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992B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992B
TWI776992B TW107140768A TW107140768A TWI776992B TW I776992 B TWI776992 B TW I776992B TW 107140768 A TW107140768 A TW 107140768A TW 107140768 A TW107140768 A TW 107140768A TW I776992 B TWI776992 B TW I7769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state
control
mentioned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2566A (zh
Inventor
市田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99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8Controlling power parameters of the driveline, e.g. determining the required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change-speed gearings
    • B60W10/11Stepp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W2300/36Cycles; Motorcycles;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10Change speed gearings
    • B60W2510/1005Transmission ratio enga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8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 B60W2710/083Tor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10Change speed gearings
    • B60W2710/1005Transmission ratio engag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有助於可用性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輸入旋轉體,其被輸入人力驅動力;驅動輪,其藉由上述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變速機,其用以變更上述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之比率;及馬達,其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上述馬達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之一者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控制上述馬達,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為與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人力驅動車輛控制裝置係以複數種模式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22798號公報
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可切換複數種模式,但要求可用性之進一步提高。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有助於可用性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依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輸入旋轉體,其被輸入人力驅動力;驅動輪,其藉由上述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變速機,其用以變更上述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之比率;及馬達,其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上述馬達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之一者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控制上述馬達,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為與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
依據上述第1態樣,當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於第1狀態與第2狀態之間變更時,控制部之對相應於人力驅動力之馬達之控制之執行與停止變更。因此,相較各別地進行比率及變速級之變更與馬達之控制之變更之情形,能有助於可用性。
於依據上述第1態樣之第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上述控制部使上述馬達停止。
依據上述第2態樣,於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馬達停止,故而能有助於節能。
於依據上述第1或第2態樣之第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變速機,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馬達之輸出減小,使上述變速 機動作。
依據上述第3態樣,於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馬達之輸出減小並使變速機動作,故而可較佳地進行變速。
於依據上述第1至第3態樣之任一者之第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2狀態變更為上述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上述控制部於特定期間內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上述特定期間包含上述變速機進行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變更動作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
依據上述第4態樣,於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關於變速機進行比率及變速級之變更動作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因此,可較佳地進行變速。
於依據上述第1至第3態樣之任一者之第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2狀態變更為上述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上述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變速機之變速完成為止,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
依據上述第5態樣,於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於利用變速機之變速完成為止,可使馬達之輸出轉矩為特定值 以下。因此,可較佳地進行變速。
於依據上述第1至第5態樣之任一者之第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進而包含記憶部,該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與上述第1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以及與上述第2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上述第1狀態及上述第2狀態而控制上述馬達。
依據上述第6態樣,可變更與第1狀態對應之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以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比率及變速級之一者,故而能有助於可用性。
於依據上述第1至第6態樣之任一者之第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變速機包含前變速器。
依據上述第7態樣,可同時進行利用前變速器之變速、及相應於人力驅動力之馬達之控制之執行與停止的變更。
於依據上述第1至第7態樣之任一者之第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進而包含檢測部,該檢測部係檢測與上述第1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
依據上述第8態樣,可藉由檢測部檢測利用變速機之變速之完成。
依據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其變化為複數種狀態;及馬達,其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包含控制上述馬達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構成為可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狀態係相應於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該第2控制狀態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且構成為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狀態切換上述第1控制狀態與上述第2控制狀態。
依據上述第9態樣,根據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而變更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因此,相較各別地進行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第1控制狀態及第2控制狀態之變更之情形,能有助於可用性。
於依據上述第9態樣之第10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進而包含記憶部,該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上述控制部係於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一者組合的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依據上述第10態樣,可變更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故而能有助於可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第1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其變化為複數種狀態;及馬達,其輔助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部,其控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及上述馬達;及記憶部;且上述控制部構成為可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狀態係相應於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 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該第2控制狀態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上述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上述控制部根據操作裝置之操作,選擇上述組合之一者,以成為所選擇之組合中之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的方式控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並且於上述所選擇之組合中之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依據上述第11態樣,藉由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可將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以成為預定之組合之方式變更,故而能有助於可用性。
於依據上述第11態樣之第1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每當上述操作裝置被操作時,按照預定之順序選擇上述組合。
依據上述第12態樣,藉由使用者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按照預定之順序變化,故而可利用1個操作裝置簡單地變更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第1控制狀態及第2控制狀態。
於依據上述第12態樣之第1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操作裝置包含複數個操作部,上述記憶部將上述複數個上述操作部之各者與上述組合對應地記憶,上述控制部當上述操作裝置被操作時,選擇與被操作之上述操作部對應之上述組合。
依據上述第13態樣,藉由操作複數個操作部之各者,使用者可將人 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簡單地變更為所期望之組合。
於依據上述第9至第13態樣之任一者之第1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變速機,該變速機係變更藉由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之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被輸入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的比率,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不同。
依據上述第14態樣,可變更變速機之變速級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
於上述第9至第14態樣之任一者之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座管,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座管之高度不同。
依據上述第15態樣,可變更座管之高度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
於上述第9至第15態樣之任一者之第1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懸吊系統,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懸吊系統之硬度、衰減率及長度之至少一者不同。
依據上述第16態樣,可變更懸吊系統之硬度、衰減率及長度之至少一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
本發明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能有助於可用性。
10:人力驅動車輛
10H:把手桿
12:輸入旋轉體
12A:曲柄軸
12B:曲柄臂
14:驅動輪
16:變速機
16A:前變速器(第1變速機)
16B:後變速器(第2變速機)
18:馬達
20:車架
20A:下管
20B:後下叉
22:踏板
24:驅動機構
26:第1旋轉體
26A:第1鏈輪
26B:第2鏈輪
28:連結構件
30:第2旋轉體
30A:後鏈輪
32:致動器
34:驅動電路
36:操作裝置
36A:第1操作裝置
36B:第2操作裝置
37:基座部
38:電池
42:刹車拉桿
46:操作部
46A:第1操作部
46B:第2操作部
46C:第3操作部
5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52:控制部
53:介面部
54:記憶部
56:檢測部
58:曲柄旋轉感測器
60:車速感測器
62:轉矩感測器
70:人力驅動車輛
72:組件(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
74:座管
74A:致動器
76:懸吊系統
76A:致動器
78:操作裝置
78A:操作部
78X:第4操作部
78Y:第5操作部
8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B:固定帶
P:外部裝置
S11: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4:步驟
S15:步驟
S16:步驟
S17:步驟
S18:步驟
S19:步驟
S20:步驟
S21:步驟
S22:步驟
S31:步驟
S32:步驟
S33:步驟
S34:步驟
S35:步驟
S36:步驟
S41:步驟
S42:步驟
S43:步驟
S44:步驟
S45:步驟
S46:步驟
S47:步驟
S48:步驟
圖1係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之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3係圖2之操作裝置之側視圖。
圖4係由圖2之控制部執行之切換比率及與馬達相關之控制部之控制狀態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5係由第6實施形態之控制部執行之切換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及馬達之控制狀態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6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之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7係由第7實施形態之控制部執行之切換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及與馬達相關之控制部之控制狀態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第8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之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9係由第8實施形態之控制部執行之切換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及馬達之控制狀態的處理之流程圖。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對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50進行說明。之後,將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簡單地記載為控制裝置。控制裝置50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人力驅動車輛10係至少可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之車輛。人力驅動車輛10例如包含自行車。人力驅動車輛10之車輪之數量並無限定,例如亦包含單輪車及具有三輪以上之車輪之車輛。自行車例如包含登山自行車、公路自行車(road bike)、城市自行車(city bike)、載貨自行車(Freight bicycle)、及斜躺自行車(recumbent bicycle)。以下,於實施形態中,將人力驅動車輛10設為自行車進行說明。
人力驅動車輛10包含輸入旋轉體12、驅動輪14、變速機16及馬達18。人力驅動車輛10進而包含車架20。對輸入旋轉體12輸入人力驅動力。輸入旋轉體12包含曲柄。輸入旋轉體12包含:曲柄軸12A,其可相對於車架20旋轉;及曲柄臂12B,其分別設置於曲柄軸12A之軸向之兩端部。於各曲柄臂12B連結有踏板22。驅動輪14係藉由輸入旋轉體12旋轉而被驅動。驅動輪14支持於車架20。輸入旋轉體12與驅動輪14係藉由驅動機構24而連結。驅動機構24包含與曲柄軸12A結合之第1旋轉體26。曲柄軸12A與第1旋轉體26亦可經由第1單向離合器而結合。第1單向離合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輸入旋轉體12前轉之情形時,使第1旋轉體26前轉,於輸入旋轉體12後轉之情形時,不使第1旋轉體26後轉。第1旋轉體26包含鏈輪、皮帶輪或斜齒輪。驅動機構24進而包含連結構件28及第2旋轉體30。連結構件28將第1旋轉體26之旋轉力傳遞至第2旋轉體30。連結構件28例如包含鏈條、皮帶或軸。
第2旋轉體30連結於驅動輪14。第2旋轉體30包含鏈輪、皮帶輪或斜齒輪。較佳為於第2旋轉體30與驅動輪14之間,設置有第2單向離合器。第2單向離合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於第2旋轉體30前轉之情形時,使驅動輪14前轉,於第2旋轉體30後轉之情形時,不使驅動輪14後轉。
人力驅動車輛10包含前輪及後輪。於車架20,經由前叉安裝有前輪。於前叉,經由桿連結有把手桿10H。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中,將後輪設為驅動輪14進行說明,但前輪亦可為驅動輪14。
如圖2所示,人力驅動車輛10進而包含馬達18之驅動電路34、變速機16之致動器32、操作裝置36、電池38及控制裝置50。
馬達18及驅動電路34較佳為設置於同一殼體。驅動電路34控制自電池38供給至馬達18之電力。驅動電路34與控制裝置50之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驅動電路34例如可藉由串列通信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驅動電路34根據來自控制部52之控制信號使馬達18驅動。驅動電路34可包含於控制裝置50,亦可包含於控制部52。馬達18輔助人力驅動車輛10之推進。馬達18包含電性馬達。馬達18係以對自踏板22至後輪為止之人力驅動力之傳遞路徑或前輪傳遞旋轉之方式設置。馬達18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之車架20、後輪或前輪。於一例中,馬達18與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動力傳遞路徑結合。較佳為於馬達18與曲柄軸12A之間之動力傳遞路徑,以如下方式設置有單向離合器:當使 曲柄軸12A朝人力驅動車輛10前進之方向旋轉時,馬達18不會因輸入旋轉體12之旋轉力而旋轉。於設置有馬達18及驅動電路34之殼體,亦可設置有除馬達18及驅動電路34以外之構成,例如亦可設置有使馬達18之旋轉減速並輸出之減速機。
於圖1所示之人力驅動車輛10中,馬達18與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動力傳遞路徑結合。馬達18之至少一部分亦可收容於車架20之下管20A。曲柄軸12A較佳為與馬達18設置於同一殼體。亦可使馬達18之旋轉軸心與車架20之下管20A延伸之方向一致。於此情形時,亦可為於馬達18與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動力傳遞路徑之間,設置有轉換旋轉方向之機構。
變速機16係用以變更驅動輪14之轉速相對於輸入旋轉體12之轉速之比率R者。變速機16構成為可變更人力驅動車輛10之比率R。變速機16構成為可階段性地變更比率R。致動器32使變速機16執行變速動作。變速機16由控制部52控制。致動器32與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致動器32例如可藉由輸電線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致動器32根據來自控制部52之控制信號使變速機16執行變速動作。變速機16包含內裝變速機及外裝變速機(變速器)之至少一者。變速機構成為可切換變速級S。
於圖1所示之人力驅動車輛10中,變速機16包含前變速器(第1變速機)16A及後變速器(第2變速機)16B。第1旋轉體26包含第1鏈輪26A及直 徑較第1鏈輪26A小之第2鏈輪26B。前變速器16A構成為可切換使用第1鏈輪26A之第1變速級SF1、及使用第2鏈輪26B之第2變速級SF2。第2旋轉體30包含複數個後鏈輪30A。後變速器16B構成為可藉由於複數個後鏈輪30A間取下連結構件28,而切換變速級SR。變速機16亦可包含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僅一者。
操作裝置36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操作裝置36包含第1操作裝置36A及第2操作裝置36B。操作裝置36構成為可供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36係以變更比率R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控制狀態之至少一者之方式構成。
如圖3所示,操作裝置36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10之把手桿10H。操作裝置36與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操作裝置36例如可藉由PLC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把手桿10H例如包含下把手桿。操作裝置36包含:第1操作裝置36A,其於人力驅動車輛10之車寬方向上,設置於把手桿10H之第1端部;及第2操作裝置36B,其設置於左側之把手桿10H之第2端部。把手桿10H之第1端部係朝向人力驅動車輛10之行進方向為左側之端部。把手桿10H之第2端部係朝向人力驅動車輛10之行進方向為右側之端部。第1操作裝置36A及第2操作裝置36B分別例如包含:操作部46;感測器,其檢測操作部46之移動;及電氣電路,其根據感測器之輸出信號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操作裝置36例如包含:操作部46;感測器,其檢測操作部46之移動;及電氣電路,其根據感測器之輸出信號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藉由操作部46被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36 對控制部52發送輸出信號。操作部46包含按壓式開關、拉桿式開關或觸控面板而構成。操作裝置36亦可包含複數個操作部46。於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46包含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第1操作裝置36A及第2操作裝置36B分別包含一端部可安裝於把手桿10H之基座部37。基座部37之一端部係藉由固定帶B而固定於把手桿10H。基座部37構成為可供騎乘者握持。於基座部37之另一端部,設置有用以控制刹車之刹車拉桿42。刹車拉桿42可相對於基座部37擺動地安裝於基座部37之另一端部。刹車拉桿42可為經由鮑登纜線(bowden cable)控制刹車裝置之構成,亦可為經由刹車軟管利用油壓控制刹車裝置之構成。於刹車拉桿42藉由油壓控制刹車裝置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基座部37設置有油壓活塞。例如藉由第1操作裝置36A之刹車拉桿42操作前輪之刹車裝置,藉由第2操作裝置36B之刹車拉桿42操作後輪之刹車裝置。
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例如設置於刹車拉桿42。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較佳為設置於刹車拉桿42之把手桿10H側之端部。
操作裝置36對控制部52發送之輸出信號對應於各操作部46有所不同。於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之各者被操作之情形時發送至控制部52之輸出信號係與於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之各者被操作之情形時發送至控制部52之輸出信號不同。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操作裝置36A被用於使後變速器16B動作。當 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之一者被操作時,控制部52以比率R變大之方式變更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當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之另一者被操作時,以比率R變小之方式變更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操作裝置36B被用於使前變速器16A動作。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被用於將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自第2變速級SF2變更為第1變速級SF1。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將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自第1變速級SF1變更為第2變速級SF2。
於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有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與變速機16之動作之組合相關的資訊。表1示出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與變速機16之動作之組合相關之資訊的一例。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與變速機16之動作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16-17
外部裝置P包含個人電腦、平板(tablet)型電腦、自行車里程錶及智慧型手機等攜帶型資訊機器。控制裝置50包含介面部53。介面部53包含有線通信部及無線通信部之至少一者,該有線通信部係用以連接與外部裝置P連接之電纜,該無線通信部係用以藉由無線與外部裝置P進行通信。控 制部52與介面部53電性連接,根據經由介面部53接收到之來自外部裝置P之輸入信號,變更記憶於記憶部54之資訊。例如,亦可為第1操作裝置36A被用於使前變速器16A動作,第2操作裝置36B被用於使後變速器16B動作。
操作裝置36亦可包含用於僅控制變速機16之操作部。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1操作部46A、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使變速機16動作。
操作裝置36亦可進而包含第3操作部46C。第3操作部46C例如分別設置於第1操作裝置36A及第2操作裝置36B之一者之基座部37之第2端部。第3操作部46C可設置於基座部37之其他部分,亦可設置於刹車拉桿42,亦可於第1操作裝置36A及第2操作裝置36B之各者設置複數個。第3操作部46C例如被用於僅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當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3操作部46C被操作時,控制部52將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變更為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比率及馬達18之最大輸出之至少一者變大一階段之控制狀態。當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3操作部46C被操作時,控制部52將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變更為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比率及馬達18之最大輸出之至少一者之輸出變小一階段之控制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使變速機16動作,且被用於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 控制狀態。
圖2所示之電池38包含一個或複數個電池單元。電池單元包含充電電池。電池38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對利用有線與電池38電性連接之其他電機零件、例如馬達18、致動器32及控制裝置50供給電力。電池38與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電池38例如可藉由PLC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電池38可安裝於車架20之外部,亦可為至少一部分收容於車架20之內部。
於圖1所示之人力驅動車輛10中,電池38收容於車架20之內部。於此情形時,亦可為電池38收容於車架20之下管20A。於馬達18及電池38收容於車架20之內部之情形時,亦可將可相互電性連接之端子分別設置於設置有馬達18之殼體、及電池38。
控制裝置50包含控制部52。於一例中,控制裝置50進而包含記憶部54。控制裝置50進而包含檢測部56、曲柄旋轉感測器58、車速感測器60、及轉矩感測器62。
控制部52包含執行預定之控制程式之運算處理裝置。運算處理裝置例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控制部52亦可包含一個或複數個微電腦。於記憶部54記憶有各種控制程式及用於各種控制處理之資訊。記憶部54例如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控制部52及記憶部54例如 設置於設置有馬達18之殼體。馬達18及殼體構成驅動單元之一部分。控制部52亦可被分割為複數個,且於經分割之部分相互隔開之狀態下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例如亦可為控制部52之一部分設置於驅動單元,控制部52之另一部分設置於變速機16。
檢測部56檢測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檢測部56檢測變速級S。於一例中,檢測部56檢測前變速器16A之姿勢。前變速器16A包含:基座部,其固定於車架20;可動部,其可相對於基座部移動;及連桿部,其連結於基座部及可動部。可動部包含引導鏈條之導引部。前變速器16A之姿勢包含前變速器16A之導引部之位置。前變速器16A之致動器32包含電性馬達及減速機。致動器32可藉由使電性馬達旋轉而使導引部之位置移動。檢測部56例如藉由檢測減速機中所包含之旋轉構件之旋轉狀態,而檢測導引部之位置。檢測部56例如包含磁鐵及磁場感測器、或電位計等。檢測部56亦可包含無線或有線之通信部。通信部構成為可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
曲柄旋轉感測器58檢測輸入旋轉體12之轉速。曲柄旋轉感測器58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10之設置有車架20或馬達18之殼體。曲柄旋轉感測器58包含輸出與磁場之強度相應於信號之磁感測器而構成。磁場強度於圓周方向上發生變化之環狀之磁鐵設置於曲柄軸12A或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間之動力傳遞路徑。曲柄旋轉感測器58與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曲柄旋轉感測器58將與輸入旋轉體12之轉速相應之信號輸出至控制部52。
曲柄旋轉感測器58亦可於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人力驅動力之傳遞路徑中,設置於與曲柄軸12A一體地旋轉之構件。例如,於在曲柄軸12A與第1旋轉體26之間未設置有單向離合器之情形時,曲柄旋轉感測器58亦可設置於第1旋轉體26。
車速感測器60檢測車輪之轉速。車速感測器60藉由有線或無線與控制部52電性連接。車速感測器60安裝於車架20之後下叉20B。車速感測器60與控制部5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車速感測器60將與車輪之轉速相應之信號輸出至控制部52。控制部52基於車輪之轉速運算人力驅動車輛10之車速V。控制部52當車速V成為特定值以上時,使馬達18停止。特定值例如為時速25Km或時速45Km。車速感測器60較佳為包含構成舌簧開關之磁性體舌簧、或霍爾元件。車速感測器60亦可設為設置於前叉且檢測安裝於前輪之磁鐵之構成。
轉矩感測器62設置於設置有馬達18之殼體。轉矩感測器62檢測輸入至輸入旋轉體12之人力驅動力。轉矩感測器62例如設置於動力傳遞路徑中之較第1單向離合器更靠上游側。轉矩感測器62包含應變感測器或磁致伸縮感測器(magnetostrictive sensor)等。應變感測器包含應變計。於轉矩感測器62包含應變感測器之情形時,應變感測器設置於動力傳遞路徑中所包含之旋轉體之外周部。轉矩感測器62亦可包含無線或有線之通信部。轉矩感測器62之通信部構成為可與控制部52進行通信。
控制部52控制馬達18。控制部52構成為可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狀態係相應於輸入至人力驅動車輛10之人力驅動力TA而控制馬達18,該第2控制狀態係使相應於人力驅動力TA之馬達18之控制停止。控制部52亦可構成為:於第1控制狀態下,可針對人力驅動力TA,進一步切換馬達18之輸出特性不同之複數種控制狀態。馬達18之輸出特性包含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比率、及馬達18之最大輸出之至少一者。於馬達18之輸出經由減速機輸入至人力驅動路徑之情形時,將減速機之輸出設為馬達18之輸出。人力驅動力TA可設為自轉矩感測器62輸出之轉矩之值,亦可設為對自轉矩感測器62輸出之轉矩乘上自曲柄旋轉感測器58輸出之轉速所得之功率之值。因此,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比率係人力驅動力TA之轉矩之值與馬達18之輸出轉矩之值之比率、或馬達18之輸出之功率(瓦特)相對於輸入至人力驅動車輛10之人力驅動力之功率(瓦特)之比率。控制部52於第1控制狀態下,以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比率例如成為1:RT之方式控制馬達18之輸出。RT較佳為0.3以上且4以下之值。控制部52於第1控制狀態下,以馬達18之最大輸出成為300瓦特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8之輸出。第1控制狀態下之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比率及與馬達18之最大輸出相關之資訊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於記憶部54中。第1控制狀態下之馬達18之輸出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比率、及馬達18之最大輸出之至少一者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
控制部52獲取與變速級S相關之資訊及與比率R相關之資訊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檢測部56檢測變速級S。控制部52相應於來自檢測 部56之輸出而獲取與變速機16之變速級S相關之資訊。控制部52可根據與所獲取之變速級S相關之資訊,判斷利用變速機16之變速是否完成。
控制部52根據比率R及變速機16之變速級S之一者控制馬達18。於比率R及變速機16之變速級S之一者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52相應於人力驅動力TA控制馬達18。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52以第1控制狀態動作,相應於人力驅動力TA控制馬達18。
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為與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52使與人力驅動力TA相應之馬達18之控制停止。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52較佳為使馬達18停止。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52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於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使與人力驅動力TA相應之馬達18之控制停止。
控制部52控制變速機16。控制部52控制致動器32,使前變速器16A之姿勢變化,於第1變速級SF1與第2變速級SF2之間切換變速級S。控制部52使前變速器16A之姿勢變化並於第1變速級SF1與第2變速級SF2之間切換變速級S,藉此於第1比率R1與第2比率R2之間切換比率R。控制部52控制致動器32,使後變速器16B之姿勢變化,切換變速級SR。控制部52使後變速器16B之姿勢變化並切換變速級SR,藉此切換比率R。
記憶部54較佳為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與第1狀態對應之比率R及變速 級S之一者、以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記憶於記憶部54之與第1狀態對應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以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可藉由外部裝置而變更。
表2及表3示出記憶於記憶部54之與第1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之例。於表2中,第1狀態對應於第2變速級SF2,第2狀態對應於第1變速級SF1。於表2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於變速級S為第1變速級SF1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於表3中,第1狀態對應於第1變速級SF1,第2狀態對應於第2變速級SF2。於表3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於變速級S為第1變速級SF1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3-2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3-3
於對操作裝置36進行操作,變更變速機16之變速級S之情形時,可使控制部52相應於變速機16之狀態,成為預先設定之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因此,使用者無需分開地進行變更變速級S之操作與變更第1控制狀態及第2控制狀態之操作。
(第2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控制部52並非根據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而是根據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使變速機16動作。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1操作部46A、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使變速機16動作,且被用於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前變速器16A亦可省略。
第2旋轉體30例如包含12個後鏈輪30A。第2旋轉體30包含第1鏈輪30A、直徑較第1鏈輪30A小之第2鏈輪30A、直徑較第2鏈輪30A小之第3鏈輪30A、直徑較第3鏈輪30A小之第4鏈輪30A、直徑較第4鏈輪30A小之第5鏈輪30A、直徑較第5鏈輪30A小之第6鏈輪30A、直徑較第6鏈輪30A小之第7鏈輪30A、直徑較第7鏈輪30A小之第8鏈輪30A、直徑較第8鏈輪30A小之第9鏈輪30A、直徑較第9鏈輪30A小之第10鏈輪30A、直徑較第10鏈輪30A小之第11鏈輪30A、及直徑較第11鏈輪30A小之第12鏈輪30A。
後變速器16B構成為可切換使用第1鏈輪30A之第1變速級SR1、使用第2鏈輪30A之第2變速級SR2、使用第3鏈輪30A之第3變速級SR3、使用第4鏈輪30A之第4變速級SR4、使用第5鏈輪30A之第5變速級SR5、使用第6鏈輪30A之第6變速級SR6、使用第7鏈輪30A之第7變速級SR7、使用 第8鏈輪30A之第8變速級SR8、使用第9鏈輪30A之第9變速級SR9、使用第10鏈輪30A之第10變速級SR10、使用第11鏈輪30A之第11變速級SR11、及使用第12鏈輪30A之第12變速級SR12。
表4示出記憶於記憶部54之與第1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之例。記憶部54較佳為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與第1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與第1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以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R可藉由外部裝置而變更。於表4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變速級為第1~第7變速級SR1~SR7之任一者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於變速級為第8~第12變速級SR8~SR12之任一者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5-4
(第3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控制部52亦可根據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與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之兩者變更控制狀態。例如,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 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與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及第2操作部46B被用於使變速機16動作,且被用於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第2旋轉體30例如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包含12個後鏈輪30A。
表5示出記憶於記憶部54之與第1狀態對應之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及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及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之例。記憶部54較佳為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與第1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及變速級SR之組合、以及與第2狀態對應之變速級S及變速級SR之組合。於表5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為第1變速級SF1且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為第1~第7變速級SR1~R7之任一者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為第1變速級SF1且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為第8~第11變速級SR8~R11之任一者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於表4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且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為第1~第10變速級SR1~R1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於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且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R為第11變速級SR11或第12變速級SR12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6-5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7-6
(第4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記憶部54亦可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第1狀態及第2狀態之各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記憶於記憶部54之第1狀態及第2狀態之各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控制部52以分別與記憶於記憶部54之第1狀態及第2狀態組合之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動作。控制部52係根據操作裝置36之操作選擇1個組合,以成為所選擇之組合中之第1狀態或第2狀態之方式控制變速機16,並且以所選擇之組合中之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動作。
表6及表7示出記憶於記憶部54之變速級S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之例。於表6中,對第2變速級SF2關聯第1控制狀態,對第1變速級SF1關聯第2控制狀態。於表6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 52於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於變速級S為第1變速級SF1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於表7中,對第1變速級SF1關聯第1控制狀態,對第2變速級SF2關聯第2控制狀態。於表7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4之情形時,控制部52於變速級S為第2變速級SF2之情形時成為第2控制狀態,於變速級S為第1變速級SF1之情形時成為第1控制狀態。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8-7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8-8
於使用表6或表7之資訊,控制部52控制變速機16及馬達18之情形時,對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關聯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和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和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操作裝置36之操作部46和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8-9
於表7中,例如對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關聯編號1之組合,且關聯操作裝置36之第2操作部46B。控制部52當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被操作,並接收到與第1操作部46A對應之輸出信號時,以前變速器16A成為第1變速級SF1之方式控制變速機16,且成為第1控制狀態。控制部52當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2操作部46B被操作,並接收到與第2操作部46B對應之輸出信號時,以前變速器16A成為第2變速級SF2之方式控制變速機16,且成為第2控制狀態。
(第5實施形態)
於第4實施形態中,對1個操作部46關聯僅一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對1個操作部46關聯複數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於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有與操作部46對應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與操作部46對應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表9示出與操作部46對應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一例。於表9中,對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1操作部46A關聯編號1之組合及編號2之組合。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29-10
控制部52係每當操作裝置36被操作時,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便切換成為組合編號1之組合之狀態與成為組合編號2之組合之狀態。
表10及表11示出記憶於記憶部54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之另一例。於表10及表11之例中,包含1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獲取第1控制狀態及第2控制狀態之兩者之情形。於使用表10或表11控制變速機16及馬達18之情形時,控制部52係每當操作裝置36之1個操作部46被操作時,按照組合編號由大至小之順序或由小至大之順序,以成為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變速機16及馬達18。組合編號亦可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於記憶部54,且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0-11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0-12
記憶部54亦可記憶如表6、7、10、11所示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 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之表格。於此情形時,較佳為於操作裝置36設置有用以選擇表格之操作部。當用以選擇表格之操作部被操作時,控制部52變更用於控制之表格。例如,於記憶部54記憶有如表10及表11般之2個表格之情形時,控制部52係每當用以選擇表格之操作部被操作時,將表格依序切換。於存在3個以上之表格之情形時,較佳為控制部52按照預定之順序切換用於控制之表格。亦可使控制部52於用以選擇表格之一個操作部被操作之情形時,根據所選擇之表格,選擇複數個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和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關係中之一個,且根據所選擇之關係控制變速機16及馬達18。
例如,前變速器16A之變速級SF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可選自表12之4個組合中。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1-13
當對1個操作部46關聯3個以上之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時,控制部52係每當操作裝置36被操作時,按照組合編號由大至小之順序或由小至大之順序切換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組合編號亦可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於記憶部54,且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
於第1~第5實施形態中,較佳為控制部52係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馬達18之輸出減小,使變速機16動作。控制部52係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使變速機16動作後,將馬達18自第2控制狀態切換為第1控制狀態。
於第1~第5實施形態中,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控制部52亦可於特定期間L內,以馬達18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8。特定期間L包含變速機16進行比率R及變速級S之變更動作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特定期間L較佳為包含變速機16進行比率R及變速級S之變更動作之期間之整體。
於第1~第5實施形態中,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控制部52亦可於利用變速機16之變速完成為止,以馬達18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8。於第1~第5實施形態中,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1狀態變更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自第2狀態變更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兩者,控制部52亦可於利用變速機16之變速完成為止,以馬達18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8。特定值TMX較佳為0。
參照圖4,於第5實施形態中,對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及變速級S之處理進行說明。關於控制部52,當自電池38對控制部52供給電力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4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11。控制部52只要被供給電力,則於每個特定週期執行自步驟S11開始之處理。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藉由操作裝置36中之第1操作部46A變更變速機16之變速級S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情形進行說明。
控制部52於步驟S11中判定操作裝置36是否被操作。具體而言,控制部52判定第1操作部46A是否被操作。控制部52係於判定第1操作部46A未被操作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判定第1操作部46A被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2。
控制部52於步驟S12中,判定是否變更變速級S。具體而言,控制部52於根據操作裝置36之操作而被選擇之組合之變速級S與當前之變速級S不一致之情形時,判定必須變更變速級S。控制部52於根據操作裝置36之操作而被選擇之組合之變速級S與當前之變速級S一致之情形時,判定無需變更變速級S。控制部52於判定無需變更變速級S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判定必須變更變速級S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3。
控制部52於步驟S13中判定當前之控制狀態是否為第2控制狀態。控制部52於判定當前之控制狀態為第2控制狀態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4,變更變速級S,並移行至步驟S15。控制部52於步驟S14中,控制致動器32,使變速機16之變速動作開始。
控制部52於步驟S15中判定變速是否完成。控制部52根據來自檢測部56之輸出,判定是否完成變速。控制部52於變速完成為止,重複步驟S15之處理。控制部52於判定變速完成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6。控制部52於步驟S16中,將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自第2控制狀態變更為第1控制狀態,結束處理。於自步驟S14至步驟S16為止之期間內,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為第2控制狀態,故而較佳地進行變速。
控制部52於在步驟S13中判定當前之控制狀態並非第2控制狀態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7。控制部52於步驟S17中使馬達18之輸出減小,移行至步驟S18。具體而言,控制部52以馬達18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8。控制部52於步驟S18中控制致動器32,使變速機16之變速動作開始。
控制部52於步驟S19中判定變速是否完成。控制部52根據來自檢測部56之輸出,判定變速是否完成。控制部52於變速完成為止,重複步驟S19之處理。控制部52於判定變速完成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20。控制部52於步驟S20中,將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自第1控制狀態變更為第2控制狀態,結束處理。於自步驟S18至步驟S20為止之期間,馬達18之輸出減小,故而較佳地進行變速。控制部52亦可於步驟S17中,將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自第1控制狀態變更為第2控制狀態。於此情形時,可省略步驟S20。
(第6實施形態)
參照圖5,對第6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50進行說明。第6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50除代替第5實施形態之圖4之處理而執行圖5之處理之方面以外,與第5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50相同,故而關於與第5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附上與第5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
參照圖5,對變更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及變速級S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52代替圖4之步驟S15之處理而執行步驟S21之處理。控制部52代替圖4之步驟S19之處理而執行步驟S22之處理。
控制部52當於步驟S14中變更變速級S時,移行至步驟S21。控制部52於步驟S21中,判定是否經過特定期間L。具體而言,控制部52判定自步驟S14之變速級S之變更開始後之期間是否超過特定期間L。控制部52於經過特定期間L之前反覆執行步驟S21之處理。控制部52當經過特定期間L時,移行至步驟S16。
控制部52當於步驟S18中變更變速級S時,移行至步驟S22。控制部52於步驟S22中判定是否經過特定期間L。具體而言,控制部52判定自步驟S18之變速級S之變更開始後之期間是否超過特定期間L。控制部52於經過特定期間L之前反覆執行步驟S22之處理。控制部52當經過特定期間L時,移行至步驟S20。
(第7實施形態)
參照圖6及圖7,對第7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80進行說明。第7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80除控制部52控制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72之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控制裝置50相同,故而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附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
圖6所示之控制裝置80被用於人力驅動車輛70。人力驅動車輛70包含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72及馬達18。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72會變化為複數種狀態。控制裝置80包含控制馬達18之控制部52。控制裝置80進而包含記憶部54、檢測部56、曲柄旋轉感測器58、車速感測器60及轉矩感測器62。
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72包含變更比率R之變速機16、人力驅動車輛10之座管74及人力驅動車輛10之懸吊系統76之至少一者。以下,將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72記載為組件72。
控制部52於操作裝置36被操作之情形時,與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基於表6、7、10、11之任一表格,以變速機16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成為表格中所記載之組合之一之方式,控制變速機16及馬達18。
座管74包含用以變更座管74之高度之致動器74A。座管74之致動器74A亦可控制使用油壓或空氣而伸長之座管74之閥。座管74於複數種狀態下,座管74之高度不同。表13示出座管74之複數種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 制狀態之組合之一例。於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有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於表13中,將座管74成為特定之高度以上之狀態與第1控制狀態組合,且將座管74未達特定之高度之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組合。檢測部56以檢測與座管74之高度相關之資訊之方式構成。檢測部56例如可檢測致動器74A之動作量,亦可檢測座管74之一部分之移動量。控制部52將表13中所記載之座管74之狀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及操作部46相關聯。控制部52對1個操作部46關聯組合編號1或2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用以變更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操作部46較佳為包含第1~第3操作部46A、46B、46C之一者。例如,控制部52於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3操作部46C中之一者被操作之情形時,以成為表13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1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座管74及馬達18。例如,控制部52於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3操作部46C中之另一個被操作之情形時,以成為表13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2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座管74及馬達18。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7-14
懸吊系統76包含用以變更懸吊系統76之硬度、衰減率及高度之至少一者之致動器76A。懸吊系統76包含前懸吊系統及後懸吊系統之至少一者。懸吊系統76於複數種狀態下,懸吊系統76之硬度、衰減率及長度之 至少一者不同。表14示出懸吊系統76之複數種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一例。於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有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於表14中,將懸吊系統76堅硬之狀態(閉鎖)與第1控制狀態組合,將懸吊系統76柔軟之狀態(閉鎖解除)與第2控制狀態組合。檢測部56係以檢測與懸吊系統76之狀態相關之資訊之方式構成。檢測部56可檢測例如致動器76A之動作量,亦可檢測懸吊系統76之一部分之移動量。控制部52將表14中所記載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和操作部46相關聯。對1個操作部46關聯組合編號1或2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用以變更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操作部46設置有複數個。例如,控制部52於第1操作裝置36A之第3操作部46C中之一個被操作之情形時,以成為表14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1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懸吊系統76及馬達18。例如控制部52於第2操作裝置36B之第3操作部46C中之另一個被操作之情形時,以成為表14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2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懸吊系統76及馬達18。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8-15
用以操作變速機16之操作部46、用以操作座管74之操作部46及用以操作懸吊系統76之操作部46較佳為分開地設置。於將變速機16之狀態、 座管74之狀態及懸吊系統76之狀態之至少兩者和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組合之情形時,該組合中所包含之與變速機16、座管74及懸吊系統76對應之操作部46亦可共通化。例如,表15示出座管74之複數種狀態、懸吊系統76之複數種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一例。
Figure 107140768-A0305-02-0039-16
人力驅動車輛70亦可進而包含與操作裝置36不同之操作裝置78。操作裝置78包含複數個操作部78A。複數個操作部78A可設置於同一殼體,亦可設置於各別之殼體並各別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10。操作裝置78亦可包含具有操作部78A之自行車里程錶。操作裝置78亦可包含觸控面板。於此情形時,操作部78A對應於觸控面板。
控制部52亦可將表13中所記載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和操作部78A相關聯。於此情形時,當複數個操作部78A中之一個被操作時,控制部52以成為表13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1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座管74及馬達18。當複數個操作部78A中之另一個被操作時,控制部52以成為表13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2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座管74及馬達18。
控制部52亦可將表14中所記載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和操作部78A相關聯。於此情形時,當複數個操作部78A中之又一個被操作時,控制部52以成為表14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1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懸吊系統76及馬達18。例如控制部52於複數個操作部78A中之又一個被操作之情形時,控制部52以成為表14中所記載之組合編號2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方式,控制懸吊系統76及馬達18。
控制部52構成為根據組件72之狀態,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
記憶部54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組件72之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記憶於記憶部54之組件72之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可藉由外部裝置P而變更。控制部52於與記憶於記憶部54之組件72之複數種狀態之一者組合的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控制部52根據操作裝置36及操作裝置78之至少一者之操作,選擇組件72之狀態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之一者,以成為所選擇之組合中之組件72之狀態之方式控制組件72,並且於所選擇之組合中之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記憶部54將操作部46及78A中之複數個操作部之各者和組件72之狀 態與第1控制狀態或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對應地記憶。控制部52當操作裝置36、78被操作時,選擇與被操作之操作部46、78A對應之組合。
參照圖7,對變更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及組件72之狀態之處理進行說明。關於控制部52,當自電池38對控制部52供給電力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7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31。控制部52只要被供給電力,則於每個特定週期執行自步驟S3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52於步驟S31中判定用以變更組件72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操作裝置36、78是否被操作。控制部52於判定操作裝置36、78之複數個操作部46、78A中之用以變更組件72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操作部46、78A之一個被操作之情形時,判定用以變更組件72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操作裝置36、78被操作。控制部52於在步驟S31中判定用以變更組件72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操作裝置36、78未被操作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在步驟S31中判定用以變更組件72之狀態及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操作裝置36、78被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32。
控制部52於步驟S32中,選擇與在步驟S31中判定為被操作之操作裝置36、78之操作部46、78A相關聯之組合,移行至步驟S33。控制部52於步驟S33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與當前之狀態是否不同。控制部52於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與當前之狀態不同之情形 時,移行至步驟S34。控制部52於步驟S34中將組件72之狀態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移行至步驟S35。控制部52於在步驟S33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與當前之狀態並無差異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35。
控制部52於步驟S35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是否不同。控制部52於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不同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36。控制部52於步驟S36中將控制狀態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在步驟S36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並無差異之情形時,結束處理。
關於複數個組件72之各者,於組件72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記憶於記憶部54,且由控制部52進行控制之情形時,控制部52成為與最後被操作之操作部對應之組合之控制狀態。
(第8實施形態)
參照圖8及圖9,對第8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80進行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80除代替第7實施形態之圖7之處理而執行圖8之處理之方面以外,與第7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80相同,故而對於與第7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附上與第7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8所示,人力驅動車輛70之操作裝置78包含第4操作部78X及第5 操作部78Y。第4操作部78X及第5操作部78Y可設置於相同之殼體,亦可設置於各別之殼體,並各別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10。又,第4操作部78X及第5操作部78Y亦可包含相同之操作部。於此情形時,操作部之朝第1操作方向之操作與第4操作部78X之操作對應,第2操作方向之操作與第5操作部78Y之操作對應。
控制部52每當操作裝置78被操作時,按照預定之順序選擇組合。例如,控制部52當第4操作部78X被操作時,於表6、7及10~15中之一者,選擇與組合編號較當前選擇之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編號大一號之編號對應的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控制部52當第5操作部78Y被操作時,於表6、7及10~15中之一者,選擇與組合編號較當前選擇之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編號小一號之組合編號對應的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
參照圖9,對變更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及組件72之狀態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52當自電池38對控制部52供給電力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9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41。控制部52只要被供給電力,則於每個特定週期執行自步驟S4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52於步驟S41中判定第4操作部78X是否被操作。控制部52於判定第4操作部78X被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42。控制部52於步驟S42中,按照預定之順序變更組件72之狀態,移行至步驟S43。例如,控制部52於表6、7及10~15中之一者,選擇與組合編號較當前選擇之組件 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編號大一號之組合編號對應的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於當前之組件72之狀態與所選擇之組件72之狀態一致之情形時,維持當前之組件72之狀態。控制部52於在表6、7及10~15中之一者,選擇組合編號最大之組合編號之情形時,亦可不進行步驟S42~S44之處理而結束處理。
控制部52於步驟S43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是否不同。控制部52於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不同之情形時,於步驟S44中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在步驟S43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並無差異之情形時,結束處理。
控制部52於在步驟S41中判定第4操作部78X未被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45。控制部52於步驟S45中判定第5操作部78Y是否被操作。控制部52於判定第5操作部78Y被操作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46。控制部52於步驟S46中按照預定之順序變更組件72之狀態,移行至步驟S47。例如,控制部52於表13~表15中之一者,選擇編號較當前選擇之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編號小一號之編號之組件72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組件72之狀態。於當前之組件72之狀態與所選擇之組件72之狀態一致之情形時,維持當前之組件72之狀態。控制部52亦可於在表13~表15中之一者選擇組合編號最小之編號之情形時,不進行步驟S45~S48之處理而結束處理。
控制部52於步驟S47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是否不同。控制部52於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不同之情形時,於步驟S48中,變更為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結束處理。控制部52於在步驟S48中判定所選擇之組合之控制狀態與當前之控制狀態並無差異之情形時,結束處理。
(變化例)
上述各實施形態之相關說明係依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所能採取之形態之示例,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依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例如能採取以下所示之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將互不矛盾之至少2個變化例組合而得之形態。於以下之變化例中,對與各實施形態之形態共通之部分附上與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於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使控制部52當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變更時,變更與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相關聯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亦可使控制部52當組件72之狀態變更時,變更與組件72之狀態相關聯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於該等情形時,變速機16、組件72、座管74、懸吊系統76亦可設為如下構成:並非藉由控制部52電性控制,而藉由使用者之操作力經由鮑登纜線進行操作。於此情形時,控制部52當根據來自檢測部56之輸出,判定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已變更時,變更與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相關聯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檢測部56可包含檢測用以操作變速機16之鮑登纜線之移動之構成,亦可包含檢測經由鮑登纜線連接於變速 機16之操作裝置之操作構件的移動之構成。檢測部56可包含檢測用以操作座管74之鮑登纜線之移動之構成,亦可包含檢測經由鮑登纜線連接於座管74之操作構件之移動之構成。檢測部56可包含檢測用以操作懸吊系統76之鮑登纜線之移動之構成,亦可包含檢測經由鮑登纜線連接於懸吊系統76之操作構件之移動之構成。
‧於圖7之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亦可對複數個操作部46、78A中之1個操作部關聯組合編號1及2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於對1個操作部關聯組合編號1及2之座管74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情形時,控制部52每當操作部46、78A被操作時,便切換座管74之狀態和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
‧於圖7之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亦可對複數個操作部46、78A中之1個操作部46、78A關聯組合編號1及2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於對1個操作部46、78A關聯組合編號1及2之懸吊系統76之狀態與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之情形時,每當操作部46、78A被操作時,控制部52便切換懸吊系統76之狀態和與馬達18相關之控制部52之控制狀態之組合。
‧於各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亦可代替變速級S而使用比率R。例如可將表2~7及10~12之變速級S置換為比率R。例如於第1旋轉體26及第2旋轉體30分別包含複數個鏈輪26A、30A之情形時,為了使用比率R進行與表2之情形相同之控制,必須對第1狀態關聯複數個比率R。與第1狀態 關聯之複數個比率R可基於第2鏈輪26B之齒數與複數個後鏈輪30A各自之齒數算出。例如為了使用比率R進行與表5之情形相同之控制,只要將前變速器16A之複數個變速級SF中之一者與後變速器16B之複數個變速級SR中之一者之組合置換為1個比率R便可。於如第1實施形態般變速機16包含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情形時,檢測部56檢測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各者之變速級S。於記憶部54記憶有各變速級S之齒輪之齒數。控制部52可基於藉由檢測部56進行檢測之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變速級S、及與記憶於記憶部54之各變速級S對應之齒輪之齒數之資訊,算出比率R。檢測部56亦可根據由曲柄旋轉感測器58檢測出之曲柄之轉速、及由車速感測器60檢測出之車輪之轉速,檢測比率R。
‧於各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亦可將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至少一者變更為內裝變速機,除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以外,亦可將內裝變速機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10,亦可省略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一者,將前變速器16A及後變速器16B之另一者變更為內裝變速機。內裝變速機例如可設置於後輪之輪轂,亦可設置於自曲柄軸12A至第1旋轉體26為止之人力驅動力之傳遞路徑。
‧於各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於比率R及變速級S之一者為第2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52亦可使馬達18進行再生制動。於此情形時,馬達18較佳為設置於前輪或後輪。
10‧‧‧人力驅動車輛
10H‧‧‧把手桿
12‧‧‧輸入旋轉體
12A‧‧‧曲柄軸
12B‧‧‧曲柄臂
14‧‧‧驅動輪
16‧‧‧變速機
16A‧‧‧前變速器(第1變速機)
18‧‧‧馬達
20‧‧‧車架
20A‧‧‧下管
20B‧‧‧後下叉
22‧‧‧踏板
24‧‧‧驅動機構
26‧‧‧第1旋轉體
26A‧‧‧第1鏈輪
26B‧‧‧第2鏈輪
28‧‧‧連結構件
30‧‧‧第2旋轉體
30A‧‧‧後鏈輪
36‧‧‧操作裝置
36A‧‧‧第1操作裝置
36B‧‧‧第2操作裝置
38‧‧‧電池
60‧‧‧車速感測器

Claims (19)

  1.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輸入旋轉體,其被輸入人力驅動力;驅動輪,其藉由上述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變速機,其用以變更上述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之比率;及馬達,其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上述馬達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之一者為第1狀態之情形時,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為與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
  2.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上述控制部使上述馬達停止。
  3.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變速機,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馬達之輸出減小,使上述變速機動作。
  4.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2狀態變更為上述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 時,上述控制部於特定期間內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上述特定期間包含上述變速機進行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變更動作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
  5.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1狀態變更為上述第2狀態之情形時與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自上述第2狀態變更為上述第1狀態之情形時之至少一情形時,上述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變速機之變速完成為止,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
  6.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進而包含記憶部,該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與上述第1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以及與上述第2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上述第1狀態及上述第2狀態控制上述馬達。
  7.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變速機包含前變速器。
  8. 如請求項1或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進而包含檢測部,該檢測部係檢測與上述第1狀態對應之上述比率及上述變速級之一者。
  9.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其變化為複數種狀態;及馬達,其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上述馬達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構成為可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狀態係相應於輸人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控制上述馬達,該第2控制狀態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且構成為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狀態切換上述第1控制狀態與上述第2控制狀態,其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一變速機、一座管及一懸吊系統其中之至少一者。
  10. 如請求項9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進而包含記憶部,該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上述控制部係於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一者組合的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變速機係變更藉由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之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被輸入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的比率,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不同。
  12. 如請求項9或10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座管之高度不同。
  13. 如請求項9或10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懸吊系統之硬度、衰減率及長度之至少一者不同。
  14.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係用於人力驅動車輛者,該人力驅動車輛包含: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其變化為複數種狀態;及馬達,其輔助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且該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部,其控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及上述馬達;及記憶部;且上述控制部構成為可切換第1控制狀態與第2控制狀態,該第1控制狀態係相應於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該第2控制狀態係使相應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馬達之控制停止,上述記憶部以可變更之方式記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上述複數種狀態之各者與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之組合,上述控制部根據操作裝置之操作選擇上述組合之一者,以成為所選擇之組合中之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之狀態的方式控制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並且於上述所選擇之組合中之上述第1控制狀態或上述第2控制狀態下動作。
  15. 如請求項14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每當上述操作裝置被操作時,按照預定之順序選擇上述組合。
  16. 如請求項15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操作裝置包含複數個操作部,上述記憶部將上述複數個上述操作部之各者與上述組合對應地記憶,上述控制部當上述操作裝置被操作時,選擇與被操作之上述操作部對應之上述組合。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變速機,該變速機係變更藉由輸入旋轉體旋轉而被驅動之驅動輪之轉速相對於被輸入上述人力驅動力之上述輸入旋轉體之轉速的比率,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變速機之變速級不同。
  18.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座管,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座管之高度不同。
  19.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人力驅動車輛用組件包含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懸吊系統,於上述複數種狀態下,上述懸吊系統之硬度、衰減率及長度之至少一者不同。
TW107140768A 2017-11-16 2018-11-16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TWI776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366 2017-11-16
JP2017221366A JP6859249B2 (ja) 2017-11-16 2017-11-16 人力駆動車両用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566A TW201922566A (zh) 2019-06-16
TWI776992B true TWI776992B (zh) 2022-09-11

Family

ID=6633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768A TWI776992B (zh) 2017-11-16 2018-11-16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7855B2 (zh)
JP (1) JP6859249B2 (zh)
CN (1) CN109969336B (zh)
DE (1) DE102018128267A1 (zh)
TW (1) TWI7769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32627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Shimano Inc.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muskelkraftbetriebenes fahrezug und kraftübertragsystem
DE102020214163A1 (de) * 2020-11-11 2022-05-12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Schaltung eines Übersetzungsverhältnisses eines schaltbaren Getriebes, Steuergerät und Fahrzeug
US20220204126A1 (en) * 2020-12-28 2022-06-30 Shimano Inc.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2022104360A (ja) * 2020-12-28 2022-07-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8680A1 (en) * 2002-12-06 2004-06-10 Campagnolo S.R.L. Electronically servo-assisted bicycle gearshift and related method
CN102464085A (zh) * 2010-10-29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电机控制系统
CN105035246A (zh) * 2014-04-28 2015-11-11 株式会社岛野 变速控制装置
EP3078583A1 (en) * 2015-04-07 2016-10-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JP2017190100A (ja) * 2016-04-15 2017-10-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3980A (ja) * 1995-10-31 1997-05-13 Suzuki Motor Corp 電動自転車
JP3327162B2 (ja) * 1997-03-18 2002-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転車
JP2000108980A (ja) * 1998-09-30 2000-04-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00118481A (ja) 1998-10-13 2000-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12148580A (ja) * 2009-05-29 2012-08-09 Alps Electric Co Ltd 自転車
TW201240872A (en) * 2011-04-13 2012-10-16 J D Components Co Ltd Gearshift control system of power assisting bicycle
JP5247863B2 (ja) * 2011-08-29 2013-07-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EP3192731B1 (de) * 2012-08-21 2019-11-20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 gesteuertes federungssystem,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federungssystems und computerprogramm
TWI562933B (en) * 2013-07-24 2016-12-21 Univ Nat Cheng Kung Automatic and manual electrical gear shift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441770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自行车的手排换档提示系统
JP5827376B1 (ja) * 2014-06-09 2015-12-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源供給システム、電動アシスト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変速システム
JP5986150B2 (ja) 2014-07-17 2016-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を備える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モータ制御方法
US9656672B2 (en) * 2015-02-13 2017-05-23 Civilized Cycles Incorporated Electri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9896152B2 (en) 2015-05-25 2018-02-20 Shimano In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7154564A (ja) * 2016-02-29 2017-09-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US9840305B1 (en) 2016-05-30 2017-12-12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bicycle control system
CN107310681A (zh) * 2017-07-04 2017-11-03 苏州八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变速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8680A1 (en) * 2002-12-06 2004-06-10 Campagnolo S.R.L. Electronically servo-assisted bicycle gearshift and related method
CN102464085A (zh) * 2010-10-29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电机控制系统
CN105035246A (zh) * 2014-04-28 2015-11-11 株式会社岛野 变速控制装置
EP3078583A1 (en) * 2015-04-07 2016-10-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vehicle
JP2017190100A (ja) * 2016-04-15 2017-10-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9249B2 (ja) 2021-04-14
US20190143975A1 (en) 2019-05-16
TW201922566A (zh) 2019-06-16
US11077855B2 (en) 2021-08-03
DE102018128267A1 (de) 2019-05-16
JP2019089517A (ja) 2019-06-13
CN109969336A (zh) 2019-07-05
CN109969336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6992B (zh)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TWI478845B (zh)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CN109969331B (zh) 人力驱动车辆用控制装置
EP3176065A2 (en) Electrically assisted bicycle
JP7078500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CN110316310A (zh) 人力驱动车用控制装置
CN114435526B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控制装置
TW202009168A (zh) 人力驅動車之變速控制系統
TWI831960B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控制裝置
JP2023087060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317583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266987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方法
JP7066498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2021187303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変速システム
TW202325611A (zh) 人力驅動車用的控制裝置
JP2024017490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369531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412889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7021031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7293417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2023097164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変速システム
JP7312867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2023079797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人力駆動車
TW202340030A (zh) 人力驅動車用的控制系統
JP2023163725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コンポーネント、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コンポーネント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