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2505B - 光學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2505B
TWI712505B TW108128937A TW108128937A TWI712505B TW I712505 B TWI712505 B TW I712505B TW 108128937 A TW108128937 A TW 108128937A TW 108128937 A TW108128937 A TW 108128937A TW I712505 B TWI712505 B TW I7125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film
adhesive layer
pas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689A (zh
Inventor
矢野央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50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即便具有切口部,亦能夠將表面保護膜良好地剝離之光學膜。

上述課題之解決手段為一種光學膜,包含偏光板、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偏光板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其中,該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在俯視下,光學膜係在至少一邊具有切口部之方形或圓角方形。光學膜係具有使黏著劑層的至少靠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而形成之缺糊部,該缺糊部係形成在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光學膜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學膜。
在偏光板的製造時或偏光板在市面上流通時,有時會將能夠剝離的表面保護膜貼附在偏光板用以保護其表面之情形。此種表面保護膜通常係在將偏光板組裝於顯示裝置等裝置時或組裝完成之後,被剝離而除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70907
在使用偏光板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終端,會有顯示器(顯示部)不是方形,而是在構成方形之邊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部之形狀之情形。在具有此種切口部之顯示器,會配合顯示器的形狀而貼合有具 有切口部之偏光板。因為偏光板係以在一表面層積有表面保護膜且在另一面層積有被覆偏光板用黏著劑層的剝離膜之光學膜之方式流通,所以表面保護膜亦具有切口部。
將偏光板組裝於顯示器時,首先將剝離膜從光學膜剝離且隔著露出的黏著劑層將光學膜貼合在顯示元件。其次,藉由將表面保護膜從光學膜剝離而將偏光板組裝於顯示器。
具有切口部之光學膜係有不容易將表面保護膜剝離之問題。具體而言,係有將剝離用膠帶貼合在光學膜的表面保護膜上(例如參照第2圖顯示之符號「39」),有時會藉由握持該剝離用膠帶並拉起來將表面保護膜剝離之情形。此時,若有拉起剝離用膠帶之方向與拉起表面保護膜之方向不一致的區域存在,剝離用膠帶會從表面保護膜,而無法將表面保護膜從光學膜剝離之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即便具有切口部,亦能夠將表面保護膜良好地剝離之光學膜。
本發明係提供以下的光學膜。
[1]一種光學膜,係包含偏光板、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前述偏光板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其中,
前述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
在俯視下,前述光學膜係在至少一邊具有切口部之方形或圓角方形,
前述光學膜係具有使前述黏著劑層的至少靠前述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從前述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而形成之缺糊部,
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至少一部分。
[2]如[1]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在俯視前述光學膜下,前述切口部光學膜係具有朝向與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相對向的邊凹陷的凹狀。
[3]如[1]或[2]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方形或圓角方形為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為短邊的至少一者。
[4]如[2]或[3]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長度的15%以上的範圍。
[5]如[2]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連續地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長度的15%以上的範圍。
[6]如[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光學膜更具有孔部,前述缺糊部係進一步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7]如[6]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中至少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側。
[8]一種光學膜,係包含偏光板、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前述偏光板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其中,
前述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
前述光學膜係具有:孔部、及
使前述黏著劑層的至少靠前述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從前述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而形成之缺糊部,
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9]如[6]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全周圍。
[10]如[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使前述黏著劑層的靠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比前述黏著劑層的靠前述基材層側的表面端部更靠近內側而形成之區域。
[11]如[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偏光板與前述表面保護膜之間的剝離力為0.10N/25mm以下。
[12]如[1]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在前述光學膜的前述偏光板側具有偏光板用黏著劑層。
依據本發明的光學膜,即便具有切口部時,亦能夠將表面保護膜良好地剝離。
10、50、60、70、80、90‧‧‧光學膜
10a至10d、50a、60a、70a、70c‧‧‧邊
11、51、61a、61b、71、73、81‧‧‧切口部
12、17‧‧‧缺糊部
16‧‧‧孔部
20、21‧‧‧偏光板
30、33‧‧‧表面保護膜
31、34‧‧‧基材層
32、35‧‧‧黏著劑層
39‧‧‧剝離用膠帶
40‧‧‧切削加工裝置
41‧‧‧上壓具
42‧‧‧下壓具
43‧‧‧推壓器具
44‧‧‧旋轉台
45、46‧‧‧切削旋轉體
h1‧‧‧切口部的寬度
h2‧‧‧切口部的深度
L1、L2‧‧‧距離
Pab、Pbc、Pcd、Pda‧‧‧將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予以二等分之位置
第1圖(a)係示意性地顯示本發明的光學膜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平面圖,第1圖(b)係在(a)之M-M’剖面圖,第1圖(c)係在(a)之N-N’剖面圖。
第2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將表面保護膜從本發明的光學膜剝離的步驟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平面圖。
第3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在製造本發明的光學膜所使用的切削加工裝置的一個例子之概略斜視圖。
第4圖(a)至(d)係示意性地顯示本發明的光學膜的其它例子之概略平面圖。
第5圖(a)係示意性地顯示本發明的光學膜的另外其它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平面圖,第5圖(b)為在(a)之Q-Q’剖面圖。
第6圖係示意性地顯示本發明的光學膜的另外其它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平面圖。
第7圖係顯示使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表面保護膜的靠黏著劑層側的表面而得之圖像之圖。
第8圖係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光學膜的概略之平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而說明本發明的光學膜的較佳實施形態。又,本發明的範圍係不被在此說明之實施形態限定,在不損害本發明的主旨之 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a)至(c)係示意性地顯示光學膜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圖,第1圖(a)為平面圖,第1圖(b)為在第1圖(a)之M-M’剖面圖,第1圖(c)為在第1圖(a)之N-N’剖面圖。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膜10係如第1圖(a)至(c)所顯示,
包含偏光板20、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偏光板20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30,
表面保護膜30係具有基材層31及黏著劑層32,
在俯視下,光學膜10係在一邊具有切口部11之圓角方形,
光學膜10係具有使黏著劑層32的至少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而形成之缺糊部12,
缺糊部12係形成在具有切口部11邊10a的至少一部分者。
光學膜10亦可在偏光板20側的表面具有偏光板用黏著劑層,此時,光學膜係依序具有表面保護膜、偏光板、及偏光板用黏著劑層。又,光學膜亦可進一步具有被覆偏光板用黏著劑層之剝離膜,此時,光學膜係依序具有表面保護膜、偏光板、偏光板用黏著劑層、及剝離膜。
在本實施形態,係如第1圖(a)顯示,舉出在俯視下具有4個圓角部分之圓角長方形的光學膜10作為例子而說明,但是光學膜係不被此限定。光學膜可為方形,亦可為方形所具有的4個角中之1個以上為圓角且角部分與圓角部分為摻混合存在之形狀。又,在本說明書,所謂圓角方形,係指方形所具有的4個角中之至少1個為圓角之形狀,所謂方形係指具有4個角的形狀。又,在本說明書,所謂方形係指長方形或正方形。又, 隔著圓角方形的光學膜的圓角部分而連續之2個邊的邊界為將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予以二等分之位置。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為位於隔著圓角部分而連續之2個邊各自所具有的直線部分的靠該圓角部分側處之端部之間的長度。
在第1圖(a)顯示之光學膜10係具有屬於2個短邊的邊10a、10c、及屬於2個長邊的邊10b、10d之圓角長方形且在邊10a具有切口部11。在光學膜10,邊10a與邊10b及邊10d的邊界為將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予以二等分之位置Pab、Pda,邊10c與邊10b及邊10d的邊界為將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予以二等分之位置Pbc、Pcd(均為第1圖(a)中以黑圓點顯示之位置)。因而,光學膜10的各邊長度係沿著上述4個位置之間的光學膜10的輪廓之長度,邊10a的長度為從位置Pab起至位置Pda為止的長度,邊10b的長度係從位置Pab起至位置Pbc為止的長度,邊10c的長度係從位置Pbc起至位置Pcd為止的長度,邊10d的長度係從位置Pcd起至位置Pda為止的長度。
光學膜10係如上述,在屬於短邊的一個之邊10a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部11。切口部11係如第1圖(a)顯示,具有朝向與邊10a相對向之邊10c凹陷的凹狀。切口部11係在應用光學膜10之裝置中不與偏光板20貼合之區域的部分。例如偏光板20被使用在智慧型手機時,為了不在智慧型手機之設置受話口、揚聲器、照相機透鏡、LED燈、距離感測器、照度感測器、指紋辯識感測器、操作按鈕等中的至少1個區域等貼合偏光板20,而在光學膜10設置切口部11。切口部11的深度係能夠為20mm以下。
光學膜10係如第1圖(b)及(c)顯示,將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層積。表面保護膜30係具有基材層31及黏著劑層32且隔著黏著劑層32而貼合在偏光板20。偏光板20係被使用在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表面保護膜30係在光學膜10的製造或流通時用以保護偏光板20表面者。因此表面保護膜30係在將偏光板20組裝於顯示裝置等裝置時或組裝完成之後,從光學膜10被剝離而除去。
光學膜10係具有使黏著劑層32的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31的端部起往內側距離L1的長度而形成之缺糊部12。如第1圖(c)顯示,在缺糊部12之黏著劑層32的端部係具有使黏著劑層32的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比黏著劑層32的靠基材層31側的表面端部更靠近內側之錐狀。在第1圖(c),係顯示黏著劑層32的端部形成錐狀之缺糊部12,但是只要使黏著劑層32的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31端部起往內側距離L1的長度而形成,就不限定於此。例如黏著劑層32的端部亦可形成階梯狀或曲線狀,黏著劑層32的靠基材層31側的表面端部或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亦可從基材層31的端部起往內側距離L1的長度。
在缺糊部12之距離L1可為15μm以上,以20μm以上為佳,以30μm以上為較佳,以40μm以上為更佳,以50μm以上為更佳,通常為500μm以下,亦可為100μm以下。藉由使距離L1為15μm以上,在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時,即便將表面保護膜30從邊10a側剝離,亦能夠抑制無法將表面保護膜30剝離之剝離不良。距離L1太大時,在將表面保護膜30的端部從偏光板20表面捲起而製造光學膜10時或市 場流通時容易產生不良狀況。
距離L1係能夠藉由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且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黏著劑層32側的表面,而且從基材層31的端部起至黏著劑層32的靠偏光板20側的表面端部的位置為止的距離之中測量最短距離而求取。
在具有切口部11之邊的靠基材層側的所有端部位置進行該測定,且在所測得的距離L1之中若有15μm以上者,則判斷具有距離L1為15μm以上的缺糊部12。
第7圖係顯示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且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黏著劑層32側的表面而得的畫像之圖。第7圖中,從左上起往右下傾斜地延伸之濃黑色的帶狀部分為缺糊部12,將該帶狀部分的寬度依上述的順序進行測定而決定距離L1。又,第7圖中,比濃黑色的帶狀部分更往左傾斜下側係顯示表面保護膜30的黏著劑層32,比濃黑色的帶狀部分更往右傾斜上側係顯示在藉由光學顯微鏡觀察時所使用的玻璃。
第1圖(c)顯示之缺糊部12,係形成在具有第1圖(a)顯示的切口部11之邊10a的至少一部分。藉此,在將偏光板20組裝於顯示裝置等裝置時或組裝完成之後,在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時,能夠抑制無法將表面保護膜30剝離等的剝離不良。
第2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之步驟的一個例子之概略平面圖。在光學膜10,能夠抑制上述剝離不良之理由係推測如下。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係如第2圖顯示,例如在切口部11將剝離用膠帶39以跨越邊10a的方式貼附在光學膜10的靠 表面保護膜30側的表面,並將該剝離用膠帶39往從邊10a朝向邊10c之方向(第2圖中的箭號方向)拉起而將表面保護膜30剝離。如第2圖顯示的光學膜10一樣形成有切口部11時,必須藉由拉起剝離用膠帶39,而從切口部11之往邊10c側凹陷的部分朝向邊10a的兩端側(位置Pab、Pda側)而將表面保護膜30拉起。此時,表面保護膜30的拉起方向係與將剝離用膠帶39拉起之方向(第2圖中的箭號方向)不一致。因此,即便將剝離用膠帶39拉起,在從剝離用膠帶39的貼附位置朝向邊10a的兩端側(位置Pab、Pda側)之方向亦不容易將表面保護膜30拉起,而且會產生剝離用膠帶39從表面保護膜30剝離,而無法將表面保護膜30從光學膜10剝離的剝離不良之情形。
在本實施形態,係將缺糊部12設置在光學膜10的邊10a的至少一部分。藉此,在光學膜10的邊10a側,特別是在拉起初期時能夠減低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力,所以如上述,即便有拉起剝離用膠帶39之方向與拉起表面保護膜30之方向不一致的區域存在,亦能夠抑制剝離用膠帶39從表面保護膜30剝離而無法將表面保護膜30從偏光板20剝離的剝離不良的產生之情形。特別是近年來,表面保護膜的剝離並非由人力進行,而是藉由機械(剝離裝置)而進行之自動化進展。又,在藉由剝離裝置進行之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從生產效率等的觀點而言,亦進行剝離速度的高速化(例如50至150sec/mm)。依照本實施形態時,藉由在具有光學膜10的切口部之邊10a設置缺糊部12,即便將貼附在光學膜10的表面保護膜30之剝離用膠帶39固定於剝離裝置,而將表面保護膜30以高速剝離時,亦能夠抑制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不良。
在第2圖顯示之光學膜10,係舉出將剝離用膠帶39貼附在切口部分11的情況作為例子而說明,但是即便將剝離用膠帶39貼附在邊10a之未形成有切口部分11的區域而進行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時,亦能夠抑制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不良。將剝離用膠帶39貼附在邊10a之未形成有切口部分11的區域時,在切口部11之往邊10c側凹陷的部分將表面保護膜30拉起之方向係與將剝離用膠帶39拉起之方向(第2圖中的箭號方向)不一致。因此認為,藉由將缺糊部12設置在光學膜10的邊10a的至少一部分,可在光學膜10的邊10a側減低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力而抑制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不良。
缺糊部12只要設置在形成有切口部11之邊10a的至少一部即可。缺糊部12係以設置在邊10a中形成有切口部11的範圍的至少一部分為佳,以設置在與剝離用膠帶39貼附之位置及其周邊為佳。又,將剝離用膠帶39貼附在第2圖顯示的位置時,缺糊部12亦可設置在邊10a的曲線部分,但是以形成在直線部分為較佳。藉此,雖然其理由尚未明確,但使用剝離用膠帶39而將表面保護膜30拉起時容易減低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的剝離力。缺糊部12亦可形成在光學膜10的邊10a至邊10d的全部,亦即形成在光學膜10的輪廓全周圍。
缺糊部12係以形成在從邊10a的長度(沿著從位置Pab起至位置Pda為止之光學膜10的輪廓之長度)的15%以上的範圍為佳,以形成在20%以上的範圍為較佳,以形成在30%以上的範圍為更佳,亦可形成在40%以上的範圍,亦可形成在50%以上的範圍。又,形成缺糊部12之範圍,亦可為邊10a的長度全長(100%),但從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 的密著性之觀點而言,係以90%以下為佳,以80%以下為較佳。缺糊部12亦可以邊10a的長度中使形成有糊部12的區域的合計長度成為上述比率的範圍之方式間歇地形成,亦可以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連續地形成。
形成有缺糊部12之範圍,係能夠與上述距離L1的算出方法同樣地使用光學顯微鏡而進行觀察,藉由算出距離L1為15μm以上之部分的光學膜10的輪廓長度而求取。
在光學膜10之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之間的剝離力係以0.10N/25mm以下為佳,以0.09N/25mm以下為較佳,以0.08N/25mm以下為更佳,亦可為0.07N/25mm以下。在光學膜10之偏光板20與表面保護膜30之間的剝離力,係在未形成有缺糊部12的區域之剝離力,例如能夠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的方法而測定。剝離力係能夠藉由在表面保護膜30的黏著劑層32所使用的黏著劑種類、表面保護膜30的基材層31的厚度、在偏光板20之靠表面保護膜30側的表面處理(親水化處理等)等而調整。
將層積有長條的偏光板20與長條的表面保護膜30之光學膜坯膜裁切成葉片狀而得到葉片狀光學膜,而且對該葉片狀光學膜的端面進行切削加工,能夠得到光學膜10。從光學膜坯膜裁切葉片狀光學膜,係能夠藉由沖切或切斷而進行。又,光學膜10的缺糊部12係能夠在對葉片狀光學膜進行切削加工時形成。
葉片狀光學膜的切削加工係如第3圖顯示,係對堆疊有複數片葉片狀光學膜之積層體W使用切削加工裝置40而進行。第3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在光學膜10的製造時所使用的切削加工裝置40的一個例子之概 略斜視圖。切削加工裝置40係如第3圖顯示,具有將積層體W挾持固定在z方向(葉片狀光學膜的堆疊方向)之上壓具41及下壓具42。下壓具42係被旋轉台44支撐,而在上壓具41附設有推壓器具43,且推壓器具43係能夠在旋轉台44的旋轉時同步旋轉。又,在切削加工裝置40係設置有2個切削旋轉體45、46用以對積層體W的端面進行切削加工。切削旋轉體45、46例如為路達端銑刀(Router end mill),其具有圓柱狀旋轉體、及在該圓柱狀旋轉體的側面沿著旋轉方向而配設的複數切削刀刃。切削旋轉體45、46係相對於積層體W為能夠接離地設置在y方向,且能夠按照積層體W的大小或積層體W的切削量而使其移動。
安裝在切削加工裝置40之積層體W,係以使葉片狀光學膜的4個邊在積層方向一致的方式堆疊,且可以使表面保護膜30側朝上之方式堆疊,亦可以使偏光板20側(或剝離膜側)朝上之方式堆疊。在切削加工裝置40,形成光學膜10的邊10b、10d的直線部分時,例如在將切削旋轉體45、46的x方向及z方向的位置固定之狀態下,使其以旋轉軸(圓柱的軸)為中心進行旋轉,且使積層體W在切削旋轉體45、46之間往x方向移動,藉此能夠切削積層體W的端面。在切削加工裝置40,形成光學膜10的邊10a、10c的直線部分時,只要與形成邊10b及10d時同樣地進行即可,形成切口部11時,只要一邊使積層體往x方向移動,一邊使切削旋轉體45、46中的一者按照切口部11的形狀而往y方向移動,來切削積層體W的端面即可。又,光學膜10的圓角部分係能夠藉由在使旋轉之切削旋轉體45、46碰觸積層體W的狀態下,使旋轉台44旋轉90°之同時,按照圓角形狀使切削旋轉體45、46往y方向移動,藉此可切削積層體W的角部 分而形成。
如上述,在使用切削加工裝置40而對積層體W的端面進行切削加工時,係能夠藉由例如調整切削旋轉體45、46的旋轉速度、切削旋轉體45、46往y方向的移動量、積層體W的移動速度(輸送速度)而改變所得到的光學膜10的端面狀態。藉此,能夠調整在光學膜10所形成的缺糊部12(第1圖(c))的程度(距離L1)和缺糊部12的形狀。缺糊部12的距離L1係例如能夠藉由減小切削旋轉體45、46的旋轉速度、減小積層體W的移動速度等而增大。
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膜係能夠如以下顯示的變形例而變更,亦能夠組合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各構造及各步驟而實施。
(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1)
在上述實施形態,係針對在邊10a的一部分具有1個凹狀的切口部11之光學膜10而說明,但是可使邊10a的全體形成切口部,亦可在邊10a具有2個以上的凹狀切口部。
(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2)
在光學膜10,係舉出具有凹狀切口部11之情況作為例子而說明,但是切口部的形狀係不被此限定。例如亦可具有第4圖(a)至(d)顯示的切口部來代替第1圖(a)顯示的切口部11。第4圖(a)至(d)係示意性地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膜的其它例子之概略平面圖。
在第4圖(a)顯示之光學膜50,係在邊50a具有段差狀切口部51來代替第1圖(a)顯示之凹狀切口部11。在第4圖(b)顯示之光學膜60,係在邊60a具有2個段差狀切口部61a、61b來代替在第1圖(a)顯示 之凹狀切口部11。在光學膜50、60所設置的段差狀切口部51、61a、61b係以設置在圓角長方形或長方形的短邊為佳。
第4圖(c)顯示之光學膜70,係在邊70a及邊70c各自具有凹狀切口部71、73。光學膜70的切口部71、73可為相同形狀,亦可為不同形狀,例如亦可為一方為凹狀切口部而另一方為段差狀切口部。
第4圖(d)顯示之光學膜80,係具有U字狀切口部81來代替第1圖(a)顯示之切口部11。U字狀切口部81的角隅部分(U字的底邊部分)可為如第4圖(d)顯示之曲線,亦可為直角。又,在光學膜,凹狀切口部的形狀係沒有特別限定,亦可為第1圖(a)及第4圖(d)顯示之形狀以外的形狀,例如亦可為V字狀。
在第1圖(a)及第4圖(a)至(d)顯示之光學膜,係舉出在圓角長方形的短邊設置切口部之情況作為例子而說明,但是亦可在長邊設置切口部。又,切口部可在各邊設置1個,亦可設置2個以上,設置2個以上時之切口部的形狀可為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
[第2實施形態]
第5圖(a)及(b)係示意性地顯示光學膜的其它例子之概略圖,第5圖(a)為平面圖,第5圖(b)係在第5圖(a)之Q-Q’剖面圖。以下,針對與先前的實施形態已說明者為相同的構件加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膜90,與光學膜10的不同之處為在第1圖(a)顯示的光學膜10設置有孔部16。孔部16係貫穿光學膜90全體,且在偏光板21及表面保護膜33均有設置(第5圖(b))。例如光學膜90被使用在智慧型手機時,孔部16為設置照相機透鏡之區域。孔部16的直徑係 例如能夠設為2mm以上,亦可為5mm以上,又,通常為20mm以下,亦可為15mm以下,以10mm以下為佳。孔部16係如第5圖(a)顯示,可為圓形,亦可為橢圓形、四角形、六角形等的多角形和圓角多角形。
光學膜90係如第5圖(b)顯示,層積有偏光板21及表面保護膜33。表面保護膜33係具有基材層34及黏著劑層35,且隔著黏著劑層35而貼合在偏光板21。偏光板21及表面保護膜33係在具有孔部之點,各自與偏光板20及表面保護膜30(第1圖(b))不同。
光學膜90係與光學膜10同樣地,在具備切口部11之邊10a具有缺糊部12,而且在孔部16的周圍部分亦具有缺糊部17(第5圖(b))。光學膜90係具有使黏著劑層35的靠偏光板21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33的端部起往內側距離L2的長度而形成的缺糊部17。在缺糊部17之黏著劑層35的端部係如第5圖(b)顯示,具有使黏著劑層35的偏光板21側的表面端部比黏著劑層35的靠基材層34側的表面端部更靠近內側之錐狀。在第5圖(b)係顯示黏著劑層35的端部形成錐狀之缺糊部17,但是只要使黏著劑層35之靠偏光板21側的表面端部從基材層34的端部起往內側只距離L2而形成,就不限定於此。例如黏著劑層35的端部亦可形成階梯狀或曲線狀,且黏著劑層35之靠基材層34側的表面端部或靠偏光板21側的表面端部亦可從基材層34的端部起往內側距離L2的長度。
在缺糊部17之距離L2為15μm以上,以20μm以上為佳,以30μm以上為較佳,以40μm以上為更佳,以50μm以上更佳,通常為500μm以下,亦可為100μm以下。藉由使距離L2為15μm以上,在將表面保護膜33從光學膜90剝離時,能夠抑制在孔部16的周圍無法將表面 保護膜30剝離之剝離不良。距離L2太大時,在孔部16的周圍,表面保護膜33會從偏光板21表面浮起而容易在光學膜90的製造時或流通時產生不良。距離L2係能夠使用與先前的實施形態已說明之求取距離L1的方法同樣的方法而求取。
缺糊部17只要形成在孔部16的周圍部分的一部分即可,以形成在孔部16的周圍長度的50%以上為佳,以形成在80%以上為較佳,以形成在90%以上為更佳,亦可形成在孔部16的全周圍(100%)。缺糊部17亦可以孔部16周圍的長度之中形成有糊部17的區域的合計長度成為上述比率的範圍之方式間歇地形成,亦可以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連續地形成。又,缺糊部17係以形成在孔部16的周圍部分之中具有切口部11之邊10a側為佳。所謂孔部16的周圍部分之中具有切口部11之邊10a側,係指在光學膜90的表面方向中,邊10a與孔部16的輪廓線在未介隔孔部16的情況而相對向之部分。在孔部16的周圍部分所形成的缺糊部17的範圍,係能夠使用與先前的實施形態已說明之算出形成缺糊部12的範圍之方法同樣的方法而求取。
如先前的實施形態已說明,將表面保護膜33從光學膜90剝離時,係與在先前的實施形態基於第2圖已說明的剝離方法同樣地,會有在光學膜90的邊10a側將剝離用膠帶39貼附在表面保護膜33,且將該剝離用膠帶39拉起而將表面保護膜33剝離之情形。在光學膜90之形成有孔部16之區域的一部分中,因為表面保護膜33的拉起方向係與在剝離用膠帶39的貼附位置之表面保護膜33的拉起方向不一致,所以會有難以將孔部16周邊的表面保護膜33拉起之情形。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係將缺 糊部17設置在光學膜90的孔部16的至少一部分。藉此,因為能夠減低在孔部16的周邊之偏光板21與表面保護膜33的剝離力,認為能夠抑制在孔部16的周邊之表面保護膜33產生剝離不良。如上述,藉由在孔部16的周圍部分之中特別是具有切口部11之邊10a側設置缺糊部17,能夠減低孔部16的周圍之中將表面保護膜33拉起之側的剝離力,因此認為更容易在孔部16周邊將表面保護膜33拉起。
孔部16係能夠藉由例如對堆疊複數片葉片狀光學膜之積層體W或經過切削加工之積層體W,使用鑽孔器等的旋轉切削具進行穿孔加工來形成。在孔部16所形成的缺糊部17,係能夠藉由調整旋轉切削具的旋轉速度、調整旋轉切削具的切削刀刃大小等而調整。缺糊部17的距離L2係能夠藉由例如減小旋轉切削具的旋轉速度、增大旋轉切削具的切削刀刃的突出量等而增大。
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膜可變更成如以下顯示的變形例,亦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各構造及各步驟組合而實施。
(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第6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光學膜的其它例子之概略平面圖。在上述實施形態,係針對在邊10a具有切口部11且具有孔部16之光學膜90而進行說明,但是如第6圖顯示,亦可為不具有切口部11而只具有孔部16之光學膜。
以下詳述構成光學膜之各層的材料等。
(偏光板)
偏光板係在偏光片的至少一面具有保護層者,亦可為在兩面具有保護 層者。偏光板的厚度通常能夠設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可為150μm以下,亦可為120μm以下。
偏光片係具備將具有與其吸收軸平行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吸收且使具有與吸收軸正交的(與穿透軸平行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穿透的性質之吸收型偏光片。偏光片可為使二色性色素吸附配向在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而成之偏光膜,亦可為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且配向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而成之偏光層。偏光片的厚度係例如能夠設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亦可為10μm以下,亦可為8μm以下,亦可為5μm以下。
保護層可為光學上透明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如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莰烯系樹脂等)的聚烯烴系樹脂;如三乙酸纖維素、二乙酸纖維素的纖維素系樹脂;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聚酯系樹脂;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樹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樹脂;聚乙酸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改性聚伸苯醚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芳香酯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由該等樹脂中1種或2種以上的混合物所構成之塗佈層或薄膜。保護層的厚度通常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亦可為5μm以上且80μm以下,亦可為60μm以下,亦可為50μm以下。
保護層為保護膜時,保護膜係例如能夠隔著接著劑層而貼合在偏光片。作為形成接著劑層之接著劑,能夠舉出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或熱硬化性接著劑,並以使用水系接著劑、活性能量線 硬化性接著劑為佳。
偏光板亦可在保護層上具有防眩層、光擴散層、相位差層、抗反射層等光學功能層,或硬塗層、抗靜電層、防污層等表面處理層。
(表面保護膜)
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表面保護膜的厚度例如為1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以2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為佳,以3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為較佳。
構成基材層之樹脂,可為例如:如聚乙烯、聚丙烯的鏈狀聚烯烴系樹脂;如降莰烯系樹脂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該等樹脂中1種或2種以上的混合物等熱塑性樹脂。
基材層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多層構造,從製造容易性及製造成本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單層構造。基材層可為單軸延伸膜亦可為雙軸延伸膜,從薄膜的機械強度、製造容易性及製造成本等的觀點而言,較佳是以雙軸延伸膜為佳。
黏著劑層係能夠由以如(甲基)丙烯酸系、橡膠系、胺甲酸酯系、酯系、聚矽氧系、聚乙烯基醚系的樹脂作為主成分之黏著劑組成物而構成。尤其是以具有優異的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作為基質聚合物之黏著劑組成物為佳。黏著劑組成物亦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
(偏光板用黏著劑層)
作為構成偏光板用黏著劑層之黏著劑組成物,例如能夠使用上述已說 明之構成黏著劑層之黏著劑組成物。
[實施例]
以下,揭示實施例及比較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係不被該等例限定。實施例、比較例中的「%」及「份」係只要未特別記載,就是質量%及質量份。
[缺糊部的距離L1之測定]
針對在設置有切口部之邊所形成的缺糊部,係依照以下的順序來測定從基材層的端部起至黏著劑層之靠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為止的距離(相當於第1圖(c)顯示之距離L1)之長度。首先,將表面保護膜從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光學膜剝離。其次,使用光學顯微鏡以倍率100倍來觀察表面保護膜剝離後露出的黏著劑層的表面,且在觀察視野內,測量從基材層的端部起至黏著劑層的靠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的位置為止之最短距離。
[形成有缺糊部的區域之比率的算出]
在具有切口部的邊之形成有缺糊部的範圍之靠基材層側的所有端部的位置,進行上述[缺糊部的距離L1之測定],且算出在具有切口部的邊所測定之距離L1為15μm以上之區域部分的光學膜10的輪廓長度的合計。以該輪廓長度的合計相對於具有切口部之邊的全長的方式算出比率,並將其值作為形成有缺糊部的區域之比率。
[剝離性試驗]
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光學膜而進行確認表面保護膜的剝離性之試驗。首先,將剝離膜從光學膜剝離,將露出的偏光板用黏著劑層貼合在玻璃板(EAGLE XG,CORNING公司製)作為試驗用試樣。在所得到的 試驗用試樣,將剝離用膠帶(Cello-Tape(註冊商標),NICHIBAN股份有限公司製)貼附在光學膜的靠表面保護膜側的表面。剝離用膠帶係使用寬度10mm、長度30mm且在從長度方向的一端起離15mm的長度的全體範圍內具有黏著部分者。將該剝離用膠帶的黏著部分全體貼附在光學膜的表面保護膜表面,而且以跨越形成有切口部之邊的方式安裝在光學膜之形成有切口部之位置(第8圖中以符號「39」表示之位置)。將剝離用膠帶之中從光學膜的端部往外部突出之部分,以相對於光學膜的表面方向成為90°角度(剝離角度)之方式固定在剝離裝置(高速剝離裝置TJ95,今田製作所公司製)的輔助具。固定在輔助具之剝離用膠帶的握持位置,係設為從剝離用膠帶的與黏著部分為相反側的端部起往長度方向離5mm的位置。隨後,從光學膜之貼附有剝離用膠帶的邊起朝向與該邊相對向之邊的方向,以速度30mm/sec使剝離裝置的輔助具移動。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各別準備3片光學膜,而且對該3片光學膜進行上述剝離性試驗,以測量表面保護膜被剝離之次數。
[剝離力的測定]
從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的光學膜,以不包含缺糊部之方式裁切成25mm寬的矩形而取得測定試樣,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的精密萬能試驗機「AUTOGRAPH AGS-50NX」而將測定試樣的偏光板及表面保護膜固定且測定往180°方向剝離時的力量而求取。剝離力的測定係以剝離速度300mm/min且在溫度23±2℃、相對濕度50±5%的環境下進行。
[實施例1]
(偏光板坯膜的製造)
依照以下的順序調製在製造偏光板時所使用的水系接著劑。於水100份溶解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商品名「KL-318」,股份有限公司KURARAY製)3份,在所得到的水溶液添加聚醯胺環氧系添加劑(商品名「Sumirez Resin 650(30)」(水溶性環氧樹脂,固體成分濃度30%的水溶液),田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1.5份而調製水系接著劑。
其次,使用上述所調製的水系接著劑而將由環狀烯烴系樹脂膜所構成的保護膜坯膜A(厚度:23μm)貼合在厚度8μm的偏光片坯膜的一面,而且使用上述所調製的水系接著劑而將具有硬塗層之由環狀烯烴系樹脂膜所構成的保護膜坯膜B(厚度:52μm)貼合在偏光片坯膜的另一面,而得到具有保護膜坯膜A/偏光片/保護膜坯膜B的層結構之偏光板坯膜。所得到的偏光板坯膜的厚度為83μm。
(光學膜的製造)
在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所構成之剝離膜坯膜(厚度:38μm)的單面塗佈黏著劑(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而形成厚度20μm的偏光板用黏著劑層。將該剝離膜坯膜的偏光板用黏著劑層貼合在偏光板坯膜的保護膜坯膜A側。又,將表面保護膜坯膜(商品名「AS3-304」,藤森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在厚度38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形成有厚度20μm的黏著劑層者])的黏著劑層貼合在偏光板坯膜的保護膜坯膜B側,來製造光學膜坯膜。光學膜坯膜的剝離力為0.07N/25mm。
從所得到的光學膜坯膜,裁切長邊150mm、短邊70mm的長方形的葉片狀光學膜,將該葉片狀光學膜堆疊而得到積層體W(第3圖)。
對所得到的積層體W的端面進行切削加工而得到第8圖顯示之平面 形狀光學膜。切削加工係使用第3圖顯示之切削加工裝置而進行,調整切削旋轉體45、46的旋轉速度、積層體W的移動速度以調整缺糊部的距離L1。所得到的光學膜係如第8圖顯示,在一短邊具有凹狀切口部且凹狀切口部的角隅部亦經R加工。切口部的寬度(第8圖中,h1表示的部分之長度)為30mm,切口部的深度(第8圖中,h2表示的部分之長度)為10mm。
針對所得到的光學膜測定缺糊部的距離L1,算出形成有缺糊部之區域且進行剝離性試驗。其將結果顯示在表1。
[實施例2至4、比較例1及2]
除了在使用切削加工裝置之切削加工中,調整切削旋轉體45、46的旋轉速度、積層體W的移動速度以缺糊部的距離L1變更成如表1所顯示以外,其餘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得到外形與實施例1相同的光學膜。針對所得到的光學膜測定缺糊部的距離L1,算出形成有缺糊部之區域且進行剝離性試驗。其將結果顯示在表1。
Figure 108128937-A0202-12-0024-2
10‧‧‧光學膜
10a至10d‧‧‧邊
11‧‧‧切口部
12‧‧‧缺糊部
20‧‧‧偏光板
30‧‧‧表面保護膜
31‧‧‧基材層
32‧‧‧黏著劑層
L1‧‧‧距離
Pab、Pbc、Pcd、Pda‧‧‧將圓角部分的輪廓長度二等分之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膜,係包含偏光板、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前述偏光板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其中,前述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在俯視下,前述光學膜係在至少一邊具有切口部之方形或圓角方形,前述光學膜係具有使前述黏著劑層的至少靠前述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從前述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500μm以下之範圍而形成之缺糊部,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至少一部分,且設置在前述一邊中形成有前述切口部的範圍的至少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在俯視前述光學膜下,前述切口部光學膜係具有朝向與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相對向的邊凹陷的凹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方形或圓角方形為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為短邊的至少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長度的15%以上的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連續地形成在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的長度的15%以上的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光學膜更具有孔部,前述缺糊部係進一步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中至少前述具有切口部之一邊側。
  8. 一種光學膜,係包含偏光板、及能夠剝離地貼合在前述偏光板的一表面之表面保護膜,其中,前述表面保護膜係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前述光學膜係具有:貫穿前述光學膜全體的孔部、及使前述黏著劑層的至少靠前述偏光板側的表面端部從前述基材層的端部起往內側離15μm以上500μm以下之範圍而形成之缺糊部,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周圍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缺糊部係形成在前述孔部的全周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孔部的直徑為20mm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前述偏光板與前述表面保護膜之間的剝離力為0.10N/25mm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在前述光學膜的前述偏光板側具有偏光板用黏著劑層。
TW108128937A 2018-09-03 2019-08-14 光學膜 TWI712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4389 2018-09-03
JP2018164389A JP6721645B2 (ja) 2018-09-03 2018-09-03 光学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689A TW202019689A (zh) 2020-06-01
TWI712505B true TWI712505B (zh) 2020-12-11

Family

ID=69717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937A TWI712505B (zh) 2018-09-03 2019-08-14 光學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21645B2 (zh)
KR (1) KR102257263B1 (zh)
CN (1) CN110873918B (zh)
TW (1) TWI712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7243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指紋認証センサー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205727A1 (ja) * 2020-04-09 2021-10-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剥離方法
CN116171395A (zh) * 2020-08-03 2023-05-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包含该光学层叠体的光学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KR20230042458A (ko) * 2020-08-03 2023-03-28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 광학 적층체의 광학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5141556B (zh) * 2022-06-30 2023-07-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保护膜及盖板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0657A (en) * 2002-10-28 2005-01-01 Nitto Denko Corp Adhesion type optical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dhesion typ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311850A (zh) * 2011-07-08 2013-03-16 Nitto Denko Corp 黏著片材及積層體
TW201346004A (zh) * 2012-03-14 2013-11-16 Asahi Glass Co Ltd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顯示裝置及彼等之製造方法
TW201814336A (zh) * 2016-10-14 2018-04-16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18139358A1 (ja) * 2017-01-27 2018-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7540B2 (ja) * 2006-08-22 2012-12-2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JP6055171B2 (ja) * 2011-07-29 2016-12-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24425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97355B1 (ja) * 2015-11-26 2016-09-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016520A1 (ja) * 2016-07-22 2018-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6184637B1 (ja) * 2017-06-01 2017-08-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0657A (en) * 2002-10-28 2005-01-01 Nitto Denko Corp Adhesion type optical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dhesion typ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311850A (zh) * 2011-07-08 2013-03-16 Nitto Denko Corp 黏著片材及積層體
TW201346004A (zh) * 2012-03-14 2013-11-16 Asahi Glass Co Ltd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顯示裝置及彼等之製造方法
TW201814336A (zh) * 2016-10-14 2018-04-16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18139358A1 (ja) * 2017-01-27 2018-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8254A (ja) 2020-03-12
KR20200026742A (ko) 2020-03-11
JP6721645B2 (ja) 2020-07-15
CN110873918B (zh) 2023-02-28
CN110873918A (zh) 2020-03-10
TW202019689A (zh) 2020-06-01
KR102257263B1 (ko)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505B (zh) 光學膜
JP6899721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7272104B (zh) 偏振板、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TWI709633B (zh) 長條狀黏著薄膜之製造方法
CN106471082B (zh) 长条状的粘合薄膜
JP5876990B2 (ja) 端面加工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436860B1 (ko) 광학 필름 세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133150A (ko)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TWI699421B (zh) 黏著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偏光件之製造方法
KR20240046469A (ko) 광학 적층체, 그리고 그 광학 적층체를 사용한 광학 필름편의 제조 방법
TW201943553A (zh) 經切削加工之附黏著劑層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TW201728926A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6945286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TW201930089A (zh) 片狀膜的製造方法
US20180243932A1 (en) Touch sensor panel and cutt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879854A (zh) 附着有掩蔽膜的用于导光板的原板
KR102328502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2108269A (zh) 偏光板
JP6979483B2 (ja)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片の製造方法
CN107710038B (zh) 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CN111823318B (zh) 开孔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TWI838506B (zh) 開洞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6669925B1 (ja) 穴あき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24057834A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05743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