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920B -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920B
TWI737920B TW107121109A TW107121109A TWI737920B TW I737920 B TWI737920 B TW I737920B TW 107121109 A TW107121109 A TW 107121109A TW 107121109 A TW107121109 A TW 107121109A TW I737920 B TWI737920 B TW I7379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contact
base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1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6244A (zh
Inventor
中園正司
浦下清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6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92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對象側端子銷易插入且難以脫落之連接器、附連接器之電線、及醫療用感測器。本發明提供連接器、附連接器之電線、及醫療用感測器,該連接器具備:連接器端子,其具有可連接電線之端子基部及連接對象側端子銷之電氣連接部;及連接器殼體,其具有端子收容部;且該端子收容部具有包圍電氣連接部之周圍之筒狀內周面,電氣連接部具有繞中心軸空出間隔而排列之平板狀之彈性接觸片,且各彈性接觸片具有沿著中心軸延伸且彎曲之接觸部、限制接觸部移動之基部、及於與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位於較接觸部更外側之前端部,且接觸部係藉由接受自端子插入口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向筒狀內周面側之按壓力,而於使前端部接觸於筒狀內周面之狀態下以使其前端朝端子插入口側移動之方式彈性變形而成為直線狀。

Description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連接器端子與收容該連接器端子之殼體之連接器、附上述連接器之電線、及具備附上述連接器之電線之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自先前以來,已知插拔對象側端子銷之連接器端子(參照日本實開昭49-96474號公報)。具體而言,該連接器端子如圖11所示具備:電氣連接部101,其連接電線105;下部接觸片102,其自電氣連接部101延伸;及兩個上部接觸片103,其等與下部接觸片102之基部連接,且向與下部接觸片102同一方向延伸。該等三個接觸片(下部接觸片102及兩個上部接觸片103)係於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之周向空出間隔而排列。各接觸片102、103可彈性變形,以藉由自前端側向由三個接觸片102、103所包圍之空間之對象側端子銷之插入而前端彼此之間隔擴大之方式彈性變形。於該連接器端子100中,藉由各接觸片102、103之彈性恢復力(欲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彈性力)而保持對象側端子銷。此時,各接觸片102、103係於對象側端 子銷之插入方向之接觸片102、103之前端側之一部分與對象側端子銷接觸之狀態下,保持該對象側端子銷。
於連接器端子中,要求如使用中對象側端子銷不自連接器端子脫落之保持力。為了確保該保持力,故考慮於上述之連接器端子100中,減小例如接觸片102、103之前端彼此之間隔,即,減小三個接觸片102、103之前端部之內切圓(參照圖12之β)之直徑。如此,若減小上述前端彼此之間隔,則於插入對象側端子銷之狀態下,對象側端子銷係藉由上述彈性恢復力而牢固地保持,故難以自連接器端子100脫落。
但,此時,向由三個接觸片102、103包圍之空間插入對象側端子銷時之阻力增大,對象側端子銷難以牢固地插入至深處。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對象側端子銷易插入且難以脫落之連接器、附該連接器之電線、及具備附該連接器之電線之醫療用感測器。
本發明之連接器具備:連接器端子,其具有可連接電線之端子基部、及自上述端子基部延伸且可拆卸地連接對象側端子銷之電氣連接部;及連接器殼體,其具有可供上述對象側端子銷插入之端子插入口、及以將上述電氣連接部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且卡合之狀態收容上述連接器端子之端子收容部;且 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包圍上述電氣連接部之周圍之筒狀內周面,上述電氣連接部具有於上述筒狀內周面之內側繞著該筒狀內周面之中心軸空出間隔而排列之三個以上之平板狀之彈性接觸片;且上述三個以上之彈性接觸片之各者具有:接觸部,其沿著上述中心軸延伸且以朝向上述中心軸側為凸之方向彎曲;基部,其自上述接觸部向上述端子基部側延伸且與上述端子基部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及前端部,其自上述接觸部之與上述基部之相反側之端部延伸,且於與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位於較上述接觸部更外側;且上述接觸部係藉由將上述對象側端子銷自上述端子插入口插入至連接器殼體時接受自該對象側端子銷向筒狀內周面側之按壓力,而於使上述前端部接觸於上述筒狀內周面之狀態下以使該前端部之前端緣朝端子插入口側移動之方式自彈性變形彎曲之狀態變成直線狀。
於上述連接器中,亦可為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自上述筒狀內周面之上述中心軸方向之特定位置向上述中心軸突出之突出部,上述特定位置係於上述接觸部自彎曲之狀態進行上述彈性變形變成直線狀時供上述前端部之前端緣抵接於上述突出部之位置。
於上述連接器中,亦可為上述突出部係上述連接器殼體之劃定上述端子插入口之壁部。
於上述連接器中,亦可為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自與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之外側支持上述彈性接觸片之上述基部之彈性片支持部。
又,本發明之附連接器之電線具備:上述任一之連接器;及電線,其連接於上述連接器之上述端子基部。
又,本發明之醫療機器用感測器具備:醫療用感測器本體;輸出用電線,其自上述醫療用感測器本體延伸;及上述任一之連接器;且上述輸出用電線係連接於上述連接器之上述端子基部。
1:連接器
2:連接器端子
3:端子基部
4:電氣連接部
5:連接器殼體
6:端子收容部
7:端子插入口
8:基端側開口
9:電線
10:心電圖用電極
11:電極本體
12:輸出用電線
23:被覆部鉚接片
31:基部本體
32:導體鉚接片
33:被覆部鉚接片
41:連接部本體
42:彈性接觸片
42A:主面
50:內周面
51:第一部位
52:第二部位
53:第三部位
54:第一縮徑部
55:第二縮徑部
56:交界部
70:突出部
90:芯線
91:絕緣被覆構件
100:連接器端子
101:電氣連接部
102:下部接觸片
103:上部接觸片
105:電線
411:筒部
411A:切口
412:限制片
413:端子側卡合部
421:第一彎曲部
422:第二彎曲部
423:基部
424:接觸部
425:前端部
521:殼體卡合部
A:區域
C:中心軸
C1:中心線
P:端子銷
S:收容空間
α:第一間隔
β:第二間隔
γ:第三間隔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係沿圖1之II-II位置之剖視圖。
圖3係上述連接器所使用之連接器端子之立體圖。
圖4係沿圖3之IV-IV位置之剖視圖。
圖5係自中心軸方向之前端側觀察上述連接器端子之模式圖。
圖6係上述連接器端子之展開圖。
圖7係用以說明彈性接觸片之模式圖。
圖8係上述連接器所使用之連接器殼體之剖視圖。
圖9係用以說明醫療機器用感測器之圖。
圖10係顯示連接器與對象側端子銷嵌合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1係用於說明先前之連接器端子之圖。
圖12係自中心軸方向之前端側觀察上述連接器端子之模式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連接器之一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10進行說明。
連接器1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連接電線之連接器端子2、與收容連接器端子2之筒狀之連接器殼體5。該連接器1係母型連接器,且連接(嵌合)公型連接器等之對象側端子銷P(參照圖10)。
連接器端子2亦如圖3~圖6所示,具有可連接電線之端子基部3、與自端子基部3延伸且可拆卸地連接對象側端子銷P之電氣連接部4。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端子2係藉由將與中心線C1平行之軸作為中心軸C並將具有導電性之金屬製之平板衝壓成特定之形狀者(參照圖6)進行施加彎曲成筒狀等而形成。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端子2雖係由磷青銅而形成,但亦可由黃銅、鎳銀、經鍍敷處理之SUS等形成。以下,於中心軸C方向,將電氣連接部4側(圖2之左側)作為前端側,將端子基部3側(圖2之右側)作為基端側。
端子基部3具有:基部本體31,其於中心軸C方向延伸;複數個導體鉚接片32,其等自基部本體31延伸;及一對被覆部鉚接片33,其自基部本體31中之較導體鉚接片32更靠基端側之部位延伸。
導體鉚接片32係以包住於電線之前端露出之芯線(導體)之方式鉚接,藉此使該芯線壓著於基部本體31之部位,且被覆部鉚接片33係以將電線之上述露出之芯線附近之絕緣被覆之部位夾持於與基部本體31間之方式鉚接之部位。
複數個導體鉚接片32之各者於進行上述彎曲加工等前之狀態之連接器端子2(圖6所示之狀態:以下稱為「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中,自基部本體31之寬度方向(與中心線C1正交之方向:圖6之上下方向)之兩側向該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端子2中,寬度方向之一側(圖6之上側)之導體鉚接片32與另一側(圖6之下側)之導體鉚接片32係自中心線C1方向偏移之位置交替延伸(即,彼此不同地配置)。
一對被覆部鉚接片33之各者係於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之基部本體31中,自鄰接於導體鉚接片32與中心線C1方向之基端側之位置向上述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上述寬度方向之一側之被覆部鉚接片33與另一側之被覆部鉚接片33係於中心線C1方向自同一位置延伸。
形成該等基部本體31、導體鉚接片32、及被覆部鉚接片33之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之一部分係藉由將基部本體31彎曲之方式進行彎曲加工, 而形成端子基部3。
電氣連接部4具有與基部本體31連接之連接部本體41、與繞中心軸C空出間隔而排列三個以上之彈性連接片42。電氣連接部4係藉由於三個以上之彈性接觸片42所包圍之區域A(參考圖5)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參照圖10),而與該對象側端子銷P可導通地連接(嵌合)。本實施形態之彈性接觸片42係三個。
連接部本體41具有:筒部411,其包圍中心軸C;限制片412,其自筒部411之基端向中心軸C延伸;端子側卡合部413,其自筒部411向外側延伸且與連接器殼體5卡合。
筒部411係於對象側端子銷P與連接器1卡合時對象側端子銷P之前端部位於內側(該筒部411所包圍之區域)之部位(參照圖10)。該筒部411係藉由將於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中與中心線C1正交之方向之較長之矩形板狀的部位以中心軸C為中心且使長邊方向之端部彼此對向之方式使全體彎曲成筒狀而形成。
限制片412係防止於使對象側端子銷P與連接器1嵌合時,對象側端子銷P之前端向必要以上之深處(向連接器1之基端側)之侵入。即,限制片412係藉由於沿著中心軸C移動之對象側端子銷P侵入筒部411內時,該對象側端子銷P之前端抵接於該限制片412,而防止該前端與向必要以上之深處之移動。
該限制片412係藉由將圖6所示之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之筒部411中自基端側之端緣向中心線C1方向延伸之部位412於筒部411成筒狀之狀態下朝向中心軸C彎曲而形成。於本實施形態之電氣連接部4中,複數個(本實施形態所示之例中兩個)之限制片412係繞筒部411之周向空出間隔而配置。
端子側卡合部413於自基端側開口8(參照圖2)向連接器殼體5之內部插入連接器端子2並移動至特定位置時,與設置於連接器殼體5之內部之卡合部(後述之殼體卡合部521:參照圖2)卡合。藉此,連接器端子2卡止於連接器殼體5內。其結果,阻止連接器殼體5之內部之向連接器端子2之基端側之移動。
具體而言,端子側卡合部413自筒部411突出,且隨著朝向基端側而自中心軸C離開之方式相對於中心軸C傾斜。該端子側卡合部413係藉由於平板狀之連接器端子2之筒部411中,自基端側之端緣向前端部延伸且於與中心線C1正交之方向空出間隔之一對切口411A間之部位(參照圖6)向外側鼓起而形成。
三個彈性接觸片42之各者係沿著中心軸C延伸且被自連接器殼體5之端子插入口7(參照圖2)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P按壓而彈性變形。三個彈性接觸片42係於將中心軸C設為中心之圓周上空出間隔而排列。各彈性接觸片42之具體之構成係如以下。
各彈性接觸片42係自連接部本體41向前端側延伸之可彈性變形之板狀之部位。各彈性接觸片42係於將主面(與厚度方向正交之面)42A(參照圖4)朝向中心軸C之狀態下繞中心軸C等間隔地排列。該彈性接觸片42具有於中心軸C方向空出間隔之兩個彎曲部(第一彎曲部421、第二彎曲部422)。以下,將彈性接觸片42之較第一彎曲部421更靠基端側之部位稱為基部423,將第一彎曲部421與第二彎曲部422之間之部位稱為接觸部424,將較第二彎曲部422更靠前端側之部位稱為前端部425。
基部423係自接觸部424向端子基部3側延伸且直接或間接地連接於端子基部3。本實施形態之基部423係經由連接部本體41而與端子基部3連接。該基部423係藉由連接接觸部424與連接部本體41(詳細而言為筒部411)而限制該接觸部424向端子基部3側之移動。該基部423係隨著自接觸部424朝向基端側而自中心軸C離開之方式相對於中心軸C傾斜(參照圖2及圖4)。本實施形態之基部423於長邊方向之中途位置與連接器殼體5抵接(參照圖2)。
接觸部424係於自端子插入口7被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時,與該對象側端子銷P接觸(導通)之部位。該接觸部424撓曲。詳細而言,接觸部424係沿著中心軸C延伸且以朝向中心軸C側為凸之方向彎曲(參照圖2、圖4及圖7)。藉由該彎曲,使得以中心軸C為中心且與各接觸部424之最接近中心軸C之部位相接之內切圓α(參照圖5)小於對象側端子銷P之外周。因此,若將對象側端子銷P插入彈性接觸片42所包圍之區域A,則各接觸部424於自 中心軸C離開之方向被壓延而彈性變形(自彎曲狀態延伸為直線狀)。本實施形態之接觸部424係以基端較前端更接近中心軸C之方式配置。另,實際之接觸部424之彎曲(撓曲)僅少許,故於圖7所示之模式圖中,將接觸部424之彎曲程度(撓曲程度)誇張顯示。
前端部425係自接觸部424之前端(與基部423相反側之端部)延伸且於與中心軸C正交之方向上位於較接觸部424更外側。具體而言,前端部425係以隨著自接觸部424朝向前端側而自中心軸C離開之方式相對於中心軸C傾斜(參照圖2、圖4及圖7)。該前端部425係藉由將對象側端子銷P自連接器殼體5之端子插入口7插入,接觸部424彈性變形,而於使該前端接觸於連接器殼體5之內周面50(詳細而言為第一部位51:參照圖7)之狀態下朝前端側移動,即,相對於連接器殼體5之內周面50向前端側滑動。
如以上所述般構成之連接器端子2係以將電氣連接部4朝向端子插入口7之狀態收容於連接器殼體5(參照圖2)。
連接器殼體5係如圖1、圖2、圖7、及圖8所示,具有收容連接器端子2之端子收容部6、與供對象側端子銷P插入之端子插入口7。又,連接器殼體5具有供連接器端子2插入之基端側開口8。具體而言係如下所示。
連接器殼體5係具有中心軸C之筒狀,且由具有絕緣性之樹脂形成。連接器殼體5具有內周面50。該內周面50係劃定收容連接器端子2之空間(收容空間)S。本實施形態之端子收容部6包含該等內周面50與收容空間 S。又,端子插入口7於連接器殼體5之前端,為於中心軸C方向使外部與收容空間S連通之開口,且基端側開口8於連接器殼體5之基端,為於中心軸C方向使外部與收容空間S連通之開口。
於本實施形態之內周面50中,中心軸C方向之各位置之剖面(與中心軸C正交之面方向之剖面)為圓形或大致圓形。該內周面50具有不同徑之複數個部位。具體而言,內周面50自前端側向基端側依序具有最小徑之第一部位(筒狀內周面)51、較第一部位51為大徑之第二部位52、及較第二部位52為大徑(最大徑)之第三部位53。第一部位51與第二部位52係藉由隨著朝向前端側而縮徑之第一縮徑部54連接。又,第二部位52與第三部位53係藉由隨著朝向前端側而直徑縮小之第二縮徑部55連接。構成該等內周面50之各部位51~55之中心軸為一致。
第一部位51、第一縮徑部54、及第二部位52於內周面50中為包圍電氣連接部4之周圍之部位。第二部位52於與電氣連接部4(詳細而言,連接部本體41)之端子側卡合部413對應之位置具有與該端子側卡合部413卡合之殼體側卡合部521。本實施形態之殼體側卡合部521為於中心軸C方向部分地設置之直徑較小之部位(朝中心軸C側鼓起之部位),且於中心軸C方向設置於與第二縮徑部55鄰接(連接)之位置。又,第一部位51與第一縮徑部54之交界部(彈性片支持部)56係自彈性接觸片42之基部423與該基部423之外側(詳細而言,內周面50之徑向之外側)抵接。即,交界部56係自外側支持基部423。
第三部位53之基端部係劃定形成於連接器殼體5之基端部之基端側開口8。連接器殼體5之收容空間S與外部空間係通過基端側開口8而連通。
又,連接器殼體5具有自第一部位51之中心軸C方向之特定位置向中心軸C突出之突出部70。本實施形態之突出部70於連接器殼體5之前端中劃定端子插入口7之壁部(前端壁部)。即,突出部70係自第一部位51之前端側之端緣向中心軸C方向突出。該突出部70於中心軸C方向,設置於當接觸部424自彎曲之狀態彈性變形而變成直線狀時(筆直地延伸時)供前端部425抵接之位置。且,連接器端子5之收容空間S與外部空間係通過端子插入口7而連通。
如以上般構成之連接器1係連接於電線之前端進行使用。具體而言,對電線之連接器1之連接係進行如以下。
首先,將電線連接於連接器端子2之端子基部3。詳細而言,於端子基部3之基部本體31上,配置有使芯線露出之電線之端部,且導體鉚接片32以包入芯線之方式鉚接。藉此,芯線係壓著於基部本體31。又,鉚接被覆部鉚接片33。藉此,藉由基部本體31與被覆部鉚接片33而夾持電線之絕緣被覆之部位。
若將連接器端子2連接於電線之端部,則於將電氣連接部4朝向端子插入口7側之姿勢,連接電線之狀態之連接器端子2自連接器殼體5之基端側開口8插入端子收容部6(收容空間S內)。此時,直至電氣連接部4之端子 側卡合部413(詳細而言,端子側卡合部413之自由端側之端緣)通過內周面50之殼體側卡合部521為止,向前端側按壓連接器端子2(端子插入口7側)。如此,藉由端子側卡合部413與殼體側卡合部521卡合,而完成對電線之連接器1之連接(安裝)。
又,連接器1亦可使用於例如醫療用感測器等。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感測器係例如圖9所示之心電圖用電極10。該心電圖用電極10具備佩戴於胸部等之皮膚之電極本體11、自電極本體11延伸之輸出用電線12、及連接於輸出用電線12之前端之連接器1。
根據以上之連接器1,於彈性接觸片42中向與中心軸C正交之方向(對象側端子銷P被彈性接觸片42按壓之方向)之移動被限制之基部423與前端部425支持接觸部424之兩端。因此,於對象側端子銷P自端子插入口7插入深處時,接觸部424彈性變形且沿著上述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P變成直線狀。詳細而言如以下所示。
於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前之狀態(初始狀態)中,如圖7所示,各彈性接觸片42之接觸部424係以朝向中心軸C側為凸之方向彎曲。於該狀態下,若對象側端子銷P自端子插入口7於中心軸C方向插入,則內切圓α(參照圖5)小於對象側端子銷P之外周,故藉由將對象側端子銷P向基端側前進,而將各彈性接觸片42之接觸部424壓延至內周面50之徑向外側。即,於各彈性接觸片42之接觸部424中,施加來自對象側端子銷P之朝向內周面50之徑向外側之按壓力。
此時,接觸部424之基端係自與連接器殼體5卡合之連接部本體41延伸且連接於自內周面50之徑向外側被交界部56支持之基部423,故移動被限制。因此,若於接觸部424施加上述按壓力,則接觸部424之前端緣移動至端子插入口7側,藉此,接觸部424彈性變形而曲率減小。且,於對象側端子P充分插入時,接觸部424變成沿著對象側端子銷P之直線狀(參照圖10)。
於該接觸部424藉由彈性變形而延伸時,前端部425藉由第一部位51而向內周面50之徑向外側之移動被限制,但可沿著第一部位51移動,故於對該第一部位51接觸之狀態下向前端側(端子插入口7側)移動。即,前端部425係相對於第一部位51而向端子插入口7側滑動(滑行移動)。且,於接觸部424藉由彈性變形沿著對象側端子銷P變成筆直時,相對於第一部位51向端子插入口7側滑動之前端部425抵接於突出部70(參照圖10)。於如此般彈性變形而接觸部424成筆直之狀態下,中心軸C方向之接觸部424之整個區域係接觸於對象側端子銷P。
藉此,於連接器1中,藉由各彈性接觸片42之彈性恢復力(向對象側端子銷P之按壓力)帶來之保持力、與接觸部424於中心軸C方向(插入方向)之整個區域與對象側端子銷P接觸帶來之摩擦力(欲拔除對象側端子銷P時與此對抗之力)而充分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P之力。而且,與僅以彈性恢復力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P之力之情形相比,可減小彈性恢復力(向對象側端子銷P之彈性接觸片42之按壓力),故對象側端子銷P易插入。
即,於僅以彈性接觸片之彈性恢復力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之力之情形時難以插入對象側端子銷,但藉由如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般,除了彈性恢復力外亦利用摩擦力而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P之力,實現對象側端子銷P之插入簡易性、及對於插入後之對象側端子銷P確保充足之保持力兩者。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內周面50具有自第一部位51之中心軸C方向之特定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之例中,為第一部位51之前端)向中心軸C突出之突出部70。且,該突出部70設置於當接觸部424自彎曲之狀態彈性變形而變成直線狀時供前端部425抵接之位置。即,初始狀態(未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之狀態)之各彈性接觸片42之前端部425與突出部70之間隔係藉由彎曲之接觸部424自對象側端子銷P受到朝內周面50側之按壓力,而於自彎曲狀態彈性變形而變成筆直(變成直線狀)之時序前端部425抵接於突出部70之距離。
根據該構成,當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使得接觸部424彈性變形而變成直線狀時,彈性接觸片42之前端部425與突出部70抵接而限制該前端部425進而向端子插入口7側移動。因此,抑制由彈性變形而於接觸部424產生之彈性恢復力之一部分向端子插入口7散逸。藉此,各彈性接觸片42之按壓力有效率地向對象側端子銷P施加。即,於前端部425向端子插入口7側之移動未被限制之狀態下,會有接觸部424筆直地延伸而產生之彈性恢復力之一部分通過前端部425而散逸之情形。但,藉由前端部425抵接於 突出部70,抑制該力之散逸,藉此將接觸部424產生之彈性恢復力有效率地施加於對象側端子銷P。
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突出部70係於連接器殼體5之前端側之端部劃定端子插入口7之壁部。因此,與個別地設置劃定端子插入口7之壁部及突出部70之構成相比,可謀求連接器1之小型化。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連接器殼體5之內周面50具有自外側支持各彈性接觸片42之基部423之交界部56。因此,支持彈性接觸片42之基部423並進一步限制接觸部424之移動。藉此,抑制因彈性變形使得於接觸部424產生之彈性恢復力之一部分通過基部423散逸。其結果,更有效率地施加由各彈性接觸片42之接觸部424產生之彈性恢復力所引起之向對象側端子銷P的按壓力。
又,於連接以上之連接器1之電線(附連接器之電線)中,易於向連接器1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且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P難以脫落。
即,若連接器1使用於醫療機器用感測器10,則於該醫療機器用感測器10中,易於向連接器1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且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P難以脫落。
另,本發明之連接器、附連接器之電線、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當然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 變更。例如,可對某實施形態之構成追加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可將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之部分置換為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進而,可刪除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彈性接觸片42數量為三個但並不限於該構成。彈性接觸片42亦可為四個以上。此時,複數個彈性接觸片42亦於將主面42A朝向中心軸C之狀態下繞中心軸C空出間隔而配置,即,於將中心軸C作為中心之圓周上空出間隔配置即可。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突出部70構成連接器殼體5之前端之壁部(設置端子插入口7之壁部),即,上述前端之壁部係兼作突出部70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個別地設置上述前端之壁部與突出部70。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連接器殼體5之內周面50(詳細而言,第一部位51)具有於接觸部424彈性變形而筆直地延伸時前端部425抵接之突出部70,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內周面50亦可為無突出部70之構成。藉由該構成,於對象側端子銷P自端子插入口7插入至深處時,接觸部424彈性變形而以沿著上述插入之對象側端子銷P之方式成直線狀。藉此,藉由各彈性接觸片42之彈性恢復力帶來之保持力與接觸部424於中心軸C方向之整個區域與對象側端子銷P接觸帶來之摩擦力而充分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P之力。又,與僅以彈性恢復力確保保持對象側端子銷P之力之情形相比,可減小彈性恢復力(向對象側端子銷P之彈性接觸片42之按 壓力),故易插入對象側端子銷P。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彈性接觸片42係帶板狀,全體可彈性變形,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於彈性接觸片42中,至少接觸部424為可彈性變形即可。根據該構成,於對象側端子銷P自端子插入口7插入至深處時,接觸部424自彎曲之狀態彈性變形且以沿著上述插入之對象側銷P之方式成為直線狀。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中,彈性接觸片42之基部423支持(抵接)於內周面50之交界部56,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彈性接觸片42之基部423亦可未與內周面50相接。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殼體5雖係筒狀,但不限定於該構成。連接器殼體5若具有內周面50(端子收容部6),則外觀可為多種選擇。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殼體5雖具備一個內周面50(端子收容部6),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連接器殼體5亦可為具備複數個內周面50(端子收容部6)之構成。此時,連接器具有複數個連接器端子2(內周面50之數量以下之數量)。
連接器端子2之端子基部3之具體之構成並無限定。上述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端子2之端子基部3雖藉由鉚接電線而連接,但亦可為例如焊接等之其他連接方法連接之構成。又,導體鉚接片32及被覆部鉚接片33之具體 之構成亦無限定。
連接於連接器端子2之電線之具體之構成亦無限定。電線之芯線亦可為金屬製之芯線,亦可為由鍍敷纖維或碳纖維等導電性纖維等構成之芯線。
上述實施形態之醫療機器用感測器雖係心電圖用電極,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醫療機器用感測器亦可為例如血壓感測器、SpO2(動脈血氧飽和度)感測器、呼吸感測器等。
又,連接器1並不限定於醫療機器用感測器,可連接於用於各種機器之電線。
1:連接器
2:連接器端子
3:端子基部
4:電氣連接部
5:連接器殼體
6:端子收容部
7:端子插入口
8:基端側開口
31:基部本體
32:導體鉚接片
33:被覆部鉚接片
41:連接部本體
42:彈性接觸片
50:內周面
51:第一部位
52:第二部位
53:第三部位
54:第一縮徑部
55:第二縮徑部
56:交界部
70:突出部
423:基部
424:接觸部
425:前端部
521:殼體卡合部
C:中心軸
S:收容空間

Claims (6)

  1. 一種連接器,其具備:連接器端子,其具有可連接電線之端子基部、及自上述端子基部延伸且可拆卸地連接對象側端子銷之電氣連接部;及連接器殼體,其具有可供上述對象側端子銷插入之端子插入口、及以將上述電氣連接部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且卡合之狀態收容上述連接器端子之端子收容部;且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包圍上述電氣連接部之周圍之筒狀內周面,上述電氣連接部具有於上述筒狀內周面之內側繞該筒狀內周面之中心軸空出間隔而排列之三個以上之平板狀之彈性接觸片;上述三個以上之彈性接觸片各者具有:接觸部,其沿著上述中心軸延伸且以朝向上述中心軸側為凸之方向彎曲;基部,其自上述接觸部向上述端子基部側延伸且與上述端子基部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及前端部,其自上述接觸部之與上述基部之相反側之端部延伸,且於與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位於較上述接觸部更外側;且上述接觸部係藉由將上述對象側端子銷自上述端子插入口插入至連接器殼體時接受自該對象側端子銷向筒狀內周面側之按壓力,而於使上述前端部接觸於上述筒狀內周面之狀態下以使該前端部之前端緣朝端子插入口側移動之方式將上述接觸部自彈性變形而彎曲之狀態變成直線狀。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自上述筒狀內周面之上述中心軸方向之特定位置向上述中心軸突出之突出部,上述特定位置係於上述接觸部自彎曲之狀態進行上述彈性變形而變成直線狀時,供上述前端部之前端緣抵接於上述突出部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突出部係劃定上述連接器殼體之上述端子插入口之壁部。
  4.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端子收容部具有自與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之外側支持上述彈性接觸片之上述基部之彈性片支持部。
  5. 一種電線組件,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及電線,其連接於上述連接器之上述端子基部。
  6. 一種醫療機器用感測器,其具備:醫療用感測器本體;輸出用電線,其自上述醫療用感測器本體延伸;及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且上述輸出用電線係連接於上述連接器之上述端子基部。
TW107121109A 2017-06-28 2018-06-20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TWI737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6225 2017-06-28
JP2017126225 2017-06-28
JP2018-032247 2018-02-26
JP2018032247A JP6701244B2 (ja) 2017-06-28 2018-02-26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き電線、及び医療機器用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244A TW201906244A (zh) 2019-02-01
TWI737920B true TWI737920B (zh) 2021-09-01

Family

ID=65029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1109A TWI737920B (zh) 2017-06-28 2018-06-20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01244B2 (zh)
TW (1) TWI737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5095B (zh) * 2019-05-22 2024-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JP7463042B2 (ja) 2021-06-24 2024-04-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すり割り端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309A (ja) * 1997-08-22 1999-03-09 Ryosei Denso Kk 雌型接続端子
TW570350U (en) * 2003-04-18 2004-01-01 Shen Ming Prec Ind Co Ltd DC plug structu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surface contact
TWM480183U (zh) * 2013-11-05 2014-06-11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防呆型電源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0003A (en) * 1982-01-11 1984-12-25 C. R. Bard,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911657A (en) * 1989-03-20 1990-03-27 Lec Tec Corporation Tethered biomedical electrode connector
JP3498890B2 (ja) * 1998-01-22 2004-02-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JP3498832B2 (ja) * 1998-09-10 2004-02-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型端子,雌型端子の組立方法及び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309A (ja) * 1997-08-22 1999-03-09 Ryosei Denso Kk 雌型接続端子
TW570350U (en) * 2003-04-18 2004-01-01 Shen Ming Prec Ind Co Ltd DC plug structu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surface contact
TWM480183U (zh) * 2013-11-05 2014-06-11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防呆型電源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244A (zh) 2019-02-01
JP6701244B2 (ja) 2020-05-27
JP2019009102A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207B (zh) 连接器、电线组件、以及医疗设备用传感器
US8616924B2 (en) Female terminal for connector
JP6146668B2 (ja) 端子金具
CN109149145B (zh) 压接端子、带压接端子的电线以及医疗设备用传感器
TWI737920B (zh) 連接器、電線組件、及醫療機器用感測器
JP2013045725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3145706A (ja) 防水機能付き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CN103001034B (zh) 电连接器
JP2006510437A (ja) 医療センサ用二重コネクタ
CN111095685B (zh) 医学成像设备连接器组件
EP2811582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5632643A (en) Electronic cable yoke socket with locking mechanism
TW445669B (en)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US10644424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connector terminal
US201400113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lide mechanism
US20150222037A1 (en) High reliability interconnect for conductive ink circuits
JP6670872B2 (ja) 芯線が導電性繊維で構成される電線用の圧着端子、圧着端子付き電線、及び医療機器用センサ
JP652770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3281597B2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構造
JP2006344490A (ja) 同軸コネクタ
US20240136761A1 (en) Cable connector
JP2006032211A (ja) 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JP2019216042A (ja) 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
TWI655814B (zh) 醫療儀器
JP6842888B2 (ja) 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内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