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152B -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152B
TWI731152B TW106129102A TW106129102A TWI731152B TW I731152 B TWI731152 B TW I731152B TW 106129102 A TW106129102 A TW 106129102A TW 106129102 A TW106129102 A TW 106129102A TW I731152 B TWI731152 B TW I7311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thermoplastic resin
bis
fibers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9188A (zh
Inventor
三宅利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9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9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15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ulphones; polysulf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4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6Knitted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01/00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29K2701/12Thermoplast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61Polyamide fibres
    • B32B2262/0269Aromatic polyamid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3Metal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6Carbon fibres, e.g. graphit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在成形時容易加工且不容易產生未含浸部的層合體及使用該層合體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層合體,其為含有補強用纖維薄片(b)與熱塑性樹脂薄片(a),其中   (i)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含有熔融溫度為350℃以上的補強用纖維(B),   (ii)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該中空纖維為含有熔融溫度未達350℃之熱塑性樹脂(A)。

Description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0001] 本發明係關於層合體,更詳細為有關加熱成形性優良的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0002] 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由該輕量性或高物性來看,可使用於汽車、航空機構件或一般工業用材料等其他廣泛領域中。作為由基體樹脂與強化纖維所成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已有種種被提案。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含有塗布施膠劑之碳纖維與熱塑性樹脂的預浸料。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由碳纖維基材與作為基體樹脂的聚碳酸酯樹脂所成的碳纖維強化複合成形體。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由基體樹脂與強化纖維所成的纖維強化複合材料。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含有纖維材料與含有熱塑性樹脂及磷腈之熱塑性基體的纖維-基體半製品。於專利文獻5中揭示由強化纖維與熱塑性樹脂所構成的具有通氣性之熱塑性樹脂而成的層經連續地層合於強化纖維束上的預浸料。   而這些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因除力學特性以外,亦要求表面外觀品質等,於強化纖維充分含浸樹脂,而減低空洞等為必要。   [0003] 然而另一方面,對於最終成為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前段階之成形加工前的層合體,複雜型式的賦形被要求者,但特別在樹脂為熱塑性樹脂時,在常溫容易變硬,有著成形性劣化的問題。若重視含浸性,將樹脂在溶液狀態下含浸時,有著因變硬而使成形性變劣之問題。   因次於專利文獻6中記載由含有強化用長纖維束所成的網絡與單纖維狀熱塑性聚合物纖維所成的複合薄片,其熱塑性聚合物纖維捲入構成網絡之長纖維而交絡成一體化的纖維強化材料複合薄片。然而,其中所使用的熱塑性聚合物纖維為一般的中實纖維,對於最終成形段階,有著容易殘存大量未含浸部的問題。   於專利文獻7中揭示含有於内部具有氣泡之異形纖維的不織布結構體。於專利文獻8中記載將於聚伸苯基硫化物樹脂等混合物中混煉非鹵素系難燃劑的纖維狀物以1層或2層以上進行層合的難燃性不織布。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4]   [專利文獻1] 特開2014-14503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16-8295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5-239939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2016-98376號公報   [專利文獻5] 國際公開WO2003/091015號公報   [專利文獻6] 特開平3-47713號公報   [專利文獻7] 國際公開WO2014/038722號公報   [專利文獻8] 特開2007-107108號公報
[發明所解決的問題]   [0005] 本發明之目的為得到於成形時容易加工且不容易產生未含浸部的層合體及使用其層合體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6] 本發明為一種層合體,其為含有補強用纖維薄片(b)與熱塑性樹脂薄片(a),其中   (i)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含有熔融溫度為350℃以上之補強用纖維(B);(ii)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該中空纖維為含有熔融溫度為未達350℃的熱塑性樹脂(A)。   本發明之層合體中,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配置成網絡狀的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若中空纖維之端面角度未達60度時,中空纖維之中空率以5%以上為佳。又,熱塑性樹脂(A)係以非晶性樹脂為主者或熱塑性樹脂(A)為含有非相溶性成分者,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織編物、不織布或一方向性薄片,補強用纖維(B)的含有率以10重量%以上為佳。   [0007] 另外,本發明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為將上述中任一的本發明之層合體在加熱下進行加壓成形所成者。   而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係藉由(i)準備前述層合體之步驟、及(ii)將前述層合體在熱塑性樹脂(A)之熔融溫度以上,未達補強用纖維(B)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進行加壓的步驟所製造。 [發明之效果]   [0008] 本發明之層合體具有使用該層合體成形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時,容易加工且不容易產生未含浸部的優點。又,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為熱塑性樹脂之未含浸部分較少,且彎曲彈性率、彎曲強度等機械強度及難燃性優良。又,依據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可得到熱塑性樹脂容易含浸於補強用纖維,未含浸部分較少,且彎曲彈性率、彎曲強度等機械強度及難燃性優良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實施發明的形態]   [0010] <層合體>   本發明之層合體為含有補強用纖維薄片(b)與熱塑性樹脂薄片(a),   (i)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含有熔融溫度為350℃以上的補強用纖維(B),   (ii)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該中空纖維含有熔融溫度為未達350℃的熱塑性樹脂(A)。   本發明之層合體可藉由加壓等成形加工而容易地成為種種形狀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0011] (補強用纖維薄片(b))   在本發明之層合體所使用的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含有補強用纖維(B)。   補強用纖維(B)的熔融溫度為350℃以上。具體為可使用碳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等無機纖維或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等有機合成纖維。且此等可單獨或併用2種以上後使用。   作為金屬纖維,例如可舉出不銹鋼纖維,其導電性・機械性特性為佳。又,於強化纖維表面上可包覆或蒸鍍金屬等。例如鎳包覆碳纖維的導電性為佳。特別以高強度、高彈性率的碳纖維或玻璃纖維為佳。欲得到高剛性層合體,以聚丙烯腈(PAN)系、石油・石碳瀝青系、人造絲(Rayon)系、木質素系等碳纖維為佳。特別將PAN作為原料的PAN系碳纖維因在工業規模上具有優良的生產性及機械特性故較佳。   [0012] 又,作為使用於本發明的補強用纖維(B),若於一方向為長的纖維形狀即可,並非僅為一般纖維及細絲,亦可含有所謂的晶須等。   作為適用的補強用纖維(B),可舉出由玻璃纖維、扁平截面玻璃纖維、碳纖維、金屬纖維、石棉、岩棉、陶瓷纖維、礦渣纖維、鈦酸鉀晶須、氮化硼晶須、硼酸鋁晶須、碳酸鈣晶須、氧化鈦晶須、鈣矽石、硬矽鈣石、坡縷石(凹凸棒石)及海泡石等無機填充材所成的纖維狀物。又,可舉出芳醯基纖維、聚醯亞胺纖維、PBO(聚對亞苯基苯並噁唑)纖維及聚苯並噻唑纖維等作為代表的耐熱有機纖維。   又於這些纖維中可例舉出包覆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異種材料表面的纖維等。作為包覆異種材料表面的纖維,僅纖維狀形態即可,例如可例示出金屬包覆玻璃纖維、金屬包覆玻璃薄片、氧化鈦包覆玻璃薄片及金屬包覆碳纖維等。作為異種材料的表面被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限定,例如可舉出公知各種鍍敷法(例如電解鍍敷、無電解鍍敷、熔融鍍敷等)、真空蒸鍍法、離子電鍍法、CVD法(例如熱CVD、MOCVD、電漿CVD等)、PVD法及濺鍍法等。這些補強用纖維之中,特別為選自玻璃纖維、碳纖維及芳醯基纖維的一種為佳。又,這些補強用強化纖維可僅使用一種或使用複數種。   [0013] 又,本發明之層合體中補強用纖維(B)的含有比例對於本發明之層合體或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100重量份而言以10~300重量份為佳,以50~200重量份為較佳,以80~150重量份為更較佳,以80~120重量份為最佳。補強用的強化纖維若少於10重量份時,無法表現充分強度,若超過300重量份時,強化纖維無法充分地含浸於熱塑性樹脂,有著無法充分表現強度的傾向。   補強用纖維(B)的粗度,作為所謂的纖度,使用平均直徑為3~20μm者為佳,更佳為5~15μm。在如此範圍下纖維的物性不僅高,最終成為基體之熱塑性樹脂(A)中的分散性亦優良。又,由生產性層面來看,該補強用纖維1000~50000根單纖維成為纖維束者為較佳。   [0014] 又,作為使用於本發明之層合體的補強用纖維(B),最終欲補強樹脂故其強度越高者為佳,作為纖維之拉伸強度,以3500MPa~7000MPa者佳,作為模量以220GPa~900GPa者為佳。由最終得到高強度之成形品的觀點來看,作為補強用纖維(B),特別以碳纖維為佳,以PAN系碳纖維者為較佳。   作為在這些補強用纖維(B)之層合體中的存在形態,可使用長纖維或短纖維中任一形態。然而,由樹脂之補強的觀點來看,以長纖維形狀者為佳,相反地將所得之複合體的物性成為等方性的觀點來看,以將短纖維為主所構成者為佳。其中所謂短纖維為非長纖維的不連續纖維。作為短纖維使用時,作為補強用纖維薄片(b)預先以無規的纖維配向之纖維集合體或不織布者為佳。   [0015] 又,將補強用纖維(B)作為短纖維(不連續纖維)使用時,該長度以300μm以上者為佳,以3mm以上者為較佳,以6mm以上者為更佳,以20mm以上者為最佳。又作為短纖維使用時,以100mm以下者為佳,更佳為80mm以下者,特佳為60mm以下者。將如此纖維作為不織布形狀使用時,對於強度或尺寸的各向異性經改善。   另一方面,將補強用纖維(B)作為長纖維使用時,可在一方向性薄片或以織物、編物、組紐等種種形態下使用。但由最終所得之複合體的強度補強之層面來看,作為一方向性薄片(所謂UD薄片),或者補強用纖維(B)之一部分或全部為一方向性纖維薄片或一方向性膠帶,使用此等的一部分者為佳。作為以長纖維方式使用時的特佳形態,以2軸或3軸等織物者為佳。進一步作為這些纖維形態,可部分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之形態。   [0016] (熱塑性樹脂薄片(a))   本發明之層合體為,與由如上述補強用纖維(B)所成的補強用纖維薄片(b)同時,層合熱塑性樹脂薄片(a)者。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該中空纖維含有熔融溫度未達350℃之熱塑性樹脂(A)。   所謂熱塑性樹脂(A)的熔融溫度當然表示熔點在該溫度範圍的情況,亦可在不存在熔點的情況,在可進行成形加工之程度下進行熔融的熱塑性樹脂即可。以在200℃~340℃的範圍下進行熔融者為佳,特加為該熱塑性樹脂(A)的熔融溫度或熔點在220~320℃的範圍者為佳。   作為熱塑性樹脂(A),可舉出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伸苯基硫化物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等。其中亦以聚碳酸酯系樹脂為佳,聚碳酸酯系樹脂具有優良的尺寸安定性。   進一步具體地說明熱塑性樹脂(A)時,作為聚烯烴系樹脂,可選自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均聚物或者烯烴系共聚物中任意種。   [0017] 作為聚酯系樹脂,可例示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三伸甲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萘二甲酸酯、聚乳酸等或者這些相互共聚合聚酯等。   其他,可例示出將苯乙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基、丙烯腈、氯化乙烯基等作為起始原料的均聚物或2種以上的共聚物等。又,尼龍6、尼龍66等聚醯胺或這些相互共聚物、聚碳酸酯、聚縮醛、聚伸苯基硫化物、各種聚胺基甲酸酯等可舉出。且這些亦可由生物原料所成物。   其中亦以聚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聚伸苯基硫化物為佳。較佳為聚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乙烯系樹脂、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伸苯基硫化物。更佳為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伸苯基硫化物。特佳可舉出聚碳酸酯樹脂。藉由使用如此高熔點樹脂,在最終形成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時,可採用高熱設定溫度使成型性明顯提高。   [0018] 又,作為熱塑性樹脂(A),以將非晶性樹脂為主者為佳。作為非晶性樹脂,可舉出聚碳酸酯樹脂或聚丙烯樹脂等,其中亦以聚碳酸酯樹脂為優。例如作為構成熱塑性樹脂薄片(a)之樹脂,以難撚性非晶性樹脂為佳,特別以難燃性聚碳酸酯樹脂為佳。   作為熱塑性樹脂(A),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均聚物或者烯烴系共聚物時,可使耐藥品性變的優良。又使用尼龍系樹脂時具有優良的靱性。使用聚伸苯基硫化物樹脂時,具有優良的耐熱性・耐藥品性。使用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乙烯萘二甲酸酯樹脂、液晶聚合物等時,可發揮優良耐藥品性之效果。   [0019] 作為熱塑性樹脂(A),使用聚碳酸酯樹脂時,特別使用使聚二有機矽氧烷成分進行共聚合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為佳。藉由使用這些共聚合樹脂,可使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為具有優良低溫耐衝撃性者。作為矽氧烷成分之含有量以0.5~12重量%的範圍者為佳,以2~10重量%的範圍者為較佳,以3~8重量%的範圍者為更佳。藉由具有如此範圍,可進一步提高低溫耐衝撃性。   熱塑性樹脂(A)的熔體體積流速(以下稱為MVR)為300℃下,於以1.2kg負載進行測定時,在2~200cm3 /10min的範圍者為佳,以3~100cm3 /10min為更佳,以5~70cm3 / 10min為特佳。MVR若過小時其流動性會劣化而降低含浸性。相反地若過高時,有成形為纖維形狀時較困難之傾向。   [0020] 對於作為熱塑性樹脂(A)之最佳聚碳酸酯系樹脂,做更詳細說明。可作為熱塑性樹脂(A)之最佳使用的聚碳酸酯系樹脂為,將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酯前驅體以界面聚縮合法、熔融酯交換法使其反應而得者以外,亦可將碳酸酯預聚物藉由固相酯交換法進行聚合者或藉由環狀碳酸酯化合物之開環聚合法使其聚合而得者。   其中作為使用於此的二羥基成分,通常為可作為聚碳酸酯之二羥基成分使用者即可,可為雙酚類,亦可為脂肪族二醇類。   [0021] 作為雙酚類,例如可舉出4,4’-二羥基聯苯基、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3’-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2,2-雙(3-t-丁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2,2-雙(3-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9,9-雙(4-羥基苯基)芴、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醚、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物、2,2’-二甲基-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化物、2,2’-二苯基-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3,3’-二苯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苯基二苯基硫化物、1,3-雙{2-(4-羥基苯基)丙基}苯、1,4-雙{2-(4-羥基苯基)丙基}苯、1,4-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3-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4,8-雙(4-羥基苯基)三環[5.2.1.02,6]癸烷、4,4’-(1,3-金剛烷二基)二酚、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等。   [0022] 又,可舉出含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雙酚類等。   [0023]
Figure 02_image001
[0024] (對於上述一般式[1],R1 、R2 、R3 、R4 、R5 及R6 各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的烷基或碳數6~12的取代或者無取代的芳基,R7 及R8 各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數1~10的烷氧基,a及b各獨立為1~4的自然數,c為自然數,d為0或自然數,c+d為150以下的自然數。W為碳數2~8的二價脂肪族基。)   [0025] 作為脂肪族二醇類,例如可舉出2,2-雙-(4-羥基環己基)-丙烷、1,14-十四烷二醇、八乙二醇、1,16-十六烷二醇、4,4’-雙(2-羥基乙氧基)聯苯基、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甲烷、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乙烷、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2-羥基乙氧基)-3,3’-聯苯基}丙烷、2,2-雙{(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2,2-雙{3-t-丁基-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丁烷、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4-甲基戊烷、2,2-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辛烷、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癸烷、2,2-雙{3-溴-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1-雙{3-環己基-4-(2-羥基乙氧基)苯基}環己烷、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二苯基甲烷、9,9-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芴、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環己烷、1,1-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環戊烷、4,4’-雙(2-羥基乙氧基)二苯基醚、4,4’-雙(2-羥基乙氧基)-3,3’-二甲基二苯基醚、1,3-雙[2-{(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基]苯、1,4-雙[2-{(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基]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環己烷、1,3-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環己烷、4,8-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三環[5.2.1.02,6]癸烷、1,3-雙{(2-羥基乙氧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雜螺(5,5)十一烷、1,4:3,6-二脫水-D-山梨醇(硝酸異山梨醇)、1,4:3,6-二脫水-D-甘露醇(異甘露醇)、1,4:3,6-二脫水-L-艾杜糖醇(異艾杜糖醇)等。   [0026] 彼等中以芳香族雙酚類為佳,其中亦以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磺醯基二酚、2,2’-二甲基-4,4’-磺醯基二酚、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1,3-雙{2-(4-羥基苯基)丙基}苯、及1,4-雙{2-(4-羥基苯基)丙基}苯為佳。   特別以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4,4’-磺醯基二酚、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及含有上述一般式[1]所示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雙酚類等為佳。其中以具有優良強度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2,2-雙(4-羥基苯基)丙烷為最佳。又,這些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   [0027] 作為更佳使用於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薄片(a),除上述熱塑性樹脂(A)以外,含有其他非相溶成分者為佳。藉由各種功能性成分在非相溶之狀態下存在於樹脂薄片中,可使在本發明之層合體的各種效果顯現化。   例如於熱塑性樹脂(A)中進一步添加間苯二酚雙(雙二甲苯基磷酸鹽)、環狀苯氧基磷腈、全氟丁烷磺酸鉀鹽等難燃劑者為佳。且組合難燃性聚碳酸酯樹脂與這些難燃劑者為特佳。又,於熱塑性樹脂(A)中將具有纖絲形成能之成分作為助劑而添加者為佳,例如添加聚四氟伸乙基者為佳。該聚四氟伸乙基亦可作為難燃助劑使用。   [0028] 且,較佳添加劑可舉出以下者。作為衝撃改質材,以芯-殼接枝共聚物為佳。作為熱塑性樹脂之相溶化劑,以苯乙烯-乙烯-丙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為特佳。欲在最終提高構件之摺動性,使用聚四氟伸乙基樹脂者為佳。欲提高與加壓步驟後的鑄型之脫模性,使用聚烯烴系離型劑或飽和脂肪酸酯系離型劑者亦為較佳方法。   相反地,欲改善補強用碳纖維等與成為基體的熱塑性樹脂之間的密著性,使用雙酚A型苯氧基樹脂或馬來酸酐與α-烯烴之共聚物的酸變性烯烴蠟者為佳。   [0029] 又,欲提高最終得到之製品之耐候性,使用苯並三唑系等紫外線吸收劑或各種安定劑者為佳。使用已知作為安定劑之「IRGANOX」的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硬脂基、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等或三甲基磷酸鹽(TMP)等者為佳。又,作為著色劑,使用白色二氧化鈦或黑色碳黑等各種顏料者為較佳態様。   [0030] 作為使用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的樹脂,若具有纖維形成性即可混合2種以上熱塑性樹脂(A)者。其中作為熱塑性樹脂(A),亦以聚碳酸酯系樹脂為主者之共聚合樹脂為佳。本發明之層合體中除熱塑性樹脂(A)或補強用纖維(B)以外,於該内部含有如上述之種種添加劑,但進一步含有下述添加劑者為佳。   [0031] (其他添加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中,欲改善熱安定性、光安定性(紫外線安定性)、難燃性、設計性,可使用此等在改良時所使用的各種添加劑。以下雖與上述記載有一部分重複,但對於這些添加劑做進一步具體說明。   [0032] (I)熱安定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中可添加公知的各種安定劑。作為安定劑,可舉出(i)磷系安定劑、(ii)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等。   [0033] (i)磷系安定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中,由無法促進水解性的程度來看,以添加磷系安定劑者為佳。該磷系安定劑可提高製造時或成形加工時之熱安定性,並提高機械的特性、色相及成形安定性。   作為磷系安定劑,可例示出亞磷酸、磷酸、亜膦酸、膦酸及這些酯以及並第3級膦等。   [0034] 作為具體的亞磷酸酯化合物,可舉出三苯基亞磷酸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辛基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二癸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辛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丙基單苯基亞磷酸酯、單丁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癸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辛基二苯基亞磷酸酯、2,2-伸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參(二乙基苯基)亞磷酸酯、參(二-iso-丙基苯基)亞磷酸酯、參(二-n-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6-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乙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苯基雙酚A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環己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   [0035] 作為其他亞磷酸酯化合物,可進一步使用與二價酚類進行反應具有環狀結構者。例如可舉出2,2’-伸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2,2’-伸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2-tert-丁基-4-甲基苯基)亞磷酸酯、2,2’-伸甲基雙(4-甲基-6-tert-丁基苯基)(2-tert-丁基-4-甲基苯基)亞磷酸酯、2,2’-亞乙基雙(4-甲基-6-tert-丁基苯基)(2-tert-丁基-4-甲基苯基)亞磷酸酯等。   [0036] 作為磷酸鹽化合物,可舉出三丁基磷酸鹽、三甲基磷酸鹽、三甲酚磷酸鹽、三苯基磷酸鹽、三氯苯基磷酸鹽、三乙基磷酸鹽、二苯基甲酚磷酸鹽、二苯基單鄰聯苯基磷酸鹽、三丁氧基乙基磷酸鹽、二丁基磷酸鹽、二辛基磷酸鹽、二異丙基磷酸鹽等。較佳可舉出三苯基磷酸鹽、三甲基磷酸鹽。   [0037] 作為亞膦酸酯化合物,可舉出肆(2,4-二-tert-丁基苯基)-4,4’-亞聯苯二亞膦酸酯、肆(2,4-二-tert-丁基苯基)-4,3’-亞聯苯二亞膦酸酯、肆(2,4-二-tert-丁基苯基)-3,3’-亞聯苯二亞膦酸酯、肆(2,6-二-tert-丁基苯基)-4,4’-亞聯苯二亞膦酸酯、肆(2,6-二-tert-丁基苯基)-4,3’-亞聯苯二亞膦酸酯、肆(2,6-二-tert-丁基苯基)-3,3’-亞聯苯二亞膦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亞膦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亞膦酸酯、雙(2,6-二-n-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亞膦酸酯、雙(2,6-二-tert-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亞膦酸酯、雙(2,6-二-tert-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亞膦酸酯等。   [0038] 以肆(二-tert-丁基苯基)-亞聯苯二亞膦酸酯、雙(二-tert-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亞膦酸酯為佳。以肆(2,4-二-tert-丁基苯基)-亞聯苯二亞膦酸酯、雙(2,4-二-tert-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亞膦酸酯為較佳。該亞膦酸酯化合物因可與具有上述烷基的2個以上經取代之芳基的亞磷酸酯化合物併用故較佳。   作為膦酸酯化合物,可舉出苯膦酸二甲基、苯膦酸二乙基及苯膦酸二丙基等。   [0039] 作為第3級膦,可例示出三乙基膦、三丙基膦、三丁基膦、三辛基膦、三戊基膦、二甲基苯基膦、二丁基苯基膦、二苯基甲基膦、二苯基辛基膦、三苯基膦、三-p-甲苯膦、三萘膦及二苯基苯甲基膦等。以第3級膦為三苯基膦者為特佳。   上述磷系安定劑不僅可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後使用。上述磷系安定劑之中亦以添加以三甲基磷酸鹽作為代表的烷基磷酸鹽化合物者為佳。又該烷基磷酸鹽化合物與亞磷酸酯化合物及/或亞膦酸酯化合物之併用亦為較佳態様。   [0040] (ii)受阻酚系安定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可進一步添加受阻酚系安定劑。該添加例如可發揮抑制成形加工時之色相惡化或長期間使用時的色相惡化等之效果。   [0041] 作為受阻酚系安定劑,可舉出α-生育酚、丁基羥基甲苯、芥子醇、維他命E、n-十八烷基-β-(4’-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丙酸酯、2-tert-丁基-6-(3’-tert-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6-二-tert-丁基-4-(N,N-二甲基胺基甲基)酚、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酯、2,2’-伸甲基雙(4-甲基-6-tert-丁基酚)、2,2’-伸甲基雙(4-乙基-6-tert-丁基酚)、4,4’-伸甲基雙(2,6-二-tert-丁基酚)、2,2’-伸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酚)、2,2’-二伸甲基-雙(6-α-甲基-苯甲基-p-甲酚)2,2’-亞乙基-雙(4,6-二-tert-丁基酚)、2,2’-丁亞基-雙(4-甲基-6-tert-丁基酚)、4,4’-丁亞基雙(3-甲基-6-tert-丁基酚)、三乙二醇-N-雙-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6-己烷二醇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雙[2-tert-丁基-4-甲基6-(3-tert-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苯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9-雙{2-[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基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4,4’-硫代雙(6-tert-丁基-m-甲酚)、4,4’-硫代雙(3-甲基-6-tert-丁基酚)、2,2’-硫代雙(4-甲基-6-tert-丁基酚)、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硫化物、4,4’-二-硫代雙(2,6-二-tert-丁基酚)、4,4’-三-硫代雙(2,6-二-tert-丁基酚)、2,2-硫代二伸乙基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n-辛基硫基)-6-(4-羥基-3’,5’-二-tert-丁基苯胺)-1,3,5-三嗪、N,N’-六伸甲基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N,N’-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肼、1,1,3-參(2-甲基-4-羥基-5-tert-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異氰脲酸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氰脲酸酯、1,3,5-參(4-tert-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苯甲基)異氰脲酸酯、1,3,5-參2[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及肆[伸甲基-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這些皆可容易獲得。   [0042] 上述受阻酚系安定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後使用。磷系安定劑及受阻酚系安定劑之配合量對於各熱塑性樹脂(A)100重量份而言,以0.0001~1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01~0.5重量份,更佳為0.005~0.3重量份。   [0043] (iii)前述以外的熱安定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中添加前述磷系安定劑及受阻酚系安定劑以外,亦可添加其他熱安定劑。作為該其他熱安定劑,可例示出3-羥基-5,7-二-tert-丁基-呋喃-2-酮與o-二甲苯之反應生成物作為代表之內酯系安定劑為佳。   該安定劑之詳細內容,例如記載於特開平7-233160號公報。該化合物以Irganox HP-136(商標,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販賣,可利用該化合物。且混合該化合物與各種亞磷酸酯化合物及受阻酚化合物之安定劑已被販賣。例如以前述公司製之IrganoxHP-2921為佳。內酯系安定劑之配合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100重量份而言,以0.0005~0.05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01~0.03重量份。   又作為其他安定劑,可例示出季戊四醇肆(3-巰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及甘油-3-硬脂基硫代丙酸酯等含硫安定劑。該含硫安定劑之配合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1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1~0.08重量份。   [0044]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可視必要添加環氧化合物。該環氧化合物以欲抑制鑄型腐蝕的目的下而添加者,基本上具有環氧官能基者皆適用。   作為較佳的環氧化合物之具體例子,可舉出3,4ー環氧環己基甲基ー3’,4’-環氧環己基羧酸酯、2,2-雙(羥基甲基)-1-丁醇之1,2-環氧-4-(2-環氧乙烷基)環己烷加成物、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苯乙烯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等。   作為該環氧化合物之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100重量份而言以0.003~0.2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04~0.15重量份,更佳為0.005~0.1重量份。   [0045] (II)紫外線吸收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中,欲達到賦予耐光性之目的亦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在二苯甲酮系中可例示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烷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苯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亞碸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亞碸鈉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n-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及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0046]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在苯並三唑系中可舉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枯基苯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並三唑、2,2’-伸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並三唑-2-基)酚]、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5-tert-丁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4-烷氧基苯基)苯並三唑、2,2’-伸甲基雙(4-枯基-6-苯並三唑苯基)、2,2’-p-伸苯基雙(1,3-苯並噁嗪-4-酮)、及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等。   [0047] 又,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並三唑與可與該單體進行共聚合之乙烯基系單體的共聚物,或2-(2’-羥基-5-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並三唑與可與該單體進行共聚合的乙烯基系單體的共聚物等具有2-羥基苯基-2H-苯並三唑骨架之聚合物等可例示。   [0048] 紫外線吸收劑在羥基苯基三嗪系中,可例示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甲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乙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丙氧基酚、及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丁氧基酚等。且亦可例示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酚等上述例示化合物之苯基成為2,4-二甲基苯基的化合物。   紫外線吸收劑在環狀亞胺酯系中可例示出2,2’-p-伸苯基雙(3,1-苯並噁嗪-4-酮)、2,2’-m-伸苯基雙(3,1-苯並噁嗪-4-酮)、及2,2’-p,p’-二伸苯基雙(3,1-苯並噁嗪-4-酮)等。   又,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在氰基丙烯酸酯系中可例示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0049] 且上述紫外線吸收劑,欲取得可進行自由基聚合的單體化合物之結構,亦可為將該紫外線吸收性單體及/或光安定性單體與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單體進行共聚合之聚合物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前述紫外線吸收性單體,可例示出於(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取代基中含有的苯並三唑骨架、二苯甲酮骨架、三嗪骨架、環狀亞胺酯骨架及氰基丙烯酸酯骨架之化合物為佳。在前述中,由紫外線吸收能的觀點來看以苯並三唑系及羥基苯基三嗪系為佳。由耐熱性或色相的觀點來看以環狀亞胺酯系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為佳。具體例如可舉出Chemipro Kasei(股)「Kemisorb79」等。前述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或者以2種以上之混合物使用。   紫外線吸收劑之配合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100重量份而言,以0.01~2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2~2重量份,更佳為0.03~1重量份,特佳為0.05~0.5重量份。   [0050] (III)難燃劑   於熱塑性樹脂薄片(a)可添加作為難燃劑已知的各種化合物。該化合物之添加雖可達到難燃性的提高,此以外依據各化合物之性質,例如可使帶電防止性、流動性、剛性、熱安定性提高等。   作為該難燃劑,可舉出(i)有機金屬鹽系難燃劑(例如有機磺酸鹼(土類)金屬鹽、有機硼酸金屬鹽系難燃劑、及有機錫酸金屬鹽系難燃劑等)、(ii)有機磷系難燃劑(例如含有有機基之單磷酸鹽化合物、磷酸鹽寡聚物化合物、膦酸酯寡聚物化合物、磷腈寡聚物化合物及膦酸醯胺化合物等)、(iii)由聚矽氧化合物所成的聚矽氧系難燃劑、(iv)纖絲化PTFE,其中亦以有機金屬鹽系難燃劑、有機磷系難燃劑為佳。這些可使用一種或亦可複合二種使用。   [0051] (i)有機金屬鹽系難燃劑   有機金屬氯化合物為碳原子數1~50,以1~40的有機酸之鹼(土類)金屬鹽為佳,較佳為有機磺酸鹼(土類)金屬鹽。該有機磺酸鹼(土類)金屬鹽為含有碳原子數1~10,如含有2~8的全氟烷基磺酸與鹼金屬或與鹼土類金屬的金屬鹽之氟取代烷基磺酸的金屬鹽,以及含有碳原子數7~50,較佳為含有7~40的芳香族磺酸與鹼金屬或與鹼土類金屬之金屬鹽。作為構成金屬鹽之鹼金屬,可舉出鋰、鈉、鉀、銣及銫,作為鹼土類金屬,可舉出鈹、鎂、鈣、鍶及鋇。   較佳為鹼金屬。該鹼金屬之中,亦以透明性要求更高時,離子半徑較大的銣及銫為佳,另一方面,因這些並非廣為使用,且難以純化,結果上由成本之觀點來看會有不利之情況產生。   [0052] 另一方面,對於鋰及鈉等較小離子半徑之金屬反而在難燃性的觀點來看有不利之情況產生。將此經討論後可分出磺酸鹼金屬鹽中之鹼金屬,但對於任何點來看,以特性平衡優良的磺酸鉀鹽為最佳。可併用由該鉀鹽與其他鹼金屬所成磺酸鹼金屬鹽。   作為全氟烷基磺酸鹼金屬鹽,可舉出三氟甲磺酸鉀、全氟丁烷磺酸鉀、全氟己烷磺酸鉀、全氟辛烷磺酸鉀、五氟乙磺酸鈉、全氟丁烷磺酸鈉、全氟辛烷磺酸鈉、三氟甲磺酸鋰、全氟丁烷磺酸鋰、全氟庚烷磺酸鋰、三氟甲磺酸銫、全氟丁烷磺酸銫、全氟辛烷磺酸銫、全氟己烷磺酸銫、全氟丁烷磺酸銣及全氟己烷磺酸銣等。這些可使用1種或者併用2種以上。其中,全氟烷基之碳數以1~18的範圍為佳,以1~10的範圍為較佳,以1~8的範圍為更佳。   [0053] 這些中特佳為全氟丁烷磺酸鉀。於由鹼金屬所成的全氟烷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中,通常混入不少的氟化物離子(F- )。該氟化物離子的存在因成為降低難燃性之要因,故儘可能減低為佳。該氟化物離子的比例可藉由離子層析法進行測定。氟化物離子之含有量以100ppm以下為佳,以40ppm以下為更佳,以10ppm以下為特佳。又,製造效率為0.2ppm以上者為佳。   [0054] 該氟化物離子量經減低的全氟烷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可由公知方法製造。而製造含氟有機金屬鹽時的原料中所含有之氟化物離子量減低方法、藉由反應所得之氟化氫等經反應時所產生的氣體或藉由加熱進行除去的方法,或於製造含氟有機金屬鹽時,使用再結晶及再沈澱等純化方法,可使氟化物離子量減低。   特別有機金屬鹽系難燃劑比較溶液溶解於水,故離子交換水,特別使用電氣抵抗值為18MΩ・cm以上,即使用電氣傳導度滿足在約0.55μS/cm以下的水,且比常溫還高之溫度下使其溶解並進行洗淨,其後藉由經冷卻後使其再結晶化的步驟而製造者為佳。   [0055] 作為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可舉出二苯基硫化物-4,4’-二磺酸二鈉、二苯基硫化物-4,4’-二磺酸二鉀、5-磺基間苯二甲酸鉀、5-磺基間苯二甲酸鈉、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聚磺酸聚鈉、1-甲氧基萘-4-磺酸鈣、4-十二烷基苯基醚二磺酸二鈉、聚(2,6-二甲基亞苯基氧化物)聚磺酸聚鈉、聚(1,3-亞苯基氧化物)聚磺酸聚鈉、聚(1,4-亞苯基氧化物)聚磺酸聚鈉、聚(2,6-二苯基亞苯基氧化物)聚磺酸聚鉀、聚(2-氟-6-丁基亞苯基氧化物)聚磺酸鋰、苯磺酸鹽的磺酸鉀、苯磺酸鈉、苯磺酸鍶、苯磺酸鎂、p-苯二磺酸二鉀、萘-2,6-二磺酸二鉀、聯苯基-3,3’-二磺酸鈣、二苯基碸-3-磺酸鈉、二苯基碸-3-磺酸鉀、二苯基碸-3,3’-二磺酸二鉀、二苯基碸-3,4’-二磺酸二鉀、α,α,α-三氟苯乙酮-4-磺酸鈉、二苯甲酮-3,3’-二磺酸二鉀、噻吩-2,5-二磺酸二鈉、噻吩-2,5-二磺酸二鉀、噻吩-2,5-二磺酸鈣、苯並噻吩磺酸鈉、二苯基亞碸-4-磺酸鉀、萘磺酸鈉之甲醛縮合物及蒽磺酸鈉之甲醛縮合物等。   [0056] 這些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中,特佳為鉀鹽。這些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之中,亦以二苯基碸-3-磺酸鉀、及二苯基碸-3,3’-二磺酸二鉀為佳,特佳為這些混合物(前者與後者之重量比為15/85~30/70)。   作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以外的有機金屬鹽,可例示出較佳的硫酸酯之鹼(土類)金屬鹽及芳香族磺醯胺之鹼(土類)金屬鹽等。   [0057] 作為硫酸酯之鹼(土類)金屬鹽,特別可舉出一價及/或多元醇類之硫酸酯的鹼(土類)金屬鹽。作為該一價及/或多元醇類的硫酸酯,可舉出甲基硫酸酯、乙基硫酸酯、月桂基硫酸酯、十六烷基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之硫酸酯、季戊四醇之單、二、三、四硫酸酯、月桂酸單酸甘油酯之硫酸酯、棕櫚酸單酸甘油酯之硫酸酯及硬脂酸單酸甘油酯之硫酸酯等。作為這些硫酸酯之鹼(土類)金屬鹽,較佳可舉出月桂基硫酸酯之鹼(土類)金屬鹽。   [0058] 作為芳香族磺醯胺之鹼(土類)金屬鹽,可舉出糖精、N-(p-甲苯磺醯基)-p-甲苯磺基醯亞胺、N-(N’-苯甲基胺基羰基)胺苯磺醯基醯亞胺及N-(苯基羧基)胺苯磺醯基醯亞胺之鹼(土類)金屬鹽等。   有機金屬鹽系難燃劑之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1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05~0.5重量份,更佳為0.01~0.3重量份,特佳為0.03~0.15重量份。   [0059] (ii)有機磷系難燃劑   作為有機磷系難燃劑,使用芳基磷酸鹽化合物、磷腈化合物為佳。這些有機磷系難燃劑因有可塑化之效果,故由提高成形加工性之觀點來看為有利。芳基磷酸鹽化合物可使用過去作為難燃劑為公知之各種磷酸鹽化合物,但作為更適合者,特別可舉出下述一般式[2]所示1種或2種以上的磷酸鹽化合物。   [0060]
Figure 02_image003
[0061] (但,上述式中之X表示由二價酚衍生出的二價有機基,R1 、R2 、R3 、及R4 各表示由一價酚衍生出的一價有機基。j、k、l及m各獨立為0或1,n為0~5的整數,聚合度n相異的磷酸酯之混合物時n表示該平均值,其為0~5之值。)   [0062] 前述式之磷酸鹽化合物可為具有相異n數之化合物的混合物,該混合物時,平均n數中以0.5~1.5為佳,較佳為0.8~1.2,更佳為0.95~1.15,特佳為1~1.14的範圍。   作為衍生上述X之二價酚的較佳具體例子,可例示出氫醌、間苯二酚、雙(4-羥基二苯基)甲烷、雙酚A、二羥基二苯基、二羥基萘、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酮、及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其中較佳為間苯二酚、雙酚A及二羥基二苯基。   作為衍生上述R1 、R2 、R3 、及R4 的一價酚之較佳具體例子,可例示出酚、甲酚、二甲酚、異丙基酚、丁基酚及p-枯基酚。其中亦以酚及2,6-二甲基酚為佳。且,該一價酚可由鹵素原子所取代。作為具有由該一價酚所衍生的基之磷酸鹽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可例示出參(2,4,6-三溴苯基)磷酸鹽及參(2,4-二溴苯基)磷酸鹽、參(4-溴苯基)磷酸鹽等。   [0063] 另一方面,作為非由鹵素原子所取代之磷酸鹽化合物,可舉出三苯基磷酸鹽及三(2,6-二甲苯基)磷酸鹽等單磷酸鹽化合物,以及將間苯二酚雙二(2,6-二甲苯基)磷酸鹽)作為主體的磷酸鹽寡聚物、將4,4-二羥基二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鹽)作為主體的磷酸鹽寡聚物及將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鹽)作為主體的磷酸酯寡聚物為佳(其中作為主體者,表示可含有少量的聚合度相異的其他成分,較佳為前述式(1)中之n=1之成分的含有量為80重量%以上,更佳為85重量%以上,特佳為90重量%以上)。   磷腈化合物可使用過去作為難燃劑的公知各種磷腈化合物,以下述一般式[3]、[4]所示磷腈化合物為佳。   [0064]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0065] (式中,X1 、X2 、X3 、X4 各獨立表示未含有氫、羥基、胺基或鹵素原子之有機基。又,r表示3~10的整數。)   [0066] 上述式[3]、[4]中,作為未含X1 、X2 、X3 、X4 所示鹵素原子之有機基,例如可舉出烷氧基、苯基、胺基、烯丙基等。其中,亦以上述式[3]所示環狀磷腈化合物為佳,且上述式[3]中之X1 、X2 為苯氧基之環狀苯氧基磷腈為特佳。   有機磷系難燃劑的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之合計100重量份而言,以1~50重量份為佳,較佳為2~30重量份,更佳為5~20重量份。有機磷系難燃劑的含有量未達1重量份時,難得到難燃化之效果,若超過50重量份時,於混煉押出會引起斷股或激增等,有著產生生產性降低之問題。   [0067] (iii)聚矽氧系難燃劑   作為聚矽氧系難燃劑所使用的聚矽氧化合物為藉由燃燒時之化學反應而提高難燃性者。作為該化合物,可使用過去作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難燃劑而被提案的各種化合物。聚矽氧化合物為,被認為可藉由於該燃燒時其本身會鍵結或與來自樹脂的成分進行鍵結而形成架構,或藉由該架構形成時之還原反應,特別使用聚碳酸酯樹脂時可賦予較高難燃效果者。   因此,以含有該反應中之活性高的基者為佳,更具體而言,以含有所定量的由烷氧基及氫(即Si-H基)選出的至少1種基者為佳。作為該基(烷氧基、Si-H基)的含有比例,以0.1~1.2mol/100g的範圍為佳,以0.12~1mol/100g的範圍為較佳,以0.15~0.6mol/100g的範圍為更佳。該比例為藉由鹼分解法,測定聚矽氧化合物在單位重量所產生的氫或醇的量而求得。且,烷氧基以碳數1~4的烷氧基為佳,特佳為甲氧基。   [0068] 一般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為藉由任意組合以下所示4種類矽氧烷單位而構成。即,M單位:(CH3 )3 SiO1/2 、H(CH3 )2 SiO1/2 、H2 (CH3 )SiO1/2 、(CH3 )2 (CH2 =CH)SiO1/2 、(CH3 )2 (C6 H5 )SiO1/2 、(CH3 )(C6 H5 )(CH2 =CH)SiO1/2 等1官能性矽氧烷單位、D單位:(CH3 )2 SiO、H(CH3 )SiO、H2 SiO、H(C6 H5 )SiO、(CH3 )(CH2 =CH)SiO、(C6 H5 )2 SiO等2官能性矽氧烷單位、T單位:(CH3 )SiO3/2 、(C3 H7 )SiO3/2 、HSiO3/2 、(CH2 =CH)SiO3/2 、(C6 H5 )SiO3/2 等3官能性矽氧烷單位、Q單位:SiO2 所示4官能性矽氧烷單位。   使用於聚矽氧系難燃劑的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作為具體的示性式,可舉出Dn、Tp、MmDn、MmTp、MmQq、MmDnTp、MmDnQq、MmTpQq、MmDnTpQq、DnTp、DnQq、DnTpQq。其中較佳的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為MmDn、MmTp、MmDnTp、MmDnQq,更佳為結構為MmDn或MmDnTp。   [0069] 其中,前述示性式中之係數m、n、p、q表示各矽氧烷單位之聚合度為1以上的整數,各示性式中之係數合計成為聚矽氧化合物之平均聚合度。該平均聚合度以3~150的範圍為佳,較佳為3~80的範圍,更佳為3~60的範圍,特佳為4~40的範圍。越在該較佳範圍時,難燃性變的更為優良。且如後述,對於含有所定量的芳香族基的聚矽氧化合物中之透明性或色相亦優良。該結果得到良好反射光。又,m、n、p、q中任一為2以上的數值時,賦予該係數的矽氧烷單位可為要鍵結的氫原子或有機殘基相異的2種以上矽氧烷單位。   聚矽氧化合物可為具有直鏈狀者或具有分支結構者。又,鍵結於矽原子的有機殘基,以碳數1~30為佳,較佳為碳數1~20的有機殘基。作為該有機殘基,具體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癸基等烷基、如環己基之環烷基、如苯基之芳基以及如甲苯基之芳烷基。更佳為碳數1~8的烷基、烯基或芳基。作為烷基,特佳為甲基、乙基、及丙基等碳數1~4的烷基。   [0070] 且作為聚矽氧系難燃劑而使用的聚矽氧化合物為含有芳基者為佳。另一方面,作為二氧化鈦顏料之有機表面處理劑的矽烷化合物及矽氧烷化合物,未含芳基者因可得到較佳效果,故與聚矽氧系難燃劑在該較佳態様下可明確區分。作為聚矽氧系難燃劑而使用的聚矽氧化合物亦可含有除前述Si-H基及烷氧基以外的反應基,作為該反應基,例如可例示出胺基、羧基、環氧基、乙烯基、巰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等。   聚矽氧系難燃劑之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而言,以0.01~20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5~10重量份,更佳為1~5重量份。   [0071] (iv)具有纖絲形成能之聚四氟伸乙基(纖絲化PTFE)   纖絲化PTFE可單獨的纖絲化PTFE,亦可為混合形態之纖絲化PTFE。即,亦可由纖絲化PTFE粒子與有機系聚合物所成的聚四氟伸乙基系混合體。纖絲化PTFE具有極高的分子量,藉由剪斷力等外在作用,鍵結PTFE彼此而有顯示成為纖維狀的傾向者。該數平均分子量為150萬~數千萬的範圍。該下限較佳為300萬。該數平均分子量,例如如特開平6-145520號公報的揭示內容,依據在380℃之聚四氟伸乙基的熔融黏度而算出。即,B成分之纖絲化PTFE可藉由該公報所記載的方法測定出之在380℃中之熔融黏度為107 ~1013 poise的範圍,較佳為108 ~1012 poise的範圍。   [0072] 該PTFE可使用固體形狀以外,亦可使用水性分散液形態者。又,該纖絲化PTFE可提高在樹脂中之分散性,且欲得到良好難燃性及機械特性,亦可使用與其他樹脂的混合形態之PTFE混合物。   又,如於特開平6-145520號公報中所揭示,利用具有將該纖絲化PTFE作為芯,將低分子量的聚四氟伸乙基作為殻之結構者為佳。   作為該纖絲化PTFE之販賣品,可舉出三井・杜邦氟化學(股)之鐵氟龍(註冊商標)6J、大金工業(股)之PolyflonMPA FA500、F-201L等。   [0073] 作為混合形態的纖絲化PTFE可使用藉由以下方法獲得者,(1)可混合纖絲化PTFE之水性分散液與有機聚合物之水性分散液或溶液後進行共沈澱,得到共凝集混合物之方法(特開昭60-258263號公報、特開昭63-154744號公報等所記載的方法)、(2)混合纖絲化PTFE的水性分散液與經乾燥的有機聚合物粒子之方法(於特開平4-272957號公報所記載的方法)、(3)均勻混合纖絲化PTFE的水性分散液與有機聚合物粒子溶液,由該混合物同時除去各媒體之方法(於特開平06-220210號公報、特開平08-188653號公報等所記載的方法)、(4)將在纖絲化PTFE之水性分散液中形成有機聚合物之單體進行聚合的方法(於特開平9-95583號公報所記載的方法)及(5)均勻混合PTFE的水性分散液與有機聚合物分散液後,進一步在該混合分散液中聚合乙烯基系單體後得到混合物之方法(於特開平11-29679號公報等所記載的方法)。   [0074] 作為這些混合形態之纖絲化PTFE的販賣品,可例示出三菱人造絲(股)的「METABLENA3000」(商品名)「METABLENA3700」(商品名)、「METABLENA3800」(商品名)作為代表之METABLENA系列、Shine Polymer公司的SN3300B7(商品名)及GE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BLENDEX B449」(商品名)等。   作為在混合形態中之纖絲化PTFE的比例,該混合物100重量%中,纖絲化PTFE以1重量%~95重量%者為佳,以10重量%~90重量%為較佳,以20重量%~80重量%為最佳。於混合形態中之纖絲化PTFE的比例在該範圍內時,可達到纖絲化PTFE之良好分散性。纖絲化PTFE之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之合計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5重量份為佳,以0.01~0.5重量份為較佳,以0.1~0.5重量份為更佳。   [0075] (IV)染顏料   本發明之層合體可進一步含有各種染料或顏料,可提供表現多様化設計性的成形品。作為在本發明所使用的染顏料,可舉出苝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硫靛藍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噻噸酮系染料等。又,可舉出紺青等鐵氰化物、紫環酮系染料、喹啉系染料、喹吖啶酮系染料、二噁嗪系染料、異吲哚啉系染料及酞菁系染料等。進一步作為本發明中之熱塑性樹脂(A)使用聚碳酸酯樹脂時,特別添加金屬顏料時可得到更良好之金屬色彩。作為金屬顏料以鋁粉為佳。又,藉由添加螢光增白劑或此以外可發光之螢光染料,可賦予產生發光色之更良好的設計效果。   [0076] (V)螢光增白劑   本發明之層合體中之螢光增白劑若為使用於將樹脂等色調改善為白色或者藍白色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芪系、苯並咪唑系、苯並噁唑系、萘二甲醯亞胺系、羅丹明系、香豆素系、噁嗪系化合物等。具體例子可舉出CI Fluorescent Brightener 219:1或伊士曼化學公司製EASTOBRITE OB-1或Hakkoru化學(股)製「HakkoruPSR」等。其中螢光增白劑為吸收光線之紫外部的能量,具有使該能量放射於可視部的作用者。螢光增白劑之含有量對於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而言,以0.001~0.1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01~0.05重量份。即使超過0.1重量份,該組成物的色調改良效果亦小。   [0077] (VI)具有熱線吸收能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層合體可含有具有熱線吸收能之化合物。作為該化合物,可例示出酞菁系近紅外線吸收劑、ATO、ITO、氧化銥及氧化釕、氧化釙等金屬氧化物系近紅外線吸收劑、硼化鑭、硼化鈰及硼化鎢等金屬硼化物系或氧化鎢系近紅外線吸收劑等近紅外吸收能優良的各種金屬化合物以及碳填充物為佳。作為該酞菁系近紅外線吸收劑,例如三井化學(股)製MIR-362所販賣者可容易獲得。作為碳填充物,可例示碳黑、石墨(亦含有天然及人工中任一者)及富勒烯等,較佳為碳黑及石墨。這些可使用單體或並用2種以上。   [0078] 酞菁系近紅外線吸收劑之含有量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之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以0.0005~0.2重量份為佳,以0.0008~0.1重量份為較佳,以0.001~0.07重量份為更佳。金屬氧化物系近紅外線吸收劑、金屬硼化物系近紅外線吸收劑及碳填充物之含有量在本發明之層合體中以0.1~200ppm(重量比例)的範圍為佳,以0.5~100ppm的範圍為較佳。   [0079] (VII)光擴散劑   於自本發明之層合體在最終獲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中,添加光擴散劑可賦予光擴散效果。作為該光擴散劑,可例示出高分子微粒子、如碳酸鈣之低折射率的無機微粒子及這些複合物等。該高分子微粒子已作為聚碳酸酯樹脂之光擴散劑的公知微粒子。較佳可例示出粒徑數μm之丙烯酸交聯粒子及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作為代表的聚矽氧交聯粒子等。光擴散劑的形狀可例示出球形、圓盤形、柱形及不定形等。該球形非必須為完全球狀,亦可含有經變形者,該柱形含有立方體。較佳的光擴散劑為球形,該粒徑越均勻越佳。   光擴散劑之含有量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時,以0.005~20重量份為佳,較佳為0.01~10重量份,更佳為0.01~3重量份。且可併用2種以上的光擴散劑。   [0080] (VIII)光高反射用白色顏料   於本發明之層合體中,添加光高反射用白色顏料可對最終獲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賦予光反射效果。作為該白色顏料,以二氧化鈦(特別為藉由聚矽氧等有機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之二氧化鈦)顏料為特佳。   該光高反射用白色顏料之含有量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時,以1~40重量份為佳,以3~30重量份為較佳,以8~25重量份為更佳。且光高反射用白色顏料可併用2種以上。   [0081] (IX)帶電防止劑   自本發明之層合體在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中,有要求其帶電防止性能的情況,該情況以含有帶電防止劑者為佳。   作為該帶電防止劑,例如可舉出以(1)十二烷基苯磺酸鏻鹽作為代表的芳基磺酸鏻鹽及烷基磺酸鏻鹽等有機磺酸鏻鹽以及如四氟硼酸鏻鹽之硼酸鏻鹽。   該鏻鹽之含有量為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以5重量份以下為佳,較佳為0.05~5重量份,更佳為1~3.5重量份,特佳為1.5~3重量份的範圍。   作為帶電防止劑,例如可舉出(2)有機磺酸鋰、有機磺酸鈉、有機磺酸鉀、有機磺酸銫、有機磺酸銣、有機磺酸鈣、有機磺酸鎂及有機磺酸鋇等有機磺酸鹼(土類)金屬鹽。   該金屬鹽如前述所示,亦可作為難燃劑使用。作為該金屬鹽,可例示出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金屬鹽或全氟烷烴磺酸的金屬鹽等。   [0082] 有機磺酸鹼(土類)金屬鹽之含有量為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時,以0.5重量份以下為佳,較佳為0.001~0.3重量份,更佳為0.005~0.2重量份。特佳為鉀、銫、及銣等鹼金屬鹽。   作為帶電防止劑,例如可舉出(3)烷基磺酸銨鹽及芳基磺酸銨鹽等有機磺酸銨鹽。該銨鹽之含有量為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時,以0.05重量份以下為佳。   作為帶電防止劑,例如可舉出(4)將如聚醚酯醯胺之聚(氧亞烷基)甘醇成分作為該構成成分而含有之聚合物。該聚合物之含有量為將熱塑性樹脂(A)與補強用纖維(B)的合計100重量份作為基準時,以5重量份以下為佳。   [0083] (X)其他   於本發明之層合體中,可添加其他流動改質劑、抗菌劑、如流動石蠟的分散劑、光觸媒系防污劑及光致變色劑等。又,欲提高由本發明之層合體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物性,於層合體之熱塑性樹脂(A)中添加衝撃改質材者亦佳。   [0084] (中空纖維)   而本發明之層合體係由補強用纖維薄片(b)與熱塑性樹脂薄片(a)所成者,熱塑性樹脂薄片(a)依據各種要求,於熱塑性樹脂(A)中添加如上述添加劑者為佳。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配置成網絡狀之中空纖維的不織布者為佳。   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於經熔融的補強用纖維(B)之周圍無空隙下進行配置,最終成為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此時,熱塑性樹脂薄片(a)因在本發明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故成為柔軟層合體。因此,將層合體經加熱、加壓後製造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時,於模子或補強用纖維(B)上變的容易使熱塑性樹脂(A)沿著,對於經成形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可確保高物性。且此所謂的中空並非僅表示具有如公知中空纖維之具有明顯空隙者,亦可為於纖維内部具有氣泡程度者。   [0085] 對於本發明,將熱塑性樹脂薄片(a)作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時,與未含有中空纖維之一般不織布相比較,可得到與補強用纖維(B)之較高密著性。   進一步欲得到與補強用纖維(B)之較高密著性時,中空纖維之截面形狀為不規則之非圓形截面的異形纖維者為佳。中空纖維雖於該纖維内部具有氣泡者,但例如如圖1及圖2的模式所示,於内部具有非連續的氣泡,且不規則非圓形截面之纖維狀物者為佳。更具體為於内部具有複數且其形狀相異的氣泡,且扁平形狀之纖維狀物者為佳。   且,其中所謂異形纖維内部之氣泡表示於纖維内部所存在的經閉鏈的空間(空隙)。通常合成纖維内部之空隙如中空纖維等,於纖維軸方向具有連續且相同截面形狀的空隙。與此相異的本發明之空隙為非連續氣泡狀之形態。對於本發明,如此非連續且於纖維長方向,使截面形狀相異的氣泡於中空纖維内部具有者為佳。   [0086] 對於本發明為較佳形狀之非連續氣泡狀的空隙若存在時,與通常連續空隙之情況相異,其可提高均勻的熱塑性樹脂之流動性。作為此結果與連續空隙相比,對於與強化纖維之複合化,可表現特優的含浸性。   中空纖維雖為如上述於該纖維内部具有氣泡者,作為於單纖垂直橫截面中之中空率係以0.5~40%的範圍者為佳。其中所謂中空率表示於纖維截面中含有複數氣泡時,合計該氣泡的面積之面積於纖維截面中所占據的比例。且纖維之中空率以1~30%為佳,較佳為2~5%的範圍。纖維之中空率未達1%時,與強化纖維之複合化時的含浸性會有不充足的情況產生,若超過30%時,除降低不織布之強度以外,對於紡紗等纖維之製造步驟中,特別在異形纖維之情況,有多處產生纖維切斷且降低製造效率之傾向。   [0087] 且,該中空率係由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倍率100倍所得之圖像纖維截面照片,將對於含有纖維中空部之全截面積之中空部面積作為中空率而求得者。本發明中藉由存在如此中空部,纖維截面之壁部分會變薄且容易溶解,特別可提高對於細部分的成形性。然而纖維的中空率若過大時,中空纖維全體之熱傳導率會變小,有成形效率降低之傾向。   又作為各個氣泡的尺寸,以0.1~100μm的範圍者為佳。特佳為0.5~50μm的範圍内者。若氣泡的尺寸比0.1μm還小時,與補強用纖維(B)的複合化時之含浸性會有不充分的情況產生,比100μm大時,與補強用纖維(B)之複合化不僅不會均勻地產生,於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内部會有殘留缺陷(氣泡)之情況產生故不佳。   [0088] 在本發明中,雖使用異形纖維並不適當,但該異形纖維之外周截面中之不規則非圓形截面,比楕圓或正多角形等規則截面,因截面形狀為不規則形狀者故較佳。對於一般合成纖維,該截面形狀因取決於紡紗蓋子的形狀,故規則截面者為一般。因在不規則蓋子形狀下熔融紡紗時的斷紗產生率會變高。然而,截面異形狀態為具有規則者時,於構成不織布時,於纖維的異形部分收集另外纖維,使其最密填充化,反而會減少空隙。本發明之網絡狀纖維為與上述相異的異形,其為未取決於蓋子形狀之截面形狀纖維為佳。中空纖維為藉由使用發泡劑的狹縫紡紗而得之異形纖維者為佳。   而藉由具有如此不規則外側截面或網絡狀形態,對於各異形纖維之重複部分,非必須產生空隙,纖維間空隙亦可以種種形狀的方式取得。纖維間之空隙並非一様,纖維的重疊亦減少。又,藉由不規則形狀的彎曲剛性或物質的密度變的無規。而藉由成為如此無規狀態,對於與強化纖維之複合化,結果可具有均勻機械特性。   [0089] 中空纖維之端面角度以未達60度者為佳,較佳為1~55度的範圍者,以3~45度者為更佳。該端面角度與上述中空率的測定同樣地,藉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倍率100倍所得的圖像纖維截面照片而求得者,連接纖維截面之兩端部,於對於直線(長軸)呈正交的方向上,於具有最厚的部分上決定直線(短軸)、連接該短軸之兩端與離短軸最近側的長軸端部之三點,求得三角形之長軸端部的角度,作為端面角度。藉由較小的該端面角度,於補強用纖維間之由熱塑性樹脂所成的中空纖維的侵入變的容易,使較高含浸性的確保變的可能。   [0090] 作為適用於本發明的異形纖維,對於單纖維之橫截面,異型度比1大且20以下者為佳。更佳為異型度為2~10。其中,所謂纖維之截面形狀異型度表示,以單纖垂直橫截面之外接圓直徑D1與内接圓直徑D2的比D1/D2所定義的數值。該異型度若在上述較佳範圍時,可表現與強化纖維之複合化時的優良含浸性。更具體為該異型度與上述中空率等的測定相同,其為藉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倍率100倍所得之圖像纖維截面照片而求得者,測定於垂直橫截面中之外接圓的直徑D1與内接圓之直徑D2,作為該比(D1/D2)異型度而算出。與端面角度相反的藉由該異型度值較大之於補強用纖維(B)間的由熱塑性樹脂(A)所成的中空纖維之侵入變的容易,較高含浸性的確保變的可能。   [0091] 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中空纖維本身具有異形截面者為較佳。因此,以容易控制如此形狀的合成纖維者為佳。且作為構成如此合成纖維之熱塑性樹脂(A),如上述所記載,可利用成分。又,由熔點為70~350℃的範圍之至少一種以上的熱塑性樹脂(A)及安定劑所成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者為佳。   含有如此中空纖維之不織布,例如於熔噴纖維之紡紗時,將空氣或氮氣等高壓氣體吹入而作為中空纖維,藉由進一步將該熔噴纖維補集於網孔屏幕上而可進行不織布化後而可得。又,將經熔融的熱塑性樹脂(A)由模具於壓出時吹入高壓氣體,補集於内部具有氣泡的中空纖維而可得到不織布。模具之形狀可採用圓形狀、角形狀、狹縫狀等。   於此熔噴纖維為由如前述的熱塑性樹脂(A)所成者,如此熔噴纖維可藉由於網孔屏幕上進行捕集而使其不織布化。於網孔屏幕上等捕集面上以平面狀且均勻地在高密度下進行集積,成為熱塑性樹脂薄片(a)。   [0092] 由如此熔噴纖維所成的不織布,其與藉由如一般針軋法等進行3次元交絡的短纖維不織布相異,成為配列二次元的網絡狀長纖維不織布。而與交絡密度低無關下其強度為強,作為層合體時,成為對模子的追隨性優良的薄片。由如此長纖維所成的熔噴不織布適用於本發明,因其厚度方向的配列較為少,故有著容易成為高密度不織布的優點。   而藉由如此高壓空氣流成為網絡狀中空纖維的熔噴纖維,由幾乎無施予延伸的未延伸狀態之纖維所構成,故成為加工性優良的熱塑性樹脂薄片(a),將此進行層合的層合體亦成為具有優良加工性者。如此網絡狀中空纖維含有多數未配向部分,在比較低溫下可軟化。因此,藉由施予在補強用纖維(B)之熔融溫度以下的溫度之加熱加壓加工(成形加工),即使特別未含有黏合劑成分,網絡狀中空纖維之未配向部分會軟化並接著而可發揮優良的成形性。   [0093] 作為中空纖維之纖維徑,以10μm以上者為佳,作為平均值以10~25μm的範圍者為佳,特佳為12~15μm的範圍者。如此纖維徑可藉由顯微鏡之圖像而容易地測定出。熔噴纖維大多使用比一般更細纖度者,對本發明欲成為對模子的追隨性或加熱加工時的成形性優良的層合體,以如此範圍者為佳。如此熔噴纖維之纖維徑可順便藉由蓋子的噴嘴徑或吐出量而做調整。   [0094] 且作為在本發明使用的中空纖維為最佳的熔噴纖維的製造方法做詳細說明。其中所謂熔噴纖維,例如為將熱塑性樹脂(A)一邊進行熔融紡紗,一邊在蓋子噴嘴的正下面,噴射高速加熱氣流使纖維細化所得之纖維。   作為構成熔噴纖維之熱塑性樹脂(A),可使用如前述的熱塑性樹脂(A),更具體可使用聚酯、聚醯胺、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伸苯基硫化物、聚丙烯等各種聚合物。且若為纖維形成性,亦可混合2種以上的熱塑性樹脂者。其中作為熱塑性樹脂(A)亦以聚碳酸酯樹脂為佳。   又,構成熱塑性樹脂薄片(a)之熱塑性樹脂(A)係以含有上述功能性非相溶性成分者為佳。藉由使用如此非相溶成分,可將種種特性賦予於本發明之層合體及成形此的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在一般紡紗步驟中,若添加多量如此非相溶成分,有著容易引起斷紗等步驟不良的問題。本發明中,藉由使用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的熱塑性樹脂薄片(a),由熔噴纖維所構成的不織布,可使步驟的狀況變的良好。   [0095] 所謂由適用於本發明的熔噴纖維所構成的不織布為,例如將由如前述熱塑性樹脂(A)所成的熔噴纖維藉由於網孔屏幕上進行捕集而可得到者。該熔噴不織布因於網孔屏幕上等捕集面上以平面狀且均勻而高密度下進行集積,故成為適用於層合體用的熱塑性樹脂薄片(a)者。   由熔噴纖維所成的不織布,與如一般針軋法等進行3次元交絡的短纖維不織布相異,因其為對二次元方向的配列性高之長纖維不織布,故即使交絡密度比較低,對於面方向可得到必要的強度。又,由如此長纖維所成的熔噴不織布,因對厚度方向的纖維配列較為少,故容易成為高密度不織布,本質上成為樹脂含浸性優良者。   [0096] 而適用於本發明的熔噴纖維為藉由高壓空氣流而成為不織布狀,其係由幾乎未施予延伸的未延伸狀態之纖維所構成者為佳。因此,含有多數未配向部分,即使在比較低溫下進行軟化,藉由在玻璃轉移點溫度以上之壓紋處理,即使未含黏合劑成分,亦可得到未配向部分經軟化並接著的無黏合劑模子之不織布。   [0097] (層合方法)   本發明之層合體為,可重疊含有如上述中空纖維的不織布之熱塑性樹脂薄片(a)與補強用纖維薄片(b),並加壓後藉由兩者一體化而製造。加壓為在中空纖維之中空率無變化的程度下進行。加壓的壓力以1~30MPa為佳,較佳為1~20MPa,更佳為5~20MPa。加壓時間以0.1~120秒為佳,較佳為0.1~60秒,更佳為0.1~30秒。加壓時之溫度以10~100℃為佳,較佳為10~80℃,更佳為10~60℃。   作為熱塑性樹脂薄片(a)與補強用纖維薄片(b)的重量比率,以90:10~30:70的範圍者為佳,以70:30~40:60的範圍者為較佳。   又,作為熱塑性樹脂薄片(a),開屏的直徑8mm探針,測定在負載1.25N/cm2 之條件下的厚度時之厚度以0.05~0.5mm為佳,以0.1~0.3mm為較佳,基重以2~100g/m2 的範圍内者為佳。作為補強用纖維薄片(b),以厚度為0.05~1.0mm,基重為100~2000g/m2 的範圍内者為佳。   [0098] 本發明之層合體為,重疊複數片的如此薄熱塑性樹脂薄片(a)與補強用纖維薄片(b)者,作為重疊方法,以交互下進行配列者,可進一步於正面和背面的最表面配置熱塑性樹脂薄片(a)者為佳。   本發明之層合體為柔軟性高,對鑄模等追隨性優良的材料。   [0099] <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FRTP複合體)>   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為,將前述層合體在熱塑性樹脂(A)的熔融溫度以上,在未達補強用纖維(B)的熔融溫度之溫度下藉由進行加壓而可製造。藉由加熱並加壓,使熱塑性樹脂(A)熔融,包圍補強用纖維(B)之周圍。欲提高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物性,不存在空隙者為佳。   作為加壓之溫度,取決於所使用的熱塑性樹脂(A),較佳為200~340℃,更佳為240~330℃的範圍。作為處理時間以1~30分鐘程度為佳,以1~10分鐘程度為較佳,特佳為3~10分鐘的範圍。作為加工時之加壓壓力,以2~30MPa為佳,更佳為5~20MPa的範圍内。   [0100] 本發明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為,即使提高補強用纖維(B)的存在比下,使成為基體樹脂的熱塑性樹脂(A)配置成使補強用纖維(B)的周圍無空隙的複合體。熱塑性樹脂(A)因當初為未含中空纖維的不織布,故適合進行與補強用纖維(B)的相互配置。 [實施例]   [0101] 其次,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但本發明並未藉此限定。且實施例中之各測定項目係以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0102] (I)熱塑性樹脂薄片(a)之評估 (I-1)基重   依據JIS L 1913進行測定。 (I-2)端面角度   藉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JEOL公司製之JSM-6100),以倍率100倍下觀察纖維之橫截面,將所得之照片數碼化。對於連結纖維截面之兩端部的直線(長軸)為正交方向上在最厚的部分定為直線(短軸),將連結該短軸之兩端與離短軸最近的側之長軸端部的三點之三角形的長軸端部之角度作為端面角度。且端面角度表示纖維20根份量的端面角度之平均值(圖1)。 (I-3)異型度   對於在前述端面角度的測定所得之數碼化照片,算出於垂直橫截面中之外接圓5的直徑D1 與内接圓5的直徑D2 之比(D1 /D2 ),作為異型度。且異型度表示纖維20根份量的端面角度之平均值(圖2)。 (I-4)中空率   將在前述端面角度的測定所得之經數碼化的照片,使用圖像解析系統Pias-2(Pias(股)製),測定纖維之截面積(含有中空部)與中空部面積,由該面積比算出中空率(%)。且中空率表示纖維20跟份量的中空率之平均值。   [0103] (II)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FRTP複合體)之評估 (II-1)空隙數   將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FRTP複合體的截面藉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JEOL公司製之JSM-6100),以倍率100倍下觀察,空隙數為截面中之氣泡數做評估。計算出氣泡尺寸比強化纖維徑更大者,數目若為3個以下,其表示對補強用纖維(B)之熱塑性樹脂(A)的含浸性為良好。 (II-2)彎曲彈性率   由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FRTP複合體,切出長度80mm,寬度10mm尺寸,以ISO178為準下進行測定(測定條件:試驗速度2mm/min、試驗溫度23℃)。 (II-3)彎曲強度   由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FRTP複合體,切出長度80mm,寬度10mm尺寸,以ISO178為準下進行測定(測定條件:試驗速度2mm/min、試驗溫度23℃)。 (II-4)難燃性   由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FRTP複合體,依據UL規格94切出難燃性評估用的試驗片並進行評估。且判定為無法滿足V-0、V-1、V-2中任一基準時表示「notV」。   [0104] [使用成分]   在實施例使用下述成分。   [0105] (熱塑性樹脂(A)) A-1:   作為單體成分使用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MVR(300℃、1.2kg負載)=19cm3 /10min、熔融溫度:250℃。 A-2:   作為單體成分使用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所成的聚碳酸酯樹脂、MVR(300℃、1.2kg負載)=8.5cm3 /10min、熔融溫度:250℃。 A-3:   作為單體成分使用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及下述式[5]所示聚二有機矽氧烷化合物(式中之平均重複數 p=約37))所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MVR(300℃、1.2kg負載)=5.5cm3 /10min、聚二有機矽氧烷成分含有量8.2%、熔融溫度:240℃。   [0106]
Figure 02_image009
[0107] A-4:   作為單體成分使用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及作為三官能之酚的1,1,1-參(4-羥基苯基)乙烷所成的具有分支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MVR(300℃、1.2kg負載)=6cm3 / 10min、三官能酚量=1mol%、熔融溫度:250℃。 A-5:   均聚丙烯樹脂、(股)Prime聚合物製「Prime PolyproJ105G」、MFR(230℃、2.16kg負載)=9.5g/10min、熔點:160℃。 A-6:   ABS樹脂、日本A&L(股)製「SantacUT61」、MVR(220℃、10kg負載)=35cm3 /10min、熔融溫度:150℃。 A-7:   尼龍樹脂、DMS公司製「Novamid1020」、熔點:220℃。 A-8:   聚伸苯基硫化物樹脂、熔點:290℃。 A-9: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帝人(股)製「TRN-MTJ」、熔點:256℃。 A-10:   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聚塑質(股)製「Duranex202FX」、熔點:223℃。 A-11:   聚乙烯萘二甲酸酯樹脂、帝人(股)製「TeonexTN-8065S」、MVR(300℃、1.2kg負載)=5cm3 /10min、熔點:262℃。 A-12:   液晶聚合物、熔點:275~285℃。   [0108] (補強用纖維(B)) B-1:   碳纖維一方向膠帶、Toho Tenax(股)製「F-22」、纖維徑:7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2:   碳纖維織布、Toho Tenax(股)製「W3101」、基重=200g/m2 、厚度0.25mm、纖維徑=7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3:   鎳包覆碳纖維、Toho Tenax(股)製「HTS40 MC」纖維徑:7.5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4:   玻璃纖維織布、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WF150」、基重=144g/m2 、厚度0.22mm、纖維徑=13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5:   芳醯基纖維不織布、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Technora EF200」、基重=200g/m2 、纖維徑=12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6:   Glass wool、Magisober公司製「WR1000」、基重=1000g/m2 、纖維徑=3μ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B-7:   不銹鋼纖維織布、日本精線股份有限公司製「Naslon A type」、基重=715g/m2 、厚度0.39mm、熔融溫度:350℃以上(在350℃未熔融)。   [0109] (難燃劑(C)) C-1:   間苯二酚雙(雙二甲苯基磷酸鹽)、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PX-200」。 C-2:   環狀苯氧基磷腈、股份有限公司伏見製藥所製「FP-110T」。 C-3:   全氟丁烷磺酸鉀鹽、大日本油墨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MegafacF-114P」。   [0110] (其他成分)(非相溶性成分) D-1:   具有纖絲形成能的聚四氟伸乙基、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PolyflonMPA FA500」。 D-2:   芯-殼接枝共聚物、三菱人造絲股份有限公司製「METABLENW-450」。 D-3:   苯乙烯・乙烯・丙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Septon2104」。 D-4:   聚四氟伸乙基樹脂、大金工業(股)製「LeblonL-5」。 D-5:   二氧化鈦、Resin color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WhiteDCF-T-17007」。 D-6:   碳黑、越谷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RB-961S」。 D-7:   聚烯烴系離模子劑、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High wax405MP」。 D-8:   飽和脂肪酸酯系離模子劑、理研維他命股份有限公司製「RIKEMAL SL900」。 D-9:   雙酚A型苯氧基樹脂、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jER1256」。 D-10:   馬來酸酐與α-烯烴的共聚物之酸變性烯烴蠟、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marnaDC30M」。 D-11:   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Tinuvin234」。 D-12:   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硬脂基、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nox1076」。 D-13:   三甲基磷酸鹽、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TMP」。 D-14:   參(2,4-二-ter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Irgafos168」。   [0111] 製造例1~27(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   將表1~表6所記載的含有熱塑性樹脂之組成物,在80℃下進行5小時的熱風循環式乾燥機之乾燥後,作為發泡劑將氮氣進行熔融混合(氮封入壓=3MPa),由二軸押出機以表1~表6所記載的押出溫度下進行押出,在狹縫模具出口一邊急冷一邊以表1~表6所記載的紡紗速度進行拉取,捲取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的熱塑性樹脂薄片(a)。將該薄片之評估表示於表1~表6。   [0112]
Figure 02_image011
[0113]
Figure 02_image013
[0114]
Figure 02_image015
[0115]
Figure 02_image017
[0116]
Figure 02_image019
[0117]
Figure 02_image021
[0118]
Figure 02_image023
[0119] 製造例28~32(含有非中空纖維之不織布)   將含有表7所記載的熱塑性樹脂的組成物,在80℃下進行5小時的熱風循環式乾燥機之乾燥後,未使用作為發泡劑之氮氣,自二軸押出機以表7所記載的押出溫度進行押出,在狹縫模具出口一邊急冷,一邊以表7所記載的引取速度進行拉取,捲取不織布薄片。該薄片為含有非中空纖維之中實纖維的不織布薄片。評估如表7所示。   [0120]
Figure 02_image025
[0121] 製造例33~36(含有短纖維之不織布)   將含有表8所記載的熱塑性樹脂的組成物在80℃進行5小時的熱風循環式乾燥機之乾燥後,自二軸押出機以如表8所記載的押出溫度下進行押出,做成直徑30μm的細絲,將此於捲縮51mm時切斷的纖維60重量%在開纖機中混合,藉由通過梳綿步驟,做成於一方向拉對齊纖維的纖維網絡。將此藉由跨層方法層合成交差角為45°,得到不織布。評估如表8所示。   [0122]
Figure 02_image027
[0123] 實施例1~4 (層合體)   將在製造例1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片(a)及補強用纖維薄片(b)層合成如表9所示纖維含有量(Vf、重量%),在常溫下以15MPa進行10秒的加壓,得到實施例1~4之層合體。在層合時,小心不要產生補強用纖維薄片(b)之偏差。   [0124] (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將所得之層合體插入於經預熱的熱加壓,在如表9所示溫度300℃及加壓時間5分鐘的條件下,經15MPa之加壓,得到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FRTP複合體)。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厚度,欲於預先加熱加壓後成為目的之厚度,故調整熱塑性樹脂薄片(a)及補強用纖維薄片(b)之量。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評估合併表示於表9。   [0125]
Figure 02_image029
[0126] 實施例5~10 (層合體)   將在製造例1所得之熱塑性纖維薄片(a)及在表10所示補強用纖維薄片(b)進行層合至如表10所示纖維含有量(Vf、重量%),在常溫且在15MPa下進行10秒之加壓,作為實施例5~10之層合體。進行層合時,小心不要產生補強用纖維薄片(b)的偏差。   [0127] (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將所得之層合體插入於預熱的熱加壓,在如表10所示溫度300℃及加壓時間5分鐘的條件下進行15MPa之加壓,得到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FRTP複合體)。欲使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厚度成為預先加熱加壓後之目的厚度,調整熱塑性纖維薄片(a)及補強用纖維薄片(b)之量。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評估合併於表10。且亦合併實施例1。   [0128]
Figure 02_image031
[0129]
Figure 02_image033
[0130] 實施例11~36、比較例1~7 (層合體)   將在製造例2~36所得之熱塑性纖維薄片(a)及表11~17所示補強用纖維薄片(b),層合成如表11~17所示纖維含有量(Vf、重量%),在常溫且在15MPa下進行10秒加壓,做成實施例11~36、比較例1~7之層合體。進行層合時,小心不要產生補強用纖維薄片(b)之偏差。   [0131] (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將所得之層合體插入於預先加熱的熱加壓,以表所示溫度(℃)及加壓時間之條件下,進行15MPa之加壓壓,得到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FRTP複合體)。欲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之厚度成為預先加熱加壓後的目的之厚度,調整熱塑性纖維薄片(a)及補強用纖維薄片(b)之量。最終所得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評估合併於表11~17表示。且實施例5亦合併於表11。   [0132]
Figure 02_image035
[0133]
Figure 02_image037
[0134]
Figure 02_image039
[0135]
Figure 02_image041
[0136]
Figure 02_image043
[0137]
Figure 02_image045
[0138]
Figure 02_image047
[0139]
Figure 02_image049
[0140]
Figure 02_image051
[0141]1‧‧‧異形纖維截面2‧‧‧氣泡3‧‧‧長軸4‧‧‧短軸(最厚部分)5‧‧‧外接圓6‧‧‧内接圓a‧‧‧端面角度
[0009]   [圖1] 表示在本發明使用的中空纖維之截面圖。   [圖2] 表示本發明之異型度的測定方法。

Claims (9)

  1. 一種層合體,其特徵為含有補強用纖維薄片(b)與熱塑性樹脂薄片(a),其中(i)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含有熔融溫度為350℃以上的補強用纖維(B),(ii)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中空纖維之不織布,該中空纖維為含有熔融溫度未達350℃且端面角度未達60度之熱塑性樹脂(A)者。
  2. 如請求項1之層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薄片(a)為含有配置成網絡狀之中空纖維的不織布。
  3.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體,其中中空纖維之中空率為5%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A)係以非晶性樹脂為主者。
  5.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A)為含有非相溶性成分者。
  6. 如請求項1之層合體,其中補強用纖維薄片(b)為織編物、不織布或一方向性薄片。
  7.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體,其中補強用纖維(B)的含有率為10重量%以上。
  8. 一種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其特徵為在加熱如請求項1之層合體下進行加壓成形所成者。
  9. 一種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含有(i)準備如請求項1之層合體的步驟及(ii)將該層合體在熱塑性樹脂(A)的熔融溫度以上,且未達補強用纖維(B)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進行加壓的步驟。
TW106129102A 2016-08-31 2017-08-28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TWI731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9303 2016-08-31
JP2016169303 201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9188A TW201819188A (zh) 2018-06-01
TWI731152B true TWI731152B (zh) 2021-06-21

Family

ID=6130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102A TWI731152B (zh) 2016-08-31 2017-08-28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91398A1 (zh)
EP (1) EP3508518B1 (zh)
JP (1) JP6744414B2 (zh)
CN (1) CN109153793B (zh)
TW (1) TWI731152B (zh)
WO (1) WO2018043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03022A (zh) * 2017-03-09 2019-01-16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體及由其所構成之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
CN113039065A (zh) * 2018-11-14 2021-06-25 3M创新有限公司 阻燃非织造纤维组件
CN113383035B (zh) * 2019-01-30 2023-08-01 帝人株式会社 由碳纤维强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用材料
WO2020235490A1 (ja) * 2019-05-23 2020-11-26 東レ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基材、一体化成形品および繊維強化樹脂基材の製造方法
US20220227024A1 (en) * 2019-05-23 2022-07-21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substrate, and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substrate and integrated molding thereof
KR102206914B1 (ko) * 2019-08-19 2021-01-26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저전압 열선용 탄소섬유 제조 방법 및 저전압 열선용 탄소섬유
WO2021070747A1 (ja) * 2019-10-10 2021-04-15 東レ株式会社 耐炎性積層成形体
US20230063313A1 (en) * 2020-03-31 2023-03-02 Mitsui Chemicals, Inc. Thin film-shaped fiber-reinforced resin and resin molded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24040096A2 (en) * 2022-08-18 2024-02-22 Heartland Indust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ized natural fib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722A1 (ja) * 2012-09-07 2014-03-13 帝人株式会社 不織布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71376A (ja) * 2014-09-29 2016-05-0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吸音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0002A1 (de) 1984-05-29 1985-12-0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Tetrafluorethylenpolymerisat enthaltende polymerisatpulverkompositionen
US4753994A (en) 1986-12-02 1988-06-28 Mobay Corporation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JPH089164B2 (ja) 1988-12-15 1996-01-31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材料用複合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483510A3 (en) 1990-10-31 1992-09-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appearance and flammability characteristics
JPH0516253A (ja) * 1991-04-04 1993-01-26 Teijin Ltd 繊維補強樹脂成形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235223B2 (ja) 1992-11-05 2001-12-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の製法
CA2108411A1 (en) 1992-11-17 1994-05-18 Wie-Hin Pan Method of dispersing solid additives in polymeric resins
CH686306A5 (de) 1993-09-17 1996-02-29 Ciba Geigy Ag 3-Aryl-benzofuranone als Stabilisatoren.
JPH08188653A (ja) 1995-01-10 1996-07-23 General Electric Co <Ge> 固体の添加剤をポリマー中に分散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製品
FR2733504A1 (fr) 1995-04-28 1996-10-31 Gen Elec Plastics Abs Euro Bv Nouveaux alliages polymeres a base de polymerisat comprenant des motifs de derives de tetrafluoroethylen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rticles obtenus a partir de tels alliages et utilisation de ces alliages dans des compositions polymeres
JP3272985B2 (ja) 1996-07-31 2002-04-0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含有混合粉体の製造方法
AU760808B2 (en) * 1999-03-23 2003-05-22 Toray Industries, Inc. Composite reinforcing fiber base material, prefor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EP1502730A4 (en) 2002-04-23 2010-06-30 Toray Industries PREPREG,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FORM PART
JP2005239939A (ja) 2004-02-27 2005-09-08 Toray Ind Inc 繊維強化樹脂複合材料
EP1842957A1 (en) * 2005-01-07 2007-10-10 Nagoya Oilchemical Co., Ltd. Flame-retardant fiber sheet and formed article thereof
JP2007107108A (ja) 2005-10-11 2007-04-26 Yuniseru Kk 難燃性不織布
JP2008045010A (ja) * 2006-08-12 2008-02-28 Toho Tenax Co Ltd 耐衝撃性プリプレ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82934B2 (ja) * 2012-03-27 2016-08-3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含浸繊維プリプレグ及び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4021084A1 (ja) * 2012-07-30 2014-02-06 株式会社クラレ 耐熱性樹脂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耐熱性樹脂複合体用不織布
JP5516771B1 (ja) 2013-01-29 2014-06-11 東レ株式会社 プリプレグ、プリプレ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炭素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JP6284836B2 (ja) 2014-06-26 2018-02-2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強化複合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20752A1 (de) 2014-11-17 2016-05-18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Flammgeschützte Faser-Matrix-Halbzeug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722A1 (ja) * 2012-09-07 2014-03-13 帝人株式会社 不織布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71376A (ja) * 2014-09-29 2016-05-0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吸音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3793B (zh) 2021-07-20
EP3508518B1 (en) 2022-07-20
EP3508518A1 (en) 2019-07-10
EP3508518A4 (en) 2019-08-28
CN109153793A (zh) 2019-01-04
JPWO2018043360A1 (ja) 2019-06-24
WO2018043360A1 (ja) 2018-03-08
JP6744414B2 (ja) 2020-08-19
TW201819188A (zh) 2018-06-01
US20190291398A1 (en)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152B (zh) 層合體及纖維強化樹脂複合體的製造方法
TWI557152B (zh)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6343680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543175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808016B2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強化樹脂複合体
JP201809566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樹脂金属複合成形体
JP2015221850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22433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TW201905081A (zh) 樹脂組成物及成型品
JP2014177571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8154741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975651B2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強化樹脂複合体
US11332614B2 (en) Reinforce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711157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樹脂金属複合成形体
TW202037649A (zh) 包含碳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成形用材料
JP2019006954A (ja) 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8154025A (ja) 熱カシメ結合体
JP2024034738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9006953A (ja) 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23128656A (ja) 繊維強化複合成形体用樹脂組成物
JP2023083765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金属成形体と樹脂成形体が接合された複合成形体
JP2023128655A (ja) 繊維強化複合成形体
JP2018193522A (ja) 熱カシメ結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