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5584A -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 Google Patents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5584A
CN107645584A CN201710596128.2A CN201710596128A CN107645584A CN 107645584 A CN107645584 A CN 107645584A CN 201710596128 A CN201710596128 A CN 201710596128A CN 107645584 A CN107645584 A CN 107645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casing
omni
directional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6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5584B (zh
Inventor
奥谷润
奥谷润一
藤井英树
宫泽清史
藤本嘉人
常木康弘
村冈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45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5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60Q1/5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for indicating emergenc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9/17Emergency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0Monitoring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belonging to a group, e.g. fleet of vehicles, countable or determined number of vehicles
    • G08G1/205Indica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monitored vehicles as destination, e.g. accidents, stolen, rent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7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04Communication circuit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B60R2021/01047Architecture
    • B60R2021/01054Bus
    • B60R2021/01061Bus between the airbag system and other vehicle electronic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8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 H04M9/082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using echo cance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提供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具有:麦克风(M),其由配置在以箱体(3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上的麦克风(M1、M2)和配置在比麦克风(M1、M2)更靠近扬声器(SP)的中心线上的位置的麦克风(M3)构成;声音处理部(100),其由与麦克风(M1、M2)相连,并形成与中心线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强、沿中心线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102c)的波束形成部(102)以及与波束形成部(102)和麦克风(M3)相连,并从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回声消除部(103)构成。

Description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尤其关于将扬声器和麦克风收纳在同一箱体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车辆或乘员发生紧急事态时,连接紧急通报中心和通话线路的紧急通报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这样的紧急通报系统,车辆的乘员利用设置在车辆内部的扬声器和麦克风可以与紧急通报中心的电话接线员免提通话,但从扬声器发出的通话声音迂回进入麦克风后,随着时间延迟而作为回声返回到通话对象,造成难以通话,因此,使用装有自适应滤波器的回声消除器。
并且,在这样的紧急通报系统中,扬声器和麦克风分别设置在车辆内部,因不同的车型而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回声消除器等的声音处理需要配合车型来调整。
因此,在这样的紧急通报系统中,寻求一种如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收纳在同一箱体的扬声·麦克风一体型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与车型无关而是被固定为一定值,不必配合车型来调整声音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特开2009-290789号公报
但是,这种扬声器和麦克风收纳于同一箱体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中,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短,因此,从扬声器迂回进入麦克风的回声增大,回声消除器的控制变得困难。并且,从扬声器传来的振动容易经由箱体而传到麦克风中。这样,收纳扬声器和麦克风于同一箱体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中,存在麦克风受到扬声器的强烈影响从而易使音质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扬声器对麦克风的影响的同时,将扬声器和麦克风收纳于于同一箱体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1.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是:配备设置在车辆内部的箱体和收纳在所述箱体中、从所述箱体的一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的扬声器以及收纳在所述箱体中、从所述箱体的一面收集声音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由配置在以从所述扬声器的振动板中心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的第一、第二全向性麦克风和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第二全向性麦克风更靠近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对称轴上位置的第三全向性麦克风构成,设有包含波束形成部和回声消除部的声音处理部,其中波束形成部与所述第一、第二全向性麦克风连接,形成与所述对称轴垂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强、沿所述对称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回声消除部与所述波束形成部和所述第三全向性麦克风连接,从所述波束形成部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所述第三全向性麦克风输出的声音信号。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因为声音处理部通过与第一、第二全向性麦克风连接的波束形成器形成与对称轴垂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强、沿对称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即,因为减弱了麦克风的扬声器方向的指向性,所以能减弱从扬声器进入麦克风的回声。而且,因为声音处理部通过与波束形成器和第三全向性麦克风相连的回声消除部从波束形成器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第三全向性麦克风输出的声音信号,所以能高品质地只提取出乘员发出的声音。
2.在1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所述箱体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之间的顶棚中央部,所述箱体的所述一面向下,所述麦克风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后方,所述对称轴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从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之间的顶棚中央部来看,因为前后方向的指向性变弱、左右方向的指向性变强,所以能收集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乘员的声音。
3.在1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一面设有设在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位置上的声音播放孔、收纳所述麦克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的麦克风罩和设在所述麦克风罩上的声音采集孔。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因为能从箱体的一面将麦克风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所以组装变得简单。
4.在3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在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设有单独收纳所述麦克风的第一、第二、第三麦克风收纳部。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能够简单地进行麦克风的定位。
5.在4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设有麦克风支撑物,它以嵌在所述麦克风的外周的状态与所述麦克风一起被收纳进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麦克风收纳部,由弹性材料组成,插入所述麦克风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麦克风收纳部的内周面之间。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通过麦克风支撑物能够降低从扬声器经箱体传到麦克风的振动。
6.在3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在所述麦克风罩上以从所述麦克风罩的内面突出的状态设有分别收纳所述麦克风的第一、第二、第三麦克风收纳部,设有用于将所述麦克风罩固定在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的具有双面粘合性的缓冲材料,设有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和所述麦克风罩之间的间隙。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通过缓冲材料能够降低从扬声器经箱体传到麦克风的振动。
7.在3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在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中设有可以嵌入的、具有透气性的缓冲材料,在所述缓冲材料上设有分别收纳所述麦克风的第一、第二、第三麦克风收纳部。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通过缓冲材料能够降低从扬声器经箱体传到麦克风的振动。
8.在1中记载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的特征还有,所述麦克风设置为所述麦克风的振动板在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垂直的两方向上振动的状态。
根据这一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能够降低因从扬声器经箱体传到麦克风的振动而对麦克风产生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降低扬声器对麦克风的影响,又将扬声器和麦克风收纳于同一箱体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紧急通报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紧急通报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通话装置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4A是在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在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从下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通话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通话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9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第二、第三的全向性麦克风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在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示出麦克风的收纳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11的分解状态下的麦克风罩、麦克风支撑物和麦克风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麦克风的收纳结构的分解主视图,图13A是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麦克风罩的主视图),图13B是将图13A的麦克风罩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13C是将图13B的麦克风支撑物和麦克风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箱体内表面的图,图14A是前壳的后视图,图14B是后壳的主视图。
图15是图6的D-D的剖视图。
图16是声音处理部的电路结构图。
图17是示出麦克风的定向特性的主视图。
图18是实施例2的通话装置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在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麦克风的收纳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从下方观察图19的分解状态下的麦克风罩、麦克风支撑物、麦克风、板、缓冲材料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麦克风的收纳结构的分解主视图,图21A是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麦克风罩的主视图),图21B是将图21A的麦克风罩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21C是将图21B的麦克风支撑物和麦克风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21D是将图21C的安装板和缓冲材料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
图22是图18的A-A的剖视图。
图23是图18的B-B的剖视图。
图24是图18的C-C的剖视图。
图25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图15的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3的通话装置的主视图。
图27是示出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状态下的麦克风的收纳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示出麦克风的收纳结构的分解主视图,图28A是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麦克风罩的主视图),图28B是将图28A的麦克风罩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28C是将图28B的麦克风前面按压用海绵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28D是将图28C的麦克风固定用海绵、麦克风和麦克风背面按压用海绵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
图29是图26的A-A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6的B-B的剖视图。
图3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15的剖视图。
图32是实施例4的通话装置的主视图。
图33是示出通话装置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的麦克风收纳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示出麦克风的收纳构造的分解主视图,图34A是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麦克风罩的主视图),图34B是将图34A的麦克风罩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图34C是将图34B的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撑物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的主视图。
图35是图32的A-A的剖视图。
图36是图32的B-B的剖视图。
图37是图32的C-C的剖视图。
图38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图15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P 扬声器
M1、M2、M3 麦克风
CL 箱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线
O 振动板的中心
1 紧急通报系统
2 车辆
2a、2b 左右遮阳板
2c 顶棚中央部
20 通话装置
30 箱体
44 声音播放孔
46 麦克风收纳凹部
47a、47b、47c 麦克风收纳部
61 振动板
80 麦克风罩
81a、81b、81c 声音采集孔
90a、90b、90c 麦克风支撑物
100 声音处理部
102 波束形成部
103 回声消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边参照附图,边举出实施例来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紧急通报系统1的概要结构图。车辆2搭载可以与紧急通报中心5进行无线通话的紧急通报装置10,紧急情况下通过移动电话网络或公共电话线路网的基站3以及网络4与紧急通报中心5连接,乘员和紧急通报中心5的电话接线员就可以通话了。如果必要的话,紧急通报中心5的电话接线员可以请求消防6、警察7或JAF8赶往车辆2。
图2示出紧急通报装置10的框图。紧急通报装置10由紧急通报ECU11控制。紧急通报ECU11连接有:通过来自GPS卫星的电波来检测车辆2的位置的GPS接收器12、检测安全气囊动作的安全气囊开关13、由乘员的操作决定开始与紧急通报中心5通话的通信开始开关14、与紧急通报中心5连接的通信装置15以及本实施例的将扬声器SP和麦克风M收纳于同一箱体30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以下称为“通话装置”)20。
紧急通报ECU11由配备了CPU、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的计算机构成。
通信装置15例如是具有声音通话功能的数据通信单元或乘员的智能电话。通信装置15进行数据通信时,通信装置15例如可建立遵守PPP协议的数据链接,能通过上层的TCP/IP协议等经由网络4发送、接收数据。由此,紧急情况下将包含预先注册在紧急通报ECU11中的车型、燃料种类、通过GPS接收器12获取的车辆2的位置信息等的数据包自动发送给紧急通报中心5。
当通信装置15是智能电话时,紧急通报ECU11和通信装置15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可装卸地连接。有线连接时例如可通过USB电缆连接,无线连接时例如可通过蓝牙(注册商标)通信标准连接。
紧急通报ECU11配备开关等输入装置,根据这一输入装置的用户操作将挂机/摘机指令中继给通信装置15,由通信装置15进行挂机/摘机动作的处理。
紧急情况下,安全气囊开关13检测出安全气囊的动作时,或者,对通信开始开关13进行了操作时,紧急通报ECU11将预先注册的电话号码设定为连线对象并与紧急通报中心5连线。
通信装置15将从紧急通报中心5经网络4接收到的受话声音信号输出到紧急通报ECU11,并将从紧急通报ECU11输入的送话声音信号通过网络4传送到紧急通报中心5。
紧急通报ECU11将从通信装置15输入的受话声音信号输出到通话装置20,并将从通话装置20输入的送话声音信号输出到通信装置15。
图3示出通话装置20的设置状态。通话装置20配置在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2a,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图中示出了结合至配置在顶棚中央部2c的车顶控制台2d的例子。车顶控制台2d设有用于向车辆内部发出从内装通话装置20的扬声器SP输出的受话声音的同时,用内装的通话装置20的麦克风M收集乘员发出的声音的通音(通气)部2e。将在后面对通话装置20的更具体设置状态进行叙述。
图4A和图4B示出通话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通话装置20的主视图,图6示出通话装置20的侧视图,图7示出图5的A-A剖视图,图8示出图5的B-B剖视图,图9示出图5的C-C剖视图。
通话装置20主要由形成通话装置20的外廓(本实施例中宽60mm×高65mm×深30mm的盒子形状)的箱体30以及收纳在箱体30中的扬声器SP、麦克风M、声音处理部100构成。
箱体30由前壳40和后壳50构成。前壳40通过模制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其包含矩形前面板(正面板)41和从前面板41的周边向后方(背面侧)立起的矩形框状侧壁42。后壳50通过模制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其包含矩形后面板(背面板)51和从后面板51的周边向前方(正面侧)立起的矩形框状侧壁52。然后,将扬声器SP、麦克风M和声音处理部100安装至前壳40,在将从装有后述的声音处理部100的印刷电路板104引出的连接电缆(图未示)从设在前壳40的侧壁42上的电缆引出孔43引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即在通话装置20的组装工序的最后,在前壳40上接合并固定后壳50来组装箱体30,从而组装通话装置20。前壳40和后壳50的固定通过四根自攻螺钉连接两者的四角来进行。
其次,因为扬声器SP是从箱体30的正面输出通话对象(紧急通报中心5的电话接线员)的受话声音的部件,如图5、图7所示,与箱体30的正面相对,即与在前壳40的前面板41上设置的圆形声音播放孔44相对地安装在前面板41的内侧。
扬声器SP如图7所示构成为:具有圆筒形的框架60,该框架60形成为在圆筒状的振动系统保持部60a的后端一体形成有比振动系统保持部60a的直径小的圆筒状的磁回路保持部60b;由外周缘部被固定在振动系统保持部60a的前端开口部上的直径40mm的圆顶形的振动板61、固定在振动板61的后面的筒状线轴62和设在线轴62后端的音圈63构成可在前后方向振动的振动系统;并由该振动系统和嵌合并固定在磁回路保持部60b的磁回路构成扬声器SP。
磁回路由如下部分构成为内外磁型:圆板状的磁轭64;圆柱状的内永磁铁65,其安装固定在磁轭64的中央部;圆环状的外永磁铁66,其安装固定于磁轭64的外部,且以规定的间隙设置在内永磁铁65的周围;圆板状的内磁极片67,其安装固定于内永磁铁65;圆环状的外磁极片68,其安装固定于外永磁铁66并以规定的间隙设置在内磁极片67的周围;在内永磁铁65和外永磁铁66之间形成磁间隙69。在磁性间隙69中插设音圈63。
然后,框架60的振动系统保持部60a的前端与从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内部向声音播放孔44的周围突出设置的用于安装扬声器SP的多个圆弧状肋45的内侧嵌合并通过粘合剂固定,由此,以振动板61的前面与声音播放孔44相对的状态将扬声器SP经由该框架60安装在前壳40上。
此外,从音圈63中引出的未图示中的一对引线与后述的装有声音处理部100的印刷电路板104相连,当通过引线从声音处理部100向音圈63输入受话声音信号时,由于此受话声音信号的电流和内外永磁铁65、66的磁场而在音圈63上产生电磁力,因此线轴62随着振动板61在前后方向上振动。这时,从振动板61发出的对应于受话声音信号的受话声音通过声音播放孔44向箱体30的前方放出。即,构成电动式扬声器SP。
如此,电动式扬声器SP具有内外磁型的磁路作为磁路,与内磁型或外磁型的磁路相比更易得到高的声压级,适合作为紧急时输出通话对象(紧急通报中心5的电话接线员)的受话声音的扬声器SP。而且,磁路也可以是内磁型或者外磁型。
如图5所示,从通话装置20的正面来观察,扬声器SP被配置为,作为扬声器SP的中心的振动板61的中心O位于箱体30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L上。此外,声音播放孔44被配置在与振动板61同心的位置上。另外,图5的A-A线与中心线CL一致。
接着,如图5、图7~图9所示,麦克风M从箱体30的正面收集声音,并由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全向性麦克风M1、M2、M3构成。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的全向性麦克风M1、M2、M3(以下简称为“麦克风M1”、“麦克风M2”、“麦克风M3”)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10示出麦克风M1、M2、M3的结构。麦克风M1、M2、M3由直径4mm、厚1.5mm的背极式驻极体电容麦克风构成。设在印刷电路板70上的环71支持由黄铜制成的电极72,电极72和印刷电路板70之间设有黄铜环73。此外,面向电极72设有Teflon(注册商标)振膜74,振膜74由黄铜环75支持。在电极72和振膜74间形成的空气间隙中设有隔片76。印刷电路板70上方的盒77覆盖上述各部件,由此构成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的外廓,并通过配置在印刷电路板70上的结型FET(场效应晶体管)78输出放大的声音信号。
在这样的麦克风M1、M2、M3中,振膜74平行地设置在靠近电极72的位置,电极72由封入电荷(即带电状态)的驻极体膜构成。而且,来自外部的声音信号使振膜74在与印刷电路板70正交的两个方向(图10中为上下方向)振动,由此,振膜74和电极72之间的距离变动,振膜74和电极72之间的静电电容随声音信号变化。因此,通过高阻抗向振膜74和电极72之间施加直流电压,能将声音信号作为电压的波动而提取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电极72由通过蒸镀等方法粘附有金属的塑料薄膜或黄铜等的金属薄膜形成,通过电晕放电等处理注入电荷,具有半永久性地储存电荷的特性。
如图5、图7~图9所示,在箱体30的正面(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外表面)上与扬声器SP的声音播放孔44一同设置,且位于该声音播放孔44之上方部位的部件还有:收纳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收纳凹部46;覆盖麦克风收纳凹部46的麦克风罩80;以及设在麦克风罩80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声音采集孔81a、81b、81c(以下简称为“声音采集孔81a”、“声音采集孔81b”、“声音采集孔81c”)。麦克风罩80通过模制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
而且,关于麦克风M1、M2、M3,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6内,麦克风M1、M2被配置在以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麦克风M3被配置在比麦克风M1、M2更靠近扬声器SP的对称轴上的位置。这里,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相当于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
图11是在通话装置20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示出麦克风M1、M2、M3的收纳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分别示出从下方观察到的分解状态的麦克风罩80、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麦克风M1、M2、M3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主视图,图13A是麦克风收纳凹部46的主视图(麦克风罩80的主视图),图13B是将图13A的麦克风罩80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46的主视图,图13C是将图13B的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和麦克风M1、M2、M3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46的主视图。
麦克风收纳凹部46位于箱体30的正面上相比于声音播放孔44的更上方,其形成为正好将矩形板状的麦克风罩80嵌入的矩形凹部,在该矩形凹部的底面上设有由分别收纳麦克风M1、M2、M3的圆形的凹部构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以下简称为“麦克风收纳部47a”、“麦克风收纳部47b”、“麦克风收纳部47c”),在该矩形凹部的底面上还设有让从麦克风罩80的内表面突出的螺纹固定用的多个突出部82插入的多个凹部48,在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的底面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引线孔49a、49b、49c(以下简称为“引线孔49a”、“引线孔49b”、“引线孔49c”),引线孔的目的是将从麦克风M1、M2、M3的印刷电路板70引出的引线(未图示)穿入箱体30的里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里面侧),而且,在凹部48的底面设置了螺栓插孔48a。
这里,麦克风M1、M2、M3以如下姿势被收纳在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中:麦克风M1、M2、M3的振膜74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在同一方向(前后方向)上振动,麦克风M1、M2、M3的集音面被朝向与来自扬声器SP的声音输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前方)。
而且,麦克风M1、M2、M3从箱体30的正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前方)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46的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后,将麦克风罩80从箱体30的正面侧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46中,以将麦克风罩80固定在箱体30上,由此,在麦克风罩80的内表面紧压麦克风M1、M2、M3且声音采集孔81a、81b、81c与麦克风M1、M2、M3的集音面相对的状态下,麦克风M1、M2、M3被设置为在上述位置以上述姿势保持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6内。麦克风罩80的固定方法是,从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后方穿过各螺栓插孔48a向麦克风罩80的各突出部82螺入自攻螺钉(未图示)。
此外,设有筒状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其以嵌合在麦克风M1、M2、M3的外周的状态下与麦克风M1、M2、M3一同被收纳在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中,并由橡胶弹性材料(弹性体)构成,夹在麦克风M1、M2、M3的外周面和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之间,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能够吸收并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图14是示出箱体30的内表面的图,图14A是前壳40的后视图,图14B是后壳50的主视图。此外,图15示出图6的D-D剖视图。
如图14A、图15所示,在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内表面上的用于安装扬声器的圆弧状的肋45的周围,设有蜂窝结构的加强肋40a,此外,在后壳50的后面板51的内表面上也设有蜂窝结构的加强肋50a,加强肋40a、50a能提高箱体30的刚性,从而能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图16示出声音处理部100的电路结构图。声音处理部100由包括放大部101、波束形成部102、回声消除部103的IC构成,通信装置15接收的经由紧急通报ECU11而输入的受话声音信号由放大部101放大后从扬声器SP输出。此外,从麦克风M1、M2、M3输入的各声音信号由波束形成部102和回声消除部103进行后述的信号处理后,经由紧急通报ECU11而向通信装置15输出,并发送给紧急通报中心5。
波束形成部102与麦克风M1、M2相连,并具有:延迟部102a,其根据麦克风M1、M2的集音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X(本实施例中为43mm)而对一方的麦克风M2的输出进行时间段上的延迟;和加算部102b,其将延迟部102a的输出与另一方的麦克风M1的输出相加。如图17所示,形成双指向性102c,其为与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垂直的两个方向(在箱体30的宽度方向上麦克风M1、M2排列方向的左右方向)的指向性强、沿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的两个方向(在箱体30的高度方向上扬声器SP和麦克风M之间的排列方向的上下方向)的指向性弱。需要说明的是,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到连接麦克风M1、M2的集音面的中心间的直线与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是31.5mm。
回声消除部103与麦克风M3和加算部102b相连,并具有:延迟部103a,其根据麦克风M1、M2的集音面的中心和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之间的距离Y1、Y2(Y1=Y2=Y)与麦克风M3的集音面的中心和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之间的距离Y3(本实施例中为24mm)之差,而对麦克风M3的输出进行时间段上的延迟;和加算部103b,其将延迟部103a的输出与波束形成部102的加算部102b的输出相加。从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除去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即,去除包含在消除波束形成部102的输出中的扬声器SP的声音信号(残留回声)。
于是,声音处理部100收纳在箱体30中并被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4上。如图6~图9所示,印刷电路板104安装在前壳40上,并被收纳在箱体30内的扬声器SP的后端与后壳50的后面板51的间隙中。
而且,如图3所示,通话装置20按照如下方式配置:车顶控制台2d被配置于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2a、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在该车顶控制台2d内,箱体30的正面(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外表面)向下并与其正下方的通音部2e相对,箱体30的前后侧面面向车辆2的前后方向,麦克风M位于扬声器SP的后方,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通话装置20具有:设置在车辆内部的箱体30;收纳在箱体30内且从箱体30的正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的扬声器SP;收纳在箱体30内且从箱体30的正面收集声音的麦克风M。麦克风M由配置在以箱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上的麦克风M1、M2和配置在比麦克风M1、M2更靠近扬声器SP的中心线CL的位置的麦克风M3组成。通话装置20还具有设有波束形成部102和回声消除部103的声音处理部100,其中,波束形成部102与麦克风M1、M2相连,形成与中心线CL垂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强、沿中心线CL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102c,回声消除部103与波束形成部102和麦克风M3相连,从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消除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
而且,因为声音处理部100通过连接到麦克风M1、M2上的波束形成部102形成与中心线CL垂直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强、沿中心线CL的两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102c,即,因为减弱了麦克风M1、M2的扬声器SP方向的指向性,能够降低从扬声器SP迂回进入麦克风M1、M2的回声。进一步地,因为声音处理部100通过连接到波束形成部102和麦克风M3的回声消除部103而从波束形成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消除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所以能高品质地只提取出乘员发出的声音。
综上所述,能够实现既降低扬声器SP对于麦克风M的影响,又将扬声器SP和麦克风M收纳于同一箱体30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此外,箱体30被如下配置:在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2a、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箱体30的正面向下,麦克风M位于扬声器SP的后方,中心线CL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由此,从车辆内部的左右遮阳板2a、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来观察,由于前后方向的指向性减弱、左右方向的指向性增强,能够收集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乘员的声音。
此外,在箱体30的正面设有:声音播放孔44,其被设置于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麦克风收纳凹部46,其收纳麦克风M;麦克风罩80,其覆盖麦克风收纳凹部46;以及声音采集孔81a、81b、81c,其被设在麦克风罩80上。由此,由于能够将麦克风M从箱体30的正面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46,因此组装变得简单。
此外,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6中设有独立收纳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由此,能够易于进行麦克风M1、M2、M3的定位。
此外,还设有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其以嵌合麦克风M1、M2、M3的外周的状态,与麦克风M1、M2、M3一同被收纳进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且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夹在麦克风M1、M2、M3的外周面和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的内周面之间。由此,借由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可以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另外,关于用于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的其他结构,将在以下的实施例2~4中说明。
【实施例2】
图18示出实施例2的通话装置200的主视图,图19示出在通话装置200的正面向上状态下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0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图19的分解状态的麦克风罩280、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麦克风M1、M2、M3、安装板203、缓冲材料202的立体图,图21示出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主视图,图21A示出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主视图(麦克风罩280的主视图),图21B示出将图21A的麦克风罩280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主视图,图21C示出将图21B的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和麦克风M1、M2、M3透明化后的麦克风凹部246的主视图,图21D示出将图21C的安装板203和缓冲材料202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主视图,图22示出图18的A-A的剖视图,图23示出图18的B-B的剖视图,图24示出图18的C-C的剖视图。此外,通话装置200的侧视图与实施例1的图6所示的侧视图相同。图25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15(图6的D-D剖视图)的剖视图。
在收纳本实施例的扬声器SP和麦克风M于同一箱体30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以下称为“通话装置”)200中,麦克风罩280形成为比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开口形状小一圈的矩形形成,并在周围设有间隙201,以在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246时不接触箱体30。麦克风M1、M2、M3安装在麦克风罩280上,通过具有双面粘着性的缓冲材料202将麦克风罩280固定在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由此,借由缓冲材料202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另外,麦克风M1、M2、M3安装在麦克风罩280上的方法如下:在麦克风罩280的背面侧设置具有规定的间隔且平行地固定的安装板203,将麦克风M1、M2、M3夹在麦克风罩280和安装板203之间。安装板203由模制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在麦克风罩280的内面,与设置于麦克风罩280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声音采集孔281a、281b、281c(以下简称为“声音采集孔281a”、“声音采集孔281b”、“声音采集孔281c”)相对应的三个位置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圆柱形的突出部282a、282b、282c(以下简称为“突出部282a”、“突出部282b”、“突出部282c”),各个突出部282a、282b、282c的轴向方向的后端面上设有由圆形的凹部构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以下简称为“麦克风收纳部247a”、“麦克风收纳部247b”、“麦克风收纳部247c”)。此外,麦克风罩280的内面上还突出设置有多个定位销204以及多个螺紧用的突出部205。
一方面,在与麦克风罩280的内面相对的安装板203的前面,在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的三个所对着的位置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由圆形的凸起部分构成的麦克风按压部206a、206b、206c(以下简称为“麦克风按压部206a”、“麦克风按压部206b”、“麦克风按压部206c”)。此外,安装板203上还设有与各个定位销204对应的多个定位孔207和与各个螺紧用的突出部205对应的多个螺钉插入孔208。
而且,将麦克风M1、M2、M3收纳于麦克风罩280的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之后,由于以规定的间隔将安装板203平行地固定在麦克风罩280的背面侧,麦克风M1、M2、M3被安装板203的麦克风按压部206a、206b、206c的端面按压,以麦克风M1、M2、M3的集音面与麦克风罩280的声音采集孔281a、281b、281c相对的状态,将麦克风M1、M2、M3保持在麦克风罩280的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这里,麦克风M1、M2、M3以其外周嵌合在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的状态,收纳在麦克风罩280的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中。安装板203固定在麦克风罩280的方法如下:以麦克风罩280的各个定位销204嵌合于安装板203的各个定位孔207的定位状态,从安装板203的背面侧通过各个螺钉插入孔208将自攻螺钉(未图示)螺入麦克风罩280的各个突出部205。
另外,如此将麦克风M1、M2、M3安装于麦克风罩280之后,从箱体30的正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前方)将麦克风罩2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246,并将麦克风罩280固定在箱体30上,由此,在箱体30的麦克风凹部246中,麦克风M1、M2、M3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姿势和位置而被收纳并配置。
在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周壁部的三个位置处,即,上部的中央部分和下部的两端部分突出设置有罩配合部209,该罩配合部209具有一定的宽度且在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开口部分支撑麦克风罩280,以在将麦克风罩2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246时,使罩配合部209与麦克风罩280的内表面的外侧边缘接触,麦克风罩280的外表面与箱体30的正面成为一个面。各个罩配合部209的前端表面上粘结有宽度一定的带状且具有双面粘着性的缓冲材料202。缓冲材料202例如可通过在宽度一定的带状海绵基材的两个面上粘结双面粘合带或者涂布粘合剂而形成粘合层来构成。
然后,将麦克风M1、M2、M3安装在麦克风罩280之后,从箱体30的正面将麦克风罩2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246时,由于麦克风罩280内表面的外侧边缘部分粘合在缓冲材料202上,还由于通过缓冲材料202将麦克风罩280固定至麦克风收纳凹部246上,而且,由于麦克风罩280不与箱体30直接接触,因此降低了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此外,安装板203与麦克风罩280一体地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246时,为了不与箱体30接触,安装板203形成与麦克风罩280同样的矩形。此外,还设有防止在麦克风罩280的外边缘上与罩配合部209的干涉(接触)的缺口部210。
此外,安装板203的麦克风按压部206a、206b、206c上设有用于将麦克风M1、M2、M3的引线引出到安装板203的背面侧的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引线孔211a、211b、211c(以下简称为“引线孔211a”、“引线孔211b”、“引线孔211c”),在与安装板203的背面相对的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底面上,设有与引线孔211a、211b、211c相对的用于将麦克风M1、M2、M3的引线引入箱体30的内表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内表面侧)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引线孔249a、249b、249c。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话装置200中,从麦克风罩280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单独收纳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收纳部247a、247b、247c,还设有用于将麦克风罩280固定于麦克风收纳凹部246的具有双面粘合性的缓冲材料202,还设有麦克风收纳凹部246和麦克风罩280之间的间隙201。由此,通过缓冲材料202能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实施例3】
图26示出实施例3的通话装置300的主视图,图27示出在通话装置300的正面向上的状态下的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8示出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主视图,图28A示出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主视图(麦克风罩380的主视图),图28B示出将图28A的麦克风罩380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主视图,图28C示出将图28B的前面按压用海绵303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主视图,图28D示出将图28C的用于麦克风固定的海绵301、麦克风M1、M2、M3和麦克风背面按压用海绵302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主视图,图29示出图26的A-A剖视图,图30示出图26的B-B剖视图。通话装置300的侧视图与实施例1的图6所示的侧视图相同。另外,图3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15(图6的D-D剖视图)的剖视图。
在收纳本实施例的扬声器SP和麦克风M于同一箱体30中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以下称为“通话装置”)300中,设有块状的麦克风固定(定位)用海绵301,该海绵301具有透气性的同时与形成为与麦克风收纳凹部346大致相同的外形,是能以自由状态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缓冲材料。在该麦克风固定海绵301上设置具有与麦克风M1、M2、M3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由可以自由状态分别收纳麦克风M1、M2、M3的圆形通孔构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麦克风收纳部347a、347b、347c(以下简称“麦克风收纳部347a”、“麦克风收纳部347b”、“麦克风收纳部347c”)。由此,通过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此外,还设有:圆柱状的麦克风背面按压用海绵302,其具有与麦克风M1、M2、M3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以自由状态比麦克风M1、M2、M3更早地被收纳在麦克风收纳部347a、347b、347c中,以按压麦克风M1、M2、M3背面;和板状的麦克风前面按压用海绵303,其形成为与麦克风收纳凹部346大致相同的外形,并与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的前表面重合,以按压麦克风M1、M2、M3的集音面(前表面)。
而且,要将麦克风M1、M2、M3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346,需要从箱体30的正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前方)将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346,将麦克风背面按压用海绵302嵌入该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的麦克风收纳部347a、347b、347c后,将麦克风M1、M2、M3收纳进同一麦克风收纳部347a、347b、347c。然后,使麦克风前面按压用海绵303与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的前表面重叠后,从箱体30的正面侧将麦克风罩3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346,通过将麦克风罩380固定在箱体30上,麦克风M1、M2、M3在箱体30的麦克风收纳凹部346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姿势和位置而被收纳并配置。
此外,在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周壁部上突出设置有罩配合部304,该罩配合部304用于在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开口部分支撑麦克风罩380,以在将麦克风罩3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346时,使罩配合部304与麦克风罩380的内表面的外侧边缘接触,麦克风罩380的外表面与箱体30的正面成为一个面。麦克风罩380的固定由粘合在罩配合部304的前端表面上的双面粘合带(未图示)来实现。
此外,麦克风罩380上还设有由在除去外边缘的部分上的很多小孔组成的声音采集孔381。
此外,在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底面上设有与麦克风背面按压用海绵302的后端面相对的、将麦克风M1、M2、M3的引线引入箱体30的内表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内表面侧)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引线孔349a、349b、349c。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话装置300设有可以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346的具有透气性的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在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上设有分别收纳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收纳部347a、347b、347c。由此,通过麦克风固定用海绵301能够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
【实施例4】
图32示出实施例4的通话装置400的主视图,图33示出通话装置400的正面向上时的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4示出麦克风M1、M2、M3的收纳构造的分解主视图,图34A示出麦克风收纳凹部446的主视图(麦克风罩480的主视图),图34B示出将图34A的麦克风罩480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446的主视图,图34C((C))示出将图34B的麦克风M1、M2、M3和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透明化后的麦克风收纳凹部446的主视图,图35示出图32的A-A剖视图,图36示出图32的B-B剖视图,图37示出图32的C-C剖视图。此外,通话装置400的侧视图与实施例1的图6所示的侧视图相同。另外,图38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15(图6的D-D剖视图)的剖视图。
实施例1~3的通话装置20,200,300中,麦克风M1、M2、M3被设置为:其振膜74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在同一方向(前后方向)上振动,即,以麦克风M1、M2、M3的集音面(前表面)以面向箱体30的正面的状态将麦克风M1、M2、M3收纳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的麦克风收纳部47a、47b、47c、247a、247b、247c、347a、347b、347c中。但本实施例的收纳扬声器SP和麦克风M于同一箱体30的扬声器·麦克风一体型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以下称为“通话装置”)400中,麦克风M1、M2、M3被设置为,其振膜74在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振动,即,麦克风M1、M2、M3以侧面面向箱体30的正面的状态被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446中。由此,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对麦克风M1、M2、M3的影响。
麦克风收纳凹部446在箱体30正面的声音播放孔44的上方,形成为恰好能使矩形板状的麦克风罩480嵌入的矩形凹部。这一矩形凹部的底面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447c(以下简称“麦克风收纳部447a”、“麦克风收纳部447b”、“麦克风收纳部447c”),其由矩形形状(从箱体30正面观察时的形状)的凹部构成,并同时收纳麦克风M1、M2、M3以及外嵌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声音路径301a、301b、301c,其由形成于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447c的一个侧面的矩形形状(从箱体30正面观察时的形状)的凹部构成。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447c的底面设有能将从麦克风M1、M2、M3的印刷电路板70导出的引线(未图示)引入箱体30的内面侧(前壳4的前面板41的内面侧)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引线孔449a、449b、449c。此外,麦克风罩480的声音采集孔481a、481b、481c设在与声音路径301a、301b、301c相对的三个位置上。
此外,收容波束形成用的麦克风M1、M2的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形成为,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的形成声音路径301a、301b的侧面在箱体3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麦克风M1、M2以其集音面在箱体3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的方式收纳。另一方面,收纳回声消除用的麦克风M3的麦克风收纳部447c形成为,麦克风收纳部447c的形成声音路径301c的一个侧面面向与扬声器SP相反的方向(上方)。麦克风M3以其背面面向扬声器SP侧(下方)的方式收纳。
然后,麦克风M1、M2、M3与外嵌麦克风M1、M2、M3的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一起从箱体30的正面侧(前壳40的前面板41的前方)收纳进麦克风收纳凹部446的麦克风收纳部447a、447b、447c后,从箱体30的正面侧将麦克风罩480嵌入麦克风收纳凹部446,并将麦克风罩480固定在箱体30,由此,在以麦克风罩480的内表面按压麦克风M1、M2、M3的同时,声音采集孔81a、81b、81c与声音路径301a、301b、301c相对的状态下,将麦克风M1、M2、M3保持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46中,配置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位置。将麦克风罩480固定在麦克风收纳凹部446上是通过麦克风罩480的内表面上双面粘合带(未图示)而实现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通话装置400中,麦克风M1、M2、M3设置为其振膜74在与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振动。如此,能降低从扬声器SP经箱体30传到麦克风M1、M2、M3的振动对麦克风M1、M2、M3的影响。

Claims (15)

1.一种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体(30),其设置在车辆内部,
扬声器(SP),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一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
麦克风(M),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收集声音,以及
声音处理部(100);
所述麦克风(M)包括:
全向性的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第二麦克风(M2),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配置在以从所述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以及
全向性的第三麦克风(M3),其配置在比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更靠近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对称轴上的位置;
所述声音处理部(100)包括:
波束形成部(102),其与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连接,并形成与所述对称轴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强、沿所述对称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以及
回声消除部(103),其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和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连接,并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30)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左遮阳板(2a)和右遮阳板(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处,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向下,所述麦克风(M)位于所述扬声器(SP)的后方,所述对称轴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
所述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还具有:
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其以嵌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的状态,与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一起被分别收纳进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并由弹性材料构成,分别夹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的内周面之间。
6.一种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体(30),其设置在车辆内部,
扬声器(SP),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一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
麦克风(M),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收集声音,以及
声音处理部(100);
所述麦克风(M)包括:
全向性的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第二麦克风(M2),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配置在以从所述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以及
全向性的第三麦克风(M3),其配置在比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更靠近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对称轴上的位置;
所述声音处理部(100)包括:
波束形成部(102),其与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连接,并形成与所述对称轴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强、沿所述对称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
回声消除部(103),其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和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连接,并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在所述麦克风罩(280)上以从所述麦克风罩(280)的内表面突出的状态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2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2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247c);
所述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还设置有:
两面具有粘性的缓冲材料(202),其用于将所述麦克风罩(280)固定在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246)上,以及
在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246)和所述麦克风罩(280)之间设置间隙(2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30)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左遮阳板(2a)和右遮阳板(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处,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向下,所述麦克风(M)位于所述扬声器(SP)的后方,所述对称轴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其以嵌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的状态,与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一起被分别收纳进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并由弹性材料构成,分别夹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的内周面之间。
9.一种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体(30),其设置在车辆内部,
扬声器(SP),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一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
麦克风(M),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收集声音,以及
声音处理部(100);
所述麦克风(M)包括:
全向性的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第二麦克风(M2),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配置在以从所述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以及
全向性的第三麦克风(M3),其配置在比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更靠近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对称轴上的位置;
所述声音处理部(100)包括:
波束形成部(102),其与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连接,并形成与所述对称轴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强、沿所述对称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
回声消除部(103),其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和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连接,并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所述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还设有,可与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346)嵌合的具有透气性的缓冲材料(301),在所述缓冲材料(301)上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3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3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347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30)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左遮阳板(2a)和右遮阳板(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处,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向下,所述麦克风(M)位于所述扬声器(SP)的后方,所述对称轴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
11.一种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箱体(30),其设置在车辆内部,
扬声器(SP),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一面输出通话对象的受话声音,
麦克风(M),其收纳在所述箱体(30)中,并从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收集声音,以及
声音处理部(100);
所述麦克风(M)包括:
全向性的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第二麦克风(M2),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配置在以从所述扬声器(SP)的振动板(61)的中心(O)径向延伸的一条线段(C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位置,以及
全向性的第三麦克风(M3),其配置在比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更靠近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对称轴上的位置;
所述声音处理部(100)包括:
波束形成部(102),其与全向性的所述第一麦克风(M1)及全向性的所述第二麦克风(M2)连接,并形成与所述对称轴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强、沿所述对称轴的两个方向的指向性弱的双指向性,
回声消除部(103),其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和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连接,并从所述波束形成部(102)输出的声音信号中去除全向性的所述第三麦克风(M3)输出的声音信号;
所述麦克风(M)设置为所述麦克风(M)的振膜(74)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的振动方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振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30)被配置为:
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左遮阳板(2a)和右遮阳板(2b)之间的顶棚中央部(2c)处,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向下,所述麦克风(M)位于所述扬声器(SP)的后方,所述对称轴沿车辆(2)的前后方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30)的所述一面上设有:
声音播放孔(44),其设置在与所述扬声器(SP)的所述振动板(61)相对的位置上,
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其收纳所述麦克风(M),
麦克风罩(80、280、380、480),其覆盖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以及
声音采集孔(81a、81b、81c,281a、281b、281c,381,481a、481b、481c),其设在所述麦克风罩(80、280、380、480)上;
所述麦克风收纳凹部(46、246、346、446)设有分别收纳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
所述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还具有:
麦克风支撑物(90a、90b、90c),其以嵌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的状态,与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一起被分别收纳进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并由弹性材料构成,分别夹在所述第一麦克风(M1)、所述第二麦克风(M2)、所述第三麦克风(M3)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麦克风收纳部(47a、247a、347a、447a)、所述第二麦克风收纳部(47b、247b、347b、447b)、所述第三麦克风收纳部(47c、247c、347c、447c)的内周面之间。
CN201710596128.2A 2016-07-20 2017-07-20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Active CN107645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2334A JP6634354B2 (ja) 2016-07-20 2016-07-20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用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JP2016-142334 2016-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584A true CN107645584A (zh) 2018-01-30
CN107645584B CN107645584B (zh) 2020-09-25

Family

ID=5931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6128.2A Active CN107645584B (zh) 2016-07-20 2017-07-20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3084B2 (zh)
EP (1) EP3273671B1 (zh)
JP (1) JP6634354B2 (zh)
KR (1) KR102187061B1 (zh)
CN (1) CN107645584B (zh)
TW (1) TWI7221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988A (zh) * 2018-11-06 2020-05-12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隐形顶篷麦克风
CN113348674A (zh) * 2019-03-20 2021-09-03 日本创世通有限公司 车载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8975B2 (ja) * 2016-04-19 2019-06-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緊急通報装置及び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WO2018216694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車載装置
WO2020075010A1 (ja) * 2018-10-11 2020-04-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音源分離装置、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2087575A (ja) * 2020-12-01 2022-06-1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発音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4051A (ja) * 1998-12-15 2000-06-30 Nec Corp 音声会議装置及び集音方法
JP2004309536A (ja) * 2003-04-02 2004-11-04 Tokai Rika Co Ltd 音声処理装置
CN101198235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将麦克风安装于该电子装置中的方法
CN101510426A (zh) * 2009-03-23 2009-08-1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CN102208189A (zh) * 2010-03-23 2011-10-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消除后方噪声的设备和方法
CN102761643A (zh) * 2011-04-26 2012-10-31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话筒和耳机的音频头戴式耳机
CN103026733A (zh) * 2010-07-26 2013-04-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麦克风位置选择性处理的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媒体
CN103918281A (zh) * 2011-11-07 2014-07-09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厢内的麦克风阵列配置构造
CN104464739A (zh) * 2013-09-18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差分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5405438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鲁棒性的自适应噪声控制系统
CN105532017A (zh) * 2013-03-12 2016-04-27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波束形成以获得语音和噪声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7730B (en) * 2000-10-06 2005-04-27 Mitel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far-end speech effects in hands-free telephony systems using acoustic beamforming
CA2354858A1 (en) * 2001-08-08 2003-02-08 Dspfactory Ltd. Subband directional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an oversampled filterbank
JP4161685B2 (ja) * 2002-11-11 2008-10-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音声入出力装置
JP4966658B2 (ja) * 2003-05-19 2012-07-04 ジェンテ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ハンドフリー電話機構成要素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クミラー・アセンブリ
US7403611B1 (en) * 2004-04-13 2008-07-22 Fortemedia, Inc. Small size hands-free speakerphone apparatus
US20070165875A1 (en) * 2005-12-01 2007-07-19 Behrooz Rezvani High fidelity multimedia wireless headset
JP4802808B2 (ja) * 2006-03-28 2011-10-2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通話装置
JP2007336132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コー抑圧装置
JP4700673B2 (ja) * 2007-11-15 2011-06-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エコー消去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290789A (ja) 2008-05-30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緊急通報方法
US8538749B2 (en) * 2008-07-18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nhanced intelligibility
US8401178B2 (en) * 2008-09-30 2013-03-19 Apple Inc. Multiple microphone switching and configuration
JPWO2014203380A1 (ja) * 2013-06-20 2017-02-23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装置及び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システム
US9426598B2 (en) * 2013-07-15 2016-08-23 Dts, Inc. Spatial calibration of surround sound systems including listener position estimation
TW201507489A (zh) * 2013-08-09 2015-02-16 Nat Univ Tsing Hua 利用陣列麥克風消除迴聲的方法
US20160275961A1 (en) * 2015-03-18 2016-09-22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Structure for multi-microphone speech enhanc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4051A (ja) * 1998-12-15 2000-06-30 Nec Corp 音声会議装置及び集音方法
JP2004309536A (ja) * 2003-04-02 2004-11-04 Tokai Rika Co Ltd 音声処理装置
CN101198235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将麦克风安装于该电子装置中的方法
CN101510426A (zh) * 2009-03-23 2009-08-1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CN102208189A (zh) * 2010-03-23 2011-10-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消除后方噪声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26733A (zh) * 2010-07-26 2013-04-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麦克风位置选择性处理的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媒体
CN102761643A (zh) * 2011-04-26 2012-10-31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话筒和耳机的音频头戴式耳机
CN103918281A (zh) * 2011-11-07 2014-07-09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厢内的麦克风阵列配置构造
CN105532017A (zh) * 2013-03-12 2016-04-27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波束形成以获得语音和噪声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4464739A (zh) * 2013-09-18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差分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05405438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鲁棒性的自适应噪声控制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988A (zh) * 2018-11-06 2020-05-12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隐形顶篷麦克风
CN111147988B (zh) * 2018-11-06 2024-01-02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隐形顶篷麦克风
CN113348674A (zh) * 2019-03-20 2021-09-03 日本创世通有限公司 车载装置
CN113348674B (zh) * 2019-03-20 2024-01-02 日本创世通有限公司 车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2150B (zh) 2021-03-21
JP2018014588A (ja) 2018-01-25
EP3273671A1 (en) 2018-01-24
KR20180010126A (ko) 2018-01-30
TW201804780A (zh) 2018-02-01
US20180027369A1 (en) 2018-01-25
JP6634354B2 (ja) 2020-01-22
CN107645584B (zh) 2020-09-25
US9913084B2 (en) 2018-03-06
EP3273671B1 (en) 2019-03-13
KR102187061B1 (ko)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5584A (zh)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CN201657291U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US20180302724A1 (en) Miniature speaker
CN202435600U (zh) 一种减小体积的骨传导扬声器驱动器
CN102497611B (zh) 一种减小体积的骨传导扬声器驱动器
CN112584278B (zh) 耳机系统及其双麦克风组件
CN201608881U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CN214901293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2171596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3099367A (zh) 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22887A (zh) 发声单体及扬声器
CN101222784B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CN108882129B (zh) 电路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及偏振补偿方法
CN101998211A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CN206674194U (zh) 发声器以及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
CN117240952A (zh) 电子设备
KR200421900Y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기능성스피커
KR20060058078A (ko) 휴대단말기용 기능성스피커
CN209390326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6611570U (zh) 喇叭单体及设置有该喇叭单体的耳机
JP4379215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6166151A (ja) ステレオ用スピーカ
CN201797596U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101437186A (zh) 双音圈、双磁场震动扬声器及其在手机上的应用
CN214101658U (zh) 一种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