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554B - 電源轉接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源轉接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554B
TWI695554B TW107147592A TW107147592A TWI695554B TW I695554 B TWI695554 B TW I695554B TW 107147592 A TW107147592 A TW 107147592A TW 107147592 A TW107147592 A TW 107147592A TW I695554 B TWI695554 B TW I6955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rotating cover
electrical connection
power
conn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660A (zh
Inventor
羅自皓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55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電源轉接組件包括第一轉接器及第二轉接器。第一轉接器包括本體及旋轉蓋體。本體包括第一電性連接元件。旋轉蓋體樞接至本體,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旋轉。旋轉蓋體包括第一穿孔及凸腳,凸腳設置於旋轉蓋體的外周緣。於第一位置,第一穿孔與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彼此錯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穿孔對位至第一電性連接元件。第二轉接器包括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容置空間以及導引溝。導引溝設置於容置空間的內牆。於第一轉接器與第二轉接器配對時,導引溝抵頂凸腳,帶動旋轉蓋體至第二位置,使第二電性連接元件與第一電性連接元件接觸連接。

Description

電源轉接組件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源轉接組件,尤指一種具有避免觸電之安全設計且可提供防水防塵功能的電源轉接組件。
電源連接組件或電源轉接組件已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中,藉以將電力從電源供給端傳送至電源接收端。舉例而言,電源轉接組件即已被用於自充電站或公共用電處傳輸電力至安裝於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的電池。使用的電源轉接組件一般包含有工業用插頭與插座,以將電力從電源處傳送至電器設備。
對使用者言,電源連接組件或電源轉接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甚為重要。換言之,電源連接組件或電源轉接組件必須是能避免漏電的生成,這點非常重要。然而,電源連接件與電源轉接組件卻經常需於室外的環境中使用,有極大的風險會使一些例如是水氣或灰塵的週遭物質進入電源連接組件或電源轉接組件內。一旦水氣或灰塵進入到電源連接組件或電源轉接組件,在使用者將電源連接器或電源轉接器連接至相組配的電源連接器或電源轉接器以傳輸電力時,或自相組配的電源連接器或電源轉接器脫離而中斷電力傳輸時,易令使用者遭受電擊。
例如,當一輛電動車輛需自充電站或公共用電處進行充電時,使用者必須小心地使用充電轉接器。充電轉接器通常需於室外用。一旦水氣或灰塵 進入到充電轉接頭,在使用者將充電轉接器連接至相組配的連接器或轉接器以傳送電力時,或將充電轉接器至相組配的連接器或轉接器拔除以中斷電力傳輸時,皆可能遭受電擊。為了避免水氣或灰塵在充電轉接器不使用時不進入其內,充電轉接器一般會配置有一殼蓋或蓋板,以選擇性覆蓋或曝露出電性接點,進而達到相當程度的防水、防塵。然而,這類傳統的技術卻存有諸多缺點以及不便之處。當充電轉接器不使用時,使用者亦不習慣將殼蓋或蓋板再蓋回充電轉接器的開口。在此情形下,充電轉接器的電性接點曝露於週遭環境下,容易使電性接點腐蝕。再者,使用者亦可能偶發性誤觸充電轉接頭的電性接點而遭受電擊。又,當使用者忘記將殼蓋或蓋板再蓋回充電轉接器的開口,且水氣或灰塵亦已進入充電轉接器,則使用者可能於將充電轉接器連接至相組配的連接器或轉接器而傳送電力時,或將充電轉接器至相組配的連接器或轉接器拔除以中斷電力傳輸時,遭受電擊。而且習知技術亦未能提供任何安全結構,以避免充電轉接器與相組配連接器或轉接頭於電連接時發生偶發性斷線分離。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改良之電源轉接組件,以解決前述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避免觸電之安全設計且可提供防水防塵功能的電源轉接組件。電源轉接組件具有一旋轉蓋體,其係利用例如第二轉接器插入第一轉接器或第二轉接器拔出第一轉接器之動作而驅動。當第二轉接器插入第一轉接器時,旋轉蓋體被驅動開啟並曝露第一轉接器上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藉此第二轉接器可與第一轉接器正確地配對接合,同時達成電連接與密封保護的目的。當第二轉接器自第一轉接器處拔除時,旋轉蓋體被驅動關閉並覆蓋第一轉接器上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藉此第一轉接器可以完全地被絕緣隔 離,同時達成絕緣隔離與密封保護的目的。本案之電源轉接組件可避免觸電發生,並提供防水防塵功能。再者,由於旋轉蓋體之操作藉由自動地作業機制完成,於使用電源轉接組時可更為省力、省時以及節省成本。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電源轉接組件,包括一第一轉接器以及一第二轉接器。第一轉接器包括一本體以及一旋轉蓋體,其中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旋轉蓋體樞接至本體,相對本體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旋轉,其中旋轉蓋體包括至少一第一穿孔以及至少一凸腳,至少一凸腳設置於旋轉蓋體的外周緣,且自旋轉蓋體的外周緣向外突出,其中於旋轉蓋體旋轉至第一位置時,至少一第一穿孔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彼此錯位,且旋轉蓋體覆蓋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其中於旋轉蓋體旋轉至第二位置時,至少一第一穿孔對位至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且曝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配對,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一容置空間以及至少一導引溝,其中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容置於容置空間,至少一導引溝設置於容置空間的內牆,且於第一轉接器與第二轉接器配對時,至少一導引溝抵頂旋轉蓋體之至少一凸腳,帶動旋轉蓋體自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對位至至少一第一穿孔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且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彼此接觸連接。
1、1a:電源轉接組件
10:第一轉接器
11:本體
111:第一電性連接元件
112:彈性件
114:第一鎖固孔
12:旋轉蓋體
121:第一穿孔
123:凸腳
124:中央開口
13:前蓋
131:第二穿孔
133:凹槽
134:第二鎖固孔
135:第一定位元件
14:鎖固元件
20:第二轉接器
21:第二電性連接元件
22:容置空間
23:導引溝
25:第二定位元件
26:扣鎖件
261:凹陷部
30:套環
31:容置開口
32:嚙合栓
36:扣鎖栓
40:接線組
θ:角度
δ:深度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
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立體結構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
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立體結構圖。
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結構分解圖。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
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之示意圖。
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之示意圖。
第9圖為第7圖之前視圖。
第10圖為第8圖之前視圖。
第1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
第1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
第1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
第14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立體結構圖。
第15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
第16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立體結構圖。
第17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結構分解圖。
第18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於另一視角之結構分解圖。
第19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之示意圖。
第20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之示意圖。
第21圖為第19圖之前視圖。
第22圖為第20圖之前視圖。
第23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
第24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及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不同視角之立體結構圖。第3圖及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於不同視角之立體結構圖。第5圖及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於不同視角之結構分解圖。如第1圖至第6圖所示,電源轉接組件1包括第一轉接器10、第二轉接器20以及套環30。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可分別例如是彼此配對的母連接器與公連接器。第一轉接器10包括本體11、旋轉蓋體12、前蓋13以及鎖固元件14。本體11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以及貫穿本體11的第一鎖固孔114。旋轉蓋體12樞接於本體11,且可例如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相對本體11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旋轉一特定角度。旋轉蓋體12包括至少一第一穿孔121,凸腳123以及中央開口124。其中至少一第一穿孔121係相對於本體11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而設置。中央開口124則相對於本體11的第一鎖固孔114而設置。凸腳123鄰設於旋轉蓋體12的外周緣,且自旋轉蓋體12的外周緣再向外突出。前蓋13包括至少一第二穿孔131,凹槽133、第二鎖固孔134以及第一定位元件135。其中至少一第二穿孔131於空間上係相對於旋轉蓋體12的至少一第一穿孔121以及本體11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而設置。凹槽133係鄰設於前蓋13的外周緣,且於空間上係相對於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第二鎖固孔134於空間上係相對於旋轉蓋體12的中央開口124與本體11的第一鎖固孔114。於本實施例中,鎖固元件14可例如但不受限於是螺絲,而第一鎖固孔114與第二鎖固孔134則分別可例如但不受限於是螺孔。本體11、旋轉換體12與前蓋13彼此依序堆疊,且鎖固元件14通過第一鎖固孔114、 中央開口124與第二鎖固孔134而使前蓋13鎖固於本體11上,進而形成第一轉接器10之結構。
於本實施例中,鎖固元件14穿過本體11的第一鎖固孔114、旋轉蓋體12的中央開口124以及前蓋的13的第二鎖固孔134,並與第一鎖固孔114以及第二鎖固孔134嚙合,藉以形成第一轉接器10之結構。第一定位元件135則設置於前蓋13的外壁上。
值得注意的是,旋轉蓋體12係夾設於本體11與前蓋13之間,又本體11與前蓋13彼此相互固定連接,旋轉蓋體12則樞接至本體11與前蓋13,故旋轉蓋體12可相對於本體11與前蓋13沿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轉動。由於凸腳123於空間上係相對於前蓋13的凹槽133而設置,且當旋轉蓋體12相對於本體11與前蓋13而沿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轉動時,旋轉蓋體12上的凸腳123更貫穿凹槽133而於本體11與前蓋13之間凸出且曝露。另一方面,為了使旋轉蓋體12可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更平順地轉動,旋轉蓋體12更可由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別稱鐵氟龍Teflon)材質所製成,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轉接器20係與第一轉接器10相配對以達成電性連接。第二轉接器20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容置空間22、導引溝23以及第二定位元件25。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設置於容置空間22內。當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相配對連接時,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便會穿過前蓋13上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與旋轉蓋體12上的至少第一穿孔121,並與本體11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嚙合,進而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形成電連接。在此同時,第一轉接器10的前蓋13、旋轉蓋體12以及部份的本 體11更容置於第二轉接器20的容置空間22內。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10的部份更壓入配合至第二轉接器20。導引溝23於空間上係相對於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而設置於容置空間22內,且位於第二轉接器20之容置空間22的內牆。較佳地,導引溝23自第二轉接器20之容置空間22的開口端傾斜地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容置空間22的內牆面。當第二轉接器20趨向插入第一轉接器10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接觸,導引溝23的內側壁會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而驅使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沿一路徑轉動。換言之,旋轉蓋體12上之凸腳123沿著第二轉接器20上的導引溝23移動。結果,旋轉蓋體12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對準至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以及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之間的電性連接即可達成。
另一方面,當第二轉接器20欲自第一轉接器10處分離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分離,導引溝23的內側壁會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而驅使旋轉蓋體12再相對本體與前蓋13轉動回到初始位置。結果,旋轉蓋體12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相對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以及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產生錯位。則藉由旋轉蓋體12即可達成第一轉接器10上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之密封保護。其作動機制將於後詳述。
於本實施例中,套環30係環設於第一轉接器10,且包含一容置開口31。當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配對連接,則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相連接的部份可容置於套環30的容置開口31內,藉此達到保護的功效。在 其他實施例中,套環30更包括一嚙合元件(未圖式),以於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配對連接時與第二轉接器20嚙合。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便可透過套環30而鎖固在一起,進而避免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於電連接時發生偶發性斷線分離。另一方面,套環30環設於第一轉接器10時,本體11與旋轉蓋體12均容置於容置開口31內,且至少一凸腳123突出本體11之外周緣,但不突出容置開口31,如此可確保至少一凸腳123僅於第二轉接器20配對至第一轉接器10時受至少一導引溝23所導引,避免使用者誤觸。在其他實施例中,套環30亦可省略。本案並不受限於此,且不再贅述。
再請參閱第7圖至第12圖。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之示意圖。第8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之示意圖。第9圖為第7圖之前視圖。第10圖為第8圖之前視圖。第1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第1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旋轉蓋體12係於第一位置(參見第7圖與第9圖)以及第二位置(參見第8圖及第10圖)之間轉動一特定角度θ。當第二轉接器20趨向插入第一轉接器10,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接觸,則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必須穿過前蓋13的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旋轉蓋體12的至少一第一穿孔121,然後與本體11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嚙合,進而達到電性連接。
伴隨將第二轉接器20插入第一轉接器10的動作,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 111相接觸,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內牆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以驅使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而轉動。結果,旋轉蓋體12便自第一位置(參見第7圖及第9圖)旋轉移動至第二位置(參見第8圖及第10圖),且沿著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移動。旋轉蓋體12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被轉動並對準至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而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則可直接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接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與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可例如是彼此配對之母導接端子以及公導接端子,本案並不受限於此。
又,伴隨將第二轉接器20自第一轉接器10拔除的動作,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分離,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內牆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以驅使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而轉動,進而使旋轉蓋體12自第二位置(參見第8圖及第10圖)旋轉移動至第一位置(參見第7圖及第9圖)。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沿著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移動。此時,旋轉蓋體12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被轉動,並與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形成錯位,即隔絕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與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之間的連通。即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分離後,旋轉蓋體12被轉動以密封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
另一方面,因應連接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的移動,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將沿著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而移動。在此情況下,旋轉蓋體12轉動一特定角度θ,而由第一位置(參見第11圖)移動至第二位置(參見第12圖),且相對第二轉接器20移動一深度δ。此時,第二轉接器20之至少一第二電性 連接元件21可穿過旋轉蓋體12的至少一第一穿孔121,進而與第一轉接器10之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連接。又或因應將第二轉接器20拔離第一轉接器10的移動,旋轉蓋體12由第二位置(參見第12圖)轉動一特定角度θ至第一位置(參見第11圖),且遠離第二轉接器20。換言之,旋轉蓋體12的移動係由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的作動而控制。當然,旋轉蓋體12相對於第二轉接器20的移動路徑可藉由調變導引溝23的設計而變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10包括例如一彈簧(未圖式)連接至旋轉蓋體12,以提供彈性力使旋轉蓋體12維持在第一位置。當第二轉接器20移動趨向第一轉接器10,而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旋轉蓋體12可輕易的被帶動並抵抗彈簧的彈性力。又當第二轉接器20移動趨離第一轉接器10,彈簧的彈性力可確保旋轉蓋體12維持在第一位置。當然,此非限制本案之必要技術特徵,於此便不再贅述。
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蓋13可被省略。旋轉蓋體12樞接至本體11。則旋轉蓋體12可相對本體11轉動。但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前蓋13具有一特定厚度,以例如組配提供一安全距離。前蓋13的厚度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當然,此非限制本案之必要技術特徵,於此亦不再贅述。
再請參見第6圖。為利於第二轉接器20相對第一轉接器10移動,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可分別具有一定位元件。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10具有一第一定位元件135,設置於前蓋13的外牆面,第二轉接器20具有一第二定位元件25,設置於容置空間22的內牆面,且於空間上相對於第一定位元件135。其中第一定位元件135與第二定位元件25可分別例如是凸部與凹部。於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配對時,第一定位元件135與第二定位元件25彼此對位且嚙合,以利使用者將第二轉接器20插入第一轉接器10。藉由第一定位元件135與第 二定位元件25的設置,使用者可輕易地將第二轉接器20插入第一轉接器10。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且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旋轉蓋體12包括兩個凸腳123,彼此相對,且分別對稱地設置於旋轉蓋體12的外周緣。而第二轉接器20包括兩個導引溝23,彼此相對,且分別對稱地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容置空間22的內牆面,且於空間上相對於旋轉蓋體12的兩凸腳123。透過對稱性設置的凸腳123與導引溝23,旋轉蓋體12可更為平穏地相對第二轉接器20移動。值得注意的是,凸腳123與導引溝23的數量及排列方式均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於此便不再贅述。
電源轉接組件1可應用於各式領域以將電力自電源供應處傳送至電源接收端。於一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包括的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可用於自充電站或公共用電處傳輸電力至安裝於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的電池。於一些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包含一組工業插頭與插座,用於自一電源供應處轉換電源至電力設備。值得注意的是,本案電源轉接組件1非僅限於前述實施例,且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
於本案之電源轉接組件1中,當第一轉接器10未使用或第二轉接器20自第一轉接器10移除時,第一轉接器10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被旋轉蓋體12所覆蓋保護。而當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配對組接時,第一轉接器10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則透過旋轉蓋體12而曝露。結果,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可不用再行增設額外的蓋體,即可達成避免觸電發生,並提供防水防塵功能。較佳地,第一轉接器10與電源轉接組件1的結構可符合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制定國際防護等級認證(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IEC 60529),例如但不限於IP 24等級。
請參考第13圖至第18圖。第13圖及第14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具相配對接合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第15圖及第16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分離相配對之第二轉接器與第一轉接器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立體結構圖。第17圖及第18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組件之結構分解圖。於本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a與第1圖至第6圖所示之電源轉接組件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a包括第一轉接器10、第二轉接器20、套環30以及接線組40。第一轉接器10與接線組40相連結,套環30則環設於第一轉接器10的外圍。本體11更包括彈性件112,設置於其外牆面。套環30更包括嚙合栓32以及扣鎖栓36,設置於套環30的內牆面。第二轉接器20更包括固鎖元件26,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的外牆面。其中套環30之嚙合栓32於空間上係相對於第一轉接器10之本體11上的彈性件112。當套環30配對至第一轉接器10之本體11周圍,彈性件112會抵頂嚙合栓32,以驅使套環30相對第一轉接器10限制於一固定位置。其中,若提供一外力抵抗彈性件112推抵嚙合栓32時產生的彈性力,套環30即可於一特定範圍環繞第一轉接器10轉動。於本實施例中,當第二轉接器20插入第一轉接器10時,導引溝23之側壁會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進而帶動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以及前蓋13而轉動。在此同時,扣鎖件26以例如是一斜面抵頂扣鎖栓36,以提供一外力抵抗彈性件112推抵嚙合栓32時產生的一彈性力。於套環30相對第一轉接器10限制於固定位置時,扣鎖栓36滑向例如扣鎖件26的一凹陷部261。結果,扣鎖栓36與扣鎖件26彼此嚙合,第二轉接器20便可透過套環30而鎖固於第一轉接器10,避免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分離。利用此方法,可以增強於使用電源轉接組件1a的安全性。當使用者欲將第二轉接器20自 第一轉接器10拔離時,使用者必須旋轉套環30以推抵彈性件112推抵嚙合栓32時產生的彈性力,並使扣鎖栓36解除閂鎖並脫離扣鎖件26的凹陷部261。爾後,第二轉接器20可自第一轉接器10上拔除。結果旋轉蓋體12透過前述的作動機制被轉動而覆蓋第一轉接器10上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轉接器20之導引溝23與第一轉接器10之旋轉蓋體12彼此之間的作動機制可結合套環30與第二轉接器20彼此之間的閂鎖機構而增強。惟本案並不以此為限,且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9圖至第24圖。第19圖及第20圖係分別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包含之旋轉蓋體位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示意圖。第21圖為第19圖之前視圖。第22圖為第20圖之前視圖。第23圖及第24圖則係分別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旋轉蓋體位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二轉接器之間的關係之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旋轉蓋體12係於第一位置(參見第19圖與第21圖)以及第二位置(參見第20圖及第22圖)之間轉動一特定角度θ。當第二轉接器20趨向插入第一轉接器10,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接觸,則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必須穿過前蓋13的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旋轉蓋體12的至少一第一穿孔121,然後與本體11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嚙合,進而達到電性連接。
伴隨將第二轉接器20插入第一轉接器10的動作,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能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相接觸,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內牆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以驅使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而轉動。結果,旋轉蓋體12便自第一位置(參見第19圖及第21圖)旋轉移動至第二位置(參見第20圖及第22圖)。旋轉蓋體12 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被轉動並對準至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而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則可直接與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接觸。
又,伴隨將第二轉接器20自第一轉接器10拔除的動作,以使第二轉接器20的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與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分離,設置於第二轉接器20之內牆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以驅使旋轉蓋體12相對本體11與前蓋13而轉動,進而使旋轉蓋體12自第二位置(參見第20圖及第22圖)旋轉移動至第一位置(參見第19圖及第21圖)。在此情形下,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沿著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移動。此時,旋轉蓋體12之至少一第一穿孔121被轉動,並與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以及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形成錯位,即隔絕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與前蓋13之至少一第二穿孔131之間的連通。即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彼此分離後,旋轉蓋體12被轉動以密封第一轉接器10的至少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
另一方面,因應連接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的移動,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受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導引而移動。在此情況下,旋轉蓋體12相對第二轉接器20轉動一特定角度θ,而由第一位置(參見第23圖)移動至第二位置(參見第24圖),且相對第二轉接器20移動一深度δ。此時,第二轉接器20之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21可穿過旋轉蓋體12的至少一第一穿孔121,進而與第一轉接器10之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連接。又或因應將第二轉接器20拔離第一轉接器10的移動,旋轉蓋體12由第二位置(參見第24圖)轉動一特定角度θ至第一位置(參見第23圖),且遠離第二轉接器20。換言之,旋轉蓋體12的移動係由第二轉接器20的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的作動而控制。當然,旋轉 蓋體12相對於第二轉接器20的移動路徑可藉由調變導引溝23的設計而變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轉接器10包括例如一彈簧(未圖式)連接至旋轉蓋體12,以提供彈性力使旋轉蓋體12維持在第一位置。當第二轉接器20移動趨向第一轉接器10,而導引溝23抵頂旋轉蓋體12的凸腳123,旋轉蓋體12可輕易的被帶動並抵抗彈簧的彈性力。又當第二轉接器20移動趨離第一轉接器10,彈簧的彈性力可確保旋轉蓋體12維持在第一位置。據此,旋轉蓋體12可由一自動作業機制來控制。
電源轉接組件1a可應用於各式領域以將電力自電源供應處傳送至電源接收端。於一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a包括的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可用於自充電站或公共用電處傳輸電力至安裝於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的電池。於一些實施例中,電源轉接組件1包含一組工業插頭與插座,用於自一電源供應處轉換電源至電力設備。值得注意的是,本案電源轉接組件1a非僅限於前述實施例,且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
於本案之電源轉接組件1a中,當第一轉接器10未使用或第二轉接器20自第一轉接器10移除時,第一轉接器10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被旋轉蓋體12所覆蓋保護。而當第二轉接器20與第一轉接器10配對組接時,第一轉接器10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111則透過旋轉蓋體12而曝露。結果,第一轉接器10與第二轉接器20可不用再行增設額外的蓋體,即可達成避免觸電發生,並提供防水防塵功能。較佳地,第一轉接器10與電源轉接組件1a的結構可符合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制定國際防護等級認證(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IEC 60529),例如但不限於IP 24等級。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具有避免觸電之安全設計且可提供防水防塵功能的電源轉接組件。電源轉接組件具有一旋轉蓋體,其係利用例如第二轉 接器插入第一轉接器或第二轉接器拔出第一轉接器之動作而驅動。當第二轉接器插入第一轉接器時,旋轉蓋體被驅動開啟並曝露第一轉接器上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藉此第二轉接器可與第一轉接器正確地配對接合,同時達成電連接與密封保護的目的。當第二轉接器自第一轉接器處拔除時,旋轉蓋體被驅動關閉並覆蓋第一轉接器上的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藉此第一轉接器可以完全地被絕緣隔離,同時達成絕緣隔離與密封保護的目的。本案之電源轉接組件可避免觸電發生,並提供防水防塵功能。再者,由於旋轉蓋體之操作藉由自動地作業機制完成,於使用電源轉接組件時可更為省力、省時以及節省成本。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電源轉接組件
10‧‧‧第一轉接器
11‧‧‧本體
111‧‧‧第一電性連接元件
12‧‧‧旋轉蓋體
121‧‧‧第一穿孔
123‧‧‧凸腳
124‧‧‧中央開口
13‧‧‧前蓋
131‧‧‧第二穿孔
133‧‧‧凹槽
134‧‧‧第二鎖固孔
135‧‧‧第一定位元件
14‧‧‧鎖固元件
20‧‧‧第二轉接器
21‧‧‧第二電性連接元件
22‧‧‧容置空間
23‧‧‧導引溝
25‧‧‧第二定位元件
30‧‧‧套環
31‧‧‧容置開口

Claims (20)

  1. 一種電源轉接組件,包括一第一轉接器,包括一本體以及一旋轉蓋體,其中該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該旋轉蓋體樞接至該本體,相對該本體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旋轉,其中該旋轉蓋體包括至少一第一穿孔以及至少一凸腳,其中於該旋轉蓋體旋轉至該第一位置時,該至少一第一穿孔與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彼此錯位;其中於該旋轉蓋體旋轉至該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第一穿孔對位至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以及一第二轉接器,與該第一轉接器配對,包括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一容置空間以及至少一導引溝,其中該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容置於該容置空間,該至少一導引溝設置於該容置空間的內牆,且於該第一轉接器與該第二轉接器配對時,該至少一導引溝抵頂該旋轉蓋體之該至少一凸腳,帶動該旋轉蓋體自該第一位置旋轉至該第二位置,該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對位至該至少一第一穿孔與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且該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與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彼此接觸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旋轉蓋體之該至少一凸腳設置於該旋轉蓋體的外周緣,且自該旋轉蓋體的外周緣向外突出。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於該旋轉蓋體旋轉至該第一位置時,該旋轉蓋體覆蓋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其中於該旋轉蓋體旋轉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旋轉蓋體曝露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第一轉接器與該第二轉接器分別為一母連接器以及一公連接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旋轉蓋體包括一中央開口,該本體包括一第一鎖固孔以及一鎖固元件,該鎖固元件通過該中央開口與該第一鎖固孔,該旋轉蓋體透過該鎖固元件與該本體樞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第一轉接器更包括一前蓋,具有一第二鎖固孔,相對該第一鎖固孔與該鎖固元件,其中該本體、該旋轉蓋體與該前蓋彼此依序堆疊,且該鎖固元件通過該第一鎖固孔、該中央開口與該第二鎖固孔將該前蓋固定於該本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前蓋包括至少一第二穿孔,對位至該本體之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前蓋更包括至少一凹槽,設置於該前蓋的外周緣,其中該旋轉蓋體之該至少一凸腳貫穿該至少一凹槽,且突出該本體之外周緣。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第一轉接器包括一第一定位元件,設置於該前蓋的外牆面;該第二轉接器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的內牆面,且相對於該第一定位元件,其中於該第一轉接器與該第二轉接器配對時,該第一定位元件與該第二定位元件彼此對位且嚙合,其中該第一定位元件與該第二定位元件分別為一凸部與一凹部。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前蓋具有一特定厚度,以組配提供一安全距離。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更包括一套環,環設於該第一轉接器,且包含一容置開口,於該第一轉接器與該第二轉接器配對時,該第二轉接器至少部份容置於該容置開口內。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套環環設於該第一轉接器時,該本體與該至少一凸腳容置於該容置開口內,且該至少一凸腳突出該本體之外周緣。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套環配對至該第一轉接器,且於一特定範圍環繞該第一轉接器轉動,該本體包括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本體的外牆面,該套環包括一嚙合栓,設置於該套環的內牆面,且相對該彈性件,其中該彈性件抵頂該嚙合栓,驅使該套環相對該第一轉接器限制於一固定位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套環更包括一扣鎖栓,設置於該套環的內牆面,該第二轉接器包括一扣鎖件設置於該第二轉接器的外牆面,且相對於該扣鎖栓,於該第一轉接器與該第二轉接器配對時,該扣鎖栓與該扣鎖件彼此嚙合,其中該扣鎖件更包括一凹陷部,於該套環相對該第一轉接器限制於該固定位置時,該扣鎖栓滑向該凹陷部,使該第二轉接器透過該套環而鎖固於該第一轉接器。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導引溝自該容置空間的開口端傾斜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的內牆面。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凸腳包括至少兩個凸腳,彼此相對,且分別對稱地設置於該旋轉蓋體的外周緣,其中該至少一導引溝更包括至少兩個導引溝,彼此相對,且分別對稱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的內牆面。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更包括一接線組,與該第一轉接器相連結。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旋轉蓋體係由一聚四氟乙烯材質所製成。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電性連接元件與該至少一第二電性連接元件分別為彼此配對之一母導接端子與一公導接端子。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組件,其中該第二轉接器配對至該第一轉接器時,該旋轉蓋體之該至少一凸腳受該至少一導引溝導引而相對該第二轉接器轉動一特定角度,且位移一特定深度。
TW107147592A 2018-08-07 2018-12-28 電源轉接組件 TWI695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5676P 2018-08-07 2018-08-07
US62/715,676 2018-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660A TW202008660A (zh) 2020-02-16
TWI695554B true TWI695554B (zh) 2020-06-01

Family

ID=6954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592A TWI695554B (zh) 2018-08-07 2018-12-28 電源轉接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9130B (zh)
TW (1) TWI6955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9285B1 (en) 2021-04-26 2022-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Adapter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4046A1 (en) * 2002-12-09 2004-06-24 Sung-Doo Lee Power plug adapter
TWM275976U (en) * 2005-03-03 2005-09-21 Bo-Hsiung Chen Electric vehicle with charged by solar energy and wind turbine
TWM468056U (zh) * 2013-07-12 2013-12-11 T Conn Prec Corp 具有扣接結構之線纜連接器
CN204103087U (zh) * 2014-09-28 2015-01-14 江苏九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Pin大电流圆头连接器
TWM557469U (zh) * 2017-11-22 2018-03-21 Zhao Jian Xiang 能便於快速結合與快速分離的連接器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66253D1 (en) * 1979-06-01 1984-03-01 Clive St John Rumble Obturator and an electrical plug/socket adaptor incorporating such an obturator
CN201303121Y (zh) * 2008-10-28 2009-09-02 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结构及转接装置
CN201820977U (zh) * 2010-06-10 2011-05-04 北京固融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插头、插座、插线板
CN102347543B (zh) * 2010-07-28 2015-07-22 北京固融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插线板
EP2718622B1 (en) * 2011-06-06 2016-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 socket, a lighting module and a luminaire
CN203932540U (zh) * 2014-05-06 2014-11-05 魏荣发 旋转安全插座
TWM495443U (zh) * 2014-05-30 2015-02-11 Jin Tay Ind Co Ltd 吸附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4046A1 (en) * 2002-12-09 2004-06-24 Sung-Doo Lee Power plug adapter
TWM275976U (en) * 2005-03-03 2005-09-21 Bo-Hsiung Chen Electric vehicle with charged by solar energy and wind turbine
TWM468056U (zh) * 2013-07-12 2013-12-11 T Conn Prec Corp 具有扣接結構之線纜連接器
CN204103087U (zh) * 2014-09-28 2015-01-14 江苏九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Pin大电流圆头连接器
TWM557469U (zh) * 2017-11-22 2018-03-21 Zhao Jian Xiang 能便於快速結合與快速分離的連接器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9285B1 (en) 2021-04-26 2022-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Adapte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130A (zh) 2020-02-21
TW202008660A (zh) 2020-02-16
CN110829130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606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07037B2 (en) Connector for vehicle
KR101103028B1 (ko) 전자기 전기 접속 장치의 개량구조
TWI506882B (zh) 電連接器、線纜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9103672B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WO2015051765A1 (zh) 安全插座及其应用
EP3121910B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
TW200605446A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ternal latching mechanism therefore
US7950934B2 (en) Socket assembly with sliding plate
CN112838432B (zh) 电源转接器模块
TWI695554B (zh) 電源轉接組件
JP2002216882A (ja) シャッタ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US10559916B1 (en) Adapter assembly
CN112886311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242965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JP5808307B2 (ja) 防塵、防触、防水対応電気コネクタ
WO2022095562A1 (zh) 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组件
ATE358343T1 (de) Elektrischer verbinder
CN216214504U (zh) 一种具有二阶段解锁功能的连接开关
TW201342738A (zh) 電源連接器組合結構及其具鎖扣機構之轉接插頭
CA3186642C (en) Safety socket module, and power strip and mobile cable reel comprising same
CN113644501A (zh) 一种具有二阶段解锁功能的连接开关
US20220200193A1 (en) Battery connector for electric bicycle
TWI708465B (zh) 電源轉接器模組
CN216773674U (zh) 连接组件、连接器、转接线以及连接器内壳