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134B -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134B
TWI794134B TW111135614A TW111135614A TWI794134B TW I794134 B TWI794134 B TW I794134B TW 111135614 A TW111135614 A TW 111135614A TW 111135614 A TW111135614 A TW 111135614A TW I794134 B TWI794134 B TW I7941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s
source
row
signal lines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8764A (zh
Inventor
長野英生
山野要
友國哲男
牧野努
加藤雅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思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思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思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1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76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廉價的窄邊框顯示器。[解決手段]一種COF模組,具備:驅動晶片,其具有多個連接端子;以及多個訊號線,其一端與驅動晶片的連接端子連接,另一端與往顯示面板的輸出端子連接。驅動晶片的連接端子排列配置為3列。在以接近輸出端子的順序設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的情況下,第一列及第三列的連接端子的訊號線向朝向輸出端子的方向引出,第二列的連接端子的訊號線向遠離輸出端子的方向引出。而且,來自第二列的連接端子的訊號線中包含通過第三列的連接端子之間的訊號線,且來自第三列的連接端子的訊號線中包含通過第一列及第二列的連接端子之間的訊號線。

Description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窄邊框顯示模組以及用於其的資料輸出裝置。若具體說明,則本發明是關於用於實現顯示面板的窄邊框的COF(Chip On Film:薄膜覆晶)配線技術。
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市場中,一直在要求消耗電力降低及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隨著面板解析度的提升或顯示畫質的提升,資料處理量及動作頻率有増無減,而相反地要求降低消耗電力及降低成本是一大課題。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中,對顯示面板輸入繪圖資料的訊號的電路是由:負責繪圖資料本身的運算或各種運算處理或圖形處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等處理器;以傳送自此處理器的繪圖資料作為輸入,執行顯示面板的時序控制或圖像處理的時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TCON);以及以來自時序控制器的繪圖資料作為輸入,並配合顯示面板的型式而類比輸出繪圖資料的源極驅動器(Source Driver:SD)等驅動晶片,所構成。
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中,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大多是呈分離的情況。例如,圖1所示的FHD(Full High Definition,高畫質:1920×1080像素)顯示面板的情況中,大多需要1個時序控制器1及4個源極驅動器。此外,4K2K面板(解析度接近4000×2000像素的面板)的情況中,需要1個時序控制器1及8個源極驅動器的情況很多。再者,如圖1所示,將時序控制器與源極驅動器連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able,撓性印刷電纜)需要配合使用數個源極驅動器,而隨著面板解析度的增高,組件數亦増加,因而構成成本上升的主因。而且,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間雖有設置介面的必要,卻因此介面而導致電力消耗。由於這種背景因素,使圖1所示的電路構成處在難以降低成本及消耗電力的狀況。
因此,為了減少組件數及消耗電力,如圖2及圖3所示的時序控制器及源極驅動器形成1個晶片的所謂系統驅動器(TCON+SD)也可加以探究。圖2是表示設有2個系統驅動器的構成,圖3則顯示系統驅動器集成為1個的構成。透過系統驅動器化,即可使組件數減少及成本降低。更進一步,由於時序控制器與源極驅動器之間不存在介面,所以消耗電力也可降低。特別是,從組件數及消耗電力降低的觀點來看,如圖3所示,可謂系統驅動器以只有一個為較佳。但,系統驅動器則和以前的源極驅動器一樣安裝在液晶面板的玻璃上。繪圖資料則從處理器(CPU/GPU)直接輸入系統驅動器,或者透過eDP介面或mipi介面輸入系統驅動器。
此處,液晶面板是以源極線與閘極線所構成。FHD面板的情況中,源極線需要1920×3(RGB)條線,閘極線則需要1080條線。源極線為將繪圖資料從源極驅動器類比輸出的線(資料線),並隔開預定間隔地配線成互相平行。閘極線則是按逐條閘極線一邊作時間性移動一邊驅動源極線的繪圖資料的控制線,其是朝和源極線正交與源極線正交的方向隔開預定間隔配線成互相平行。閘極線與源極線的各交叉點則設有顯示像素(pixel)。此外,在目前階段,源極驅動器或系統驅動器是以實裝在液晶玻璃上之方式,亦即所謂COG(Chip On the Glass,玻璃覆晶)方式為主流。
液晶面板(顯示面板)源極線的模型揭示於圖4。液晶面板是分為屬於源極驅動器實裝區域的扇出區域(Fan out Area),及液晶像素作矩陣排列的有效區域(Active Area)。從此有效區域至包含扇出區域的玻璃模組邊緣部分是稱為液晶面板的邊框區域,此邊框區域較狹窄者即被認為商品價值較高。
如圖4所示,設有4個源極驅動器的情況中,1個源極驅動器進行驅動所需的COG上源極線配線數只要少數即可。例如,FHD面板的情況中,源極線有1920×3(RGB)=5860條,而源極驅動器設有4個的情況中,每1個源極驅動器就要驅動1440條源極線。例如,專利文獻1中,即揭示了設有4個源極驅動器的構成。另一方面,如圖2、圖3及圖5所示,時序控制器(TCON)及源極驅動器(SD)加以整合的情況,或者源極驅動器進行集成化而組件數為1個或2個時,1個源極驅動器需要驅動的COG上源極線配線數就增多,而產生邊框區域的高度變大的問題。
此處,參照圖6針對顯示面板(液晶面板)邊框區域的構成加以說明。邊框區域的中心具有時序控制器與源極驅動器已施以整合的驅動晶片,源極線601即從此驅動晶片上邊朝向有效區域進行配線。而且,源極線601的配線一般是使全部的線以一定角度θ從最左端或者最右端的線向面板的中心線實施配線。從此驅動晶片與源極線601的連接部至有效區域之間的區域,在本案說明書中是定義為「扇出區域」,圖中,此扇出區域的高度是以H1來表示。再者,邊框區域中存在有位於較此扇出區域更遠離有效區域的區域,在本案說明書中,此區域是定義為「扇入區域」。此扇入區域中,從晶片下邊向左右延伸的閘極訊號驅動線605是朝面板的左右方向實施配線,邊框區域的左右部分則配置有測試墊604。此外,扇入區域中配置有源極線601的測試線或其測試墊603,甚至進一步配置有閘極驅動控制訊號線或其測試墊等。此扇入區域的高度在圖中是以H2來表示。上述H1+H2的值即為邊框區域整體的高度。因此,本申請的申請人提出了如下技術:在顯示面板的邊框區域中,特別是通過對源極線601等訊號線的配線進行研究,來削減H1所示的扇出區域的高度(專利文獻2)。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0313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8-072783號公報
如前所述,如圖2、圖3、及圖5所示,時序控制器(TCON)與源極驅動器(SD)施以整合時,或者源極驅動器進行集成化而組件數為1個或2個時,1個源極驅動器進行驅動所需的COG上源極線配線數會增多,有邊框區域高度變大的問題。特別是,此種情況中,邊框區域之中以H1表示的扇出區域的高度較難以刪減。
此處,參照圖7,舉傳統液晶面板的配線構造為例來說明求取邊框區域高度H1的方法。首先,假設有效區域源極線的配線節距為Ppix、扇出區域源極線的配線節距為Pw,驅動晶片上源極線的連接部(輸出墊)節距為Pbp,從驅動晶片最邊端的連接部至顯示面板最邊端的源極線為止的距離為Dx。此處,由於P pix>P bp,連接驅動晶片與有效區域的源極線的一部分必須以一定角度使其傾斜。位於扇出區域最邊端的源極線配線與、有效區域中和源極線延伸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方向軸的角度θ,是以θ=sin-1(P w/P pix)表示。於是,區域邊框中扇出區域的高度H 1即為H 1=D x・tanθ=D x・tan(sin-1(P w/P pix))。
依此方式,即可知H 1的數值是取決於D x,此D x值越大,H 1的數值亦越大。而且可知,θ越大,H 1的數值也越大。還有,P w越大,H 1的數值也越大。因P pix是由顯示面板尺寸及解析度所決定的值,故在實施源極線配線的時候,P pix可說是無法改變的固定值。P pix為一定的情況中,P w越大,θ也越大,H 1也跟著變大。依此方式,θ即屬於由P w及P pix所決定的值。
以往,在1個面板上安裝多個源極驅動器的情況下,能夠減小D x的值,因此也能夠減小H 1的值。但是,若將源極驅動器和TCON施以整合而集成於1個晶片,則安裝於面板上的源極驅動器為1個,因此產生了D x的值變大,H 1的值也變大這樣的新的課題。
在此,作為減小邊框尺寸的其他技術,已知有COF(Chip On Film)安裝。利用圖8說明與COG比較的由COF實現的邊框尺寸的縮小效果。
如上所述,在COG安裝的情況下,H 1的值由H 1=D x・tanθ決定。由於D x由從面板的兩端到晶片尺寸的橫向的尺寸決定,所以若安裝於面板上的晶片的數量變少,則D x的值變大,H 1的值也變大。另外,H 2的值由晶片的縱向尺寸和引出到面板的下部的配線區域的合計尺寸決定。例如,若14英寸顯示器的面板的橫向尺寸為309mm,晶片尺寸為30mm,則D x的值為309mm/2-30mm/2=139.5mm。若將面板上的配線節距P w設為4mm,則H 1成為5.2mm。角度θ為2.1度。若將晶片的縱向的尺寸設為1mm,將面板下部的配線區域設為1mm,則H 2成為2mm。因此,將H 1和H 2合計後的面板的邊框尺寸為7.2mm。
與此相對,在COF安裝的情況下,能夠增大膜的橫向尺寸。通常流通的COF的膜的橫向尺寸為60mm左右,D x的值為309mm/2-60mm/2=124.5mm。若面板的英寸數、配線節距、θ與COG安裝的情況相同,則H 1的值由H1=D x・tanθ決定,因此能夠縮短至4.6mm。另外,在COF安裝的情況下,不需要COG安裝所需的H 2中的晶片的縱向尺寸,因此COF中的H 2為1mm即可。因此,將H 1和H 2合計後的面板的邊框尺寸能夠縮小至5.6mm。另外,COF膜是薄膜,能夠向顯示器背面折彎,因此COF膜的縱向尺寸不會對面板的邊框尺寸產生影響。
這樣,若使用COF安裝技術,則能得到能夠縮小邊框尺寸的效果。但是,在將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晶片安裝於COF的情況下,由於COF膜的配線節距的制約,此前需要具有2層配線構造的膜。其結果,與製造成本為1層的COF相比格外昂貴,沒有進展到普及。
通過圖9對利用了具有2層配線構造的膜的以往的COF安裝進行說明。若將COG安裝的多通道源極驅動器的通道數設為2880通道,則從晶片引出的部分(放大圖A)的COF配線節距至少需要10μm。另外,若將通常流通的COF的膜的橫向尺寸設為60mm,則COF膜的端部(放大圖B)的配線節距是60mm/2880=20.8μm為最小節距。當前流通的COF的大半為1層配線構造,1層配線的最小節距為20μm左右是極限。因此,該COG安裝的多通道源極驅動器無法在1層配線構造的COF中安裝。市場上還存在2層配線構造的COF,如圖8所示,如果使用2層配線,則能夠對以10μm節距設計的COG安裝的多通道源極驅動器進行COF安裝。但是,2層配線構造的COF與1層配線構造的COF相比格外昂貴,因此幾乎沒有使用。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將在COG安裝中使用的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晶片安裝於1層配線構造的COF的技術,從而實現廉價的窄邊框顯示器。
本發明的發明人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手段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得到如下見解:採用多個連接端子排列配置為多列的驅動晶片,並且通過在屬於某列的連接端子和屬於其下一列的連接端子使訊號線的引出方式不同,藉此,能夠將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驅動晶片安裝於1層配線構造的COF。而且,發明人等基於上述見解想到能夠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並完成了本發明。以下,對本發明的構成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的第一側面是關於用於向液晶面板等顯示面板輸出繪圖資料的資料輸出裝置(10)。此資料輸出裝置(10)較佳為COF(Chip On Film)安裝的模組。本發明的資料輸出裝置(10)具備:驅動晶片(20)以及與此連接的多個訊號線(31、32、41)。驅動晶片(20)具有多個連接端子(21、22)。驅動晶片(20)可以是源極驅動器,也可以是閘極驅動器,也可以是將源極驅動器和時序控制器施以整合而得的所謂的系統驅動器。在本發明中,驅動晶片(20)較佳為僅在膜(11)上配置一個,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在膜(11)上配置多個(例如2~4個)。另外,多個訊號線(31、32、41)各自的一端與驅動晶片(20)的連接端子(21、22)連接,訊號線的另一端與用於往顯示面板輸出訊號的輸出端子(13)連接。這樣,訊號線(31、32、41)在膜(11)上以將連接端子(21、22)和輸出端子(13)連接之方式配線。此外,訊號線(31、32、41)可以是與源極驅動器連接的源極線,也可以是與閘極驅動器連接的閘極線。
在此,驅動晶片(20)的連接端子(21、22)排列配置為3列。即,在本申請的圖中,往顯示面板的多個輸出端子(13)所排列的方向用「x軸」表示,將與此x軸正交的方向用「y軸」表示(例如參照圖10)。在此情況下,連接端子(21、22)的列沿著x軸方向延伸,相對於y軸方向以多層排列。在此,將多個連接端子、特別是源極連接端子(21)的列按照接近輸出端子的順序設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在此情況下,在屬於第一列及第三列的多個連接端子(21)中,包含訊號線(31)以向朝向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之方式連接的連接端子。另一方面,在屬於第二列的多個連接端子(21)中,包含訊號線(32)以朝向與連接於屬於第一列的連接端子(21)的訊號線(31)不同的方向引出之方式連接的連接端子。此外,這裡所說的「不同的方向」包括例如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而且,從屬於第二列的連接端子(21)引出的訊號線(32)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三列的連接端子(21)之間的訊號線。此外,從屬於第三列的連接端子(21)引出的訊號線(31)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一列及第二列的連接端子(21)之間的訊號線。此外,不需要從多個連接端子(21)的全部引出訊號線(31、32),也可以從連接端子(21)的一部分引出訊號線(31、32)。另外,這裡所說的訊號線從連接端子「引出」的方向是指訊號線中最靠近連接端子的部分被配線的方向,不是指訊號線整體的配線方向。
如上述構成那樣,針對在驅動晶片(20)以多列設置的連接端子(21),通過某列的連接端子(21)和其下一列的連接端子(21)改變訊號線(31、32、41)的引出方式,從而能夠有效利用配置驅動晶片(20)及訊號線(31、32、41)的膜上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在驅動晶片(20)上將連接端子(21)排列配置為3列以上,以穿過各訊號端子(21)之間之方式將訊號線(31、32)配線,從而能夠有效利用配置驅動晶片(20)及訊號線(31、32)的膜上的空間。結果,能夠將在COG安裝中使用的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晶片安裝於1層配線構造的COF。藉此,能夠廉價地實現顯示模組的窄邊框化。
在本發明的資料輸出裝置(10)中,也可以是,驅動晶片(20)的連接端子(21)以4列以上配置。在此,將多個連接端子、特別是源極連接端子(21)的列按照接近輸出端子的順序設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在此情況下,較佳為從屬於第二列的連接端子(21)引出的訊號線(32)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三列及第四列的連接端子(21)之間的訊號線。這樣,通過在驅動晶片(20)上配置4列以上的連接端子(21),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膜上的空間。
在本發明的資料輸出裝置(10)中,也可以是,與屬於第二列的連接端子(21)連接的多個訊號線(32)中,包含從連接端子(21)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之後向朝向輸出端子(13)的方向配線的訊號線。藉此,能夠有效利用驅動晶片20的背後側(與輸出端子相反的一側)的空間。
在本發明的資料輸出裝置(10)中,也可以是,在與屬於所述某列的接下來靠近輸出端子(13)的列的連接端子(21)連接的多個訊號線(32)中,包含在與輸出端子(13)的排列方向(x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從連接端子(21)引出,之後向朝向輸出端子(13)的方向配線的訊號線。藉此,能夠有效利用驅動晶片(20)的側邊的空間。
在本發明的資料輸出裝置(10)中,較佳為在引入了虛擬線的情況下,各連接端子(21)以此虛擬線不與其他連接端子(21)重疊之方式配置,所述虛擬線與從驅動晶片(20)的多個連接端子(21)朝向往顯示面板的輸出端子(13)的方向(y軸方向)平行。即,在各列中,連接端子(21)以相互不同之方式偏移配置。藉此,容易以全部的訊號線(31、32、41)不發生干擾之方式從各連接端子(21)引出訊號線(31、32、41)。
本發明的第二側面是關於顯示模組。本發明的顯示模組具備:所述第一側面的資料輸出裝置(10);以及透過輸出端子(13)連接有訊號線(31、32、41)的顯示面板。
根據本發明,提供將在COG安裝中使用的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晶片安裝於1層配線構造的COF的技術,藉此能夠廉價地實現窄邊框顯示器。另外,由於能夠無設計變更地對設計成COG安裝用的晶片進行COF安裝,因此能夠抑制半導體製造商的開發費用,在面板製造商、PC製造商中能夠抑制晶片的再評價時間、成本。
另外,以往,在削減了驅動器的個數的情況下,難以進行顯示面板的窄邊框化,但根據本發明,能夠廉價地實現顯示面板的窄邊框化。例如,在14英寸的FHD面板中,在先前技術中邊框尺寸為7.2mm的面板能夠削減至5.6mm,能夠將邊框尺寸削減20~30%左右。
以下,使用圖式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還包括從以下的方式中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而易見的範圍內適當變更的內容。本發明也能夠適當組合以下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也能夠單獨利用各實施方式。
圖10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另外,圖11是將圖10的一部分放大並加入了輔助說明之圖。本實施方式是關於用於以COF技術來實現窄邊框液晶面板的COF模組10。COF模組10例如能夠應用於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有助於液晶面板的窄邊框化。
如圖10所示,COF模組10基本上包括膜11、驅動晶片20、多個訊號線31、32、41、51而構成。在訊號線中包含源極線31、32、閘極訊號驅動線41、影像訊號和電力的輸入線51。在此COF模組10中,驅動晶片20和多個訊號線31、32、41、51安裝在作為配線電路基板發揮功能的膜11上。膜11沒有特別限制,能夠適當採用習知的膜。
驅動晶片20是將時序控制器(TCON)和源極驅動器(SD)施以整合而成的晶片,承擔對顯示面板的源極線輸出繪圖資料的功能、以及對輸出所述繪圖資料的時序進行控制的功能。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由於驅動晶片20是承擔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雙方的功能的晶片,所以在此驅動晶片20上除了源極線31、32之外還連接有閘極訊號驅動線41。但是,雖然省略了圖示,但也可以使驅動晶片20僅具有源極驅動器的功能,使時序控制器獨立存在。在驅動晶片20僅作為源極驅動器發揮功能的情況下,閘極訊號驅動線41與另外設置的時序控制器連接即可。
時序控制器(驅動晶片20的功能的一部分)將從CPU或GPU等處理器發送的繪圖資料作為輸入,進行顯示面板的時序控制、圖像處理。源極驅動器(驅動晶片20的功能的一部分)是用於驅動顯示面板的源極線的電路。源極驅動器將來自時序控制器的繪圖資料作為輸入,配合顯示面板型式而類比輸出繪圖資料。源極驅動器與多個源極線連接,對各源極線施加驅動電壓(灰階顯示電壓)。在顯示模組中,也能夠針對一個顯示面板配備多個源極驅動器,但從削減組件數以及削減消耗電力的觀點出發,相對於一個顯示面板較佳為僅配備一個源極驅動器。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顯示模組除了源極驅動器之外,還可以具備驅動顯示面板的閘極線的閘極驅動器。閘極驅動器向各閘極線依次施加用於使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接通的掃描訊號。在通過閘極驅動器對閘極線施加操作訊號而TFT為接通狀態時,若從源極驅動器對源極線施加驅動電壓,則會在位於這些交點的顯示元件中蓄積電荷。藉此,顯示元件的光透射率根據施加於源極線的驅動電壓而變化,進行透過顯示元件之圖像顯示。
此外,顯示面板通常由源極線、閘極線以及顯示像素構成。源極線在由玻璃等構成的面板基板上隔開預定的間隔而相互平行地設置有多條。閘極線在相同的面板基板上沿著與源極線正交的方向隔開預定的間隔而相互平行地設置有多條。顯示像素設置於源極線與閘極線的各交叉點。各顯示像素與作為開關元件的TFT連接。例如,在FHD的液晶面板的情況下,源極線需要1920×3(RGB)線,閘極線需要1080線。
如圖10所示,在膜11上設置有多個輸入端子12及多個輸出端子13。在設想膜11是矩形的情況下,多個輸入端子12在膜11的下邊沿著x軸方向排列設置,多個輸出端子13在膜11的上邊沿著x軸方向排列設置。此外,這裡所說的膜11的上邊是指顯示面板側的邊,膜11的下邊是指與顯示面板相反一側的邊。在輸入端子12連接有用於從處理器接收影像訊號的輸入線51、用於從電源接受電力的輸入線51。輸出端子13是用於將由驅動晶片20處理後的影像訊號往顯示面板輸出的端子,在輸出端子13連接有顯示面板的閘極線、源極線。
另外,在驅動晶片20具備用於與膜11上的輸入端子12及輸出端子13電性連接的多個連接端子21、22、23。多個連接端子包括多個源極連接端子21、多個閘極連接端子22以及多個輸入連接端子23。各源極連接端子21通過源極線31、32與輸出端子13電性連接。即,源極線31、32的一端與源極連接端子21連接,源極線31、32的另一端與輸出端子13連接。另外,各閘極連接端子22通過閘極訊號驅動線41與輸出端子13電性連接。即,閘極訊號驅動線41的一端與閘極連接端子22連接,閘極訊號驅動線41的另一端與輸出端子13連接。另外,各輸入連接端子23通過輸入用的訊號線與輸出端子13連接。在設想驅動晶片20為矩形的情況下,閘極連接端子22及輸入連接端子23在膜11的下邊沿著x軸方向排列設置。另一方面,源極連接端子21在驅動晶片20上的平面區域排列配置為多列。
針對源極連接端子21的配置進行具體說明。如圖10及圖11所示,源極連接端子21排列配置為多列。在這些圖所示的例子中,源極連接端子21排列為4列。在圖10及圖11中,為了容易理解源極連接端子21的列的概念,設源極連接端子21的第一列為白色、第二列為黑色、第三列為白色、第四列為黑色,將奇數列表示為白色,將偶數列表示為黑色。即,如圖11所示,源極連接端子21的第一列是形成於最接近輸出端子13的位置的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依此順序與輸出端子13的距離遠離。源極連接端子21的列沿著圖10的x軸方向延伸,可以說此各列在y軸方向上形成了階梯。
另外,屬於各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以各自相互不同之方式偏移配置。即,如圖11所示,較佳為在以通過各源極連接端子21的中心之方式引出與y軸平行的虛擬線時,使各虛擬線不與其他源極連接端子21重疊。換言之,屬於某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間的x軸方向上的間隔(節距)較佳為源極連接端子21的橫寬的N倍以上(N為源極連接端子21的列數)。藉此,容易從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源極線31、32。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與屬於第一列及第三列的多個源極連接端子21連接的源極線稱為第一源極線組31。此第一源極線組31從源極連接端子21朝向輸出端子13引出,直接與輸出端子13連接。特別是,從屬於第一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一源極線組31全部以一條直線狀朝向輸出端子13延伸。另外,在從屬於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一源極線組31中,包含為了避開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而以迂回之方式進行配線的源極線,但也包含一條直線狀地朝向輸出端子13延伸的源極線。此時,如圖11等所示,從屬於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一源極線組31以通過屬於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且通過屬於第一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之方式朝向輸出端子13配線。因此,較佳為,屬於第一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的間隔與屬於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的間隔分別確保至少從屬於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一源極線組31能夠通過的程度的間隔。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與屬於第二列及第四列的多個源極連接端子21連接的源極線稱為第二源極線組32。第二源極線組32從屬於第二列及第四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暫時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第二源極線組32在這樣朝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從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而與y軸平行地前進之後,朝向左右(x軸方向)的外側前進,而且之後朝向輸出端子13以與y軸方向平行地前進之方式進行配線。此時,第二源極線組32至少在前進至第一列的多個源極連接端子21的左右外側之後,以不與其他源極線31、32發生干擾之方式,朝向輸出端子13以一條直線狀地前進之方式配線。另外,在從屬於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二源極線組32中,包含為了避開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而以迂回之方式進行配線的源極線。此時,如圖11等所示,在從屬於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二源極線組32中,包含以通過屬於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且通過屬於第四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之方式,朝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配線的源極線。因此,屬於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的間隔與屬於第四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之間的間隔較佳為分別確保至少從屬於第二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的第二源極線組32能夠通過的程度的間隔。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屬於奇數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白色)和屬於偶數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黑色)使源極線31、32的引出方向不同。
另外,如圖10及圖11所示,針對第一列及第三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從全部的所述源極連接端子引出第一源極線組31。另一方面,針對第二列及第四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不是從全部的所述源極連接端子引出第二源極線組32,而是僅在位於驅動晶片20的左右外側的幾個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第二源極線組32。在圖示的例子中,對於第二列以及第四列的源極連接端子21中的各列,僅在左右各4個(各列合計8個)源極連接端子21引出有第二源極線組32。這樣,不一定需要對於所有的源極連接端子21連接源極線31、32。此外,針對第二列和第四列,連接第二源極線組32的源極連接端子21的數量不限於上述的左右各4個,例如可以是左右各2個,也可以是左右5個以上。此數量可以適當調整。
如圖10及圖11所示,通過在膜11上設置向朝向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的第一源極線組31與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的第二源極線組32,即使驅動晶片20的源極連接端子21的節距例如為10μm,在膜11上配線的配線節距也能夠設為2倍的20μm。第二源極線組32在暫時向圖的下部方向引出後,向橫向前進,之後以向上部方向前進之方式進行配線,藉此能夠與顯示面板的源極線連接。另外,第一源極線組31在膜11上僅存在向圖的上部方向引出的配線。在驅動晶片20的源極連接端子21的節距例如為10μm的情況下,以在膜11上配線的配線節距成為2倍的20μm之方式,例如跳過1層向上部方向引出。此外,由於在驅動晶片20的下部方向存在向驅動晶片20輸入的影像輸入線、電源輸入線等51的配線,所以無法引出第一以及第二源極線組31、32。
例如,若將COG安裝的多通道的驅動晶片20整體的輸出端子13的通道數設為2880通道,則第二源極線組32設為左右分別為例如800通道,第一源極線組31設為中央部的例如640通道,能夠引出合計2240通道的源極線。例如,在FHD面板中,具有多工器構成的LTPS面板、OXIDE面板需要將1920個通道的源極線從驅動晶片20引出,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如果引出2240通道則能夠應對。藉此,能夠將在COG安裝中使用的具有多個源極驅動器輸出通道的晶片安裝於1層配線構造的COF,能夠廉價地實現窄邊框顯示器。
此外,如圖10所示,在驅動晶片20的下邊側設置有多個閘極連接端子22。在此閘極連接端子22分別連接有閘極訊號驅動線41。閘極訊號驅動線41暫時從閘極連接端子22朝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另外,閘極訊號驅動線41在以這樣的方式從閘極連接端子22朝向遠離輸出端子13的方向引出之後,朝向左右外側前進,而且之後以朝向輸出端子13前進之方式進行配線。閘極訊號驅動線41最終與多個輸出端子13中的位於比連接有多個源極線31、32的輸出端子13更靠左右的外側的輸出端子13(Gate Output,閘極輸出)連接。
以上,在本申請說明書中,為了表現本發明的內容,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還包括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基於本申請說明書所記載的事項而顯而易見的變更方式、改良方式。
10:COF模組(資料輸出裝置) 1:膜 12:輸入端子 13:輸出端子 20:驅動晶片 21:源極連接端子 22:閘極連接端子 23:輸入連接端子
31:第一源極線組(訊號線)
32:第二源極線組(訊號線)
41:閘極訊號驅動線(訊號線)
51:輸入線
601:源極線
602:影像輸入線、電源輸入線等
603:源極線601的測試墊
604:閘極訊號驅動線605的測試墊
605:閘極訊號驅動線
圖1(先前技術)是表示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分離的顯示模組的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2(先前技術)是表示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一體化的顯示模組的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3(先前技術)是表示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一體化的顯示模組的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4(先前技術)是表示在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分離的顯示模組中,顯示面板的有效區域和邊框區域之圖。 圖5(先前技術)是表示在時序控制器和源極驅動器一體化的顯示模組中,顯示面板的有效區域和邊框區域之圖。 圖6(先前技術)是表示顯示面板的源極線的以往的配線方式之圖。 圖7(先前技術)是從圖6所示的顯示面板的中央放大了左側一半之圖,是用於說明在以往的配線方式中如何求出邊框區域的尺寸之圖。 圖8(先前技術)是用於表示具有多通道源極驅動器輸出的驅動晶片的COF安裝的構成之圖。 圖9(先前技術)是用於表示利用了具有2層配線構造的膜的COF安裝的構成之圖。 圖10(本發明)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之圖。 圖11(本發明)是將圖10的一部分放大之圖。
10:COF模組(資料輸出裝置)
11:膜
12:輸入端子
13:輸出端子
20:驅動晶片
21:源極連接端子
22:閘極連接端子
23:輸入連接端子
31:第一源極線組(訊號線)
32:第二源極線組(訊號線)
41:閘極訊號驅動線(訊號線)
51:輸入線

Claims (5)

  1. 一種資料輸出裝置,具備: 驅動晶片,其具有多個連接端子;以及 多個訊號線,其一端與所述驅動晶片的所述連接端子連接,另一端與往顯示面板的輸出端子連接, 其中,所述驅動晶片的所述連接端子排列配置為3列以上,在以接近所述輸出端子的順序設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的情況下, 在屬於第一列和第三列的多個所述連接端子中,包含所述訊號線以向朝向所述輸出端子的方向引出之方式連接的連接端子, 在屬於第二列的多個所述連接端子中,包含所述訊號線以朝向與連接於屬於第一列的所述連接端子的所述訊號線不同的方向引出之方式連接的連接端子, 在從屬於第二列的所述連接端子引出的所述訊號線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三列的所述連接端子之間的訊號線,並且,在從屬於第三列的連接端子引出的所述訊號線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一列和第二列的所述連接端子之間的訊號線。
  2. 如請求項1之資料輸出裝置,其中, 所述驅動晶片的所述連接端子排列配置為4列以上,在以接近所述輸出端子的順序設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的情況下, 在從屬於第二列的所述連接端子引出的所述訊號線中,包含通過屬於第三列以及第四列的所述連接端子之間的訊號線。
  3. 如請求項1之資料輸出裝置,其中, 在與屬於第二列的所述連接端子連接的多個所述訊號線中,包含向遠離所述輸出端子的方向從所述連接端子引出,之後向朝向所述輸出端子的方向配線的訊號線。
  4. 如請求項1之資料輸出裝置,其中, 在引入了虛擬線的情況下,所述連接端子以所述虛擬線不與其他連接端子重疊之方式配置,所述虛擬線與從所述驅動晶片的多個所述連接端子朝向往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輸出端子的方向平行。
  5. 一種顯示模組,其具備: 請求項1之所述資料輸出裝置;以及 透過所述輸出端子連接有所述訊號線的顯示面板。
TW111135614A 2022-03-25 2022-09-20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TWI794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0039 2022-03-25
JP2022050039A JP7108350B1 (ja) 2022-03-25 2022-03-25 狭額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ータ出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4134B true TWI794134B (zh) 2023-02-21
TW202338764A TW202338764A (zh) 2023-10-01

Family

ID=82610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614A TWI794134B (zh) 2022-03-25 2022-09-20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08350B1 (zh)
KR (1) KR102450037B1 (zh)
CN (1) CN115410540B (zh)
TW (1) TWI794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1447B2 (en) * 2022-05-09 2024-04-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8117A1 (en) * 2008-08-18 2010-02-18 Chung Yechung Tape wiring substrates and packag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242698A (ja) * 2011-05-20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駆動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WO2021203422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65215A1 (en) * 2019-08-22 2022-05-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5168B2 (ja) * 1993-08-06 2002-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実装構造及び実装方法
JPH08313925A (ja) * 1995-05-18 1996-11-29 Citizen Watch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3696512B2 (ja) * 2001-02-13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271435B2 (ja) * 2002-12-09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4103703B2 (ja) 2003-07-11 200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Tft表示装置
KR100632257B1 (ko) * 2004-11-09 2006-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구동용 탭 패키지의 배선 패턴 구조
KR101147990B1 (ko) * 2005-03-29 2012-05-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드라이버칩 패드가 형성된 기판
KR100723492B1 (ko) * 2005-07-18 2007-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드라이버 집적회로 장치와 필름 및 이들을포함하는 모듈
KR101082893B1 (ko) * 2005-08-24 2011-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217083B1 (ko) * 2006-01-13 2012-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회로기판과,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US8310645B2 (en) * 2008-06-25 2012-1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ing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030990B1 (ko) * 2008-12-31 2011-04-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80115B1 (ko) * 2010-02-26 2016-1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칩,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탭 패키지
US9489908B2 (en) * 2012-11-16 2016-1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rive modul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display device
JP6182928B2 (ja) * 2013-03-27 2017-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5739554B2 (ja) * 2014-01-29 2015-06-24 株式会社ワンダーフューチャ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
US10147328B2 (en) 2015-10-22 2018-12-04 Thales USA, Inc. Ground based navigation aid equipment for aircraft safety
KR102458382B1 (ko) * 2015-11-19 2022-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152464B1 (ja) * 2016-11-05 2017-06-21 株式会社セレブレクス 狭額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ータ出力装置
KR102322539B1 (ko) * 2018-02-07 202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037649A (zh) * 2020-08-12 2020-12-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33A (zh) * 2020-10-28 2020-12-29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8117A1 (en) * 2008-08-18 2010-02-18 Chung Yechung Tape wiring substrates and packag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242698A (ja) * 2011-05-20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駆動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US20220165215A1 (en) * 2019-08-22 2022-05-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21203422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0540B (zh) 2023-03-28
JP7108350B1 (ja) 2022-07-28
TW202338764A (zh) 2023-10-01
JP2023142909A (ja) 2023-10-06
CN115410540A (zh) 2022-11-29
KR102450037B1 (ko)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862B (zh)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KR100497047B1 (ko) 표시장치
JP4724749B2 (ja) 表示装置
KR101249246B1 (ko)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TWI392943B (zh) 具窄型邊框區架構之顯示裝置與其驅動方法
JP3708467B2 (ja) 表示装置
WO2011027589A1 (ja) デバイス基板
TWI794134B (zh) 窄邊框顯示模組及資料輸出裝置
CN112201155A (zh) 显示面板
US855297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lay divided into first and second display regions along a border line in a direction in which scanning signal lines extend
TW201807464A (zh) 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US201401768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52020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3098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0246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901629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74757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59005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439778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JP46023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66472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3487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02653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H1068926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を駆動する駆動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