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7404B - Lds 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Lds 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7404B
TWI797404B TW108146486A TW108146486A TWI797404B TW I797404 B TWI797404 B TW I797404B TW 108146486 A TW108146486 A TW 108146486A TW 108146486 A TW108146486 A TW 108146486A TW I797404 B TWI797404 B TW I7974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nent
lds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787A (zh
Inventor
光田昌也
遠藤将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4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62Alcohols or phenols
    • C08G59/621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6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08G59/68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9/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onome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ring mem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08L63/04Epoxynovola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50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e.g. sealing of a cap to a base of a container
    • H01L21/56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layers,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01L23/293Organic, e.g. plastic
    • H01L23/295Organic, e.g. plastic containing a fi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01L23/3107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 H01L23/312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a substrate forming part of the encaps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48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51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chrom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16227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4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01L2924/1815Sh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hemically Coating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用於雷射直接成形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A)熱固性樹脂、(B)無機填料、(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D)偶合劑,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滿足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條件,條件1: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及條件2: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collapse angle)為35°以下。

Description

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作為與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之樹脂材料相關之技術有專利文獻1~3中所記載者。 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34903號公報)中記載了將含有LDS添加劑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含浸於連續纖維而成之纖維強化樹脂材料,作為熱塑性樹脂使用了聚醯胺樹脂。
在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63682號公報)中,記載了相對於具有來自於具有3環以上的環之多環式降莰烯系單體之重複單元之結晶性環狀烯烴開環聚合物氫化添加物分別含有特定量的玻璃填料及金屬氧化物而成之聚合物組成物,藉此,能夠實現良好的電特性(低介電損耗正切)和電鍍密接性、進而回焊耐熱性。
又,在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7-513794號公報)中,作為關於能夠潛在地用作添加物之金屬氧化物、混合金屬氧化物及金屬化合物的無機包封物的技術,記載了一種以特定成分製作之核-殼複合材料,前述添加物用以賦予如與雷射直接成形製程以及本技術領域所證實之許多追加功能相關的、顏色、阻燃性、製程改進、煙氣減少、抗菌特性、雷射標記或「活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349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636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7-51379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發明人對應用於LDS之樹脂組成物進行研究之結果,在基於LDS進行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及電路形成時的微細化方面有改善的空間變得明確。 又,本發明人等研究了成形電路零件(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MID)等半導體裝置的製造中使用基於LDS之微細加工。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於LDS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並且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的技術。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其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DS),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且 滿足以下條件1或條件2中的至少一個。 (條件1)前述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前述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 (條件2)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顆粒狀,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collapse angle)為35°以下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以覆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前述半導體元件而形成密封材料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及 在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的經前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步驟, 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前述本發明中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以覆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前述半導體元件而形成密封材料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及 在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的經前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步驟, 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另外,將該等各構成的任意組合、本發明的表現,在方法、裝置等之間進行變換者,作為本發明的態樣亦為有效。 例如,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前述本發明中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成形品。
又,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三維成形電路零件,其具備: 具有三維結構之前述本發明中的樹脂成形品;及 形成於前述樹脂成形品的表面之三維電路。
又,依據本發明,亦能夠提供一種藉由前述本發明中的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獲得之半導體裝置。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基於LDS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並且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的技術。
以下,利用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在所有圖式中,對相同的構成要素標註共同的符號,並適當地省略說明。又,圖為概略圖,並不一定與實際的尺寸比率一致。又,以下,列舉各成分的具體例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組成物均能夠單獨含有各成分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又,以下,能夠適當地組合各實施形態的構成。
(第1實施形態) 發明人對應用於LDS之樹脂組成物進行研究之結果,在基於LDS進行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及電路形成時的微細化方面有改善的空間變得明確。 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樹脂組成物,其成形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依據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其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DS),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前述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前述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
另外,將該等各構成的任意組合、本實施形態的表現,在方法、裝置等之間進行變換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態樣亦為有效。 例如,依據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具備前述實施形態中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成形品。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三維成形電路零件,其具備: 具有三維結構之前述實施形態中的樹脂成形品;及 形成於前述樹脂成形品的表面之三維電路。
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提供一種樹脂組成物,其成形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LDS為三維成形電路零件(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MID)之製造方法之一。在LDS中,具體而言,對含有LDS添加劑之樹脂成形品的表面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產生金屬核,將該金屬核作為晶種,藉由無電電鍍等電鍍處理,在能量線照射區域形成鍍覆圖案。能夠基於該鍍覆圖案形成配線、電路等導電性構件。
在本實施形態中,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以下,亦簡稱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以下成分(A)~(D)。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 (D)偶合劑 並且,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前述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藉由適當地選擇成分(A)的種類及成分(B)的大小,能夠設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性優異並且藉由LDS對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進行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者,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成分進行說明。
(成分(A)) 成分(A)為熱固性樹脂。從藉由與特定大小的成分(B)組合使用成分(A),提高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又,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之觀點考慮,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從提高硬化性、保存性、耐熱性、耐濕性及耐化學品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環氧樹脂,更佳為環氧樹脂。 另一方面,從獲得更優異的耐熱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更佳為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
作為環氧樹脂,能夠使用1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全部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其分子量或分子結構沒有限定。 環氧樹脂含有例如選自如下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聯苯型環氧樹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四甲基雙酚F型環氧樹脂等雙酚型環氧樹脂;茋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等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例示為三酚甲烷型環氧樹脂、烷基改質三酚甲烷型環氧樹脂等之三酚型環氧樹脂等多官能環氧樹脂;具有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具有伸苯基骨架之萘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萘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等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二羥基萘型環氧樹脂、將二羥基萘的二聚物進行環氧丙基醚化而得的環氧樹脂等萘酚型環氧樹脂;三環氧丙基三聚異氰酸酯、單烯丙基二環氧丙基三聚異氰酸酯等含三
Figure 108146486-A0304-12-0000-4
核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改質酚型環氧樹脂等有橋環狀烴化合物改質酚型環氧樹脂。 從抑制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或提高填充性、耐熱性、耐濕性等諸多特性的平衡之觀點考慮,於該等中,能夠較佳使用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多官能環氧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又,從相同的觀點考慮,環氧樹脂較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及三苯甲烷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更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及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為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的(共)聚合物。 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例如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及下述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中的至少1種。藉此,能夠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並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
Figure 02_image001
在上述通式(1)中,R1 為碳數1以上且30以下的2價的有機基,可以含有氧原子及氮原子中的1種以上。從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之觀點考慮,R1 為含有芳香環之有機基為更佳。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R1 ,例如能夠例示如下述通式(1a)或(1b)的結構。
Figure 02_image003
在上述通式(1a)中,R31 為可以含有氧原子及氮原子中的1種以上之碳數1以上且18以下的2價的有機基。又,複數個R32 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且4以下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烴基。
Figure 02_image005
在上述通式(1b)中,存在複數個之R分別獨立地存在,R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烷基或苯基,較佳為氫原子。又,m為平均值,且為1以上且5以下的數,較佳為大於1且5以下的數,更佳為大於1且3以下的數,進一步較佳為大於1且2以下的數。
作為能夠在本實施形態中應用之上述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式(1-1)~(1-3)所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在上述通式(2)中,複數個R2 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且4以下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烴基。n為平均值,且為0以上且10以下的數,較佳為0以上且5以下的數。
又,成分(A)可以進一步含有其他熱固性樹脂。作為該種熱固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選自由苯并㗁
Figure 108146486-A0304-12-0000-4
樹脂、酚樹脂、脲(Urea)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不飽和聚酯樹脂、聚胺酯(polyurethane)樹脂、酞酸二烯丙酯樹脂、聚矽氧樹脂、氰酸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及苯環丁烯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又,成分(A)能夠含有後述之酚樹脂硬化劑等樹脂硬化劑。
從實現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穩定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2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耐濕可靠性或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4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3質量%以下。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溶劑時,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之含量係指,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除了溶劑以外的固體成分之含量。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係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揮發成分,並且係指去除水或溶劑等揮發成分之剩餘部分。
(成分(B)) 成分(B)為無機填料。成分(B)例如含有選自由熔融破碎二氧化矽、熔融球狀二氧化矽等熔融二氧化矽;結晶二氧化矽、非晶質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二氧化矽;氧化鋁;氫氧化鋁;氮化矽;及氮化鋁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材料。從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機械特性或熱特性設為較佳者之觀點考慮,成分(B)較佳含有熔融破碎二氧化矽、熔融球狀二氧化矽、結晶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更佳為二氧化矽。
成分(B)中,從提高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之觀點及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線與間隙)之觀點考慮,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更佳為70體積%以上。 又,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中的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為95體積%以下。
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10 粒徑例如為0.03μm以上,較佳為0.05μm以上,更佳為0.1μm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3μm以上。 另一方面,從減小雷射加工後的鍍覆配線寬度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10 粒徑較佳為3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0.8μm以下。
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較佳為1.0μm以上,更佳為2.0μm以上。 另一方面,從減小雷射加工後的鍍覆配線寬度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較佳為10μm以下,更佳為7.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μm以下。
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最大徑dmax 較佳為5.0μm以上,更佳為6.5μm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0μm以上。 另一方面,從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線與間隙)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最大徑dmax 較佳為80μm以下,更佳為6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0μm以下。又,從相同的觀點考慮,可以將成分(B)的最大徑dmax 較佳設為15μm以下,更佳為12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μm以下。
在此,無機填料的粒徑分佈能夠使用市售的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製,SALD-7000)以體積基準測量粒子的粒度分佈。
從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或耐濕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65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7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更有效地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流動性或填充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85質量%以下。
(成分(C)) 成分(C)為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這樣的化合物作為LDS添加劑發揮作用。成分(C)只要為能夠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者,則並無限定。雖然詳細的機制尚不明確,但認為該種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若照射具有能夠吸收的波長區域之YAG雷射等活性能量線,則金屬核活化(例如,還原)而生成能夠進行金屬鍍覆之金屬核。又,若對分散有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表面照射活性能量線,則於其照射面形成具有能夠進行金屬鍍覆之金屬核之晶種區域。藉由利用獲得之晶種區域,能夠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表面形成電路等鍍覆圖案。
成分(C)例如含有選自由(i)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ii)具有選自週期表第3族~第12族中且該族相鄰之2個以上的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及(iii)含錫氧化物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在上述(i)中,尖晶石型結構係於錯合氧化物中被視為AB2 O4 型化合物(A和B為金屬元素)之代表性晶體結構型之一。尖晶石型結構可以為正尖晶石結構、(A和B一部分進行了互換之)反尖晶石結構(B(AB)O4 )中的任一個,但能夠更佳地使用正尖晶石結構。此時,正尖晶石結構的A可以為銅。
作為構成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之金屬原子,例如能夠使用銅或鉻。亦即,成分(C)能夠含有含銅或鉻之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例如,從提高與鍍銅圖案的密接性之觀點考慮,能夠使用銅而作為金屬原子。
又,作為金屬原子,除了銅或鉻之外,可含有微量的銻、錫、鉛、銦、鐵、鈷、鎳、鋅、鎘、銀、鉍、砷、錳、鎂、鈣等金屬原子。該等微量金屬原子可作為氧化物而存在。又,微量金屬原子的含量相對於金屬氧化物中的金屬原子整體,能夠分別設為0.001質量%以下。
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具有高的熱穩定性,能夠於酸性或鹼性的水性金屬化浴中具有耐久性。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例如藉由適當地控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分散性,能夠於高氧化物的狀態下存在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表面上的未照射區域。作為如上的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的一例,例如可列舉日本特表2004-534408號公報中所記載者。
作為上述(ii)的具有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係具有選自週期表第3族~第12族中且該族相鄰之2個以上的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在此,屬於上述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能夠表示為含有週期表的n族金屬和n+1族金屬。具有上述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中,該些金屬的氧化物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作為屬於週期表的n族之金屬,例如可列舉3族(鈧、釔)、4族(鈦、鋯等)、5族(釩、鈮等)、6族(鉻、鉬等)、7族(錳等)、8族(鐵、釕等)、9族(鈷、銠、銥等)、10族(鎳、鈀、鉑)、11族(銅、銀、金等)、12族(鋅、鎘等)、13族(鋁、鎵、銦等)。
作為週期表的n+1族金屬,例如可列舉4族(鈦、鋯等)、5族(釩、鈮等)、6族(鉻、鉬等)、7族(錳等)、8族(鐵、釕等)、9族(鈷、銠、銥等)、10族(鎳、鈀、鉑)、11族(銅、銀、金等)、12族(鋅、鎘等)、13族(鋁、鎵、銦等)。 作為具有如上的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的一例,例如可列舉日本特表2004-534408號公報中所記載者。
又,作為上述(iii)的含錫氧化物,為至少含有錫之金屬氧化物。構成含錫氧化物之金屬原子除了錫之外還可含有銻。該種含錫氧化物能夠含有氧化錫、氧化銻。進一步具體而言,可以為含錫氧化物中所含之金屬成分中90質量%以上為錫,5質量%以上為銻。該含錫氧化物作為金屬成分可進一步含有鉛及/或銅。具體而言,於含錫氧化物所含之金屬成分中,例如,能夠90質量%以上為錫,5~9質量%為銻,於0.01~0.1質量%的範圍內含有鉛,於0.001~0.01質量%的範圍內含有銅。該種含錫氧化物例如能夠含有氧化錫及氧化銻和氧化鉛及氧化銅中的1種以上。另外,含錫氧化物可含有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中例示之微量金屬原子。 又,含錫氧化物亦可以與上述(i)的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或具有上述(ii)的過渡金屬元素之金屬氧化物併用。
從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的鍍覆特性良好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質量%以上,較佳為4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質量%以上。又,從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抑制絕緣性的降低或介電損耗正切的增加之觀點、及成分(C)的形狀為非球形時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良好之觀點考慮,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下。
又,從提高樹脂機械特性、樹脂強度的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
(成分(D)) 成分(D)為偶合劑。從藉由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設為最佳來提高模具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D)較佳含有選自由巰基矽烷、胺基矽烷及環氧基矽烷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從連續成形性之觀點考慮,巰基矽烷為佳,從流動性的觀點考慮,2級胺基矽烷為佳,從密接性之觀點考慮,環氧基矽烷為佳。
其中,作為上述環氧基矽烷,例如可列舉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較佳為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
作為胺基矽烷,例如可列舉苯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6-胺基己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1,3-苯二甲胺等,較佳為N-苯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亦可作為使胺基矽烷的1級胺基部位與酮或醛反應而經保護之潛在性胺基矽烷偶合劑而使用。又,胺基矽烷可具有2級胺基。
又,作為巰基矽烷,例如除了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之外,還可列舉如雙(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四硫化物、雙(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二硫化物般藉由熱分解而顯現與巰基矽烷偶合劑相同的功能之矽烷偶合劑等,較佳為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該等矽烷偶合劑亦可摻合預先進行了水解反應者。該等之矽烷偶合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從藉由增加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體流動長度來提高射出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1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抑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吸水性的增大而獲得良好的防銹性之觀點考慮,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6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含有除上述成分(A)~(D)以外的成分。 例如,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進一步含有(E)硬化促進劑。
(成分(E))
成分(E)為硬化促進劑。上述硬化促進劑只要係促進熱固性樹脂與硬化劑的交聯反應者即可,能夠使用用於通常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者。
成分(E)例如能夠含有選自如下中之1種或2種以上:有機膦、四取代鏻化合物、磷酸酯甜菜鹼(phosphobetaine)化合物、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鏻化合物與矽烷化合物的加成物等含磷原子化合物;例示1,8-二吖雙環[5.4.0]十一烯-7、二甲苄胺、2-甲基咪唑等之脒或3級胺、上述脒或胺的4級鹽等含氮原子化合物。該等之中,從提高硬化性之觀點考慮,含有含磷原子化合物更為佳。又,從提高成形性與硬化性的平衡之觀點考慮,含有四取代鏻化合物、磷酸酯甜菜鹼化合物、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鏻化合物與矽烷化合物的加成物等具有潛伏性者更為佳。從相同的觀點考慮,成分(E)較佳含有選自四苯基鏻雙(萘-2,3-二氧基)苯基矽酸鹽及四苯基鏻-4,4'-磺醯二酚鹽中的1個以上。
作為有機膦,例如可列舉:乙基膦、苯基膦等1級膦;二甲基膦、二苯基膦等2級膦;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丁基膦、三苯基膦等3級膦。
作為四取代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由下述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等。
Figure 02_image011
(上述通式(6)中,P表示磷原子。R4 、R5 、R6 及R7 表示芳香族基或烷基。A表示芳香環上具有至少一個選自羥基、羧基、硫醇基之任一官能基之芳香族有機酸的陰離子。AH表示芳香環上具有至少一個選自羥基、羧基、硫醇基之任一官能基之芳香族有機酸。x、y為1~3的數,z為0~3的數,且x=y。)
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例如以如下方式獲得,但並不限定於此。首先,將四取代鹵化鏻(phosphonium halide)、芳香族有機酸及鹼混合於有機溶劑中並均勻地混合,使該溶液系統內產生芳香族有機酸陰離子。其次,若加入水,能夠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沉澱。於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中,鍵結於磷原子之R4 、R5 、R6 及R7 為苯基,且AH係於芳香環上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亦即酚類,且A係該酚類的陰離子為佳。作為上述酚類,例示苯酚、甲酚、間苯二酚、兒茶酚等單環式酚類、萘酚、二羥基萘、氫蒽醌(anthraquinol)等縮合多環式酚類、雙酚A、雙酚F、雙酚S等雙酚類、苯基苯酚、聯苯酚等多環式酚類等。
作為磷酸酯甜菜鹼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由下述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等。
Figure 02_image013
(上述通式(7)中,P表示磷原子。R8 表示碳數1~3的烷基,R9 表示羥基。f為0~5的數,g為0~3的數。)
由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例如以如下方式獲得。首先,經過如下步驟獲得:使作為三級膦之三芳香族取代膦與重氮鹽接觸,將三芳香族取代膦與重氮鹽所具有之重氮基取代。但是,並不限定於此。
作為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例如可列舉由下述通式(8)表示之化合物等。
Figure 02_image015
(上述通式(8)中,P表示磷原子。R10 、R11 及R12 表示碳數1~12的烷基或碳數6~12的芳基,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R13 、R14 及R15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12的烴基,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R14 與R15 鍵結而成為環狀結構。)
作為用於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之膦化合物,例如三苯基膦、三(烷基苯基)膦、三(烷氧基苯基)膦、三萘基膦、三(苄基)膦等於芳香環上未經取代或存在烷基、烷氧基等取代基者為佳,作為烷基、烷氧基等取代基,可列舉具有1~6的碳數者。從易獲取性的觀點考慮,三苯基膦為較佳。
又,作為用於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之醌化合物,可列舉苯醌、蒽醌類,其中,從保存穩定性之方面考慮,對苯醌為佳。
作為膦化合物與醌化合物的加成物之製造方法,藉由於能夠溶解有機三級膦與苯醌類這兩者之溶劑中使兩者接觸、混合而能夠獲得加成物。作為溶劑,丙酮或甲基乙基酮等酮類中對加成物的溶解性低者為佳。但是,並不限定於此。
於通式(8)表示之化合物中,從降低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熱時彈性模數之方面考慮,鍵結於磷原子之R10 、R11 及R12 為苯基,且R13 、R14 及R15 為氫原子之化合物亦即使1,4-苯醌與三苯基膦加成而得之化合物為佳。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能夠使用之鏻化合物與矽烷化合物的加成物,例如可列舉由下述通式(9)表示之化合物等,較佳地可列舉四苯基鏻雙(萘-2,3-二氧基)苯基矽酸鹽。
Figure 02_image017
(上述通式(9)中,P表示磷原子,Si表示矽原子。R16 、R17 、R18 及R19 分別表示具有芳香環或雜環之有機基或脂肪族基,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式中,R20 係與基Y2 及Y3 鍵結之有機基。式中,R21 係與基Y4 及Y5 鍵結之有機基。Y2 及Y3 表示質子供給性基釋放質子而成之基,係同一分子內的基Y2 及Y3 與矽原子鍵結而形成螯合結構者。Y4 及Y5 表示質子供給性基釋放質子而成之基,係同一分子內之基Y4 及Y5 與矽原子鍵結而形成螯合結構者。R20 及R21 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Y2 、Y3 、Y4 及Y5 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Z1 係具有芳香環或雜環之有機基或脂肪族基。)
通式(9)中,作為R16 、R17 、R18 及R19 ,例如可列舉苯基、甲基苯基、甲氧基苯基、羥基苯基、萘基、羥基萘基、苄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辛基及環己基等,該等之中,苯基、甲基苯基、甲氧基苯基、羥基苯基、羥基萘基等具有烷基、烷氧基、羥基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基更為佳。
又,通式(9)中,R20 係與基Y2 及Y3 鍵結之有機基。同樣地,R21 係與基Y4 及Y5 鍵結之有機基。Y2 及Y3 係質子供給性基釋放質子而成之基,係同一分子內之基Y2 及Y3 與矽原子鍵結而形成螯合結構者。同樣地,Y4 及Y5 係質子供給性基釋放質子而成之基,係同一分子內之基Y4 及Y5 與矽原子鍵結而形成螯合結構者。基R20 及R21 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基Y2 、Y3 、Y4 及Y5 彼此可相同亦可不同。該種通式(9)中的以-Y2 -R20 -Y3 -、及Y4 -R21 -Y5 -表示之基係由質子予體釋放2個質子而成之基構成者,作為質子予體,於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羧基或羥基之有機酸為佳,於構成芳香環之相鄰之碳上具有至少2個羧基或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進一步較佳,於構成芳香環之相鄰之碳上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更佳,例如可列舉兒茶酚、五倍子酚、1,2-二羥基萘、2,3-二羥基萘、2,2’-聯苯酚、1,1’-聯-2-萘酚、水楊酸、1-羥基-2-萘甲酸、3-羥基-2-萘甲酸、氯冉酸、單寧酸、2-羥基苄醇、1,2-環己二醇、1,2-丙二醇及丙三醇等,該等之中,兒茶酚、1,2-二羥基萘、2,3-二羥基萘更為佳。
又,通式(9)中的Z1 表示具有芳香環或雜環之有機基或脂肪族基,作為該等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辛基等脂肪族烴基,或苯基、苄基、萘基及聯苯基等芳香族烴基,具有環氧丙氧基丙基、巰基丙基、胺基丙基等環氧丙氧基、巰基、胺基之烷基,及乙烯基等反應性取代基等,該等之中,從熱穩定性之方面考慮,甲基、乙基、苯基、萘基及聯苯基更佳。
作為鏻化合物與矽烷化合物之加成物之製造方法,於加入有甲醇之燒瓶中加入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矽烷化合物、2,3-二羥基萘等質子予體並使其溶解,接著於室溫攪拌下滴加甲氧鈉-甲醇溶液。進而,若向其中於室溫攪拌下滴加預先準備之“將四苯基溴化鏻等四取代鹵化鏻溶解於甲醇中而成之溶液”,則結晶析出。若對析出之結晶進行過濾、水洗、真空乾燥,則獲得鏻化合物與矽烷化合物的加成物。但是,並不限定於此。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E)時,從有效地提高成形時的硬化性之觀點考慮,成分(E)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之觀點考慮,硬化促進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
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除了成分(C)的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之外,還可含有至少1種有機性的熱穩定性金屬螯合錯鹽。
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進一步含有硬化劑。作為硬化劑,例如能夠粗分為複加成型硬化劑、觸媒型硬化劑及縮合型硬化劑這3大類。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複加成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如下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除了二伸乙三胺(DETA)、三伸乙四胺(TETA)、間苯二甲胺(MXDA)等脂肪族多胺、二胺基二苯基甲烷(DDM)、間苯二胺(MPDA)、二胺基二苯基碸(DDS)等芳香族多胺之外,還含有二氰二醯胺(DICY)、有機酸二醯肼等之多胺化合物;含有六氫酞酸酐(HHPA)、甲基四氫酞酸酐(MTHPA)等脂環族酸酐、偏苯三甲酸酐(TMA)、焦蜜石酸二酐(PMDA)、二苯基酮四羧酸(BTDA)等芳香族酸酐等之酸酐;酚醛清漆型酚樹脂、聚乙烯酚、芳烷基型酚樹脂等酚樹脂系硬化劑;多硫化物、硫酯、硫醚等聚硫醇化合物;異氰酸酯預聚物、嵌段化異氰酸酯等異氰酸酯化合物;含羧酸之聚酯樹脂等有機酸類。
觸媒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如下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二甲苄胺(BDMA)、2,4,6-三(二甲基胺基甲基)酚(DMP-30)等3級胺化合物;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EMI24)等咪唑化合物;BF3 錯合物等路易斯酸。
縮合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如下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可溶酚醛型酚樹脂;含羥甲基之尿素樹脂等尿素樹脂;含羥甲基之三聚氰胺樹脂等三聚氰胺樹脂。
該等之中,從提高針對耐燃性、耐濕性、電特性、硬化性及保存穩定性等的平衡之觀點考慮,含有酚樹脂系硬化劑更佳。作為酚樹脂系硬化劑,例如能夠使用於一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酚性羥基之全部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其分子量、分子結構沒有限定。 酚樹脂系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如下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甲酚酚醛清漆樹脂、雙酚酚醛清漆等酚醛清漆型酚樹脂;聚乙烯酚、三酚甲烷型酚樹脂等多官能型酚樹脂;萜烯改質酚樹脂、二環戊二烯改質酚樹脂等改質酚樹脂;具有伸苯基骨架及/或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樹脂、具有伸苯基及/或聯伸苯基骨架之萘酚芳烷基樹脂等苯酚芳烷基型酚樹脂;雙酚A、雙酚F等雙酚化合物。該等之中,從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含有酚醛清漆型酚樹脂、多官能型酚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酚樹脂更佳。又,亦能夠較佳地使用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樹脂、利用甲醛改質而得的三苯甲烷型酚樹脂。
從在成形時實現優異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電子零件的耐濕可靠性或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所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7質量%以下。
又,於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能夠依據需要含有例如脫模劑、阻燃劑、離子捕捉劑、著色劑、低應力劑及抗氧化劑等添加劑。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該等各成分的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分別能夠設為0.01~2質量%左右的量。
脫模劑例如能夠含有選自棕櫚蠟等天然蠟;丙三醇三(二十八酸)酯等二十八酸(montanic acid)酯蠟、氧化聚乙烯蠟等合成蠟;硬脂酸鋅等高級脂肪酸及其金屬鹽類;以及石蠟中之1種或2種以上。 阻燃劑例如能夠含有選自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硼酸鋅、鉬酸鋅、磷腈(phosphazene)中之1種或2種以上。 離子捕捉劑能夠含有選自水滑石類或選自鎂、鋁、鉍、鈦、鋯中之元素的水合氧化物中之1種或2種以上。 著色劑能夠含有選自碳黑、紅丹、氧化鈦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低應力劑能夠含有選自聚丁二烯化合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化合物;聚矽氧油、聚矽氧橡膠等聚矽氧化合物中之1種或2種以上。
又,從提高鍍覆特性之觀點考慮,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不含有用作上述著色劑之碳黑等碳之構成。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例如藉由公知的手段混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成分來獲得混合物。進而藉由對混合物進行熔融混煉來獲得混煉物。作為混煉方法,例如能夠使用單軸型混煉擠出機、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等擠出混煉機、或混合輥等輥式混煉機,使用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為佳。冷卻後,能夠將混煉物設為特定形狀。
在本實施形態中所獲得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A)~(D),適當地選擇成分(A)的種類及成分(B)的大小,因此能夠設為藉由LDS對該硬化物進行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者,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作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形狀,例如可具有粉粒狀、顆粒狀、錠(tablet)狀或片(sheet)狀等特定形狀。藉此,能夠獲得適合於轉注成形、射出成形及壓縮成形等公知的成形方法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在此,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將獲得之混煉物進行粉碎而得之粉碎物,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粉末(粉粒狀的混煉物)彼此進行固化而得之聚集體或以公知的造粒法獲得之造粒物,錠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藉由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於高壓下打錠成形而造形為具有特定形狀之造形體,片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例如具有片狀或能夠捲繞之輥狀之藉由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構成的樹脂膜。 本實施形態中,粉粒狀、顆粒狀、錠狀或片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為半硬化狀態(B階段狀態)。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射出成形或轉注成形等模具成形。藉由使用該種成形方法,能夠製造具備上述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成形品。
在本實施形態中,樹脂成形品為含有LDS添加劑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具體而言,為三維結構的樹脂成形品。只要具有三維結構,則樹脂成形品的形狀並無限定,例如可以在局部具有彎曲面。 能夠藉由將樹脂成形品提供到LDS來獲得MID。 MID係具有三維形狀、上述樹脂成形品、三維電路這3個要素者,例如為在三維結構的樹脂成形品的表面由金屬膜形成電路之零件。具體而言,MID能夠具備具有三維結構之樹脂成形品及形成於該樹脂成形品的表面之三維電路。藉由使用該種MID,能夠有效地活用空間並能夠實現零件數量的縮減或輕薄小型化。
本實施形態中,MID的製造步驟能夠含有如下各步驟:製作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成形該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對獲得之樹脂成形品照射活性能量線;及藉由鍍覆處理形成電路。又,亦可以於鍍覆處理前追加表面清洗步驟。
作為照射於樹脂成形品之活性能量線,例如能夠使用雷射。雷射例如能夠從YAG雷射、準分子雷射、電磁輻射等公知的雷射中適當地進行選擇,YGA雷射為佳。又,亦不規定雷射的波長,例如為200nm~12000nm。其中,較佳可使用248nm、308nm、355nm、532nm、1064nm或10600nm。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A)~(D),並適當地選擇成分(A)的種類及成分(B)的大小,因此能夠減小在由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中藉由雷射照射而形成電路時的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作為鍍覆處理,可使用電鍍或無電電鍍中的任一個。藉由於經上述雷射照射之區域實施鍍覆處理,能夠形成電路(鍍覆層)。作為鍍覆液,沒有限定,能夠廣泛地採用公知的鍍覆液,作為金屬成分,可使用混合有銅、鎳、金、銀、鈀之鍍覆液。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A)~(D),並適當地選擇成分(A)的種類及成分(B)的大小,因此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性優異並且由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的鍍覆特性優異。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並不限於最終產品,亦能夠包含複合材料或各種零件。樹脂成形品能夠用作可攜式電子機器、車輛及醫療器械的零件、或含有其他電路之電子零件、半導體密封材料、以及用於形成該等之複合材料。又,作為MID,能夠應用於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和內置天線、感測器、半導體裝置。
在以下實施形態中,主要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
(第2實施形態) 發明人對應用於LDS之樹脂組成物進行研究之結果,在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製造穩定性、基於LDS進行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及電路形成時的微細化方面有改善的空間變得明確。 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樹脂組成物,其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製造穩定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依據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其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DS)且為顆粒狀,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熱固性樹脂; 無機填料; 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偶合劑, 前述熱固性樹脂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為35°以下。
另外,將該等各構成的任意組合、本實施形態的表現,在方法、裝置等之間進行變換者亦均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態樣是有效的。 例如,依據本實施形態,亦能夠獲得具備前述本實施形態中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成形品。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亦能夠獲得一種三維成形電路零件,其具備: 具有三維結構之前述本實施形態中的樹脂成形品;及 形成於前述樹脂成形品的表面之三維電路。
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提供一種樹脂組成物,其能夠使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製造穩定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用於LDS之顆粒狀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在本實施形態中,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以下,亦簡稱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顆粒狀並含有以下成分(A)~(D)。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 (D)偶合劑 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為35°以下。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LDS用樹脂組成物,使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適當地選擇其構成成分,並且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形狀設為顆粒狀,適當地選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藉此設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製造穩定性優異,並且使藉由LDS對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進行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者,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係成為表示流動性之指標者,為35°以下。藉此,使用振動給料機等輸送手段輸送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時,不易引起固著和阻塞而能夠穩定地輸送。藉此,能夠提高成形的穩定性。從相同的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較佳為3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5°以下。 又,對於塌陷角的下限值並無限定,上述塌陷角越低,則越不易引起固著或阻塞等,例如為1°以上,較佳為10°以上。
在此,塌陷角藉由以下方法測量。亦即,首先,使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從漏斗的孔掉落堆積於一定面積的水平板上直到成為一定形狀為止,從而形成圓錐狀的顆粒體。接著,藉由使一定重量的砝碼掉落於與水平板相同的基座上,而對該顆粒體賦予一定衝擊,使一部分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自然流動而從水平板脫落後,對於殘留之圓錐狀的顆粒體求出塌陷角,作為從底面外周的點至圓錐頂點的仰角。又,將賦予衝擊之前的顆粒體中的仰角稱為靜止角,將靜止角與塌陷角之差稱為差角。 作為塌陷角、靜止角的測量裝置,可列舉粉末測試儀(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製)。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差角係成為表示因來自振動給料機等輸送裝置的振動等而導致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容易崩潰之指標者,從提高輸送穩定性而提高成形的穩定性之觀點考慮,例如可以為5°以上,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2°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以上。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差角具體為靜止角以下。
從減小雷射加工後的鍍覆配線寬度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d50 粒徑較佳為1.0mm以下,更佳為0.5m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3mm以下。 又,從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處理性設為更佳者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d50 粒徑例如為100μm以上,較佳為200μm以上。
在此,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粒徑分佈能夠使用市售的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製,SALD-7000)以體積基準測量粒子的粒度分佈。 接著,對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成分進行說明。
(成分(A)) 成分(A)為熱固性樹脂。從提高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又,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之觀點考慮,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從提高硬化性、保存性、耐熱性、耐濕性及耐化學品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環氧樹脂,更佳為環氧樹脂。 另一方面,從獲得更優異的耐熱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更佳為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
作為環氧樹脂,能夠使用1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全部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其分子量或分子結構沒有限定。 環氧樹脂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從抑制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或提高填充性、耐熱性、耐濕性等諸多特性的平衡之觀點考慮,於該等中,能夠較佳使用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多官能環氧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又,從相同的觀點考慮,環氧樹脂較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及三苯甲烷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更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及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為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的(共)聚合物。 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例如含有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中的至少1種。藉此,能夠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並能夠有效地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
又,成分(A)可以進一步含有其他熱固性樹脂。作為該種熱固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又,成分(A)能夠含有後述酚樹脂硬化劑等樹脂硬化劑。
從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穩定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2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耐濕可靠性或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4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3質量%以下。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溶劑時,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之含量係指,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除了溶劑以外的固體成分之含量。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係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揮發成分,並且係指去除水或溶劑等揮發成分之剩餘部分。
(硬化劑)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含有硬化劑。作為硬化劑,例如能夠粗分為複加成型硬化劑、觸媒型硬化劑及縮合型硬化劑這3大類。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複加成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酸酐;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酚樹脂系硬化劑;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多硫醇化合物;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異氰酸酯化合物;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有機酸類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觸媒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縮合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該等之中,從提高針對耐燃性、耐濕性、電特性、硬化性及保存穩定性等的平衡之觀點考慮,含有酚樹脂系硬化劑更佳。作為酚樹脂系硬化劑,例如可列舉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者。 從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酚樹脂系硬化劑含有酚醛清漆型酚樹脂、多官能型酚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酚樹脂更佳。又,亦能夠較佳地使用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樹脂、利用甲醛改質而得的三苯甲烷型酚樹脂。
從在成形時實現優異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電子零件的耐濕可靠性或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所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7質量%以下。
(成分(B)) 成分(B)為無機填料。成分(B)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材料。從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機械特性或熱特性設為較佳者之觀點考慮,成分(B)較佳含有熔融破碎二氧化矽、熔融球狀二氧化矽、結晶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更佳為二氧化矽。
從減小雷射加工後的鍍覆配線寬度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例如可以為10μm以下,較佳為5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μm以下。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例如為0.1μm以上,更佳為0.5μm以上。
在此,無機填料的粒徑分佈能夠使用市售的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製,SALD-7000)以體積基準測量粒子的粒度分佈。
從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或耐濕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65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7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更有效地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流動性或填充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85質量%以下。
(成分(C)) 成分(C)為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這樣的化合物作為LDS添加劑發揮作用。具體而言,關於成分(C),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從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使鍍覆特性良好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質量%以上,較佳為4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質量%以上。又,從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抑制絕緣性的降低或介電損耗正切的增加之觀點、及成分(C)的形狀為非球形時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良好之觀點考慮,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下。
又,從提高樹脂機械特性、樹脂強度的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0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為8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
(成分(D)) 成分(D)為偶合劑。具體而言,關於成分(D),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從藉由增加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體流動長度來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1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抑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吸水性的增大而獲得良好的防銹性之觀點考慮,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6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在本實施形態中,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含有除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 例如,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進一步含有(E)硬化促進劑。
(成分(E)) 成分(E)為硬化促進劑。具體而言,作為硬化促進劑,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E)時,從有效地提高成形時的硬化性之觀點考慮,成分(E)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之觀點考慮,硬化促進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
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除了成分(C)的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之外,還可含有至少1種有機性的熱穩定性金屬螯合錯鹽。
又,於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能夠依據需要含有例如脫模劑、阻燃劑、離子捕捉劑、著色劑、低應力劑及抗氧化劑等添加劑。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具體而言,關於該等添加劑,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該等各成分的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分別能夠設為0.01~2質量%左右的量。
又,從提高鍍覆特性之觀點考慮,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不含有用作上述著色劑之碳黑等碳之構成。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例如藉由公知的手段混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成分來獲得混合物。進而藉由對混合物進行熔融混煉來獲得混煉物。作為混煉方法,例如能夠使用單軸型混煉擠出機、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等擠出混煉機、或混合輥等輥式混煉機,使用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為佳。冷卻後,能夠將混煉物設為顆粒狀。
在此,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具體為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粉末(粉粒狀的混煉物)彼此固化而得之凝聚體或造粒物。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為半硬化狀態(B階段狀態)。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將混煉物造粒時,藉由篩選所獲得之粉末、造粒物,能夠獲得塌陷角處於特定範圍之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作為製作呈顆粒形狀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步驟,例如可列舉熔融混煉後粉碎冷卻後的混合物之步驟。另外,例如,可以篩選呈顆粒形狀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以調節顆粒的大小。又,例如,可以藉由離心製粉法或熱切法等方法對呈顆粒形狀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進行處理,以調整分散度或流動性等。 又,作為製作呈粉碎形狀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步驟,例如可列舉粉碎混合物並製成顆粒形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後,進一步粉碎該顆粒形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步驟。
在本實施形態中獲得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為含有特定成分並且表示特定塌陷角之顆粒狀,因此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製造穩定性優異,例如,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供給穩定性、成形性優異者。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獲得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在藉由LDS對硬化物進行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能夠減小形成電路時的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方法,例如可列舉轉注成形、射出成形、壓縮成形等模具成形。藉由使用該種成形方法,能夠製造具備上述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之樹脂成形品。
在本實施形態中,樹脂成形品為含有LDS添加劑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具體而言,為三維結構的樹脂成形品。只要具有三維結構,則樹脂成形品的形狀並無限定,例如可以在局部具有彎曲面。 又,由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並不限於最終產品,亦能夠包含複合材料或各種零件。樹脂成形品能夠用作可攜式電子機器、車輛及醫療器械的零件、或含有其他電路之電子零件、半導體密封材料、以及用於形成該等之複合材料。
又,能夠藉由將樹脂成形品提供到LDS來獲得MID。 MID係具有三維形狀、上述樹脂成形品、三維電路這3個要素者,例如為在三維結構的樹脂成形品的表面由金屬膜形成電路之零件。具體而言,MID能夠具備具有三維結構之樹脂成形品及形成於該樹脂成形品的表面之三維電路。藉由使用該種MID,能夠有效地活用空間並能夠實現零件數量的縮減或輕薄小型化。作為MID,能夠應用於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和內置天線、感測器、半導體裝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MID的製造步驟例如能夠包括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步驟。又,亦可以於鍍覆處理前追加表面清洗步驟。
作為照射於樹脂成形品之活性能量線,例如能夠使用雷射。作為雷射,例如能夠使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者。 在本實施形態中,LDS用樹脂組成物為含有成分(A)~(D)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形狀為表示特定塌陷角之顆粒狀,因此能夠減小藉由雷射照射而在由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中形成電路時的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作為鍍覆處理,可使用電鍍或無電電鍍中的任一個。藉由於經上述雷射照射之區域實施鍍覆處理,能夠形成電路(鍍覆層)。作為鍍覆液,沒有限定,能夠廣泛地採用公知的鍍覆液,作為金屬成分,可使用混合有銅、鎳、金、銀、鈀之鍍覆液。 在本實施形態中,LDS用樹脂組成物為含有成分(A)~(D)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形狀為表示特定塌陷角之顆粒狀,因此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供給穩定性或成形性優異等、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製造穩定性優異並且由硬化物構成之樹脂成形品的鍍覆特性優異。
(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人等研究了在MID等半導體裝置的製造中使用基於LDS的微細加工。 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密封材料的成形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依據本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以覆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前述半導體元件而形成密封材料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及 在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照射前述活性能量線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步驟, 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另外,將該等各構成的任意組合、本實施形態的表現,在方法、裝置等之間進行變換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態樣亦為有效。 例如,依據本實施形態,亦能夠提供一種藉由前述本實施形態中的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獲得之半導體裝置。
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密封材料的成形性及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圖1(a)~圖1(d)及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剖面圖。圖2中一併示出藉由這種製造方法獲得之半導體裝置100的構成。
半導體裝置100(圖2)具有基板101、裝載於基板101上之半導體元件103、密封半導體元件103之密封材料105及選擇性地設置於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特定區域之金屬層111。在此,密封材料105為含有LDS添加劑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
作為半導體裝置100的具體例,可列舉成形電路零件、各種半導體封裝。 作為成形電路零件的具體例,可列舉用於汽車用構件者等。 又,作為半導體封裝的具體例,可列舉MAP(Mold Array Package:模具陣列封裝)、QFP(Quad Flat Package:四面扁平封裝)、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小型封裝)、CSP(Chip Size Package:晶片尺寸封裝)、QFN(Quad Flat Non-leaded Package:四面扁平無引線封裝)、SON(Small Outline Non-leaded Package:小型無引線封裝)、BGA(Ball Grid Array:球柵陣列)、LF-BGA(Lead Flame BGA)、FCBGA(Flip Chip BGA:倒裝晶片球柵陣列)、MAPBGA(Molded Array Process BGA:模具陣列製程球柵陣列)、eWLB(Embedded Wafer-Level BGA:嵌入式晶圓級球柵陣列)、Fan-In(扇入)型eWLB、Fan-Out(扇出)型eWLB等半導體封裝;SIP(System In package:封裝體系)等。
半導體裝置100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步驟4。 (步驟1)以覆蓋半導體元件103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半導體元件103而形成密封材料105之步驟 (步驟2)對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雷射109)之步驟 (步驟3)對密封材料105的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 (步驟4)在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經雷射109照射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111之步驟 在此,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以下,亦簡稱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A)熱固性樹脂、(B)無機填料、(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D)偶合劑。並且,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以下,首先具體說明各步驟,並對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構成在後面進行敘述。
(步驟1) 在步驟1中,形成密封半導體元件103之密封材料105(圖1(a))。 在此,在步驟1之前,能夠將半導體元件103裝載於基板101。基板101例如為中介層等配線基板或引線框架。又,半導體元件103藉由線結合或倒裝晶片連接等與基板101電連接。 密封材料105的成形方法能夠依據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成分、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形狀等來選擇,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壓縮成形、轉注成形。
(步驟2) 在步驟2中,對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特定部位選擇性地照射雷射109等活性能量線(圖1(b))。 藉由雷射109照射,例如能夠在密封材料105的雷射照射部形成凹部113(圖1(c))。 雷射109例如能夠從YAG雷射、準分子雷射、電磁輻射等公知的雷射中適當地進行選擇,YGA雷射為佳。又,雷射109的波長亦沒有限制,例如為200nm以上且2000nm以下,從細線化的觀點考慮,較佳為240nm以上且1100nm以下。其中,較佳列舉248nm、308nm、355nm、515nm、532nm、1064nm或1060nm者作為雷射109。
(步驟3) 在步驟3中,對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親水化處理而形成親水化面107(圖1(d))。 親水化面107可以為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一部分,亦可以為整體。又,親水化面107可以為平面、彎曲面中的任一個,亦可以包含這兩者。又,從提高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之觀點、及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之觀點考慮,親水化面107較佳為在步驟2中包括經雷射109照射之整個區域。
具體而言,步驟3能夠在步驟2之前或之後進行。 從去除步驟2中產生之殘渣,進而在步驟4中穩定地形成金屬層111之觀點考慮,步驟3較佳為在步驟2之後對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雷射照射部位、具體而言凹部113的內表面進行親水化之步驟。
又,從穩定地親水化處理密封材料105的表面之觀點考慮,步驟3較佳為包括在密封材料105的表面應用處理液之步驟。又,在步驟3中,例如可以在密封材料105的表面應用處理液,一邊加熱至40~60℃左右一邊實施超聲波處理。 作為處理液,例如可列舉二醇系有機溶劑、醇系有機溶劑、內酯系有機溶劑。 作為二醇系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列舉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類;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三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二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二醇醚類;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等二醇醚乙酸酯類。 作為醇系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列舉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等碳數3以上且8以下的醇醚。 作為內酯系有機溶劑,可列舉γ-丁內酯、α-甲基-γ-丁內酯、γ-戊內酯、γ-己內酯、γ-月桂內酯、δ-戊內酯、己內酯等。 從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適當的親水化的觀點考慮,處理液較佳含有二醇系有機溶劑,更佳含有二醇系親水性有機溶劑。
形成親水化面107之後,藉由LDS在親水化面107上特定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111。在LDS中,具體而言,對含有LDS添加劑之樹脂成形品的表面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產生金屬核,將該金屬核作為晶種,藉由無電電鍍等電鍍處理,在能量線照射區域形成鍍覆圖案。能夠基於該鍍覆圖案形成配線、電路等導電性構件。以下,進一步進行具體說明。
(步驟4) 在步驟4中,在密封材料105的表面的雷射照射部位、具體而言在凹部113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111(圖2)。金屬層111具體為鍍覆膜。 又,具體而言,步驟4包括將金屬應用於凹部113之步驟及使金屬的鍍覆層在凹部113生長之步驟。
作為鍍覆處理,可使用電鍍或無電電鍍中的任一個。在步驟2中,藉由於經雷射109照射之區域實施鍍覆處理,能夠形成電路(鍍覆層)。作為鍍覆液,沒有限定,能夠廣泛地採用公知的鍍覆液,作為金屬成分,可使用混合有銅、鎳、金、銀、鈀之鍍覆液。
藉由以上步驟獲得半導體裝置100。在本實施形態中,對含有成分(A)~(D)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亦即密封材料105照射雷射109,對包括雷射照射區域之密封材料105的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後,在親水化面107形成金屬層111,藉此能夠在半導體封裝等半導體裝置100的所期望的區域形成直接電路,並能夠減小此時的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又,能夠獲得密封材料105的成形性及基於LDS之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優異的半導體裝置100。
另外,以上以在雷射照射部位形成凹部113,並使金屬層111在凹部113內生長而形成配線之構成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凹部113及與此對應之金屬層111的形狀和機能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以形成通孔作為凹部113。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雷射109的照射部位親水化,因此即使形成通孔時,亦能夠有效地去除雷射照射後的殘渣。藉此,能夠以所期望的大小及間距穩定地形成通孔。
又,以上以照射雷射109之步驟2之後,進行形成親水化面107之步驟3之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步驟2和步驟3之前之後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在步驟2之前進行步驟3而形成親水化面107,然後在步驟2中對親水化面107的特定區域選擇性地照射雷射109。
(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接著,對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構成進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前述成分(A)~(D)。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對密封材料105進行親水化處理,並且適當地選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成分的種類,能夠設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性、及藉由LDS對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進行微細加工時使鍍覆特性優異者,又,能夠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 從進一步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性之觀點考慮,較佳地設為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記載於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 又,從進一步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製造穩定性之觀點考慮,較佳地設為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記載於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
(成分(A)) 成分(A)為熱固性樹脂。從提高基於LDS的微細加工時的鍍覆特性,又,在形成電路時減小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之觀點考慮,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從提高硬化性、保存性、耐熱性、耐濕性及耐化學品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環氧樹脂,更佳為環氧樹脂。 另一方面,從獲得更優異的耐熱性之觀點考慮,成分(A)較佳含有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更佳為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
作為環氧樹脂,能夠使用1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全部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其分子量或分子結構沒有限定。 環氧樹脂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從抑制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或提高填充性、耐熱性、耐濕性等諸多特性的平衡之觀點考慮,於該等中,能夠較佳使用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多官能環氧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又,從相同的觀點考慮,環氧樹脂較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及三苯甲烷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更佳含有選自由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及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又,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為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的(共)聚合物。 具有2個以上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化合物例如含有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及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中的至少1種。藉此,能夠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並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
又,成分(A)可以進一步含有其他熱固性樹脂。作為該種熱固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又,成分(A)能夠含有後述酚樹脂硬化劑等樹脂硬化劑。
從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穩定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2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耐濕可靠性和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成分(A)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4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3質量%以下。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溶劑時,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之含量係指,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除了溶劑以外的固體成分之含量。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係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非揮發成分,並且係指去除水或溶劑等揮發成分之剩餘部分。
(硬化劑)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含有硬化劑。作為硬化劑,例如能夠粗分為複加成型硬化劑、觸媒型硬化劑及縮合型硬化劑這3大類。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複加成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酸酐;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酚樹脂系硬化劑;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多硫醇化合物;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異氰酸酯化合物;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有機酸類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觸媒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縮合型硬化劑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
該等之中,從提高針對耐燃性、耐濕性、電特性、硬化性及保存穩定性等的平衡之觀點考慮,含有酚樹脂系硬化劑更佳。作為酚樹脂系硬化劑,例如可列舉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者。 從抑制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酚樹脂系硬化劑含有酚醛清漆型酚樹脂、多官能型酚樹脂及苯酚芳烷基型酚樹脂更佳。又,亦能夠較佳地使用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具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樹脂、利用甲醛改質而得的三苯甲烷型酚樹脂。
從在成形時實現優異的流動性並提高填充性或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電子零件的耐濕可靠性或耐回焊性之觀點、及抑制所獲得之成形體的翹曲之觀點考慮,硬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7質量%以下。
(成分(B)) 成分(B)為無機填料。成分(B)例如含有選自由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各種組成之群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材料。從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機械特性或熱特性設為較佳者之觀點考慮,成分(B)較佳含有熔融破碎二氧化矽、熔融球狀二氧化矽、結晶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更佳為二氧化矽。
從減小雷射加工後的鍍覆配線寬度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例如可以為10μm以下,較佳為5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μm以下。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d50 粒徑例如為0.1μm以上,更佳為0.5μm以上。
在此,無機填料的粒徑分佈能夠使用市售的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製,SALD-7000)以體積基準測量粒子的粒度分佈。
從提高硬化物的耐熱性或耐濕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65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7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更有效地提高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時的流動性或填充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85質量%以下。
(成分(C)) 成分(C)為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這樣的化合物作為LDS添加劑發揮作用。具體而言,關於成分(C),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從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使鍍覆特性良好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質量%以上,較佳為4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質量%以上。又,從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中抑制絕緣性的降低和介電損耗正切的增加之觀點、及成分(C)的形狀為非球形時使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良好之觀點考慮,成分(C)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例如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5質量%以下。
又,從提高樹脂機械特性、樹脂強度的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0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為8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成分(B)及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
(成分(D)) 成分(D)為偶合劑。具體而言,關於成分(D),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從藉由增加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流體流動長度來提高成形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1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抑制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吸水性的增大而獲得良好的防銹性之觀點考慮,成分(D)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6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含有除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 例如,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進一步含有(E)硬化促進劑。
(成分(E)) 成分(E)為硬化促進劑。具體而言,作為硬化促進劑,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成分(E)時,從有效地提高成形時的硬化性之觀點考慮,成分(E)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25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從實現提高成形時的流動性之觀點考慮,硬化促進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較佳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0.8質量%以下。
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除了成分(C)的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之外,還可含有至少1種有機性的熱穩定性金屬螯合錯鹽。
又,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能夠依據需要含有例如脫模劑、阻燃劑、離子捕捉劑、著色劑、低應力劑及抗氧化劑等添加劑。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具體而言,關於該等添加劑,能夠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構成。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該等各成分的量相對於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分別能夠設為0.01~2質量%左右的量。
又,從提高鍍覆特性之觀點考慮,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不含有用作上述著色劑之碳黑等碳之構成。
作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例如藉由公知的手段混合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成分來獲得混合物。進而藉由對混合物進行熔融混煉來獲得混煉物。作為混煉方法,例如能夠使用單軸型混煉擠出機、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等擠出混煉機、或混合輥等輥式混煉機,使用雙軸型混煉擠出機為佳。冷卻後,能夠將混煉物設為特定形狀。
作為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形狀,例如可具有粉粒狀、顆粒狀、錠(tablet)狀或片狀等特定形狀。藉此,能夠獲得適合於轉注成形、射出成形及壓縮成形等公知的成形方法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在此,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將獲得之混煉物進行粉碎而得之粉碎物,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粉末(粉粒狀的混煉物)彼此進行固化而得之聚集體或以公知的造粒法獲得之造粒物,錠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藉由將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於高壓下打錠成形而造形為具有特定形狀之造形體,片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係指例如具有片狀或能夠捲繞之輥狀之藉由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構成的樹脂膜。 本實施形態中,粉粒狀、顆粒狀、錠狀或片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可以為半硬化狀態(B階段狀態)。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為本發明的例示,亦能夠採用上述以外的各種構成。 [實施例]
以下,參考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的記載。
(實施例A1~A4、比較例A1及A2) 用表1中所記載之摻合製備各例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並進行了評價。各例中使用之成分如下。
(無機填料) 無機填料A1:非晶質二氧化矽/結晶質二氧化矽、MUF-4V、TATSUMORI LTD.製、平均粒徑3.8μm、比表面積4.0m2 /g 無機填料A2:二氧化矽、SC-2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0.6μm、比表面積6.4m2 /g 無機填料A3:二氧化矽、SC-5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1.6μm、比表面積4.4m2 /g 無機填料A4:二氧化矽、TS-6026、Micron Technology, Inc.製平均粒徑9.0μm、比表面積3.4m2 /g 無機填料A5:二氧化矽、TS-6021、Micron Technology, Inc.製平均粒徑10.0μm、比表面積3.5m2 /g 無機填料A6:二氧化矽、FB-560、Denka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27.2μm、比表面積1.5m2 /g 無機填料A7:二氧化矽、UF-305、Tokuyama Corporation製平均粒徑2.7μm、比表面積2.1m2 /g (著色劑) 著色劑A1:碳黑、碳#5、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 偶合劑A1: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S810、CHISSO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A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S510、CHISSO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A3: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CF-4083、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熱固性樹脂) 環氧樹脂A1: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EOCN-1020、Nippon Kayaku Co.,Ltd.製 環氧樹脂A2: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NC3000、Nippon Kayaku Co.,Ltd.製 (硬化劑) 硬化劑A1:酚醛清漆型酚樹脂、PR-HF-3、Sumitomo Bakelite Co., Ltd.製 硬化劑A2: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樹脂、MEH-7851SS、Meiwa Plastic Industries, Ltd.製 (硬化促進劑) 硬化促進劑A1:四苯基鏻雙(萘-2,3-二氧基)苯基矽酸鹽 硬化促進劑A2:四苯基鏻-4,4'-磺醯二酚鹽 (脫模劑) 脫模劑A1:丙三醇三(二十八酸)酯、Licolub-WE-4、Clariant Catalysts(Japan)K.K.製 (添加劑: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 添加劑A1:無機複合氧化物、30C965、Shepherd Color Company製 (聚矽氧) 聚矽氧A1:聚氧化烯(polyoxyalkylene)環氧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FZ-3730、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低應力劑) 低應力劑A1:環氧化聚丁二烯、JP-200、Nippon Soda Co., Ltd.製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 將表1所示之摻合量的各原材料於常溫使用攪拌機混合之後,於70~100℃進行了輥混煉。接著,冷卻獲得之混煉物之後,將其進行粉碎,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接著,關於一部分例,使用篩進行粗粒和微粉的去除來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無機填料的尺寸的測量) 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SHIMADZU CORPORATION製、SALD-7000)測量了各例中使用之無機填料整體的粒度分佈、d10 、d50 及dmax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的測量) 參閱圖3(a)及圖3(b)藉由後述方法進行。
(評價方法) (成形性)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使用轉注成形機而獲得了50mm×50mm×厚度2μm的成形物。觀察所獲得之成形物的樣品,依據以下的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無內部空隙和外部空隙 △:觀察到外部空隙 ×:具有未填充
(鍍覆性)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成形硬化而獲得了硬化物。對獲得之硬化物的表面照射YAG雷射,針對其雷射照射區域中的鍍覆性,藉由以下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鍍覆表面沒有不均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些許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強烈不均,存在未鍍覆部分
(L/S) 以與上述鍍覆性評價相同的方式,製作成形物,並對所獲得之樹脂成形物的表面照射UV雷射,製作各自線寬的電路,將取得電導通者中最窄間距者記載於表1中作為各個例的結果。 評價級別為L/S=20、30、40、50、75、100及200μm的7級別。
[表1]
實施例A1 實施例A2 實施例A3 實施例A4 比較例A1 比較例A2
成分 (質量%) 無機填料A1 65.00 66.25
無機填料A2 10.00 5.00 5.00 5.00
無機填料A3 5.00 5.00 5.00 5.00
無機填料A4 66.25
無機填料A5 66.25
無機填料A6 71.25
無機填料A7 76.25
著色劑A1 0.30
偶合劑A1 0.10
偶合劑A2 0.20 0.10 0.10 0.10 0.10 0.10
偶合劑A3 0.20 0.20 0.20 0.20 0.20
環氧樹脂A1 8.99
環氧樹脂A2 8.00 8.00 8.00 8.00 8.00
硬化劑A1 3.99
硬化劑A2 4.56 4.56 4.56 4.56 4.56
硬化促進劑A1 0.50 0.40 0.40 0.40 0.40 0.40
硬化促進劑A2 0.07 0.04 0.04 0.04 0.04 0.04
脫模劑A1 0.20 0.25 0.25 0.25 0.25 0.25
添加劑A1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聚矽氧A1 0.15 0.20 0.20 0.20 0.20 0.20
低應力劑A1 0.50
合計(質量%)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B)+(C))(質量%) 85.00 86.25 86.25 86.25 86.25 86.25
無機填料的尺寸 d10 (μm) 0.60 0.05 0.90 0.90 0.41 1.30
d50 (μm) 3.00 3.60 8.00 8.60 21.60 2.40
dmax (μm) 21.00 43.00 69.00 78.00 110.00 5.00
1-20μm的粒子的比例 78% 75% 89% 90% 38% 96%
生產方法 篩選
評價結果 塌陷角(°) 25 25 28 30 38 40
成形性 ×
鍍覆性
L/S(μm/μm) 20/20 20/20 30/30 50/50 100/100 20/20
由表1可知,各實施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相對於比較例中獲得者,成形性、鍍覆性及L/S的窄間距化的各效果的平衡性優異。
(實施例B1、B2) 用表2中所記載之摻合製備各例的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並進行了評價。各例中使用之成分如下。
(原料) (無機填料) 無機填料B1:非晶質二氧化矽/結晶質二氧化矽、MUF-4V、TATSUMORI LTD.製、平均粒徑3.8μm 無機填料B2:二氧化矽、SC-2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0.6μm 無機填料B3:二氧化矽、SC-5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1.6μm 無機填料B4:二氧化矽、TS-6026、Micron Technology, Inc.製、平均粒徑9.0μm (偶合劑) 偶合劑B1: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S510、CHISSO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B2: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CF-4083、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熱固性樹脂) 環氧樹脂B1: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NC3000、Nippon Kayaku Co.,Ltd.製 (硬化劑) 硬化劑B1: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樹脂、MEH-7851SS、Meiwa Plastic Industries, Ltd.製 (硬化促進劑) 硬化促進劑B1:四苯基鏻雙(萘-2,3-二氧基)苯基矽酸鹽 硬化促進劑B2:四苯基鏻-4,4'-磺醯二酚鹽 (脫模劑) 脫模劑B1:丙三醇三(二十八酸)酯、Licolub-WE-4、Clariant Catalysts(Japan)K.K.製 (添加劑: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 添加劑B1:無機複合氧化物、30C965、Shepherd Color Company製 (聚矽氧) 聚矽氧B1:聚氧化烯環氧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FZ-3730、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 將表2所示之摻合量的各原材料於常溫使用攪拌機混合之後,於70~100℃進行了輥混煉。接著,冷卻獲得之混煉物之後,將其進行粉碎,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接著,關於一部分例,使用篩進行粗粒和微粉的去除來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差角的測量) 如圖3(a)所示,朝向設置於粉末測試儀(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製、型式PT-E)中的直徑80mm的圓板狀的水平板505的中心,使用漏斗501從垂直方向投入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502,在水平板505上形成了圓錐狀的顆粒體504。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投入進行至圓錐保持一定形狀為止,並使用量角器如圖3(a)般求出仰角(φ),設為靜止角。接著,如圖3(b)所示,使位於與水平板505相同的基座506上之109g的砝碼503從高度160mm之處落下三次,一部分顆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由於衝擊而崩潰脫落後,使用量角器如圖3(b)般求出顆粒體507的仰角(θ),並測量了塌陷角。並且,將靜止角與塌陷角之差設為差角。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平均粒徑d50 的測量) 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SHIMADZU CORPORATION製、SALD-7000)測量了各例中獲得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d50
(無機填料的尺寸的測量) 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SHIMADZU CORPORATION製、SALD-7000)測量了各例中使用之無機填料整體的粒度分佈d50
(評價方法) (樹脂組成物的供給穩定性) 關於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使用壓縮成形機(TOWA公司製),以自動樹脂供給模式供給樹脂,一邊對腔室內部進行減壓,一邊以模具溫度175℃、夾緊壓力9.6MPa、注入(壓縮)時間20秒鐘、硬化時間120秒鐘,使用脫模膜而成形了MapBGA(不具有電路或通孔配線之BT樹脂基板、PKG外部尺寸:234mm×71mm×0.2mm、無晶片安裝)。當能夠連續成形10片時設為◎,當在樹脂供給部發生錯誤而成形中斷時設為×。
(成形性)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使用轉注成形機而獲得了50mm×50mm×厚度2μm的成形物。觀察所獲得之成形物的樣品,依據以下的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無內部空隙和外部空隙 △:觀察到外部空隙 ×:具有未填充
(鍍覆性)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成形硬化而獲得了硬化物。對獲得之硬化物的表面照射YAG雷射,針對其雷射照射區域中的鍍覆性,藉由以下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鍍覆表面沒有不均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些許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強烈不均,存在未鍍覆部分
(L/S) 以與上述鍍覆性評價相同的方式,製作成形物,並對所獲得之樹脂成形物的表面照射UV雷射,製作各自線寬的電路,將取得電導通者中最窄間距者記載於表2中作為各個例的結果。 評價級別為L/S=20、30、40、50、75、100及200μm的7級別。
[表2]
實施例B1 實施例B2
成分 (質量%) 無機填料B1 66.25
無機填料B2 5.00 5.00
無機填料B3 5.00 5.00
無機填料B4 66.25
偶合劑B1 0.10 0.10
偶合劑B2 0.20 0.20
環氧樹脂B1 8.00 8.00
硬化劑B1 4.56 4.56
硬化促進劑B1 0.40 0.40
硬化促進劑B2 0.04 0.04
脫模劑B1 0.25 0.25
添加劑B1 10.00 10.00
聚矽氧B1 0.20 0.20
合計(質量%) 100.00 100.00
無機填料的d50 (μm) 3.60 8.00
無機填料中的1-20μm的粒子的比例(體積%) 75% 89%
生產方法 篩選
評價結果 d50 (mm) 0.40 0.40
塌陷角(°) 25 25
差角(°) 8 8
樹脂供給穩定性
成形性
鍍覆性
L/S(μm/μm) 20/20 30/30
由表2可知,各實施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相對於比較例中獲得者,樹脂組成物的供給穩定性、成形性、鍍覆性及L/S的窄間距化的各效果的平衡性優異。
(實施例C1~C4) 藉由表3中所記載之摻合製備各例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使用所獲得之熱固性樹脂組成物製作密封材料並進行了評價。各例中使用之原料成分為如下。
(原料) (無機填料) 無機填料C1:非晶質二氧化矽/結晶質二氧化矽、MUF-4V、TATSUMORI LTD.製、平均粒徑3.8μm 無機填料C2:二氧化矽、SC-2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0.6μm 無機填料C3:二氧化矽、SC-5500-SQ、Admatechs Company Limited製、平均粒徑1.6μm 無機填料C4:二氧化矽、TS-6026、Micron Technology, Inc.製平均粒徑9.0μm 無機填料C5:二氧化矽、TS-6021、Micron Technology, Inc.製平均粒徑10.0μm (著色劑) 著色劑C1:碳黑、碳#5、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 偶合劑C1: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S810、CHISSO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C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S510、CHISSO CORPORATION製 偶合劑C3: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CF-4083、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熱固性樹脂) 環氧樹脂C1:鄰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EOCN-1020、Nippon Kayaku Co.,Ltd.製 環氧樹脂C2: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NC3000、Nippon Kayaku Co.,Ltd.製 (硬化劑) 硬化劑C1:酚醛清漆型酚樹脂、PR-HF-3、Sumitomo Bakelite Co., Ltd.製 硬化劑C2:含有聯伸苯基骨架之苯酚芳烷基型樹脂、MEH-7851SS、Meiwa Plastic Industries, Ltd.製 (硬化促進劑) 硬化促進劑C1:四苯基鏻雙(萘-2,3-二氧基)苯基矽酸鹽 硬化促進劑C2:四苯基鏻-4,4'-磺醯二酚鹽 (脫模劑) 脫模劑C1:丙三醇三(二十八酸)酯、Licolub-WE-4、Clariant Catalysts(Japan)K.K.製 (添加劑: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 添加劑C1:無機複合氧化物、30C965、Shepherd Color Company製 (聚矽氧) 聚矽氧C1:聚氧化烯環氧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FZ-3730、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 (低應力劑) 低應力劑C1:環氧化聚丁二烯、JP-200、Nippon Soda Co., Ltd.製
(無機填料的尺寸的測量) 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SHIMADZU CORPORATION製、SALD-7000)測量了各例中使用之無機填料整體的粒度分佈。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 將表3所示之摻合量的各原材料於常溫使用攪拌機混合之後,於70~100℃進行了輥混煉。接著,冷卻獲得之混煉物之後,將其進行粉碎,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接著,關於一部分例,使用篩進行粗粒和微粉的去除來獲得了粉粒狀的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的測量) 參閱圖3(a)及圖3(b)藉由前述方法進行。
(密封材料的製作)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使用轉注成形機而獲得了50mm×50mm×厚度2μm的成形物。
(評價) (成形性) 觀察藉由“密封材料的製作”而獲得之各例的成形物的樣品,依據以下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無內部空隙和外部空隙 △:觀察到外部空隙 ×:具有未填充
(鍍覆性) 將各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75℃的條件下成形硬化而獲得了硬化物。 在對所獲得之硬化物進行親水化處理之例中,獲得硬化物之後,在雷射照射前使用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作為處理液一邊加熱至50℃一邊進行超聲波清洗(頻率40kHz、輸出110W)5分鐘,以沖洗硬化物的整個表面。 然後,對硬化物的表面照射YAG雷射(波長1064nm),針對其雷射照射區域中的鍍覆性,藉由以下判斷基準進行了評價。 ◎:鍍覆表面沒有不均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些許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不均,但沒有未鍍覆部分 ×:鍍覆表面可以看出強烈不均,存在未鍍覆部分
(L/S) 關於除了鍍覆性的評價結果為“×”的例以外的例,以與上述鍍覆性評價相同的方式,製作成形物,並對所獲得之樹脂成形物的表面照射UV雷射,製作各自線寬的電路,將取得電導通者中最窄間距者記載於表3中作為各個例的結果。 評價級別為L/S=20、30、40、50、75、100及200μm的7級別。
[表3]
實施例C1 實施例C2 實施例C3 實施例C4
成分 (質量%) 無機填料C1 65.00 66.25
無機填料C2 10.00 5.00 5.00 5.00
無機填料C3 5.00 5.00 5.00
無機填料C4 66.25
無機填料C5 66.25
著色劑C1 0.30
偶合劑C1 0.10
偶合劑C2 0.20 0.10 0.10 0.10
偶合劑C3 0.20 0.20 0.20
環氧樹脂C1 8.99
環氧樹脂C2 8.00 8.00 8.00
硬化劑C1 3.99
硬化劑C2 4.56 4.56 4.56
硬化促進劑C1 0.50 0.40 0.40 0.40
硬化促進劑C2 0.07 0.04 0.04 0.04
脫模劑C1 0.20 0.25 0.25 0.25
添加劑C1 10.00 10.00 10.00 10.00
聚矽氧C1 0.15 0.20 0.20 0.20
低應力劑C1 0.50
合計(質量%)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生產方法 篩選
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 25 25 28 30
無機填料中的1-20μm的粒子的比例(體積%) 78% 78% 75% 89%
親水化處理 (一邊加熱至50℃一邊進行超聲波清洗5分鐘)
評價結果 成形性
鍍覆性
L/S(μm/μm) 20/20 20/20 30/30 50/50
由表3可知,各實施例中獲得之樹脂組成物相對於比較例中獲得者,成形性、鍍覆性及L/S的窄間距化的各效果的平衡性優異。
以下,附記參考形態的例。 A1.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DS),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前述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前述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 A2.如A1.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前述成分(B)的d10 粒徑為0.05μm以上且3μm以下。 A3.如A1.或A2.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E)硬化促進劑。 A4.如A1.至A3.項中任一項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前述成分(B)含有二氧化矽。 A5.如A1.至A4.項中任一項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前述成分(B)及前述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為70質量%以上且98質量%以下。
B1.一種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用於雷射直接成形(LDS)且為顆粒狀,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熱固性樹脂; 無機填料; 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偶合劑, 前述熱固性樹脂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塌陷角為35°以下。 B2.如B1.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差角為5°以上。 B3.如B1.或B2.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平均粒徑d50 為1.0mm以下。 B4.如B1.至B3.項中任一項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前述無機填料的平均粒徑d50 為10μm以下。 B5.如B1.至B4.項中任一項之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其中, 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前述無機填料及前述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為80質量%以上且98質量%以下。
C1.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以覆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前述半導體元件而形成密封材料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之步驟;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及 在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經前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步驟, 前述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 (A)熱固性樹脂; (B)無機填料; (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 (D)偶合劑, 前述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 C2.如C1.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對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前述步驟為在照射活性能量線之前述步驟之後,使前述密封材料的表面的前述特定部位親水化之步驟。 C3.如C1.或C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進行親水化處理之前述步驟包括在前述密封材料的前述表面應用含有二醇系有機溶劑之處理液之步驟。 C4.如C1.至C3.項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前述步驟包括: 在前述區域應用金屬之步驟;及 使前述金屬的鍍覆層在前述區域生長之步驟。 C5.如C1.至C4.項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活性能量線的波長為240nm以上且1100nm以下。
本申請主張以於2018年12月18日提出申請之日本申請特願2018-236604號、2019年2月1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申請特願2019-025899號及2019年2月1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申請特願2019-025900號為基礎之優先權,且將其揭示之全部內容併入本文中。
100:半導體裝置 101:基板 103:半導體元件 105:密封材料 107:親水化面 109:雷射 111:金屬層 113:凹部 501:漏斗 502:熱固性樹脂組成物 503:砝碼 504:顆粒體 505:水平板 506:基座 507:顆粒體 φ:靜止角 θ:塌陷角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中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剖面圖。 [圖2]係表示實施形態中的半導體裝置的構成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塌陷角(θ)及靜止角(φ)的測量方法之概略圖。
100:半導體裝置
101:基板
103:半導體元件
105:密封材料
107:親水化面
111:金屬層

Claims (12)

  1.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以覆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之方式藉由LDS即雷射直接成形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密封該半導體元件而形成密封材料之步驟;對該密封材料的表面的特定部位照射活性能量線之步驟;對該密封材料的包括經該活性能量線照射之區域之該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之步驟;及在該密封材料的該表面的經該活性能量線照射之區域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步驟;進行親水化處理之該步驟包括在該密封材料的該表面應用含有選自由二醇醚、二醇醚乙酸酯組成之群中的至少1種之處理液之步驟;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含有:(A)熱固性樹脂;(B)無機填料;(C)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金屬核之非導電性金屬化合物;及(D)偶合劑,該成分(A)含有選自由環氧樹脂及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組成之群中的1種以上,該成分(C)為選自(i)尖晶石型金屬氧化物的1種以上,且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進而滿足以下條件1,條件1:該成分(B)中,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比例相對於該成分(B)整體為40體積%以上且95體積%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進行親水化處理之該步驟為在照射活性能量線之該步驟之後,使該密封材 料的表面的該特定部位親水化之步驟。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選擇性地形成金屬層之該步驟包括:在該區域應用金屬之步驟;及使該金屬的鍍覆層在該區域生長之步驟。
  4.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活性能量線的波長為240nm以上且1100nm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成分(B)的d10粒徑為0.05μm以上且3μm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含有(E)硬化促進劑。
  7.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成分(B)含有二氧化矽。
  8.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該成分(B)及該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相對於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為70質量%以上且98質量%以下。
  9.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不含碳黑。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的平均粒徑d50為1.0mm以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成分(B)的平均粒徑d50為10μm以下。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中的該成分(B)及該成分(C)的含量的合計 相對於該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整體為80質量%以上且98質量%以下。
TW108146486A 2018-12-18 2019-12-18 Lds 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797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8-236604 2018-12-18
JP2018236604 2018-12-18
JP2019025900 2019-02-15
JPJP2019-025899 2019-02-15
JPJP2019-025900 2019-02-15
JP2019025899 2019-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787A TW202031787A (zh) 2020-09-01
TWI797404B true TWI797404B (zh) 2023-04-01

Family

ID=7110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486A TWI797404B (zh) 2018-12-18 2019-12-18 Lds 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64402A1 (zh)
EP (1) EP3901214A4 (zh)
JP (2) JP7078138B2 (zh)
KR (1) KR102490214B1 (zh)
CN (1) CN113195631A (zh)
TW (1) TWI797404B (zh)
WO (1) WO2020130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8309B2 (ja) * 2019-07-26 2022-12-1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マレ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WO2021131439A1 (ja) * 2019-12-24 2021-07-0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筐体、インバータ部品、エアコン部品及び自動車部品
CN112812304B (zh) * 2021-01-07 2023-05-12 天津德高化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预聚体、含有该预聚体的封装树脂及封装树脂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8618A (ja) * 2012-10-26 2014-05-15 Rohm &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無電解めっき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に使用される溶液
JP2016098415A (ja) * 2014-11-21 2016-05-3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メッキ膜を有する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7199639A1 (ja) * 2016-05-18 2017-11-23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Lds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三次元成形回路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7750B2 (ja) * 2002-05-22 2008-11-2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EP1767663A1 (en) * 2005-09-23 2007-03-2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Method for partially metallizing a product
JP5101026B2 (ja) * 2005-11-04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膜形成方法、導電性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多層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218298B2 (ja) * 2008-07-02 2013-06-2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シリコーン樹脂−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当該樹脂で成形したプレモールドパッケージ
WO2013141157A1 (ja) * 2012-03-23 2013-09-26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及び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1852230B1 (ko) * 2012-03-29 2018-04-25 스미또모 베이크라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및 반도체 장치
GB201304770D0 (en) * 2013-03-15 2013-05-01 Provost Fellows Foundation Scholars And The Other Members Of Board Of A scalable process for producing exfoliated defect-free, non-oxidised 2-dimens ional materials in large quantities
JP6489795B2 (ja) 2013-12-17 2019-03-2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材料、樹脂成形品、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強化樹脂材料の製造方法
JP6402620B2 (ja) 2014-01-30 2018-10-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体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US9676927B2 (en) * 2014-04-09 2017-06-13 The Shepherd Color Company Core-shell composite inorganic metal oxide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for prevention of thermal oxidative degradation in polymer and resin compositions
JP2016199779A (ja) * 2015-04-08 2016-12-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修飾金属ナノ粒子,その製造方法,修飾金属ナノインク及び配線層形成方法
WO2017110458A1 (ja) * 2015-12-24 2017-06-29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ダイレクトストラクチャリング層形成用組成物、キット、および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441874B2 (ja) * 2015-12-24 2018-12-19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ダイレクトストラクチャリング層形成用組成物、キット、およびメッキ層付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179184A (ja) * 2016-03-31 2017-10-05 太陽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ドラ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6922158B2 (ja) * 2016-04-20 2021-08-1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封止基板、および電子装置
WO2018079314A1 (ja) * 2016-10-24 2018-05-03 東レ株式会社 半導体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複合センサ
JP2019025903A (ja) 2017-07-28 2019-02-2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積層体、及び前記積層体を備え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8618A (ja) * 2012-10-26 2014-05-15 Rohm &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無電解めっき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に使用される溶液
JP2016098415A (ja) * 2014-11-21 2016-05-3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メッキ膜を有する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7199639A1 (ja) * 2016-05-18 2017-11-23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Lds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三次元成形回路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04798A (ko) 2021-08-25
KR102490214B1 (ko) 2023-01-19
EP3901214A1 (en) 2021-10-27
JP2022116077A (ja) 2022-08-09
TW202031787A (zh) 2020-09-01
JP7078138B2 (ja) 2022-05-31
JPWO2020130012A1 (ja) 2021-09-09
US20220064402A1 (en) 2022-03-03
WO2020130012A1 (ja) 2020-06-25
CN113195631A (zh) 2021-07-30
EP3901214A4 (en) 2022-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9296B (zh) Lds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及三維成形電路零件
TWI797404B (zh) Lds 用熱固性樹脂組成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WO2012121377A1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627390A (zh) 半導體密封用樹脂組成物、半導體裝置及結構體
JP2014133830A (ja) 半導体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片面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CN113614141B (zh) 密封用树脂组合物和半导体装置
CN111527593B (zh)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9026715A (ja) 一括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8586A (ja) 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電子装置、自動車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006972A (ja) 封止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93258B (zh) 半導體密封用樹脂組成物、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密封用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TWI803608B (zh) 粒子狀密封用樹脂組成物、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1187868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電子装置
JP747658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1102728A (ja) Lds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7243493B2 (ja) 半導体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21150343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52497B1 (ko) 열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수지 봉지 기판, 및 전자 장치
JP2021195586A (ja) Lds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構造体
JP2017193636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封止基板、および電子装置
CN114364736A (zh) 半导体密封用树脂组合物和半导体装置
JP2022030195A (ja) Lds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品および三次元成形回路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