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658B -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 Google Patents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658B
TWI748658B TW109132719A TW109132719A TWI748658B TW I748658 B TWI748658 B TW I748658B TW 109132719 A TW109132719 A TW 109132719A TW 109132719 A TW109132719 A TW 109132719A TW I748658 B TWI748658 B TW I7486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liquid
flow path
nozzle
inj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6659A (zh
Inventor
橫石智彦
杉山尚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寶樂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445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040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寶樂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寶樂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6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6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65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一實施形態之飲料機具備:龍頭10,其具有供注出至液體L上之飲料之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噴嘴14;及注出構件20,其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將通過發泡體用噴嘴14之發泡體B注出至液體L上。注出構件20具有供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及供通過發泡體用流路之發泡體B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22。發泡體流出口22於沿液體L之液面L1之方向上開口,發泡體流出口22c之面積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

Description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19年9月26日之日本申請案第2019-175705號之優先權、及基於2020年3月13日之日本申請案第2020-044583號之優先權,而引用上述日本申請案所記載之所有記載內容。
至今已知多種作為注出啤酒等飲料之飲料機及注出構件。於日本特開2018-127280號公報中,記載有飲料機及注出構件。飲料機具備設有桿體之龍頭,藉由操作桿體而進行啤酒液或發泡體之注出。龍頭具備注出啤酒液之液體用噴嘴、及注出發泡體之發泡體用噴嘴。
注出構件具備安裝於龍頭之發泡體用噴嘴之圓柱狀嵌合突起部、及於嵌合突起部下部擴徑之圓柱狀流路變換部。於嵌合突起部及流路變換部內部,形成有供啤酒泡流通之流路。該流路具備自嵌合突起部上端向下方延伸之第1延伸部、於第1延伸部下端彎曲之彎曲部、及自彎曲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之第2延伸部。於第2延伸部之前端部形成有供啤酒泡流出注出構件外部之流出口。
藉由上述注出構件於第1延伸部下端具有彎曲部,供啤酒泡通過之流路以沿飲料容器內之啤酒液之液面之方式彎曲。該流路之前端部以相對於啤酒液之液面於上下構成0°以上且45°以下角度之方式彎曲。即,流路以啤酒泡之注出角度相對於水平方向於上下成0°以上45°以下角度之方式形成。
於上述注出構件中,藉由形成於注出構件內部之彎曲部使流路之第2延伸部彎曲。因此,發泡體用噴嘴內之啤酒泡以沿著啤酒液之液面之方式自流出口被注出。如此,藉由啤酒泡以沿著液面之方式注出,使啤酒泡不易混入啤酒液。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1272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注出構件中,藉由流路具備自彎曲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之第2延伸部,發泡體於大致水平方向上注出。因此,於注出發泡體時,存在因發泡體於大致水平方向上飛出,而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之情況。於發泡體被大力注出而發泡體之飛出距離較長之情形時,發泡體可能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
存在有時難以決定飲料容器之位置以使發泡體不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發泡體之注出操作中需要熟練度之可能性。為了使發泡體不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必須將注出構件下端靠近液面來注出發泡體,因此發泡體容易附著於液體用噴嘴或注出構件下端。
若發泡體附著於液體用噴嘴或注出構件下端,除外觀上較差之外,存在衛生方面上成為問題之可能性。於發泡體沿大致水平方向飛出之情形時,存在發泡體碰撞飲料容器內表面之情況,其結果亦可能產生發泡體容易潛入液面之問題。因此,期望沿大致水平方向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受抑制。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目的在於提供可抑制沿大致水平方向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可容易進行發泡體之注出操作,並且可抑制發泡體之附著的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飲料機具備:龍頭,其具有供注出至液體上之飲料之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噴嘴;及注出構件,其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將通過發泡體用噴嘴之發泡體注出至液體上。注出構件具有供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及供通過發泡體用流路之發泡體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發泡體流出口於沿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
於該飲料機中,安裝於龍頭之發泡體用噴嘴之注出構件具備發泡體用流路及發泡體流出口。發泡體用流路中來自發泡體用噴嘴之發泡體通過,發泡體流出口於沿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因此,通過注出構件之發泡體用流路之發泡體自發泡體流出口於大致水平方向上被注出。於該飲料機中,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45 mm2 以上。藉由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5 mm2 以上,可增大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而抑制發泡體之衝力,因此可降低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之可能性。因此,即使普通操作桿體亦可使發泡體不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故即使不熟練亦可容易進行發泡體之注出操作。藉由抑制發泡體之注出之衝力,即使不將注出構件之下端靠近液面亦可抑制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因此可抑制發泡體附著於液體用噴嘴或注出構件下端。藉由抑制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可緩和發泡體向飲料容器內表面之碰撞,因此可抑制發泡體潛入液面。藉由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75 mm2 以下,可適當維持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因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潛入液面。
龍頭具備供飲料通過之液體用噴嘴,液體用噴嘴可具備供液體通過之液體用流路、及供通過液體用流路之液體流出之液體流出口。發泡體流出口與液體流出口之距離可為2 cm以下。此外,於液體流出口與發泡體流出口之距離過長之情形時,可能導致於向飲料容器之液體之注出結束後,為了注出發泡體而必須移動飲料容器。相對於此,如上所述,於發泡體流出口與液體流出口之距離為2 cm以下之情形時,可使發泡體流出口與液體流出口互相靠近。藉此,注出液體至飲料容器後,可不移動飲料容器而注出發泡體,由於可不需要移動飲料容器,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飲料之注出操作。
龍頭具備供飲料通過之液體用噴嘴,發泡體用噴嘴之長度與注出構件之長度之合計可長於液體用噴嘴之長度。於該情形時,藉由發泡體用噴嘴之長度與注出構件之長度之合計長於液體用噴嘴之長度,於注出發泡體時可使液體用噴嘴移離距液面更遠之部位。因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附著於液體用噴嘴。
注出構件可設為自發泡體用噴嘴朝向液面延伸之管狀。注出構件之寬度方向上之發泡體流出口之長度可為注出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發泡體流出口之長度以上。於該情形時,藉由發泡體流出口之橫方向上之長度為縱方向上之長度以上,可使注出之發泡體不沿縱方向延伸。其結果,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
飲料機可具備與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之空氣流路。於該情形時,藉由設有與供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之空氣流路,可利用通過該空氣流路之空氣快速排出殘存於發泡體用流路之發泡體。因此,於停止注出發泡體時自發泡體流出口快速排出發泡體,可抑制發泡體長時間持續滴落之後期滴落。
空氣流路可呈相對於發泡體用流路向上方延伸之溝槽狀。於該情形時,由於空氣流路設為相對於發泡體用流路向上方延伸之溝槽狀,因此可抑制發泡體自發泡體用流路經由空氣流路洩露。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注出構件係安裝於供注出至液體上之飲料之發泡體通過之龍頭之發泡體用噴嘴者。該注出構件具有供通過發泡體用噴嘴之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及供通過發泡體用流路之發泡體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發泡體流出口於沿著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
該注出構件具備發泡體用流路及發泡體流出口,發泡體流出口於沿該液面之方向上開口。因此,發泡體自發泡體流出口於大致水平方向上被注出。於該注出構件中,由於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45 mm2 以上,因此可增大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而抑制發泡體之衝力。藉此,與上述飲料機同樣地,可降低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之可能性。因此,即使不熟練亦可容易進行發泡體之注出操作,並且即使不將注出構件之下端靠近液面亦可抑制發泡體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其結果,可抑制發泡體附著於液體用噴嘴或注出構件之下端。由於可抑制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而緩和發泡體向飲料容器之內表面之碰撞,因此可抑制發泡體潛入液面。藉由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75 mm2 以下,可適當維持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因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潛入液面。
注出構件可具備與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之空氣流路。於該情形時,與上述飲料機同樣地,可利用通過空氣流路之空氣快速排出殘存之發泡體,因此可抑制發泡體之後期滴落。藉由注出構件具備該空氣流路,不需要於龍頭形成空氣流路,因此可使用既有之龍頭。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抑制於大致水平方向上注出之發泡體之衝力,且容易進行發泡體之注出操作,並且可抑制發泡體之附著。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飲料機及注出構件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圖式之說明中,對相同或相當之要素標註相同符號,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為了容易理解,圖式有時簡化或誇張一部分進行描述,尺寸比例及角度等並不限定於圖式所記載者。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飲料機1之外觀之立體圖。圖2係表示自飲料機1之龍頭10注出飲料之狀態之例的立體圖。飲料機1例如為設於飲食店之裝置,且可藉由根據顧客之訂單等操作桿體11而注出飲料。
飲料例如為發泡性飲料D。發泡性飲料D例如包括含有碳酸氣體等氣體之發酵酒。發泡性飲料D例如為具有如下特性之飲料:注出至飲料容器C時於液體L之上形成有發泡體B之層之起泡特性、及所形成之發泡體B可維持一定時間以上之起泡特性。
發泡性飲料D例如為利用EBC(European Brewery Convention:歐洲釀造協會)法之NIBEM值顯示為50秒以上之飲料。NIBEM值為表示飲料之泡沫持久特性之指標值。發泡性飲料D亦可為啤酒風味飲料。啤酒風味飲料包括還原啤酒滋味之飲料、及給飲用者帶來飲用啤酒般之感覺之飲料。酒精度數為1%以上之啤酒風味飲料亦稱為啤酒風味酒精飲料。
啤酒風味飲料包括使用麥芽作為原料之啤酒、發泡酒、無酒精啤酒、香甜酒(例如日本酒稅法上分類為「香甜酒(發泡性)(1)」之飲料)等麥芽發酵飲料、及不使用小麥或麥芽作為原料之啤酒風味飲料(例如日本酒稅法上分類為「其他釀造酒(發泡性)(1)」之飲料)。發泡性飲料D亦可為非啤酒風味飲料之飲料。以下,以液體L為啤酒液,發泡性飲料D為啤酒之例進行說明。
例如,飲料機1具備複數個(作為一例為2個)龍頭10。飲料機1中可提供複數種(作為一例為2種)飲料。龍頭10安裝於飲料機1之殼體2。於飲料機1,例如連接有飲料軟管,自飲料軟管向飲料機1之內部供給飲料。飲料機1將供給之飲料冷卻。作為一例,飲料機1為電氣式瞬間冷卻型供應機(server)。
圖3係示意性表示龍頭10之側視圖。如圖2及圖3所示,例如龍頭10具備可以用手握住進行移動操作之桿體11、安裝有桿體11之龍頭本體部12、液體用噴嘴13、及發泡體用噴嘴14。龍頭本體部12固定於殼體2。液體用噴嘴13自龍頭本體部12向斜下方延伸,自液體用噴嘴13觀察發泡體用噴嘴14位於殼體2之相反側。於圖3中,簡略示出龍頭本體部12內部之構造。
桿體11例如以使用者自龍頭10觀察位於殼體2之相反側(飲料機1之前側,作為一例為圖2及圖3之紙面之右側)之狀態於殼體2之相反側及殼體2側(裏側,作為一例為圖2及圖3之紙面之左側)兩者移動。以下,有時將自龍頭10觀察為殼體2之相反側設為前側,將殼體2側稱為裏側。桿體11例如設為圓柱狀,自龍頭本體部12向上方延伸。作為一例,桿體11為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擴徑之形狀。
龍頭本體部12例如具備設有桿體11、液體用噴嘴13及發泡體用噴嘴14之筒狀部12b、及於與筒狀部12b之桿體11之相反側擴徑之安裝部12c。作為一例,安裝部12c安裝於在殼體2中突出於前側之突出部2b。
例如,安裝部12c可相對於筒狀部12b旋動。作為一例,安裝部12c相對於筒狀部12b沿單方向(例如順時針)旋動而安裝於殼體2。安裝部12c可相對於筒狀部12b沿該單方向之相反方向(例如逆時針)旋動而脫離殼體2。
於龍頭本體部12之內部,設有使位於龍頭本體部12內部之液體L之流路開閉之滑動閥12d。例如,若桿體11移動至前側,則滑動閥12d移動至裏側而自液體用噴嘴13注出液體L。若桿體11移動至裏側,則滑動閥12d移動至前側而發泡體B流入發泡體用噴嘴14。
液體用噴嘴13例如設為筒狀,隨著離開龍頭本體部12而向前側(發泡體用噴嘴14側)傾斜。作為一例,液體用噴嘴13亦可設為圓筒狀,且隨著朝向前端而越來越細。然而,液體用噴嘴13之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而可適當變更。
液體用噴嘴13具有供液體L通過之液體用流路13b、及供通過液體用流路13b之液體L流出之液體流出口13c。液體用流路13b形成於液體用噴嘴13內側,液體流出口13c於液體用噴嘴13之下端開口。液體用流路13b與供龍頭本體部12內部中之液體L通過之流路12f連通。
液體流出口13c例如於液體用流路13b之下端開口,液體L自液體流出口13c被注出至龍頭10之外部。發泡體用噴嘴14於液體用噴嘴13之前側自龍頭本體部12向下方延伸。發泡體B經由滑動閥12d流入發泡體用噴嘴14之內部。
飲料機1具備注出通過發泡體用噴嘴14之發泡體B之注出構件20。注出構件20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將通過發泡體用噴嘴14之發泡體B注出至液體L之上。注出構件20設為內部具有供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21之中空構造。
例如注出構件20設為有底筒狀。作為一例,注出構件20設為有底圓筒狀,可隨著朝向注出構件20之前端20b(隨著離開發泡體用噴嘴14)而越來越細。於該情形時,注出構件20之外周面20c隨著朝向前端20b而縮徑。然而,注出構件20之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而可適當變更。作為一例,注出構件20之內徑可與後述之發泡體流出口22之直徑相同。
發泡體用噴嘴14之長度N1與注出構件20之長度N2之合計例如長於液體用噴嘴13之長度N3。發泡體用噴嘴14之長度N1表示發泡體用噴嘴14之露出部分之長度,亦可表示自龍頭本體部12之發泡體用噴嘴14之根部部分至與注出構件20之邊界部分之長度。例如,長度N2表示自注出構件20之基端20f至前端20b之距離,長度N3表示自龍頭本體部12之液體用噴嘴13之根部部分至液體流出口13c之長度。
長度N1與長度N2之和之值例如為長度N3之值之1.5倍以下。又,長度N1與長度N2之和之值亦可為長度N3之值之1.4倍以下、1.3倍以下、1.2倍以下或1.1倍以下。再者,長度N1與長度N2之和之值可與長度N3之值相同,亦可小於長度N3之值。
注出構件20之內徑可為發泡體用噴嘴14之外徑以上。注出構件20可以注出構件20之內周面抵接於發泡體用噴嘴14之外周面之方式藉由嵌合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於注出構件20藉由嵌合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之情形時,可簡易構成注出構件20,並且可藉由將注出構件20壓入發泡體用噴嘴14而容易地安裝注出構件20。再者,注出構件20例如亦可藉由利用螺絲所進行之螺合等嵌合以外之手段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注出構件20可固定於發泡體用噴嘴14,亦可自由裝卸於發泡體用噴嘴14。
注出構件20具有供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21、及供通過發泡體用流路21之發泡體B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22。如圖3及圖4所示,發泡體流出口22於沿著液體L之液面L1之方向上開口。因此,發泡體B自發泡體流出口22沿大致水平方向被注出。
發泡體流出口22例如可以發泡體B之注出角度(自發泡體流出口22注出後當下之發泡體B相對於液體L之角度)相對於液體L於上下成為0°以上且45°以下角度之方式形成。發泡體流出口22例如相對於液體L之液面L1於上下朝向0°以上且45°以下方向。
發泡體流出口22所朝向之角度可相對於液面L1向上為0°以上且30°以下,或相對於液面L1向下為0°以上且30°以下。發泡體流出口22所朝向之角度亦可相對於液面L1向上為0°以上且15°以下,或相對於液面L1向下為0°以上且15°以下。再者,沿著液面L1之方向與水平方向可為相同方向。
圖5(a)係將液體用噴嘴13及注出構件20放大之側視圖。如圖5(a)所示,液體用噴嘴13及注出構件20例如隨著朝向前端而向互相接近之方向傾斜並延伸。液體用噴嘴13之液體流出口13c與注出構件20之前端20b互相接近。
位於液體用噴嘴13下端之液體流出口13c例如設於較注出部材20之前端20b靠鉛直上方(離開液面L1之部位)。例如,液體用噴嘴13之液體流出口13c與注出構件20之發泡體流出口22之距離K為2 cm以下。作為一例,距離K表示液體流出口13c之中心與發泡體流出口22之中心之中心間距離。距離K之下限例如為0.5 cm,亦可為1 cm或1.5 cm。距離K之上限可為3 cm或2.5 cm。
液體流出口13c與發泡體流出口22之高度差H例如為2 cm以下,亦可為1.5 cm以下、1 cm以下、0.5 cm以下、0 cm以下、或-1 cm。於高度差H超過2 cm之情形時,注出構件20有可能與液面L1接觸。龍頭本體部12之長度方向(液體用噴嘴13及注出構件20並列之方向)上之液體流出口13c與前端20b之距離W與差H同樣地,例如為2 cm以下。距離W可為1.5 cm以下、1 cm以下或0.5 cm以下。進而,液體用噴嘴13與注出構件20可設為一體化。
例如發泡體流出口22之寬度A大於7.0 mm,可為7.1 mm以上、7.5 mm以上或8.0 mm以上。寬度A之上限例如未達10 mm,可為9.5 mm、9 mm或8.5 mm。作為一例,發泡體流出口22設為圓形,於該情形時,寬度A相當於發泡體流出口22之直徑。
如圖5(b)、(c)及(d)所示,注出構件20之發泡體流出口之形狀可適當變更。例如,注出構件20可具備正方形之發泡體流出口22b代替發泡體流出口22,於該情形時,寬度A相當於發泡體流出口22之一邊之長度。
注出構件20可具備長方形之發泡體流出口22c代替發泡體流出口22。例如,注出構件20之寬度方向X1上之發泡體流出口22、22b、22c之長度Y1為注出構件20之長度方向X2上之發泡體流出口22、22b、22c之長度Y2以上。注出構件20亦可具有寬度方向X1上之長度Y1較長度方向X2上之長度Y2短之發泡體流出口22d。
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例如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之下限可為50 mm2 、55 mm2 或60 mm2 。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之上限可為70 mm2 、65 mm2 或60 mm2 。作為一例,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可為48 mm2 以上且58 mm2 以下。
其次,一面參照圖6及圖7一面對俯視下之發泡體B之注出角度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發泡體B相對於通過龍頭本體部12及殼體2之基準線Z之注出角度例如大於0°且小於180°。
於俯視下較基準線Z靠右側注出發泡體B之情形時之發泡體B相對於基準線Z之注出角度θ1可為70°以上且110°以下、85°以上且95°以下、110°以上且150°以下、或125°以上且135°以下。注出角度θ1亦可為90°。
於俯視下較基準線Z靠左側注出發泡體B之情形時之發泡體B相對於基準線Z之注出角度θ2與注出角度θ1同樣地,可為70°以上且110°以下、85°以上且95°以下、110°以上且150°以下、或125°以上且135°以下。注出角度θ2亦可為90°。於注出角度θ1及注出角度θ2為上述角度之範圍內之情形時,可以沿著飲料容器C之內表面C1之方式注出發泡體B。其結果,可抑制發泡體B潛入液面L1、及發泡體B拍擊液面L1。
如圖7(a)及(b)所示,相對於飲料容器C,發泡體B可注出至左側,亦可注出至右側。發泡體B例如相對於基準線Z傾斜地被注出。於該情形時,由於可緩和發泡體B對飲料容器C之內表面C1之碰撞,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拍擊液體L及發泡體B潛入液體L。
作為一例,於用右手把持飲料容器C之情形時,發泡體B被注出至左側,於用左手把持飲料容器C之情形時,發泡體B被注出至右側。進而,作為其他例,於注出構件20位於飲料容器C之裏側(殼體2側)之情形時,注出角度θ1、θ2大於90°且未達180°,於注出構件20位於飲料容器C之前側(殼體2之相反側)之情形時,注出角度θ1、θ2大於0°且未達90°。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飲料機1及注出構件20之作用效果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4及圖5所示,於飲料機1及注出構件20中,安裝於龍頭10之發泡體用噴嘴14之注出構件20具備發泡體用流路21及發泡體流出口22。於發泡體用流路21中有來自發泡體用噴嘴14之發泡體B通過,發泡體流出口22於沿著液體L之液面L1之方向上開口。因此,通過注出構件20之發泡體用流路21之發泡體B自發泡體流出口22沿大致水平方向被注出。
於飲料機1中,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設為45 mm2 以上。藉由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設為45 mm2 以上,可增大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而抑制發泡體B之衝力,因此可降低發泡體B飛出至飲料容器C之外部之可能性。
因此,即使普通操作桿體11亦可使發泡體B不飛出至飲料容器C之外部,因此即使不熟練亦可容易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操作。進而,藉由抑制發泡體B之注出之衝力,即使不將成為注出構件20之下端之前端20b靠近液面L1亦可抑制發泡體B飛出至飲料容器C之外部。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附著於液體用噴嘴13或注出構件20之下端。
藉由抑制注出之發泡體B之衝力,可緩和發泡體B向飲料容器C之內表面C1之碰撞,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潛入液面L1。藉由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設為75 mm2 以下,可適當維持注出之發泡體B之衝力,因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B潛入液面L1。
龍頭10可具備供飲料之液體L通過之液體用噴嘴13。液體用噴嘴13可具有供液體L通過之液體用流路13b、及供通過液體用流路13b之液體L流出之液體流出口13c。發泡體流出口22與液體流出口13c之距離K可為2 cm以下。
此外,於液體流出口13c與發泡體流出口22之距離K過長之情形時,可能導致於向飲料容器C之液體L之注出結束後,為了注出發泡體B而必須移動飲料容器C。具體而言,將飲料容器C移動至液體用噴嘴13之下而進行液體L之注出後,需要使飲料容器C離開液體用噴嘴13改至注出構件20。即,需要於注出液體L後自液體用噴嘴13抽出飲料容器C而將飲料容器C移動至注出構件20下之後注出發泡體B。
相對於此,於發泡體流出口22與液體流出口13c之距離K為2 cm以下之情形時,可使發泡體流出口22與液體流出口13c互相靠近。因此,液體L注出至飲料容器C後,可不移動飲料容器C而注出發泡體B,可無需移動飲料容器C。即,自液體用噴嘴13進行液體L之注出後即使不使飲料容器C自液體用噴嘴13改至注出構件20亦可自發泡體流出口22c注出發泡體B。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發泡性飲料D之注出操作。
如圖3所示,龍頭10具備供液體L通過之液體用噴嘴13,發泡體用噴嘴14之長度N1與注出構件20之長度N2之合計可長於液體用噴嘴13之長度N3。於該情形時,藉由發泡體用噴嘴14之長度N1與注出構件20之長度N2之合計長於液體用噴嘴13之長度N3,於注出發泡體B時可使液體用噴嘴13離開至距液面L1更遠之部位。因此,可更確實地抑制發泡體B附著於液體用噴嘴13。
如圖5所示,注出構件20可設為自發泡體用噴嘴14朝向液體L延伸之管狀。注出構件20之寬度方向X1上之發泡體流出口22、22b、22c之長度Y1可為注出構件20之長度方向X2上之發泡體流出口22、22b、22c之長度Y2以上。於該情形時,藉由發泡體流出口22、22b、22c之橫方向之長度為縱方向之長度以上,可使注出之發泡體B不沿縱方向延伸。而且,不存在注出時之發泡體B之流動不整,可注出外觀良好之泡沫。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進行說明。如圖8及圖9所示,飲料機31例如具備與上述注出構件20不同之注出構件40。飲料機31例如具備龍頭10、及安裝於龍頭10之注出構件40。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係其一部分構成與上述飲料機1之構成相同。因此,關於與飲料機1重複之部分適當省略說明。
注出構件40例如為樹脂製。作為一例,注出構件40藉由射出成形而製作。注出構件40例如具備沿龍頭本體部12之延伸方向X3延伸之基底41、自基底41向上方延伸並且夾持龍頭本體部12之夾持部42、及安裝於龍頭10之發泡體用噴嘴14之裝配部43。基底41例如呈沿延伸方向X3、及龍頭本體部12之寬度方向X4(圖8之紙面之深度方向)延伸之板狀。
基底41例如具有供液體用噴嘴13通過並且於上下方向上貫通之貫通孔44。作為一例,貫通孔44設為圓形,貫通孔44之內徑大於液體用噴嘴13之外徑。夾持部42例如於液體用噴嘴13通過貫通孔44之狀態下夾持龍頭本體部12。
例如夾持部42位於較裝配部43更靠裏側(殼體2側)。作為一例,夾持部42包括一對臂部42b。一對臂部42b例如沿寬度方向X4並列,自基底41之寬度方向X4上之兩端分別向上方延伸。各臂部42b設為板狀,於各臂部42b之與基底41相反之側之端部設有相對於龍頭本體部12之保持部42c。
臂部42b例如具備隨著離開基底41而臂部42b之寬度變窄之根部42d、自根部42d向上方延伸之板狀部42f、及位於板狀部42f之與根部42d為相反側之端部之保持部42c。保持部42c於臂部42b之上端向基底41之寬度方向X4上之內側突出(彎曲)。藉由向保持部42c之寬度方向X4上之內側突出之部位掛在龍頭本體部12上,一對臂部42b夾住龍頭本體部12。
圖10係沿寬度方向X4觀察注出構件40之注出構件40之側視圖。如圖9及圖10所示,例如,基底41隨著自裏側(殼體2側)朝向前側而向斜下方延伸。作為一例,裝配部43位於較夾持部42更靠前側。
裝配部43例如具備與基底41相連且自基底41向下方延伸之發泡體流路部45、及覆蓋發泡體用噴嘴14之被覆部46。發泡體流路部45例如設於被覆部46之下部。作為一例,發泡體流路部45具有連接於基底41且沿寬度方向X4排列之一對連接部45b、自各連接部45b向前側延伸之擴徑部45c、及自擴徑部45c向下方延伸之流路形成部45d。
各連接部45b例如自基底41之前側之端部向下方彎曲。擴徑部45c將一對連接部45b互相連接。擴徑部45c例如自各連接部45b之下端向前側彎曲。作為一例,擴徑部45c彎曲為圓弧狀。擴徑部45c例如於流路形成部45d之上方相對於流路形成部45d擴徑。
被覆部46例如具備筒狀部46b、自筒狀部46b突出之第1突出部46c、自第1突出部46c突出之第2突出部46d、及形成於第2突出部46d之空氣流路46f。作為一例,筒狀部46b自發泡體流路部45(擴徑部45c)向上方延伸。例如,筒狀部46b設為圓筒狀。
第1突出部46c例如自筒狀部46b之上部向前側突出。作為一例,第1突出部46c設為嘴狀。例如,來自筒狀部46b之第1突出部46c之突出量隨著朝向上方而變大。第1突出部46c例如具有隨著朝向上方而向前側傾斜延伸之傾斜面46g。
筒狀部46b例如於與發泡體流路部45為相反側(作為一例為上側)之端部具有開口46h。作為一例,開口46h呈中心角設為180°以上之圓弧狀。例如,第1突出部46c於與發泡體流路部45為相反側之端部具有與開口46h相連之開口46j。作為一例,開口46j設為U字狀。
第2突出部46d例如自第1突出部46c進一步向前側突出。作為一例,第2突出部46d突出為圓弧狀。然而,第2突出部46d例如亦可突出為矩形,第2突出部46d之突出形狀並無特別限定。
圖11係圖10之A-A線剖面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發泡體流路部45具有供通過發泡體用噴嘴14之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45f、及供通過發泡體用流路45f之發泡體B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45g。發泡體流出口45g例如與注出構件20之發泡體流出口22同樣地,於沿著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因此,發泡體B自發泡體流出口45g沿大致水平方向被注出。發泡體流出口45g之面積與發泡體流出口22之面積同樣地,例如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
作為一例,於裝配部43中,被覆部46與發泡體流路部45為不同構件。即,被覆部46、與被覆部46以外之部位(基底41、夾持部42及發泡體流路部45)為不同構件。發泡體流路部45例如具有於擴徑部45c之內側向下方凹陷之凹部45j。
例如,藉由被覆部46嵌合於發泡體流路部45之凹部45j而使裝配部43一體化。被覆部46嵌合於凹部45j之部位之高度例如為1.0 mm以上且7.0 mm以下(作為一例為4.0 mm左右)。作為一例,被覆部46之筒狀部46b包括位於上側之第1筒部46k、及內徑小於第1筒部46k之第2筒部46m。例如,第1筒部46k相當於嵌入發泡體用噴嘴14之部位。例如,第2筒部46m之內徑與發泡體流路部45(發泡體用流路45f)之內徑相同。因此,可使自發泡體用噴嘴14流出之發泡體B自第2筒部46m順利流入發泡體流路部45。
圖12係自前側觀察注出構件40之注出構件40之前視圖。圖13係注出構件40之B-B線剖面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作為一例,於夾持部42之各臂部42b之上端,保持龍頭本體部12之保持部42c彎曲為圓弧狀。例如,沿寬度方向X4排列之一對根部42d之各者隨著朝向下方而向貫通孔44側突出。作為一例,貫通孔44之內徑隨著朝向下方而變大。
自前側觀察之第1突出部46c之形狀例如設為U字狀。自前側觀察之第2突出部46d之形狀例如設為沿上下延伸之直線狀。作為一例,第1突出部46c設於包含注出構件40之寬度方向X4上之中央之區域,第2突出部46d設於包含第1突出部46c之寬度方向X4上之中央之區域。
圖14(a)係示出第1筒部46k、第1突出部46c、第2突出部46d及空氣流路46f之立體圖。圖14(b)係空氣流路46f之剖面圖。如圖13及圖14所示,於注出構件40安裝於龍頭10之狀態下,空氣流路46f例如與發泡體流路部45之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例如,空氣流路46f自第2突出部46d之突出端(作為一例,為前側之端部、上端)延伸至第1突出部46c之下端(作為一例,為第1筒部46k與第2筒部46m之邊界部分)。
空氣流路46f例如沿第1突出部46c之內表面46p延伸。作為一例,空氣流路46f相對於發泡體用流路45f向上方延伸。於本發明中,「上方」包括鉛直上方及斜上方兩者。例如,空氣流路46f呈自第2突出部46d向斜下方沿直線狀延伸之溝槽狀。於本發明中,「溝槽狀」表示直線狀或曲線狀之凹部沿固定方向延伸之狀態。以與空氣流路46f之延伸方向正交之平面切斷空氣流路46f時之剖面例如為半圓狀。
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直徑例如為2.0 mm以上且5.0 mm以下。然而,例如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直徑之下限可為2.5 mm或3.0 mm,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直徑之上限可為4.5 mm、4.0 mm或3.5 mm。空氣流路46f之直徑之值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而可適當變更。
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深度例如可為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直徑之一半。例如,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深度可為1.0 mm以上且2.5 mm以下。又,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深度之下限可為1.5 mm,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深度之上限可為2.0 mm。空氣流路46f之剖面之深度之值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而可適當變更。
空氣流路46f之上述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半圓狀,亦可為半橢圓狀、抛物線狀、矩形、U字狀、或V字狀,且可適當變更。其中,於空氣流路46f之內表面46q之形狀為曲面狀之情形時,與內表面46q具有角部之情形相比,可容易進行注出構件40之製作,並且可使污漬更難積存於空氣流路46f。
空氣流路46f之數量可為單個,亦可為複數個。藉由注出構件40具備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於發泡體B之注出結束後,外部空氣自注出構件40外部經由空氣流路46f進入發泡體用流路45f。藉由該外部空氣,發泡體B自發泡體用流路45f快速排出,因此可抑制發泡體用流路45f中之發泡體B之殘存。
以上,於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及注出構件40中,例如圖8及圖13所示,安裝於發泡體用噴嘴14之注出構件40之發泡體流出口45g之面積為45 mm2 以上且75 mm2 以下。因此,可增大發泡體流出口45g之面積而抑制發泡體B之衝力,故可降低發泡體B飛出至飲料容器外部之可能性,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具備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因此,藉由設有與供發泡體B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可藉由通過空氣流路46f之空氣快速排出發泡體用流路45f中殘存之發泡體B。因此,於停止注出發泡體B時自發泡體用流路45f快速排出發泡體B,故可抑制發泡體B長時間持續滴落之後期滴落。
假設為不具有空氣流路46f之注出構件之情形時,停止注出發泡體B後,有時會於發泡體用流路45f殘存發泡體B。而且,有時產生發泡體用流路45f中殘存之發泡體B長時間自發泡體流出口45g持續滴落之後期滴落。後期滴落例如可能產生2分鐘以上。若產生後期滴落,則可能產生外觀不佳之問題。若產生後期滴落,則接著將液體L注出至飲料容器時存在後期滴落之發泡體B混入之可能性。若在注出液體L時混入後期滴落之發泡體B,則可能產生該發泡體B成為核心而導致液體L意外發泡之問題。因此,為了確實地控制液體L之注出、及其後之發泡體B之注出,存在需要抑制後期滴落之可能性。
對此,如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般,於形成有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之情形時,於停止注出發泡體B後空氣自空氣流路46f進入發泡體用流路45f。藉此,自發泡體用流路45f及發泡體流出口45g快速排出發泡體B。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之後期滴落,故可使外觀良好,並且於接著將液體L注出至飲料容器時不使後期滴落之發泡體B進入。藉此,可確實地控制液體L之注出、及其後之發泡體B之注出,因此可提供注出良好之液體L及發泡體B之發泡性飲料。
於設有空氣流路46f之情形時,將安裝有注出構件40之龍頭10自殼體2卸下來一起洗淨龍頭10與注出構件40時,藉由使水或清潔劑通過空氣流路46f,可提高發泡體用流路45f之洗淨能力。即,由於在洗淨龍頭10及注出構件40時可將空氣流路46f設為水或清潔劑之流路,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發泡體用流路45f之洗淨。
空氣流路46f亦可呈相對於發泡體用流路45f向上方延伸之溝槽狀。於該情形時,由於空氣流路46f設為相對於發泡體用流路45f向上方延伸之溝槽狀,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自發泡體用流路45f經由空氣流路46f洩露。
注出構件40亦可具備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於該情形時,藉由注出構件40具備空氣流路46f,無需於龍頭10形成空氣流路,因此可使用既有之龍頭作為龍頭10。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飲料機及注出構件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之飲料機及注出構件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亦可為於不變更各請求項中記載之主旨之範圍內變形,或應用於其他者。飲料機及注出構件之各部之形狀、大小、數量、材料及配置態樣可於不脫離上述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變更。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具備2個龍頭10之飲料機1進行了說明。然而,飲料機所具備之龍頭之個數亦可為1個或3個以上,可適當變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具備具有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之注出構件40之飲料機31進行了說明。然而,與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之空氣流路亦可設於注出構件40以外者。例如,亦可藉由於龍頭10之龍頭本體部12形成凹部,而於龍頭本體部12與注出構件之間形成空氣流路。如此,形成有與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之空氣流路之場所可適當變更。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溝槽狀之空氣流路46f進行了說明。然而,空氣流路例如亦可為孔,空氣流路之形狀、大小、數量及配置態樣並無特別限定。
(實施例) 繼而,對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飲料機及注出構件之實施例進行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於實施例之實驗中,例如如圖4所示,於注出構件下部配置飲料容器C來測定來自注出構件之發泡體B之飛濺狀況、及發泡體B相對於液體L之液面L1之潛入狀況。測定係針對下述實施例1、2及比較例1~4之各者之注出構件進行。於本實驗中,將俯視下之發泡體B之注出角度θ2設為90°。實施例1、2及比較例1~4之各者之注出構件之設定如下。
(實施例1)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48.0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實施例2)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56.7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比較例1)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38.5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比較例2)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28.2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比較例3)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78.5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比較例4) 使用與上述注出構件20相同形狀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設為12.0 mm2 來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
將進行自以上實施例1、2及比較例1~4之各者之注出構件將發泡體B注出至飲料容器C之實驗後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表1中,將發泡體B朝向水平方向之飛出距離為3 cm以上之情形、或可觀察到發泡體B潛入液面L1之情形設為「NG」。而且,將發泡體B朝向水平方向之飛出距離未達3 cm且未觀察到發泡體B潛入液面L1之情形設為「OK」。 [表1]
   面積(mm2 注出結果
實施例1 48.0 OK
實施例2 56.7 OK
比較例1 38.5 NG
比較例2 28.2 NG
比較例3 78.5 NG
比較例4 12.0 NG
如表1所示,自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38.5 mm2 之比較例1、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28.2 mm2 之比較例2、及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12.0 mm2 之比較例4之各者之注出構件注出發泡體B,結果無法抑制發泡體B之衝力。藉此,可知於比較例1、比較例2及比較例4中,發泡體B有可能飛出至飲料容器C之外部。於比較例1、比較例2及比較例4中,發泡體B朝向水平方向之飛出距離為5~6 cm。
自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78.5 mm2 之比較例3之注出構件注出發泡體B,結果可藉由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較大而抑制發泡體B之衝力。然而,於比較例3之注出構件之情形時,因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過大,觀察到直接落下至液面L1之發泡體B較多且發泡體B潛入液面L1。
相對於此,可知自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8.0 mm2 之實施例1、及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56.7 mm2 之實施例2之各者之注出構件注出發泡體B時,可減少發泡體B之衝力而抑制發泡體B飛出至飲料容器C之外部。於實施例1及實施例2中,朝向水平方向之發泡體B之飛出距離未達3 cm。進而於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注出構件中,可知由於可以沿著飲料容器C之內表面C1之方式以適當之力注出發泡體B,因此可抑制發泡體B潛入液面L1。
為了對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進行驗證,進行如下實驗:對具有與發泡體用流路45f連通之空氣流路46f之情形、及不具有空氣流路46f之情形進行比較。於本實驗中,對飲料容器C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驗證其後之發泡體B之後期滴落之狀況。具體而言,自結束注出發泡體B之時點起經過30秒、及60秒之時點起每隔60秒測定發泡體B滴落之次數。以下,將具備具有空氣流路46f之注出構件40之情形設為實施例3、將具備不具有空氣流路46f之注出構件之情形設為比較例5而進行說明。將比較例5中之本實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將實施例3中之本實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3。
[表2]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第1次 11 10 11 1
第2次 10 6 16 1
第3次 9 13 11 3
平均 10 10 12.7 1.7
最多 11 13 16 3
最少 9 6 11 1
[表3]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第1次 7 1 2 0
第2次 7 3 1 0
第3次 6 2 1 0
平均 7 2 1.3 0.0
最多 7 3 2 0
最少 6 1 1 0
如表2所示,於比較例5中,自停止注出發泡體B後即使經過120秒,每1分鐘亦持續10次以上之後期滴落,即使經過180秒後期滴落亦未消失。相對於此,於實施例3中,經過60秒前可將後期滴落之次數抑制為3次以下,於經過180秒之時點可使後期滴落為0次。因此,於具備空氣流路46f之實施例3之情形時,與不具有空氣流路46f之比較例5相比,可知能夠顯著減少後期滴落。
繼而,於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31中,進行如下實驗:依每種空氣流路46f之直徑,對飲料容器C進行發泡體B之注出,驗證其後之發泡體B之泡沫滴落狀況。分別將設定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2.0 mm之情形示於表4,將設定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3.0 mm之情形示於表5,將設定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4.0 mm之情形示於表6,將設定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5.0 mm之情形示於表7。
於表4~表7之各者中,「至30秒為止」示出自結束注出發泡體B之時點起30秒之間之發泡體B之滴落次數、「30秒至60秒為止」示出結束注出發泡體B而經過30秒後至60秒之間之發泡體B之滴落次數。於表4~表7之各者中,「60秒至120秒為止」示出結束注出發泡體B而經過60秒後至120秒之間之發泡體B之滴落次數,「120秒至180秒為止」示出結束注出發泡體B而經過120秒後至180秒之間之發泡體B之滴落次數。表4~表7之「連續」示出自結束注出發泡體B之時點起,發泡體B滴下之狀態不是水滴,而發泡體B以連續為線狀之方式流出之狀態係發生於多少秒後。表5之「2/60」表示於2秒後及60秒後產生發泡體B連續為線狀之狀態。
[表4]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連續(秒)
第1次 11 4 4 0 6
第2次 11 4 3 1 4
第3次 11 5 4 0 6
平均 11 4 4 0 5
最多 11 5 4 1 6
最少 11 4 3 0 4
[表5]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連續(秒)
第1次 8 5 2 0 2/60
第2次 15 5 0 0 1
第3次 12 5 3 0 1
平均 12 5 2 0 16
最多 15 5 3 0 60
最少 8 5 0 0 1
[表6]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連續(秒)
第1次 10 6 3 0 0
第2次 10 8 4 1 0
第3次 12 5 5 1 0
平均 11 6 4 1 0
最多 12 8 5 1 0
最少 10 5 3 0 0
[表7]
   至30秒為止 (次) 30秒至 60秒為止 (次) 60秒至 120秒為止 (次) 120秒至 180秒為止 (次) 連續(秒)
第1次 15 3 1 1 0
第2次 9 8 3 0 0
第3次 10 9 2 1 0
平均 11 7 2 1 0
最多 15 9 3 1 0
最少 9 3 1 0 0
如表4(空氣流路46f之直徑2.0 mm)、表5(空氣流路46f之直徑3.0 mm)、表6(空氣流路46f之直徑4.0 mm)、及表7(空氣流路46f之直徑5.0 mm)所示,於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2.0 mm以上且5.0 mm以下之情形時,可將停止注出發泡體B後經過120秒後之後期滴落之次數抑制為1次以下。可知關於停止注出發泡體B後產生之發泡體B之線狀之後期滴落(連續),於空氣流路46f之直徑較大之情形時,可減少發泡體B之線狀之後期滴落。於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4.0 mm以上之情形時(表6及表7),可將發泡體B之線狀之後期滴落抑制於剛停止注出後。因此,可知於空氣流路46f之直徑為4.0 mm以上之情形時,可抑制發泡體B之線狀之後期滴落,故以抑制後期滴落之觀點而言更佳。
1:飲料機 2:殼體 2b:突出部 10:龍頭 11:桿體 12:龍頭本體部 12b:筒狀部 12c:安裝部 12d:滑動閥 12f:流路 13:液體用噴嘴 13b:液體用流路 13c:液體流出口 14:發泡體用噴嘴 20:注出構件 20b:前端 20c:外周面 20f:基端 21:發泡體用流路 22、22b、22c、22d:發泡體流出口 31:飲料機 40:注出構件 41:基底 42:夾持部 42b:臂部 42c:保持部 42d:根部 42f:板狀部 43:裝配部 44:貫通孔 45:發泡體流路部 45b:連接部 45c:擴徑部 45d:流路形成部 45f:發泡體用流路 45g:發泡體流出口 45j:凹部 46:被覆部 46b:筒狀部 46c:第1突出部 46d:第2突出部 46f:空氣流路 46g:傾斜面 46h、46j:開口 46k:第1筒部 46m:第2筒部 46p、46q:內表面 A:寬度 B:發泡體 C:飲料容器 C1:內表面 D:發泡性飲料 H:差 K:距離 L:液體 L1:液面 N1、N2、N3:長度 W:距離 X1:寬度方向 X2:長度方向 X3:延伸方向 X4:寬度方向 Y1、Y2:長度 Z:基準線 θ1、θ2:注出角度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飲料機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自圖1之飲料機之注出構件注出發泡體之狀態之例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圖1之飲料機之龍頭之發泡體用噴嘴、注出構件及液體用噴嘴之立體圖。 [圖4]係示意性表示自圖2之注出構件注出之發泡體之側視圖。 [圖5](a)係示意性表示圖2之注出構件及液體用噴嘴之側視圖。(b)、(c)及(d)係示意性表示變形例之注出構件之側視圖。 [圖6]係示意性表示圖2之飲料機之龍頭之俯視圖。 [圖7](a)及(b)係表示自圖2之注出構件注出之發泡體之方向與飲料容器之位置之關係的俯視圖。 [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飲料機之龍頭及注出構件之側視圖。 [圖9]係表示圖8之注出構件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圖8之注出構件之側視圖。 [圖11]係圖10之A-A線剖面圖。 [圖12]係自前側觀察圖8之注出構件之前視圖。 [圖13]係圖12之B-B線剖面圖。 [圖14](a)係表示圖8之注出構件之例示性空氣流路之立體圖。(b)係表示圖14(a)之空氣流路之剖面之圖。
10:龍頭
11:桿體
12:龍頭本體部
14:發泡體用噴嘴
20:注出構件
22:發泡體流出口
B:發泡體
C:飲料容器
C1:內表面
L:液體
L1:液面

Claims (7)

  1. 一種飲料機,其具備:龍頭,其具有供注出至液體上之飲料之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噴嘴;注出構件,其安裝於上述發泡體用噴嘴,將通過上述發泡體用噴嘴之上述發泡體注出至上述液體上;及空氣流路;上述注出構件具有供上述發泡體通過之發泡體用流路、及供通過上述發泡體用流路之上述發泡體流出之發泡體流出口;上述發泡體流出口於沿上述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上述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5mm2以上且75mm2以下,上述空氣流路與上述發泡體用流路連通。
  2. 如請求項1之飲料機,其中,上述龍頭具備供上述飲料通過之液體用噴嘴,上述液體用噴嘴具有供上述液體通過之液體用流路、及供通過上述液體用流路之上述液體流出之液體流出口,上述發泡體流出口與上述液體流出口之距離為2cm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飲料機,其中,上述龍頭具備供上述飲料通過之液體用噴嘴,上述發泡體用噴嘴之長度與上述注出構件之長度之合計長於上述液體用噴嘴之長度。
  4. 如請求項2之飲料機,其中,上述發泡體用噴嘴之長度與上述注出構件之長度之合計長於上述液體用噴嘴之長度。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飲料機,其中, 上述注出構件形成為自上述發泡體用噴嘴朝向上述液面延伸之管狀,上述注出構件之寬度方向上之上述發泡體流出口之長度為上述注出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之上述發泡體流出口之長度以上。
  6. 如請求項1之飲料機,其中,上述空氣流路呈相對於上述發泡體用流路向上方延伸之溝槽狀。
  7. 一種注出構件,其係安裝於供注出至液體上之飲料之發泡體通過之龍頭之發泡體用噴嘴,且具有:發泡體用流路,其供通過上述發泡體用噴嘴之上述發泡體通過;發泡體流出口,其供通過上述發泡體用流路之上述發泡體流出;及空氣流路,其與上述發泡體用流路連通;上述發泡體流出口於沿上述液體之液面之方向上開口,上述發泡體流出口之面積為45mm2以上且75mm2以下。
TW109132719A 2019-09-26 2020-09-22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TWI748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5705 2019-09-26
JPJP2019-175705 2019-09-26
JPJP2020-044583 2020-03-13
JP2020044583A JP7490402B2 (ja) 2019-09-26 2020-03-13 飲料サーバー及び注出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659A TW202116659A (zh) 2021-05-01
TWI748658B true TWI748658B (zh) 2021-12-01

Family

ID=7516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719A TWI748658B (zh) 2019-09-26 2020-09-22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748658B (zh)
WO (1) WO202106020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4295A (ja) * 2001-03-23 2002-10-03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ビール注出装置
WO2005082031A2 (en) * 2004-02-24 2005-09-09 Shurflo, Llc Rapid comestible f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07019047A2 (en) * 2005-08-05 2007-02-15 Laminar Technologies, Llc Beverag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224549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奇克 用于分配充碳酸气的饮料的装置和三通旋塞
EP1786722B1 (en) * 2004-07-30 2013-03-27 Scottish & Newcastle Limited Beverage dispensing tap with spouts for the liquid and the foam
US20140305547A1 (en) * 2013-04-10 2014-10-16 Jeffrey M. Grunewald Device for efficiently transferring a beverage from a dispenser to a con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0492A (ja) * 1991-02-13 1994-02-15 Daiichi Denki Kk ビール抽出コック
SG11201507021TA (en) * 2013-02-06 2015-10-29 Sapporo Holdings Ltd Tap, server, pouring member, and attachment/detachment too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4295A (ja) * 2001-03-23 2002-10-03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ビール注出装置
WO2005082031A2 (en) * 2004-02-24 2005-09-09 Shurflo, Llc Rapid comestible f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786722B1 (en) * 2004-07-30 2013-03-27 Scottish & Newcastle Limited Beverage dispensing tap with spouts for the liquid and the foam
WO2007019047A2 (en) * 2005-08-05 2007-02-15 Laminar Technologies, Llc Beverag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224549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奇克 用于分配充碳酸气的饮料的装置和三通旋塞
US20140305547A1 (en) * 2013-04-10 2014-10-16 Jeffrey M. Grunewald Device for efficiently transferring a beverage from a dispenser to a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659A (zh) 2021-05-01
WO2021060207A1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08563A (en) Multiple flavor post-mix beverage dispensing head
AU20032419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coffee with a fine-bubble froth layer, in particular cappucino
JPS61265080A (ja) 麦芽飲料の発泡方法およびその分配用蛇口
WO2017080097A1 (zh) 打奶泡方法、冲泡咖啡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饮料机
US20090217823A1 (en) System for preparing a predetermined amount of beverage suitable for consumption, exchangeable holder, and apparatus for such a system
TW201520143A (zh) 噴流裝置
TWI748658B (zh) 飲料機及注出構件
JP7490402B2 (ja) 飲料サーバー及び注出部材
JP6595994B2 (ja) 高炭酸飲料の供給装置
JP6511335B2 (ja) 発泡性飲料自動注出装置
JP6595995B2 (ja) 高炭酸飲料の供給方法
JP4394863B2 (ja) ガス含有アルコール飲料の注出方法
JP6431306B2 (ja) 発泡性飲料自動注出装置
JP6713228B2 (ja) 液体注出装置
JP4258120B2 (ja) 飲料供給装置の飲料供給制御方法
JP2022141417A (ja) 飲料サーバー
JP6968560B2 (ja) カラン及び注出方法
JP4859757B2 (ja) 発泡性飲料サーバー
JP7091107B2 (ja) 炭酸飲料ディスペンサの泡立ち防止器具
JP7257666B2 (ja) ポストミックス式炭酸飲料サーバの注出ノズル
JPH119256A (ja) 発泡性飲料におけるクリーミーな泡の生成方法
JP2002284295A (ja) ビール注出装置
JP2023143206A (ja) 飲料サーバー
JP2024060991A (ja) 超音波清浄維持装置及び飲料提供装置
JP6498963B2 (ja) 炭酸飲料用のピッチャ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