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498B -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498B
TWI780498B TW109134901A TW109134901A TWI780498B TW I780498 B TWI780498 B TW I780498B TW 109134901 A TW109134901 A TW 109134901A TW 109134901 A TW109134901 A TW 109134901A TW I780498 B TWI780498 B TW I7804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losed state
housing parts
housing part
la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4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1651A (zh
Inventor
克勞斯 奧普克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伍斯艾索電子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伍斯艾索電子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伍斯艾索電子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1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4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其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用於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其中在閉合狀態中,該外殼具有在兩個相對端壁之各者中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開口,其中該等外殼部分中之該等元件在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其中該外殼中之該等通道開口及藉由該等元件形成之該通道界定用於該至少一根線之一通道方向,且其中一鎖定裝置經提供用於將該等外殼部分鎖定於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其中該等外殼部分經構形使得藉由該等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該通道方向延伸,該等外殼部分可移動至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且在該閉合狀態中被鎖定在一起。

Description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其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用於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其中在閉合狀態中,該外殼具有在兩個相對端壁之各者中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開口,其中該等外殼部分中之元件在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其中該外殼中之該等通道開口及藉由該等元件形成之該通道界定用於該至少一根線之一通道方向,且其中一鎖定裝置經提供用於將該等外殼部分鎖定於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將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配置於至少一根電線上之方法。
歐洲專利公開案EP 2630648 B1揭示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裝置,其中一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以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兩個外殼部分可藉由一膜鉸鏈連接在一起且藉由繞鉸鏈之一折疊移動而閉合且鎖定在一起。亦描述兩個外殼部分彼此分離且藉由垂直於一經插入電線之一線性移動而朝向彼此移動且鎖定在一起。
歐洲專利公開案EP 2911311 B1描述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進一步裝置,其中一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以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兩個外殼部分可藉由一線性導引件連接在一起,且兩個外殼部分可藉由一線性滑動移動而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線性移動垂直於一經插入電線發生。
本發明之目的係改良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裝置及相對於將此一裝置配置於一電線上所需之空間配置該裝置之一方法。
根據本發明,針對此提供一種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其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用於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其中在閉合狀態中,該外殼具有在兩個相對端壁之各者中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開口,其中該等外殼部分中之元件在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其中該外殼中之該等通道開口及藉由該等元件形成之該通道界定用於該至少一根線之一通道方向,且其中一鎖定裝置經提供用於將該等外殼部分鎖定於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其中該等外殼部分經構形使得藉由該等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該通道方向延伸,該等外殼部分可移動至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且在該閉合狀態中被鎖定在一起。
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發生達由平行於通道方向(即,平行於至少一根線)之相對移動覆蓋之距離之至少三分之一。例如,相對移動可首先提供兩個外殼部分之一弓形接近,直至接著發生平行於通道方向達相對移動之距離之至少三分之一之一移動,以便將外殼帶至閉合狀態中且將兩個外殼部分鎖定在一起。例如,兩個外殼部分之一移動可首先相對於通道方向傾斜地但線性地發生,且接著平行於通道方向達相對移動之距離之至少三分之一。由於相對移動具有相對移動之平行於通道方向之一主分量,故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在受限空間條件中尤其有利,此係因為折疊兩個外殼部分不需要空間,或垂直於通道方向之一相對移動不需要空間或僅需要少的空間。
由於兩個外殼部分藉由實質上平行於通道方向之一相對移動被帶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且同時被鎖定在一起,故將用於吸收電子雜訊之裝置配置於一或多根線上需要比習知裝置更少之空間。相對移動具有平行於通道方向(即,實質上平行於通道方向延伸)之一主分量。因此,垂直於線,僅需要非常少的空間;在極端情況中,僅足以供兩個外殼部分能夠配置於線上且平行於線在線上移動之空間。當用於吸收電子雜訊之裝置必須配置於一電氣或電子裝置之外殼內部時,根據本發明之裝置精確地提供優點。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亦可自然地安裝於更大空間條件中,例如,在一供應線上至一電子或電氣裝置之一外殼中。
由於將兩個外殼部分帶至一起及在閉合狀態中將兩個外殼部分鎖定在一起兩者藉由同一相對移動發生,故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快速地且無問題地,且在一些情況中,以自動方式配置於一或多根線上。相對移動可完全係直線或例如係直線達所覆蓋距離之至少三分之一。當裝置配置於一或多根線上時,達成相較於習知裝置之空間節約,其中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通道方向延伸。因此,相對移動實質上平行於通道方向延伸尤其至少達所覆蓋距離之三分之一。所覆蓋距離係自外殼半體之一首次接觸直至外殼之完全閉合及鎖定狀態量測。雜訊吸收材料之元件(例如)由鐵氧體材料製成,且外殼(例如)在塑膠射出成形中由塑膠製成。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兩個外殼部分相同地形成。
藉由形成外殼部分,使得藉由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而可將外殼部分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且在閉合狀態中鎖定在一起,其中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通道方向延伸,兩個外殼部分可相同地形成。此顯著促進大量製造根據本發明之裝置,此係因為裝置之外殼之製造僅需要一個模具或若干相同模具巢體(nest)。例如,裝置之外殼係藉由塑膠射出成形製造。一塑膠射出成形工具可包括各用於一個外殼部分之若干相同模具巢體。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外殼係藉由外殼部分平行於通道方向分割。
以此方式,可製造兩個相對平坦外殼部分。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外殼係藉由外殼部分傾斜於通道方向分割。
以此方式,由於外殼部分之塑形,可產生在兩個外殼部分之連接之後針對相對移動之一終端止檔件。兩個外殼部分實質上平行於通道方向朝向彼此移動,直至傾斜於通道方向延伸之兩個外殼部分之面彼此頂靠。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元件係傾斜於通道方向分割。
一雜訊吸收材料之元件(例如,鐵氧體元件)亦可傾斜於通道方向分割且因此提供傾斜於通道方向配置之接觸面。通常,在裝置之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一雜訊吸收材料之元件經配置使得其等抵靠彼此緊密定位。此狀態可接著同時界定外殼之閉合狀態。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外殼部分具備一滑動導引件。
以此方式,相對移動可至少部分地藉由滑動導引件界定,使得可確保兩個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正確定位及其等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正確鎖定。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滑動導引件經形成為一滑塊導引件。
滑塊導引件可以各種方式構形且(例如)界定插入倒角及閂鎖構件。以此方式,在相對移動期間導引兩個外殼部分朝向彼此之功能及亦將兩個外殼部分鎖定在一起兩者可藉由滑塊導引件達成。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滑動導引件係藉由導軌構形為一線性導引件。
導軌容許用於將兩個外殼部分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一經界定相對移動。例如,滑動導引件可以首先容許易於移動且其次容許外殼半體相對於彼此之精確定位之必要容許度在塑膠射出成形上程序可靠地設計。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鎖定裝置具有具備閂鎖突部及閂鎖凹槽之閂鎖構件。
閂鎖突部及閂鎖凹槽容許兩個外殼部分經緊固地鎖定在一起。適合地,閂鎖突部及閂鎖凹槽經形成使得可自裝置之外部,尤其自外殼之一外部識別閂鎖突部及閂鎖凹槽之經正確鎖定狀態。此使得一使用者更容易地識別正確鎖定,且在自動化總成中亦可用於藉由相機及影像處理或以另一自動化方式識別正確鎖定狀態。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閂鎖構件與滑動導引件分開配置。
以此方式,閂鎖構件之設計獨立於滑動導引件之設計,使得滑動導引件及閂鎖構件兩者可針對其等各自功能最佳化。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閂鎖構件具有彈性閂鎖臂。
藉由彈性閂鎖臂,自動鎖定可在兩個外殼半體相對於彼此之相對移動之結束時可靠地達成。閂鎖臂可經構形為單側附接臂或亦為在兩個端處附接之彈性托架,尤其U形托架。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閂鎖構件配置於滑動導引件上。
以此方式,閂鎖構件可經緊湊地配置。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閂鎖構件具有滑動導引件中之至少一個閂鎖凹槽。
藉由其中另一外殼部分上之滑動導引件之相關聯部分上之一閂鎖突部可接合之滑動導引件中之一閂鎖凹槽,可確保一空間節約及亦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將兩個外殼部分緊固地鎖定在一起。有利地,閂鎖凹槽及閂鎖突部在經接合時阻擋外殼部分沿著及逆著通道方向之一相對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至少一個元件(例如,鐵氧體元件)具備至少一個接近倒角(換言之,一引入斜率),其中一個元件之接近倒角在自外殼之敞開狀態至閉合狀態之相對移動期間在各自另一元件上延伸。
為了確保雜訊吸收元件(例如,鐵氧體元件)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良好電及磁性性質,兩個元件(例如,其等通常經構形為通道,換言之,溝槽)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緊密且實質上無間隙地抵靠彼此固持。若在兩個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相對移動期間,元件藉由接近倒角彼此毗連且接著在相對移動期間被按壓在一起,則以一可靠方式確保兩個元件相對於彼此之此一終端位置。以此方式,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元件可非常緊密地且實質上無間隙地彼此頂靠。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一彈簧裝置經設置於一各自元件與經指派外殼部分之間以便在外殼閉合時在另一外殼部分中之元件之方向上預負載元件。
藉由至少一個彈簧裝置,元件抵靠彼此預張緊且可確保元件(例如,鐵氧體元件)之接觸面各形成為一通道,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實質上無間隙地彼此頂靠。
在本發明之一改良中,彈簧裝置包括一葉片彈簧。
葉片彈簧可經極端緊湊地設計,然而,可提供一相對高彈簧力。當將兩個元件按壓在一起時,僅需要少的彈簧動程,但一大彈簧力對於確保兩個元件之間之實質上無間隙接觸係有利的。此等要求可由葉片彈簧滿足。例如,適合葉片彈簧經形成為片段狀或亦矩形。
本發明所基於之目的亦藉由用於配置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吸收至少一根線上之電子雜訊之一裝置之一方法達成,其中裝置之外殼之兩個外殼部分藉由兩個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且在閉合狀態中被鎖定在一起,其中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通道方向延伸。
圖1之描繪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裝置10。裝置10具有一第一外殼部分12及一第二外殼部分14。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例如,一鐵氧體元件16)經設置於外殼部分12、14之各者中,其中上外殼部分12中之鐵氧體元件在圖1中不可見。鐵氧體元件16形成為一通道。在外殼之一閉合狀態中(即,當圖1中之上外殼部分12放置於圖1中之下外殼部分14上時),兩個鐵氧體元件16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未展示)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一通道。
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兩個外殼部分12、14亦在其等相對端壁處(在圖1中,在面向觀看者之前側處且在背離觀看者之後側處)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未展示)之一各自通道開口。
為了將裝置10之外殼自圖1中展示之敞開狀態帶至閉合狀態中,將第一外殼部分12放置於第二外殼部分14之後端壁上,使得第一外殼部分12上之導條18接合於第二外殼部分14上之導條20中。第一外殼部分12可接著僅平行於一通道方向30相對於第二外殼部分14移動,該通道方向30平行於導條18、20且亦平行於一線28 (其在圖1中未展示但在圖2中描繪且其被置於下鐵氧體元件16中)延伸。平行於通道方向30移動第一外殼部分12,直至圖1中之第一外殼部分12之前端壁與圖1中之第二外殼部分14之前端壁對準。因此,產生外殼之閉合狀態,其中兩個鐵氧體元件16形成用於線之一通道,該通道在徑向方向上實質上閉合且在軸向方向上敞開。接著,亦在垂直於通道方向之方向上將兩個外殼部分12、14緊固地彼此固定。兩個外殼部分12、14相對於彼此之移動將僅沿著及逆著通道方向30可行。然而,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導條20上之彈性閂鎖臂22 (在圖1中僅可見其之一者)接合於第一外殼部分12之導條18上之對應凹槽(未展示)中。當外殼處於閉合狀態中時,此大體地防止兩個外殼部分12、14沿著及逆著通道方向30兩者之一移動。
為了能夠將兩個外殼部分12、14再次彼此分離,鍵開口24經設置於第一外殼部分12中以便與導條18中之凹槽對準,且鍵開口26經設置於下外殼部分14之導條20中。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鍵開口24、26彼此對準且如所述,鍵開口24、26亦與導條18中之閂鎖凹槽對準。因此,具有彼此平行配置之兩個條狀突部之一對應鍵可配置於鍵開口24、26中。若在第二外殼部分14之方向上按壓此鍵,則條狀突部之前邊緣將彈性閂鎖臂22自導條18中之凹槽壓出,且兩個外殼部分12、14可接著再次沿著及逆著通道方向30相對於彼此移動。
在圖2中之第二外殼部分14之側視圖中可看見彈性閂鎖臂22之一者。又,若干彈性閂鎖臂可設置在由導條18、20界定之滑動導引件中,其中此等臂之設計亦可不同於圖2中展示之設計。例如,閂鎖臂22可經構形以便阻擋在兩個相反方向上(即,至圖2中之左側及右側)之一滑動移動。例如,彈性閂鎖臂22可經構形為延伸至滑動導引件中之一彈性弓。在此情況中,例如,可在第一外殼部分之導條18上製作一對應凹陷,其中如解釋,該凹陷亦可由鍵開口24、26之接續部分形成。
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至關重要的係,兩個外殼部分12、14可藉由平行於通過外殼之線之通道方向30延伸之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自圖1中展示之敞開狀態被帶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且此相對移動亦同時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引起兩個外殼部分12、14一起之一鎖定。自圖1且亦自圖2顯而易見的係,為了將兩個外殼部分12、14垂直於通道方向30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僅需要足以將兩個外殼部分12、14配置於線28上之空間。然而,不需要第一外殼部分12及第二外殼部分14上方及下方之額外空間。藉此,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尤其適用於緊縮空間條件,例如,在一電氣或電子裝置之一外殼內部。
自圖1及圖2中之外殼之敞開狀態開始,兩個外殼部分12、14 (見圖2)僅需要平行於通道方向30 (其平行於線28延伸)相對於彼此移動以便被帶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且同時藉由彈性閂鎖臂22鎖定在一起。
通道方向30係藉由鐵氧體元件16中之通道狀凹槽及兩個外殼部分12、14之端壁中之各自近似半圓形通道開口界定。因此,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通道方向30由閉合圓柱形通道界定,該閉合圓柱形通道接著由鐵氧體元件16及接著外殼之端面中之圓形通道開口形成。一或多根線經導引平行於通道方向30通過裝置10之外殼。
圖3及圖4中之描繪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裝置40。圖3自裝置40之前側展示一傾斜俯視圖,且圖4係自後側之一傾斜俯視圖。裝置40具有一第一外殼部分42及一第二外殼部分44,其中兩個外殼部分42、44經相同地構形。一通道狀鐵氧體元件46經設置於兩個外殼部分42、44之各者中,其中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圖3及圖4中展示),鐵氧體元件46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一圓柱形通道。裝置40之外殼之端面(在圖3及圖4中位於前側及後側處)各具有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開口48。第一外殼部分42及第二外殼部分44各具備導條50a、50b、52a、52b,該等導條一起形成一滑動導引件。第一外殼部分42上之導條50a接合於第二外殼部分44之導條52b中,見圖3中之裝置40之左側。第一外殼部分42之導條52a接合於第二外殼部分44之導條50b中,見圖3中之裝置40之右側。以此方式,兩個外殼半體42、44可彼此相同地構形且藉由導條50a、50b、52a、52b形成一滑動導引件。
在圖3中之裝置40之右側上可見一彈性閂鎖臂54b。彈性閂鎖臂54b與第二外殼部分44一體地形成,且在外殼之經描繪閉合狀態中,接合於藉由第一外殼部分42上之一托架形成之一閂鎖凹槽56a中。在第一外殼部分42之左側上(圖3中不可見),第一外殼部分42具備一進一步彈性閂鎖臂54a,且第二外殼部分44 (在左側上,圖3中未展示)具備接著形成閂鎖凹槽56b之一托架,亦見圖4。托架可係L形或亦係U形。
若自外殼之一敞開狀態開始,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彼此疊置,使得導條50、52彼此接合,且接著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在通道方向30上移動,則閂鎖臂54首先被偏轉且接著,當兩個外殼部分42、44已達到圖3中展示之外殼之閉合位置時,按扣進入至藉由托架形成之閂鎖凹槽56中。圖4展示在導條50a、50b、52a、52b之開始處之促進導條50a、50b、52a、52b之相互接觸及插入之插入倒角或插入斜角。
圖5以一傾斜俯視圖展示來自圖3及圖4之第二外殼部分44。可看見配置於槽狀第二外殼部分44中之鐵氧體元件46。鐵氧體元件46通常形成為一通道且具有具備近似半圓形橫截面之一圓柱形凹槽用於接納一或多根電線(見圖2中之線28)。在凹槽之側處,鐵氧體元件46在其前邊緣處(在圖4中可見)具有接近倒角58。相同接近倒角58亦配置於鐵氧體元件46之背離圖4中之觀看者之後側上。第一外殼部分42 (見圖3)中之鐵氧體元件46相同地形成。當兩個外殼部分42、44平行於通道方面30抵靠彼此移動時,第一外殼部分42中之鐵氧體元件46之前接近倒角58與第二外殼部分44之鐵氧體元件46之接近倒角58 (在圖3中之後側)進行接觸。接近倒角58可滑過彼此,其中鐵氧體元件46在各自外殼部分42、44之底面之方向上被按壓。此係藉由配置於各自外殼部分42、44之底面與鐵氧體元件46之間之彈簧元件達成。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見圖3及圖4),兩個鐵氧體元件46接著實質上無間隙地彼此疊置且形成用於一線28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一通道,見圖2。
圖5展示在第二外殼部分44上之通道開口48之側處之U型托架60。一U型托架60配置於半圓形通道開口48之左側及右側兩者上。U型托架60藉由其等敞開側(圖5中不可見)固定地且一體地連接至第二外殼部分44之底面。然而,在底面上方,托架60之腿(經由一底部部分連接)係自由的,使得托架60可在壓力下側向偏轉。因此,插入鐵氧體元件46中之具有對應厚度之一線可藉由U型托架60夾箝。因此,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見圖3),四個U形托架60配置於各通道開口48上,此等U形托架接著夾箝線且因此將裝置40固持於線上之既定位置中。
在圖5中,形成閂鎖凹槽56之托架在第二外殼部分44之左側上可見。在圖5中之第二外殼部分44之右側上,閂鎖臂54之設計可見;當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推到一起時,該閂鎖臂接合在第一外殼部分42之閂鎖凹槽56中且藉此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閂鎖在一起。
圖6中之描繪以一正視圖展示來自圖5之第二外殼部分44。自此正視圖顯而易見,鐵氧體元件46之一頂側輕微突出至第一外殼部分44之上限上方。因此,圖6展示來自圖5之鐵氧體元件之前接近倒角58之一部分。在外殼之敞開狀態中藉由配置於外殼部分44之底面與鐵氧體元件46之間之一彈簧裝置(圖6中未展示)達成鐵氧體元件46之此位置。當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推到一起時,鐵氧體元件46接著在接近倒角58之影響下在各自外殼部分42、44之底面之方向上被按壓,且接著當外殼處於閉合狀態中時,實質上無間隙地彼此頂靠,見圖3及圖4。
圖7中之描繪展示無鐵氧體元件46之來自圖4之第二外殼部分44。可在第二外殼部分44之底面上看見(例如)呈一彎曲墊圈之形式之一彈簧裝置62。此彈簧裝置62確保鐵氧體元件46被壓離第二外殼部分44之底面且呈現圖6中展示之位置。如已解釋,外殼部分42與第二外殼部分44相同地形成且亦具有一彈簧裝置62。
為了將鐵氧體元件46保持於第二外殼部分44內部之一經界定位置中,總共四個彈簧托架64經設置於外殼部分44中,在圖7中僅可見該等彈簧托架之兩者。彈簧托架64穩固地固持鐵氧體元件46以抵抗沿著及逆著通道方向30之滑移。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代替兩個相互相對之彈簧托架64,可提供用於將鐵氧體元件緊固地固持於第二外殼部分44中之正確位置中之其他彈簧裝置或夾箝裝置。如已解釋,第一外殼部分42與第二外殼部分44相同地形成,使得關於第二外殼部分44之全部解釋及闡明亦適用於第一外殼部分42。
圖8中之描繪展示無外殼之兩個鐵氧體元件46。顯而易見的係,兩個鐵氧體元件46之各自接觸面在用於線之通道之側處無間隙地抵靠彼此定位,且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通道。兩個鐵氧體元件46之接近倒角58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再次彼此分離,其中已解釋在將兩個外殼部分42、44帶至一起時該等接近倒角58之功能。
兩個外殼部分42、44之間及兩個鐵氧體元件46之間之裝置40之外殼之一分離平面平行於通道方向30延伸。
圖9之描繪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裝置70。裝置70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彼此相同地形成之兩個外殼部分72、74。一鐵氧體元件76配置於外殼部分72、74之各者中。在圖9中展示之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兩個鐵氧體元件76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一通道。第一外殼部分72具備在其端面(位於圖9中之左前側)中之一U形凹槽,該U型凹槽與第二外殼部分74之端壁之頂部一起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之一通道開口78。裝置70之後側(背離圖9中之觀看者)亦具備一通道開口78。
兩個外殼部分72、74各具備在端面(圖9中可見)上之其中接合各自另一外殼部分72、74之一滑塊84之一滑塊導引件80,其中滑塊84繼而配置於連接至外殼部分72、74之一者之側壁之一臂86上。在圖9中不可見之外殼部分72、74之側面與圖9中展示之側面相同地形成。
在圖9之描繪中,藉由臂86一體地連接至第一外殼部分72之第一外殼部分72之滑塊84接合於第二外殼部分74之滑塊導引件80中。類似地,在連接至第二外殼部分74之一彈簧臂86上之一滑塊(圖8中未展示)接合於第一外殼部分72之滑塊導引件80中。
圖10僅展示來自圖9之裝置70之第二外殼部分74。鐵氧體元件76經插入第二外殼部分74中。在圖10中,顯而易見的係,外殼部分74之一頂側傾斜於通道方向30延伸,而鐵氧體元件76之頂側平行於通道方向30延伸。藉由實質上平行於通道方向30延伸之一相對移動將兩個外殼部分72、74移動至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傾斜於通道方向30配置之各外殼部分72、74之頂側接著在達成外殼之閉合狀態時提供一經界定終端止檔件。在此相對移動期間,鐵氧體元件76之各自接觸面在用於線之通道之側處沿著彼此滑動。
在圖10中顯而易見,外殼部分74具有臨近通道開口78之經指派部分之對一經插入線施加一夾箝效應之兩個U形托架60。兩個經相同形成之滑塊導引件80經設置於第二外殼部分74之側壁之在圖10中之後側處之部分中,其中僅可見配置於圖10中之左側處之滑塊導引件80之開始。與此相對,在第二外殼部分74之在圖10中之前側處之區域中,配置滑塊84,該等滑塊84各藉由彈簧臂86連接至第二外殼部分74之各自側壁。例如,彈簧臂86藉由射出成形而與第二外殼部分74一體地形成,且藉此可僅具有有限彈動。彈簧臂86之彈簧效應係基於製造彈簧臂86及亦其他外殼部分75之材料(例如,塑膠)之彈性。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彈簧臂86亦可經形成為剛性的。
圖11展示無鐵氧體元件76之來自圖10之第二外殼部分74。以此方式,可看見第二外殼部分74之底面上之一葉片彈簧88,如已解釋,該葉片彈簧88將鐵氧體元件76在第一外殼部分72中之相對鐵氧體元件之方向上壓離第二外殼部分74。
為了防止鐵氧體元件76在葉片彈簧88之影響下被壓離第二外殼部分74太遠,且亦防止鐵氧體元件76在第二外殼部分74被倒轉時自第二外殼部分74掉出,第二外殼部分74之側壁之內部具備閂鎖條90,該等閂鎖條90形成保持突部且可至少部分地接合於鐵氧體元件76之橫向縱向溝槽92中,見圖10。因此,閂鎖條90防止鐵氧體元件76被壓離第二外殼部分74之底面超出一經界定位置。葉片彈簧88將鐵氧體元件76固持於此經界定位置中,其中其將鐵氧體元件76壓抵於閂鎖條90之底側。
在其端面之各者上,葉片彈簧88具有一凹槽94,該凹槽94接合於第二外殼部分74之底面上之一對應突部96上。在葉片彈簧88之放鬆狀態中(圖11中展示),突部96僅接合於葉片彈簧88上之凹槽94中之部分中。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葉片彈簧88接著經壓縮且突部96輕微進一步突出至凹槽94中。藉由外殼上之突部96及葉片彈簧88上之凹槽94,可達成葉片彈簧88之一經精確界定安裝位置。例如,突部96及凹槽94亦可經構形使得在裝置70之安裝期間,葉片彈簧接合於突部96中且藉此經繫留固持於第二外殼部分74中。如所述,兩個外殼部分72、74彼此相同地形成,使得關於第二外殼部分74作出之陳述亦適用於第一外殼部分72。
圖12以一傾斜正視圖展示鐵氧體元件76。此視圖清晰地展示在鐵氧體元件76之相對側壁中之溝槽狀凹槽92,如解釋,第二外殼部分74之閂鎖條90接合於該等凹槽92中,以便將鐵氧體元件76緊固地固持於第二外殼部分74中,然而在第一外殼部分72相對於第二外殼部分74移動時容許抵抗葉片彈簧88之效應之一彈簧移動以便達成外殼之閉合狀態。
圖13中之描繪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裝置100,其中該裝置100非常類似於圖9至圖12中之裝置70建構,且下文將僅解釋與裝置70之差異。
裝置100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一第一外殼部分102及一第二外殼部分104。外殼部分102、104不同於裝置70之外殼部分72、74僅在於閂鎖條110 (在圖15中顯而易見)未平行於通道方向30而係傾斜於通道方向30配置。在其他方面,外殼部分102、104與外殼部分72、74相同地形成。
見圖14,閂鎖條110之不同配置依據鐵氧體元件106之不同形狀調適,見圖13。鐵氧體元件106具有傾斜於通道方向30配置之接觸面。以此方式,其中一或多根線可插入之鐵氧體元件106之通道狀凹槽之深度朝向鐵氧體元件106之一個側減小。若兩個鐵氧體元件106彼此疊置,則再次形成用於至少一根線之在徑向方向上閉合之一近似圓柱形通道。見圖14,鐵氧體元件106在其頂側邊緣處具備亦傾斜於通道方向30延伸之一各自肩部。閂鎖條110接合於該肩部上以便防止鐵氧體元件106能夠自圖14中之第二外殼部分104向上移出。鐵氧體元件106藉由第二外殼部分104之底面上之葉片彈簧88抵著閂鎖條110預張緊,見圖15。
圖16展示第二外殼部分104,其中描繪兩個鐵氧體元件106。在此圖解中,明顯地,兩個鐵氧體元件106形成用於至少一根線之一實質上圓柱形通道。在兩個外殼部分102、104自外殼之敞開狀態至閉合狀態之相對移動時,不僅外殼部分102、104之頂側而且亦鐵氧體元件106之接觸面形成界定相對移動之結束及外殼之閉合狀態之一止檔面。
圖17中之圖解以一側視圖展示來自圖13之裝置100。將參考圖17解釋裝置70及100之滑塊導引件80之形成及功能。
滑塊導引件80之各者具有同時界定滑塊導引件80之開始之一插入開口110。當兩個外殼部分72、74、102、104被推到一起時,各自另一外殼部分之一滑塊84被引入該插入開口110中。藉由臂86連接至圖17中之上外殼部分102之滑塊84自上方在圖17中之底部處之外殼部分104之側中被相應地插入滑塊導引件80之插入開口110中。同時,藉由臂86連接至在圖17中之底部處之第二外殼部分104之側之滑塊84自下方插入在圖17中之頂部處之外殼部分102之滑塊導引件80之插入開口110中。
鄰近於插入開口110,滑塊導引件80之各者接著具有一弓形部分112。弓形部分112轉變成平行於各自外殼部分102、104之頂側延伸之一直線部分114。在部分112、114中,滑塊導引件80之一高度近似等於滑塊84之一高度。因此,滑塊近似無遊隙地在滑塊導引件80中導引或在部分112、114中僅具有輕微遊隙。
在鄰接部分114之一進一步部分116中,滑塊導引件80再次平行於各自外殼部分104之頂側延伸但在高度上增加。因此,各自另一外殼部分之滑塊84可在滑塊導引件80內部在部分116中在高度方向上移動。此對於將鐵氧體元件76、106抵靠彼此放置且在一些情況中,對於抵抗彈簧裝置之效應將其等在朝向各自經指派外殼部分之方向上推動可係必要的。
滑塊導引件80之一端部118緊跟部分116。在此端部118中,滑塊導引件80之高度相較於部分116再次顯著減小且實質上對應於滑塊84之高度。由於端部118或自部分116至端部118之轉變,滑塊84在高度方向上精確地定位且在下外殼部分74、104之側壁中被引導至一凹槽120之前側之區域中。此凹槽120經構形為對應於滑塊84之形狀之一閂鎖凹槽。一旦滑塊84進入端部118,其便可按扣進入至凹槽120中且藉此將兩個外殼部分72、74、102、104緊固地固持於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如圖17中展示。
圖16展示作為第二外殼部分104之側壁中之一通道開口之凹槽120。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凹槽120亦可僅形成為滑塊導引件80中之一凹陷。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亦可提供一突部而非凹槽120,該突部接著(例如)按扣進入至滑塊84中之一對應凹槽中。
藉由滑塊導引件80及滑塊84,兩個外殼部分72、74、102、104可在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期間在彼此上引導,該相對移動之主分量平行於通道方向30延伸,且被可靠地帶至一終端位置中。在終端位置中,滑塊84接合於凹槽120中且藉此同時將兩個外殼部分72、74、102、104一起鎖定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
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可提供單獨閂鎖構件,其等在相對移動結束時將兩個外殼部分一起鎖定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在所描繪之裝置70、100之實施例中,滑塊84及滑塊導引件80同時執行鎖定裝置之功能。然而,在本發明之背景內容中,此並非強制性的。
圖18之描繪以一俯視圖展示圖13中之裝置100之第二外殼部分104。此視圖清晰地展示處於一放鬆狀態中之葉片彈簧88,其中該葉片彈簧之相互相對凹槽94部分地接合在第二外殼部分104之底面上之突部96上。此視圖亦清晰地展示用於夾箝線之U型托架60,及用於抵靠葉片彈簧88之預負載固持鐵氧體元件106之閂鎖條110。
亦可見配置於臂之端處之臂86及滑塊84。外殼部分104上之滑塊84彼此相對配置。圖亦展示在第二外殼部分104之相對側壁中之兩個滑塊導引件80之插入開口110。
圖19中之描繪展示具有配置於鐵氧體元件下方之葉片彈簧88之鐵氧體元件106 (例如,見圖14)。圖18展示處於放鬆狀態中之葉片彈簧88。
圖20展示處於其中鐵氧體元件106壓抵於葉片彈簧88之狀態中之來自圖19之鐵氧體元件106及葉片彈簧88。藉此,葉片彈簧88處於壓縮狀態中。當外殼處於閉合狀態中時達成葉片彈簧88之此狀態。葉片彈簧88接著確保鐵氧體元件106在相對外殼部分中之相對鐵氧體元件106之方向上之一預張緊。相對外殼部分中之鐵氧體元件106亦使用一相同葉片彈簧88預張緊。此確保無間隙,或僅一微視小間隙存在於兩個鐵氧體元件106之間。以此方式,可達成鐵氧體元件106之非常良好的電及磁性質,且可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大體地吸收線上電子雜訊。
參考圖19及圖20給出之解釋亦適用於其等之頂側平行於底側延伸之鐵氧體元件46、76。此處,葉片彈簧88或其他適合彈簧裝置亦確保鐵氧體元件抵靠彼此之一預負載及鐵氧體元件在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一無間隙配置。
10:裝置 12:第一外殼部分/上外殼部分 14:第二外殼部分/下外殼部分 16:鐵氧體元件 18:導條 20:導條 22:彈性閂鎖臂 24:鍵開口 26:鍵開口 28:線 30:通道方向 40:裝置 42:第一外殼部分 44:第二外殼部分 46:通道狀鐵氧體元件 48:通道開口 50a:導條 50b:導條 52a:導條 52b:導條 54:閂鎖臂 54a:彈性閂鎖臂 54b:彈性閂鎖臂 56:閂鎖凹槽 56a:閂鎖凹槽 56b:閂鎖凹槽 58:接近倒角 60:U型托架 62:彈簧裝置 64:彈簧托架 70:裝置 72:外殼部分 74:外殼部分 76:鐵氧體元件 78:通道開口 80:滑塊導引件 84:滑塊 86:臂 88:葉片彈簧 90:閂鎖條 92:橫向縱向溝槽 94:凹槽 96:突部 100:裝置 102:第一外殼部分 104:第二外殼部分 106:鐵氧體元件 110:插入開口 112:弓形部分 114:直線部分 116:部分 118:端部 120:凹槽
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徵及優點自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結合圖式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下文描述得出。各項實施例之個別特徵可以任意方式彼此組合而不超出本發明之範疇。此亦適用於無進一步個別特徵之個別特徵之組合,結合其展示或描述該等個別特徵。圖式展示:
圖1係處於一外殼之敞開狀態中之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描繪,
圖2係來自圖1之裝置之一側視圖,
圖3係處於外殼之閉合狀態中之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裝置之一傾斜、俯視、正視圖,
圖4係來自圖3之裝置之一傾斜、俯視、後視圖,
圖5係來自圖3之裝置之下外殼部分之一傾斜俯視圖,
圖6係來自圖5之外殼部分之一正視圖,
圖7係無圖5中展示之雜訊吸收元件之來自圖5之外殼部分之一傾斜後視圖,
圖8係無外殼部分之來自圖3之裝置之兩個雜訊吸收元件,
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實施例之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裝置之一傾斜正視圖,
圖10係其中插入鐵氧體元件之來自圖9之裝置之下外殼部分,
圖11係無鐵氧體元件之來自圖10之外殼部分,
圖12係來自圖10之外殼部分之鐵氧體元件,
圖13係根據一進一步實施例之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一進一步裝置之一傾斜正視圖,
圖14係其中插入鐵氧體元件之來自圖13之裝置之下外殼部分,
圖15係無鐵氧體元件之來自圖14之外殼部分,
圖16係無上外殼部分之來自圖13之裝置,
圖17係呈一側視圖之來自圖13之裝置,
圖18係呈一俯視圖之來自圖15之外殼部分,
圖19係來自圖12之裝置之下鐵氧體元件,其中一經指派葉片彈簧處於放鬆狀態中,及
圖20係來自圖18之鐵氧體元件及葉片彈簧,其中葉片彈簧處於壓縮狀態中。
10:裝置
12:第一外殼部分/上外殼部分
14:第二外殼部分/下外殼部分
16:鐵氧體元件
18:導條
20:導條
22:彈性閂鎖臂
24:鍵開口
26:鍵開口
30:通道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吸收線(28)上電子雜訊之裝置(10;40;70;100),其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具有兩個外殼部分(12、14;42、44;72、74;102、104),其中各外殼部分經提供用於接納一雜訊吸收材料之一元件,其中在閉合狀態中,該外殼具有在兩個相對端壁之各者中用於一或多根線(28)之一通道開口,其中該等外殼部分中之元件(16;46;76;106)在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形成用於一或多根線(28)之一通道,其中該外殼中之該等通道開口(48)及藉由該等元件(16;46;76;106)形成之該通道界定用於該至少一根線之一通道方向(30),且其中一鎖定裝置經提供用於將該等外殼部分鎖定於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其特徵在於該等外殼部分經構形使得藉由該等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其中該相對移動之一主分量平行於該通道方向(30)延伸,該等外殼部分可移動至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且在該閉合狀態中被鎖定在一起,其中該外殼係藉由該等外殼部分(72、74;102、104)傾斜於該通道方向(30)分割。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兩個外殼部分(42、44;72、74;102、104)相同地形成。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在該外殼之該閉合狀態中,該等元件(106)係傾斜於該通道定向分割。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等外殼部分(12、14;42、44;72、 74;102、104)具備一滑動導引件。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滑動導引件經形成為一滑塊導引件(80)。
  6.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滑動導引件係藉由導條(20;50a、50b、52a、52b)構形為一線性導引件。
  7.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鎖定裝置包括具有閂鎖突部及閂鎖凹槽之閂鎖構件。
  8.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等閂鎖構件與該滑動導引件分開配置。
  9.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等閂鎖構件具有彈性閂鎖臂(22;54a、54b)。
  10.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等閂鎖構件配置於該滑動導引件上。
  11.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等閂鎖構件具有在該滑動導引件中之至少一個閂鎖凹槽。
  12.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等元件(46)之至少一者具備至少一個接近倒角(58),其中該接近倒角(58)在自該外殼之敞開狀態至該閉合狀態之該相對移動期間在各自另一元件(46)上延伸。
  1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一彈簧裝置(62)經設置於一各自元件(46;76;106)與經指派外殼部分之間以便在該外殼閉合時在另一外殼部分中之該元件(46;76;106)之方向上預張緊該元件(46;76;106)。
  1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彈簧裝置包括一葉片彈簧(88)。
  15. 一種用於將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一裝置配置於至少一根電線上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裝置之外殼之兩個外殼部分藉由該兩個外殼部分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而移動至該外殼之閉合狀態中。
TW109134901A 2019-10-11 2020-10-08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TWI780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15619.3 2019-10-11
DE102019215619.3A DE102019215619B3 (de) 2019-10-11 2019-10-11 Ein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von elektrischem Rauschen auf Leitungen und Verfahren zum Anordnen einer solchen 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651A TW202131651A (zh) 2021-08-16
TWI780498B true TWI780498B (zh) 2022-10-11

Family

ID=72470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4901A TWI780498B (zh) 2019-10-11 2020-10-08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4335B2 (zh)
EP (1) EP4042454B1 (zh)
JP (1) JP7387887B2 (zh)
KR (1) KR102674357B1 (zh)
CN (1) CN114556499A (zh)
DE (1) DE102019215619B3 (zh)
TW (1) TWI780498B (zh)
WO (1) WO202106915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0318A (ja) * 1994-02-28 1995-09-12 Tokin Corp 分割筒状コア用ホルダー
EP1689078B1 (de) * 1998-03-13 2007-07-11 WÜRTH ELEKTRONI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des elektrischen Rauschens
TW200808166A (en) * 2006-06-08 2008-02-01 Wu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Amp Co Kg Device for absorbing electric noise
CN1816978B (zh) * 2003-06-03 2011-06-08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噪声吸收装置
TW201643899A (zh) * 2015-03-23 2016-12-16 伍斯艾索電子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 吸收電子雜訊之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329A (en) * 1986-11-05 1989-10-0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Snap-lock connection
JP2523111Y2 (ja) * 1987-09-08 1997-01-22 株式会社 トーキン 信号線誘導雑音防止装置
JPH03171604A (ja) 1989-11-29 1991-07-25 Kitagawa Kogyo Kk 雑音吸収具
JPH0525211Y2 (zh) * 1989-06-26 1993-06-25
JP3171604B2 (ja) 1991-04-30 2001-05-2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入力装置
JPH0577917U (ja) * 1992-03-26 1993-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線式ケーブル用ノイズ吸収具
JP2733208B2 (ja) * 1995-06-15 1998-03-30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雑音吸収具
US5736672A (en) * 1996-01-29 1998-04-07 Huang; Yi-Chung Magnetic noise eliminator
JPH1174675A (ja) 1997-08-27 1999-03-16 Tokin Corp ノイズ吸収コ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R9812905A (pt) * 1997-10-10 2000-08-08 Display Edge Technology Ltd Dispositivo de acoplamento para acoplamento magnético ou indutivo de um primeiro e um segundo condutores elétricos, e, processos para acoplamento de um primento e um segundo condutores elétricos, e de acoplamento de um par de condutores utilizando pelo menos dois elementos de núcleo magnético
TW534487U (en) * 2001-02-23 2003-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tering device for cable connector
JP4137895B2 (ja) * 2005-02-02 2008-08-20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JP4160592B2 (ja) 2005-11-29 2008-10-01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RU83158U1 (ru) 2008-12-26 2009-05-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язанский Приборный Завод" Катушка индуктивности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ая
DE102010042743A1 (de) * 2010-10-21 2012-04-26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des Rauschens
JP5526007B2 (ja) * 2010-11-26 2014-06-18 竹内工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DE202014001558U1 (de) * 2014-02-20 2015-05-21 Grass Gmbh "Vor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bzw. Reduzieren von Störsignalen auf einem elektrischen Lei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0318A (ja) * 1994-02-28 1995-09-12 Tokin Corp 分割筒状コア用ホルダー
EP1689078B1 (de) * 1998-03-13 2007-07-11 WÜRTH ELEKTRONIK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des elektrischen Rauschens
CN1816978B (zh) * 2003-06-03 2011-06-08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噪声吸收装置
TW200808166A (en) * 2006-06-08 2008-02-01 Wu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Amp Co Kg Device for absorbing electric noise
TW201643899A (zh) * 2015-03-23 2016-12-16 伍斯艾索電子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 吸收電子雜訊之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0187A1 (en) 2024-03-14
EP4042454A1 (de) 2022-08-17
KR20220058935A (ko) 2022-05-10
DE102019215619B3 (de) 2020-12-24
JP7387887B2 (ja) 2023-11-28
US12004335B2 (en) 2024-06-04
EP4042454B1 (de) 2024-09-04
TW202131651A (zh) 2021-08-16
CN114556499A (zh) 2022-05-27
KR102674357B1 (ko) 2024-06-11
WO2021069159A1 (de) 2021-04-15
JP2022551301A (ja)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4706B2 (en) Guide device
CN110537298B (zh) 用于插接式连接器的保持框架及其装配方法
EP1271705B1 (en) Connector with open-stopping means for retainer
JP2014099267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KR101532300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의 제조 방법
US20040265094A1 (en) Two part slide fastener
KR101980967B1 (ko) 커넥터
US10476241B2 (en) DIN rail installing por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appliance and socket
US9293860B1 (en) Connector for a vehicle
CN114597692A (zh) 用于插接式连接器的保持框架和组装保持框架的方法
TWI780498B (zh) 用於吸收線上電子雜訊之裝置及配置此一裝置之方法
JPH074839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
WO2018115085A1 (en) A contact device and contact system
KR20180124767A (ko) 플러그 및 플러그에 대한 진동 보호부를 부착하는 방법
KR101351519B1 (ko) 케이블-클램핑 디바이스
JP6218713B2 (ja) 機器のレール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レール取付け構造を備えた開閉器
JP2010102943A (ja) コネクタ
RU279187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глощ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помех на линиях и способ размещения та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07311346A (ja) 電気的な差込接続のためのコンタクトハウジング
EA025343B1 (ru) Зажи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кулачковым замком и скользящей пластиной
US585785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ctuating slide
JPWO2019187570A1 (ja) 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組付体
US11313397B2 (en) Releasable interlocking connection between a first body and a second body
CN220487348U (zh) 一种对开门卡扣
JPS5928950B2 (ja) 導電体、殊に導線を緊締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