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729B - 硬幣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硬幣檢測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729B
TWI763729B TW106137295A TW106137295A TWI763729B TW I763729 B TWI763729 B TW I763729B TW 106137295 A TW106137295 A TW 106137295A TW 106137295 A TW106137295 A TW 106137295A TW I763729 B TWI763729 B TW I7637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coins
conveying
conveyance
convey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0275A (zh
Inventor
柴田義人
冨田一宏
大岩武
山根拓也
永田将司
福島慶之
谷口剛寛
中山雅雄
隠塚将二郎
福浦拓八
強瀬俊祐
堀口剛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72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Coin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課題]圖求硬幣處理機的小型化。   [解決手段]一種硬幣檢測裝置(10a),係適用在依每一面額收納已收款的硬幣,經由付款指示支付所收納的硬幣之硬幣處理機(1);其中,該硬幣檢測裝置具備:檢測硬幣搬運部(20),其係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已收款的硬幣往其中一方向搬運;以及鑑別部(50),其係鑑別經由檢測硬幣搬運部(20)往其中一方向搬運的硬幣的真偽及面額;檢測硬幣搬運部(20),係對於經由鑑別部(50)被鑑別為偽幣的硬幣,往與其中一方向為相反側的另一方向搬運。

Description

硬幣檢測裝置
[0001] 本發明有關硬幣檢測裝置,更詳細地說,為有關適用在依每一面額收納已收款的硬幣,另一方面,經由付款指示支付所收納的硬幣的硬幣處理機之硬幣檢測裝置。
[0002] 以往,例如適用作為貨幣兌換機之硬幣處理機,係在識別了投入到收款口的硬幣的真偽及貨幣種類後,自動地取入已被識別而作為正幣的硬幣,並收納到設有每一貨幣種類之硬幣收納庫。而且,硬幣處理機,係把收納在硬幣收納庫中的硬幣,因應來自外部的裝置等的零錢支付要求,把要求金額的硬幣作為零錢支付到付款口(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3]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39773號專利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0004] 順便一說,在上述硬幣處理機中,設有複數個無端狀地張設在一對滾輪之皮帶,配置成下游側皮帶的最上游部位位置在上游側的皮帶的最下游部位的下方,進行硬幣的搬運。接著,於各皮帶有必要有某種程度的搬運長度的緣故,結果,圖求裝置整體的小型化是有困難。   [0005] 本發明有鑑於上述實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硬幣檢測裝置,係可以圖求硬幣處理機的小型化。 〔解決課題之手段〕   [0006]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有關本發明的硬幣檢測裝置,係適用在依每一面額收納已收款的硬幣,另一方面,經由付款指示支付所收納的硬幣之硬幣處理機;其特徵為:具備:搬運手段,其係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前述已收款的硬幣往其中一方向搬運;以及鑑別手段,其係鑑別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的硬幣的真偽及面額;前述搬運手段,係對於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之硬幣,往與前述其中一方向為相反側的另一方向搬運。   [0007] 而且本發明係於上述硬幣檢測裝置中,前述搬運手段,係具備:搬運帶輪,其係設成前後一對的樣態;搬運皮帶,其係無端狀地張設在前述搬運帶輪間;以及搬運構件,其係被安裝在前述搬運皮帶,且配合該搬運皮帶的變位,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前述已收款的硬幣搬運到後方,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搬運到前方。   [0008] 而且本發明係於上述硬幣檢測裝置中,前述搬運皮帶,係以左右一對的樣態,無端狀地張設在前述搬運帶輪間;前述搬運構件,係左右兩端部被安裝在前述搬運皮帶,且經由前述搬運皮帶的變位,按壓成為搬運對象的硬幣的面成為V字形狀。   [0009] 而且本發明係於上述硬幣檢測裝置中,具備送出擋板,其係以開關設在前述鑑別手段的附近的送出口之樣態而設置,且在常態下,閉合前述送出口,另一方面,在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硬幣為真幣的情況下,打開前述送出口,容許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之該硬幣通過該送出口。   [0010] 而且本發明係於上述硬幣檢測裝置中,具備導引構件,其係在常態下,以在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的硬幣的通過領域進出移動的姿勢,設成對該通過領域可進退移動,在經由前述送出擋板閉合了前述送出口的情況下,按壓通過該通過領域的硬幣,從該通過領域後退移動,經此,容許該硬幣通過,另一方面,在經由前述送出擋板打開了前述送出口的情況下,抵接通過該通過領域的硬幣而把該硬幣導引到送出口。   [0011] 而且本發明係於上述硬幣檢測裝置中,前述搬運手段,乃是在正轉驅動的情況下,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後方搬運前述已收款的硬幣,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前方搬運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另一方面,在逆轉驅動的情況下,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前方搬運前述已收款的硬幣,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後方搬運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者;具備暫時保留機構,其係在逆轉驅動前述搬運手段的情況下,暫時地保留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 〔發明效果〕   [0012] 根據本發明,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其中一方向搬運已收款的硬幣之搬運手段,就有關經由鑑別手段鑑別出為偽幣之硬幣,係往與其中一方向為相反側之另一方向搬運的緣故,可以圖求該搬運手段中的搬運長度的縮短化,經此,發揮了可以圖求硬幣處理機1的小型化之效果。
[0014] 以下參閱附圖,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適合的實施方式。   [0015]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硬幣檢測裝置所適用的硬幣處理機的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0016] 在此例示的硬幣處理機1,乃是適用作為例如貨幣兌換機者,依每一面額收納已收款的硬幣,另一方面,經由付款指示支付所收納的硬幣者。這樣的硬幣處理機1,係構成具備硬幣檢測裝置10a及硬幣搬運裝置10b。 <硬幣檢測裝置>   [0017] 圖2~圖4為分別表示圖1所示的硬幣處理機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係表示適宜省略一部分的構成要件。圖5為示意地表示圖2~圖4所示的硬幣檢測裝置10a之特徵的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0018] 在此例示的硬幣檢測裝置10a,乃是鑑別通過收款部2所已被收款的硬幣的真偽及面額者。在此,收款部2係如圖1表示,具有硬幣投入口2a,為收款硬幣的部分。   [0019] 硬幣檢測裝置10a,係如圖2~圖5表示,構成具備:檢測硬幣搬運部(搬運手段)20、導引構件30、供給擋板31、暫時保留機構33、檢測硬幣分離部40、鑑別部(鑑別手段)50、以及貨幣檢測控制部60。   [0020] 圖6~圖8,係分別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10a的重要部分者,圖6為俯視圖,圖7為仰視圖、圖8為立體圖。也如這些圖6~圖8表示,檢測硬幣搬運部20,係構成具備:搬運帶輪21、搬運皮帶22、按壓搬運構件(搬運構件)23、送出擋板24、以及偽幣貫通孔25。   [0021] 搬運帶輪21,係在框體也就是搬運裝置本體20a(參閱圖2及圖3)的內部,以前後一對的樣態而設置。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係透過未圖示的連繫齒輪單元連繫到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輸出軸。在此,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為經由從貨幣檢測控制部60所給予的驅動指令而正逆轉驅動者,經由從該貨幣檢測控制部60所給予的驅動停止指令而驅動停止。更詳細地說,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係在從貨幣檢測控制部60給予了正轉驅動指令的情況下而正轉驅動,另一方面,在給予了逆轉驅動指令的情況下而逆轉驅動。   [0022] 上述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乃是經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驅動(正轉趨動、逆轉驅動),以本身的中心軸為軸心,繞該軸心旋轉之驅動帶輪。這樣的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乃是經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正轉驅動,從左方看往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另一方面,經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逆轉驅動,從左方看往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者。   [0023] 搬運皮帶22,係為左右一對者,分別無端狀地張設在搬運帶輪21間。這樣的搬運皮帶22,係藉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驅動,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旋轉,經此,沿該延伸存在方向變位。更詳細說明的話,搬運皮帶22,係藉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正轉驅動,從左方看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往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經此,以上方部分一邊朝向後方,下方部分一邊朝向前方的樣態而變位。可是,搬運皮帶22,係藉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逆轉驅動,從左方看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往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經此,以上方部分一邊朝向前方,下方部分一邊朝向後方的樣態而變位。   [0024] 透過這樣的搬運皮帶22連繫到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之前方側的搬運帶輪21b,係在從左方看該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往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的情況下,以本身的中心軸為軸心,從左方看往逆時針旋轉旋轉,另一方面,在從左方看該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往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的情況下,以本身的中心軸為軸心,從左方看往順時針旋轉旋轉。亦即,前方側的搬運帶輪21b,乃是配合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的旋轉而旋轉的從動帶輪。   [0025] 按壓搬運構件23,係設有複數個,以方別跨在左右一對的搬運皮帶22之樣態,並以沿該搬運皮帶22的延伸存在方向成等間隔的樣態,而設置。這樣的按壓搬運構件23,係如圖9表示,設在右端部的右端凹凸部23a嵌合到設在右側的搬運皮帶22的右側凹凸部22a,並且,設在左端部的左端凹凸部23b嵌合到設在左側的搬運皮帶22的左側凹凸部22b,經此,以跨在左右一對的搬運皮帶22之樣態而被固定著。經此,按壓搬運構件23,係配合搬運皮帶22的變位沿該搬運皮帶22的延伸存在方向而變位者。尚且,按壓搬運構件23,係以左右兩端部的凹凸部23a、23b與搬運皮帶22的凹凸部22a、22b嵌合的方式被固定著,但與該搬運皮帶22相對之左右方向的移動,係因為搬運裝置本體20a的左右兩側部20a1而被規範制約,朝與搬運皮帶22相對之上方的移動,係因為搬運裝置本體20a的頂部20a2而被規範制約,朝與搬運皮帶22相對之下方的移動,係因為搬運裝置本體20a的底部20a3而被規範制約。   [0026] 這樣的按壓搬運構件23,係從左方看搬運帶輪21a往逆時針旋轉的方向旋轉而面對搬運皮帶22的變位方向的下游側之面23c,亦即在搬運皮帶22的上方部分面對後方之面、在搬運皮帶22的下方部分面對前方之面,成為V字形狀。亦即,按壓搬運構件23,係也如圖10表示,在面對搬運皮帶22的變位方向的下游側之面23c中,隨著朝向左方往該變位方向的上游側傾斜的面、以及隨著朝向右方往該變位方向的上游側傾斜的面係以在中央部分連續的方式來形成V字形狀。   [0027] 送出擋板24,係也如圖8表示,設置在設在左右一對的搬運皮帶22間的搬運基部26。更詳細地說,送出擋板24,係設成可以搖動到形成在搬運基部26的送出口24a的左側邊緣部。在此,送出口24a,乃是連通到送出通路24b(參閱圖12)之開口,可以把通過本身的硬幣,通過送出通路24b送出到硬幣搬運裝置10b。   [0028] 這樣的送出擋板24,係在常態下,以規範制約硬幣通過送出口24a之樣態而閉合者。接著,經由驅動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送出擋板24,係往開啟方向搖動而打開送出口24a者。在此,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係容許:經由從貨幣檢測控制部60所給予的驅動指令而驅動,使送出擋板24往開啟方向搖動,經由從該貨幣檢測控制部60所給予的驅動停止指令而驅動停止,送出擋板24閉合送出口24a。   [0029] 偽幣貫通孔25,係如圖8表示,乃是形成在搬運基部26中的送出口24a的後方側之矩形形狀的孔部。這樣的偽幣貫通孔25,係具有容許硬幣的通過之充分的大小。通過了該偽幣貫通孔25之硬幣,係被載置在搬運裝置本體20a的底部20a3。   [0030] 導引構件30,係如圖2~圖4表示,設在搬運裝置本體20a的頂部20a2中的送出口24a的上方部分。該導引構件30,係如圖11表示,具有導引軸部30a以及導引作用部30b。   [0031] 導引軸部30a,乃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存在之圓柱狀構件。導引作用部30b,乃是朝向導引軸部30a的徑方向外部,更詳細地說,朝向後方延伸存在之部位。   [0032] 這樣的導引構件30,係以導引作用部30b通過形成在頂部20a2的導引開口20a4之樣態,把導引軸部30a架設在設在該頂部20a2的導引支撐片20a5,經此,設成可以繞導引軸部30a的中心軸搖動。   [0033] 更詳細說明的話,導引構件30,係以導引作用部30b的下端部分前進後退移動在經由檢測硬幣搬運部20朝向後方搬運的硬幣的通過領域A之樣態設成可以搖動,在常態下,成為導引作用部30b的下端部分已進出移動到通過領域A之姿勢。這樣的導引構件30,乃是在經由送出擋板24閉合著送出口24a之情況下,按壓通過通過領域A的硬幣,經由以從該通過領域A後退移動的樣態而搖動的方式容許該硬幣朝後方通過,另一方面,在經由送出擋板24打開送出口24a的情況下,抵接通過該通過領域A的硬幣,把該硬幣導引到送出口24a者。   [0034] 供給擋板31係如圖12表示,以閉塞成為送出通路24b的出口之送出開口24c的一部分的樣態而設置。該供給擋板31具有:擋板軸部31a及擋板作用部31b。擋板軸部31a,乃是沿前後方向延伸存在之圓柱狀構件。擋板作用部31b,乃是朝向擋板軸部31a的徑方向外部,更詳細地說,朝向下方延伸存在之部位。   [0035] 這樣的供給擋板31,係以擋板作用部31b閉塞送出開口24c的一部分的樣態被擋板軸部31a軸支承,經此,設成可以繞擋板軸部31a的中心軸搖動。   [0036] 這樣的供給擋板31,係在常態下,以擋板作用部31b閉塞了送出開口24c的一部分的狀態,規範制約朝左方的搖動。從而,抑制來自硬幣搬運裝置10b的硬幣通過送出開口24c進入到送出通路24b。可是,供給擋板31,係在抵接到通過了送出通路24b的硬幣的情況下,繞擋板軸部31a的中心軸朝向右方搖動,開放送出開口24c,容許硬幣通過。   [0037] 暫時保留機構33,係如圖8表示,以插通偽幣貫通孔25的樣態而形成,如圖13及圖14表示,構成具備暫時保留部33a及暫時保留桿33b。暫時保留部33a乃是隨著朝向後方而逐漸往上方傾斜之平板狀構件,以插通偽幣貫通孔25的樣態而設置。在該暫時保留部33a的下端部與底部20a3之間,形成容許按壓搬運構件23的通過之間隙。   [0038] 暫時保留桿33b,係構成具有:保留桿軸部33b1及保留桿作用部33b2。保留桿軸部33b1乃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存在之軸狀部,被軸支承在底部20a3的下部。經此,暫時保留桿33b係設成可以繞保留桿軸部33b1的中心軸搖動。   [0039] 保留桿作用部33b2乃是朝向保留桿軸部33b1的徑外方向延伸存在的部分,係朝向前方延伸存在。在該保留桿作用部33b2的前端部33c,以隨著朝向前方而逐漸往上方傾斜的第1傾斜面33c1、及隨著朝向後方而逐漸往上方傾斜的第2傾斜面33c2為連續的樣態而形成,第2傾斜面33c2配置在比起第1傾斜面33c1更位在前方側。   [0040] 在這樣的暫時保留桿33b與底部20a3之間,介隔存在有桿彈簧33d,經由該桿彈簧33d,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係通過形成在底部20a3的桿開口20a6,往該底部20a3的上方區域進出。   [0041] 這樣的暫時保留桿33b,係如圖15表示,常態下,前端部33c的第2傾斜面33c2係形成與暫時保留部33a為略同一的傾斜面,可以往下方導引通過偽幣貫通孔25的硬幣(偽幣)。   [0042] 檢測硬幣分離部40,乃是把通過收款部2而已被收款的硬幣,以分離成1枚1枚的狀態,送出到檢測硬幣搬運部20。   [0043] 圖16為表示分離圖3所示之檢測硬幣分離部40的主要構成要件之爆炸圖。如該圖16表示,檢測硬幣分離部40,係構成具備:分離主體部41、旋轉體42、以及分離蓋體43。   [0044] 分離主體部41,係具有有底圓桶狀的旋轉體收納部41a,形成供給硬幣到檢測硬幣搬運部20之供給口41b及用於賦予旋轉驅動力到旋轉體42的驅動力賦予開口41c。於該分離本體部41中的旋轉體收納部41a的底面部41a1,設有用於導引硬幣到供給口41b的分離導引件部41a2。   [0045] 旋轉體42,係成為略圓板狀的型態,可繞本身的中心軸旋轉地被收納在分離主體部41的旋轉體收納部41a。於這樣的旋轉體42,在以中心軸為中心之相同的圓周上形成複數個(在圖示之例為4個)硬幣通過孔42a。   [0046] 於這樣的旋轉體42的側面,通過上述驅動力賦予開口41c,與驅動力傳遞單元44的齒輪44a嚙合。該驅動力傳遞單元44,乃是介隔在前方側的搬運帶輪21b與旋轉體42之間,傳遞該搬運帶輪21的旋轉驅動力到旋轉體42者。   [0047] 如上述,前方側的搬運帶輪21b乃是配合後方側的搬運帶輪21a的旋轉而旋轉之從動帶輪的緣故,所以旋轉體42的旋轉驅動力,係經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而給予。亦即,旋轉體42的旋轉與搬運帶輪21的旋轉,係從共通的驅動源所給予,旋轉體42的旋轉與搬運皮帶22的變位可以圖求同步。   [0048] 分離蓋體43,係設置成覆蓋分離主體部41的旋轉體收納部41a之樣態。於該分離蓋體43,設有導入口43a及可動擋板45。導入口43a,乃是用於把在收款部2已被收款的硬幣導入到旋轉體收納部41a中的旋轉體42之開口。   [0049] 可動擋板45具有:可動軸部45a及可作動用部45b。可動軸部45a,乃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存在之圓柱狀構件。可作動用部45b,乃是朝向可動軸部45a的徑方向外部,更詳細地說,朝向下方延伸存在之部位。   [0050] 這樣的可動擋板45,係以可作動用部45b通過導入口43a的樣態,被可動軸部45a軸支承在該分離蓋體43,經此,設成可以繞可動軸部45a的中心軸搖動。更詳細說明的話,可動擋板45,係以可作動用部45b的末端部分的一部分接觸到旋轉體42的上表面之狀態,設成可以搖動。   [0051] 而且於檢測硬幣分離部40。設有通過感測器46(參閱圖5)。該通過感測器46,係設在從導入口43a導入並經由旋轉體42的旋轉而到達供給口41b的硬幣的搬運路徑上,檢知所通過的硬幣者。該通過感測器46,係在檢知了硬幣的通過的情況下,把其要旨作為通過訊號,給予到後述的貨幣檢測控制部60者。   [0052] 鑑別部50,係如圖2~圖4表示,設置在比起檢測硬幣分離部40更位在後方側,比起送出口24a更位在前方側之處。該鑑別部50,乃是在經由檢測硬幣搬運部20朝向後方搬運的硬幣通過指定的鑑別領域之際,鑑別該硬幣的真偽及面額者。這樣的鑑別部50,乃是把該鑑別結果作為鑑別訊號,並給予到貨幣檢測控制部60者。更進一步於鑑別部50,如圖17~圖19表示,設有複數個壓力球51。這些壓力球51,乃是用於從上方按壓往後方通過的硬幣者。   [0053] 而且於鑑別部50,在最後方側,設有減速用壓力球52。該減速用壓力球52,係可以抑制通過了鑑別領域的硬幣脫離按壓搬運構件23。   [0054] 貨幣檢測控制部60,乃是根據記憶在記憶體61的程式或資料,總合地控制硬幣檢測裝置10a的動作者。這樣的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例如,使程式實行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處理裝置,亦即,可以利用軟體來實現,也可以利用IC(Integrated Circuit)等的硬體來實現,也可以並用軟體及硬體來實現。   [0055] 具有以上般的構成之硬幣檢測裝置10a中,通過收款部2將複數個硬幣予以收款,從總合地控制硬幣處理機1的動作之硬幣處理主控制部200給予動作指令到貨幣檢測控制部60,經此,貨幣檢測控制部60對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給予正轉驅動指令。   [0056] 經此,正轉驅動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在檢測硬幣搬運部20,從左方看搬運帶輪21繞逆時針旋轉,經此,搬運皮帶22沿延伸存在方向變位。而且經由搬運帶輪21的旋轉,透過驅動力傳遞單元44,從上方看檢測硬幣分離部40的旋轉體42旋轉在順時針方向的方向。   [0057] 接著,通過分離蓋體43的導入口43a,在收款部2已被收款的硬幣導入到旋轉體42的上表面的話,檢測硬幣分離部40係導引這些的硬幣成橫躺在各個的硬幣通過孔42a的姿勢的狀態。經此,導引到硬幣通過孔42a的硬幣,係層疊在該硬幣通過孔42a。   [0058] 導引到硬幣通過孔42a而層疊的硬幣中最低位置的硬幣,係經由旋轉體42的旋轉滑動接觸到分離主體部41中的旋轉體收納部41a的底面部41a1。接著,使抵接到分離導引件部41a2之最低位置的硬幣,從硬幣通過孔42a脫離,通過供給口41b供給到檢測硬幣搬運部20。亦即,檢測硬幣分離部40,係把通過收款部2而已被收款的硬幣,以分離成1枚1枚的狀態,送出到檢測硬幣搬運部20。   [0059] 從供給口41b供給到檢測硬幣搬運部20的硬幣,係以橫躺姿勢的狀態被載置到搬運基部26的上表面。如上述般,搬運皮帶22往該延伸存在方向變位的緣故,被固定在該搬運皮帶22的按壓搬運構件23,係把被載置到搬運基部26的上表面之硬幣朝向後方按壓,把該硬幣朝向後方搬運。   [0060] 在此,按壓搬運構件23,係面對搬運皮帶22的變位方向的下游側之面23c成為V字形狀的緣故,如圖10表示,面對該下游側之面23c從搬運皮帶22的變位成為按壓硬幣的面,可以以往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倚靠的狀態朝向後方搬運硬幣。   [0061] 如此,經由按壓搬運構件23,以按壓的狀態朝向後方搬運硬幣,所搬運的硬幣到達鑑別部50所致之鑑別領域的話,該鑑別部50鑑別該硬幣的真偽及面額。該鑑別部50,係把鑑別結果作為鑑別訊號,送出到貨幣檢測控制部60。   [0062] 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輸入來自鑑別部50的鑑別訊號,在該鑑別結果為真幣的情況下,對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給予驅動指令。經此,驅動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送出擋板24,係往開啟方向搖動而打開送出口24a。如此送出擋板24打開送出口24a的話,通過鑑別領域以經由按壓搬運構件23而被按壓的狀態往後方搬運的硬幣,係底接到導引構件30而一邊使姿勢變化,一邊從送出口24a通過送出通路24b,從送出開口24c送出到硬幣搬運裝置10b。被鑑別成真幣的硬幣通過了送出口24a後,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給予驅動停止指令到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經此,送出口24a係被送出擋板24閉合。   [0063] 另一方面,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輸入來自鑑別部50的鑑別訊號,在該鑑別結果為偽幣的情況下,不對送出擋板驅動機構24b給予驅動指令,維持送出擋板24所致之送出口24a的閉合。   [0064] 經此,以通過鑑別領域且經由按壓搬運構件23而被按壓的狀態往後方搬運的硬幣,係通過送出擋板24的頂面,如圖15表示,滑動接觸暫時保留部33a或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而通過偽幣貫通孔25,往下方落下。如此,掉落到下方的硬幣,係以橫躺姿勢被載置在搬運裝置本體20a的底部20a3。   [0065] 順便一說,經由搬運帶輪21的旋轉,搬運皮帶22的下方部分係朝向前方變位。為此,在檢測硬幣搬運部20的下方,被固定在搬運皮帶22的按壓搬運構件23朝向前方移動的緣故,可以以按壓搬運構件23朝向前方按壓的狀態搬運載置在上述底部20a3的硬幣。此時,按壓搬運構件23,係面對搬運皮帶22的變位方向的下游側之面23c成為V字形狀的緣故,可以以往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倚靠的狀態朝向後方搬運硬幣。如此,檢測硬幣搬運部20,係把朝向前方搬運的硬幣(偽幣)送出到支付單元3(參閱圖2)。   [0066] 另一方面,於底部20a3,通過桿開口20a6,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往上方區域進出。於這樣的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形成第1傾斜面33c1的緣故,如圖20表示,抵接到朝向前方移動的按壓搬運構件23,經此,暫時保留桿33b,係如圖21表示,抵抗桿彈簧33d的彈推力而往下方搖動,前端部33c從底部20a3的上方區域後退,容許朝按壓搬運構件23的前方之移動。   [0067] 圖22為表示圖5所示之貨幣檢測控制部60實施滯留解除控制處理的處理內容之流程。一邊說明有關這樣的滯留解除控制處理,也說明有關硬幣檢測裝置10a的動作。尚且,作為滯留解除控制處理的說明的前提,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為正轉驅動。   [0068] 該滯留解除控制處理中,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在從通過感測器46輸入了通過訊號的情況(步驟S101:是)下,透過內建的時計開始時間的計測(步驟S102),一直到經過預先設定好的設定時間,等待來自鑑別部50的鑑別訊號的輸入(步驟S103、步驟S104)。   [0069] 在一直到經過設定時間而有鑑別訊號的輸入的情況下(步驟S103:是、步驟S104:否),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結束時間的計測(步驟S105),之後使程序返回,結束此次的處理。   [0070] 另一方面,在沒有鑑別訊號的輸入,經過了設定時間的情況(步驟S103:否、步驟S104:是)下,貨幣檢測控制部60判斷發生了硬幣堵塞等的不適切,結束時間的計測(步驟S106),對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送出正轉驅動停止指令(步驟S107)。   [0071] 接著,貨幣檢測控制部60對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送出逆轉驅動指令(步驟S108)。   [0072] 如此送出逆轉驅動指令到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經此,逆轉驅動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在檢測硬幣搬運部20,從左方看搬運帶輪21往順時針旋轉旋轉,經此,搬運皮帶22沿延伸存在方向變位。而且經由搬運帶輪21的旋轉,透過驅動力傳遞單元44,從上方看檢測硬幣分離部40的旋轉體42旋轉在逆時針方向的方向。經此,可以解除硬幣堵塞等所致之滯留。   [0073] 順便一說,經由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的逆轉驅動,搬運皮帶22的下方部分係朝向後方變位。為此,在檢測硬幣搬運部20的下方,被固定在搬運皮帶22的按壓搬運構件23朝向後方移動,以按壓搬運構件23朝向後方按壓的狀態搬運被載置在上述底部20a3的硬幣。   [0074] 另一方面,於底部20a3,通過桿開口20a6,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往上方區域進出。於這樣的暫時保留桿33b的前端部33c形成第2傾斜面33c2的緣故,如圖23的(a)表示,可以把朝向後方搬運的硬幣導引到暫時保留部33a。而且,如圖23的(b)表示,抵接到朝向後方移動的按壓搬運構件23,經此,暫時保留桿33b係抵抗桿彈簧33d的彈推力往下方搖動,前端部33c從底部20a3的上方區域後退,容許朝按壓搬運構件23的後方之移動。經此,解除滯留的動作中,可以使硬幣保留在暫時保留機構33,可以抑制硬幣搬運部20中的硬幣堵塞的再次發生。   [0075] 如此對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送出了逆轉驅動指令之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等待逆轉驅動動作時間的經過(步驟S109)。在此,逆轉驅動動作時間,乃是使硬幣堵塞等解除之充分的時間。   [0076] 在經過了逆轉驅動動作時間的情況(步驟S109:是)下,在貨幣檢測控制部60係送出了逆轉驅動停止指令到貨幣檢測搬運馬達21c(步驟S110)後,送出正轉驅動指令(步驟S111),之後,返回程序,結束此次的處理。   [0077] 據此,可以解除在硬幣搬運部20或是檢測硬幣分離部40的硬幣堵塞等的不適切。   [0078] 如以上說明,硬幣檢測裝置10a,係鑑別通過收款部2而已被收款的硬幣的真偽及面額,就被鑑別為真幣的硬幣,送出到硬幣搬運裝置10b,另一方面,就被鑑別為偽幣的硬幣,通過付款部4支付到外部。   [0079] 接著,根據這樣的硬幣檢測裝置10a,檢測硬幣搬運部20,係就朝向後方搬運經由鑑別部50被鑑別為偽幣的硬幣,在使其通過偽幣貫通孔25後,朝向前方進行搬運的緣故,可以圖求該檢測硬幣搬運部20的前後方向的長度的縮短化,經此,可以圖求硬幣處理機1的小型化。   [0080] 根據上述硬幣檢測裝置10a,構成檢測硬幣搬運部20的按壓搬運構件23,係經由搬運皮帶22的變位而按壓硬幣的面23c成V字形狀的緣故,可以以使硬幣往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倚靠的狀態來搬運,經此,在限制了硬幣的搬運位置的狀態下可以安定地進行硬幣的搬運,並且,可以圖求鑑別部50所致之鑑別的精度的提升。 <硬幣搬運裝置>   [0081] 圖24為表示圖1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10b之立體圖,圖25為表示省略圖24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10b的一部分的構成要件之立體圖,圖26為表示省略圖24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10b的一部分的構成要件之俯視圖,圖27為示意性表示圖24及圖25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10b之特徵的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0082] 在此例示的硬幣搬運裝置10b,係搬運用硬幣檢測裝置10a鑑別出真偽及面額的硬幣,在該搬運途中判別該硬幣的面額,並且,依每一面額分揀該硬幣並送出到硬幣收納部5(參閱圖1)。在此,硬幣收納部5,乃是依每一面額收納用硬幣搬運裝置10b所分揀出的硬幣者,在給予了付款指示的情況下,把符合的硬幣送出到付款部4,並通過該付款部4支付到外部。   [0083] 上述硬幣搬運裝置10b,係構成具備:軌道部70、搬運部80、反轉滾輪90、判別部110、退還部120、分揀部130、以及搬運控制部(控制手段)140。   [0084] 軌道部70,係也如圖28表示,構成具備: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第3軌道形成構件73及第4軌道形成構件74。   [0085] 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乃是形成硬幣搬運裝置10b中的後方側右部的搬運路徑HK者。該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係具有以往後方為凸的樣態朝向下方彎曲的彎曲下延部71a。亦即,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係構成以朝向下方彎曲的樣態延伸存在的下降部分。   [0086] 第2軌道形成構件72,乃是形成硬幣搬運裝置10b中的下部的搬運路徑HK者。該第2軌道形成構件72具有:第1左延部72a、前延部72b、以及第1右延部72c。   [0087] 第1左延部72a,乃是往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中的彎曲下延部71a連續,朝向左方延伸存在的部分。前延部72b,乃是從第1左延部72a的延伸存在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存在的部分。第1右延部72c,乃是從前延部72b的延伸存在端部朝向右方延伸存在的部分。於這樣的第2軌道形成構件72,形成投入被硬幣檢測裝置10a鑑別為真幣的硬幣之投入口72d。   [0088] 第3軌道形成構件73,乃是形成硬幣搬運裝置10b中的前方側右部的搬運路徑HK者。該第3軌道形成構件73具有:往第2軌道形成構件72中的第1右延部72c連續,且以往後方為凸的樣態朝向上方彎曲的彎曲上延部73a。亦即,第3軌道形成構件73,係構成以朝向上方彎曲的樣態延伸存在之上升部分。   [0089] 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乃是形成硬幣搬運裝置10b中的上部的搬運路徑HK者。該第4軌道形成構件74具有:第2左延部74a、後延部74b、以及第2右延部74c。   [0090] 第2左延部74a乃是朝向左方延伸存在的部分。該第2左延部74a,係以右端部74a1與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對向的樣態而彎曲。後延部74b,乃是從第2左延部74a的延伸存在端部朝向後方延伸存在的部分。第2右延部74c,乃是從後延部74b的延伸存在端部朝向右方延伸存在的部分。該第2右延部74c,係以右端部74c1與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彎曲下延部71a的上端部71a1對向的樣態而彎曲。   [0091] 如此軌道部70,係經由依序連續設有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第3軌道形成構件73及第4軌道形成構件74,構成無端狀的搬運路徑HK。   [0092] 而且,上述軌道部70中,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係形成在第2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之第1突部75a插通到以前後夾入樣態支撐第3軌道形成構件73之第1支撐板76的第1支撐孔76a,且形成在第2右延部74c的右端部74c1之第2突部75b插通到以前後夾入樣態支撐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之第2支撐板77的第2支撐孔(未圖示)。在此,第1突部75a與第2突部75b,係設成相互中心軸為一致的樣態。為此,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係以第1突部75a及第2突部75b的中心軸為軸心可繞該軸心搖動僅例如約60°的角度。亦即,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係如圖29表示,以第1突部75a及第2突部75b的中心軸為軸心,可以往上下方向搖動。   [0093] 圖30為表示圖24所示之構成硬幣搬運裝置10b的搬運部80之立體圖。如該圖30表示,搬運部80,係構成複數個保持部81連結成無端狀。   [0094] 這樣的搬運部80,係其一部分嚙合到驅動搬運帶輪85a以及複數個(圖示的例子為3個)從動搬運帶輪85b,驅動搬運帶輪85a經由搬運驅動馬達85的驅動而旋轉,經此,沿搬運路徑HK變位。   [0095] 在此,搬運驅動馬達85,係經由從搬運控制部140所給予的驅動指令而驅動,可以驅動成正逆旋轉。在搬運驅動馬達85往正轉方向驅動的情況下,搬運部80的各保持部81係以依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順序往其中一方向移動的樣態,變位軌道部70。   [0096] 可是,在搬運驅動馬達85往逆轉方向驅動的情況下,搬運部80的各保持部81係以依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順序往反方向移動的樣態,變位軌道部70。   [0097] 接著,在搬運部80,搬運路徑HK的型態上,在通過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保持部81、以及通過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保持部81,該姿勢係上下反轉。   [0098] 上述搬運部80的構成要件也就是保持部81,乃是1枚1枚保持硬幣者,如圖31表示,構成保持按壓構件82與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連結到保持連結構件84。   [0099] 保持按壓構件82,乃是從搬運路徑HK的內側朝向外側延伸存在的棒狀體。這樣的保持按壓構件82,乃是經由搬運部80的變位朝向搬運路徑HK的下游側按壓硬幣者,構成面對搬運路徑HK的下游側之按壓面82a從內部隨著朝向遠方逐漸往上游側傾斜。   [0100] 而且,於保持按壓構件82,如圖32及圖33表示,設有:容許形成在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軌道凸部71A、形成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軌道凸部72A及形成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的進入之第1凹部82b、以及容許形成在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的進入之第2凹部82c;於第1凹部82b的底部分的按壓面82a,形成傾斜面82d。   [0101] 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係成為與保持按壓構件82同樣的型態,乃是從搬運路徑HK的內側朝向外側延伸存在之棒狀體。這樣的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係內部側透過保持連結構件84連結到保持按壓構件82,規範制約經由朝搬運部80的其中一方向的變位被保持按壓構件82按壓的硬幣係從該保持按壓構件82隔離必要以上的距離。尚且,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係與構成該保持部81的下游側的保持部81之保持按壓構件82,連結內部側。   [0102] 這樣的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係構成面對搬運路徑HK的下游側之下游面83a從內部隨著朝向遠方逐漸往上游側傾斜。於該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設有:容許形成在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軌道凸部71A、形成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軌道凸部72A及形成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的進入之第3凹部83b、以及容許形成在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的進入之第4凹部83c;於第3凹部83b的底部分的下游面83a,形成傾斜面83d。   [0103] 順便一說,如上述,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與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第2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係相互地對向的緣故,如圖33表示,通過這樣的部分之保持部81,係成為下述狀態: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進入到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1凹部82b,並且,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該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2凹部82c。同樣,成為下述狀態: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進入到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的第3凹部83b,並且,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該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的第4凹部83c。   [0104] 而且,如上述,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彎曲下延部71a的上端部71a1、與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第2右延部74c的右端部74c1,係相互地對向的緣故,雖圖未明示,但通過這樣的部分之保持部81,係成為下述狀態: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軌道凸部71A進入到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1凹部82b,並且,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該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2凹部82c。同樣,成為下述狀態: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軌道凸部71A進入到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的第3凹部83b,並且,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該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的第4凹部83c。   [0105] 反轉滾輪90,係如圖34所示,以與第3軌道形成構件73對向的樣態,設成可旋轉在第1支撐板76。該反轉滾輪90,乃是透過搬運連繫單元91(參閱圖25)連繫到搬運驅動馬達85,經由該搬運驅動馬達85的驅動,繞本身的軸心旋轉者。   [0106] 於該反轉滾輪90的上方區域,以與第3軌道形成構件73對向的樣態而設置搬運導引件92。這樣的搬運導引件92,係如圖35及圖36表示,構成具備導引件基部92a與複數個導引件桿92b。   [0107] 導引件基部92a,係經由合成樹脂而成形,設置在第1支持板76。導引件桿92b,乃是上端部的貫通孔92b1被以沿前後方向延伸存在的樣態被軸支承在導引件基部92a的軸狀部92c貫通,經此,繞該軸狀部92c的中心軸搖動者。   [0108] 在這些導引件桿92b與導引件基部92a之間介隔存在有桿彈簧92d,導引件桿92b,係經由被桿彈簧92d彈推,下部的一部分通過形成在導引件基部92a的桿開口92a1,朝向第3軌道形成構件76接近。尚且,從桿開口92a1接近到第3軌道形成構件76的部分,係具有可以進入到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2凹部82c或保持規範制約構件83的第4凹部83c的厚度。   [0109] 經此,如圖37表示,可以把經由保持部81搬運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76的硬幣,經由導引件桿92b按壓在該第3軌道形成構件76,可以使該硬幣的搬運姿勢安定。   [0110] 如圖38表示,以與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彎曲下延部71a、和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第1左延部72a之連續的部分對向的樣態,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設在第2支持板77。該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係如圖39表示,構成:整體地形成通過規範制約軸部102a、以及通過規範制約作用部102b。   [0111] 通過規範制約軸部102a乃是沿前後方向延伸存在的圓柱狀構件,該兩端部經由第2支撐板77被軸支承成可以繞該通過規範制約軸部102a的中心軸搖動。通過規範制約作用部102b,係以前後一對的樣態設有2個,乃是以分別相互地隔離的狀態,從通過規範制約軸部102a的中央領域部分,朝向通過規範制約軸部102a的徑方向外部延伸存在的部分者。   [0112] 這樣的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係經由彈推手段也就是通過規範制約彈簧102c被彈推朝向右方,通過規範制約作用部102b的末端部進出在經由搬運部80而被搬運的硬幣的通過區域B。   [0113] 這樣的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係在經由搬運驅動馬達85往正轉方向驅動的方式,搬運部80往其中一方向變位的情況下,如圖40表示,在第1軌道形成構件71中抵接到朝向下方搬運的硬幣,抵抗通過規範制約彈簧102c的彈推力而朝向左方搖動,經此,容許該硬幣通過。   [0114] 可是,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係在經由搬運驅動馬達85往逆轉方向驅動的方式,搬運部80往反方向變位的情況下,如圖41表示,於第2軌道形成構件72,使經由搬運部80往反方向搬運的硬幣從保持部81脫離,規範制約該硬幣通過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彎曲下延部71a。   [0115] 判別部110係設在第4軌道形成構件74。該判別部110,乃是於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中的指定的判別領域,判別一邊被保持部81的保持按壓構件82按壓、一邊搬運的硬幣的面額者。以這樣的判別部110的判別結果,係作為判別訊號輸出到搬運控制部140。   [0116] 退還部120,係於經由第4軌道形成構件74所形成的搬運路徑HK中,設在比起判別部110(判別領域)更位於下游側,具備退還開口121及退還閘122。   [0117] 退還開口121,乃是具有容許經由搬運部80所搬運之全部的面額的硬幣通過的大小之開口,連通到付款部4。   [0118] 退還閘122,係常態下閉合退還開口121,另一方面,在給予了退還指令的情況下搖動而使退還開口121打開。   [0119] 分揀部130,係於經由第4軌道形成構件74所形成的搬運路徑HK中,設在比起退還部120更位於下游側。該分揀部130,係構成具備複數個分揀通過口131及分揀閘132。   [0120] 複數個分揀通過口131,乃是分別具有使硬幣通過之充分的大小之開口。分揀閘132,係與各分揀通過口131對應,以分別橫斷經由第4軌道形成構件74所形成的搬運路徑HK的樣態而設置。更詳細說明,分揀閘132,係構成在長條圓柱狀的分揀閘軸部132a的末端部安裝複數個分揀閘作用片132b,被支撐成可以繞分揀閘軸部132a的中心軸旋轉。   [0121] 接著,於分揀閘軸部132a的基端部,如圖42所放大表示,係卡止在被安裝在柱塞133的末端部之卡止爪部134。在此,柱塞133,係在分揀驅動螺線管135為非通電狀態的情況下,經由安裝在本身的彈簧136的彈推力,如圖43表示,達成分揀閘作用片132b從硬幣的搬運路徑HK脫離的姿勢。   [0122] 另一方面,分揀驅動螺線管135,係在經由從搬運控制部140給予了驅動指令而成為通電狀態的情況下,柱塞133係經由該分揀驅動螺線管135而被引入,如圖44表示,使分揀閘132繞分揀閘軸部132a的中心軸旋轉,而使分揀閘作用片132b進出到搬運路徑HK。   [0123] 如此,分揀閘作用片132b進出到搬運路徑HK的話,如圖45表示,形成由這些分揀閘作用片132b的端部,隨著朝向分揀通過口131而往搬運方向的下游側傾斜的傾斜部K,可以經由該傾斜部K,把搬運在搬運路徑HK的硬幣,導引到指定的分揀通過口131。   [0124] 搬運控制部140,乃是根據記憶在記憶體141的程式或資料,總合地控制硬幣搬運裝置10b的動作者。這樣的搬運控制部140,係例如,使程式實行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處理裝置,亦即,可以利用軟體來實現,也可以利用IC(Integrated Circuit)等的硬體來實現,也可以並用軟體及硬體來實現。   [0125] 而且,搬運控制部140,乃是如上述,對搬運驅動馬達85給予驅動指令,而使該搬運驅動馬達85往正轉方向或者是逆轉方向驅動者;在使搬運驅動馬達85往正轉方向驅動的情況下,進行近似於事先決定的搬運力的PWM控制。   [0126] 另一方面,搬運控制部140,係在使搬運驅動馬達85往逆轉方向驅動的情況下,控制成比往正轉方向驅動時的搬運力還大的搬運力。   [0127] 亦即,搬運控制部140,係以其中一方向的變位的驅動力比起反方向的變位的驅動力為相對的小的樣態,使搬運部80變位。   [0128] 具有以上般的構成之硬幣搬運裝置10b,係送出從硬幣檢測裝置10a被鑑別為真幣的硬幣,經由從硬幣處理主控制部200給予動作指令到搬運控制部140,而動作如下。   [0129] 亦即,搬運控制部140,係對搬運驅動馬達85給予朝逆轉方向的驅動指令,使該搬運驅動馬達85往逆轉方向驅動,使搬運部80在指定時間往反方向變位。經此,從投入口72d投入到第2軌道規範制約構件的硬幣,係於該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經由搬運部80,往反方向搬運。   [0130] 順便一說,通過規範制約構件102,係於第2軌道形成構件72,使經由搬運部80往反方向搬運的硬幣從保持部81脫離,規範制約該硬幣通過第1軌道形成構件71的彎曲下延部71a的緣故,可以使從投入口72d所投入的硬幣儲留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   [0131] 接著,經過指定時間後,搬運控制部140,係對搬運驅動馬達85給予朝正轉方向的驅動指令,使該搬運驅動馬達85往正轉方向驅動,使搬運部80往其中一方向變位。經此,可以使儲留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硬幣沿搬運路徑HK往其中一方向搬運。   [0132] 搬運部80的保持部81,係在保持按壓構件82中的第1凹部82b的底部分的按壓面82a形成傾斜面82d的緣故,在通過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時,以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進入到第1凹部82b的狀態而變位,藉此,傾斜面82d成為從該軌道脫離的位置。   [0133] 為此,即便是以於反轉滾輪90的下方區域2枚硬幣重疊的狀態被保持按壓構件82按壓而搬運,如圖46表示,利用傾斜面82d,可以使硬幣從該保持按壓構件82脫離。經此,可以抑制在反轉滾輪90與搬運部80之間挾著2枚硬幣而發生搬運堵塞等。   [0134] 而且,在反轉滾輪90的上方區域,搬運導引件92的導引件桿92b,係以把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往上方搬運的硬幣朝向第3軌道形成構件73(軌道部70)按壓的方式使該硬幣的搬運姿勢安定的緣故,可以防止該硬幣於通過彎曲上延部73a途中脫離。   [0135] 更進一步、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與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第2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係相互地對向;通過這樣的部分的保持部81,係成為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軌道凸部73A進入到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1凹部82b,並且,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該保持按壓構件82的第2凹部82c的狀態的緣故,被這樣的保持按壓構件82按壓的硬幣也以被彎曲上延部73a的上端部73a1、與第2左延部74a的右端部74a1包挾的狀態而被搬運,沒有硬幣從搬運路徑HK脫離之虞。   [0136] 如此,在通過了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保持部81,成為保持1枚硬幣的狀態。接著,構成搬運部80的各保持部81之保持按壓構件82的按壓面82a係構成傾斜的緣故,可以以使硬幣往搬運路徑HK的外側倚靠的狀態而安定地搬運。   [0137] 如上述,在搬運部80,在通過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保持部81、及通過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保持部81,該姿勢係上下反轉,經此,在以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軌道凸部74A進入到第2凹部82c的狀態而變位的情況下,如圖47表示,傾斜面82d變成比該軌道凸部74A的上端部分更位置在下方,保持按壓構件82可以確實按壓硬幣而安定地搬運。   [0138] 接著,以判別部110判別通過判別領域的硬幣的面額的話,搬運控制部140,係配合這樣的判別結果,給予驅動指令到所符合的分揀驅動螺線管135,使該分揀驅動螺線管135成為通電狀態。該結果,使所符合的分揀閘132繞分揀閘軸部132a的中心軸旋轉,使分揀閘作用片132b往搬運路徑HK進出。接著,經由分揀閘作用片132b所形成的傾斜部K,經此,導引到符合硬幣的分揀通過口131,可以收納到硬幣收納部5。   [0139] 順便一說,在無法以判別部110判別出硬幣的面額的情況下,搬運控制部140也不對任一個分揀驅動螺線管135給予驅動指令。該情況下,全部的分揀閘132係成為分揀閘作用片132b從搬運路徑HK脫離的狀態的緣故,所以通過了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硬幣係照原樣通過第1軌道形成構件71因而到達第2軌道形成構件72,重覆上述之搬運路徑HK的通過,再度以判別部110來判別。   [0140] 如此在預先被決定好的動作時間內,在搬運在搬運路徑HK之全部的硬幣依每一面額已被收納到硬幣收納部5的情況下,搬運控制部140係對搬運驅動馬達85給予驅動停止指令而使該搬運驅動馬達85驅動停止,之後,送出旨為硬幣的搬運已完畢的訊號到硬幣處理主控制部200。   [0141] 可是,在搬運路徑HK殘留了硬幣的狀態下經過了上述動作時間的情況下,搬運控制部140,係對退還閘122給予退還指令,使退還開口121打開,把搬運在搬運路徑HK的硬幣導引到退還開口121送出到付款部4,從該付款部4支付到外部。   [0142] 如以上說明,根據硬幣搬運裝置10b,可以1枚1枚保持硬幣的保持部81連結成無端狀而所構成的搬運部80,係沿構成具有以朝向上方彎曲的樣態而延伸存在的彎曲上延部73a(上升部分)之指定的搬運路徑HK之軌道部70往其中一方向變位,經此,把已收款的硬幣從下方朝向上方搬運的緣故,與如以往般設有複數個無端狀地張設在一對滾輪的皮帶而進行硬幣的搬運者相比,可以使硬幣處理機1的設置面積減低,經此,可以圖求硬幣處理機1的小型化。   [0143] 而且,搬運導引件92,係以把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73的彎曲上延部73a往上方搬運的硬幣朝向第3軌道形成構件73(軌道部70)按壓的方式使該硬幣的搬運姿勢安定的緣故,可以防止該硬幣於通過彎曲上延部73a途中脫離,經此,可以抑制再搬運途中發生硬幣堵塞。   [0144] 而且,根據上述硬幣搬運裝置10b,在搬運控制部140對搬運部80投入了硬幣的情況下,使搬運部80往反方向以指定時間變位,經過該指定時間後,使搬運部80往該其中一方向變位的緣故,可以使從投入口72d投入的硬幣儲留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緣故,可以由硬幣檢測裝置10a容納更多的硬幣。
更進一步,根據上述硬幣搬運裝置10b,搬運控制部140,係以其中一方向的變位的驅動力比起反方向的變位的驅動力還要相對的小的樣態使搬運部80變位的緣故,假設在使硬幣沿搬運路徑HK往其中一方向搬運時發生不適切而發生硬幣堵塞的情況下,使搬運驅動馬達85往逆轉方向驅動而使搬運部80往反方向變位,藉此,可以讓硬幣堵塞的解除力比賭塞硬幣時的力還要大,可以圖求硬幣堵塞的消解。
而且更進一步,根據上述硬幣搬運裝置10b,第4軌道形成構件74,係以第1突部75a及第2突部75b的中心軸為軸心,而可以往上下方向搖動的緣故,在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等發生了硬幣堵塞時,使第4軌道形成構件74往上方搖動而可以從第2軌道形成構件72容易取下成為硬幣堵塞原因的硬幣。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適合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可以進行種種的變更。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貨幣檢測控制部60與搬運控制部140係個別地構成,但本發明中,也可以與硬幣處理主控制部200一起構成為同一。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未特別說明,但本發明中,從第4軌道形成構件74的第2左延部74a到後延部74b 的彎曲部分、或從後延部74b到第2右延部74c的彎曲部分中,構成軌道凸部74A也可以隨著朝向遠方而該突出高度逐漸變小。據此,可以把通過的硬幣,朝搬運路徑HK的外側依靠。
而且,本發明中,可以在從第2軌道形成構件72的第1左延部72a到前延部72b的彎曲部分、或從前延部72b到第1右延部72c的彎曲部分的外側部分,設有用於儲留硬幣的空間。
而且本發明中,如圖48表示,在從分揀通過口131到硬幣收納部5之間,例如也可以以可以旋轉的樣態適宜設置附葉片的搬運滾輪160。經由設置這樣的搬運滾輪160,在從分揀通過口131到硬幣收納部5之間可以防止硬幣滯留。
1:硬幣處理機
2:收款部
5:硬幣收納部
10a:硬幣檢測裝置
10b:硬幣搬運裝置
20:檢測硬幣搬運部(搬運手段)
20a:搬運裝置本體
20a1:左右兩側部
20a2:頂部
20a3:底部
30:導引構件
40:檢測硬幣分離部
44:驅動力傳遞單元
50:鑑別部(鑑別手段)
60:貨幣檢測控制部
70:軌道部
80:搬運部
90:反轉滾輪
100:規範制約單元
101:姿勢規範制約構件
102:通過規範制約構件
110:判別部
120:退還部
130:分揀部
131:分揀通過口
140:搬運控制部(控制手段)
160:搬運滾輪
HK:搬運路徑
[0013]   [圖1]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硬幣檢測裝置所適用的硬幣處理機的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圖2]圖2為表示圖1所示的硬幣處理機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係表示適宜省略一部分的構成要件。   [圖3]圖3為表示圖1所示的硬幣處理機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係表示適宜省略一部分的構成要件。   [圖4]圖4為表示圖1所示的硬幣處理機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係表示適宜省略一部分的構成要件。   [圖5]圖5為示意地表示圖2~圖4所示的硬幣檢測裝置之特徵的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圖6]圖6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俯視圖。   [圖7]圖7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仰視圖。   [圖8]圖8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9]圖9為放大表示搬運皮帶與按壓搬運構件的安裝部位之立體圖。   [圖10]圖10為放大表示經由搬運皮帶朝向後方變位的按壓搬運構件之俯視圖。   [圖11]圖11為放大表示圖3及圖4所示之導引構件與其周邊構造之說明圖。   [圖12]圖12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13]圖13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14]圖14為表示圖2~圖4所示之硬幣檢測裝置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15]圖15為表示圖13及圖14所示之暫時保留機構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16]圖16為表示分離圖3所示之檢測硬幣分離部的主要構成要件之爆炸圖。   [圖17]圖17為圖2~圖4所示之鑑別部的縱剖視圖。   [圖18]圖18為圖2~圖4所示之鑑別部的重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19]圖19為圖2~圖4所示之鑑別部的重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20]圖20為表示圖13及圖14所示之暫時保留機構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21]圖21為表示圖13及圖14所示之暫時保留機構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22]圖22為表示圖5所示之貨幣檢測控制部所實施的滯留解除控制處理的處理內容之流程。   [圖23]圖23的(a)及(b)為表示圖13及圖14所示之暫時保留機構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24]圖24為表示圖1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之立體圖。   [圖25]圖25為表示省略圖24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的一部分的構成要件之立體圖。   [圖26]圖26為表示省略圖24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的一部分的構成要件之俯視圖。   [圖27]圖27為示意性表示圖24及圖25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之特徵的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圖28]圖28為表示圖24及圖25所示之軌道部之立體圖。   [圖29]圖29為表示圖24及圖25所示之軌道部之立體圖。   [圖30]圖30為表示圖24所示之構成硬幣搬運裝置的搬運部之立體圖。   [圖31]圖31為表示分解圖30所示之保持部的構成要件之說明圖。   [圖32]圖32為表示放大第2軌道形成構件及第4軌道形成構件的重要部分之立體圖。   [圖33]圖33為表示放大第3軌道形成構件的彎曲上延部的上端部、與第4軌道形成構件的第2左延部的右端部之對向部分之剖視圖。   [圖34]圖34為表示第3軌道形成構件之對向配置的反轉滾輪及搬運導引件之立體圖。   [圖35]圖35為表示圖34所示之搬運導引件之立體圖。   [圖36]圖36為表示圖34所示之搬運導引件之立體圖。   [圖37]圖37為表示圖35及圖36所示之搬運導引件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38]圖38為表示放大第1軌道形成構件的彎曲下延部、與第2軌道形成構件的第1左延部之連續的部分之立體圖。   [圖39]圖39為圖38所示之通過規範制約構件之示意圖。   [圖40]圖40為圖38所示之通過規範制約構件之示意圖。   [圖41]圖41為圖38所示之通過規範制約構件之示意圖。   [圖42]圖42為表示圖24及圖25所示之分揀閘之立體圖。   [圖43]圖43為表示圖42所示之分揀閘的動作之示意圖。   [圖44]圖44為表示圖42所示之分揀閘的動作之示意圖。   [圖45]圖45為從上方表示圖42所示之分揀閘的動作之示意圖。   [圖46]圖46為表示在第3軌道形成構件的保持按壓構件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47]圖47為表示在第4軌道形成構件的保持按壓構件的作用之說明圖。   [圖48]圖48為圖24所示之硬幣搬運裝置的變形例的重要部分之俯視圖。
2‧‧‧收款部
10a‧‧‧硬幣檢測裝置
20‧‧‧檢測硬幣搬運部(搬運手段)
20a‧‧‧搬運裝置本體
20a1‧‧‧左右兩側部
20a2‧‧‧頂部
20a3‧‧‧底部
30‧‧‧導引構件
40‧‧‧檢測硬幣分離部
44‧‧‧驅動力傳遞單元
50‧‧‧鑑別部(鑑別手段)

Claims (5)

  1. 一種硬幣檢測裝置,係適用在依每一面額收納已收款的硬幣,另一方面,經由付款指示支付所收納的硬幣之硬幣處理機;其特徵為:具備:搬運手段,其係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前述已收款的硬幣往其中一方向搬運;以及鑑別手段,其係鑑別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的硬幣的真偽及面額;前述搬運手段,係對於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之硬幣,往與前述其中一方向為相反側的另一方向搬運;前述搬運手段,係具備:搬運帶輪,其係設成前後一對的樣態;搬運皮帶,其係無端狀地張設在前述搬運帶輪間;以及搬運構件,其係被安裝在前述搬運皮帶,且配合該搬運皮帶的變位,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前述已收款的硬幣搬運到後方,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把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搬運到前方。
  2. 如請求項第1項的硬幣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搬運皮帶,係以左右一對的樣態,無端狀地張設在前述搬運帶輪間; 前述搬運構件,係左右兩端部被安裝在前述搬運皮帶,且經由前述搬運皮帶的變位,按壓成為搬運對象的硬幣的面成為V字形狀。
  3. 如請求項第1項的硬幣檢測裝置,其中,具備送出擋板,其係以開關設在前述鑑別手段的附近的送出口之樣態而設置,且在常態下,閉合前述送出口,另一方面,在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硬幣為真幣的情況下,打開前述送出口,容許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之該硬幣通過該送出口。
  4. 如請求項第3項的硬幣檢測裝置,其中,具備導引構件,其係在常態下,以在經由前述搬運手段往其中一方向搬運的硬幣的通過領域進出移動的姿勢,設成對該通過領域可進退移動,在經由前述送出擋板閉合了前述送出口的情況下,按壓通過該通過領域的硬幣,從該通過領域後退移動,經此,容許該硬幣通過,另一方面,在經由前述送出擋板打開了前述送出口的情況下,抵接通過該通過領域的硬幣而把該硬幣導引到送出口。
  5. 如請求項第1項的硬幣檢測裝置,其中,前述搬運手段,乃是在正轉驅動的情況下,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後方搬運前述已收款的硬幣,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前方搬運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 幣,另一方面,在逆轉驅動的情況下,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前方搬運前述已收款的硬幣,並且,以橫躺姿勢的狀態往後方搬運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者;具備暫時保留機構,其係在逆轉驅動前述搬運手段的情況下,暫時地保留經由前述鑑別手段鑑別為偽幣的硬幣。
TW106137295A 2016-11-29 2017-10-30 硬幣檢測裝置 TWI763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1458 2016-11-29
JP2016231458 2016-11-29
JP2017-191650 2017-09-29
JP2017191650A JP6969263B2 (ja) 2016-11-29 2017-09-29 硬貨検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275A TW201820275A (zh) 2018-06-01
TWI763729B true TWI763729B (zh) 2022-05-11

Family

ID=6256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295A TWI763729B (zh) 2016-11-29 2017-10-30 硬幣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9263B2 (zh)
TW (1) TWI763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1658B2 (ja) 2017-03-06 2021-07-14 旭精工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硬貨入出金装置
JP6756282B2 (ja) * 2017-03-16 2020-09-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検銭装置
JP2020071707A (ja) * 2018-10-31 2020-05-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検銭装置
JP7188008B2 (ja) * 2018-11-16 2022-12-1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分離装置
GB202202943D0 (en) * 2022-03-03 2022-04-20 Crane Payment Innovations Ltd Money item hand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7333C (zh) * 2002-05-29 2006-11-29 劳雷尔精机株式会社 硬币接收和分配机
CN203386274U (zh) * 2013-04-17 2014-01-08 洛阳理工学院 硬币分拣包装投币机的检测机构
EP2801957A1 (en) * 2013-05-08 2014-11-12 Outerwall Inc. Coin counting and/or sorting machin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125508A1 (ja) * 2015-02-02 2016-08-11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包装硬貨処理装置および包装硬貨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153B2 (ja) * 1989-06-12 1996-03-27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機における硬貨貯留装置
JP4777060B2 (ja) * 2005-12-26 2011-09-21 ローレル精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機
JP5860846B2 (ja) * 2013-07-23 2016-02-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硬貨入出金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91674B2 (ja) * 2013-08-28 2015-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硬貨収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7333C (zh) * 2002-05-29 2006-11-29 劳雷尔精机株式会社 硬币接收和分配机
CN203386274U (zh) * 2013-04-17 2014-01-08 洛阳理工学院 硬币分拣包装投币机的检测机构
EP2801957A1 (en) * 2013-05-08 2014-11-12 Outerwall Inc. Coin counting and/or sorting machin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6125508A1 (ja) * 2015-02-02 2016-08-11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包装硬貨処理装置および包装硬貨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275A (zh) 2018-06-01
JP6969263B2 (ja) 2021-11-24
JP2018092609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729B (zh) 硬幣檢測裝置
JP4997374B2 (ja) 硬貨の金種別振り分け装置
JPWO2008010295A1 (ja) 変形硬貨検知装置
JP6296658B2 (ja) 硬貨処理機
TW201822155A (zh) 硬幣搬送裝置
TWI709114B (zh) 紙幣處理裝置
JP6756282B2 (ja) 硬貨検銭装置
CN108122325B (zh) 硬币检验装置
JP6819382B2 (ja) 硬貨検銭装置
JP6822102B2 (ja) 硬貨搬送装置
JP6834769B2 (ja) 硬貨搬送装置
JP6447476B2 (ja) 紙幣処理装置の入金構造
JP3556854B2 (ja) 硬貨収納投出装置および硬貨入出金機
JP2018088148A (ja) 硬貨搬送装置
WO2020090618A1 (ja) 硬貨検銭装置
JP6359277B2 (ja) 硬貨処理装置および硬貨処理方法
JP5222872B2 (ja) 硬貨入出金装置
JP7342549B2 (ja) 硬貨搬送装置
CN109615762B (zh) 纸币处理装置
JP6473184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2001351143A (ja) 硬貨処理機
JP2022067943A (ja) 硬貨収納庫
JP6647805B2 (ja) 有価媒体処理装置、有価媒体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有価媒体処理方法
JP2022067872A (ja) 硬貨収納庫
JP2001351146A (ja) 硬貨処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