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569B -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569B
TWI785569B TW110114099A TW110114099A TWI785569B TW I785569 B TWI785569 B TW I785569B TW 110114099 A TW110114099 A TW 110114099A TW 110114099 A TW110114099 A TW 110114099A TW I785569 B TWI785569 B TW I7855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ohmic contact
diffusion barrier
layer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1376A (zh
Inventor
林炫錫
趙玟赫
卞卿溵
申鉉振
山本薫
尹禎秀
李昭榮
鄭根吾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1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56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2Bit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71Conductive materials contain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poly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1/28518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the conductive layers comprising silic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1/2852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the conductive layers comprising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41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43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 H01L21/76847Barrier, adhesion or liner layers formed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the layer being positioned within the main fill 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95Local interconnects; Local pads, as exemplified by patent document EP089636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76Conductive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e.g. fuller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45Ohmic electrodes
    • H01L29/456Ohmic electrodes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5Making the transistor
    • H10B12/053Making the transistor the transisto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in a trench in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4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the transisto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in a trench in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5Bit lin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0335M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istor and the capacitor, e.g. plu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導線結構以及半導體裝置。所述導線結構包括: 第一導電圖案,在基板上包含經摻雜多晶矽;歐姆接觸圖案,在第一導電圖案上包含金屬矽化物;防氧化圖案,在歐姆接觸圖案上包含金屬矽氮化物;擴散障壁,在防氧化圖案上包含石墨烯;以及第二導電圖案,在擴散障壁上包含金屬。

Description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在2020年9月14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且名稱為「導線結構、其形成方法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Wiring Structures,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0-0117704號全文併入本案供參考。
各種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導線結構、其形成方法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若導線結構包括經雜質摻雜的多晶矽層以及金屬層,則需要減小多晶矽層與金屬層之間的接觸電阻並防止多晶矽層及金屬層的元素擴散。因此,可在多晶矽層與金屬層之間形成歐姆接觸層或擴散障壁。然而,若歐姆接觸層或擴散障壁具有厚的厚度,則導線結構的厚度可增大。
各種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導線結構,所述導線結構包 括:第一導電圖案,在基板上包含經摻雜多晶矽;歐姆接觸圖案,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包含金屬矽化物;防氧化圖案,在所述歐姆接觸圖案上包含金屬矽氮化物;擴散障壁,在所述防氧化圖案上包含石墨烯;以及第二導電圖案,在所述擴散障壁上包含金屬。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歐姆接觸圖案、所述防氧化圖案、所述擴散障壁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可以所陳述次序依序堆疊於所述基板上。
各種實施例亦是有關於一種導線結構,所述導線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圖案,在基板上包含經摻雜多晶矽;歐姆接觸圖案,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包含金屬矽化物;擴散障壁,在所述歐姆接觸圖案上包含石墨烯;防氧化圖案,在所述擴散障壁上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二導電圖案,在所述防氧化圖案上包含金屬。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歐姆接觸圖案、所述擴散障壁、所述防氧化圖案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可以所陳述次序依序堆疊於所述基板上。
各種實施例亦是有關於一種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可在基板上形成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的第一導電層。可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形成包含金屬矽化物的歐姆接觸層。可藉由氮化處理製程在所述歐姆接觸層上形成包含金屬矽氮化物的防氧化層。可在所述防氧化層上形成包含石墨烯的擴散障壁層。可在所述擴散障壁層上形成包含金屬的第二導電層。可藉由使用罩幕的蝕刻製程將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擴散障壁層、所述防氧化層、 所述歐姆接觸層及所述第一導電層圖案化,以形成依序堆疊於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導電圖案、歐姆接觸圖案、防氧化圖案、擴散障壁及第二導電圖案。
各種實施例亦是有關於一種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可在基板上形成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的第一導電層。可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形成包含石墨烯的擴散障壁層。可在所述擴散障壁層上形成金屬層,使得可在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擴散障壁層之間形成包含金屬矽化物的歐姆接觸層。可對所述金屬層執行氮化處理製程,以在所述擴散障壁層上形成防氧化層。可在所述擴散障壁層上形成包含金屬的第二導電層。可藉由使用罩幕的蝕刻製程將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防氧化層、所述擴散障壁層、所述歐姆接觸層及所述第一導電層圖案化,以形成依序堆疊於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導電圖案、歐姆接觸圖案、擴散障壁、防氧化圖案及第二導電圖案。
各種實施例亦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所述半導體元件包括:主動圖案,位於基板上;閘極結構,埋入於所述主動圖案的上部部分處;位元線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上;接觸插塞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的與所述位元線結構相鄰的一部分上;以及電容器,位於所述接觸插塞結構上。所述位元線結構可包括: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一防氧化圖案,在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上包含金屬矽氮化物;第一擴散障壁,在所述第一 防氧化圖案上包含石墨烯;以及第二導電圖案,在所述第一擴散障壁上包含金屬。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所述第一防氧化圖案、所述第一擴散障壁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可以所陳述次序依序堆疊。
各種實施例亦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所述半導體元件包括:主動圖案,位於基板上;閘極結構,埋入於所述主動圖案的上部部分處;位元線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上;接觸插塞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的與所述位元線結構相鄰的一部分上;以及電容器,位於所述接觸插塞結構上。所述位元線結構可包括: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在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一擴散障壁,在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上包含石墨烯;防氧化圖案,在所述第一擴散障壁上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二導電圖案,在所述防氧化圖案上包含金屬。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所述第一擴散障壁、所述防氧化圖案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可以所陳述次序依序堆疊。
10、100:基板
20:第一導電層
25:第一導電圖案
30:自然氧化物層
40:歐姆接觸層
45:歐姆接觸圖案
50:防氧化層
52、55、57:防氧化圖案
60:擴散障壁層
65:擴散障壁
70:第二導電層
75:第二導電圖案
85:罩幕
105:主動圖案
110:隔離圖案
130:閘極絕緣層
140:閘極電極
150:閘極罩幕
160:閘極結構
170:第一絕緣層
175:第一絕緣圖案
180:第二絕緣層
185:第二絕緣圖案
190:第三絕緣層
195:第三絕緣圖案
200:絕緣層結構
210:第三導電層
215:第三導電圖案
220:第一罩幕
230:第二凹槽/第一孔
240:第四導電層
245:第四導電圖案
250:第五導電層
255:第五導電圖案
265:導電結構
270:第一歐姆接觸層
27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
280:第一防氧化層
285:第一防氧化圖案
287:第二防氧化圖案
290:第一擴散障壁層
295:第一擴散障壁
300:第六導電層
305:第六導電圖案
310:第一頂蓋層
315:第一頂蓋圖案
325、325':位元線結構
335:第一間隔件
340:第四絕緣圖案
350:第五絕緣圖案
360:第二間隔件
365:空氣間隔件/空氣隙
370:第一開口
385:第三間隔件
390:第三凹槽
400:下部接觸插塞層
405:下部接觸插塞
410:第二頂蓋圖案
425:第四間隔件
435:第二歐姆接觸圖案
445:第三歐姆接觸圖案
450:第二擴散障壁層
460:上部接觸插塞層
465:上部接觸插塞
470:第二孔
480:第一絕緣間層
490:第二絕緣間層
500:蝕刻停止層
510:下部電極
520:介電層
530:上部電極
540:電容器
550:第三絕緣間層
605:第四歐姆接觸圖案
615:第三防氧化圖案
617:第三擴散障壁層
620:第四擴散障壁層
B-B’、C-C’:線
藉由參照附圖詳細闡述示例性實施例,各種特徵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變得顯而易見,在附圖中:圖1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導線結構的剖視圖。
圖2至圖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的剖視圖。
圖6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導線結構的剖視圖。
圖7及圖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的剖視圖。
圖9及圖10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平面圖及剖視圖。
圖11至圖2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平面圖及剖視圖。
圖26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圖。
圖27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圖。
圖2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剖視圖。
圖29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圖。
圖1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導線結構的剖視圖。
參照圖1,導線結構可包括可依序堆疊於基板10上的第一導電圖案25、歐姆接觸圖案45、防氧化圖案55、擴散障壁65及第二導電圖案75。在導線結構上(例如,在第二導電圖案75上)可具有罩幕85。
基板10可包含矽、鍺、矽-鍺或第Ⅲ-V族化合物半導體(例如GaP、GaAs或GaSb)。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絕緣體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基板或絕緣體上鍺(germanium-on-insulator,GOI)基板。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圖案25可包含經雜質摻雜的多晶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歐姆接觸圖案45可包含金屬矽化物。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歐姆接觸圖案45可包含矽化鈦(TiSi2)。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歐姆接觸圖案45可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
歐姆接觸圖案45可具有約0.1奈米至約1奈米的厚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歐姆接觸圖案45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5可包含金屬矽氮化物。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5可包含氮化鈦矽(TiSiN)。在另一實施方案中,防氧化圖案55可包含氮化鉭矽或氮化鎢矽。
防氧化圖案55可具有約0.1奈米至約1奈米的厚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5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擴散障壁65可包含石墨烯。擴散障壁65可具有約0.5奈米至約2奈米的厚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擴散障壁65可具有約1奈米的厚度。
第二導電圖案75可包含具有較第一導電圖案25的電阻小的電阻的材料,例如低電阻金屬(例如鎢、鋁、銅、釕、鉬、銠、銥等)。
罩幕85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導線結構可包括依序堆疊於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的歐姆接觸圖案45、防氧化圖案55及擴散障壁65。
擴散障壁65可減少或防止第一導電圖案25中的矽及第 二導電圖案75中的金屬擴散。相較於一般的擴散障壁,擴散障壁65可具有相對減小的厚度,且因此包括擴散障壁65的導線結構可具有減小的厚度。
歐姆接觸圖案45可增強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的歐姆特性。由於歐姆接觸圖案45形成於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因此可減小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的接觸電阻,且可減小導線結構除罩幕85之外的總電阻。如以下參照圖2至圖5所示,歐姆接觸圖案45可形成於第一導電圖案25上,且因此可防止因自然氧化物層引起的電阻增大。
在第一導電圖案25與防氧化圖案55之間可進一步形成有金屬氧化物層(例如,氧化鈦層、氧化鉭層、氧化鎢層等),然而金屬氧化物層可不形成於第一導電圖案25的整個上表面上,而是形成於第一導電圖案25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因此,因金屬氧化物層引起的電阻增大可非常輕微。
防氧化圖案55可阻止氧被提供至歐姆接觸圖案45上,使得可不形成自然氧化物層。
歐姆接觸圖案45及防氧化圖案55可具有較擴散障壁65小的厚度,且因此,即使在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形成歐姆接觸圖案45及防氧化圖案55,導線結構仍可具有減小的厚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歐姆接觸圖案45與防氧化圖案55的組合厚度可小於或等於擴散障壁65的厚度。
即使具有減小的厚度,導線結構仍可提供減小的電阻。
圖2至圖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的剖視圖。
參照圖2,可在基板10上形成第一導電層2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20可包含經雜質摻雜的多晶矽。
可由空氣中包含的氧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自然氧化物層30。
參照圖3,可移除第一導電層20上的自然氧化物層3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電漿處理製程移除自然氧化物層30。可使用例如氫電漿、氬電漿等執行電漿處理製程。
即使執行電漿處理製程,第一導電層20上的自然氧化物層30仍可不被完全移除,而是自然氧化物層30的一些部分可保留下來。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可不執行電漿處理製程,且在此種情形中,自然氧化物層30可保留於第一導電層20上。
參照圖3,可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歐姆接觸層40。可藉由例如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程、電漿增強型化學氣相沈積(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製程、原子層沈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製程等執行歐姆接觸層4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使用四氯化鈦(TiCl4)作為前驅物在等於或小於約700攝氏度的溫度下執行PE-CVD製程,以在 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鈦層,且第一導電層20中所包含的矽可與鈦層組合,以形成包含矽化鈦的歐姆接觸層40。
若自然氧化物層30全部或局部保留於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上,則自然氧化物層30可與鈦組合以形成氧化鈦(TiO2)層,然而,氧化鈦層可不全部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上,而是僅局部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上。隨著歐姆接觸層40的形成,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的整個部分或大部分可被歐姆接觸層40覆蓋。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可使用鉭或鎢作為前驅物來執行沈積製程,使得歐姆接觸層40可被形成為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
歐姆接觸層40可包括約0.2奈米至約2奈米的厚度。
參照圖4,可對歐姆接觸層40執行氮化處理製程,以形成包含金屬矽氮化物的防氧化層5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電漿處理製程或熱處理製程在氨(NH3)氣體或氮(N2)氣體的大氣下執行氮化處理製程。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使歐姆接觸層40的上部部分氮化以形成防氧化層50。歐姆接觸層40及防氧化層50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約0.1奈米至約1奈米的厚度。舉例而言,可將歐姆接觸層40的厚度的近似一半轉換成對應的氮化物。
如上所述,若歐姆接觸層40包含矽化鈦,則防氧化層50可包含氮化鈦矽。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若歐姆接觸層40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則防氧化層50可分別包含氮化鉭矽或氮化鎢矽。
由於防氧化層50形成於歐姆接觸層40的上表面上,因此空氣中包含的氧可不在歐姆接觸層40的上表面上形成自然氧化物層。
參照圖5,可在防氧化層50上形成擴散障壁層60,且可在擴散障壁層60上形成第二導電層7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CVD製程形成擴散障壁層60:所述CVD製程使用例如烴作為前驅物、使用例如氫或氬作為載體氣體且使用例如熱量或電漿作為能量源以用於分解所述前驅物。擴散障壁層60可具有約0.5奈米至約2奈米的厚度。擴散障壁層60可為例如藉由例如烴前驅物的還原及/或分解形成的石墨烯層。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原位執行用於形成防氧化層50的製程及用於形成擴散障壁層60的製程,且因此可防止天然氧化物層的形成。
再次參照圖1,可在第二導電層70上形成罩幕85,且可使用罩幕85作為蝕刻罩幕依序對第二導電層70、擴散障壁層60、防氧化層50、歐姆接觸層40及第一導電層20進行蝕刻及圖案化,以在基板10上形成導線結構。
如上所述,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擴散障壁層60之前,可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歐姆接觸層40,且因此可移除保留於第一導電層20上的自然氧化物層30。即使形成歐姆接觸層40,金屬氧化物層仍可保留於第一導電層20上,然而,金屬氧化物層 可不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的整個上表面上,而是僅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的非常小的部分上,此可僅引起非常輕微的電阻增大。另外,可對自然氧化物層30執行附加的電漿處理製程,且因此可防止金屬氧化物層的形成。
歐姆接觸層40可增強第一導電層20與第二導電層70之間的歐姆接觸特性,且因此可減小第一導電層20與第二導電層70之間的接觸電阻。
另外,可藉由對歐姆接觸層40的上表面進行的氮化處理製程在歐姆接觸層40上形成防氧化層50,且因此可防止空氣中包含的氧形成自然氧化物層。
第一導電層20與第二導電層70之間的擴散障壁層60可用作防止或減少第一導電層20及第二導電層70中所包含的元素擴散的障壁。
擴散障壁層60可具有約1奈米的厚度,且依序堆疊於擴散障壁層60上的歐姆接觸層40與防氧化層50中的每一者亦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因此,包括歐姆接觸層40、防氧化層50及擴散障壁層60的導線結構可具有減小的總厚度,且可在第一導電圖案2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提供減小的電阻及增強的擴散障壁特性。
圖6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導線結構的剖視圖。除防氧化圖案之外,導線結構可與圖1所示導線結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因此,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部件,且在本文中不再 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6,導線結構可包括依序堆疊於基板10上的第一導電圖案25、歐姆接觸圖案45、擴散障壁65、防氧化圖案57及第二導電圖案75。罩幕85可位於第二導電圖案75上。
因此,導線結構可不包括位於歐姆接觸圖案45與擴散障壁65之間的防氧化圖案55,而是可包括位於擴散障壁65與第二導電圖案75之間的防氧化圖案57。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7可包含金屬氮化物。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7可包含氮化鈦。在另一實施方案中,防氧化圖案57可包含氮化鉭或氮化鎢。
防氧化圖案57可阻止氧被提供至擴散障壁65上,以防止自然氧化物層的形成。防氧化圖案57可具有約0.1奈米至約1奈米的厚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防氧化圖案57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
圖7及圖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的剖視圖。此方法可包括與參照圖2至圖5及圖1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且因此在本文中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7,可執行與參照圖2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以在基板10上形成第一導電層20,且可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天然氧化物層30。可藉由電漿處理製程全部或局部移除天然氧化物層30,或者不進行電漿處理製程而使天然氧化物層30全部保留於第一導電層20上。
可執行與參照圖5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以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擴散障壁層60。
參照圖8,可執行與參照圖3及圖4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以在第一導電層20與擴散障壁層60之間形成歐姆接觸層40且在歐姆接觸層40上形成防氧化層52。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使用例如四氯化鈦(TiCl4)作為前驅物在等於或小於約700攝氏度的溫度下執行PE-CVD製程,以在擴散障壁層60上形成鈦層。鈦層的一部分可穿過擴散障壁層60移動至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且可與第一導電層20中所包含的矽組合。因此,歐姆接觸層40可在第一導電層20上被形成為包含矽化鈦(TiSi2)。若在擴散障壁層60上形成例如鉭層或鎢層而非鈦層,則歐姆接觸層40可被形成為分別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
與圖3中所示的結構不同,歐姆接觸層40可不直接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上,且鈦可穿過擴散障壁層60移動至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以形成歐姆接觸層40,使得歐姆接觸層40可不被過量形成。因此,擴散障壁層60可用作對鈦進行過濾的過濾層(filter),且因此歐姆接觸層40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此可為歐姆接觸特性的最小厚度。
由於歐姆接觸層40形成於第一導電層20上,因此第一導電層20上的自然氧化物層30大部分可被移除,且自然氧化物層30的一些部分可保留下來,但可不完全覆蓋第一導電層20的上表面。
在第一導電層20上形成歐姆接觸層40之後,可對擴散障壁層60上的鈦層執行氮化處理製程,以形成包含氮化鈦的防氧化層52。隨著防氧化層52的形成,氧可不被提供至擴散障壁層60上,以防止自然氧化物層的形成。
防氧化層52可具有約0.5奈米的厚度。防氧化層52可包含例如氮化鉭、氮化鎢等而非氮化鈦。
再次參照圖6,可在防氧化層52上形成第二導電層70,且可執行與參照圖1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以形成第二導電圖案75及下伏的圖案並完成導線結構的形成。
圖9及圖10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平面圖及剖視圖。此半導體元件可為對圖1所示導線結構應用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元件,且在本文中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彼此垂直的兩個方向可分別被稱為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平行且相對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具有銳角的方向可被稱為第三方向,且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平行且與第三方向實質上垂直的方向可被稱為第四方向。
參照圖9及圖10,半導體元件可包括閘極結構160、位元線結構325、接觸插塞結構及電容器540。另外,半導體元件可包括間隔件結構、第二頂蓋圖案410、第一絕緣圖案175、第二絕緣圖案185、第三絕緣圖案195、第四絕緣圖案340及第五絕緣圖 案350、蝕刻停止層500以及第一絕緣間層480、第二絕緣間層490及第三絕緣間層550。
在基板100上可形成有隔離圖案110。在基板100上可界定有主動圖案105(主動圖案105的側壁被隔離圖案110覆蓋)。隔離圖案110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主動圖案105可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彼此間隔開。主動圖案105中的每一者可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特定長度。
閘極結構160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主動圖案105的上部部分及隔離圖案110的上部部分。多個閘極結構160可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因此,閘極結構160可埋入於主動圖案105的上部部分及隔離圖案110的上部部分處。閘極結構160可包括在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垂直的垂直方向上依序堆疊的閘極絕緣層130、閘極電極140及閘極罩幕150。
閘極絕緣層130可形成於主動圖案105的表面上。閘極電極140可在閘極絕緣層130及隔離圖案110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閘極罩幕150可覆蓋閘極電極140的上表面。
閘極絕緣層130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閘極電極140可包含金屬(例如,鎢、鈦、鉭等)或金屬氮化物(例如,氮化鎢、氮化鈦、氮化鉭等)。閘極罩幕15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位元線結構325可在主動圖案 105、隔離圖案110及閘極結構160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多個位元線結構325可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位元線結構325中的每一者可接觸主動圖案105的上表面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中心部分。
位元線結構325可包括在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垂直的垂直方向上依序堆疊的導電結構26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在導電圖案305上可堆疊有第一頂蓋圖案315。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位元線結構325中所包括的導電結構26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及第一頂蓋圖案315可分別包含與以上結合圖1闡述的第一導電圖案25、歐姆接觸圖案45、防氧化圖案55、擴散障壁65、第二導電圖案75及罩幕85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
如上所述,位元線結構325可包括包含石墨烯且具有相對薄的厚度的第一擴散障壁,且因此可具有增強的擴散障壁特性及減小的厚度。另外,位元線結構325可包括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及第一防氧化圖案285,且因此可具有減小的電阻。
導電結構265可包括依序堆疊的第四導電圖案245與第五導電圖案255(參照圖16及圖17)或者依序堆疊的第三導電圖案215與第五導電圖案255(參照圖16及圖17)。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第四導電圖案245可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彼此間隔開。因此,第四導電圖案245中的每一者可形成於主動圖案105的上表面以及與主動圖案105相鄰的隔離圖案110 的上表面及閘極罩幕150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凹槽230中。第三導電圖案215可形成於第二凹槽230的外部。
第五導電圖案255可在設置於第二方向上的第三導電圖案215及第四導電圖案245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五導電圖案255可包含與第三導電圖案215及第四導電圖案245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例如,經雜質摻雜的多晶矽)且可與第三導電圖案215及第四導電圖案245合併於一起。
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及第一頂蓋圖案315中的每一者可在第五導電圖案255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間隔件結構可形成於位元線結構325的相對的側壁中的每一者上,且因此可在第二方向上延伸。間隔件結構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序堆疊於位元線結構的相對的側壁中的每一者上的第一間隔件335、空氣間隔件365、第三間隔件385及第四間隔件425。
第一間隔件335可在第一方向上接觸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空氣間隔件365可接觸第一間隔件335的外側壁的一部分。第三間隔件385可接觸空氣間隔件365的外側壁。第四間隔件425可接觸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表面、第一間隔件335的上表面及上部外側壁、空氣間隔件365的上表面以及第三間隔件385的上表面及上部外側壁。然而,在其中位元線結構325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側壁被第二頂蓋圖案410環繞的區域中,空氣間隔件365與第三間隔件385可在第一方向上依序堆疊於第一間隔件335的外 側壁上,且可不形成第四間隔件425。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空氣間隔件365的最上表面及第三間隔件385的最上表面可低於第一間隔件335的最上表面且可高於位元線結構325的第六導電圖案305的上表面。
第一間隔件335、第三間隔件385及第四間隔件425中的每一者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空氣間隔件365可包含空氣。
位元線結構325的位於第二凹槽230中的一部分的側壁及第二凹槽230的底部可被第一間隔件335覆蓋。第四絕緣圖案340可形成於第一間隔件335的位於第二凹槽230中的一部分上,且第五絕緣圖案350可形成於第四絕緣圖案340上以填充第二凹槽230的其餘部分。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空氣間隔件365可接觸第四絕緣圖案340的上表面及第五絕緣圖案350的上表面,且第三間隔件385可接觸第五絕緣圖案350的上表面。
在第二凹槽230的外部在位元線結構325與主動圖案105的一些部分及隔離圖案110的一些部分之間可形成有絕緣圖案結構(包括在垂直方向上依序堆疊的第一絕緣圖案175、第二絕緣圖案185及第三絕緣圖案195)。第二絕緣圖案185可接觸第一間隔件335的具有「L」形橫截面的下表面。第三絕緣圖案195可接觸位元線結構325的下表面。
第一絕緣圖案175、第三絕緣圖案195及第五絕緣圖案350中的每一者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第二絕緣圖案185 及第四絕緣圖案340中的每一者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
第二頂蓋圖案410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至在垂直方向上與閘極結構160交疊且可在第一方向上局部地覆蓋間隔件結構的位於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上的外側壁。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第二頂蓋圖案410可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第二頂蓋圖案41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接觸插塞結構可包括在垂直方向上依序堆疊的下部接觸插塞405、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及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第二擴散障壁層450及上部接觸插塞465。
下部接觸插塞405可在第一方向上鄰近的位元線結構325之間及在第二方向上鄰近的第二頂蓋圖案410之間形成於主動圖案105及隔離圖案110上的第三凹槽390上,且可接觸間隔件結構的第三間隔件385的外側壁及第二頂蓋圖案410中的每一者的側壁。因此,多個下部接觸插塞405可被形成為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彼此間隔開。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下部接觸插塞405的最上表面可低於空氣間隔件365的最上表面及第三間隔件385的最上表面。
下部接觸插塞405可包含經雜質摻雜的多晶矽。在下部接觸插塞405中可形成有空氣隙(未示出)。
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可形成於下部接觸插塞405上。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可包含例如矽化鈷、矽化鎳等。
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可形成於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 上。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可包含例如矽化鈦、矽化鉭、矽化鎢等。
第二擴散障壁層450可形成於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的上表面以及第四間隔件425的側壁及上表面上。第二擴散障壁層450可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氮化鎢等。
上部接觸插塞465可形成於第二擴散障壁層450上。上部接觸插塞465的上表面可高於位元線結構325的上表面及第二頂蓋圖案410的上表面。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上部接觸插塞465可形成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且可藉由依序堆疊的第一絕緣間層480與第二絕緣間層490而彼此間隔開。第一絕緣間層480可局部地穿透過位元線結構325的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部部分及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上的間隔件結構的上部部分。第一絕緣間層480可包含具有低間隙填充特性的絕緣材料。第二絕緣間層49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上部接觸插塞465在平面圖中可排列成蜂巢狀圖案。上部接觸插塞465中的每一者在平面圖中可具有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的形狀。上部接觸插塞465可包含低電阻金屬(例如,鎢、鋁、銅等)。
電容器540可包括依序堆疊於上部接觸插塞465上的下部電極510、介電層520及上部電極530。下部電極510與上部電極530可包含相同的材料(例如,經摻雜多晶矽及/或金屬)。介電 層520可包含氧化矽、金屬氧化物及/或氮化物(例如氮化矽或金屬氮化物),其中金屬可包括例如鋁、鋯、鈦、鉿等。
蝕刻停止層500可形成於介電層520與第一絕緣間層480及第二絕緣間層490之間且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第三絕緣間層550可形成於第一絕緣間層480及第二絕緣間層490上且可覆蓋電容器540。第三絕緣間層550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
圖11至圖2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平面圖及剖視圖。具體而言,圖11、圖13、圖16及圖20是平面圖,且圖12、圖14至圖15、圖17至圖19及圖21至圖25中的每一者包括沿著對應的平面圖所示線B-B’及C-C’截取的橫截面。
本示例性實施例是將形成參照圖2至圖5及圖1所示的導線結構的方法應用於製造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元件的方法,且在本文中不再對形成導線結構的方法予以贅述。
參照圖11及圖12,可在基板100上形成主動圖案105。可形成隔離圖案110以覆蓋主動圖案105的側壁。
可對基板100執行離子植入製程以形成雜質區(未示出),且可對主動圖案105及隔離圖案110進行局部蝕刻以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凹槽。
可在第一凹槽中形成閘極結構160。閘極結構160可包括位於主動圖案105的被第一凹槽暴露出的表面上的閘極絕緣層 130、在閘極絕緣層130上填充第一凹槽的下部部分的閘極電極140以及在閘極電極140上填充第一凹槽的上部部分的閘極罩幕150。閘極結構160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多個閘極結構160可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可藉由對主動圖案105的被第一凹槽暴露出的表面執行熱氧化製程來形成閘極絕緣層130。
參照圖13及圖14,可在基板100上依序形成絕緣層結構200、第三導電層210及第一罩幕220。可使用第一罩幕220作為蝕刻罩幕對第三導電層210及絕緣層結構200進行蝕刻,以形成暴露出主動圖案105的第一孔230。第一孔230可對應於圖1所示第二凹槽23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絕緣層結構200可包括依序堆疊的第一絕緣層170、第二絕緣層180及第三絕緣層190。第一絕緣層170及第三絕緣層190中的每一者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且第二絕緣層18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第三導電層210可包含例如經摻雜多晶矽。第一罩幕22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在蝕刻製程期間,主動圖案105的上部部分及與主動圖案105相鄰的隔離圖案110的上部部分被第一孔230暴露出,且亦可對閘極罩幕150的上部部分進行蝕刻以形成第二凹槽。因此,第一孔230的底部可被稱為第二凹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孔230可暴露出在第三方向上 延伸的主動圖案105中的每一者的中心上表面。可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形成多個第一孔230。
可形成第四導電層240以填充第一孔23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第四導電層240:在主動圖案105、隔離圖案110、閘極罩幕150及第一罩幕220上形成初步第四導電層以填充第一孔230,且接著藉由例如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製程及/或回蝕製程移除初步第四導電層的上部部分。因此,第四導電層240可具有與第三導電層210的上表面實質上共面的上表面。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第四導電層240可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彼此間隔開。第四導電層240可包含例如經摻雜多晶矽且可被合併至第三導電層210。
參照圖15,可移除第一罩幕220。接著,可在第三導電層210及第四導電層240上依序形成第五導電層250、第一歐姆接觸層270、第一防氧化層280、第一擴散障壁層290、第六導電層300及第一頂蓋層31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相同的製程形成第五導電層250、第一歐姆接觸層270、第一防氧化層280、第一擴散障壁層290及第六導電層300,以分別包含與參照圖2至圖5闡述的第一導電層20、歐姆接觸層40、防氧化層50、擴散障壁層60及第二導電層70相同的材料。另外,第一頂蓋層310可包含與結合圖1闡述的罩幕85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
因此,第五導電層250可包含經摻雜多晶矽且可與第三導電層210及第四導電層240合併於一起。
參照圖16及圖17,可將第一頂蓋層310圖案化以形成第一頂蓋圖案315。接著,可使用第一頂蓋圖案315作為蝕刻罩幕依序對第六導電層300、第一擴散障壁層290、第一防氧化層280、第一歐姆接觸層270、第五導電層250、第三導電層210及第四導電層240以及第三絕緣層190進行蝕刻。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頂蓋圖案315可在基板100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多個第一頂蓋圖案315可被形成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藉由蝕刻製程,可在第一孔230中在主動圖案105、隔離圖案110及閘極罩幕150上形成依序堆疊的第四導電圖案245、第五導電圖案25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另外,可在第一孔230的外部在絕緣層結構200的第二絕緣層180上依序堆疊第三絕緣圖案195、第三導電圖案215、第五導電圖案25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及第一頂蓋圖案315。
如上所述,第三導電層210、第四導電層240及第五導電層250可彼此合併,且因此依序堆疊的第四導電圖案245與第五導電圖案255以及依序堆疊的第三導電圖案215與第五導電圖案255可各自形成一個導電結構265。在下文中,依序堆疊的導電 結構26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防氧化圖案28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六導電圖案305及第一頂蓋圖案315可被稱為位元線結構325。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位元線結構325可在基板100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多個位元線結構325可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位元線結構325中的每一者可經由第一孔230接觸主動圖案105中的每一者在第三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且因此可電性連接至所述中心部分。
參照圖18,可在主動圖案105、隔離圖案110及閘極罩幕150的被第一孔230暴露出的上表面、第一孔230的側壁及第二絕緣層180上形成第一間隔件層,以覆蓋位元線結構325。可在第一間隔件層上依序形成第四絕緣層與第五絕緣層。
第一間隔件層亦可覆蓋第三絕緣圖案195的位於第二絕緣層180與位元線結構325之間的側壁。第五絕緣層可填充第一孔230。
可藉由蝕刻製程對第四絕緣層及第五絕緣層進行蝕刻。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濕式蝕刻製程執行蝕刻製程,且可移除第四絕緣層及第五絕緣層的除位於第一孔230中的一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因此,第一間隔件層的整個表面的大部分(即,除第一間隔件層的位於第一孔230中的一部分之外的整個表面)可被暴露出,並且第四絕緣層及第五絕緣層的保留於第一孔230中的部分可分別形成第四絕緣圖案340及第五絕緣圖案350。
可在第一間隔件層的被暴露出的表面以及第一孔230中的第四絕緣圖案340及第五絕緣圖案350上形成第二間隔件層。可對第二間隔層件進行非等向性蝕刻,以在第一間隔件層的表面以及第四絕緣圖案340及第五絕緣圖案350上形成第二間隔件360以覆蓋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
可使用第一頂蓋圖案315及第二間隔件360作為蝕刻罩幕來執行乾式蝕刻製程,以形成暴露出主動圖案105的上表面的第一開口370。隔離圖案110的上表面及閘極罩幕150的上表面亦可被第一開口370暴露出。
藉由乾式蝕刻製程,可移除第一間隔件層的位於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表面及第二絕緣層180的上表面上的部分,且因此可形成覆蓋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的第一間隔件335。另外,在乾式蝕刻製程期間,可局部地移除第一絕緣層170及第二絕緣層180,使得第一絕緣圖案175及第二絕緣圖案185可保留於位元線結構325之下。依序堆疊於位元線結構325之下的第一絕緣圖案175、第二絕緣圖案185及第三絕緣圖案195可形成絕緣圖案結構。
參照圖19,可在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表面、第二間隔層360的外側壁、第四絕緣圖案340的上表面的一些部分及第五絕緣圖案350的上表面的一些部分以及主動圖案105、隔離圖案110及閘極罩幕150的被第一開口370暴露出的上表面上形成第三間隔件層。可對第三間隔件層進行非等向性蝕刻,以形成覆蓋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的第三間隔件385。
第三間隔件層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在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平行的水平方向上自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依序堆疊的第一間隔件335、第二間隔件360及第三間隔件385可被稱為初步間隔件結構。
可藉由蝕刻製程移除主動圖案105的上部部分,以形成連接至第一開口370的第三凹槽390。
可形成下部接觸插塞層400以在基板100上填充第一開口370及第三凹槽390。可將下部接觸插塞層400的上部部分平坦化,直至暴露出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表面為止。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下部接觸插塞層400可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多個下部接觸插塞層400可被形成為藉由位元線結構325而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下部接觸插塞層400可包含例如經摻雜多晶矽。
參照圖20及圖21,可在第一頂蓋圖案315及下部接觸插塞層400上形成包括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中的每一者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的第二罩幕(未示出)。可使用第二罩幕作為蝕刻罩幕對下部接觸插塞層400進行蝕刻。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開口中的每一者可在與基板100的上表面實質上垂直的垂直方向上與閘極結構160交疊。藉由蝕刻製程,可形成第三開口以暴露出閘極結構160的閘極罩幕150的在基板100上位於位元線結構325之間的上表面。
在移除第二罩幕之後,可在基板100上形成第二頂蓋圖案410以填充第三開口。第二頂蓋圖案410可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頂蓋圖案410可在位元線結構325之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可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多個第二頂蓋圖案410。
因此,在位元線結構325之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下部接觸插塞層400可被劃分成藉由第二頂蓋圖案410而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的多個下部接觸插塞405。下部接觸插塞405中的每一者可接觸主動圖案105中的對應一者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對的端中的對應一者且可電性連接至主動圖案105中的對應一者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對的端中的對應一者。
參照圖22,可移除下部接觸插塞405的上部部分,以暴露出初步間隔件結構的位於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上的上部部分。可移除被暴露出的初步間隔件結構的第二間隔件360的上部部分及第三間隔件385的上部部分。
可藉由例如回蝕製程進一步移除下部接觸插塞405的上部部分。因此,下部接觸插塞405的上表面可低於第二間隔件360的最上表面及第三間隔件385的最上表面。
可在位元線結構325、初步間隔件結構、第二頂蓋圖案410及下部接觸插塞405上形成第四間隔件層。可對第四間隔件層進行非等向性蝕刻,使得第四間隔層425在第一方向上覆蓋位元線結構325的相對的側壁中的每一者上的第一間隔件335、第二間 隔件360及第三間隔件385,而下部接觸插塞405的上表面可不被第四間隔件425覆蓋而是可被暴露出。
可在下部接觸插塞405的被暴露出的上表面上形成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在下部接觸插塞405、第四間隔件425以及第一頂蓋圖案315及第二頂蓋圖案410上形成金屬層,對金屬層進行熱處理且移除金屬層的未發生反應的部分。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可包含例如矽化鈷、矽化鎳等。
參照圖23,舉例而言,可在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第四間隔件425以及第一頂蓋圖案315及第二頂蓋圖案410上形成第三歐姆接觸層。可在第三歐姆接觸層的與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接觸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歐姆接觸層可包含例如鈦,且因此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可包含矽化鈦。在另一實施方案中,第三歐姆接觸層可包含例如鉭、鎢等,且因此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可包含矽化鉭、矽化鎢等。
接著,可在第三歐姆接觸層及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上形成第二擴散障壁層450。第二擴散障壁層450可包含例如氮化鈦。在形成第二擴散障壁層450時,可使第二擴散障壁層450之下的第三歐姆接觸層氮化以包含氮化鈦。因此,第三歐姆接觸層可與第二擴散障壁層450合併於一起。
參照圖24,可在第二擴散障壁層450上形成上部接觸插 塞層460。可將上部接觸插塞層460的上部部分平坦化。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上部接觸插塞層460的上表面可高於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表面及第二頂蓋圖案410的上表面。
參照圖25,可移除上部接觸插塞層460的上部部分、第二擴散障壁層450的一部分、第一頂蓋圖案315的上部部分以及第一間隔件335的上部部分、第三間隔件385的上部部分及第四間隔件425的上部部分,以形成第二孔470。因此,第二間隔件360的上表面可被暴露出。
隨著第二孔470的形成,上部接觸插塞層460可轉變成上部接觸插塞465。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上部接觸插塞465可被形成為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上彼此間隔開且在平面圖中可排列成蜂巢狀圖案。上部接觸插塞465中的每一者在平面圖中可具有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的形狀。
依序堆疊於基板100上的下部接觸插塞405、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及第三歐姆接觸圖案445以及上部接觸插塞465可形成接觸插塞結構。
可移除被暴露出的第二間隔件360以形成連接至第二孔470的空氣隙365。空氣隙365亦可被稱為空氣間隔件365。可藉由例如濕式蝕刻製程移除第二間隔件360。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移除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位元線結構325的側壁上的第二間隔件360的被第二孔470直接暴露出的一部分,且亦可移除第二間隔件360的與第二間隔件360的在 水平方向上被直接暴露出的部分平行的其他部分。因此,不僅第二間隔件360的被第二孔470暴露出的部分不被上部接觸插塞465覆蓋,而且第二間隔件360的在第二方向上與被暴露出的部分相鄰以被第二頂蓋圖案410覆蓋的一部分及第二間隔件360的在第二方向上與被暴露出的部分相鄰以被上部接觸插塞465覆蓋的一部分全部可被移除。
可依序堆疊第一絕緣間層480與第二絕緣間層490以填充第二孔470。第一絕緣間層480與第二絕緣間層490亦可依序堆疊於第二頂蓋圖案410上。
第一絕緣間層480可包含具有低間隙填充特性的材料,且因此第二孔470之下的空氣隙365可不被填充。空氣隙365亦可被稱為空氣間隔件365且可與第一間隔件335、第三間隔件385及第四間隔件425一同形成間隔件結構。空氣隙365可為包含空氣的間隔件。
再次參照圖9及圖10,電容器540可被形成為接觸上部接觸插塞465的上表面。
舉例而言,可在上部接觸插塞465以及第一絕緣間層480及第二絕緣間層490上依序形成蝕刻停止層500與模製層(未示出),且對蝕刻停止層500及模製層進行局部蝕刻以形成局部地暴露出上部接觸插塞465的上表面的第三孔。
可在第三孔的側壁、上部接觸插塞465的被暴露出的上表面及模製層上形成下部電極層(未示出)。可在下部電極層上形 成犧牲層(未示出)以填充第三孔。可將下部電極層及犧牲層平坦化,直至暴露出模製層的上表面為止,以對下部電極層進行劃分。可藉由例如濕式蝕刻製程移除犧牲層及模製層。因此,可在上部接觸插塞465的被暴露出的上表面上形成具有圓柱形狀的下部電極510。在另一實施方案中,下部電極510可具有對第三孔進行填充的支柱形狀。
可在下部電極510的表面及蝕刻停止層500上形成介電層520。可在介電層520上形成上部電極530,使得形成包括下部電極510、介電層520及上部電極530的電容器540。
可形成第三絕緣間層550以在基板100上覆蓋電容器540,以完成半導體元件的製作。第三絕緣間層550可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
圖26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圖。除位元線結構之外,此半導體元件可與圖9及圖10所示半導體元件實質上相同或相似。
參照圖26,位元線結構325'可包括依序堆疊的導電結構265、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擴散障壁295、第二防氧化圖案287、第六導電圖案305及第一頂蓋圖案315。
第一歐姆接觸圖案275、第一擴散障壁295及第二防氧化圖案287可分別包含以上結合圖6闡述的歐姆接觸圖案45、擴散障壁65及防氧化圖案57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
圖27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 圖。除接觸插塞結構之外,此半導體元件可與圖9及圖20或圖26所示半導體元件實質上相同或相似。
參照圖27,接觸插塞結構可包括依序堆疊的下部接觸插塞405、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第三防氧化圖案615、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及第四擴散障壁層620以及上部接觸插塞465。
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第三防氧化圖案615及第四擴散障壁層620可分別包含與以上結合圖1闡述的歐姆接觸圖案45、防氧化圖案55及擴散障壁65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可包含與圖6中所示的防氧化圖案57的材料實質上相同的材料。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可形成於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上,第三防氧化圖案615可形成於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上,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可形成於第四間隔件425上,且第四擴散障壁層620可形成於第三防氧化圖案615及第三擴散障壁層617上以接觸第三防氧化圖案615的上表面及第三擴散障壁層617的上表面。因此,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可接觸第三防氧化圖案615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對的端中的每一者的上表面及第四擴散障壁層620的外側壁。
圖2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元件的方法的剖視圖。此方法可包括與參照圖11至圖25以及圖9及圖10或圖26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且因此在本文中不 再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28,可執行與參照圖11至圖22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且可執行與參照圖3至圖5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
參照圖28,可形成第四歐姆接觸層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且接著可使用氮化處理製程分別將第四歐姆接觸層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轉變成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及第三防氧化圖案615。
舉例而言,第四歐姆接觸層可形成於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第四間隔件425以及第一頂蓋圖案315及第二頂蓋圖案410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可形成於第四歐姆接觸層的與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接觸的一部分處。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歐姆接觸層可包含鈦,且因此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可包含矽化鈦。在另一實施方案中,第四歐姆接觸層可包含鉭、鎢等,且因此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可包含矽化鉭、矽化鎢等。
可對第四歐姆接觸層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執行氮化處理製程,且因此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的上部部分可轉變成第三防氧化圖案615,且第四歐姆接觸層可轉變成第三擴散障壁層617。第三防氧化圖案615可包含例如氮化鎢矽、氮化鉭矽等。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可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氮化鎢等。
可在第三防氧化圖案615及第三擴散障壁層617上形成 第四擴散障壁層620。第四擴散障壁層620可包含石墨烯。
可執行與參照圖24以及圖9及圖10所示的製程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製程,以完成半導體元件的製作。
圖29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剖視圖。除接觸插塞結構之外,此半導體元件可與圖27所示半導體元件實質上相同或相似。
參照圖29,接觸插塞結構可包括依序堆疊的下部接觸插塞405、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及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及第四擴散障壁層620以及上部接觸插塞465。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可形成於第二歐姆接觸圖案435上。第四擴散障壁層620可形成於第四歐姆接觸圖案605及第四間隔件425上。第三擴散障壁層617可形成於第四擴散障壁層620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可包括圖26中所示的位元線結構325及圖27或圖29中所示的接觸插塞結構。
如上所述,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具有改善的特性的導線結構。各種實施例亦可提供形成具有改善的特性的導線結構的方法。各種實施例亦可提供具有改善的特性的半導體元件。
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具有減小的厚度及減小的電阻的導線結構。另外,可減少導線結構中各個圖案之間的擴散。
本文中已揭露各種示例性實施例,且儘管採用特定用語,然而該些用語僅用於並被解釋為具有通常意義及闡述性意 義,而並非用於限制目的。在一些情況下,除非另外明確地指明,否則在本申請案提出申請之前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的是,結合具體實施例闡述的特徵、特性及/或部件可單獨使用或與結合其他實施例闡述的特徵、特性及/或部件組合使用。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在不背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
10:基板
25:第一導電圖案
45:歐姆接觸圖案
55:防氧化圖案
65:擴散障壁
75:第二導電圖案
85:罩幕

Claims (20)

  1. 一種導線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圖案,位於基板上,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防氧化圖案,位於所述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金屬矽氮化物;擴散障壁,位於所述防氧化圖案上,所述擴散障壁包含石墨烯;以及第二導電圖案,位於所述擴散障壁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包含金屬,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歐姆接觸圖案、所述防氧化圖案、所述擴散障壁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以此次序依序堆疊於所述基板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鈦,且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氮化鈦矽。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且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氮化鉭矽或氮化鎢矽。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線結構,更包括位於所述第一 導電圖案與所述防氧化圖案之間的金屬氧化物層。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金屬氧化物層僅形成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金屬氧化物層包含氧化鈦、氧化鉭或氧化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及所述防氧化圖案中的每一者具有約0.1奈米至約1奈米的厚度,且所述擴散障壁具有約0.5奈米至約2奈米的厚度。
  8. 一種導線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圖案,位於基板上,所述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擴散障壁,位於所述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擴散障壁包含石墨烯;防氧化圖案,位於所述擴散障壁上,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二導電圖案,位於所述防氧化圖案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包含金屬,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歐姆接觸圖案、所述擴散障壁、所述防氧化圖案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以此次序依序堆疊於所述基 板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鉭或矽化鎢,且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氮化鈦、氮化鉭或氮化鎢。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導線結構,更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與所述擴散障壁之間的金屬氧化物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導線結構,其中所述金屬氧化物層僅形成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
  12.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主動圖案,位於基板上;閘極結構,埋入於所述主動圖案的上部部分處;位元線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上;接觸插塞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的與所述位元線結構相鄰的一部分上;以及電容器,位於所述接觸插塞結構上,其中所述位元線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一防氧化圖案,位於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一防氧化圖案包含金屬矽氮化物;第一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一防氧化圖案上,所述第一擴散 障壁包含石墨烯;以及第二導電圖案,位於所述第一擴散障壁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包含金屬,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所述第一防氧化圖案、所述第一擴散障壁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以此次序依序堆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鈦、矽化鉭或矽化鎢,且所述第一防氧化圖案包含氮化鈦矽、氮化鉭矽或氮化鎢矽。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接觸插塞結構包括:第三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三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二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二擴散障壁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四導電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擴散障壁上,所述第四導電圖案包含金屬。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接觸插塞結構包括: 第三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三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二防氧化圖案,位於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二防氧化圖案包含金屬矽氮化物;第二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二防氧化圖案上,所述第二擴散障壁包含石墨烯;以及第四導電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擴散障壁上,所述第四導電圖案包含金屬。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接觸插塞結構包括:第三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三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二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二擴散障壁包含石墨烯;第三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二擴散障壁上,所述第三擴散障壁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 第四導電圖案,位於所述第三擴散障壁上,所述第四導電圖案包含金屬。
  17.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主動圖案,位於基板上;閘極結構,埋入於所述主動圖案的上部部分處;位元線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上;接觸插塞結構,位於所述主動圖案的與所述位元線結構相鄰的一部分上;以及電容器,位於所述接觸插塞結構上,其中所述位元線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一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一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一擴散障壁包含石墨烯;防氧化圖案,位於所述第一擴散障壁上,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二導電圖案,位於所述防氧化圖案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包含金屬,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圖案、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所述第一擴散障壁、所述防氧化圖案及所述第二導電圖案以此次序依序堆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鈦、矽化鉭或矽化鎢,且所述防氧化圖案包含氮化鈦、氮化鉭或氮化鎢。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接觸插塞結構包括:第三導電圖案,包含經摻雜多晶矽;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三導電圖案上,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包含金屬矽化物;第二擴散障壁,位於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上,所述第二擴散障壁包含金屬氮化物;以及第四導電圖案,位於所述第二擴散障壁上,所述第四導電圖案包含金屬。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鈷或矽化鎳,所述第三歐姆接觸圖案包含矽化鈦,且所述第二擴散障壁包含氮化鈦。
TW110114099A 2020-09-14 2021-04-20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TWI785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17704 2020-09-14
KR1020200117704A KR20220035674A (ko) 2020-09-14 2020-09-14 배선 구조물, 그 형성 방법, 및 상기 배선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1376A TW202211376A (zh) 2022-03-16
TWI785569B true TWI785569B (zh) 2022-12-01

Family

ID=8053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099A TWI785569B (zh) 2020-09-14 2021-04-20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8810B2 (zh)
KR (1) KR20220035674A (zh)
CN (1) CN114188305A (zh)
TW (1) TWI785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35674A (ko) * 2020-09-14 2022-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선 구조물, 그 형성 방법, 및 상기 배선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US11637107B2 (en) * 2021-06-17 2023-04-25 Applied Materials, Inc. Silicon-containing layer for bit line resistance reduction
US11903181B2 (en) * 2021-06-23 2024-02-13 Fujian Jinhua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I803318B (zh) * 2022-05-16 2023-05-21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2951B2 (en) * 2003-02-21 2006-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s with enhance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uch memory devices
US9837423B2 (en) * 2015-01-09 2017-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channels with retrograde doping profile
US10529720B2 (en) * 2017-01-12 2020-01-07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ell, an array of memory cells individually comprising a capacitor and a transistor with the array comprising rows of access lines and columns of digit lines, a 2T-1C memory cell,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 array of capacitors and access transistors there-abo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4693B1 (ko) * 2003-02-10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강유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715610B2 (en) 2007-10-19 2014-05-06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US8724369B2 (en) 2010-06-18 2014-05-13 Sandisk 3D Llc Composition of memory cell with resistance-switching layers
US8482126B2 (en) * 2011-09-02 2013-07-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107537B1 (ko) 2013-10-01 2020-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7409B1 (ko) * 2013-12-12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337149B2 (en) 2014-07-29 2016-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412966B1 (ko) * 2015-09-25 2022-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결 구조체 및 이를 적용한 전자소자
CN108666313B (zh) 2017-03-30 2021-01-12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动态随机存储器行锤现象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102414294B1 (ko) * 2017-09-08 2022-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20021623A (ko) * 2020-08-14 2022-02-2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20035674A (ko) * 2020-09-14 2022-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선 구조물, 그 형성 방법, 및 상기 배선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2951B2 (en) * 2003-02-21 2006-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s with enhance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uch memory devices
US9837423B2 (en) * 2015-01-09 2017-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channels with retrograde doping profile
US10529720B2 (en) * 2017-01-12 2020-01-07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ell, an array of memory cells individually comprising a capacitor and a transistor with the array comprising rows of access lines and columns of digit lines, a 2T-1C memory cell,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 array of capacitors and access transistors there-abo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8305A (zh) 2022-03-15
TW202211376A (zh) 2022-03-16
KR20220035674A (ko) 2022-03-22
US20220085025A1 (en) 2022-03-17
US11538810B2 (en)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5569B (zh) 導線結構以及包括其之半導體元件
KR102378471B1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54330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76756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4077209A1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354728A (zh) 半导体器件
TWI849611B (zh) 半導體裝置
US2022035940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1180506A (zh) 半导体器件
JP2008112826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53509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11153A (ko) 게이트 전극 내부에 브리지 타입 스페이서를 갖는 게이트전극 및 그 게이트 전극을 이용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제조 방법
WO2022205670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制作方法
JP2014135311A (ja) 半導体装置
US1104986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30063527A1 (en) Gate structure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4053361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12547B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US2023016497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I844984B (zh) 半導體裝置
TWI818247B (zh) 積體電路裝置
US2024009019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2406105A (zh) 半導體裝置
KR20240073476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20143262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