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8674B - 车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8674B
CN113348674B CN202080009184.1A CN202080009184A CN113348674B CN 113348674 B CN113348674 B CN 113348674B CN 202080009184 A CN202080009184 A CN 202080009184A CN 113348674 B CN113348674 B CN 113348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opening
sound
housing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8674A (zh
Inventor
松尾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tr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ranstr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tron Inc filed Critical Transtr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348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8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1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提供搭载扬声器和麦克风、且能够抑制由回声引起的噪声的小型的车载装置。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将扬声器以使扬声器的发声面朝向与正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内部,且在正面形成有第一开口部。在壳体的正面并排设置有话筒壳和导声构件。在话筒壳的内部收容有麦克风,且在话筒壳的正面具有收声孔。导声构件具有将导声构件贯通的导声孔。第一开口部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或底面的附近,第一开口部的高度小于壳体的高度。在从正面观察时,导声孔的第一开口部侧的第二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与第一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大致一致。导声孔的正面侧的第三开口部以偏向离话筒壳较远的一侧的方式设置,第三开口部的高度高于第一开口部的高度。导声孔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

Description

车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扬声器内置式音频及视频装置,其具备外壳和装入该外壳的扩音器,且在声响通道中,在转换器的上方并且是外壳的顶面配置有成形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20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要构成搭载于机动车且能够使使用者与外部进行通话的车载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的装置。由于将扬声器以及麦克风以较少的工序设置于较小的空间,因此需要将扬声器以及麦克风设为一体的装置。另一方面,在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附加麦克风而作为车载装置的情况下,扬声器与麦克风的距离会变近而产生回声。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搭载扬声器和麦克风、且能够抑制由回声引起的噪声的小型的车载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载装置例如是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的车载装置,所述车载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装置具备:壳体,其内部为空腔,且将所述扬声器以使所述扬声器的发声面朝向与正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内部,且在正面形成有第一开口部;话筒壳,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在内部收容有所述麦克风,且在正面具有收声孔;以及导声构件,其在所述壳体的正面与所述话筒壳并排设置,且具有将该导声构件贯通的导声孔,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或底面的附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在从正面观察时,所述导声孔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第二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大致一致,所述导声孔的正面侧的第三开口部以偏向离所述话筒壳较远的一侧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高度,所述导声孔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车载装置,由于导声孔的正面侧的第三开口部以偏向离话筒壳较远的一侧的方式设置,因此,由于从扬声器发出的声波而产生的回声信号难以饱和,从而能够利用电处理来进行回声消除。另外,由于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因此,能够使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的朝向平滑地变化。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亥姆霍兹共振而产生的噪声。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相对于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倾斜角不同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平滑地连结而构成。由此,减少了导声孔的容积,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亥姆霍兹共振而产生的噪声。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在左右两端具有第一凸缘以及第二凸缘,所述话筒壳具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具有与所述第三凸缘的外缘形状对应的凹陷,所述第三凸缘嵌于所述凹陷,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话筒壳经由第一紧固连结构件和第二紧固连结构件而设置于车厢内,所述第一紧固连结构件插入于在所述第一凸缘以及所述第三凸缘分别形成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连结构件插入于在所述第二凸缘形成的第二贯通孔。由此,由从扬声器产生的声音引起的振动难以传向第一话筒壳,从而能够减少从麦克风发出的声音信号所包含的噪声。
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具备与所述扬声器的发声面对置设置的板状构件,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托盘,所述扬声器以及所述板状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内部。由此,能够将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的出口模拟为第一开口部,并且将通过亥姆霍兹共振而增幅的频率设为应确保性能的频率区域之外,例如设为大于4000Hz的频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搭载扬声器和麦克风、且能够抑制由回声产生的噪声的小型的车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的机动车的车厢100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六面图,图2的(A)是主视图,图2的(B)是俯视图,图2的(C)是仰视图,图2的(D)是左视图,图2的(E)是右视图,图2的(F)是后视图。
图3是示出车载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3的(A)是从正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背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载装置1的正面侧·底面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车载装置1的正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B)是从第二话筒壳62、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的(C)是从第二话筒壳62的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车载装置1的频率特性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车载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的车载装置应用于在机动车内用于实现紧急通话等的所谓的免提通话的通话装置,但本发明的车载装置不限定于通话装置,也能够应用于进行向在机动车内设置的汽车导航装置的输入以及从汽车导航装置的声音输出的装置等。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的机动车的车厢100的图。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从后方向前方对车厢100进行观察时的车厢100的一部分。图1中的横向是车宽方向。
在车厢100内设置有驾驶员座101、副驾驶员座102等。在驾驶员座101的前方配置有方向盘104。在车厢100内的前方,主要设置有前玻璃105、仪表板106以及车载装置1。
在仪表板106的驾驶员座101的正面,主要设置有车速表107、燃油表108等。在仪表板106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主要设置有汽车导航装置等的显示部109。
车载装置1设置于车厢内的前方且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例如,车载装置1设置于在前玻璃105上方的顶棚中央部设置的顶置控制台(省略图示)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装置1也可以设置于仪表板106的内部,例如设置于显示部109的背侧。
图2是示出车载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六面图,图2的(A)是主视图,图2的(B)是俯视图,图2的(C)是仰视图,图2的(D)是左视图,图2的(E)是右视图,图2的(F)是后视图。图3是示出车载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3的(A)是从正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背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车载装置1的正面与xy平面大致平行,且在从正面观察时,将从左向右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下向上的方向设为+y方向。另外,将从近前朝向里侧的方向设为+z方向。
车载装置1是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的所谓的扬声器·话筒一体型的装置,且主要具备上壳10、下壳20、主基板30(参照图4以及图5)、发声部40(参照图4以及图5)、第一话筒部50以及第二话筒部60。
上壳10以及下壳20是构成车载装置1的大体外形的壳体,且上壳10以及下壳20连结而使内部形成空腔。上壳10以及下壳20通过将下壳20的凸部21、22嵌入于在上壳10的上表面设置的细长的嵌合孔11、12而连结。
上壳10是大致长方体的箱状的构件。在上壳10形成有以下壳20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被切口而成的大致半圆状的缺口部13。在上壳10的左侧面形成有供主基板30的连接器31(后述)露出的大致矩形形状的贯通孔17,从而能够将车载装置1的外部与连接器31连结。在上壳10的底面突出设置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突出部14。在突出部14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细长的嵌合孔14a、14b,且分别供第二话筒部60的凸部65a、65b(后述)嵌合。
在上壳10的左右两端分别突出设置有上壳凸缘15、16,该上壳凸缘15、16是在正面侧具有平面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上壳凸缘15、16分别形成为与下壳20的下壳凸缘23、24对应的形状,且上壳凸缘15与下壳凸缘23、以及上壳凸缘16与下壳凸缘24相互连结。在上壳凸缘15、16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贯通的上贯通孔15a、16a,在下壳凸缘23、24分别与上贯通孔15a、16a同轴地形成有下贯通孔23a(参照图4、5)、24a。一对紧固连结构件(例如,螺钉)分别穿过上贯通孔15a及下贯通孔23a、以及上贯通孔16a及下贯通孔24a,且紧固连结构件与设置在车内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由此上壳10以及下壳20经由紧固连结构件而设置于车厢内。
下壳20在对发声部40(后述)进行保持的状态下收容于上壳10的内部。在下壳20的正面侧(-z侧)、即与发声部40相反的一侧,并排设置有第一话筒部50以及第二话筒部60。
第一话筒部50以及第二话筒部60是分别在上壳10以及下壳20的正面设置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且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第一话筒部50以及第二话筒部60在内部收容有将声转换为电信号的未图示的麦克风。麦克风例如是MEMS(Micro ElerctronicsMechanical System)麦克风。
第一话筒部50的外形由第一话筒壳52和以对应于正面的形状的方式连结的第一外侧板53构成,但第一外侧板53也可以与第一话筒壳52成为一体。在第一外侧板53的正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第一话筒部50的收声孔53a。
第一话筒部50具有在正面观察时向左侧(+x侧)突出的平板状的凸缘52b。凸缘52b的端面为大致长方形,且凸缘52b形成为与下壳凸缘23对应的形状。在下壳20的下壳凸缘23形成有与第一话筒部50的凸缘52b的外缘形状对应的长方形的凹陷23b,且凸缘52b嵌于凹陷23b。在凸缘52b的大致中央,在与上贯通孔15a以及下贯通孔23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孔52c。紧固连结构件依次插入上贯通孔15a、下贯通孔23a以及孔52c,并与车厢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由此上壳10、下壳20以及第一话筒壳52经由紧固连结构件而设置于车厢内。
第二话筒部60与第一话筒壳52并排设置,且第二话筒部60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话筒部50。第二话筒部60的外形由第二话筒壳62、以对应于正面的形状的方式连结的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构成,但第二外侧板63、第二话筒壳盖64也可以与第二话筒壳62成为一体。第二话筒壳62、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相当于导声构件。在导声构件形成有导声孔60a,该导声孔60a从正面向背面(沿z方向)将导声构件贯通。导声孔60a使从发声部40发出的声波向车载装置1的外部传播。在后对导声孔60a进行详述。
在第二外侧板63设置有收声孔63a以及发声孔63b。发声孔63b包含于被导声孔60a,并且是导声孔60a的正面侧的开口部。发声孔63b为大致矩形形状,且以偏向离第一话筒壳52(第一话筒部50)较远的一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发声孔63b的形状不限于大致矩形形状。
图4是从车载装置1的正面侧·底面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车载装置1的正面侧·上表面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下壳20具有对发声部40进行保持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托盘28。托盘28形成于下壳20的背面侧。下壳20在将发声部40保持于托盘28的上表面侧的状态下收容于上壳10的内部。也就是说,在上壳10以及下壳20的内部,发声部40的扬声器41的发声面设置为朝向与正面大致正交的方向(y方向)。在下壳20的正面形成有声孔25(相当于第一开口部),声孔25的开口方向与发声部40的发声方向不同。
声孔25设置于壳体(上壳10与下壳20的组装体)的上表面附近。声孔25的高度方向(y方向)的大小小于壳体的高度方向的大小,并且是壳体的高度方向的大小的大致一半左右。
主基板30与发声部40、第一话筒部50以及第二话筒部60分别电连接。主基板30与下壳20的上表面的螺纹孔27a、27b、27c通过螺钉31p、31q、31r连结。在主基板30的上表面配置有供给电源的连接器31。另外,在主基板30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发声部40的中央部贯通的贯通孔32。
发声部40主要具有扬声器41、环42以及板状构件43。扬声器41、环42以及板状构件43从底面侧朝向上表面侧依次层叠。
扬声器41是对声音等进行输出的构件,并且是在中央部设置有振动板的大致圆盘状的构件。扬声器41朝向横向设置,因此,扬声器41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40s沿上壳10的厚度方向(y方向)延伸。
扬声器41的中央部的上表面凹陷且底面突出。扬声器41具有沿径向突出的肋41a、41b,肋41a、41b分别具有贯通孔411a、411b。穿过贯通孔411a、411b的螺钉41p、41q与下壳20的螺纹孔26a、26b螺合,从而扬声器41与下壳20连结。
环42以及板状构件43是在扬声器41的振动板的大致同心圆上设置的构件。板状构件43的上表面侧大致平坦且底面侧以进入扬声器41的凹面的方式突出。在板状构件43与扬声器41之间形成空隙,且使空隙内的空气与振动板相应地振动。环42是与板状构件43的外周对应的大小的圆环状的构件,并且在环42的两面嵌合有板状构件43以及扬声器41,由此板状构件43和扬声器41被定位。
由于扬声器41朝向横向,即扬声器41的发声面朝向与正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因此,若位于扬声器41的发声面的前表面的间隙较大,则会造成亥姆霍兹共振,从而造成特定的频率增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盘28的内部设置有扬声器41、板状构件43,并且板状构件43与扬声器41的发声面对置设置,因此,减小了扬声器41前表面的空间的容积,并将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的出口模拟为声孔25,由此,能够将通过亥姆霍兹共振而增幅的频率设为应确保性能的频率区域之外,例如设为大于4000Hz的频率。
第一话筒部50主要具有第一话筒保持部51、第一话筒壳52以及第一外侧板53。第一话筒保持部51具有话筒保持架51a、话筒挠性基板51b以及话筒垫51c。话筒保持架51a、话筒挠性基板51b以及话筒垫51c朝向第一话筒壳52依次层叠,并经由穿过在话筒保持架51a形成的贯通孔的螺钉51p而安装于第一话筒壳52。
话筒保持架51a是将未图示的麦克风向第一话筒壳52内部按压并对该麦克风进行保持的构件。话筒挠性基板51b是具有对麦克风进行支承的弹力的构件,并例如通过将细长的平板弯曲而构成。话筒垫51c是夹持在麦克风与话筒挠性基板51b之间的弹性体。
第一话筒壳52的收声孔52a以及第一外侧板53的收声孔53a设置于麦克风的中心线50s上,且在正面观察时位置重叠。通过收声孔52a以及收声孔53a后的声音被导向未图示的麦克风。
第二话筒部60主要具有第二话筒保持部61、第二话筒壳62、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第二话筒保持部61具有话筒保持架61a、话筒挠性基板61b以及话筒垫61c,且该第二话筒保持部61的结构与第一话筒保持部51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话筒保持架61a所保持的未图示的麦克风的中心线60s沿z方向延伸。
第二话筒壳62的收声孔62a以及第二外侧板63的收声孔63a设置于麦克风的中心线60s上,且在正面观察时位置重叠。通过收声孔62a以及收声孔63a后的声音被导向未图示的麦克风。
第二话筒壳62的背面侧与下壳20的前表面侧(-z侧)连结,且开口部62b与声孔25相邻。也就是说,导声孔60a与声孔25相邻设置。导声孔60a将下壳20的声孔25与车载装置1的外部连通,并将从声孔25发出的声波向车载装置1的外部引导。在从正面观察时,导声孔60a的声孔25侧(背面侧)的开口部62b的位置以及大小与声孔25的位置以及大小大致一致。也就是说,开口部62b设置于第二话筒壳62的中央部且上表面附近。
导声孔60a的正面侧的开口部即开口部62c与发声孔63b相邻。在从正面观察时,开口部62c的位置以及大小与发声孔63b的位置以及大小大致一致。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是将声波向车载装置1外部发送的发声孔。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孔,且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的高度高于声孔25的高度,并与第二话筒部60的高度大致一致。由此,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最大限度地变大,且发声性变好。
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以偏向离第一话筒部50较远的一侧(+x侧)的方式设置。由此,第一话筒部50的麦克风不易受到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波的影响。例如,若来自扬声器41中的发声孔与第一话筒部50的麦克风的距离近,则在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大的情况下,造成麦克风声音的回声饱和,从而不能利用电处理来进行回声消除。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设置于远离第一话筒部50的一侧的端部(+x端)附近,由此减少了由于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而产生的回声成分,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接收说话者的讲话。
图6的(A)、(B)是从第二话筒壳62、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的(C)是从第二话筒壳62的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第二话筒壳62是上表面以及背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且内部为空腔。第二话筒壳62的上表面侧被第二话筒壳盖64覆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话筒壳盖64也可以与第二话筒壳62成为一体。
由第二话筒壳62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形成的空腔为导声孔60a。导声孔60a的两端分别为开口部62b、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
导声孔60a构成为被第二话筒壳62的内壁即第一内壁60b、第二内壁60c、第三内壁60d、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的内壁包围。第二内壁60c以及第三内壁60d倾斜的朝向不同。也就是说,导声孔60a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
第一内壁60b是构成导声孔60a的右侧面的内壁,并且是与第二话筒壳62的相对的外壁大致平行的平面。
第二内壁60c是构成导声孔60a的左侧面的倾斜面,并从开口部62b的左端(-x侧的端)朝向开口部62c的左端平滑地斜着倾斜。
第三内壁60d是构成导声孔60a的底面侧的倾斜面,并且平滑地连接开口部62b以及开口部62c的下端。第三内壁60d通过将相对于开口部62c的端面(开口面)而倾斜角不同的第一斜面601d以及第二斜面602d双方平滑地连结而构成。第一斜面601d以及第二斜面602d既可以具有曲率,也可以是没有曲率的笔直的倾斜面。另外,开口部62c的开口面(xy平面)与第一斜面601d所成的角度小于开口部62c的开口面与第二斜面602d所成的角度。
第三内壁60d的左右端分别连结于第一内壁60b以及第二内壁60c。第二内壁60c与第三内壁60d之间的连结部分通过平滑的曲面60e连结。曲面60e为以从开口部62b趋向开口部62c而向+x、-y、-z方向下降的方式延伸的斜坡状。曲面60e是倾斜面,特别是在下部成为扭曲的斜坡。
曲面60e通过将相对于开口部62c的开口面而倾斜角不同的第一曲面601e以及第二曲面602e双方平滑地连结而构成。开口部62c的开口面与第一曲面601e所成的角度小于开口部62c的开口面与第二曲面602e所成的角度。
利用如上所述的导声孔60a的结构,使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的朝向平滑地变化,并且减少导声孔60a的容积,且抑制亥姆霍兹共振。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扬声器41和多个麦克风设置于上壳10以及下壳20的内部,并将扬声器41和多个麦克风设置于一个面(在此为正面),因此,只要将上壳10以及下壳20以正面朝向车厢100内的方式设置于车厢100内即可,从而能够使车载装置1小型,且使其容易配置在车厢100内。并且,将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以偏向离第一话筒部50较远的一侧的方式设置,且导声孔60a的一部分的面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且利用该导声孔60a将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导向开口部62c以及发声孔63b,由此能够减少由于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而产生的回声成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一斜面621f与第二斜面622f平滑地连结,且使开口部62c的开口面与第一斜面621f所成的角度小于开口部62c的端面与第二斜面622f所成的角度,并且,将第一曲面601e与第二曲面602e平滑地连结,且使开口部62c的端面与第一曲面601e所成的角度小于开口部62c的端面与第二曲面602e所成的角度,由此能够使从扬声器41发出的声音的朝向平滑地变化,并且减少导声孔60a的容积,且抑制亥姆霍兹共振。
图7是示出车载装置1的频率特性的一例的图。如图7所示,在400Hz至4000Hz中确定通信标准上的允许上限值以及允许下限值。由于车载装置1能够抑制亥姆霍兹共振,因此车载装置1的频率特性在该频率带中收敛于允许上限值与允许下限值之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下壳20与第一话筒部50设为分体部件,且下壳20以及第一话筒部50分别具有下壳凸缘23以及凸缘52b,下壳凸缘23与凸缘52b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共同紧固于车身,因此,在车载装置1的中央附近产生的由扬声器41引起的振动难以传向第一话筒部50,从而能够减少从第一话筒部50的麦克风发出的声音信号所包含的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话筒部60具有麦克风,但麦克风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第二话筒部60只要具有第二话筒壳62、第二外侧板63以及第二话筒壳盖64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扬声器41的发声面向上(向+y)设置,并将声孔25设置于壳体(上壳10与下壳20的组装体)的上表面附近,但也可以是,将扬声器41的发声面向下(向-y)设置,并将声孔25设置于壳体的底面附近。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导声孔60a上下相反地构成即可。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另外,本发明中,“大致”是指不仅包括严格相同的情况,还包括不丧失相同性的程度的误差、变形在内的概念。例如,大致平行、大致正交不限于严格平行、正交的情况。另外,例如,在简单表述为平行、正交等的情况下,也不仅包括严格平行、正交等情况,还包括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等情况。另外,在本发明中,“附近”是指如下的概念,例如在A的附近时,表示是A的近处且既可以包括A也可以不包括A。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装置,10:上壳,11、12:嵌合孔,13:缺口部,14:突出部,14a、14b:嵌合孔,15、16:上壳凸缘,15a、16a:上贯通孔,17:贯通孔,20:下壳,21、22:凸部,23、24:下壳凸缘,23a、24a:下贯通孔,23b:凹陷,25:声孔,26a、26b、27a、27b、27c:螺纹孔,28:托盘,30:主基板,31:连接器,31p、31q、31r:螺钉,32:贯通孔,40:发声部,40s:中心线,41:扬声器,41a、41b:肋,41p、41q:螺钉,42:环,43:板状构件,50:第一话筒部,50s:中心线,51:第一话筒保持部,51a:话筒保持架,51b:话筒挠性基板,51c:话筒垫,51p:螺钉,52:第一话筒壳,52a:收声孔,52b:凸缘,52c:孔,53:第一外侧板,53a:收声孔,60:第二话筒部,60a:导声孔,60b:第一内壁,60c:第二内壁,60d:第三内壁,60e:曲面,60s:中心线,61:第二话筒保持部,61a:话筒保持架,61b:话筒挠性基板,61c:话筒垫,62:第二话筒壳,62a:收声孔,62b、62c:开口部,63:第二外侧板,63a:收声孔,63b:发声孔,64:第二话筒壳盖,65a、65b:凸部,100:车厢,101:驾驶员座,102:副驾驶员座,104:方向盘,105:前玻璃,106:仪表板,107:车速表,108:燃油表,109:显示部,411a、411b:贯通孔,601d:第一斜面,601e:第一曲面,602d:第二斜面,602e:第二曲面,621f:第一斜面,622f:第二斜面。

Claims (4)

1.一种车载装置,其具有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车载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装置具备:
壳体,其内部为空腔,且将所述扬声器以使所述扬声器的发声面朝向与正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内部,且在正面形成有第一开口部;
话筒壳,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在内部收容有所述麦克风,且在正面具有收声孔;以及
导声构件,其在所述壳体的正面与所述话筒壳并排设置,且具有将该导声构件贯通的导声孔,
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或底面的附近,
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在从正面观察时,所述导声孔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第二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大小大致一致,
所述导声孔的正面侧的第三开口部以偏向离所述话筒壳较远的一侧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高度,
所述导声孔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方向不同的多个倾斜面组合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相对于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倾斜角不同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平滑地连结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左右两端具有第一凸缘以及第二凸缘,
所述话筒壳具有第三凸缘,
所述第一凸缘具有与所述第三凸缘的外缘形状对应的凹陷,
所述第三凸缘嵌于所述凹陷,
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话筒壳经由第一紧固连结构件和第二紧固连结构件而设置于车厢内,所述第一紧固连结构件插入于在所述第一凸缘以及所述第三凸缘分别形成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连结构件插入于在所述第二凸缘形成的第二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具备与所述扬声器的发声面对置设置的板状构件,
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托盘,
所述扬声器以及所述板状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内部。
CN202080009184.1A 2019-03-20 2020-03-17 车载装置 Active CN113348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3189A JP7139272B2 (ja) 2019-03-20 2019-03-20 車載装置
JP2019-053189 2019-03-20
PCT/JP2020/011679 WO2020189671A1 (ja) 2019-03-20 2020-03-17 車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8674A CN113348674A (zh) 2021-09-03
CN113348674B true CN113348674B (zh) 2024-01-02

Family

ID=7251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184.1A Active CN113348674B (zh) 2019-03-20 2020-03-17 车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1748B2 (zh)
EP (1) EP3944630A4 (zh)
JP (1) JP7139272B2 (zh)
CN (1) CN113348674B (zh)
WO (1) WO202018967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1830A (ja) * 2006-01-26 2007-08-09 Kenwood Corp 車載用電子機器
JP2008168713A (ja) * 2007-01-10 2008-07-24 Fujitsu Ten Ltd 車載機器
JP2008301129A (ja) * 2007-05-30 2008-12-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通話装置
CN107645584A (zh) * 2016-07-20 2018-01-30 星电株式会社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WO2018216694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車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3089U (ja) * 1984-03-19 1985-10-12 東亜特殊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NL9000570A (nl) 1990-03-13 1991-10-01 Philips Nv Audio- of videoapparaat met ingebouwde luidspreker.
US6005957A (en) * 1998-02-27 1999-12-21 Tenneco Automotive Inc. Loudspeaker pressure plate
US8682005B2 (en) * 1999-11-19 2014-03-25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le accessory microphone
JP4406843B2 (ja) 2006-02-17 2010-0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車載機器
US8270660B2 (en) * 2006-07-03 2012-09-18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device and speaker unit
EP2285135A1 (en) * 2009-07-07 2011-02-16 Nxp B.V. Microphone-speaker device comprising a low pass filter
US8891784B2 (en) * 2010-07-06 2014-11-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icrophon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n aftermarket telematics un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1830A (ja) * 2006-01-26 2007-08-09 Kenwood Corp 車載用電子機器
JP2008168713A (ja) * 2007-01-10 2008-07-24 Fujitsu Ten Ltd 車載機器
JP2008301129A (ja) * 2007-05-30 2008-12-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通話装置
CN107645584A (zh) * 2016-07-20 2018-01-30 星电株式会社 紧急通报系统用免提通话装置
WO2018216694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トロン 車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9272B2 (ja) 2022-09-20
WO2020189671A1 (ja) 2020-09-24
CN113348674A (zh) 2021-09-03
JP2020155952A (ja) 2020-09-24
US20210321190A1 (en) 2021-10-14
EP3944630A1 (en) 2022-01-26
EP3944630A4 (en) 2022-05-11
US11671748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472B (zh) 扬声器系统及使用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移动体装置
CN107925808B (zh) 声音输出和拾取装置
CN213342568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US11336974B2 (en) Invisible microphon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6634354B2 (ja)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用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WO2021233204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172706B (zh) 机动车、扶手箱及车载低音模组
CN113348674B (zh) 车载装置
WO2012017794A1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2018148398A (ja) 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装置および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補助システム
RU2799403C2 (ru) Бор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080247581A1 (en)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ly-In-Canal Hearing Instrument With Receiver Compartment
JP2018125641A (ja) マイクロホンケース及び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CN113225653A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09525925B (zh)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JP7437244B2 (ja) イヤホン
WO2024048277A1 (ja) 電子機器
CN220023049U (zh) 电子装置
JP7265513B2 (ja) スピー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WO2022186307A1 (ja) 電子楽器
JP4242799B2 (ja) 音響振動検出装置
CN117714946A (zh) 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8085447A (ja) 放収音装置
JP2022050258A (ja) 情報端末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KR20230036259A (ko) 드라이버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