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9733B - 配光控制元件 - Google Patents

配光控制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9733B
TWI769733B TW110108706A TW110108706A TWI769733B TW I769733 B TWI769733 B TW I769733B TW 110108706 A TW110108706 A TW 110108706A TW 110108706 A TW110108706 A TW 110108706A TW I769733 B TWI769733 B TW I7697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er plate
sheet
control element
distribu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5032A (zh
Inventor
我妻透
佐藤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Ctnb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Ctnb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Ctnb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7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9Multifaceted or polygonal mirrors, e.g. polygonal scanning mirrors; Fresnel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光控制元件,用於實現既薄又能夠獲得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大致正方形的光束的面光源裝置。對從在基板上配置的N個(N為1以上的整數)的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進行控制的四方板狀的配光控制元件,具備:與N個發光元件對置的第1主面;與第1主面對置的第2主面;N個擴散元件,其使從各發光元件向所述第1主面入射的光向與發光元件的光軸大致垂直的方向擴散的同時,從第2主面的射出。

Description

配光控制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光控制元件、配光調節機構、反射部件、增強板、照明單元、顯示器以及電視機。
本發明涉及一種配光控制元件、配光調節機構、反射部件、增強板、照明單元、顯示器以及電視機,尤其涉及從背面側向顯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單元中採用的配光控制元件、配光調節機構、反射部件、增強板、照明單元、顯示器以及電視機。
現有技術中,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等透射型圖像顯示裝置的背光,使用將多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配置成矩陣狀的面光源裝置(照明單元)。
關於這樣的面光源裝置中,現有技術中追求的是以均勻的明亮度對液晶面板的顯示區域進行均勻照射的薄的裝置。並且,隨著液晶面板的大型化、高畫質化的需求,通過對LED的光量逐一進行控制,從而或者使同一螢幕內的不同分割區域的對比度提高,或者使耗電降低的局部調光(按每個區域進行的調光控制)技術也能供於實際應用。這樣的面光源裝置,例如被專利文獻1公開。
另外,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面光源裝置,由光學薄片模組、和將多個LED作為光源的光源模組構成。光學薄片模組,包含擴散導光板或者擴散板和反射片等,一邊使來自LED的光通過擴散導光板或者擴散板進行擴散,一邊通過反射片進行反復反射,以均勻的明亮度對液晶顯示裝置進行均勻照射。
另外,在這樣的面光源裝置中,隨著液晶面板的大型化、高畫質化的需求,通過對LED的光量逐一進行控制,從而或者使同一螢幕內的不同分割區域的對比度提高,或者降低耗電的局部調光(按每個區域進行的調光控制)技術也能供於實際應用。這樣的面光源裝置例如被專利文獻3公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056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35242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205698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面光源裝置,通過凹面鏡對來自光源的光進行反射,並朝向液晶面板進行照射,由於能夠使光束形狀成為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大致正方形,因此最適合進行局部調光。然而,專利文獻1的構成中,前提是使光源相對於凹面鏡配置在被照射平面側,需要使光源和凹面鏡之間的間隔拉開,因此難以使裝置自身變薄。
另外,作為其他問題,存在若各光源的光軸和各凹面鏡的光軸不準確一致,則各分割區域得不到所希望的光量(即,存在光量散差)的問題。 由於搭載光源的基板出現變形、或凹面鏡出現變形,也會產生該問題,因此抑制這些變形成為極其重要的問題。為了抑制基板的變形或凹面鏡的變形,通過或者加厚基板,或者加厚凹面鏡,從而都可抑制,但若採用這樣的方法,則存在面光源裝置自身變厚,或者變重的問題。
進而,雖然採用專利文獻2的面光源裝置,能以均勻的明亮度對液晶顯示裝置進行均勻照射,但由於來自各LED的光通過擴散板以及反射薄片被擴散,相互混合,因此難以進行局部調光。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面光源裝置,通過凹面鏡對來自光源的光進行反射,朝向液晶面板進行照射,能夠使光束的形狀成為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大致正方形,因此最適合進行局部調光,但由於是對多個分割區域射出的部分照明光僅僅進行平面合成的結構,因此無法完全消除LED的亮度分佈的影響,難以在分割區域內得到大致均勻的照度分佈。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實現能夠得到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大致正方形光束的薄的面光源裝置的配光控制元件、配光調節機構、反射部件、增強板、照明單元、顯示器以及電視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光控制元件,是對從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進行控制的四方形板狀的配光控制元件,其特徵在於,具備:與所述發光元件對置的第1主面;相對於所述第1主面為背面的第2主面;和擴散元件,其使從所述發光元件射出並向所述第1主面入射的光的前進方向變更為相對於所述發光元件的發光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後,從所述第2主面射出。
若採用這樣的結構,則由於通過與各發光元件對應的擴散元件,使從各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前進方向擴散成與所述發光元件的發光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因此不但薄,又能夠得到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光束。
另外,所述第1主面具有:在與所述發光元件對應的位置形成的圓形凹面的入射面;和以包圍所述入射面的方式形成同心圓狀的多個環狀槽,所述第2主面,具有:由在與所述入射面對應的位置形成的由圓錐狀的凹面形成的第1射出面。
另外,較佳為所述2主面的四角形成切口部。這樣,通過從切口部射出光,從而減少從配光控制元件的側面洩漏的光量,能夠增加來自配光控制元件的第2主面的光的射出量的總量。進而,可在第2主面的邊緣部形成多個波導,通過這些波導的壁面進行反射。此處所謂的邊緣部,是指配光控制元件的邊部和/或四角部。另外,較佳為擴散元件分別拼版在四方狀的N個區域。
另外,較佳為所述第2主面具備突出部,該突出部隨著從中央部向四角部逐漸相對於所述第2主面突出。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配置在從所述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路上對該光的配光進行調節,且附帶於上述配光控制元件的配光調節機構,該配光調節機構具有多個層構造,其結構可以是越偏離所述發光元件的發光面則透射率變得越低。
根據本發明,由於不採用對多個分割區域射出的部分照明光僅僅進行平面合成的結構,因此可消除LED的亮度分佈的影響,能夠在分割區域內得到大致均勻的照度分佈。
另外,所述多個層構造,可以通過以所述發光元件的光軸為中心來層疊半徑不同的大致圓形的多個薄片部件或者薄膜而形成。另外,構成所述多個層構造的若干層,可以是星形多角形狀。進而,可以在所述多個層構造的一部分,形成一個以上的開口。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上述配光控制元件所附帶配置的反射部件,其具備:第1反射面,其與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入射面抵接,對從該入射面側射出的光進行反射;和第2反射面,其與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若干側面對置,對從該側面側射出的光進行反射。
採用這樣的結構,則由於從配光控制元件的側面射出的光通過第2反射面反射,可再次從配光控制元件的側面入射,因此從配光控制元件洩漏的光減少,能夠準確控制各調光區域的光量。
另外,較佳為側面部的頂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鋸齒狀或者波狀的形狀。另外,較佳為反射部件採用熱收縮率0.5%以下的金屬或者樹脂的薄板形成。進而,較佳為所述第1反射面及所述第2反射面的反射率為90%以上。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照明單元用的增強板,該照明單元具有:表面載置有所述發光元件的四方板狀的基板;以及配置成與所述發光元件對置的上述配光控制元件,該增強板由剖面為L字狀的板狀金屬構成,且被安裝成從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到達側面。
採用這樣的結構,由於通過增強板能夠確切地抑制基板與配光控制元件的變形,因此不會產生基板與配光控制元件之間的錯位。
另外,在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為多個的情況下,較佳為所述增強板被安裝於至少跨過鄰接的配光控制元件的位置。另外,較佳為所述照明單元具 有反射部件,該反射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配光控制元件之間,對來自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光進行反射,較佳為所述增強板位於所述反射部件和所述基板之間。
另外,根據其他觀點,包含本發明的配光控制元件、配光調節機構、反射部件、增強板中的任一者的照射單元,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在基板上配置的N個發光元件、以及上述配光控制元件。另外,上述配光控制元件,還可以應用於個人電腦等所附帶的顯示器、電視機。
如上文所述,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光控制元件,其用於實現能夠得到與分割區域的形狀相似的大致正方形的光束的薄的面光源裝置。另外,能實現具備該配光控制元件的照明單元、顯示器、電視機。
另外,根據本發明,能實現既薄又能夠在分割區域內獲得大致均勻的照度分佈的照明單元用的配光調節機構。另外,能實現具備該配光調節機構的照明單元、顯示器、電視機。
1:照明裝置
10、10A:照明單元
100、100A:LED單元
101、101A:基板
110:LED元件
120:增強板
120a:貫通孔
200、200A、200B:反射薄片
200a、200b、200Ba、200Bb:貫通孔
201A:底面部
201Aa:第1反射面
201Ab、201Ac:貫通孔
202A:側面部
202Aa:第2反射面
300、600、600A:擴散板
302、602:突起
310、320、610、620:凹圓錐面
311、322a、322b、322c、322d、323、325、327、328、329、330、611、613、615、622、626、641:槽部
321、621:圓形開口
324、326、625、640:階梯部
331、631、633:凹部
400:調節薄片
410:第1薄片
411、412:開口
420:第2薄片
430:第3薄片
431:開口
619:突出部
DE1、DE2、DE3、DE4:調光區域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說明圖2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的結構的圖。
圖4是圖3的擴散板的剖視圖。
圖5是說明圖2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和調節薄片的配置關係的圖。
圖6是說明圖2的照明單元的調節薄片的結構的圖。
圖7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與調節薄片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圖。
圖8是表示從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的照片以及曲線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的結構的圖。
圖10是表示從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的照片。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的結構的圖。
圖12是說明圖11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的結構的圖。
圖13是圖12的擴散板的剖視圖。
圖14是說明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的結構的圖。
圖15是表示使用了第3實施方式的擴散板的照明單元的亮度分佈和使用了第4實施方式的擴散板的照明單元的亮度分佈的圖。
圖16是說明圖6所示的調節薄片400的作用效果的圖。
圖1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調節薄片的變形例的圖。
圖18是圖3及圖4所示的擴散板300的變形例,相當於圖3(c)。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附圖詳細進行說明。另外,對於圖中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號,不重複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1的結構的立體圖。照明裝置1,是配置在未圖示的液晶面板的背面側,對該液晶面板照射光的面光源裝置。照明裝置1,如圖1所示,是根據液晶面板的大小,將多個照明單元10排列成矩陣狀而構成的。
圖2是對作為圖1所示的照明裝置1的一部分的照明單元10的結構進行說明的分解立體圖。如圖2所示,照明單元10,具備:四方板狀的LED單元100、配置在LED單元100的上表面的反射薄片200、配置在反射薄片200的上表面的例如2個擴散板300、和在各擴散板300上配置的調節薄片400,其中例如對每塊擴散板300配置四個調節薄片400。
以下,本說明書中,將LED單元100的長邊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將短邊方向定義為Y軸方向,將與X軸方向及Y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LED元件110的射出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另外,有時也將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稱為上,將負方向側稱為底。因此,對於圖2的LED單元100而言,與反射薄片200對置的一面稱作上表面,其背面稱作底面。
各照明單元10的LED單元100,包含:由例如玻璃環氧樹脂形成的四方板狀的基板101、安裝在基板101的上表面的多個LED元件110、和安裝在基板101的上表面的多個增強板120。另外,作為其他實施方式,基板101還可應用鋁基板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線路板)等。
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中,例如4個(X軸方向)×例如2個(Y軸方向)的LED元件110,使其光軸的方向與Z軸方向一致,將X軸方向間距設為例如30mm,將Y軸方向間距設為例如30mm,來安裝在基板101的上表面。在基板101上,形成用於向各LED元件110供電的陽極圖案(anode pattern)(未圖示)及陰極圖案(cathode pattern)(未圖示),各LED元件110,分別與陽極圖案及陰極圖案電連接。
另外,基板101,通過未圖示的佈線電纜與驅動電路(未圖示)電連接,從驅動電路經由陽極圖案及陰極圖案向各LED元件110提供驅動電流。若對各LED元件110提供驅動電流,則從各LED元件110沿著Z軸方向射出與驅動電流相應的光量的白色光。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各LED元件110配置在局部調光的各分割區域,通過驅動電路的控制,能夠執行局部調光(即,每個分割區域的調光控制)。
增強板120,是用於抑制基板101及擴散板300的變形的薄板狀的金屬制(例如、銅、鐵、鋁)部件。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中,例如6個增強板120沿著基板101的各長邊以3個×2列的排列方式通過焊錫等(例如、導電性粘合劑(銀漿)、焊料、焊接/熔敷、擴散接合等)進行表面安裝。
各增強板120,其剖面呈含L字狀部分的獨特形狀,以至少從基板101的上表面對側面進行覆蓋的方式進行安裝。各增強板120的剖面,既可以是L字狀本身,也可以設置為
Figure 110108706-A0305-02-0010-21
字狀还覆盖基板101的底面。另外,例如,各增強板120,還可以在與基板101的側面對應的位置的外表面的例如中央部附近,從上表面側朝向底面側,或者配置V字狀的切口,或者配置凹坑來使強度提高。 在各增強板120上設置與在基板101上形成的貫通孔(未圖示)連通的例如兩個貫通孔120a。各貫通孔120a,形成擴散板300的突起302(圖3(b)、圖3(c))可插通的大小,且配置在與各擴散板300的突起302對應的位置。
並且,各擴散板300的突起302插通於貫通孔120a,且通過熱熔敷進行固定。另外,作為其他實施方式,進一步,也可以在對各突起302塗覆紫外線硬化型粘合劑等之後,進而對該處照射紫外線,從而更加牢固地實現與基板101A之間的固定。
另外,增強板120,只要沿著基板101的長邊進行配置即可,雖然不必限定為3個×2列的排列方式,但較佳為配置成至少跨過2個擴散板300。若採用這樣的結構,則由於通過增強板120能正確定位2個擴散板300,因此能正確配置在XY平面上(即,基板101上)。另外,還能抑制基板101及擴散板300的變形。
反射薄片200,是被夾持在擴散板300與基板101之間的、四方薄板狀的金屬(例如、鋁)或者樹脂(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的部件。如圖2所示,在反射薄片200,形成與例如8個LED元件110的位置對應的例如8個貫通孔200a、和擴散板300的突起302通過的例如8個貫通孔200b。
這樣,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擴散板300與基板101之間配置反射薄片200,因此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通過擴散板300的底面進行反射,即使沒有直接入射至擴散板300,也會通過反射薄片200再次向擴散板300反射從而間接入射至擴散板300,因此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幾乎所有的光都通過擴散板300而射出。
擴散板300,以覆蓋反射薄片200的方式配置在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的光路上,是使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在擴散板300內部圍繞Z軸擴散的、四方板狀的光學玻璃或者樹脂(例如丙烯、PC(聚碳酸酯)等)製成的光學元件。
圖3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的結構的附圖。圖3(a)是俯視圖,圖3(b)是左視圖,圖3(c)是仰視圖。另外,圖4是說明擴散板300的結構的剖視圖,圖4(a)~圖4(e),分別為圖3(c)的A-A剖視圖、B-B剖視圖、C-C剖視圖、D-D剖視圖、E-E剖視圖。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上,與例如4個LED元件110對應地拼版例如4個圖案(即,4個擴散元件),形成通過局部調光進行調光的例如四個調光區域DE1、DE2、DE3、DE4。
另外,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基板101上配置例如8個LED元件110,因此如圖2所示,例如2個擴散板300沿X軸方向排列配置。
如圖3(b)、圖3(c)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四個角部,形成向Z軸的負方向側突出的圓柱狀的突起302。若擴散板300載置在反射薄片200上,則各突起302穿過反射薄片200的貫通孔200b、增強板120的貫通孔120a,向基板101的底面側突出。通過在基板101的底面側對各突起302進行熱熔敷,從而擴散板300被固定在基板101。
如圖3(a)、圖4(b)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上表面,與例如4個LED元件110的位置對應地,分別形成例如四個凹圓錐面310。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若穿過擴散板300內,到達凹圓錐面310,則一部分光從凹 圓錐面310射出,同時其他部分的光在凹圓錐面310的作用下圍繞Z軸在擴散板300內擴散。由此,實現擴散板300的均勻度。
如圖3(a)、圖3(b)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上表面的四角形成切口部350。切口部350,通過由此射出光,從而減少從擴散板300的側面洩漏的光的量,增加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的射出量的總量。
另外,在各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從各邊的大致中央部向內側形成例如平行延伸的例如2條槽部311。槽部311,作為波導發揮作用,若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到達槽部311,則通過槽部311的壁面朝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被反射。因此,能抑制來自各調光區域DE1、DE2、DE3、DE4的光向鄰接的調光區域的洩露。另外,槽部311的形狀沒有限定,其剖面可以設置為
Figure 110108706-A0305-02-0013-22
字狀、U字狀、V字狀等各種形狀。以下,關於其他槽部(槽部322a等)也是同樣的。
如圖3(c)、圖4(b)、圖4(d)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設置:在與例如四個凹圓錐面310對應的位置形成的例如四個凹圓錐面320、與各凹圓錐面320相連且選擇性地形成的圓形開口321。詳細情況後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各圓形開口321內的空間(LED元件110有一定高度的情況下、及未設置圓形開口321的情況下,各凹圓錐面320或者包含各凹圓錐面320在內的空間)收納各LED元件110。
另外,各凹圓錐面320,成為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並作為一種聚光透鏡發揮作用。因此,通常,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雖然具有較廣的角度分量(即,擴散角大),但通過向各凹圓錐面320入射從而能縮小擴散角。
如圖3(c)、圖4(b)、圖4(d)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依次形成例如4條環狀的槽部322a、322b、322c、322d,使之呈同心圓狀,以包圍各凹圓錐面320。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偏離凹圓錐面320的槽部322c、322d的深度,比槽部322a、322b更深(圖4(b)、圖4(d)),通過凹圓錐面310擴散的光及從LED元件110射出的擴散角大的光,通過槽部322a、322b、322c、322d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從而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
如圖4(b)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比槽部322c更加深的階梯狀的槽部323,從而分別對在Y軸方向上鄰接的調光區域DE1和調光區域DE4進行區分,或者對調光區域DE2和調光區域DE3進行區分。
同樣地,如圖4(d)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比槽部322c、322d更加深的階梯狀的槽部325,由此分別對在X軸方向上鄰接的區域DE1和調光區域DE2進行區分,或者對調光區域DE3和調光區域DE4進行區分。
即,在各調光區域,在橫方向(即,X-Y平面)上擴散的光通過槽部323、325的壁面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由此向鄰接的調光區域洩漏的光變少。另外,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Y軸方向兩端部,形成多個階梯部324呈階梯狀地變薄(圖4(b)),在X軸方向兩端部形成多個階梯部326呈階梯狀地變薄(圖4(d)),在各調光區域的橫方向(即,X-Y平面)擴散的光通過階梯部324、326的壁面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由此從Y軸方向兩側面及X軸方向兩側面向外側洩漏的光變少。
如圖3(c)、圖4(a)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形成從在Y軸方向上對置的兩邊的中央部向內側平行地延伸的例如3條槽部327。若從各 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到達槽部327,則由於通過槽部327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因此在X軸方向上鄰接的調光區域DE1與調光區域DE2之間、及、調光區域DE3與調光區域DE4之間洩漏的光變少。
如圖3(c)、圖4(c)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從在X軸方向上對置的兩邊的大致中央部向內側平行地延伸的例如3條槽部328。若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到達槽部328,則由於通過槽部328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因此在Y軸方向上鄰接的調光區域DE1和調光區域DE4之間、及、調光區域DE2與調光區域DE3之間,洩漏的光變少。
如圖3(c)、圖4(e)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四角部,形成在擴散板300的對角方向延伸的例如3條槽部329。若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到達槽部329,則通過槽部329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另外,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在擴散板300的對角方向延伸的例如10條槽部330。若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到達槽部330,則通過槽部330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
如圖3(c)、圖4(e)所示,在各擴散板300的底面的Y軸方向的端部,形成多個圓形的凹部331。若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到達凹部331,則由於通過凹部331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因此即使在擴散板300的Y軸方向的端部,光也會朝著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中,拼版與例如4個LED元件110對應的例如4個圖案(即,4個擴散元件),且各個圖案通過槽部323、325進行區分,形成例如4個調光區域DE1、DE2、DE3、DE4。並且,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通過在各調光區域DE1、DE2、DE3、DE4形成的凹圓錐面310、 槽部322a、322b、322c、322d等,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後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
圖18是圖3及圖4所示的擴散板300的變形例,相當於圖3(c)。圖18中,除了已述的凹圓錐面320、槽部329及凹部331等之外,還示出狹縫區域340A~340D。
狹縫區域340A,在擴散板300的各凹圓錐面320內、且在擴散板300的短邊方向的各端部附近形成共計4處。狹縫區域340A,具有與擴散板300的長邊方向平行的多個深的狹縫。
另外,各狹縫的深度,可採用0.3mm~1.5mm,較佳為採用0.5mm~1.2mm,更佳為採用0.8mm~1.0mm。雖然各狹縫的開口部的寬度依賴於與狹縫間的間距之間的關係,但只要採用0.05mm~0.5mm左右即可。並且,各狹縫既可以全部是相同的深度,也可以是越偏離中央越深。各狹縫的形狀,只要是剖面為大致V字狀、大致U字狀、角狀中的任一種以上即可。狹縫的條件,只要是在狹縫區域340B~340D都相同即可。
狹縫區域340B,在擴散板300的長邊方向的各端部的中央部附近形成共計兩處。狹縫區域340B,具有與擴散板300的長邊方向平形的多個狹縫。
狹縫區域340C,在擴散板300的凹圓錐面320的列間、且夾著擴散板300中央的位置形成共計兩處。狹縫區域340C,具有與擴散板300的長邊方向平行的多個狹縫。
狹縫區域340D,在擴散板300的凹圓錐面320的列間、且夾著擴散板300中央的位置形成共計兩處。狹縫區域340D,具有與擴散板300的短邊方向平行的多個狹縫。
狹縫區域340A~340D中的各狹縫的形成方法,沒有特別限定,既可以例如通過鐳射形成,也可以通過蝕刻形成,還可以通過模具形成。
在此,雖然如採用圖9所後述那樣,在具有側面部202A的反射薄片200配置擴散板300,且如圖2所示,在對多個擴散板300進行模組化來作為照明單元10的情況下,光透過側面部202A的齒間,但有些情況下擴散板300之間會變暗。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只要使光路向與擴散板300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變更即可。該情況下,設置狹縫區域340A,340B是有效的。
另外,還可以僅設置狹縫區域340A,或者僅設置狹縫區域340B。該情況下,與不設置狹縫區域340A,340B中的任何一個相比,能夠防止擴散板300之間變暗。
其中,在只能形成狹縫區域340A和狹縫區域340B中的某一個的情況下,較佳為僅形成狹縫區域340B。這是因為狹縫區域340B附近的擴散板300之間的隙間,容易形成為比狹縫區域340A附近的擴散板300之間的隙間更大,因此對此進行補充。
另一方面,在擴散板300變得非常大的情況下,由於LED元件110之間的間距變大,為了射出均勻強度的光,設置狹縫區域340C,340D是有效果的。
另外,還可以僅設置狹縫區域340C,或者僅設置狹縫區域340D。該情況下,與不設置狹縫區域340C,340D中的任何一個的情況相比,能夠使來自擴散板300的光的強度提高。
但是,在只能形成狹縫區域340C和狹縫區域340D中的某一個的情況下,較佳為僅形成狹縫區域340C。這是因為,與各凹圓錐面320對應的LED元件110的列間距比行間距更大,故而列間中央處的光強度比行間的中央處更低,因此對此進行補充。
圖5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與調節薄片400之間的配置關係分解立體圖。另外,圖6是說明調節薄片400的結構的圖,圖6(a)是俯視圖,圖6(b)是分解立體圖。
如圖5所示,調節薄片400是大致圓形的薄片狀的部件,以其中心與各LED元件110的發光面的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粘合在擴散板300的各凹圓錐面310上,對從各調光區域DE1、DE2、DE3、DE4射出的光的配光進行調節。但是,本實施方式的調節薄片400,不是必須粘合在擴散板300,而是只要通過某些手段固定配置在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的光路上即可。
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調節薄片400,是半徑各不相同的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依次按照該順序通過印刷、蒸鍍等層疊在透明薄膜450上而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透明薄膜450、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分別可使來自LED元件110的一部分光透射。
透明薄膜450,厚度為2.0μm~10μm,採用例如PET作為材料,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是對厚度2.0μm~10μm的聚氨酯系樹脂薄片進行沖裁(例如、維多利亞式沖裁加工等)而得到的。另外,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只要能夠調節配光(即,透射率)即可,作為其他實施方式,還可以採用尼龍等其他合成樹脂。透明薄膜450,只要是能夠對第1薄片410等和擴散板300之間進行連接即可,在擴散板300側設置 例如可粘著層。另外,第1薄片410等,也可以不設置透明薄膜450,而是通過印刷、蒸鍍等直接形成在擴散板300上。
如圖6(b)所示,第1薄片410,是例如16角星形形狀的薄片部件。並且,第2薄片420,是半徑比第1薄片410更小的例如8角星形形狀的薄片部件。並且,第3薄片430,是半徑比第2薄片420更小的例如8角星形形狀的薄片部件。
透明薄膜450、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各自中心對準後配置在同軸上,第2薄片420位於第1薄片410之上,第3薄片430位於第2薄片420之上,並一體化(圖6(a))。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第3薄片430的中心部,形成圓形的開口431,在第1薄片410形成以包圍第2薄片420的周圍的方式配置的例如8個圓形開口411、和配置在開口411的外側的例如8個圓形開口412。
由此,本實施方式的調節薄片400中,第2薄片420和第3薄片430在中心部(即,形成開口431的部分)重疊,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在其外側重疊。另外,第2薄片420和第3薄片430在其更外側重疊,在第2薄片420的外側形成存在第1薄片410的部分和不存在第1薄片410的部分(即,形成開口411、412的部分)。
這樣,若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的重疊程度不同,則相應地透射率會不同。本實施方式中,根據來自LED元件110的光的配光特性(即,亮度分佈),對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的重疊程度、開口411、412的大小、位置進行調節,來部分變更透射率,調節成為整體大致均勻的亮度分佈。
圖7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和調節薄片400之間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圖。另外,雖然在圖7中為了方便說明僅示意性示出調光區域DE1(即,僅1個擴散元件),但其他調光區域DE2~DE4的情況下也同樣。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10中,從在擴散板300的圓形開口321內的空間配置的LED元件110射出由各箭頭示出的光(光線)。
具體而言,從LED元件110射出如箭頭a所示那樣的與發光面的中心軸相對的擴散角為0°~180°的光。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因擴散板300的凹圓錐面320的透鏡效果而聚光並入射至擴散板300內,進入擴散板300內。
並且,若到達前方(圖7的上方)的凹圓錐面310,則一部分光從凹圓錐面310射出(箭頭b),剩餘的光通過凹圓錐面310而被反射,在擴散板300內被擴散(箭頭c、箭頭e)。並且,通過凹圓錐面310在擴散板300內擴散的光,進入擴散板300的內部,通過槽部322a、322b、322c、322d等的壁面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並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箭頭d)。
並且,通過凹圓錐面310擴散的光的一部分,進入擴散板300的內部,從擴散板300的側面射出(箭頭e),但若採用擴散板300,則能夠使來自LED元件110的光的大半部分最終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
圖8是表示從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10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的照片及曲線圖。圖8中,為了對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和調節薄片400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不但示出存在擴散板300和調節薄片40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圖8(c)),還一併示出沒有擴散板300和調節薄片40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即,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圖8(a))、及、雖然存在擴散板300 但不存在調節薄片40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即,從擴散板300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圖8(b))。
另外,圖8(a)~圖8(c)的各曲線圖,與各照片對應地,從軸方向及Y軸方向示出各照片在各位置的相對亮度。
首先,比較圖8(a)和圖8(b)便可知:通過採用擴散板300,從而不但與LED元件110接近的位置處的光量相對減少,並且偏離LED元件110的位置處的光量相對增加,因此從擴散板300整體射出光,能夠使均勻度提高。
另外,比較圖8(b)和圖8(c)便可知: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調節薄片400粘合在擴散板300的凹圓錐面310上,因此從凹圓錐面310射出的光(圖7的箭頭b),通過調節薄片400被部分反射,該反射光從相對偏離調節薄片400的位置射出。因此,能抑制LED元件110產生的熱點(亮度高的部分),從擴散板300整體射出光量均勻的光。
另外,由於在擴散板300與基板101之間,配置反射薄片200(圖2、圖7),因此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在擴散板300的底面被反射,在不直接入射至擴散板300的情況下,或者雖然暫且入射向擴散板300,但通過凹圓錐面310進行反射後從擴散板300的底面射出的光,通過反射薄片200再次向擴散板300反射,並入射至擴散板300,從而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幾乎所有的光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
圖16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調節薄片400的作用效果的圖,示出從照明單元10射出的光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亮度分佈。圖16中,“α”是未配置調節薄片40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β”是僅配置第1薄片41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γ”是配置了第1薄片410和第2薄片42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 佈,“δ”是配置了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
表1是表示圖16的X軸方向的亮度分佈(下側的曲線圖)的峰值和根據該峰值求出的透射率的表,表2是表示圖16的Y軸方向的亮度分佈(右側的曲線圖)的峰值和根據該峰值求出的透射率的表。
Figure 110108706-A0305-02-0022-1
Figure 110108706-A0305-02-0022-2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調節薄片400,由在透明薄膜450上形成的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及第3薄片430構成。因此,調節薄片400的透射率,在LED元件110的射出面附近(即,中央部)低(參照表1、表2的“δ”),隨著偏離LED元件110的射出面(即,隨著朝向周邊部)而變高(參照表1、表2的“γ”、“β”)。
因此,從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如圖16中的“α”所示,在LED元件110的射出面上具有峰值,但穿透過調節薄片400後的光的亮度分佈是該峰值被抑制,在各調光區域DE1、DE2、DE3、DE4能得到大致均勻的亮度分佈(參照圖16的“δ”)。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雖然設置成第1薄片410、第2薄片420、第3薄片430的3層構造,但並非限定於這樣的結構,例如,還可以對各薄膜的厚度進行變更等,可以設置為2層構造,還可以設置為4層以上的構造。即,調節薄片400只要是多個層構造即可。這點在後述的第5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也同樣。
以上雖然是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結構,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內還可以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本實施方式中,雖然選取在搭載了8個LED元件110的一張基板101上配置2個擴散板30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這樣的結構,例如,還可以採用多個與擴散板300的大小對應的基板101。
另外,對於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雖然說明瞭與4個LED元件110對應地拼版4個圖案(即,4個擴散元件)的情況,但只要對各LED元件110配置1個擴散元件即可,拼版數量也不限定為4個。即,對於N個(N為1以上的整數)的LED元件110,只要將N個擴散元件拼版在擴散板300即可。
(第2實施方式)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單元10的結構的圖。圖9(a)是表示將擴散板300安裝在反射薄片200A的狀態的圖,圖9(b)是表示擴散板300和反射薄片200A被分解的狀態的圖。
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在擴散板300上附帶配置的反射薄片200A形成為包圍擴散板300的底面及側面,這一點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另外,圖9中,為了方便說明,僅示出一個擴散板300和反射薄片200A,其他結構省 略,但還可以將反射薄片200A的尺寸設置為2倍,將例如兩個擴散板300收納在一個反射薄片200A內。
如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反射薄片200A(反射部件),是採用金屬薄板(例如、鋁)或者樹脂(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反射率90%以上且熱收縮率0.5%以下的部件。
反射薄片200A,大致形狀呈上表面敞開的大致形狀為四方箱形的形狀,內部可收納擴散板300。反射薄片200A,具有:按照覆蓋擴散板300的底面的方式形成的底面部201A、和按照覆蓋擴散板300的例如四個側面的方式形成的側面部202A。該情況下,底面部201A,與擴散板300中的成為光的入射面的底面抵接。另外,側面部202A與擴散板300的側面對置。
在底面部201A的內面形成第1反射面201Aa,在側面部202A的內面形成第2反射面202Aa。側面部202A,既可以彼此在短邊部分連接,也可以不是如此。後者的情況下,嚴格來說,反射薄片200A不是箱狀,但即使該情況下作為大致形狀也可以說是箱狀。
並且,在反射薄片200A的底面部201A,形成與LED元件110的位置對應的4個貫通孔200Aa、和擴散板300的例如4個突起302分別穿過的例如4個貫通孔200Ab。另外,反射薄片200A的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被加工成鋸齒狀。
若不對側面部202A進行這種加工,則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的上表面呈直線狀,且在存在上表面和側面之間的角部的情況下,以該角部為邊界,光的反射方向大不相同,其結果是,沒有太多光到達該角部的對應位置而產生直線狀的陰影,為了避免該陰影因此進行加工。
因此,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的形狀不限定於鋸齒狀,可以是例如波狀,也可以是鋸齒狀和波狀混合的形狀。另外,也可以不對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整體進行加工,而是至少對其所含的一部分進行加工即可。
進而,齒部數和大小也不限定於圖9所示的方案,極端而言,即使是只設計為非常大的一個或者兩個左右的齒部,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或者即便在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的上表面設置圓弧,在側面部202A的頂端部不形成上表面和側面之間的角部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另外,關於齒部的形狀,不限定於圖9所示的方案。例如,雖然圖9中示出齒部為左右對稱的形狀,但也可是齒部的一側相對於齒部的底面部呈例如30度~60度的範圍的相對和緩的傾斜,另一側相對於底面部為大致正交如例如80度~90度的傾斜的形狀。
另外,若示出一例,則只要設置齒部的底部為2.0mm~4.0mm,設置齒的高度為1.0mm~2.0mm左右即可。即使在波狀的情況下,只要設置為與之同樣的形狀及大小即可,因此,只要將1/2週期設置為2.0mm~4.0mm左右,將振幅設置為0.5mm~1.0mm即可。
另外,雖然不一定限定於此,只要將反射薄片200A的底面至齒部的底部為止的高度、從底面至齒部的頂部為止的高度,分別設置為相對於側面部202A的高度是50%~90%、90%~100%即可。進而,只要將齒部的底部的寬度設置為相對於側面部202A的寬度是2.5%~10%即可。
另外,雖然圖9(b)中示出由多個齒部構成的齒部組是連結各頂部的線呈水準直線狀,但是連接齒部組的各頂部的連接線在水準方向的中央附 近呈山型這樣的直線狀或者曲線狀也可。這樣,由於光容易朝向擴散板300的四角,因此存在擴散板300作為整體的明暗差變少的優點。
另外,在將連接齒部組的各頂部的連接線設置為直線狀的情況下,如圖9(c)所示,作為一例,一種方法是使相互鄰接的齒部中的一個齒部的高度的一半左右成為其中另一齒部的高度。
另外,在將連接齒部組的各頂部的連接線設為曲線狀的情況下,作為一例,一種方法是設置為:在水準方向由x表示,垂直方向由y表示的情況下,用y=0.2x2~0.4x2左右表示從齒部組的端部至齒部組的中央為止的曲線狀。另外,作為這樣的山型,關於各個齒部的底部.高度,也能夠設置為上述這樣的尺寸。
關於反射薄片200A的大小比擴散板300的大小稍稍大,以將擴散板300嵌入其中,當在反射薄片200A內收納擴散板300時,擴散板300的底面及側面被配置為與反射薄片200A的內面對置。即,擴散板300的底面及側面分別被反射薄片200A的第1反射面201Aa及第2反射面202Aa覆蓋。
因此,從擴散板300的底面射出的光,通過第1反射面201Aa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側,從擴散板300的側面射出的光,通過第2反射面202Aa從擴散板300的側面再次入射至擴散板300內,最終被反射至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側。
圖10是表示從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射出的光的亮度分佈的照片。另外,圖10中,為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反射薄片200A的作用效果,除了採用本實施方式的反射薄片200A的情況下的亮度分佈(圖10(b))之外,還 一併示出第1實施方式(即,採用了反射薄片200的情況)的亮度分佈(圖10(a))。
圖10(a)及圖10(b)的3行3列的矩陣,分別是指圖9(a)所示的照明單元,表示僅第2行第2列的照明單元的LED元件110導通的狀態。
比較圖10(a)和圖10(b)可知: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從第2行第2列的照明單元的擴散板300的側面射出的光,通過該第2反射面202Aa從擴散板300的側面再次入射至擴散板300內,最終朝向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側反射,並從擴散板300的上表面射出,因此可有效利用光。因此,若採用本實施方式的結構進行局部調光,則能夠正確控制各調光區域的光量。
(第3實施方式)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裝置所具備的照明單元10A的結構的圖。圖11(a)是俯視圖,圖11(b)是仰視圖,圖11(c)是分解立體圖。
如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10A,具備:四方板狀的LED單元100A;在LED單元100A的上表面配置的反射薄片200B;和在反射薄片200B的上表面配置的例如2個擴散板600。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10A與第1實施方式的照明單元10的不同點在於以下兩點:例如2個(X軸方向)×例如1個(Y軸方向)的LED元件110安裝在基板101A的上表面;以及在各擴散板600上與各LED元件110對應地形成1個圖案(即,1個調光區域)。
另外,應掌握的是,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的大小、和第1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的大小大致相同。即,本實施方式中,由1個調光區域(即,擴散板600)代替第1實施方式的四個調光區域DE1、DE2、DE3、DE4。
在反射薄片200B,形成與例如2個LED元件110的位置對應的例如2個貫通孔200Ba、和擴散板600的例如2個突起602穿過的例如2個貫通孔200Bb。
本實施方式中也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擴散板600與基板101A之間配置反射薄片200B,即使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不入射至擴散板600而是在擴散板600的底面被反射,或者暫且入射至擴散板600但仍從擴散板600的底面射出,也會通過反射薄片200B再次朝向擴散板600的底面反射,並再次入射至擴散板600,因此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幾乎所有光都從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射出。
擴散板600,與第1實施方式的擴散板300同樣地,是以覆蓋反射薄片200B的形式,配置在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的光路上,使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在擴散板600內部繞著Z軸擴散的、四方板狀的光學玻璃或者樹脂(例如、丙烯、Pc(聚碳酸酯)等)製成的光學元件。
圖12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的結構的附圖。圖12(a)是俯視圖,圖12(b)是右視圖,圖12(c)是仰視圖。另外,圖13是說明擴散板600的結構的剖視圖。圖13(a)、圖13(b)分別為圖12(c)的A-A剖視圖、B-B剖視圖。
如圖12(b)、圖12(c)所示,在各擴散板600的底面,形成向Z軸的負方向側突出的圓柱狀的例如四個突起602。若擴散板600載置在反射薄 片200B上,則各突起602穿過反射薄片200B的貫通孔200Bb、增強板120的貫通孔120a,向基板101A的底面側突出。通過在基板101A的底面側對各突起602進行熱熔敷等,從而將擴散板600固定在基板101A(圖11(c))。
如圖12(a)、圖13(a)、圖13(b)所示,在各擴散板600的上表面,與例如一個LED元件110的位置對應地,形成一個凹圓錐面610。若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穿過擴散板600內,到達凹圓錐面610,則一部分光從凹圓錐面610射出,並且另外一部分光通過凹圓錐面610圍繞Z軸在擴散板600內擴散。由此,可實現擴散板600的均勻度。
如圖12(a)、圖13(a)所示,在擴散板600的上表面的四角形成切口部650。通過從切口部650射出光,從而減少從擴散板600的側面洩漏的光量,增加來自擴散板600的上表面的光的射出量的總量。
另外,在擴散板600的上表面的對角線上配置形成隨著從中央部朝向四角部慢慢向上側突出的例如四個突出部619。如上所述,在形成第1實施方式的例如四個調光區域DE1、DE2、DE3、DE4的情況下,與之對應地,LED元件110的數量也成為4個,但在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形成1個調光區域的情況下,LED元件110的數量也為一個,因此最大光量與圖3的情況相比成為1/4,光量降低。
並且,由於該光量的降低在擴散板600的四角部變得顯著,因此通過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突出部619,從而抑制四角部的光量降低。另外,通過對突出部619的上表面實施凹凸差為數十μm左右的起皺加工(凹凸加工),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光量降低。
另外,在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形成從四角部沿著各條邊延伸的、例如8條槽部611。槽部611,作為波導發揮作用,若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到達槽部611,則通過槽部611的壁面被反射。
因此,能抑制來自各擴散板600(即,各調光區域)的光向鄰接的調光區域的洩漏。並且,在擴散板600的Y軸方向中央部的X軸方向兩端部,形成各自向凹圓錐面610延伸的槽部613。各槽部613,由作為波導發揮作用的例如四個槽部613a、613b、613c、613d構成,若來自LED元件110的光到達槽部613a、613b、613c、613d,則通過各個壁面向擴散板6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
另外,槽部613a等的形成位置,不限定於圖12(a)所示的方案,還可以形成於擴散板600的X軸方向中央部的Y軸方向兩端部。該情況下,與之鄰接的槽部611會變短。
附帶針對槽部611、613a等及615的形成位置進行如下說明,總之,這一點在擴散板300的情況下也同樣如此:槽部611、613a等及615,只要平衡性良好地適當形成於物理上偏離LED元件110的地方即可。這樣,在使用擴散板300及擴散板600中的任一者的情況下,都可從其上表面均勻地射出光。
另外,擴散板600(即,各調光區域),與擴散板300同樣地,能夠抑制光向鄰接的調光區域的洩漏。另外,在擴散板600的上表面的例如4個突出部619的附近,形成以凹圓錐面610為中心的例如8條圓弧狀的槽部615。槽部615作為波導發揮作用,若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到達槽部615,則通過槽部615的壁面反射至擴散板600的上表面方向,並從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射出。
如圖12(c)、圖13(a)、圖13(b)所示,在各擴散板600的底面,設置在與凹圓錐面610對應的位置形成的凹圓錐面620、和與凹圓錐面620相連且選擇性地形成的圓形開口621。
另外,凹圓錐面620,成為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進行入射的入射面,並作為一種聚光透鏡發揮作用。因此,通常,從各LED元件110射出的光,雖然具有較大的角度分量(即,擴散角大),但通過向各凹圓錐面620入射,從而擴散角會變窄。
如圖12(c)、圖13(a)、圖13(b)所示,在各擴散板600的底面,以包圍凹圓錐面620的方式,形成多個環狀槽部622呈同心圓狀。另外,關於槽部622的深度,如在偏離凹圓錐面620的位置形成的槽部622那樣深(圖4(a)),通過凹圓錐面610擴散的光及從LED元件110射出的擴散角廣的光,通過槽部622的壁面向擴散板6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從而從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射出。
另外,在擴散板600的底面形成階梯部625、640。階梯部625形成於四角部,階梯部640形成於與槽部613對應的位置。階梯部625等,都是比其周邊部分更薄的部分。
另外,在階梯部625形成多個圓弧狀的槽部626,在階梯部640形成朝向外側深度逐漸變深的多個圓弧狀的槽部641(圖13(a)、圖13(b))。
另外,如圖12(c)所示,在擴散板600的底面的端部,沿著各辺形成多個圓形的凹部631、633。若來自各LED元件110的光到達凹部631、633,則通過凹部631、633的壁面向擴散板6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中,拼版與例如1個LED元件110對應的例如1個圖案(即,1個擴散元件),形成一個調光區域。並且,來自LED元件110的光,通過形成於擴散板600的凹圓錐面610、槽部622等向擴散板600的上表面方向反射後從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射出。
(第4實施方式)
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擴散板600的變形例的俯視圖。如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本變形例)的擴散板600A,在上表面沒有形成例如四個突出部619這一點與第3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不同。
圖15,是表示使用了第3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的照明單元的亮度分佈、和使用了第4實施方式的擴散板600A的照明單元的亮度分佈的圖,圖15左側的曲線圖,是表示擴散板600及擴散板600A的一個對角方向(圖15的A方向)的亮度分佈的曲線圖,圖15右側的曲線圖,是表示擴散板600及擴散板600A的另一個對角方向(圖15的B方向)的亮度分佈的曲線圖。
如圖15所示,若採用擴散板600及擴散板600A,則從LED元件110射出的光在擴散板600內及擴散板600A內擴散,因此接近於LED元件110的位置的光量相對減少,而且偏離LED元件110的位置的光量相對增加,因此從擴散板600及擴散板600A整體射出光,能夠使均勻度提高。
另外,若比較擴散板600的亮度分佈和擴散板600A的亮度分佈,則可知擴散板600的亮度分佈,與擴散板600A相比,亮度高出大致100cd/m2左右。可知這是在擴散板600的上表面形成的例如四個突出部619的影響,突出部619有效發揮提高亮度的作用。
(第5實施方式)
圖1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調節薄片400A~400C的變形例的圖,與圖6對應。代替星形多角形狀,圖17(a)中示出:各個頂端帶圓角的第1薄片410A;一部分頂端帶圓角的第2薄片420A;和各個頂端帶圓角的第3薄片430A。
圖17(b)示出:代替第1薄片410A的前端部分而包含大小兩種類型的大致圓狀部件的第1薄片410B;包含四角被切割的部件以及位於該四角和四角的大致中間位置的小型的大致圓狀部件的第2薄片420B;和代替第3薄片430A的各個前端部分而包含小型的大致圓狀的部件的第3薄片430B。
圖17(c)示出:將圖6(b)所示的第1薄片410和圖17(b)所示的第1薄片410B組合而成的第1薄片410C;與圖6(b)所示的第2薄片420同樣形狀的第2薄片420C;和與圖6(b)所示的第3薄片430同樣形狀的第3薄片430C。
在圖17所示的調節薄片400A~400C的情況下,也與圖6所示的調節薄片400的情況同樣地,能夠得到採用圖16所說明的那樣效果。因此,本說明書中,構成圖17所示那樣的調節薄片400A~400C的第1薄片410A~410C、第2薄片420A~420C、第3薄片430A~430C的形狀,也包含在星形多角形狀中。
另外,採用以上說明的擴散板600等的照明單元,即可以用於個人電腦所附帶的液晶顯示器,還可以用於所謂的液晶電視等電視機。另外,該照明單元,還可以用於一般照明裝置、街道看板裝置等不具有液晶面板而具有擴散罩、透光性樹脂板等的裝置。
另外,應當認為本次公開的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不是受上述說明的限定,而是意指包含由說明書所示的、與說明書的範圍等同的意思和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300:擴散板
310:凹圓錐面
311:槽部
650:切口部
DE1、DE2、DE3、DE4:調光區域

Claims (4)

  1. 一種反射部件,其特徵在於,它是形成有對從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進行控制的槽部的四方板狀的配光控制元件所附帶配置的反射部件,並具備:第1反射面,其與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入射面抵接,對從該入射面側射出的光進行反射;以及第2反射面,其與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若干側面對置,對從該側面側射出的光進行反射;所述配光控制元件具備:突起;多個凹部,形成於沿著通過該突起的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長邊方向的剖面位置;所述第1反射面在所述突起的對應位置形成有貫通孔;所述第2反射面的頂端部皆包含鋸齒狀或者波狀的形狀,位於所述第2反射面上沿著所述長邊方向的面的齒部組的各頂部的連接線在水準方向的中央附近呈山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反射部件,其中,採用熱收縮率0.5%以下的金屬或者樹脂的薄板形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1反射面及所述第2反射面的反射率為90%以上。
  4. 一種照明單元,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 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發光元件;以及形成有對從發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進行控制的槽部的四方板狀的配光控制元件、及位於所述配光控制元件與所述基板之間的如請求項1所述的反射部件;所述配光控制元件具備:突起;多個凹部,形成於沿著通過該突起的所述配光控制元件的長邊方向的剖面位置;所述第1反射面在所述突起的對應位置形成有貫通孔;所述第2反射面的頂端部皆包含鋸齒狀或者波狀的形狀,位於所述第2反射面上沿著所述長邊方向的面的齒部組的各頂部的連接線在水準方向的中央附近呈山型。
TW110108706A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TWI769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0802 2017-03-31
JP2017070802 2017-03-31
JP2017129764 2017-06-30
JP2017-129763 2017-06-30
JP2017-129762 2017-06-30
JP2017-129761 2017-06-30
JP2017129762 2017-06-30
JP2017129763 2017-06-30
JP2017-129764 2017-06-30
JP2017129761 201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032A TW202125032A (zh) 2021-07-01
TWI769733B true TWI769733B (zh) 2022-07-01

Family

ID=6367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704A TWI782444B (zh)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TW107110971A TWI769235B (zh)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TW110108706A TWI769733B (zh)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704A TWI782444B (zh)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TW107110971A TWI769235B (zh) 2017-03-31 2018-03-29 配光控制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4) JP6818360B2 (zh)
CN (3) CN114236902A (zh)
TW (3) TWI782444B (zh)
WO (1) WO2018181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5145B1 (en) * 2020-01-06 2021-04-20 Coretr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module
JP7270133B2 (ja) * 2020-08-31 2023-05-1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50046A (en) * 2007-06-05 2008-12-16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therefor
WO2009020138A1 (ja) * 2007-08-08 200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100010A1 (de) * 2009-03-06 2010-09-10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d-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2013247092A (ja) * 2012-05-29 2013-12-09 Sharp Corp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6158243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用レンズ、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8899B2 (en) * 1999-06-07 2006-04-18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Method of speckle-noise pattern reduc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e based on reducing the temporal-coherence of the planar laser illumination beam before it illuminates the target object by applying temporal phase modulation technique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lib towards the target
DE10051464B4 (de) * 2000-10-17 2011-08-1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93055 Stufenlinse
TW574509B (en) * 2001-02-14 2004-02-01 Yuka Denshi Co Ltd Light guide body, light reflective sheet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ing the light reflective sheet,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reflective sheet
TW588185B (en) * 2001-09-06 2004-05-21 Sharp Kk Displa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4061479B2 (ja) * 2002-07-16 2008-03-19 三菱電機照明株式会社 Led光源装置
JP4333218B2 (ja) * 2003-05-27 2009-09-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スティフナー付き多層回路配線板
JP2006164625A (ja) * 2004-12-03 2006-06-22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5140922B2 (ja) * 2005-01-17 2013-02-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発光光源及び発光光源アレイ
JP2006278309A (ja) * 2005-03-01 2006-10-1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
JP4280283B2 (ja) * 2006-01-27 2009-06-17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面照明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照明装置
JP2009021578A (ja) * 2007-06-15 2009-01-29 Ngk Spark Plug Co Ltd 補強材付き配線基板
JP5277587B2 (ja) * 2007-08-20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09634B2 (ja) * 2007-10-11 2013-06-12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光源素子アレイ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75166A (ja) * 2007-12-25 2009-08-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915711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177392B (zh) * 2008-10-10 2013-11-27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5306879B2 (ja) * 2009-03-30 2013-10-0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補強材付き配線基板
JP5179651B2 (ja) * 2009-04-03 2013-04-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2460746A (zh) * 2009-06-15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20120343A1 (en) * 2009-06-15 2012-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emitting module, lighting device, displaying device, and television-receiver device
JP5319435B2 (ja) * 2009-07-23 2013-10-1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反射板用白色フィルム
US20120126261A1 (en) * 2009-08-07 2012-05-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ens, light-emitting module, light-emitting element package,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052600B (zh) * 2009-11-10 2013-04-24 清华大学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DE102010007751B4 (de) * 2010-02-12 2020-08-2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inse,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element und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KR101707574B1 (ko) * 2010-03-16 2017-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광 패턴을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의 차광 패턴 형성방법
TWI561770B (en) * 2010-04-30 2016-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unit, display apparatus, television set,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5550505B2 (ja) * 2010-09-16 2014-07-16 株式会社東芝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04342A (ja) * 2010-11-09 2012-05-31 Toshiba Corp 面照明装置
JP5667888B2 (ja) * 2010-12-13 2015-02-1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WO2012081183A1 (ja) * 2010-12-16 2012-06-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74371A (ja) * 2011-02-17 2012-09-10 Sharp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04337A (ja) * 2011-03-28 2012-10-22 Sharp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WO2012164790A1 (ja) * 2011-05-31 2014-07-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光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859772B2 (ja) * 2011-08-26 2016-02-1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13099786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5584858B2 (ja) * 2012-03-13 2014-09-10 ナル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5641547B2 (ja) * 2012-04-10 2014-12-17 マイクロ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配光分散制御型led照明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照明方法
JP5964132B2 (ja) * 2012-05-23 2016-08-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046398B2 (ja) * 2012-07-04 2016-12-1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74049B (zh) * 2012-12-26 2017-03-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及使用該透鏡的背光模組
JP6131507B2 (ja) * 2013-02-22 2017-05-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CN104696780B (zh) * 2013-12-05 2017-04-26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光源组件
KR20150105169A (ko) * 2014-03-06 2015-09-16 교우세라 커넥터 프로덕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명기구
KR20150111021A (ko) * 2014-03-24 2015-10-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JP6378532B2 (ja) * 2014-05-08 2018-08-2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120818B2 (ja) * 2014-09-11 2017-04-26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WO2016121197A1 (ja) * 2015-01-28 2016-08-04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配光板及び照明器具
JP2017103161A (ja) * 2015-12-03 2017-06-08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10310322B2 (en) * 2016-04-29 2019-06-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Image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8037257A (ja) * 2016-08-31 2018-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50046A (en) * 2007-06-05 2008-12-16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therefor
WO2009020138A1 (ja) * 2007-08-08 200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100010A1 (de) * 2009-03-06 2010-09-10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d-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2013247092A (ja) * 2012-05-29 2013-12-09 Sharp Corp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6158243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用レンズ、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18367B2 (ja) 2021-01-20
CN114236901A (zh) 2022-03-25
JP6786037B2 (ja) 2020-11-18
JP2019009106A (ja) 2019-01-17
TW202131051A (zh) 2021-08-16
CN110637238B (zh) 2021-12-07
WO2018181701A1 (ja) 2018-10-04
CN114236902A (zh) 2022-03-25
TW202125032A (zh) 2021-07-01
CN114236901B (zh) 2023-08-22
TWI769235B (zh) 2022-07-01
JP2019009107A (ja) 2019-01-17
TW201837531A (zh) 2018-10-16
JP6818360B2 (ja) 2021-01-20
CN110637238A (zh) 2019-12-31
TWI782444B (zh) 2022-11-01
JPWO2018181701A1 (ja) 2019-04-04
JP2019009105A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395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45395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2132706A1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0954330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0080280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100920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導光板、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20194740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86551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部材の設計方法
JP5175956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769733B (zh) 配光控制元件
KR10201651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20102319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9838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313368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i
US2024021977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iii
WO202309243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3020896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382744B1 (ko) 표시장치
US20240219771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0057487A (ja) 反射部材、照明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テレビ受信機
KR20110000200A (ko) 표시장치 및 광가이드 부재
KR2011012869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2164885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1193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