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421B -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 Google Patents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421B
TWI796421B TW108102501A TW108102501A TWI796421B TW I796421 B TWI796421 B TW I796421B TW 108102501 A TW108102501 A TW 108102501A TW 108102501 A TW108102501 A TW 108102501A TW I796421 B TWI796421 B TW I7964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holder
holding
holder
battery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2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6442A (zh
Inventor
光安建都
野田慎一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42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可簡單地進行電池的卸下之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包含電池收容空間之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及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當中之任一者,前述電池收容空間是在人力驅動車輛的直立狀態於下方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開口的外側彈壓。

Description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本發明是關於將電池單元彈壓之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在專利文獻1揭示以下的技術。在從保持具將電池單元卸下的過程,電池單元是從藉由保持具保持的位置、即第1位置移位,一度被保持於第2位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614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關於電池單元的卸下,期望能將電池單元更簡單地卸下。於是,希望提供能簡單地進行電池單元的卸下之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第1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選自包含形成有開口的電池收容空間之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及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之任一者;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開口的外側彈壓。依據第1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利用彈壓構件之彈壓力可將電池單元從車架輕易地卸下。
本發明的第2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選自包含電池收容空間之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及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之任一者;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開口的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成,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從前述車架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設置於前述車架及前述電池保持具之一方之電池保持具安裝部至少部分重疊。依據第2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利用為了設置電池保持具安裝部而形成在電池單元和車架間的空間來配置電池彈壓裝置,因此能謀求車架的小型化。
本發明的第3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選自包含電池收容空間之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以及具備第1電池保持具及第2電池保持具且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之任一者;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透過配置成與前述電池單元的兩端鄰接之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和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而安裝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的狀態下,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的開口之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在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在前述電池單元和前述車架之內周面間且在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及第2電池保持具間連續地形成之間隙。依據第3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利用形成在電池單元和車架間的間隙(例如配線空間)來配置電池彈壓裝置,因此可謀求車架的小型化。
在根據前述第3態樣之第4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間隙形成為可收容纜線,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成與前述纜線鄰接。依據第4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利用車架和電池單元間之供纜線通過的空間來配置電池彈壓裝置。
在根據前述第4態樣之第5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纜線包含複數根纜線,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複數根纜線間。依據第5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利用車架和電池單元間之供纜線通過的空間來配置電池彈壓裝置。
在根據前述第2態樣之第6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是配置於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和前述電池單元的長度方向中心線之間。依據第6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將電池彈壓裝置配置在相對於電池單元的長度方向中心為端部側。
在根據前述第6態樣之第7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部係包含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及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是在前述車架的長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的相反側,在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安裝具有鎖定機構之第1電池保持具,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和前述電池單元的長度方向中心線之間。依據第7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在設有鎖定機構之電池保持具側配置電池彈壓裝置,當將鎖定機構解除時,電池單元的卸下變容易。
在根據前述第7態樣之第8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在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安裝具有前述電池單元的旋轉支承機構之第2電池保持具,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和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之間。依據第8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在離開旋轉支承機構的位置進行彈壓,因此可將彈壓力所產生之力矩增大。
在根據前述第1~第8態樣中任一者之第9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彈壓構件係包含螺旋彈簧。依據第9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縱使車架和電池單元間的空間較大的情況,仍能確實地讓電池彈壓裝置抵接於電池單元。
在根據前述第1~第9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0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彈壓構件係包含複數個彈壓構件。依據第10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能讓大的彈壓力產生。
根據前述第1~第10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1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彈壓構件,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之壓縮狀態下,成為在前述電池單元和前述車架的內周面間所形成的間隙以內的尺寸。依據第11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確實地將電池單元收容於電池收容空間。
在根據前述第1~第11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2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保持部係具有:支承前述彈壓構件之彈壓構件支承部、及固定於前述車架、前述電池單元及前述電池保持具當中任一者之固定部。依據第12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透過保持部將電池彈壓裝置固定住。
在根據前述第12態樣之第13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彈壓構件係具有:可彈性變形的彈壓部、及與前述保持部卡合之卡合部。依據第13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可透過保持部將電池彈壓裝置固定住。
在根據前述第1~第13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4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保持部固定於前述車架。依據第14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當將電池單元卸下時,電池彈壓裝置可從電池單元分離而不致造成阻礙。
在根據前述第1~第13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5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保持部固定於前述電池單元。依據第15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不需在車架設置用於安裝電池彈壓裝置的構造。
在根據前述第1~第13態樣中任一者之第16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保持部固定於前述電池保持具。依據第16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在電池單元和車架之間不需設置用於配置電池彈壓裝置的空間,可使車架小型化。
在根據前述第16態樣之第17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進一步包含:調整前述彈壓構件相對於前述車架的位置之調整機構。依據第17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相對於車架可將電池彈壓裝置配置於適切的位置。
在根據前述第17態樣之第18態樣的電池彈壓裝置中,前述調整機構係包含:設置於前述保持部及前述電池保持具的一方之長孔、以及設置於前述保持部及前述電池保持具的另一方之螺合部。依據第18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透過長孔和螺合部,相對於車架可簡單地調整彈壓構件的位置。
本發明的第19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係具備:前述車架、安裝於前述車架之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之前述電池單元、前述電池保持具、藉由來自前述電池單元的電力驅動之傳動單元、及前述第1~18態樣中任一者所記載的電池彈壓裝置。依據第19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能夠提供容易將電池單元卸下之電動輔助自行車。
在根據前述第19態樣之第20態樣的人力驅動車輛中,前述電池保持具係包含:在第1保持位置與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前述電池單元的第1端部相對向之基部、以及設置於前述基部之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前述第1保持部,可在藉由與設置於前述電池單元之被保持部接觸而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的第1位置、及從前述被保持部離開的第2位置之間移位,前述第2保持部,在將前述電池單元從前述電池保持具卸下的方向上,在比前述第1保持部更靠下游側配置至少一部分,且可在比前述第1保持位置更靠下游側之第2保持位置保持前述電池單元。依據第20態樣之電池彈壓裝置,縱使電池受到彈壓裝置的彈壓力而彈出後,仍可在第2保持位置將電池單元保持住,因此可防止電池單元之不慎落下。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可簡單地進行電池單元的卸下。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針對包含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A做說明。   在此,人力驅動車輛A,是指關於行駛用的原動力至少部分使用人力的車輛,包含利用電動來輔助人力的車輛。僅利用人力以外的原動力之車輛並不包含於人力驅動車輛A。特別是原動力僅使用內燃機的車輛並不包含於人力驅動車輛A。通常,人力驅動車輛A是假想為小型輕型車輛,其是假想為在公路上行駛時不需要駕照的車輛。圖示的人力驅動車輛A是包含電動輔助單元E之自行車(e-bike),電動輔助單元E是使用電能來輔助人力驅動車輛A的推進。具體而言,圖示的人力驅動車輛A是旅行車(trekking bike)。人力驅動車輛A進一步包含:車架A1、前叉A2、前輪WF、後輪WR、車把H、及傳動系統(drive train)B。
傳動系統B構成為鏈條傳動型。傳動系統B係包含:曲柄C、前鏈輪D1、後鏈輪D2及鏈條D3。曲柄C係包含:藉由車架A1可旋轉地支承之曲柄軸C1、及設置於曲柄軸C1的兩端部各個之一對的曲柄臂C2。在各曲柄臂C2的前端,可旋轉地安裝踏板PD。傳動系統B可選自任意的型式,亦可為皮帶傳動型或軸傳動型。
前鏈輪D1,是以與曲柄軸C1一體旋轉的方式設置於曲柄C。後鏈輪D2設置於後輪WR的輪轂HR。鏈條D3是繞掛於前鏈輪D1及後鏈輪D2。由搭乘人力驅動車輛A的使用者施加於踏板PD之驅動力,是透過前鏈輪D1、鏈條D3及後鏈輪D2傳遞到後輪WR。
人力驅動車輛A進一步包含電動輔助單元E(傳動單元)。電動輔助單元E,是以輔助人力驅動車輛A之推進力的方式進行動作。電動輔助單元E,是對應於例如施加於踏板PD的驅動力而動作。電動輔助單元E包含電動馬達E1。電動輔助單元E,是藉由從搭載於人力驅動車輛A之電池單元60供給的電力而被驅動。人力驅動車輛A亦可將電動輔助單元E省略。
人力驅動車輛A進一步包含電池組件1。電池組件1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上之任一管件(tube)。在本實施形態,電池組件1設置於車架A1的下管DT。
如圖2及圖3所示般,車架A1包含形成有開口DT2之電池收容空間DT1。開口DT2形成於人力驅動車輛A直立狀態下之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側方之任一方、下方或上方。電池組件1是在至少一部分被收容於例如下管DT的電池收容空間DT1的狀態下使用。在本實施形態,下管DT設有:在人力驅動車輛A位於平地的狀態下朝下方開口之開口DT2。開口DT2的大小設定成,可將電池組件1插入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大小。電池組件1亦可設置於除下管DT以外之車架A1或前叉A2等。
參照圖3,針對電池組件1的構造做說明。   電池組件1包含電池保持具10及電池單元60。電池保持具10構成為可保持電池單元60。電池保持具10,是以被收容於例如下管DT之電池收容空間DT1的狀態安裝於下管DT。具體而言,電池保持具10是藉由螺栓或鉚釘固定於下管DT之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電池單元60是收容1或複數個電池槽室(圖示省略)。電池單元60呈長條狀,且包含至少部分的剖面沿著下管DT的剖面形狀之形狀。電池單元60的形狀亦可為圓筒狀、長方體,並不限定於長條狀。電池單元60包含第1端部61及第2端部65。第1端部61是電池單元60之長度方向上之一端部。第1端部61包含第1端面61A。第2端部65是電池單元60之長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第2端部65包含第2端面65A。
電池組件1進一步包含:保護電池單元60之蓋子69。蓋子69的形狀是沿著人力驅動車輛A之下管DT的形狀。具體而言,蓋子69的形狀,在電池單元60藉由電池保持具10保持且蓋子69安裝於電池單元60的狀態下,是與下管DT實質成為同一面(無接縫)的形狀。
電池保持具10進一步具備:保持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之第1電池保持具12。第1電池保持具12,在例如人力驅動車輛A的下管DT內,是配置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前方側(頭管側)。電池保持具10具備:保持電池單元60的第2端部65之第2電池保持具32。第2電池保持具32,在例如人力驅動車輛A的下管DT內,是配置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後方側。在人力驅動車輛A的下管DT內,將第2電池保持具32配置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前方側並將第1電池保持具12配置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後方側亦可。在以下的說明,第1方向DX是指,從第2電池保持具32朝向第1電池保持具12的方向、及從第1電池保持具12朝向第2電池保持具32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第1方向DX是沿著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之方向。第2方向DY是與第1方向DX正交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是沿著人力驅動車輛A之左右方向的方向。第1電池保持具12配置成與電池單元60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鄰接。第2電池保持具32配置成與電池單元60之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鄰接。
圖3~圖5所示之第1電池保持具12係包含:與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相對向之基部13、設置於基部13之第1保持部13A及第2保持部13B。第1電池保持具12的第1保持部13A,是在被收容於電池收容空間DT1之第1保持位置保持電池單元60。第2保持部13B,是在電池單元60的一部分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之第2保持位置保持電池單元60。以下說明第1電池保持具12的一例。
如圖4所示般,第1電池保持具12之基部13包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之支承構件16。支承構件16包含:與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接觸之第1支承面18A。支承構件16進一步包含第1支承構件18及第2支承構件20。第1支承構件18包含第1支承面18A。第1支承構件18安裝於第2支承構件20。第1支承構件18是藉由例如4根螺栓BT1安裝於第2支承構件20。第2支承構件20是藉由例如2根螺栓BT2安裝於下管DT之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
如圖5所示般,第1支承構件18進一步包含貫通孔18B。貫通孔18B是沿第1方向DX貫穿第1支承構件18。貫通孔18B設置於例如第2方向DY上之第1支承構件18的中央。第1支承構件18進一步包含:構成後述的卸下輔助機構70的一部分之第1突出部71。第1突出部71是朝向第2電池保持具32突出。藉由第1突出部71與電池單元60之第2突出部72的卡合,在第2保持位置保持電池單元60(參照圖19)。第2保持位置表示:從電池單元60被收容於電池收容空間DT1的狀態變成電池單元60的一部分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時之電池單元60的位置。第1突出部71是上述第2保持部13B的一例。
第1電池保持具12進一步具備:將電池單元60朝第2電池保持具32側彈壓之第1彈壓構件14。第1彈壓構件14設置於支承構件16之第1支承面18A。在本實施形態,第1彈壓構件14有2個。2個第1彈壓構件14,是以例如在第2方向DY上將貫通孔18B夾在中間的方式設置於第1支承面18A。第1彈壓構件14包含第1彈性構件14A。第1彈性構件14A包含橡膠。第1彈壓構件14的大小等,是按照第1方向DX上之電池單元60的製造公差範圍而設定。
第1電池保持具12進一步具備:以接觸面22A與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部61接觸的方式安裝於第1彈壓構件14之接觸構件22。接觸構件22安裝於例如2個第1彈壓構件14各個。接觸構件22的接觸面22A之摩擦係數比第1彈壓構件14低。構成接觸面22A的材料包含金屬或樹脂。作為一例,接觸構件22包含不鏽鋼。第1電池保持具12進一步具備:用於讓電池單元60被電池保持具10保持之鎖定機構24。
如圖5所示般,鎖定機構24係包含:以與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面61A接觸的方式可相對於支承構件16移位之接觸部25、藉由既定操作而使接觸部25移位之圓筒體24A、將既定操作轉換成接觸部25的動作之凸輪機構26、及覆蓋圓筒體24A之殼體28。接觸部25是上述第1保持部13A的一例。在本實施形態,接觸部25是朝第1方向DX延伸之閂扣(latch)。在本實施形態,接觸部25設置成,相對於支承構件16沿著第1方向DX進行直線運動。既定操作的一例,是利用鍵單元(圖示省略)所進行的操作(以下稱為「鍵操作」)。
圓筒體24A包含可插入鍵單元之插入孔24B。插入孔24B設置於圓筒體24A的外端面24C。圓筒體24A的插入孔24B,是設置成朝向例如人力驅動車輛A的左側方,透過設置於下管DT之貫通孔(圖示省略)而在外部露出。圓筒體24A,是以藉由鍵操作而可相對於支承構件16旋轉的方式藉由殼體28支承。殼體28設置於第2支承構件20內。殼體28是藉由例如2根螺栓BT3安裝於第2支承構件20。
如圖6所示般,凸輪機構26包含第1凸輪26A及第2凸輪26B。第1凸輪26A包含棒狀延伸之桿構件。具體而言,第1凸輪26A是沿著第2方向DY延伸之圓柱狀的構件。第1凸輪26A設置於圓筒體24A之與外端面24C為相反側之內端面(圖示省略)。第1凸輪26A的中心軸心CA1,相對於圓筒體24A的中心軸心CA2成為偏置(offset)。圓筒體24A的中心軸心CA2是與鍵單元的旋轉軸心TR1同軸。鍵單元的旋轉軸心TR1是與例如第1方向DX正交。在本實施形態,鍵單元的旋轉軸心TR1沿著第2方向DY。第1凸輪26A,插入設置於例如殼體28之溝槽28A,藉由鍵操作而在溝槽28A的兩端部間移動。溝槽28A的外形形成為,沿著以旋轉軸心TR1為中心之圓弧狀。
第2凸輪26B是以與第1凸輪26A卡合的方式設置於接觸部25。第2凸輪26B包含與第1凸輪26A卡合之凸輪面26C。凸輪面26C是將第1凸輪26A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的面。在本實施形態,從與第1方向DX正交的方向(第2方向DY)觀察,凸輪面26C是包含彎曲形狀之曲面。第2凸輪26B,是以例如凸輪面26C朝向與第1方向DX交叉的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於接觸部25。第2凸輪26B,可與接觸部25形成為一體,亦可與接觸部25為不同個體。在本實施形態,第2凸輪26B是與接觸部25為不同個體,且藉由螺栓BT4安裝於接觸部25。
接觸部25包含:支承設置於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面61A的被保持部62之支承面25A。在本實施形態,支承面25A是接觸部25的上表面。接觸部25,是藉由第1凸輪26A的移動所致之第2凸輪26B的動作而進行直線運動。具體而言,接觸部25設置成,以插穿第1支承構件18之貫通孔18B的方式可沿著第1方向DX移位。亦即,接觸部25之移位方向是與鍵單元的旋轉軸心TR1正交。
接觸部25設置成。能在電池單元60的被保持部62可藉由支承面25A支承之第1位置、和不支承被保持部62之第2位置間移位。第1位置表示,為了用接觸部25將電池單元60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接觸部25與電池單元60之被保持部62接觸時之接觸部25的位置。第2位置表示,為了使電池單元60可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接觸部25從被保持部62離開時之接觸部25的位置。接觸部25,在配置於第1位置的狀態下,是從第1支承構件18之第1支承面18A透過貫通孔18B朝第2電池保持具32方向突出。接觸部25。在配置於第2位置的狀態下,是配置於比第1位置更遠離第2電池保持具32的位置。接觸部25,在配置於第2位置的狀態下,相對於貫通孔18B是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的內側。接觸部25是藉由例如彈壓構件(圖示省略)而朝第1位置彈壓。作為一例,彈壓構件(圖示省略)是以將接觸部25從第2位置朝向第1位置彈壓的方式設置於接觸部25和殼體28之間。圖6所示的鎖定機構24,是接觸部25配置於第1位置的狀態。圖7所示的鎖定機構24,是接觸部25配置於第2位置的狀態。
接觸部25及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面61A構成為,不致阻礙電池單元60往電池保持具10的安裝。接觸部25進一步包含:相對於支承面25A呈傾斜之傾斜面25B。傾斜面25B構成為,藉由與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面61A接觸而使接觸部25朝向第2位置移位。具體而言,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電池保持具10的過程中,藉由使第1端面61A和傾斜面25B接觸,使接觸部25朝向第2位置移位。接著,當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面61A和傾斜面25B之接觸被解除,藉由受到來自彈壓構件(圖示省略)的力使接觸部25移位到第1位置,使電池單元60的被保持部62藉由支承面25A支承。
參照圖6~圖8,針對鎖定解除所致之電池單元60的卸下做說明。當對於圓筒體24A鍵單元尚未插入、或未被旋轉操作的情況,藉由彈壓構件(圖示省略)所致的彈壓力使接觸部25從第2位置移位到第1位置。在此情況,接觸部25的支承面25A形成為可支承電池單元60之被保持部62的狀態,電池單元60是藉由電池保持具10保持。
若鍵單元朝一方向旋轉,會使圓筒體24A旋轉且使第1凸輪26A沿著溝槽28A移動。第1凸輪26A會推動第2凸輪26B,藉此使接觸部25從第1位置移位到第2位置。在此情況,形成為可從電池保持具10將電池單元60卸下的狀態。電池單元60,因為藉由後述的電池彈壓裝置80而以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的方式被彈壓,一邊使電池單元60迴旋(參照後述)一邊使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部61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接著,若電池單元60旋轉而到達第2保持位置,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部61的第2突出部72會卡合於第1電池保持具12的第1突出部71,而使電池單元60的迴旋停止。如此,在電池單元60之取出中,在電池單元60被取出時之移動路徑的途中,電池單元60一度被保持。
圖9所示的第2電池保持具32係具備:可相對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移動之可動構件34、及將可動構件34朝電池單元60側彈壓之第2彈壓構件48,可動構件34包含與電池單元60的第2端部65接觸之第2支承面34A。可動構件34相對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可沿著第1方向DX移動。可動構件34進一步包含連接器36,連接器36是與設置於電池單元60的第2端部65之端子65B(參照圖12)連結。連接器36設置成從可動構件34之第2支承面34A突出。以使電池單元60的端子65B和連接器36連結的方式藉由電池保持具10保持電池單元60,藉此使電池單元60和搭載於人力驅動車輛A之各種電氣要素進行電氣連接。搭載於人力驅動車輛A之各種電氣要素,是使用電池單元60作為電力供給源之要素。
第2電池保持具32具備旋轉支承機構33。當電池單元60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跑出時,旋轉支承機構33是將電池單元60支承成以第2端部65側為支點進行迴旋。旋轉支承機構33包含卡合部38。卡合部38是與電池單元60之第2端部65卡合。卡合部38設置成從可動構件34之第2支承面34A突出。卡合部38包含第1卡合部40及一對的第2卡合部42。第1卡合部40,在例如可動構件34的第2支承面34A上,是設置於連接器36之下管DT的開口DT2側。在本實施形態,第1卡合部40設置於連接器36的下方。在電池單元60對於電池保持具10之裝卸作業中,第1卡合部40是構成用於讓電池單元60迴旋之迴旋支點。第1卡合部40的前端部40A具有帶圓角的形狀。
一對的第2卡合部42,在例如可動構件34的第2支承面34A上,是以將連接器36夾在中間的方式分別設置於連接器36的側方。作為一例,第2卡合部42當中之開口DT2側的面(以下稱為「底面42A」),是沿著第1方向DX延伸(參照圖10)。較佳為,第2卡合部42的底面42A形成為往上凸的圓弧形狀。更佳為,第2卡合部42的底面42A之圓弧中心,是與第1卡合部40之迴旋支點的迴旋中心AR(參照圖10)實質一致。依據此構造,電池單元60對於電池保持具10之裝卸被滑順地導引,對於電池保持具10可輕易地進行電池單元60的裝卸。
第2電池保持具32進一步具備: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之基礎構件50。基礎構件50,是藉由例如2根螺栓BT5安裝於下管DT的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
第2彈壓構件48設置於基礎構件50和可動構件34之間。具體而言,在第1方向DX上,第2彈壓構件48設置於基礎構件50和可動構件34之間。第2彈壓構件48,是以使可動構件34相對於基礎構件50沿第1方向DX移動的方式將可動構件34彈壓。在本實施形態,第2彈壓構件48的數量為2個。第2彈壓構件48包含第2彈性構件48A。第2彈性構件48A包含橡膠。第2彈壓構件48的大小等,是按照第1方向DX上之電池單元60的製造公差範圍而設定。第2彈性構件48A並不限定於橡膠,亦可由具有彈性之其他樹脂材料所形成,也能構成為包含板狀彈簧、扭力彈簧、及螺旋彈簧等的彈簧。
如圖10所示般,可動構件34進一步包含與基礎構件50相對向之第1對向面34B。第1對向面34B,是在第1方向DX上與第2支承面34A為相反側的面。基礎構件50包含與可動構件34相對向之第2對向面50A。基礎構件50進一步包含:在第1方向DX上與第2對向面50A為相反側的面,亦即背面50B。在電池單元60未被第2電池保持具32保持的狀態下,在第1對向面34B和第2對向面50A之間設有間隙S。
在電池單元60未被第2電池保持具32保持的狀態下,第2彈壓構件48最伸展,而形成為間隙S最寬廣的狀態。在電池單元60被第2電池保持具32保持的狀態下,按照第1方向DX上之電池單元60的製造公差而朝間隙S縮小的方向使可動構件34相對於基礎構件50移動,因為受到來自可動構件34的力而將第2彈壓構件48壓縮。亦即,按照電池單元60的製造公差將第2彈壓構件48壓縮,藉此可在最大為間隙S的範圍內使可動構件34相對於基礎構件50移動。
可動構件34進一步包含:在與沿著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之第1方向DX正交的第2方向DY上互相對向之一對的第1側部44。第1側部44設置成,從第1對向面34B的邊緣朝向基礎構件50突出。一對的第1側部44,分別設置於可動構件34之第2方向DY上的兩端部。亦即,一對的第1側部44分別形成為第2方向DY上之可動構件34的兩側壁之一部分。
如圖9及圖10所示般,第2電池保持具32進一步具備:以可動構件34可相對於基礎構件50移動的方式將可動構件34和基礎構件50結合之結合構造58。結合構造58包含設置於可動構件34之第1結合部58A、及設置於基礎構件50之第2結合部58B。第1結合部58A設置於例如一對的第1側部44各個。具體而言,第1結合部58A,是在一對的第1側部44當中之與基礎構件50相對向的部分,以將第2彈壓構件48夾在中間的方式分別設置各2個。亦即,第1結合部58A的數量為4個。第1結合部58A及第2結合部58B之至少一方包含卡扣結合構造(snap-fit)。在本實施形態,僅第1結合部58A包含卡扣結合構造。亦可為僅第2結合部58B包含卡扣結合構造,亦可為第1結合部58A及第2結合部58B雙方皆包含卡扣結合構造。卡扣結合構造包含與第2結合部58B卡合之爪。第2結合部58B是設置於例如一對的第2側部52各個。具體而言,第2結合部58B,是在一對的第2側部52,構成與第1結合部58A各個對應的部分。藉由第1結合部58A和第2結合部58B的結合,使可動構件34和基礎構件50以將第2彈壓構件48夾住的狀態進行結合。
第1方向DX上之可動構件34往一方向的移動,是藉由第1結合部58A和第2結合部58B的接觸而被限制。當第1結合部58A和第2結合部58B接觸的情況,形成為間隙S最寬廣的狀態。在第1方向DX上之可動構件34往另一方向的移動,是藉由可動構件34之第1對向面34B和基礎構件50之第2對向面50A的接觸而被限制。當第1對向面34B和第2對向面50A接觸的情況,形成為間隙S最窄的狀態(未形成間隙S的狀態)。
如圖11所示般,電池組件1進一步包含:為了使電池單元60的卸下更容易之卸下輔助機構70。在電池單元60的卸下時,卸下輔助機構70可抑制電池單元60落下。藉由鍵操作而使鎖定機構24之接觸部25脫離電池單元60的被保持部62時,如果沒有用充分的力支承電池單元60,電池單元60有落下的疑慮。卸下輔助機構70可抑制這樣的落下。
卸下輔助機構70包含:設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之上述第1突出部71(參照圖5)、及可卡合於第1突出部71之第2突出部72。第2突出部72設置於電池單元60。第2突出部72是從第1端面61A朝向第1電池保持具12突出,且可朝與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向第2電池保持具32的方向)移動。藉由按壓第2突出部72而使其朝與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第2突出部72構成為,當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部61從下管DT的開口DT2跑出時,其會碰到第1電池保持具12之第1突出部71。藉此防止電池單元60的落下。
具體而言,卸下輔助機構70之第2突出部72是由具有彈性的板片彈簧73所構成。板片彈簧73係包含:固定部74、從固定部74往下方延伸之接觸部75、及從接觸部75延伸之按壓部76。固定部74是藉由螺栓或鉚釘固定在電池單元60之第1端部61的部分。接觸部75構成上述的第2突出部72。接觸部75,是以朝向第1電池保持具12突出的方式延伸,且利用板片彈簧73的彈性而可朝與突出方向為相反的方向移位。按壓部76具有被人的手指或工具按壓的按壓面76A,可被朝向第2電池保持具32按壓。藉由將按壓部76的按壓面76A按壓,而使第2突出部72朝與突出方向為相反的方向移動。
如圖12所示般,電池單元60進一步包含:與可動構件34的卡合部38卡合之被卡合部66。被卡合部66設置於電池單元60之第2端面65A。被卡合部66包含第1被卡合部66A及一對的第2被卡合部66B。第1被卡合部66A構成為可與第1卡合部40卡合。第1被卡合部66A,在電池單元60之第2端面65A上,是設置於與第1卡合部40對應的部分。一對的第2被卡合部66B構成為可與對應的第2卡合部42卡合。一對的第2被卡合部66B,在電池單元60的第2端面65A上,是設置於與一對的第2卡合部42對應的部分。藉由使第1被卡合部66A與第1卡合部40卡合,且使一對的第2被卡合部66B與一對的第2卡合部42卡合,使電池單元60之第2端部65在至少往第2方向DY的移動受限制的狀態下藉由第2電池保持具32保持。
如圖13所示般,人力驅動車輛A進一步包含電池彈壓裝置80。電池彈壓裝置80是為了使電池單元60從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取出變容易。電池彈壓裝置80係具備保持部82及彈壓構件84。保持部82固定於:選自人力驅動車輛A之車架A1、人力驅動車輛A的電池單元60、以及具備第1電池保持具12及第2電池保持具32且用於將電池單元60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DT1之電池保持具10之任一者。彈壓構件84是連結於保持部82,且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下是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DT1內,用於將電池單元60朝向開口DT2的外側彈壓。
例如,電池彈壓裝置80,在下管DT的長度方向上,是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在本實施形態,電池彈壓裝置80雖是固定於車架A1,但電池彈壓裝置80亦可設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及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之至少一方。電池彈壓裝置80,可僅設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或僅設置於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或設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及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雙方。
如圖14所示般,第1電池保持具12是透過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安裝於下管DT。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可固定於下管DT,亦可固定於第1電池保持具12。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亦可為第1電池保持具12的一部分。在本實施形態,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是固定於下管DT。更詳細的說,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是以從下管DT之內周面突出的方式與下管DT形成為一體。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亦可構成為可裝卸地安裝於下管DT。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包含:供上述螺栓BT2旋入的螺孔。
如圖15所示般,第2電池保持具32是透過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安裝於下管DT。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可固定於下管DT,亦可固定於第2電池保持具32。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亦可為第2電池保持具32的一部分。在本實施形態,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是固定於下管DT。更詳細的說,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是以從下管DT之內周面突出的方式與下管DT形成為一體。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亦可構成為可裝卸地安裝於下管DT。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包含:供上述螺栓BT5旋入的螺孔。
如圖16所示般,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在電池收容空間DT1內,在電池單元60和下管DT的內周面間且在第1電池保持具12及第2電池保持具32間連續地形成的間隙SP。僅保持部82、或僅彈壓構件84、或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雙方配置於間隙SP。間隙SP形成為可收容纜線99,將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成與纜線99鄰接亦可。例如,纜線99包含複數根纜線99A,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從車架A1的長度方向觀察配置於複數根纜線99A間。纜線99是沿著第1方向DX配置。纜線99包含:電線、煞車線、變速線、及油壓煞車用軟管之至少1者。纜線99可包含:僅電線、僅煞車線、僅變速線、僅油壓煞車用軟管、或電線、煞車線、變速線及油壓煞車用軟管當中之任意組合。
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成,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下管DT的狀態下,從下管DT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至少部分重疊(參照圖14)。在本實施形態,保持部82及彈壓構件84配置成,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下管DT的狀態下,從下管DT的長度方向觀察,是與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部分重疊。亦可配置成,僅保持部82或僅彈壓構件84,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下管DT的狀態下,從下管DT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至少部分重疊。
較佳為,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在本實施形態,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是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參照圖13)。更詳細的說,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在下管DT之長度方向上,配置在比長度方向中心線CA3更靠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側。僅保持部82或僅彈壓構件84配置在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亦可。
如圖17所示般,彈壓構件84包含1或複數個彈壓構件84A。在本實施形態,彈壓構件84包含複數個彈壓構件84A。彈壓構件84A包含螺旋彈簧85。彈壓構件84A具有:可彈性變形的彈壓部86、及與保持部82卡合之卡合部88。具體而言,彈壓部86是由螺旋彈簧85所構成。卡合部88是固定於螺旋彈簧85之一端之板構件。從螺旋彈簧85之伸縮方向觀察,卡合部88構成為從螺旋彈簧85的外形突出的形狀。卡合部88之從螺旋彈簧85的外形突出的部分,形成為可架在後述彈壓構件支承部90之貫通孔90B周圍的形狀。藉此,可抑制彈壓構件84A從彈壓構件支承部90脫離。
彈壓構件84設定成,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之壓縮狀態下,成為形成於電池單元60和車架A1的內周面間之間隙SP以內的尺寸(參照圖13)。在本實施形態,彈壓構件84設定成,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下管DT的狀態之壓縮狀態下,成為形成於電池單元60和下管DT的內周面間之間隙SP以內的尺寸。
如圖17及圖18所示般,保持部82係具有:支承彈壓構件84之彈壓構件支承部90、以及固定於車架A1、電池單元60及電池保持具10當中任一者之固定部92。例如,保持部82固定於車架A1。保持部82可直接固定於車架A1,亦可透過其他構件而間接固定於車架A1。在本實施形態,保持部82直接固定於下管DT內。
例如,彈壓構件支承部90支承2個彈壓構件84A。彈壓構件支承部90係具有:收容彈壓構件84A的卡合部88之被卡合凹部90A、及讓彈壓構件84A之彈壓部86插穿之2個貫通孔90B。彈壓構件支承部90,是以收容彈壓構件84A的卡合部88且讓彈壓構件84A之彈壓部86插穿貫通孔90B的方式支承彈壓構件84A。固定部92,是在彈壓構件支承部90,設置成朝與彈壓構件84A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固定部92設置供螺栓BT6插穿之貫通孔92A。保持部82之固定部92,是利用螺栓BT6緊固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之被固定部96A(參照圖14)。
參照圖19,說明從電池保持具10將電池單元60卸下的順序及本實施形態的作用。   電池單元60,例如經由以下的順序從電池保持具10卸下。在第1順序,藉由鍵操作,讓鎖定機構24的接觸部25朝離開電池單元60的被保持部62之方向移動。如此,在電池單元60的第2端部65藉由第2電池保持具32之第1卡合部40支承的狀態下,讓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利用本身重量及上述彈壓構件84的彈壓力而往下方移動,藉此以第1卡合部40為迴旋支點讓電池單元60迴旋。因為藉由彈壓構件84將電池單元60以從電池收容空間DT1推出的方式彈壓,當藉由鍵操作而使鎖定解除時,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會從電池收容空間DT1被推出。當電池單元60迴旋而到達既定角度時,第1端部61的第2突出部72會碰到第1電池保持具12之第1突出部71而使迴旋停止。在第2順序,一邊將電池單元60用單手支承,一邊按壓電池單元60的按壓部76,而將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之第2突出部72和第1電池保持具12的第1突出部71之卡合解除。如此,不致讓電池單元60落下,且可滑順地從電池收容空間DT1安全地取出。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20~圖22,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電池彈壓裝置100。第2實施形態的電池彈壓裝置100,除了不是固定在車架A1而是固定在電池保持具10這點不同以外,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電池彈壓裝置80相同,因此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的構造,是標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20所示的電池彈壓裝置100,是為了使電池單元60從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取出變容易。電池彈壓裝置100具備保持部102及彈壓構件84。保持部102固定於電池保持具10。彈壓構件84,是連結於保持部102且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DT1內,用於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下將電池單元60朝向開口DT2的外側彈壓。
例如,電池彈壓裝置100,在下管DT之長度方向上,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參照圖3)之間。在本實施形態,電池彈壓裝置100雖固定於第1電池保持具12,但電池彈壓裝置100亦可固定於第2電池保持具32,或在第1電池保持具12及第2電池保持具32個別地設置,而分別固定在第1電池保持具12及第2電池保持具32各個。保持部102,在電池收容空間DT1內,是配置在與第1實施形態的保持部82同樣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保持部102配置成與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上方的壁部DT3接觸。較佳為,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是比壁部DT3中之與保持部102接觸的部分更往開口側突出而形成段差部DT4。
如圖21及圖22所示般,保持部102係具有:支承彈壓構件84之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及固定於電池保持具10之固定部106。保持部102是配置於下管DT內,且是透過電池保持具10間接固定於下管DT。
例如,彈壓構件支承部104是支承2個彈壓構件84A。彈壓構件支承部104亦可支承1或2個以上的彈壓構件84A。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具有:供彈壓構件84A的卡合部88鉤卡之被卡合部108。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具有2個被卡合部108,在各被卡合部108分別將彈壓構件84A個別地支承。彈壓構件支承部104是支承彈壓構件84A的卡合部88之至少一部分。固定部106是與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形成為一體。彈壓構件支承部104是沿著下管DT的長度方向延伸;固定部106是以在下管DT之長度方向上越離開彈壓構件支承部104越靠近開口DT2側的方式,朝與下管DT之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作為一例,保持部102是藉由將金屬板彎曲加工而形成的。保持部102亦可由樹脂所形成。由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和固定部106所構成的角度當中,開口DT2側的角度較佳為90度以上180度以下。
電池彈壓裝置100進一步包含:調整彈壓構件84相對於車架A1的位置之調整機構110。調整機構110係包含:設置於保持部102及電池保持具10的一方之長孔112、及設置於保持部102及電池保持具10的另一方之螺合部114。調整機構110較佳為進一步包含螺栓116。
本實施形態的長孔112設置於保持部82,螺合部114設置於電池保持具10。在本實施形態,長孔112設置於保持部102之固定部106。螺合部114設置於第2支承構件20。具體而言,螺合部114設置於:第2支承構件20當中之設置於第1支承面18A的上方之上壁部20A。上壁部20A包含第1部分20B及第2部分20D。第1部分20B是沿著電池收容空間DT1的上方之壁部DT3延伸。第2部分20D是與第1部分20B之第2電池保持具32側的端部20C接連,且隨著朝向第2電池保持具32側而朝向壁部DT3傾斜。螺合部114設置於上壁部20A之第2部分20D。在螺合部114形成有螺孔,該螺孔是供用於將第1電池保持具12安裝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之螺栓BT2插穿。長孔112之長度方向的尺寸是比螺栓116之軸部的外徑更大。
螺栓116插穿於固定部106之長孔112,並旋入第1電池保持具12之螺合部114。藉此使保持部102之固定部106固定於上壁部20A。沿著第2部分20D讓固定部106滑動,藉此可輕易地調整保持部102相對於下管DT的位置。較佳為在第2部分20D及固定部106之至少一方設置導引部,該導引部是用於導引沿著第2部分20D之固定部106的滑動。導引部例如設置於第2部分20D。導引部包含:從第2部分20D朝向固定部106突出之凸部。凸部是沿著長孔112的延伸方向延伸。凸部較佳為包含:第1凸部、及在與長孔11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離開第1凸部之第2凸部。固定部106配置於第1凸部和第2凸部之間。亦可取代螺合部114,形成貫穿第2部分20D之貫通孔,利用螺栓116和與螺栓116結合之螺帽將固定部106和第2部分20D夾住,藉此將固定部106固定於第2部分20D。
保持部82配置成,使彈壓構件支承部104與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上方的壁部DT3接觸。具體而言,在讓彈壓構件支承部104與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上方的壁部DT3接觸的狀態下,將螺栓116插穿長孔112且旋入螺合部114。讓彈壓構件支承部104以與壁部DT3接觸的狀態固定於第1電池保持具12,藉此將保持部82以穩定的狀態安裝於車架A1。
(變形例)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是根據本發明的電池彈壓裝置80及人力驅動車輛A可採取的形態之例示,但沒有限制於該形態的意圖。根據本發明之電池彈壓裝置80及人力驅動車輛A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之上述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及不相互矛盾之至少2個變形例所組合成的形態。在以下的變形例,對於與實施形態的形態共同的部分,是標注與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而將其說明省略。
・在實施形態揭示以下的技術。   電池彈壓裝置80具備保持部82及彈壓構件84。保持部82固定於:選自包含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人力驅動車輛A的電池單元60、及將電池單元60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DT1之電池保持具10之任一者。   彈壓構件84是連結於保持部82,且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下是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DT1內,用於將電池單元60朝向電池收容空間DT1的開口DT2之外側彈壓。   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成,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下,從車架A1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設置於車架A1及電池保持具10的一方之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至少部分重疊。車架A1的長度方向表示,車架A1中之用於設置電池保持具10之下管DT的長度方向。在本實施形態,車架A1是下管DT,車架A1的長度方向是與第1方向DX一致。
較佳為,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在上述實施形態,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是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參照圖13)。
此外,與實施形態同樣的,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5包含: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及在車架A1之長度方向上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的相反側之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在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安裝:具有鎖定機構24之第1電池保持具12。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和電池單元6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A3之間。此外,電池彈壓裝置80,可像上述實施形態那樣設置於車架A1,或設置於電池單元60,或設置於電池保持具10。
在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安裝:具有電池單元60的旋轉支承機構33之第2電池保持具32。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在此,「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表示,在第1方向DX上之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縱使是從第1方向DX觀察,位於比第1電池保持具12及第2電池保持具32更靠與第1方向DX垂直的方向之外側的部分,當該部分位於第1方向DX上之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時,該部分仍屬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
・在第2實施形態中,保持部102亦可包含板片彈簧。在此情況,調整機構110包含保持部102之板片彈簧。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及固定部106是由板片彈簧所構成。藉由使彈壓構件支承部104和固定部106的連接部變形,能讓彈壓構件支承部104與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上方的壁部DT3適當地接觸。
・實施形態揭示以下的技術。   電池彈壓裝置80係具備保持部82及彈壓構件84。   保持部82固定於:選自包含電池收容空間DT1之人力驅動車輛A的車架A1、人力驅動車輛A的電池單元60、及將電池單元60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DT1之電池保持具10之任一者。   彈壓構件84,是連結於保持部82,且在電池單元60透過配置成與電池單元60的兩端鄰接之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而安裝於電池收容空間DT1內的狀態下,將電池單元60朝向電池收容空間DT1之開口DT2的外側彈壓。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在電池收容空間DT1內,在電池單元60和車架A1的內周面間且在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間連續地形成之間隙SP。在此,「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是與上述「第1電池保持具12和第2電池保持具32之間」的定義相同。
較佳為,如實施形態所示般,間隙SP形成為可收容纜線99,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成與纜線99鄰接。例如,纜線99包含複數根纜線99A,保持部82和彈壓構件84之至少一方配置於複數根纜線99A之間。在間隙SP配置有纜線99的情況,在間隙SP中,為了使纜線99的佈線變容易或為了保護纜線99,可將用於配置電池彈壓裝置80的配置部和用於配置纜線99的部分用壁部區隔。此外,間隙SP也能與電池收容空間DT1用壁部區隔。如此般用壁部區隔的空間且用於配置纜線99的空間,是包含於上述的間隙SP。纜線99包含電線、煞車線、變速線、油壓煞車用軟管。
・在實施形態,電池彈壓裝置80之保持部82是固定於車架A1,但用於固定保持部82的構件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23所示般,保持部82亦可固定於電池單元60。保持部82可直接固定於電池單元60,亦可透過其他構件而間接固定於電池單元60。依據此構造,可獲得與實施形態之電池彈壓裝置80同等的效果。保持部82亦可埋設於電池單元60內。保持部82亦可設置於電池單元60之複數部位。在電池單元60取出時,彈壓構件84朝向車架A1伸展。彈壓構件84亦可為樹脂或金屬製的板狀彈簧、或橡膠彈性構件。
如圖24所示般,保持部82亦可固定於電池保持具10。保持部82可直接固定於電池保持具10,或透過其他構件而間接固定於電池保持具10。較佳為,在第1電池保持具12設置電池彈壓裝置80之保持部82。電池彈壓裝置80安裝於電池保持具10之第1電池保持具12的情況,電池彈壓裝置80是設置成從第1電池保持具12往第2電池保持具32突出,且在電池單元60安裝於車架A1的狀態下是配置於電池單元60和車架A1的內周面之間。藉由將電池彈壓裝置80安裝於電池保持具10,可減省將電池彈壓裝置80安裝於車架A1的工夫。在電池單元60取出時,彈壓構件84朝向電池單元60伸展,而將電池單元60往下方推。彈壓構件84亦可為樹脂或金屬製的板狀彈簧、或橡膠彈性構件。依據此構造,在第1電池保持具12的製造過程中,可將電池彈壓裝置80組裝於第1電池保持具12,因此有助於製造工序的簡單化。
・人力驅動車輛A亦可採用以下的構成。   人力驅動車輛A係具備:車架A1、安裝於車架A1的電池收容空間DT1內之電池單元60、電池保持具10、利用來自電池單元60的電力進行驅動之傳動單元、及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任一個的電池彈壓裝置80。
在該人力驅動車輛A中,較佳為進一步具備以下構成。   電池保持具10係包含:與在第1保持位置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DT1之電池單元60的第1端部61相對向之基部13、以及設置於基部13之第1保持部13A及第2保持部13B。   第1保持部13A,可在藉由與設置於電池單元60之被保持部62接觸而將電池單元60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的第1位置、及離開被保持部62的第2位置之間移位。   第2保持部13B,在將電池單元60從電池保持具10卸下的方向上,在比第1保持部13A更靠下游側配置至少一部分,且可在比第1保持位置更靠下游側之第2保持位置保持電池單元60。
・開口DT2形成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直立狀態下之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側方之任一方或上方的情況,可將各實施形態之“電池收容空間DT1的上方之壁部DT3”的記載解讀為“位於與電池收容空間DT1的開口為相反側之車架的內壁“。
・在各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彈壓構件84構成為,僅藉由彈壓構件84的彈壓力就能將電池單元60從開口DT2推出。如此,縱使開口DT2是形成於人力驅動車輛A的直立狀態下之電池收容空間DT1的側方之任一方、或上方的情況,仍容易將電池單元60卸下。
・在各實施形態,在電池單元60與鎖定機構24之接觸部25接觸的狀態下,電池彈壓裝置80,100對電池單元60賦予將電池單元60往開口DT2側推出的力,藉此可將電池單元60緊壓於接觸部25。因此,能夠抑制電池單元60和第1電池保持具12間的鬆動。
A‧‧‧人力驅動車輛A1‧‧‧車架AR‧‧‧迴旋中心SP‧‧‧間隙CA3‧‧‧長度方向中心線DT‧‧‧下管DT1‧‧‧電池收容空間DT2‧‧‧開口1‧‧‧電池組件10‧‧‧電池保持具12‧‧‧第1電池保持具13A‧‧‧第1保持部13B‧‧‧第2保持部24‧‧‧鎖定機構25‧‧‧接觸部32‧‧‧第2電池保持具33‧‧‧旋轉支承機構38‧‧‧卡合部40‧‧‧第1卡合部60‧‧‧電池單元61‧‧‧第1端部62‧‧‧被保持部66‧‧‧被卡合部66A‧‧‧第1被卡合部70‧‧‧卸下輔助機構71‧‧‧第1突出部72‧‧‧第2突出部74‧‧‧固定部76‧‧‧按壓部80,100‧‧‧電池彈壓裝置82,102‧‧‧保持部84‧‧‧彈壓構件84A‧‧‧彈壓構件85‧‧‧螺旋彈簧86‧‧‧彈壓部88‧‧‧卡合部90,104‧‧‧彈壓構件支承部92,106‧‧‧固定部95‧‧‧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6‧‧‧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7‧‧‧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99‧‧‧纜線110‧‧‧調整機構112‧‧‧長孔114‧‧‧螺合部
圖1係第1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電池組件的立體圖。   圖3係電池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第1電池保持具的立體圖。   圖5係第1電池保持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6顯示接觸部位於第1位置之鎖定機構的示意圖。   圖7顯示接觸部位於第2位置之鎖定機構的示意圖。   圖8係顯示配置於第2保持位置之電池單元和第1電池保持具的位置關係之示意圖。   圖9係第2電池保持具的立體圖。   圖10係第2電池保持具的側視圖。   圖11係電池單元的第1端部之立體圖。   圖12係電池單元的第2端部之立體圖。   圖13係沿著圖2的13-13線之電池組件的剖面圖。   圖14係沿著圖2的13-13線之電池組件之前側部分的剖面圖。   圖15係沿著圖2的13-13線之電池組件之後側部分的剖面圖。   圖16係沿著圖13的16-16線之電池組件的剖面圖。   圖17係電池彈壓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8是從與圖17的觀察點相反的觀察點觀察之電池彈壓裝置之保持部的立體圖。   圖19係電池單元的取出狀態下之電池組件的剖面圖。   圖20係第2實施形態之電池組件的剖面圖。   圖21係第2實施形態之第1電池保持具、保持部、及電池彈壓裝置的立體圖。   圖22係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部的立體圖。   圖23係電池彈壓裝置之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24係電池彈壓裝置之變形例的剖面圖。
AR‧‧‧迴旋中心
DT‧‧‧下管
DT1‧‧‧電池收容空間
1‧‧‧電池組件
10‧‧‧電池保持具
12‧‧‧第1電池保持具
13A‧‧‧第1保持部
13B‧‧‧第2保持部
25‧‧‧接觸部
32‧‧‧第2電池保持具
33‧‧‧旋轉支承機構
38‧‧‧卡合部
40‧‧‧第1卡合部
60‧‧‧電池單元
61‧‧‧第1端部
66‧‧‧被卡合部
66A‧‧‧第1被卡合部
70‧‧‧卸下輔助機構
71‧‧‧第1突出部
72‧‧‧第2突出部
76‧‧‧按壓部
80‧‧‧電池彈壓裝置
82‧‧‧保持部
84‧‧‧彈壓構件

Claims (20)

  1.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開口的外側彈壓,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於前述車架,該電池彈壓裝置進一步包含:調整前述彈壓構件相對於前述車架的位置之調整機構。
  2.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開口的外側彈壓,前述電池保持具,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車架,前述保持部,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電池保持具。
  3.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 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開口的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成,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從前述車架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設置於前述車架及前述電池保持具之一方之電池保持具安裝部至少部分重疊,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於前述車架,該電池彈壓裝置進一步包含:調整前述彈壓構件相對於前述車架的位置之調整機構。
  4.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是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用於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開口的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成,在前 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從前述車架之長度方向觀察,是與設置於前述車架及前述電池保持具之一方之電池保持具安裝部至少部分重疊,前述電池保持具,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車架,前述保持部,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電池保持具。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和前述電池單元的長度方向中心線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部係包含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及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是在前述車架的長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的相反側,在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安裝具有鎖定機構之第1電池保持具,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和前述電池單元的長度方向中心線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在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安裝部安裝具有前述電池單元的旋轉支承機構之第2電池保持具, 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和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之間。
  8.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透過配置成與前述電池單元的兩端鄰接之第1電池保持具和第2電池保持具而安裝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的狀態下,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的開口之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在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在前述電池單元和前述車架之內周面之間且在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及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間連續地形成之間隙,前述電池保持具安裝於前述車架,該電池彈壓裝置進一步包含:調整前述彈壓構件相對於前述車架的位置之調整機構。
  9. 一種電池彈壓裝置,係具備保持部及彈壓構件,前述保持部是固定於將人力驅動車輛的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收容空間之電池保持具,前述電池收容空間設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車架且形成有開口, 前述彈壓構件,是連結於前述保持部,且在前述電池單元透過配置成與前述電池單元的兩端鄰接之第1電池保持具和第2電池保持具而安裝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的狀態下,將前述電池單元朝向前述電池收容空間的開口之外側彈壓,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在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在前述電池單元和前述車架之內周面之間且在前述第1電池保持具及前述第2電池保持具間連續地形成之間隙,前述電池保持具,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車架,前述保持部,是可裝卸地安裝於前述電池保持具。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間隙形成為可收容纜線,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成與前述纜線鄰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纜線包含複數根纜線,前述保持部和前述彈壓構件之至少一方配置於前述複數根纜線之間。
  12. 如請求項2或4或9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係進一步包含:調整前述彈壓構件相對於前述車架的位置之調整機構。
  13. 如請求項1或3或8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調整機構係包含:設置於前述保持部及前述電池保持具的一方之長孔、及設置於前述保持部及前述電池保持具的另一方之螺合部。
  14. 如請求項1至4、8、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彈壓構件包含螺旋彈簧。
  15. 如請求項1至4、8、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彈壓構件包含複數個彈壓構件。
  16. 如請求項1至4、8、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彈壓構件,在前述電池單元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之壓縮狀態下,成為在前述電池單元和前述車架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以內的尺寸。
  17. 如請求項1至4、8、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保持部係具有:支承前述彈壓構件之彈壓構件支承部、以及固定於前述電池保持具之固定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其中,前述彈壓構件係具有:可彈性變形的彈壓部、及與前述保持部卡合之卡合部。
  19.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係具備: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彈壓裝置、前述車架、安裝於前述車架的前述電池收容空間內之前述電池單元、前述電池保持具、及藉由來自前述電池單元的電力進行驅動之傳動單元。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人力驅動車輛,其中,前述電池保持具係包含:在第1保持位置與配置於前述電池收容空間之前述電池單元的第1端部相對向之基部、以及設置於前述基部之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前述第1保持部,可在藉由與設置於前述電池單元之被保持部接觸而將前述電池單元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的第1位置、及從前述被保持部離開的第2位置之間移位,前述第2保持部,在將前述電池單元從前述電池保持具卸下的方向上,在比前述第1保持部更靠下游側配置至少一部分,且可在比前述第1保持位置更靠下游側之第2保持位置保持前述電池單元。
TW108102501A 2018-02-26 2019-01-23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TWI796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114 2018-02-26
JP2018-032114 2018-02-26
JP2018-162593 2018-08-31
JP2018162593A JP7088787B2 (ja) 2018-02-26 2018-08-31 バッテリ付勢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付勢装置を備える人力駆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6442A TW201936442A (zh) 2019-09-16
TWI796421B true TWI796421B (zh) 2023-03-21

Family

ID=6785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2501A TWI796421B (zh) 2018-02-26 2019-01-23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8787B2 (zh)
TW (1) TWI796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34690A4 (en) * 2017-12-29 2021-11-17 Shanghai Dian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BRACKET, POWER TRANSFER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AND INSTALLATION PROCED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14641428B (zh) * 2019-10-11 2023-1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收容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JP2022086850A (ja) * 2020-11-30 2022-06-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電動自転車
JPWO2022114213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WO2022114211A1 (ja) * 2020-11-30 2022-06-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持装置、バッテリー、バッテリー保持機構、及び電動自転車
CN113300035B (zh) * 2021-04-29 2023-03-17 苏州财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与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5632A (en) * 1995-06-20 1999-05-18 Ko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battery pack receptacle
CN205303556U (zh) * 2016-01-04 2016-06-08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盒安装结构
CN205931152U (zh) * 2016-07-08 2017-02-08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安装结构
US20170144729A1 (en) * 2012-03-16 2017-05-25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with battery mount
CN107031775A (zh) * 2017-03-10 2017-08-11 天津固德莱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半隐藏电池式助力车车梁管
CN206734512U (zh) * 2017-05-03 2017-12-12 永康市堂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电池盒快拆结构
CN10756507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株式会社岛野 电池座、电池单元以及包括电池座和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934Y2 (zh) * 1981-03-13 1988-07-21
JP2000011978A (ja) * 1998-06-25 2000-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パック取り外し装置
JP2012118157A (ja) * 2010-11-30 2012-06-2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6367739B2 (ja) * 2015-02-27 2018-08-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ホルダ、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および、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の保持部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5632A (en) * 1995-06-20 1999-05-18 Ko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battery pack receptacle
US20170144729A1 (en) * 2012-03-16 2017-05-25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with battery mount
CN205303556U (zh) * 2016-01-04 2016-06-08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盒安装结构
CN107565070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株式会社岛野 电池座、电池单元以及包括电池座和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件
CN205931152U (zh) * 2016-07-08 2017-02-08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7031775A (zh) * 2017-03-10 2017-08-11 天津固德莱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半隐藏电池式助力车车梁管
CN206734512U (zh) * 2017-05-03 2017-12-12 永康市堂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电池盒快拆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9364A (ja) 2019-09-05
TW201936442A (zh) 2019-09-16
JP7088787B2 (ja)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6421B (zh) 電池彈壓裝置及具備電池彈壓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
CN115923977A (zh) 电池施力装置及具备电池施力装置的人力驱动车
US9085342B2 (en) Power assisted vehicle
JP7325970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CN111516794B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驱动单元、人力驱动车用的驱动系统及人力驱动车用的电池组
JP7153513B2 (ja) バッテリホルダ、および、バッテリホルダの第1保持部
TW202030118A (zh) 自行車後變速器
JP6908557B2 (ja) ロック装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ッテリホルダ
CN110273764B (zh) 鞍乘型车辆的节气门开度检测装置
ES2368526T3 (es) Armadura de accionamiento.
JP7174823B2 (ja) 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ホルダ
JP7132094B2 (ja) バッテリホルダ
CN105480370B (zh) 可附接到自行车的动力装置
US7104585B2 (en) Forward disposed par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H10181651A (ja) 電動自転車のバッテリボックス固定構造
JP7092933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ロックシステム
ES2287063T3 (es) Manillar para bicicleta.
US9434445B1 (en) Electronic bicycle
CN1226535C (zh) 机动两轮车的打火钥匙
JP7389830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894401B2 (ja) ロック装置
JP7256319B2 (ja) 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JP2023084774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22028019A (ja) ロックシステム
FR2807997A1 (fr)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nergie par le freinage pour 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