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602B - 集塵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集塵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602B
TWI761602B TW107133880A TW107133880A TWI761602B TW I761602 B TWI761602 B TW I761602B TW 107133880 A TW107133880 A TW 107133880A TW 107133880 A TW107133880 A TW 107133880A TW I761602 B TWI761602 B TW I7616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uction port
section
dust collector
du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2159A (zh
Inventor
星出真一
羽田野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60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36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 A47L5/365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of the vertical type, e.g. tank or bucket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057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cleaning of 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09Details of suction cleaner tools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2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oses or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6Rigid blades, e.g. scrapers; Flexible blades, e.g. wipers
    • B08B1/165Scra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集塵裝置具備:吸引口形成部,形成會吸引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及集塵機構,使吸引力作用於吸引口,來將所吸引的塵埃集塵。吸引口形成部包含:側延緣,在離地面相隔恰好規定高度的位置朝側方延伸;及一對缺口緣,從側延緣的端部朝後方屈曲,且形成缺口區域,缺口區域是從地面與側延緣之間所形成的開口區域之端部朝後方凹設的區域。吸引口是以側延緣與一對缺口緣來形成。藉此,提供一種能夠從吸引口在廣範圍內將塵埃從清掃具去除的集塵裝置。

Description

集塵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收集塵埃的集塵裝置。
發明背景 集塵裝置對於清掃作業的效率化有相當大的貢獻。集塵裝置是以不同於一般吸塵器的形態來使用。亦即,在不移動集塵裝置的狀態下,以使用者使要接受除塵處理的清掃具(例如,拖把)在集塵裝置的周圍移動之形態來使用。藉此,已附著於拖把的塵埃會被集塵裝置吸引而被去除。
以往,除了形成於殼體之下部的吸引口外,使從殼體所延伸設置之軟管也能夠進行清掃具的除塵之集塵裝置,已揭示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5-39378號公報(以下,記載為「專利文獻1」)中。依據專利文獻1的集塵裝置,作業者首先會使從殼體延伸之軟管之前端移動至期望的位置。藉此,來將從殼體之下部的吸引口進行吸引時會不易除塵之部位(例如,拖把的上表面)上所附著的塵埃,透過軟管吸引而除塵。
但是,專利文獻1的集塵裝置在作業者利用軟管時,有必要將軟管之前端從殼體卸除。從殼體卸除軟管之前端的作業與除塵作業並無直接的關係。因此,從殼體卸除軟管之前端的作業期間盡可能地縮短是較理想的。此時,若能夠從殼體之下部的吸引口來吸引,廣範圍地將塵埃從清掃具去除的話,作業者便不需要從殼體卸除軟管之前端。
然而,專利文獻1的集塵裝置的吸引口並未設計成能夠廣範圍地將塵埃從清掃具去除。
發明概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透過吸引口,廣範圍地將塵埃從清掃具去除的集塵裝置。
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具備:吸引口形成部,形成會吸引已附著於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及集塵機構,使得用於吸引塵埃的吸引力作用於吸引口,來將所吸引的塵埃集塵。吸引口形成部包含:側延緣,在離地面相隔恰好規定高度的位置朝側方延伸;及一對缺口緣,從側延緣的端部朝後方屈曲,且各自形成缺口區域,缺口區域是從地面與側延緣之間所形成的開口區域之端部朝後方凹設的區域。吸引口是藉由側延緣與一對缺口緣來形成。
依據上述構成,一對缺口緣會形成缺口區域,缺口區域是從地面與側延緣之間所形成的開口區域之端部朝後方凹設的區域。藉此,透過開口區域,能夠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其結果,集塵裝置能夠使來自集塵機構的吸引力作用於清掃具的廣範圍,來將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集塵於集塵機構。另外,藉由缺口區域,作業者能夠使已插入吸引口的清掃具輕易地朝側方移動。藉此,能夠使集塵機構的吸引力作用於清掃具的更廣範圍。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只要側延緣的規定高度是離地面20mm以上、且100mm以下之範圍的値即可。
依據上述構成,側延緣的規定高度之下限是離地面20mm以上的値。藉此,吸引口在高度方向上會具有可供作業者插入各種清掃具的足夠寬度。另一方面,側延緣的規定高度之上限是離地面100mm以下之範圍的値。藉此,吸引口不會變得過寬。因此,能夠將對於從清掃具進行除塵時沒有幫助的空氣流入吸引口的量抑制在低等級。其結果,集塵裝置能夠將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有效率地集塵。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更具備:彈性刮取部,形成為將塵埃從清掃具刮取。並且,亦可將彈性刮取部沿側延緣及一對缺口緣當中至少一部分來配置。
依據上述構成,彈性刮取部是沿側延緣及一對缺口緣當中至少一部分來配置。因此,在作業者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時、以及在作業者使已插入吸引口的清掃具朝側方移動時,能夠以彈性刮取部來刮取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藉此,塵埃對清掃具的附著力會變弱。其結果,能夠藉由來自集塵機構的吸引力,將塵埃從清掃具輕易地分離,並以集塵機構來收集。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更具備:殼體,容置集塵機構。集塵機構亦可包含:貯留部,貯留透過吸引口所吸引的塵埃;及導管部,將塵埃從吸引口引導至貯留部。殼體亦可具有:正面壁,具有可安裝側延緣的下緣;及一對側壁,各自具有可安裝一對缺口緣的安裝緣。並且,吸引口形成部亦可與導管部一體地形成。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集塵機構被容置於殼體內,所以集塵機構會從作業者進行作業的外部空間隔離。藉此,集塵機構會藉由殼體而受到保護,且作業者能夠安全地執行除塵作業。又,由於吸引口形成部是與導管部一體地形成,因此在吸引口形成部與導管部之間,不會產生組裝誤差。因此,能夠藉由導管部,將塵埃流暢地從吸引口引導至貯留塵埃的貯留部。另外,側延緣安裝於殼體之正面壁的下緣,且一對安裝緣安裝於殼體之一對側壁的安裝緣。藉此,吸引口形成部及導管部會對殼體來固定。因此,即使作業者將已插入吸引口的清掃具朝側方移動,吸引口形成部及導管部也不會對殼體相對地移位。其結果,能夠防止過度的負荷施加於吸引口形成部以及與其相連的集塵機構。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更具備:腳部,在吸引口內,從殼體沿地面突出於前方。
依據上述構成,藉由朝前方突出而配設的腳部,殼體會變得不容易朝前方傾倒。另外,已插入吸引口的清掃具是配置於腳部與側延緣之間的位置。因此,在殼體因為清掃具而被朝後方推,變得快要朝後方傾倒時,腳部會卡住清掃具。藉此,能夠將集塵裝置之殼體朝後方的傾倒防範於未然。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將腳部之高度方向的厚度構成為會隨著朝向前方而變薄。
依據上述構成,腳部的厚度越朝向前方,就會形成為越薄。藉此,清掃具會變得不易卡到腳部的前端,因此作業者能夠輕易地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之腳部亦可形成為具有彎曲成弧狀的上表面。
依據上述構成,腳部具有彎曲成弧狀的上表面。藉此,作業者能夠在不被腳部妨礙的情況下,沿弧狀的上表面,來使已插入吸引口的清掃具流暢地朝側方移動。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具備:連接管,形成為能夠透過殼體而與導管部連結;及蓋部,關閉外開口部與內開口部,外開口部形成於殼體以供連接管插通,內開口部形成於導管部以供已插入外開口部的連接管連結。並且,亦可將蓋部構成為能夠從殼體及導管部卸除。
依據上述構成,外開口部形成於殼體,且內開口部形成於導管部。亦即,作業者首先會使連接管插通於殼體的外開口部。之後,將連接管插入導管部的內開口部。藉此,能夠將連接管輕易地連結於導管部,並使集塵機構的吸引力透過導管部而作用於連接管。其結果,作業者能夠使用連接管,將塵埃從清掃具輕易地去除。另外,蓋部會關閉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因此,在未使用連接管時,能夠使強大的吸引力作用於吸引口。另一方面,若卸除蓋部的話,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就都會開放。因此,作業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安裝連接管。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之導管部亦可包含:第1區間,從吸引口沿地面朝後方延伸;第2區間,從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及第3區間,從第2區間屈曲並將塵埃朝貯留部引導。另外,蓋部亦可包含:閉塞部,關閉內開口部,內開口部形成於第2區間與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並且,閉塞部亦可形成為:在從正面壁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之截面中,閉塞部與形成屈曲部位的導管部之間的邊界會成為鈍角。
依據上述構成,內開口部形成於第2區間與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第2區間是從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的區間,第3區間是從第2區間屈曲並將塵埃朝貯留部引導的區間。因此,能夠將連接管配設成會從殼體的上部延伸突出。藉此,作業者不需深深地彎腰,便能夠輕易地操作連接管。另外,將內開口部關閉之蓋部的閉塞部之截面是形成為:閉塞部與形成屈曲部位的導管部之間的邊界會成為鈍角。因此,在空氣沿導管部流動時,會抑制在閉塞部與導管部之間的邊界部位容易產生之渦流等的發生,而變得不容易在邊界部位滯留。其結果,從吸引口所吸引的塵埃會流暢地被引導朝向貯留部。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之導管部亦可包含:第1區間,從吸引口沿地面朝後方延伸;第2區間,從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及第3區間,從第2區間屈曲並將塵埃朝貯留部引導。另外,蓋部亦可包含:閉塞部,關閉內開口部,內開口部形成於第2區間與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並且,閉塞部在從正面壁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之截面中,是以從第2區間朝向第3區間彎曲的弧狀輪廓來形成亦可。
依據上述構成,將內開口部關閉之蓋部的閉塞部之截面是以從第2區間朝向第3區間彎曲的弧狀輪廓來形成。因此,在空氣沿導管部流動時,會抑制在閉塞部與導管部之間的邊界部位容易產生之渦流等的發生,而變得不容易在邊界部位滯留。其結果,從吸引口所吸引的塵埃會流暢地被引導朝向貯留部。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在第1區間中,以朝向後方收窄之方式來形成流路。
通常,吸引口寬廣地形成為作業者能夠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是較理想的。另一方面,第2區間的流路狹窄地設計成能夠將吸引力維持在高水準是較理想的。因此,依據上述構成,在第1區間設置朝向後方收窄的流路。藉此,在第1區間與第2區間之間的流路之邊界中所形成的落差就不會變得過大。因此,從吸引口所吸引的塵埃卡在落差的風險會變小。其結果,便能夠將塵埃流暢地朝貯留部引導。
又,本發明之一形態的集塵裝置亦可具備:殼體,形成會吸引已附著於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及集塵機構,具有貯留部及導管部,貯留部會將從吸引口所吸引的塵埃在殼體內集塵,導管部會將塵埃從吸引口引導至貯留部。另外,亦可具備:連接管,形成為能夠連結於導管部;及蓋部,關閉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外開口部形成於殼體以供連接管連結,內開口部形成於導管部 以供已被插入外開口部的連接管連結。並且,蓋部亦可構成為能夠從殼體及導管部卸除。
依據上述構成,外開口部形成於殼體,且內開口部形成於導管部。亦即,作業者首先會使連接管插通於殼體的外開口部。之後,將連接管插入導管部的內開口部。藉此,使用者能夠將連接管輕易地連結於導管部,並使集塵機構的吸引力透過導管部而作用於連接管。其結果,作業者能夠使用連接管,將塵埃從清掃具輕易地去除。另外,蓋部會關閉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因此,在未使用連接管時,能夠使強大的吸引力作用於吸引口。另一方面,若卸除蓋部的話,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就都會開放。因此,作業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安裝連接管。
亦即,上述的集塵裝置能夠透過吸引口,廣範圍地將塵埃從清掃具輕易地去除。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非是受這個實施形態所限定的發明。 (實施形態1)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1的集塵裝置100,利用圖1及圖2來進行說明。再者,集塵裝置100適合被利用於用來吸引已附著於使用後之清掃具(未圖示)的塵埃。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100的概略截面的圖。圖2是集塵裝置100的概略立體圖。
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是將「上游」及「下游」作為在集塵裝置100內產生之氣流的流動方向中之上游及下游來說明。又,如以下之各圖所示,是將吸引口111側作為「前方」、將蓋部140側作為「後方」、將殼體130的下壁137側作為「下方」、將上壁136側作為「上方」來說明。另外,是將與上述「前方」及「後方」、以及與「上方」及「下方」各自正交的方向作為「側方」或「左方」及「右方」來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集塵裝置100包含:吸引口形成部110、集塵機構120、及殼體130等。吸引口形成部110形成於殼體130的下部,且構成會吸引已附著於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111。
如圖1所示,吸引口111形成為比以往之集塵裝置的吸引口更寬廣。藉此,作業者能夠將清掃具的全部或一部分輕易地插入吸引口111。集塵機構120配置於殼體130內。集塵機構120會使得用於吸引塵埃的吸引力作用於吸引口111。亦即,若作業者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的話,以集塵機構120所生成的吸引力便會作用於清掃具。藉此,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會從清掃具分離。已從清掃具分離的塵埃會藉由集塵機構120來收集。
如圖2所示,殼體130包含:正面壁131、左前壁132、右前壁133、左後壁134、右後壁135、上壁136、及下壁137等。正面壁131是直立設置於離地面FLR(參照圖1)規定高度的位置。
再者,圖1顯示包含正面壁131的中心,且從正面壁131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之集塵裝置100的截面。
殼體130的左前壁132是從正面壁131的左緣朝後方屈曲來設置。右前壁133是從正面壁131的右緣朝後方屈曲來設置。左後壁134是設置成:從左前壁132的後緣屈曲恰好規定角度(例如,30°到50°的範圍左右),且在上述的鉛直平面上對正右後壁135的後緣。右後壁135是與左後壁134同樣地設置成:從右前壁133的後緣屈曲恰好規定角度,且在上述的鉛直平面上對正左後壁134的後緣。藉此,正面壁131、左前壁132、右前壁133、左後壁134及右後壁135會在水平面上,形成大致五角形狀(包含五角形狀)的截面輪廓。
殼體130的上壁136會關閉藉由正面壁131、左前壁132、右前壁133、左後壁134及右後壁135之上緣所形成的大致五角形狀(包含五角形狀)之開口部。下壁137會關閉藉由正面壁131、左前壁132、右前壁133、左後壁134及右後壁135之下緣所形成的大致五角形狀(包含五角形狀)之開口部。下壁137設置於地面FLR上。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以殼體130在整體上是以五角柱狀來形成的例子而進行了說明,但殼體以其他形狀來形成亦可。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原理並非限定於殼體之特定的形狀。
如圖1所示,集塵機構120會被容置於殼體130的內部空間。集塵機構120包含吸引裝置121、貯留部122、及導管部123等。
集塵機構120的吸引裝置121會生成用於從清掃具吸引塵埃的吸引力。以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會作用於已插入吸引口111的清掃具,而將塵埃從清掃具分離。已從清掃具分離的塵埃會藉由導管部123從吸引口111被引導朝向貯留部122。所引導的塵埃會貯留於與導管部123之下游端連結的貯留部122。
再者,吸引裝置121能夠適用一般集塵裝置所用的吸引機構。例如,吸引裝置121可藉由一般馬達、及藉由馬達所旋轉的風扇來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吸引裝置121是藉由因馬達而旋轉的風扇,來產生向下的氣流。向下的氣流最終會從形成於左前壁132及右前壁133的多數個通氣孔132a(參照圖2)排出至外部。
集塵機構120的貯留部122配置於吸引裝置121的上方。貯留部122包含集塵袋124與抽出盒127等。吸引裝置121所生成之向下的氣流會透過抽出盒127作用於集塵袋124,而在集塵袋124內生成負壓環境。集塵袋124連結於導管部123的下游端。其結果,受到導管部123引導的塵埃會被引導至集塵袋124內的負壓環境,而到達集塵袋124內進行集塵。再者,集塵袋124亦可是一般集塵裝置所用的袋構件等。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原理並非限定於集塵袋124之特定的構造。
又,如圖2所示,抽出盒127包含前壁125,前壁125是被嵌入形成於殼體130之正面壁131的大致矩形狀(包含矩形狀)之開口部。前壁125具備把手部126。把手部126會在作業者取出已配置於抽出盒127內的集塵袋124時受到握持。亦即,作業者會握持把手部126,來將抽出盒127朝前方抽出。此時,抽出盒127內的集塵袋124會與抽出盒127一起朝前方移動,而從殼體130露出。藉此,作業者能夠將已積蓄塵埃的集塵袋124與新的集塵袋124進行替換。
再者,抽出盒127並非限定於朝前方抽出的方式。例如,亦可做成將抽出盒127的一部分進行樞軸支撐,並以開閉的方式來取出集塵袋124的構成。
接著,針對集塵機構120之導管部123的構成,一邊參照圖1及圖2,一邊使用圖3來進行說明。
圖3是導管部123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1及圖3所示,導管部123包含下管部210、立設管部220、及上管部230等。下管部210會形成從吸引口111沿地面FLR朝後方延伸的第1區間。立設管部220會形成從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的第2區間。立設管部220是從下管部210的下游端朝上方延伸設置。上管部230會形成從第2區間朝前方屈曲並將塵埃朝集塵袋124引導的第3區間。亦即,上管部230是從立設管部220的上端沿上壁136朝前方延伸設置。並且,上管部230的下游端會朝下方屈曲,而連結於貯留部122的集塵袋124。
又,圖3顯示與下管部210之上游端一體地形成的吸引口形成部110。吸引口形成部110包含側延緣112、及一對缺口緣113。藉由側延緣112與一對缺口緣113,來形成吸引口111的輪廓。
吸引口形成部110的側延緣112是在離地面FLR相隔恰好規定高度之上方的位置朝側方延伸設置。側延緣112安裝於殼體130之正面壁131的下緣(亦即,與地面FLR相對向的緣面),且在殼體130的左前壁132與右前壁133之間延伸設置。其結果,朝前方開口以容許清掃具(未圖示)之插入的開口區域會形成於地面FLR與側延緣112之間。
吸引口形成部110的一對缺口緣113各自是從側延緣112的端部(亦即,左端或右端)朝後方屈曲,且朝向地面FLR彎曲來形成。其結果,吸引口形成部110會形成從開口區域朝後方凹設,並且已朝側方開口的缺口區域。
又,殼體130之左前壁132及右前壁133各自之正面緣的下部是藉由對應於一對缺口緣113各自之彎曲的面而彎曲的左方之安裝緣132b及右方之安裝緣(未圖示)來形成。一對缺口緣113各自固定於對應之左前壁132的安裝緣132b及右前壁133的安裝緣。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側壁是藉由左前壁132及右前壁133來例示。
亦即,吸引口形成部110會在左右端形成朝後方凹設的缺口區域。因此,作業者能夠將比殼體130更寬的清掃具插入已朝前方開口的開口區域,並朝後方推入。藉此,能夠將清掃具廣範圍地插入吸引口111。其結果,能夠使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作用於清掃具的廣範圍。
另外,如上所述,以一對缺口緣113所形成的缺口區域是朝側方開口。因此,作業者能夠使已插入吸引口111的清掃具朝側方(亦即,左方或右方)移動。其結果,能夠使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更加作用於清掃具的廣範圍。
又,在圖3中,是將地面FLR至側延緣112的距離以記號「H」來表示。此時,距離「H」的値設定在2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範圍是較理想的。亦即,若距離「H」為20mm以上的話,便能夠將具有多種高度的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另一方面,在距離「H」未達20mm時,清掃具會容易卡住吸引口111,集塵裝置100傾倒的風險將變高。另外,若距離「H」為100mm以下的話,吸引口111的大部分就會被已插入吸引口111的清掃具堵塞。因此,能夠使強大的吸引力作用於清掃具。另一方面,在距離「H」超過100mm時,比起清掃具的插入部分,吸引口111的大小會變得過大。因此,會從吸引口111吸引大量對於從清掃具分離塵埃沒有貢獻的空氣。再者,依據本發明者等的研究,距離「H」在上述範圍內,特別是設定在40mm~60mm之範圍的値是更理想的。 (其他特徵)
在上述的集塵裝置100中,在以下會順次說明的例如蓋部、連接管、吸引口形成部與導管部的連接部位、消音器、彈性刮取部等,還能夠賦予各種特徵。再者,以下所說明的特徵並非是要對上述的集塵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做出任何限定之特徵。 (蓋部)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集塵裝置100會允許作業者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藉此,能夠廣範圍地透過吸引口111從清掃具來吸引塵埃。
然而,集塵裝置100亦可更具備從殼體130朝外方延伸設置之追加的管構件。藉由管構件,作業者能夠輕易地吸引已附著於不易插入吸引口111之部位的塵埃、或已飛散至集塵裝置100之周圍的塵埃。
因此,首先,一邊參照圖1至圖3,一邊使用圖4來針對集塵裝置100的蓋部140,更進一步地進行說明。
圖4是集塵裝置100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2及圖4所示,集塵裝置100更具備蓋部140,蓋部140會關閉形成於殼體130之上壁136的外開口部138。再者,圖2顯示蓋部140正關閉外開口部138的狀態。另一方面,圖4顯示已將蓋部140從殼體130之上壁136卸除的狀態。
如圖4所示,蓋部140包含:大致扇形狀(包含扇形狀)的板部141、及從板部141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42等。在蓋部140關閉殼體130的外開口部138時(參照圖2),突出部142會推入殼體130內。此時,板部141配置成會露出於殼體130的上壁136上(參照圖2)。
再者,圖3顯示在立設管部220的上端朝上方開口的內開口部221。內開口部221配設於上述之形成於立設管部220的第2區間、與形成於上管部230的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
並且,如圖1所示,蓋部140的突出部142會嵌入內開口部221(參照圖3)。藉此,蓋部140會關閉殼體130的外開口部138、及內開口部221。再者,雖然將藉由蓋部140之嵌入來關閉內開口部221的構成作為例子而進行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做成在殼體130的一部分將蓋部140進行樞軸支撐,而能夠開閉蓋部140的構成。
又,如圖4所示,蓋部140的板部141及突出部142會形成2個凹部、及直立設置於2個凹部之間的突條143。突條143是被利用於作業者將手指插入2個凹部來抓握蓋部140時。藉此,作業者能夠抓握突條143來拿起蓋部140,而從殼體130及導管部123卸除蓋部140。其結果,會開放外開口部138及內開口部221。 (連接管)
接著,一邊參照圖1及圖3,一邊使用圖5A及圖5B,針對集塵裝置100的連接管來進行說明。
圖5A及圖5B是集塵裝置100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5A及圖5B所示,集塵裝置100更具備連接管150來作為上述之管構件。連接管150連結於導管部123(參照圖1),並配設成能夠從殼體130的上壁136朝向外部延伸突出(參照圖5B)。作業者能夠藉由連接管150輕易地吸引已附著於不易插入吸引口111之部位的塵埃、或已飛散至集塵裝置100之周圍的塵埃。
如圖5A所示,連接管150包含基端箱151、前端筒152、及伸縮管153等。基端箱151會透過殼體130之上壁136的外開口部138,插入導管部123的內開口部221(參照圖3)。伸縮管153延伸設置於基端箱151與前端筒152之間,並與基端箱151及前端筒152連接。伸縮管153是構成為能夠因應於作業者的操作而屈曲。藉此,作業者能夠使連接管150的前端筒152朝期望的位置移動,而從前端筒152吸引塵埃等。
基端箱151包含底壁部154、及從底壁部154朝上方直立設置的周壁部155等。若基端箱151插入內開口部221的話,底壁部154會在圖1所示之立設管部220與上管部230之間的連接部位之上游,關閉立設管部220的開口。藉此,在連接管150安裝於導管部123的期間,吸引裝置121(參照圖1)所生成的吸引力不會作用於吸引口111。此時,在基端箱151的周壁部155形成有朝向上管部230開口的開口部156。因此,在連接管150安裝於導管部123的期間,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能夠透過上管部230及周壁部155的開口部156,來作用於連接管150,而吸引塵埃等。
連接管150之伸縮管153的基端連通於基端箱151的內部空間。因此,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會透過基端箱151及伸縮管153,而作用於已安裝於伸縮管153之前端的前端筒152。
另外,如圖5A及圖5B所示,連接管150的前端筒152具有與外部連通的開口部157。因此,作業者能夠使前端筒152的開口部157接近期望的位置,而從開口部157吸引塵埃。所吸引的塵埃會順次通過前端筒152、伸縮管153、基端箱151及上管部230,且被貯留於集塵袋124(參照圖1)。
如圖1所示,蓋部140的突出部142包含關閉內開口部221(參照圖3)的閉塞部144。
在此,在圖1中,顯示有在閉塞部144與導管部123之間的邊界所形成之2個角度「θ1」、角度「θ2」。
閉塞部144是形成為:從截面來看時,角度「θ1」、角度「θ2」都會成為鈍角(90°<θ1、θ2<180°)。因此,藉由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氣流(空氣的流動)不會滯留於閉塞部144與導管部123之間的邊界。藉此,所生成的空氣會從立設管部220流暢地流入上管部230。其結果,會降低與氣流一起流動之塵埃卡在閉塞部144與導管部123之間的邊界之風險。
再者,雖然如圖1的實線所示,是以在從正面壁131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用直線輪廓描繪的例子來將閉塞部144加以圖示,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如圖1的虛線所示,形成為閉塞部144的截面會描繪出弧狀輪廓。亦即,亦可形成為:在從正面壁131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具有從以立設管部220所形成的第2區間朝向以上管部230所形成的第3區間和緩地彎曲的弧狀輪廓。 (吸引口形成部與導管部的連接部位)
接著,針對吸引口形成部與導管部的連接部位,一邊參照圖3一邊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導管部123的下管部210包含上游端部211、中間部212、及下游端部213等。形成吸引口111的吸引口形成部110是與下管部210的上游端部211一體化來形成。立設管部220連結於下游端部213。中間部212是連接成會從上游端部211朝後方延伸而與下游端部213相連。
此時,如上所述,吸引口111是以可供作業者插入清掃具的足夠寬度來形成。另一方面,立設管部220的內徑是設定成會維持足夠吸引力,以抵抗重力而將塵埃朝上方拉入。
因此,下管部210的上游端部211及中間部212是形成為會使流路會徐徐收窄,以使下游端部213與立設管部220間之邊界的內壁面不會形成落差。藉此,從吸引口111所吸引的塵埃不會卡在下游端部213與立設管部220間之邊界,而能夠流暢地流入立設管部220。
又,下管部210的上游端部211包含上壁311、下壁312、及一對側壁313等。一對側壁313是形成為會直立設置於殼體130的上壁311與下壁312之間。此時,一對側壁313會從吸引口形成部110的一對缺口緣113朝後方各自屈曲來形成。一對側壁313是從與一對缺口緣113間的連接部位到與下管部210之中間部212間的連接部位,以大致一定(包含一定)的間隔來形成。
下管部210之上游端部211的上壁311包含水平壁部314及傾斜壁部315等。水平壁部314是從吸引口形成部110的側延緣112朝後方延伸,且與地面FLR大致平行(包含平行)地形成。傾斜壁部315是從水平壁部314朝向中間部212並朝下方屈曲來形成。藉此,傾斜壁部315會形成從水平壁部314傾斜至與中間部212間的連接部位的傾斜內壁。
又,如圖1所示,配置於上壁311之下方的上游端部211之下壁312是構成為:會形成朝向與中間部212間的連結部位並朝上方傾斜的傾斜內壁。藉此,下管部210的上游端部211會在鉛直方向上,朝向後方形成收窄開口的流路。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下管部210的中間部212與上游端部211不同,會在寬度方向上,朝向後方形成收窄開口的流路。藉此,在以導管部123之下管部210所形成的第1區間中,引導塵埃的流路會形成為:在鉛直方向及寬度方向上徐徐變窄。其結果,從中間部212朝下游側延伸的下游端部213會形成為:具有與立設管部220同等之粗細(例如,內徑)。因此,在下游端部213與立設管部220之間的連接部位中,會在不形成大落差的情況下,使下管部210的下游端部213連結於立設管部220。其結果,從吸引口111所吸引的塵埃會流暢地通過下游端部213與立設管部220之間的連接部位,並以足夠吸引力吸引至立設管部220。 (消音器)
接著,針對消音器,一邊參照圖3,一邊使用圖6A及圖6B來進行說明。
圖6A是消音器160的概略展開立體圖。圖6B是消音器160的概略平面圖。
如圖3所示,集塵裝置100具備從下管部210之中間部212的上壁212a朝上方突出所形成的消音器160。消音器160會降低因在導管部123內發生之氣流所引起的噪音之等級。
如圖6A所示,消音器160具備立設壁161、蓋部162、及吸音墊163等。下管部210之中間部212的上壁212a包含形成有多數個貫通孔214a之大致梯形狀(包含梯形狀)的多孔區域214。立設壁161是以會圍繞多孔區域214之方式,以大致梯形筒狀(包含梯形筒狀)來直立設置於中間部212的上壁212a上。吸音墊163會嵌入藉由立設壁161所圍繞的空間,來載置於多孔區域214上。蓋部162會進行覆蓋以閉塞立設壁161。其結果,吸音墊163會被封入以多孔區域214、立設壁161及蓋部162所圍繞的空間內。
在多孔區域214內形成多數個貫通孔214a。如圖6B所示,貫通孔214a是以例如千鳥格圖案來形成。此時,貫通孔的大小、貫通孔214a的數量、或貫通孔214a的形成圖案會被決定成能夠得到高度吸音效果。一般而言,若將多數個貫通孔214a的總面積增大的話,大量的噪音成分會變得容易到達吸音墊163。因此,能夠將噪音等級大幅地降低。在此,吸音墊163是由胺甲酸乙酯發泡體、或是會發揮高度吸音效果的例如由微細纖維所構成之綿材料(新雪麗(Thinsulate)(註冊商標))等其他材料來形成。 (彈性刮取部)
接著,針對彈性刮取部,一邊參照圖1,一邊使用圖7來進行說明。
圖7是集塵裝置100的概略正面圖。
塵埃有時會強力地附著於清掃具。此時,會有只靠吸引裝置121所生成的吸引力很難將塵埃從清掃具分離的情況。
因此,如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的集塵裝置100亦可更具備:彈性刮取部170,用於減弱塵埃與清掃具之間的附著力。彈性刮取部170是以例如橡膠、矽樹脂、彈性體等的彈性構件,以例如梳齒形狀或波形的薄片來形成。彈性刮取部170例如安裝成會從吸引口形成部110之側延緣112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
如上所述,通常,作業者會將清掃具插入藉由吸引口形成部110所形成的吸引口111。亦即,作業者會將清掃具從側延緣112與地面FLR之間的開口區域朝後方推入。此時,彈性刮取部170會與清掃具之插入部分的上表面摩擦。藉此,會將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刮出。藉由彈性刮取部170所刮出的塵埃與清掃具之間的附著力會變弱。因此,塵埃會藉由作用於吸引口111的吸引力,變得容易從清掃具輕易地分離並受到吸引。
此時,作業者亦可在吸引口111內,將清掃具上下左右地移動,在彈性刮取部170上摩擦清掃具。藉此,能夠將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從清掃具更有效地刮取。 (實施形態2)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2的集塵裝置100A,一邊參照圖1及圖8,一邊進行說明。
圖8是實施形態2之集塵裝置100A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8所示,實施形態2的集塵裝置100A在吸引口形成部110更具備彈性刮取部170A、170B,這點與實施形態1的集塵裝置100不同。因此,實施形態1的說明會援用於彈性刮取部170A、170B以外的部位。
彈性刮取部170A、170B是安裝於吸引口形成部110之缺口緣113。彈性刮取部170A、170B與安裝於吸引口形成部110之側延緣112的彈性刮取部170同樣,是以例如橡膠、矽樹脂、彈性體等的彈性構件來形成。
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彈性刮取部170A是安裝成會在缺口緣113的前端側(前方),從缺口緣113朝下方突出。彈性刮取部170A是以朝向後方延伸之複數個例如梳齒形狀或波形的薄片來形成。另一方面,彈性刮取部170B是安裝成會在缺口緣113的後端側(後方),從缺口緣113朝前方突出。彈性刮取部170B是以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例如梳齒形狀或波形的薄片來形成。
在作業者使清掃具在吸引口111內朝側方移動時,彈性刮取部170A會有效地刮取已附著清掃具的塵埃。另外,即便是在作業者將清掃具朝後方推入時,彈性刮取部170A也會有效地刮取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
另一方面,在作業者將清掃具在吸引口111內於鉛直方向上移動時,彈性刮取部170B會有效地刮取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 (實施形態3)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3的集塵裝置100B,一邊參照圖1,一邊使用圖9A及圖9B來進行說明。
圖9A是實施形態3之集塵裝置100B的概略立體圖。圖9B是集塵裝置100B的概略側面圖。
如圖9A及圖9B所示,實施形態3的集塵裝置100B在吸引口形成部110於左右具備一對腳部180,這點與實施形態1的集塵裝置100不同。因此,實施形態1的說明會援用於腳部180以外的部位。
左側的腳部180是在吸引口111內,從殼體130之左前壁132的前緣之下端沿地面FLR朝前方突出而設置。同樣,右側的腳部180是在吸引口111內,從殼體130之右前壁133的前緣之下端沿地面FLR朝前方突出而設置。藉此,即便有像是會使殼體130之正面壁131朝下方移位的力量作用於殼體130,集塵裝置100B也會變得不易傾倒。
又,若作業者將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的話,清掃具就會跨越腳部180而配置於與正面壁131之間的位置。在該狀態下,若作業者在吸引口111內移動清掃具的話,集塵裝置100B將變得像是要朝側方或後方傾倒。此時,一對腳部180當中至少一個會卡住吸引口111內之清掃具的下表面。因此,能夠將集塵裝置100B的傾倒防範於未然。
此時,如圖9A所示,腳部180在與殼體130之正面壁131平行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以例如彎曲成弧狀的形狀來形成上表面180a是較理想的。藉此,在作業者在吸引口111內使清掃具朝側方移動時,清掃具會沿腳部180之弧狀的上表面180a,在不卡住腳部180的情況下流暢地移動。其結果,能夠以高度操作性確實地將已附著於掃除具的塵埃去除。
另外,如圖9B所示,若構成為腳部180之高度方向的厚度會朝向前方而逐漸變薄的話,是更加理想的。藉此,在作業者將清掃具於吸引口111從前方朝後方推入時,清掃具會變得不易卡住腳部180的前端。因此,作業者能夠在不被腳部180妨礙的情況下,輕易地將清掃具配置於吸引口111。 (實施形態4)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4的集塵裝置100C,一邊參照圖1及圖9A,一邊使用圖10來進行說明。
圖10是實施形態4之集塵裝置100C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10所示,實施形態4的集塵裝置100C在吸引口111C不設置朝側方開口的缺口區域,這點與實施形態1的集塵裝置100(參照圖1)不同。
具體而言,集塵裝置100C的殼體130C之左前壁132C及右前壁133C是以會覆蓋吸引口111C的兩端之方式,以例如矩形狀來形成。因此,左前壁132C及右前壁133C的下緣會與地面FLR整體性地接觸。藉此,會對集塵裝置100C賦予與實施形態3之集塵裝置100B(參照圖9A)之腳部180同等的高度穩定性。
再者,雖然集塵裝置100C的吸引口111C並未朝側方開口,但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足夠寬度。因此,作業者能夠輕易地將具有吸引口111C之寬度左右的大小之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C。
亦即,實施形態4的集塵裝置100C亦可專門用於例如寬度狹窄之清掃具的除塵。
又,為了能夠將寬度寬廣的清掃具插入吸引口111C,亦可在集塵裝置100C形成寬度寬廣的吸引口111C。此時,導管部123C(下管部210C)之上游端的形狀會設計成適合吸引口111C的形狀。此時,下管部210C、左前壁132C及右前壁133C以外的部位只要做成與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100相同的構成即可。因此,實施形態1的說明會援用於下管部210C、左前壁132C及右前壁133C以外的部位。
再者,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雖然將吸引口形成部與導管部一體地形成的構成作為例子而進行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吸引口形成部以正面壁之下緣、左前壁及右前壁之前緣的下部(亦即,朝後方彎曲以形成朝側方開口之缺口區域的緣部)來構成亦可。藉此,能夠透過吸引口,廣範圍地將已附著於清掃具的塵埃有效率地集塵。
又,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雖然將在集塵裝置100、100A、100B、100C安裝連接管150的構成作為例子而進行了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集塵裝置做成未安裝連接管150的構成。藉此,變得能夠去除堵塞外開口部138之蓋部140的零件,因此蓋部140之內面的閉塞部144所造成之通氣壓力損失會減少,而能夠謀求吸引力的提升。另外,藉由去除蓋部140的零件,外觀的美觀度會提升,且設計性也能夠提升。
100、100A、100B、100C‧‧‧集塵裝置 110‧‧‧吸引口形成部 111、111C‧‧‧吸引口 112‧‧‧側延緣 113‧‧‧缺口緣 120‧‧‧集塵機構 121‧‧‧吸引裝置 122‧‧‧貯留部 123、123C‧‧‧導管部 124‧‧‧集塵袋 125‧‧‧前壁 126‧‧‧把手部 127‧‧‧抽出盒 130、130C‧‧‧殼體 131‧‧‧正面壁 132、132C‧‧‧左前壁 132a‧‧‧通氣孔 132b‧‧‧安裝緣 133、133C‧‧‧右前壁 134‧‧‧左後壁 135‧‧‧右後壁 136‧‧‧上壁 137‧‧‧下壁 138‧‧‧外開口部 140‧‧‧蓋部 141‧‧‧板部 142‧‧‧突出部 143‧‧‧突條 144‧‧‧閉塞部 150‧‧‧連接管 151‧‧‧基端箱 152‧‧‧前端筒 153‧‧‧伸縮管 154‧‧‧底壁部 155‧‧‧周壁部 156、157‧‧‧開口部 160‧‧‧消音器 161‧‧‧立設壁 162‧‧‧蓋部 163‧‧‧吸音墊 170、170A、170B‧‧‧彈性刮取部 180‧‧‧腳部 180a‧‧‧上表面 210、210C‧‧‧下管部 211‧‧‧上游端部 212‧‧‧中間部 212a‧‧‧上壁 213‧‧‧下游端部 214‧‧‧多孔區域 214a‧‧‧貫通孔 220‧‧‧立設管部 221‧‧‧內開口部 230‧‧‧上管部 311‧‧‧上壁 312‧‧‧下壁 313‧‧‧側壁 314‧‧‧水平壁部 315‧‧‧傾斜壁部 FLR‧‧‧地面 H‧‧‧距離 θ1、θ2‧‧‧角度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概略截面的圖。
圖2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之導管部的概略立體圖。
圖4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5A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5B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6A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消音器的概略展開立體圖。
圖6B是圖6A所示之消音器的概略平面圖。
圖7是圖1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正面圖。
圖8是實施形態2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9A是實施形態3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9B是圖9A所示之集塵裝置的概略側面圖。
圖10是實施形態4之集塵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100‧‧‧集塵裝置
110‧‧‧吸引口形成部
111‧‧‧吸引口
112‧‧‧側延緣
113‧‧‧缺口緣
120‧‧‧集塵機構
121‧‧‧吸引裝置
122‧‧‧貯留部
123‧‧‧導管部
124‧‧‧集塵袋
125‧‧‧前壁
126‧‧‧把手部
127‧‧‧抽出盒
130‧‧‧殼體
131‧‧‧正面壁
136‧‧‧上壁
137‧‧‧下壁
140‧‧‧蓋部
141‧‧‧板部
142‧‧‧突出部
144‧‧‧閉塞部
160‧‧‧消音器
161‧‧‧立設壁
162‧‧‧蓋部
163‧‧‧吸音墊
170‧‧‧彈性刮取部
210‧‧‧下管部
211‧‧‧上游端部
212‧‧‧中間部
213‧‧‧下游端部
214‧‧‧多孔區域
220‧‧‧立設管部
230‧‧‧上管部
311‧‧‧上壁
312‧‧‧下壁
313‧‧‧側壁
314‧‧‧水平壁部
315‧‧‧傾斜壁部
FLR‧‧‧地面
θ 1、θ 2‧‧‧角度

Claims (11)

  1. 一種集塵裝置,具備:吸引口形成部,形成會吸引已附著於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集塵機構,使得用於吸引前述塵埃的吸引力作用於前述吸引口,來將從前述吸引口所吸引的前述塵埃集塵;及殼體,容置前述集塵機構,前述吸引口形成部包含:側延緣,在離地面相隔恰好預定高度的位置朝側方延伸;及一對缺口緣,從前述側延緣的端部朝後方屈曲,且各自形成缺口區域,前述缺口區域是從前述地面與前述側延緣之間所形成的開口區域之端部朝後方凹設的區域,前述吸引口是藉由前述側延緣與前述一對缺口緣來形成,前述集塵機構包含:貯留部,貯留透過前述吸引口所吸引的前述塵埃;及導管部,將前述塵埃從前述吸引口引導至前述貯留部,前述殼體具有:正面壁,具有可安裝前述側延緣的下緣;及一對側壁,各自具有可安裝前述一對缺口緣的安裝緣,前述吸引口形成部是與前述導管部一體地形成, 前述殼體更具備與地面接觸之下壁,前述下壁的前後方向之長度比前述側壁的前後方向之長度短,前述下壁的前方向形成有前述缺口區域及前述開口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側延緣的預定高度是離前述地面20mm以上、且100mm以下之範圍的值。
  3.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更具備:彈性刮取部,形成為將前述塵埃從前述清掃具刮取,前述彈性刮取部是沿前述側延緣及前述一對缺口緣當中至少一部分來配置。
  4.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更具備:腳部,在前述吸引口內,從前述殼體沿前述地面朝前方突出。
  5. 如請求項4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腳部是構成為高度方向的厚度會隨著朝向前方而變薄。
  6. 如請求項4或5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腳部是形成為具有彎曲成弧狀的上表面。
  7. 如請求項1之集塵裝置,其具備:連接管,形成為能夠透過前述殼體而與前述導管部連結;及蓋部,關閉外開口部與內開口部,前述外開口部形成於前述殼體以供前述連接管插通,前述內開口部形成於前 述導管部以供已插入前述外開口部的前述連接管連結,前述蓋部是構成為能夠從前述殼體及前述導管部卸除。
  8. 如請求項7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導管部包含:第1區間,從前述吸引口沿前述地面朝後方延伸;第2區間,從前述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及第3區間,從前述第2區間屈曲並將前述塵埃朝前述貯留部引導,前述蓋部包含:閉塞部,關閉前述內開口部,前述內開口部形成於前述第2區間與前述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前述閉塞部是形成為:在從前述正面壁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之截面中,前述閉塞部與形成前述屈曲部位的前述導管部之間的邊界會成為鈍角。
  9. 如請求項7之集塵裝置,其中前述導管部包含:第1區間,從前述吸引口沿前述地面朝後方延伸;第2區間,從前述第1區間屈曲而朝上方延伸;及第3區間,從前述第2區間屈曲並將前述塵埃朝前述貯留部引導,前述蓋部包含:閉塞部,關閉前述內開口部,前述內開口部形成於前述第2區間與前述第3區間之間的屈曲部位, 前述閉塞部在從前述正面壁朝後方延伸的虛擬鉛直平面上之截面中,是以從前述第2區間朝向前述第3區間彎曲的弧狀輪廓來形成。
  10. 如請求項8或9之集塵裝置,其在前述第1區間中,以朝向後方收窄之方式來形成流路。
  11. 一種集塵裝置,具備:殼體,形成會吸引已附著於清掃具之塵埃的吸引口;集塵機構,具有貯留部及導管部,前述貯留部會將從前述吸引口所吸引的前述塵埃在前述殼體內集塵,前述導管部會將前述塵埃從前述吸引口引導至前述貯留部;連接管,形成為能夠連結於前述導管部;及蓋部,關閉外開口部及內開口部,前述外開口部形成於前述殼體以供前述連接管連結,前述內開口部形成於前述導管部以供已插入前述外開口部的前述連接管連結,前述蓋部是構成為能夠從前述殼體及前述導管部卸除。
TW107133880A 2017-11-15 2018-09-26 集塵裝置 TWI761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847 2017-11-15
JP2017219847A JP6913889B2 (ja) 2017-11-15 2017-11-15 集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159A TW201922159A (zh) 2019-06-16
TWI761602B true TWI761602B (zh) 2022-04-21

Family

ID=6649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880A TWI761602B (zh) 2017-11-15 2018-09-26 集塵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13889B2 (zh)
KR (1) KR20190055751A (zh)
CN (1) CN109770788B (zh)
TW (1) TWI761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6800B (zh) * 2021-12-08 2023-04-18 永康市超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垃圾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39382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株式会社ダスキン 両用型集塵装置
CN206044545U (zh) * 2016-06-12 2017-03-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接近性自启动吸尘器
TW201722333A (zh) * 2015-12-18 2017-07-01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集塵裝置
CN209059038U (zh) * 2018-09-26 2019-07-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7952U (zh) * 1979-08-31 1981-04-10
JPS5718447U (zh) * 1980-07-07 1982-01-30
JP2000157361A (ja) * 1998-11-27 2000-06-13 Okamura Corp 家具等の脚支柱における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2000342363A (ja) * 1999-06-03 2000-1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掃除機付き流し台
JP3756355B2 (ja) * 1999-07-19 2006-03-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吸引式無用物収容装置
US6671924B1 (en) * 2000-12-12 2004-01-06 Richard K. Rood Vacuum dustpan
JP2002209805A (ja) * 2001-01-12 2002-07-30 Duskin Co Ltd 集塵装置、及び、集塵用ノズル
JP3987292B2 (ja) * 2001-02-27 2007-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倒防止装置
JP2003210361A (ja) * 2002-01-24 2003-07-29 Duskin Co Ltd 掃除装置
JP3546050B1 (ja) * 2003-10-29 2004-07-21 観慈 荒金 据え置き式電動掃除機
JP4164474B2 (ja) * 2004-06-28 2008-10-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
JP5221328B2 (ja) * 2008-12-26 2013-06-26 株式会社泰生工業 枠体保持脚
JP2011147519A (ja) * 2010-01-20 2011-08-04 Okamura Corp 什器への安定脚の取付構造
JP2012245318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uskin Co Ltd 掃除機
JP5940776B2 (ja) * 2011-06-14 2016-06-29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反応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筐体
JP6118681B2 (ja) 2013-08-20 2017-04-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JP2017131489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US10743739B2 (en) * 2016-05-09 2020-08-18 Willy Kerntopf Dry mop cleaner
JP6639604B1 (ja) * 2018-10-05 2020-02-05 山田電器工業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39382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株式会社ダスキン 両用型集塵装置
TW201722333A (zh) * 2015-12-18 2017-07-01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集塵裝置
CN206044545U (zh) * 2016-06-12 2017-03-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接近性自启动吸尘器
CN209059038U (zh) * 2018-09-26 2019-07-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8525A (ja) 2019-06-13
CN109770788A (zh) 2019-05-21
CN109770788B (zh) 2021-12-03
KR20190055751A (ko) 2019-05-23
JP6913889B2 (ja) 2021-08-04
TW201922159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8947B2 (en) Crevice tool for vacuum cleaners
EP1690487A1 (en) Cyclonic separator/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US10405715B2 (en) Cleaning device
EP3323332A1 (en) Cleaning device
US4364146A (en) Quick cleanout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TWI761602B (zh) 集塵裝置
EP1935309A2 (en) Vacuum cleaner.
JP2009504311A (ja) 真空掃除機
JP2007282769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TWI625111B (zh) Dust collecting device
TWI637717B (zh) Dust collecting device
JP6639604B1 (ja) 集塵装置
JP3663630B2 (ja) 掃除用具載置台
JP4958168B2 (ja) 掃除機用の吸入口体
SE530741C2 (sv) Förbättringar med avseende på luftströmningsförluster i en dammsugare
KR20080010566A (ko) 볼 수거용 청소기
JP5742528B2 (ja) 掃除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538071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2050565A (ja) ハンディタイプ電気掃除機
JP2007325854A (ja) 電気掃除機
JP7224942B2 (ja) 集塵装置
JP7096047B2 (ja) 電動チリトリ
JP650391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5211749A (zh) 风机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JP2024084526A (ja) 掃除機、掃除機から塵埃を回収する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清掃具セ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