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150B -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2150B
TWI722150B TW106109754A TW106109754A TWI722150B TW I722150 B TWI722150 B TW I722150B TW 106109754 A TW106109754 A TW 106109754A TW 106109754 A TW106109754 A TW 106109754A TW I722150 B TWI722150 B TW I7221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housing
microphones
speaker
emergency no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4780A (zh
Inventor
奧谷潤一
藤井英樹
宮沢清史
藤本嘉人
常木康弘
村岡俊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星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星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星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1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60Q1/5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for indicating emergenc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9/17Emergency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0Monitoring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belonging to a group, e.g. fleet of vehicles, countable or determined number of vehicles
    • G08G1/205Indica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monitored vehicles as destination, e.g. accidents, stolen, rent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7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8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 H04M9/082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using echo cance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04Communication circuit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B60R2021/01047Architecture
    • B60R2021/01054Bus
    • B60R2021/01061Bus between the airbag system and other vehicle electronic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不但能減低揚聲器對麥克風的影 響,且能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通話裝置(20),係將麥克風(M)構成為: 以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為對稱軸來配置在軸對稱之位置的麥克風(M1、M2)、以及配置在比麥克風(M1、M2)還接近揚聲器(SP)且位在中心線(CL)上之位置的麥克風(M3),還具備聲音處理部(100),其設置有:波束成形部(102),係連接於麥克風(M1、M2),其形成為與中心線(CL)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中心線(CL)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102c);以及回音消除部(103),係連接於波束成形部(102)與麥克風(M3),其從由波束成形部(102)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麥克風(M3)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

Description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特別是關於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的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已知有在車輛或乘員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與緊急通報中心連接通話線路的緊急通報系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種緊急通報系統中,車輛的乘員,係使用設置在車廂內的揚聲器與麥克風而可免持地與緊急通報中心的員工通話,但從揚聲器出來的通話音繞回麥克風時,會伴隨著時間延遲而作為回音回到通話對象,而變得難以通話,故使用有使用適當過濾器的回音消除器。
且,該種緊急通報系統中,在車廂內分別設置有揚聲器與麥克風,且因車種而使揚聲器與麥克風之間的距離有所不同,故有必要配合車種來調整回音消除器等之聲音處理。
於是,該種緊急通報系統中,要求有一種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係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的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且無關車種使揚聲器 與麥克風之間的距離固定成一定,沒有必要配合車種來調整聲音處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90789號公報
但是,該種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中,揚聲器與麥克風之間的距離較短,故從揚聲器回到麥克風的回音會增大,回音消除器的控制會變困難。且,來自揚聲器的振動容易透過殼體而傳達至麥克風。如上述般,在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中,有著麥克風強烈受到揚聲器的影響而使音質劣化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該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不但能減低揚聲器對麥克風的影響,且能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1.一種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 徵為,具備:設置在車廂內的殼體;收納在前述殼體,且從前述殼體的一面將通話對象的受話聲音予以輸出的揚聲器;以及收納在前述殼體,且從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來接收聲音的麥克風,前述麥克風,係由第1、第2、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所構成,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係以從前述揚聲器之振動板的中心往徑方向延伸的1條線作為對稱軸來配置在軸對稱的位置,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係配置在比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還接近前述前述揚聲器且位在前述對稱軸上的位置,還具備聲音處理部,其設置有:波束成形部,係連接於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其形成為與前述對稱軸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前述對稱軸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以及回音消除部,係連接於前述波束成形部與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從由前述波束成形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聲音處理部,係形成為藉由連接於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的波束成形部而使與對稱軸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對稱軸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也就是說,使麥克風之揚聲器方向的指向性變弱,故可減低從揚聲器繞回麥克風的回音。此外,聲音處理部,係藉由連接於波束成形部與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的回音消除部,而從由波束成形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所輸 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故可僅將乘員所發出的聲音予以高品質地抽出。
2.如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前述殼體,係在前述車廂內之左右遮陽板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配置成使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朝向下方,並使前述麥克風位於前述揚聲器的後方,且前述對稱軸往車輛的前後方向延伸的狀態。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在從車廂內之左右遮陽板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來觀看時,前後方向的指向性較弱,且左右方向的指向性較強,故可接收駕駛座以及副駕駛座之乘員的聲音。
3.如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設置有:放音孔,係設置在與前述揚聲器之前述振動板相對向的位置;麥克風收納凹部,係收納前述麥克風;麥克風遮罩,係覆蓋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以及集音孔,係設在前述麥克風遮罩。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麥克風,係可從殼體的一面側收納於麥克風收納凹部,故組裝變簡單。
4.如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將前述麥克風予以個別收納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可容易進行麥克風的定位。
5.如4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 徵為,設置有麥克風固定器,係以嵌裝於前述麥克風之外周的狀態來與前述麥克風一同被收納在前述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且由被夾在前述麥克風的外周面與前述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的內周面之間的彈性材所成。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可藉由麥克風固定器來降低透過殼體傳達至麥克風之來自揚聲器的振動。
6.如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麥克風遮罩,將個別收納有前述麥克風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設置成從前述麥克風遮罩的內面突出的狀態,為了將前述麥克風遮罩固定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於兩面具有黏著性的緩衝材,而在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與前述麥克風遮罩之間設置間隙。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可藉由緩衝材來降低透過殼體傳達至麥克風之來自揚聲器的振動。
7.如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可嵌合之具通氣性的緩衝材,於前述緩衝材,設置有個別收納前述麥克風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可藉由緩衝材來降低透過殼體傳達至麥克風之來自揚聲器的振動。
8.如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前述麥克風,係使前述麥克風的振動板,配置成往 與前述揚聲器之前述振動板之振動方向呈垂直的2方向來振動的狀態。
根據該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可將透過殼體傳達至麥克風之來自揚聲器的振動所致之對麥克風的影響予以降低。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不但能減低揚聲器對麥克風的影響,且為將揚聲器與麥克風收納在同一殼體的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
SP‧‧‧揚聲器
M1、M2、M3‧‧‧麥克風
CL‧‧‧殼體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
O‧‧‧振動板的中心
1‧‧‧緊急通報系統
2‧‧‧車輛
2a、2b‧‧‧左右遮陽板
2c‧‧‧天花板中央部
20‧‧‧通話裝置
30‧‧‧殼體
44‧‧‧放音孔
46‧‧‧麥克風收納凹部
47a、47b、47c‧‧‧麥克風收納部
61‧‧‧振動板
80‧‧‧麥克風遮罩
81a、81b、81c‧‧‧集音孔
90a、90b、90c‧‧‧麥克風固定器
100‧‧‧聲音處理部
102‧‧‧波束成形部
103‧‧‧回音消除部
圖1為緊急通報系統的概略構造圖。
圖2為緊急通報裝置的方塊圖。
圖3為表示實施例1之通話裝置之設置狀態的圖。
圖4中,(A)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從上方觀看的分解立體圖、(B)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從下方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5為通話裝置的前視圖。
圖6為通話裝置的側視圖。
圖7為圖5的A-A剖面圖。
圖8為圖5的B-B剖面圖。
圖9為圖5的C-C剖面圖。
圖10為表示第1、第2、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之構造的剖面圖。
圖11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12為從下方觀看圖11之分解狀態的麥克風遮罩、麥克風固定器、麥克風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固定器及麥克風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
圖14為表示殼體之內面的圖,(A)為前殼的後視圖、(B)為背殼的前視圖。
圖15為圖6的D-D剖面圖。
圖16為聲音處理部的迴路構成圖。
圖17為表示麥克風之指向特性的前視圖。
圖18為實施例2之通話裝置的前視圖。
圖19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20為從下方觀看圖19之分解狀態的麥克風遮罩、麥克風固定器、麥克風、板件、緩衝材的立體圖。
圖21為為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的前視圖)、(B)為 將(A)的麥克風遮罩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固定器及麥克風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D)為將(C)的安裝板件及緩衝材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
圖22為圖18的A-A剖面圖。
圖23為圖18的B-B剖面圖。
圖24為圖18的C-C剖面圖。
圖25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的剖面圖。
圖26為實施例3之通話裝置的前視圖。
圖27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28為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前面按壓用海綿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D)為將(C)的麥克風固定用海綿、麥克風及麥克風背面按壓用海綿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
圖29為圖26的A-A剖面圖。
圖30為圖26的B-B剖面圖。
圖31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的剖面圖。
圖32為實施例4之通話裝置的前視圖。
圖33為以通話裝置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 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34為表示麥克風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及麥克風固定器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的前視圖。
圖35為圖32的A-A剖面圖。
圖36為圖32的B-B剖面圖。
圖37為圖32的C-C剖面圖。
圖38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的剖面圖。
以下,針對本實施方式,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舉出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圖1為表示緊急通報系統1的概略構造圖。車輛2,係搭載有可與緊急通報中心5進行無線通話的緊急通報裝置10,在緊急時透過行動電話網路或公衆電話線路網的基地台3及網路4來與緊急通報中心5連接,可使乘員與緊急通報中心5的員工通話。然後必要的話,緊急通報中心5的員工要求消防6、警察7或JAF8緊急前往車輛2。
圖2為表示緊急通報裝置10的方塊圖。緊急 通報裝置10係藉由緊急通報ECU11來控制。於緊急通報ECU11,連接有:藉由來自GPS衛星的電波來檢測出車輛2之位置的GPS接受器12、檢測安全氣囊之動作的安全氣囊開關13、藉由乘員的操作來與緊急通報中心5開始通話的通訊開始開關14、與緊急通報中心5連接的通訊裝置15以及本實施例之將揚聲器SP與麥克風M收納於同一殼體30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以下稱為「通話裝置」)20。
緊急通報ECU11,係作為具備CPU、ROM、RAM及輸入輸出介面的電腦來構成。
通訊裝置15,例如為具有聲音通話功能的資料通訊單元或乘員的智慧型手機。通訊裝置15為資料通訊的情況,通訊裝置15係例如依據PPP協定來決定資料連結,可藉由上位層的TCP/IP協定等透過網路4來接收傳送資料。藉此,在緊急時將事先登錄在緊急通報ECU11的車種、燃料類別、由GPS接收器12所取得之車輛2的位置資訊等之資訊予以包含資料套組自動送訊至緊急通報中心5。
在通訊裝置15為智慧型手機的情況,緊急通報ECU11與通訊裝置15,係藉由有線或無線來可裝卸地連接。有線的情況係例如以USB傳輸線來連接,無線的情況係例如以藍芽(註冊商標)通訊規格來連接。
緊急通報ECU11係具備開關等之輸入裝置,因應該輸入裝置之操作者的操作來將掛機/摘機命令中繼 至通訊裝置15,來進行使通訊裝置15進行掛機/摘機動作的處理。
且,在緊急時,安全氣囊開關13檢測出安全氣囊的動作時,或是,通訊開始開關13被操作的情況,緊急通報ECU11會將設定事先登錄的電話號碼設定成撥號目標而連接至緊急通報中心5。
通訊裝置15,係將從緊急通報中心5透過網路4而收訊到的受話聲音訊號輸出至緊急通報ECU11,並將從緊急通報ECU11輸入的送話聲音訊號透過網路4送訊至緊急通報中心5。
緊急通報ECU11,係將從通訊裝置15輸入的受話聲音訊號予以輸出至通話裝置20,且將從通話裝置20輸入的送話聲音訊號予以輸出至通訊裝置15。
圖3表示通話裝置20的設置狀態。通話裝置20,係配置在車廂內之左右遮陽板2a、2b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2c。於圖表示出組裝在配置於天花板中央部2c之頭頂控制台2d的例子。於頭頂控制台2d,設有:將從內藏之通話裝置20的揚聲器SP所輸出的受話聲音予以放射到車廂內,並且將乘員所發出的聲音以內藏之通話裝置20的麥克風M來集音用的通音(通氣)部2e。通話裝置20之更具體的設置狀態係如後述。
圖4表示通話裝置20的分解立體圖、圖5表示通話裝置20的前視圖、圖6表示通話裝置20的側視圖、圖7表示圖5的A-A剖面圖、圖8表示圖5的B-B 剖面圖、圖9表示圖5的C-C剖面圖。
通話裝置20,主要係由:形成通話裝置20之外殼(本實施例中為寬60mm×高65mm×深30mm的箱形狀)的殼體30、收納於殼體30的揚聲器SP、麥克風M、聲音處理部100所構成。
殼體30,係由前殼40與背殼50所構成。前殼40,係使絕緣性合成樹脂材成形藉此來形成,其具有:矩形的前面板(正面板)41、以及從前面板41的周緣往後方(背面側)豎立之矩形框狀的側壁42。背殼50,係使絕緣性合成樹脂材成形藉此來形成,其具有:矩形的後面板(背面板)51、以及從後面板51的周緣往前方(正面側)豎立之矩形框狀的側壁部52。而且,將揚聲器SP、麥克風M、聲音處理部100安裝於前殼40,並將從後述之實裝有聲音處理部100的印刷電路板104所拉出之未圖示的連接導線,設成從設在前殼40之側壁42的導線拉出孔43拉出至外部的狀態,亦即,在通話裝置20的組裝工程的最後,將背殼50接合於前殼40並固定,藉此組裝為殼體30,並組裝成通話裝置20。前殼40與背殼50的固定,係將彼此的四角藉由未圖示的4根自攻螺絲來進行締結。
接著,揚聲器SP,係從殼體30的正面輸出通話對象(緊急通報中心5的員工)的受話聲音,故如圖5、圖7所示般,在殼體30的正面,亦即,與在前殼40的前面板41所設置之圓形的放音孔44相對向而安裝在其內 側。
揚聲器SP,係如圖7所示般,具備筒型的框架60,其在圓筒狀之振動系統保持部60a的後端一體地形成有比振動系統保持部60a還小徑之圓筒狀的磁路保持部60b,且由外周緣部被固定在振動系統保持部60a的前端開口部且直徑為40mm之圓蓋型的振動板61、被固定在振動板61後面之筒狀的軸管62、設在軸管62後端的聲音線圈63,來構成可於前後方向振動的振動系統,並以該振動系統與嵌合固定在磁路保持部60b的磁路來構成揚聲器SP。
磁路,係由圓板狀的磁軛64、被搭載固定在磁軛64之中央部之圓柱狀的內永久磁鐵65、被搭載固定在磁軛64之外側部且在內永久磁鐵65的周圍設定既定的間隙來配置之圓環狀的外永久磁鐵66、被搭載固定在內永久磁鐵65之圓板狀的內磁極片67、被搭載固定在外永久磁鐵66且在內磁極片67的周圍設定既定的間隙來配置之圓環狀的外磁極片68,來構成為在內、外永久磁鐵65、66的間隙形成磁性間隔69的內外磁型,並在磁性間隔69插入配置有聲音線圈63。
而且,在從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往放音孔44的周圍突出來設置之安裝揚聲器SP用之複數個圓弧狀肋45的內側,將框架60之振動系統保持部60a的前端予以嵌合並藉由接著劑來固定,藉此透過該框架60使揚聲器SP以振動板61的前面面對放音孔44的狀態來安 裝在前殼40。
且,從聲音線圈63所導出之未圖示的一對導引線,係連接於後述之實裝有聲音處理部100的印刷電路板104,從聲音處理部100透過導引線來將受話聲音訊號輸入聲音線圈63時,藉由該受話聲音訊號的電流與內、外永久磁鐵65、66的磁場而在聲音線圈63使電磁力發聲,軸管62會伴隨著振動板61往前後方向振動。此時,從振動板61使對應受話聲音訊號的受話聲音通過放音孔44而往殼體30的前方放射。亦即,構成為電動型的揚聲器SP。
這種電動型的揚聲器SP,作為磁路係具備內外磁型的磁路,與內磁型或外磁型的磁路相比之下,容易得到較高的音壓水準,在緊急時,適合作為將通話對象(緊急通報中心5的員工)的受話聲音予以輸出揚聲器SP。又,磁路亦可為內磁型或外磁型。
但是,揚聲器SP,係如圖5所示般,在從正面觀看通話裝置20時,成為揚聲器SP之中心的振動板61中心O係被配置在位於殼體30之寬度方向之中心線CL上的位置。且,放音孔44係與振動板61配置成同心位置。此外,圖5的A-A線係與中心線CL一致。
接著,麥克風M,係從殼體30的正面接收聲音者,如圖5、圖7~圖9所示般,由第1、第2、第3的3個無指向麥克風M1、M2、M3所構成。該等第1、第2、第3無指向麥克風M1、M2、M3(以下僅稱為「麥克風 M1」「麥克風M2」、「麥克風M3」),具有相同的構造。
圖10表示麥克風M1、M2、M3的構造。麥克風M1、M2、M3,係由直徑4mm、厚1.5mm之背極型的駐極式電容麥克風所構成。配置在印刷電路板70上的環71係支撐由黃銅所成的電極72,在電極72與印刷電路板70之間設有黃銅環73。此外,與電極72相對向地配置有鐵氟龍(註冊商標)的振動膜74,振動膜74係藉由黃銅環75而被支撐。在電極72與振動膜74之間所形成的空氣間隔配置有墊片76。然後,使印刷電路板70上的殼77覆蓋前述各部,藉此構成駐極式電容麥克風的外殼,透過配置在印刷電路板70上的接面場效電晶體78來輸出被增幅的聲音訊號。
這種麥克風M1、M2、M3,係接近電極72來平行配置有振動板74,電極72,係由電荷被封閉(亦即成為帶電狀態)的駐極體膜所構成。而且,來自外部的音響訊號會使振動板74往與印刷電路板70正交的2方向(圖10的上下方向)振動,藉此改變振動板74與電極72之間的距離,使振動板74與電極72之間的靜電容量因應音響訊號而變化。因此,透過高阻抗而對振動板74與電極72之間施加直流電壓時,可將音響訊號作為電壓的變動來取出。又,電極72,係由藉由蒸鍍等來貼附有金屬的塑膠薄膜、或是黃銅等的金屬薄膜所形成,藉由電暈放電等注入電荷,而具有半永久地儲蓄電荷的特性。
於殼體30的正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外面),如圖5、圖7~圖9所示般,除了揚聲器SP的放音孔44之外,在比該放音孔44還上部處,設置有:收納麥克風M1、M2、M3的麥克風收納凹部46、覆蓋麥克風收納凹部46的麥克風遮罩80、設在麥克風遮罩80的第1、第2、第3的3個集音孔81a、81b、81c(以下僅稱為「集音孔81a」「集音孔81b」「集音孔81c」)。麥克風遮罩80,係使絕緣性合成樹脂材成形藉此來形成。
而且,麥克風M1、M2、M3,係在麥克風收納凹部46內,使麥克風M1、M2配置在殼體30之寬度方向之以中心線CL為對稱軸的軸對稱位置上,並使麥克風M3配置在比麥克風M1、M2還接近揚聲器SP且在對稱軸上的位置。在此,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係相當於從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中心O往徑方向延伸的1條線。
圖11為以通話裝置20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12為表示從下方觀看分解狀態之麥克風遮罩80、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麥克風M1、M2、M3的立體圖。且,圖13為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前視圖,(A)為表示麥克風收納凹部46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80的前視圖)、(B)為表示將(A)的麥克風遮罩80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46的前視圖、(C)為表示將(B)的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麥克風M1、M2、M3 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46的前視圖。
麥克風收納凹部46,係在殼體30的正面之比放音孔44還上部處形成有矩形凹部,使形成矩形板狀的麥克風遮罩80能剛好嵌入,在該矩形凹部的底面,設有:收納各個麥克風M1、M2、M3之由圓形狀的凹部所成的第1、第2、第3的3個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以下僅稱為「麥克風收納部47a」、「麥克風收納部47b」、「麥克風收納部47c」);以及供從麥克風遮罩80的內面突出設置的複數個螺絲鎖固用突出部82插入用的複數個凹部48,在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的底面,設有:用來將從麥克風M1、M2、M3的印刷電路板70所導出之未圖示的導引線拉到殼體30之內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的第1、第2、第3的3個導引孔49a、49b、49c(以下僅稱為「導引孔49a」、「導引孔49b」「導引孔49c」),且,在凹部48的底面設有螺絲插通孔48a。
在此,麥克風M1、M2、M3,係使麥克風M1、M2、M3的振動板74往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振動方向相同的方向(前後方向)振動,並以使麥克風M1、M2、M3的集音面朝向與揚聲器SP的聲音輸出方向為相同方向(前方)來設置的姿勢,將該等麥克風收納在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
而且,麥克風M1、M2、M3,係從殼體30的正面側(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前方)收納在麥克風收納凹 部46的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之後,從殼體30的正面側將麥克風遮罩80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46,來將麥克風遮罩80固定於殼體30,藉此以麥克風遮罩80的內面按壓麥克風M1、M2、M3,並以麥克風M1、M2、M3的集音面與集音孔81a、81b、81c對向的狀態,將該等麥克風保持在麥克風收納凹部46,並以前述的姿勢配置在前述的位置。麥克風遮罩80的固定,係從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後方通過各螺絲插通孔48a,將未圖示的自攻螺絲鎖入麥克風遮罩80的各突出部82來進行。
且,設有筒狀的第1、第2、第3的3個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其以嵌裝於麥克風M1、M2、M3之外周的狀態來與麥克風M1、M2、M3一同被收納在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且由被夾在麥克風M1、M2、M3的外周面與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之間的橡膠彈性材(彈性體)所成,可將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藉由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來吸收並降低。
圖14為表示殼體30之內面的圖,(A)表示前殼40的後視圖、(B)表示背殼50的前視圖。且,圖15為表示圖6的D-D剖面圖。
在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之安裝揚聲器用的圓弧狀肋45之周圍,如圖14(A)、圖15所示般,設置蜂窩結構的補強肋40a,且,在背殼50之後面板51的內面,亦設置蜂窩構造的補強肋50a,藉由補強肋40a、 50a來提高殼體30的剛性,藉此可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圖16表示聲音處理部100的迴路構成圖。聲音處理部100,係以具備增幅部101、波束成形部102、回音消除部103的IC所構成,以通訊裝置15收訊且經由緊急通報ECU11來輸入的受話聲音訊號,係在增幅部101增幅之後,從揚聲器SP輸出。且,從麥克風M1、M2、M3輸入的各聲音訊號,係在波束成形部102、回音消除部103施以後述的訊號處理之後,經由緊急通報ECU11而輸出至通訊裝置15,並送訊至緊急通報中心5。
波束成形部102,係連接於麥克風M1、M2,其具備:延遲部102a,係將一方之麥克風M2的輸出以對應麥克風M1、M2之集音面之中心之間之距離X(本實施例為43mm)的時間來延遲;以及加法部102b,係將延遲部102a的輸出與另一方之麥克風M1的輸出進行加法,且如圖17所示般,形成為雙指向性102c,其在與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呈垂直的2方向(在殼體30的寬度方向上且為麥克風M1、M2之配列方向的左右方向)的指向性較強,在沿著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的2方向(在殼體30的高度方向上且為揚聲器SP與麥克風M之間配列方向的上下方向)的指向性較弱。又,從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中心O,到將麥克風M1、M2之集音面的中心之間予以連結的直線與殼體30之寬度方向之中心線CL的交點為止的距離為31.5mm。
回音消除部103,係連接於麥克風M3及加法部102b,其具備:延遲部103a,係將麥克風M3的輸出以對應「麥克風M1、M2之集音面的中心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中心O之間的距離Y1、Y2(Y1=Y2=Y)」與「麥克風M3之集音面的中心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中心O之間的距離Y3(本實施例為24mm)」之差(Y-Y3)的時間來延遲;以及加法部103b,係將延遲部103a的輸出與波束成形部102之加法部102b的輸出進行加法,而從由波束成形部102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麥克風M3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亦即,將波束成形部102之輸出中所包含之來自揚聲器SP的聲音訊號(殘留回音)予以去除。
而且,聲音處理部100,係實裝於印刷電路板104且收納於殼體30。印刷電路板104,係如圖7~圖9所示般,安裝在前殼40,且收納在殼體30內之揚聲器SP的後端與背殼51的後面板51之間的間隙。
而且,通話裝置20,係如圖3所示般,配置成:在車廂內的左右遮陽板2a、2b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2c所配置的頭頂控制台2d內,使殼體30的正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外面)朝向下方且與位在其正下方的通音部2e相對向,使殼體30的前後側面朝向車輛2的前後方向並使麥克風M位在揚聲器SP的後方,且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成為往車輛2的前後方向延伸的狀態。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通話裝置20,係具 備:設置在車廂內的殼體30;收納在殼體30,且從殼體30的正面將通話對象的受話聲音予以輸出的揚聲器SP;以及收納在殼體30,且從殼體30的正面接收聲音的麥克風M,麥克風M,係由以殼體30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線CL為對稱軸來配置在軸對稱之位置的麥克風M1、M2、以及配置在比麥克風M1、M2還接近揚聲器SP且位在中心線CL上之位置的麥克風M3所構成,還具備聲音處理部100,其設置有:波束成形部102,係連接於麥克風M1、M2,其形成為與中心線CL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中心線CL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102c;以及回音消除部103,係連接於波束成形部102與麥克風M3,其從由波束成形部102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麥克風M3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
而且,聲音處理部100,係藉由連接於麥克風M1、M2的波束成形部102而形成為與中心線CL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中心線CL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102c,也就是說,使麥克風M1、M2之揚聲器SP方向的指向性變弱,故可減低從揚聲器SP繞回麥克風M1、M2的回音。此外,聲音處理部100,係藉由連接於波束成形部102與麥克風M3的回音消除部103,而從由波束成形部102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麥克風M3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故可僅將乘員所發出的聲音予以高品質地抽出。
藉此,可實現不但能減低揚聲器SP對麥克風 M的影響,且能將揚聲器SP與麥克風M收納在同一殼體30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且,殼體30,係配置成:在車廂內的左右遮陽板2a、2b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2c,使殼體30的正面朝向下方,使麥克風M位在揚聲器SP的後方,使中心線CL往車輛2的前後方向延伸的狀態。藉此,在從車廂內之左右遮陽板2a、2b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2c來觀看時,前後方向的指向性較弱,且左右方向的指向性較強,故可接收駕駛座以及副駕駛座之乘員的聲音。
且,於殼體30的正面,設置有:放音孔44,係設置在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相對向的位置;麥克風收納凹部46,係收納麥克風M;麥克風遮罩80,係覆蓋麥克風收納凹部46;以及集音孔81a、81b、81c,係設在麥克風遮罩80。藉此,麥克風M,係可從殼體30的正面側收納於麥克風收納凹部46,故組裝變簡單。
且,於麥克風收納凹部46,設置有將麥克風M1、M2、M3予以個別收納的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藉此,可容易進行麥克風M1、M2、M3的定位。
且,設置有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其以嵌裝於麥克風M1、M2、M3之外周的狀態來與麥克風M1、M2、M3一同被收納在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且由被夾在麥克風M1、M2、M3的外周面與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的內周面之間的橡膠彈性材所成。 藉此,可藉由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來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此外,針對用來將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予以降低的其他構造,以下由實施例2~4進行說明。
[實施例2]
圖18為表示實施例2之通話裝置200的前視圖,圖19為表示以通話裝置200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20為表示從下方觀看圖19之分解狀態的麥克風遮罩280、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麥克風M1、M2、M3、安裝板件203、緩衝材202的立體圖,圖21為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280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280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及麥克風M1、M2、M3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前視圖、(D)為將(C)的板件203及緩衝材202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前視圖,圖22為表示圖18的A-A剖面圖,圖23為表示圖18的B-B剖面圖,圖24為表示圖18的C-C剖面圖。且,通話裝置200的側視圖,係與實施例1之圖6所示的側視圖相 同。而且,圖25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圖6的D-D剖面圖)的剖面圖。
本實施例之將揚聲器SP與麥克風M收納在同一殼體30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以下稱為「通話裝置」)200中,麥克風遮罩280,在嵌入至麥克風收納凹部246時,係以不接觸殼體30的方式,形成為比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開口形狀還小一圈的矩形而在周圍設置間隙201。而且,麥克風M1、M2、M3係安裝在麥克風遮罩280,且藉由於雙面具有黏著性的緩衝材202來進行麥克風遮罩280對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固定。藉此,可藉由緩衝材202來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且,麥克風M1、M2、M3對麥克風遮罩280的安裝,係在麥克風遮罩280的背面側設置以既定的間隔來平行地固定的安裝板件203,並在麥克風遮罩280與安裝板件203之間夾住麥克風M1、M2、M3來進行。安裝板件203,係使絕緣性合成樹脂材成形藉此來形成。
於麥克風遮罩280的內面,在對應於設在麥克風遮罩280之3個第1、第2、第3的3個集音孔281a、281b、281c(以下僅稱為「集音孔281a」、「集音孔281b」、「集音孔281c」)的3個位置,突出設置有第1、第2、第3的3個圓柱型的突出部282a、282b、282c(以下僅稱為「突出部282a」、「突出部282b」、 「突出部282c」),於各突出部282a、282b、282c之軸方向的後端面,設有由圓形的凹部所成之第1、第2、第3的3個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以下僅稱為「麥克風收納部247a」、「麥克風收納部247b」、「麥克風收納部247c」)。且,於麥克風遮罩280的內面,突出設置有複數個定位銷204及螺絲鎖固用的複數個突出部205。
另一方面,在與麥克風遮罩280的內面相對向之安裝板件203的前面,在與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相對向的3個位置,突出設置有由第1、第2、第3的3個圓形的凸部所成的麥克風按壓部206a、206b、206c(以下僅稱為「麥克風按壓部206a」、「麥克風按壓部206b」、「麥克風按壓部206c」)。且,於安裝板件203,設有:與各定位銷204對應的複數個定位孔207以及與螺絲鎖固用的各突出部205對應的複數個螺絲插通孔208。
而且,在將麥克風M1、M2、M3收納於麥克風遮罩280的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之後,將安裝板件203以既定的間隔平行地固定於麥克風遮罩280的背面側,藉此使麥克風M1、M2、M3被安裝板件203之麥克風按壓部206a、206b、206c的端面按壓,並以麥克風M1、M2、M3的集音面與麥克風遮罩280的集音孔281a、281b、281c相對向的狀態,將該等麥克風保持在麥克風遮罩280的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在此, 麥克風M1、M2、M3,係以在其外周嵌裝有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的狀態,來收納在麥克風遮罩280的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且,安裝板件203對麥克風遮罩280的固定,係以對安裝板件203的各定位孔207來嵌合麥克風遮罩280之各定位銷204的定位狀態,從安裝板件203的背面側通過各螺絲插通孔208對麥克風遮罩280的各突出部205鎖入未圖示的自攻螺絲來進行。
且,如上述般將麥克風M1、M2、M3安裝於麥克風遮罩280之後,從殼體30的正面側(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前方)將麥克風遮罩280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246,來將麥克風遮罩80固定於殼體30,麥克風M1、M2、M3,係在殼體30的麥克風收納凹部46,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位置且相同的姿勢來收納配置。
在麥克風收納凹部246之周壁部的上部中央部及下部兩端部的3個位置,突出設置有寬度一定的遮罩抵接部209,係在將麥克風遮罩280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246時,用來抵接麥克風遮罩280之內面的外側緣部,以使麥克風遮罩280的外面與殼體30的正面成為同一面的狀態,來將麥克風遮罩280支撐於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開口部,於各遮罩抵接部211的前端面黏貼有寬度一定之帶狀且於雙面具有黏著性的緩衝材202。緩衝材202,係例如在寬度一定之帶狀之海綿基材的雙面黏貼雙面膠帶或塗佈黏著劑來形成黏著層藉此形成。
而且,在將麥克風M1、M2、M3安裝於麥克 風遮罩280之後,從殼體30的正面側將麥克風遮罩280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246時,麥克風遮罩280之內面的外側緣部會接著於緩衝材202,故藉由緩衝材202來進行麥克風遮罩280對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固定,且,由於麥克風遮罩280不直接接觸殼體30,故可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且,安裝板件203係形成為與麥克風遮罩280相同的矩形,而在與麥克風遮罩280一體地嵌入至麥克風收納凹部246時,不會與殼體30接觸。此外,在麥克風遮罩280的外緣設有防止與遮罩抵接部209干涉(接觸)的切口部210。
且,於安裝板件203的麥克風按壓部206a、206b、206c,設有用來將麥克風M1、M2、M3的導引線拉出至安裝板件203之背面側之收納凹部246之底部的第1、第2、第3的3個導引孔211a、211b、211c(以下僅稱為「導引孔211a」、「導引孔211b」、「導引孔210c」),在與安裝板件203的背面相對向之麥克風收納凹部246的底面,設有與導引孔211a、211b、211c相對向且用來將麥克風M1、M2、M3的導引線拉至殼體30之內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的第1、第2、第3的3個導引孔249a、249b、249c。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例的通話裝置200中,於麥克風遮罩280,將個別收納有麥克風M1、M2、M3的麥克風收納部247a、247b、247c,設置成從麥克風遮罩 280的內面突出的狀態,為了將麥克風遮罩280固定於麥克風收納凹部246,設置有於兩面具有黏著性的緩衝材202,而在麥克風收納凹部246與麥克風遮罩280之間設置間隙201。藉此,可藉由緩衝材202來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實施例3]
圖26為表示實施例3之通話裝置300的前視圖,圖27為表示以通話裝置300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28為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380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380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前面按壓用海綿303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前視圖、(D)為將(C)的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麥克風M1、M2、M3及麥克風背面按壓用海綿302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前視圖,圖29為表示圖26的A-A剖面圖,圖30為圖26的B-B剖面圖。且,通話裝置300的側視圖,係與實施例1之圖6所示的側視圖相同。而且,圖31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圖6的D-D剖面圖)的剖面圖。
本實施例之將揚聲器SP與麥克風M收納在同一殼體30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 免持通話裝置(以下稱為「通話裝置」)300中,設有:具有通氣性且形成為與麥克風收納凹部346大致相同外形狀,並可自由地嵌合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緩衝材亦即塊狀的麥克風固定(定位)用海綿301,於該麥克風固定海綿301,設有:具有與麥克風M1、M2、M3大致相同的直徑,並可自由地將麥克風M1、M2、M3予以個別收納之由圓形的貫通孔所成的第1、第2、第3的3個麥克風收納部347a、347b、347c(以下僅稱為「麥克風收納部347a」、「麥克風收納部347b」、「麥克風收納部347c」)。藉此,可藉由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來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且,設有:具有與麥克風M1、M2、M3大致相同直徑且比麥克風M1、M2、M3還早自由地收納於麥克風收納部347a、347b、347c,並對麥克風M1、M2、M3的背面進行按壓之圓柱狀的麥克風背面按壓用海綿302;以及形成為與麥克風收納凹部346大致相同的外形狀且重疊在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的前面,並對麥克風M1、M2、M3的集音面(前面)進行按壓之板狀的麥克風前面按壓用海綿303。
而且,為了將麥克風M1、M2、M3收納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從殼體30的正面側(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前方)將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346,並對該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的麥克風收納部 347a、347b、347c嵌入麥克風背面按壓用海綿302之後,將麥克風M1、M2、M3收納於該麥克風收納部347a、347b、347c。之後,將麥克風前面按壓用海綿303重疊在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的前面之後,從殼體30的正面側將麥克風遮罩380嵌入至麥克風收納凹部346,而將麥克風遮罩380固定於殼體30,藉此,麥克風M1、M2、M3,係在殼體30的麥克風收納凹部346,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位置且相同的姿勢來收納配置。
且,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周壁部,突出設置有遮罩抵接部304,其在從殼體30的正面側將麥克風遮罩380嵌入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時,用來抵接麥克風遮罩380之內面的外側緣部,且以麥克風遮罩380的外面與殼體30的正面成為同一面的狀態,來將麥克風遮罩380支撐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開口部,麥克風遮罩380的固定,係藉由黏著於遮罩抵接部301之前端面之未圖示的雙面膠帶來進行。
且,於麥克風遮罩380,在除了其外側緣部的部分之外設有由多數個小孔所成的集音孔381。
且,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底面,設有與麥克風背面按壓用海綿302的後端面相對向,且用來將麥克風M1、M2、M3的導引線拉至殼體30之內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的第1、第2、第3的3個導引孔349a、349b、349c。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例的通話裝置300中, 設有可嵌合於麥克風收納凹部346之具有通氣性的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且於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設有可個別收納麥克風M1、M2、M3的麥克風收納部347a、347b、347c。藉此,可藉由麥克風固定用海綿301來降低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
[實施例4]
圖32為表示實施例4之通話裝置400的前視圖,圖33為表示以通話裝置400的正面朝上的狀態來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34為表示麥克風M1、M2、M3之收納構造的分解前視圖,(A)為麥克風收納凹部446的前視圖(麥克風遮罩480的前視圖)、(B)為將(A)的麥克風遮罩380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346的前視圖、(C)為將(B)的麥克風M1、M2、M3及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予以透明化之狀態之麥克風收納凹部446的前視圖,圖35為表示圖32的A-A剖面圖,圖36為表示圖32的B-B剖面圖,圖37為表示圖32的C-C剖面圖。且,通話裝置400的側視圖,係與實施例1之圖6所示的側視圖大致相同。而且,圖38為相當於實施例1之圖15(圖6的D-D剖面圖)的剖面圖。
在實施例1~3的通話裝置20、200、300中,麥克風M1、M2、M3,係以其振動板74與揚聲器SP 之振動板61的振動方向(前後方向)在相同方向振動的狀態來設置,亦即,以將麥克風M1、M2、M3的集音面(前面)朝向殼體30之正面的狀態來收納於麥克風收納凹部46、246、346的麥克風收納部47a、47b、47c、247a、247b、247c、347a、347b、347c,但本實施例之將揚聲器SP與麥克風M收納在同一殼體30之揚聲器‧麥克風一體型的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以下稱為「通話裝置」)400中,麥克風M1、M2、M3,係以其振動板74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振動方向在垂直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振動的狀態來設置,亦即,以將麥克風M1、M2、M3的側面朝向殼體30之正面的狀態來收納於並設置於麥克風收納凹部446。藉此,將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所致之對麥克風M1、M2、M3的影響予以降低。
麥克風收納凹部446,係在殼體30的正面之比放音孔44還上部處,形成有矩形凹部,使形成矩形板狀的麥克風遮罩480能剛好嵌入,在該矩形凹部的底面,設有:將各個麥克風M1、M2、M3與外嵌於此的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一起收納之由矩形狀(從正面觀看殼體30時的形狀)的凹部所成之第1、第2、第3的3個麥克風收納部447a、447b、447c(以下僅稱「麥克風收納部447a」、「麥克風收納部447b」、「麥克風收納部447c」);以及形成在麥克風收納部447a、447b、447c之一側面之由矩形狀(從正面觀看殼體30時的形狀)的凹部 所成之第1、第2、第3的3個音通道301a、301b、301c,在麥克風收納部447a、447b、447c的底面,設有:用來將從麥克風M1、M2、M3的印刷電路板70所導出之未圖示的導引線拉到殼體30之內面(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內面)的第1、第2、第3的3個導引孔449a、449b、449c。且,麥克風遮罩480的集音孔481a、481b、481c,係設在與音通道301a、301b、301c相對向的3個位置。
且,收容波束成形用之麥克風M1、M2的麥克風收納部447a、447b,係形成為使形成該音通道301a、301b的一側面在殼體30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相對向,且將麥克風M1、M2收納成其集音面在殼體30的寬度方向相對向。另一方面,收納回音消除用之麥克風M3的麥克風收納部447c,係形成為使形成該音通道301c的一側面朝向與揚聲器SP的相反側(上方),且將麥克風M3收納成其背面朝向揚聲器SP側(下方)。
而且,麥克風M1、M2、M3係與外嵌於此的麥克風固定器90a、90b、90c一起從殼體30的正面側(前殼40之前面板41的前方)收納於麥克風收納凹部446的麥克風收納部447a、447b、447c之後,從殼體30的正面側將麥克風遮罩480嵌入麥克風收納凹部446,來將麥克風遮罩480固定於殼體30,藉此以麥克風遮罩480的內面按壓麥克風M1、M2、M3,並以音通道301a、301b、301c與集音孔81a、81b、81c相對向的狀態,將該等麥克 風保持在麥克風收納凹部446,從而配置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位置。麥克風遮罩480對麥克風收納凹部446的固定,係在麥克風遮罩480的內面以未圖示的雙面膠帶來進行。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例的通話裝置400中,麥克風M1、M2、M3,係以其振動板74與揚聲器SP之振動板61的振動方向在垂直方向(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振動的狀態來設置。藉此,可將透過殼體30傳達至麥克風M1、M2、M3之來自揚聲器SP的振動所致之對麥克風M1、M2、M3的影響予以降低。
SP‧‧‧揚聲器
M1、M2、M3‧‧‧麥克風
20‧‧‧通話裝置
30‧‧‧殼體
100‧‧‧聲音處理部
101‧‧‧增幅部
102‧‧‧波束成形部
102a‧‧‧延遲部
102b‧‧‧加法部
103‧‧‧回音消除部
103a‧‧‧延遲部
103b‧‧‧加法部

Claims (8)

  1. 一種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設置在車廂內的殼體;收納在前述殼體,且從前述殼體的一面將通話對象的受話聲音予以輸出的揚聲器;以及收納在前述殼體,且從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來接收聲音的麥克風,前述麥克風,係由第1、第2、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所構成,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係以從前述揚聲器之振動板的中心往徑方向延伸的1條線作為對稱軸來配置在軸對稱的位置,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係配置在比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還接近前述揚聲器且位在前述對稱軸上的位置,還具備聲音處理部,其設置有:波束成形部,係連接於前述第1、第2無指向性麥克風,其形成為與前述對稱軸呈垂直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強,且沿著前述對稱軸之2方向的指向性較弱的雙指向性;以及回音消除部,係連接於前述波束成形部與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從由前述波束成形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來將由前述第3無指向性麥克風所輸出的聲音訊號予以去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前述殼體,係在前述車廂內之左右遮陽板之間的天花板中央部,配置成使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朝向下方,並使前述麥克風位於前述揚聲器的後方,且前述對稱軸往車輛 的前後方向延伸的狀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於前述殼體的前述一面,設置有:放音孔,係設置在與前述揚聲器之前述振動板相對向的位置;麥克風收納凹部,係收納前述麥克風;麥克風遮罩,係覆蓋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以及集音孔,係設在前述麥克風遮罩。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將前述麥克風予以個別收納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設置有麥克風固定器,係以嵌裝於前述麥克風之外周的狀態來與前述麥克風一同被收納在前述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且由被夾在前述麥克風的外周面與前述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的內周面之間的彈性材所成。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於前述麥克風遮罩,將個別收納有前述麥克風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設置成從前述麥克風遮罩的內面突出的狀態,為了將前述麥克風遮罩固定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於兩面具有黏著性的緩衝材,而在 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與前述麥克風遮罩之間設置間隙。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於前述麥克風收納凹部設置有可嵌合之具通氣性的緩衝材,於前述緩衝材,設置有個別收納前述麥克風的第1、第2、第3麥克風收納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其中,前述麥克風,係使前述麥克風的振動板,配置成往與前述揚聲器之前述振動板之振動方向呈垂直的2方向來振動的狀態。
TW106109754A 2016-07-20 2017-03-23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TWI722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2334A JP6634354B2 (ja) 2016-07-20 2016-07-20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用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JP2016-142334 2016-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780A TW201804780A (zh) 2018-02-01
TWI722150B true TWI722150B (zh) 2021-03-21

Family

ID=5931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754A TWI722150B (zh) 2016-07-20 2017-03-23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3084B2 (zh)
EP (1) EP3273671B1 (zh)
JP (1) JP6634354B2 (zh)
KR (1) KR102187061B1 (zh)
CN (1) CN107645584B (zh)
TW (1) TWI722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8975B2 (ja) * 2016-04-19 2019-06-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緊急通報装置及び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WO2018216694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車載装置
WO2020075010A1 (ja) * 2018-10-11 2020-04-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音源分離装置、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3650275B1 (en) * 2018-11-06 2024-02-28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Invisible headliner microphone
JP7139272B2 (ja) * 2019-03-20 2022-09-20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車載装置
JP2022087575A (ja) * 2020-12-01 2022-06-1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発音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3611B1 (en) * 2004-04-13 2008-07-22 Fortemedia, Inc. Small size hands-free speakerphone apparatus
EP1195978B1 (en) * 2000-10-06 2009-01-14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andling far-end speech effects in hands-free telephony systems based on acoustic beamforming
CN101778150A (zh) * 2003-05-19 2010-07-14 金泰克斯公司 包含免提电话部件的后视镜组件
CN102165521A (zh) * 2008-09-30 2011-08-24 苹果公司 多个麦克风切换和配置
TW201507489A (zh) * 2013-08-09 2015-02-16 Nat Univ Tsing Hua 利用陣列麥克風消除迴聲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4051A (ja) * 1998-12-15 2000-06-30 Nec Corp 音声会議装置及び集音方法
CA2354858A1 (en) * 2001-08-08 2003-02-08 Dspfactory Ltd. Subband directional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an oversampled filterbank
JP4161685B2 (ja) * 2002-11-11 2008-10-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音声入出力装置
JP2004309536A (ja) * 2003-04-02 2004-11-04 Tokai Rika Co Ltd 音声処理装置
US20070165875A1 (en) * 2005-12-01 2007-07-19 Behrooz Rezvani High fidelity multimedia wireless headset
JP4802808B2 (ja) * 2006-03-28 2011-10-2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通話装置
JP2007336132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コー抑圧装置
CN101198235B (zh) * 2006-12-08 2011-05-18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将麦克风安装于该电子装置中的方法
JP4700673B2 (ja) * 2007-11-15 2011-06-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エコー消去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290789A (ja) 2008-05-30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緊急通報方法
US8538749B2 (en) * 2008-07-18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nhanced intelligibility
CN101510426B (zh) * 2009-03-23 2013-03-27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KR20110106715A (ko) * 2010-03-23 2011-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후방 잡음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US9025782B2 (en) * 2010-07-26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multi-microphone location-selective processing
FR2974655B1 (fr) * 2011-04-26 2013-12-20 Parrot Combine audio micro/casque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debruitage d'un signal de parole proche, notamment pour un systeme de telephonie "mains libres".
JP5545676B2 (ja) * 2011-11-07 2014-07-09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車室内のマイクアレイ配置構造
US10229697B2 (en) *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JPWO2014203380A1 (ja) * 2013-06-20 2017-02-23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装置及び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システム
US9426598B2 (en) * 2013-07-15 2016-08-23 Dts, Inc. Spatial calibration of surround sound systems including listener position estimation
CN104464739B (zh) * 2013-09-18 2017-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差分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EP2996112B1 (en) * 2014-09-10 2018-08-22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dap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with improved robustness
US20160275961A1 (en) * 2015-03-18 2016-09-22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Structure for multi-microphone speech enhanc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5978B1 (en) * 2000-10-06 2009-01-14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andling far-end speech effects in hands-free telephony systems based on acoustic beamforming
CN101778150A (zh) * 2003-05-19 2010-07-14 金泰克斯公司 包含免提电话部件的后视镜组件
US7403611B1 (en) * 2004-04-13 2008-07-22 Fortemedia, Inc. Small size hands-free speakerphone apparatus
CN102165521A (zh) * 2008-09-30 2011-08-24 苹果公司 多个麦克风切换和配置
TW201507489A (zh) * 2013-08-09 2015-02-16 Nat Univ Tsing Hua 利用陣列麥克風消除迴聲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584A (zh) 2018-01-30
JP2018014588A (ja) 2018-01-25
EP3273671A1 (en) 2018-01-24
KR20180010126A (ko) 2018-01-30
TW201804780A (zh) 2018-02-01
US20180027369A1 (en) 2018-01-25
JP6634354B2 (ja) 2020-01-22
CN107645584B (zh) 2020-09-25
US9913084B2 (en) 2018-03-06
EP3273671B1 (en) 2019-03-13
KR102187061B1 (ko)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150B (zh) 緊急通報系統用免持通話裝置
CN108551639B (zh) 扬声器模组及便携终端
CN210405624U (zh) 具备气压平衡装置的耳机
CN102196330B (zh) 耳机
JPWO2005091670A1 (ja) 骨伝導デバイス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及びヘッドセット
WO2005096664A1 (ja) 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CN213126461U (zh)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KR101767467B1 (ko) 소음 차폐 이어셋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90007768A1 (en) Noise shielding earset having acoustic filter
JP2002171596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2788459A (zh) 与管道结合成一体的接收器模块
CN111655537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JP2009278214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5277874A (ja) 同軸スピーカー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03169A (ko) 휴대용 통신 단말기의 수신 유니트
CN117641208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897258U (zh) 一种微型发声器件
CN213126465U (zh) 发声单体及扬声器
JP4379215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CN111800531B (zh) 听筒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878429B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装置
JP2006526927A (ja) 結合されたマイクロフォン及びラウドスピーカ
JP4637060B2 (ja) 通話端末機
KR101413965B1 (ko) 시스템 스피커
JP2602620Y2 (ja) スピーカ内蔵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