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816B -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 Google Patents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816B
TWI739816B TW106110415A TW106110415A TWI739816B TW I739816 B TWI739816 B TW I739816B TW 106110415 A TW106110415 A TW 106110415A TW 106110415 A TW106110415 A TW 106110415A TW I739816 B TWI739816 B TW I7398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resin
cyanate ester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6997A (zh
Inventor
古賀將太
高野健太郎
片桐誠之
安田祥宏
辻本智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8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6/00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monomer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groups C08G4/00 - C08G14/00
    • C08G16/0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monomer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groups C08G4/00 - C08G14/00 of aldehydes
    • C08G16/021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monomer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groups C08G4/00 - C08G14/00 of aldehydes with acyclic or carbocyclic organic compounds
    • C08G16/0218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monomer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groups C08G4/00 - C08G14/00 of aldehydes with acyclic or carbocyclic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 C08G16/0231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monomer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groups C08G4/00 - C08G14/00 of aldehydes with acyclic or carbocyclic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3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 C07D33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33/14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 C07D333/16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by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00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phenols only
    • C08G8/28Chemically modified polycondens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24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24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 C08J5/241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using inorganic fibres
    • C08J5/244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using inorganic fibres using glass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24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 C08J5/249Impregnating materials with prepolymers which can be polymerised in situ, e.g. manufacture of prepr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used in the prepolymer mix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01L23/293Organic, e.g. plas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5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e.g. two or more polymers, polymer + filler, + reinforc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5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e.g. two or more polymers, polymer + filler, + reinforcement
    • H05K1/037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e.g. two or more polymers, polymer + filler, + reinforcement containing additives, e.g.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poxy resins;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6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coating or encapsulating of electronic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1/00Adhesives based on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61/04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phenols only
    • C09J161/06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phenols only of aldehydes with phenols
    • C09J161/14Modified phenol-aldehyde condens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Phenolic Resins Or Amino Resin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有優良的溶劑溶解性且可獲得熱膨脹率低,有優良的阻燃性及耐熱性之硬化物之新穎氰酸酯化合物,及含有該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等。可提供硬化而得之硬化物能達成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優異之印刷電路板之樹脂組成物。提供硬化而得之硬化物能達成不只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且彎曲彈性模數、熱傳導性也優良之印刷電路板之樹脂組成物。係通式(1)表示之氰酸酯化合物。 [化1]

Description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本發明係關於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其用途。
氰酸酯化合物因為硬化而產生三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03-22
環,且有高耐熱性及優良的電特性,因此廣泛作為結構用複合材料、黏著劑、電氣用絕緣材料、電氣電子零件等各種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原料使用。但是近年來伴隨在該等應用領域要求性能之高度化,就機能性高分子材料而言所要求的各種物性越來越嚴格。涉及之物性可列舉例如:阻燃性、耐熱性、低熱膨脹率、低吸水性、低介電常數、低介電正切、耐候性、耐藥品性、及高破壞靭性等。但是迄今為止,該等要求的物性尚不令人滿意。
又,近年來,電子設備、通訊器材、個人電腦等中廣泛使用之半導體之高整合化、微細化越來越加快。隨之,印刷電路板中使用的半導體封裝體用疊層板要求之各特性也越來越嚴格。要求特性,例如:低吸水性、吸濕耐熱性、阻燃性、低介電常數、低介電正切、低熱膨脹率、耐熱性、耐藥品性、高鍍敷剝離強度等特性。但是迄今,該等要求之特性並不令人滿意。
例如:半導體封裝體材料之領域中,伴隨基板之薄片化,會有半導體晶片與基板材料之間由於熱膨脹係數之不匹配造成產生翹曲的問題。作為解決的方式,要求對於基板材料中使用的機能性高分子材料本身,增進低熱膨脹及高耐熱性。又,在印刷電路板進行焊接方面,因為考慮到人體及環境,正促使採用無鉛焊料。隨之,在能夠耐受高溫之迴焊步驟之觀點,也要求對於機能性高分子材料本身增進低熱膨脹及高耐熱性。
又,從提高機能性高分子材料之阻燃性之觀點,以往有時會使此機能性高分子材料含有鹵素原子或磷原子。但是鹵素原子會在燃燒時產生有污染環境污染之虞之鹵素系氣體的可能性,且會降低最終製品之絕緣性。又,磷原子常使阻燃性以外之要求物性(耐熱性、耐濕性及低吸水性等)低落。故也希望能夠在機能性高分子材料不含鹵素原子及磷原子而增進阻燃性。
又,製造印刷電路板用途等的疊層板時,首先係使機能性高分子材料之前驅體即硬化前之單體溶於甲乙酮等溶劑而製成清漆後,將其含浸在玻璃纖維並乾燥,以製作預浸體。所以,對於上述單體也要求增進溶劑溶解性。
半導體密封材料之領域中,為了減少電力損失(省能),已積極探討將半導體元件從矽(Si)替換成碳化矽(SiC)等寬能隙半導體。SiC半導體比起Si半導體,化學上較安定,可於超過200℃之高溫動作,也期待就裝置而言的小型化。隨之,對於密封材料使用之含機能性高分子材料之組成物,要求耐熱性、低熱膨脹、及長期在高溫之耐熱性(以下稱為長期耐熱性)等。
就獲得具備低熱膨脹及耐熱性之氰酸酯化合物單體之硬化物之例而言,有人提出使用把將氰氧基苯基彼此鍵結之亞甲基之氫取代成特定之烷基的2官能氰氧基苯基類型的之氰酸酯化合物(1,1-雙(4-氰氧基苯基)異丁烷)(參照專利文獻1)。但是若把2官能氰氧基苯基類型之氰酸酯化合物中,將氰氧基苯基彼此予以鍵結之亞甲基之氫取代成烷基,則阻燃性(高溫下之難分解性)會下降。又,專利文獻1對於阻燃性及長期耐熱性完全沒有相關記載。
就獲得具備低熱膨脹及阻燃性之氰酸酯化合物單體之硬化物之例而言,有人提出使用芳烷基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2)。但是芳烷基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不易溶於溶劑,不易操作。
就獲得具備阻燃性及/或耐熱性之氰酸酯化合物單體之硬化物之例而言,有人提出使用含有異氰尿酸骨架之氰酸酯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3)、含有三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05-23
骨架之氰酸酯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4)、把將氰氧基苯基彼此予以鍵結之亞甲基之氫取代成聯苯基而得之2官能氰氧基苯基類型之氰酸酯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5)、苯酚改性二甲苯甲醛樹脂之氰酸酯化物(參照專利文獻6)、將3官能氰氧基苯基類型(參苯酚烷型)之氰酸酯化合物與2官能氰氧基苯基類型之氰酸酯化合物予以組合(參照專利文獻7)、於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組合含有醯亞胺骨架之氰酸酯化合 物(參照專利文獻8)。但是任一情形,皆完全未有熱膨脹率、長期耐熱性及/或溶劑溶解性相關之記載。
就使用具備耐熱性與長期高溫之耐熱性之氰酸酯化合物之組成物而言,有人提出含有酚醛清漆型氰酸酯、酚醛清漆型苯酚樹脂及無機填充材之組成(專利文獻9)。但是專利文獻9之長期耐熱性之試驗係大約50小時(250℃),試驗時間不夠。又,完全沒有關於熱膨脹率、溶劑溶解性之記載。
自以往,已知氰酸酯化合物係耐熱性、電特性優異之印刷電路板用樹脂,使用了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與其他熱硬化性樹脂等之樹脂組成物廣泛使用在印刷電路板材料等。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有電特性、機械特性、耐藥品性等優異之特性,但有時低吸水性、吸濕耐熱性、阻燃性、耐熱性不十分令人滿意,所以為了進一步增進特性,已探討不同結構的各種氰酸酯化合物。
作為和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為不同結構之樹脂,常使用酚醛清漆型氰酸酯化合物(參照專利文獻10及11),但是酚醛清漆型氰酸酯化合物容易硬化不足,獲得之硬化物之吸水率大,會有吸濕耐熱性降低的問題。作為改善該等問題之方法,有人提出將酚醛清漆型氰酸酯化合物與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予以預聚物化(參照專利文獻12及13),但雖可利用預聚物化增進硬化性,針對低吸水性、吸濕耐熱性、耐熱性之特性改善仍有不足,希望耐熱性更增進。
又,因為多層印刷電路板之小型化、高密度化,多層印刷電路板中使用的增建層複層化,需要配線微細化及高密度化。隨之,也積極探討此增建層中使用的疊層板的薄膜化。
再者,多層印刷電路板會發生翹曲擴大的問題,所以對於成為絕緣層之材料之樹脂組成物,要求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等特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057144號小冊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40782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65477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2-03611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5104312號公報
專利文獻6:國際公開第2013/21869號小冊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第2613056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0-180147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3-05321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國際公開第2013/065694號小冊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平11-124433號公報
專利文獻12:國際公開第2014/203866號小冊
專利文獻13:日本專利第4407823號公報
迄今,仍未使用有溶劑溶解性之氰酸酯化合物獲得以高等級具備低熱膨脹、阻燃性及耐熱性之實用的氰酸酯化合物單體之硬化物。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具優良的溶劑溶解性,且可獲得熱膨脹率低、有優良的阻燃性及耐熱性之硬化物之新穎氰酸酯化合物,及含有該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等。
又,例如:專利文獻10及11提出密合性、低吸水性、吸濕耐熱性、絕緣可靠性等特性優異之由氰酸酯化合物與環氧樹脂構成之樹脂組成物,但就密合性、耐熱性尚有不足,希望特性進一步改善。其中環氧樹脂一般而言是密合性、流動性、加工性優異之樹脂,有人使用結構不同的各種氰酸酯化合物以試圖賦予進一步的特性。
本發明之另一課題在於提供可達成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優異之印刷電路板之樹脂組成物,並提供使用此樹脂組成物之預浸體及單層或疊層樹脂片、及使用該預浸體之覆金屬箔疊層板及印刷電路板等。
本發明之另一課題在於提供可達成不僅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尚有優良的彎曲彈性模數、熱傳導性之印刷電路板之樹脂組成物,並提供使用此樹脂組成物之預浸體及單層或疊層樹脂片、及使用該預浸體之覆金屬箔疊層板及印刷電路板等。
本案發明人等發現:將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有優良的溶劑溶解性,操作性優異,使用如此的氰酸酯化合物而得之樹脂組成物,熱膨脹率低且可達成有優良的阻燃性及耐熱性之硬化物等,乃完成本發明。
本案發明人等針對上述課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包含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型氰酸酯之樹脂組成物,可以獲得有優良的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之硬化物,乃完成本發明。
本案發明人等針對上述課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包含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型氰酸酯及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可獲得有高玻璃轉移溫度、優良的低熱膨脹性、彎曲彈性模數、熱傳導性之硬化物,乃完成本發明。亦即本發明如下。
[1]一種氰酸酯化合物,具有下列通式(1)表示之結構;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09-1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
[2]如[1]之氰酸酯化合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3500。
[3]如[1]或[2]之氰酸酯化合物,其中,該氰酸酯化合物係下式(2)表示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氰酸酯化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0-2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
[4]一種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氰酸酯化步驟,該步驟係將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具有下列通式(1)表示之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0-3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
[5]如[4]之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氰酸酯化步驟前更具有以下步驟:使2-噻吩醛與苯酚在鹼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獲得該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
[6]一種樹脂組成物,包含如[1]至[3]中任一項之氰酸酯化合物。
[7]如[6]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氰酸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1~90質量份。
[8]如[6]或[7]之樹脂組成物,更含有選自於由該氰酸酯化合物以外之氰酸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苯酚樹脂、環氧樹脂、氧雜環丁烷樹脂、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1-24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1-25
化合物、及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以上。
[9]如[8]之樹脂組成物,含有環氧樹脂。
[10]如[8]或[9]之樹脂組成物,含有馬來醯亞胺化合物。
[11]如[6]至[10]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更含有填充材。
[12]如[1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填充材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50~1600質量份。
[13]一種硬化物,係使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
[14]一種結構材料用預浸體,係使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含浸或塗佈於基材並使其乾燥而成。
[15]一種密封用材料,含有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16]一種纖維強化複合材料,含有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17]一種黏著劑,含有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18]一種預浸體,具有基材,及含浸或塗佈於該基材之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19]一種覆金屬箔疊層板,具有:疊層了至少1片以上之如[18]之預浸體;及配置在該預浸體之單面或兩面之金屬箔。
[20]一種樹脂片,具有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一種樹脂片,具有支持體及配置於該支持體之表面之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21]一種印刷電路板,具有絕緣層及形成在該絕緣層之表面之導體層,該絕緣層含有如[6]至[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依照本發明,可獲得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優異之預浸體、樹脂片、覆金屬箔疊層板等,藉由使用此預浸體、樹脂片、覆金屬箔疊層板,可以達成高性能的印刷電路板,故其產業上的實用性極高。
依照本發明,可獲得玻璃轉移溫度高,熱膨脹性、彎曲彈性模數、熱傳導性優異之預浸體、樹脂片、覆金屬箔疊層板等,藉此可達成高性能之印刷電路板,故其產業上的實用性極高。
圖1顯示實施例1獲得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TiPROH)之GPC圖。
圖2顯示實施例1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之GPC圖。
圖3顯示實施例1獲得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TiPROH)及氰酸酯化合物(TiPRCN)之FT-IR圖。
以下針對本實施方式(以下稱為「本實施形態」)詳細說明。以下之本實施形態係為了說明發明之例示,本發明不限於以下之內容。本發明在其要旨之範圍內可適當變形並實施。
又,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醯基」係指「丙烯醯基」及與其對應之「甲基丙烯醯基」兩者,「(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及與其對應之「甲基丙烯酸酯」兩者,「(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與其對應之「甲基丙烯酸」兩者。又,本實施形態中,「樹脂固體成分」或「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若無特別指明,係指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及無機填充材(G)以外的成分,「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係指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及無機填充材(G)以外之成分之合計為100質量份。
本實施形態係將含有噻吩環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及含有該氰酸酯化合物而成之樹脂組成物。
又,本實施形態之另一態樣中,也提供使前述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之硬化物、含有前述樹脂組成物而成之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及黏著劑。本實施形態中,樹脂組成物也稱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氰酸酯化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合物具有下列通式(1)表示之結構。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4-4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也可以為n係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使用了有如此的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樹脂硬化物,呈現優良的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及熱傳導率。
又,使用了有如此的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樹脂硬化物,達成高玻璃轉移溫度、優良的低熱膨脹性、彎曲彈性模數,且熱傳導性提高。
氰酸酯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不特別限定,較佳為100~3500,更佳為200~3000,又更佳為200~2000。氰酸酯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藉由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有更改善之傾向。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利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進行測定。
n為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50,更佳為1~20,更佳為1~15,又更佳為2~10。
[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例如可以有將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具有上述通式(1)表示之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5-26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5-27
氰酸酯化步驟,也可視需要在氰酸酯化步驟前,更具有使2-噻吩醛與苯酚於鹼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合成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步驟等。以下針對各步驟詳細說明。
<含有噻吩環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合成步驟>
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合成步驟,係使2-噻吩醛與苯酚於鹼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獲得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步驟。該反應可依照日本特開平10-23706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082481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111410號公報等記載的方法實施。
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不特別限定,例如:下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獲得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也可以為不同n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5-5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也可為n係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n之範圍同上式(1)中之n。
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製造中使用的鹼性觸媒可列舉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鹼金屬氫氧化物、氫氧化鎂、氫氧化鈣等鹼土類金屬氫氧化物、甲醇鈉、乙醇鈉、甲醇鉀、乙醇鉀、第三丁醇鉀等鹼金屬醇鹽、甲醇鎂、乙醇鎂等鹼土金屬醇鹽等。可使用此等中的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鹼性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苯酚1莫耳通常為0.005~2.0莫耳,較佳為0.01~1.1莫耳。鹼觸媒量藉由為0.005莫耳以上,可促進反應進行,有能在較低溫進行反應之傾向。又,酸性觸媒量藉由為2.0莫耳以下,有更能壓抑之後之中和、精製等後處理之處理成本之傾向。
又,視需要,也可使用對於上述反應為鈍性之溶劑。該溶劑,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系溶劑等有機溶劑。可使用此等中的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使用溶劑時,其使用量相對於苯酚100質量份通常為5~500質量份,較佳為10~300質量份。
上述反應中,反應溫度為0~200℃,較佳為50~150℃。又,上述反應中之反應時間為1~200小時,較佳為5~100小時。藉由採用如此的反應條件,有更促進反應進行之傾向。
上述反應中,苯酚之使用量,相對於2-噻吩醛1莫耳為1.5~20莫耳,較佳為1.8~10莫耳。
上述反應,係於2-噻吩醛與苯酚(視需要,溶劑)之混合物中加入鹼性觸媒並加熱而進行。又,將苯酚與觸媒(視需要,溶劑)之混合物加熱時,緩慢添加2-噻吩醛亦可。本反應也可邊攪拌邊進行,也可於空氣中或鈍性氣體環境(氮氣、氦氣、氬氣等)中進行,也可在常壓或加壓下進行。又,反應之進行可利用高速液體層析(HPLC)、薄層層析(TLC)等進行確認(或追蹤)。
反應結束後之反應混合物中含有未反應之2-噻吩醛、未反應之苯酚、鹼性觸媒、副反應產物等。所以,也可利用慣用方法,例如:中和、水洗、過濾、濃縮、萃取、晶析、再結晶、管柱層析等分離方式、或將此等分離手段組合以進行分離精製。
<氰酸酯化步驟>
氰酸酯化步驟,係將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具有上述通式(1)表示之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步驟。具體而言,係將下列通式(2)表示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擁有之羥基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具有上述通式(1)表示之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步驟。又,氰酸酯化步驟使用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也可為n係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17-6
式中,n表示1以上之整數。針對n之範圍,同上式(1)中之n。
氰酸酯化方法無特殊限制,可採用公知之方法。
該製法例如取得或合成有所望骨架之含羥基之化合物,並將該羥基利用公知之方法進行修飾而氰酸酯化之方法。將羥基予以氰酸酯化之方法,例如:Ian Hamerton,“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Cyanate Ester Resins,”Blackie Academic & Professional記載的方法。
具體而言,可應用以下方法獲得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合物: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與鹵化氰於溶劑中在鹼性化合物存在下進行反應之方法、於溶劑中,鹼存在下使鹵化氰一直比鹼過量存在,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與鹵化氰反應之方法(美國專利3553244號)、使用3級胺作為鹼,使其用量比鹵化氰更過剩,並且同時於溶劑存在下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添加3級胺後滴加鹵化氰、或同時滴加鹵化氰與3級胺之方法(日本專利3319061號公報);以連續柱塞流方式,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三烷胺及鹵化氰反應之方法(日本專利3905559號公報);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與鹵化氰於3級胺存在下於非水溶液中反應時副生之3級鹵化銨以陽離子及陰離子交換體處理之方法(日本專利4055210號公報)、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於能與水分液之溶劑存在下和3級胺與鹵化氰同時添加並使其反應後,以水洗分液,並從獲得之溶液使用2級或3級醇類或烴之不良溶劑進行沉澱精製之方法(日本專利2991054號),及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鹵化氰、及3級胺於水與有機溶劑之二相系溶劑中於酸性條件下使其反應之方法(日本專利5026727號公報)等。
又,如式(2)表示之化合物,亦可利用公知方法製造,亦可就市售品取得。市售品,例如日本化藥(股)製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可理想地使用。
以下以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與鹵化氰於溶劑中在鹼性化合物存在下反應之方法為例說明。於此情形,係使為反應基質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預先溶於鹵化氰溶液及鹼性化合物溶液中之任一者後,使鹵化氰溶液與鹼性化合物溶液接觸。
使鹵化氰溶液與鹼性化合物溶液接觸之方法(接觸方法),可以列舉:將(A)鹼性化合物溶液加注到已攪拌混合之鹵化氰溶液之方法、(B)將鹵化氰溶液加注到已攪拌混合之鹼性化合物溶液之方法、(C)連續地交替或同時供給鹵化氰溶液與鹼性化合物溶液之方法等。前述(A)、(B)及(C)的方法當中,(A)的方法可抑制副反應且以高產率獲得較高純度之氰酸酯化合物,故為較佳。
又,前述鹵化氰溶液與鹼性化合物溶液之接觸方法可為半批次形式或連續流通形式中任一者。
尤其使用(A)的方法時,為了能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擁有之羥基不殘存地完成反應且能以高產率獲得更高純度之氰酸酯化合物,宜將鹼性化合物分次加注較佳。分次加注的次數無特殊限制,1~5次為較佳。又,鹼性化合物之種類,每次加注可相同也可不同。
本實施形態使用之鹵化氰可列舉氯化氰及溴化氰。鹵化氰,可使用藉由使氰化氫或金屬氰化物與鹵素反應之方法等公知製造方法所獲得之鹵化氰,也可 使用市售品。又,也可直接使用含有使氰化氫或金屬氰化物與鹵素反應而獲得之鹵化氰之反應液。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鹵化氰相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使用量,相對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羥基1莫耳為0.5~5莫耳,較佳為1.0~3.5莫耳。
其理由為:為了使不殘留未反應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而提高氰酸酯化合物之產率。
鹵化氰溶液使用之溶劑可以列舉: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環戊酮等酮系溶劑、正己烷、環己烷、異辛烷等脂肪族烴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系溶劑、二乙醚、二甲基賽珞蘇、二甘二甲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0-28
烷、四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氯苯、溴苯等鹵化烴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甲基賽珞蘇、丙二醇單甲醚等醇系溶劑、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二甲基亞碸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乙腈、苯甲腈等腈系溶劑、硝基甲烷、硝基苯等硝基系溶劑、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酯系溶劑、水溶劑。它們可以配合反應基質而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使用的鹼性化合物可使用有機及無機鹼中任一者,可將它們中的1種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有機鹼尤其宜為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丁胺、三戊胺、二異丙基乙胺、二乙基-正丁胺、甲基二正丁胺、甲基乙基-正丁胺、十二基二甲胺、三苄胺、三乙 醇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二苯基甲胺、吡啶、二乙基環己胺、三環己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1,5-二氮雜雙環[4.3.0]-5-壬烯等3級胺較佳。該等之中,考量以良好產率獲得目的物等之觀點,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丁胺、二異丙基乙胺更佳,三乙胺尤佳。
前述有機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羥基1莫耳較佳為0.1~8莫耳,更佳為1.0~3.5莫耳。
其理由為不殘留未反應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而提高氰酸酯化合物之產率。
無機鹼宜為鹼金屬之氫氧化物較佳。鹼金屬之氫氧化物不特別限定,可列舉工業一般使用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考量能低廉地取得之觀點,氫氧化鈉尤佳。
前述無機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羥基1莫耳,較佳為1.0~5.0莫耳,更佳為1.0~3.5莫耳。
其理由為:不殘留未反應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而提高氰酸酯化合物之產率。
本實施形態之反應中,鹼性化合物,如上述,可以溶於溶劑之溶液的形式使用。溶劑可使用有機溶劑或水。
鹼性化合物溶液使用之溶劑之使用量,於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溶於鹼性化合物溶液時,相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1質量份較佳為0.1~100質量份,更佳為0.5~50質量份。
於不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溶於鹼性化合物溶液時,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鹼性化合物1質量份較佳為0.1~100質量份,更佳為0.25~50質量份。
使鹼性化合物溶解之有機溶劑,宜於該鹼性化合物為有機鹼時使用,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酮等酮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系溶劑、二乙醚、二甲基賽珞蘇、二甘二甲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2-29
烷、四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氯苯、溴苯等鹵化烴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甲基賽珞蘇、丙二醇單甲醚等醇系溶劑、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二甲基亞碸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乙腈、苯甲腈等腈系溶劑、硝基甲烷、硝基苯等硝基系溶劑、乙酸乙酯、苯甲酸乙基等酯系溶劑、環己烷等脂肪族烴系溶劑。有機溶劑可以配合鹼性化合物、反應基質及反應中使用的溶劑而適當選擇。可將它們中的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使鹼性化合物溶解之水,宜使用在於該鹼性化合物為無機鹼時,無特殊限制,可為自來水、蒸餾水、去離子水皆可。考量以良好效率獲得目的之氰酸酯化合物之觀點,宜以少雜質之蒸餾水及去離子水較佳。
鹼性化合物溶液使用之溶劑為水時,若使用觸媒量之有機鹼作為界面活性劑,於確保更充分的反應速度之觀點為理想。其中副反應少之3級胺較佳。3級胺可以為烷胺、芳胺、環烷胺中之任一者,具體而言可列舉三甲胺、三乙胺、 三正丁胺、三戊胺、二異丙基乙胺、二乙基-正丁胺、甲基二正丁胺、甲基乙基-正丁胺、十二基二甲胺、三苄胺、三乙醇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二苯基甲胺、吡啶、二乙基環己胺、三環己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及1,5-二氮雜雙環[4.3.0]-5-壬烯。該等之中,考量對於水之溶解度之觀點、及以更良好產率獲得目的物之觀點,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丁胺、及二異丙基乙胺更佳,三乙胺尤佳。此等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使用的溶劑之總量,若相對於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1質量份為2.5~100質量份,則從使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更均勻地溶解,以更良好效率製造氰酸酯化合物之觀點為較理想。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反應液之pH不特別限定,宜於保持pH未達7的狀態進行反應較佳。藉由pH壓抑在未達7,可抑制醯亞胺碳酸酯及氰酸酯化合物之聚合物等副產物生成,能有效率地製造氰酸酯化合物。為了保持反應液之pH為未達7之狀態,將酸添加到反應液之方法為較佳。在即將進行氰酸酯化步驟前之鹵化氰溶液先添加酸、及在反應中邊以pH計測定適當反應液之pH邊於反應系添加酸,保持成pH未達7之狀態之方式更佳。
此時使用之酸,例如:鹽酸、硝酸、硫酸、磷酸等無機酸、乙酸、乳酸、丙酸等有機酸。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就反應溫度而言,考量醯亞胺碳酸酯、氰酸酯化合物之聚合物、及二烷基氰基醯胺等副產物之生成、反應液之凝結、及 使用氯化氰作為鹵化氰時抑制氯化氰揮發之觀點,較佳為-20~+50℃,更佳為-15~15℃、更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4-30
更佳為-10~10℃。
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步驟中,反應壓力可為常壓也可為加壓。視需要也可對於反應系內通入氮氣、氦氣、氬氣等鈍性氣體。
又,反應時間不特別限定,前述接觸方法為(A)及(B)時之加注時間及為(C)時之接觸時間宜為1分鐘~20小時較理想,3分鐘~10小時更理想。之後邊保持反應溫度10分鐘~10小時邊進行攪拌較佳。
反應條件藉由為如上述範圍,能以更經濟地且工業化地獲得目的之氰酸酯化合物。
氰酸酯化步驟中,反應之進行度能利用液體層析或IR光譜法等進行分析。副生之氰(dicyan)、二烷基氰基醯胺等揮發成分能利用氣體層析進行分析。
反應結束後,進行通常之後處理操作、及視需要進行分離、精製操作,藉此,可以將目的之氰酸酯化合物予以單離。具體而言,從反應液分取含有氰酸酯化合物之有機溶劑相,水洗後進行濃縮、沉澱化或晶析、或水洗後進行溶劑取代即可。洗淨時,為了去除過量的胺類,也可採用使用稀鹽酸等酸性水溶液之方法。為了從充分洗淨之反應液去除水分,可以利用使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之一般方法進行乾燥。濃縮及溶劑取代時,為了抑制氰酸酯化合物之聚合,係於減壓下加熱到90℃以下之溫度,將有機溶劑餾去。沉澱化或晶析時,可使用低溶解度之溶劑。例如可採用將醚系之溶劑、己烷等烴系溶劑或醇系溶劑滴加或是反向加注到反應溶液之方法。為了將獲得之粗製產物洗淨,可採用將反應 液之濃縮物、沉澱之結晶以醚系之溶劑、己烷等烴系溶劑、或醇系之溶劑進行洗淨之方法。也可使反應溶液濃縮並使獲得之結晶再度溶解後,進行再結晶。又,晶析可將反應液單純地濃縮或冷卻以進行。
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可利用NMR等公知方法進行鑑定。氰酸酯化合物之純度能以液相層析或IR光譜法等進行分析。氰酸酯化合物中之二烷基氰基醯胺等副產物、殘存溶劑等揮發成分,可利用氣體層析進行定量分析。氰酸酯化合物中殘存之鹵化合物可利用液相層析質量分析計進行鑑定,又,可利用使用硝酸銀溶液之電位差滴定或燃燒法所為之分解後離子層析進行定量分析。氰酸酯化合物之聚合反應性,利用熱板法或利用轉矩計測法測得之凝膠化時間進行評價。
[樹脂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含有上述氰酸酯化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氰酸酯化合物之含量可因應所望之特性適當設定,不特別限定,令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為100質量份時,為1質量份~99質量份較理想,10質量份~90質量份更佳,20~80質量份更佳,30~70質量份更理想,40~60質量份又更理想。含量為1~90質量份之範圍時,可獲得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優異之樹脂組成物。
此樹脂組成物中,在無損所期待特性之範圍內,也可以含有上述氰酸酯化合物以外之氰酸酯化合物(以下稱為「其他氰酸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苯酚樹脂、環氧樹脂、氧雜環丁烷樹脂、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5-31
化合物、及/或具有可聚合之 不飽和基之化合物等。又,此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也可更含有聚合觸媒、填充材、溶劑、及其他成分。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適合使用在硬化物、製作樹脂片時之清漆、結構材料用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等。
以下針對各成分進行說明。
<其他氰酸酯化合物>
其他氰酸酯化合物係在分子內有至少經1個氰氧基取代之芳香族部分的化合物,只要是前述通式(1)表示之氰酸酯化合物以外者即可,並無特殊限制。例如:下列通式(3)表示者。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6-7
式中,Ar1各自獨立地表示伸苯基、伸萘基或聯伸苯基,有多個時彼此可相同也可不同。Ra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2之芳基、碳數1~4之烷氧基、碳數1~6之烷基與碳數6~12之芳基鍵結而成的基。Ra之芳香環也可以有取代基。Ar1及Ra中之取代基可選擇任意位置。p表示鍵結於Ar1之氰氧基之數,各自獨立地為1~3之整數。q表示鍵結於Ar1之Ra之數,於Ar1為伸苯基時表示4-p,為伸萘基時表示6-p、為聯伸苯基時表示8-p。t表示平均重複數,為0~50之整數,也可為t係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X各自獨立地表示單鍵、碳數1~50 之2價有機基(氫原子也可取代成雜原子、氮數1~10之2價有機基(例如-N-R-N-(在此,R代表有機基))、羰基(-CO-)、羧基(-C(=O)O-)、二氧化羰基基(-OC(=O)O-)、磺醯基(-SO2-)、或2價之硫原子或2價之氧原子中任一者。)
通式(3)之Ra之烷基,也可具有直鏈或分枝之鏈狀結構、及環狀結構(例如環烷基等)中之任一者。
又,通式(3)之烷基及Ra之芳基中之氫原子,也可取代成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甲氧基、苯氧基等烷氧基、氰基等。
前述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1-乙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環戊基、己基、環己基、三氟甲基等。
前述芳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萘基、苯氧基苯基、乙基苯基、鄰,間或對氟苯基、二氯苯基、二氰基苯基、三氟苯基、甲氧基苯基、鄰,間或對甲苯基等。又,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等。
通式(3)之X之2價有機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伸丙基等伸烷基、伸環戊基、伸環己基、三甲基伸環己基等伸環烷基、聯苯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伸苯基-二甲基亞甲基、茀二基、及酞內酯二基等具芳香環之2價有機基。該2價有機基中之氫原子,也可取代成氟原子、氯原子等鹵素原子、甲氧基、苯氧基等烷氧基、氰基等。
通式(3)之X之氮數1~10之2價有機基,可列舉-N-R-N-表示之基、亞胺基、聚醯亞胺基等。
又,通式(3)中之X之有機基之具體的結構,也可列舉下列通式(4)、或下列通式(5)表示之2價基。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8-8
式中,Ar2表示伸苯基、伸萘基或聯伸苯基,u為2以上時,彼此可相同也可不同。Rb、Rc、Rf、及Rg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2之芳基、三氟甲基、或有至少1個苯酚性羥基之芳基。Rd及Re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2之芳基、碳數1~4之烷氧基或羥基中之任一者。u表示0~5之整數。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8-9
式中,Ar3係選自伸苯基、伸萘基或聯伸苯基中之任一種。Ar3各自獨立地,彼此可相同也可不同。Ri、Rj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6~12 之芳基、苄基、碳數1~4之烷氧基、羥基、三氟甲基、或有至少1個氰氧基取代之芳基中之任一者。v表示0~5之整數,也可為v係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再者,通式(3)中之X可列舉下式表示之2價基。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29-10
式中,m表示4~7之整數。R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中任一者。
通式(4)之Ar2及通式(5)之Ar3之具體例可列舉1,4-伸苯基、1,3-伸苯基、4,4’-聯伸苯基、2,4’-聯伸苯基、2,2’-聯伸苯基、2,3’-聯伸苯基、3,3’-聯伸苯基、3,4’-聯伸苯基、2,6-伸萘基、1,5-伸萘基、1,6-伸萘基、1,8-伸萘基、1,3-伸萘基、1,4-伸萘基、2,7-伸萘基等。
通式(4)之Rb~Rg及通式(5)之Ri、Rj中之烷基及芳基,和通式(3)中為同義。
通式(3)表示之氰氧基取代芳香族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氰氧基苯、1-氰氧基-2-、1-氰氧基-3-、或1-氰氧基-4-甲基苯、1-氰氧基-2-、1-氰氧基-3-、或1- 氰氧基-4-甲氧基苯、1-氰氧基-2,3-、1-氰氧基-2,4-、1-氰氧基-2,5-、1-氰氧基-2,6-、1-氰氧基-3,4-或1-氰氧基-3,5-二甲基苯、氰氧基乙基苯、氰氧基丁基苯、氰氧基辛基苯、氰氧基壬基苯、2-(4-氰氧基苯基)-2-苯基丙烷(4-α-異丙苯基苯酚之氰酸酯)、1-氰氧基-4-環己基苯、1-氰氧基-4-乙烯基苯、1-氰氧基-2-或1-氰氧基-3-氯苯、1-氰氧基-2,6-二氯苯、1-氰氧基-2-甲基-3-氯苯、氰氧基硝基苯、1-氰氧基-4-硝基-2-乙基苯、1-氰氧基-2-甲氧基-4-烯丙基苯(丁香酚(eugenol)之氰酸酯)、甲基(4-氰氧基苯基)硫醚、1-氰氧基-3-三氟甲基苯、4-氰氧基聯苯、1-氰氧基-2-或1-氰氧基-4-乙醯基苯、4-氰氧基苯甲醛、4-氰氧基苯甲酸甲酯、4-氰氧基苯甲酸苯酯、1-氰氧基-4-乙醯胺基苯、4-氰氧基二苯酮、1-氰氧基-2,6-二-第三丁基苯、1,2-二氰氧基苯、1,3-二氰氧基苯、1,4-二氰氧基苯、1,4-二氰氧基-2-第三丁基苯、1,4-二氰氧基-2,4-二甲基苯、1,4-二氰氧基-2,3,4-三甲基苯、1,3-二氰氧基-2,4,6-三甲基苯、1,3-二氰氧基-5-甲基苯、1-氰氧基或2-氰氧基萘、1-氰氧基4-甲氧基萘、2-氰氧基-6-甲基萘、2-氰氧基-7-甲氧基萘、2,2’-二氰氧基-1,1’-聯萘、1,3-、1,4-、1,5-、1,6-、1,7-、2,3-、2,6-或2,7-二氰氧基萘、2,2’-或4,4’-二氰氧基聯苯、4,4’-二氰氧基八氟聯苯、2,4’-或4,4’-二氰氧基二苯基甲烷、雙(4-氰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雙(4-氰氧基苯基)乙烷、1,1-雙(4-氰氧基苯基)丙烷、2,2-雙(4-氰氧基苯基)丙烷、2,2-雙(4-氰氧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2-氰氧基-5-聯苯基)丙烷、2,2-雙(4-氰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氰氧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氰氧基苯基)丁烷、1,1-雙(4-氰氧基苯基)異丁烷、1,1-雙(4-氰氧基苯基)戊烷、1,1-雙(4-氰氧基苯基)-3-甲基丁烷、1,1-雙(4-氰氧基苯基)-2-甲基丁烷、1,1-雙(4-氰氧基苯基)-2,2-二甲基丙烷、2,2-雙(4-氰氧基苯基)丁烷、2,2-雙(4-氰氧基苯基)戊烷、2,2-雙(4-氰氧基苯基)己烷、2,2-雙(4-氰氧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氰氧基苯基)-4-甲基戊烷、2,2-雙(4-氰氧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3,3-雙(4-氰氧基苯基)己烷、3,3-雙(4-氰氧基苯基)庚烷、3,3-雙(4-氰氧基苯基)辛烷、3,3- 雙(4-氰氧基苯基)-2-甲基戊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甲基己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2-二甲基戊烷、4,4-雙(4-氰氧基苯基)-3-甲基庚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甲基庚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2-二甲基己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4-二甲基己烷、3,3-雙(4-氰氧基苯基)-2,2,4-三甲基戊烷、2,2-雙(4-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雙(4-氰氧基苯基)苯基甲烷、1,1-雙(4-氰氧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氰氧基苯基)聯苯甲烷、1,1-雙(4-氰氧基苯基)環戊烷、1,1-雙(4-氰氧基苯基)環己烷、2,2-雙(4-氰氧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1,1-雙(3-環己基-4-氰氧基苯基)環己烷、雙4-氰氧基苯基)二苯基甲烷、雙(4-氰氧基苯基)-2,2-二氯乙烯、1,3-雙[2-(4-氰氧基苯基)-2-丙基]苯、1,4-雙[2-(4-氰氧基苯基)-2-丙基]苯、1,1-雙(4-氰氧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雙(4-氰氧基苯基)甲基]聯苯、4,4-二氰氧基二苯酮、1,3-雙(4-氰氧基苯基)-2-丙烯-1-酮、雙(4-氰氧基苯基)醚、雙(4-氰氧基苯基)硫醚、雙(4-氰氧基苯基)碸、4-氰氧基苯甲酸-4-氰氧基苯酯(4-氰氧基苯基-4-氰氧基苯甲酸酯)、雙-(4-氰氧基苯基)碳酸酯、1,3-雙(4-氰氧基苯基)金剛烷、1,3-雙(4-氰氧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1,3-雙(3-甲基-4-氰氧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3,3-雙(4-氰氧基苯基)異苯并呋喃-1(3H)-酮(苯酚酚酞之氰酸酯)、3,3-雙(4-氰氧基-3-甲基苯基)異苯并呋喃-1(3H)-酮(鄰甲酚酚酞之氰酸酯)、9,9’-雙(4-氰氧基苯基)茀、9,9-雙(4-氰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2-氰氧基-5-聯苯基)茀、參(4-氰氧基苯基)甲烷、1,1,1-參(4-氰氧基苯基)乙烷、1,1,3-參(4-氰氧基苯基)丙烷、α,α,α’-參(4-氰氧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1,1,2,2-肆(4-氰氧基苯基)乙烷、肆(4-氰氧基苯基)甲烷、2,4,6-參(N-甲基-4-氰氧基苯胺基)-1,3,5-三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1-32
、2,4-雙(N-甲基-4-氰氧基苯胺基)-6-(N-甲基苯胺基)-1,3,5-三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1-33
、雙(N-4-氰氧基-2-甲基苯基)-4,4’-氧基二鄰苯二甲醯亞胺、雙(N-3-氰氧基-4-甲基苯基)-4,4’-氧基二鄰苯二甲醯亞胺、雙(N-4-氰氧基苯基)-4,4’-氧基二鄰苯二甲醯亞胺、雙(N-4-氰氧基-2-甲基苯基)-4,4’-(六氟異亞丙基)二鄰苯二甲醯亞胺、參(3,5-二甲基-4-氰氧基苄基) 異氰尿酸酯、2-苯基-3,3-雙(4-氰氧基苯基)苄甲內醯胺(phthalimidine)、2-(4-甲基苯基)-3,3-雙(4-氰氧基苯基)苄甲內醯胺、2-苯基-3,3-雙(4-氰氧基-3-甲基苯基)苄甲內醯胺、1-甲基-3,3-雙(4-氰氧基苯基)吲哚啉-2-酮、2-苯基-3,3-雙(4-氰氧基苯基)吲哚啉-2-酮、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甲酚酚醛清漆樹脂(依公知之方法,使苯酚、烷基取代苯酚或鹵素取代苯酚和福馬林、三聚甲醛等甲醛化合物於酸性溶液中反應而得)、參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使羥基苯甲醛與苯酚於酸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成)、茀酚醛清漆樹脂(使茀酮化合物與9,9-雙(羥基芳基)茀類於酸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成)、苯酚芳烷基樹脂、甲酚芳烷基樹脂、萘酚芳烷基樹脂、聯苯芳烷基樹脂(依公知方法,使如Ar2-(CH2Y)2(Ar2表示伸苯基、伸萘基或聯伸苯基,Y表示鹵素原子。以下在此項為相同)表示之雙鹵基甲烷化合物與苯酚化合物於酸性觸媒或無觸媒下反應而成者、使如Ar2-(CH2OR)2表示之雙(烷氧基甲基)化合物、Ar2-(CH2OH)2表示之雙(羥基甲基)化合物與苯酚化合物於酸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成者、或使芳香族醛化合物、芳烷基化合物、苯酚化合物縮聚而成者)、苯酚改性二甲苯甲醛樹脂(依公知之方法,使二甲苯甲醛樹脂與苯酚化合物於酸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成者)、改性萘甲醛樹脂(依公知方法,使萘甲醛樹脂與羥基取代芳香族化合物於酸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成者)、苯酚改性二環戊二烯樹脂、具有聚伸萘醚結構之苯酚樹脂(依公知方法,將在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苯酚性羥基之多元羥基萘化合物於鹼性觸媒存在下進行脫水縮合而得)等苯酚樹脂,依和上述同樣的方法進行氰酸酯化而得者、及該等之預聚物等,但無特殊限制。其中,苯酚酚醛清漆型氰酸酯化合物、萘酚芳烷基型氰酸酯化合物、聯苯芳烷基型氰酸酯化合物、伸萘醚型氰酸酯化合物、二甲苯樹脂型氰酸酯化合物、金剛烷骨架型氰酸酯化合物較理想,萘酚芳烷基型氰酸酯化合物尤佳。
該等其他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用。
該等其他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不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之方法。該製法例可列舉:取得或合成具有所望骨架之含羥基之化合物,將該羥基利用公知之方法進行修飾而予以氰酸酯化之方法。將羥基進行氰酸酯化之方法,例如Ian Hamerton,“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Cyanate Ester Resins,”Blackie Academic & Professional記載的方法。
使用了該等氰酸酯化合物之樹脂硬化物,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鍍敷密合性等有優異之特性。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氰酸酯化合物之含量不特別限定,考量鍍敷密合性、耐熱性之觀點,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1質量份~99質量份較理想,10質量份~90質量份更佳,20~80質量份更佳,30~70質量份更理想,40~60質量份又更理想。
<馬來醯亞胺化合物>
馬來醯亞胺化合物只要是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之馬來醯亞胺基之化合物即可,可使用一般公知者。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例如:N-苯基馬來醯亞胺、N-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雙(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2,2-雙{4-(4-馬來醯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雙(3,5-二甲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乙基-5-甲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5-二乙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苯基甲烷馬來醯亞胺、3,3-二甲基-5,5-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1,6-雙馬來醯亞胺-(2,2,4-三甲基)己烷、鄰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間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對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鄰伸苯基雙檸康醯亞胺、間伸 苯基雙檸康醯亞胺、對伸苯基雙檸康醯亞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雙(3,5-二甲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乙基-5-甲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5-二乙基-4-馬來醯亞胺苯基)甲烷、2,2’-雙[4-(4-馬來醯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4-甲基-1,3-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1,6’-雙馬來醯亞胺-(2,2,4-三甲基)己烷、4,4-二苯醚雙馬來醯亞胺、4,4-二苯基碸雙馬來醯亞胺、1,3-雙(3-馬來醯亞胺苯氧基)苯、1,3-雙(4-馬來醯亞胺苯氧基)苯、4,4’-二苯基甲烷雙檸康醯亞胺、2,2’-雙[4-(4-檸康醯亞胺苯氧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檸康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乙基-5-甲基-4-檸康醯亞胺苯基)甲烷、雙(3,5-二乙基-4-檸康醯亞胺苯基)甲烷、聚苯基甲烷馬來醯亞胺、酚醛清漆型馬來醯亞胺、聯苯芳烷基型馬來醯亞胺、下式(7)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下式(8)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及此等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之預聚物、或上述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與胺化合物之預聚物等,但無特殊限制。
其中,酚醛清漆型馬來醯亞胺、聯苯芳烷基型馬來醯亞胺尤佳。又,考量獲得良好的塗膜性,耐熱性優異的觀點,下式(6)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下式(7)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較理想,下式(6)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更理想。下式(6)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也可利用市售品,例如:BMI-2300(大和化成工業(股)公司製)。下式(7)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也可利用市售品,例如:MIR-3000(日本化藥(股)公司製)。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4-11
式(6)中,多數個R5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1表示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10之整數,更佳為1~5之整數。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5-12
式(7)中,多數個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2表示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5之整數。
該等馬來醯亞胺化合物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之含量可因應所望之特性適當設定,不特別限定,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為100質量份時,較佳為1質量份~99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90質量份,又更佳為20質量份~80質量份,又更更佳為25質量份~75質量份,再更佳為30質量份~70質量份,最佳為40質量份~60質量份。含量為1~90質量份之範圍時,可獲得玻璃轉移溫度、硬化物之耐熱性優異之樹脂組成物。
<苯酚樹脂>
苯酚樹脂宜為在1分子中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苯酚樹脂較理想,可使用一般公知者。苯酚樹脂,例如:雙酚A型苯酚樹脂、雙酚E型苯酚樹脂、雙酚F型苯酚樹脂、雙酚S型苯酚樹脂、苯酚酚醛清漆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苯酚樹脂、環 氧丙酯型苯酚樹脂、芳烷基酚醛清漆型苯酚樹脂、聯苯芳烷基型苯酚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苯酚樹脂、多官能苯酚樹脂、萘酚樹脂、萘酚酚醛清漆樹脂、多官能萘酚樹脂、蒽型苯酚樹脂、萘骨架改性酚醛清漆型苯酚樹脂、苯酚芳烷基型苯酚樹脂、萘酚芳烷基型苯酚樹脂、二環戊二烯型苯酚樹脂、聯苯型苯酚樹脂、脂環族苯酚樹脂、多元醇型苯酚樹脂、含磷之苯酚樹脂、含有聚合性不飽和烴基之苯酚樹脂及含有羥基之聚矽氧樹脂類,但無特別限制。該等苯酚樹脂之中,聯苯芳烷基型苯酚樹脂、萘酚芳烷基型苯酚樹脂、含磷之苯酚樹脂、含羥基之聚矽氧樹脂就阻燃性之觀點較為理想。該等苯酚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苯酚樹脂之含量無特殊限制,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99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90質量份。苯酚樹脂之含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有更增進的傾向。
<環氧樹脂>
環氧樹脂只要是在1分子中有2個以上之環氧基之化合物即可,可使用一般公知者,其種類無特殊限制。環氧樹脂可列舉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E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伸萘基醚型環氧樹脂、二甲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多官能苯酚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萘骨架改性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苯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二甲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蒽型環氧樹脂、3官能苯酚型環氧樹脂、4官能苯酚型環氧樹脂、三環 氧丙基異氰尿酸酯、環氧丙酯型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苯酚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萘酚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芳烷基型環氧樹脂、萘酚芳烷基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多元醇型環氧樹脂、含磷之環氧樹脂、環氧丙胺、環氧丙酯、丁二烯等的雙鍵予以環氧化而得之化合物、利用含羥基之聚矽氧樹脂類與表氯醇之反應獲得之化合物、及利用含羥基之聚矽氧樹脂類與表氯醇之反應獲得之化合物、或該等之鹵化物。該等環氧樹脂之中,聯苯芳烷基型環氧樹脂、伸萘基醚型環氧樹脂、多官能苯酚型環氧樹脂、及萘型環氧樹脂,就阻燃性及耐熱性方面較理想。
該等環氧樹脂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中之環氧樹脂(B)之含量,可因應所望特性適當設定,不特別限定,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設為100質量份時,較佳為1質量份~99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90質量份,又更佳為20質量份~80質量份,更佳為25質量份~75質量份,又更佳為30質量份~70質量份,最佳為40質量份~60質量份。苯酚樹脂之含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有更增進的傾向。
<氧雜環丁烷樹脂>
氧雜環丁烷樹脂可使用一般公知者。氧雜環丁烷樹脂,例如:氧雜環丁烷、2-甲基氧雜環丁烷、2,2-二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氧雜環丁烷、3,3-二甲基氧雜環丁烷等烷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甲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3,3’-二(三氟甲基)全氟氧雜環丁烷、2-氯甲基氧雜環丁烷、聯苯型氧雜環丁烷、及3,3-雙(氯甲基) 氧雜環丁烷,此外市售品可列舉例如OXT-101(東亞合成製商品名)及OXT-121(東亞合成製商品名)。
該等氧雜環丁烷樹脂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用。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氧雜環丁烷樹脂之含量無特殊限制,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99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90質量份。氧雜環丁烷樹脂之含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有更增進的傾向。
<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4
化合物>
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5
化合物宜為在1分子中有2個以上之二氫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6
環之化合物較理想,可使用一般公知者。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7
化合物,例如:雙酚A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8
BA-BXZ(小西化學製、商品名)雙酚F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39
BF-BXZ(小西化學製、商品名)、雙酚S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0
BS-BXZ(小西化學製、商品名)、P-d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1
(四國化成工業製、商品名)、F-a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2
(四國化成工業製、商品名)、苯酚酚酞型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3
該等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4
化合物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5
化合物之含量無特殊限制,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99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90質量份。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38-46
化合物之含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有更增進的傾向。
<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
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可使用一般公知者。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例如:乙烯、丙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聯苯等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一元或多元醇之(甲基)丙烯酸酯類、雙酚A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雙酚F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等環氧(甲基)丙烯酸酯類、苯并環丁烯樹脂等。
該等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之含量不特別限定,考量顯影性及耐熱性良好之觀點,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1質量份~99質量份較佳,10質量份~90質量份更佳。
<聚合觸媒>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中,除了上述化合物及樹脂,可更摻合作為氰酸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苯酚樹脂、環氧樹脂、氧雜環丁烷樹脂、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之聚合觸媒作用之化合物。聚合觸媒,例如辛酸鋅、環烷酸鋅、環烷酸鈷、環烷酸銅、乙醯基丙酮鐵等金屬鹽、辛基苯酚、壬基苯酚等苯酚化合物、1-丁醇、2-乙基己醇等醇類、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1-氰基乙基-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4,5-二羥基甲基咪唑、2-苯基-4-甲基-5-羥基甲基咪唑等咪唑衍生物、二氰二醯胺、苄基二甲胺、4-甲基-N,N-二甲基苄胺等胺化合物、膦系或鏻系之磷化 合物。又,也可以使用環氧-咪唑加合物系化合物、過氧化苯甲醯、對氯過氧化苯甲醯、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過氧化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碳酸二-2-乙基己酯等過氧化物、或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化合物等作為聚合觸媒。此等聚合觸媒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例如:Ajicure PN-23(Ajinomoto Finetechno公司製商品名)、Novacure HX-3721(旭化成公司製商品名)、Fujicure FX-1000(富士化成工業公司製商品名)等。
該等聚合觸媒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聚合觸媒之含量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為0.1~10質量份。
<填充材>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中可使用無機填充材,其種類無特殊限制。無機填充材,例如:滑石、黏土、煅燒黏土、未煅燒黏土、雲母、高嶺土、煅燒高嶺土、煅燒滑石、E玻璃、A玻璃、NE玻璃、C玻璃、L玻璃、D玻璃、S玻璃、M玻璃G20、玻璃短纖維(包括E玻璃、T玻璃、D玻璃、S玻璃、Q玻璃等玻璃微粉末類)、中空玻璃、球狀玻璃、天然二氧化矽、熔融二氧化矽、合成二氧化矽、非晶質二氧化矽、Aerosil、中空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類、矽酸鹽、白碳、鈦白、氧化鈦、氧化鋁、三水鋁石(gibbsite)、軟水鋁石、氧化鋅、氧化鎂、氧化鋯、氧化鉬等氧化物、氧化鉬、鉬酸鋅等鉬化合物、碳酸鈣、碳酸鎂、水滑石等碳酸鹽、氫氧化鋁、氫氧化鋁加熱處理品(將氫氧化鋁進行加熱處理,減少一部分結晶水者)、氫氧化鎂、氫氧化鈣等金屬氫氧化物、硫酸鋇、硫酸鈣、亞硫酸鈣等硫酸鹽或亞硫酸鹽、硼酸鋅、偏硼酸鋇、硼酸鋁、硼酸鈣、硼酸鈉等硼酸鹽、 氮化鋁、氮化硼、凝聚氮化硼、氮化矽、氮化碳等氮化物、碳化矽等碳化物、鈦酸鍶、鈦酸鋇等鈦酸鹽、錫酸鋅、鉬酸鋅、聚矽氧粉末、聚矽氧複合粉末、聚矽氧樹脂粉末等無機系之填充材。又,可列舉苯乙烯型、丁二烯型、丙烯酸型、氟型、胺甲酸酯型、聚乙烯型等橡膠粉末、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核殼型之橡膠粉末、及、聚矽氧樹脂粉末、聚矽氧橡膠粉末、聚矽氧複合粉末等有機系之填充材。
其中,二氧化矽、軟水鋁石、滑石、雲母、玻璃、氮化鋁、氮化硼、聚矽氧粉末、聚矽氧複合粉末、鉬化合物、橡膠粉末較佳。
尤其,考量增進硬化物之耐熱性、獲得良好塗膜性之觀點,二氧化矽較理想,熔融二氧化矽特別理想。二氧化矽之具體例可列舉Denka(股)製之SFP-130MC等、Admatechs(股)製之SC2050-MB、SC1050-MLE、YA010C-MFN、YA050C-MJA等。
該等填充材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可將它們之中形狀(球狀或破碎型)、或大小不同者進行混合而增加填充量後使用。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填充材之含量可因應所望特性適當設定,不特別限定,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為100質量份時,為50~1600質量份較理想,60~1000質量份更理想,70~500質量份又更理想,80~200質量份尤其理想,80~150質量份最理想。填充材之含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性良好,含有填充材之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有阻燃性、耐熱性及吸濕耐熱性更優良之傾向。
無機填充材也可預先利用進行表面處理之處理劑處理。處理劑可理想地使用選自由官能基含有矽烷類、環狀寡聚矽氧烷類、有機鹵矽烷類、及烷基矽氮烷類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以上之化合物。該等之中,使用有機鹵矽烷類及烷基矽氮烷類進行球狀二氧化矽之表面處理的話,對於二氧化矽表面進行疏水化為合適,考量樹脂組成物中之球狀二氧化矽之分散性優異之觀點,為較理想。
使用無機系之填充材時,宜併用矽烷偶聯劑、濕潤分散劑較佳。
矽烷偶聯劑可理想地使用一般使用在無機物之表面處理者,其種類無特殊限制。矽烷偶聯劑具體而言可列舉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矽烷系、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環氧矽烷系、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等乙烯基矽烷系、N-β-(N-乙烯基苄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等陽離子性矽烷系、及苯基矽烷系等。矽烷偶聯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予以適當組合使用。
濕潤分散劑可理想地使用一般用在塗料用途者,其種類無特殊限制。若使用濕潤分散劑,能夠增進填充材之分散性、聚合物及/或樹脂與填充材之黏著強度。濕潤分散劑較佳為使用共聚物系之濕潤分散劑,也可為市售品。市售品之具體例可列舉BYK Chemie Japan(股)製之Disperbyk(註冊商標)-110、111、161、180、BYK(註冊商標)-W996、BYK(註冊商標)-W9010、BYK(註冊商標)-W903、BYK(註冊商標)-W940(以上、商品名)等。濕潤分散劑可將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適當組合。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中,濕潤分散劑之含量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為0.1~10質量份。
<硬化促進劑>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也可含有用以適當調節硬化速度之硬化促進劑。
就此硬化促進劑而言,可理想地使用一般使用於作為氰酸酯化合物、環氧樹脂等的硬化促進劑者,種類無特殊限制。硬化促進劑之具體例可列舉辛酸鋅、環烷酸鋅、環烷酸鈷、環烷酸銅、乙醯基丙酮鐵、辛酸鎳、辛酸錳等有機金屬鹽類、苯酚、二甲酚、甲酚、間苯二酚、兒茶酚、辛基苯酚、壬基苯酚等苯酚化合物、1-丁醇、2-乙基己醇等醇類、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1-氰基乙基-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4,5-二羥基甲基咪唑、2-苯基-4-甲基-5-羥基甲基咪唑等咪唑類及該等咪唑類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43-47
羧酸或其酸酐類之加成物等衍生物、二氰二醯胺、苄基二甲胺、4-甲基-N,N-二甲基苄胺等胺類、膦系化合物、氧化膦系化合物、鏻鹽系化合物、二膦系化合物等磷化合物、環氧-咪唑加合物系化合物、過氧化苯甲醯、對氯過氧化苯甲醯、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過氧化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碳酸二-2-乙基己酯等過氧化物、或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化合物、N,N-二甲胺基吡啶。
硬化促進劑(聚合觸媒)可以為市售品,市售品例如:Ajicure PN-23(Ajinomoto Finetechno公司製商品名)、Novacure HX-3721(旭化成公司製商品名)、Fujicure FX-1000(富士化成工業公司製商品名)等。硬化促進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適當組合使用。
硬化促進劑之使用量可考慮樹脂之硬化度、樹脂組成物之黏度等適當調整,無特殊限制。硬化促進劑之使用量,通常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0.005~10質量份左右。
<溶劑>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也可含有溶劑。於此情形,樹脂組成物能以上述各成分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全部溶於有機溶劑或和有機溶劑互溶之態樣(溶液或清漆)使用。溶劑只要是可將上述各成分分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全部予以溶解或互溶即可,並不特別限定,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賽珞蘇系溶劑;乳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乳酸乙酯、甲氧基丙酸甲酯、羥基異丁酸甲酯等酯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1-乙氧基-2-丙醇等醇系溶劑;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類;甲苯、二甲苯、苯甲醚等芳香族系烴等。
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其他成分>
又,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也可以含有到目前未列舉的其他熱塑性樹脂、熱塑性樹脂及其寡聚物、彈性體類等各種高分子化合物、到目前未列舉的阻燃性化合物、硬化觸媒、硬化促進劑、著色顏料、消泡劑、表面調 整劑、阻燃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聚合起始劑、螢光增白劑、光增感劑、染料、顏料、增黏劑、潤滑劑、流動調整劑、分散劑、塗平劑、光澤劑、表面調整劑、聚合抑制劑等公知之添加劑。阻燃性化合物,例如:4,4-二溴聯苯等溴化合物、包括芳香族縮合磷酸酯及含鹵素縮合磷酸酯等之磷酸酯、磷酸三聚氰胺、含磷之環氧樹脂、三聚氰胺、苯胍胺等氮化合物、含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45-48
環之化合物、磷系化合物之磷酸酯化合物、及聚矽氧系化合物等。又,視需要也可以含有溶劑。
此等任意添加劑可使用1種或混用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中,含有其他成分時,其含量因應用途,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各為0.1~10質量份。
<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中之樹脂組成物,可藉由將上述各成分利用公知之方式混合以製造。混合方法不特別限定,例如使用高速混合機、諾塔混合機、帶式混合機、揉合機、強力混合機、萬能混合機、溶解機、靜止式混合機等之方法。混合時之氰酸酯化合物、各種添加劑、溶劑之添加方法無特殊限制。溶劑之種類,只要是可溶解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者即可,不特別限定,其具體例如上所述。
樹脂組成物製備時,可實施為了使各成分均勻地溶解或分散之公知之處理(攪拌、混合、混練處理等)。例如於將填充材均勻分散時,藉由使用附設有適當攪拌能力之攪拌機之攪拌槽進行攪拌分散處理,可提高對於樹脂組成物之分散 性。上述攪拌、混合、混練處理,可使用例如球磨機、珠磨機等以混合為目的之裝置、或公轉‧自轉型之混合裝置等公知之裝置適當實施。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可利用熱、光等使其硬化,而成為硬化物。硬化物,例如可將樹脂組成物熔融或溶解於溶劑後,流入模內,以通常之條件使其硬化以獲得。熱硬化時,硬化溫度,考量使硬化進行且更抑制硬化物之劣化之觀點,為120℃~300℃之範圍內較佳。
[樹脂組成物之用途]
本實施形態之密封用材料含有上述樹脂組成物,可使用此樹脂組成物製造。密封用材料之製造方法可適當採用一般公知者,無特殊限制。例如可將上述樹脂組成物與製造密封用材料時使用的已知的各種添加劑或溶劑等,使用公知混合機進行混合以製造密封用材料。又,混合時之樹脂組成物、各種添加劑及溶劑之添加方法,可適當採用一般公知者,無特殊限制。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可以作為預浸體、覆金屬箔疊層板、印刷電路板之絕緣層、及半導體封裝體之構成用材料。例如可藉由將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溶於溶劑而得之溶液含浸或塗佈於基材並乾燥以獲得預浸體。
又,可藉由將使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溶於溶劑而得之溶液進行乾燥以製得樹脂片。樹脂片可作為堆積用薄膜或乾薄膜防焊阻劑使用。又,樹脂組成物可於僅將溶劑乾燥之未硬化狀態使用,也可視需要以半硬化(B階段化)之狀態使用。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詳述。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具有:基材;及將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含浸或塗佈於基材之樹脂組成物。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之製造方法,若為將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與基材組合而製造預浸體之方法,則無特殊限制。具體而言,藉由使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含浸或塗佈於基材後,於120~220℃之乾燥機中,進行2~15分鐘左右乾燥之方法等以使其半硬化,可製造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此時樹脂組成物對於基材之附著量,亦即樹脂組成物相對於半硬化後之預浸體之總量之含量(包括填充材),宜為20~99質量%之範圍較佳。
製造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時使用的基材,可為各種印刷電路板材料使用之公知品。如此的基材,例如:E玻璃、D玻璃、L玻璃、S玻璃、T玻璃、Q玻璃、UN玻璃、NE玻璃、球狀玻璃等玻璃纖維、石英等玻璃以外之無機纖維、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酯等有機纖維、液晶聚酯等織布,但不限定於此等。基材之形狀已知有織布、不織布、粗紗、切股氈、及表面氈等,該等皆可。基材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適當組合使用。尤其,施以超開纖處理、孔目填塞處理之織布就尺寸安定性之觀點較理想。再者,經環氧矽烷處理、或胺基矽烷處理等矽烷偶聯劑等表面處理之玻璃織布,從吸濕耐熱性之觀點較理想。又,液晶聚酯織布,從電特性方面較理想。再者,基材之厚度不特別限定,若為疊層板用途,於0.01~0.2mm之範圍較佳。
本實施形態之結構材料用預浸體,含有:基材;及含浸或塗佈於此基材之上述樹脂組成物。結構材料用預浸體,可藉由將上述樹脂組成物含浸或塗佈於無機及/或有機纖維基材,再視需要乾燥以製造。
基材不特別限定,例如由以玻璃織布及玻璃不織布等玻璃纖維基材等無機纖維機材、聚醯胺樹脂纖維、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纖維及全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纖維等聚醯胺系樹脂纖維、聚酯樹脂纖維、芳香族聚酯樹脂纖維及全芳香族聚酯樹脂纖維等聚酯系樹脂纖維、聚醯亞胺樹脂纖維、氟樹脂纖維等作為主成分之織布或不織布構成之合成纖維基材、以牛皮紙、棉絨紙、棉絨與牛皮紙漿之混抄紙等作為主成分之紙基材等有機纖維基材。可因應對於預浸體要求之性能,例如強度、吸水率及熱膨脹係數等適當選用公知品。又,構成上述玻璃纖維基材之玻璃不特別限定,例如:E玻璃、C玻璃、A玻璃、S玻璃、D玻璃、NE玻璃、T玻璃及H玻璃。
製造結構材料用預浸體之方法,可適當使用一般公知者,無特殊限制。例如使用前述樹脂組成物製備樹脂清漆,將基材浸漬於樹脂清漆之方法、利用各種塗佈機塗佈樹脂清漆在基材之方法、利用噴霧器噴灑之方法等,可製造預浸體。該等之中,將基材浸漬於樹脂清漆之方法較佳。藉此,能夠增進樹脂組成物對於基材之含浸性。又,基材浸漬於樹脂清漆時,可以使用通常之含浸塗佈設備。例如可採用使樹脂組成物清漆含浸於無機及/或有機纖維基材並乾燥,B階段化並製造預浸體之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覆金屬箔疊層板,具有:疊層了至少1片以上之上述預浸體,及在預浸體之單面或兩面配置之金屬箔。具體而言,可藉由對於前述預浸體1片或重疊數片者,於其單面或兩面配置銅、鋁等金屬箔並疊層成形以製作。在此使用之金屬箔,只要是在印刷電路板材料使用者即可,不特別限定、壓延銅箔及電解銅箔等銅箔為較佳。又,金屬箔之厚度不特別限定,宜為2~70μm,3~35μm更理想。成形條件可採用通常之印刷電路板用疊層板及多層板之製作時中使用 的方法。例如可藉由使用多段壓製機、多段真空壓製機、連續成形機、或高壓釜成形機等,在溫度180~350℃、加熱時間100~300分、面壓20~100kg/cm2之條件進行疊層成形,以製造本實施形態之覆金屬箔疊層板。又,也可藉由將上述預浸體與另外製作的內層用之配線板予以組合並疊層成形,以製作多層板。多層板之製造方法,例如在上述預浸體1片之兩面配置35μm之銅箔,以上述條件形成疊層後,形成內層電路,對此電路實施黑化處理並形成內層電路板。再者,將此內層電路板與上述預浸體交替地各配置1片,再於最外層配置銅箔,以上述條件,較佳為在真空下進行疊層成形。如此可製作多層板。
本實施形態之覆金屬箔疊層板藉由更形成圖案,可理想地作為印刷電路板。印刷電路板可依常法製造,其製造方法無特殊限制。以下揭示印刷電路板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首先,準備上述覆銅疊層板等覆金屬箔疊層板。然後對於覆金屬箔疊層板之表面實施蝕刻處理,進行內層電路之形成,製作內層基板。對於此內層基板之內層電路表面,視需要實施為了提高黏著強度之表面處理,其次在此內層電路表面重疊所需片數的上述預浸體。再者,於其外側疊層外層電路用之金屬箔,加熱加壓並一體成形。依此方式,製造在內層電路與外層電路用之金屬箔之間形成了基材及由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構成之絕緣層的多層疊層板。其次對於此多層疊層板實施通孔、介層孔用之開孔加工後,於此孔之壁面形成使內層電路與外層電路用之金屬箔導通之鍍敷金屬皮膜。再者,對於外層電路用之金屬箔實施蝕刻處理而形成外層電路,製成印刷電路板。
上述製造例獲得之印刷電路板,具有絕緣層及形成在此絕緣層表面之導體層,絕緣層成為含有上述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之構成。亦即,上述本實施形態之預浸體(基材及含浸或塗佈於此基材之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上述本 實施形態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之樹脂組成物之層(由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構成之層),由含有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之絕緣層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片,可藉由將使上述樹脂組成物溶於溶劑而得之溶液塗佈於支持體並乾燥以獲得。在此使用之支持體,例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及在該等薄膜之表面塗佈了脫模劑之脫模薄膜、聚醯亞胺薄膜等有機系之薄膜基材、銅箔、鋁箔等導體箔、玻璃板、SUS板、FRP等板狀者,無特殊限制。塗佈方法,例如將使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溶於溶劑和溶劑互溶而得的溶液,利用塗佈棒、模塗機、刮刀、貝克塗抹器等塗佈在支持體上,以製作支持體與樹脂片成為一體之疊層片之方法。又,塗佈後進一步乾燥,從獲得之疊層片將支持體予以剝離或蝕刻,也可獲得單層片(樹脂片)。又,也可藉由將使上述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溶於溶劑或和溶劑互溶而得之溶液供給到有片狀模穴之模具內並乾燥等而成形為片狀,可不使用支持體而獲得單層片(樹脂片)。
又,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片(單層或疊層片)之製作中,去除溶劑時之乾燥條件不特別限定,考量若為低溫則溶劑容易殘留在樹脂組成物中,若為高溫則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會進行,宜於20℃~200℃之溫度進行1~90分鐘較佳。又,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片(單層或疊層片)中,樹脂層之厚度可以利用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之溶液之濃度與塗佈厚度調整,不特別限定,一般而言,塗佈厚度若增厚,則乾燥時容易更不好殘留溶劑,宜為0.1~500μm較佳。
本實施形態之纖維強化複合材料含有上述樹脂組成物,可使用此樹脂組成物及強化纖維製造。纖維強化複合材料中含有的強化纖維,例如可使用碳纖維、 玻璃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硼纖維、PBO纖維、高強力聚乙烯纖維、氧化鋁纖維、及碳化矽纖維等纖維。針對強化纖維之形態、排列不特別限定,可以從織物、不織布、氈、針織物、編繩、一方向股線、粗紗及切股等適當選擇。又,也可採用以強化纖維之形態的預成形體(將由強化纖維構成之織物基布予以疊層而得者、或將其以縫線予以縫合一體化而得者、或立體織物‧編組物等纖維結構物)。作為此等纖維強化複合材料之製造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液體複合成形法(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method)、樹脂薄膜浸入法(resin film infusion method)、纖絲繞線法(filament winding)、手積層法(hand layup method)、及拉擠成形法(pultrusion method)。該等之中,為液體複合成形法之一的樹脂轉移成形法,能夠在成形模中預先安置金屬板、成形核及蜂巢核等預成形體以外的材料,故能因應各種用途。所以,樹脂轉移成形法,可理想地使用在以短時間大量生產形狀比較複雜的複合材料的情形。
本實施形態之黏著劑含有上述樹脂組成物,可使用此樹脂組成物製造。黏著劑之製造方法可適當使用一般公知者,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可藉由將上述樹脂組成物、與製造黏著劑時使用的已知的各種添加劑或溶劑等,使用公知之混合機進行混合以製造黏著劑。又,混合時,樹脂組成物、各種添加劑及溶劑之添加方法可適當採用一般公知者,無特殊限制。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因為有優良的低熱膨脹性、阻燃性及耐熱性,作為高機能性高分子材料極有用,作為熱的、電氣的及機械物性優異之材料可理想地使用在電絕緣材料、密封用材料、黏著劑、疊層材料、光阻、堆積疊層板材料,此外可使用在土木‧建築、電氣‧電子、汽車、鐵道、船舶、航空機、運動用品、美術‧工藝等領域的固定材、結構構件、補強劑、成形材等。該等 之中,適合要求低熱膨脹性、耐燃性及高度機械強度的電絕緣材料、半導體密封材料、電子零件之黏著劑、航空機結構構件、衛星結構構件及鐵道車箱結構構件。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於本實施形態更詳細。惟本實施形態不受以下之實施例而有特別限制。
(含有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OH基(g/eq.)當量之測定)
依循JIS-K0070,利用吡啶-氯化乙醯基法求出OH基當量(g/eq.)。
(氰酸酯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測定)
將使氰酸酯化合物1g溶於100g之四氫呋喃(溶劑)而得之溶液10μL注入高速液體層析(日立先端科技(股)公司製高速液相層析LaChrom(註冊商標)Elite),實施分析。管柱使用東曹(股)公司製TSKgelGMHHR-M(長度30cm×內徑7.8mm)2根,移動相使用四氫呋喃,流速使用1mL/min.,檢測器使用RI。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依GPC法,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而求出。
[實施例1]
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氰酸酯化合物(以下簡稱TiPRCN。)之合成係依後述方式合成下式(1)表示之TiPRCN。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53-13
式(1)中,n表示1~20之整數。
<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以下簡稱「TiPROH」。)之合成>
首先依下列方法合成下式(2)表示之TiPROH。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53-14
式(2)中,n表示1~20之整數。
裝入苯酚113g、甲醇28g、氫氧化鈉12g,攪拌、溶解後加熱,於成為回流狀態之時點,費時2小時滴加2-噻吩醛33.8g。之後於回流溫度(90~100℃)反應20小時後,以35質量%鹽酸水溶液30g進行中和,並添加80質量%之聯胺水溶液5g。其次,添加甲基異丁酮150g,重複水洗後,於加熱減壓下餾去未反應之苯酚、甲基異丁酮,獲得TiPROH373g。獲得之TiPROH之OH基當量為156g/eq.。
<TiPRCN之合成>
然後使上述方法獲得之TiPROH20g(OH基當量156g/eq.)(OH基換算0.128mol)(重量平均分子量(Mw)540:GPC圖如圖1所示)及三乙胺9.8g(0.096mol)(相對於羥基1莫耳為0.75莫耳)溶於二氯甲烷100g,命名為溶液1。
將氯化氰12.6g(0.205mol)(相對於羥基1莫耳為1.60莫耳)、二氯甲烷29.5g、36質量%鹽酸20.1g(0.199mol)(相對於羥基1莫耳為1.55莫耳)、水124.8g於攪拌下,保持液溫-6~-3℃的狀態,費時10分鐘加注溶液1。溶液1的加注結束後,於同溫攪拌30分鐘後,費時15分鐘加注使三乙胺17.7g(0.173mol)(相對於羥基1莫耳為1.35莫耳)溶於二氯甲烷17.7g而得的溶液(溶液2)。溶液2的加注結束後,於同溫度攪拌30分鐘,使反應完結。
之後將反應液靜置,並將有機相與水相分離。將獲得之有機相以0.1N鹽酸60mL洗淨後,以水60g洗淨4次。水洗第4次的廢水的電傳導度為20μS/cm,確認藉由以水洗淨已將能去除的離子性化合物充分去除。將水洗後之有機相於減壓下濃縮,最終於90℃進行1小時濃縮乾固,獲得目的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褐色黏性物)22.7g。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00。GPC圖示於圖2。又,以FT-IR測得之TiPRCN之IR(紅外吸收)光譜顯示2235cm-1及2262cm-1(氰酸酯基)之吸收,且未顯示羥基之吸收。IR圖示於圖3。TiPRCN可對於甲基乙基乙酮,於25℃溶解50質量%以上。又,式(1)係n為2~5之範圍的化合物之混合物。
[實施例2]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製備及硬化物之製作>
將實施例1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100質量份投入茄形燒瓶,於150℃使其加熱熔融,以真空泵浦脫氣後,流入JIS-K7238-2-2009記載之模,放入到烘箱,於180℃加入3小時,之後於250℃加熱3小時,使其硬化,獲得1邊100mm、厚度2mm之硬化物。
(比較例1)
將實施例2中之TiPRCN改為使用100質量份,並改為使用100質量份之2,2-雙(4-氰氧基苯基)丙烷(三菱瓦斯化學製商品名skylex(註冊商標),簡稱TA),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硬化物。又,2,2-雙(4-氰氧基苯基)丙烷(skylex)相對於甲乙酮,於25℃可溶解50質量%以上。
[物性評價]
依以下方法評價以如上述方式獲得之各硬化物之特性。
<玻璃轉移溫度(Tg、℃)>
依循JIS-K7244-3(JIS C6481),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 Japan(股)公司製型號「AR2000」),以開始溫度30℃、結束溫度400℃、升溫速度3℃/分、測定頻率1Hz之條件,測定硬化物之動態黏彈性,定義此時獲得之損失彈性模數(E”)之最大值為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係耐熱性之指標。
<熱膨脹係數(ppm/℃)>
依循JIS-K-7197-2012(JIS C6481),使用熱機械分析裝置(SII technology(股)公司製商品名「TMA/SS7100」),測定硬化物之試驗片5mm×5mm×2mm、開始 溫度30℃、結束溫度330℃、升溫速度10℃/分、加重0.05N(49mN)在膨脹‧壓縮模式之熱機械分析,並測定於60~120℃每1℃之平均熱膨脹量。
<質量減少率(%)>
依循JIS-K7120-1987,使用示差熱熱質量同時測定裝置(理學(股)公司商品名「Thermoplus Evo TG8120」),測定試驗片3mm×3mm×2mm、開始溫度40℃、結束溫度500℃、升溫速度10℃/分、氮氣環境下之質量,並依下式計算於500℃之質量減少率。
質量減少率(%)=(D-E)/D×100
D代表於開始溫度之質量,E代表於500℃之質量。
在此,本實施形態中之阻燃性,定義為熱分解時之殘渣量多,亦即質量減少率低。
<於長期高溫(以下稱為長期加熱試驗)之質量減少率(%)>
針對以上述方法製備之硬化物,於熱風烘箱中在空氣氣體環境下於250℃保存360小時,測定保存後之質量,並依下式計算於長期加熱試驗之質量減少率。
質量減少率(%)=(F-G)/F×100
F表示長期加熱試驗前之質量,G表示長期加熱試驗後之質量。
評價結果示於表1。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57-15
由表1可知,本實施形態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氰酸酯化合物有優良的溶劑溶解性,操作性也優良。又,確認:使用了本實施形態之氰酸酯化合物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相較於使用習知品之氰酸酯化合物,熱膨脹率較低,有優良的阻燃性及耐熱性。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50質量份、聯苯芳烷基型環氧樹脂(商品名「NC-3000-FH」、日本化藥(股)製)50質量份、及熔融二氧化矽(商品名「SC2050MB」、Admatechs公司製)100質量份混合,獲得清漆。將此清漆以甲乙酮稀釋後,含浸塗佈於厚度0.1mm之E玻璃織布,再於165℃進行4分鐘加熱乾燥,獲得樹脂含量50質量%之預浸體。
重疊8片獲得之預浸體,配置厚12μm之電解銅箔(商品名「3EC-M3-VLP」、三井金屬礦業(股)製)於其疊層方向之上下兩側,以壓力40kgf/cm2、溫度230℃進 行120分鐘之疊層成型,獲得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銅疊層板(覆金屬箔疊層板)。使用獲得之覆銅疊層板,實施以下之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2]
將實施例3中之TiPRCN 50質量份改為使用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商品名「CA210」、三菱瓦斯化學(股)製)50質量份,除此以外和實施例3同樣進行,獲得厚度0.8mm之覆銅疊層板。獲得之覆銅疊層板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測定方法及評價方法]
<銅箔剝離強度(kN/m)>
針對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依循JIS C6481,使用附設12μm金屬箔之試驗片(30mm×150mm×0.8mm),以試驗數3測定銅箔之剝離強度,並定義下限值之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玻璃轉移溫度(℃)>
利用蝕刻去除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覆金屬箔疊層板之表面的銅箔,獲得測定用樣本。使用此測定用樣本,依循JISC6481以動態黏彈性分析裝置(TA INSTRUMENT製),利用DMA法測定玻璃轉移溫度。
<熱膨脹係數(ppm/℃)>
利用蝕刻去除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58-49
覆金屬箔疊層板之表面的銅箔,獲得測定用樣本。使用此測定用樣本,利用依JlS C6481規定之TMA法(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針對疊層板之絕緣層測定玻璃布之厚度方向之熱膨脹係數, 並求其值。具體而言,利用蝕刻除去上述獲得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之兩面之銅箔後,以熱機械分析裝置(TA INSTRUMENT製)以每分10℃從40℃升溫到340℃,並測定60℃至120℃之線熱膨脹係數(ppm/℃)。
<吸水率(%)>
使用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製作50mm×50mm之樣本,利用蝕刻去除此樣本之表面的銅箔,獲得測定用樣本。使用此測定用樣本,依循JIS C6481,以壓力鍋試驗機(平山製作所製,PC-3型),測定於121℃、2大氣壓分別處理1、3、5小時處理後之之吸水率。
<熱傳導率(W/m‧K)>
利用蝕刻去除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之表面的銅箔,獲得測定用樣本。測定此測定用樣本之密度,又利用DSC(TA Instrumen Q100型)測定比熱,再者利用氙快速分析儀(Xenon flash analyzer)(Bruker:LFA447Nanoflash)測定熱擴散率。熱傳導率係依以下之式計算。
熱傳導率(W/m‧K)=密度(kg/m3)×比熱(kJ/kg‧K)×熱擴散率(m2/S)×1000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59-16
由表2可確認,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達成剝離強度、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率、吸水率、及熱傳導率優良之預浸體及印刷電路板等。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獲得之氰酸酯化合物TiPRCN50質量份、式(8)表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MI-2300、馬來醯亞胺當量275g/eq.大和化成(股)製)50質量份、熔融二氧化矽(SC2050MB、Admatechs(股)製)100質量份混合,獲得清漆。將此清漆以甲乙酮稀釋,含浸塗佈於厚度0.1mm之E玻璃織布,於165℃進行3分鐘加熱乾燥,獲得樹脂含量50質量%之預浸體。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0-17
式中,n表示2~3之整數。
重疊8片獲得之預浸體,於上下配置厚12μm之電解銅箔(3EC-M3-VLP、三井金屬(股)製),以壓力40kgf/cm2、溫度230℃進行120分鐘之疊層成型,獲得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使用獲得之覆金屬箔疊層板,實施玻璃轉移溫度、熱膨脹係數、銅箔剝離強度及熱傳導率之評價。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3]
將實施例4中之利用實施例1獲得之TiPRCN 50質量份改為使用雙酚A型氰酸酯化合物(商品名「CA210」、三菱瓦斯化學(股)製)50質量份,除此以外,和實施例4同樣進行,獲得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獲得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之評價結果示於表3。
[測定方法及評價方法]
<玻璃轉移溫度(℃)>
依前述方法測定玻璃轉移溫度。
<熱膨脹係數(ppm/℃)>
依前述方法測定熱膨脹係數。
<彎曲彈性模數(GPa)>
利用蝕刻除去獲得之絕緣層厚度0.8mm之覆金屬箔疊層板之兩面之銅箔後,依循JIS C6481,使用試驗片(50mm×25mm×0.8mm),以試驗數5測定彎曲強度彈性模數,定義最大值之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熱傳導率(W/m‧K)>
以前述方法測定熱傳導率。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1-18
由表3確認,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達成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且彎曲彈性模數、熱傳導性有優良之預浸體及印刷電路板等。
[產業利用性]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在電氣‧電子材料、工作機械材料、航空材料等各種用途可作為例如:電絕緣材料、半導體塑膠封裝體、密封材料、黏著劑、疊層材料、光阻、積層疊層板材料等,可廣泛且有效地利用。尤其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特別可有利地使用在因應近年之資訊端末設備、通訊設備等的高整合‧高密度化的印刷電路板材料。
又,本實施形態之疊層板及覆金屬箔疊層板等,不只有耐熱性、及阻燃性,吸濕耐熱性也有優良的性能,故其工業上的實用性極高。
本實施形態之疊層板及覆金屬箔疊層板等,不只有高玻璃轉移溫度、低熱膨脹性,也在和金屬之密合性、熱傳導性也有優良的性能,故其工業上的實用性極高。
Figure 106110415-A0101-11-0002-3

Claims (23)

  1. 一種氰酸酯化合物,具有下列通式(1)表示之結構;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3-19
    式中,n表示2~10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氰酸酯化合物,其中,該氰酸酯化合物係下式(2)表示之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之氰酸酯化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3-20
    式中,n表示2~10之整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氰酸酯化合物,係不同n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4. 一種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氰酸酯化步驟,該步驟係將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予以氰酸酯化而獲得具有下列通式(1)表示之結構之氰酸酯化合物;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4-21
    式中,n表示2~10之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通式(1)表示不同n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氰酸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氰酸酯化步驟前更具有以下步驟:使2-噻吩醛與苯酚在鹼性觸媒存在下反應,而獲得該含有噻吩之苯酚酚醛清漆樹脂。
  7. 一種樹脂組成物,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氰酸酯化合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更含有選自於由馬來醯亞胺化合物、及環氧樹脂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以上,且該通式(1)表示不同n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氰酸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1~90質量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樹脂組成物,更含有選自於由該氰酸酯化合物以外之氰酸酯化合物、馬來醯亞胺化合物、苯酚樹脂、環氧樹脂、氧雜環丁烷樹脂、苯并
    Figure 106110415-A0305-02-0065-50
    化合物、及具有可聚合之不飽和基之化合物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樹脂組成物,含有環氧樹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樹脂組成物,含有馬來醯亞胺化合物。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更含有填充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填充材之含量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為50~1600質量份。
  15. 一種硬化物,係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
  16. 一種結構材料用預浸體,係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含浸或塗佈於基材並使其乾燥而成。
  17. 一種密封用材料,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18. 一種纖維強化複合材料,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19. 一種黏著劑,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20. 一種預浸體,具有基材,及含浸或塗佈於該基材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21. 一種覆金屬箔疊層板,具有:疊層了至少1片以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預浸體;及配置在該預浸體之單面或兩面之金屬箔。
  22. 一種樹脂片,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23. 一種印刷電路板,具有絕緣層及形成在該絕緣層之表面之導體層,該絕緣層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樹脂組成物。
TW106110415A 2016-03-31 2017-03-29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TWI739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0166 2016-03-31
JP2016070166 2016-03-31
JP2016070165 2016-03-31
JP2016070167 2016-03-31
JP2016-070165 2016-03-31
JP2016-070167 2016-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997A TW201806997A (zh) 2018-03-01
TWI739816B true TWI739816B (zh) 2021-09-21

Family

ID=59964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415A TWI739816B (zh) 2016-03-31 2017-03-29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112410A1 (zh)
EP (1) EP3438146A4 (zh)
JP (1) JP6838604B2 (zh)
KR (1) KR102338962B1 (zh)
CN (1) CN109071745B (zh)
CA (1) CA3018170A1 (zh)
TW (1) TWI739816B (zh)
WO (1) WO2017170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16532A (ja) * 2017-12-26 2019-07-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封止成形材料用組成物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JP2019137581A (ja) * 2018-02-09 2019-08-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表面粗化六方晶窒化ホウ素粒子、組成物、硬化物、単層樹脂シート、積層樹脂シート、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プリント配線板、封止用材料、繊維強化複合材料及び接着剤
DE102018214641B4 (de) * 2018-08-29 2022-09-22 Robert Bosch Gmbh Vergussmasse, Verfahren zum elektrischen Isolieren eines elektrischen oder elektronischen Bauteils unter Verwendung der Vergussmasse, elektrisch isoliertes Bauteil, hergestellt über ein solches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er Vergussmasse
CN111718685B (zh) * 2020-07-07 2022-07-29 遂宁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低固化温度且存储稳定性高的氰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73700B (zh) * 2021-06-30 2022-10-25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弯折耐压的5g柔性电路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17042327B (zh) * 2022-12-27 2024-01-30 珠海浩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介电常数印刷电路板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11347B (en) * 1996-12-25 2000-11-11 Nippon Kayaku Kk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use of poly-phenyl compounds, epoxy resin compositions and cured produ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48667B (zh) 1963-02-16 1967-08-31 Farbenfabriken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Leverkusen
JPS514312B1 (zh) 1969-11-28 1976-02-10
JPS5026727B1 (zh) 1970-12-26 1975-09-03
JPS514312A (en) 1974-07-02 1976-01-14 Toray Industries Yojuhorimachuno suibunoyobi teifutsutenfujunbutsujokyohoho
US4709008A (en) 1986-06-30 1987-11-24 Interez, Inc. Blend of tris (cyanatophenyl) alkane and bis(cyanatophenyl) alkane
JP3319061B2 (ja) 1993-08-20 2002-08-26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ア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991054B2 (ja) 1994-09-20 1999-12-2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アネー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5756592A (en) 1995-11-27 1998-05-26 Alliedsign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yanate ester resins having unique composition
AU5751298A (en) 1996-11-29 1998-06-22 Lonza A.G. Method for producing arylcyanates
JPH10237060A (ja) 1996-12-25 1998-09-08 Nippon Kayaku Co Ltd 多価フェノール類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11124433A (ja) 1997-10-22 1999-05-11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フェノールノボラック型シアン酸エステルプレポリマー
JP4111410B2 (ja) * 1999-05-14 2008-07-02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JP4082481B2 (ja) * 1999-08-25 2008-04-30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フェノール樹脂、エポキシ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製造法
JP4407823B2 (ja) 2004-02-18 2010-02-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なシアネートエステル化合物、難燃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4654770B2 (ja) 2005-05-30 2011-03-2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難燃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リプレグおよび積層板
JP5104312B2 (ja) * 2005-10-25 2012-12-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重合体
JP2010180147A (ja) 2009-02-04 2010-08-1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5630133B2 (ja) 2010-08-05 2014-11-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WO2012057144A1 (ja) 2010-10-29 2012-05-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5445442B2 (ja) * 2010-12-24 2014-03-19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積層板、樹脂シート、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半導体装置
KR20140005949A (ko) * 2011-02-04 2014-01-15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경화물
JP5609790B2 (ja) * 2011-06-24 2014-10-22 Dic株式会社 シア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10155835B2 (en) 2011-08-09 2018-12-1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Cyanate ester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cured product thereof composition
JP2013053218A (ja) 2011-09-02 2013-03-21 Kaneka Corp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封止用樹脂組成物
JP5988176B2 (ja) 2011-11-02 2016-09-0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及び積層板
JP6119668B2 (ja) * 2013-06-11 2017-04-2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下層膜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WO2014203866A1 (ja) 2013-06-18 2014-12-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樹脂シート及び金属箔張り積層板
JP2015209381A (ja) * 2014-04-24 2015-11-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JP6318820B2 (ja) * 2014-04-24 2018-05-0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樹脂シート及び金属箔張積層板
KR102298983B1 (ko) * 2014-08-12 2021-09-06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소자, 절연막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감방사선성 수지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11347B (en) * 1996-12-25 2000-11-11 Nippon Kayaku Kk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use of poly-phenyl compounds, epoxy resin compositions and cured produ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18170A1 (en) 2017-10-05
KR20180132648A (ko) 2018-12-12
US20200255575A1 (en) 2020-08-13
CN109071745B (zh) 2021-11-05
CN109071745A (zh) 2018-12-21
JPWO2017170375A1 (ja) 2019-02-07
US20190112410A1 (en) 2019-04-18
EP3438146A4 (en) 2019-12-25
TW201806997A (zh) 2018-03-01
WO2017170375A1 (ja) 2017-10-05
EP3438146A1 (en) 2019-02-06
JP6838604B2 (ja) 2021-03-03
KR102338962B1 (ko) 2021-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9816B (zh) 氰酸酯化合物與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預浸體、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著劑、覆金屬箔疊層板、樹脂片及印刷電路板
JP6879451B2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単層樹脂シート、積層樹脂シート、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プリント配線板、封止用材料、繊維強化複合材料及び接着剤
TWI627154B (zh) 氰酸酯化合物、含有該化合物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其硬化物
JP7176623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425228A (zh) 鹵化氰之製造方法、氰酸酯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及樹脂組成物
JP6602016B2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TWI674254B (zh) 氰酸酯化合物之組成物、包含該化合物之組成物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其硬化物
JP2015209381A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TW202017900A (zh) 氰酸酯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單層樹脂片、疊層樹脂片、預浸體、覆金屬箔疊層板、印刷配線板、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黏接劑、以及半導體裝置
TWI680146B (zh) 樹脂組成物及硬化物
JP6827645B2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単層樹脂シート、積層樹脂シート、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プリント配線板、封止用材料、繊維強化複合材料及び接着剤
TWI700328B (zh) 樹脂組成物、預浸體、樹脂片、覆金屬箔疊層板及印刷電路板
JP7052797B2 (ja) 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単層樹脂シート、積層樹脂シート、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プリント配線板、封止用材料、繊維強化複合材料及び接着剤
JP7198419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544713B2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KR101981440B1 (ko) 수지 조성물, 프리프레그, 금속박 피복 적층판, 수지 시트 및 프린트 배선판
TW201943691A (zh) 氰酸酯化合物、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單層樹脂片、疊層樹脂片、預浸體、覆金屬箔疊層板、印刷配線板、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以及黏接劑
JP7148859B2 (ja) シア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混合物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JP6829808B2 (ja)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樹脂シート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TW201943690A (zh) 氰酸酯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單層樹脂片、疊層樹脂片、預浸體、覆金屬箔疊層板、印刷配線板、密封用材料、纖維強化複合材料、以及黏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