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7743B - 壓電振動元件 - Google Patents

壓電振動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7743B
TWI777743B TW110131270A TW110131270A TWI777743B TW I777743 B TWI777743 B TW I777743B TW 110131270 A TW110131270 A TW 110131270A TW 110131270 A TW110131270 A TW 110131270A TW I777743 B TWI777743 B TW I777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vibrating
main surface
resin film
piez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9810A (zh
Inventor
大西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真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真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真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74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02Containers; Seals
    • H01L23/10Containers; Se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arrangement of seals between parts, e.g. between cap and base of the container or between leads and walls of the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consisting of quartz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具備:壓電振動板,其於兩主面具有第1、第2激勵電極,並且具有分別連接於第1、第2激勵電極之第1、第2金屬膜;及第1、第2密封構件,其等以分別覆蓋該壓電振動板之第1、第2激勵電極之方式分別與壓電振動板之兩主面接合;第1、第2密封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密封構件為樹脂膜,關於該樹脂膜,除與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接合有樹脂膜之主面相連之內側面之一部分。

Description

壓電振動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壓電振子等壓電振動元件。
表面構裝型水晶振子被廣泛用作壓電振動元件,例如壓電振子。該表面構裝型水晶振子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藉由將自水晶振動片之兩面之激勵電極導出之電極以導電性接著劑固著於由陶瓷構成之上表面開口之箱形基底內之保持電極,將水晶振動片收納並搭載於基底內。於以此方式搭載水晶振動片之基底之開口接合蓋體而氣密地密封。又,於基底之外底面,形成有用於將該水晶振子進行表面構裝之構裝端子。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843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上所述之壓電振子由於大部分於陶瓷製基底接合金屬製或陶瓷製蓋體而構成封裝,因此封裝昂貴,壓電振子昂貴。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方面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廉之壓電振動元件。 [解決問題之手段]
於本發明中,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以如下方式構成。
(1)本發明之壓電振動元件具備:壓電振動板,其具有形成於兩主面之一主面之第1激勵電極及形成於上述兩主面之另一主面之第2激勵電極,並且具有分別連接於上述第1、第2激勵電極之第1、第2金屬膜;及第1、第2密封構件,其等以分別覆蓋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上述第1、第2激勵電極之方式,分別與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上述兩主面接合;上述壓電振動板具有於上述兩主面分別形成有第1、第2激勵電極之振動部,以及於該振動部側與上述兩主面之至少一主面相連之內側面;上述振動部之厚度形成為較除該振動部以外之上述壓電振動板之厚度而言為薄壁;上述第1、第2密封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密封構件為樹脂膜;關於上述樹脂膜,除與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接合有該樹脂膜之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及上述壓電振動板之外側面之至少任一者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壓電振動元件,由於以覆蓋於兩主面形成有第1、第2激勵電極之壓電振動板之上述第1、第2激勵電極之方式,將第1、第2密封構件接合並密封,因此無需如習知那樣,於上表面開口之箱形基底內收納搭載壓電振動片並密封,無需昂貴之基底。
又,由於藉由樹脂膜構成第1、第2密封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密封構件,因此與藉由金屬製或陶瓷製蓋體構成兩密封構件相比,可降低成本。
於壓電振動元件中,為了獲得所需之振動特性,振動部需要一定以上之大小,因此於小型壓電振動元件中,不易確保樹脂膜與壓電振動板之接合所需之面積。
根據本發明之壓電振動元件,由於樹脂膜不僅與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樹脂膜之除與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接合有該樹脂膜之主面相連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因此增加樹脂膜與壓電振動板之接合面積,可確保所需之接合面積,而不用增大該壓電振動元件之尺寸。
(2)於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態樣中,上述壓電振動板具有圍繞上述振動部之外框部,上述振動部較上述外框部為薄壁,於上述振動部與上述外框部之間具有貫通部;關於上述樹脂膜,其周端部與上述外框部之兩主面之至少一主面接合。
根據該實施態樣,由於樹脂膜之周端部與圍繞薄壁振動部之外框部接合,因此樹脂膜可密封該振動部之激勵電極而不與薄壁振動部接觸。
(3)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中,與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為與圍繞上述振動部之上述外框部之內周側之主面相連之側面。
根據該實施態樣,由於接合於與外框部之內周側之主面相連之側面的樹脂膜以覆蓋由外框部圍繞之中央側之振動部之激勵電極之方式向中央側連續延伸,因此於樹脂膜之接合於上述側面之部分,不存在引發剝離之端緣,可有效地防止剝離。
(4)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中,上述膜之上述殘餘區域與由上述外框部圍繞之上述振動部對向,於與該振動部之間具有空隙。
根據該實施態樣,由於樹脂膜之除與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與由外框部圍繞之振動部對向,於與該振動部之間具有空隙,因此樹脂膜不會接觸振動部。
(5)於本發明之進而另一實施態樣中,與接合有上述樹脂膜之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為朝向上述相反側之主面以向上述振動部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上述內側面相對於接合有上述樹脂膜之上述主面所成之角為鈍角。
根據該實施態樣,由於與接合有樹脂膜之主面相連之內側面為以向振動部側突出之方式傾斜之傾斜面,且相對於主面所成之角為鈍角,因此與主面接合之樹脂膜沿著平緩之鈍角跨越接合於與主面相連之傾斜面。因此,與上述傾斜面相對於主面所成之角為銳角之內側面之情形相比,易於接合樹脂膜。
(6)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中,上述壓電振動板為水晶振動板。
根據該實施態樣,由於壓電振動板為水晶振動板,因此可利用水晶之結晶方位之蝕刻各向異性,形成與水晶振動板之主面相連且相對於該主面構成鈍角的傾斜面,可自主面至傾斜面接合樹脂膜。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於以覆蓋形成於壓電振動板之兩主面之第1、第2激勵電極之方式接合第1、第2密封構件並密封,因此無需如習知那樣,於上表面開口之箱形基底內收納搭載壓電振動片並密封,無需昂貴之基底。
又,由於藉由樹脂膜構成第1、第2密封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密封構件,因此與藉由金屬製或陶瓷製蓋體構成兩密封構件相比,可降低成本。
進而,由於樹脂膜不僅與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亦接合於與主面相連之側面,因此增加樹脂膜與壓電振動板之接合面積,可確保所需之接合面積,而不用增大該壓電振動元件之尺寸。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於該實施形態中,應用於水晶振子作為水晶振動元件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之概略立體圖。
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具備:AT切割之水晶振動板2,其形成有金屬膜;及第1,第2樹脂膜3,4,其等以覆蓋除兩端部之第1,第2金屬膜27,28以外之矩形區域之方式,分別接合於該水晶振動板2之正反兩主面(圖1中,僅示出接合於一主面之第1樹脂膜3)。
該水晶振子1為長方體狀,且於俯視下為矩形。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於俯視下,例如為1.2 mm×1.0 mm,厚度為0.2 mm,實現小型化及低背化。
再者,水晶振子1之尺寸並不限定於上述,即便為與此不同之尺寸亦可應用。
圖2係構成圖1之水晶振子1之水晶振動板2、即未接合第1,第2樹脂膜3,4之狀態之水晶振子1之概略俯視圖,圖3係沿著圖2之水晶振動板2之A-A線之概略剖視圖,圖4係沿著圖2之水晶振動板2之B-B線之概略剖視圖,圖5係水晶振動板2之概略仰視圖。再者,於圖3、圖4及下述圖11A~圖11E、圖12A~圖12C中,為了便於說明,誇張示出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之金屬膜。
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動板2係使矩形水晶板繞水晶之晶軸即X軸旋轉35°15'進行加工之AT切割水晶板,將旋轉之新軸稱為Y'及Z'軸。於AT切割水晶板中,其正反兩主面F1,F2為XZ'平面。
於該XZ'平面中,俯視為矩形之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圖2、圖5之上下方向)為X軸方向,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圖2、圖5之左右方向)為Z'軸方向。
該水晶振動板2具備俯視為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隔著貫通部22包圍該振動部21周圍之外框部23、及將振動部21與外框部23連結之連結部24。振動部21、外框部23及連結部24一體形成。振動部21及連結部24與圍繞振動部21之外框部23相比形成得較薄。即,振動部21與除此以外之部分即外框部23相比為薄壁。
於振動部21之正反兩主面F1,F2,分別形成有一對第1,第2激勵電極25,26。
如圖2所示,於兩主面F1,F2之一主面F1中,於俯視為矩形之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外框部23,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分別形成有未被第1,第2樹脂膜3,4覆蓋之第1,第2金屬膜27,28。即,第1,第2金屬膜27,28隔著振動部21分別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之兩端部。於跨越形成於兩主面F1,F2之第1金屬膜27,連設有以圍繞振動部21之方式形成為矩形環狀之第1密封圖案201。
如圖5所示,於兩主面F1,F2之另一主面F2,於俯視為矩形之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外框部23,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分別形成有第1,第2金屬膜27,28。於跨越形成於兩主面F1,F2之第2金屬膜28,連設有以圍繞振動部21之方式形成為矩形環狀之第2密封圖案202。
第1金屬膜27為未被上述圖1所示之矩形第1樹脂膜3覆蓋之區域,且露出於外部。同樣地,第2金屬膜28為未被下述第2樹脂膜4覆蓋之區域,且露出於外部。該等金屬膜27,28用作用以將該水晶振子1構裝於電路基板等之構裝端子。
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之第1金屬膜27彼此、及第2金屬膜28彼此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實施形態中,兩主面F1,F2之第1金屬膜27彼此及第2金屬膜28彼此藉由牽引水晶振動板2之對向之長邊側之側面的牽引電極分別電性連接,並且藉由牽引水晶振動板2之對向之短邊側之側面的牽引電極分別電性連接。
如此,由於兩主面F1,F2之第1金屬膜27彼此及第2金屬膜28彼此分別電性連接,因此於將第1,第2金屬膜27,28作為構裝端子構裝於電路基板等時,亦可於正反兩主面F1,F2之任一面構裝該水晶振子1。
再者,兩主面之第1金屬膜27彼此及第2金屬膜28彼此亦可經由貫通兩主面之貫通電極電性連接,或者亦可經由側面之牽引電極電性連接,並且經由貫通電極電性連接。
於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中,圍繞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之內周側之與主面F1,F2相連的內側面於利用水晶板之濕式蝕刻之外形加工中,由於水晶之結晶方位之蝕刻各向異性,如圖3及圖4所示,成為傾斜之第1~第6傾斜面S1~S6。
又,如圖4所示,與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相連之外周側之外側面且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外側面成為第7~第10傾斜面S7~S10。
由外框部23之上述內側面之第1~第6傾斜面S1~S6圍繞之振動部21之外周面由於水晶之結晶方位之蝕刻各向異性,成為第11~第18傾斜面S11~S18。如圖3所示,振動部21具有與外框部23之第1傾斜面S1對向之第11,第12傾斜面S11,S12、及與外框部23之第2傾斜面S2對向之第13,第14傾斜面S13,S14。如圖4所示,振動部21具有分別與外框部23之第3,第4傾斜面S3,S4對向之第15,第16傾斜面S15,S16、及分別與外框部23之第5,第6傾斜面S5,S6對向之第17,第18傾斜面S17,S18。
圖3所示之第1傾斜面S1沿著俯視為矩形之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該第1傾斜面S1為振動部21側即內周側之側面,即內側面。該第1傾斜面S1為與一主面F1相連,以朝向另一主面F2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第2傾斜面S2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該第2傾斜面S2為振動部21側即內周側之側面,即內側面。該第2傾斜面S2為與另一主面F2相連,以朝向一主面F1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
圖4所示之第3傾斜面S3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該第3傾斜面S3為振動部21側即內周側之內側面。該第3傾斜面S3為與一主面F1相連,以朝向另一主面F2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且與第4傾斜面S4相連。該第4傾斜面S4為振動部21側之內側面,且為與另一主面F2相連,以朝向一主面F1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
第5傾斜面S5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該第5傾斜面S5為振動部21側之內側面。該第5傾斜面S5為與一主面F1相連,以朝向另一主面F2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且與第6傾斜面S6相連。該第6傾斜面S6為振動部21側之內側面,且為與另一主面F2相連,以朝向一主面F1向振動部21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
圖4所示之第7傾斜面S7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該第7傾斜面S7為水晶振動板2之外周側之側面,即外側面。該第7傾斜面S7為與一主面F1相連,以朝向另一主面F2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且與第8傾斜面S8相連。該第8傾斜面S8為水晶振動板2之外周側之外側面,且為與另一主面F2相連,以朝向一主面F1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
第9傾斜面S9沿著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該第9傾斜面S9為水晶振動板2之外周側之外側面。該第9傾斜面S9為與一主面F1相連,以朝向另一主面F2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且與第10傾斜面S10相連。該第10傾斜面S10為水晶振動板2之外周側之外側面,且為與另一主面F2相連,以朝向一主面F1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
如圖3所示,第1傾斜面S1相對於一主面F1所成之角為鈍角,第2傾斜面S2相對於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度為鈍角。
如圖4所示,第3傾斜面S3相對於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4傾斜面S4相對於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又,第5傾斜面S5相對於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6傾斜面S6相對於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
如圖4所示,第7傾斜面S7相對於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8傾斜面S8相對於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又,第9傾斜面S9相對於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10傾斜面S10相對於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
如圖2所示,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側之矩形環狀之第1密封圖案201具備:連接部201a,其與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之一端部之第1金屬膜27相連;第1延出部201b,201b,其等自該連接部201a之兩端部分別沿著上述長邊方向(Z'軸方向)延伸;及第2延出部201c,其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X軸方向)延伸而連接上述各第1延出部201b,201b之延出端。第2延出部201c連接於自第1激勵電極25牽引之第1牽引電極203。因此,第1金屬膜27經由第1牽引電極203及第1密封圖案201電性連接於第1激勵電極25。於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第2延出部201c與第2金屬膜28之間,設有未形成電極之無電極區域,實現第1密封圖案201與第2金屬膜28之絕緣。
如圖5所示,水晶振動板2之另一主面F2側之矩形環狀之第2密封圖案202具備:連接部202a,其與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之另一端部之第2金屬膜28相連;第1延出部202b,202b,其等自該連接部202a之兩端部分別沿著上述長邊方向延伸;及第2延出部202c,其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而連接上述各第1延出部202b,202b之延出端。連接部202a連接於自第2激勵電極26牽引之第2牽引電極204。因此,第2金屬膜28經由第2牽引電極204及第2密封圖案202之連接部202a電性連接於第2激勵電極26。於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第2延出部202c與第1金屬膜27之間,設有未形成電極之無電極區域,實現第2密封圖案202與第1金屬膜27之絕緣。
如圖2所示,第1密封圖案201中,分別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第1延出部201b,201b之寬度較沿上述長邊方向延伸之外框部23之寬度窄,於第1延出部201b,201b之寬度方向(圖2之上下方向)之兩側,設有未形成電極之無電極區域。
於該第1延出部201b,201b兩側之無電極區域內,外側之無電極區域延伸至第1金屬膜27,並且和第2金屬膜28與第2延出部201c之間之無電極區域相連。藉此,第1密封圖案201之連接部201a、第1延出部201b,201b、及第2延出部201c之外側由大致相等寬度之無電極區域圍繞。該無電極區域自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連接部201a之一端之外側沿著一第1延出部201b延伸,自其延出端沿第2延出部201c延伸,自其延出端沿另一第1延出部201b延伸至連接部201a之另一端之外側。
於第1密封圖案201之連接部201a之寬度方向之內側形成有無電極區域,該無電極區域與第1延出部201b,201b內側之無電極區域相連。於第2延出部201c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除連結部24之第1牽引電極203以外形成有無電極區域,該無電極區域與第1延出部201b,201b內側之無電極區域相連。藉此,第1密封圖案201之連接部201a、第1延出部201b,201b、及第2延出部201c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除連結部24之第1牽引電極203以外,於俯視下,由矩形環狀之無電極區域圍繞。
如圖5所示,第2密封圖案202中,分別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第1延出部202b,202b之寬度較沿上述長邊方向延伸之外框部23之寬度窄,於第1延出部202b,202b之寬度方向(圖5之上下方向)之兩側,設有未形成電極之無電極區域。
於該第1延出部202b,202b兩側之無電極區域內,外側之無電極區域延伸至第2金屬膜28,並且和第1金屬膜27與第2延出部202c之間之無電極區域相連。藉此,第2密封圖案202之連接部202a、第1延出部202b,202b、及第2延出部202c之外側由大致相等寬度之無電極區域圍繞。該無電極區域自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連接部202a之一端之外側沿著一第1延出部202b延伸,自其延出端沿第2延出部202c延伸,自其延出端沿另一第1延出部202b延伸至連接部201a之另一端之外側。
於第2密封圖案202之連接部202a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除連結部24之第2牽引電極204以外形成有無電極區域,該無電極區域與第1延出部202b,202b內側之無電極區域相連。於第2延出部202c之寬度方向之內側形成有無電極區域,該無電極區域與第1延出部202b,202b內側之無電極區域相連。藉此,第2密封圖案202之連接部202a、第1延出部202b,202b、及第2延出部202c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除連結部24之第2牽引電極204以外,於俯視下,由矩形環狀之無電極區域圍繞。
如上所述,使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之第1延出部201b,201b、202b,202b窄於外框部23之寬度,於第1延出部201b,201b、202b,202b之寬度方向之兩側設置無電極區域,並且於連接部201a,202a及第2延出部201c,202c之寬度方向之內側,設置無電極區域。上述無電極區域係藉由在濺鍍時利用光微影技術將迴繞於外框部23之側面之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圖案化,以金屬蝕刻將其去除而形成。藉此,可防止由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迴繞於外框部23之側面而引起之短路。
於該實施形態中,於具有上述構成之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以覆蓋水晶振動板2之第1,第2激勵電極25,26之方式,接合作為第1,第2密封構件之第1,第2樹脂膜3,4。
圖6及圖7係圖1之水晶振子1之概略剖視圖,且係沿著於圖2之水晶振動板2接合有第1,第2樹脂膜3,4之狀態之圖2之A-A線及B-B線的概略剖視圖。與水晶振動板2或第1,第2樹脂膜3,4相比,上述激勵電極25,26及金屬膜27,28等薄到能夠無視之程度,因此於圖6及圖7中省略。
該第1,第2樹脂膜3,4為矩形膜。該矩形之第1,第2樹脂膜3,4除水晶振動板2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之第1,第2金屬膜27,28以外,為覆蓋包含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之矩形區域之尺寸,接合於上述矩形區域。
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第2樹脂膜3,4由耐熱性樹脂膜、例如聚醯亞胺(polyimide)樹脂膜構成。該第1,第2樹脂膜3,4於正反兩面整面形成有熱塑性接著層。該第1,第2樹脂膜3,4之矩形周端部以密封振動部21之方式,例如藉由加熱壓製分別加熱壓接於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之外框部23。
聚醯亞胺樹脂膜由於具有300℃左右之耐熱性,因此可耐受將該水晶振子1焊料構裝於電路基板等之情形時之回流焊處理之高溫,第1,第2樹脂膜3,4不會變形等。
該實施形態之第1,第2樹脂膜3,4為透明,但根據加熱壓接之條件,有時不透明。再者,該第1,第2樹脂膜3,4可為透明、不透明、或者半透明。
第1,第2樹脂膜3,4並不限定於聚醯亞胺樹脂,亦可使用被分類為超級工程塑膠(Engineering plastic)之樹脂,例如聚醯胺(polyamide)樹脂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樹脂等。
水晶振動板2之第1,第2激勵電極25,26、第1,第2金屬膜27,28、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及第1,第2牽引電極203,204例如於由Ti或Cr所構成之底層上例如積層Au,進而例如積層形成有Ti、Cr或Ni而構成。
於該實施形態中,底層為Ti,其上積層形成有Au、Ti。如此,藉由最上層為Ti,與Au為最上層之情形相比,提高與聚醯亞胺樹脂膜之接合強度。
如上所述,由於接合有矩形第1,第2樹脂膜3,4之矩形環狀之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之上層由Ti、Cr或Ni(或該等之氧化物)構成,因此與Au等相比,可提高與第1,第2樹脂膜3,4之接合強度。
於水晶振子1中,為了獲得所需之振動特性,振動部21需要一定以上之大小。因此,於小型水晶振子1中,於振動部21確保一定以上之面積,進而確保第1,第2樹脂膜3,4與水晶振動板2之接合所需之面積並不容易。
於該實施形態中,為了能夠增加第1,第2樹脂膜3,4與水晶振動板2之接合面積來確保所需之接合面積,而不增大水晶振子1之尺寸,按如下方式構成。
圖8係圖6之區P1之放大圖。
關於第1樹脂膜3,除與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一主面F1相連之內側面即第1傾斜面S1之一部分S1a。即,第1樹脂膜3不僅接合於一主面F1,且自該主面F1跨越接合於第1傾斜面S1之一部分S1a。
於該圖8中,僅示出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第1傾斜面S1,但同樣地,沿水晶振動板2之短邊方向延伸之圖6所示之第2傾斜面S2亦相同。即,第2樹脂膜4不僅接合於另一主面F2,且自該主面F2跨越接合於第2傾斜面S2之一部分。
如上所述,第1傾斜面S1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2傾斜面S2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因此,第1,第2樹脂膜3,4自各主面F1,F2沿著平緩之鈍角跨越接合於第1,第2傾斜面S1,S2之一部分。
圖9係圖7之區P2之放大圖。
關於第1樹脂膜3,除與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一主面F1相連之內側面即第5傾斜面S5之一部分S5a。即,第1樹脂膜3不僅接合於一主面F1,且自該主面F1跨越接合於第5傾斜面S5之一部分S5a。
於該圖9中,僅示出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第5傾斜面S5,但同樣地,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圖7所示之第3傾斜面S3亦相同。即,第3樹脂膜3不僅接合於一主面F1,且自該主面F1跨越接合於第3傾斜面S3之一部分。
又,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圖7所示之第4,第6傾斜面S4,S6亦相同。即,第2樹脂膜4不僅接合於另一主面F2,且自該主面F2分別跨越接合於第4,第6傾斜面S4,S6之一部分。
如上所述,第3,第5傾斜面S3,S5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4,第6傾斜面S4,S6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因此,第1,第2樹脂膜3,4自各主面F1,F2沿著平緩之鈍角分別跨越接合於第3,第5傾斜面S3,S5、或者第4,第6傾斜面S4,S6之各一部分。
如此,由於第1,第2樹脂膜3,4自外框部23之各主面F1,F2分別跨越接合於作為內側面之第3,第5傾斜面S3,S5、或者第4,第6傾斜面S4,S6之各一部分,因此與第1,第2樹脂膜3,4僅接合於各主面F1,F2之情形相比,第1,第2樹脂膜3,4接近振動部21側。
於該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振動部21之外周側之角部成為分別與外框部23之第3,第5傾斜面S3,S5、及第4,第6傾斜面S4,S6對向之第15,第17傾斜面S15,S17、及第16,第18傾斜面S18。藉此,與振動部21之外周側之角部未成為傾斜面之情形相比,可加長第1,第2樹脂膜3,4與外框部23之內側面即第3~第6傾斜面S3~S6之各一部分接合之部位至振動部21之相隔距離。如此,由於可加長相隔距離,因此於第1,第2樹脂膜3,4例如向振動部21側彎曲之情形時,可抑制第1,第2樹脂膜3,4與振動部21接觸。
圖10係圖7之區P3之放大圖。
如該圖10所示,關於第1樹脂膜3中,除與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一主面F1相連之外側面即第7傾斜面S7之一部分S7a。即,第1樹脂膜3不僅接合於一主面F1,且自該主面F1跨越接合於第7傾斜面S7之一部分S7a。
於該圖10中,僅示出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第7傾斜面S7,但同樣地,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圖7所示之第9傾斜面S9亦相同。即,第3樹脂膜3不僅接合於一主面F1,且自該主面F1跨越接合於第9傾斜面S9之一部分。
又,沿水晶振動板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圖7所示之第8,第10傾斜面S8,S10亦相同。即,第2樹脂膜4不僅接合於另一主面F2,且自該主面F2分別跨越接合於第8,第10傾斜面S8,S10之一部分。
如上所述,第7,第9傾斜面S7,S9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一主面F1所成之角、及第8,第10傾斜面S8,S10相對於水晶振動板2之另一主面F2所成之角均為鈍角。因此,第1,第2樹脂膜3,4自各主面F1,F2沿著平緩之鈍角分別跨越接合於第7,第9傾斜面S7,S9、或者第8,第10傾斜面S8,S10之各一部分。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1,第2樹脂膜3,4不僅接合於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亦接合於圍繞振動部21之內周側之第1~第6傾斜面S1~S6之一部分、及作為外側面之第7~第10傾斜面S7~S10之一部分,因此可增加第1,第2樹脂膜3,4與水晶振動板2之接合面積來確保所需之接合面積,而不增大水晶振子1之尺寸。
再者,第1樹脂膜3或第2樹脂膜4無需接合於第1~第6傾斜面S1~S6、及第7~第10傾斜面S7~S10之全部傾斜面S1~S10,只要接合於至少任一個傾斜面之一部分即可。
如圖2所示,於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將俯視為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藉由設於其1個角部之1個部位之連結部24連結於外框部23,因此與於2個部位以上連結之構成相比,可降低作用於振動部21之應力。
又,於該實施形態中,連結部24自外框部23內周中沿著X軸方向之一邊突出,且沿著Z'軸方向形成。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之Z'軸方向之兩端部之第1,第2金屬膜27,28用作構裝端子,藉由焊料等直接接合於電路基板等。因此,認為收縮應力於水晶振子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發揮作用,由於該應力傳播至振動部,水晶振子之振盪頻率易於發生變化。與此相對,於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在沿著上述收縮應力之方向上形成有連結部24,因此可抑制該收縮應力傳播至振動部21。其結果,可抑制將水晶振子1構裝於電路基板時之振盪頻率之變化。
再者,可省略振動部21與外框部23之間之貫通部22,以圍繞薄壁振動部21之方式將外框部23連設於振動部21。
其次,對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11A~圖11E係示意性表示製造水晶振子1之步驟之概略剖視圖。
首先,準備圖11A所示之加工前之AT切割水晶晶圓(AT切割水晶板)5。對於該水晶晶圓5,藉由使用光微影技術之濕式蝕刻,如圖11B所示,形成複數個水晶振動板部分2a及支持其等之框架部分(未圖示)等之外形,進而於水晶振動板部分2a形成外框部分23a、或較外框部分23a為薄壁之振動部分21a等各部分之外形。即,實施外形及振動部之加工步驟。
藉由該水晶晶圓5之濕式蝕刻,由於水晶之結晶方位之蝕刻各向異性,形成上述第1~第10傾斜面S1~S10等。再者,於對應於上述圖3之圖11A~圖11E中,僅示出第1,第2傾斜面S1,S2。
其次,如圖11C所示,實施電極形成步驟,該步驟係藉由濺鍍技術或蒸鍍技術、及光微影技術,於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特定位置形成第1,第2激勵電極25a,26a及第1,第2金屬膜27a,28a等。
進而,如圖11D所示,以用連續之樹脂膜3a,4a分別覆蓋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正反兩主面之方式,對樹脂膜3a,4a進行加熱壓接,密封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各振動部分21a。
圖12A~圖12C係示意性表示將樹脂膜3a,4a加熱壓接於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步驟之概略剖視圖。
首先,如圖12A所示,於上側加壓加熱區塊7與下側加壓加熱區塊8之間,以上下介置保護膜6之狀態組裝兩主面分別由樹脂膜3a,4a覆蓋之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
其次,如圖12B所示,藉由上下之加壓加熱區塊7,8,於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加壓加熱第1,第2樹脂膜3a,4a而進行壓接。藉由將該樹脂膜3a,4a加熱壓接於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步驟,如上所述,將樹脂膜3a,4a不僅接合於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兩主面F1,F2,且接合於作為內側面之第1~第6傾斜面S1~S6、及作為外側面之第7~第10傾斜面S7~S10之至少一部分。
其次,如圖12C所示,取出接合有第1,第2樹脂膜3a,4a之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然後,於保護膜去除步驟中去除保護膜6。
將該樹脂膜3a,4a加熱壓接於各水晶振動板部分2a之步驟係於氮氣等惰性氣體氛圍中進行。再者,該加熱壓接之步驟並不限定於惰性氣體氛圍中,亦可於大氣中或減壓氛圍中進行。
其次,如圖11E所示,以分別對應於各水晶振動板2之方式,以露出第1,第2金屬膜27,28之方式切斷連續之各樹脂膜3a,4a而去除不需要部分,將各水晶振動板2分離而單片化。
藉此,可獲得複數個圖1所示之水晶振子1。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在水晶振動板2之正反兩主面F1,F2接合第1,第2樹脂膜3,4而構成水晶振子1,因此不需要如於具有由陶瓷等絕緣材料構成之凹部之基底收納水晶振動片,將蓋體接合於基底而氣密地密封的習知例那樣昂貴之基底或蓋體。
藉此,可降低水晶振子1之成本,可經濟地提供水晶振子1。
又,與於基底之凹部收納水晶振動片並以蓋體密封之習知例相比,可實現薄型化(低背化)。
於本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中,由於藉由第1,第2樹脂膜3,4密封振動部21,因此與於基底接合金屬製或陶瓷製蓋體而氣密地密封之習知例相比,氣密性較差,容易產生水晶振子1之共振頻率之經年變化。
但是,例如於近距離無線通信用途中之BLE(Bluetooth(註冊商標)LowEnergy)等中,由於頻率偏差等規格相對緩慢,因此於相關用途中,可使用以樹脂膜密封之低廉之水晶振子1。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於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之一主面F1,接合有第1樹脂膜3之第1密封圖案201以包圍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之方式形成為矩形環狀,如圖5所示,於水晶振動板2之兩主面F1,F2之另一主面F2,接合有第2樹脂膜4之第2密封圖案202以包圍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之方式形成為矩形環狀,但亦可省略矩形環狀之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
圖13及圖14係省略第1,第2密封圖案201,202之水晶振動板21 之概略俯視圖及概略仰視圖。
於該水晶振動板21 中,如圖13所示,第1金屬膜27經由牽引電極209及第1牽引電極203電性連接於第1激勵電極25。
如圖14所示,第2金屬膜28藉由延長第2牽引電極204而電性連接於第2激勵電極26。
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水晶振動板2,21 之第1,第2金屬膜27,28具有作為用於將該水晶振子1構裝於電路基板等之構裝端子之功能。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可將第1,第2構裝端子與第1,第2金屬膜27,28分開形成,使第1,第2金屬膜27,28作為將第1,第2構裝端子與第1,第2激勵電極25,26電性連接之連接電極發揮功能。
如此,將使第1,第2金屬膜27,28作為將第1,第2構裝端子與第1,第2激勵電極25,26電性連接之連接電極發揮功能的實施形態示於圖15及圖16。
該圖15及圖16係水晶振子11 之概略立體圖及概略剖視圖。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1 之外形尺寸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之外形尺寸相同。再者,於圖16中,為了誇張示出金屬膜之形成區域,將水晶之傾斜面簡化。
該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11 之水晶振動板22 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樣地,具備形成有第1,第2激勵電極251 ,261 之振動部211 、隔著貫通部221 包圍振動部211 周圍之外框部231 、及將振動部211 與外框部231 連結之連結部241
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第2樹脂膜31 ,41 以不僅覆蓋水晶振動板22 之形成有第1,第2激勵電極251 ,261 之振動部211 及其周圍之矩形區域,且分別覆蓋水晶振動板22 之兩主面整面之方式接合。即,第1,第2樹脂膜31 ,41 之尺寸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第1,第2樹脂膜3,4之尺寸相比而言較大,與水晶振動板22 之尺寸相同。
因此,如圖16所示,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2 之第1,第2金屬膜271 ,281 中形成於兩主面之部分由第1,第2樹脂膜31 ,41 覆蓋。
於該實施形態中,於兩主面整面分別接合有第1,第2樹脂膜31 ,41 之水晶振動板22 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以覆蓋第1,第2樹脂膜31, 41 及水晶振動板22 之外表面之大致整面之方式塗佈導電性糊並進行熱硬化而形成第1,第2構裝端子17,18。
第1金屬膜271 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樣地,跨越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2 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一端部的對向之長邊側之各側面及對向之短邊側之一側面。由於第1構裝端子17形成於該第1金屬膜271 上,因此第1構裝端子17電性連接於第1金屬膜271 。第1金屬膜271 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樣地,由於電性連接於第1激勵電極251 ,因此該第1金屬膜271 作為將第1激勵電極251 與第1構裝端子17電性連接之連接電極發揮功能。
同樣地,第2金屬膜281 跨越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2 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另一端部的對向之長邊側之各側面及對向之短邊側之另一側面。由於第2構裝端子18形成於該第2金屬膜281 上,因此第2構裝端子18電性連接於第2金屬膜281 。由於第2金屬膜281 電性連接於第2激勵電極261 ,因此該第2金屬膜281 作為將第2激勵電極261 與第2構裝端子18電性連接之連接電極發揮功能。
於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將第1,第2構裝端子17,18形成於接合於水晶振動板22 之第1,第2樹脂膜31 ,41 之外表面,因此與如上述各實施形態之使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21 之第1,第2金屬膜27,28作為第1,第2構裝端子的構成相比,可減小形成於水晶振動板22 之第1,第2金屬膜271 ,281 之尺寸,相應地,可增大夾於第1,第2金屬膜271 ,281 之振動部211 之尺寸。
藉此,可不增大水晶振子11 自身之尺寸,而使振動部211 沿著水晶振動板22 之長邊方向變長來提高振動特性,並且可確保該水晶振子11 之構裝所需之第1,第2構裝端子17,18之接合區域。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連結部24,241 設於俯視為大致矩形之振動部21,211 之1個角部之1個部位,但連結部24,241 之形成位置或形成數並不限定於此。進而連結部24,241 之寬度可不固定。
又,亦可應用於不具有貫通部,而使振動部變薄,使其周邊部變厚的反向台面型水晶振動板。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具有熱塑性接著層之第1,第2樹脂膜3,31 、4,41 加熱壓接於水晶振動板2,21 ,22 ,但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可使用感光性樹脂膜例如感光性聚醯亞胺膜作為第1,第2樹脂膜,將該感光性樹脂膜層壓於水晶振動板,經由光罩進行曝光、顯影,去除感光性樹脂膜之不需要部分而使其硬化。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於水晶振動板2,21 ,22 之兩主面接合第1,第2樹脂膜3,4、31 ,41 ,密封振動部21,但亦可接合習知之蓋體代替至少一主面之樹脂膜而密封振動部21。
水晶振動板為俯視大致矩形即可,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之俯視矩形,例如可為將水晶振動板之角部倒角之形狀,或者為形成有沿厚度方向將水晶振動板之周緣部切口並於缺口部被覆電極而成之齒形結構等的形狀。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水晶振子,亦可應用於水晶振盪器等其他壓電振動元件。例如,可將本發明之水晶振子、及與該水晶振子一起構成振盪電路之積體電路元件構裝於基板,於基板蓋上蓋進行密封,或者使上述基板樹脂成形而構成水晶振盪器。
1,11 :水晶振子 2,21 ,22 :水晶振動板 2a:水晶振動板部分 3,31 :第1樹脂膜 3a:樹脂膜 4,41 :第2樹脂膜 4a:樹脂膜 5:水晶晶圓 6:保護膜 7:上側加壓加熱區塊 8:下側加壓加熱區塊 17:第1構裝端子 18:第2構裝端子 21,211 :振動部 21a:振動部分 22,221 :貫通部 23,231 :外框部 23a:外框部分 24,241 :連結部 25,251 ,25a:第1激勵電極 26,261 ,26a:第2激勵電極 27,271 ,27a:第1金屬膜 28,281 ,28a:第2金屬膜 201:第1密封圖案 201a:連接部 201b:第1延出部 201c:第2延出部 202:第2密封圖案 202a:連接部 202b:第1延出部 202c:第2延出部 203:第1牽引電極 204:第2牽引電極 209:牽引電極 F1:主面 F2:主面 P1,P2,P3:區 S1:第1傾斜面 S1a:第1傾斜面之一部分 S2:第2傾斜面 S3:第3傾斜面 S4:第4傾斜面 S5:第5傾斜面 S5a:第5傾斜面之一部分 S6:第6傾斜面 S7:第7傾斜面 S7a:第7傾斜面之一部分 S8:第8傾斜面 S9:第9傾斜面 S10:第10傾斜面 S11:第11傾斜面 S12:第12傾斜面 S13:第13傾斜面 S14:第14傾斜面 S15:第15傾斜面 S17:第17傾斜面 S18:第18傾斜面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構成圖1之水晶振子之水晶振動板之概略俯視圖。 [圖3]係沿著圖2之水晶振動板之A-A線之概略剖視圖。 [圖4]係沿著圖2之水晶振動板之B-B線之概略剖視圖。 [圖5]係構成圖1之水晶振子之水晶振動板之概略仰視圖。 [圖6]係與圖1之水晶振子之圖3對應之概略剖視圖。 [圖7]係與圖1之水晶振子之圖4對應之概略剖視圖。 [圖8]係圖6之區P1之放大圖。 [圖9]係圖7之區P2之放大圖。 [圖10]係圖7之區P3之放大圖。 [圖11A]係示意性表示圖1之水晶振子之製造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1B]係示意性表示圖1之水晶振子之製造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1C]係示意性表示圖1之水晶振子之製造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1D]係示意性表示圖1之水晶振子之製造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1E]係示意性表示圖1之水晶振子之製造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2A]係示意性表示圖11D之樹脂膜之加熱壓接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2B]係示意性表示圖11D之樹脂膜之加熱壓接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2C]係示意性表示圖11D之樹脂膜之加熱壓接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13]係構成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水晶振子之水晶振動板之概略俯視圖。 [圖14]係圖13之水晶振動板之概略仰視圖。 [圖15]係與本發明之進而另一實施形態之圖1對應之概略立體圖。 [圖16]係與圖15之實施形態之圖6對應之概略剖視圖。
3:第1樹脂膜
23:外框部
F1:主面
S1:第1傾斜面
S1a:第1傾斜面之一部分

Claims (7)

  1. 一種壓電振動元件,其具備: 壓電振動板,其具有形成於兩主面之一主面之第1激勵電極及形成於上述兩主面之另一主面之第2激勵電極,並且具有分別連接於上述第1、第2激勵電極之第1、第2金屬膜;及 第1、第2密封構件,其等以分別覆蓋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上述第1、第2激勵電極之方式,分別與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上述兩主面接合; 上述壓電振動板具有於上述兩主面分別形成有第1、第2激勵電極之振動部,以及於該振動部側與上述兩主面之至少一主面相連之內側面; 上述振動部之厚度形成為較除該振動部以外之上述壓電振動板之厚度而言為薄壁; 上述第1、第2密封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密封構件為樹脂膜; 關於上述樹脂膜,除與上述壓電振動板之主面接合之接合區域以外之殘餘區域,接合於與接合有該樹脂膜之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及上述壓電振動板之外側面之至少任一者之側面之至少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上述壓電振動板具有圍繞上述振動部之外框部,上述振動部較上述外框部為薄壁,於上述振動部與上述外框部之間具有貫通部; 關於上述樹脂膜,其周端部與上述外框部之兩主面之至少一主面接合。
  3. 如請求項2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與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為與圍繞上述振動部之上述外框部之內周側之主面相連之側面。
  4. 如請求項3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上述膜之上述殘餘區域與由上述外框部圍繞之上述振動部對向,於與該振動部之間具有空隙。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與接合有上述樹脂膜之上述主面相連之上述內側面,為朝向上述相反側之主面以向上述振動部側突出之方式傾斜的傾斜面,上述內側面相對於接合有上述樹脂膜之上述主面所成之角為鈍角。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上述壓電振動板為水晶振動板。
  7. 如請求項5之壓電振動元件,其中, 上述壓電振動板為水晶振動板。
TW110131270A 2020-08-26 2021-08-24 壓電振動元件 TWI777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2482 2020-08-26
JPJP2020-142482 2020-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810A TW202209810A (zh) 2022-03-01
TWI777743B true TWI777743B (zh) 2022-09-11

Family

ID=8035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270A TWI777743B (zh) 2020-08-26 2021-08-24 壓電振動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44949A1 (zh)
TW (1) TWI777743B (zh)
WO (1) WO202204494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8625A (en) * 2010-08-07 2012-05-01 Nihon Dempa Kogyo Co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351737A (zh) * 2012-06-12 2013-12-16 Nihon Dempa Kogyo Co 壓電振動片及壓電裝置
TW201351735A (zh) * 2012-06-01 2013-12-16 Nihon Dempa Kogyo Co 壓電振動片以及壓電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7707B2 (ja) * 2006-05-01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19240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片、圧電振動片の製造方法、圧電デバイス、及び圧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10622416B (zh) * 2017-05-15 2023-01-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水晶振动元件和水晶振子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8625A (en) * 2010-08-07 2012-05-01 Nihon Dempa Kogyo Co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351735A (zh) * 2012-06-01 2013-12-16 Nihon Dempa Kogyo Co 壓電振動片以及壓電裝置
TW201351737A (zh) * 2012-06-12 2013-12-16 Nihon Dempa Kogyo Co 壓電振動片及壓電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44949A1 (zh) 2022-03-03
WO2022044949A1 (ja) 2022-03-03
TW202209810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4353B1 (ko) 탄성 표면파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ic 카드, 휴대용전자 기기
WO2011010521A1 (ja) 表面実装用水晶振動子
TWI729621B (zh) 壓電振動器件
TWI708479B (zh) 壓電振動元件
TWI777743B (zh) 壓電振動元件
WO2021059731A1 (ja) 圧電振動板、圧電振動デバイス、及び、圧電振動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239784B2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WO2021075124A1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32497B (zh) 水晶振動元件
JP2022038696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WO2024024614A1 (ja) 水晶振動板および水晶振動デバイス
JP7375392B2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22038150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JP2006279777A (ja)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23048424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及び圧電振動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817286B (zh) 壓電振動裝置
TW201906316A (zh) 晶體振動片及晶體振動元件
JP2022034229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JP2022038151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38149A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WO2024024741A1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
JP6794938B2 (ja) 水晶振動板および水晶振動デバイス
TW202315311A (zh) 壓電振動板及壓電振動裝置
JP6701161B2 (ja) 圧電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48238A (ja) 圧電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