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8700B - 美容器 - Google Patents

美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8700B
TWI738700B TW105143641A TW105143641A TWI738700B TW I738700 B TWI738700 B TW I738700B TW 105143641 A TW105143641 A TW 105143641A TW 105143641 A TW105143641 A TW 105143641A TW I738700 B TWI738700 B TW I7387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ollers
roller unit
handle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5891A (zh
Inventor
松下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7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78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power-driven
    • A61H15/0085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power-driven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92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2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rubbing or brushing
    • A61H7/003Hand-held or hand-drive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61H2007/009Kneading having massage elements rotating on parallel output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42Balls or 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42Balls or spheres
    • A61H2015/005Balls or spheres multiple on the same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53Support for the device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with further special therapeutic means, e.g. electrotherapy, magneto 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chromo therapy,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therap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以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佳,可獲得良好的使用感,同時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的美容器(1)為課題。美容器(1)係具備:把手(12)、滾輪單元(20)、及滾輪單元軸(30)。滾輪單元(20)上,係有2個滾輪(271、272)被可旋轉地設置。滾輪單元軸(30),係介隔在滾輪單元(20)與把手(12)之間,相對於把手(12)而將滾輪單元(20)予以可旋轉地支持。然後,從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方向(P)來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是位於,從通過2個滾輪(271、272)之兩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偏移開來的位置。

Description

美容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美容器。
先前,將肌膚以滾輪進行按壓等而達到按摩效果的美容器,已被提出數種。作為如此的美容器的例子,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具備具有2個滾輪之滾輪單元的美容器。於該當滾輪單元中,滾輪係在滾輪軸的兩端分別被支持成可旋轉,並且,滾輪單元係隔著滾輪單元軸而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把手。然後,滾輪軸是位於滾輪單元軸的延長線上,並且,滾輪軸係對滾輪單元軸呈垂直。藉由所述構成,一旦將2個滾輪抵接於肌膚面,則滾輪單元就可隔著滾輪單元軸而配合面對肌膚面的方向而旋轉。藉此,在把持著把手的狀態下,手腕不需要太大的彎折,就可使兩滾輪沿著肌膚面而轉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75984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構成中,如上述,在兩端具備滾輪的滾輪軸,是位於滾輪單元軸的延長線上。因此,在行進方向上,滾輪與肌膚面的接觸領域的中心位置和滾輪單元軸的延長線與肌膚面的交點位置之距離也就是拖曳長度,較難確保。藉此,滾輪的直進穩定性低,難以使滾輪抵接於面朝各種方向之肌膚面的狀態下滑順地轉動,因此使用便利性較差,使用感也容易變差。另一方面,藉由使把手相對於肌膚面而充分地躺平,可使滾輪單元軸與肌膚面的垂線所夾的角也就是後傾角變大,可確保拖曳長度而提高直進穩定性。可是,此情況下,滾輪所致之對肌膚面的按壓力容易降低,因此難以獲得充分的按摩效果。
本發明係有鑑於所述背景而研發,目的在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佳,可獲得良好的使用感,同時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的美容器。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在於一種美容器,係具備:把手;和滾輪單元,係有2個滾輪被可旋轉地設置;和滾輪單元軸,係介隔於上記滾輪單元與上記把手之 間,相對於上記把手而將上記滾輪單元予以可旋轉地支持;從上記滾輪單元軸的軸線方向來看,該滾輪單元軸的軸線係位於,從通過上記2個滾輪之兩重心的假想直線偏離的位置。
若依據上記美容器,則從滾輪單元軸的軸線方向來看,滾輪的重心係位於從滾輪單元軸的軸線偏離開來的位置上。因此,在將滾輪抵接於肌膚面之際,即使不使把手過度躺平而增大後傾角,仍可增大拖曳長度。因此,可謀求滾輪的直進穩定性之提升,不必大幅彎折手腕,可使滾輪容易沿著面朝各種方向之肌膚面而直進。藉此,可使使用便利性變佳,同時可使使用感變得良好。又,由於不需要使把手相對於肌膚面而過度地躺平,因此可維持滾輪對肌膚面的按壓力。其結果為,可達到高按摩效果。
如以上,若依據本發明,則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佳,可獲得良好的使用感,同時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的美容器。
1‧‧‧美容器
12‧‧‧把手
12a‧‧‧第1端部
12b‧‧‧第2端部
12c‧‧‧中央部
12d‧‧‧把持部
13‧‧‧基體
14‧‧‧第1罩子體
15‧‧‧第2罩子體
17‧‧‧迫緊
17a‧‧‧唇部
20‧‧‧滾輪單元
22‧‧‧軸保持器
23‧‧‧單元基礎
25‧‧‧蓋子
27a‧‧‧突起
27b‧‧‧溝
30‧‧‧滾輪單元軸
31‧‧‧墊圈
32‧‧‧螺帽
33‧‧‧彈簧
34‧‧‧擋止環
40‧‧‧軸承
41‧‧‧擋止環
42‧‧‧軸承間隔物
43‧‧‧卡止爪
44‧‧‧擴徑部
51‧‧‧透孔
52‧‧‧受光透鏡
60‧‧‧肌膚面
61‧‧‧中心位置
62‧‧‧交點位置
70‧‧‧假想長方形
71、72、73、74‧‧‧頂點
121‧‧‧滾輪單元軸安裝部
122‧‧‧螺絲
125‧‧‧第2彈簧卡合部
128‧‧‧第1把持部
129‧‧‧第2把持部
151、152‧‧‧夾子
201、202、203、204‧‧‧滾輪支持體
211、212、211s、212s‧‧‧滾輪軸
211a‧‧‧尖端
211b、212b‧‧‧基端
212a‧‧‧尖端
213、214‧‧‧細頸部
215、216‧‧‧防脫落頭部
221、222‧‧‧按壓部
223‧‧‧凸片
224‧‧‧螺絲
231‧‧‧支持筒
232‧‧‧支持筒
233‧‧‧軸安裝部
234‧‧‧第1彈簧卡合部
241‧‧‧前側單元罩子
241a、241b、242a、242b‧‧‧支持筒罩子部
242‧‧‧後側單元罩子
261‧‧‧芯材
262‧‧‧蓋子材
263‧‧‧外被材
271、272、273、274、275、276、278、271a、272a‧‧‧滾輪
281‧‧‧落差部
282‧‧‧空間
301‧‧‧尖端
301a‧‧‧尖端面
302a‧‧‧螺絲孔
302b‧‧‧缺損面
302‧‧‧基端
303‧‧‧軸線
304‧‧‧公螺絲部
305‧‧‧D字型部
331‧‧‧第1端部
332‧‧‧第2端部
701‧‧‧長邊
702‧‧‧短邊
G1、G2、G3、G4‧‧‧重心
[圖1]實施例1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2]圖1的II-II位置部分剖面側面圖。
[圖3]實施例1的美容器的正面圖。
[圖4]實施例1的滾輪單元的分解斜視圖。
[圖5]圖2的V-V線位置剖面圖。
[圖6]實施例1的滾輪單元的滾輪及上面罩子拆下之狀態的正面斜視圖。
[圖7]實施例1的滾輪單元軸及墊圈的斜視圖。
[圖8]變形例1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9]變形例1的美容器的正面圖。
[圖10]變形例1的部分剖面側面圖。
[圖11]實施例2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12]圖11的XII-XII位置部分剖面側面圖。
[圖13]實施例3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14]圖13的XIV-XIV位置剖面圖。
[圖15]實施例4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16]實施例4的美容器的側面圖。
[圖17]圖15的XVII-XVII位置部分剖面側面圖。
[圖18]實施例4的滾輪單元的正面圖。
[圖19]實施例4的滾輪單元的分解斜視圖。
[圖20]圖16的XX-XX線位置剖面圖。
[圖21]實施例5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22]實施例5的美容器的側面圖。
[圖23]實施例5的美容器的正面圖。
[圖24]變形例2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25]變形例3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26]實施例6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27]實施例6的美容器的,(a)第1使用模式的側面圖,(b)第2使用模式的側面圖。
[圖28]實施例6的美容器的第3使用模式的底面圖。
[圖29]變形例4中的美容器的使用狀態的底面圖。
[圖30]實施例7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31]實施例7的美容器的正面圖。
[圖32]實施例8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33]變形例5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34]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斜視圖。
[圖35]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36]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正面圖。
[圖37]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側面圖。
[圖38]圖35的XXXVIII-XXXVIII線位置剖面圖。
[圖39]圖35的XXXIX-XXXIX線位置剖面圖。
[圖40]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41]實施例9的滾輪單元的正面圖。
[圖42]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3]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4]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5]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6]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7]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8]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49]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50]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51]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52]實施例9的美容器的使用態樣的說明用模式圖。
[圖53]變形例的滾輪的斜視圖。
[圖54]實施例10的美容器的上面圖。
[圖55]實施例10的美容器的側面圖。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滾輪的重心,係意味著滾輪的幾何學上的重心。
上記滾輪單元,係具備一對滾輪軸,其係在 各個尖端上將上記滾輪予以可旋轉地支持,並且尖端是分開地而被設置,較為理想。此情況下,作為滾輪之旋轉軸的一對滾輪軸是外擴狀地配置,因此可藉由一對滾輪而將肌膚面捏起,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甚至,由於更進一步提高滾輪與肌膚面的密接性,因此可維持滾輪與肌膚面呈密接的狀態,滾輪單元容易隔著滾輪單元軸而旋轉。其結果為,使該當美容器沿著肌膚面而運動時的滾輪的追隨性會提升。
上記滾輪單元軸的基端側與上記把手係被連接,上記滾輪單元軸的尖端側與上記滾輪單元係被連接; 上記一對滾輪軸,係位於同一平面上,並且,對上記滾輪單元軸的軸線呈傾斜,較為理想。此情況下,使一對滾輪在抵接於肌膚面的狀態下,往平行於肌膚面之方向上的滾輪單元軸的尖端側移動,藉此,就可藉由一對滾輪而按壓肌膚面。然後,藉由使一對滾輪往平行於肌膚面之方向上的滾輪單元軸的尖端側的相反側的基端側移動,就可將肌膚面捏起。藉此,就可獲得肌膚面的按壓及捏起所致之揉捏之效果,可達成更高的按摩效果。
上記滾輪單元係至少被具備一對,較為理想。此情況下,係具備至少4個滾輪,而這些滾輪係可協調而揉捏肌膚面,因此可達成更高的按摩效果。
上記一對滾輪單元,係對稱於上記把手之中心軸而被配置,較為理想。此情況下,在把持著把手的狀態下可使各滾輪容易抵接於肌膚面,因此使用便利性會變 佳,同時可謀求按摩效果的提升。
上記滾輪單元係至少被具備二對,較為理想。此情況下,至少8個滾輪會協調,而揉捏肌膚面,因此可達成更高的按摩效果。
[實施例] (實施例1)
上記美容器的實施例,說明如下。
實施例1中的美容器1,係如圖1、圖2所示,具備:把手12、滾輪單元20、及滾輪單元軸30。
滾輪單元20上,係有2個滾輪271、272被可旋轉地設置。
滾輪單元軸30,係介隔在滾輪單元20與把手12之間,相對於把手12而將滾輪單元20予以可旋轉地支持。
然後,如圖3所示,從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方向P來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是位於,從通過2個滾輪271、272之兩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偏離開來的位置。
以下,詳述本例的美容器1。
如圖1所示,美容器1係具備:略棒狀的把手12、和位於把手12之長邊方向尖端側Y1的滾輪單元20。把手12,係如圖2所示,具備基體13、第1罩子體14及第2罩子體15。基體13的外周緣全體,係有環狀的迫緊17 是被一體化而被固著。在迫緊17上係形成有,可對第1罩子體14的開口內周緣做卡合的唇部17a。然後,對基體13裝著第1罩子體14及第2罩子體15,迫緊17的唇部17a係被壓接於第1罩子體14的開口內周緣,藉此,可以防止水從第1罩子體14與第2罩子體15之間隙侵入到把手12的內部。藉此,把手12的內部的基體13中所具備的電裝品就不會碰到水。
如圖1~圖3所示,在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尖端側Y1,係設有滾輪單元20。滾輪單元20,係具備2個滾輪271、272。滾輪271、272,係分別被設在一對滾輪軸211、212的尖端211a、212a。
然後,如圖4、圖5所示,一對滾輪軸211、212,係分別插通於,被形成在單元基礎23上的一對圓筒部231、232。一對滾輪軸211、212的基端211b、212b,係分別從圓筒部231、232露出。在一對滾輪軸211、212的基端211b、212b,係設有被縮徑的細頸部213、214,細頸部213、214的更基端側係被形成有,比細頸部213、214還要擴徑的防脫落頭部215、216。
如圖6所示,在單元基礎23上,係在一對圓筒部231、232之間,配置有軸保持器22。在軸保持器22的兩端部,係如圖4、圖6所示般地形成有,用來壓住一對滾輪軸211、212的細頸部213、214所需的半圓筒狀的按壓部221、222。然後,如圖6所示,軸保持器22,係在被軸保持器22的按壓部221、222按住兩一對滾輪軸 211、212的細頸部213、214的狀態下,藉由螺絲224(參照圖4)而被固定在單元基礎23及後述的後側單元罩子242。藉此,如圖5所示,各一對滾輪軸211、212,係在嵌合於單元基礎23的支持筒231、232的狀態下被支持,而被防止脫落。然後,如圖4所示,單元基礎23,係被前側單元罩子241、後側單元罩子242所覆蓋。在前側單元罩子241、後側單元罩子242,係分別形成有半圓筒狀的支持筒罩子部241a、241b、242a、242b,覆蓋住一對支持筒231、232。
如圖4、圖5所示,對支持筒罩子部241a、241b、242a、242b係嵌合有,由合成樹脂所成的圓筒狀的蓋子25。藉由蓋子25,支持筒罩子部241a、241b、242a、242b及支持筒231、232係被密封,並且,可防止滾輪軸211、212的鬆動。又,藉由蓋子25,可確保滾輪單元20與後述的滾輪271、272的外表面之間的電氣絕緣性。
如圖4所示,在滾輪軸211、212,係安裝有軸承40。軸承40係由合成樹脂所成,呈現圓筒狀。軸承40,係如圖4、圖5所示,在其內側係被插通有滾輪軸211、212,並且,藉由滾輪軸211、212的尖端211a、212a上所被安裝的擋止環41而隔著軸承間隔物42而被防脫落固定。對包含軸承40之正反兩面的外側全面都施以金屬鍍敷,以確保軸承40與滾輪軸211、212之間的導電。又,亦可取代金屬鍍敷,改為藉由以導電性樹脂來構 成軸承40,來確保兩者的導電。
如圖4、圖5所示,在軸承40的外周面,係有卡止爪43往徑方向外方被突出形成。如圖5所示,對卡止爪43係卡合有後述的滾輪271、272的落差部281。又,在軸承40的端部係形成有,往徑方向外方Y1擴徑而成的擴徑部44。然後,在卡止爪43與擴徑部44之間,係有落差部281位於其中。落差部281,係抵接於卡止爪43及擴徑部44,被兩者所夾住。藉此,滾輪271、272係相對於滾輪軸211、212而被定位,並且,可降低滾輪271、272的鬆動。
如圖4、圖5所示,滾輪271、272,係隔著被設在滾輪軸211、212的軸承40,在滾輪軸211、212連同軸承40一起被可旋轉地支持。如圖5所示,滾輪271、272,係由:由合成樹脂所成之芯材261、和嵌合於芯材261之尖端內周的由合成樹脂所成之蓋子材262、和在芯材261及蓋子材262的外周被覆成形的由合成樹脂所成之外被材263所構成。在外被材263的外表面,係施以作為導電部的導電金屬鍍敷,以確保軸承40之間的導電。在芯材261的內側係形成,讓軸承40插入配置的空間282。然後,在空間282的內壁面係形成有,可卡合於卡止爪43的落差部281。空間282中係有軸承40被插入配置,藉由卡止爪43卡合於落差部281,就可防止滾輪271、272對軸承40的脫落。藉此,滾輪271、272,係以覆蓋的方式分別被設在一對滾輪軸211、212的尖端 211a、212a。
如圖6所示,在滾輪單元20係形成有,用來讓滾輪單元軸30連接所需的軸安裝部233。滾輪單元軸30係呈略棒狀。軸安裝部233,係呈略圓筒狀,在其內側係有圖7所示的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301插通。如圖7所示,在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301係形成有,在外周面被施以螺旋切削的公螺絲部304。在公螺絲部304的基端側P2係形成有,將滾輪單元軸30的外周面予以縮徑同時切缺一部分的D字型部305。
然後,如圖4、圖6所示,滾輪單元軸30係被插通於軸安裝部233,公螺絲部304及D字型部305係從軸安裝部233突出,並且,墊圈31及螺帽32係被安裝。如圖7所示,墊圈31係其內側形狀是沿著D字型部305而呈D字型,並且,墊圈31的厚度與D字型部305的高度是大略相同。藉此,滾輪單元軸30就可對軸安裝部233可旋轉地被防脫落固定。然後,墊圈31的內側形狀是沿著D字型部305而呈D字型,藉此,即使令滾輪271、272旋轉,墊圈31仍不會隨著其而旋轉。因此,由於滾輪271、272的旋轉力不會傳達至螺帽32,因此可以防止伴隨滾輪271、272的旋轉而來的螺帽32之鬆脫。甚至,如圖2所示,在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面301a係抵接有,被形成在軸保持器22的凸片223。藉此,可確保滾輪單元軸30與軸保持器22的導電。
如圖2所示,在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係 形成有螺絲孔302a。在把手12的尖端之內部係形成有,內面是具有符合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的側面之形狀的筒狀的滾輪單元軸安裝部121。然後,在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位於滾輪單元軸安裝部121之內側的狀態下,藉由螺絲122被螺入螺絲孔302a,滾輪單元軸30就在滾輪單元軸安裝部121被螺固。亦即,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301側係被連接至滾輪單元20,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側係被連接至把手12的尖端12a。如此一來,滾輪單元20,係在把手12的尖端12a被可旋轉地安裝。然後,如圖7所示,在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係形成有,基端302的側面的一部分有所缺損的缺損面302b。藉此,可防止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在滾輪單元軸安裝部121內旋轉,可防止螺絲122的鬆脫。
然後,如圖2、圖4所示,在滾輪單元軸30中係插通有,屬於螺旋彈簧的彈簧33。如圖2所示,彈簧33之一方的端部也就是第1端部331係卡合於,被形成在單元基礎23的第1彈簧卡合部234。另一方面,彈簧33之他方的端部也就是第2端部332係卡合於,被形成在把手12的尖端12a之內部的第2彈簧卡合部125。藉此,滾輪單元20係被撥彈而想要回到所定的初期位置。在本例中,滾輪單元20,係以該當所定的初期位置為基準,而可在-90°~90°的範圍中做旋轉。
如圖2所示,滾輪單元軸30,係隨著從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往尖端301而越靠近於把手12的長 邊方向Y的尖端側Y1的方式,對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呈傾斜。在本例中,滾輪單元軸30與把手12的長邊方向Y上的軸線15所夾的角α,係為125°。
如圖5所示,一對滾輪軸211、212係位於同一平面S(參照圖2)上。然後,如圖2所示,滾輪軸211、212,係對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呈傾斜。如圖5所示,一對滾輪軸211、212係以尖端211a、212a分開的方式,被軸保持器22所保持。在本例中,同一平面上中的一對滾輪軸211、212的夾角β係為80°。
如圖3所示,從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的方向P(參照圖2)來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是位於,從通過一對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偏離開來的位置。亦即,軸線303與假想直線GL係不交叉。
如圖1及圖3所示,在把手12的上面,係在第1罩子體14形成有透孔51。在透孔51,係有由透明的合成樹脂所成之受光透鏡52是隔著未圖示的密封材而被嵌合。於受光透鏡52的內側(把手12的內部)中,在基體13係配置有未圖示的太陽能電池板。該當太陽能電池板的正、負之輸出端子,係連接於把手12的外表面的導電部及滾輪單元軸30。密封材係防止水往把手12內的侵入。
如圖2所示,本例的美容器1,係把持著把手12而使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使其 往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移動而使用。然後,肌膚面60的與滾輪271之接觸領域的中心位置61和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與肌膚面60的交點位置62之距離,係為拖曳長度TL。
接著詳述本實施例的美容器1的作用效果。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從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方向P來看,在從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偏離的位置上,係有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座落該處。因此,使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之際,即使不使把手12過度躺平,仍可增大拖曳長度TL。因此,謀求滾輪271、272的直進穩定性之提升,因此不必大幅彎折手腕,可使滾輪271、272容易沿著面朝各種方向之肌膚面60而直進。藉此,可使使用便利性變佳,同時可使使用感變得良好。又,由於不需要使把手12相對於肌膚面60而過度地躺平,因此可維持滾輪271、272對肌膚面60的按壓力。其結果為,可達到高按摩效果。
又,在本例中,滾輪單元20,係具備,在各個尖端211a、212a上將滾輪271、272予以可旋轉地支持,並且尖端211a、212a是分開地而被設置的一對滾輪軸211、212。藉此,作為滾輪271、272之旋轉軸的一對滾輪軸211、212是外擴狀地配置,因此可藉由一對滾輪271、272而將肌膚面60捏起,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甚至,由於更進一步提高滾輪271、272與肌膚面60的密接性,因此可維持滾輪271、272與肌膚面60呈密接的狀 態,滾輪單元20容易隔著滾輪單元軸30而旋轉。其結果為,使該當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60而運動時的滾輪271、272的追隨性會提升。
又,在本例中,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側與把手12係被連接,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301側與滾輪單元20係被連接。然後,一對滾輪軸211、212,係位於同一平面上,並且,對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呈傾斜。藉此,如圖2所示,使一對滾輪271、272在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往平行於肌膚面60之方向U上的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側U1移動,藉此,就可藉由一對滾輪271、272而按壓肌膚面60。然後,在使一對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往平行於肌膚面60之方向U上的滾輪單元軸30的尖端側U1的相反側的基端側U2移動,藉此就可將肌膚面60捏起。藉此,就可獲得肌膚面60的按壓及捏起所致之揉捏之效果,可達成更高的按摩效果。
又,在本例中,把手12係呈棒狀,滾輪單元軸30,係隨著從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往尖端301而越靠近於把手12的長邊方向尖端側Y1的方式,對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呈傾斜。藉此,在把持著把手12的狀態下,容易使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使用便利性會變佳。
如以上,若依據本例,則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佳,可獲得良好的使用感,同時可達成高按摩效果的 美容器1。
此外,作為變形例1,亦可設計成圖8~圖10所示的美容器1。該當變形例1中的美容器1,係如圖9所示,一對滾輪軸211、212,係位於同一平面S上,並且,如圖10所示,該當平面S係與滾輪單元軸30平行。於本例中也是,可將拖曳長度TL變得非常大,因此可提升直進穩定性,可獲得和實施例1同等的作用效果。
(實施例2)
實施例1的美容器1係將滾輪單元20具備1個,但實施例2的美容器1,係如圖11所示般地具備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分別具有和實施例1的滾輪單元20同等的構成。然後,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中所具備的4個滾輪271、272、273、274之重心G1、G2、G3、G4,係被構成為可位於同一平面上。然後,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如圖11所示,以使得各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會位於同一平面S1上的方式,以通過把手12之中心的假想直線L1為基準而被對稱地配置。如圖12所示,在本例中各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在同一平面上的夾角γ係為120°。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藉由使4個滾輪271~274之重心G1~G4能夠位於同一平面上而被構成,可使4個滾輪271~274同時抵接於肌膚面60。然後,藉由4個滾輪271~274,可達到肌膚面60的揉搓效果,因 此可獲得高按摩效果。再者,一方的滾輪單元201中所具備的滾輪271、和他方的滾輪單元202中所具備的滾輪273之間也可達到肌膚的揉搓效果,又,一方的滾輪單元201中所具備的滾輪272、和他方的滾輪單元202中所具備的滾輪274之間也可達到肌膚的揉搓效果,因此可獲得更高的按摩效果。此外,在本例中也是可以達成和實施例1同等之作用效果。
(實施例3)
實施例2的美容器1係將滾輪單元20具備一對,但實施例3的美容器1,係如圖13所示般地具備二對滾輪單元201、202、203、204。二對滾輪單元201、202、203、204係分別具有和實施例1的滾輪單元20同等的構成。
然後,如圖13所示,本例中的二對的滾輪單元201、202、203、204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的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係在把手12的一端側,從上面來看,位於正交於把手12之長邊方向Y的假想直線L3上,並且,以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中心線L2為基準而被對稱配置。另一方面,另一對滾輪單元203、204中的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係在把手12的他端側,從上面來看,位於正交於把手12之長邊方向Y的假想直線L3上,並且,以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中心線L2為基準而被對稱配置。
如圖14所示,在本例的美容器1中,滾輪單元201~204,係都是在正交於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及寬度方向X的厚度方向Z上,在把手12中的受光透鏡52所被設置的上面側Z1的相反側的下面側Z2,有各滾輪271、272座落在該位置而設置。又,在本例中,在同一平面S3(參照圖13)上,各個滾輪單元軸30的軸線303所夾的角δ係為100°。
二對的滾輪單元201、202、203、204中的8個滾輪271~278係被構成為,各個重心G1、G2是會位於同一平面上。然後,8個滾輪271~278可同時抵接於肌膚面60,可獲得高按摩效果。再者,於各個滾輪單元201~204中,藉由以滾輪單元軸30為中心而旋轉,8個滾輪271~278就可將使用者身體的大幅彎曲之部位予以包圍。藉此,可有效果地按摩肩膀等的肌膚面60。於本例的美容器1中,也是可以達成和實施例1及實施例2同等的作用效果。
(實施例4)
上記美容器的其他實施例,說明如下。
實施例4中的美容器1,係如圖15、圖16所示,係為具備可旋轉的4個滾輪271、272的美容器。然後,美容器1係具備:把手12、和在把手12上被可旋轉地支持的滾輪單元20。
如圖15所示,滾輪單元20,係將滾輪271、272具 備為2個,並且,如圖16、圖18所示,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和通過該當滾輪單元20中所具備的2個滾輪271、272之兩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是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而被構成。亦即,旋轉軸線303與假想直線GL係不相交。
以下詳述本例的美容器1。此外,與上述的實施例同等的構成,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5~圖18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具有彼此相同的結構。
在本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以該當所定的初期位置為基準,而可在-90°~90°的範圍中做旋轉。然後,如圖16所示,第1滾輪單元201中的可動軌跡R1、和第2滾輪單元202中的可動軌跡R2,係為分離。藉此,彼此的可動範圍係不重疊。
如圖16所示,滾輪單元軸30,係於側面視來看相對於把手12的長邊方向Y上的軸線YL而位於相同側,隨著從滾輪單元軸30的基端302往尖端301而越靠近於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尖端側Y1的方式,對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呈傾斜。在本例中,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與把手12的長邊方向Y上的軸線YL所夾的角α,係為125°。
然後,如圖15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以使得各個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會位於同一平面S1上的方式,以通過把手12之中心的假想直線 L1為基準而被對稱地配置。如圖16所示,一對滾輪單元軸30,係彼此的旋轉軸線303係在分別從基端302往尖端301的相反側延伸的部分處,彼此交叉。藉此,一對滾輪單元軸30,係從基端302越往尖端301就越彼此分離,被設成外擴狀。在本例中,各個旋轉軸線303在同一平面S1上的夾角γ係為120°。
如圖18所示,從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的方向P來看,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是位於,從通過一對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偏離開來的位置。亦即,旋轉軸線303、與假想直線GL,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如圖16、圖20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中所具備的4個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參照圖15),係被構成為可位於同一平面上。
如圖15所示,和上述的實施例同樣地,於受光透鏡52的內側(把手12的內部)中,在基體13係配置有未圖示的太陽能電池板。該當太陽能電池板的正、負之輸出端子,係連接於把手12的外表面的導電部及滾輪單元軸30。從滾輪單元軸30往滾輪271、272的導通,係透過圖19、圖20所示的軸保持器22、滾輪軸211、212、軸承40而進行。如圖17所示,把手12與滾輪271、272接觸於肌膚面60之際係形成閉電路,可往人體通過微弱電流。藉此,人體的細胞就被刺激,可活性化而獲得美容效果。
如圖17所示,本例的美容器1,係把持著把手12而使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使其往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移動而使用。然後,肌膚面60的與滾輪271之接觸領域的中心位置61和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與肌膚面60的交點位置62之距離,係為拖曳長度TL。
接著詳述本實施例的美容器1的作用效果。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具備可旋轉的4個滾輪271、272,其中2個滾輪271、272所被設置的滾輪單元201(202),係以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在把手12上被可旋轉地支持。因此,4個滾輪271、272之中,被設在同一滾輪單元201(202)上的一對滾輪271、272係彼此的位置關係是被固定,但該當一對滾輪271、272與其他的滾輪(不同滾輪單元202(201)上的滾輪271、272)的位置關係,係藉由滾輪單元201(202)的旋轉而為可變。因此,揉捏的態樣係並非一直一樣,所以即使反覆使用,也能抑制使用者的厭倦感。
再者,4個滾輪271、272,係藉由該當滾輪單元201(202)的旋轉,而在不同滾輪單元201、202間,其位置關係係為可變,因此,即使把持美容器1的手的手腕沒有大幅彎折,仍可使滾輪271、272容易追隨於彎曲的肌膚面60,提升使用便利性。藉此,該當美容器,係可容易使用於身體的各種部位。
例如,在先前之構成的美容器中,在使用 時,用右手把持把手而對左側腹進行施術的情況下,為了使滾輪抵接於肌膚面,必須使手腕大幅彎折而將把手拿成對肌膚面呈現立起的狀態才行。然而,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即使用右手把持把手12而對左側腹進行施術的情況下,藉由滾輪單元201、202的旋動,即使不使手腕大幅彎折而將把手12拿成對肌膚面60呈立起,仍可使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而進行施術。藉此,使用便利性就變佳。
又,在本例中,滾輪單元201、202係具備為一對。藉此,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可分別相對於把手12而旋轉,因此可容易改變彼此的位置關係,以使得4個滾輪271、272會沿著肌膚面60。藉此,不必把手腕彎折而使用、不必將把手12大幅傾斜,就能對身體的各種部位使用滾輪271、272,可更進一步提升滾輪271、272對肌膚面60的追隨性,可更加容易地使用於身體的各種部位。
又,在本例中,滾輪單元201、202,係具備,在各個尖端211a、212a上將滾輪271、272予以可旋轉地支持,並且具備被設置成外擴狀的一對滾輪軸211、212。藉此,滾輪271、272的旋轉軸線303係被外擴狀地配置,一對滾輪271、272的旋轉軸線303係相對於行進方向而為前傾之際,滾輪271、272在肌膚面60上將周圍的皮膚往下方按壓撐開的方式而旋轉,藉此可按壓肌膚面60,在後傾之際,滾輪271、272在肌膚面60上將周圍的 皮膚以往上提拉的方式而捲入藉此而可捏起肌膚面60,達到高按摩效果。甚至,在捏起的狀態下,更進一步提高了滾輪271、272與肌膚面的密接性,因此可容易維持滾輪271、272與肌膚面60呈密接的狀態。其結果為,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60而運動時的滾輪271、272的追隨性會提升。
又,在本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位於同一平面S1上。藉此,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分別以位於同一平面S1上的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旋轉,因此可使各滾輪271、272容易追隨於肌膚面60。
又,在本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以從把手12外擴狀地延伸的狀態而被設置。亦即,一對滾輪單元軸30,係使連接於把手12側的端部從基端302,越往被連接於滾輪單元201、202的尖端301就越彼此遠離的方式,而被配置。藉此,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60而移動時,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中,可以用行進方向前側的滾輪單元201(202)的2個滾輪271、272按壓著肌膚,同時,可以用行進方向後側的滾輪單元202(201)的2個滾輪271、272捏起肌膚。藉此,只須往一方向移動就可產生肌膚的按壓與捏起之兩作用,因此可有效果地揉捏肌膚而達到高按摩效果。
又,在本例中,在4個滾輪271、272之中,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上所被設置的滾輪271、 272,係彼此的可動軌跡R1、R2係為分離地而被構成。藉此,在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之間,可防止相鄰的滾輪彼此接觸。其結果為,可以抑制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之間的相鄰的滾輪間不小心變窄而導致夾住肌膚。甚至,在4個滾輪271、272同時接觸肌膚的狀態下,藉由使把手12相對於滾輪單元軸30而旋轉,就可沿著把手12而把各滾輪單元201、202推出。藉此,滾輪單元201、202係會旋動,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之間的滾輪之間隔會有變化。然後,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之間的相鄰之一組的滾輪之間隔會變小而彼此靠近,另一組的滾輪之間隔係會變大而彼此遠離地移動。如此,藉由操錯彼此不同滾輪單元201、202之間的滾輪之間隔的變化,就可進行滾輪271、272所致之揉捏動作。
又,在本例中係被構成為,4個滾輪271、272是可同時接觸同一平面S0上。藉此,可使4個滾輪271、272確實接觸肌膚而達到按摩效果。
又,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從旋轉軸線303的軸線方向P來看,在從旋轉軸線303偏離的位置上,係有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座落該處。然後,若使4個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則自然地拖曳長度TL會變成較大的狀態。因此,謀求滾輪271、272的直進穩定性之提升,因此可使滾輪271、272容易沿著面朝各種方向之肌膚面60而直進。藉此,可使使用便利性變佳,同時可使使用感變得良好。
此外,在本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由具有完全相同構成的第1滾輪單元201和第2滾輪單元202所成,但亦可替換之,在達成上記作用效果的範圍內,由並非完全相同但可辨識成同等構成的2個滾輪單元來組成之。例如,亦可每一滾輪單元地,滾輪271、272的直徑有所不同、或滾輪軸211、212的長度有所不同等等。
如以上,若依據本例,則可提供一種,即使反覆使用,使用者也難以感到厭倦,並且,可使用於身體的各種部位而使用便利性佳的美容器1。
(實施例5)
在實施例5中的美容器1中,如圖21~圖23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分別設於,比把手12的長邊方向Y上的中央部12c還靠第1端側Y1,且如圖22所示,於厚度方向Z上是被設在,受光透鏡52(參照圖21)被設置側的相反側。此外,與實施例4同等的構成,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21所示,以各個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會位於同一平面S1上的方式,以通過把手12之中心的假想直線L1為基準而被對稱地配置。然後,如圖22、圖23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中所具備的4個滾輪271、272,係可同時接觸於同一平面S0而被構成。又,如圖23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於本例中 也是,旋轉軸線303,是在從基端302往與尖端301相反側的位置的部分上彼此交叉,彼此的夾角γ係為120°。在本例中,如圖21所示,從上面來看時,該當平面S1與假想直線L1係正交。
在本例中,如圖21、圖22所示,把手12係在中央部12c縮窄,從中央部12c往第2端側Y2的部分是形成了容易把持之構成的把持部12d。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從把手12的中央部12c往第1端部Y1側設置一對滾輪單元201、202,從把手12的中央部12c往2端部Y2側形成有把持部12d,因此在把持著把持部12d的狀態下可容易使4個滾輪271、272沿著肌膚面60移動,操作性佳。再加上,由於把持部12d並非位於滾輪單元201、202之間,因此不需要考慮為了能夠把持住把持部12d而讓使用者的手放入滾輪單元201、202之間等。因此,滾輪單元201、202間的間隔係可遠比使用者的手的寬度還窄。其結果為,可縮窄各滾輪之間隔,可將4個滾輪271、272所致之施術,適用於肌膚面60的窄範圍中。此外,在本例中也是可以達成和實施例4同等之作用效果。
甚至,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如圖22所示,在將4個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藉由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厚度方向Z之上面側Z1彎折,使美容器1往長邊方向Y的第1端側部Y1傾斜,可使位於長邊方向Y的第1端側部Y1的滾輪271、 272之間隔(參照圖21)變窄,並且,可使位於長邊方向Y的第2端側部Y2的滾輪271、272之間隔變寬。另一方面,藉由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厚度方向Z之下面側Z2彎折,使美容器1往長邊方向Y的第2端側部Y2傾斜,可使位於長邊方向Y的第1端側部Y1的滾輪271、272之間隔(參照圖21)變寬,並且,可使位於長邊方向Y的第2端側部Y2的滾輪271、272之間隔變窄。因此,藉由反覆進行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厚度方向Z之上面側Z1彎折的動作和往下面側Z2彎折的動作,可將變窄的滾輪271、272之間的肌膚予以掐捏,並且,可將變寬的滾輪271、272之間的肌膚予以撐開,可以揉搓肌膚的方式,進行按摩。
此外,在本例中,如圖21所示從上面來看,與假想直線L1正交的平面S1上,係有一對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座落該處,但亦可替換之,變成如圖24所示的變形例2。亦即,如圖24所示,在變形例2中,從上面來看,一對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是彼此交叉。此情況下,於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中,位於長邊方向Y的第1端側部Y1的滾輪271、272之間所產生的按壓及揉捏的強度,和位於第2端側部Y2的滾輪271、272之間所產生的按壓及揉捏的強度係為不同,因此使用者可分別獲得不同的體感,可更進一步提高按摩效果,並且即使反覆使用也能抑制厭倦。
甚至,在實施例5中,如圖21所示從上面來 看,與假想直線L1正交的平面S1上,係有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座落該處,但亦可替換之,變成如圖25所示的變形例3。在變形例3中,如圖25所示,從上面來看,假想直線L1上係有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分別座落該處而被構成,平面S1與假想直線L1係重疊。
甚至,若依據變形例3的美容器1,則在將4個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藉由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短邊方向X之一方側X1彎折,使美容器1往短邊方向X之一方側X1傾斜,可使位於短邊方向X之一方側X1的滾輪271、272之間隔(參照圖25)變窄,並且,可使位於短邊方向X之他方側X2的滾輪271、272之間隔變寬。另一方面,藉由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短邊方向X之他方側X2彎折,使美容器1往短邊方向X之他方側X2傾斜,可使位於短邊方向X之一方側X1的滾輪271、272之間隔(參照圖25)變寬,並且,可使位於短邊方向X之他方側X2的滾輪271、272之間隔變窄。因此,藉由反覆進行使把持住把持部12d的手腕往短邊方向X之一方側X1彎折的動作和往他方側X2彎折的動作,可將變窄的滾輪271、272之間的肌膚予以掐捏,並且,可將變寬的滾輪271、272之間的肌膚予以撐開,可以揉搓肌膚的方式,進行按摩。然後,在變形例3所述的使用態樣下,由於往短手方向X進行該當彎折動作,因此相較於實施例5的往長邊方向Y進 行彎折動作的情況,被隨著彎折動作進行所致之手臂的動作可為較小。藉此,可以較小的動作,進行上記按摩。其他,於變形例3中也是可以達成和實施例5同等之作用效果。
(實施例6)
本例的美容器1,係如圖26、圖27(a)所示,把手12是呈圓柱狀。然後,在把手12的側周面,係在長邊方向Y的中央部12c設有受光透鏡52,在長邊方向Y的兩端側Y1、Y2,設有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在厚度方向Z上,被設在受光透鏡52的相反側。然後,如圖27(a)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於各個滾輪單元軸30中,從基端302往尖端301的方向P1a、P1b係比此為同方向。藉此,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以各個旋轉軸線303是從把手12彼此往同方向平行地延伸狀態而被設置。又,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係垂直於長邊方向Y。此外,與實施例4同等的構成,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本例中,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皆可以各個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自由旋轉,其旋轉範圍並沒有設定限制,被構成為至少可360°旋轉。藉此,可使滾輪單元201、202至少旋轉1圈以上,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此外,如圖26所示,在本例也是,一對滾輪單元201、202的滾輪271、272的可動軌跡R1、R2係為分 離,彼此不會重疊。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係從把手12往彼此同方向平行地延伸。然後,各滾輪單元201、202係可繞著各個旋轉軸線303而旋轉,因此在滾輪271、272是位於比滾輪單元軸30還靠行進方向前側的狀態、及位於行進方向後側之狀態下,都可使用。然後,在滾輪271、272位於行進方向前側之狀態下可獲得肌膚的按壓作用,在滾輪271、272位於行進方向後側之狀態下可獲得肌膚的捏起作用,因此,使用者係在使用時藉由選擇使各滾輪單元201、202繞著各個旋轉軸線303而旋轉的兩狀態之任一者,就可選擇按壓或捏起。其結果為,容易獲得適合於使用者喜好的體感。又,只須使滾輪單元201、202旋轉,就可容易切換兩狀態,因此使用便利性佳,並且使用者即使反覆使用,仍更不會感到厭倦。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使用者係藉由改變各滾輪單元201、202的朝向,就可從圖27(a)所示的第1使用模式、圖27(b)所示的第2使用模式、及圖28所示的第3使用模式中,選擇出任意的使用模式。
在第1使用模式下,如圖27(a)所示,第1滾輪單元201中所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第1滾輪單元201的旋轉軸線303還靠第1端側部Y1的位置,並且,第2滾輪單元202中所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第2滾輪單元202的旋轉軸線303還 靠第2端側部Y2的位置。此情況下,藉由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往第1端側部Y1或第2端側部Y2移動,就可藉由行進方向前側的一對滾輪271、272來按壓肌膚,藉由行進方向後側的一對滾輪271、272來捏起肌膚。
此外,雖然未圖示,但第1滾輪單元201中所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第1滾輪單元201的旋轉軸線303還靠第2端側部Y2的位置,並且,第2滾輪單元202中所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第2滾輪單元202的旋轉軸線303還靠第1端側部Y1的位置的情況下也是,和第1使用模式相同。
在第2使用模式下,如圖27(b)所示,於第1滾輪單元201及第2滾輪單元202中,所被分別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各個旋轉軸線303還靠第1端側部Y1的位置。此情況下,可藉由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往第1端側部Y1移動而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按壓肌膚,並可藉由往第2端側部Y2移動而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捏起肌膚。
此外,雖然未圖示,但於第1滾輪單元201及第2滾輪單元202中,所被分別具備的一對滾輪271、272,係位於比各個旋轉軸線303還靠第2端側部Y2的位置的狀態下,可藉由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往第1端側部Y1移動而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捏起肌膚,並可藉由往第2端側部Y2移動而 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按壓肌膚。
在第3使用模式下,如圖28所示,於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中,從厚度方向Z來看,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是位於比旋轉軸線303還靠近肌膚面60之位置的狀態下,4個滾輪271、272係會抵接於肌膚面60。此情況下,係呈現以4個滾輪271、272將肌膚面60予以包圍的狀態。此時,滾輪單元201、202中所被設置的一對滾輪271、272之中,一方的滾輪係受到來自肌膚面60的反作用力,而一旦使滾輪單元201、202旋動,則另一方的滾輪就會想要往抵住肌膚的方向旋動。其結果為,滾輪271、272與肌膚面60的密接度會提升。然後,藉由使4個滾輪271、272沿著肌膚面60,將美容器1往厚度方向Z的上面側Z1(圖28的紙面深側)移動,就可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捏起肌膚,藉由往厚度方向Z的下面側Z2(圖28的紙面前方側)移動,就可以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雙方的滾輪271、272來按壓肌膚。此外,第3使用模式,係對曲率比較大的肌膚面60,特別有效。在第3使用模式中,亦可只以對肌膚面60的按壓為目的,在4個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鎖住滾輪271、272的旋轉而使用。
此外,滾輪271、272,係亦可如圖29所示的變形例4般地為略圓柱狀。此時也可達成和本例同等的作 用效果。尤其是,如圖29所示,選擇上述的第3使用模式,讓4個滾輪271、272包圍住肌膚面60的狀態下做使用的情況下,藉由使該當滾輪271、272呈略圓柱狀,就可進一步增大滾輪271、272與肌膚面60的接觸面積,可獲得對肌膚較廣範圍的按壓流動效果。
(實施例7)
在上記實施例6中,如圖26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被設在把手12的兩端側Y1、Y2的側周面,但本例的美容器1,係如圖30、圖31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分別被設在把手12的第1端側部Y1的側周面。然後,一對滾輪單元軸30,係位於同一直線L2上。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如圖30、圖31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係位於同一直線L2上,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朝向彼此相反方向。藉此,將美容器1使4個滾輪271、272沿著肌膚面60而移動時,容易配合著肌膚面60而一對滾輪單元201、202而個別地旋轉,因此可使滾輪271、272進一步容易地追隨於肌膚面60。其結果為,使用者,係不需要為了使各滾輪271、272抵接於肌膚面60而過度彎折手腕,因此提升使用便利性,並且也提升使用者的體感。又,此情況下也是,使該當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而移動時,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中,可以用進行方向前側的滾輪單元201 (202)的2個滾輪271、272按壓著肌膚,同時,可以用進行方向後側的滾輪單元202(201)的2個滾輪271、272捏起肌膚。藉此,只須往一方向移動就可產生肌膚的按壓與捏起之兩作用,因此可有效果地揉捏肌膚而達到高按摩效果。
又,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一對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是位於同一直線L2上,旋轉軸線303係垂直於長邊方向Y。藉此,使本例的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移動之際,於長邊方向Y上,即使改變美容器1的傾斜程度,一對滾輪單元軸30對肌膚面的角度仍不會改變,各滾輪271、272的間隔也不會改變。因此,對面朝各種方向之肌膚面做使用的情況下,可沿著肌膚面而穩定地移動,進一步提高對肌膚面的追隨性。
(實施例8)
在本例的美容器1中,如圖32所示,於圓柱狀的把手12的側周面,在第1端側部Y1設有第1滾輪單元201,在第2端側部Y2設有第2滾輪單元202。然後,第1滾輪單元201的旋轉軸線303、與第2滾輪單元202的旋轉軸線303,係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如圖32所示,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係以彼此不交叉、不平行的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各自旋轉,因此使用者係可藉由一對滾輪單元201、202之每一者而獲得不同的體感。藉此,即 使反覆使用也不會產生厭倦。
(實施例9)
上記美容器的實施例,說明如下。
實施例9的美容器1,係如圖34、圖35所示,具有:把手12、和滾輪支持體201、202、203、204、和滾輪271、272、273、274、275、276、278。
滾輪單元(以下亦稱為「滾輪支持體」)201~204係具備為4個,在把手12被可旋轉地支持。
滾輪271~278,係對各滾輪支持體201~204可各自旋轉地分別支持有2個。
如圖36、圖37所示,各滾輪271~278,係位於比把手12還靠下方Z2的位置。
如圖41、圖48所示,滾輪支持體201~204的對把手12的旋轉軸線303、與通過2個滾輪271、272之兩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係被構成為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
然後,如圖36所示,從所定的側方Y2來看,相鄰的至少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從把手12越往下方Z2前進就越彼此分離。
在本例中,如圖34、圖36所示,將貫通各滾輪支持體201~204之全部的平面視為假想基準平面V,從假想基準平面V,往被該當假想基準面V所二分之領域的一方之領域Va的方向令作下方Z2,往他方之領域Vb 的方向令作上方Z1。又,在本例中,如圖35所示,令把手12的長邊方向為Y,從其中央往長邊方向Y之第1端部12a的方向令作一端方向Y1,往第2端部12b的方向令作他端方向Y2。然後,如圖34所示,假想基準面V,係平行於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將長邊方向Y上的他端方向Y2令作所定之側方。
以下詳述本例的美容器1。此外,與上述的實施例同等的構成,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34、圖35、圖37所示,美容器1係具備略棒狀的把手12。在本例中,把手12,係如圖38、圖39所示,與上述的實施例同樣地具備基體13、第1罩子體14及第2罩子體15,然後在第2罩子體15的內側,係在一端方向Y1之端部及他端方向Y2之端部,分別設有夾子151、152。
在本例中,如圖37所示,把手12,係朝上方Z1突出般地彎曲成拱橋狀。又,如圖35所示,把手12的寬度(短邊方向X的長度),係於長邊方向Y上,從滾輪支持體201、202所被設置的第1端部12a及第2端部12b附近而越往中央就變得越細。藉此,可容易把持住把手12的中央部。藉由把持住把手12的中央,可防止把持住把手12的手去干擾到滾輪支持體201~204或滾輪271~278,使用便利性變佳。此外,為了防止把持住把手12的手的滑動,亦可在把手12的表面設置止滑用的的突起或微細的凹凸,亦可在把手1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設置 橡膠等止滑構件。
如圖34、圖35、圖37所示,在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第1端部12a,分別設有一對滾輪支持體201、202。又,在把手12的長邊方向Y的第2端部12b,分別設有一對滾輪支持體203、204。然後,如圖35所示,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係分別位於,在假想基準平面V上,具有長邊701與短邊702之假想長方形70的頂點71、72、73、74。
如圖35~圖41所示,滾輪支持體201~204係具有彼此相同的結構。如圖41所示,在第1滾輪支持體201上,係隔著一對滾輪軸211、212,有2個滾輪271、272被可旋轉地設置。然後,藉由2個滾輪271、272、滾輪軸211、212及滾輪支持體201,而形成了滾輪單元20。同樣地,在滾輪支持體202~204上也是,隔著一對滾輪軸211、212,而有2個滾輪273、278被可旋轉地設置,藉由2個滾輪273~278、滾輪軸211、212及滾輪支持體202~204,而分別形成了滾輪單元20。
如圖34、圖35所示,滾輪271~278,係呈現使球形狀若干拉長的形狀,實質上係呈現球狀。在本說明書中,包含所述形狀而都稱之為球狀。然後,如圖36、圖37所示,滾輪271~278係全部,至少在滾輪支持體201~204是位於初期位置的情況下,是位於比把手12還靠下方Z2的位置。
如圖41所示,於滾輪支持體201中,滾輪 271、272係和上述的實施例相同地被構成,在滾輪271、272的外周面,係有多數的三角形的平面被連續地形成而施以所謂的鑽石切割。如圖40所示,其他的滾輪支持體202~204中,滾輪273~278也是和滾輪271、272同樣地被構成。
在本例中,如圖35所示,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之中,滾輪支持體201、202,係在把手12的第1端部12a上被可旋轉地安裝,滾輪支持體203、204,係在把手12的第2端12b上被可旋轉地安裝。然後,如圖35所示,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彼此位於同一平面S1上。又,其他2個滾輪支持體203、204的旋轉軸線303,係彼此位於同一平面S2上。
然後,如圖38、圖40所示,在把手12與滾輪支持體201~204之間係介隔有擋止環34,滾輪單元軸30係和上述的實施例同樣地設有屬於螺旋彈簧的彈簧33。藉此,滾輪支持體201~204係被撥彈而想要回到所定的初期位置。
在本例中,滾輪支持體201~204,係以圖34~圖37所示的狀態為初期位置。然後,滾輪支持體201~204,係以該當初期位置為基準,以旋轉軸線303為旋轉中心,可如圖42、圖43及圖44所示般地從-90°,在圖45、圖46及圖47所示的90°之範圍內做旋轉。然後,如圖42、圖45所示,滾輪支持體201、202、203、204上所被設置的滾輪271~278的可動軌跡R1、R2、R3、R4 係彼此分離。藉此,彼此的可動範圍係不重疊。
如圖36所示,從所定的側方Y2來看,相鄰的至少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從把手12越往下方Z2前進就越彼此分離。在本例中,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的夾角α,係為100°。
如圖35所示,一對滾輪支持體201、202,係以使得各個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會位於同一平面S1上的方式,於把手12的第1端部12a,以通過把手12之中心的假想直線L1為基準而被對稱地配置。然後,如圖37所示,從短邊方向X來看,一對滾輪單元軸30,係彼此的旋轉軸線303是與假想基準平面V正交。又,如圖35所示,滾輪支持體203、204也是,在把手12的第2端部12b,被同樣地配置。
如圖41所示,於滾輪支持體201中,從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的方向P來看,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是位於,從通過一對滾輪271、272之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偏離開來的位置。藉此,旋轉軸線303與假想直線GL,係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滾輪支持體202~204也是被同樣地構成。然後,滾輪支持體201~204中所具備的8個滾輪271~278之重心G1~G8(參照圖35),係被構成為可位於同一平面上。
如圖38所示,本例的美容器1,係把持著把手12而使滾輪271~278抵接於肌膚面60的狀態下,使 其往把手12的長邊方向Y(參照圖37)移動而使用。然後,肌膚面60的與滾輪271之接觸領域的中心位置61和滾輪單元軸30的旋轉軸線303與肌膚面60的交點位置62之距離,係為拖曳長度TL。
然後,如圖42~圖44、圖50所示,可藉由美容器1,以8個滾輪271~278,而將人的側腹的肌膚面60予以包圍等等,或如圖45~圖47、圖51所示,以8個滾輪271~278而將人的手臂的肌膚面60予以包圍等等,來進行按摩。又,如圖52所示,把手12的長邊方向Y是略正交於手臂之長邊方向的狀態下,將一對滾輪支持體201、202上所被設置的4個滾輪271~274,抵接於手臂而使美容器1在手臂的長邊方向上移動,藉此也可以用該當4個滾輪271~274來按摩手臂。此時,使用者係將美容器1抵接於肌膚面60,藉此可使滾輪支持體201、202所分別設置的滾輪271~274容易沿著肌膚面60而旋轉。
又,如圖48、圖49所示,美容器1亦可被夠成為,8個滾輪271~278是接觸於同一平面S3。
接著詳述本實施例的美容器1的作用效果。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各滾輪271~278,係位於比把手12還下方Z2的位置,滾輪支持體201~204的對把手12的旋轉軸線303、與通過該當滾輪支持體201~204上所被設置的2個滾輪271、272之兩重心G1、G2的假想直線GL,係被構成為位於彼此歪斜的位置。然後, 從所定的側方Y2來看,相鄰的至少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從把手12越往下方Z2前進就越彼此分離。因此,對手臂、腳、腰、側腹等比較大彎曲的肌膚面60,可在總計8個滾輪271~278全部都抵接的狀態下,沿著肌膚面60而移動,並且可藉由總計8個滾輪271~278而包圍這些各種部分而施術。又,藉由具有該構成,可使滾輪271~278容易追隨於肌膚面60,施術時不需要過度彎折手腕,因此使用便利性佳。
例如,在先前之構成的美容器中,在使用時,用右手把持把手而對左側腹進行施術的情況下,為了使滾輪抵接於肌膚面,必須使手腕大幅彎折而將把手拿成對肌膚面呈現立起的狀態才行。然而,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即使用右手把持把手12而對左側腹進行施術的情況下,藉由滾輪支持體201~204的旋動,即使不使手腕大幅彎折而將把手12拿成對肌膚面60呈立起,仍可使滾輪271~278抵接於肌膚面60而進行施術。藉此,可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甚至,本例的美容器1,係可動地點比較少,構成比較簡化,但另一方面,藉由8個滾輪271、278將肌膚面予以包圍,而提高滾輪與肌膚面的密接性,可達到高按摩效果。
又,在本例中,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係在假想基準平面V上,位於假想長方形70的頂點71~74。藉此,相鄰的滾輪支持體201~204之間隔係會存在 有:相當於該當假想長方形70之長邊701的較長的長間隔部、和相當於該當假想長方形之短邊702的較短的短間隔部之2種類。藉此,相鄰的滾輪支持體201~204中的滾輪271~278之間隔也是,形成了較長間隔的部分較短間隔的部分。然後,藉由配合施術的部位來改變移動方向,使用者可以適宜選擇要用滾輪271~278之間隔的長間隔部分及短間隔部分的哪一方來施術,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又,在本例中,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之中,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旋轉軸線303,係彼此位於同一平面S1上。藉此,在該當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的滾輪271~274間容易包圍住肌膚面,提升使用便利性。
又,在本例中,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之中,其他2個滾輪支持體203、204的旋轉軸線303,係彼此位於同一平面S2上。藉此,再加上2個滾輪支持體201、202,還有該當2個滾輪支持體203、204的滾輪275~278間,容易包圍住肌膚面60,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
又,在本例中,把手12,係朝上方Z1突出般地彎曲成拱橋狀。藉此,以單手把持住把手12的狀態下,可使所有的滾輪271~278都容易接觸到肌膚面60。又,來自把手12的力,可容易傳達至各滾輪271~278,可使滾輪271~278強力按壓身體。
又,在本例中,各滾輪支持體201~204的2個滾輪271~278,係分別被滾輪支持體201所支持,在自由端側呈開放地傾斜的一對滾輪軸211、212的自由端也就是尖端211a、212a被可旋轉地支持。藉此,滾輪271~278的旋轉軸線303係被外擴狀地配置,2個滾輪271~278的旋轉軸線303係相對於行進方向,在前傾之際,滾輪271~278係在肌膚面60上將周圍的皮膚往下方按壓撐開的方式而旋轉,藉此可按壓肌膚面60,在後傾之際,滾輪271~278係在肌膚面60上將周圍的皮膚以往上提拉的方式而捲入,藉此而可捏起肌膚面60,達到高按摩效果。甚至,在捏起的狀態下,更進一步提高了滾輪271~278與肌膚面60的密接性,因此可容易維持滾輪271~278與肌膚面60呈密接的狀態。其結果為,使美容器1沿著肌膚面60而運動時的滾輪271~278的追隨性會提升。
又,在本例中,滾輪271~278的形狀係為球狀。藉此,可使滾輪271~278的表面的廣範圍容易抵接於肌膚面60,可進一步提升按摩效果。
此外,滾輪271~278的形狀,係除了球狀以外,還可為橢圓球狀、橄欖球狀、葫蘆狀、不倒翁狀及這些所組合而成的形狀的任一形狀。例如,滾輪271~278,係亦可如圖53(a)所示為橢圓球狀、亦可如圖53(b)所示為葫蘆狀、亦可如圖53(c)所示為不倒翁狀。這些情況下也是,可使滾輪271~278的表面的廣範 圍容易抵接於肌膚面60,可進一步提升按摩效果。
又,如圖53(d)所示,亦可在滾輪271~278的表面形成複數個肋狀的突起27a及複數個條狀的溝27b。此情況下,藉由突起27a及溝27b,可提高肌膚面的按壓效果,並且,也可提升肌膚面的捏起效果。
又,在本例中,4個滾輪支持體201~204係被構成為,彼此不同的滾輪支持體201~204上所被支持的滾輪271~278的可動軌跡R1~R4係為分離。藉此,在不同滾輪支持體201~204之間,可防止相鄰的滾輪271~278彼此接觸。其結果為,可抑制肌膚被夾入相鄰的滾輪271~278間。
此外,在本例中,滾輪支持體201~204,係以初期位置為基準位置,可從該基準位置以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旋轉-90°~90°的構成,但亦可取而代之,亦可被夠成為,以旋轉軸線303為中心而至少可旋轉360°。此情況下,可隔著滾輪支持體201~204而使滾輪271~278至少旋轉1缺以上,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又,在本例中係被構成為,8個滾輪271~278是可同時接觸同一平面S3上。藉此,可使8個滾輪271~278確實接觸肌膚而達到按摩效果。
此外,在本例中,作為將滾輪支持體201~204在把手12上可旋轉地支持的旋轉支持部是採用了滾輪單元軸30,旋轉支持部的構成不限於此,可採用公知的構成,例如,亦可設計成如上述的(1)~(5)所示的 變形例。
如以上,若依據本例,則可提供一種,可使用於身體的各種部位而使用便利性佳的美容器1。
(實施例10)
在實施例10的美容器1中,如圖54、圖55所示,在把手12的第1端部12a形成有可把持的第1把持部128,在第2端部12b形成有可把持的第2把持部129。第1把持部128係為略棒狀,往長邊方向Y的第1端部方向Y1突出。第2把持部129,係往長邊方向Y的第2端部方向Y2。此外,與實施例9同等的構成,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若依據本例的美容器1,則可將被設在把手12上的第1把持部128及第2把持部129予以把持來進行施術。尤其是,芳療師等對他人施術的情況等,可用兩手來把持第1把持部128與第2把持部129,就可穩定地把持該當美容器1。因此,可透過第1把持部128及第2把持部129而容易調整對美容器1所施加的力道,並且,也可更強力地按壓肌膚面。藉此,可謀求按摩效果的提升。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例1~10中,作為將滾輪單元20(201~204)在把手12上可旋轉地支持的旋轉支持部是採用了滾輪單元軸30,旋轉支持部的構成不限於此,可採用公知的構成,例如,亦可設計成如下記的 (1)~(5)所示的變形例。
(1)亦可在滾輪單元20(201~204)固定有滾輪單元軸30,在把手12內部,將滾輪單元軸30可旋轉地支持。
(2)亦可具備外輪、和在外輪的內側被設在同軸上的內輪、和具有被保持在兩者之間的複數個轉動體的旋臂軸承,在外輪及內輪之一方固定有把手12,在他方固定有滾輪單元20,滾輪單元20(201~204)是在把手12被可旋轉地支持。此情況下,外輪及內輪的軸線,係變成滾輪單元20(201~204)的旋轉軸線303。
(3)亦可具備:以2片軌道板夾入複數個轉動體、透過該轉動體而使軌道板可彼此旋轉而被構成的滾珠軸承,在2片軌道板之一方固定有把手12,在他方固定有滾輪單元20(201~204),滾輪單元20(201~204)是在把手12被可旋轉地支持。此情況下,聽過各軌道板之旋轉中心的假想線,係變成滾輪單元20的旋轉軸線303。
(4)亦可在把手12及滾輪單元20(201~204)中,在一方形成呈筒狀的外筒部,在他方形成具有沿著該當外筒部之內徑之外徑的內筒部,並且,在外筒部的內側 插通內筒部,形成內筒部可對外筒部做同軸旋轉的滑動軸承,藉此,滾輪單元20(201~204)是在把手12被可旋轉地支持。此外,內筒部係在插通於外筒部之狀態下為了防止脫落,例如,可在內筒部的尖端設置與外筒部的內壁卡合的卡合部,或可在外筒部的尖端設置與內筒部的外壁卡合的卡合部等。此情況下,外筒部及內筒部的軸線,係變成滾輪單元20(201~204)的旋轉軸線303。
(5)亦可在把手12及滾輪單元20(201~204)中,在一方形成棒狀的基部和在該基部的尖端具有直徑大於基部之球狀部的球狀突起,在他方形成具有沿著該球狀突起之外形的凹形狀的孔部,使球狀突起嵌入孔部而形成滑動軸承,藉此,滾輪單元20(201~204)是在把手12被可旋轉地支持。此情況下,球狀突起的基部的中心線,係變成滾輪單元20(201~204)的旋轉軸線303。
以下的(6)~(15)中表示其他的變形例。
(6)在上記實施例1~10中,例如如圖20所示,將軸承40上所被設置的卡止爪43,卡合於滾輪271、272上所被設置的落差部281,而使兩者彼此固定,但亦可取而代之,將滾輪271、272上所被設置的爪,卡合於軸承40上所被設置的落差部,而將兩者彼此固定。
(7)在上記實施例1~10中,是想定以手來把持住把手12,手動地沿著肌膚面60而移動,但亦可例如在按摩椅這類具有動力的按摩器,安裝上記實施例的把手 12,使上記實施例的美容器1自動地沿著肌膚面60而移動。
(8)在上記實施例1~10中,滾輪271~278的形狀,係除了球狀、圓筒狀以外,亦可採用橢圓狀、橄欖球狀、2個球連起來的不倒翁狀、葫蘆形狀、圓錐狀等,又在其表面亦可具有可旋轉的程度的凹凸。又,亦可在滾輪271~278的表面形成複數個肋狀的突起及複數個條狀的溝。
(9)在上記實施例1~10中,作為對肌膚給予電氣刺激的電源,在上記實施例中是使用太陽能電池,但亦可取而代之,改為使用乾電池等之電源。
(10)在上記實施例1~10中,使用者將把手12予以把持並且使滾輪271~278抵接於肌膚面60,藉此以透過人體而使把手12與滾輪271~278做電性連接而形成閉電路,是設定了如此的通電路徑,但亦可取而代之,藉由各滾輪271~278抵接於肌膚面60,透過人體而在任意的滾輪271~278間形成閉電路的方式,來設定通電路徑。
(11)在上記實施例1~10中,滾輪軸211、212係被固定在滾輪單元20(201~204),並且,將滾輪271~278予以可旋轉地支持,但亦可取而代之,改為滾輪軸211、212係被滾輪單元20(201~204)可旋轉地支持,並且,滾輪271~278係被固定。亦即,滾輪271~278係亦可與滾輪軸211、212一體地被可旋轉地設置。
(12)上記實施例1~10滾輪單元20(201~ 204),係亦可有別於上記一對滾輪271~278以外,另外具備按壓用突起或可旋轉的施術部。
(13)在上記實施例1~10中,滾輪271~278的可動軌跡R1~R4,係在確保了安全性的情況下,亦可重疊。
(14)亦可如圖33所示的變形例5,4個滾輪271、272、271a、272a之中,2個滾輪271、272是隔著滾輪軸211、212而在滾輪單元201上被可旋轉地支持,剩下的2個滾輪271a、272a是隔著滾輪軸211s、212s而在把手12的一方的尖端12b被固定。此外,在本例中,滾輪271a、272a係與滾輪271、272相同構成,滾輪軸211s、212s係與滾輪軸211、212相同構成。
(15)在上記實施例1~10中,滾輪單元20(201~204)係亦可設置,相對於把手12而藉由棘輪機構所致之階段性位移、或旋轉鎖定機構。此情況下,可以喜好的滾輪配置,持續地使用。
1‧‧‧美容器
12‧‧‧把手
20‧‧‧滾輪單元
30‧‧‧滾輪單元軸
51‧‧‧透孔
52‧‧‧受光透鏡
211‧‧‧滾輪軸
212‧‧‧滾輪軸
271‧‧‧滾輪
272‧‧‧滾輪
303‧‧‧軸線
211a‧‧‧尖端
211b‧‧‧基端
212a‧‧‧尖端
212b‧‧‧基端

Claims (6)

  1. 一種美容器,係具備:把手;和滾輪單元,係有2個滾輪被可旋轉地設置;和滾輪單元軸,係介隔於上記滾輪單元與上記把手之間,相對於上記把手而將上記滾輪單元予以可旋轉地支持;從上記滾輪單元軸的軸線方向來看,該滾輪單元軸的軸線係位於,從通過上記2個滾輪之兩重心的假想直線偏離的位置,前述滾輪單元係當以前述滾輪單元軸的軸線為中心旋轉時被被撥彈成回到初期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上記滾輪單元,係具備一對滾輪軸,其係在各個尖端將上記滾輪予以可旋轉地支持,並且尖端是分開而被設置。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上記滾輪單元軸的基端側與上記把手係被連接,上記滾輪單元軸的尖端側與上記滾輪單元係被連接;上記一對滾輪軸,係位於同一平面上,並且,對上記滾輪單元軸的軸線呈傾斜。
  4. 如請求項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上記滾輪單元係至少被具備一對。
  5. 如請求項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 上記一對滾輪單元,係對稱於上記把手之中心軸而被配置。
  6. 如請求項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上記滾輪單元係至少被具備二對。
TW105143641A 2015-12-28 2016-12-28 美容器 TWI738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5787 2015-12-28
JP2015255787 2015-12-28
JP2016-147885 2016-07-27
JP2016147886A JP6718765B2 (ja) 2015-12-28 2016-07-27 美容器
JP2016-147886 2016-07-27
JP2016147885A JP2017119076A (ja) 2015-12-28 2016-07-27 美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891A TW201735891A (zh) 2017-10-16
TWI738700B true TWI738700B (zh) 2021-09-11

Family

ID=59271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641A TWI738700B (zh) 2015-12-28 2016-12-28 美容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16903A1 (zh)
EP (1) EP3398580A4 (zh)
JP (3) JP6718765B2 (zh)
KR (1) KR20180109661A (zh)
CN (1) CN108366900A (zh)
HK (1) HK1258290A1 (zh)
SG (1) SG11201708044RA (zh)
TW (1) TWI738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11940S (zh) * 2017-12-19 2021-08-23
JP1612316S (zh) * 2017-12-19 2021-08-23
TWI672134B (zh) * 2018-02-02 2019-09-21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變化滾珠角度的按摩頭結構
JP1610485S (zh) * 2018-02-14 2021-08-02
JP1611946S (zh) * 2018-04-11 2021-08-23
JP1612317S (zh) * 2018-04-11 2021-08-23
US10327980B1 (en) * 2018-05-20 2019-06-25 Zafer Termanini Facial roller massager
WO2020005355A1 (en) * 2018-06-28 2020-01-02 REA.DEEMING BEAUTY, INC. d.b.a BEAUTYBLENDER Cosmetic tool with rolling applicator
JP1628351S (zh) * 2018-07-20 2019-04-01
JP7336180B2 (ja) * 2018-09-05 2023-08-31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2020036809A (ja) * 2018-09-05 2020-03-12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7292964B2 (ja) * 2018-09-05 2023-06-19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1628248S (zh) * 2018-09-14 2019-04-01
KR102189190B1 (ko) * 2018-09-19 2020-12-10 주식회사 케이 피부미용장치
JP7182972B2 (ja) * 2018-09-25 2022-12-05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1646528S (zh) * 2018-10-11 2019-11-25
CN109248057A (zh) * 2018-11-20 2019-01-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便携式按摩器
KR102137645B1 (ko) * 2018-12-12 2020-07-24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미세전류 자극 기능을 구비한 롤러형 마사지 장치
USD894414S1 (en) * 2019-01-24 2020-08-25 Nurse Jaime, Inc. Sonic massaging beauty roller
USD861245S1 (en) 2019-03-29 2019-09-24 Rea.Deeming Beauty, Inc. Cosmetic tool with rolling applicator
KR102417600B1 (ko) * 2019-06-13 2022-07-07 주식회사 케이 피부미용장치
WO2020257130A1 (en) * 2019-06-16 2020-12-24 Riveron Rudy Alexander Treatment force application device
USD925746S1 (en) * 2019-08-30 2021-07-20 Lifetrons Switzerland Holdings Limited Multi-lifting cold and heat beauty device
KR20210058182A (ko) * 2019-11-13 2021-05-24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마사저
KR102223343B1 (ko) * 2020-10-13 2021-03-05 주식회사 파우코 피부 마사지기구
CN112315764A (zh) * 2020-11-17 2021-02-05 广东国士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美容功能的按摩器
US20220395424A1 (en) * 2021-06-09 2022-12-15 Yvette Gutierrez Hilty Face Massaging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8286A (ja) * 1995-08-11 1997-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034694A (ja) * 2011-08-09 2013-02-21 Hazel Thompson:Kk 手動マッサージ器具
JP2014524341A (ja) * 2011-08-24 2014-09-22 イーエルシー マネージ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凹凸面形ローラ組立体
TW201544043A (zh) * 2014-02-28 2015-12-01 Mtg Co Ltd 美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19696E (en) * 1935-09-10 Massaging device
US1908051A (en) * 1929-03-15 1933-05-09 Reichl Heinrich Massage implement
US1999939A (en) * 1933-05-11 1935-04-30 August F Luzzi Massage device
US2048712A (en) * 1933-06-20 1936-07-28 Adolf P C Schramm Electric vibrator
US2011471A (en) * 1933-11-27 1935-08-13 Clum Mfg Company Body massaging appliance
US2633844A (en) * 1950-05-08 1953-04-07 Herndon Victor Massage device
US3077878A (en) * 1960-04-23 1963-02-19 Baulard-Cogan Raymond Gerard Massage apparatus
GB968031A (en) * 1960-04-23 1964-08-26 Raymond Gerard Baulard Coga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ssage apparatus
DE1137525B (de) * 1960-04-23 1962-10-04 Raymond Gerard Baulard Genannt Massageapparat
FR1262160A (fr) * 1960-06-25 1961-05-26 Appareil de massage
US3385290A (en) * 1965-10-23 1968-05-28 Frieda W. Schmidt Massaging device
JPS60177838U (ja) * 1984-05-07 1985-11-26 日向 正 マツサ−ジ器
DE9010455U1 (de) * 1990-07-11 1990-11-08 Koll, Walter, 5413 Bendorf Massagegerät
JPH0713328U (ja) * 1993-08-10 1995-03-07 正幸 大槻 マッサージ器
GB2288121A (en) * 1994-03-30 1995-10-11 Lu Ke Chang Massage device for maintaining even contact on body contours
FR2727311A1 (fr) * 1994-11-30 1996-05-31 Frajdenrajch Jean Appareil de massage perfectionne
JPH08252290A (ja) * 1995-03-17 1996-10-01 Reinboo:Kk 按摩器
US6494849B2 (en) * 2001-04-23 2002-12-17 Shu-Yu Kuo Massage device
US20040015110A1 (en) * 2002-07-18 2004-01-22 Kuo-Chin Chen Massaging device
USD491671S1 (en) * 2003-07-02 2004-06-15 Hakjin Kim Massager balls
US20060276732A1 (en) * 2005-06-01 2006-12-07 Chen Chen C Roller massager
US20080058687A1 (en) * 2006-09-01 2008-03-06 Tzu-Keng Cheng Muscle rolling and pinching structure
JP3130848U (ja) * 2007-01-30 2007-04-12 株式会社コジット マッサージ具
CN201814806U (zh) * 2010-09-30 2011-05-04 郭晓林 一种可折叠式y形结构的按摩棒
JP2012105701A (ja) * 2010-11-15 2012-06-07 Eagle Japan:Kk 美容ローラ
JP2013103086A (ja) * 2011-11-16 2013-05-30 Mtg:Kk 美容器
JP6382489B2 (ja) * 2013-02-08 2018-08-29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2014226335A (ja) * 2013-05-22 2014-12-08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TWI626936B (zh) * 2013-05-22 2018-06-21 Mtg Co Ltd massag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8286A (ja) * 1995-08-11 1997-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034694A (ja) * 2011-08-09 2013-02-21 Hazel Thompson:Kk 手動マッサージ器具
JP2014524341A (ja) * 2011-08-24 2014-09-22 イーエルシー マネージ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凹凸面形ローラ組立体
TW201544043A (zh) * 2014-02-28 2015-12-01 Mtg Co Ltd 美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09661A (ko) 2018-10-08
EP3398580A1 (en) 2018-11-07
JP6718765B2 (ja) 2020-07-08
JP2017119077A (ja) 2017-07-06
CN108366900A (zh) 2018-08-03
SG11201708044RA (en) 2017-11-29
TW201735891A (zh) 2017-10-16
US20180116903A1 (en) 2018-05-03
JP2017119105A (ja) 2017-07-06
EP3398580A4 (en) 2019-08-14
HK1258290A1 (zh) 2019-11-08
JP2017119076A (ja)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8700B (zh) 美容器
KR101627174B1 (ko) 미용기
TWI632901B (zh) 美容器
JP5356625B2 (ja) 美容器
JP2012161517A (ja) マッサージ用器具
JP2007125123A (ja) マッサージ具及びステッキ
JP5702019B2 (ja) 美容器
JP2013034694A (ja) 手動マッサージ器具
WO2017115735A1 (ja) 美容器
JP6427255B1 (ja) マッサージ具
JP3202982U (ja) マッサージ器
JP2016179272A (ja) 美容器
KR200395175Y1 (ko) 사용이 용이한 안마기
JP6728325B2 (ja) 美容器
JP5840320B2 (ja) 美容器
JP6646714B2 (ja) 美容器
JP6630242B2 (ja) 美容器
JP2019155142A (ja) 美容器
JP3026782U (ja) マッサージ器
WO2002030350A1 (fr) Dispositif de massage
TWM646918U (zh) 掌上型按摩器具
JPH0648660U (ja) 指圧器
JPH0722733U (ja) 健康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