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307B -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 Google Patents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2307B
TWI762307B TW110116983A TW110116983A TWI762307B TW I762307 B TWI762307 B TW I762307B TW 110116983 A TW110116983 A TW 110116983A TW 110116983 A TW110116983 A TW 110116983A TW I762307 B TWI762307 B TW I7623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base
pulling
wire
orthodon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6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0087A (zh
Inventor
斉宮康寛
Original Assignee
斉宮康寛
日商岡田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斉宮康寛, 日商岡田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斉宮康寛
Publication of TW20220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3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8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2Tools for manipulating or working with an orthodontic appliance
    • A61C7/04Tools for manipulating or working with an orthodontic appliance plier-type, e.g. pinc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2Tools for manipulating or working with an orthodontic ap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2Tools for manipulating or working with an orthodontic appliance
    • A61C7/026Tools for manipulating or working with an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twisting orthodontic ligatur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14Brackets; Fixing brackets to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14Brackets; Fixing brackets to teeth
    • A61C7/145Lingual brac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0Arch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0Arch wires
    • A61C7/22Tension adjus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93Features of im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C8/0096Implants for us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齒科矯正裝置,以作為適應新型齒科矯正方法的齒科矯正裝置,其包括:基底部件,固定於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的兩個以上的螺釘;腕狀的臂部件,具有連接於基底部件的第一連接部及位於牙齒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及牽引部件,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此處,牽引部件具有:牽引基部,固定於第二連接部;牽引固定部,懸掛於在遠離牽引基部的牽引對象上固定的托槽;及牽引力產生部,位於牽引基部與牽引固定部之間,經由牽引固定部對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或朝向前方的牽引力及後方旋轉力,牽引固定部具有沿齒列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於托槽中,彎曲部懸掛於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

Description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在齒科矯正中,藉由對想要移動的牙齒施加前後左右、傾斜、旋轉等三維的矯正力而使齒列整齊。為了對牙齒施加矯正力,而於牙齒固定托槽,在作為基準的牙齒的托槽與想要移動的牙齒的托槽之間安裝金屬絲等,並緊固金屬絲。藉由調整金屬絲的走向、緊固方式等,而向所需方向施加矯正力。
在齒科矯正用的植入裝置中,在口腔內的骨頭處埋設螺釘或錨栓,將該螺釘等作為固定端對所需的牙齒施加矯正力。於所埋設的螺釘等固定有底板或金屬絲等,經由該底板或金屬絲等對牙齒施加矯正力(例如專利文獻1)。又,揭示一種將固定部固定於顎骨作為齒科矯正用支持體,使露出部露出至口腔內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4)。
又,在專利文獻5中,揭示一種用於根據新型齒科矯正方法製造齒科矯正用金屬絲的鉗。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60199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1742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4-136134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8/135567號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556654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應新型齒科矯正方法的齒科矯正裝置及該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方法以及適於該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的齒科矯正用鉗。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齒科矯正裝置作為一形態,其包括:基底部件,固定於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的兩個以上的螺釘;腕狀的臂部件,具有連接於所述基底部件的第一連接部及位於牙齒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及牽引部件,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所述齒科矯正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牽引部件具有:牽引基部,固定於所述第二連接部;牽引固定部,懸掛於在遠離所述牽引基部的所述牽引對象上固定的托槽;及牽引力產生部,位於所述牽引基部與所述牽引固定部之間,經由所述牽引固定部對所述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或朝向前方的牽引力及後方旋轉力;所述牽引固定部具有沿齒列延伸的所述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於所述托槽,所述彎曲部懸掛於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
作為一具體例,所述牽引基部位於較第一大臼齒更靠後方,所述牽引力產生部對所述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所述彎曲部可為向前方延伸的所述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者。
關於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鉗本體的其中一者即第一鉗的所述作用部的咬合面以沿著第二方向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方向相對於所述握持部自所述連結部延伸的第一方向以特定角度翹曲,在所述作用部,將所述金屬絲材彎折而形成彎曲部的彎折部、於較所述彎曲部更靠前端側將所述金屬絲材切斷的切斷部、及保持藉由切斷而形成的金屬絲片的保持部以所述切斷部為中央而沿著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於所述咬合面。
該齒科矯正用鉗由於咬合面相對於第一鉗所延伸的第一方向以特定角度(例如45度)翹曲,因此以使第一方向與在口腔內配置成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的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一鉗的作用部,以配置於齒根側的第二鉗的作用部接近第一鉗的作用部的方式握住握持部,藉此容易實現將金屬絲前端的一部分切斷,並且於較切斷部稍靠後方的位置處將金屬絲的前端部沿著第二方向彎折。
通常,在口腔內,不會以金屬絲的前端向前方突出且在前端附近彎折的狀態配置,但在以下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中,金屬絲以上述狀態配置於口腔內。即,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包括:基底部件,固定於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的兩個以上的螺釘;腕狀的臂部件,具有連接於所述基底部件的第一連接部及位於臼齒的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及牽引部件,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所述牽引部件具有:牽引基部,位於較第一大臼齒更靠後方而固定於所述第二連接部;牽引固定部,懸掛於在位於較所述牽引基部更靠前方的所述牽引對象上固定的托槽;及牽引力產生部,位於所述牽引基部與所述牽引固定部之間,經由所述牽引固定部對所述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所述牽引固定部具有向前方延伸的所述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於所述托槽,所述彎曲部懸掛於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
根據上述結構,牽引固定部對托槽施加朝向後方的拉伸力及朝向前方的旋轉力。藉由托槽位於較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的重心更靠齒冠側,經由托槽而對牽引對象施加的牽引力使牽引對象向後方移動並且使牙齒自身向後方旋轉,但如上所述,由於在牽引固定部對托槽賦予朝向前方的旋轉力,因此起因於牽引力的後方旋轉力被抵消,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僅產生朝向後方的移動。
於上述齒科矯正裝置中,為了可對托槽賦予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牽引固定部發生彈性變形,以對後方側且齒根側施力的狀態使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的前端抵接於托槽的前方側且齒根側,並需要維持該狀態。具體而言,使在口腔內配置成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的前端部以金屬絲掛在托槽的槽溝的方式彎折,需要在較藉由彎折而形成的金屬絲的彎曲部(與托槽的槽溝抵接的部分)更靠前端側的適當位置將金屬絲切斷。
然而,在先前的齒科矯正用鉗中,極其難以將在口腔內配置成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的前端沿齒根側彎折。若為本發明的一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如上所述,容易將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的一部分沿齒根側彎折,並且在較彎曲部更靠前端側的特定位置處切斷。
在上述齒科矯正用鉗中,所述保持部可位於較所述切斷部更靠所述連結部側。
在所述作用部中,所述彎折部的咬合間隙較佳為寬於所述保持部的咬合間隙。
在所述作用部中,具有所述金屬絲的彎折功能及所述金屬絲片的保持功能的兩個彎折保持部可隔著所述切斷部排列於所述咬合面。在所述金屬絲的前端位於較所述切斷部更靠近所述連結部的位置的情況下,遠離所述連結部的所述彎折保持部成為所述彎折部,並且靠近所述連結部的所述彎折保持部成為所述保持部,在所述金屬絲的前端位於較所述切斷部更遠離所述連結部的位置的情況下,遠離所述連結部的所述彎折保持部成為所述保持部,並且靠近所述連結部的所述彎折保持部成為所述彎折部。
將與所述連結部的轉動軸正交並且在面內包含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面設為對稱面,所述作用部具有兩個所述咬合面,於各個所述咬合面,所述彎折部、所述切斷部及所述保持部可沿著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為上述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徵在於:當將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的牽引部件在托槽中卡止於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時,使用上述齒科矯正用鉗,使所述金屬絲材塑性變形並切斷。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後方旋轉的影響而使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向後方移動的齒科矯正裝置。又,根據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該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方法。該安裝方法中使用的齒科矯正用鉗針對在以向後方位移及向齒根側傾斜的方式施力的狀態下,在口腔內向前方突出配置的金屬絲,形成沿齒根側彎折的彎曲部,並且能夠在較該彎曲部更靠前端側切斷。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在以下說明中,對相同部件標註相同符號,對說明過一次的部件適當省略其說明。
圖1的(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正面圖。圖1的(b)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背面圖。
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00(彎曲切割機)具有藉由連結部30能夠轉動的一對鉗本體(第一鉗10、第二鉗20)。第一作用部11位於第一鉗10的一端部,第一握持部12位於另一端部。第二作用部21位於第二鉗20的一端部,第二握持部22位於另一端部。
第一作用部11的咬合面(第一咬合面11A)以沿著第二方向D2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方向D2相對於第一握持部12自連結部30延伸的第一方向D1以特定角度翹曲。在圖1所示的齒科矯正用鉗100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所成的傾斜角θ為45度。傾斜角θ可在30度至60度的範圍內設定。
由於第一咬合面11A以此方式翹曲,因此當如圖3所說明般將第一咬合面11A接近位於患者的口腔M的內部的金屬絲WM時,第一握持部12不易碰到口腔M的牙齒。因此,容易進行將金屬絲WM彎折、切斷的操作。
第二作用部21根據上述第一作用部11的形狀,向較第一方向D1更靠握持部(第一握持部12、第二握持部22)側立起。由於第二作用部21具有此種形狀,因此在患者的口腔M的內部,位於較金屬絲WM更靠齒根側的第二作用部21的配置自由度變高。
如圖2所示,在第一作用部11,將金屬絲WM彎折而形成彎曲部BP的第一彎折部111、在較彎曲部BP更靠前端側將金屬絲WM切斷的第一切斷部112、及保持藉由切斷而形成的金屬絲片WC的第一保持部113以第一切斷部112為中央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於第一咬合面11A。
對應於第一作用部11,在第二作用部21,第二彎折部211、第二切斷部212及第二保持部213亦以該順序沿著第二方向D2配置。圖2中,由於在第二切斷部212設有突出的刀刃,第一切斷部112在凹部的開口設有刀刃,因此當第一作用部11與第二作用部21接近時,第二切斷部212的刀刃收容於第一切斷部112的凹部,並且可將位於第一作用部11與第二作用部21之間的金屬絲WM剪斷。
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為使位於第一方向D1上的金屬絲WM朝向第二方向D2彎曲的部分,彎折時,將第二鉗20的第二彎折部211作為支點,將第一鉗10的第一彎折部111作為作用點。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的咬合間隙較佳為相對於金屬絲WM的直徑,設為1.1倍至1.5倍左右的長度。在金屬絲WM的最大直徑為稍微大於0.9 mm的程度(例如0.036英吋)的情況下,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的咬合間隙較佳為1.2 mm左右。金屬絲WM被彎折時,金屬絲WM在該咬合間隙中成為稍微撓曲的狀態。
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為了使由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切斷而產生的金屬絲片WC不下落至口腔M內,需要在將金屬絲WM彎折的期間內保持金屬絲片WC。因此,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的咬合間隙較佳為較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的咬合間隙窄,具體而言,較佳為與金屬絲WM的直徑(例如0.9 mm)相同。又,設於第二切斷部212的刀刃的突出寬度較佳為大於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的咬合間隙。藉此,由於在利用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完成金屬絲WM的切斷之後,利用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進行金屬絲WM的保持,因此可降低不恰當地進行金屬絲WM的切斷的可能性。
圖3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如圖3的(a)所示,首先,使在口腔M內配置成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WM的突出方向與齒科矯正用鉗100的第二方向D2一致,並且將齒科矯正用鉗100的第一作用部11配置於金屬絲WM的上方(齒列的齒冠側)。此時,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握持部12不會碰到牙齒。
其次,自圖3的(a)所示的狀態,以第二作用部21接近第一作用部11的方式,轉動第二握持部22而接近第一握持部12。藉此,如圖3的(b)所示,金屬絲WM被第一切斷部112的刀刃及第二切斷部212的刀刃切斷而生成金屬絲片WC。所生成的金屬絲片WC由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保持,不會下落至口腔M內。
接著,如圖3的(c)所示,使位於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的金屬絲WM彎折。藉由將第二彎折部211的前端作為支點,將第一握持部12與第二握持部22一起往下壓(移動至齒根側),第一彎折部111成為作用點,金屬絲WM向齒根側(舌側)彎折。金屬絲WM的彎曲部BP成為自與第二彎折部211的支點相接的部分至與第一彎折部111相接的部分。將金屬絲WM彎折時(圖3的(c))的第一方向D1正好處於圖3的(a)所示的狀態的第二方向D2的位置,因此避免第一握持部12碰到牙齒。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第二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正面圖、左側面圖及平面圖。為了易於理解結構,圖4中,對第二鉗20實施陰影線。
第二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10將與連結部30的轉動軸Ox正交並且在面內包含第一方向D1的第一面S1作為對稱面,作用部具有兩個咬合面。
第一面S1位於第一鉗10中的連結部30所在的部分(第一連結部31)與第二鉗20中的連結部30所在的部分(第二連結部32)的滑動面。隔著該第一面S1,第二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10具有兩個作用部。以下為了容易說明,以下將其中一個作用部稱為「右側作用部41」,將另一個作用部稱為「左側作用部42」。右側作用部41的結構及左側作用部42的結構與齒科矯正用鉗100的作用部(第一作用部11、第二作用部21)的結構本質上共通。即,在右側作用部41的咬合面,或在左側作用部42的咬合面,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及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均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
在以上的齒科矯正用鉗110的結構與齒科矯正用鉗100的結構的對比中,換句話說,齒科矯正用鉗110具有齒科矯正用鉗100的作用部(第一作用部11、第二作用部21)向左右突出的結構。藉由具有此種結構,在口腔M內,由於容易使作用部(右側作用部41、左側作用部42)自側方接近金屬絲WM,因此齒科矯正用鉗110中,容易使金屬絲WM與第二方向D2一致。
圖5的(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作用部的結構說明圖。圖5的(b)是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其一)。圖5的(c)是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其二)。
如圖5的(a)所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20在與齒科矯正用鉗100的對比中,作用部的詳細結構不同。即,在齒科矯正用鉗100的作用部(第一作用部11、第二作用部21)中,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及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但在齒科矯正用鉗120的作用部(第一作用部11、第二作用部21)中,隔著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排列兩個實質上結構相等的彎折保持部。為了容易理解,以下將靠近連結部30的彎折保持部稱為「內側彎折保持部51」,將位於齒科矯正用鉗120的前端側(相對於連結部30位於遠側)的彎折保持部稱為「外側彎折保持部52」。
內側彎折保持部51及外側彎折保持部52均具有金屬絲WM的彎折功能(彎折部所具有的功能)及金屬絲片WC的保持功能(保持部所具有的功能)。
在切斷前的金屬絲WM的前端位於較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更靠近連結部30的情況下,遠離連結部30的彎折保持部即外側彎折保持部52成為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而且,靠近連結部30的彎折保持部即內側彎折保持部51成為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即,如圖5的(b)所示,在切斷後的金屬絲WM的前端被定位成與齒科矯正用鉗120相向的情況下,內側彎折保持部51作為保持部發揮功能,外側彎折保持部52作為彎折部發揮功能。
另一方面,在金屬絲WM的前端位於較切斷部(第一切斷部112、第二切斷部212)更遠離連結部30的位置的情況下,遠離連結部30的彎折保持部(外側彎折保持部52)成為保持部(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213)。而且,靠近連結部30的彎折保持部(內側彎折保持部51)成為彎折部(第一彎折部111、第二彎折部211)。即,如圖5的(c)所示,在切斷後的金屬絲WM的前端被定位成朝向與齒科矯正用鉗120為相反方向的情況下,外側彎折保持部52作為保持部發揮功能,內側彎折保持部51作為彎折部發揮功能。
圖6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中所使用的基底部件的說明圖。圖7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再者,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圖7基於專利文獻1的圖2等描述患者的口腔,明確了相對於先前技術的差異。
圖6所示的基底部件300具有第一基底部311、第二基底部312、第三基底部313及第四基底部314。在各基底部設有卡合孔h。第一基底部311、第三基底部313及第四基底部314的卡合孔h成為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長孔。該等卡合孔h各者卡合於螺釘350的多角柱頭部。圖7中,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有四個螺釘350的螺紋部,在插通卡合孔h的多角柱頭部的中心設有母螺紋,在該母螺紋緊固螺栓,藉此基底部件300相對於螺釘350固定。
此處,在第一基底部311與第三基底部313之間、以及第一基底部311與第四基底部314之間分別設有具有可撓性的連接部320。藉此,易於將四個(第一基底部311~第四基底部314)卡合孔h嵌入預先埋設於口腔的內部的螺釘350的多角柱頭部352。
即,使沿第三方向D3排列的第一基底部311的卡合孔h及第二基底部312的卡合孔h各者插通多角柱頭部352之後,只要使第三基底部313的卡合孔h及第四基底部314的卡合孔h各者插通多角柱頭部352即可。由於兩個連接部320具有可撓性,因此易於在口腔M內移動第三基底部313的卡合孔h及第四基底部314的卡合孔h的位置。
圖6所示的基底部件300具有連接於第一基底部311的外側(口腔M內的前方)的第一固定部331、設於第一基底部311與第二基底部312之間的第二固定部332、及連接於第二基底部312的外側(口腔M內的後方)的第三固定部333。
圖7所示的齒科矯正裝置1000的基底部件300中,於第二固定部332安裝有臂部件360。臂部件360為腕狀的部件,其具有以與第三方向D3相交的方式延伸的本體部360b、用於固定於第二固定部332的第一連接部361、及位於臼齒(第二大臼齒T2)的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362。第一連接部361由固定螺紋355不可轉動地固定於第二固定部332。
在第二連接部362安裝有牽引部件370,牽引部件370固定於第二連接部362而發生彈性變形。因此,在臂部件360的第二連接部362產生該彈性變形的應力,對基底部件300的第二固定部332賦予使基底部件300在口腔M內旋轉或扭轉的外力。
然而,如上所述,基底部件300在三處以上、具體為四處固定於螺釘350,並且,第三基底部313及第四基底部314在偏離第一基底部311中的卡合部及第二基底部312中的卡合部的排列(第三方向D3)的位置處,卡合於螺釘350。因此,即便對基底部件300的第二固定部332賦予強外力,基底部件300發生位移的可能性亦適當地得到抑制。
牽引部件370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圖7中為第一大臼齒T1)。金屬絲材例如包含橡膠金屬(GUMMETAL)(註冊商標),楊氏模數低於構成臂部件360的材料。具體而言,構成臂部件360的材料例如為不鏽鋼SUS 316,其楊氏模數為150 GPa以上(200 GPa左右)。相對於此,作為構成牽引部件370的金屬絲材的一例的橡膠金屬(GUMMETAL)為100 GPa以下(40 GPa~80 GPa)。因此,若在對牽引部件370施力的狀態下固定,則臂部件360實質上不會變形,僅牽引部件370發生彈性變形。
牽引部件370具有牽引基部371、牽引固定部372及牽引力產生部373。牽引基部371為位於較第一大臼齒T1更靠後方而固定於臂部件360的第二連接部362的部分。藉由在該位置配置有牽引基部371,容易將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圖7中為第一大臼齒T1)向後方牽引。圖7中,在牽引基部371中,金屬絲材彎曲並懸掛於第二連接部362,從而抑制牽引部件370向前方移動。
牽引固定部372懸掛於在位於較牽引基部371更靠前方的牽引對象(圖7中為第一大臼齒T1)上的托槽380。安裝於第一大臼齒T1的托槽380具有用於接收弓絲390而固定相對於弓絲390的相對位置的第一槽溝381、及用於與牽引部件370卡合而固定相對於牽引部件370的相對位置的第二槽溝382。藉由在第二槽溝382中懸掛於托槽380,牽引部件370的牽引力傳遞至托槽380,將第一大臼齒T1向後方牽引,並且經由固定於第一槽溝381的弓絲390,將較第一大臼齒T1更靠前方的牙齒(前齒)向後方牽引。
牽引力產生部373具有位於牽引基部371與牽引固定部372之間的T環374。圖7中,T環374打開,並且在以使T環374與牽引固定部372之間的金屬絲材遠離T環374的方式撓曲的狀態下固定。因此,牽引力產生部373經由牽引固定部372,對托槽380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牽引力產生部373中產生牽引力的部分並不限定於T環374。可為L環或圓形環。
為了該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適當傳遞至托槽380,牽引固定部372具有向前方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BP,彎曲部BP懸掛於托槽380中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實質上為第二槽溝382)。
托槽380安裝於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第一大臼齒T1)的齒冠。相對於此,牙齒的重心位於較齒冠更靠齒根側。因此,若僅賦予使用托槽380使牙齒單純向後方移動的力,則不可避免地產生齒冠朝向後方的旋轉(後方旋轉、離心旋轉)。
因此,牽引力產生部373不僅藉由T環374閉合的力產生朝向後方的牽引力,還藉由金屬絲材的撓曲恢復的力產生前方旋轉力,藉此消除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第一大臼齒T1)向後方移動時產生的後方旋轉力,實現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第一大臼齒T1)實質上不旋轉地向後方移動。
如先前技術所示,在利用盤簧或橡膠牽引金屬絲的情況下,可賦予伸長後的盤簧或橡膠恢復至原來長度時向後方移動的力,但不能對托槽380賦予前方旋轉力。藉由牽引部件370包含金屬絲材,不僅可賦予牽引力,同時可賦予各個方向的力,結果可適當地移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
如此,在齒科矯正裝置1000中,在口腔M內,構成牽引部件370的金屬絲材向前方突出,在金屬絲材前方的前端附近設有懸掛於托槽380的彎曲部BP,形成有牽引固定部372。由於在該牽引固定部372的彎曲部BP中對托槽380施加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因此為了使齒科矯正裝置1000適當地發揮功能,需要使口腔M內向前方突出的金屬絲材的前端附近向齒根側彎曲。前述本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00、齒科矯正用鉗110、齒科矯正用鉗120就實現該目的的觀點而言為有效的工具。
圖8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一變形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圖7所示的齒科矯正裝置1000的臂部件360在口腔M內向左右展開,具有兩個第二連接部362,但圖8所示的齒科矯正裝置1001的臂部件360在口腔M內僅向其中一側展開,第二連接部362僅有一個。在此種情況下,自第一連接部361對基底部件300賦予強旋轉力,但如上所述,由於基底部件300由三個以上、具體為四個螺釘350牢固地固定,因此基底部件300不易產生鬆動。
圖9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另一變形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圖8所示的齒科矯正裝置1001的安裝於第二固定部332的臂部件360在口腔M內向左側展開,具有一個第二連接部362,但圖9所示的齒科矯正裝置1002具有安裝於第二固定部332的臂部件360、及安裝於第一固定部331的臂部件360。
在安裝於第二固定部332的臂部件360安裝有牽引部件370。牽引部件370將處於遠離牽引基部371的位置的左側的第一大臼齒T1作為牽引對象。牽引固定部372具有沿齒列向前方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BP。以使牽引力產生部373所具有的T環374彈性變形的狀態,彎曲部BP懸掛於在作為牽引對象的左側的第一大臼齒T1安裝的托槽380中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第二槽溝382)。藉此,牽引部件370對托槽380的第二槽溝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作為該反作用力,自牽引部件370對臂部件360的第二連接部362賦予向前方且外側移動的力(白色箭頭)。
在安裝於第一固定部331的臂部件360亦安裝有牽引部件370。牽引部件370將處於遠離牽引基部371的位置的右側的第一大臼齒T11作為牽引對象。牽引基部371所安裝的臂部件360的第二連接部362配置於較右側的第一大臼齒T11更靠前方的牙齒的上顎側。牽引固定部372具有沿齒列向前方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BP。以使牽引力產生部373所具有的T環374彈性變形的狀態,彎曲部BP懸掛於在作為牽引對象的右側的第一大臼齒T11安裝的托槽380中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第二槽溝382)。藉此,牽引部件370對托槽380的第二槽溝382賦予朝向前方的牽引力及後方旋轉力。作為該反作用力,自牽引部件370對臂部件360的第二連接部362賦予向後方且外側移動的力(白色箭頭)。
如此,在齒科矯正裝置1002中,經由兩個臂部件360對基底部件300賦予順時針的旋轉力。然而,如上所述,由於基底部件300由四個螺釘350牢固地固定,因此基底部件300不易產生鬆動。
再者,上述對本實施形態及其具體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例。例如,在上述說明中,第一切斷部112具有凹部,第二切斷部212具有突出的刀刃,但亦可為第一切斷部112具有突出的刀刃,第二切斷部212具有凹部。
又,對於前述實施形態或其具體例,本領域技術人員適當進行結構要素的追加、刪除、設計變更而得者,或適當組合實施形態的特徵而得者,只要具備本發明的要旨,則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例如,關於圖4所示的第二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110,兩個作用部(右側作用部41、左側作用部42)以在沿著作為對稱面的第一面S1的法線的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向側方突出,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沿著相對於第一面S1的法線向前方傾斜的線的方式,兩個作用部分別向側方突出。藉由以此種方式配置作用部,亦有在口腔內容易進行將金屬絲彎曲的操作的情況。
本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方法是關於以下齒科矯正裝置。即,一種齒科矯正裝置,包括:基底部件,固定於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的兩個以上的螺釘;腕狀的臂部件,具有連接於基底部件的第一連接部及位於牙齒的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及牽引部件,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牽引部件具有:牽引基部,固定於第二連接部;牽引固定部,懸掛於在遠離牽引基部的牽引對象上固定的托槽;及牽引力產生部,位於牽引基部與牽引固定部之間,經由牽引固定部對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或朝向前方的牽引力及後方旋轉力,牽引固定部具有沿齒列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彎曲部懸掛於托槽中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此處,牽引基部位於較第一大臼齒更靠後方,牽引力產生部對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彎曲部為向前方延伸的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者。本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安裝方法是將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的牽引部件卡止於托槽中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時,使用齒科矯正用鉗,使金屬絲材塑性變形並切斷,該齒科矯正用鉗具有藉由連結部能夠轉動的一對鉗本體,且作用部位於一對鉗本體的一端部而握持部位於另一端部。關於該齒科矯正用鉗,一對鉗本體的其中一者即第一鉗的作用部的咬合面以沿著第二方向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方向相對於握持部自連結部延伸的第一方向以特定角度翹曲,在作用部,將金屬絲材彎折而形成彎曲部的彎折部、於較彎曲部更靠前端側將金屬絲材切斷的切斷部、及保持藉由切斷而形成的金屬絲片的保持部以切斷部為中央而沿著第二方向排列於咬合面。
10:第一鉗(鉗本體) 11:第一作用部 11A:第一咬合面 12:第一握持部 20:第二鉗(鉗本體) 21:第二作用部 22:第二握持部 30:連結部 31:第一連結部 32:第二連結部 41:右側作用部 42:左側作用部 51:內側彎折保持部 52:外側彎折保持部 100、110、120:齒科矯正用鉗 111:第一彎折部 112:第一切斷部 113:第一保持部 211:第二彎折部 212:第二切斷部 213:第二保持部 300:基底部件 311:第一基底部 312:第二基底部 313:第三基底部 314:第四基底部 320:連接部 331:第一固定部 332:第二固定部 333:第三固定部 350:螺釘 355:固定螺紋 360:臂部件 360b:本體部 361:第一連接部 362:第二連接部 370:牽引部件 371:牽引基部 372:牽引固定部 373:牽引力產生部 374:T環 380:托槽 381:第一槽溝 382:第二槽溝(突出部) 390:弓絲 1000、1001、1002:齒科矯正裝置 BP:彎曲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M:口腔 Ox:轉動軸 S1:第一面 T1、T11:第一大臼齒 T2:第二大臼齒 WC:金屬絲片 WM:金屬絲 h:卡合孔 θ:傾斜角
圖1的(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正面圖,圖1的(b)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背面圖。 圖2是圖1的(a)的作用部的放大圖。 圖3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第二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正面圖、左側面圖及平面圖。 圖5的(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作用部的結構說明圖,圖5的(b)是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其一),圖5的(c)是第三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用鉗的動作說明圖(其二)。 圖6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所包括的基底部件的說明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 圖8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一變形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 圖9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另一變形例的齒科矯正裝置的說明圖。
300:基底部件 311:第一基底部 312:第二基底部 313:第三基底部 314:第四基底部 320:連接部 331:第一固定部 332:第二固定部 333:第三固定部 350:螺釘 355:固定螺紋 360:臂部件 360b:本體部 361:第一連接部 362:第二連接部 370:牽引部件 371:牽引基部 372:牽引固定部 373:牽引力產生部 374:T環 380:托槽 381:第一槽溝 382:第二槽溝(突出部) 390:弓絲 1000:齒科矯正裝置 BP:彎曲部 D3:第三方向 M:口腔 T1:第一大臼齒 T2:第二大臼齒

Claims (2)

  1. 一種齒科矯正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基底部件,固定於在上顎骨的正中上顎接縫附近埋設的兩個以上的螺釘;腕狀的臂部件,具有連接於所述基底部件的第一連接部及位於牙齒上顎側附近的第二連接部;及牽引部件,包含具有彈性的金屬絲材且牽引作為牽引對象的牙齒,其中,所述牽引部件具有:牽引基部,固定於所述第二連接部;牽引固定部,懸掛於在遠離所述牽引基部的所述牽引對象上固定的托槽;及牽引力產生部,位於所述牽引基部與所述牽引固定部之間,經由所述牽引固定部對所述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或朝向前方的牽引力及後方旋轉力,所述牽引固定部具有沿齒列延伸的所述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的彎曲部,於所述托槽中,所述彎曲部懸掛於向上顎側突出的突出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齒科矯正裝置,其中所述牽引基部位於較第一大臼齒更靠後方,所述牽引力產生部對所述托槽賦予朝向後方的牽引力及前方旋轉力, 所述彎曲部為向前方延伸的所述金屬絲材發生塑性變形而向齒根側彎曲者。
TW110116983A 2020-06-19 2021-05-11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TWI762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6351 2020-06-19
JP2020106351A JP6835322B1 (ja) 2020-06-19 2020-06-19 歯科矯正用プライヤ
JP2020-204729 2020-12-10
JP2020204729A JP6925002B1 (ja) 2020-06-19 2020-12-10 歯科矯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087A TW202200087A (zh) 2022-01-01
TWI762307B true TWI762307B (zh) 2022-04-21

Family

ID=7466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6983A TWI762307B (zh) 2020-06-19 2021-05-11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2580B2 (zh)
EP (1) EP3973913B1 (zh)
JP (2) JP6835322B1 (zh)
KR (1) KR102383539B1 (zh)
AU (1) AU2021291481B2 (zh)
BR (1) BR112022003416B1 (zh)
CA (1) CA3145629C (zh)
TW (1) TWI762307B (zh)
WO (1) WO20212561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3709S1 (en) * 2022-06-13 2024-04-23 Georgia D. Londos Punch pli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5832U (zh) * 2014-06-19 2015-02-21 Densmart Dental Co Ltd 牙科矯正裝置
US20180311014A1 (en) * 2015-03-19 2018-11-01 Joseph Yousefian Dual Expanding Palatal Distractor
CN109044542A (zh) * 2018-08-06 2018-12-21 上海精功齿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矢状向扩弓矫治器及制造方法
TWM576448U (zh) * 2018-12-10 2019-04-11 羅秋美 Tooth correction fixed ankle device
US20190374315A1 (en) * 2017-01-19 2019-12-12 Yasuhiro Itsuki Base member for orthodontic implan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4606A (en) * 1955-09-19 1960-10-04 Rocky Mountain Metal Products Orthodontic band forming plier
US3555677A (en) * 1968-03-01 1971-01-19 Anthony J Cusato Wire cutting tool
JPS59101174A (ja) 1982-12-02 1984-06-11 株式会社 藤商事 雀球機
JPS60130999U (ja) 1984-02-13 1985-09-02 株式会社 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取付用ブラケツト
US5820369A (en) * 1991-02-25 1998-10-13 Nobel Biocare Ab Subperiosteal bone anchor
US5769630A (en) * 1991-02-25 1998-06-23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Subperiosteal bone anchor
ES2124255T3 (es) * 1991-02-25 1999-02-01 Nobel Biocare Ab Anclaje oseo.
JPH08275960A (ja) * 1995-04-03 1996-10-22 Sankin Kogyo Kk 歯列矯正具
JP3706517B2 (ja) 1999-12-28 2005-10-12 デンツプライ三金株式会社 歯列矯正用支持体
US6358255B1 (en) * 2000-03-06 2002-03-19 Micerium S.R.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evice and method
JP3657952B2 (ja) 2004-02-16 2005-06-08 デンツプライ三金株式会社 歯列矯正用支持体
JP3816927B2 (ja) 2004-02-16 2006-08-30 デンツプライ三金株式会社 歯列矯正用支持体
CN2768709Y (zh) * 2005-03-11 2006-04-05 万义华 加强型末端切断钳
IT1392605B1 (it) * 2008-12-31 2012-03-09 Hdc S R L Dispositivo di fissaggio per apparecchi ortodontici
ITVI20090191A1 (it) * 2009-07-27 2011-01-28 Hdc S R L Dispositivo ortodontico con un sistema di fissaggio auto-legante per apparecchi ortodontici con una parte filiforme
KR200460660Y1 (ko) * 2011-01-21 2012-06-04 김진홍 치열교정용 구개 고정원
US10595971B2 (en) * 2012-05-23 2020-03-24 Justin Parker Orthodontic system anch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566549B1 (ja) 2013-12-02 2014-08-06 大樹 平林 歯科矯正用ワイヤー、歯科矯正用ワイヤーの製造方法、歯科矯正用セットおよび歯科矯正用ワイヤー製造用プライヤー
KR101573186B1 (ko) * 2015-09-22 2015-12-01 한병주 치열교정용 구개 고정구
KR101726590B1 (ko) * 2016-12-21 2017-04-13 김중한 상악 치열 교정장치
JP2018135567A (ja) 2017-02-22 2018-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装置及び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RU187152U1 (ru) 2018-02-26 2019-02-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В.И. Разумовск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келетной небной опоры
JP6601991B1 (ja) 2019-06-24 2019-11-06 敬一 石川 接続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歯列矯正器具セ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5832U (zh) * 2014-06-19 2015-02-21 Densmart Dental Co Ltd 牙科矯正裝置
US20180311014A1 (en) * 2015-03-19 2018-11-01 Joseph Yousefian Dual Expanding Palatal Distractor
US20190374315A1 (en) * 2017-01-19 2019-12-12 Yasuhiro Itsuki Base member for orthodontic implant device
CN109044542A (zh) * 2018-08-06 2018-12-21 上海精功齿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矢状向扩弓矫治器及制造方法
TWM576448U (zh) * 2018-12-10 2019-04-11 羅秋美 Tooth correction fixed ank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35322B1 (ja) 2021-02-24
JP2022001246A (ja) 2022-01-06
KR20220025214A (ko) 2022-03-03
BR112022003416A2 (pt) 2022-05-10
JP6925002B1 (ja) 2021-08-25
WO2021256148A1 (ja) 2021-12-23
KR102383539B1 (ko) 2022-04-08
EP3973913A1 (en) 2022-03-30
EP3973913A4 (en) 2023-02-01
CA3145629C (en) 2022-06-07
JP2022001098A (ja) 2022-01-06
TW202200087A (zh) 2022-01-01
EP3973913B1 (en) 2023-11-22
CA3145629A1 (en) 2021-12-23
BR112022003416B1 (pt) 2023-01-17
US11452580B2 (en) 2022-09-27
AU2021291481A1 (en) 2022-01-20
BR112022003416A8 (pt) 2022-11-22
AU2021291481B2 (en) 2022-02-17
US20220202536A1 (en)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06517B2 (ja) 歯列矯正用支持体
JP2965371B2 (ja) リップバンパーあるいはフェイスバウ用の臼歯チューブ器具
JP4805947B2 (ja) 損失トルクを捕捉するための縁部方向歯列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US9498304B2 (en) Orthodontic attachment module for intra-oral bite correctors
US6558160B2 (en) Attachment device for intra-oral orthodontic appliance
TWI773956B (zh) 牙齒移動器具
US20120135365A1 (en) Intraoral orthodontic corrector
KR102019782B1 (ko) 교정용 브라켓
JP6294865B2 (ja) 歯牙移動装置の組立方法
TWI762307B (zh)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EP2957253B1 (en) Orthodontic lingual device
JP6601991B1 (ja) 接続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歯列矯正器具セット
JP2019503241A (ja) 舌側歯科矯正装具
JPH07265333A (ja) 歯列矯正用頬側矯正具
WO2009044974A1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surgical operation of straightening irregular teeth
JP6950903B2 (ja) 歯科矯正用のブラケット
JP2007289346A (ja) 歯列矯正ブラケット
RU2775942C1 (ru)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смещения зуба
JP4332641B2 (ja) 歯科矯正装置
JP2020146224A (ja) 歯列矯正器具
KR20230134381A (ko) 자가 사용에 적합한 형태의 교정용 와이어 커터
JPH1094548A (ja) 歯列矯正用チュ−ブ
WO2010105059A1 (en) Molar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hook plier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