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2202B -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 Google Patents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202B
TWI732202B TW108110969A TW108110969A TWI732202B TW I732202 B TWI732202 B TW I732202B TW 108110969 A TW108110969 A TW 108110969A TW 108110969 A TW108110969 A TW 108110969A TW I732202 B TWI732202 B TW I7322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warp
shed
joystick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3907A (zh
Inventor
皮特 卡瑞爾
米羅斯雷夫 布拉哈
艾利斯 比爾科夫斯基
歐恩德瑞傑 馬瑞克
吉里 米萊納
Original Assignee
捷克商Vuts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捷克商Vuts公司 filed Critical 捷克商Vuts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20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3/00General weaving methods not spec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any particular woven fabric or the use of any particular loom; We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ingle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03D41/004Looms for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00Selv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距離織物包含兩片外織物(T1,T2)及複數條綴結線(200)連接於外織物(T1,T2)且設置於外織物(T1,T2)之間,其中該兩片外織物(T1,T2)構成填充有綴結線(binding threads)(200)的線環(loops)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且在雙邊以布邊(TB)終止,該布邊(TB)藉由外布邊(TC)相互連接於邊緣以關閉距離織物(T)的腔室。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距離織物的方法及一種實行此方法的織機。

Description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距離織物包含兩片外織物及複數條綴結線連接於外織物且設置於外織物之間。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距離織物之方法,其包含兩片外織物及複數條綴結紗線連接於外織物且設置於其之間,距離織物係從二經線系統所形成,其一經線系統為編織兩片外織物,且另一經線系統為於編織製程中斷的期間將綴結經線拉出的方式自梭口拉出至兩片外織物之間的間隙,以形成綴結線。
除此之外,本發明係關於織機以執行上述之方法,包含二個經線系統,其一經線系統用以編織外織物且另一經線系統用以形成綴結線的線環,且進一步包含綜軸的系統以形成與投緯機構關連的梭口,以及推動緯線之打緯機構,以將插入的緯線推到距離織物從捲取輪捲取之打緯點。
US 8,015,999 B2專利案揭露製造三維立體距離編織物的織機,以下僅稱為距離織物(distance fabric,有稱為間距織物之情形),該距離織物包含有兩片外織物及連接於該兩片外織物且設置於該兩片外織物之間的複數個間隔紗線(inter-yarns)。織機包含二經線系統,其一提供編織兩片外織物,且另一於編織製程中斷期間形成間隔紗線,因此在編織期間,其經紗係被編織成兩片外織物。該間隔紗線係在編織製程中斷後使要形成間隔紗線之經紗交叉後形成間隔紗線於梭口區域內,且間隔紗線的提紗裝置(raising means)係插入梭口並平行於緯線進入方向。為了形成間隔紗線,提紗裝置從梭口在兩片外織物間向前移動,因此,取決於將間隔紗線拉引的速度,需將相關的經線以拉引間隔紗線的速度之兩倍釋放。一旦將間隔紗線拉出期望的長度時,編織製程再次開始。於隨後的編織製程中斷後,間隔紗線的提紗裝置先從兩片外織物之間的空隙拉出,將其再一次置於梭口以使間隔紗線通過兩片外織物之間。提紗裝置的一實施例揭示於US 8,015,999 B2專利案第1’圖中,其藉由設置於梭口內的桿(bar)以形成,因此該桿係從梭口兩側進入其中,且其長度係大於距離織物的外織物的寬度。在該間隔紗線往上拉後,該提紗裝置從梭口的兩端射出。雖然被拉的間隔紗線線環(loops)係被鉗住於兩片外織物之間,但由於編織的碰撞會使該間隔紗線在兩片外織物的外邊緣鬆弛。此外,兩片外織物可能因為距離織物的整體厚度而相對彼此移動,而難以捲繞此距離織物於織衣桿上。
在US 8,015,999 B2專利案中,可移動的後樑(back rest)係用以釋放經線以拉引間隔紗線,由於後樑以特定角度擺動,因此經紗的期望長度被釋放。此解決方式執行於織機上非常困難,特別是當考慮後樑的 重量及臂長的物理條件。另一問題係為了維持經線張力必須預設於後樑反向動作的期間拉引間隔紗線後恢復編織製程在間隔紗線的經線系統時,拉引另一間隔紗線之裕度時間,為了維持編織張力,到下次中斷之編織時間通常為5到20秒。
因為編織製程中斷以拉引間隔紗線,插入及拉引間隔紗線提紗裝置之步驟、拉引間隔紗線、以及釋放經線以形成間隔紗線之步驟可以手動執行。
距離織物藉由上述的製造方法可以製造具有間隔紗線的長度到100cm的距離織物,但是生產率低以及需要至少三個作業人員。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不具有上述之缺點的距離織物,以提供一種僅使用織機方式以自動形成距離織物的方法,且提供織機以有效率地執行此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係藉由距離織物,其主要由外織物形成距離織物的中空部,並填充有綴結線的環來達成,並且距離織物的兩側係以沒有綴結線的布邊來終止,其布邊係以外布邊相互連接來關閉距離織物的腔室。布邊與距離織物包含綴結線的環的中空部的寬度定義當綴結經線的環拉出時操縱桿能移動的空隙,因此操縱桿可以藉由上外織物的布邊的區域之傳送裝置抓住,也就是說,在形成綴結線之環之區域外面。外布邊防止距離織物腔室外側的線環鬆弛,允許織物以習知的方式在織機上延伸,且當外織物臂拿起及纏繞時,防止其相對其他外織物而移動。較佳的是,外布邊 也可以用以在隨後、主要完成技術操作,例如:重新纏繞、塗料、開版等期間延伸及導引距離織物。
距離織物也可以被製造成沒有外布邊的雙層織物,其中外織物形成填充有綴結線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於其兩側,並以沒有綴結線的布邊終止。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藉由形成兩片外織物及將複數個綴結線與外織物相連接且設置於其中的距離織物的方法以達成,其距離織物係由二個經線系統形成,其一僅提供編織兩片外織物,而另一為編織兩片外織物,且在編織製程中斷期間,藉由綴結經線的拉引裝置的方式將綴結經線自梭口拉出至外織物之間的間隙,從而此方法的原理包含在編織中斷期間、在梭口內使綴結經線交叉後,將綴結經線拉出裝置的操縱桿從梭口的一側插入梭口。為了形成綴結線的線環,操縱桿係以電磁鐵置於上外織物上方的方法以綴結線預設定義長度的一半,在上外織物與下外織物之間之間隙內向捲取距離織物之方向移位。形成上及下外織物的編織週期即開始。在編織期間,操縱桿係以距離織物被捲取的相同速度在距離織物捲取的方向上移動。在插入及編織經線預定數量後,編織週期係中斷且用以將綴結經線拉出的裝置的操縱桿返回梭口內相反於織物捲取的方向上移動,然後操縱桿係從梭口之一側被取出,且綴結經線交叉後,再插入梭口內。此方法允許僅藉由織機的方式,形成包含將具有綴結線的線環的距離織物以布邊關閉具有綴結線的線中空部,且距離織物具有關閉綴結線的線環的中空部的布邊,因此布邊係藉由關閉距離織物的中空部的外布邊彼此連接。
拉引裝置的動作期間釋放綴結經線以形成綴結線環之動作,係藉由增加相關的經軸的轉動速度來達成,釋放動作的速度係為操縱桿移動速度的兩倍。
為了根據本發明製造織物,布邊係在編織週期期間形成於兩片外織物上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的邊緣,具有綴結線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係形成於其間。
在一較佳之實施例,兩片外織物係於布邊後側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外布邊,綴結經線的牽引裝置的長度係小於外布邊的距離,且大於具有綴結線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的寬度。
依據距離織物的需求,綴結經線的線環長度可以於編織週期及選取編織週期期間作變化,且可以在編織週期期間固定。
用以執行該方法的織機原則係根據本發明包含相對投緯機構,梭口係與操縱桿的插入機構相關,以插入於梭口內及自梭口取出,操縱桿係為拉引裝置的一部份,用以將綴結經線拉至上外織物與下外織物之間的間隙且在梭口的位置,操縱桿可以耦合於安裝在上外織物的上方的至少二個電磁鐵,電磁鐵可逆向可移位地於梭口上方位置與根據綴結線的線環期望長度的兩片外織物之間的間隙上方的選取位置之間,從而設置於上外織物的上方的上部壓力撐樑桿係可朝向上外織物可逆向移位。
上述使操縱桿進入及自梭口拉出的插入機構包含支撐輪廓安裝於機器框架上,上面設有可逆向可移位之托架。在托架設有與用以抓取操縱桿之抓取臂連接之操縱鑷子,操縱鑷子係耦合於鉗制裝置。較佳實 施例中,托架係耦合於包含有線性作動單元之線性驅動器,上面設有支撐部成可逆向可朝向梭口移位及返回,該支撐部上設有托架。
為了導引操縱桿進入插入機構,在支撐輪廓設置穩定導引。
為了導引操縱桿於梭口內,於筘座(batten)上安裝薄片(lamellas),其上表面建構操縱桿的導引軌道。
操縱桿於梭口的位置係耦合於安裝在橫樑上的至少二個電磁鐵上,橫樑的尾端安裝在沿著機器的側邊的相互同步的線性驅動器,該線性驅動器係設在編織區域及捲取距離織物區域的外側,從而使線性驅動器確保橫樑可在織物的捲取動作方向上逆向移位及返回梭口。
為使同步可行及增加動作控制的準確度,線性驅動器包含具有精密滾珠螺桿的線性作動單元。線性作動單元係藉由移轉帶單元耦合於同步伺服馬達。同步伺服馬達係耦合於織機的控制系統以同步橫樑動作與當綴結經線的線環被拉至外織物之間的間隙被經線軸釋放的速度,且在編織期間橫樑的速度同步於距離織物的速度。
電磁鐵在較佳實施例中係設置於布邊上方,該布邊關閉具有綴結線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
操縱桿在可耦合於電磁鐵之點(部位)設有至少一鐵電部件或永久磁鐵。
較佳之實施例中,上部壓力撐樑桿係藉由壓力氣缸安裝於上樑,該上樑延伸橫跨織機的全部寬度,從而制動氣缸安裝於上樑上,制動氣缸附設有制動插銷以確保操縱桿的位置,操縱桿上具有孔。
1:打底經線
2:綴結經線
200:綴結線
3:投緯機構
4:打緯機構
41:導引軌道的薄片
410:梭口裡操縱桿的導引軌道
42:筘座
43:筘線
5:緯線
6:打緯點
61:前樑
7:拉出綴結經線的裝置
71:操縱桿
711:操縱桿的尾端
712:操縱桿的固定孔
72:電磁鐵
721:電磁鐵的芯
722:纏繞
723:下部磁極片
7231‧‧‧下部磁極片的工件
724‧‧‧上部磁極片
725‧‧‧下部滑動表面
726‧‧‧上部磁極片的前垂直部分
7261‧‧‧前工件
727‧‧‧操縱桿損耗感測器
73‧‧‧橫樑
74‧‧‧線性驅動器
741‧‧‧線性作動單元
742‧‧‧移轉帶單元
743‧‧‧同步伺服馬達
8‧‧‧插入機構
81‧‧‧支撐輪廓
82‧‧‧操縱桿鑷子的線性驅動器
821‧‧‧線性作動單元
822‧‧‧支撐
823‧‧‧同步伺服馬達
83‧‧‧托架
84‧‧‧插入機構的鑷子
841,842‧‧‧操縱桿鑷子的夾臂
85‧‧‧鉗制裝置
86‧‧‧具有鋼索的Bowden電纜
87‧‧‧鉗制裝置的氣缸
88‧‧‧操縱桿的穩定導引
89‧‧‧動力鏈
9‧‧‧上樑
91‧‧‧上壓力撐樑桿
92‧‧‧上壓力撐樑桿的氣缸
93‧‧‧制動插銷的氣缸
94‧‧‧制動插銷
A0‧‧‧上經軸
A2‧‧‧底經的第一旋轉後樑側輪
A3‧‧‧打底經線張力的全寬感應桿
A4‧‧‧底經的第二旋轉後樑側輪
B0‧‧‧下部經軸
B2‧‧‧綴結經線的旋轉後樑側輪
B3‧‧‧綴結經線張力的全寬感應桿
B4‧‧‧連接桿
C1,C2‧‧‧距離織物的連接桿
C3‧‧‧捲取輪
C4‧‧‧壓力撐樑輪
C5‧‧‧移轉輪
L1-6‧‧‧綜軸
P‧‧‧梭口
T‧‧‧距離織物
TA‧‧‧距離織物的中空部
TB‧‧‧距離織物的中空部的布邊
TC‧‧‧外布邊
T0‧‧‧上、下織物之間的間隙
T1‧‧‧上外織物
T2‧‧‧下外織物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伴隨圖式示意,其中第1圖為梭口形狀的橫截面圖,第2圖為機器的一般示意圖,第3圖至第17圖為全部操作週期期間,織機機構的各個位置態樣圖,第18a圖為織機的梭口區段與操縱桿噴出之示意圖,第18b圖為織機的梭口區段與操縱桿插入及被鑷子的抓取臂夾住之示意圖,第19圖為上樑具有制動插銷及上部壓力撐樑桿的示意圖,第20圖為藉由操縱桿將綴結經線拉出的方法示意圖,第21a,b圖為操縱桿的插入機構示意圖,第22圖為距離織物具有布邊的示意圖,第23a圖為綴結線之線環形成期間距離織物縱剖面圖,第23b圖為距離織物展開狀態的縱剖面圖,第24圖為操縱桿或距離織物於綴結經線的線環被拉引的位置的示意圖,以及第25圖為操縱桿具有尾端片的部分示意圖。
如本發明實施例第1圖及第2圖所示,用以編織距離織物之織機包含有上部經軸A0與打底經線1的系統。上部經軸A0係耦合於以習知電性經控制器(圖未示)驅動的上部經軸。上部經軸A0下方,設置有底經的第一旋轉後樑側輪A2與底經的第二旋轉後樑側輪A4,於此兩者之間,設置有用以感測打底經線1張力的全寬感應桿A3。打底經線1係從第二旋轉後樑側輪A4導引至綜軸L1,L2,L3及L4,以形成梭口來編織上外織物T1及下外織物T2。綜軸L1,L2,L3及L4係以習知方式安裝於機器上,且耦合於習知的多臂織機(未圖示)。
於機器的下部設置有下部經軸B0,其係於設置有綴結經線2的經線系統。下部經軸B0係耦合於以電性經線控制器(圖未示)驅動的下部經軸,該控制器係適應於兩種操作模式,亦即,編織(weaving),及當綴結經線2被拉至外織物T1,T2之間的間隙時以高速釋放綴結經線2。於下部經軸B0上方設置有綴結經線的旋轉後樑側輪B2,從該樑側輪將綴結經線2導引至剛性連接桿B4。在綴結經線的旋轉後樑側輪B2與剛性連接桿B4之間,設置有綴結經線2的全寬感應桿B3。於綴結經線的後樑側輪B2與剛性連接桿B4之間,設置有用以感測綴結經線2張力的全寬感應桿B3。綴結經線2係從連接桿B4被導引至綜軸L5及L6。於編織製程期間,綴結經線2係與打底經線1一起編織成上下外織物T1,T2,且於編織中斷期間藉由下述之裝置將綴結經線2拉至外織物T1,T2之間的間隙以形成綴結線200。綴結經線2的系統設置於下部經軸B0之上方式顯然較有利,因為綴結經線2的消耗量比打底經線1的消耗量還多,且更換下部經軸B0較更換上部經軸A0更容易。然而,打底經線1的系統及綴結經線2的系統可以倒過來設置。
在特定實施例描述到,提及到使用六個軸如L1到L6,其中前四個軸L1到L4係提供於導引打底經線1以形成編織上外織物T1及下外織物T2用的梭口(P),而剩餘兩軸L5及L6係用以導引綴結經線2。然而,這些軸可隨意分配,舉例來說,前兩軸可以被用以導引綴結經線而剩餘的各軸可用以導引打底經線。軸的數量可以超過六個,因此額外的軸可用以形成外緣或外布邊,其連接於兩片外織物,且用以防止其相對作動,或用以產生外織物T1,T2更複雜的編織。六軸之實施例係為基本的實施例以形成不具布邊的具有綴結線環200的開邊距離編物T,或具有含中空部的距離編物T。本發明中,首先說明此實施例以使本發明的原理更好理解。
梭口P與習知的投緯機構(picking mechanism)3相關,係包含沿著梭口的長度設置之噴氣投緯噴嘴(air jet picking nozzle)及轉接噴嘴,以及具有習知輪廓編織筘線之打緯機構4打插入緯線5至打緯點6的筘座42。如實施例所示,薄片41係設置於轉接噴嘴之間的筘座42。薄片41係以加工成型的線或扁薄片的形狀形成,在其上表面形成導引操縱桿71至梭口(P)的導引軌道410。自打緯點6,距離織物T係跨過前樑61及剛性連接桿C1,C2上方的電性控制捲取輪C3捲取。距離織物T從捲取輪C3通過壓力撐樑輪C4及旋轉輪C5至習知大編織捲繞輪(圖未示)。用以將綴結經線2於編織中斷期間拉至上外織物T1及下外織物T2之間的間隙T0的裝置7包含由輕量化及高強度材料所製成的操縱桿71,其係在綴結經線2於梭口P開始拉引之前設置在綴結經線2的交叉點前,其綴結經線2係編織入上外織物T1及下外織物T2。操縱桿71係耦合於至少二個電磁鐵72,其電磁鐵72係根據橫樑73上織物寬度及操縱桿71的長度可移位地設置在上外織物T1的上方,如第20圖所示。橫樑73的端點係安裝於線性驅動器74上,其係置於機器側邊編織區域的外側,或更明確地,在距離織物T捲取區域外側。線性驅動器74係彼此同步。特殊實施例如第3圖所示,線性驅動器74係由線性作動單元741連同精密滾珠螺桿所形成,線性動作單元741係以移轉帶單元742的方式耦合於同步伺服馬達743。同步伺服馬達743係耦合於織機的控制系統的裝置,以於綴結經線2的線環拉至外織物T1,T2之間的間隙T0期間,將橫樑73的動作速度同步於綴結經線 2從經軸B0移動的速度,且橫樑73的動作速度係於編織期間同步於距離織物T的捲取動作速度。上述的實施例可以被其他合適的實施例以確保線性驅動器74的動作準確同步,且提供適當的力以拉引綴結經線2。
電磁鐵72係由脈衝寬度調變控制,且耦合於織機的控制系統的裝置。
操縱桿71具有至少一鐵電部件或永磁鐵(細節未示)於可以與電磁鐵72耦合的點,其允許操縱桿71被電磁鐵72所抓取。於一端,操縱桿71具有尾端片711以被操縱桿71的插入機構8的操縱鑷子84抓取。理論上從鐵電材料以製造操縱桿整體以確保其耦合於電磁鐵72是可行的,但由於這會大大增加其重量,如此實施例並不合適於實際上的生產製程。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操縱桿71的插入機構8係堅固的安裝於機器框架上,相對於投緯機構3的相對側的梭口P上,如第2、18及21圖所示。插入機構8包含支撐輪廓81,其係堅固地以習知的各種方式安裝於機器框架上。線性驅動器82係安裝於支撐輪廓81上,其於實施例中係由線性作動單元821與支撐822所形成。動力鏈89係提供於線性作動單元旁的支撐輪廓81以導引壓縮空氣補給至鉗制裝置85的氣缸87。線性作動單元821係通過圖未示之聯軸器耦合於同步伺服馬達823。托架83係連接於線性單元821的支撐822,其係對梭口P可逆向可移位及返回。操縱鑷子84係安裝於托架83上,操縱鑷子84前部有由鉗制裝置85控制的夾臂841,842,其於實施例中由Bowden電纜以鋼索耦合於氣缸87控制。操縱桿71的穩定導引88係形成於支撐輪廓81用以穩定操縱桿當其從梭口P移動或移動至梭口P。此特定實施例可以被其他提供可靠的所需功能之合適的實施例所取代。
上樑9沿著橫跨機器的全寬以延伸,如第2、18、19圖所示,係被設置於上外織物T1上的機器的上部。上壓力撐樑桿91係朝向上外織物T1及背側可逆可置換地安裝於上樑9上。如實施例所示,上壓力撐樑桿91係被壓力氣缸92的裝置所控制,其壓力氣缸92係被安裝於上樑9連同制動氣缸93,並附加有制動插銷94以確保在操縱桿71被鑷子84夾取前且延伸至梭口P外,於再次插入梭口p後,且被電磁鐵抓取前的位置。壓力撐樑桿91提供將上外織物T1朝向壓往前樑61。
在距離織物T一開始編織時,兩片外織物T1,T2係從打底經線1及綴結經線2編織,且至少對應綴結線200的基礎長度的一半被編織,此長度通常在起始時會更長。當基礎長度被編織後,編織製程會中斷,梭口P打開,綴結經線2會交叉,且操縱桿71藉由插入機構8於導引軌道410上被插入於梭口P內。在插入後,操縱桿71的位置會被將制動插銷94插入形成於操縱桿71的固定孔712以固定。下一步,電磁鐵72係移位至操縱桿71上方,只要其磁極片超過操縱桿71的接收點,電流將提供且電磁鐵開始制動操縱桿71。同步地,制動插銷94係向後延伸且操縱桿71被釋放。電磁鐵72係被橫樑73攜帶,其在雙側耦合於線性驅動器74,於織物捲取動作的方向上開始移動,且藉由電磁鐵磁力接合,隨著操縱桿71從綴結經線2的交叉點抓取綴結經線2,並開始將其拉至上外織物T1與下外織物T2之間以形成其之間的綴結線200線環。電磁鐵72動作的同時,綴結經線2同步開始釋放,從而使其釋放速度為電磁鐵72動作速度的兩倍。綴結經線2的快速釋放系統,未描述其細節,必須在短時間內約2秒使綴結經線2鬆弛500公厘以上,同時在編織模式必須確保綴結經線2所需張力,透過全寬感應桿B3,磁經控制器(圖未示)及織機的控制系統控制,以使綴結經線2可以順利地編織入各自的外織物T1,T2。當電磁鐵72一旦到達從織機的控制系統的預設位置,或從距離織物T的預程式圖案時,電磁鐵72即停止但仍持續將操縱桿71穩固夾持住。
下一步,上壓力氣缸92重新移動以接觸上外織物T1且編織起始時,其定位綜軸L1~L6及於編織前執行打緯機構4的打緯週期是有利的。編織製程係以習知方式藉由編織二織物,其一係於另一織物之上而設置,或是藉由編織雙中空織物以進行。兩片外織物T1,T2係從打底經線1編織且綴結經線2的一半係編織於各外織物T1,T2。編織製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其中,第3圖顯示緯線5插入,第4圖顯示緯線被打緯至打緯點6。在編織期間,電磁鐵72係以相同於距離織物T捲取作動的速度,於編織時織物捲取作動方向擺設,且仍保持操縱桿71,其係保持綴結線200於延伸位置並防止其返回或糾纏在一起。
編織距離織物T預定的長度後,外織物T1,T2從預程式圖案,或在投緯及編織經線5預設定數量後設定,編織製程中斷。編織結束後,至少執行一穩定打緯。上壓力撐樑桿91從上外織物T1間距隔離,且藉由設置打緯機構4的筘線43及綜軸L1~L6至想要的位置以打開梭口P,用以創造出操縱桿71與打緯機構4的筘線之間有自由的空間以使操縱桿71可逆地動作,見第5圖。
電磁鐵72仍夾持住操縱桿71,且從編織終點的位置,如第5圖所示,移動至梭口的空間,並將操縱桿71置於導引軌道410上以形成打緯機構4上的筘座42,如第6圖所示。同時,用以編織的上外織物的上外織物的外部件T11及經線之一部分,仍被夾持於操縱桿71與電磁鐵72之間,且保持於上外織物T1與各自經線的高度以下。在兩片外織物T1,T2之間被操縱桿拉著之綴結線200,仍保持其位置。
藉由降低制動插銷94至操縱桿71的固定孔712,其位置係固定如第7圖所示,操縱桿71係從電磁鐵72同步釋放,而操縱桿71置於導引軌道410。電磁鐵72係向捲取織物T作用的方向移位至等待位置,其係允許上壓力撐樑桿91朝向上外織物T1移動,如圖8所示。
下一步,如第9圖所示,操縱桿71的插入機構8被致動,鑷子84藉由尾端片711的鎖固抓取操縱桿71,且抬起制動插銷後,將操縱桿71拉出梭口P,如第10圖所示。
接著,請見第11圖,以個別綜軸的方式,在實施例的綜軸L5,L6越過先前編織入上外織物T1與下外織物T2的綴結經線2,而經線可以透過打緯機構4的編織軸43以穩定位置。
下一步,請見第12圖,插入機構8將操縱桿71返回梭口內的導引軌道410,其操縱桿71的位置係藉由制動插銷94以固定,請見第13圖,操縱桿71係從鑷子84釋放,且插入機構8鑷子84即返回至等待位置。
上壓力撐樑桿91被抬起,請見第14圖,從而使上外織物T1拉直而形成間隙係於上、下外織物T1,T2之間。
下一步,請見第15圖,電磁鐵72係移位至操縱桿71的上方,且當磁極片一旦到達操縱桿71的接收點上面的位置時,電流供應且電磁鐵拉起操縱桿71。同步地,制動插銷94往後上方延伸且釋放操縱桿71。
電磁鐵72連同操縱桿71係移位至綴結經線2的交叉點且隨後以預定距離上、下織物T1,T2之間移位,而在其間形成綴結線200的線環,如上述所述及第16圖所示。
下一步,如第17圖所示,上壓力撐樑桿91係移位至上外織物T1,將其推往前樑61,而開始另一編織週期。
如以上所述,至此所說明之實施例僅與包含有兩片外織物T1,T2的開放距離織物T的實際生產有關,且複數個綴結線200的線環連接於外織物T1,T2,並設置於外織物T1,T2之間,其距離織物T係從二個經線系統所形成,其一僅提供編織兩片外織物T1,T2,另一為於編織中斷期間藉由將綴結經線2拉出梭口P至外織物T1,T2之間,以形成綴結線200的線環。當然,可以生產根據本發明製造的產品,但其缺陷在於綴結線的線環可以通過的開放邊緣而突出外織物的外側,以及兩片外織物可以當其纏繞於大的捲繞輪時相對彼此而移動,如描述於先前技術的評斷。
因此,於實際實施例中,距離織物T,如第22圖的示意圖及第24圖織物寬度的橫截面圖所示,係形成於外織物T1,T2之間,如包含有綴結線200與外織物T1,T2交錯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其外側係固定於布邊TB,其延伸於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腔室。延伸於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腔室的布邊TB係於其邊緣彼此接合以形成外布邊TC,以關閉腔室。具有上外織物T1的綴結線200的交錯點係以實線繪於第22圖所 示,且具有根據程式化距離織物的圖案間隔TD。依據程式化的距離織圖案,綴結線200長度間隔TD的兩倍且可以是定數可變數,若綴結線200的長度為可變數時,綴結線200隨後的行之長度可以最大值到先前間隔TD的兩倍。
布邊TB與包含有綴結線200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寬度定義上外織物T1與下外織物T2的間隙。當操縱桿71當將綴結線200拉出梭口P至上、下織物T1,T2間的間隔TD時,操縱桿71即在上述之間隙內移動而返回至梭口P。操縱桿71的長度的選擇值因此會小於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寬度與二布邊TB的總和,即TB+TA+TB。電磁鐵72,實施例示出,係設置於布邊TB上的上外織物T1之上。此設置僅於沒有綴結線200線環的情形使電磁鐵將操縱桿71拉上,而置於上外織物T1之上是有利的。布邊TB為腔室的一部分,確實且精確地定義包含有綴結線200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寬度,於最終產品上,切除布邊TB的一部分及外布邊TC後,該中空部即構成了距離織物T。
外布邊TC係關閉腔室的兩側,以習知方式加強產品及提供導引且延伸織物以作為完成織物的一部分,直到加工至最終產品。然而,這些部份直到進一步加工至生產產品前,不會從距離織物T切除。
為了生產上述具有布邊的距離織物,織機係設有額外的綜軸L,至少四個以編織布邊TB來關閉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且至少兩個,較佳為四個,綜軸以編織布邊TC以關閉腔室的兩側。在僅從打底經線1編織布邊TB的情況下不須有額外的綜軸。
在未圖示的實施例中,包含有綴結線200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可以僅以布邊TB終結其兩端部而因此而生產出具有布邊TB的中空距離織物,該布邊TB之間並沒有綴結線200的線環。
第23a圖為形成距離織物T製程期間,當綴結線200的線環係藉由操縱桿71在織物捲取的作動方向的作動,形成於上外織物T1與下外織物T2的間隙T0。距離織物T的完成品以展開狀態顯示於第23b圖,綴結線200係於外織物T1,T2之間延伸。
本發明係僅以編織機器的方式用於編織機器以製造距離織物。
1:打底經線
2:綴結經線
4:打緯機構
41:導引軌道的薄片
42:筘座
5:緯線
6:打緯點
61:前樑
71:操縱桿
72:電磁鐵
91:上壓力撐樑桿
94:制動插銷
C1:距離織物的連接桿
C2:距離織物的連接桿
L:綜軸
T:距離織物
T1:上外織物
T2:下外織物

Claims (15)

  1. 一種形成距離織物(T)之方法,該距離之物包含有兩片外織物(T1,T2)及複數條綴結線(200)連接於該些外織物(T1,T2),且設置於該些外織物(T1,T2)之間,該距離織物(T)係從二個綴結線系統形成,因此打底經線(1)之系統僅用以編織該些兩片外織物(T1,T2),而綴結經線(2)之系統係用以編織該些兩片外織物(T1,T2),及於編織製程中斷期間,藉由綴結經線(2)拉出裝置之操縱桿(71)將該綴結經線(2),自梭口(P)拉出至該些外織物(T1,T2)之間的間隙(T0),以形成該些綴結線(200),其特徵在於編織中斷期間,在該梭口(P)內的該綴結經線(2)交叉後,該綴結經線(2)拉出裝置之操縱桿(71)係從一側插入該梭口(P),從而該操縱桿(71)於捲取織物作動方向上藉由設置於該上外織物(T1)的上方電磁鐵(72)而啟動形成該上外織物(T1)與該下外織物(T2)的編織週期,以預先定義該綴結線(200)的長度,移位至該上外織物(T1)與該下外織物(T2)之間的間隙(T0),由此該操縱桿(71)於該編織週期在該距離織物的捲取作動方向上以相同於該距離織物(T)被捲取的相同速度移動,而預定數量的緯線(5)被投緯且編織後,編織週期中斷,該綴結經線(2)拉出裝置(7)的該操縱桿(71)重返回該梭口(P)向該距離織物被捲動作反方向移動,由此該綴結經線(2)拉出該裝置(7)之該操縱桿(71)將該綴結經線(2)自該梭口(P)之一側拉出,而該梭口(P)內的該綴結經線(2)交叉後,將該綴結經線(2)拉出該裝置(7)之操縱桿(71)重新再插入該梭口(P),其中,該綴結線(200)的線環的長度係為固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該操縱桿(71)作動而形成綴結線(200)的線環時,該綴結經線(2)係從各自之經線軸(B0)以兩倍於各自經線軸(B0)加速旋轉之速度釋放。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該編織週期期間,布邊(TB)係形成於該距離織物之兩片外織物(T1,T2)的中空部(TA)的邊緣,該兩片外織物(T1,T2)之間具有含該綴結線(200)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該編織週期期間,該布邊(TB)後側之該兩片外織物(T1,T2)係被結合成外布邊(TC),因此該操縱桿的長度係比該外布邊(TC)的距離小,且比具有該綴結線(200)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的寬度大,該操縱桿(71)係於該距離織物(T)的腔室內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綴結經線(2)的線環的長度根據預先定義之圖案而變化,該綴結經線的線環後行的長度具有該綴結線(200)與該外織物(T1,T2)交錯的點之間最大的節距(TD)之份量大於前行的長度。
  6. 一種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製造該距離織物(T)的織機,該織機包含二經線系統,其一經線系統係用以編織外織物(T1,T2),另一經線系統係用以於編織兩片外織物(T1,T2)以及於編織形成綴結線(200)的線環,且進一步包含綜軸(L)系統以形成梭口(P),其與投緯機構(3)及用以打擊插入的緯線至打緯點(6)之打緯裝置(4)相關聯,該距離織物(T)係從該打緯點(6)被捲取輪(C3)捲取,其特徵在於,相向於該 投緯機構(3),該梭口(P)係與用以將操縱桿(71)插入該梭口(P)及從該梭口(P)拉出之插入機構(8)相關,從而該操縱桿(71)係為將綴結經線(2)拉出至上織物(T1)與下織物(T2)之間的間隙(T0)之一部分,且在該梭口(P)之位置該操縱桿(71),係可耦合於安裝於該上織物(T1)上方的至少二電磁鐵(72),其可逆可置換地置於該梭口(P)上方的位置依據該綴結線(200)的線環期望的長度織該些外織物(T1,T2)之間的間隙(T0)上方的選取位置之間,由此上部壓力撐樑輪(91)係朝向該上織物(T1)可逆可置換地安裝於該上外織物(T1)的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用以將該操縱桿(71)的插入或抽出梭口(P)的插入機構(8)包含有設置於機器框架上之支撐輪廓(81),托架(83)係安裝於其上,操縱鑷子(84)之末端具備有連接於鉗制裝置(85)的該操縱桿(71)尾端片(711)的夾臂(841,84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托架(83)係耦合於線性驅動器(8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線性驅動器(82)包含線性作動單元(821),其支撐(822)係可逆可置換地朝向該梭口(P)及其後側安裝,該托架(83)係設置於該支撐(822)。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支撐輪廓(81)係設有該操縱桿(71)的穩定導件(88)以導引進入及抽出該梭口(P)的動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薄片(41)係設置於筘座(42)上以導引該梭口(P)內之該操縱桿(71),因此該薄片(41)的上表面形成有該操縱桿(71)的導引軌道(41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操縱桿(71)係耦合於安裝於橫樑(73)的至少二電磁鐵(72),其端部係安裝於相互同步之該線性驅動器(74)上,該線性驅動器(74)係沿著該機器的側邊及編織區域與該距離織物(T)捲取區域之外側設置,因此該線性驅動器(74)係提供該橫樑(73)的可逆動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線性驅動器(71)包含有線性作動單元(741)附有精密滾珠螺桿,其係藉由耦合於同步伺服馬達(743)的傳送帶單元(742),該同步伺服馬達(743)係耦合於織機系統的控制系統的方式,用以同步該橫樑(73)的速度與,當該綴結經線(2)的線環拉出至間隙(T0),該綴結經線(2)的經線從經線軸(B0)釋放的速度,且與該橫樑(73)的速度與編織期間該距離織物(T)捲取作動向上的速度同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電磁鐵(72)係設置於布邊(TB)上方,該布邊(TB)係將具有該綴結線(200)的線環的距離織物的中空部(TA)關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織機,其特徵在於,該上部壓力撐樑桿(91)係藉由上部壓力氣缸(92)於上翼片(9)上延伸越過該織機的整體寬度,從而於上樑(9)上安裝有制動氣缸(93),該制動氣 缸(93)附有制動銷(94)以鎖固該操縱桿(71)的位置,該操縱桿(71)設有該制動銷(94)用的固定孔(712)。
TW108110969A 2018-04-06 2019-03-28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TWI732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ZPV2018-169 2018-04-06
CZ2018-169A CZ2018169A3 (cs) 2018-04-06 2018-04-06 Distanční tkanina, způsob vytváření distanční tkaniny a tkací stroj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907A TW201943907A (zh) 2019-11-16
TWI732202B true TWI732202B (zh) 2021-07-01

Family

ID=6670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969A TWI732202B (zh) 2018-04-06 2019-03-28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75342B1 (zh)
CN (1) CN112204182B (zh)
CZ (1) CZ2018169A3 (zh)
TW (1) TWI732202B (zh)
WO (1) WO20191926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1754B (zh) * 2020-11-30 2022-04-0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三维织机的边线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3269A (en) * 1985-01-30 1989-08-01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bric form consisting of multilayer fabric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made by using fabric form
US20100327243A1 (en) * 2008-01-29 2010-12-30 Ets A. Deschamps Et Fils Woven structure and panel or container comprising such a structure
US20110036446A1 (en) * 2008-01-29 2011-02-17 Ets A. Deschamps Et Fils Weaving method and loom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2101A (en) * 1949-03-02 1950-03-28 Woonsocket Falls Mill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05489B (zh) * 1985-09-10 1989-10-18 赫伯特·简森 提花双层长毛绒织物
US5826275A (en) * 1994-10-26 1998-10-27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Neckwear construction
DE50107763D1 (de) * 2000-07-24 2006-03-02 Brevitex Ets Exploit Gemusterter schal, 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 seiner herstellung
BE1016008A4 (nl) * 2004-05-07 2006-01-10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zijdig bruikbare weefsels.
US8662112B2 (en) * 2009-12-04 2014-03-04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TWI364466B (en) * 2009-12-04 2012-05-2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CA2799368A1 (en) * 2010-05-14 2011-11-17 Izuhara Sangyo Kabushiki Gaisha Woven fabric having fril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3269A (en) * 1985-01-30 1989-08-01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bric form consisting of multilayer fabric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made by using fabric form
US20100327243A1 (en) * 2008-01-29 2010-12-30 Ets A. Deschamps Et Fils Woven structure and panel or container comprising such a structure
US20110036446A1 (en) * 2008-01-29 2011-02-17 Ets A. Deschamps Et Fils Weaving method and loom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Z307840B6 (cs) 2019-06-12
EP3775342A1 (en) 2021-02-17
CN112204182B (zh) 2022-10-14
EP3775342B1 (en) 2023-06-07
WO2019192631A1 (en) 2019-10-10
CN112204182A (zh) 2021-01-08
TW201943907A (zh) 2019-11-16
CZ2018169A3 (cs)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7877B (zh)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JP5450836B2 (ja) 補助緯糸効果を有する織物の製法及び織機
JP5129256B2 (ja) 連続アングルを製織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01395311A (zh) 带子以及制造带子的方法和带针织机
Gandhi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TWI732202B (zh) 距離織物、形成該距離織物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織機
TWI522508B (zh) 紡織機以及利用相同紡織機的紡織方法
JP3455538B2 (ja) 小幅織機用ひ投げ針及び小幅織機
Maity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apier weaving machines in textiles
US11486066B2 (en) Weaving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layer fabric
JP2003253547A (ja) 織物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9268450A (ja) 織機における捨耳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US3217752A (en) Loom apparatus for weaving contoured thread connected dual wall inflatable fabric
JP4759528B2 (ja) 製網機及び製網方法並びに網
JP6113912B2 (ja) 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を有する織機で緯糸端部を挿入する方法
JP3628459B2 (ja) 三軸織機
CZ37618U1 (cs) Tkací stroj pro výrobu vícevrstvé tkaniny, zejména distanční tkaniny
JP3500138B2 (ja)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供給装置
JP2022504592A (ja) 折り目、特にプリーツ、および/またはループを有する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織機、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Z306561B6 (cs) Způsob vytváření tkaniny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CS243555B1 (en) Knitted fabric production machine
JP4447049B6 (ja) 種糸としての経糸の自動引込み装置、及び種糸としての経糸の自動引込み方法
JP4447049B1 (ja) 種糸としての経糸の自動引込み装置、及び種糸としての経糸の自動引込み方法
GB2400862A (en) Loom for weaving fabric with full woven selvedge
JP2002212859A (ja) 双方うね織物の作成方法と作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