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422B -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 Google Patents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422B
TWI784422B TW110107023A TW110107023A TWI784422B TW I784422 B TWI784422 B TW I784422B TW 110107023 A TW110107023 A TW 110107023A TW 110107023 A TW110107023 A TW 110107023A TW I784422 B TWI784422 B TW I7844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apture range
mentioned
baffle
ha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9337A (zh
Inventor
山田怜
高氏龍之介
清水一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9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9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42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9Position monitoring, e.g. misposition detection or presence de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J11/0095Manipulators transporting waf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25J13/08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by means of sensing devices, e.g. viewing or touch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014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ork, comb or plate shaped means for engaging the lower surface on a object to be transpo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2Sens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2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vement of the arms, e.g. cartesian coordinate type
    • B25J9/04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vement of the arms, e.g. cartesian coordinate type by rotating at least one arm, excluding the head movement itself, e.g. cylindrical coordinate type or polar coordinat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56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 B25J9/1664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tion, path, trajectory plan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0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robot blade, or gripped by a gripper for convey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基板保持手包括:支持板,規定有圓形之基準捕捉範圍;複數個墊,配置於基準捕捉範圍內;至少1個固定擋板,沿著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而配置;至少1個可動擋板,具有自支持板起之高度與固定擋板一致之部分;以及擋板致動器,構成為使可動擋板自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側之退避位置,移動至較該退避位置更接近固定擋板之進出位置。藉由位於進出位置之可動擋板與前擋板來規定圓形之縮小捕捉範圍,縮小捕捉範圍之直徑大於基板之直徑且小於捕捉範圍之直徑。

Description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保持半導體晶圓或玻璃基板等基板之基板保持手、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
先前,已知搬送半導體晶圓或玻璃基板等基板之基板移送機器人。基板移送機器人通常包括:操作器、以及安裝於其前端部之基板保持手。基板保持手之基板之保持方式已知把持式、吸附式、載置式等複數種個方式。其中,載置式者不僅結構單純,而且具有抑制來自基板之顆粒之產生量之優點。專利文獻1揭示有載置式之基板保持手之一例。
圖13係習知的載置方式之基板保持手100之俯視圖。圖13所示之習知的載置方式之基板保持手100包括:薄板狀之支持板110、以及分散配置於支持板110上之複數個墊120。於支持板110上規定圓形之捕捉範圍R0 ,沿著捕捉範圍R0 之外周圓P0 而排列有複數個墊120。各墊120包括支持基板W之墊,墊存在隨著朝向捕捉範圍R0 之中心而下降之傾斜度。藉此,由複數個墊120所支持之基板W的自捕捉範圍R0 向外周側之水平方向之移動受到限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20-981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習知的載置方式之基板保持手100中,捕捉範圍R0 之外周圓P0 之直徑φP0 充分大於基板W之直徑φW。因此,當利用基板保持手100來接收基板W時,即便由於誤差等,捕捉範圍R0 之中心與基板W之中心不一致,亦可於捕捉範圍R0 內容納基板W。然而,由於捕捉範圍R0 充分大於基板W,故而難以進行基板W相對於基板保持手100之精密定位。
本發明係鑒於以上情況而形成,其目的在於,於載置式之基板保持手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中,提高基板相對於基板保持手之定位之精度。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基板保持手之特徵在於包括: 支持板,規定有圓形之基準捕捉範圍; 複數個墊,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內配置於上述支持板上; 至少1個固定擋板,沿著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而配置,限制由上述複數個墊所支持之基板之向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側之移動; 至少1個可動擋板,具有自上述支持板起之高度與上述固定擋板一致之部分;以及 擋板致動器,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擋板自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上或者外側之退避位置,移動至較上述退避位置更接近上述固定擋板之進出位置;並且 藉由位於上述進出位置之上述可動擋板與上述固定擋板來規定圓形之縮小捕捉範圍,上述縮小捕捉範圍之直徑大於上述基板之直徑且小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直徑。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之基板移送機器人包括:臂、以及安裝於上述臂之前端部之上述基板保持手。
上述構成之基板保持手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中,於基準捕捉範圍內載置有基板後,使可動擋板自退避位置前進至進出位置,藉此可將基板之載置範圍(捕捉範圍)縮小至縮小捕捉範圍。
藉由基板之載置範圍縮小至縮小捕捉範圍,則手上之基板之位置被指定於縮小捕捉範圍內。亦即,手上之基板之存在範圍變得狹窄。如此,上述構成之基板保持手中,雖基板之保持形式為載置式,但基板可相對於手而嚴密地定位。藉此,相對於手至治具等移載對象,可以良好之位置精度來移載基板。
進而,雖容納於縮小捕捉範圍內之基板載置於複數個墊上,但並不由可動擋板及固定擋板所把持。如此,基板未由手所把持,因此可避免於把持基板時,由藉由手與基板之摩擦而產生之微粉所引起之污染。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載置式之基板保持手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中,可提高基板相對於基板保持手之定位之精度。
以下,參照圖式來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包括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基板保持手(以下僅稱為「手1」)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立體圖。圖1所示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係移載基板W之機器人,例如,包括於半導體處理設備中。基板W係半導體製程等中所使用之薄板。基板中包括例如半導體晶圓、玻璃晶圓、藍寶石(單晶氧化鋁)晶圓等。半導體晶圓中包括例如矽晶圓、矽以外之半導體單體之晶圓、化合物半導體之晶圓等。玻璃晶圓中包括例如FPD(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用玻璃基板、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用玻璃基板等。
〔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概略構成〕 本實施方式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包括基台3、支持於基台3上之臂4、安裝於臂4之前端部之手1、及控制裝置8。雖本實施方式之臂4為水平多關節型機器人臂,但臂4之形態並不限定於此。
臂4包括:設置於基台3上之升降軸40、第1連桿41、及第2連桿42。於升降軸40之上端,經由第1關節J1而連結有第1連桿41之基端部。於第1連桿41之前端部,經由第2關節J2而連結有第2連桿42之基端部。於第2連桿42之前端部,經由手腕關節J3而連結有手1之基端部。
圖2係表示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圖。如圖1及圖2所示,升降軸40藉由升降驅動裝置51,相對於基台3而升降驅動。升降驅動裝置51例如包括:伺服馬達、檢測伺服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位置的旋轉位置感測器、以及藉由伺服馬達之輸出而進行動作之直線運動機構。第1關節J1係將第1連桿41,以可以垂直之第1軸線L1為中心來轉動之方式來連結於升降軸40。第1關節J1係藉由第1關節驅動裝置52而驅動。第1關節驅動裝置52例如包括:伺服馬達、檢測伺服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位置的旋轉位置感測器、以及將伺服馬達之輸出向第1關節J1傳達之傳動機構。第2關節J2係將第2連桿42,以可以垂直之第2軸線L2為中心而轉動之方式連結於第1連桿41。第2關節J2係藉由第2關節驅動裝置53而驅動。第2關節驅動裝置53例如包括:伺服馬達、檢測伺服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位置的旋轉位置感測器、以及將伺服馬達之輸出向第2關節J2傳達之傳動機構。手腕關節J3係將手1,以可以垂直之第3軸線L3為中心而轉動之方式連結於第2連桿42。手腕關節J3係藉由手腕關節驅動裝置54而驅動。手腕關節驅動裝置54例如包括:伺服馬達、檢測伺服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位置的旋轉位置感測器、以及將伺服馬達之輸出向手腕關節J3傳達之傳動機構。
〔手1之構成〕 圖3係手1之俯視圖。如圖1及圖3所示,於手1上,規定將手1之基端與前端相連之水平之手軸線L4。手1包括:形成基端部分之基部9、形成前端部分之支持板11。基部9包括殼體90,其經由手腕關節J3而連接於第2連桿42。殼體90於朝向前端側之側面上包括開口部90a。於殼體90上固定有支持板11之基端部,支持板11自殼體90之開口部90a朝向手前端側而突出。
支持板11呈現為前端側分成兩股之薄板狀。然而,支持板11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此。於支持板11之前端部分設置有至少一對前支持塊12。本實施方式中一對前支持塊12分開配置於支持板11之分成兩股之前端部分之每一個上。又,於支持板11之基端部分設置有至少1個第1後支持塊13。本實施方式中,一對第1後支持塊13配置於支持板11之基端部分。
於殼體90內設置有一對第2後支持塊14。一對第2後支持塊14可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移動。一對第2後支持塊14以最後退之狀態位於殼體90內。一對第2後支持塊14可通過開口部90a而向殼體90之外側進出,以最前進之狀態位於較開口部90a更前方。
一對第2後支持塊14安裝於支持構件141上。支持構件141係前端部分分成兩股之通道形之板狀構件,於分成兩股之前端部分之每一個上設置有第2後支持塊14。支持構件141藉由塊致動器15而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驅動。本實施方式之塊致動器15包括氣缸151及其控制閥153(參照圖2)。於氣缸151之缸桿152上連接有支持構件141。
於俯視圖中,於向殼體90內後退之一對第2後支持塊14之間設置有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包括相對於支持板11之主面而垂直之面。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可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移動。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以最後退之狀態位於殼體90內。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可通過開口部90a而向殼體90之外側進出,且以最前進之狀態位於較開口部90a更前方。
第1可動擋板23可藉由第1擋板致動器25而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移動(往復移動)。本實施方式之第1擋板致動器25包括氣缸251及其控制閥253(參照圖2)。於氣缸251之缸桿252上連接有第1可動擋板23。
第2可動擋板24藉由第2擋板致動器26而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驅動。本實施方式之第2擋板致動器26包括氣缸261及其控制閥263(參照圖2)。於氣缸261之缸桿262上連接有第2可動擋板24。
為了避免自殼體90之開口部90a向前方進出之一對第2後支持塊14、第1可動擋板23及第2可動擋板24與支持板11之干擾,而於支持板11之基端部分形成有開口部11a。
圖4係手1之概略側視圖。如圖4所示,前支持塊12於側視圖中呈現出至少3級之階梯狀。前支持塊12於自下起第一級形成有第1前墊12a,且於第1前墊12a之上一級形成有第2前墊12b。第1前墊12a及第2前墊12b包括成為基板W之載置面的朝上之面。自支持板11至第2前墊12b之高度係高於自支持板11至第1前墊12a之高度。此外,自支持板11起之「高度」係將支持板11之主面作為高度基準面,規定為自高度基準面起與該高度基準面垂直之方向之距離。
於自前支持塊12之下起第一級及第二級階差面上,形成有第1前擋板12c。又,於自前支持塊12之下起第二級及第三級階差面上,形成有第2前擋板12d。前支持塊12中,第1前墊12a、第1前擋板12c、第2前墊12b、以及第2前擋板12d依此順序朝向手前端而排列。第1前擋板12c及第2前擋板12d包括相對於支持板11之主面而垂直之面。第1可動擋板23具有自支持板11起之高度與一對第1前擋板12c一致之部分,於一對第1前擋板12c之間夾持第1捕捉範圍R1 (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基準捕捉範圍」)而相向。第2可動擋板24具有自支持板11起之高度與一對第2前擋板12d一致之部分,於一對第2前擋板12d之間夾持第2捕捉範圍R2 (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第2基準捕捉範圍」)而相向。一對第1前擋板12c以及一對第2前擋板12d係與支持板11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之固定擋板。本實施方式之手1包括一對第1前擋板12c,第1前擋板12c若為至少1個即可。同樣,雖本實施方式之手1包括一對第2前擋板12d,但第2前擋板12d若為至少1個即可。
第1後支持塊13於側視圖中呈現出至少2級之階梯狀。第1後支持塊13於自下起第一級形成有第1後墊13a。第1後墊13a包括成為基板W之載置面的朝上之面。於自第1後支持塊13之下起第一級及第二級階差面上,形成有第1後擋板13c。第1後擋板13c包括相對於支持板11之主面而垂直之面。第1後擋板13c相對於第1後墊13a而位於手1之基端側。
第2後支持塊14於側視圖中呈現出至少2級之階梯狀。第2後支持塊14於自下起第一級形成有第2後墊14a。第2後墊14a包括成為基板W之載置面的朝上之面。自支持板11至第2後墊14a之高度係高於自支持板11至第1後墊13a之高度。於自第2後支持塊14之下起第一級及第二級階差面上形成有第2後擋板14c。第2後擋板14c包括相對於支持板11之主面而垂直之面。第2後擋板14c相對於第2後墊14a而位於手基端側。
如圖3所示,於手1上,規定以既定之第1支持板中心C1 為中心之圓形之第1捕捉範圍R1 。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較基板W之直徑φW稍大(大數mm左右)。沿著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配置有一對第1前擋板12c以及一對第1後擋板13c。該等擋板12c、13c之面大致朝向第1支持板中心C1
如圖4所示,藉由一對第1前墊12a與一對第1後墊13a而形成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一對第1前墊12a與一對第1後墊13a位於自支持板11起大致相同之高度。一對第1前墊12a以及一對第1後墊13a中之至少1個可包括具有朝向第1支持板中心C1 而下降之傾斜度的面。或者,一對第1前墊12a以及一對第1後墊13a中之至少1個可包括與支持板11之主面平行之面。
如圖2及4所示,載置於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之基板W之邊緣(周面)係與一對第1前擋板12c以及一對第1後擋板13c抵接或者相向。載置於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之基板W係藉由一對第1前擋板12c來限制向手前端側之移動,且藉由一對第2前擋板12d來限制向手基端側之移動。
圖5係表示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載置有基板W之情況的手1之俯視圖,圖6係表示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載置有基板W之情況的手1之概略側視圖。如圖5所示,於手1上,規定以既定之第2支持板中心C2 為中心之圓形之第2捕捉範圍R2 。第2支持板中心C2 位於較第1支持板中心C1 更手前端側,第2捕捉範圍R2 位於自第1捕捉範圍R1 向手前端側偏移之位置。第2捕捉範圍R2 之外周圓P2 之直徑φP2 較基板W之直徑φW稍大(大數mm左右)。第2捕捉範圍R2 之直徑φP2 亦可與第1捕捉範圍R1 之直徑φP1 相同。
沿著第2捕捉範圍R2 之外周圓P2 ,而配置一對第2前擋板12d、以及位於前進之位置之一對第2後支持塊14之第2後擋板14c。擋板12d、14c包括大致朝向第2支持板中心C2 之面。
如圖5及圖6所示,藉由一對第2前墊12b、與位於前進之位置之一對第2後墊14a而形成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一對第2前墊12b與一對第2後墊14a位於自支持板11起大致相同之高度。一對第2前墊12b以及一對第2後墊14a中之至少1個可包括具有朝向第2支持板中心C2 而下降之傾斜度的面。或者,一對第2前墊12b以及一對第2後墊14a中之至少1個可包括具有與支持板11之主面平行之面。
載置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之基板W之邊緣係與一對第2前擋板12d以及一對第2後擋板14c抵接或者相向。載置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之基板W係藉由一對第2前擋板12d而限制向手前端側之移動,且藉由一對第2後墊14a而限制向手基端側之移動。
〔控制裝置8〕 圖7係表示控制裝置8之概略構成之方塊圖。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控制裝置8包括電腦80。電腦80包括:處理器81、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存儲器82、輸入輸出部83等。存儲器82中存儲有處理器81所執行之程式。程式中包括操作程式或應用程式。藉由處理器81讀出程式且執行,控制裝置8由該程式所構成之功能。處理器81經由輸入輸出部83而與輸入裝置86、輸出裝置87、存儲裝置88、各種測量儀器或感測器、以及控制對象連接。本實施方式之控制對象包括:機器人控制器21、以及控制閥153、253、263。輸入裝置86例如包括鍵盤、滑鼠、觸控面板等接收對控制裝置8之輸入的器件中之至少1個。輸出裝置87例如包括顯示器、揚聲器等輸出來自控制裝置8之資訊的器件中之至少1個。存儲裝置88中亦可存儲有控制裝置8中之處理所需要之各種資訊。
控制裝置8藉由使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臂4進行動作來控制手1之位置及姿勢。更詳細而言,如圖2所示,控制裝置8係與機器人控制器21連接,機器人控制器21係與升降驅動裝置51、第1關節驅動裝置52、第2關節驅動裝置53、以及手腕關節驅動裝置54連接。控制裝置8基於驅動裝置51~54中所包含之旋轉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來求出手1之當前位置及當前姿勢,且基於預先存儲之教示資料來求出手1之目標位置及目標姿勢,將手1成為目標位置及目標姿勢之位置指令向機器人控制器21傳達。機器人控制器21係基於位置指令及驅動裝置51~54中所包含之旋轉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來控制驅動裝置51~54之動作。如上所述,藉由臂4之升降軸40及關節J1~J3移動,手1到達目標位置及目標姿勢。
控制裝置8係與塊致動器15、第1擋板致動器25、以及第2擋板致動器26連接,來控制該等之動作。
於塊致動器15之氣缸151上,連接有壓縮機等空氣供給裝置18。於空氣供給裝置18與氣缸151之間,設置有藉由控制裝置8而控制之控制閥153。而且,控制裝置8藉由將通過控制閥153之空氣之流量及方向進行切換,則缸桿152伸長,一對第2後支持塊14前進,或者缸桿152縮短,一對第2後支持塊14後退。
於第1擋板致動器25之氣缸251上,連接有空氣供給裝置18。於空氣供給裝置18與氣缸251之間,設置有藉由控制裝置8來控制之控制閥253。而且,控制裝置8藉由將通過控制閥253之空氣之流量及方向進行切換,則缸桿252伸長,第1可動擋板23前進,或者缸桿252縮短,第1可動擋板23後退。
於第2擋板致動器26之氣缸261上,連接有空氣供給裝置18。於空氣供給裝置18與氣缸261之間,設置有藉由控制裝置8來控制之控制閥263。而且,控制裝置8藉由將通過控制閥263之空氣之流量及方向進行切換,則缸桿262伸長,第2可動擋板24前進,或者缸桿262縮短,第2可動擋板24後退。
於手1上,設置有第1在席感測器31及第2在席感測器32。第1在席感測器31檢測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中之基板W之有無。第2在席感測器32檢測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中之基板W之有無。然而,第1在席感測器31與第2在席感測器32亦可為一個感測器。第1在席感測器31以及第2在席感測器32係與控制裝置8連接。控制裝置8取得第1在席感測器31以及第2在席感測器32之檢測信號,來偵測基板支持部中之基板W之有無。
〔手1之控制方法〕 對上述構成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中之手1之動作進行說明。此外,以下所說明之手1之移動係藉由接受控制裝置8之控制的臂4之升降軸40以及關節J1~J3之驅動裝置51~54之動作而實現。又,以下所說明之一對第2後支持塊14之動作係藉由接受控制裝置8之控制的塊致動器15之動作而實現,第1可動擋板23之動作係藉由接受控制裝置8之控制的第1擋板致動器25之動作而實現,第2可動擋板24之動作係藉由接受控制裝置8之控制的第2擋板致動器26之動作而實現。
以下,參照圖8,例示出將由第1治具(圖示略)所保持之基板W,向位於自第1治具離開之位置之第2治具(圖示略)移載時的手1之動作。圖8係移載基板W時之處理流程圖。
(第1例) 第1例中,使用第一級支持單元U1,其包括形成第一級基板支持部的複數個墊12a、13a、前擋板12c、可動擋板23、以及擋板致動器25之組合。首先,手1向既定之上升待機位置移動(步驟S1)。位於上升待機位置之手1中,支持板11位於由第1治具所保持之基板W之正下方,於俯視圖中基板W容納於第1捕捉範圍R1 內。
其次,手1自上升待機位置向位於上方之上升位置僅移動既定量(步驟S2)。藉此,基板W自第1治具向手1移載。基板W係由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亦即,一對第1前墊12a以及一對第1後墊13a)所支持。
若利用第1在席感測器31來確認基板W於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之在席,則手1開始自上升位置向既定之下降待機位置移動(步驟S3)。於手1之移動之間之既定之時序,第1可動擋板23自既定之退避位置前進至既定之進出位置,藉此基板W之載置範圍(捕捉範圍)縮小(步驟S4)。第1可動擋板23之退避位置並不限定於殼體90內之後退位置,若為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圓周上(不為第1捕捉範圍R1 之內側)、或者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側即可。
圖9係表示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之手1之俯視圖。如圖9所示,位於進出位置之第1可動擋板23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內側。藉由位於進出位置之第1可動擋板23與一對第1前擋板12c,來規定圓形之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此外,雖於第1可動擋板23前進之過程中,第1可動擋板23與基板W之邊緣抵接,但於該情形時,基板W一面維持由一對第1前墊12a及一對第1後墊13a所支持之狀態,一面朝向手前端移動。
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大於基板W之直徑φW且小於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基板W之直徑φW<φP1 '<φP1 )。因此,雖容納於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中之基板W係由第一級基板支持部所支持,但並非由第1可動擋板23以及一對第1前擋板12c所把持。
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以及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係根據基板W之直徑φW來決定。基板W之直徑φW已知有複數種類。例如,於基板W之直徑φW為300 mm之情形時,可將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設為304 mm,且將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之直徑φP1 '設為301 mm。於該情形時,直徑φP1 '若為大於300 mm且未達304 mm之值即可,就提高基板W相對於手1之定位精度之觀點而言,直徑φP1 '理想為小值。另一方面,若直徑φP1 '為與基板W之直徑φ顯著接近W之值,則存在基板W藉由第1可動擋板23以及一對第1前擋板12c而把持之顧慮,因此考慮到基板W之尺寸誤差或第1可動擋板23之衝程誤差來決定直徑φP1 '。
雖於上述步驟S2中,由第一級基板支持部所接收之基板W位於第1捕捉範圍R1 內,但基板W相對於手1之嚴格之位置並未指定。於上述步驟S4中,隨著第1可動擋板23之前進,捕捉範圍縮小至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藉此手1上之基板W之存在範圍變得狹窄。由此,手1上之基板W之位置指定於縮小第1捕捉範圍R1 '內。亦即,基板W相對於手1而嚴格地定位。
若手1到達下降待機位置(步驟S5),則第1可動擋板23後退至退避位置(或者後退位置),藉此,捕捉範圍擴大至第1捕捉範圍R1 (步驟S6)。
於位於下降待機位置之手1中,支持板11位於第2治具之正上方,於俯視圖中,基板W與第2治具之保持位置對應。手1自下降待機位置向位於下方之下降位置僅下降既定量(步驟S7)。藉此,基板W自手1向第2治具移載。
於上述步驟S6中,即便捕捉範圍擴大,手1上之基板W之位置亦得以維持。因此,基板W以相對於手1而更嚴格地定位之狀態,自手1向第2治具移載。因此,相對於第2治具,基板W以高位置精度來移載。
(第2例) 第2例中,使用第二級支持單元U2,其包括形成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之複數個墊12b、14a、前擋板12d、可動擋板24、以及擋板致動器26之組合。手1之第一級基板支持部與第二級基板支持部可根據所保持之基板W之清潔度而分開使用。例如,清潔度高之基板W係使用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來保持,所污染之基板W係使用第一級基板支持部來保持。
為了於手1上準備第2捕捉範圍R2 以及第二級基板支持部,第2後支持塊14前進至預先既定之進出位置。首先,手1向既定之上升待機位置移動(步驟S1)。位於上升待機位置之手1中,支持板11位於由第1治具所保持之基板W之正下方,於俯視圖中,基板W容納於第2捕捉範圍R2 內。
其次,手1自上升待機位置向位於上方之上升位置僅移動既定量(步驟S2)。藉此,基板W自第1治具向手1移載。基板W係由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亦即,一對第2前墊12b以及一對第2後墊14a)所支持。
若利用第2在席感測器32來確認基板W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之在席,則手1開始自上升位置向既定之下降待機位置移動(步驟S3)。於手1之移動之間之既定時序,第2可動擋板24自退避位置前進至既定之進出位置,藉此捕捉範圍縮小至縮小第2捕捉範圍R2 '(步驟S4)。
圖10係表示縮小第2捕捉範圍R2 '之手1之俯視圖。如圖10所示,位於進出位置之第2可動擋板24至少一部分位於第2捕捉範圍R2 之外周圓P2 之內側。藉由位於進出位置之第2可動擋板24與一對第2前擋板12d,來規定縮小第2捕捉範圍R2 '。此外,雖於第2可動擋板24前進之過程中,第2可動擋板24與基板W之邊緣抵接,但於該情形時,基板W一面維持由一對第2前墊12b以及一對第2後墊14a所支持之狀態,一面朝向手前端(亦即,朝向一對第2前擋板12d)而移動。
縮小第2捕捉範圍R2 '之外周圓P2 '之直徑φP2 '大於基板W之直徑φW且小於第2捕捉範圍R2 之外周圓P2 之直徑φP2 (基板W之直徑φW<φP2 '<φP2 )。
若手1到達下降待機位置(步驟S5),則第2可動擋板24後退至殼體90內之後退位置,藉此,捕捉範圍擴大至第2捕捉範圍R2 (步驟S6)。
位於下降待機位置之手1中,支持板11位於第2治具之正上方,於俯視圖中,基板W與第2治具之保持位置對應。手1自下降待機位置向位於下方之下降位置僅下降既定量(步驟S7)。藉此,基板W自手1向第2治具移載。
此外,上述第1、2例之基板W之移載步驟中步驟S6(捕捉範圍之擴大)亦可省略。然而,當基板W自手1向治具(或者其相反方向)移載時,若捕捉範圍擴大,則基板W與擋板12c、13c、14c或可動擋板23、24摩擦之可能性降低。
又,上述第1、2例之基板W之移載步驟中步驟S4(捕捉範圍之縮小)亦可於基板W移載至手1後開始向下降待機位置移動之前,或者手1到達下降待機位置後,捕捉範圍擴大之前之時序進行。然而,若捕捉範圍縮小,則於手1之移動中,可抑制基板W於手1上移動或振動,因此理想為基板W移載至手1上後,於比較早之時序進行捕捉範圍之縮小。
如以上所說明,本實施方式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包括:臂4、以及安裝於臂4之前端部之手1。
而且,本實施方式之手1包括:支持板11,規定有圓形之基準捕捉範圍(R1 、R2 );複數個墊(12a、13a、12b),於基準捕捉範圍(R1 、R2 )內配置於支持板11上;至少1個固定擋板(12c、12d),沿著基準捕捉範圍(R1 、R2 )之外周圓(P1 、P2 )而配置,對由複數個墊(12a、12b、12b)所支持之基板W之向基準捕捉範圍(R1 、R2 )之外周側之移動加以限制;至少1個可動擋板(23、24),具有自支持板11起之高度與固定擋板(12c、12d)一致之部分;以及擋板致動器(25、26),構成為使可動擋板(23、24)自基準捕捉範圍(R1 、R2 )之外周圓(P1 、P2 )上或者外側之退避位置,移動至較該退避位置更接近固定擋板(12c、12d)之進出位置。藉由位於進出位置之可動擋板(23、24)與固定擋板(12c、12d)來規定圓形之縮小捕捉範圍(R1 '、R2 ')。該縮小捕捉範圍(R1 '、R2 ')之直徑(φR1 '、φR2 ')大於基板W之直徑φW且小於基準捕捉範圍(R1 、R2 )之直徑(φR1 、φR2 )。
此外,雖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手1中,固定擋板12c、12d設置於支持板11之前端部,但不限於此,固定擋板12c、12d只要沿著基準捕捉範圍R1 、R2 之外周圓P1 、P2 來配置即可。可動擋板23、24係以將基板W夾持於中間而與固定擋板12c、12d相向之方式,根據固定擋板12c、12d之位置而配置。又,上述實施方式之手1中,雖複數個墊12a、12b、12b包括平坦之朝上之面,但複數個墊12a、12b、12b亦可為以點或線而與基板W接觸之突起。
又,本實施方式之手1進而包括控制裝置8,其控制擋板致動器(25、26)。控制裝置8係以如下方式使擋板致動器(25、26)進行動作:於基板W載置於複數個墊(12a、12b、12b)上後之既定時序,使可動擋板(23、24)自退避位置移動至進出位置。此處,手1亦可進而包括感測器(31、32),其檢測載置於複數個墊(12a、12b、12b)上之基板W之有無。於該情形時,控制裝置8係以如下方式使擋板致動器(25、26)進行動作:於藉由感測器(31、32)而檢測到基板W載置於複數個墊(12a、12b、12b)上後之既定之時序,使可動擋板(23、24)自退避位置移動至進出位置。
上述構成之手1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中,於基板W載置於基準捕捉範圍(R1 、R2 )內之後,使可動擋板(23、24)自退避位置前進至進出位置,藉此可將基板之載置範圍縮小至縮小捕捉範圍(R1 '、R2 ')。
藉由基板之載置範圍縮小至縮小捕捉範圍(R1 '、R2 '),手1上之基板W之位置指定於縮小捕捉範圍(R1 '、R2 ')內。亦即,手1上之基板W之存在範圍變得狹窄。如此,本實施方式之手1中,雖基板W之保持形式為載置式,但基板W相對於手1而嚴格地定位。藉此,可自手1,相對於治具等移載對象而以良好之位置精度來移載基板W。
雖容納於縮小捕捉範圍(R1 '、R2 ')內之基板W載置於複數個墊(12a、12b、12b)上,但並不由可動擋板(23、24)以及固定擋板(12c、12d)所把持。如此,基板W並不由手1所把持,因此避免於把持基板W時,由藉由手1與基板W之摩擦而產生之微粉所引起之污染。
本實施方式之手1包括至少1個後擋板13c,其沿著基準捕捉範圍R1 之外周圓P1 而配置於支持板11之基端部,對由複數個墊12a、13a所支持之基板W之向手基端側之移動加以限制。進而,本實施方式之手1包括後墊13a,其設置於後擋板13c之手前端側。雖後擋板13c並非必需,但附加如下優點:利用後擋板13c,將所載置之基板W向基準捕捉範圍R1 引導,又,位於基準捕捉範圍R1 之基板W之向手基端側之移動受到限制。
本實施方式之手1於支持板11上規定有第1基準捕捉範圍R1 以及自該第1基準捕捉範圍R1 向手前端側偏移之第2基準捕捉範圍R2 之複數個基準捕捉範圍。對於第1基準捕捉範圍R1 ,設置有第一級支持單元U1 ,其包括複數個墊12a、13a、固定擋板12c、可動擋板23、以及擋板致動器25之組合。對於第2基準捕捉範圍R2 ,亦同樣設置有第二級支持單元U2 ,其包括複數個墊12b、14a、固定擋板12d、可動擋板24、以及擋板致動器26之組合。第二級支持單元U2 於較第一級支持單元U1 而言,自支持板11其更高之位置支持基板W。
如上所述,於1個手1上設置有二級支持單元U1 、U2,因此可根據保持二級支持單元U1 、U2之基板W之清潔度來分開使用。
雖以上已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於不脫離本發明之思想的範圍內,將上述實施方式之具體結構及/或功能之詳情變更而成者亦可包含於本發明中。上述構成例如可以如下方式來變更。
(變形例1) 例如,雖上述實施方式之手1係包括多級基板支持部者,但基板支持部亦可為單級。圖11係變形例1之基板保持手1A之俯視圖。此外,變形例1之說明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或類似之構件,於圖式中標註同一符號且省略說明。圖11所示之手1A自上述實施方式之手1中,省略構成第二級支持單元U2 之第2後支持塊14及其致動器15、第2可動擋板24以及擋板致動器26等。又,前方塊12A省略第2前墊12b以及第2前擋板12d,包括第1前墊12a以及第1前擋板12c。換言之,變形例1之手1A包括:支持板11;配置於支持板11上之複數個墊12a、13a;設置於支持板11之前端部分之一對前擋板12c;可動擋板23以及將其驅動之擋板致動器25。變形例1之手1A以及包括其之基板移送機器人2之動作與上述之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變形例2) 雖於變形例1之基板保持手1A,設置有固定於支持板11上之第1後支持塊13,但第1後支持塊13亦可省略。圖12係變形例2之基板保持手1B之俯視圖。圖12所示之基板保持手1B包括兼具該等功能之可動支持塊17,來代替變形例1之基板保持手1A之第1後支持塊13以及第1可動擋板23。
一對可動支持塊17安裝於支持構件171上。支持構件171係前端部分成兩股之通道狀之構件,於分成兩股之前端部分之每一個上設置有可動支持塊17。支持構件171藉由擋板致動器16而與手軸線L4平行地進退驅動。擋板致動器16例如為氣缸161,於氣缸161之缸桿162之輸出端連接有支持構件171。各可動支持塊17包括可動墊17a及可動擋板17c。可動墊17a包括成為基板W之載置面的朝上之面。可動擋板17c包括與支持板11之主面垂直之面。
於手1上,規定以既定之第3支持板中心C3 為中心之圓形之第3捕捉範圍R3 。第3捕捉範圍R3 之外周圓P3 之直徑φP3 較基板W之直徑φW而言稍大(大數mm左右)。沿著第3捕捉範圍R3 之外周圓P3 而配置有一對第1前擋板12c以及一對可動擋板17c。可動墊17a位於第3捕捉範圍R3 之內側。各擋板12c、17c大致朝向第3支持板中心C3
若隨著擋板致動器16之動作,一對可動擋板17c朝向手前端而移動至既定之進出位置,則第3捕捉範圍R3 縮小至縮小第3捕捉範圍R3 '。縮小第3捕捉範圍R3 '係與第3捕捉範圍R3 同樣,由一對第1前擋板12c以及一對可動擋板17c所形成。縮小第3捕捉範圍R3 '之外周圓P3 '之直徑φP3 '大於基板W之直徑φW且小於第3捕捉範圍R3 之外周圓P3 之直徑φP3 (基板W之直徑φW<φP3 '<φP3 )。
如上所述,於變形例2之手1B中,於可動擋板17c上設置有可動墊17a。該可動墊17a設置於可動擋板17c之手前端側,與可動擋板17c一體地進行動作。當可動擋板17c位於退避位置時,可動擋板17c位於捕捉範圍R3 之外周圓P3 上且可動墊17a位於捕捉範圍R3 之內側。當可動擋板17c位於進出位置時,可動擋板17c之至少一部分位於捕捉範圍R3 之內側且可動墊17a位於捕捉範圍R3 之內側。如此,於變形例2之手1B中,規定第3捕捉範圍R3 之手基端側部分的構件、以及規定縮小第3捕捉範圍R3 '之手基端側部分的構件係藉由同一可動擋板17c而實現。
1、1A、1B:基板保持手 2:基板移送機器人 3:基台 4:臂 8:控制裝置 9:基部 11:支持板 11a:開口部 12:前支持塊 12A:前方塊 12a、12b:前墊 12c、12d:前擋板(固定擋板) 13:第1後支持塊 13a、14a、17a:後墊 13c、14c:後擋板 14:第2後支持塊 15:塊致動器 16、25、26:擋板致動器 17:可動支持塊 17c、23、24:可動擋板 18:空氣供給裝置 21:機器人控制器 31、32:在席感測器 40:升降軸 41:第1連桿 42:第2連桿 51:升降驅動裝置 52:第1關節驅動裝置 53:第2關節驅動裝置 54:手腕關節驅動裝置 80:電腦 81:處理器 82:存儲器 83:輸入輸出部 86:輸入裝置 87:輸出裝置 88:存儲裝置 90:殼體 90a:開口部 100:基板保持手 110:支持板 120:墊 141:支持構件 151:氣缸 152:缸桿 153:控制閥 161:氣缸 162:缸桿 171:支持構件 252:缸桿 261:氣缸 262:缸桿 263:控制閥 C1 :第1支持板中心 C2 :第2支持板中心 C3 :第3支持板中心 J1:第1關節 J2:第2關節 J3:手腕關節 L1:第1軸線 L2:第2軸線 L3:第3軸線 L4:手軸線 P0 、P1 、P2 、P3 :外周圓 P1 '、P2 '、P3 ':外周圓 R0 :捕捉範圍 R1 、R2 、R3 :基準捕捉範圍 R1 '、R2 '、R3 ':縮小捕捉範圍 U1 、U2 :支持單元 W:基板 φP0 、φP1 、φP2 、φP3 、φW:直徑 φP1 '、φP2 '、φP3 ':直徑
[圖1]係表示包括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基板保持手之基板移送機器人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基板移送機器人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圖。 [圖3]係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4]係基板保持手之概略側視圖。 [圖5]係表示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載置有基板之狀況的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6]係表示於第二級基板支持部載置有基板之狀況的基板保持手之概略側視圖。 [圖7]係表示控制裝置之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圖8]係表示移載基板時之處理流程圖。 [圖9]係表示第1捕捉範圍縮小之狀況的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10]係表示第2捕捉範圍縮小之狀況的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11]係變形例1之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12]係變形例2之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圖13]係習知的載置式之基板保持手之俯視圖。
1:基板保持手
2:基板移送機器人
3:基台
4:臂
9:基部
11:支持板
12:前支持塊
23、24:可動擋板
40:升降軸
41:第1連桿
42:第2連桿
90:殼體
90a:開口部
L1:第1軸線
L2:第2軸線
L3:第3軸線
L4:手軸線
J1:第1關節
J2:第2關節
J3:手腕關節
W:基板

Claims (6)

  1. 一種基板保持手,其包括:支持板,規定有圓形之基準捕捉範圍;複數個墊,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內配置於上述支持板上;至少1個固定擋板,沿著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而配置,限制由上述複數個墊所支持之基板之向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側之移動;至少1個可動擋板,具有自上述支持板起之高度與上述固定擋板一致之部分;以及擋板致動器,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擋板自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上或者外側之退避位置,移動至較上述退避位置更接近上述固定擋板之進出位置;藉由位於上述進出位置之上述可動擋板與上述固定擋板來規定圓形之縮小捕捉範圍,上述縮小捕捉範圍之直徑大於上述基板之直徑且小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直徑;於上述支持板上規定第1基準捕捉範圍與自該第1基準捕捉範圍向前端側偏移之第2基準捕捉範圍的複數個上述基準捕捉範圍;關於上述第1基準捕捉範圍,設置第一級支持單元,該第一級支持單元包括上述複數個墊、上述固定擋板、上述可動擋板及上述擋板致動器之組合;關於上述第2基準捕捉範圍,設置第二級支持單元,該第二級支持單元包括上述複數個墊、上述固定擋板、上述可動擋板及上述擋板致動器之組合,且於自上述支持板起高於上述第一級支持單元之位置支持上述基板。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保持手,其進而包括:控制裝置,控制上述擋板致動器;並且上述控制裝置係以如下方式使上述擋板致動器進行動作:於上述基板載置於上述複數個墊上之後之既定之時序,使上述可動擋板自上述退避位置移動至 上述進出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基板保持手,其進而包括:控制裝置,控制上述擋板致動器;以及感測器,檢測載置於上述複數個墊上之上述基板之有無;上述控制裝置係以如下方式使上述擋板致動器進行動作:於利用上述感測器而檢測到於上述複數個墊上載置有上述基板後之既定之時序,使上述可動擋板自上述退避位置移動至上述進出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手,其進而包括:至少1個後擋板,沿著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而配置於上述支持板之基端部,限制由上述複數個墊所支持之上述基板之向基端側之移動。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手,其進而包括:可動墊,設置於上述可動擋板之前端側,且與該可動擋板一體地進行動作;於上述可動擋板位於上述退避位置時,上述可動擋板位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外周圓上且上述可動墊位於上述基準捕捉範圍之內側。
  6. 一種基板移送機器人,其包括:臂;以及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手,安裝於上述臂之前端部。
TW110107023A 2020-02-28 2021-02-26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TWI784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3815A JP2021136397A (ja) 2020-02-28 2020-02-28 基板保持ハンド及び基板移送ロボット
JPJP2020-033815 2020-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9337A TW202139337A (zh) 2021-10-16
TWI784422B true TWI784422B (zh) 2022-11-21

Family

ID=7749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023A TWI784422B (zh) 2020-02-28 2021-02-26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6525A1 (zh)
JP (1) JP2021136397A (zh)
KR (1) KR20220145357A (zh)
CN (1) CN115039215A (zh)
TW (1) TWI784422B (zh)
WO (1) WO202117240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1464A (ja) * 2003-12-26 2005-07-14 Harmotec Corp アライメント機構およびウェハ搬送ハンド
US20110187140A1 (en) * 2009-12-01 2011-08-04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dge grip device and robo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180448A1 (en) * 2011-07-15 2013-07-18 Tokyo Electron Limited Substrate transfer device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US20180104827A1 (en) * 2015-04-15 2018-04-19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ubstrate transfer robot and end effector of substrate transfer robo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0856B2 (ja) * 2000-10-24 2010-12-22 ムラテックオートメ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基板保持装置
JP3962609B2 (ja) * 2002-03-05 2007-08-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5124677B2 (ja) * 2011-08-23 2013-01-23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基板搬送ロボット
JP2014086472A (ja) * 2012-10-19 2014-05-1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クランプ装置及びワーク搬送ロボット
JP2017175072A (ja) * 2016-03-25 2017-09-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
JP7191565B2 (ja) 2018-07-03 2022-12-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1464A (ja) * 2003-12-26 2005-07-14 Harmotec Corp アライメント機構およびウェハ搬送ハンド
US20110187140A1 (en) * 2009-12-01 2011-08-04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dge grip device and robo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180448A1 (en) * 2011-07-15 2013-07-18 Tokyo Electron Limited Substrate transfer device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US20180104827A1 (en) * 2015-04-15 2018-04-19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ubstrate transfer robot and end effector of substrate transfer robo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6525A1 (en) 2023-04-13
CN115039215A (zh) 2022-09-09
KR20220145357A (ko) 2022-10-28
TW202139337A (zh) 2021-10-16
JP2021136397A (ja) 2021-09-13
WO2021172400A1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2749B2 (ja) デュアルスロットバルブおよびその操作方法
KR101025017B1 (ko) 로봇의 타겟 위치 검출 장치
JP4700243B2 (ja) 半導体処理のため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911193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sequence in a cartesian robot cluster tool
JP5265343B2 (ja) デカルトロボットクラスタツール構築
US20180151399A1 (en) Substrate transfer device
JP5621796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US20140350714A1 (en) Substrate transfer robot, substrate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ubstrate
CN104733355A (zh) 带有集成对准器的机器人
KR20010062625A (ko) 로봇을 사용하여 기판을 정렬시키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013422A1 (ja) 搬送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JP5319154B2 (ja) ステージ装置
US200700818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d aligning wafers
CN101253616A (zh) 工件传送装置
US11984331B2 (en) EFEM robot auto teaching methodology
TWI784422B (zh) 基板保持手及基板移送機器人
JP6235294B2 (ja) 基板搬送室及び容器接続機構
US20230071716A1 (en) Horizontal articulated robot and substrate transfer system comprising same
EP3062333B1 (en) Normal temperature bonding device
US20200051846A1 (en) Transfer system and transfer method
JP5565389B2 (ja) ロードポート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クランプ装置
TWI790027B (zh) 機器人以及教示方法
KR20070082103A (ko) 기판을 자체 정렬하는 기판이송장치
JP2000337546A (ja) ゲートバルブ
JP2005103649A (ja) 搬送用ハンド、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