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415B - 結合基板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結合基板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415B
TWI721415B TW108115950A TW108115950A TWI721415B TW I721415 B TWI721415 B TW I721415B TW 108115950 A TW108115950 A TW 108115950A TW 108115950 A TW108115950 A TW 108115950A TW I721415 B TWI721415 B TW I7214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bonding
plasma
chamber
plasma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515A (zh
Inventor
馬克斯 威普林格
維爾 達戈
克里斯多夫 伏洛傑恩
Original Assignee
奧地利商Ev集團E塔那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奧地利商Ev集團E塔那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奧地利商Ev集團E塔那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4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185Joining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junction formation
    • H01L21/187Joining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junction formation by direct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0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e.g. epitaxial growth solid phase epitaxy
    • H01L21/2003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e.g. epitaxial growth solid phase epitaxy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H01L21/2007Bonding of semiconductor wafers to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to semiconducting substrates using an intermediate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being inductively coupled to the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29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 H01L21/023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gas or vapour
    • H01L21/0231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gas or vapour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6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 H01L21/263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2Apparatus for mechanical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207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omprising a chamber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在一第一基板(1)之一結合側與一第二基板(14)之一結合側之間產生一導電直接結合之裝置及一種對應方法,該裝置具有下列特徵: - 一工作空間(22),其可經閉合、氣密而隔絕環境且可被供應一真空, - 該工作空間(22)包括: a) 至少一電漿腔室(4),其用於改質該等結合側之至少一者;及至少一結合腔室(5),其用於結合該等結合側及/或 b) 至少一經組合的結合/電漿腔室(20),其用於改質該等結合側之至少一者及結合該等結合側。

Description

結合基板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技術方案1之一種用於在一第一基板之一結合側與一第二基板之一結合側之間產生一導電直接結合之裝置,及根據技術方案7之一種對應方法。
尤其在結合金屬或金屬化基板、具有金屬表面之基板、半導體基板,或化合物半導體基板時,由於待結合之基板之結合側之氧化阻礙結合處理,故其發揮一顯著作用。氧化物阻止或減少一機械及/或電寶貴接觸件之形成。歸因於較長加熱及冷卻時間,顯著與此相關聯的係產量之一下降;且結合期間溫度愈高或必須愈高,則歸因於溫差之膨脹對基板相對於彼此之對準或調整精確度之影響愈大。此外,某些MEMS及/或半導體總成(例如,諸如微晶片或記憶體晶片)不容許高處理溫度。 在當前最先進技術中,主要濕式蝕刻處理用於移除形成於上文提及之基板上且因此阻止或至少阻礙多個基板藉由一結合處理之一最佳結合之氧化物。在濕式蝕刻處理中,主要使用氫氟酸或含氫氟酸之混合物。在還原氧化物之後,出現藉由氫原子終止之一表面。此等疏水表面適用於產生一所謂預結合。然而,若兩個晶圓變成永久彼此連接,則必須在高溫下加熱加工晶圓堆疊,使得自結合介面移除藉由還原處理產生且終止基板之表面之氫,且可在兩個基板表面(尤其矽表面)之間形成一永久連接。在表面進行接觸之後加熱加工基板堆疊。在接近700°C之一溫度下(例如)加熱加工矽晶圓以確保此一永久連接。此項技術中之方法尤其用以產生多層金屬、半導體、玻璃,或陶瓷結合。一尤其重要應用係關於光伏打多層電池及光子晶體,尤其由矽製成之光子晶體之產生。 產生多層電池之主要限制之一者係個別半導體材料之晶格結構相對於其等大小及形狀之不相容性。在藉由層之直接磊晶生長之個別層之產生中,此導致藉由此處理產生之半導體層中之缺陷。此等缺陷包括經產生層之品質及尤其可在將光轉換成電能中實現之效率。此效率亦係指量子效率且針對太陽能電池定義可由光子處理使用之電荷載體對一特定波長之經吸收光子之量之比率。在實踐中,自此出現關於下列參數之約束: a) 結構中之可行主動層之數目。即,歸因於上文描述之困難,限制於兩層或最大三層。 b)關於一最佳波長範圍之個別層之最佳化。在實踐中,由於始終必須關於晶格結構之相容性進行折衷,故今天不可能關於最佳波長範圍及自光轉換成電能之相關聯轉換特性完全自由地最佳化個別層。 c) 使用較佳材料:針對某些波長期望使用矽或鍺(例如),其係因為此等材料將容許效率與成本之間之一理想折衷。然而,使用此等材料常常係不可能的,其係因為晶格結構與用於電池中之其他結構不夠相容。 在一後續結合處理之前,常常使用氫氟酸執行氧化物加工,尤其氧化物移除。在處理中,在氧化物移除之後可發生表面之污染且尤其氧化物之再生長。 此方面之一進一步問題係氧化物移除與基板之進一步加工之間之一可變等待時期導致經結合基板堆疊之一可變處理結果。 先前方法之一進一步缺點係必須對待蝕刻之氧化物裁適蝕刻處理。因此,某些情況下對於不同半導體材料需要不同蝕刻化學品。 此外,某些情況下關於加工之前之等待時間、處理環境條件之種類(例如,惰性氣氛、無O2,且視需要亦無水分)之處理要求取決於材料亦不同。為此原因,用於結合由不同材料構成之不同基板之一結合系統結果可為相當複雜。此外,歸因於由各種材料施加之不同要求,新材料一經引入至製造中,即可引起大量處理發展努力。 除已提及之化學處理之外之物理處理表示用於氧化物移除之另一方法。用於氧化物移除之最重要物理處理之一者係濺射。濺射被定義為一基板之表面上之原子藉由經電離且由電及/或磁場加速之濺射氣體之經電離原子之碰撞處理之移除。 然而,由於處理固定地產生粒子,故濺射係不利的;此在於藉由一物理處理自一表面移除材料之處理之本質。此材料可被沈積在處理腔室之各個位置中且可藉由升華自此等位置沉澱至待結合之基板上或可直接再升華回至基板上。此等粒子係最佳(即,無空隙)結合結果之障礙。此外,濺射處理需要非常高的離子能量以能夠自基板之表面移除物質。此導致離子部分被植入基板中,其損害表面附近層。此經損害層可係數nm厚,通常甚至5 nm至10 nm或更大。此損害可負向影響關於電及光學參數之結合連接之特性,其中結果係此損害並非所要且在實踐中存在一問題。 製造多層電池中之另一基本問題係通常用於許多處理之熱加工。在100°C與700°C之間進行熱加工。在此等高溫下,機械地強烈加應力於使用之材料。在高溫差之存在下,尤其藉由熱應力判定機械應變。熱應力取決於熱膨脹係數及溫差。若材料因其等經沿著一結合介面焊接在一起而不可一起自由地膨脹,則在一溫差之存在下之熱膨脹係數之一差異導致對應高熱應力。由於相當常常藉由其他邊界條件判定材料之選擇,故僅可在處理步驟內之溫差盡可能小時避免熱應力。 應提及藉由其結合處理應提供最大優點之材料組合(如具有不同晶格參數及/或不同熱膨脹係數之材料之整合應跟隨)與一熱加工處理最不相容,其係因為此處通常發生關於熱膨脹之最大差異。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指定藉由其可更有效且品質上更寶貴地執行結合處理之用於結合之一裝置及一方法。 以技術方案1及7之特徵達成此任務。附屬技術方案中給出本發明之有利增強。本發明之範疇包含描述、申請專利範圍及/或圖式中給定之至少兩個特徵之所有組合。藉由給定值範圍,位於經提及之邊界內之值亦應被揭露為限制且應係可以任何組合要求。
本發明描述用於一基板之氧化物層之電漿加工之一系統及一方法。藉此,根據本發明,電漿加工可導致氧化物層之一完全移除、一部分移除,及/或理想配比之一改變及/或完全層或至少表面附近層之一非晶化。 特定言之,本發明藉此實現氧化物層在一電漿腔室中之就地加工,其中電漿由至少一還原氣體(尤其氫)組成。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及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可能完全在抵抗氣氛而密封之一工作空間(或在連接至工作空間之模組中)執行氧化物之加工及後續結合處理使得防止氧化物經加工之後表面之重新氧化。 本發明描述可能進行下列各項之一系統及一方法: (1)在一電漿腔室中藉由還原氣體製造具有一尤其經變更之氧化物層之多個基板, (2)在一真空環境中(尤其在一高度真空環境中)將基板傳輸至一結合模組,及 (3)在結合模組中將基板彼此結合。 改質根據本發明被定義如下: ・ 沉澱期間及/或沉澱之後氧化物之理想配比之理想配比之變更,及/或 ・ 一特定量之一已存在氧化物層之移除,其達到一所要、新的氧化物層厚度,或 ・ 氧化物層之完全移除,及/或 ・ 氧化物層之非晶化。 此係藉由可使基板暴露至含有一還原氣體之一電漿之一裝置完成。特定言之,發現H2 用於具有至少一第二氣體(尤其一惰性氣體)之一混合物中。已證明H2 /Ar混合物之使用係較佳變體。 歸因於氬與氧之間之質量比,H2 /Ar之氣體混合物係最佳的。某種程度上重於氧之氬原子被藉由電漿電離、被加速至待還原之氧化物上,且藉由動能使其物理地(尤其機械地)破裂。藉由氫分子、氫離子或氫基相應地捕獲藉由此處理釋放之氧。接著自表面汲取熱力學相對穩定之由此產生之水分以防止反向反應至金屬氧化物。氦歸因於其相當小的質量而不適合。氖原子誠然比氧原子更大,但僅邊緣如此。氪及所有其他稀有氣體太昂貴且太稀少且因此經濟上不值得用於破裂氧化物。 顯著地,根據本發明之其他還原氣體係: ・ 一氧化氮 ・ 一氧化碳及/或 ・ 甲烷及/或 ・ 氫及/或 ・ 醋酸蒸汽及/或 ・ 檸檬酸蒸汽。 顯著地,發現下列各項用作為惰性氣體: ・ 氙及/或 ・ 氬及/或 ・ 氦及/或 ・ 氮及/或 ・ 二氧化碳。 在處理腔室中(尤其在一真空中)將基板暴露至電漿。因此,發生氧化物層之一改質。改質藉由氧化物之理想配比之一改變及/或藉由氧化物層厚度至一特定且所要值之消融或藉由氧化物藉由非晶化之一完全移除而發生。 電漿之離子能量小於1000 eV,較佳小於500 eV,更佳小於250 eV,甚至更佳小於150 eV,且最佳在30 eV與150 eV之間。 然後,在相同模組中或較佳在尤其經組態用於此目的之一分離結合模組中基板彼此對準且彼此進行接觸。如此一來,基板結合。視需要,可藉由施加一力進一步促進此以確保基板在整個表面上進行可靠接觸。電漿模組與結合模組之間之傳送在高度真空環境中藉由一移動裝置發生。在此處理中,較佳藉由一自動機傳輸基板。 根據本發明,可在兩個基板之結合處理發生之前加工僅一基板之表面或兩個基板之表面。 本發明之優點: ・ 快速, ・ 通用於許多不同基板材料及氧化物類型, ・ 可再生處理結果, ・ 歸因於處理在防止表面之污染之一高度真空中發生之高品質結果, ・ 環境友好的, ・ 經濟的, ・ 無必須處置之廢物,及 ・ 理想上無(或至少僅一小的或至少可精確調整的)基板表面歸因於植入之損害。 根據本發明之概念係由在電漿包圍中藉由還原氣體及/或氣體混合物之氧化物之加工(尤其理想配比之精確調整)及/或至少表面附近之一區域中之氧化物之非晶化組成。因此,根據本發明,使用原子及/或分子氣體。 基本上,本發明係基於在一電漿之一還原氣氛中加工基板。為此目的,可想像由適用於實施結合側上存在之氧化物之氧化物還原之至少一氣體組成之所有氣氛。 歸因於其可用性及吸引人的成本,根據本發明較佳使用H2 。文獻中已知可藉由使用H2 還原半導體基板上之氧化物。然而,作為一規則,此需要一非常高的溫度 (>600°C)。此對於大量基板(尤其複合物半導體基板)係不可接受的,其係因為最壞情況下此將導致材料之一分解(例如,GaAs在400°C下分解),或至少歸因於擴散處理之層結構中之一改變。因此,本發明之一主要態樣係組態處理使得氧化物還原可發生在低溫下,較佳低於200°C,更佳低於150°C,甚至更佳低於100°C,且最佳在室溫下。 為使此可能,自經選擇氣氛點火一電漿。歸因於在電漿中產生且貫在基板上之離子之離子能量,供應或提供足夠能量,使得可在非常低的溫度(較佳室溫)發生反應及/或使得發生氧化物之非晶化。以此方式,可關於熱應力非常輕的加工材料。 藉由參數調整,可在無需改變基礎化學之情況下使用相同基本觀念加工多種不同之基板。較佳地,可取決於化學式藉由用於處理腔室之氣體供應系統之部分之一氣體混合系統調整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氣體之氣體混合物;以此方式,可調適氣體混合物用於不同基板。 理論上,可想像用於處理之實施之任何類型之電漿腔室。此包含CCP腔室(英文:「電容耦合電漿」)、ICP腔室(英文:「感應耦合電漿」),及遠端電漿腔室。 根據本發明,CCP腔室歸因於其等簡單結構及高生產力仍係較佳的。電極之間之距離共計大於2 mm,較佳大於6 mm,甚至更佳大於9 mm,甚至更佳大於12 mm,且最佳大於16 mm。根據本發明,尤其設想將底電極同時實施為一基板固持器。可將此基板固持器同時實施為一真空樣本固持器抑或者且較佳為一靜電樣本固持器。可進一步想像併入允許基板之一(適度)溫度改變之加熱及/或冷卻元件。 上部電極上之經施加AC電壓之頻率較佳大於下部電極上之經施加AC電壓之頻率。較佳地,該等頻率之間存在至少10之一因數、更佳至少100之一因數且甚至更佳至少250之一因數之一差異。藉此彼此之頻率之一相互影響減小。特定言之,上部頻率可共計13.56 MHz或27 MHz;而特定言之,下部電極所暴露之頻率可共計40 kHz、100 kHz,或400 kHz。在此配置中,上部頻率主要引起氣氛之一電離,而下部頻率引起離子至基板表面上之加速。因此,電漿之密度及離子藉由其敲擊基板之離子能量係個別可調整的。此係有利的,其係因為由於根據本發明之離子密度與離子能量可彼此分開且獨立地調整,故處理係更可管理的。 在用於Si晶圓之氧化物還原之一較佳組態中,上部電極之AC電壓之頻率共計13.56 MHz,且下部電極之AC電壓之頻率共計80 kHz與120 kHz之間。上部及下部電極之功率位於50 W與500 W之間。較佳地,將濃度值位於100%H2 /0%Ar與0%H2 /100%Ar之間且不具有大於1%之其他顯著成分之H2 /Ar之一混合物用作為一氣體混合物。濃度較佳低於80%H2 ,更佳低於60%H2 ,甚至更佳低於40%H2 ,且最佳低於20%H2 。 氣體之供應在電漿腔室之周圍均勻地發生以確保一均勻處理結果。氣體離開電漿腔室之排放尤其藉由分佈在腔室之周圍之出口同樣均勻地發生。在電漿加工處理期間,使用氣體混合物持續充滿腔室以自腔室移除藉由反應產生之反應產物,尤其H2 O。由於尤其設想對於較佳氧化物還原,將發生比Si與H2 O之重新氧化更大量之還原反應,故此係重要的。為確保反應之均勻性,尤其設想確保處理期間腔室中之一均勻氣體流動及因此處理氣體之一均勻濃度。 主要經由下部電極控制離子能量,粒子藉由離子能量敲擊基板之表面。一方面,此能量影響基板表面上之氧化物之成功加工;且另一方面,其經設定如此低使得僅發生基板表面之最小植入及相關聯損害。 然而,另一方面,可期望產生基板表面之一受控之損害以產生具有一較低機械強度之一層。此藉由基於一高按壓力之按壓在基板進行接觸之後有利地實現表面之間之奈米間隙之密貼。表面上之壓力在0.01 MPa與10 MPa之間,較佳在0.1 MPa與8 MPa之間,更佳在1 MPa與5 MPa之間,且最佳在1.5 MPa與3 MPa之間。對於一普通200 mm基板此等值大致對應於自1 kN至320 kN之一力衝擊。較佳地且根據本發明,氧化物或至少表面附近之氧化物區域之一非晶化藉由此受控之損害發生。表面之非晶化較佳藉由離子能量之調整發生。非晶區域可包括整個氧化物層,但較佳限於一表面附近區域。特定言之,非晶層之厚度藉此小於10 nm,較佳小於5 nm,更佳小於1 nm,且最佳小於0.1 nm。 較佳地,可想像首先藉由經最佳化用於氧化物還原之一氣體混合物開始處理,且在氧化物還原發生之後改變氣體混合物且轉變成經最佳化用於目標表面損害之一混合物。此可在處理期間動態地發生且可藉由一控制裝置(尤其一經軟體支援之控制裝置)實施。 亦可藉由用於上部及/或下部電極之頻率產生器之調整之一調適完成改變氣體混合物。以此方式,可較佳地調整下部及/或上部頻率產生器之功率、變更用於產生器之電壓及電流值,且改變頻率。此繼而可由控制裝置動態地實施。藉由此等參數,可調整經損害層之厚度、損害之密度,及視需要經植入離子之種類或劑量。 損害通常與表面附近區域之一非晶化相關聯。 作為一規則,在自半導體基板移除氧化物之情況下,藉由還原暴露位於下方且係單晶或至少結晶(歸因於MO CVD,具有少數缺陷(例如,生長缺陷))之半導體晶圓。 因此,一典型處理序列在於將一基板裝載至用於結合層之至少一者之一改質之一電漿腔室中、氧化物還原、氧化物還原處理,及視需要用於基板之最上層之目標改質/損害之一處理。 此外,在工作空間內部在一高度真空環境中將基板傳輸至一結合腔室且在該處將其等機械及/或光學地對準且進行接觸。視需要,亦將其等暴露至一(重)力且按壓在一起。隨後可移除基板上之壓力。根據本發明,結合腔室可與電漿腔室相同,即一結合電漿腔室。 根據本發明,高度真空環境具有小於1x10-5 毫巴、較佳小於5x10-6 毫巴、更佳小於1x10-6 毫巴、甚至更佳小於5x10-7 毫巴且最佳小於9x10-8 毫巴之一壓力。 在另一組態中,根據本發明之還原處理不用於氧化物之完全移除,而用於設定氧化物之一正確理想配比。特定言之,可藉此產生具有結合氧之剩餘之一元素/若干元素之層。例如,發現氧化矽不係理想配比正確形式,如SiO2 ,而係如非理想配比之SiO2-x 。一般而言,(例如)產生其中x在0與2之間之非理想配比組合物SiO2-x 。類似考量適用於其他氧化物。在結晶物理學方面非理想配比應被理解為歸因於氧原子在晶格中不存在於其等之位置。歸因於氧原子之此不存在,缺陷之密度增大。繼而缺陷對於所有類型之傳輸處理極度重要。 在另一組態中,根據本發明之還原處理不用於氧化物之完全移除,而用於產生具有一經界定層厚度之氧化物層。藉此,藉由根據本發明之還原處理消融已存在之氧化物層以達到一所要厚度。接著可將如此產生之層(例如)用於專利PCT/EP2011/000299、PCT/EP2011/055470、PCT/EP2011/055469及PCT/EP2011/055471中揭示之處理。根據本發明,在移除處理之前氧化物大於1 nm,較佳大於100 nm,更佳大於10 µm,甚至更佳大於100 µm,且最佳大於1000 µm。在移除處理之後,氧化物較佳小於100 µm,較佳小於10 µm,更佳小於100 nm,甚至更佳小於10 nm,且最佳小於1 nm。 氧化物層之目標改質幫助產生一最佳混合結合。一混合結合係繼而由導電及非導電區域組成之兩個表面之間之一連接。導電區域主要係金屬區域(尤其由銅製成),而非導電區域主要由一介電質(諸如,氧化矽)組成。介電質區域與電區域尤其向下接地至相同水平面,使得電區域完全由一介電質圍繞且因此與環境絕緣。藉由兩個此等混合表面之對準及接觸及結合,形成一混合結合,即其上較佳導電區域與非導電區域彼此結合之兩個基板之間之一連接。 尤其,根據本發明之基板係其中結合側上存在Cu-Cu結合之Si基板,其在處理之進一步進程中被結合。或者,可使用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其他金屬層(諸如, Au、W、Ni、Pd、Pt、Sn等)或金屬之一組合之基板。此之實例係塗覆有Al之Si晶圓、塗覆有Cu及Sn之Si晶圓、塗覆有Ti之Si晶圓,或覆蓋有Cu及意欲防止Cu擴散至Si中之(例如)Ti、Ta、W、TiN、TaN、TiW等之一工業標準障壁層(在Cu下方且為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知曉)之Si基板。此等擴散障壁係熟悉此項技術者所知曉的。 因此,根據本發明,提供可密封(較佳密閉)且可鎖定以隔絕環境(意謂一氧化氣氛)之一工作空間且提供其中可發生結合側(較佳整個基板上)上之潛在氧化物層之一還原且結合兩者之適當附接模組係重要的。藉此可防止還原處理與結合處理之間之結合側之一重新氧化。取決於基板(尤其基板上之金屬塗層)之狀態,一氣氛之不同成分可係氧化的。然而,在多數情況下,氧及含有氧之化學化合物具有一氧化作用。因此,在工作空間中,在使用一還原介質組合物時應大幅降低氧及水分/水蒸氣之濃度(或較佳接近0)。工作空間連接多個模組,使得可能在模組群之模組之間傳輸基板而不將基板再暴露至氣氛。可想像其中僅一模組連接至工作空間之組態;然而,此模組可執行根據本發明之所有需要任務。在此情況下,工作空間專門用於裝載及卸載。 根據本發明,尤其可想像將額外模組連接至工作空間以用於進一步處理最佳化,尤其用於待在工作空間中結合之基板之物理及/或化學特性之預及/或後加工及/或量測。此處主要程序步驟可係加熱、還原、對準、冷卻、厚度量測、結合強度量測等。 根據本發明,在根據本發明之額外模組(諸如,尤其還原模組及結合模組)配置在工作空間周圍(尤其移動機構周圍)時,此在硬體方面可尤其有利地進行,藉此模組尤其可停駐在工作空間上。移動機構較佳係具有對應端接器之一行業標準工業自動機。藉此,模組可繞中心模組尤其以一星狀或簇狀配置或停駐。 在最理想情況下,還原模組及結合模組經構造使得整個系統關於此等處理步驟之產量最大化。 在一尤其有利組態中,其中至少一者係一還原模組且第二者係一類型之儲存模組之至少兩個模組將位於結合模組之前。將裝載有晶圓之結合卡盤裝載至還原模組中且進行加工。之後可將結合卡盤初始儲存在儲存模組中,使得其等可在任何時間立即用於結合。在一特殊組態中,亦可將儲存模組構造為一還原模組。還原模組較佳經構造使得可同時接受多個結合卡盤及/或多個基板。 本發明之一尤其獨立態樣係可如何以一導電且光學透明形式藉由同時經濟的一處理堆疊此等層。此外,描述此需要之基板之準備。 藉此,所描述方法較佳適用於堆疊多層太陽能電池。或者,該方法亦可經實施以產生其中需要任意(尤其光學)材料(尤其半導體材料、玻璃,及陶瓷)之間之光學透明且導電連接之所有其他結構及組件。在此片段中,歸因於固體光源(諸如,LED及雷射)在各種應用(諸如,照明、通信,及材料加工)中之大幅增加之重要性,出現增加量之使用。同樣在顯示器製造之片段中,由於諸如觸控偵測(觸控螢幕之領域中之反饋,等)之額外功能被整合至顯示器中,故新且創新的製造技術變得更重要。 本發明之優點尤其係: - 導電、光學透明的結合介面或化合物層, - 非常薄、強健,且長期穩定的結合介面或層, - 耐熱的結合介面或層及 - 高效率(快速且經濟之生產)。 本發明之一中心(尤其獨立)態樣係使用透明導電氧化物在基板之間製造導電且光學透明的化合物層。尤其藉由晶圓結合、較佳藉由一直接結合處理且更佳藉由使用電漿活化之一直接結合處理產生該化合物。 銦錫氧化物(簡稱「ITO」)尤其用於透明、導電的氧化物(英文:「透明導電氧化物」,或簡稱「TCO」)。此後ITO將用作為銦錫氧化物之縮寫。ITO廣泛用於LCD顯示器之製造中,其中其用作為一光學透明電導體。或者,使用下列材料: - 經摻雜氧化鋅,尤其摻雜鋁之氧化鋅(簡稱「AZO」)、摻雜鎵之氧化鋅(簡稱「GZO」)。 - 摻雜氟化物之氧化錫(英文:「氟氧化錫」或簡稱「FTO」),及 - 銻氧化錫(簡稱「ATO」)。 基本上,可使用係可氧化且藉由對應摻雜具有所要特性(尤其導電率及光學透明性)之任何材料。 根據本發明,導電率係用於材料具有>10e1 S/cm(較佳10e2 S/cm,且更佳>10e3 S/cm)之一導電率(藉由半導體技術中標準之四點方法量測,且其關於300 K之一溫度)時之此方面之術語。被定義為一特定波長範圍之光應穿過典型使用期間之層之百分比之光學透射(穿透因數)透過具有典型厚度之一膜應共計至少>80%,較佳>87%,更佳>93%,且甚至更佳>96%。 根據本發明,自300 nm延伸至1800 nm之波長範圍較佳用於光伏打用途。其意謂相關波長範圍以任何比率大於人類可見之波長範圍。此應確保可將光之UV部分及光之IR部分轉換成電能。因為一多層太陽能電池之最上層已處理光譜之一部分且因此將其轉換成電能,所以若結合連接具有其中其容許透射之一某種程度上較小的波長範圍,則可接受。特定言之,因此上文給定之透射值應施加至至少>600 nm、較佳>500 nm、更佳>400 nm且最佳>350 nm之波長。此外,透射值亦應施加至自最小波長開始至1300 nm之一最大值、較佳至1500 nm之一最大值、更佳至1700 nm之一最大值且最佳至1800 nm之一最大值之整個波長範圍。 根據本發明,尤其藉由以下方法將氧化物施加至待結合之基板: - MO CVD,金屬有機分子光束沈積, - 噴霧熱解、脈衝雷射沈積(PLD)或, - 濺射。 為確保層之所要特性,根據本發明,確保正確混合物比率係重要的。特定言之,氧之量可藉由此等氧化物之一些改良光學透明性,藉此必須確保氧之量不會太高,否則將減小導電率。 一般而言,藉由沈積在待結合基板上之一前驅體層結構產生結合連接(化合物層,亦為結合介面)。隨後,電漿活化且尤其在室溫下接合該等層,藉此引起一預結合(暫時結合)。在此後之加熱加工處理(退火)期間,將前驅體層結構轉換成由透明、導電氧化物組成之一層,藉此同時強化結合連接。至少存在於表面區域中之一非晶層可影響結合處理,其尤其有利。藉由施加一適當力,可確保表面附近區域之變形,其保證微小及/或奈米細孔之最佳密封。 在使用成形氣體時,應注意可能藉由基於濺射及氧化物還原之一處理變更且尤其完全移除氧化物層。 或者或除此方法之外,根據本發明,將變更氧化物層與進行接觸之間之時間最小化至尤其<2小時、較佳<30分鐘、更佳<15分鐘且理想上<5分鐘係有利的。藉此,可最小化氧化物層之目標調整之後之一非所要且變更之氧化物生長。 藉由在真空腔室中設定一特定壓力,可想像影響或調整用於根據本發明之電漿離子之平均自由徑長度。 在電容耦合之情況,將電極配置在電漿腔室內部係有利的。 藉由電極之(不同)頻率、振幅、尤其且較佳專門施加至第二電極之一偏壓電壓及腔室壓力之參數之調整達到接觸表面之一最佳敲擊。 將電漿活化系統設計為一電容耦合之雙頻電漿系統有利地使得可能分開調整至晶圓表面上之離子之離子密度及加速度。因此,可在一廣泛窗口內調整且可調適可獲得之處理結果以滿足使用要求。 尤其第二(特定言之,下部)電極之一基本電壓之形式之偏壓電壓用以影響(且尤其減小或加速)至裝納在第二電極上之基板之接觸表面上之電極之衝擊(速度)。 藉由上述參數,可調整尤其非晶層之品質,藉此此後將描述尤其有利組態。 藉由一感應耦合電漿源,可將關於電容耦合之AC電壓之對應類比考量應用於用以產生一磁場之交流電。根據本發明,可想像藉由一交流電AC或改變強度及/或頻率之磁場操縱感應耦合電漿源之電漿,使得電漿具有根據本發明之對應特性。 藉由一遠端電漿,在一外部源中產生待使用之實際電漿且將其引入至樣本腔室中。特定言之,將此電漿之成分(尤其離子)傳輸至樣本腔室中。可藉由各種元件(諸如,水閘、加速器、磁及/或電透鏡、混合物等)確保電漿自源腔室至基板腔室之轉移。應將關於電及/或磁場之頻率及/或強度之應用於電容及/或感應耦合電漿之所有考量應用於所有元件,其等確保電漿之產生及/或電漿自源腔室至基板腔室之轉移。例如,可想像一電漿藉由電容或感應耦合及根據本發明之參數產生在源腔室中且隨後經由上述提及之元件進入基板腔室。 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有利組態,設想不可逆結合之構造將發生在通常低於300°C、有利地低於200°C、更有利地低於150°C、甚至更有利地低於100°C之一溫度下,且最有利地在室溫下,尤其達12日之一最大值,較佳1日,更佳1小時,且最佳15分鐘。一進一步有利加熱加工方法係藉由微波加熱。 藉此在不可逆結合具有大於1.5 J/m2 、尤其大於2 J/m2 、較佳大於2.5 J/m2 之一結合強度時,尤其有利。 藉由光伏打系統使用太陽能之重要性增加,其係因為化石燃料在中期正變得缺少;此外,其等提取及使用造成一相當大生態問題,尤其助長溫室效應。自一純經濟立場,為增大光伏打之競爭性,需要在相同成本或至多一適度價格增大下改良將光轉換成電能之效率。然而,如此一來,存在對可能效率之限制。存在此等限制主要係因為一單一半導體材料僅可在一有限波長範圍中處理光且將其轉換成電能。 因此,在產生多層太陽能電池或已知在「多接面太陽能電池」下使用本發明尤其有利。 在此等中,個別層在太陽能電池中垂直堆疊在彼此之頂部上。入射光首先撞上經最佳化以將具有一特定第一波長範圍之光轉換成電能之最上層。具有大部分不可在此層中處理之一波長範圍之光穿透第一層且打擊經最佳化以處理一第二波長範圍且藉此產生電能之下層第二層。視需要,在此等多層電池中具有大部分不可在此第二層中處理之一波長範圍之光可能打擊經最佳化以處理具有一第三波長範圍之光且將其轉換成電能之一下層第三層。可想像,僅理論上大量之此等層係可能的。在實踐中,以使得入射光首先穿透至其中之最上層處理具有最短波長之波長範圍之一方式構造此等電池。第二層處理其次最短波長範圍,等等。藉此,根據本發明,不僅可想像一兩層結構;實情係,可能三或多層。藉此,計劃光學透明及導電地(意謂盡可能具有小的電阻)將層彼此連接。藉此尤其藉由所謂的「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沈積」處理(簡稱「MO CVD」)發生層之沈積,藉此尤其「就地」(意謂在沈積處理之間不將基板暴露至正常環境氣氛)發生多電池之兩個主動層之沈積。較佳地,改良所得電池之品質之障壁層(第二或第四氧化物層)及/或緩衝層(第二或第四氧化物層)插入在主動層之間。 應將下列圖式描述中可用及/或揭示之裝置特徵視為經揭示方法特徵,反之亦然。
圖式中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組態)具有對應地識別此等之參考之本發明之優點及特徵,藉此使用相同參考表示具有相同或等效功能之組件或特徵。 在圖2中所示之一第一組態中,一電漿腔室4及一結合腔室5係附接(尤其密封)至藉由一工作腔室7界定之一抽真空工作空間22之一模組群3之兩個獨立模組。可尤其藉由一軟體支援之控制裝置控制將工作腔室7抽空至一高度真空。在工作腔室7之內部,尤其提供用於任務之一自動機6在一負載模組8、電漿腔室4及結合腔室5之間傳輸基板1。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組態中,電漿腔室4及結合腔室5合併成一單個模組,即一結合/電漿腔室20。自動機6將基板1自儲存容器8傳輸至結合/電漿腔室20中。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組態中,模組群3之一或多個電漿模組4或結合模組5或結合/電漿模組20附接至工作腔室7,此等尤其一起形成工作空間22。自動機6將基板1自儲存容器8傳輸至電漿模組4及/或結合模組5及/或結合/電漿模組20,尤其亦在此等之間來回。根據本發明,由於使用若干電漿模組4及/或若干結合模組5及/或若干結合/電漿模組20,故實現較高產量。藉由控制裝置控制處理。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處理中,藉由自動機6自儲存容器8移除具有形成於一結合側1o上之氧化物層2(圖1a)之一基板1。 可將基板1安裝在一機動樣本固持器上且因此在電漿模組4及/或結合模組5及/或結合/電漿模組20之間往復傳輸。必然可在甚至無機動樣本固持器之情況下傳輸基板1。在此情況下,基板1位於已在(尤其內建於)電漿模組4及/或結合模組5及/或結合/電漿模組20中之樣本固持器15。 自動機6初始將基板1傳輸至一電漿模組4中。電漿模組4具有一氣體供應器11(尤其裝備有分佈在上部周圍之多個開口)及一出口12(尤其裝備有分佈在下部周圍之多個開口)。藉由氣體供應器11將具有根據本發明之還原氣體之氣體混合物引入至電漿腔室4中。 隨後在一下部電極9與一上部電極10之間發生電漿之點火及/或固持。基板1較佳直接位於電極上。若基板1將位於樣本固持器15上,則根據本發明必須將樣本固持器15設計為一電極9。 較佳藉由一出口12自電漿腔室4(尤其持續)移除還原產物。氧化物層2之根據本發明之處理步驟之一者因此發生在電漿模組4中。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變體中,藉由電漿13將氧化物層2轉換成以不同於氧化物層2之一理想配比為特徵之氧化物層2'(圖1b)。在此情況下可早在氧化物之沈積時已藉由缺氧而產生不同理想配比。否則,可藉由電漿通過處理參數之一目標選擇調整及/或至少改變理想配比。 在一第二變體中,藉由電漿13中之還原氣體將具有一初始層厚度d之氧化物層2薄化至具有一最終層厚度d'之氧化物層2''(圖1c)。 在一第三變體中,發生氧化物層2之完全移除(圖1d)。 較佳藉由具有一源18及一偵測器19(較佳就地可檢查氧化物層2、2'、2''之表面2o)之一源偵測器系統發生氧化物2、2'、2''之條件之監測。源18及/或偵測器19可在電漿腔室4之內部及/或外部。若其等在外部,則其等較佳藉由凸緣17真空密連接至電漿腔室4。源偵測器系統可使用適用於提供關於氧化物層2、2'、2''之條件之資訊之任何已知物理量測原理。此等資訊係氧化物層2、2'、2''之厚度、孔隙率,及因此密度及反射率。 較佳地,使用橢偏計或衍射計;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反射率計。 經如此處理之第一基板1尤其儲存在配置在工作空間22中之儲存容器(未展示)中。 將同樣依據根據本發明之處理在其結合側上經處理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基板14傳輸至具有經準備第一基板1之一結合腔室5中或至經準備第一基板1。在結合腔室5中,在第一基板1之結合側與第二基板14之結合側之間發生結合處理。結合物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曉的。熟習此項技術者知道如何構造此等系統,如何建造樣本固持器15及/或壓版16,如何發生兩個基板之收斂,如何施加用於結合兩個基板1、14之力,及如何藉由一出口21抽空結合腔室5。可將樣本固持器15組態為一靜電樣本固持器及/或加熱樣本固持器及/或冷卻樣本固持器。較佳地,將樣本固持器15用於傳輸出電漿腔室4。樣本固持器15較佳係一靜電樣本固持器,以確保基板1至樣本固持器15上之良好熱膨脹。機械夾鉗或藉由真空之夾鉗將不容許基板1自由熱膨脹至與靜電樣本固持器15相同之程度。在一非常較佳組態中,樣本固持器15尤其經由內建於樣本固持器15內之一沖洗裝置自前及/或後側使用He清洗以確保或甚至改良熱耦合。 在成功結合處理之後,自動機6拿取藉由自兩個基板1、14之結合產生之結合堆疊且將其較佳儲存在儲存容器8中。
1‧‧‧基板 1o‧‧‧基板表面 2、2'、2''‧‧‧氧化物層 2o‧‧‧氧化物層表面 3‧‧‧模組群 4‧‧‧電漿腔室 5‧‧‧結合腔室 6‧‧‧自動機 7‧‧‧工作腔室 8‧‧‧儲存容器 9‧‧‧下部電極 10‧‧‧上部電極 11‧‧‧氣體供應器 12‧‧‧出口 13‧‧‧電漿氣體 14‧‧‧第二基板 15‧‧‧樣本固持器 16‧‧‧壓版 17‧‧‧凸緣 18‧‧‧源 19‧‧‧偵測器 20‧‧‧結合/電漿腔室 21‧‧‧出口 22‧‧‧工作空間 d、d'‧‧‧氧化物層厚度
自較佳組態實例之下文描述及自圖式之參考出現本發明之進一步優點、特徵及細節。其中: 圖1a展示具有氧化物層之一基板之一橫截面圖。 圖1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組態之具有藉由電漿改質之氧化物層之來自圖1a之基板, 圖1c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組態之具有藉由電漿減小厚度之氧化物層之來自圖1a之基板, 圖1d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組態之具有藉由電漿完全移除之氧化物層之來自圖1a之基板, 圖2展示包括皆附接至工作空間之一結合腔室及與其空間分離之一電漿腔室之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之一第一組態之一示意圖示, 圖3展示包括配置在工作空間上之一結合電漿腔室之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之一第二組態之一示意圖示, 圖4展示包括多個電漿腔室及一結合腔室之根據本發明之一裝置之一第三組態之一示意表示,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電漿腔室之一示意表示,及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結合腔室之一示意表示。
3‧‧‧模組群
6‧‧‧自動機
7‧‧‧工作腔室
8‧‧‧儲存容器
20‧‧‧結合/電漿腔室
22‧‧‧工作空間

Claims (11)

  1. 一種於一第一基板(1)之一結合側與一第二基板(14)之一結合側之間產生一直接結合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板(1)及該第二基板(14)被裝載在一電漿腔室(4)中,其中在一外部源中產生之電漿之成分(特別是離子),被輸送到該電漿腔室(4)中,其中在該電漿腔室(4)中,改變在該結合側之至少一者之氧化物層(2)的理想配比,其中通過離子化的碰撞過程及通過電場及/或磁場加速之濺射氣體之經電離原子去除基片表面上的原子,其中,在接合腔室(5)中,接合第一基板(1)的接合側和第二基板(14)的接合側。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電漿腔室(4)中,一離子密度及該離子之加速可分別調整。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將一或多或下列特定還原氣體引入至該結合/電漿腔室(20)中用於改質: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醋酸蒸汽,檸檬酸蒸汽。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還原氣體與下列惰性氣體之一或多者混合:氙,氬,氦,氮,二氧化碳。
  5. 如請求項1、2或4之方法,其中將該結合層暴露至施加在該電漿腔室(4)之一上部電極(10)與一下部電極(9)之間之小於1000eV之一離子能量。
  6. 如請求項1、2或4之方法,其中將該結合層暴露至施加在該電漿腔室(4)之一上部電極(10)與一下部電極(9)之間之小於500eV之一離子能量。
  7. 如請求項1、2或4之方法,其中將該結合層暴露至施加在該電漿腔室(4)之一上部電極(10)與一下部電極(9)之間之小於250eV之一離子能量。
  8.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將具有大於施加至該下部電極之該AC電壓之頻率之一頻率之一AC電壓供應至該上部電極(10),其中該較低頻率引起該離子加速至該基板表面上。
  9.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將具有大於施加至該下部電極之該AC電壓之頻率之一頻率之一AC電壓供應至該上部電極(10)。
  10.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將具有大於施加至該下部電極之該AC電壓之頻率之一頻率之一AC電壓供應至該上部電極(10)。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電漿腔室(4)及該結合腔室(5)結合成一單一之結合/電漿腔室(20)。
TW108115950A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方法 TWI721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3/069900 WO2015043624A1 (de) 2013-09-25 2013-09-25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onden von substraten
??PCT/EP2013/069900 2013-09-25
WOPCT/EP2013/069900 2013-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515A TW201933515A (zh) 2019-08-16
TWI721415B true TWI721415B (zh) 2021-03-11

Family

ID=4932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297A TWI682476B (zh)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裝置及方法
TW110103547A TWI804809B (zh)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方法
TW108115950A TWI721415B (zh)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297A TWI682476B (zh)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裝置及方法
TW110103547A TWI804809B (zh) 2013-09-25 2014-07-15 結合基板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9899223B2 (zh)
EP (2) EP3028295B1 (zh)
JP (1) JP6379184B2 (zh)
KR (3) KR102323040B1 (zh)
CN (3) CN105612602B (zh)
SG (1) SG11201602316PA (zh)
TW (3) TWI682476B (zh)
WO (1) WO2015043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8247A1 (en) * 2012-11-21 2014-05-22 Ove T. Aanens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ter treatment mainly by substitution using a dynamic electric field
WO2015043624A1 (de) * 2013-09-25 2015-04-02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onden von substraten
US9640418B2 (en) * 2015-05-15 2017-05-02 Suss Microtec Lithography Gmbh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ligned wafer pairs
US11183401B2 (en) 2015-05-15 2021-11-23 Suss Microtec Lithography Gmbh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aligned substrate pairs
CN108122823B (zh) * 2016-11-30 2020-11-0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圆键合方法及晶圆键合结构
TWI735895B (zh) 2018-06-22 2021-08-11 瑞士商G射線工業公司 共價接合之半導體界面
CN110467151A (zh) * 2019-09-04 2019-11-19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ems晶圆封装设备及方法
CN116092953B (zh) * 2023-03-07 2023-07-18 天津中科晶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晶圆键合装置、方法及复合衬底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638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 Low-temperature wafer bonding of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to metal substrates
TW201222108A (en) * 2010-09-02 2012-06-01 Lig Adp Co Ltd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susbtrate bonding method
TW201227843A (en) * 2010-11-05 2012-07-01 Raytheon Co Reducing formation of oxide on sol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1709B2 (ja) 1993-02-16 1998-0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2つの材料の直接接合方法及び材料直接接合装置
JPH09246557A (ja) 1996-03-07 1997-09-19 Sharp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21134B1 (en) * 1997-07-29 2001-11-20 Silicon Genesis Corporation Clustertool system software using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AU9296098A (en) 1997-08-29 1999-03-16 Sharon N. Farrens In situ plasma wafer bonding method
US6576546B2 (en) * 1999-12-22 2003-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enhancing adhesion of a conductive barrier layer to an underlying conductive plug and contact for ferroelectric applications
EP1143222A3 (en) * 2000-04-06 2002-01-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thickness of copper oxide
US6797620B2 (en) * 2002-04-16 2004-09-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electroplating fill of an aperture
US20050139321A1 (en) * 2002-07-03 2005-06-30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127488B2 (ja) * 2002-07-03 2008-07-3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4180896B2 (ja) 2002-12-03 2008-11-12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6908027B2 (en) * 2003-03-31 2005-06-21 Intel Corporation Complete device layer transfer without edge exclusion via direct wafer bonding and constrained bond-strengthening process
JP4649918B2 (ja) * 2003-09-10 2011-03-16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貼り合せ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4672455B2 (ja) 2004-06-21 2011-04-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6216662A (ja) * 2005-02-02 2006-08-17 Sumco Corp 貼合せsoi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soiウェーハ
US7524769B2 (en) * 2005-03-31 2009-04-28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ing an oxide from a substrate
KR100936778B1 (ko) * 2007-06-01 2010-01-14 주식회사 엘트린 웨이퍼 본딩방법
EP2091070A1 (en) * 2008-02-13 2009-08-19 S.O.I. TEC Silico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urface preparation method
US9856558B2 (en) * 2008-03-14 2018-01-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with a source of isotropic 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at the wafer surface
FR2931585B1 (fr) 2008-05-26 2010-09-0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Traitement de surface par plasma d'azote dans un procede de collage direct
US8528802B2 (en) * 2008-09-04 2013-09-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ubstrate to substrate bonding for three dimensional (3D) IC interconnects
JP4786693B2 (ja) * 2008-09-30 2011-10-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ハ接合装置およびウェハ接合方法
JP5540533B2 (ja) 2009-03-12 2014-07-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半導体装置を製造する製造装置、基板接合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JP5392105B2 (ja) * 2009-03-23 2014-01-22 ボンドテック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接合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5562115B2 (ja) 2010-05-13 2014-07-30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貼り合わせ基板の製造方法
US9246010B2 (en) * 2010-07-14 2016-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FR2964112B1 (fr) * 2010-08-31 2013-07-1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Traitement avant collage d'une surface mixte cu-oxyde, par un plasma contenant de l'azote et de l'hydrogene
CN103329247B (zh) * 2011-01-25 2018-07-31 Ev 集团 E·索尔纳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永久接合晶片的方法
SG192180A1 (en) 2011-04-08 2013-08-30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Method for permanent bonding of wafer
WO2012136268A1 (de) 2011-04-08 2012-10-11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Verfahren zum permanenten bonden von wafern
CN103460343B (zh) 2011-04-08 2016-04-13 Ev集团E·索尔纳有限责任公司 晶片的永久粘合方法
WO2013096748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substrate surfaces with atomic hydrogen
US8747686B2 (en) * 2012-01-27 2014-06-10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of end point detection for substrate fabrication processes
WO2015043624A1 (de) * 2013-09-25 2015-04-02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onden von substrat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638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 Low-temperature wafer bonding of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to metal substrates
TW201222108A (en) * 2010-09-02 2012-06-01 Lig Adp Co Ltd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susbtrate bonding method
TW201227843A (en) * 2010-11-05 2012-07-01 Raytheon Co Reducing formation of oxide on sol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531A (zh) 2021-05-16
KR20210135624A (ko) 2021-11-15
JP2016540367A (ja) 2016-12-22
KR20160058816A (ko) 2016-05-25
TW201933515A (zh) 2019-08-16
KR102323040B1 (ko) 2021-11-08
EP3796365A2 (de) 2021-03-24
WO2015043624A1 (de) 2015-04-02
KR20200133282A (ko) 2020-11-26
EP3796365A3 (de) 2021-08-18
JP6379184B2 (ja) 2018-08-22
US11139170B2 (en) 2021-10-05
US20190371607A1 (en) 2019-12-05
EP3028295B1 (de) 2020-10-21
CN105612602B (zh) 2019-04-16
TWI682476B (zh) 2020-01-11
US10438798B2 (en) 2019-10-08
CN110098138B (zh) 2023-07-18
US20160225625A1 (en) 2016-08-04
CN110098138A (zh) 2019-08-06
US9899223B2 (en) 2018-02-20
TWI804809B (zh) 2023-06-11
EP3028295A1 (de) 2016-06-08
TW201515136A (zh) 2015-04-16
CN110010450A (zh) 2019-07-12
US20180130658A1 (en) 2018-05-10
CN105612602A (zh) 2016-05-25
KR102182791B1 (ko) 2020-11-26
KR102420245B1 (ko) 2022-07-13
SG11201602316PA (en) 2016-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1415B (zh) 結合基板之方法
TWI376814B (zh)
TW200837968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olar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solar battery
KR20100002158A (ko) 광전 변환 장치 모듈 및 광전 변환 장치 모듈의 제작 방법
TWI525845B (zh) 半導體裝置和其製造方法
KR20100023759A (ko) 태양 전지 기판 및 제조 방법
JP4276444B2 (ja) 鉄シリサイド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TWI590485B (zh) 接合基材之方法
JP6638031B2 (ja) 基板をボンディング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3002767A (ja) 基板をボンディング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0129971A (ja) シリコン系薄膜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