1種卡匣之立體圖。  圖10係顯示底壁中之與插入方向為反向之一部分之放大圖。  圖11係用於說明突部之放大圖。  圖12係用於說明突部之突出尺寸之說明圖。  圖13係將卡匣配置於桌子之狀態之示意圖。  圖14係用於說明卡匣之安裝之水平安裝中途之剖視圖。  圖15係用於說明卡匣之安裝之水平安裝後之剖視圖。  圖16係用於說明卡匣之安裝之垂直安裝中途之剖視圖。  圖17係用於說明鎖桿部與鎖桿卡合部之位置關係之說明圖。  圖18係鎖桿部之立體圖。  圖19係圖14之一部分之放大圖。  圖20係圖15之一部分之放大圖。  圖21係圖6之一部分之放大圖。  圖22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1之鎖桿部與鎖桿卡合部之位置關係之圖。
4:卡匣
4A:第1種卡匣
41:卡匣本體
42:前壁/壁/面
43:上壁/壁/面
44:底壁/壁/面
45:第1側壁/壁/面
46:第2側壁/壁/面
47:後壁/後面/後端/壁/面
54:第1安裝部
55:第2安裝部
84:配接器底壁
85:第1配接器側壁
86:第2配接器側壁
87:配接器後壁
89:轉角部
90:端子配置部
401:液體收容體
402:配接器
430:卡匣側識別構件
431:收容體底壁
442:液體供給部
442a:供給部前端部
446:開口部
447:卡匣導引部
447a:第1卡匣導引部
448:供給部定位部
450:液體收容部
497:卡匣卡合部
500:突部
700:安裝要素
CA2:中心軸
D1:插入方向
X,Y,Z:軸/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卡匣,其係安裝於具有接收液體之液體導入部之印刷裝置之卡匣安裝部者,且具備:液體收容部,其收容前述液體;底壁,其配置有液體供給部之中心軸通過的開口亦即液體供給口,該液體供給部與前述液體導入部連接而供給前述液體;及突部,其自前述底壁朝向與前述中心軸平行之液體供給方向突出,相對於前述液體供給部形成於與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相反之側。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前述突部向前述供給方向側之突出尺寸為與前述液體供給口相隔0.5mm(毫米)以上、且4m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卡匣,其中形成卡匣導引部,該卡匣導引部沿著前述插入方向延伸,且由前述卡匣安裝部朝前述插入方向導引。
  4. 如請求項1或2之卡匣,其中前述突部具有: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其相對於前述第1突出部在前述相反方向側與前述第1突出部相接。
  5. 如請求項4之卡匣,其中前述第2突出部較前述第1突出部更朝與前述插入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
  6. 如請求項5之卡匣,其中前述第2突出部進一步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自前述供給方向前端至前述底壁中之前述相反方向側之端部連續。
  7. 如請求項1或2之卡匣,其中前述突部於向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之插入時,將形成於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桿向前述插入方向按壓。
  8. 如請求項7之卡匣,其中前述桿藉由被向前述插入方向按壓,而解除與形成於前述卡匣安裝部且配置於可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位置之桿卡合部的規制。
  9. 一種印刷系統,其具備: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卡匣;及具有前述卡匣安裝部之印刷裝置。
  10. 如請求項9之印刷系統,其中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插入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且前述液體供給部延伸之方向於將前述卡匣插入前述卡匣安裝部之狀 態下為下方。
  11. 如請求項10之印刷系統,其中前述卡匣安裝部於在前述卡匣向前述插入方向之插入時由前述突部按壓之位置具有桿。
  12. 如請求項11之印刷系統,其中前述卡匣安裝部進一步具有桿卡合部,該桿卡合部配置於可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位置,在與前述桿進行規制之狀態下規制前述桿向下方之移動;且前述桿藉由被前述突部朝前述插入方向按壓,而解除與前述桿卡合部之規制,伴隨著前述卡匣向下方之移動而向下方移動。
TW111122213A 2021-06-18 2022-06-15 卡匣及印刷系統 TWI803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1343 2021-06-18
JP2021101343A JP2023000489A (ja) 2021-06-18 2021-06-18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346A TW202300346A (zh) 2023-01-01
TWI803355B true TWI803355B (zh) 2023-05-21

Family

ID=8452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213A TWI803355B (zh) 2021-06-18 2022-06-15 卡匣及印刷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57142A1 (zh)
JP (1) JP2023000489A (zh)
KR (1) KR20240022564A (zh)
CN (1) CN117500670A (zh)
BR (1) BR112023026228A2 (zh)
MX (1) MX2023015118A (zh)
TW (1) TWI803355B (zh)
WO (1) WO202226495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8291A (ja) * 2016-10-06 2018-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2019025794A (ja) * 2017-07-31 2019-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671A (ja) * 1995-05-15 1996-11-19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ップ装置
JP2001071526A (ja) * 1999-09-07 2001-03-21 Toshiba Tec Corp 液体ボトル
KR100612321B1 (ko) * 2004-07-12 2006-08-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잉크젯 프린터
JP2014196000A (ja) * 2014-06-04 2014-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を着脱可能なホルダー、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WO2019098287A1 (ja) 2017-11-20 2019-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119683B2 (ja) * 2018-07-17 2022-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WO2020100278A1 (ja) * 2018-11-16 2020-05-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8291A (ja) * 2016-10-06 2018-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2019025794A (ja) * 2017-07-31 2019-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4958A1 (ja) 2022-12-22
JP2023000489A (ja) 2023-01-04
EP4357142A1 (en) 2024-04-24
KR20240022564A (ko) 2024-02-20
CN117500670A (zh) 2024-02-02
TW202300346A (zh) 2023-01-01
BR112023026228A2 (pt) 2024-03-05
MX2023015118A (es) 202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3398B2 (en)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US11691427B2 (en) Cartridge,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KR20220133111A (ko) 카트리지
US11807015B2 (en) Cartridge
CN115107372A (zh) 容器
CN115593114A (zh) 容器和印刷系统
JPWO2019098287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TWI803355B (zh) 卡匣及印刷系統
US20200298576A1 (en) Liquid ejection system and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WO2022065203A1 (ja)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WO2022091759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TWI804235B (zh) 卡匣
US11850865B2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JP202300979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3016351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異種カートリッジ
CN117584625A (zh)
JP2022191134A (ja) カートリッ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