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017B -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017B
TWI725017B TW105108449A TW105108449A TWI725017B TW I725017 B TWI725017 B TW I725017B TW 105108449 A TW105108449 A TW 105108449A TW 105108449 A TW105108449 A TW 105108449A TW I725017 B TWI725017 B TW I7250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blade
cloth
sli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8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4777A (zh
Inventor
卡羅 吉瑞奇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維貝麥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維貝麥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維貝麥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4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4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0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7/00Use of special elements
    • D05D2207/02Pneumatic or hydraulic devices
    • D05D2207/04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的裝置。特定言之,此裝置能夠自一裝料器回收一布塊、恰當地安置該布塊及將該布段輸送於該縫紉機上。

Description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一般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的裝置。更特定言之,此裝置能夠自裝料器回收布塊、恰當地安置布塊及將布塊輸送於縫紉機上。
如吾人所知,縫紉機要求布塊安置於恰當位置中以獲得精確接縫。
為此目的,自動縫紉機通常配備有恰當地定位將布塊之適當器件。
然而,該器件並不始終確保在足夠快之時間內最佳定位布塊。實際上,在根據先前技術之裝置中,不可能確保定位操作之嚴格可重複性。
本發明之目標及功能旨在除去以上缺點及其他直至實現一種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之裝置。
特定言之,本發明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能夠以精確快速方式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之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旨在獲得一種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 上之定位裝置,該縫紉機並不要求專業化操作者首先佈置布塊。
以上目的及其他根據本發明經由一種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之裝置而達成,該裝置包含具有可移動臂之裝料器,該可移動臂又包含至少一個抓持元件。該裝置其特徵在於抓持元件包含機體,第一卡鉤及第二卡鉤自該機體突起,該等卡鉤經間隔開且相對於彼此可移動,使得第一卡鉤及第二卡鉤遠離或接近彼此;第一卡鉤具有面向與第二卡鉤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之尖端及,類似地,第二卡鉤具有面向與第一卡鉤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之尖端,使得當抓持元件鄰接於布塊放置時,第一卡鉤及第二卡鉤遠離彼此且抓持布塊。
經由本發明之裝置,待輸送之佈置抓持借助於兩個卡鉤之相對距離而獲得,該兩個卡鉤藉由將布塊置於張力下而嚙合該布塊;因此,僅一個卡鉤遠離另一卡鉤即足夠。
在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中,第一卡鉤固定至可在接收於機體中之第一中空圓柱形物體內移動之第一筒柱,該第一筒柱經調適以藉由第一加壓流體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以此方式,一個或兩個卡鉤可借助於將空氣發送在壓力下且使具有固定於其上之卡鉤之可移動筒柱在對應中空圓柱形內部移動的氣壓系統而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包含第一彈性構件,該第一彈性構件經連接至第一筒柱且經調適以對抗藉由第一加壓流體賦予之運動,以便在與第一方向相對之第二方向上移動第一筒柱。
以此方式,當氣壓系統未激活,固定至具有彈性構件之筒柱 之每一卡鉤被迫將自身定位於極限平衡位置。這樣做,裝置可為卡鉤提供平衡位置。此位置經適當地判定,而不消耗來自氣壓系統之能量。
此外,通孔可形成於中空圓柱形物體之末端中,且經調適以在第一筒柱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時藉由第一筒柱的至少一部分而穿過。
以此方式,可能瞭解在抓持階段將隱藏於機體與布塊之間,簡單地側向觀看抓持元件之卡鉤之位置。
有利地,孔形成於機體中,在該孔中第一中空圓柱形物體固定於可藉由固定構件調整之位置中。
經由該特徵,可能視布塊之抓持需要及輸送而改變卡鉤之極限位置。
此外,該裝置可具有對稱結構,其中第二卡鉤亦可固定至可在第二中空圓柱形物體內移動至第二筒柱,該第二筒柱經調適以藉由第一加壓流體在第二方向上移動,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換言之,藉由將第一筒柱及第二筒柱鄰接於彼此放置且可在相同軸上移動,足以將空氣引入包括於兩個筒柱之間的腔室中,從而使筒柱遠離彼此移動且使卡鉤遠離彼此移動。
如同第一筒柱,第二彈性構件經包含及連接至第二筒柱,且經調適以對抗藉由第一加壓流體賦予之運動,以便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二筒柱。
以此方式,當氣壓系統未激活時,兩個卡鉤在相反方向上經推動,以便接近彼此。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包含可相對於機體移動之第一 刀片,第一貫通狹縫及一第二貫通狹縫形成於第一刀片中,使得當第一刀片接近機體時,第一卡鉤及該第二卡鉤分別自第一狹縫及第二狹縫突起,而當第一刀片遠離該機體時,第一卡鉤及該第二卡鉤受第一刀片保護。
經由第一刀片,可能遮蓋兩個卡鉤且獲得確保最大安全之裝置之組態,因為操作者經阻止自願或不自願接觸兩個卡鉤。
為保持在靜止階段中裝置處於該組態,第三彈性構件可經包含且經調適以推動第一刀片遠離機體。
此外,第二刀片經包含且經由第一刀片之至少一個銷釘連接至第一刀片,第二刀片經調適以藉由至少一個活塞移動,以便藉由使第一卡鉤及該第二卡鉤經由第一狹縫及第二狹縫自該第一刀片突出而使第一刀片接近機體。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包含至少一個調整螺釘,該調整螺釘經調適以調整第一刀片與機體之最小距離,以便調整第一卡鉤及第二卡鉤經由第一狹縫及第二狹縫自第一刀片之最大突出。
10:裝置
12:裝料器
14:定位器件
16:輸送器件
18:匣
19:底座托架
20:底座支架
21:把手
22:提昇器件
23:第一橫向側
24:底部
25:第二橫向側
26:滑軌
27:第一致動器
28:可移動底座
29:連接件
30:桿
31:活塞
32:垂直結構
33:第一刀片
34:臂
35:銷釘
36:抓持元件
37:機體
38:第一中空圓柱形
39:第一紋理
40:第一卡鉤
41:通道元件
42:第二卡鉤
43:第二刀片
45:第一貫通狹縫
46:第二筒柱
47:第二貫通狹縫
48:第一筒柱
49:第二彈簧
50:第一彈簧
51:第二中空圓柱形
52:板
53:第二紋理
54:第一鄰接元件
55:整螺釘
56:第二鄰接元件
57:盤形彈簧
58:狹縫
60:吹氣器件
62:旋轉吹氣開口
64:第一橢圓形空洞
66:第二橢圓形空洞
68:支架
70:致動器
72:桿
74:外殼
76:齒條
78:第一爪子
80:鉗子
82:鉗子
84:第二鉗子
86:鉗子
88:鉗子
90:鐳射控制系統
P:布塊
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徵及細節將藉由作為非限制實施例之以下說明書以及附圖而更佳地理解,其中: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裝置之立體正投影視圖;圖2、圖3分別為形成圖1中之裝置之部分的立體正投影視圖及側視圖;圖4為形成圖2中之裝料器之部分的臂之仰視圖;圖5a及圖5b為根據兩個不同工作組態之形成圖4中之抓持元件的立體正投影仰視圖; 圖6a及圖6b分別為根據第一截面之展示於圖5a及圖5b中之抓持元件的截面中之側視圖;圖7a及圖7b分別為根據第二截面之展示於圖5a及圖5b中之抓持元件的截面中之側視圖;圖8為根據第二截面之展示於圖5a中之抓持元件的截面中之側視圖;圖9為圖5a圖8中之抓持元件之俯視圖;圖10為形成圖1中之裝置之定位器件的部分之板之立體正投影視圖;圖11、圖12分別為定位裝置之側視圖及立體正投影視圖,在該定位裝置之板上經配置,該布塊必須經恰當地定位;圖13為圖1中之裝置在其中布塊經安置在圖10中之對應之板上之後續工作階段中之側視圖;圖14為圖1中之裝置在其中輸送器件之鉗子抓持安置於定位器件上之布塊的後續工作階段中之側視圖;圖15為定位裝置之立體正投影視圖,其中布塊經恰當地定位;圖16為其中布塊經抓持之第一工作階段中之圖2中的裝料器之立體正投影視圖;圖17、圖18為圖1中之裝置在其中輸送器件返回且平移以便將布塊帶到縫紉機上之最後工作階段中之立體正投影視圖。
參考隨附圖示(特定言之,參考圖1),編號10表示用以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上之裝置,該裝置包含裝料器12、定位器件14及輸送器件16。
裝料器12經調適以自用於布塊之輸送之匣18獲取布塊P且使相同布塊P在包括於定位器件14中之板52上。
布塊P借助於定位器件14經配置在所要位置且藉由輸送器件16之鉗子80、82、86、88自此抓持,以被帶到縫紉機上之恰當位置。
如圖2及圖3中所展示之裝料器12包括底座支架20,布塊匣18以及提昇器件22經放置在該底座支架上。
布塊匣18包含底座托架19,把手21經固定至該底座托架。第一橫向側23及第二橫向側25附接至底座托架19。兩個橫側具有垂直桿。布塊P經接收於第一橫向側23與第二橫向側25之間。兩個橫向側之位置可調整使得可能容納具有不同形狀及大小之布塊P。
提昇器件22包含固定至底座支架20且包含滑軌26之底部24,可移動底座28可在該滑軌上滑動,可移動底座28藉由具有桿30之第一致動器27移動。
垂直結構32經固定至可移動底座28。臂34可借助於第二致動器43沿著垂直結構32垂直地移動。臂34展開兩個末端,該等末端分別裝備有抓持元件36。
抓持元件36包含機體37,第一對卡鉤(精確而言,第一)以及第二對卡鉤(亦定義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自該機體突出,如圖5b中所展示。
兩對卡鉤中之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與抓持元件36經間隔且相對於彼此可移動,使得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可遠離彼此或者接近彼此移動。
每一第一卡鉤40具有指向與第二卡鉤42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的尖端,同樣地,每一第二卡鉤42具有指向與第一卡鉤40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的尖端,使得當抓持元件鄰接於布塊P放置時,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遠離彼此且抓持布塊P。
如圖5a、圖5b、圖6a、圖6b、圖7a、圖7b中所展示,第一刀片33及第二刀片43分別經配置在機體37之下表面上及上表面上。此等刀片借助於銷釘35以固定距離連接至彼此且相對於同一機體37可移動。
第一刀片33與第二刀片43之間的距離大於物塊37之厚度,使得第一刀片33或第二刀片43可遠離物塊37移動。
四個狹縫45、47經獲得於與卡鉤40、42對應之第一刀片33中,使得相同狹縫可由卡鉤40、42穿過。特定言之,第一貫通狹縫45及第二貫通狹縫47可分別由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穿過。
借助於連接件29連接至中央氣壓系統之兩個活塞31在激活時向上推動第二刀片43,且因此,與同軸地配置至銷釘35之彈簧相比,第一刀片33在圖中不可見。
換言之,當兩個活塞31未激活時,第一刀片33如其出現於圖5a、圖6a、圖7a及圖8中之經降低位置,因為第一刀片33由與銷釘35同軸之彈簧推動,以此方式,第一刀片33阻止第一卡鉤40、42意外地與布塊P接觸。
當兩個活塞31經激活時,第二刀片43經向上推動,且因此,第一刀片33亦靠近物塊37移動,從而使卡鉤40、42經由貫通狹縫45、47出來。
如圖8及圖9所展示,調整螺釘55亦接收於物塊37中。調整螺釘55藉由盤形彈簧57以旋緊之運動進行對比,該盤形彈簧能夠調整可能在第一刀片33與物塊37之下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以此方式,可能調整卡鉤40、42向外之最大突出,位置根據待抓持之織物類型而調整。
說明單一對卡鉤(結構及操作相同),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根據需要而遠離彼此或接近彼此移動。
在其餘位置中,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緊挨著,但當它們與布塊P接觸一將其抓持時,它們遠離彼此移動以便嚙合織物。
第一卡鉤40經固定至第一筒柱48,該第一筒柱可在第一中空圓柱形38中之兩個限制位置之間移動;特定言之,第一筒柱48由具有不同直徑之兩個圓柱形形成且具有較小直徑之圓柱形接收於第一彈簧50中,該第一彈簧阻礙與第一筒柱48相同之方向上之運動。
同樣地,第二卡鉤42經固定至第二筒柱46,該第二筒柱可在第二中空圓柱形51中之兩個限制位置之間移動;特定言之,第二筒柱46由具有不同直徑之兩個圓柱形形成且具有較小直徑之圓柱形接收於第二彈簧49中,該第二彈簧阻礙與第二筒柱46相同之方向上之運動。
兩個通孔形成於機體37中。兩個通孔中之每一者接收具有其上固定第一卡鉤40之第一筒柱之第一中空圓柱形38,及具有其上固定第二卡鉤42之第二筒柱之第二中空圓柱形51。
第一中空圓柱形38及第二中空圓柱形51分別借助於第一紋理39及第二紋理53以其間之距離經固定於物塊37中,且經安置於對稱位置中,使得第一彈簧50與第二彈簧49面向外面。
第一中空圓柱形38與第二中空圓柱形51之間的空間(在每一通孔之內部)經由通道元件41及具有氣壓系統之適當管道連通,圖中未展示。
以此方式,經由如此描述之結構,當氣壓系統未激活時,第一彈簧50及第二彈簧49將第一卡鉤40及第二42保持在最近位置中。
相反,當壓力下之氣體經由通道元件41供應時,第一筒柱48及第二筒柱46向外移動,當與各自之彈簧50、49相比時,且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遠離彼此移動且產生使得能夠獲取布塊P之動作。
單獨展示於圖10中之定位器件14包含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之板52,第一鄰接元件54及第二鄰接元件56經固定至該板且分別經安置於板52之場邊及短邊之邊緣上。
與第一鄰接元件54對應,存在貫通開口,僅其中之一者藉由參考編號58展示於圖10中。
三個吹氣器件60經配置於板52上。吹氣器件60各自具有旋轉吹氣開口62,且連接至裝置之氣壓系統。
三個吹氣器件60用於吹動板52之表面上之氣體。氣體經朝向第一鄰接元件54及第二鄰接元件56傳送,以便貫通狹縫58出去。
經由此系統,布塊P(隨意配置於如圖11中所展示之板52上)抵著第一鄰接元件54及第二鄰接元件56鄰接發送,使得相對於稍後介入之輸送器件16而精確定位。
此外,板52亦配備有鄰接於第二鄰接元件56而配置之第一橢圓形空洞64,及靠近彼此但與第一空洞64間隔開且平行之三個第二橢圓 形空洞66。
第一空洞64及三個第二空洞66中之一者用於接收輸送器件16之最後鉗子之下面部分,使得此等最後鉗子之下面部分經安置於待抓持之布塊P下方,而無需提昇布塊。
如圖1及13所展示,輸送器件16包含自底座支架20垂直延伸之支架68。致動器70垂直於支架經固定。外殼74經固定至致動器70之桿72。外殼74配備有可移動齒條76,該齒條現對於與圖18中可見之相同外殼74可移動。
第一爪子78經固定至齒條76之末端且包含上部桿80及下部桿82,下部桿82相對於上部桿80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動。
第二鉗子84經固定至同一齒條76且與第一鉗子78間隔開。第二鉗子84對應於第一鉗子78。事實上,第二鉗子84包含上部桿86及下部桿88,下部桿88相對於上部桿86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動。
此外,第二鉗子84可以距鉗子78不同距離固定於不同位置中,視待輸送之布塊P之寬度而定。
下文描述裝置10之操作。
當裝置10處於氣壓系統關閉之其靜止階段時,裝置10使抓持元件36與其第一卡鉤40及其第二卡鉤42接近彼此,在任何情況下,全部卡鉤由第一刀片33遮蓋,該第一刀片由銷釘35之彈簧向下推動。此確保最佳安全條件,因為操作者因此防止觸摸卡鉤。
如圖12所展示,在操作之開始,在操作者已經將配備有待縫紉之布塊之布塊匣18放置在底座支架20上,裝料器12在接近兩個抓持 元件36時經臂34降低至放置在頂部處置第一布塊P。
因此,兩個抓持元件36鄰接於頂部布料P而安置。
活塞31藉由提昇第二刀片43而激活,以便使第一刀片接近抓持元件36之機體37。
由此,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自狹縫45、47突起且接近彼此定位,此係由於氣壓系統尚未經由通道元件41在壓力下提供空氣。
為抓持布塊P,氣壓系統在第一筒柱48與第二筒柱46之間提供空氣以便將其朝向機體37外部推動。
以此方式,第一卡鉤40及第二卡鉤42移動遠離彼此,且卡鉤經由此移動抓持布塊P。
特定言之,當向外推動第一筒柱48及第二筒柱46時,兩個筒柱中之每一者之較小直徑的圓柱形離開形成於每一中空圓柱形38、51之外部末端中的通孔。以此方式,藉由簡單觀察抓持元件36,操作者可易於知道卡鉤40、42的位置。
接著,藉由操作垂直結構32中之致動器提昇臂34,如圖2中所展示。
藉由操作致動器27,致動器27之桿30取代滑件26上之可移動底座28,臂34連同布塊P一起向定位器件14前進。
由此,布塊P停留在定位器件14之板52上,如圖14中所展示。
接著,將空氣提供至三個吹氣器件60,以便藉由定向相同吹氣器件60及相對的吹氣開口62在預定方向上將空氣吹在板52之表面上。
空氣經傳遞至第一鄰接元件54及第二鄰接元件56以便貫通狹縫58離開。
空氣噴射在板52上產生真空,以便布塊P在一側上緊靠第一鄰接元件54且在另一側上緊靠第二鄰接元件56。
經由此系統,布塊P在無任何變形或起皺的情況下經佈置於恰當位置,此係由於在板52上獲得之真空確保相同布塊P完全鄰接於相同板52佈置。
為避免塊P在其在板52上之表面上平移移動時被卡鉤40、42阻斷或妨礙,第一刀片33在不藉助於氣壓系統致動活塞31的情況下由於銷釘之彈簧的作用而降低。以此方式,卡鉤40、42在第一刀片與機體37之間完全隱藏。
由此,布塊P相對於稍後介入之輸送器件精確定位。
第一鉗子78及第二鉗子84接近定位器件14,第一鉗子78之上部桿80及下部桿82以及第二鉗子之上部桿86及下部桿88經間隔開。
特定言之,在第一空洞64中接收第一鉗子78之下部桿82,同時取決於同一第二鉗子84至齒條76之固定位置而在第二空洞66中之一者中接收第二鉗子84之下部桿88。
以此方式,兩個下部桿在其未經提高的情況下安置於布塊P下方。
隨後,每一下部桿接近各別下部桿以便抓持布塊P,如圖16中所展示。
接著,由於藉由操作致動器70而獲得之外殼74之移位,第 一鉗子78及第二鉗子84與布塊P一同遠離定位器件14。
最後,自外殼74取出齒條76以側向地移動布塊P,且將同一布塊帶至縫紉機之底座(未在圖中展示)。
歸因於由定位器件14導致之安置,布塊P之完全定位藉由使用鐳射控制系統90而控制,該系統藉由將線投射在布塊P自身上而驗證布塊P之恰當對其。
33:第一刀片
35:銷釘
36:抓持元件
37:機體
38:第一中空圓柱形
39:第一紋理
40:第一卡鉤
42:第二卡鉤
43:第二刀片

Claims (10)

  1. 用於將一布塊(P)定位於一縫紉機上的裝置(10),其包含具有可移動臂(34)之一裝料器(12),該可移動臂(34)又包含至少一個抓持元件(36);其中該抓持元件(36)包含一機體(37),一第一卡鉤(40)及一第二卡鉤(42)自該機體(37)突起,該等卡鉤經間隔開且相對於彼此可移動,使得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遠離或接近彼此;該第一卡鉤(40)具有面向與該第二卡鉤(42)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之一尖端,該第二卡鉤(42)具有面向與該第一卡鉤(40)放置處相對之半空間之一尖端,使得當該抓持元件(36)鄰接於該布塊(P)放置時,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遠離彼此且抓持該布塊(P);其特徵在於一第一刀片(33)可相對於該機體(37)移動,一第一貫通狹縫(45)及一第二貫通狹縫(47)形成於該第一刀片(33)中,使得當該第一刀片(33)接近該機體(37)時,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分別自該第一貫通狹縫(45)及該第二貫通狹縫(47)突起,而當該第一刀片(33)遠離該機體(37)時,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受該第一刀片(33)保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10),其中該第一卡鉤(40)經固定至可在收納於該機體(37)中之一第一中空圓柱形物體(38)內移動之一第一筒柱(48),該第一筒柱(48)經調適以藉由一第一加壓流體在一第一方向上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裝置(10),其中一第一彈簧(50)連接至該 第一筒柱(48),且經調適以對抗藉由該第一加壓流體賦予之運動,以便在與該第一方向相對之一第二方向上移動該第一筒柱(48)。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裝置(10),其中一通孔形成於該第一中空圓柱形物體(38)的一末端中,且經調適以在該第一筒柱(48)在該第一方向上移動時由該第一筒柱(48)的至少一部分穿過該通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裝置(10),其中一孔形成於該機體(37)中,其中該第一中空圓柱形物體(38)經固定於可藉由第一紋理(39)調整之一位置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裝置(10),其中該第二卡鉤(42)經固定至可在一第二中空圓柱形物體(51)內移動之一第二筒柱(46),該第二筒柱(46)經調適以藉由該第一加壓流體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動,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裝置(10),其中一第二彈簧(49)連接至該第二筒柱(46),且經調適以對抗藉由該第一加壓流體賦予之該運動,以便在該第一方向上移動該第二筒柱(46)。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裝置(10),其中第三彈性構件經調適以推動該第一刀片(33)遠離該機體(37)。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0),其中一第二刀片(43)經由至少一個銷釘(35)連接至該第一刀片,該第二刀片(43)經調適以藉由至少一個活塞(31)移動,以便藉由使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經由該第一貫通狹縫(45)及該第二貫通狹縫(47)自該第一刀片(33)突出而使該第一刀片(33)接近該機體(37)。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裝置(10),其中至少一個調整螺釘(55)經調適以調整該第一刀片(33)與該機體(37)之最小距離,以便調整該第一卡鉤(40)及該第二卡鉤(42)經由該第一貫通狹縫(45)及該第二貫通狹縫(47)自該第一刀片(33)之最大突出。
TW105108449A 2015-03-19 2016-03-18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TWI725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VR20150043 2015-03-19
ITVR2015A000043 2015-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4777A TW201634777A (zh) 2016-10-01
TWI725017B true TWI725017B (zh) 2021-04-21

Family

ID=5317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8449A TWI725017B (zh) 2015-03-19 2016-03-18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070194B1 (zh)
CN (1) CN105986374B (zh)
BR (1) BR102016005873B1 (zh)
ES (1) ES2652438T3 (zh)
MX (1) MX356407B (zh)
RU (1) RU2662659C2 (zh)
TW (1) TWI725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4321B (zh) * 2017-09-30 2020-10-13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裁片上料的定位指示装置
CN109097916A (zh) * 2018-10-23 2018-12-28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料设备及自动缝制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818A (zh) * 2010-09-09 2013-05-15 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 销钉型夹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05899A (de) * 1962-02-21 1966-01-15 Trikotfabriken J Schiesser Ag Vorrichtung zum Ergreifen und Abgeben von Gebilden mit mindestens einem Flächenteil aus einem anstechbaren Stoff
US3291480A (en) * 1964-06-03 1966-12-13 Haddad Manuel Fabric sheet feeding device
IT1096663B (it) * 1978-06-15 1985-08-26 Rockwell Rimoldi Spa Apparecchiatura per applicare un elastico ad anello su un indumento tubolare
JPS61106194A (ja) * 1984-10-31 1986-05-24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布把持装置
JPH06238079A (ja) * 1992-12-14 1994-08-30 Yoshida Kogyo Kk <Ykk> 布片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布片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CN2143626Y (zh) * 1992-12-29 1993-10-13 中卫发展中心 缝制周边辅具爪头装置
CN1037538C (zh) * 1993-05-21 1998-02-25 健荣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布自动包边制法及装置
JPH06329288A (ja) * 1993-05-24 1994-11-29 Kawasaki Steel Corp 繊維シートの分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09524A (zh) * 1994-02-28 1995-10-04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尖齿式的布料抓取机构
CN104178940B (zh) * 2014-08-15 2016-05-04 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取送料缝纫机的拿取布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818A (zh) * 2010-09-09 2013-05-15 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 销钉型夹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6374B (zh) 2020-12-11
ES2652438T3 (es) 2018-02-02
MX356407B (es) 2018-05-28
TW201634777A (zh) 2016-10-01
RU2662659C2 (ru) 2018-07-26
EP3070194B1 (en) 2017-11-29
RU2016106968A (ru) 2017-08-29
MX2016003439A (es) 2016-09-19
RU2016106968A3 (zh) 2018-05-31
CN105986374A (zh) 2016-10-05
BR102016005873B1 (pt) 2022-04-12
BR102016005873A2 (pt) 2016-09-20
EP3070194A1 (en)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0195B1 (en) Apparatu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pieces of cloth on sewing machines
KR20200003018A (ko) 워크피스 유지장치
TWI647983B (zh) 電子零件插入裝置
TWI611885B (zh) 具垂直提昇工件功能的夾爪
TWI725017B (zh) 用於將布塊定位於縫紉機的裝置
EP1246959A1 (en) Button feeding device with both width control function and centering function
JP6019410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2008512251A (ja) シート材料を曲げるツー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101327401B1 (ko) 발가락 부분의 재봉을 행하기 위한 양말 등의 관형상편성품을 취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101014A1 (ja) 穿孔装置及びその穿孔装置を備えた刺繍ミシン
JP2008073525A (ja) 自動縫製組立品及び前記自動縫製組立品用供給ステーション
US11299846B2 (en) Cloth spreading device
EP3600797A1 (en) Handling apparatus for product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same apparatus
US10071830B2 (en) Packaging device with zipper opener arrangement and hole pressing arrangement
KR20150035160A (ko) 봉상소재의 업셋 단조설비
JPH0731603U (ja)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自動包装機械のグリッパ
JP5926974B2 (ja) スケルトン搬出方法及び装置
KR102183799B1 (ko) 방전가공기용 전극봉 홀더 자동 교환 장치
WO2009058096A1 (en) Device for supporting workpiece
JP4482651B2 (ja) 苗供給装置
KR102613810B1 (ko) 섬유 의류원단 이송용 니들 그리퍼 장치
WO1991004364A1 (en) Button attaching machine and method
JPH0325874Y2 (zh)
JP5926025B2 (ja) 衣類整形機用襟部材無段階可変装置
US1401312A (en) Ch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