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183B -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9183B TWI749183B TW107107668A TW107107668A TWI749183B TW I749183 B TWI749183 B TW I749183B TW 107107668 A TW107107668 A TW 107107668A TW 107107668 A TW107107668 A TW 107107668A TW I749183 B TWI749183 B TW I74918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sheet body
- original fabric
- flexible packaging
- fabric she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70/16—Cutting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70/812—Applying patches, strips or strings on sheets or webs
- B31B70/8122—Applying pa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008—Stiffening or reinforc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7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0/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sheets or blanks, e.g. from flattened tub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5/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 B31B2155/001—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by fol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5/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 B31B2155/002—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by joining superimposed webs, e.g. with separate bottom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60/0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60/1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rectangular and flat, i.e. without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60/0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60/2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with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70/00—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70/20—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containers having multi-layered walls, e.g. laminated or l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7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7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 B31B70/844—Applying rigid valves, spouts, or filling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lastic Fillers Fo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係包括:第1聚合步驟P1,疊合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裝入部形成步驟P2,藉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藉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59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折疊步驟P4,將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當作外側,以折疊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使得在透過至少一個折疊位置以連接之兩側,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在通過其內部之狀態下存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藉接合包含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之至少任一之複數處所,形成收容部60;以及切斷步驟P6,藉切斷至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藉這種構成,在較多之領域中,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係做為收容各種去污劑或飲料及食品等之內容物之容器,而廣為使用。一般說來,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係使用具有可撓性,且富有柔軟性之合成樹脂製之片體以形成之。在這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中,在成為收容有內容物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後之狀態下,不容易保持一定之外形,例如很難自行站立。
在專利文獻1,2中,開示有一種具有更適合自行站立之構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這些文獻所開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係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填充材料裝入部係由被設於被層積之片體間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裝入有內容物以外之空氣或水等之填充材料,藉此,可發揮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剛性之功能。藉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外形可更確實維持一定形狀,例如自行站立變得容易。
但是,必須確實避免填充材料混入內容物,所以,填充材料裝入部被要求與用於收容內容物之收容部相隔離。因此,在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中,變得使用較多張數之片體,或者,進行較多之接合步驟。又,在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剛性時,最好填充材料裝入部被設於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較多領域。因此,這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係很容易變得困難,製造可確保充分密閉性等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並不容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276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104431號公報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事所研發出者,將提供一種可使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當作其課題。
本發明之藉第1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係包括:第1聚合步驟,疊合第2片體到第1片體;裝入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由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之填充材料裝入部;折疊步驟,將前述第1片體當作外側,以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使得在透過至少一個折疊位置以連接之兩側,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係在通過其內部之狀態下存在;收容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包含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之至少任一之複數處所,形成收容部;切斷步驟,藉切斷至少前述第1片體,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係於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接合至少相面對之前述第1片體的一部份們,在前述折疊步驟之前,前述第2片體係比前述第1片體之俯視尺寸還要小之特定形狀。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第1聚合步驟中,係包括疊合比前述特定形狀還要大之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1片體,在前述折疊步驟之前,自前述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去除前述特定形狀以外之部分之去除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第1聚合步驟之後,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前,進行前述去除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前述折疊步驟之前,進行前述去除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聚合步驟係包含在前述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形成前述特定形狀之切斷預定線之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第1聚合步驟係包含接合前述第2片體的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之預備接合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預備接合步驟係接合前述第2片體的被包含於前述特定形狀之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預備接合步驟係接合前述第2片體之前述特定形狀以外之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進行包含前述第2片體之複數處所之接合。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第2片體係外表面及內表面由密封膜層所構成,在完成至少前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時,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係同形狀且同尺寸。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更包括於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疊合第3片體到前述第2片體側之第2聚合步驟,在前述折疊步驟中,係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係藉前述第1片體的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之接合、及前述第3片體的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之全部或任一,形成被前述第3片體所界定之前述收容部。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更包括於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疊合第3片體到前述第2片體側之第2聚合步驟,在前述折疊步驟中,係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係藉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之接合、及前述第3片體的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之全部或任一,形成被前述第3片體所界定之前述收容部。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更包括安裝接通前述收容部與外部之噴管之噴管安裝步驟。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係包含: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使具有由第3片體所形成之收容部之收容容器,插入在前述折疊步驟被折疊之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的相面對之前述第2片體間;以及結合步驟,結合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收容容器。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中,係使用片狀之前述收容容器。
在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中,於前述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中,係使用連接有複數前述收容容器之收容容器集合體。
本發明之藉第2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係在本發明之藉第1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填充填充材料到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之填充材料裝入步驟。
本發明之藉第3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在本發明之藉第2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填充內容物到前述收容部之內容物填充步驟。
本發明之藉第4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在本發明之藉第1側面所提供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填充內容物到前述收容部之內容物填充步驟,在前述內容物填充步驟之後,包括填充填充材料到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之填充材料裝入步驟。 [發明效果]
當依據本發明時,可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之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係藉參照附圖而在以下進行之詳細說明,應該可更加明瞭。
以下,參照圖面以具體說明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及第2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係包括第1聚合步驟P1、去除步驟PA、裝入部形成步驟P2、第2聚合步驟P3、折疊步驟P4、收容部形成步驟P5及切斷步驟P6,其係用於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係被使用於後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之製造者。
[第1聚合步驟P1] 本實施形態之第1聚合步驟P1,如第1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係疊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步驟。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係成為後述第1片體11之充分大之尺寸之合成樹脂製片體,在圖示之例中,係使用帶狀之原創面料狀態之片體。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帶狀之原創面料狀態之合成樹脂製片體,用於形成後述第2片體12者。而且,第2片體12係被做成依存於被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構造及形狀之形狀之片狀態之合成樹脂製片體。在本發明中,係使依存於此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構造及形狀之形狀,定義為特定形狀。在圖示之例中,第1聚合步驟P1係包含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及預備接合步驟P12。
在此,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第2片體12),只要係藉經過後述之步驟,可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者之時,其具體性之材料或層構成並未特別侷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只要在密閉狀態下,適切收容後述之內容物或填充材料,具有適度之強度及柔軟性者即可。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只要由可施加為了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而被選擇之接合手法之材質等所形成即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係具有外表面111及內表面112,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具有外表面121及內表面122。在第1聚合步驟P1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被疊合使得內表面112與外表面121相面對。在往後之接合步驟中,當例如使用熱封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係由具有可一同熱封之熱封性之密封膜層所構成。
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外表面111,係成為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的最外表面者,所以,最好由具有適度強度或耐摩耗性及耐熱性等之基材薄膜層所構成。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係並未特別侷有無熱封性,或者,有無適度強度或耐摩耗性及耐熱性,但是,為了順利實施後述之製造步驟,其最好由與外表面111同樣之基材薄膜層所構成。
藉此,在圖示之例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係由同種之密封膜層所構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外表面111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係由同種之基材薄膜層所構成。又,當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被要求較高之氣體屏蔽性或遮光性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最好具有當作中介於密封膜層與基材薄膜層間之中間層之屏蔽薄膜層。這種構成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也可以由兩分割層積有上述密封膜層、屏蔽薄膜層及基材薄膜層之一張原創面料狀態之片體所形成。
在此,係例示基材薄膜層、密封膜層及屏蔽薄膜層之構成材料。而且,這些各層之層積,可藉慣用之層疊法以進行之,例如可藉共押出層疊、由接著劑所做之乾層疊、夾著熱接著性層以藉熱接著之熱層疊等以進行之。
構成基材薄膜層之薄膜,可例示由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等)、聚烯烴(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酰胺(尼龍-6、尼龍-66等)、聚丙烯腈(PAN)、聚酰亞胺(PI)、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醚砜(PES)等所構成之一層或兩層以上之延伸或未延伸薄膜。
構成密封膜層之薄膜,可例示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鎖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共聚合體(EP)、未延伸聚丙烯(CPP)、兩軸延伸尼龍(ON)、乙烯-烯烴共聚合體、乙烯-丙烯酸酸共聚合體(EAA)、乙烯-甲基丙烯酸酸共聚合體(EMAA)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EVA)等所構成之一層或兩層以上之延伸或未延伸薄膜。
屏蔽薄膜層可例示在鋁等之金屬薄膜、或亞硫酰氯(PVDC)、乙烯-乙烯醇共聚合體(EVOH)等之樹脂薄膜、或者任意之合成樹脂薄膜(例如也可以係基材薄膜層)上,蒸著(或濺鍍)有鋁、氧化鋁或二氧化矽等之無機氧化物等之薄膜。
如第3圖所示,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係在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形成切斷預定線125之步驟。切斷預定線125係誘導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切斷,到既定方向及位置者,其係當作上述特定形狀之封閉曲線或彎曲線。切斷預定線125如果係可誘導切斷者之時,其具體構成並未特別侷限,例如切斷部與非切斷部連續之穿孔線(切斷部及非切斷部之位置及大小等,分別並未特別侷限),或厚度局部性被減少之薄壁線等係被適宜採用。在圖示之例中,係採用穿孔線。而且,也可以係例如當使用事先形成有切斷預定線125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以進行第1聚合步驟P1時,在第1聚合步驟P1中,不進行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之構造。
切斷預定線125之特定形狀之具體形狀,並未特別侷限。在圖中,以想像線所示之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500,實際並非形成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上者,其係表示假設往後之步驟,在圖示之位置設有後述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者。而且,切斷預定線125之特定形狀,係被當作內包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500之形狀。
又,在圖示之例中,於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當形成由穿孔線所構成之切斷預定線125時,在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形成有噴管用孔127。噴管用孔127係貫穿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用於以使後述噴管70貫穿後述第2片體12之姿勢,安裝在後述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上者。又,在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形成有底部缺口用孔115。底部缺口用孔115係貫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被使用於為了形成後述底部所必要之接合。
預備接合步驟P12係在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之後,於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彼此疊合後之狀態下,暫時接合之步驟。藉進行預備接合步驟P12,在往後之步驟中,可防止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位置偏離。如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在圖示之例中,係形成有例如藉熱封,局部性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複數輔助接合部14。用於形成輔助接合部14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又,輔助接合部14係如果後述去除步驟PA被適切地進行,而且,在後述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在不妨礙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形成之範圍內時,其位置、數量、形狀、大小等係並未特別侷限。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輔助接合部14係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包含特定形狀之一部份與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被接合者。又,複數輔助接合部14之形成位置,最好係被切斷預定線125內包之位置,其中,其係避開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500之位置。具體說來,複數輔助接合部14最好係被設於切斷預定線125之很內側,其係被設於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500外側之領域。如果係這種位置時,後述之去除步驟PA係更適切地被進行,同時當形成有後述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之副密封部40時,其與副密封部40重疊。藉此,可使輔助接合部14不醒目,最終製品會成為很美觀者。而且,在圖示之例中,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切斷預定線125外側的部分,係相對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而言不被接合。在第5圖及第6圖中,係表示在輔助接合部14中,彼此被暫時接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部分們係密著,輔助接合部14以外之部分係表示隔開若干之間隙之態樣,但是,其係為了理解之權宜,在輔助接合部14以外之部分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也可接觸。此點係在往後之剖面圖中也相同。
[去除步驟PA] 接著,如第1圖、第4圖、第7圖及第8圖所示,進行去除步驟PA。去除步驟PA係去除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特定形狀以外之部分,亦即,去除被當作特定形狀之切斷預定線125外側之部分之步驟。在圖示之例中,經過包含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及預備接合步驟P12之第1聚合步驟P1,藉此,形成有切斷預定線125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藉複數輔助接合部14,暫時接合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在此狀態下,係沿著切斷預定線125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藉此,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切斷預定線125外側之部分被去除,切斷預定線125內側之部分,係藉複數輔助接合部14,以暫時接合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之狀態下殘存。將沿著此切斷預定線125所切斷而得之構件,當作第2片體12。第2片體12係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片狀之片體。而且,也可以係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不使用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使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片狀之第2片體12,疊合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之構造。在此情形下,去除步驟PA不被進行。
[裝入部形成步驟P2] 接著,如第1圖、第9圖~第12圖所示,進行裝入部形成步驟P2。裝入部形成步驟P2係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或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一部份們,藉此,形成用於裝入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或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59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步驟。本實施形態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係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一部份們,藉此,形成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步驟。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後述填充材料59在密閉狀態下,被裝入之部位。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形成係藉局部性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2片體12的外表面121,殘存非接合領域而進行。藉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非接合領域,填充材料裝入部50被構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接合手法並未特別侷限,可例舉熱封接合、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其中,最好係可防止製造步驟煩雜化之熱封接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熱封接合而進行。而且,所謂熱封接合,並不侷限於由被加熱之熱封模具(可使用模具形狀係棒狀、板狀、滾輪狀等之通常周知之模具)所做之熱熔著,其意味超音波密封或高周波密封等,可藉熱熔著接合部之全部熱熔著。又,由熱封模具所做之熱熔著,係可以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或第2片體12之任一或兩者上,將妨礙熱熔著之剝離劑等,藉印刷等,設置於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500後,以熱封模具加熱全表面而進行之,或者,如下所述,也可以使用加工形成既定熱熔著形狀之熱封模具以進行之。
在圖示之例中,於裝入部形成步驟P2之第1段階中,係藉熱封模具81夾持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熱封模具81係加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至可適切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2片體12的外表面121之程度者。在熱封模具81設定有非加熱領域,此非加熱領域之形狀,係被當作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形狀。又,熱封模具81之加熱領域之形狀,係與副密封部40之形狀概略一致。藉熱封模具81之加熱,以彼此熱封接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之部分,係構成副密封部40。接著,藉冷卻模具82,冷卻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藉此,形成做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被局部性熱封接合之部位之副密封部40。又,在俯視中,藉被副密封部40所包圍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的非接合領域,構成填充材料裝入部50。而且,在上述之例中,雖然使用熱封模具81之熱封接合與使用冷卻模具82之冷卻,係分別進行一次,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分別進行複數次。當熱封接合被進行複數次時,可以使各次之熱封模具81之溫度為相同,也可以改變之。又,切斷預定線17係在後述之切斷步驟中,預定被切斷之線,其係在說明之權宜上,以想像線表示之假想線。在圖示之例中,切斷預定線17係被當作自第2片體12分開若干距離,以包圍第2片體12之形狀。
在第10圖~第12圖所示之例中,副密封部40係具有一對胴部副密封部41、底側副密封部42、頂側副密封部43及填充口副密封部44。胴部副密封部41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寬度方向上,彼此分離設置。底側副密封部42係被設於一對胴部副密封部41之間,連接一對胴部副密封部41。頂側副密封部43係相對於一邊之胴部副密封部41而言,與底側副密封部42在相反側上連接。填充口副密封部44係相對於另一邊之胴部副密封部41而言,與底側副密封部42在相反側上連接。而且,在圖示之例中,填充口副密封部44係在做為第10圖中之左右方向之搬運方向中,自胴部副密封部41往上游側突出。此填充口副密封部44係可往上游側或下游側突出,但是,最好往上游側突出。與本例不同地,當填充口副密封部44係往搬運方向下游側突出之形狀時,當在第4圖所示之去除步驟PA中,沿著切斷預定線125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時,變成自切斷預定線125中之形成填充口副密封部44之部分被切斷。在此情形下,在形成比較細之填充口副密封部44之部分施加過度之力、及形成填充口副密封部44之部分破斷等,而有無法適切地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虞。當依據本例時,相對於搬運方向而言,突出方向變得不顛倒,所以,可更確實地切斷切斷預定線125中之形成填充口副密封部44之部分,可抑制填充口副密封部44產生破斷等之情事。
副密封部40之各部之形狀並未特別侷限,只要係可形成預期形狀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者即可。
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間可產生間隙之部位,被副密封部40包圍。在圖示之例中,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具有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及填充口53。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係被胴部副密封部41分區之部分。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係被底側副密封部42分區之部分,連接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填充口53係被填充口副密封部44挾持,連接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與外部。亦即,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與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係成為其一部份連續連接之一個填充材料裝入部50。如此一來,在圖示之例中,藉設有填充口53,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與外部連接。
[第2聚合步驟P3] 接著,如第1圖、第2圖、第9圖、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進行第2聚合步驟P3。第2聚合步驟P3係疊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2片體12側之步驟。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成為在由本實施形態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構成用於收容後述內容物69之收容部60之第3片體13之原創面料片體。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材質及層構造,係可適切收容內容物69,最好係適合於用於形成具有收容部6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接合手法等者。在本實施形態中,接合手法係採用熱封接合,所以,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及內表面132,係由上述密封膜層所構成。又,當最好賦予既定屏蔽性到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時,在構成外表面131之密封膜層與構成內表面132之密封膜層之間,最好設置上述屏蔽薄膜層。而且,也可以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不使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而使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第2片體12),以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在此情形下,後述之收容部60係例如由第2片體12所構成。
在圖示之例中,在重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2片體12側後之狀態下,形成有複數輔助接合部16。輔助接合部16係防止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位置偏離者,如果在不妨礙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範圍內,其位置、數量、形狀、大小等,並未特別侷限。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輔助接合部16係被設於在切斷預定線17之外側中,自切斷預定線17分離之位置。輔助接合部16係藉例如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以被形成。而且,用於形成輔助接合部16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在圖示之例中,輔助接合部16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寬度方向上延伸之帶狀。又,圖示之輔助接合部16,係到達或接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寬度方向兩端。
[折疊步驟P4] 接著,如第2圖、第15圖、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進行折疊步驟P4。折疊步驟P4係折疊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成為外側,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相面對之步驟。又,在折疊步驟P4中,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折疊使得在通過其內部後之狀態下,存在於中介有後述折疊位置之兩側之既定表面上。在本實施形態中,折疊步驟P4係包含底部折疊步驟P41、胴部折疊步驟P42及頂部折疊步驟P43。
如第15圖所示,底部折疊步驟P41係大概兩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步驟。沿著位於靠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寬度方向中央之位置之三條彎折線151,折疊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在圖示之例中,沿著位於三條彎折線151中之中央位置之彎折線151,彎折成凸折,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圖中上方(內表面132側)凸起,沿著兩側之彎折線151,彎折成凹折,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圖中下方(外表面111側)凸起。其係因為在後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於底部設置三角接片部分。在被折疊後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中,被夾著上述底部之兩側所分開,而存在有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係被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連結,彼此之內部係相通。
胴部折疊步驟P42,在第13圖中,係沿著夾持三條彎折線151以被設於兩側之兩條彎折線152,彎折成凸折,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內表面132側凸起之步驟。又,在圖示之例中,於胴部折疊步驟P42中,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係局部性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藉此,形成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37及填充口用開口18。噴管用孔117及噴管用孔137,位於第2片體12的噴管用孔127內側之貫穿孔。藉此,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係在噴管用孔117及噴管用孔137與噴管用孔127之間之領域中,彼此相面對。藉此,在該領域中,可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於胴部折疊步驟P42中,進行噴管安裝步驟。具體說來,係插入噴管70到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噴管70係成為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用於攝取內容物69之開口之部位,又,也可以當作用於填充內容物69之填充口使用。在圖示之例中,噴管70係具有筒狀部分與法蘭狀部分。筒狀部分係自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側,被插入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法蘭部分係抵接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藉此,決定噴管70之位置。
噴管用孔137係位於噴管用孔127內側,藉此,噴管70的法蘭部分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係相面對。接著,熱封接合噴管70的法蘭部分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結果,可堅固且穩定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及噴管70的法蘭部分,可安裝噴管70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上。而且,噴管安裝步驟如果係在形成噴管用孔117及噴管用孔137之後時,可在任意時刻進行。但是,最好直到結束收容部形成步驟P5為止,結束噴管安裝步驟。填充口用開口18係被設於夾持切斷預定線17,以鄰接副密封部40的頂側副密封部43之位置。在後續之步驟中,填充口用開口18係謀求與副密封部40的填充口副密封部44及填充口53相疊合。藉此,在後述之切斷步驟P6中,不在填充口53殘存多餘之片體,可較容易填充填充材料59。
在頂部折疊步驟P43中,係沿著位於第13圖中之最下側之彎折線153,凹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藉此,由第2圖及第17圖可理解到:設有頂側副密封部43之領域,與設有填充口副密封部44、填充口53及胴部副密封部41之領域,係被疊合使得內表面132們相面對。
[收容部形成步驟P5] 接著,如第2圖、第18圖、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進行收容部形成步驟P5。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上,形成主密封部30之步驟。被使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接合手法,並未特別侷限,但是,因為要確實接合期望之部位,所以,最好係熱封接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第18圖所示之熱封模具83,加熱被新施加剖面線之領域。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而且,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當係未使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構造時,主密封部30係例如藉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們以被形成。
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係接合包含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之複數處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熱封接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相面對之一部份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係大於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之片體,具有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加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且與副密封部40隣接之部分的內表面112,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又,藉折疊步驟P4,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被折疊,使得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相面對,所以,在被熱封模具83加熱之領域中,相面對之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係被加熱。接著,使被熱封模具83加熱之領域,藉冷卻模具84冷卻之,藉此,形成第18圖~第20圖所示之主密封部30。而且,主密封部30之構造,也可以係與已經被形成之副密封部40的一部份重疊,但是,最好並非與填充材料裝入部50重疊者。
主密封部30係具有一對側主密封部31、底側主密封部32及頂側主密封部33。側主密封部31係位於胴部副密封部41之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在側主密封部31中,疊合之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係被熱封接合,又,在這些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上,自兩側熱封接合有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而且,在底部缺口用孔115中,係三角接片部分的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們,通過底部缺口用孔115而被熱封接合。藉此,三角接片部分係被限制使得不打開。
底側主密封部32係位於副密封部40的底側副密封部42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頂側主密封部33係位於頂側副密封部43之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
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被折疊後,形成主密封部30,藉此,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構成收容部60。收容部60係被當作藉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與主密封部30所構成之具有氣密性之空間,用於收容內容物69者。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收容部60係通過噴管70以連通到外部。又,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藉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之非接合領域以被形成,所以,其位於收容部60之外側。
[切斷步驟P6] 接著,如第2圖及第21圖所示,進行切斷步驟P6。切斷步驟P6係沿著切斷預定線17,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步驟。藉此步驟,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不重要部分被去除,第1片體11及第3片體13被形成,可獲得第22圖~第24圖所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而且,在胴部折疊步驟P42中,形成填充口用開口18,藉此,在填充口53不殘存多餘之片體,在後述之步驟中,可較容易填充填充材料59。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 如第22圖~第24圖所示,藉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係由第1片體11、第2片體12、第3片體13及噴管70所形成,其具有一對胴部21、底部22及頂部23、主密封部30、副密封部40、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及收容部60。
一對胴部21係位於前後,使得夾持收容部60之部分,分別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又,一對胴部21的兩側邊們,係藉主密封部30的側主密封部31以彼此連接。
底部22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底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其被當作三角接片狀之部位。底部22係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又,底部22的兩側邊,係被主密封部30的底側主密封部32關閉。而且,藉切斷步驟P6中之切斷,底部缺口用孔115被切斷以成為底部缺口116。底部缺口116係發揮接合第3片體13們,使得被折成三角接片狀之底部22的兩側邊部分不打開之功能。
頂部23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頂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其被當作略呈六角形之部位。頂部23係安裝有噴管70。又,在圖示之例中,在頂部23未形成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
圖示狀態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尚未填充有填充材料59,被放氣成平坦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自一邊之胴部21與頂部23之間,延伸有填充口53。填充口53係用於填充填充材料59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收容部60係用於收容內容物69之空間,由第3片體13構成。而且,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當其係不包括第3片體13之構造時,收容部60係由第2片體12所構成。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的製造方法] 第25圖、第26圖及第27圖係表示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的製造方法之一例。第25圖係自第22圖中之背面側下方,觀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所得之立體圖。首先,如第25圖及第26圖所示,進行填充填充材料59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填充材料裝入步驟。填充材料59可使用自氮氣、空氣等之氣體、水、水溶液及油劑所選出之流體。又,也可使用粉體、樹脂、發泡材料等。發泡材料也可使用UV硬化性發泡墊圈等之藉照射紫外線以發泡之材料。UV硬化性發泡墊圈係在被裝入填充材料裝入部50後,藉自外側照射紫外線,而發泡且硬化,保持膨脹狀態。而且,也可以適宜混合上述流體及粉體等,以填充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這些填充材料,自填充之容易性或輕量化之觀點觀之,氮氣及空氣等之氣體則更佳。
當填充材料59採用例如空氣時,填充材料59之填充,只要係藉自填充口53吹入空氣即可。藉此,填充材料裝入部50各處係成為膨起形狀。亦即,胴部21係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膨起,使沿著上下方向之形狀維持更強固者。又,底部22係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膨起,藉此,做為三角接片狀之形狀成為接近平板狀之形狀,底部22成為被打開之樣子。但是,在圖示之例中,係設有底部缺口116,藉此,維持底部22的兩側邊被關閉之狀態,底部22的中央部分係被打開成平板狀。如此一來,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及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係膨起,藉此,完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係變得可在抵接底部22到載置面等之後之狀態下直立。而且,在填充後述之內容物69之前,如第27圖所示,最好事先進行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密封及填充口53之切斷。例如橫斷填充口53地,藉熱封接合,接合相面對之第1片體11的內表面112與第2片體12的外表面121後,切斷第1片體11、第2片體12及第3片體13,使得分割此接合部分。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的製造方法] 第28圖及第29圖係表示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在本製造方法中,如這些圖所示,進行內容物69之填充。具體說來,係進行通過噴管70,以填充各種去污劑或飲料及食品等之內容物69,到收容部60之內容物填充步驟。此後,係經過既定之藉蓋71關閉噴管70等之步驟,藉此,可獲得由填充有填充材料59及內容物69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所構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
而且,也可以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進行填充內容物69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的內容物收容部60之內容物填充步驟,在該內容物填充步驟之後,進行填充填充材料59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填充材料裝入步驟,藉此,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
接著,說明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的製造方法之作用。
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如第9圖所示,在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上,設置接合領域與非接合領域,藉此,可形成期望之形狀及大小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又,如第13圖所示,至少在折疊步驟P4之前,自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擠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一部份。而且,如第18圖所示,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包含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之複數處所。因此,即使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並非適合接合之表面特性者,也可適切地形成構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主密封部30。又,如果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係難於接合之特性時,在疊合第4圖所示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片體12後之步驟中,可避免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附著在非意圖之處所等。又,如第15圖~第17圖所示,在折疊步驟P4中,係折疊使得在夾持底部22以位於兩側之胴部21上,分別存在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這些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係藉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而彼此的內部相連接。因此,如第25圖及第26圖所示,當自填充口53填充填充材料59時,可使填充材料59自一邊之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透過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而往另一邊之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填充。藉此,藉膨起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可平衡良好地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大部分之剛性。藉此,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第1聚合步驟P1之後,且裝入部形成步驟P2之前,進行去除步驟PA。因此,在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俯視尺寸比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還要小之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係處於與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疊合之狀態。藉此,例如在第9圖所示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即使使用比特定形狀還要大之熱封模具81以進行熱封,也可避免在第2片體12之外側中,形成非意圖之密封部分。
又,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係在第2聚合步驟P3中,疊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如第18圖所示,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接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中之彼此面對之部分們,藉此,由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構成收容部60。因此,在包含形成收容部6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製造步驟中,無須接合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因此,藉使內表面122為接合困難之特性,可順利進行製造中之各步驟。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在第1聚合步驟P1中,係於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在原創面料狀態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上,形成被當作特定形狀之切斷預定線125後,疊合此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而且,在去除步驟PA中,沿著切斷預定線125以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藉此,去除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比切斷預定線125還要靠近外側之部分,形成第2片體12。因此,相對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而言,無須重複貼著片狀態之複數張第2片體12之作業,很適合於提高製造效率。又,在疊合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後,於預備接合步驟P12中,形成複數輔助接合部14,藉此,暫時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藉此,可較容易進行去除步驟PA中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切斷。又,如果沿著切斷預定線125以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時,可很容易獲得被接合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之第2片體12。
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彼此之層構造相同,可使一張原創面料狀態之片體,藉兩分割以形成。藉此,例如可使第1圖及第3圖所示之切斷預定線125、噴管用孔127及底部缺口用孔115,形成在被分割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前之一張原創面料狀態之片體上。藉此,在被分割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後,也可使切斷預定線125及噴管用孔127與底部缺口用孔115之搬運方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縱向)中之位置,正確對合。又,當在原創面料狀態之一張片體上,施加必須印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1片體11)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第2片體12)上之商品顯示等之印刷時,可很容易進行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1片體11)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第2片體12)之印刷之對位。
第30圖~第7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形例及其他實施形態。而且,在這些圖中,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或類似之元件,係賦予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編號。
[第1實施形態 第1變形例] 第30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在本變形例中,於上述之例中,參照第13圖以說明過之第2聚合步驟P3中所形成之輔助接合部16之構造係不同。本變形例之輔助接合部16,係相對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寬度方向尺寸而言,顯著較小之小領域,在圖示之例中,其係圓形。又,複數輔助接合部16,係在搬運方向中,形成於相同位置,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寬度方向上彼此離隙。複數輔助接合部16之個數,並未特別侷限。如本變形例可以理解到:輔助接合部16之形狀或大小及位置等,並未特別侷限。
[第1實施形態 第2變形例] 第3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中之一步驟。該圖係表示與上述第10圖同樣之步驟之俯視圖,其係表示裝入部形成步驟P2結束後之狀態。在本變形例中,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在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及填充口53之外,還具有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係與一邊之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相連接,形成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之中,成為上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之頂部23之領域。該領域中之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之位置或形狀及大小,並未特別侷限,但是,係被設於避開噴管用孔127之位置。在本變形例中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係成為在頂部23設有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之構造。因此,使用此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以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C1,係在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也裝入有填充材料59,所以,可提高頂部23之剛性。又,由本變形例可以理解到:設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領域或大小及形狀,係可做種種設定。
[第1實施形態 第3變形例] 第3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3變形例,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本變形例中,係於第15圖所示之底部折疊步驟P41中,沿著只有一個彎折線151,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為凹折。藉此製造方法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如第32圖所示,係底部22不具有所謂三角接片部分,成為單純兩折疊之形狀。由本變形例可以理解到:藉底部折疊步驟P41所形成之底部22之具體構造,並未特別侷限,只要係在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內部們相連接之狀態下,存在於夾持底部22之兩側之構造即可。
[第2實施形態] 第33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2,係未形成有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之頂部23。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並未進行第2圖所示之胴部折疊步驟P42及頂部折疊步驟P43。又,噴管70係例如在底部折疊步驟P41中,或者之後,當折疊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片體1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時,被插入成為一對胴部21之部分之間。而且,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係熱封接合夾持噴管70以彼此相向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們,形成頂側主密封部33。此時,最好例如熱封接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與噴管70。而且,為了實現這種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在結束底部折疊步驟P41後之狀態下,最好第2片體12的上端,位於比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上端還要低少許之位置。由本實施形態可以理解到:在本發明中,不管係具有頂部23之構造及沒有頂部23之構造,皆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
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2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製造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之製造,係與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時相同。
[第3實施形態] 第34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3,係在不具有第3片體13之點上,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不進行第1圖、第2圖及第9圖所示之第2聚合步驟P3。因此,在第18圖所示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們的內表面112,係被熱封接合。而且,在第34圖所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3中,由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所界定之空間,係被當作收容部60。由本實施形態可以理解到:在本發明中,不管係使用第3片體13(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構造及不使用第3片體13(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構造,皆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
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3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製造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之製造,係與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時相同。
[第4實施形態] 第35圖及第36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進行過第1聚合步驟P1及裝入部形成步驟P2之後,於進行第2聚合步驟P3之前,進行去除步驟PA。
[第1聚合步驟P1] 在本實施形態之第1聚合步驟P1中,與第1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第1聚合步驟P1係包含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又,在圖示之例中,第1聚合步驟P1係不包含上述預備接合步驟P12。因此,在第1聚合步驟P1之後,繼續進行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形成有切斷預定線125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在被疊合之狀態下,形成填充材料裝入部50。
[裝入部形成步驟P2] 如第36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係藉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59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在本例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係使彼此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藉熱封模具81熱封,藉此,形成副密封部40及填充材料裝入部50。而且,冷卻模具82係冷卻藉熱封而被加熱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者,所以,也可以係大於如圖示之副密封部40者。
[去除步驟PA] 在圖示之例中,當結束裝入部形成步驟P2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藉副密封部40,成為彼此局部性被接合之狀態。但是,在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切斷預定線125外側的領域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未被接合。而且,在去除步驟PA中,係沿著切斷預定線125依序切斷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去除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切斷預定線125外側的部分。藉此,形成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第2片體12係在被接合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之狀態下殘存。
此後,例如依序實施上述實施形態中之折疊步驟P4、收容部形成步驟P5及切斷步驟P6,藉此,可獲得上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
藉本實施形態,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又,在裝入部形成步驟P2之後,進行去除步驟PA,藉此,取代在上述預備接合步驟P12所形成之輔助接合部14地,在裝入部形成步驟P2所形成之副密封部40係發揮作用,所以,在第1聚合步驟P1中,進行上述預備接合步驟P12並非必須。藉此,可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製造效率。而且,也可以在本實施形態之第1聚合步驟P1中,進行上述預備接合步驟P12。
[第4實施形態 第1變形例] 第37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在本例中,係於第1聚合步驟P1之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在上述切斷預定線125之外,再形成切斷預定線129。切斷預定線129係用於分區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成為第2片體12之領域與輔助接合部19者。接著,進行預備接合步驟P12。本例之預備接合步驟P12,係形成輔助接合部19之步驟,上述輔助接合部14之形成並非必須。輔助接合部19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之輔助接合部14同樣地,係用於抑制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位置偏離之情形者。例如在進行第1聚合步驟P1後,直到進行裝入部形成步驟P2為止,當存在有對應之搬運區間時,非常適合於抑制在該搬運區間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偏離之情事。
輔助接合部19及切斷預定線129之形狀或位置等,並未特別侷限。在圖示之例中,沿著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縱向(搬運方向)之兩條切斷預定線129,係被設於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寬度方向兩端附近。而且,在兩條切斷預定線129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寬度方向兩端之間,設有沿著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縱向(搬運方向)之兩個輔助接合部19。而且,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預備接合步驟P12中,在輔助接合部14之外,也可以再形成輔助接合部19。
又,在本變形例中,在進行去除步驟PA之後,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之構成輔助接合部19之部分,係當作兩個殘存部128,殘存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亦即,在去除步驟PA結束後之狀態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係不僅與第2片體12重疊,也與兩個殘存部128重疊。
例如在進行去除步驟PA之後,於進行第2聚合步驟P3之前,係被假設成使複數第2片體12被接合後之狀態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捲取成滾輪狀態之製造形態。第2片體12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寬度方向中,為非對稱之形狀。因此,當捲取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成滾輪狀態後,因為第2片體12之非對稱形狀,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層積厚度係在寬度方向中,成為不均勻。此層積厚度之不均勻,可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捲取不穩定,或者,使滾輪狀態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形狀扭曲。
在本例中,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殘存有兩個殘存部第2片體128。兩個殘存部第2片體128,係在寬度方向兩端附近離隙設置。因此,即使第2片體12係非對稱之形狀,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寬度方向兩端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層積厚度也成為概略相同。因此,可避免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層積厚度,在寬度方向中成為不均勻,非常適合於較穩定地捲取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或者,調整滾輪狀態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形狀。而且,與本例不同地,其構造也可以係在去除步驟PA或其前後,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在形成有切斷預定線129之位置切斷。在此情形下,輔助接合部19係不殘存於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又,在此情形下,也可以不形成切斷預定線129。
[第4實施形態 第2變形例] 第38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在本例中,輔助接合部19及切斷預定線129之構造,係與上述之例不同。
在本變形例中,輔助接合部19係被當作比較小領域之圓形。又,切斷預定線129係被當作包圍輔助接合部19之圓形。切斷預定線129係在例如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與切斷預定線125一同被形成。輔助接合部19係在預備接合步驟P12中,被形成。
即使藉這種變形例,也可以抑制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位置偏離。又,由本變形例可以理解到:輔助接合部19及切斷預定線129之形狀或大小及位置等,係無任何侷限。
[第5實施形態] 第39圖~第42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在本實施形態中,副密封部40係不包含頂側副密封部43。這種構造,係當填充材料裝入部50為不包含第31圖及第32圖所示之例中之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之構造時,可實現之構造。而且,本例係去除因為填充材料裝入部50不包含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4之構造所引起之不同點,將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構成當作前提而做說明,但是,也可以適宜地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於第1聚合步驟P1的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1中,係相對於形成包含構成頂側副密封部43之部分之形狀之切斷預定線125而言,在本例中,如第39圖所示,切斷預定線125係不包含構成頂側副密封部43之部分之形狀。因此,在去除步驟PA中,藉沿著切斷預定線125而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被切斷所形成之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係不具有構成頂側副密封部43之部分。又,在包圍噴管70之部分不存在第2片體12,所以,在本例中,係未形成有上述噴管用孔127。如第40圖所示,在本例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中,係形成具有一對胴部副密封部41、底側副密封部42及填充口副密封部44,不具有頂側副密封部43之副密封部40。
第41圖係表示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9圖所示之狀態為相同狀態之剖面圖。在本例中,於圖示之狀態中,噴管70係被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所包圍,不被第2片體12包圍。藉形成有頂側主密封部33,在噴管70之周圍中,成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被接合者。
第42圖係表示藉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5。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5,係噴管70被第1片體11及第3片體13包圍,不被第2片體12所包圍。
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5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製造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之製造,係與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情形相同。
即使藉這種實施形態,也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又,在折疊步驟P4的頂部折疊步驟P43中,當沿著彎折線153折彎時,成為彎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兩張片體被疊合者。因此,其與彎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三張片體被疊合者之情形相比較下,可較容易進行彎折。又,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當形成主密封部30的頂側主密封部33時,可較確實地接合。而且,只要僅形成噴管用孔117及噴管用孔137即可,所以,具有製造步驟也可簡略化,噴管接合步驟也可確實地進行之優點。
[第6實施形態] 第43圖及第44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係包括第1聚合步驟P1、裝入部形成步驟P2、第2聚合步驟P3、折疊步驟P4、收容部形成步驟P5及切斷步驟P6,其係用於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之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係用於經過與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同樣之步驟,以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所使用者。
[第1聚合步驟P1] 如第43圖所示,第1聚合步驟P1係疊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步驟。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被疊合,使得內表面112與外表面121相面對。在此後之接合步驟中,當例如使用熱封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係由可一同熱封之具有熱封性之密封膜層所構成。
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外表面111,係成為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的最外表面者,所以,最好由具有適度強度或耐摩耗性及耐熱性等之基材薄膜層所構成。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係熱封性之有無、適度強度或耐摩耗性及耐熱性之有無,並未特別侷限,但是,為了較適合實施後述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最好由與外表面121相同之密封膜層所構成。如此一來,就無須使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成型為特定形狀之步驟,可接合所使用之全部片體,所以,可使製造步驟較簡易。而且,當使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由基材薄膜層所構成時,在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適當處所實施開孔加工等,藉此,藉適宜露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可進行後述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
藉此,在圖示之例中,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及內表面122,係由同種之密封膜層所構成,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外表面111,係由基材薄膜層所構成。又,當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被要求較高之氣體屏蔽性或遮光性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最好具有當作中間層之屏蔽薄膜層。
在圖示之例中,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形成有底部缺口用孔115。底部缺口用孔115係貫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使用於為了形成後述底部22之必要接合。
[裝入部形成步驟P2] 接著,如第43圖、第45圖~第48圖所示,進行裝入部形成步驟P2。本實施形態之裝入部形成步驟P2,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形成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步驟。在圖示之例中,於裝入部形成步驟P2之第1段階,係由熱封模具81夾持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熱封模具81係可適切地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之程度地,加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者。在熱封模具81設定有非加熱領域,此非加熱領域之形狀,係被當作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形狀。藉熱封模具81之加熱而彼此被熱封接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部分,係構成副密封部40。接著,藉冷卻模具82,冷卻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藉此,形成做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被局部性熱封接合後之部位之副密封部40。又,在俯視中,係由被副密封部40包圍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非接合領域,構成填充材料裝入部50。而且,切斷預定線17係預定在後述之切斷步驟P6中,被切斷之線,其係以說明上之權宜想像線所示之假想線。在圖示之例中,切斷預定線17係被當作自填充材料裝入部50隔開若干距離,以包圍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形狀。
[第2聚合步驟P3] 接著,如第43圖、第44圖、第45圖、第49圖及第50圖所示,進行第2聚合步驟P3。本實施形態之第2聚合步驟P3,係疊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側之步驟。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成為在藉本實施形態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中,構成用於收容後述內容物69之收容部60之第3片體13之原創面料片體。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材質及層構造,係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在本實施形態中,接合手法係採用熱封接合,所以,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及內表面132,係由上述密封膜層所構成。而且,也可以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不使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而使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以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在此情形下,後述之收容部60,係由例如第2片體12所構成。
在圖示之例中,係在重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側後之狀態下,形成複數輔助接合部162。輔助接合部162係防止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位置偏離者,只要在不妨礙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製造之範圍內,其位置、數量、形狀、大小等並未特別侷限。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輔助接合部162係被設於切斷預定線17之外側中,自切斷預定線17分離之位置。輔助接合部162係例如藉熱封接合至少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以被形成。而且,用於形成輔助接合部162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而且,輔助接合部162係在圖示之圓形者之外,也可以係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帶狀。
[折疊步驟P4] 接著,如第44圖、第51圖、第52圖及第53圖所示,進行折疊步驟P4。本實施形態之折疊步驟P4,折疊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成為外側,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相面對之步驟。又,在折疊步驟P4中,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折疊使得在其內部相通之狀態下,存在於中介有後述折疊位置之兩側之既定表面上。在本實施形態中,折疊步驟P4係包含底部折疊步驟P41、胴部折疊步驟P42及頂部折疊步驟P43。
如第51圖所示,底部折疊步驟P41係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為大概兩折疊之步驟。沿著位於靠近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寬度方向中央之三條彎折線151,折疊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在圖示之例中,係沿著三條彎折線151中之位於中央之彎折線151凸折,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圖中上方(內表面132側)凸起,沿著兩側之彎折線151凹折,使得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圖中下方(外表面111側)凸起。其係因為在後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中,於底部設置三角接片部分。在被折疊後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中,存在有被夾持上述底部之兩側所分開之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一對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係被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連結,彼此之內部係相通。
胴部折疊步驟P42,在第49圖中,係沿著夾持三條彎折線151以設於兩側之兩條彎折線152,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往內表面132側凸折之步驟。又,如第52圖及第53圖所示,在圖示之例中,係於胴部折疊步驟P42中,藉局部性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形成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噴管用孔137及填充口用開口18。當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各外表面與內表面,係由密封膜層所構成時,無須使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之孔徑不同。藉此,使彼此之孔徑相同之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在重疊各片體後之狀態下,可以一次成型,所以,可使製造步驟較簡易。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於胴部折疊步驟P42中,進行噴管安裝步驟。具體說來,係插入噴管70到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噴管70係成為用於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中,攝取內容物69之開口之部位,又,也可以當作用於填充內容物69之填充口。在圖示之例中,噴管70係具有筒狀部分與法蘭狀部分。筒狀部分係自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側,被插入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法蘭部分係抵接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藉此,決定噴管70之位置。
接著,熱封接合噴管70的法蘭部分與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結果,可使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及噴管70的法蘭部分,彼此強固且穩定地接合。而且,噴管安裝步驟係如果在形成噴管用孔117、噴管用孔127及噴管用孔137之後,可在任意時刻進行。但是,最好直到收容部形成步驟P5結束為止,結束噴管安裝步驟。填充口用開口18係被設於夾持切斷預定線17,以鄰接副密封部40的頂側副密封部43之位置。在往後之步驟中,填充口用開口18係被謀求與副密封部40的填充口副密封部44及填充口53疊合。藉此,在後述之切斷步驟P6中,係於填充口53不殘存多餘之片體,可較容易填充填充材料59。
在頂部折疊步驟P43中,係沿著在第49圖中,位於最下側之彎折線153,凹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藉此,由第44圖及第53圖可以理解到:設有頂側副密封部43之領域,與設有填充口副密封部44、填充口53及胴部副密封部41之領域,係被疊合使得內表面132們相面對。
[收容部形成步驟P5] 接著,如第44圖、第54圖、第55圖及第56圖所示,進行收容部形成步驟P5。本實施形態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形成主密封部30之步驟。被使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接合手法,雖然並未特別侷限,但是,由可確實地接合期望之部位看來,最好係熱封接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第54圖所示之熱封模具83,加熱剖面線被新施加之領域。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
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係接合包含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複數處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熱封接合彼此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熱封接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亦即,藉熱封模具83加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外表面121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外表面131。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被折疊,使得藉折疊步驟P4,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相面對,所以,在被熱封模具83加熱之領域中,相面對之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內表面132們被加熱。接著,使被熱封模具83加熱之領域,藉冷卻模具84冷卻,藉此,第54圖~第56圖所示之主密封部30被形成。而且,雖然主密封部30之構造,也可以係與已經形成之副密封部40的一部份重疊,但是,最好其並非與填充材料裝入部50重疊者。
主密封部30之構造,也可以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例如具有一對側主密封部31、底側主密封部32及頂側主密封部33。
如第55圖及第56圖所示,在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被折疊後,主密封部30被形成,藉此,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構成收容部60。收容部60係藉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與主密封部30,而被當作具有氣密性之空間,其係用於收容內容物69者。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部60係通過噴管70以與外部相通。又,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非接合領域所形成,所以,位於收容部60之外側。
[切斷步驟P6] 接著,如第44圖及第57圖所示,進行切斷步驟P6。切斷步驟P6係沿著切斷預定線17,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步驟。藉此步驟,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的不重要部分被去除,同形狀且同尺寸之第1片體11、第2片體12及第3片體13被形成,可獲得第58圖~第60圖所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而且,在胴部折疊步驟P42中,填充口用開口18係被形成,藉此,在填充口53不殘存多餘之片體,在後述之步驟中,可較容易填充填充材料59。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 如第58圖~第60圖所示,藉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係由第1片體11、第2片體12、第3片體13及噴管70所形成,其具有一對胴部21、底部22及頂部23、主密封部30、副密封部40、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及收容部60。第1片體11、第2片體12及第3片體13,係同形狀且同尺寸。
一對胴部21係位於前後,使得夾持收容部60之部分,分別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又,一對胴部21的兩側邊們,係藉主密封部30的側主密封部31而彼此連接。
底部22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底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其被當作三角接片狀之部位。底部22係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又,底部22的兩側邊,係藉主密封部30的底側主密封部32以被關閉。而且,藉切斷步驟P6中之切斷,底部缺口用孔115係被切斷以成為底部缺口116。底部缺口116係發揮接合第2片體12們,使得被彎折成三角接片狀之底部22的兩側邊部分不打開之功能。
頂部23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頂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當作略呈六角形之部位。頂部23係安裝有噴管70。又,在圖示之例中,於頂部23未形成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
圖示狀態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尚未填充有填充材料59,凹陷成平坦之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填充口53係自一邊之胴部21與頂部23之間延伸。填充口53係用於填充填充材料59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收容部60係用於收容內容物69之空間,由第3片體13所構成。而且,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地,當係不包括第3片體13之構造時,收容部60係由第2片體12所構成。
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只要例如採用與使用上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同樣之製造方法即可。
接著,說明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的製造方法之作用。
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如第45圖所示,在被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設置接合領域與非接合領域,藉此,可形成期望形狀及大小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可使用外表面121及內表面122由密封膜層所構成者,所以,如第54圖及第55圖所示,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係可總括接合彼此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因此,可適切形成構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之主密封部30。又,如第51圖~第53圖所示,在折疊步驟P4中,係折疊使得夾持底部22以位於兩側之胴部21,分別存在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這些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係藉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以連接彼此的內部。因此,當自填充口53填充填充材料59時,填充材料59可自一邊之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透過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往另一邊之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填充。藉此,藉膨起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可平衡良好地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大部分之剛性。藉此,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
又,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在第2聚合步驟P3中,係疊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如第54圖所示,在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係總括接合彼此疊合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及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藉接合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中之彼此相面對之部分們,由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構成收容部60。藉此,可順利地進行收容部形成步驟P5。
[第7實施形態] 第61圖係表示由依據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7,不具有第3片體13之點,係與上述第6實施形態不同。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不進行第43圖、第44圖及第45圖所示之第2聚合步驟P3。因此,在第54圖所示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中,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們係被熱封接合。而且,在第61圖所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7中,由第2片體12的內表面122所界定之空間,係被當作收容部60。由本實施形態可以理解到:在本發明中,使用第3片體13(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構造及未使用第3片體13(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之構造,皆可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
[第8實施形態] 第62圖~第7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本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係包括第1聚合步驟P1、裝入部形成步驟P2、去除步驟PA、折疊步驟P4、收容部形成步驟P5及切斷步驟P6,不包括上述第2聚合步驟P3。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包含後述之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及結合步驟P52。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聚合步驟P1、裝入部形成步驟P2及去除步驟PA中,係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未形成頂側副密封部43。又,在折疊步驟P4中,係進行底部折疊步驟P41及胴部折疊步驟P42,未進行頂部折疊步驟P43。
[收容部形成步驟P5] 本實施形態之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包含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及結合步驟P52。
[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 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如第62圖及第63圖所示,係在折疊步驟P4中,係在被折疊後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之相面對之第2片體12間,插入收容容器13A之步驟。收容容器13A係由第3片體13所形成,其具有收容部60。在圖示之例中,在收容容器13A安裝有噴管70。收容容器13A係在使用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之上述步驟之前,或並行被形成者。
如第64圖所示,收容容器13A係形成有藉本實施形態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中,用於收容後述內容物69之收容部60。構成收容容器13A之第3片體13之材質及層構造,最好係可適切地收容內容物69,適合於用於形成具有收容部6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接合手法等。在本實施形態中,接合手法係採用熱封接合,所以,第3片體13的外表面131及內表面132,係由上述密封膜層所構成。又,最好賦予既定之屏蔽性到第3片體13時,最好在構成外表面131之密封膜層與構成內表面132之密封膜層間,設置上述屏蔽薄膜層。
本實施形態之收容容器13A,係具有一對胴部133、底部134及頂部135,形成有先行密封部45,設有收容部60及噴管70。
一對胴部133係位於前後,使得夾持收容部60之部分。又,一對胴部21的兩側邊們,係藉先行密封部45的側先行密封部46而彼此連接。先行密封部45,係第3片體13的一部份們藉例如熱封接合以被接合之部位,在形成後述主密封部30之前,先行被形成在第3片體13上之密封部分。
底部134係連接一對胴部133的底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當作三角接片狀之部位。底部134的兩側邊,係被先行密封部45的底側先行密封部47關閉。
頂部135係連接一對胴部133的頂邊們之部位。在頂部135設有噴管用孔137,在噴管用孔137插入有噴管70的筒狀部分。而且,噴管70的法蘭上部分與頂部135的內表面132,係藉例如熱封接合以接合之。
收容部60係被當作藉第3片體13與先行密封部45,而具有氣密性之空間,其係用於收容內容物69者。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部60係通過噴管70以通到外部。
又,在圖示之例中,係於收容容器13A形成有填充口用開口18。填充口用開口18係被設於在後述之步驟中,成為夾持切斷預定線17以鄰接副密封部40的頂側副密封部43之位置。在往後之步驟中,填充口用開口18係謀求與副密封部40的填充口副密封部44及填充口53相疊合。藉此,在後述之切斷步驟P7中,係於填充口53不殘存多餘之片體,可較容易地填充填充材料59。
如第63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插入有收容容器13A,使得收容容器13A的一對胴部133及底部134,係被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中之位於彎折線151與彎折線152間之部分夾持。又,收容容器13A的頂部135,係被配置成重疊於比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的彎折線152還要外側之部分。
而且,先行密封部45及收容部60之形成與噴管70之安裝已經結束之收容容器13A,係在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之前,最好進行收容部60之洩漏檢查步驟。洩漏檢查步驟係例如自噴管70吹入空氣到收容部60,藉此,檢查是否自收容容器13A之非意圖之孔,或先行密封部45之接合不良處所,洩漏空氣之步驟。此洩漏檢查步驟之結果,被判定為無洩漏之良品之收容容器13A,使用於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被認為有洩漏之收容容器13A,不使用於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
而且,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如圖示之例所示,係並不侷限於相對於上下方向之位置被固定之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而言,下降收容容器13A之構造。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之構造,也可以係例如相對於上下方向之位置被固定之收容容器13A而言,一邊折疊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一邊上昇。
[結合步驟P52] 接著,如第62圖、第65圖、第66圖及第67圖所示,進行結合步驟P52。結合步驟P52係藉形成主密封部30,結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與收容容器13A之步驟。被使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接合手法,雖然並未特別侷限,但是,由可確實地接合期望之部位看來,最好係熱封接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第65圖所示之熱封模具83,以加熱被新施加剖面線之領域。用於形成主密封部30之其他接合手法,可例舉例如由接著劑所做之接著或壓著等。
在結合步驟P52中,係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包含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之複數處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熱封接合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與收容容器13A的第3片體13。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係大於被當作特定形狀之第2片體12之片體,具有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加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中之自第2片體12擠出之部分,且與副密封部40隣接之部分的內表面112與第3片體13的外表面131。接著,使被熱封模具83加熱後之領域,藉冷卻模具84冷卻,藉此,第65圖~第67圖所示之主密封部30被形成。而且,主密封部30雖然也可以係與已經形成之副密封部40及先行密封部45的一部份相重疊之構造,但是,最好係並非與填充材料裝入部50重疊者。
主密封部30係具有一對側主密封部31、底側主密封部32及頂側主密封部33。側主密封部31係位於胴部副密封部41之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在側主密封部31中,係在疊合之第3片體13的外表面131上,自兩側熱封接合有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或者,也可以係側主密封部31為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們被熱封接合,其係不包含第3片體13者。而且,在底部缺口用孔115中,係通過底部缺口用孔115,而三角接片部分的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們被熱封接合。藉此,係被限制使得三角接片部分不打開。
底側主密封部32係位於副密封部40的底側副密封部42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頂側主密封部33係位於頂側副密封部43之外側,被當作與切斷預定線17重疊之形狀及大小。在頂側主密封部33中,係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的內表面112與第3片體13的外表面131被熱封接合。
藉進行結合步驟P52,收容容器13A係在被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夾持後之狀態下被固定。藉此,收容容器13A的收容部60係成為被配置在由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所構成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內側上之構造。結果,收容部60之形成被實現,收容部形成步驟P5係結束。
[切斷步驟P6] 接著,如第62圖及第68圖所示,進行切斷步驟P6。切斷步驟P6係沿著切斷預定線17,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收容容器13A之步驟。藉此步驟,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收容容器13A的不重要部分被去除,自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形成第1片體11,可獲得第69圖~第71圖所示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而且,在收容容器13A形成有填充口用開口18,藉此,在填充口53不殘存多餘之片體,在後述之步驟中,可較容易地填充填充材料59。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 如第69圖~第71圖所示,藉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係由第1片體11、第2片體12及收容容器13A所形成,其具有一對胴部21、底部22、頂部23、主密封部30、副密封部40、先行密封部45、填充材料裝入部50及收容部60。
一對胴部2l係位於前後,使得夾持第1片體11及第2片體12中之構成收容部60之一對胴部133之部分,其分別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1。又,一對胴部21的兩側邊們,係藉主密封部30的側主密封部31以彼此連接。
底部22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底邊們之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當作三角接片狀之部位。底部22係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又,底部22的兩側邊,係被主密封部30的底側主密封部32關閉。而且,藉切斷步驟P7中之切斷,底部缺口用孔115係被切斷,以成為底部缺口116。底部缺口116係發揮接合收容容器13A的第3片體13們,使得被彎折成三角接片狀之底部22的兩側邊部分不打開之功能。
頂部23係連接一對胴部21的頂邊們之部位,由第1片體11、第2片體12及收容容器13A的第3片體13所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當作略呈六角形之部位。在收容容器13A的頂部135已經安裝有噴管70,藉此,在頂部23係安裝有噴管70。又,在圖示之例中,於頂部23未形成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
圖示狀態之填充材料裝入部50,係尚未填充有填充材料59,凹陷成平坦之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自一邊之胴部21與頂部23之間,延伸有填充口53。填充口53係用於填充填充材料59到填充材料裝入部50。收容部60係用於收容內容物69之空間,其由第3片體13所構成。
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製造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之製造,係與使用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1之情形相同。
即使藉本實施形態,也可以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在較多領域,具有填充材料裝入部50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B1。又,在插入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中之收容容器13A之前,可實施收容容器13A的收容部60之洩漏檢查步驟。藉此,可避免具有發生洩漏之收容部60之收容容器13A,被設於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上之情事。
而且,上述例之第1聚合步驟P1、裝入部形成步驟P2、去除步驟PA及折疊步驟P4,係大概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但是,也可採用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類似之步驟。例如也可以採用與上述第6實施形態同樣之構造。在此情形下,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係採用例如外表面121及內表面122皆由密封膜層所構成者。又,在結合步驟P52中,可採用使收容容器13A的第3片體13外表面131與第2原創面料片體120的內表面122之既定處所,藉熱封以接合之手法。在藉此例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中,第1片體11與第2片體12係同形狀且同尺寸。此點係在下述之變形例中也相同。
[第8實施形態 第1變形例] 第7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在本變形例中,係於折疊步驟P4中,僅沿著一個彎折線151,凹折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又,收容容器13A的底部134,係單純被兩折疊之部位,並未被做成三角接片狀。藉此製造方法所形成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如第72圖所示,係底部22不具有所謂三角接片部分,成為單純之兩折疊形狀。由本變形例可以理解到:由底部折疊步驟P41所形成之底部22及收容容器13A的底部134之具體性構造,並未特別侷限,只要係在夾持底部22之兩側,填充材料裝入部50的內部們相連接之狀態下存在之構造即可。
[第8實施形態 第2變形例] 第7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在變形例中,係使用連接有複數收容容器13A之收容容器集合體13B。在圖示之例中,收容容器集合體13B係由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所形成。第3原創面料片體130係可形成複數第3片體13之尺寸之片體。各收容部60係被當作藉先行密封部45關閉之空間。鄰接之收容部60(收容容器13A)之節距,係與被接合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上之鄰接之第2片體12之節距相同。
在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中,係一邊對位第2片體12與收容部60,一邊依序插入收容容器集合體13B到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及第2片體12之間。而且,在切斷步驟P6中,切斷第1原創面料片體110之同時,也切斷收容容器集合體13B,藉此,可獲得構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之收容容器13A。
在本變形例中,最好在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之前,事先實施收容容器集合體13B的收容部60之洩漏檢查步驟。例如當在洩漏檢查步驟中,當任一收容部60產生洩漏時,係只要藉例如切斷等,去除包含該收容部60之收容容器集合體13B的部分即可。
即使藉這種變形例,也可以較容易且確實地製造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又,藉使用設有複數收容部60之收容容器集合體13B,可連續進行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1中之收容容器集合體13B之插入,對於提高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之製造效率非常好。
本發明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之各部分之具體性構造,係可自由變更種種設計。
11‧‧‧第1片體12‧‧‧第2片體13‧‧‧第3片體13A‧‧‧收容容器13B‧‧‧收容容器集合體14‧‧‧輔助接合部16‧‧‧輔助接合部17‧‧‧切斷預定線18‧‧‧填充口用開口19‧‧‧輔助接合部21‧‧‧胴部22‧‧‧底部23‧‧‧頂部30‧‧‧主密封部31‧‧‧側主密封部32‧‧‧底側主密封部33‧‧‧頂側主密封部40‧‧‧副密封部41‧‧‧胴部副密封部42‧‧‧底側副密封部43‧‧‧頂側副密封部44‧‧‧填充口副密封部45‧‧‧先行密封部46‧‧‧側先行密封部47‧‧‧底側先行密封部50‧‧‧填充材料裝入部51‧‧‧胴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2‧‧‧底部填充材料裝入部53‧‧‧填充口54‧‧‧頂部填充劑裝入部59‧‧‧填充材料60‧‧‧收容部69‧‧‧內容物70‧‧‧噴管81‧‧‧熱封模具82‧‧‧冷卻模具83‧‧‧熱封模具84‧‧‧冷卻模具110‧‧‧第1原創面料片體111‧‧‧外表面112‧‧‧內表面115‧‧‧底部缺口用孔116‧‧‧底部缺口117‧‧‧噴管用孔120‧‧‧第2原創面料片體121‧‧‧外表面122‧‧‧內表面125‧‧‧切斷預定線127‧‧‧噴管用孔128‧‧‧殘存部129‧‧‧切斷預定線130‧‧‧第3原創面料片體131‧‧‧外表面132‧‧‧內表面133‧‧‧胴部134‧‧‧底部135‧‧‧頂部137‧‧‧噴管用孔151‧‧‧彎折線152‧‧‧彎折線153‧‧‧彎折線162‧‧‧輔助接合部500‧‧‧填充材料裝入部預定領域A1‧‧‧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2‧‧‧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3‧‧‧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5‧‧‧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6‧‧‧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7‧‧‧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A8‧‧‧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B1‧‧‧軟性包裝材料容器C1‧‧‧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P1‧‧‧第1聚合步驟P2‧‧‧裝入部形成步驟P3‧‧‧第2聚合步驟P4‧‧‧折疊步驟P5‧‧‧收容部形成步驟P6‧‧‧切斷步驟P7‧‧‧切斷步驟P11‧‧‧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P12‧‧‧預備接合步驟P41‧‧‧底部折疊步驟P42‧‧‧胴部折疊步驟P43‧‧‧頂部折疊步驟P51‧‧‧收容容器插入步驟P52‧‧‧結合步驟PA‧‧‧去除步驟
第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2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4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圖係沿著第4圖V-V線之剖面圖。 第6圖係沿著第4圖VI-VI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7圖係沿著第4圖VII-VII線之剖面圖。 第8圖係沿著第4圖VIII-VIII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9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10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11圖係沿著第10圖XI-XI線之剖面圖。 第12圖係沿著第10圖XII-XII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1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14圖係沿著第13圖XIV-XIV線之剖面圖。 第15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16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17圖係沿著第16圖XVII-XVII線之剖面圖。 第18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19圖係沿著第18圖XIX-XIX線之剖面圖。 第20圖係沿著第18圖XX-XX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2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2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一例之俯視圖。 第23圖係沿著第22圖XXIII-XXIII線之剖面圖。 第24圖係沿著第22圖XXIV-XXIV線之剖面圖。 第25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26圖係沿著第25圖XXVI-XXVI線之剖面圖。 第27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藉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之立體圖。 第28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之立體圖。 第29圖係沿著第28圖XXIX-XXIX線之剖面圖。 第30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中之一步驟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3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中之一步驟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3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3變形例,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 第33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 第34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 第35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36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37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38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39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40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4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剖面圖。 第4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一例之剖面圖。 第4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44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45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46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放大俯視圖。 第47圖係沿著第46圖XLVII-XLVII線之剖面圖。 第48圖係沿著第46圖XLVIII-XLVIII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49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0圖係沿著第49圖L-L線之剖面圖。 第51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2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3圖係沿著第52圖LIII-LIII線之剖面圖。 第54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5圖係沿著第54圖LV-LV線之剖面圖。 第56圖係沿著第54圖LVI-LVI線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第57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58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一例之俯視圖。 第59圖係沿著第58圖LIX-LIX線之剖面圖。 第60圖係沿著第58圖LX-LX線之剖面圖。 第61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 第62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第6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64圖係沿著第63圖LXIV-LXIV線之剖面圖。 第65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66圖係沿著第65圖LXVI-LXVI線之剖面圖。 第67圖係沿著第65圖LXVII-LXVII線之剖面圖。 第68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重要部位立體圖。 第69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一例之俯視圖。 第70圖係沿著第69圖LXX-LXX線之剖面圖。 第71圖係沿著第69圖LXXI-LXXI線之剖面圖。 第72圖係表示藉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1變形例,所製造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之剖面圖。 第73圖係表示依據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第2變形例之立體圖。
12‧‧‧第2片體
110‧‧‧第1原創面料片體
112‧‧‧內表面
120‧‧‧第2原創面料片體
121‧‧‧外表面
122‧‧‧內表面
130‧‧‧第3原創面料片體
132‧‧‧內表面
P1‧‧‧第1聚合步驟
P2‧‧‧裝入部形成步驟
P3‧‧‧第2聚合步驟
P11‧‧‧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
P12‧‧‧預備接合步驟
PA‧‧‧去除步驟
Claims (17)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包括:第1聚合步驟,疊合第2片體到第1片體上;裝入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由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之填充材料裝入部;折疊步驟,將前述第1片體當作外側,以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使得在透過至少一個折疊位置所連接之兩側,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係在通過其內部之狀態下存在著;收容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包含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之至少任一者之複數處所,形成收容部;以及切斷步驟,藉至少切斷前述第1片體,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其中,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至少接合相面對之前述第1片體之一部份們,在前述折疊步驟之前,前述第2片體係呈比前述第1片體之俯視尺寸還要小之特定形狀,其中,在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更包括疊合第3片體到前述第2片體側之第2聚合步驟,在前述折疊步驟中,係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係藉前述第1片體之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之接合、及前述第3片體之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之全部或任一,形成被前述第3片體所界定之前述收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聚合步驟中,疊合比前述特定形狀還要大之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1片體,在前述折疊步驟之前,包括自前述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去除前述特定形狀以外之部分之去除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聚合步驟之後,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前,進行前述去除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前述折疊步驟之前,進行前述去除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聚合步驟係包含在前述原創面料狀態之前述第2片體上,形成前述特定形狀之切斷預定線之切斷預定線形成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聚合步驟,係包含接合前述第2片體的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之預備接合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預備接合步驟,係接合前述第2片體的被包含在前述特定形狀之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預備接合步驟,係接合前述第2片體之前述特定形狀以外 之一部份與前述第1片體。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包括:第1聚合步驟,疊合第2片體到第1片體上;裝入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由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之填充材料裝入部;折疊步驟,將前述第1片體當作外側,以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使得在透過至少一個折疊位置所連接之兩側,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係在通過其內部之狀態下存在著;收容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包含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之至少任一者之複數處所,形成收容部;以及切斷步驟,藉至少切斷前述第1片體,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其中,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進行包含前述第2片體之複數處所之接合,其中,在前述裝入部形成步驟之後,更包括疊合第3片體到前述第2片體側之第2聚合步驟,在前述折疊步驟中,係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係藉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第3片體之接合、及前述第3片體之相面對之一部份們之接合之全部或任一,形成被前述第3片體所界定之前述收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2片體係外表面及內表面以密封膜層構成,至少在前述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完成時,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 片體係同形狀且同尺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更包括安裝接通前述收容部與外部之噴管之噴管安裝步驟。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包括:第1聚合步驟,疊合第2片體到第1片體上;裝入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一部份們,形成用於裝入由前述第1片體與前述第2片體之非接合領域所構成之填充材料之填充材料裝入部;折疊步驟,將前述第1片體當作外側,以折疊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使得在透過至少一個折疊位置所連接之兩側,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係在通過其內部之狀態下存在著;收容部形成步驟,藉接合包含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之至少任一者之複數處所,形成收容部;以及切斷步驟,藉至少切斷前述第1片體,形成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其中,在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中,進行包含前述第2片體之複數處所之接合,其中,前述收容部形成步驟係包含: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使具有藉第3片體所形成之收容部之收容容器,插入在前述折疊步驟中,被折疊之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之相面對之前述第2片體間;以及結合步驟,結合前述第1片體及前述第2片體與前述收容容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 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中,係使用片狀之前述收容容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收容容器插入步驟中,係使用連接有複數前述收容容器之收容容器集合體。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填充填充材料到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之填充材料裝入步驟。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填充內容物到前述收容部之內容物填充步驟。
- 一種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之後,包括:內容物填充步驟,填充內容物到前述收容部;以及填充材料裝入步驟,在前述內容物填充步驟之後,填充填充材料到前述填充材料裝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42351 | 2017-03-07 | ||
JP2017042351 | 2017-03-07 | ||
JP2017042352 | 2017-03-07 | ||
JP2017042350 | 2017-03-07 | ||
JP2017-042350 | 2017-03-07 | ||
JP2017-042352 | 2017-03-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6939A TW201836939A (zh) | 2018-10-16 |
TWI749183B true TWI749183B (zh) | 2021-12-11 |
Family
ID=63447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7668A TWI749183B (zh) | 2017-03-07 | 2018-03-07 |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8387B2 (zh) |
EP (1) | EP3593984A4 (zh) |
JP (1) | JP7138091B2 (zh) |
CN (1) | CN110382220B (zh) |
TW (1) | TWI749183B (zh) |
WO (1) | WO20181641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10152B1 (ja) | 2018-07-12 | 2019-05-08 | 花王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容器 |
EP3663229B1 (en) | 2018-07-12 | 2021-09-29 | Kao Corporation | Sheet material container |
US11952192B2 (en) * | 2018-09-26 | 2024-04-09 | Robert C. Kelly | Standing pouch with cap on folded edge |
US12012271B2 (en) * | 2018-11-26 | 2024-06-18 | Kao Corporation | Sheet material container |
WO2021181691A1 (ja) * | 2020-03-13 | 2021-09-16 | 花王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容器 |
US20230114929A1 (en) * | 2020-03-13 | 2023-04-13 | Kao Corporation | Container |
US20230173782A1 (en) * | 2020-04-23 | 2023-06-08 |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for pouch container,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for pouch container |
JPWO2023105941A1 (zh) * | 2021-12-08 | 2023-06-15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873004A1 (en) * | 2012-05-07 | 2013-11-14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Flexibl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contain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09155B2 (ja) | 1994-11-18 | 2005-10-19 |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 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用袋体および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 |
TW367297B (en) * | 1994-11-18 | 1999-08-21 | Hosokawa Yoko Kk | Bag for bag-in-box and bag-in-box |
JP3460999B1 (ja) * | 2002-12-17 | 2003-10-27 |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 ガゼット袋 |
JP4736364B2 (ja) | 2004-07-20 | 2011-07-2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自立袋 |
US8806843B2 (en) * | 2008-08-26 | 2014-08-19 | S-Pouch Pak Co., Ltd. | Self-standing bag with foldable flange |
JP6093008B2 (ja) * | 2012-05-07 | 2017-03-08 |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 可撓性容器のための可撓性材料 |
MX364071B (es) * | 2012-08-06 | 2019-04-11 | Procter & Gamble | Métodos para fabricar envases flexibles. |
CN104718138B (zh) * | 2013-01-25 | 2017-07-2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柔性包装体 |
BR112016010209A2 (pt) * | 2013-11-06 | 2017-08-08 | Procter & Gamble | recipientes flexíveis e métodos para a produção dos mesmos |
EP3066021B1 (en) * | 2013-11-06 | 2018-02-14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Flexible contain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
CN109641680B (zh) * | 2017-03-07 | 2022-04-26 | 花王株式会社 | 薄片材料容器 |
EP3663229B1 (en) * | 2018-07-12 | 2021-09-29 | Kao Corporation | Sheet material container |
-
2018
- 2018-03-06 US US16/491,867 patent/US111483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06 WO PCT/JP2018/008561 patent/WO2018164117A1/ja unknown
- 2018-03-06 JP JP2019504599A patent/JP71380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3-06 EP EP18763285.6A patent/EP359398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3-06 CN CN201880016466.7A patent/CN11038222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07 TW TW107107668A patent/TWI74918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873004A1 (en) * | 2012-05-07 | 2013-11-14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Flexibl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contain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64117A1 (ja) | 2018-09-13 |
EP3593984A4 (en) | 2020-12-30 |
CN110382220B (zh) | 2021-05-18 |
JP7138091B2 (ja) | 2022-09-15 |
CN110382220A (zh) | 2019-10-25 |
JPWO2018164117A1 (ja) | 2020-01-23 |
EP3593984A1 (en) | 2020-01-15 |
TW201836939A (zh) | 2018-10-16 |
US11148387B2 (en) | 2021-10-19 |
US20200324504A1 (en) | 2020-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9183B (zh) | 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用中間材料的製造方法、軟性包裝材料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軟性包裝材料容器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 |
JP6876468B2 (ja) | 軟包材容器用中間材の製造方法、軟包材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軟包材容器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 |
JP4937880B2 (ja) | 多段挟持式空気密封体 | |
CN105109826B (zh) |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5744536B2 (ja) | 包装袋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袋 | |
JP6854157B2 (ja) | 軟包材容器用中間材、軟包材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軟包材容器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 |
JP5462565B2 (ja) | 自立袋および自立袋の製造方法 | |
JP2005035556A (ja) | 空気封入緩衝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8500241A5 (zh) | ||
JP2011189978A (ja) | 複合容器 | |
JP2017518238A (ja) | 矩形空気包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1168331A (ja) | 複合容器 | |
JP6161362B2 (ja) |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容器 | |
WO2012165453A1 (ja) | ジッパーテープのヒートシール方法、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フィルムロ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 |
WO2015012011A1 (ja) | パウチ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3116611A (ja) | 底付き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 |
TWI538855B (zh) | A seamless bag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201943614A (zh) | 套筒及包裝袋 | |
JP6195102B2 (ja) | 包装袋 | |
JP2009018814A (ja) | 物品収容袋 | |
JP6274781B2 (ja) | パウチ容器用の包材および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H046049A (ja) | 包装袋 | |
JP3390147B2 (ja) | 自立袋連続製造方法 | |
JP7374827B2 (ja) | 袋状容器および袋状容器の製造方法 | |
WO2022215750A1 (ja) | 包装容器用賦形部材、包装容器、内容物入り包装容器、及び内容物入り包装容器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