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4182B -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4182B
CN112204182B CN201980037678.8A CN201980037678A CN112204182B CN 112204182 B CN112204182 B CN 112204182B CN 201980037678 A CN201980037678 A CN 201980037678A CN 112204182 B CN112204182 B CN 112204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fabric
shed
weaving
spacer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7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4182A (zh
Inventor
P·卡雷尔
M·布拉哈
A·比尔科夫斯基
O·马雷克
J·姆利纳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uts AS
Original Assignee
Vut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uts AS filed Critical Vuts AS
Publication of CN11220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4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3/00General weaving methods not spec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any particular woven fabric or the use of any particular loom; We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ingle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03D41/004Looms for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00Selv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织物,其包括两个外部织物(T1、T2)和连接到外部织物(T1、T2)并布置在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多个绑线(200),其中外部织物(T1、T2)构成填充有绑线(200)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并且在两侧上都由镶边(TB)终止,该镶边(TB)在边缘处由封闭间隔织物(T)的空腔的外部镶边(TC)相互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其中在梭口(P)中的绑扎经线(2)交叉之后编织中断期间,将绑扎经线(2)的牵拉装置插入到梭口(P)中,并且在形成绑线(200)的圈环之后,将该牵拉装置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上以绑线(200)长度的一半移位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间隙(T0)中,并且编织周期开始,并在预设数量的拾取和编织纬纱(5)之后编织周期中断,并且绑扎经线(2)的牵拉装置返回到梭口(P)中,逆织物收起运动而移动,于是在一侧上从梭口(P)取出绑扎经线(2)的牵拉装置,并在梭口(P)中将绑扎经线(2)交叉后,用于拉出绑扎经线(2)的装置(7)的操纵杆(71)重新插入到梭口(P)中。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Description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织物,其包括两个外部织物和连接到外部织物并布置在外部织物之间的多个绑线。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该间隔织物包括两个外部织物和连接到该外部织物并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绑线,其中该间隔织物由两个经纱系统形成,其中一个用于编织两个外部织物,并且另一个通过借助于绑扎经线的牵拉装置拉出梭口到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中,在编织过程的中断期间形成绑线。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织机,其包括两个经线系统,其中一个旨在编织外部织物,并且另一个旨在形成绑线的圈环,并且还包括用于形成与拾取机构相关联的梭口的综轴系统,以及打纬机构,以将插入的纬纱推动到打纬点,由收起辊从该打纬点收起间隔织物。
背景技术
US 8 015 999 B2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在下文中仅称为间隔织物的三维间隔纺织织物的织机,该间隔织物包括两个外部织物和连接到该外部织物并布置在该外部织物之间的多个交织纱线。织机包括两个经纱系统,其中一个用于编织两个外部织物,并且另一个在编织过程的中断期间形成交织纱线,由此在编织期间,其经纱纱线被编织到外部织物中。交织纱线在编织过程的中断之后通过经纱纱线的交叉而形成,该交叉旨在在梭口区域中形成交织纱线,并且平行于引纬方向,将交织纱线的升起装置插入到梭口中。为了形成交织纱线,升起装置从梭口向前在两个外部织物之间移动,由此取决于交织纱线的牵拉速度,必需以高达交织纱线牵拉速度两倍的速度释放相应的经纱。一旦已经牵拉所期望长度的交织纱线,编织过程就会再次开始。在编织过程的随后中断之后,首先从外部织物之间的空间牵拉交织纱线升起装置,并然后再次将其放置在梭口中以穿过两个外部织物之间的交织纱线。在图1'中的US 8 015 999 B2中示出了升起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且该示例由布置在梭口中的杆形成,由此杆从两侧插入到梭口中,并且其长度大于间隔织物的外部织物的宽度。在交织纱线被向上牵拉之后,升起装置从梭口的两端弹出。尽管被牵拉的交织纱线的圈环被夹在外部织物之间,但是由于编织期间的冲击,它们可能在外部织物的边缘外侧变松。此外,将此间隔织物缠绕到布梁上是有问题的,因为由于间隔织物的整体厚度,外部织物可能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US 8 015 999 B2中,使用可移动的靠背来释放经纱以用于牵拉交织纱线,由此由于靠背旋转了特定角度而释放了所期望长度的经纱纱线。这种解决方案很难在织机上实施,尤其是当考虑靠背的动态状况及其重量和臂长度时。另一个问题是在交织纱线的经纱系统中时在牵拉交织纱线并恢复编织过程之后,在靠背反向运动期间保持经纱张力,有必要创建预留以牵拉其他交织纱线,同时保持编织张力,直到下一次中断的编织时间通常为5至20秒。
由于编织过程被中断以牵拉交织纱线,因此可以手动地执行插入和牵拉交织纱线升起装置、牵拉交织纱线以及释放用于形成交织纱线的经纱的步骤。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间隔织物使得能够生产交织纱线长度达100 cm的间隔织物,但是生产率低并且需要至少三个人的维修人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具有上述缺点的间隔织物,提供仅使用织机装置自动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并提供一种用于有效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间隔织物实现,该间隔织物的原理在于,外部织物形成填充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并且在两侧上均由无绑线的镶边终止,该镶边由封闭间隔织物的空腔的外部镶边在边缘处相互连接。包括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镶边和宽度限定了当拉出绑扎经线的圈环时,操纵杆可以在其内移动的空间,由此操纵杆可以由转移装置抓住并保持在上外部织物的镶边的区域中,即在其中形成绑线的圈环的区域之外。外部镶边防止线圈环在间隔织物空腔外松动,从而允许织物以传统方式在织机上延伸,并防止外部织物在收起和缠绕时相对于彼此移动。优选地,外部镶边还可用于在随后的、主要是精加工技术操作,诸如重绕、涂布、格式化等期间,延伸和引导间隔织物。
间隔织物也可以制造为没有外部镶边的双层织物,其中外部织物形成填充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在两侧上均由无绑线的镶边终止。
另外,本发明的目标通过一种方法实现,该方法用于形成由两个外部织物和连接到该外部织物并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绑线构成的间隔织物,其中该间隔织物由两个经纱系统形成,其中一个仅用于编织两个外部织物,并且另一个编织两个外部织物,并且通过借助于绑扎经线的牵拉装置将绑扎经线拉出梭口到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中,在编织过程的中断期间形成绑线,由此,该方法的原理在于,在编织中断期间,在梭口中将绑扎经线交叉之后,将用于拉出绑扎经线的装置的操纵杆从一侧插入到梭口中。为了形成绑线的圈环,借助于在上外部织物上方的电磁体,操纵杆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上在上外部织物和下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中以绑线的预定义长度的一半移位,并且形成上外部织物和下外部织物的编织周期开始。在编织周期期间,操纵杆以与间隔织物收起相同的速度在间隔织物的收起运动的方向上移动。在一组预定的数量的插入和编织纬纱之后,编织周期被中断,并且用于拉出绑扎经线的装置的操纵杆返回到梭口中,从而逆织物收起运动的方向移动,于是在一侧上从梭口取出操纵杆,并且在将绑扎经线交叉后,将其重新插入到梭口中。该方法允许仅由织机装置形成间隔织物,包括具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该绑线的圈环具有封闭具有绑线的圈环的中空部分的镶边,以及具有镶边的间隔织物,该镶边封闭具有绑线的圈环的中空部分,由此镶边由封闭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外部镶边彼此连接。
当形成绑线的圈环时,在牵拉装置的移动期间释放绑扎经线通过以增加的速度旋转相应的经轴实现,释放运动的速度是操纵杆运动速度的两倍。
为了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在编织周期期间在两个外部织物上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边缘处形成镶边,在两个外部织物之间是具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
在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外部织物在镶边后面接合以形成外部镶边,绑扎经线的牵拉装置的长度小于外部镶边的距离,并且大于具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宽度。
取决于间隔织物的要求,绑扎经线的圈环的长度在编织周期期间和在选定的编织周期中都可以是可变的,并且在编织周期期间可以是恒定的。
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织机的原理在于,相对于拾取机构,梭口与用于将操纵杆插入梭口中和将其从梭口拉出的操纵杆的插入机构相关联,该操纵杆是装置的部分,该装置用于牵拉经线到上外部织物和下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操纵杆在梭口位置可以耦接到至少两个电磁体,该至少两个电磁体可根据绑线的圈环的期望长度在梭口上方的位置和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上方的选定位置之间可逆移位地安装在上外部织物上方,由此将上压力胸梁杆朝向上外部织物可逆移位地布置在上外部织物上方。
将操纵杆插入到梭口中和将其从梭口拉出的上述插入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撑型材,支架可逆移位地安装在该支撑型材上。在支架上布置了由用于夹紧操纵杆的夹紧臂终止,耦接到夹持装置的操纵镊子。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架耦接到包括线性运动单元的线性驱动器,在线性运动单元上,支撑件朝向梭口和往回可逆移位地安装,并且在支撑件上安装支架。
为了在插入机构中引导操纵杆,在支撑型材上设置了稳定导向器。
为了在梭口中引导操纵杆,在板条上布置薄板,所述板条以其上表面构成操纵杆的导轨。
操纵杆在梭口中的其位置可与安装在横梁上的至少两个电磁体耦接,该横梁的端部安装在相互同步的线性驱动器上,该线性驱动器沿机器的侧面布置在编织区域之外和间隔织物收起区域之外,由此线性驱动器用于确保横梁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上和返回到梭口的可逆运动。
为了实现同步并提高运动控制的准确度,线性驱动器包括具有精密滚珠丝杆的线性运动单元。线性运动单元借助于变换皮带单元耦接到同步伺服电机。同步伺服电机耦接到织机的控制系统,以在将绑扎经线的圈环拉入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中时,使横梁运动的速度与从经轴释放的经线的速度同步,并在编织期间使横梁的速度与间隔织物的速度同步。
在优选实施例中,电磁体布置在封闭具有绑线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镶边上方。
操纵杆处于可与设置有至少一个铁磁构件或永磁体的电磁体耦接的点处。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压力胸梁杆借助于压力气动缸安装在跨织机的整个宽度延伸的上梁上,由此在上梁上安装止动气动缸,止动销附接到该止动气动缸以固定操纵杆的位置,其中设置了用于止动销的孔。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截面图示出了梭口的几何形状,图2示出了机器的全视图,图3至图17示出了在整个操作周期期间织机的机构的分阶段位置,图18a是机器的梭口区段的视图,其中操纵杆弹出,图18b是机器的梭口区段的视图,其中操纵杆插入,夹持在镊子的夹紧臂中,图19是具有止动销的上梁和上压力胸梁杆的视图,图20是用于由操纵杆拉出绑扎经线的装置的视图,图21a、b示出了操纵杆的插入机构,图22是具有镶边的间隔织物的视图,图23a是在形成绑线的圈环期间间隔织物的纵向剖视图,图23b是处于未折叠状态的间隔织物的纵向剖视图,图24是操纵杆的纵向剖视图,或是处于具有绑扎经线的牵拉圈环的位置的间隔织物的剖视图,以及图25是具有端部件的操纵杆的部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编织间隔织物的织机包括上经轴A0,其具有布置在地经中的地经线1的系统。上经轴A0耦接到由已知的电子经纱控制器(未示出)驱动的上经轴上。在上经轴A0的下方,布置了地经纱的第一旋转靠背辊A2和地经纱的第二旋转靠背辊A4,其间布置地经线1的张力的全宽度感测杆A3。将地经线1从第二旋转靠背辊A4引导到综轴L1、L2、L3和L4,以用于形成梭口P以编织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综轴L1、L2、L3和L4以已知的方式安装在机器上并耦接到已知的多臂织机(未示出)。
在机器的下部分中布置下经轴B0,其具有布置在绑扎经纱中的经线2的系统。下经轴B0耦接到由电子经纱控制器(未示出)驱动的下经轴,该电子经纱控制器适于两种操作模式,即编织和用于在将经线2拉入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间隙中时以高速释放经线2。在下经轴B0的上方布置绑扎经纱的旋转靠背辊B2,绑扎经线2从该旋转靠背辊B2被引导到刚性连接杆B4。在绑扎经纱的靠背辊B2和刚性连接杆B4之间,布置绑扎经线2的全宽度感测杆B3。在绑扎经纱的靠背辊B2和刚性连接杆B4之间,布置绑扎经线2的张力的全宽度感测杆B3。绑扎经线2从连接杆B4被引导到综轴L5和L6。在编织过程期间,绑扎经线2与地经线1一起编织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中,并且在编织中断期间,由下面描述的装置将它们牵拉到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间隙中,并形成间隔织物T的绑线200。在下经轴B0上方的绑扎经线2的系统的布置似乎是更有利的,因为绑扎经线2的消耗大于地经线1的消耗,并且更换下经轴B0比更换上经轴A0更容易。然而,地经线1和绑扎经线2的系统可以相反地布置。
在所描述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称为L1至L6的六个轴,其中前四个轴L1至L4用于引导地纱线1形成梭口以编织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而最后两个轴L5和L6用于引导绑扎经线2。然而,轴的名称是任意的,例如,前两个片材可用于引导绑扎经线,并且其余片材引导地经线。轴的数量可以多于六个,由此额外的轴可以用于形成连接两个外部织物的外部边缘或外部镶边,并防止它们的相对移动,或者为外部织物T1和T2创建更复杂的编织。六轴实施例是用于形成具有绑线200的圈环的开放间隔织物T的基本实施例,该绑线200的圈环没有镶边,或具有间隔织物T的中空部分的镶边。首先描述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以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
梭口P与已知的拾取机构3相关联,该拾取机构3由沿梭口P的长度的空气喷射拾取喷嘴和中继喷嘴组成,并且具有板条42,该板条42具有已知型材编织簧片,用于由打纬机构4将插入的纬纱5打纬到打纬点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薄板41布置在中继喷嘴之间的板条42上。薄板41由成形丝或扁平薄板形成,其通过其上表面在梭口P中形成操纵杆71的导轨410。间隔织物T由电子控制的收起辊C3在胸梁61和刚性连接杆C1、C2上面从打纬点6收起。间隔织物T从收起辊C3经过压力旋转辊C4和旋转辊C5到已知的大型织物缠绕辊(未示出)。用于在编织中断期间将绑扎经线2拉入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间隙T0中的装置7包括由轻质和高强度材料制成的操纵杆71,该操纵杆71在梭口P中开始牵拉绑扎经线2之前布置在绑扎经线2的交叉点前,该绑扎经线2编织成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操纵杆71可与至少两个电磁体72耦接,该至少两个电磁体72根据织物的宽度和操纵杆71的长度而可移位地安装在横梁73上,该横梁73布置在上外部织物T1上方,如图20中所示。横梁73的端部安装在线性驱动器74上,其布置在编织区域外,或更具体地说,在间隔织物T收起区域外的机器的侧面上。线性驱动器74彼此同步。在图3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线性驱动器74由带有精密滚珠丝杆的线性运动单元741形成,线性运动单元741借助于变换皮带单元742耦接到同步伺服电机743。同步伺服电机743耦接到织机的控制系统的装置,以在将绑扎经线2的圈环拉入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间隙T0期间使横梁73的运动速度与从经轴B0移动的绑扎经线2的速度同步,并且在编织期间使横梁73的运动速度与间隔织物T的收起运动的速度同步。上述特定实施例可以由另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代替,其确保线性驱动器74的运动的精确同步并且提供足够的力以牵拉绑扎经线2。
电磁体72用脉宽调制进行控制,并耦接到织机的控制系统的装置。
操纵杆71在其可以耦接到电磁体72的点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铁磁构件或永磁体(未详细示出),这允许处置杆71被电磁体72所捕获。操纵杆71在一端处设置有端部件711,其由操纵杆71的插入机构8的操纵镊子84夹紧。理论上可以由铁磁材料生产整个处置杆以确保与电磁体72耦接,但是由于这将显著增加其重量,此实施例不适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操纵杆71的插入机构8刚性地安装在机架上,抵靠与拾取机构3相对的侧面上的梭口P,并且在图2、图18和图21中示出。插入机构8包括支撑型材81,其通过已知方法中的任一种刚性地安装在机架上。线性驱动器82安装在支撑型材81上,在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型材81由线性运动单元821和支撑件822形成。在线性运动单元旁边的支撑型材81上设置能量链89,以引导压缩空气供应到夹持装置85的气动缸87。线性运动单元821经由未示出的耦接件耦接到同步伺服电机823。支架83连接到朝向梭口P和往回可逆移位的线性单元821的支撑件822。操纵镊子84安装在支架83上,操纵镊子84在前部设置有由夹持装置85控制的夹紧臂841、842,夹持装置8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经由具有耦接到控制气动缸87的钢缆的鲍登缆线86。操纵杆71的稳定导向器88形成在支撑型材81上,以在操纵杆71从梭口P或向梭口P移动时使操纵杆71稳定。该特定实施例可以由可靠地提供所期望功能的另一个合适实施例代替。
如图2、图18、图19中所示,跨机器的整个宽度延伸的上梁9布置在上外部织物T1上方的机器的上部分中。上压力胸梁杆91朝向上外部织物T1和往回可逆移位地安装在上梁9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压力胸梁杆91借助于压力气动缸92控制,该压力气动缸92与止动气动缸93一起安装在上梁9上,止动销94附接到止动气动缸93以固定操纵杆71在其由镊子(84)夹紧并延伸出梭口P之前,以及在其再插入到梭口P中,在由电磁体72抓住之前的精确位置。压力胸梁杆91用于将上外部织物T1压向胸梁61。
在间隔织物T的第一次编织开始时,两个外部织物T1和T2由地经线1和绑扎经线2编织,并且编织与间隔织物T的绑线200的长度的一半对应的至少基本长度,该长度在起始时通常更大。在编织基本长度之后,中断编织过程,打开梭口P,将绑扎经线2交叉,并由插入机构8将操纵杆71插入到梭口P中到导轨410上。在插入之后,通过将止动销94插入到形成在操纵杆71中的固定孔712中来固定操纵杆71的位置。在下一步中,电磁体72在操纵杆71上方移位,并且一旦它们的极片到达操纵杆71的接收点,就向它们供应电流,并且电磁体72将操纵杆71拉起到其自身。同步地,止动销94往回向上延伸并且释放操纵杆71。由在其两侧上耦接到线性驱动器74的横梁73承载的电磁体72开始在织物收起运动的方向上移动,并通过电磁力结合,利用它们承载操纵杆71,操纵杆71从绑扎经线2的交叉点抓住这些绑扎经线2,并开始将它们在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牵拉,并且在其间形成绑线200的圈环。与电磁体72的移动同时,发起使绑扎经线2同步释放,由此释放速度是电磁体72的运动速度的两倍。没有详细示出的快速释放绑扎经线的系统必须在约2秒的短时段内展开至多500 mm的绑扎经线2,而同时在编织模式下,必须确保由全宽度感测杆B3感测,并由电子经纱控制器(未示出)和织机的控制系统控制的绑扎经线2的所需张力,使得绑扎经线2可以成功地编织到相应的外部织物T1、T2中。一旦电磁体72从织机的控制系统或从间隔织物T的预编程图案到达预设位置,它们就停止但仍牢固地保持操纵杆71。
在下一步中,发起移除与上外部织物T1接触并编织的上压力胸梁杆92,由此有利的是,在编织之前定位综轴L1至L6并执行打纬机构4的一个打纬周期。编织过程以已知的方式通过编织彼此叠置的两个织物或通过编织中空的双层织物来进行。两个外部织物T1、T2由地经线1编织,并且绑扎经线2的一半被编织成它们中的每个。编织过程在图3和图4中示出,其中图3示出了纬纱5插入,并且图4示出了纬纱被打纬到打纬点6。在编织期间,电磁体72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T上以与间隔织物T在编织时的收起运动的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并且仍保持操纵杆71,其将绑线200保持在延伸位置并防止它们返回或缠结。
在编织了间隔织物T的预设长度之后,从预编程图案设置外部织物T1、T2,或者在纬纱5中拾取和编织预设数量之后,编织过程被中断。在编织结束时,可以执行至少一个稳定打纬。通过将打纬机构4的簧片43和综轴L1至L6移位到期望位置,将上胸梁杆91与上外部织物T1隔开并打开梭口P,以便在操纵杆71和打纬机构4的簧片之间为操纵杆71可逆运动创建自由空间,参见图5。
如图5中所示,仍保持操纵杆71的电磁体72从编织结束时的位置移动到梭口的空间,并将操纵杆71移位到形成在打纬机构4的板条42上的导轨410上方,如图6中所示。同时,上外部织物的外部部分T11和经线的一部分(由其编织上外部织物)保持夹在操纵杆71和电磁体72之间,并被保持在上外部织物T1和相应经线的水平下方。由操纵杆71在两个外部织物T1、T2之间牵拉的绑线200保持在它们的适当位置。
通过将固定销94降低到操纵杆71中的固定孔712中,如图7中所示固定其位置,操纵杆71从电磁体72同步释放,并且操纵杆71放置到导轨410上。如图8中所示,电磁体72在织物T收起运动的方向上移位到待机位置,在该待机位置,电磁体72允许上压力胸梁杆91朝向上外部织物T1移动。
在图9中所示的下一步中,操纵杆71的插入机构8被致动,镊子84通过端部件711的锁定来抓紧操纵杆71,并且在升高止动销94之后,将操纵杆71拉出梭口P,如图10中所示。
随后,参见图11,借助于相应的综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综轴L5、L6穿过已预先编织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中的绑扎经线2,并且经线的位置稳定可以通过将打纬机构4的编织梁43打纬来执行。
在下一步中,参见图12,插入机构8将操纵杆71返回到梭口中,回到导轨410上,其中借助于止动销94固定杆71的位置,参见图13,将杆71从镊子84释放,并且插入机构8的镊子84返回到待机位置。
抬起上压力胸梁杆,参见图14,从而拉直上外部织物T1,并在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形成间隙。
在下一步中,参见图15,电磁体72在操纵杆71上方移位,并且一旦它们的极片到达操纵杆71的接收点上方的位置,就向它们供应电流,并且电磁体72将操纵杆71拉起到其自身。同步地,止动销94往回向上延伸并且释放操纵杆71。
电磁体72与操纵杆71一起移位到绑扎经线2的交叉点,并且随后它们以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确定距离移位,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绑线200的圈环,如上所述并且如图16中所示。
在图17中所示的下一步中,将上压力胸梁杆91移位到上外部织物T1,将其推向胸梁61,并开始另一个编织周期。
如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涉及包括两个外部织物T1、T2和连接到外部织物T1、T2并布置在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绑线200的多个圈环的开放式间隔织物T的实际生产,其中间隔织物T由两个经线系统形成,其中一个仅用于编织两个外部织物T1、T2,并且另一个编织两个外部织物,并且在编织过程的中断期间通过将绑扎经线2拉出梭口P进入到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间隙T0中来形成绑线200的圈环。当然,可以生产根据本发明的此产品,但是其缺点是事实上其具有开放的边缘,绑线的圈环可以通过该边缘突出到外部织物之外,并且当两个外部织物被缠绕到大织物缠绕辊上时所述两个外部织物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如背景技术评估中所述。
因此,在实际的实施例中,图22的视图和图24的织物宽度的剖面图中所示的间隔织物T形成在外部织物T1、T2之间,作为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其包括与外部织物T1、T2交织的绑线200的圈环,该外部织物T1、T2在其外侧处终止于刚性边缘TB,该刚性边缘TB延伸了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空腔。延伸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空腔的镶边TB在彼此接合的边缘处以形成外部镶边TC,该外部镶边TC封闭空腔。绑线200与上外部织物T1的交织点在图22中由实线示意性地指示,并且根据编程的间隔织物图案处于间距TD。绑线200的长度是间距TD的两倍,并且根据编程的间隔织物图案是恒定的或可变的。在绑线200的变化长度的情况下,绑线200的下一行的长度可以最大为先前间距TD的两倍。
包括绑线200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间隙TB和中空部分TA的宽度限定了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空间,当将绑线200的圈环拉出梭口P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间隙T0中以及其到梭口P的返回运动中时,操纵杆71在该空间内移动。因此,操纵杆71的长度是选定值,其小于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宽度和两个镶边TB之和,即(TB +TA + T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磁体72布置在镶边TB上方的上外部织物T1上方。这种布置的优点在于,仅在没有绑线200的圈环的情况下,电磁体72才将操纵杆71拉起并承载在上外部织物T1上面。镶边TB是空腔的部分,牢固且精确地限定了包括绑线200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宽度,在最终产品中,该间隔织物在切割镶边TB和外部实心边缘TC的部分之后构成间隔织物T。
外部镶边TC在两侧上封闭空腔,加强产品,并用于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引导和延伸织物,直到加工成最终产品为止,它都是所得织物的部分。然而,没有切掉它们,直到在从间隔织物T生产产品中的进一步加工期间。
为了生产具有镶边的上述间隔织物,织机设置有附加的综轴L,至少具有四个用于编织封闭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镶边TB,并且至少具有两个、优选地具有四个综轴用于编织在两侧上封闭空腔的镶边TC。在仅从地经线1编织镶边TB的情况下不需要附加的综轴。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绑线200的圈环的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可以仅由镶边TB终止,并因此,其被生产为具有镶边TB的中空间隔织物,在它们之间没有绑线200的圈环。
图23a示出了,当绑线200的圈环通过操纵杆71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上的运动而形成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间隙T0中时,在间隔织物T形成的过程期间的间隔织物T。当绑线200在外部织物T1、T2之间拉伸时,所得的间隔织物T在图23b中以未折叠状态示出。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以专门地借助于织机用于在织机上制造间隔织物。
附图标记列表
A0 上经轴
A2 地经纱的第一旋转靠背辊
A3 地经线的张力的感测杆
A4 地经纱的第二旋转靠背辊
L1-6 综轴
P 梭口
T1 上外部织物
T2 下外部织物
T0 上外部织物和下外部织物之间的间隙
T 间隔织物
TA 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
TB 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的镶边
TC 外部镶边
B0 下经轴
B2 绑扎经纱的旋转靠背辊
B3 绑扎经线的张力的感测杆
B4 连接杆
C1、C2 间隔织物的连接杆
C3 收起辊
C4 压力旋转辊
C5 转移旋转辊
1 地经线
2 绑扎经线
200 间隔织物的绑线
3 拾取机构
4 打纬机构
41 导轨的薄板
410 梭口中操纵杆的导轨
42 板条
43 簧片
5 纬纱
6 打纬点
61 胸梁
7 用于拉出绑扎经线的装置
71 操纵杆
711 操纵杆的端部件
712 操纵杆的固定孔
72 电磁体
721 电磁体芯
722 绕组
723 下极片
7231 下极片的工作部分
724 上极片
725 下滑动表面
726 上极片的前竖直部分
7261 前工作部分
727 操纵杆损耗传感器
73 横梁
74 线性驱动器
741 线性运动单元
742 变换皮带单元
743 同步伺服电机
8 插入机构
81 支撑型材
82 操纵镊子的线性驱动器
821 线性运动单元
822 支撑件
823 同步伺服电机
83 支架
84 插入机构的镊子
841、842 操纵镊子的夹紧臂
85 夹持装置
86 具有钢缆的鲍登缆线
87 夹持装置的气动缸
88 操纵杆的稳定导向器
89 能量链
9 上梁
91 上压力胸梁的杆
92 上压力胸梁的杆的气动缸
93 止动销的气动缸
94 止动销。

Claims (14)

1.一种形成间隔织物(T)的方法,所述间隔织物(T)包括两个外部织物(T1、T2)和连接到所述外部织物(T1、T2)并布置在所述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多个绑线(200),其中间隔织物(T)由两个经线系统组成,由此地经线(1)的所述系统仅用于编织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而绑扎经线(2)的所述系统用于编织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并且在编织过程的中断期间,用于通过在用于拉出所述绑扎经线(2)的装置的操纵杆(71)的帮助下将所述绑扎经线(2)拉出梭口(P)到所述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间隙(T0)中来形成所述绑线(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织中断期间,在梭口(P)中将所述绑扎经线(2)交叉之后,将用于牵拉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装置(7)的所述操纵杆(71)从一侧插入到所述梭口(P)中,由此为形成所述绑线(200)的圈环,借助于布置在上外部织物(T1)上方的电磁体(72),所述操纵杆(71)在织物收起运动方向上以所述绑线(200)的预定长度的一半移位到所述上外部织物(T1)和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所述间隙(T0)中,并且形成所述上外部织物(T1)和所述下外部织物(T2)的编织周期开始,由此所述操纵杆(71)在所述编织周期期间以与所述间隔织物(T)收起的速度相同的速度在所述间隔织物(T)的所述收起运动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编织周期在预设数量的纬纱(5)被拾取和编织后中断,并且用于拉出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装置(7)的所述操纵杆(71)返回到所述梭口(P)中,逆所述间隔织物(T)的所述收起运动的所述方向而移动,于是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装置(7)的所述操纵杆(71)在一侧上从所述梭口(P)取出,并且在所述梭口(P)中将所述绑扎经线(2)交叉之后,用于拉出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装置(7)的所述操纵杆(71)重新插入到所述梭口(P)中,在所述编织周期期间,在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上的所述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边缘处形成镶边(TB),在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之间存在具有所述绑线(200)的圈环的所述间隔织物的所述中空部分(TA),在所述镶边(TB)后面的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接合以形成外部镶边(TC),由此所述操纵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外部镶边(TC)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杆(71)的运动期间,当形成所述绑线(200)的所述圈环时,通过以提高的速度使相应下经轴(B0)旋转,所述绑扎经线(2)以牵拉装置的速度两倍的速度从所述相应下经轴(B0)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此所述操纵杆的所述长度大于具有所述绑线(200)的所述圈环的所述间隔织物的所述中空部分(TA)的宽度,所述操纵杆(71)在所述间隔织物(T)的空腔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圈环的所述长度根据预先准备的图案而变化,所述绑扎经线的所述圈环的下一行的所述长度大于所述绑线(200)与所述外部织物交织的点之间的间距(TD)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线(200)的圈环的所述长度是恒定的。
6.一种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产间隔织物(T)的织机,其包括两个经线系统,其中一个旨在编织外部织物(T1、T2),并且另一个编织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并且在编织过程中断期间形成绑线(200)的圈环,并且还包括用于形成梭口(P)的综轴(L)的系统,所述梭口(P)与拾取机构(3)和用于将插入的纬纱(5)打纬到打纬点(6)的打纬机构(4)相关联,所述间隔织物(T)从所述打纬点(6)由收起辊(C3)收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拾取机构(3)相对,所述梭口(P)与用于将所述操纵杆(71)插入到所述梭口(P)中和拉出所述梭口(P)的插入机构(8)相关联,由此所述操纵杆(71)是用于将所述绑扎经线(2)拉出到上外部织物(T1)和所述下外部织物(T2)之间的间隙(T0)中的装置(7)的部分,并且在所述梭口(P)位置可耦接到至少两个电磁体(72),所述电磁体(72)根据所述绑线(200)的所述圈环的期望长度在所述梭口(P)上方的位置和所述外部织物(T1、T2)之间的所述间隙(T0)上方的选定位置之间可逆移位地安装在所述上外部织物(T1)上方,由此将上压力胸梁杆(91)朝向所述上外部织物(T1)可逆移位地安装在所述上外部织物(T1)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插入所述梭口(P)中和从所述梭口(P)伸出的所述操纵杆(71)的所述插入机构(8)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型材(81),支架(83)利用安装在其上的操纵镊子(84)可逆移位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操纵镊子(84)由与夹持装置(85)耦接的所述操纵杆(71)的端部件(711)的夹紧臂(841、842)终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3)耦接到第一线性驱动器(8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器(82)包括第一线性运动单元(821),在所述第一线性运动单元(821)上朝向所述梭口和往回可逆移位地安装支撑件(822),其中支架(83)布置在所述支撑件(8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型材(81)上设置有所述操纵杆(71)的稳定导向器(88),用于使其移出所述梭口(P)和移入所述梭口(P)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薄板(41)布置在板条(42)上,以在所述梭口(P)中引导所述操纵杆(71),由此所述薄板(4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操纵杆(71)的导轨(4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71)可耦接到安装在横梁(73)上的至少两个电磁体(72),所述横梁(73)的端部安装在所述编织区域外并且在所述间隔织物(T)收起区域外沿机器的侧面布置的相互同步的第二线性驱动器(74)上,由此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74)用于提供所述横梁(73)的可逆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74)包括具有精密滚珠丝杆的第二线性运动单元(741),所述精密滚珠丝杆借助于耦接到同步伺服电机(743)的变换皮带单元(742),所述同步伺服电机(743)耦接到所述织机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装置,用于当牵拉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圈环到间隙(T0)时使所述横梁(73)的速度与从下经轴(B0)释放的所述绑扎经线(2)的所述经线的速度同步,并且用于在编织期间使所述横梁(73)的所述速度与所述间隔织物(T)的所述收起运动的速度同步。
14.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织周期期间,在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上的所述间隔织物的中空部分(TA)的边缘处形成镶边(TB),在所述两个外部织物(T1、T2)之间存在具有所述绑线(200)的圈环的所述间隔织物的所述中空部分(TA),所述电磁体(72)布置在封闭具有所述绑线(200)的圈环的所述间隔织物的所述中空部分(TA)的所述镶边(TB)上方。
CN201980037678.8A 2018-04-06 2019-04-03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Active CN112204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ZPV2018-169 2018-04-06
CZ2018-169A CZ307840B6 (cs) 2018-04-06 2018-04-06 Distanční tkanina, způsob vytváření distanční tkaniny a tkací stroj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PCT/CZ2019/050015 WO2019192631A1 (en) 2018-04-06 2019-04-03 Distance fabric,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distance fabric and a weaving machin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4182A CN112204182A (zh) 2021-01-08
CN112204182B true CN112204182B (zh) 2022-10-14

Family

ID=6670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7678.8A Active CN112204182B (zh) 2018-04-06 2019-04-03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75342B1 (zh)
CN (1) CN112204182B (zh)
CZ (1) CZ307840B6 (zh)
TW (1) TWI732202B (zh)
WO (1) WO20191926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1754B (zh) * 2020-11-30 2022-04-0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三维织机的边线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807A (zh) * 1985-09-10 1987-03-11 赫伯特·简森 提花双层长毛绒织物,织造该织物的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N101965421A (zh) * 2008-01-29 2011-02-02 德尚父子企业公司 编织结构以及包含该编织结构的板或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2101A (en) * 1949-03-02 1950-03-28 Woonsocket Falls Mill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723571B2 (ja) * 1985-01-30 1995-03-15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多層織物
US5826275A (en) * 1994-10-26 1998-10-27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Neckwear construction
RU2247521C2 (ru) * 2000-07-24 2005-03-10 Бревитекс Этаблиссман Пур Л`Эксплутасьон Де-Бревет Текстиль Шарф с рисунком, способ и ткацк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акого шарфа
BE1016008A4 (nl) * 2004-05-07 2006-01-10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zijdig bruikbare weefsels.
FR2926822B1 (fr) * 2008-01-29 2010-05-28 Deschamps A & Fils Ets Procede de tissage et metier a tisse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US8662112B2 (en) * 2009-12-04 2014-03-04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TWI364466B (en) * 2009-12-04 2012-05-2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KR101408403B1 (ko) * 2010-05-14 2014-06-17 이즈하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릴 직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807A (zh) * 1985-09-10 1987-03-11 赫伯特·简森 提花双层长毛绒织物,织造该织物的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N101965421A (zh) * 2008-01-29 2011-02-02 德尚父子企业公司 编织结构以及包含该编织结构的板或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202B (zh) 2021-07-01
TW201943907A (zh) 2019-11-16
CZ2018169A3 (cs) 2019-06-12
EP3775342B1 (en) 2023-06-07
CN112204182A (zh) 2021-01-08
EP3775342A1 (en) 2021-02-17
WO2019192631A1 (en) 2019-10-10
CZ307840B6 (cs)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7877B (zh)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JP5819097B2 (ja) 3次元製織のための織機およびその製織方法
CA2667262C (en) A continuous-angle weaving system
JP6682622B2 (ja) 織機杼口に緯糸を保持し、供給し、挿入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織機、ならびに織機杼口に緯糸を保持し、供給し、挿入するための方法
US10400365B2 (en) Two-dimension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2204182B (zh) 间隔织物、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织机
AU2016293350A1 (en) Weaving machine
CN109208158B (zh) 在片梭织机中不使用假边的纬纱操作装置
US7231943B2 (en)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3691443B2 (ja) 織物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EP09571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extile articles
US11486066B2 (en) Weaving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layer fabric
JPH09268450A (ja) 織機における捨耳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US6145549A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gid biaxial fabric material
EP3155155B1 (en) Selvedge forming device for a weft thread
JP6113912B2 (ja) 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を有する織機で緯糸端部を挿入する方法
EP3144421A2 (en) Method for fabric formation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it out
JP3500138B2 (ja)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供給装置
JP2022504592A (ja) 折り目、特にプリーツ、および/またはループを有する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織機、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Z37618U1 (cs) Tkací stroj pro výrobu vícevrstvé tkaniny, zejména distanční tkaniny
JPH0192449A (ja) つづれ調柄織地の織成方法
JPH11279900A (ja) サンプル織機の自動緯糸選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